• 沒有找到結果。

— 兼論動物保護與人間淨土建設之關係 星雲大師的動物觀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 兼論動物保護與人間淨土建設之關係 星雲大師的動物觀"

Copied!
2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黃 凱

上海大學文學院博士生

星雲大師的動物觀

—兼論動物保護與人間淨土建設之關係

中文摘要

星雲大師對動物的認識,既有受傳統佛教觀念的影響,也有受近代西方 科學進化論的影響。他對動物的認識主要可以概括為三點:動物具有自在的 清朗佛心;動物是人類同體共生的生命體;動物是人類生命教育的良師。基 於這樣的認識,星雲大師提出「以護生代替放生」和「推廣生權時代理念」

的動物保護思想。同時,星雲大師又將他的動物保護思想與佛教的戒律規範 結合起來,從而產生更持久、廣泛、有力的效果。星雲大師致力於人間淨土 的建設,而動物作為眾生中的一部分,作為人類同體共生的生命體,如何減 少人與動物之間的衝突與張力,保護動物的權益,落實動物的生權,也成為 人間淨土建設事業中一項重要的內容。

關鍵字:星雲大師 動物觀 人間淨土

(2)

Huang Kai

Ph.D. Candidate,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Shanghai University

Abstract

Venerable Master Hsing Yun’s understanding of animals is influenced by both traditional Buddhist principles and modern scientific theory of evolution in the West.

His understanding of animals can be summarized in three aspects: animals have minds of buddhas ‒ free and lucid; animals are beings that live in coexistence with humans; and animals make good teachers of life education for humans. Based on these, Venerable Master Hsing Yun proposes life protection over life release, and promotes animal protection in the right to life ideology. Concurrently, the Venerable Master integrates his idea of animal protection with Buddhist precepts, hence resulting in a more sustainable, broader, and powerful effect. Venerable Master Hsing Yun is devoted in creating a Pure Land on Earth. Animals, recognized as beings living in coexistence with humans, pose relevant concerns such as how to reduce conflicts between the two, as well as protecting and implementing the rights of animals in establishing that pure land on earth.

Keywords: Venerable Master Hsing Yun, view of animals, pure land on earth

Venerable Master Hsing Yun’s View of Animals: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nimal Protection and

Pure Land on Earth

(3)

一、引言

動物在人類發展史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這種作用在科技發達的當 今社會依然不可忽略。而隨著人類工業文明的發展,人與動物之間的張力增 大,動物保護逐漸成為一個日益突出的社會問題。很多動物的生存狀態堪憂,

一些珍稀動物瀕臨滅絕,並由此引發了一系列的生態倫理問題。應該如何認 識、看待動物,又如何更好地保護動物,這是我們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從 宗教文化的角度講,不同宗教在創生、發展的過程中,產生了對動物的不同 認識,以及對動物不同程度的關懷,形成了富有生態意義的動物觀,值得我 們關注。1佛教作為一種世界性的宗教,具有獨特的思想理論,在動物觀方面 也有獨特的內容。

佛教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吸收融合了多種文化資源,因此佛教的動物觀本 身就包含有多方面的內容。陳紅兵、王博識曾從六道輪迴觀念、佛教倫理、

佛教本生故事、佛性論等四個層面對佛教動物觀展開分析,認為佛教的動物 觀包含有多層內涵,因而具有多方面的生態環保意義。2但需要注意的是,佛 教的六道輪迴觀念認為,畜生道沒有仁義道德,是六道中僅優於餓鬼和地獄 道的惡劣生命形態。六道輪迴說關於畜生道低劣的觀念,其本身視動物在生 存環境、道德、解脫等方面是低劣於人的。

佛教當中與關愛動物相關的倫理情感主要有「慈悲」、「無我」、「平 等」、「清淨」等。儘管這些倫理觀念及與此相關的戒殺、護生、素食等行 為方式,對於保護動物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這是從人自身慈悲、清淨的

1. 單長濤、喬清舉:〈論鄭玄的動物觀及其生態意義〉,《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 會科學版)》2015 年第 1 期,深圳:深圳大學,頁 40-47。

2. 陳紅兵、王博識:〈佛教動物觀及其生態環保意義〉,《現代哲學》2016 年第 6 期,

廣州:廣東哲學學會,頁107-112。

(4)

修養出發,闡述保護動物的觀念,如從吃動物肉不利於自身的清淨、吃動物 肉斷慈悲種子等論證素食的理由,這種從人自身德性修養出發的動物觀,具 有人本主義的色彩;而「眾生皆有佛性」的動物觀,其思想旨趣主要是用來 論證一切眾生均具有修行成佛的可能,是一種宗教平等觀,具有超越與抽象 的特徵。這種超越性和抽象性,使得它並沒有將為其他生命爭取現實的生存 權利、改善其他生命的生存境遇放在重要位置,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以上 種種原因造成了佛教從理論上看關注一切生命,重視一切生命,救助一切生 命,但是在實踐層面往往還是以人為主的局面。

