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Copied!
3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桃園地區空氣品質概況 桃園地區空氣品質概況 桃園地區空氣品質概況 桃園地區空氣品質概況

本章首先介紹桃園地區的地形、氣候,並整理出各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量,

以及未來的排放量推估,可作為往後討論時的參考。其次,統計臭氧小時監測 值及八小時平均值之變化,依此初步瞭解臭氧濃度容易在何種季節和哪個時段 超過法規標準。最後則討論臭氧及氮氧化物的季節變化、日變化,並提出濃度 分布不同的原因。

第一節第一節

第一節第一節 研究區介紹研究區介紹研究區介紹研究區介紹 一、地形

桃園縣位居台灣的西北部,呈現西北東南之狹長形,地勢由西北的沿海平 原往東南方的山地區漸次增高。縣境東南部為阿里山及雪山山脈的一部份,西 北部則地勢平緩,台地階地極為發育。林口台地位於縣境東北方,是台北盆地 及桃園台地兩個地理區的天然界線。

台地為桃園地區的地形主體(圖 1-4),境內由北而南包括桃園台地、中壢 台地、平鎮台地、伯公崗台地,以及湖口台地,上述台地與林口台地可合稱為

「桃園台地群」,其形成大多認為與古石門沖積扇有關。而這一連串略成階梯狀 排列的台地群,是台灣西部麓山帶第四紀台地的一部份(林朝棨,1957),範圍 相當廣大。台地的表面大致平坦,不過愈往南及東南側,地勢的起伏愈大,台 地東南側較高處約 250 公尺,向北、向西呈緩傾斜至海岸(范佐東,1997)。一 地的地形特徵會在當地造就中尺度、或小尺度的局部環流。例如當某些天氣系 統接近台灣時,桃園地區即可能因海陸差異、或山脈的阻擋而產生不同的熱力、

動力作用,進而對空氣污染物的擴散、傳送造成影響。

(2)

二、氣候

桃園縣位於副熱帶季風氣候區內,季風是影響氣候變化的主要因子之一。

若依柯本(Köppen)的氣候分類,桃園縣應該是屬於各月多雨的溫帶常濕氣候

(Cfa 型)。以下分別針對氣溫、雨量、風向風速、相對濕度、雲量、日照時數、

最大混合層高度,及通風指數進行討論。

圖 2-1 1995 年至 2004 年各測站月平均氣溫雨量

(3)

1.氣溫、雨量

桃園地區夏季的月均溫可達 28℃,最冷月均溫約為 15℃(圖 2-1)。日溫差 則在 4℃左右,且以夏季的日溫差較大。各地氣溫的差異不大,唯龍潭的氣溫 較其他地區稍低。雨量方面,1995 年至 2004 年的平均雨量顯示(圖 2-1),桃 園地區的年雨量約在 1500 至 2500 毫米之間,以 5 至 9 月的降雨較多,夏、秋 二季常有颱風侵襲,隨之帶來的豐沛降雨是這段期間雨量較多的主因。但這五 個月的降雨大約只佔全年雨量的 50%至 60%左右,表示桃園地區冬、春季也有 不少降雨(尤其在 2、3 月雨量較多),並不如中南部的乾雨季分明。其中,許 多測站 9 月的平均雨量有異常偏高的現象,檢查後發現乃是 2001 年納莉颱風,

以及 2003 年海馬颱風所帶來的豪雨所造成之結果。在雨量的空間分佈上,以龍 潭的平均年雨量最高,達到 2210 毫米,而靠海的觀音雨量較少,只有 1460 毫 米上下。

圖 2-2 1995 年至 2004 年各測站月平均風速

2.風向風速

桃園地區之測站均以 10 月過後至隔年 3 月的風速最大(圖 2-2),此時為東 北季風主導時期,月平均風速最大可達 10 m/s 以上。雖然 4 月過後的西南季風

Mean Wind Speed

0 4 8 12 1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month month month month m/s

m/sm/s m/s

桃園 大園 觀音 龍潭 新屋 CKS

(4)

