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印尼籍學生的偏誤及其因素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四章 印尼籍學生的偏誤及其因素"

Copied!
2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四章 印尼籍學生的偏誤及其因素

從華語文教學的角度來看,尤其是在印尼的華語文教學,有必要深入 探討印尼學生使用「離合詞」的能力,進而觀察他們產生偏誤的因素以便 有利於教師更徹底的改進華語文教學,使學生能更全面地學習「離合詞」

的用法。為了做全面地觀察,筆者認為必須先探討漢語與印尼語結構上的 差異性。因此,本章內容包括:4.1.印尼語和漢語的差異、 4.2 印尼學生 使用「離合詞」之調查、4.3 印尼學生使用「離合詞」的偏誤因素、4.4 本 章的小結論。

4.1. 印尼語與漢語的差異

4.1.1 印尼語與漢語的語序差異

劉珣在書中提到美國語言教學法家拉多(R. Lado)的想法,他認為學 習者已經形成第一語言(母語)的習慣將對第二語言學習產生遷移作用:

兩種語言結構特徵相同或相似時,產生正遷移,學習者便容易掌握;兩種 語言的差異則產生負遷移。他認為第二語言的學習障礙主要是來自母語的 干擾,需要透過對比兩種語言結構的異同來預測第二語言學習的困難點與 容易產生的偏誤,以便在學習中採取強化手段,突出這些難點和重點,克 服母語的干擾而建立起新的語言習慣(2002:18)。因此,筆者首先簡單 地說明印尼語和漢語在結構上的差異。

漢語屬於漢藏語系、孤立性語言,印度尼西亞語(本文縮稱為印尼語) 屬於南島語系、屈折性語言(陳延河,2002)。詞綴在「詞彙」的「構成 上」是極重要的語法手段。印尼語的詞彙大多是由詞根加詞綴構成的。詞 綴可分為「前綴」、「後綴」以及少數的「中綴」。而詞類是由詞綴來決

(2)

定的,舉例如下表4-1:

【表 4-1】 印尼語「詞彙」的構成 印尼語

詞根 範例 詞綴 詞類

漢語 翻譯

datang ─1 不及物動詞 來

1

datang

kedatangan 「ke-」:前綴

「-an」:後綴

名詞 來臨

bangun ─ 不及物動詞 起來

2 bangun

membangunkan 「mem-」:前綴

「-kan」: 後綴

及物動詞 叫醒

tidur ─ 不及物動詞 睡覺

3 tidur

menidurkan 「me-」: 前綴

「-kan」: 後綴

及物動詞 哄

menyuntik 「me-」: 前綴 及物動詞 打針 disuntik 「di-」: 前綴 及物動詞(被

字句)

被打針 4 suntik

penyuntikan 「pe-」: 前綴

「-an」: 後綴

名詞 打針的過

程 menikah 「me-」: 前綴 不及物動詞 結婚 5 nikah

menikahi 「me-」: 前綴

「i-」: 後綴

及物動詞 娶

Jari ─ 名詞 手指(指某

個手指)

6 jari

Jemari 「-em-」: 中綴 名詞 指我們的 五根手指

由【表4-1】可見,「詞綴」在印尼語的詞彙構成上是一個極重要的語 法手段,而印尼語的詞語次序與漢語是不相同的,此“不同”點是印尼學生

1 「─」此符號表示「不使用任何詞綴」。

(3)

學習華語的障礙。舉例如下:

(1) 漢語 :好老師 印尼語:guru baik 老師 好

(2) 漢語 :我在圖書館看書

印尼語:saya belajar di perpustakaan 我 看書 在 圖書館

(3) 漢語 :我 看 電影 印尼語 :saya menonton film

我 看 電影

(4) 漢語 :我看中國電影

印尼語 :saya menonton film cina 我 看 電影 中國

由此可見,印尼語是屬於向右分支的語言,中心語在左邊,其定語在 右邊的一種語言。而漢語是屬於向左分支的語言,中心語在右邊,其定語 在左邊的一種語言。

4.1.2 現代漢語「離合詞」在印尼語有無相對應的探討

如上文所述,漢語中存在可分離的詞,與一般不能分離的「詞」是不 同,是一個特殊的「詞」,是「離合詞」。而印尼語中沒有這種可以分離 的「詞」,也就是沒有「離合詞」的存在。因此,對於學習華語文的印尼 學生而言,靈活地掌握漢語中「離合詞」的用法特點是一個難題。「離合 詞」翻譯成印尼語之後,就具有三個對應方式,一是「離合詞」與印尼語 的(不可分離的)詞彙相對應,二是「離合詞」與印尼語動賓詞組相對應,

三是「離合詞」與印尼語小句子相對應。

一、「離合詞」與印尼語的(不可分離的)詞彙相對應,舉例如下:

如上文所述,印尼語的詞是無法擴展或分離,也就是說,印尼語沒有

「可分離的詞」之現象。有些「離合詞」翻譯成印尼語是印尼語中的一個

(4)

詞,舉例如以下表4-2:

【表 4-2】 與印尼語的一個詞相對應之「離合詞」

畢業 發音 洗澡 結婚 發燒 露營 咳嗽

求情 探險 幽默 化妝 提名 造反 退休

考試 懷孕 打仗 睡覺 出名 提名 發呆

吵架 打架 罰款 見面 討飯 革命 離婚

聊天 排隊 打針 登記 隨便 做工

以下是「離合詞」的用法與「離合詞」翻譯印尼語以後的句法結構的 區別:

(1)漢語 :她畢業了 印尼語:Dia lulus 她 畢業

(2)漢語 :她畢不了業

印尼語 :Dia tidak bisa lulus 她 不 能 畢業

(3)漢語 :他們打架

印尼語 :Mereka berkelahi 他們 打架

(4) 漢語 :我跟他打架

印尼語:Saya berkelahi dengan dia 我 打架 跟 他

(5) 漢語 : 我跟他打過架

印尼語 : saya pernah berkelahi dengan dia 我 曾經 打架 跟 他

由上例可見,除印尼語和漢語的句法結構有所不同以外,「離合詞」

與印尼語的詞是相對應的,而這正是印尼學生學習華語文的難題。

二、漢語「離合詞」與印尼語的動賓詞組相對應

在表4-3筆者列出一些與印尼語的動賓詞組相對應的「離合詞」。

(5)

【表 4-3】 與印尼語的動賓詞組相對應之「離合詞」

上台 保密 鼓掌 發言 報仇

捐款 得獎 道歉 洩密 脫險

造句 減價 配音 辭職 出院

失業 漲價 上當 失約 冒險

打牌 繳稅 招生 沾光 升級

發財 超車 打岔 減髮 出差

下棋 煞車

以下是與印尼語的動賓詞組相對應之「離合詞」在印尼語的用法:

(1) 漢語 :他失業了。

印尼語:dia kehilangan pekerjaan.

