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數學的發現趣談 數學的發現趣談 數學的發現趣談 數學的發現趣談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數學的發現趣談 數學的發現趣談 數學的發現趣談 數學的發現趣談"

Copied!
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數學的發現趣談 數學的發現趣談 數學的發現趣談 數學的發現趣談

一、圖書作者與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蔡聰明─台大數學系副教授─藉由收集自己發表過的數學通識文 章,稍經增刪,修改成適合中學生閱讀的書。

本書內容主要講述數學發現,像是畢氏定理、費式數列等等都有很詳盡的探 討,在其中也多處引用了偉人的名言,發人深省。

二、內容摘錄:

1.數學是理性文明的結晶,是一門講道理的學問。不論是教與學,都應展現 從問題出發的思索、討論、說理之過程。不過,在目前的教育體制下,這些過程 往往是缺乏或不足的。許多學生學習數學很快就被迫走上「背記」之途,弄壞求 知的胃口,實在令人痛心。─第 1 頁

2.如果你不知道 一個定理(或公式)是怎樣發現的 那麼你對它並沒有真正的了解

因為真正的了解必須從邏輯因果掌握到創造的心理因果 一個定理的誕生

基本上跟一粒種子在適當的 土壤、風雨、陽光、氣候⋯⋯下 發芽長成一棵樹

再開花結果,並沒有兩樣。

雖然莎士比亞說得妙:

「如果你能洞穿時間的種子,知道哪一粒會發芽,

哪一粒不會,那麼請你告訴我吧!」

但是,請仍然嘗試儘可能呈現這整個的生長過程。

最後,請不要忘記欣賞和品味這花果的美麗 ─封底

三、我的觀點

就在一開始選書時候,我隨意的翻開這本書的前幾頁,就在探討「零為什麼不 能當除數?」雖然當時並沒有充裕的時間看完,但我的確被這個主題吸引住了,

於是我今年暑假的讀本決定是這本書了!

這本書幾乎都在闡述一些數學的概念,不時穿插出現在生活周遭的舉例,令 我印象非常深刻,也藉此加深了我對他想表達的主題有更深入的瞭解,就像作者 第一回所說的:「數學不該只是背、記,應該從問題出發的思索、討論、說理之 過程學習」 我十分贊同作者寫的那番話,從小到大對我們的數學,就是記這個 性質那個性質,背這個公式那個公式就有分數,大部分都沒時間讓同學們靜下心

(2)

來去思考、去摸索,取而代之的是永遠追不完的課程和進度,久而久之對數學的 好奇心也就漸漸被抹去了,實在令人痛心。

不管從第一頁到封底,有一件事讓我覺得很敬佩,那就是多到數不清的名 言,和偉人的小故事,結合當篇解說的內容,有數學家的也好,詩人的也好等等 都句句都是如此的深入人心,補充說明了作者的核心思想,也讓我感受到很強大 的說服力,還有學到了許多經典的台詞,真沒想到從一本數學書也能學到這個。

除此之外我也從中學習到很多新的知識,就一個畢氏定理來說,我又多學了 三種證明方式,還有新學到的 Pick 公式,和老師在介紹班上科展時時會提到的

「費式數列」(這部分牽扯到微積分有點看不懂)、神奇的黃金切割、蜜蜂的築巢 藝術,以前就有教過能鋪到底板上的地磚只有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邊形,(三 角形三內角和 180 度)不過讓我比較訝異的是蜜蜂的巢竟然也用到了這種數學原 理,就能用最小的表面積創造出最大的儲藏空間,在自然環境中無形中使用了這 種高級數學,實在讓人驚訝;還有像「定義」一個名詞,1 是不是質數?的時候 有談到,「規約」這也讓我感到不可思議。

看完這整本書之後我還有一個小小的收穫,因為書裡面出現了許許多多的推 理與證明,期中作者寫的條理分明,十分有助於我的思維,由公式 A 推導到公式 B,或是純粹的幾何證明、輔助線的畫法等等都對我十分有幫助,像是「將一個 四邊形化成等面積的三角形」這樣看似簡單的一個問題,我壓制住好奇心不去看 答案,甚至回去翻以前的國中課本,苦思了兩天都沒有結果,後來發現只是單純 的平行線(或說梯形)性質的延伸罷了,從這個部分我就發現,我有時候會對這種 形態的題目感到茫然,是因為要解這種題目必須要畫輔助線,然而我要怎麼去下 手卻沒有方向,所以才會想這麼久,想當然爾,我以後再遇到這種題目,我大概 就會比較知道怎麼做了吧!

四:、討論議題

關於畢氏定理的證明,除書中所述尚有其他方法,請試提出之。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是以法國物理學家 Augustin Fresnel 命名的。.

對正多面體的較系統的研究始於古希臘的數學家畢達哥拉斯。 他發現除了埃及人知道的三 種正多面體外, 還有正十二面體及正二十面體。

在舉辦這次座談會之前,其實有先邀請大家填寫問卷。彙整問卷結果以及會 議裡提出的意見後,我們發現有許多地方是有衝突的,好比說課程太難

學生已在 2000 年版小學數學課程學習單位 4N4「倍數和因數」中認識因

啄木鳥醫生看看四周,馬上明白了小樹哭的原因。小樹又

分類法,以此分類法評價高中數學教師的數學教學知識,探討其所展現的 SOTO 認知層次及其 發展的主要特徵。本研究採用質為主、量為輔的個案研究法,並參照自 Learning

配合小學數學科課程的推行,與參與的學校 協作研究及發展 推動 STEM

數學上有很多的定義,也有很多定理,定理是必須經過證明才能確立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