佛教的動物保護思想具有深遠的歷史和影響,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如洪 修平所說:

佛教主要是從人自身的德行修養、從生命同一體、從關注人自身 命運和生存環境的角度,來論證尊重生命、關愛生命,是一種古 代樸素的人本主義立場。而西方當代動物倫理則從現代文化觀念 出發,注重從動物內在價值、動物權利和利益等角度進行論證。3 相比於從動物權利本位出發的非人類中心主義的動物保護思想,儘管佛教主 張眾生平等、皆具佛性,但畢竟「人身難得」,所以,難免在處理人與動物 的關係時天然的帶有優越感,這也是人類中心主義視角下的動物觀所必然會 出現的結果。此外,佛教在動物保護的實踐中也出現了一些必須正視的問題,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放生的異化現象。4簡而言之,佛教在動物保護方面存在有 兩個主要問題,其一,在理論方面,佛教歷來的動物觀具有人本主義色彩,

3. 洪修平:〈佛教思想與生態文明〉,《中國宗教》2013 年第 8 期,北京:國家宗教局,

頁25-29。

4. 左豔:〈佛教的動物保護思想及其思考〉,收入石先鈺編:《政法熱點問題研究—

華中師範大學政法學院2011 屆優秀本科畢業論文集》,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 社,2012 年,頁 306。

(5)

不能完全滿足當今社會動物權益保護的時代要求;其二,在實踐層面,變質 的放生成為佛教備受社會大眾詬病的一點。

如何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是人類文明發展必須要面對的問題,如何認 識、對待動物也是佛教在現代社會必然要面對的一個問題。在上述這種佛教 動物保護思想的理論和實踐上都存在一定問題的情況下,當代人間佛教的高 僧大德有何智慧的貢獻和應對?基於此,本文以星雲大師為對象展開研究,

期望通過對星雲大師動物觀的梳理和分析,為我們處理當代動物問題提供一 些新的認識和思路。同時,也希望藉此對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生命觀有更加 深入的了解。

二、星雲大師對動物的認識

星雲大師對動物的認識,既有受傳統佛教觀念的影響,也有受近代西方 科學進化論的影響。如星雲大師在〈佛教與自然生態〉一文集中論述對動植 物的認識時,即多次引用近代西方生物學的觀點。也正是受這一科學思想的 影響,「思惟著我們哺乳類是從魚類、兩棲類、爬蟲類演化而來,是和其他 動物一樣都是同一個祖先,而且彼此分不開」,5星雲大師有了「我們是不是 應該重新為動物定位,並糾正、調整對待牠們的觀點與態度」這樣的思考。

總結星雲大師對動物的認識和態度,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動物具有自在的清朗佛心

動物具有佛心,這本是佛教佛性論的應有之義,但星雲大師結合近代西 方生物學的研究成果,從動物的各種本領、能力、情感表現等方面來認識牠

5. 星雲大師:〈佛教與自然生態〉,《人間佛教論文集》下冊,台北:香海文化,

2008 年,頁 563。

(6)

們的佛心。

首先,星雲大師認為,動物具有優於人類的天生本領。這是從動物的生 物性角度所作的觀察。人類很聰明,能夠完成許多動物永遠無法做到的事,

但是人類的能力和成果,大都需要依靠工具或機器才能發揮,而非肉體本身 即能達成,而大部分的動物都各自具備形形色色的人類無法相比的超凡本領。

例如:駱駝具有耐旱的能力;候鳥具有優秀的定向本領;蝙蝠、海豚、鯨魚 和鼠類等可以超音波相互聯絡;蛇有精良的溫度感測;紋白蝶能看見紫外 線;鳥類在稀薄空氣中也能呼吸;抹香鯨藉著頭部脂肪塊來調節浮力讓身體 能在海洋中安穩漂浮等等。對此,星雲大師非常讚歎,他感慨「許多動物的 天生本領,都強過人類的肉體和體能。動物的斷肢自保實是一種頗為神奇的 能力。動物這種壯士斷腕,不執著、不留戀,懂得割捨的勇氣,也值得我們 深思」。6就連蟑螂、蒼蠅這樣惹人討厭的動物,星雲大師也稱讚蟑螂耐飢、

耐渴、耐寒、耐壓等本事,肯定蒼蠅對整個生態系統的貢獻。對於動物所具 有的優於人類的本領和特長,星雲大師都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讚歎,這一認識 打破了一般的人類中心主義立場,尤其值得我們注意。