他 失去 工作/職業

(2) 漢語 :學校三月開始招生了。

印尼語 :sekolah mulai menerima murid baru bulan maret.

學校 開始 招收 學生 新 月 三

(3) 漢語 :我不要冒險。

印尼語 :saya tidak mau mengambil resiko.

我 不 要 接受 風險

三、在印尼語沒有對應詞或詞組的,舉例如下表4-4:

【表 4-4】 在印尼語是沒有對應詞或詞組的「離合詞」

「離合詞」 印尼語的解釋

報警 Melapor kepada polisi 報 向 警察 落選 Tidak terpilih

沒 選上

沾光 Ikut menikmati 跟著 享受

告狀 Mengadu kepada atasan ; 報告 向 上級

(6)

4.2 印尼學生使用「離合詞」之調查

4.2.1 調查對象

調查對象為印大中文系四年級(共18 個學生)、三年級(共 21 個學 生)以及二年級(19 個學生),共 58 位學生。這些學生除了在學校與教 師或同學溝通之外,其他時間或在校外皆不使用中文。依此點可知,他們 缺少學習華語的適當語言環境。

4.2.2 調查目標

筆者進行調查具有可分為以下兩種大目標:

(1)觀察印大二、三以及四年級的學生使用「離合詞」的「合」形式與

「離」形式的能力。

(2)觀察印大學生使用「離合詞」時所產生的偏誤因素。

4.2.3 調查方式

問卷2調查:請學生將問卷中印尼語句翻譯成漢語中之「離合詞」,該 問卷實施日期為2006 年 1 月。

筆者由上文中所探討的教材任意地選擇25 個「離合詞」:即「求婚」、

「拍照」、「道歉」、「報警」、「聊天」、「見面」、「錄音」、「請 客」、「小便」、「結婚」、「上當」、「住院」、「跑步」、「上課」、

「睡覺」、「打工」、「打架」、「點名」、「出國」、「度假」、「罰 款」、「畢業」、「結婚」、「報名」、「排隊」。

此外,為調查印大中文系學生對由兩個詞素構成的組合用法,筆者將

2 問卷詳細內容請參考附錄 2 至附錄 5。

(7)

其組合放入問卷中進行調查。也就是說,因為「離合詞」的用法與漢語中 某些語法有關,譬如:其中一個「離合詞」的「離」形式用法是於「離合 詞」中間插入其他成份,即「結果補語」、「靜態助詞」等。而筆者認為 若同時將其他由兩個詞素構成的組合放入問卷中,便可觀察出學生對二種 語法點的掌握能力。如此一來,若使用「離合詞」時出現偏誤狀況,便可 比較使用由兩個詞素構成的組合時是否也會出現偏誤。如果出現相同的偏 誤,原因可能是學生還沒掌握「離合詞」的用法,有可能是學生本來就還 沒掌握好相關的語法點。因此,筆者認為需要將由兩個詞素構成的組合放 入問卷中一同實施調查,如:「喜歡」、「討論」、「高興」、「漂亮」

「研究」,「算命」、「作夢」、「吃醋」、「丟臉」、「開會」、「生 氣」。需注意的是,雖然學生使用這些組合產生偏誤,但是,筆者不將偏 誤歸納於學生運用「離合詞」的偏誤內,這些偏誤只是當作筆者的參考項 目。

筆者使用上文所提之27 個「離合詞」進行問卷內容設計。問卷分為三 個部份,即「離合詞」的「離」形式題目、「合」形式題目以及「選擇性」

題目。所謂的「離」形式題目是指問卷中所設計之務必使用「離」形式的

「離合詞」,否則將視之為「離」形式偏誤;所謂的「合」形式題目是指 問卷中所設計之務必使用「合」形式的「離合詞」,否則將視之為「合」

形式偏誤;而所謂的「選擇性」題目是指問卷中所設計之可自由選擇使用

「離」形式或「合」形式的「離合詞」。

4.2.4 問卷調查的結果

由問卷的結果3可發現到:10 個有效的「合」形式題目、30 個有效的

「離」形式題目(因為「離合詞」與其他詞不同之處是在其「離」形式上,

因此筆者設定比較多的「離」形式題目)、3 個有效的「選擇性」題目4。 總之,筆者將印大學生的偏誤分為三種:「離」形式偏誤、「合」形式偏

3 詳參附錄六至附錄八。本章主要探討的是印尼學生使用「離合詞」的偏誤因素,故偏 誤統計的結果不深入分析。

4 由於筆者的失誤,問卷B中的其中一個使用「請客」的題目被取消。

(8)

誤以及「選擇性」偏誤5。 一、「離」形式偏誤

所謂的「離」形式的偏誤是指學生在使用「離合詞」的「離」形式時 所出現的偏誤。此「離」形式偏誤又可分為七種,其分析如下【表4-5】:

【表 4-5】「離合詞」的「離」形式偏誤分析表

「離合詞」的「離」形式偏誤: 二年級 三年級 四年級

1 插入不正確的成份 19%6 29.5% 29%

2 應該使用「離」形式,卻使用「合」形式 40% 55% 42%

3 不正確地使用「離」形式 21% 19% 22%

4 重疊形式的偏誤 98% 31% 46%

5 增加「離合詞」的一個成份 ─ ─ 5.5%

6 迴避7「離」題目 31.5% 13% 8%

「離合詞」的「離」形式偏誤共有: 42% 29.5% 25%

二、「合」形式偏誤

所謂的「合」形式偏誤是指學生在使用「離合詞」的「合」形式時,

所出現的偏誤。此「合」形式又可分為五種,其分析如下【表4-6】:

【表 4-6】「離合詞」的「合」形式的偏誤分析表

「離合詞」的「合」形式的偏誤 : 二年級 三年級 四年級 1 該使用「合」形式,卻使用「離」形式 17% 28.5% 37.8%

2 及物性的偏誤 39% 34% 27%

3 不正確地使用「合」形式 18% 15% 14%

4 迴避「合」題目 25% 7% 22%

偏誤比例共有: 25% 21% 25%

5 詳細的學生偏誤之結果分析請參閱 4.3.2 印尼學生使用「離合詞」的偏誤分析,在此 主要探討的是學生偏誤的結果而已。

6 統計請參見附錄。

7 所謂的「迴避」─此偏誤指的是學生故意不作某一個題目,也就是迴避該題目並沒作 答,而我們將此種迴避方式視為一種偏誤。

(9)

三、「選擇性」的偏誤

問卷中設計出兩個可選擇使用「離合詞」的「離」形式或使用「合」

形式的題目,即以「見面」與「小便」這兩個「離合詞」為例。在此所謂 的可選擇使用「離」形式或使用「合」形式的題目是指該「離合詞」在問 卷中都可以「離」或「合」形式來表達問卷所要求的意思。也就是,受試 者能選擇要使用的「離合詞」形式,可選使用其「離」形式或「合」形式。

而使用他所選擇的形式時所出現的偏誤就稱之為「選擇性」偏誤。「選擇 性」題目與「離」形式題目、「合」形式題目的區別是,在做「離」形式 題目時,受試者不能選擇他要使用的形式,他一定使用一個形式,即「離」

形式,否則就視為「離」形式偏誤;做「合」形式題目也是如此,受試者 只能使用一個形式,即「合」形式來表達問卷所要求的意思。

在問卷的題目A中8我們都可將「見面」使用「離」或「合」形式來表 達問卷所要求的意思,即可說「我想跟他見面」,也可以說「我想見他的 面」。但是,問卷的題目A中的其他「離合詞」只能使用「合」形式,而 不能使用「離」形式才能正確的表達意思,如:「我向他道歉」─此使用

「道歉」的題目,則不能將它使用「離」形式,只能使用「合」形式了。

再如:在問卷中的題目B,我們也只能將「他們結不成婚」─此題目的「結 婚」務必使用它的「離」形式才正確的表達問卷所要求的意思,卻不能使 用它的「合」形式。而在同個題目B,我們則能將「小便」使用「離」形 式,也可以使用「合」形式,即「我昨晚小便好幾次了」,也可說「我昨 晚小好幾次便了」。正因為如此,筆者將問卷中的「見面」和「小便」的 用法的偏誤歸納在於「選擇性偏誤」。而該偏誤的調查結果歸納在於「離」

形式的偏誤,也同時歸納在於「合」形式的偏誤。

【表 4-7】 選擇性偏誤分析表

選擇性偏誤 二年級偏誤的

筆數

三年級的 筆數

四年級的 筆數 1 不正確地使用「離合詞」形

16 22 8

8 請參閱附錄二

(10)

2 迴避的偏誤 10 ─ ─ 二年級資料有:3x19=57 筆;偏誤 26 筆;偏誤占 46%。

三年級資料有:3x21=63 筆;偏誤 22 筆;偏誤占 35%。

四年級資料有:3x18=54 筆;偏誤 8 筆;偏誤占 14.8%。

總之,以下是印大中文系大學生使用「離合詞」的偏誤:

1) 學生使用「離合詞」的「離」形式偏誤 二年級學生使用「離合詞」的「離」形式的偏誤:

以上「離」偏誤共有 選擇性偏誤 「離」形式的偏誤

42% 46% 88%

三年級學生使用「離合詞」的「離」形式的偏誤:

以上「離」偏誤共有 選擇性偏誤 「離」形式的偏誤

29.5% 35% 64.5%

四年級學生使用「離合詞」的「離」形式的偏誤:

以上「離」偏誤共有 選擇性偏誤 「離」形式的偏誤

25% 14.8% 39.8%

2) 學生使用「離合詞」的「合」形式偏誤:

二年級學生使用「離合詞」的「合」形式的偏誤:

以上「合」偏誤有 選擇性偏誤 「合」形式的偏誤:

25% 46% 71%

三年級學生使用「離合詞」的「合」形式的偏誤:

以上「合」偏誤有 選擇性偏誤 「合」形式的偏誤:

21% 35% 56%

四年級學生使用「離合詞」的「合」形式的偏誤::

以上「合」偏誤有 選擇性偏誤 「合」形式的偏誤:

25% 14.8% 39.8%

(11)

由以上的分析可知每一年級的偏誤:

偏誤的種類 二年級 三年級 四年級

「合」形式 71% 56% 39.8%

「離」形式 88% 64.5% 39.8%

總之,由以上的問卷調查結果可發現到,二年級使用「離合詞」時出 現的偏誤占 79.5%。三年級使用「離合詞」時出現的偏誤占 60.25%。四 年級使用「離合詞」時出現的偏誤占39.8%。

4.3 印尼學生使用「離合詞」的偏誤因素

4.3.1 關於學習者的偏誤之研究文獻

李大忠的研究發現:

由於種種原因,比如學生母語習慣和知識的負遷移,已有漢語知識的不足,教材 或詞典中註釋的不完備,教師講解不準確或不全面等等,學生在使用漢語的過程 中,會經常出現各種錯誤。(李大忠:1996220

筆者所觀察到的印尼學生使用「離合詞」的偏誤的確是漢族人根本不 可能犯的。如同李大忠(1996)所說的,由於種種因素,學生使用漢語的 過程中會產生偏誤。筆者也認為除了因為學生未掌握漢語「離合詞」的用 法之外,他們的偏誤也是由於其他因素而產生的,就正如劉珣所提到的,

即「第二語言學習者偏誤的來源是多方面的,即母語負遷移、目的語知識 負遷移、學習策略和交際策略的影響以及學習環境的影響」(劉珣:2002:

23)