期之風速較小,月均風速只有 2 m/s 左右,但 6、7 月的風速卻有偏高現象,這 可能與颱風侵襲及旺盛的海風有關。區域差異上,以機場、觀音、大園等沿海 測站風速較高,由於機場測站附近開闊空曠,所以風速比其他測站高出許多。

另外,圖 2-3 則是風速在不同季節的日變化曲線,均顯示白天的風速大於夜晚,

不過冬季的夜晚會有較大的強風出現。夏、秋兩季則在午後有相當明顯的高風 速出現,且此現象在沿海的觀音、大園、機場等地更為顯著,推論這應該是強 烈的海風所造成的。

圖 2-3 1995 年至 2004 年各測站小時平均風速

圖 2-4 為中正機場 1995 年至 2004 年 1、4、7、10 月的風花圖,分別代表 桃園地區冬、春、夏、秋四季的風速與風向變化。1 月的風向在東北季風影響 下,以北風、東北風為主,且風速大於 12 m/s 所佔的比例很大。到了 4 月,偏 北風系的比例大幅下降,取而代之的是多變的風向,風速也轉小。直到進入 7 月後,出現極為明顯的西南風與南風,不過風速大多在 8 m/s 以下,但此時由於 海風十分發達,所以北風仍佔有相當的比例。等到 10 月過後,東風、東北風的

(5)

比例大增、風速增強,又回到東北季風主導盛行風場的季節。呂世宗等(1990)

於早期的觀測中提出桃園地區以東北風為主要盛行風,其次為東北東風,夏季 則多偏南風。

圖 2-4 1995 年至 2004 年中正機場測站 1、4、7、10 月風花圖

(6)

3.相對濕度、能見度、雲量、日照時數

中正機場測站的相對濕度月平均變化為圖 2-5 所示,冬末及春季的相對濕度 大於夏、秋二季,日變化上則為白天低而夜晚高。夏季的能見度良好,月平均 值可達 10 公里以上,冬、春季的能見度不佳,平均值只有 8 公里左右(圖 2-5) 此外,雲量多寡與臭氧的形成有關,值得討論。氣象局對雲量觀測的定義為:

以人工觀測的方式,要求觀測員守視天空一段時間,判斷出天空中不分雲屬、

全部可見之雲遮蔽天空的量,並以天球十分量表示之(氣象局,1986)。例如天 空有十分之七為雲所遮蔽,則總雲量為 7,但氣象電碼則記為 6。不過本研究所 取得的中正機場測站之雲量記錄,則是以八分量表示之,亦即天空完全被雲遮 掩時,雲量為 8。由圖 2-6 可知,夏、秋二季的雲量較少,而冬季的雲量偏多,

不過 3 月過後總雲量即開始下降了。日照時數的月平均變化則恰與雲量相反(圖 2-6),新屋測站的日間(9 至 16 時)月平均日照時數自 3 月後開始增加,而以 夏、秋季較長,至於冬季的日照時數則較短。

圖 2-5 1995 年至 2004 年中正機場測站月平均相對濕度及能見度

74 76 78 80 82 84 8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month

Relative Humidity (%)

0 2 4 6 8 10 12

Visibility (km)

Relative Humidity(CKS) Visibility(CKS)

(7)

圖 2-6 1995 年至 2004 年新屋測站月平均日照時數及機場測站月平均雲量

4.最大混合層高度、通風指數

圖 2-7 是最大混合層高度及通風指數Ⅰ、Ⅱ的月平均變化,三者的趨勢大致 相同。其中以 2 月的數值最低,3 月過後開始上升至 7、8 月間的最大值,之後 又轉而下降。顯示夏季的對流旺盛、大氣擴散能力極佳,因此最大混合層高度 及通風指數之數值很高。相反的,冬季的大氣穩定度較高,使得污染物在大氣 中的擴散程度不佳。

圖 2-7 1995 年至 2004 年桃園地區月平均最大混合層高度及通風指數

0 0.1 0.2 0.3 0.4 0.5 0.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month Sin-Wu 9-16h Sunshine hours

0 1 2 3 4 5 6 7

CKS Cloudiness

Sunshine Hours (Sin-Wu) Cloudiness (CKS)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month

VI (m2/s)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MH(m)

通風指數Ⅰ 通風指數Ⅱ 混合高度

(8)