其次,星雲大師認為,動物具有情深義重的行為。這是從動物的社會性 角度所作的觀察。動物有情識、有心智能力,已是眾所皆知;過著社會性生 活的動物,更有著親情、愛情、友情、社會倫理,以及和人類、其他生物之 間溫馨有趣的互動。因此在動物身上,我們也能發現許多與人類情感無異的 愛,這些都是星雲大師非常讚歎的,並且主張人類應該效法、學習。星雲大 師認為「有時候,動物的情義更勝於人類,綿長而雋永」,7親人性的動物常 常以牠們的同理心、接納、陪伴和無條件的愛,滋潤人心,這對人類的身心

6. 同註 5,頁 570。

7. 星雲大師:《貧僧有話要說》,台北:福報文化,2015 年,頁 257。

(7)

健康有很大的幫助。

再則,星雲大師認為,動物具有聰明伶巧。這是從動物的精神性角度所 作的觀察。動物有牠們獨有的感覺、行為能力和溝通方式,較高等的動物更 具備喜怒哀樂的感情,並且在思想、學習方面有令人驚歎的表現,這也是令 星雲大師歎為觀止的原因所在。

總之,星雲大師從動物在生物性方面所具有的優於人類之天生本領,在 社會性方面所具有的情深義重,在精神性方面所表現出的思想和學習能力等 三個方面的觀察,將對動物的認識提高到了一個新的程度,並給予了充分的 肯定和讚歎。星雲大師看待和認識動物的視角是有別於一般人類中心主義立 場的視角,這一點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二)動物是與人類同體共生的生命體

從佛教的緣起論出發,一切事物都是相因相成,人類的生存,也離不開 其他生命的幫助。人與動物、山川草木之間相輔相成,彼此具有密切的關係,

所以,星雲大師一再強調人與眾生之間要懂得「同體共生」的重要,人與人 和合共生,世界才會和平;人與動物和諧共處,人間才會和樂;懂得同體共 生的人,才是有智慧的人;能夠「同體共生」,才是「人間慧圓」。8

動植物以不同時間呼吸氧氣與二氧化碳,各取所需,相互受惠。

在「食物鏈」裡,草食動物以大地的青草為食物,肉食動物則捕 捉草食動物為生,細菌又將死後的肉食動物分解,變成養分,回 歸大地,孕育草木,如此環環相扣,生生不息,這就是「同體共 生」的因緣法。甚至水鳥的鵜鶘互助捕魚,海狸合力築壩,海豚

8.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戒定慧〉,《人間佛教論文集》上冊,頁 277。

(8)

群居團結,保持生機,人類日常生活所需,也是仰賴社會各行各 業供給。法不孤起,仗境方生。因緣具足,一切才能成就。「同 體共生」,動植物才能共同存在;「同體共生」人類才能和平相 安,「同體共生」大自然才能保持生態平衡,這世間才有無限的 生機。9

「同體共生」的重要,從世間上很多的事例、道理,都可以說 明。……其實曾令舉世驚恐的禽流感,之所以爆發流行,只不過 是一隻小動物感冒了,因為人體沒有抵抗的力量,就會受到感 染,甚至死亡。從這個事例可以說明,現在的世界是沒有國界的,

大家都是同體共生的生命體……

動物中,鶼鰈比翼、鳳凰于飛,都有和合的性格,因此為人讚歎。

甚至獅子和狗可以共同生活,貓與狗也能相依為命。世界上本來 就沒有天敵,只因各自習性不同,有的性喜居住高山,有的習慣 平地生活,有的穴居山洞,有的深藏海底,甚至仙人掌在酷熱的 沙漠,都能傲然的開著各色花朵。他們之間彼此共生,也能和大 自然共存,所以上天有好生之德,天之德,就是養育生命。10

星雲大師所講的「同體共生」中,「同體」含有平等、包容的意思, 「共生」

含有慈悲、融和的意思,「同體」所強調的是佛教的平等觀,「共生」所強 調的是佛教的慈悲觀。慈悲,才能容納對方;平等,才能彼此共生共存。「同 體共生」的理念所反映的是星雲大師對法界一切眾生是互相依附、賴以生存 的生命共同體的認識。

9. 星雲大師:〈同體與共生〉,《人間佛教論文集》上冊,頁 649。

10. 同註 8,頁 279-280。

(9)

空中的飛鳥、水中的遊魚,以及山林裡的動物,都和人類共生在 地球上,人類不能自恃聰明地去殘殺它們、消滅它們。如果我們 對山川溪流、森林大地,乃至一切含識生靈,不加保護,反而恣 意妄為,任意傷害,有一天,當生態環境被破壞殆盡,當人類嚐 到山崩地陷、洪水倒流,乃至沙塵暴、臭氧層破洞所帶來的苦果 時,所謂「因果報應」,實在是非常的可怕。11