筆者認為在印尼學習漢語的學生就缺少了語言環境,因此筆者也認為 上文所提到的偏誤,就是因為交際策略的影響以及學習環境的影響。除了 在學校與教師和同學使用漢語之外,印尼學生大多不使用漢語的,也就是 說,他們使用「離合詞」的過程中可發現到一些偏誤,而這些偏誤的產生 因素也是因為他們交際策略以及學習環境不足以他們培養漢語能力,在此

(12)

是指使用「離合詞」的能力。

劉珣(2002)在書中也提到英國語言學家 S.P.Corder 對於學習者的偏 誤之解說:S. P. Corder 指出,偏誤是指由於目的語掌握不好而產生的一種 規律性錯誤,它偏離了目的語的軌道,反映了說話者的語言能力與水準。

而印尼學生使用「離合詞」的過程中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由於漢語「離合詞」

掌握不好而產生偏誤的。而該偏誤就反映了學生使用「離合詞」的掌握能 力。

劉珣基於中介語理論與偏誤分析,他提出以下一些如何正確對待學習 者的偏誤的主張:

1. 對待學習者的第一個步驟是必得看到偏誤的積極意義,不應該認為偏誤是由 於學習者無法控制的第一語言習慣的頑強表現,將偏誤看做是學習上的失敗 表現,是壞事;

2. 應該將偏誤看做是學習者嘗試過程的反應

3. 偏誤反映了學習者的目的語體系即中介語的發展過程,同時也反映了學習者 的學習心理過程。

4. 偏誤是第二語言習得中必然有的現象,是正常的現象,伴隨習得過程的始終。

學習者不斷地克服偏誤學會語言的。而教師對學生的語言偏誤應該採取鼓勵 學習者積極進行語言交際的積極態度。此外, 教師有責任幫助學習者改正偏 誤。

5. 根據中介語理論,並非所有的偏誤都會自行消失,有些偏誤可能產生僵化的 現象。因此教師糾正學生的偏誤能加速中介語的發展,促進第二語言學習的 過程。(劉珣:200227-30

劉珣(2002)對於偏誤的看法,筆者認為的確是對的。那麼,我們就 應該重視學生的偏誤,盡力的幫助學生以正確的方式來糾正他們的偏誤。

如此,從事華語文教學就能提高華語文教學的效果,使得學生在學習漢語 的過程中能一天比一天減少偏誤、有大的收穫。由上文對於印尼學生使用

「離合詞」的偏誤可見,印尼學生在「離合詞」的用法方面還需要教師的 注意以及領導。此外,教師也得重視學生產生偏誤的因素,幫助他們克服 克服該因素,隨時提醒他們,使學生有意識的學習、有意識的接受教師的 糾正以及解說。詞典與教材編輯者也應該重視並注意「離合詞」的教學,

(13)

即:教材務必更改進它們對於「離合詞」的處理方式,將「離合詞」的用 法當作語法點一樣處理。筆者建議:未編輯之前,詞典或教材編輯至少多 注意一點學生的偏誤因素,如此,他們也能幫助學生減少他們使用漢語的 過程中產生的偏誤。

4.3.2 印尼學生使用「離合詞」的偏誤分析

依據針對印大中文系的學生使用「離合詞」的能力之調查結果,筆者 在此將會調查他們所產生的偏誤因素。下文,筆者列出的偏誤都是學生所 犯的偏誤,也包括少數的偏誤,即雖然有的偏誤是少數的偏誤,但是,因 為筆者本身認為該偏誤是需要探討的,有教學上的價值(教學上應該注意 的現象),因此筆者認為有需要列出來探討的。筆者將學生「離」形式、

「合」形式以及「選擇性」之偏誤各個深入地探討。

4.3.2.1.「離」形式的偏誤分析

如同上文所述的,筆者所調查的「離」形式偏誤可分為以下七種:

(1)插入不正確的成份

二年級學生的資料有 19x14 筆=266 筆;「插入不正確的成份」的偏 誤有 50 筆,偏誤比例占 19%,如:「*跑不到步」、「*跑了步」、「*

跑不步」;「*睡不了覺」、「*睡不會覺」、「*睡不好覺」、「*睡不覺」

等。三年級學生資料有21x10=210 筆;「插入不正確的成份」的偏誤有 62 筆;此偏誤占 29.5%,如:「*畢不業」、「*結不婚」、「*睡不覺」、

「*跑不動步」等。四年級學生資料有 18x11=198;「插入不正確的成份」

的偏誤有58 筆;此偏誤占 29%,如:「*畢不上業、「*出不到國」、「*

跑不著步」等。而問卷所設定的用法為:「跑不了步」、「畢不了業」、

「結不成婚」、「睡不著覺」。

印尼學生使用一些「離合詞」時,出現「插入不正確的成份」的偏誤,

以下是該「離合詞」以及其在印尼語的翻譯:

(14)

「離合詞」 解釋 跑步、睡覺、打架、上課、罰款、

結婚、畢業

與印尼語的一個詞相對應

打工、上當、出國 與印尼語的動賓詞組相對應

問卷要求他們使用以上的「離合詞」的「離」形式。由該偏誤可見,

看來學生了解這些組合(即「離合詞」)是能分離的。但是,他們的問題 就是不知道該插入什麼成份。筆者認為這種偏誤的出現完全與印尼語無 關。因為不管以上的「離合詞」是與印尼語的「詞」相對應還是與印尼語 的動賓詞組相對應,都是無法在中間插入任何成份(請參考漢語與印尼語 在結構上的基本差異)。因此印尼學生出現「插入不正確的成份」的偏誤,

筆者認為的確不是受到母語的影響,而是因為學生未掌握「離合詞」的「離」

形式的用法。

此外,筆者認為學生之所以出現「插入不正確的成份」的偏誤也是因 為他們未掌握所插入的成份的用法。由「*畢不上業、「*出不到國」、「*

跑不著步」、「*睡不會覺」─此偏誤可見學生未掌握好現代漢語中「結 果語」的「可能變式9」,因此將此結果語的可能變式插入於「離合詞」中 間才出現偏誤的。

(2)應該使用「離」形式,學生反而使用「合」形式

二年級學生資料有19x17=323 筆;「應該使用「離」形式,學生反 而使用「合」形式」的偏誤有129 筆;偏誤占 40%,如:「*睡覺一下」、

「*上課完了後」、「*打工過了」等。三年級學生資料有 21x17=357 筆;

