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也由於此,研究者決定以創 造力為研究之主題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也由於此,研究者決定以創 造力為研究之主題"

Copied!
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1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獅子凶猛的菊花頭」 (Moore, 1951)

初看到這句話,腦海中想像著那畫面,不禁露出會心一笑,有誰會將獅子與 菊花這兩種截然不同之概念結合在一起,而又將獅子的圖像表徵,形容得如此貼 切,唯有想像力豐富的創意實踐者,才能寫出如此令人莞爾之佳句吧。

創造力對於個人、社會與文化的重要性,不言可喻。如果將人之大腦比喻為 桌子的話,則創造力即為維持桌子穩固之其中一腳 (陳昭儀,1995)。而對於社會 和文化而言,唯有不斷之變化與創新,才能適應多變之大千世界,才能進步與突 破。

而對於研究者而言,創造力更是具有一種無法言喻之魔力,至今仍依稀清楚 記得那種在腦海中不斷激盪想法,無視周遭之環境改變,未解之問題在腦海中縈 繞不去,突然「碰」的一聲,想法跳入意識之中的那種濁熱感覺,仿若深切體認 熱血沸騰的滋味,那應該就是所謂的「啊哈」 (aha!) 體驗吧。姑且不去評價想 法之創意與否,單就過程之體驗,就足以再三回味。也由於此,研究者決定以創 造力為研究之主題。

然在閱覽創造力之相關文獻發現,不同的研究者各自由不同之角度來描述與 解釋創造力,因此對於創造力之定義仍未有一廣為接受之定義。抑或許是創造力 之研究初萌芽,真正開始蓬勃發展只在這短短之五十多年;抑或許是創造力之概 念過於複雜,因此尚無法清楚的定義。也正因此,至今仍有眾多研究者相繼投入。

而由於創造力尚未有一完整之定義,因此不同研究者相繼提出不同之創造力 理論,試圖去解釋何謂創造力,並根據其理論發展了創造力測驗。以認知歷程為 主的心理計量工具主要有擴散性思考測驗、頓悟性問題、遠距聯想量表。雖然上

(2)

2

述三種測量工具皆以認知角度來解釋創造力,但是卻是根據不同之理論所發展,

因此三種測量工具彼此之間的關係,以及其所測量到的認知能力為何,至今尚未 有一完整之定論。

另外一方面,對於上述之三種測量工具,有許多研究者對於其所測量到之能 力,相繼提出質疑。尤其是擴散性思考作業,更是有許多研究提出作業上的問題,

例如計分方式與施測方式。在施測方式上,一般之擴散性思考作業往往未提供參 與者說明與解釋之機會,而由評分者主觀之評定反應的適切與否。然而,創意之 反應往往需透過創作者之解釋與說明,才能深刻明瞭其含意,亦才能發覺其與眾 不同之處。以研究者之自身經驗為例,於日前曾至金門碉堡藝術展覽中,參觀創 作者對於戰地碉堡之重新詮釋,有一作品是以戰車中開出一朵玫瑰來象徵和平;

有一作品則以破舊之鋼琴來代替戰地之重生。然若未經創作者之說明,僅由觀賞 者自我詮釋,就如同霧裡看花,難以深刻的體認其所欲表達之真正意涵,尤其是 在藝術創作之領域更是如此。因此研究者希望能透過詞彙聯想策略測驗之發展,

讓參與者有詮釋其想法的機會,希望能避免創意之想法被抹煞,而錯誤的低估了 個體之擴散性思考能力。

而在計分方式上,傳統之獨創性計分方式,是使用相加的方式 (additive method),將每一個反應的獨創性分數相加,以作為獨創性之指標。然而此種計 分方式容易受到參與者所回答之反應數量所影響,而無法確實反應出個體的獨創 能力。因此本研究即試圖編製一套可以改善上述兩點的詞彙聯想策略測驗,作為 創造潛能測量之有效工具。

本研究所關心的為創造力心理計量取向的認知歷程。雖然認知歷程的測量並 不能涵蓋創造力之全貌,尚有動機、情感、特定領域之相關知識等因素需考量在 內 (Amabile, 1983)。然由創造力認知因素來著手,對於創造力之產生應會有更 深一層之瞭解。

(3)