三、污染源

空氣污染物的來源眾多,依污染源的排放方式可以將其分為固定污染源及移 動污染源。移動污染源具有從一地移動至他地的特性,大多指使用燃料的各類 交通工具(如車輛、火車、飛機等),主要是燃燒產生的污染;而固定污染源包 含了燃燒與非燃燒過程,泛指工廠集中之固定點源(如工商業用鍋爐、焚化爐、

油庫等),及較分散之固定面源(如土木施工、露天燃燒等)。就桃園地區而言,

主要的固定污染源為境內林立的工業區,包括目前已開發的大園、中壢、平鎮、

幼獅、龜山、觀音、林口工三等大型的綜合工業區(圖 1-4,詳細資料見附表 C) 此外,尚有緊鄰縣境的林口火力發電廠、中油的桃園煉油廠(位於龜山鄉)等 重要點源。而移動污染源自然是以汽機車為主,因此穿越縣境的高速公路、省 道等交通要道形成排放污染物的線源。

圖 2-8 2004 年高速公路桃園鄰近路段逐時平均交通流量

註 1:統計路段包括中山高基隆端至新竹系統交流道、北二高汐止系統交流道至竹林交流道、內環線、

機場支線、汐止五股高架等,均含南北向車道。

註 2:統計車種包含聯結車、大型車、小型車。

註 3:資料來源為交通部台灣區國道高速公路局,3 月份的資料遺缺而不納入統計。

由於桃園鄰近台北都會區,每天有眾多通勤族利用高速公路往返兩地,往 往在上下班時刻造成高速公路的塞車情況。圖 2-8 統計 2004 年高速公路桃園路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4000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23 hour

Jan Feb Apr May Jun Jul Aug Sep Oct Nov Dec

(9)

段的逐時交通量。結果顯示上午 6 時過後,高速公路的車潮湧現,交通量明顯 增加,另一個高峰則出現在傍晚 17 至 19 時,但中午時段的流量並無明顯減少,

20 時過後則逐步下降至凌晨的低值。高速公路的車輛所排放之污染物對附近地 區臭氧濃度之影響,仍須進一步討論。

環保署為了研訂污染管制計畫,並掌握空氣污染物排放總量之結構與變 化,乃於 1990 年開始建立全國排放量資料庫,當時的基準年為 1988 年。之後 曾一度將排放量之修正推估交由各縣市負責,直到 1998 年才又開始進行空氣污 染物排放推估工作,並建立以 1997 年為基準年的排放量推估,即 TEDS 4.2 版 之資料庫。之後每三年一次進行資料庫的更新,重新整理推估基準年之排放量,

再據此回溯歷年並預測未來之排放量。2003 年完成以 2000 年為基準年的資料 庫(TEDS 5.1 版),至於以 2003 年為基準年的資料庫則預計在 2006 年底完成,

故以下主要摘錄以 2000 年為基準年的資料庫中桃園縣之排放量部分,作為討論 對象。

表 2-1 為 1997 年及 2000 年桃園縣各污染源的排放量總表,大致上以固定 污染源及移動污染源進行討論。首先在 NOX方面,大氣中的 NOX主要來自化石 燃料的燃燒,雖然固定及移動污染源之 NOX排放量差異不大,但相較之下仍以 移動污染源的排放比例較大,2000 年固定及移動污染源的 NOX排放比例大約為 4:6。若以 2000 年來看,固定污染源中以工業(22.1%)對 NOX的貢獻最大,

其次則為工業製程(10.1%)和石油煉製業(3.8%);而移動污染源之中則是以 公路運輸(汽機車,共 55.6%)為最大宗。CO 的排放同樣以移動污染源為主,

且比例明顯大過固定污染源,其中汽機車的排放量佔所有排放源的八成以上,

是 CO 的重要污染源。相反的,THC(總碳氫)和 NMHC 則是以固定污染源中 的逸散性碳氫化物(如工業溶劑、工業表面塗裝等)之排放為主(共 68.7%),

移動污染源對此的排放量不大。因此,固定污染源對 NMHC 及 THC 的貢獻較 大,而移動污染源則以 CO 及 NOX的排放為主,至於工廠和煉油廠亦對 NOX 排放有一定程度的貢獻。