「應該使用「離」形式,學生反而使用「合」形式」的偏誤有195 筆;此 偏誤占55%,如:「*打架過」、「*連報名也沒有」等。四年級學生資料 有18x16=258;「應該使用「離」形式,學生反而使用「合」形式」的偏 誤有121 筆;此偏誤占 42%,如:「*不成結婚」、「*我被他上當」。

值得注意的是,印尼學生如何使用漢語的「上當」。問卷中,有一個 題目是要求學生翻譯以下的句子:

印尼語:saya ditipu oleh nya

9 參看A.2.c與A.2.d對「結果語」以及其「可能變式」(63 頁)。

(15)

我 被上當 由 他 漢語 :我上他的當

由上面的分析可見,「我上他的當」可以與印尼語的動賓詞組相對應,

也可以一個被字句相對應,因此有14 個二年級的學生造出「*我被他上當」

和一個二年級學生造出「*我被他上了當」。而在此,筆者的重點是在於 學生使用「被子句」此偏誤,至於「上了當」此偏誤是在上文提過的。三 年級的學生「應該使用「離」形式時,卻使用「合」形式」的偏誤有 20 個學生。其中有17 個學生受到母語的影響而造出「*我被他上當」,三個 學生造出「*我上當他」。12 個四年級的學生也出現同樣的偏誤,即造出

「*我被他上當」。

總之,筆者認為「*我被他上當」─此偏誤之所以出現,是因為學生 沒有意識到的學習「離合詞」的用法,也就是說,華語文教師、教材、詞 典對於漢語「離合詞」都沒給予學生一個解釋如何使用,甚至沒告知學生 何謂「離合詞」,因此學生在受到母語的影響下使用「離合詞」的。

而諸如「住院」、「上當」在印尼語則是動賓詞組。但是,印尼語的 動賓詞組又與漢語動賓詞組不一致。正如上文所述的,印尼語屬於向右分 支的語言,中心語在左邊,其定語在右邊的一個語言。而漢語屬於向左分 支的語言,中心語在右邊,其定語在左邊的一個語言。因此,若說漢語的

「我上他的當」,翻譯印尼語後,其結構就變成:「我上當他」也就是印 尼語的「aku masuk perangkapnya」。請看以下的分析:

漢語 :我上他的當

印尼語 :aku masuk perangkap nya 我 上 當 他

因此,學生之所以造出「*我上當他」此偏誤,筆者認為是因為他受 到母語的知識影響才出現的。也有學生造出「*我被他上當」,因為將「上 當」翻譯印尼語後,也可以「被」字句來代表,即是「dijebak」;「di-」

是印尼語中的前綴,而該前綴是表示「被」字句。而「jebak」可以「上當」

來代表。因此,有的學生就在受到母語的知識影響下以不能分離的「詞」、

而且以「被字句」來使用「上當」。

(16)

當學生應該使用的「離」形式是「重複「離合詞」的第一個成份」此

「離」形式,即「他住院住了一個月」,但有的學生則造出「*他一個月 在醫院住院」。他們如此造句,筆者認為是因為他們還不知道「住院」是

「離合詞」,更不知道「住院」是能擴展或分離使用的,他才加上了「醫 院」。很明顯,他們是因為不知道何謂「離合詞」,才不知道「時量補語」

該放哪中才對。

(3) 使用不正確的「重疊」形式

二年級學生資料共有19x6=114 筆。由問卷的結果可見,學生使用「離 合詞」的重疊形式偏誤為102 筆。總之,二年級學生使用「離合詞」的重 疊形式偏誤占 98%。三年級學生資料有 21x6=126 筆;重疊的偏誤有 39 筆;此偏誤占31%。四年級學生資料共有 18x6=108 筆。由問卷的結果可 見,學生使用「離合詞」的重疊形式偏誤為 50 筆。總之,三年級學生使 用「離合詞」的重疊形式偏誤占46%。如:「*排隊排隊」、「*洗洗澡澡」

這兩種重疊偏誤。

筆者在問卷中的重疊部份故意將其他動詞(動作動詞以及狀態動詞)

的重疊與「離合詞」放在一起,如:「討論」、「研究」、「漂亮」、「高 興」。如同筆者事先的假設,印尼學生不只是以AAB形式重疊「離合詞」,

但是,有的學生以AABB形式來重疊「離合詞」或以 ABAB形式來重疊。

換句話說,正確的重疊「離合詞」的現象也出現。由此可見,學生重疊「離 合詞」的能力很不穩定。但是,不只是「離合詞」的重疊用法產生偏誤,

連其他詞的重疊用法也產生偏誤,如:「*討討論論」,或者是有的學生 造出「*討討論」,因此, 可見,從事華語文教學務必注意這種重疊偏誤,

尤其使用「離合詞」的重疊形式,以便學生明知哪個詞是應該用AABB此 重疊形式,哪個詞是應該使用 ABAB 此重疊形式,或是哪個詞應該使用 AAB此重疊形式。筆者認為若教材、詞典以及教師都很重視「離合詞」的 存在並提供相關的解說,那麼,學生看到「離合詞」時,就知道如何正缺 的重疊了。

很多學生還沒掌握好漢語的重疊。由問卷的結果可見,也有一些學生 也造出「*漂漂亮」或「*研研究」此偏誤。因此,筆者認為該學生使用漢 語重疊形式的能力比較差。但是,如果他知道諸如「排隊」、「洗澡」、

(17)

「拍照」等都是「離合詞」,那麼,他不必因為對漢語的重疊形式還沒掌 握好而造成「離合詞」重疊的偏誤。看來學生不知道除了「離合詞」具有 AAB重疊形式之外,其他的詞的重疊形式都不是AAB的重疊形式。

(4)不正確地使用「離」形式:

二年級學生資料有19x3=57 筆;「不正確地使用「離」形式」的偏 誤有12 筆;偏誤占 21%,如:「*結了婚也沒有」、「*報個名也沒有」

等。三年級學生資料有21x4=84 筆;不正確使用「離」形式的偏誤有 16 筆;此偏誤占19%,如:「*報一名也沒有」、「*報不到名」、「*他一個月 住了院」。四年級學生資料有18x4=72 筆,不正確地使用「離」形式的 偏誤有16 筆;此偏誤占 22%。如:「*沒報了名」、「*報了名也沒有」、「*

他上了當我」、「*他上我當」等。

這一類的偏誤指的是,「住院」若有「時間補語」,那麼應該重複「住」

而說成「住院住了一個月」,而學生反而使用其他「離」形式,即「插入 其他成份」,即插入「了」而將時間補語移到前面去,如:「*他一個月 住了院」。應該使用「前移後一個成份」此「離」形式,學生反而使用「插 入其他成份」此「離」形式,如:應該造出「名都還沒報,怎麼能參加考 試呢?」此句子,學生反而造出「*沒報了名,怎麼能參加考試?」或「*

報了名也沒有」等。

「使用不正確的「離」形式」的偏誤,筆者認為其出現的因素與上文 對「插入不正確的成份」這種偏誤出現的因素是一致的,即學生看來知道 這些組合是具有「離」形式,但是,他們還不清楚如何「離」才是正確的。

筆者認為偏誤之所以出現,是因為學生還沒認識何謂「離合詞」、在課堂 上不是徹底的練習如何使用它。教材與詞典對於「離合詞」的處理方式也 是學生產生這種偏誤的因素。教材也沒提供適當的解說以及練習,詞典也 沒給予適當的標誌10。這種偏誤,筆者也認為並不是因為受到母語的影響 而產生的,請看以下的比較:

印尼語 :Dia rawat inap selama satu bulan 她 住院 for 一 月

10 筆者將於第五章探討教材與詞典該應該如何「離合詞」處理才妥當。

(18)

漢語 :她住院住了一個月。

由以上的比較可見,學生之所以造出「*他一個月住了院」並非受到母語的 影響。再看以下的比較

印尼語 :Mendaftar saja belum, bagaimana bisa ikut ujian?

報名 連 沒有, 怎麼 能 參加 考試?

漢語 :「名都還沒報,怎麼能參加考試?」或「連名都還沒報,怎麼 能參加考試」

由以上的比較也可見,學生之所以造出「*沒報了名,怎麼能參加考 試?」或「*報了名也沒有」也並非受到母語的影響,但是因為他們未徹 底受到「離合詞」的教學才出現的偏誤。

(5) 增加「離合詞」的一個成份

三年級學生資料有21x1=21;「增加「離合詞」的一個成份」的偏誤 有1 筆;此偏誤占 5%,如:「*他在醫院住一個月」。四年級學生資料有 18x2=36 筆;增加「離合詞」的第一個成份的偏誤有 2 筆;此偏誤占 5.5

%,如:「*打一個工作」、「*住在醫院」。

諸如「*打一個工作」、「*住在醫院」或「在醫院住」這些偏誤之所 以出現,筆者認為有的印尼學生知道「工」、「院」是不能獨立用,因此 他給予這些不能獨立用的成份加了其他成份,而造出「工作」、「醫院」。

由「*打一個工作」、「*住在醫院」或「*在醫院住」這些偏誤可見,學 生不重視「打工」、「住院」等這些「離合詞」的存在。總而言之,筆者 認為這種偏誤之所以產生,是因為印尼學生還不認識「離合詞」以及其用 法。

(6) 迴避「離」形式題目

二年級學生資料有19x14=266 筆;迴避「離」形式的偏誤有 84 筆;

此偏誤占31.5%。如:上他的當,跑不了步。三年級學生資料有 21x6=126 筆;迴避「離」形式的題目的偏誤有 17 筆;此偏誤占 13%。四年級學生 資料有18x11=198 筆;迴避「離合詞」的「離」形式題目的偏誤有 15 筆;

此偏誤占8%。

(19)

這種偏誤可說是學生學習漢語的一種迴避策略。由統計的結果可見,

印尼學生的中文能力程度越高,那麼,這種偏誤的出現也越低。但是,從 華語文教學的角度來看,還是有必要重視這些現象。鼓勵學生勇敢使用漢 語來表達他們的意思,告訴他們偏誤是一種學習的過程。就是說,要學生 明白一定要用積極的態度看待偏誤,如此將會減少使用漢語,特別是「離 合詞」的偏誤。

根據以上的探討,筆者整理如下表4-8:

【表 4-8】「離」形式的偏誤因素

「離」形式偏誤 範例 偏誤因素

1 插入不正確的成份 *跑不到步、

*畢不上業、

*跑不著步

教學、教材以及詞典對於「離合詞」

的處理方式造成學生對「離合詞」的 不知與未掌握「離合詞」的「離」形 式的用法。此外,也是因為他們未 掌握所插入的成份的用法。

2 迴避「離」題目 上她的當、

跑不了步

教學、教材以及詞典對於「離合詞」

的處理方式造成學生對「離合詞」的 不知與未掌握「離合詞」的「離」形 式的用法。

3 不正確地使用「離」形式 *報一名也沒 有

同上

4 重疊形式的偏誤 *排隊排隊、

*洗洗澡澡

同上

5 增加「離合詞」的一個成份 *打了一個工 作

同上

6 應該使用「離」形式,卻使 用「合」形式

*睡覺一下 除了因為教學、教材、詞典的因素之 外,也是因為受到母語的影響。

4.3.2.2 「合」形式的偏誤分析

如同上文所述的,筆者將「合」形式的偏誤分為以下六種:

(20)

(1) 應該使用「合」形式,則使用「離」形式

二年級學生資料有19x4=76 筆;「應該使用「合」形式,則使用「離」

形式」的偏誤有13 筆;占 17%。如:「*我求她婚」、「*報這件事警了」

等。三年級學生資料有21x7=147 筆;「應該使用「合」形式,則使用「離」

形式」的偏誤有 42 筆;此偏誤占 28.5%,如:「*錄他的音」、「*我求 她的婚」。四年級學生資料共有18x5= 90 筆;應該使用「合」形式,則使 用「離」形式的偏誤有 34 筆;此偏誤占 38%。如:「*我求她婚」、「*