人與人、動物與動物、人與動物之間都處在這種生命共同體的關係下,即動 物是和人類同體共生的生命體,這是星雲大師從佛教出發對於動物的又一新 的認識。正如星雲大師所說:「假如所有的動物已滅絕,人類是絕不可能單 獨延續生命的!」

(三)動物是人類生命教育的良師

在星雲大師眼裡,動物不僅是具有清朗佛心的生命,與人類是同體共生 的依賴關係,而且也是人類生命教育的良師。動物身上所表現出來的骨肉親 情、舐犢情深,在動物世界中夫妻忠貞相守至老死的美好愛情,異族之間的 互利共生,同伴去世時的悲傷痛心,動物與人的感應道交,親人性的動物對 人類的陪伴和愛深刻地滋潤人心等等方面,都可以作為人類生命教育的模範。

正如星雲大師所說:

每一種動物都各有不同的特性,也都有存在的價值。在單純的生 存法則下,它們以各種能力、道德、慈愛、感情、道義、智慧等 等,呈現出豐富深邃的生命體,開展自在清朗的佛心,是人間溫 馨歡樂的種子,更是人類生命教育的良師。12

11. 星雲大師:〈論佛教民主自由平等的真義〉,《人間佛教論文集》上冊,頁 319。

12. 星雲大師編:〈序言〉,《動物記》,北京:作家出版社,2012 年,頁 8。

(10)

動物的生命雖不等同於人類的生命,但動物對自然生命的保存,對精神 生命的書寫,在叢林法則中所展現的生命社會性,對人類也具有深遠而震撼 人心的啟示和警醒。13從人性所具有的生物性、社會性和精神性三維度來思 考的話,生命教育也應立足於人的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會生命這三個核 心,而這三個方面動物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自然生命教育方面,動物是 重要的自然生命教育資源。通過對動物的觀察、與動物的接觸,有益於人類 重新認識自然生命,學會欣賞自然生命,努力保存自然生命,端正對自然生 命的態度,生發對自然生命的尊重與熱愛。在精神生命教育方面,如動物為 護衛同伴而與異族廝殺和搏鬥所展現的英勇不屈的精神生命,可以激發人類 捍衛生命的尊嚴。動物所具有的特殊生存智慧和生存技能,警醒、啟發著人 類發揮個體的能動性和創造力,激發生存的智慧和技能,提高生命的品質。

動物之間感人的親情、友情,也可以陶冶和昇華人類的情感。在社會生命教 育方面,人在社會中生存,最為重要的是處理好三個關係,即人與自我的關 係、人與社會的關係、人與自然的關係。動物所生活的自然世界雖然與人類 社會有著本質的區別,但動物在叢林法則中所形成的與其他物種以及整體自 然界的關係,對人類有著重要的啟示和警醒作用。14

三、星雲大師動物保護的理念

基於對動物具有自在的清朗佛心、動物是和人類同體共生的生命體、動 物是人類生命教育的良師這樣的深刻認識,星雲大師所倡導的動物保護理念 也有別具一格的特色。

13. 張康日:〈在動物題材作品中如何滲透生命教育〉,《文學教育》2012 年第 5 期,

武漢:華中師範大學,頁80-81。

14. 同註 13。

(11)

(一)以護生代替放生

如前文所述,佛教在動物保護的實踐中出現了一些必須正視的問題,最 明顯的例子就是放生的異化現象。對此星雲大師也有深刻的認識,他說:

放生本來是一個好事,也體現了我們重視生命教育,對生命尊 重。但是目前的這個放生走了樣,不但沒有功德還有罪過。現在 不叫放生,叫放死。15

放生本來是慈悲,但是放生不當反而成為殺生的愚行。曾經有人 從國外買食人魚回來放生,乍看之下他好像在行慈悲,可是食人 魚放在水中不僅會吃魚蝦,更可能吃人害生,這能算是慈悲嗎?

有些人為了表示慈悲,到處放生,但是放出去的動物水族,由於 生存環境的改變,一時不能適應,因此而喪命的更是不勝枚舉。

有些社會人士買了烏龜放生,可是烏龜卻把放生池裡的魚咬死 了,看起來是行慈悲,實際上是不慈悲。商人為了因應顧客放生,

於是到處捕捉魚、鳥、烏龜來賣,這是慈悲嗎?沒有智慧的放生,

害死的生命更多。16

佛教界出現放生亂象,一些佛教徒為了個人功德而沒有智慧地胡亂放生,導 致放生如放死的現象,已經引起社會各界愈來愈多的批評,星雲大師對此也 是嚴厲批評和反對的。

星雲大師還通過星雲文化教育公益基金會和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 發展基金會,共同發起了「愛護野生動物,不隨意參與放生聯合倡議書」,