3

第二節 名詞釋義

(一) . 創造力 (Creativity)

創造力是指個體經過一連串之認知思考歷程,最終產生新奇與適切性反應之 能力。其中一連串之認知思考歷程包含找出問題、定義問題、表徵問題、擴散性 思考、頓悟性思考、策略選擇、有效評價、遠距聯想等認知過程。而於本研究中,

將以「創意」「創造力」「創造」等詞彙交替使用。

另外,於此也欲區分創造表現 (creative performance) 與創造潛能

(creative potential) 兩不同用詞之差異。「創造表現」是指能產生新奇與適切產 品的能力,此處的產品可能是具體 (如寫作),也可能是非具體的 (如想法)。而 創造表現之評估主要是透過產品之觀察而得。「創造潛能」則是指潛在、不可觀 察之創造能力,可透過個體過去之創造活動,或者是個體於認知、人格-動機、

環境等創造力相關因素之測量來得知 (Lubart, 1994)。

(二) . 擴散性思考 (Divergent Thinking)

擴散性思考,亦有人稱之為「發散性思考」或「分歧思考」 (郭有遹,民 90),

為 Guilford 智能結構之一部份。有別於追求單一與標準化解答之聚斂性思考 (convergent thinking),擴散性思考是指針對封閉性問題,儘可能產生各種不同 的概念與想法之能力。而其中擴散性思考能力又可細分為流暢、變通、獨創與精 進能力。其中流暢力是指參與者能產生多少想法與概念之能力;變通力則是指個 體能產生多少種不同類型反應的能力;而獨創力是指個體產生新奇、與眾不同反 應之能力;而精進力則是指增添細節的能力。

(4)

4

(三) . 頓悟 (insight)

頓悟是由完形理論所發展出來的,屬於一種認知轉換 (cognitive transition) 的能力。而頓悟的發生,往往需擺脫過去知識的固著,或對知覺訊息與問題本質 進行重新組織與建構 (Lubart, 1994),或者是將不相關的問題情境產生新的連 結。而於頓悟的過程中,常會伴隨著啊哈 (aha!) 的經驗產生。

(四) . 遠距聯想 (remote association)

根據 Mednick (1962) 所提出之連結理論,認為創造力是為了特殊或有有用 性之目的,而將遠距的概念結合在一起的能力,愈是有創造力的人,愈能夠進行 遠距聯想。而 Mednick 也根據其理論,發展了遠距聯想量表,作為遠距聯想之 測量工具。

(五). 聯想策略

本研究所指之聯想策略,表示的是詞彙聯想策略測驗中,目標詞與聯想詞之 間的關係。由於在進行詞彙聯想時,參與者會針對一特定目標詞 (如「海洋」一 詞) 進行詞彙聯想 (如「魚」),而聯想策略所表示的是於個體之知識結構中,是 如何將目標詞與聯想詞進行連結,兩者之關係為何?而此即為參與者在進行聯想 時,所使用之聯想線索與策略。而於作答之過程中,當個體使用愈多之聯想關係 來進行聯想,則其所能產生之聯想反應也會愈多。因此於本研究,研究者將聯想 策略定義為目標詞與聯想詞之關係。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無印良品在 1980 年創立時,原本的理念是將生產或流通過程中浪 費、或是包裝的多餘部份去掉,製造出較低廉的商品,以生產價格 合理的商品為定位。但到

由三位選手共同集體創作一套事先公開且具創新功能之機械

 據美國的研究指出網上體育課一般都以體適能為主 (Fitness-focused), 但主要的學習成果以認知 多於技能 (difficult to provide real-time psychomotor feedback, which is invaluable

好奇 →求真 探究能力 創造力.

問題類型 非結構化問題 結構化問題 結構化問題 結構化問題 學習能力 不具學習能力 不具學習能力 自錯誤中學習 自錯誤中學習 學習能力 不具學習能力 不具學習能力

1.4 體能活動對幼兒的成長來說,其意義不單是強健體格,它還可以作為

• 全面品質的工具讓公司的員工,無論是工 程師、技術員或現場作業員,甚至是辦公 室職員,能夠完成他們的工作。這些工具

本研究將針對 TFT-LCD 產業研發單位主管與研發人員進行 探討,並就主管於研發人員對職能重視程度作差異性分析。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