我打他一針」、「*我打他針」、「*我打個針她」、「*我報這件事警」。

由以上的例子可見,學生不知道如何「離」,不知道何時「離」何時

「合」。可見,以上所提到的是正確的,即學生需要教師在課堂上進行「離 合詞」教學,也需要教材與詞典重新處理「離合詞」。因為這些事情的不 全面讓學生無則可從。由此可見,對華語文教學的角度來看,「離合詞」

教學是極重要的一個階段。因此,可見這種偏誤並沒有受到母語的影響,

而是因為─教學、教材以及詞典對於「離合詞」的處理方式─這些其他因 素而出現的。

(2) 及物性的偏誤

二年級學生資料有19x6=114 筆;「及物性」的偏誤有 45 筆;占 39.4

%。如:「*我道歉他」、「*報警這件事情」 。三年級學生資料 21x7=

147;「及物性」的偏誤有 50 筆;此偏誤占 34%,如:「*我拍照她」。

四年級學生資料共有 18x7=126 筆;「及物性」的偏誤有 37 筆;此偏誤 占29%,如:「*我求婚她」、「*我報警這件事」等。

以上「離合詞」在印尼語可翻譯成一個詞,即「求婚」、「打針」、

「拍照」、「見面」、「照相」,而該「詞」在印尼語是一個及物動詞,

因此學生就以及物動詞來使用那些詞。由此可見,學生受到母語的影響而 這麼造句的。

雖然「報警」在印尼語不是一個及物動詞,也就是說,「報警」翻譯 印尼語是由兩個詞代表。請看以下的比較:

漢語 :這件事情他要去報警

(21)

印尼語 :Dia ingin melaporkan kepada polisi tentang hal ini 他 要 報到 向 警察 關於 事情 這

由上面的分析可說,若將「報警」翻譯印尼語,就是「報到像警察」

的結構。有四個學生造出「*我報警這件事情」此偏誤。筆者認為之所以 存在是因為這些學生還受到母語知識的影響才將「這件事情」放在「報警」

後面。但是,若要再詳細的看該偏誤,學生也不是百分之百還受到母語知 識的影響,因為他們還造出「這件事情」,由此可見,學生掌握好印尼語 和漢語在結構上的基本差異。總之,這些學生之所以造出「我報警這件事 情」是肯定因為還受到影響母語知識的影響。也就是因為他們不知道「報 警」是不及物動詞,偏誤才出現的。因此,對華語文教學而言「及物性」

的概念是極重要的一個部分。

除此之外,有的學生也造出「*我錄音他的聲音」、「*我給他的聲音 錄音」、「*我打他的錄音」此偏誤。他們以為「錄音」是一個及物動詞,

這並不是因為受到母語之事的影響。在印尼語「錄音」是翻譯成兩個詞,

即「錄聲音」,若受到母與知識的影響,那麼,他們就會說「我錄聲音他」。

因此,學生之所以造出「*我錄音他的聲音」、「*我給他的聲音錄音」、

「*我打他的錄音」此偏誤,筆者認為是因為他們沒掌握「錄音」的用法,

也可說,教材、詞典與華語文教學沒重視「離合詞」的教學所導致的偏誤。

(3) 不正確地使用「合」形式

二年級學生資料有19x6=95 筆;不正確地使用「合」形式的偏誤有 17 筆;此偏誤占18%。如:「*我跟他說道歉」;「*我將他的聲音錄音了」。

三年級學生資料 21x6=126 筆;不正確使用「合」形式的偏誤有 19 筆;

此偏誤占15%,如:「*把他的聲音錄音」。四年級學生資料共有 18x7=

126 筆;不正確地使用「合」形式的偏誤有 15 筆;此偏誤占 12%。如:

「*我讓他打針」、「*我對他打拍照」、「*我對警察報警」、「*我對這 件事報警」、「*我將這件事報警」。

學生之所以造出「*我讓他打針」、「*我對他打拍照」此偏誤,筆者 認為是因為學生不知道如何在漢語使用「拍照」這個詞,因為在印尼語「拍 照」不需要任何介詞。若要說漢語「我給她拍照」,在印尼語就說「我拍 照他」。造出以上偏誤的學生看來意識到「拍照」在漢語與其在印尼語是

(22)

不同的詞類,因此他們才利用「讓」、「對」來引進「他」來。

此外,也出現「我道歉他」此偏誤現象,而該偏誤之所以造成,肯定 是因為華語文教學未不重視「離合詞」的教學而造成的。請看以下的對比:

漢語 :我向他道歉 印尼語 :我道歉向他

由上面的對比可見,學生之所以造出「*我給她說道歉」此偏誤是因 為學生沒掌握好「道歉」的用法,而不是因為受到母語而造成的。至於「*

我給她求婚」此偏誤,筆者在探討「選擇性偏誤」中與「*對他見面」此 偏誤將會一併探討的。

(4) 增加「離合詞」的一個成份

三年級學生資料有21x1=21;「增加「離合詞」的一個成份」的偏誤 有1 筆;此偏誤占 5%,如:「*我把這件事情報警察」。由該偏誤可見,

學生實在不知道「報警」是一個「離合詞」,但值得注意的是,他們知道

「報」、「警」都是不能獨立用的,才給予「警」加上了「察」。

(5) 迴避「合」形式題目

二年級學生資料有19x6=114;「迴避「合」形式題目」的偏誤有 29 筆;此偏誤占25.4%。三年級學生資料有 21x2=42;「迴避「合」形式題 目的偏誤」有3 筆;此偏誤占 7%。四年級學生資料共有 18 筆;「迴避「合」

形式題目」的偏誤有4 筆;此偏誤占 22%。

這一類的偏誤唯一出現的因素是因為學生完全不知道如何使用這些

「離合詞」,而迴避使用該「離合詞」的題目。總之,這種偏誤的產生與 母語無關的。而之所以有的學生不知道如何使用這些「離合詞」,筆者認 為也是因為華語文教學、教材與詞典對於「離合詞」的處理方式不徹底、

不妥當。

根據以上的探討,筆者整理如下表4-9:

【表 4-9】「合」形式的偏誤因素

「合」形式偏誤 範例 偏誤因素

(23)