15. 〈 星 雲 法 師 大 膽 預 言: 未 來 是 生 權 時 代 〉,http://foxue.163.com/16/0707/22/

BRDG4TKK03240M1I.html ,引用日期:2018 年 5 月 1 日。

16. 星雲大師:〈佛教的慈悲主義〉,《人間佛教論文集》上冊,頁 434-435。

(12)

以抵制放生亂象。星雲大師主張將放生改為護生,他說:

放生,最好改為護生。放生主要是長養慈悲心,平時愛護動物,

重視山林水土的保持,不要有錯誤的觀念,以為自己要做七十 歲、八十歲大壽了,所以要買多少魚、多少鳥來放生。這些不是 放生,不是功德,反而是放死和破壞生態,變成造業了。17

星雲大師認為拿錢買動物來放生,是買不完的。世間的生命、眾生那麼多,

只有用心裡的慈悲才能救濟一切眾生。他希望今後佛教的放生事業,能夠真 正實踐佛教「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精神,這就是最好的護生。他認為,

與其花錢買一隻烏龜來放生,不如花錢來教育別人不要殺生要護生,只有這 樣才能永久的杜絕後患。

星雲大師為佛光山定下「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慈善福 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的宗旨,其中「以慈善福利社會」一條中即包含 有護生的內容。星雲大師在談到人間佛教的慈善事業時說道:

所謂慈善救濟,也包含宣揚戒殺、護生。像:民國呂碧城居士,

在旅遊歐美各國,宣揚戒殺護生的觀念;弘一大師和豐子愷合作 出版《護生畫集》,在人心惶惶不安之期,也有安定、教化的功 能。早期來到台灣時,這本畫集也曾廣為印行流傳。後來,佛陀 紀念館在建設規畫時,我就將《護生畫集》一百五十四幅的作品 雕刻在風雨長廊,推廣護生的觀念。18

星雲大師不僅反復提倡、強調護生,而且將護生寫入人間佛教「生活律

17. 星雲大師口述,佛光山法堂書記室妙廣法師等記錄:《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

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6 年,頁 226。

18. 同註 17。

(13)

儀百事」之中,在僧眾應行二十條中的第一條即「奉行四根本戒:不殺生而 護生,不偷盜而布施,不淫欲而尊重,不妄語而誠實;應以『饒益有情』做 為終生奉行之規範」。19可見,以護生代替放生,真正意義上實現對動物乃 至一切眾生的救助與保護,這是星雲大師動物保護理念的一個重要特色。如 前文所述,佛教在動物保護方面存在有兩個主要問題,其一,在理論方面,

佛教歷來的動物觀具有人本主義色彩,不能完全滿足當今社會動物權益保護 的時代要求;其二,在實踐層面,變質的放生成為佛教備受社會大眾詬病的 一點。而星雲大師所提倡的護生代替放生的理念,可以說是應對第二個問題 的良藥,這其中既有星雲大師的佛教智慧,也有時代大環境的影響。

(二)推廣生權時代的理念

如果說,星雲大師提倡護生代替放生是對佛教放生亂象這一實踐層面問 題的應對,那麼星雲大師對生權時代概念的推廣,就可以說是從理論層面改 變佛教歷來從人本主義認識和對待動物的立場。

星雲大師一生積極推廣「生權時代」的理念,對於「生權時代」的理解,

星雲大師認為:「所謂生,就是一切有生命的眾生。今後一切眾生都要有平 等的生存權,不但是同人類不分家世、相貌、品性、智慧、體格、貴賤、美 醜、強弱、智愚,就是一切飛禽走獸、蟲鳥魚蛇都有同樣充分的生存權利。」20 星雲大師認為,儘管現在人類文明有所進步,帶給民眾許多的自由權利,保 障了人民生活的福祉,但是,所謂的「民權時代」並不是最高的究竟,並不 是人類的理想境界。從這個民權時代發展下去,將會有一個「生權時代」出 現。

19.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戒定慧〉,《人間佛教論文集》上冊,頁 62。

20. 〈星雲大師講演集.佛教青年的展望〉,http://www.liaotuo.org/chanzong/wujia/

35633.html,引用日期:2018 年 5 月 1 日。

(14)

星雲大師所提倡的「生權時代」,是一個一切生命都具有平等生存權的 時代,核心是平等思想,這與佛教所主張的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的平等論是一 致的,但是星雲大師對此的認識不僅是從佛教的佛性平等論出發,其對一切 生命都具有平等「生權」的認識和闡述,既有從佛教本位出發的思考,也有 受現代西方科學理念的影響。