(10)

表 2-1 1997 年及 2000 年桃園縣各污染源排放量總表

PM10 NOX THC NMHC CO

1997 年 2000 年 1997 年 2000 年 1997 年 1997 年 2000 年 1997 年 2000 年

公噸/年 % 公噸/年 % 公噸/年 % 公噸/年 % 公噸/年 % 公噸/年 % 公噸/年 % 公噸/年 % 公噸/年 %

I. 燃燒排放燃燒排放燃燒排放燃燒排放 4762 16.23 1882 9.90 22318 46.09 12997 32.33 2887 3.70 2358 3.11 710 0.69 28651 19.47 3521 5.37 1.燃料燃燒 1989 6.78 944 4.97 22298 46.05 12743 31.70 386 0.50 281 0.37 344 0.33 12514 8.51 1137 1.73

電力業 0 0.00 133 0.70 465 0.96 1418 3.53 3 0.00 3 0.00 0 0.00 0 0.00 103 0.16

石油煉製業 3 0.01 132 0.69 20 0.04 1545 3.84 0 0.00 0 0.00 43 0.04 2 0.00 12 0.02

鋼鐵基本工業 52 0.18 7 0.04 371 0.77 91 0.23 8 0.01 7 0.01 0 0.00 30 0.02 1 0.00

工業 1889 6.44 626 3.29 20744 42.84 8895 22.12 339 0.44 251 0.33 278 0.27 12347 8.39 853 1.30

商業 20 0.07 25 0.13 270 0.56 328 0.82 8 0.01 7 0.01 9 0.01 37 0.03 61 0.09

住宅 24 0.08 21 0.11 428 0.88 466 1.16 27 0.04 12 0.02 13 0.01 99 0.07 108 0.16

2.非燃料燃燒 2773 9.45 938 4.94 20 0.04 253 0.63 2501 3.21 2077 2.74 366 0.36 16136 10.97 2384 3.63

廢棄物焚化爐 0 0.00 3 0.02 0 0.00 65 0.16 0 0.00 0 0.00 32 0.03 0 0.00 81 0.12

露天燃燒 1506 5.13 227 1.19 6 0.01 182 0.45 2000 2.56 1804 2.38 190 0.18 15518 10.55 2023 3.08 建物火災 151 0.51 68 0.36 14 0.03 6 0.02 114 0.15 102 0.14 46 0.05 619 0.42 279 0.43

森林火災 0 0.00 0 0.00 0 0.00 0 0.00 0 0.00 0 0.00 0 0.00 0 0.00 1 0.00

餐飲業油煙排放 1116 3.80 640 3.37 0 0.00 0 0.00 388 0.50 171 0.23 98 0.10 0 0.00 0 0.00

II. 非燃燒排放非燃燒排放非燃燒排放非燃燒排放 21190 72.21 13503 71.03 1313 2.71 4055 10.09 53744 68.91 53405 70.42 87287 84.67 1711 1.16 3964 6.04

1.逸散性粒狀物 19944 67.97 9642 50.72 0 0.00 0 0.00 0 0.00 0 0.00 0 0.00 0 0.00 0 0.00

土木施工 2235 7.62 1949 10.25 0 0.00 0 0.00 0 0.00 0 0.00 0 0.00 0 0.00 0 0.00

車輛行駛揚塵 16934 57.71 6884 36.21 0 0.00 0 0.00 0 0.00 0 0.00 0 0.00 0 0.00 0 0.00

礦場操作 2 0.01 114 0.60 0 0.00 0 0.00 0 0.00 0 0.00 0 0.00 0 0.00 0 0.00

農業操作 456 1.56 372 1.96 0 0.00 0 0.00 0 0.00 0 0.00 0 0.00 0 0.00 0 0.00

裸露地表 315 1.08 322 1.70 0 0.00 0 0.00 0 0.00 0 0.00 0 0.00 0 0.00 0 0.00

(11)

堆置場 502 2.64 0 0.00 0 0.00 0 0.00 2.逸散性碳氫化合物 0 0.00 39 0.21 0 0.00 0 0.00 52401 67.19 52116 68.72 66595 64.60 0 0.00 0 0.00