「合」形式偏誤 範例 偏誤因素 1 該使用「合」形式,

卻使用「離」形式

*我求她婚

*報這件事警了

教學、教材以及詞典對於「離合詞」

的處理方式造成學生對「離合詞」的 不知

2 不正確地使用「合」形 式

*我對他打拍照 同上

3 增加「離合詞」的一個 成份

* 報警察 同上

4 迴避「合」題目 求婚、拍照、錄

同上

*報警這件事情

*我拍照她

受到母語的影響 5 及物性的偏誤

* 我 錄 音 他 的 聲 音

教學、教材以及詞典對於「離合詞」

的處理方式造成學生對「離合詞」的 不知

4.3.2.3 「選擇性」的偏誤分析

如上文所述,這第三種偏誤是指筆者在問卷中設定出的可以選擇使用

「離合詞」的「離」形式,也可使用「合」形式」。問卷中的「見面」和

「小便」─此兩個「離合詞」都可使用其「離」形式或「合」形式。問卷 要求學生正確地使用這兩個「離合詞」的「離」或「合」形式來表達同一 個意思,即:

1)「小便」的「合」形式為:「我昨晚小便很多次了,而使用「小便」

表達同一個意思的「離」形式為「我昨天小很多次便了」。

2)「見面」的「合」形式為「我跟見他面」,而使用「見面」表達同一 個意思的「離」形式為「我見他的面」。

由問卷的調查可發現到,對於以上所述的要求,學生則使用其他方式 來代替。而筆者將此其他方式歸納在於「偏誤」,便將「選擇性」偏誤分

(24)

為以下三種:

(1) 不正確地使用「離合詞」形式

所謂的「離合詞」形式就是指「離合詞」的「離」和「合」形式,而 問卷調查發現:印尼籍學生使用問卷中的「見面」或「小便」的「離」形 式或「合」形式時,產生一些偏誤。年級學生資料有19x3=57 筆;不正確 地使用「見面」和「小便」此兩個「離合詞」形式的偏誤有 16 筆;此偏 誤占28%。三年級學生資料 21x3=63 筆;不正確使用的偏誤有 22 筆;此 偏誤占 35%。四年級學生資料共有 18x3=54 筆;不正確地使用其「合」

形式或其「離」形式的偏誤有8 筆;此偏誤占 14.8%。即:有的學生不正 確使用「小便」和「見面」的「合」形式,如:「*我上幾次小便」、「*

我幾次小便」、「*我打小便幾次了」;「*我見面他」、「*我對他見面」。

由「對他見面」或「給她求婚」這些偏誤,有兩點應該注意,一是有 的學生還沒掌握好漢語「介詞」的用法,而影響到學生對「離合詞」的用 法;二是學生因為缺少了使用「離合詞」的練習才出現「我給她求婚」此 偏誤。筆者認為這種偏誤與學生的母語無關。因為若要說「我跟他見面」,

印尼語該說「我見面跟他」或「我見面他」,而若要說「我向她求婚」,

印尼語該說「我求婚她」。因此可見,以上的偏誤沒受到母與知識的影響。

以上的偏誤的確是因為學生還沒掌握好漢語「介詞」的用法,也是因為學 生沒掌握好「離合詞」的用法。

另一方,有的學生因為「見面」翻譯印尼語後就是「及物動詞」。而 因為如此,他就以「及物動詞」來使用「見面」此「離合詞」才出現「我 見面他」此病句。可見,他在受到母語的影響下使用「見面」此「離合詞」。

(2) 迴避題目之偏誤

二年級學生資料有19x3=57 筆;迴避題目的偏誤有 10 筆,偏誤占 18

%。如:「*我小好多次便」、「*我小便好多次」;「我跟他見面」、「我 見他的面」。使用「見面」和「小便」的題目,三、四年級學生都作,因 此沒有「迴避題目」的偏誤。

根據以上的探討,筆者整理如下表4-10:

(25)

【表 4-10】「選擇性」的偏誤因素

「選擇性」偏誤 範例 偏誤因素

*我見面他 受到母語的影響 1 不正確地使用「離合詞」

形式 *我對他見面、

* 我 上 幾 次 小 便、*我幾次小便

教學、教材以及詞典對於「離合詞」

的處理方式造成學生對「離合詞」的 不知。此外,也是因為未掌握好漢語 中的「介詞」的用法。

2 迴避的偏誤 迴避的偏誤 教學、教材以及詞典對於「離合詞」

的處理方式造成學生對「離合詞」的 不知

4.4 小結

由以上印尼學生的偏誤情形以及其因素的探討可知,其主要原因是因為沒 重視「離合詞」教學,才出現以上的偏誤。此外,從以上的偏誤也可見,

因為教材、詞典也不重視「離合詞」的存在而學生也無則可從而導致學生 造出以上的偏誤。這些因素,筆者認為引起了學生使用「離合詞」時,受 到母語的干擾。因此,「離合詞」的教學對於華語文教學具有肯定的重要 性。首先,我們從事華語文教學的人士都有必要承認並重視現代漢語存在 者的這麼特殊的一類能「離」能「合」的詞。如此,希望能作為一個減少 外籍生使用「離合詞」的偏誤的好開始。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學籍電子化所揭櫫的目標,其中之一便是「學籍電子資料交換」。 SFS3 的開發團隊,為了讓

其次,幫助學生建立關聯句型的概念: 「□□……,□□……」

6.輔導 人力運 用情形 暨輔導 工作整 合發展.. 藉由三級個案統計分析,建 立「特殊需求學生情緒及行

某班級做學生通車上學距離調查結果如下表,有 60%的男生、75%的女生通車上學的距離在一 公里內,且這些女生的人數比這些男生的人數多 6

本教材設定使用對象為國中數學低成就的學生,考量《補救教學基本學習內 容》 , 並配合不同學習狀態的學生,發展了兩套教材:「精進教材」適用於百分等 級

§  透過與教育局及⼤大專院校顧問合作,共同發展、試⾏行及驗

學習範疇 主要學習成果 級別 級別描述 學習成果. 根據學生的認知發展、學習模式及科本

 學生能圍繞主題說話,能運用連接詞略述 事情的經過,高年級學生可以用較多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