星雲大師從現代西方科學的角度出發,認為「一切眾生,若由物質上來 看,大家都是一般骨肉一般皮,把這些動物的皮毛骨肉筋血送到化學試驗室 作化學分析,結果無非是同樣的碳、氫、氧、氮、磷、鉀、鈣、鐵等的一大 群原子罷了」。21而從傳統佛教對生命的認識出發,星雲大師認為:

若以精神方面來說,縱使動物在受想行識上的作用不如人類之 強,但感受苦樂之情則顯而易見:從萬物之靈的高等動物,以至 於螻蟻蚊蠅等的低等動物,無不表現一樣的貪生畏死,避苦趨樂 的心情。22

所謂「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一切眾生不論男女老少、賢 愚貧富,乃至畜生、鬼類等皆有佛性,「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的根本教義,就是佛教尊重眾生,重視生權的最佳詮釋。23 星雲大師的「生權時代」理念,有兩點值得我們注意:

第一、星雲大師認為倡導「生權平等」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使命。他說:

人類過去生活在神權控制的時代,把自己的命運禍福交給冥冥不 可測知的神祇決定;後來人類建立了國家,君主主宰人民的一切,

21. 同註 20。

22. 同註 20。

23. 星雲大師:《貧僧有話要說》,頁 257。

(15)

人類活在君權的籠罩之下;漸漸地,民智開啟了,人類掙出君權 的桎梏,邁向自己做主人的民權時代。24

我們從神權、君權,發展到人權,講求人人平等,現在更應強調

「生權」,倡導「生權平等」已是這個時代的使命。25

第二、星雲大師認為,「生權時代」的倡導必須打破以人類為中心的人 本主義。他說:

民權時代老百姓雖然活得很尊嚴,但是畢竟以人類為中心,不能 全面普及於一切眾生。因此,今日我們要進一步從民權時代擴展 至同體共生的生權時代,尊重有情、無情的一切眾生,發揚「無 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26

星雲大師意識到民權時代以人類為中心,並不能真正實現對一切眾生的關照,

因此他將關照一切有情、無情眾生的「生權時代」作為人類發展的目標和我 們這個時代的使命。如果回到本文最初所提到的,在理論方面,佛教歷來的 動物觀具有人本主義色彩,不能完全滿足當今社會動物權益保護的時代要求 這一問題上,我們可以看到星雲大師「生權時代」的理念可以說是對這一問 題的絕佳應對。

(三)將動物保護寫入人間佛教現代律儀

佛教的六度萬行不出戒、定、慧三學,戒、定、慧三學中又以戒學居首。

戒律是對人行為的規範,是學佛者所必修的課目。星雲大師對佛教戒律有深 刻的認識,他基於佛教的精神與本懷提出「戒律規範人間化」的主張,並以 24. 星雲大師:〈同體與共生〉,《人間佛教論文集》上冊,頁 650。

25. 星雲大師:《貧僧有話要說》,頁 257。

26. 同註 24。

(16)

「八正道」為準繩,據此為人間佛教寫下「生活律儀百事」,其中就有不少 關於動物保護的內容。如在僧信共遵的八類共八十條中,有關環保、生態、

寵物、放生的第五類「自然律儀十事」中,星雲大師對僧信二眾提出如下要 求:

(2)不可任意棄養寵物,不做不當的放生,應該積極護生,尤 其給人因緣,放人生路,就是最好的護生。(3)不虐待動物,

不食保育動物,尤其不可活吃動物,例如活魚數吃等,三餐儘量 清淡,藉以長養慈悲之心。(4)不可濫殺、濫捕動物,例如電魚、

毒魚等不當的捕殺,不但破壞生態,污染水質,而且危害人體健 康。(5)不穿皮革,不以動物皮毛為飾物,例如貂皮、虎皮、

鱷魚皮、孔雀羽毛、象牙等。27

在星雲大師規範的僧信共遵自然律儀十事中,與動物有關的內容就有四條,

足見星雲大師對動物保護的重視。從具體內容來看,所涉及的有棄養寵物、

虐待動物、放生、護生、濫殺、濫捕、動物飾品等多個方面,且都與當下社 會動物保護的前沿問題緊密相關。星雲大師將動物保護寫入人間佛教現代律 儀,此舉一方面給人間佛教僧信二眾在正確處理人與動物之間的關係時,訂 下了行為準則,同時,藉此也讓我們對「因時制宜,時開時遮」的佛教戒律 制定原則有了深刻的理解。

當然,將動物保護寫入人間佛教現代律儀,這一舉措似乎並不能稱為星 雲大師動物保護的理念,而更應該是實踐。但是筆者對此的理解是,倡導護 生代替放生和倡導生權時代的建構,這是星雲大師動物保護理念的兩個重要 內容,也是對本文一開始所提出的佛教動物保護理論和實踐層面所存在的兩

27.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戒定慧〉,《人間佛教論文集》上冊,頁 56。

(17)