煉油/石化 0 0.00 39 0.20 0 0.00 0 0.00 1533 1.97 1353 1.78 5552 5.39 0 0.00 0 0.00

油庫/加油站 0 0.00 0 0.00 0 0.00 0 0.00 1085 1.39 1085 1.43 2098 2.04 0 0.00 0 0.00

工業表面塗裝 0 0.00 0 0.00 0 0.00 0 0.00 18562 23.80 18562 24.48 16327 15.84 0 0.00 0 0.00 工業溶劑使用 0 0.00 0 0.00 0 0.00 0 0.00 13311 17.07 13305 17.54 27219 26.40 0 0.00 0 0.00 建築/施工 0 0.00 0 0.00 0 0.00 0 0.00 8883 11.39 8883 11.71 5976 5.80 0 0.00 0 0.00 商業/消費 0 0.00 0 0.00 0 0.00 0 0.00 7927 10.16 7916 10.44 8901 8.63 0 0.00 0 0.00

農業溶劑使用 0 0.00 0 0.00 0 0.00 0 0.00 924 1.19 924 1.22 515 0.50 0 0.00 0 0.00

垃圾場逸散 0 0.00 0 0.00 0 0.00 0 0.00 175 0.23 88 0.12 7 0.01 0 0.00 0 0.00

3.工業製程 1247 4.25 3320 17.46 1313 2.71 4055 10.09 1343 1.72 1289 1.70 20692 20.07 1711 1.16 3964 6.04

固定污染源小計 25952 88.44 15385 80.93 23631 48.80 17052 42.41 56631 72.61 55763 73.53 87997 85.36 30362 20.63 7486 11.41

I. 公路運輸公路運輸公路運輸公路運輸 3369 11.48 3608 18.98 22773 47.03 22352 55.60 20798 26.67 19564 25.80 14955 14.51 114315 77.69 57445 87.52 1.汽油車 1016 3.46 857 4.51 10307 21.28 6453 16.05 15277 19.59 14435 19.03 7533 7.31 100600 68.37 40199 61.25 2.柴油車 2024 6.90 2493 13.11 12208 25.21 14833 36.90 1360 1.74 1360 1.79 1636 1.59 3856 2.62 6557 9.99 3.機車 328 1.12 258 1.36 258 0.53 1065 2.65 4160 5.33 3769 4.97 5787 5.61 9860 6.70 10689 16.29

II. 非公路運輸非公路運輸非公路運輸非公路運輸 23 0.08 17 0.09 2021 4.17 801 1.99 566 0.73 515 0.68 143 0.14 2466 1.68 703 1.07

1.農業機械 0 0.00 0 0.00 3 0.01 2 0.00 1 0.00 1 0.00 0 0.00 2 0.00 1 0.00

2.施工機具 12 0.04 11 0.06 151 0.31 134 0.33 14 0.02 14 0.02 12 0.01 67 0.05 56 0.09

3.鐵路機關車 5 0.02 5 0.03 78 0.16 77 0.19 19 0.03 19 0.03 19 0.02 28 0.02 28 0.04

4.航空器 0 0.00 0 0.00 1782 3.68 567 1.41 531 0.68 480 0.63 110 0.11 2368 1.61 613 0.93

5.船舶 5 0.02 1 0.01 8 0.02 21 0.05 1 0.00 1 0.00 1 0.00 1 0.00 5 0.01

移動污染源小計 3392 11.56 3626 19.07 24794 51.20 23153 57.59 21363 27.39 20079 26.48 15098 14.65 116781 79.37 58148 88.60

總 排排 放放 量 29344 100 19011 100 48425 100 40205 100 77995 100 75842 100 103095 100 147143 100 65634 100 資料來源:環保署排放量資料庫。

(12)

若將 2000 年桃園縣的污染源排放量依行業區分(附表 D-1),可以看出固 定污染源中以紡織業(8.71%)、化學材料製造業(6.64%)、石油煉製業(3.84