個主要問題的應對和解決,星雲大師不僅貢獻了自己的智慧,而且也做了許 多實際的工作;但相比於成立基金會、發起倡議書等具體事務來講,將動物 保護的理念和思想納入佛教戒律規範當中,從而對每一個人間佛教僧信弟子 產生約束和影響,可能會是一種更基礎、更持久、更有力的辦法。將動物保 護與佛教的戒律規範結合起來,從而產生更持久廣泛的效果,這不得不說是 星雲大師動物保護思想的獨特所在。

四、動物保護與人間淨土建設的關係

動物保護與救助是一個老話題,但關注動物保護與救助應當是佛教在新 時代走向現代化的必然使命,是我們推進人間佛教所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環 節,也是建設人間淨土所必須應對的問題,這一點星雲大師在規劃人間佛教 的藍圖裡已經有過闡述。

建設人間淨土是星雲大師一直以來的努力。星雲大師所創建的國際佛光 會即是以「現證法喜安樂、永斷煩惱無明、發願普度眾生、建設人間淨土」28 為修行目標。「建設人間淨土」也與「鼓勵研究佛學,護持文教事業,舉辦 社會服務,發展佛教教育,推動國際弘法」29等內容一起,成為佛光會員的 基本任務。「我們發願普度眾生,人間淨土佛國現前」也是佛光會員的信條 之一。星雲大師理想中的未來社會,就是一個佛光普照的社會,就是生權政 治、真理宗教俱實現了的人間淨土的社會。

星雲大師對淨土有如下的詮釋:「佛教講的淨土,不只是指十萬億佛土 以外的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和藥師佛的東方琉璃世界;佛教的淨土是 可以在人間實現,也可以在現代實現的。」《維摩詰經》說「隨其心淨則國

28.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戒定慧〉,《人間佛教論文集》上冊,頁 99。

29. 同註 28,頁 91。

(18)

土淨」,如果「我們有健全而美好的心理建設,則未來在佛光普照下,我們 的社會再也沒有階級鬥爭,沒有男女關係,眾生一律平等;沒有經濟佔有,

沒有物質匱乏,人民生活逍遙;沒有惡人騷擾,沒有政治迫害,社會安定和樂,

則極樂世界的一切都可以在我們的眼前實現,這個世界就可以成為人間淨土 了」。30

星雲大師認為,「人間淨土」是未來的理想社會,而對於實現這一理想 的方法和路徑,星雲大師的主張是必須人人持守五戒。他認為五戒分開來講 有五條,其實從根本上看只有一條,即不侵犯眾生,他說:「如果世間的每 個人都能嚴持五戒,進而實踐四攝六度、明白因果業報、奉行八正道法,那 麼人間淨土的理想就不難實現了。」31

同時,星雲大師也很重視「同體共生」理念對建設人間淨土的重要意義,

他說:「讓我們從現在開始,攜手推廣『同體與共生』的理念,將慈悲、平 等、融和、包容實踐在日常生活中,相信不久的將來,大家必定能共同擁有 一個安和樂利的人間淨土。」32

清淨優美的環境是人間淨土的特徵之一,星雲大師說:「佛教是個深具 環保意識的宗教,不但注重內在的心靈環保,同時兼顧外在的生態平衡,例 如注重山林、流水、生態、動物等的保護。而環保工作做得最好的是佛教的 西方極樂世界。」33如同西方極樂世界一樣,清淨優美的自然環境是人間淨 土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實現人間淨土的清淨優美,星雲大師認為,人類要 追求與自然界的和諧,不但不要傷害自然,而且要愛護自然,珍惜自然界為

30.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藍圖〉,《人間佛教論文集》下冊,頁 449-450。

31. 同註 30,頁 450-451。

32. 星雲大師:〈同體與共生〉,《人間佛教論文集》上冊,頁 651。

33. 同註 30,頁 429。

(19)

人類創造的一切,包括動物和植物。

總之,不論是持守五戒不侵犯眾生,還是推廣「同體共生」理念,還是 對清淨優美自然環境的追求,這些都是星雲大師認為建設人間淨土的重要內 容。而動物作為眾生中的成員,作為人類同體共生的生命體,如何更大範圍、

更加合理地實現動物保護與救助,減少人與動物之間的衝突與張力,保護動 物的權益,落實動物的生權,也必然是我們建設人間淨土事業中一項重要的 內容。

五、結語

隨著人類工業文明的發展,人與動物之間的張力增大,動物保護逐漸成 為一個日益突出的社會問題。如何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是人類文明發展必須 要面對的問題,如何認識、對待動物也是佛教在現代社會必然要面對的一個 問題。佛教作為一個世界性宗教,具有獨特的思想理論,在動物觀方面也有 獨特的內容。但佛教傳統的六道輪迴觀念、佛教倫理、佛性論等方面的動物 觀,主要是從人自身的德行修養、從關注人自身命運和生存環境的角度,來 論證尊重生命、關愛生命,是一種人本主義立場。而佛教在當今動物保護的 實踐中也出現了一些諸如放生亂象等必須正視的問題,這可以說是佛教在動 物保護方面存在的兩個主要問題。而對於這兩個問題,我們發現在星雲大師 的思想中都可以找到相應的應對和解決辦法。

本文通過對星雲大師動物觀的討論發現,星雲大師對動物的認識,既有 受傳統佛教觀念的影響,也有受近代西方科學進化論的影響。星雲大師對動 物的認識主要有三點:動物具有自在的清朗佛心;動物是和人類同體共生的 生命體;動物是人類生命教育的良師。基於這樣的認識,星雲大師關於動物 保護的理念也更加獨到,主要有以護生代替放生和對生權時代理念的推廣。

(20)

同時,星雲大師又將他的動物保護思想與佛教的戒律規範結合起來,從而產 生更持久、廣泛、有力的效果。

星雲大師一生致力於人間淨土的建設,而動物作為眾生中的一部分,作 為和人類同體共生的生命體,如何更大範圍、更加合理地實現動物保護與救 助,減少人與動物之間的衝突與張力,保護動物的權益,落實動物的生權,

也成為人間淨土建設事業中一項重要的內容。對動物的關懷正在成為人類文 明進步的一項重要內容,同時也是佛教現代化轉型、人間佛教推廣所應當積 極回應的一個問題,星雲大師的動物觀和他對動物保護的一些理念,在當下 和未來都將給予我們重要的啟發和指導。

(21)

參考書目

1. 滿義法師:《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台北:香海文化,2005 年。

2. 覺繼、學愚:《人間佛教的理論與實踐》,北京:中華書局,2007 年。

3.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論文集》上、下冊,台北:香海文化,2008 年。

4. 學愚:《人間佛教 星雲大師如是說、如是行》,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

5. 星雲大師編:《動物記》,北京:作家出版社,2012 年。

6. 程恭讓:《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研究》,高雄:佛光文化,2014 年 12 月。

7. 星雲大師:《貧僧有話要說》,台北:福報文化,2015 年。

8. 星雲大師:《星雲大師演講集.人生與社會》,北京:生活.讀書.新 知三聯書店,2015 年。

9.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回歸佛陀本懷》,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6 年。

10. 張康日:〈在動物題材作品中如何滲透生命教育〉,《文學教育》2012 年第5 期。

11. 單長濤、喬清舉:〈論鄭玄的動物觀及其生態意義〉,《深圳大學學報(人 文社會科學版)》2015 年第 1 期。

12. 陳紅兵、王博識:〈佛教動物觀及其生態環保意義〉,《現代哲學》

2016 年第 6 期。

13. 洪修平:〈佛教思想與生態文明〉,《中國宗教》 2013 年第 8 期。

14. 左豔:〈佛教的動物保護思想及其思考〉,收入石先鈺編:《政法熱點 問題研究—華中師範大學政法學院2011 屆優秀本科畢業論文集》,

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 年。

(22)

在人間佛教的現世淨土裡,

沒有是非,沒有互相殘害,

彼此唯有尊重諒解,

使人間就是極樂淨土。

~《人間佛教語錄》

(23)

經典中所描述的淨土內容,

如地平廣正、水鳥說法、亭台樓閣、衣食無缺等等,

無非都是依照人們的欲望而建立的方便,

可見淨土佛國的十方諸佛都具足了「人間佛教的性格」。

~《人間佛教語錄》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Breu and Kirk- patrick [35] (see [4]) improved this by giving O(nm 2 )-time algorithms for the domination and the total domination problems and an O(n 2.376 )-time algorithm for

This paper explores Venerable Master Hsing Yun’s view of Christianity on the basis of Humanistic Buddhism.. He espouses that the foundational tenets of Christianity include

 Genre – animal stories but even the stories have animals as main characters the contents are actually realistic..  Curious

To ensure that Hong Kong students can have experiences in specific essential contents for learning (such as an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history and culture, the development of Hong

「淨土」一詞可代表「清淨的國土」與「淨化國土」, 17 前者 是佛國淨土,後者是菩薩行。對此,星雲大師闡述:「淨土,是指

Subject/Topic: English Language/Endangered Animals Characteristics of Gifted/More Able students in class:. 8 students displaying high creativity and English abilities

 understand and use the English terms for describing the animal types, external features, body parts, feeding habits, movement and habitats of a panda, a crocodile and a crab

prevent cruelty and alleviate suffering, and through education to cultivate a deep respect for life in the community so that all living creatures may live..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