%)對 NOX的貢獻最大;移動污染源則是柴油小貨車(28.12%)和自用小客車

(13.04%)排放最多。至於 THC 和 NMHC 則以固定污染源中的印刷電路板製 造業、工業表面塗裝,以及其他溶劑使用的排放量最大。CO 最大的污染源為自 用小客車,其排放量達到總污染源的 44.56%。附表 D-2 是 1987 年至 2011 年的 桃園縣淨排放量推估,分為點、線、面源來表示。NOX的排放都是以線源為主,

不過其排放量逐年下降,反倒是點源的排放量不斷增加,甚至有超過線源的趨 勢。面源則一直是 NMHC 的主要排放來源,且排放量逐年上升。CO 的排放以 線源最明顯,不過亦正逐年下降中,反倒是面源及點源的貢獻愈來愈大。

桃園縣政府亦曾於 1998 年時,針對縣內重大空氣污染源進行推估(桃園縣 環保局,2000),結果與環保署的報告相同:CO 以公路運輸(包括汽、機車及 柴油車)為最大污染源;NOX 的來源則以公路運輸最大,其次是工廠及航空器 排放;至於 NMHC 則是以工廠排放的貢獻最大(表 2-2)。

表 2-2 1997 年桃園縣各污染源排放量 污染物排放量:噸╱年(%)

類 別

TSP SOX NOX NMHC CO

公私場(廠) 5102(12.6) 19652(90.7) 12173(42.3) 51266(67.1) 3955(3.7)

裸露地表 670 0 0 0 0

道路揚塵 22938(56.6) 0 0 0 0

營建工程 3773(9.3) 0 0 0 0

露天燃燒 3767(9.3) 142 849 6152(8.1) 27282(25.3)

農業操作 741 0 0 0 0

礦場操作 6 0 0 0 0

汽車 729 324 4586(16.0) 4882(6.4) 38215(35.5)

機車 1150 162 569 12103(15.9) 32437(30.1)

柴油車 1652 1343(6.2) 8130(28.3) 1142 3406(3.2)

鐵路運輸 5 29 79 20 29

航空器 0 0 2145(7.5) 767 2309

施工機具 18 21 219 20 96

總 計 40551 21673 28750 76352 107729

註 1:( )內之數字為佔總排放量之百分比。

註 2:資料來源為桃園縣政府環保局。

(13)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臭氧監測值初步分臭氧監測值初步分臭氧監測值初步分臭氧監測值初步分析析析析 一、年變化趨勢

圖 2-9 為桃園地區各測站 1995 至 2004 年的臭氧逐年平均變化,大致看出大 園、觀音濃度高,而桃園、五權濃度低,至於龍潭的濃度則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雖然各站的年均濃度變化不一,但部分的測站在 2000 年後不降反升,顯示桃園 地區臭氧污染的情況仍有改善的空間。另外,1995 年 1 月至 2005 年 7 月的逐 月平均濃度變化(圖 2-9)則顯示,臭氧濃度出現顯著的季節性變化,其主要的 原因將在往後的章節探討。

圖 2-9 1995 年至 2004 年各測站年平均及月平均臭氧濃度

二、臭氧小時平均值分析

以下將利用 1995 年至 2004 年的臭氧逐時濃度資料進行初步的統計。由於 目前台灣地區空氣品質標準中有關臭氧的部分有二:每小時平均值不得超過 120 ppb,而每八小時平均值不得超過 60 ppb(環保署,2003),故本文也將分為小 時平均值與八小時平均值兩部分來討論。主要分析的測站為環保署在桃園地區 設置的監測站,但中壢站直到 2004 年 5 月才開始臭氧的測量,故不納入討論。

另外,大園站在 2003 年 4 到 9 月間,因進行測站的遷移作業而無任何濃度記錄,

故該年大園站的臭氧濃度亦不列入討論。

由表 2-3 的統計發現,1995 年至 2004 年觀音的最大小時值均超過法規標

(14)

準,其他測站的最大小時值雖然各在部分年份有低於標準的情況,但大多仍超 過 120 ppb,以致於全部測站最大小時濃度的十年平均全部在 130 ppb 以上。其 中以觀音的平均(146.8 ppb)最大,而五權的平均(132.2 ppb)最小。1996、

1999、2002、2004 年所有測站均超過標準,其餘年份均只有一站的最大小時值 符合標準規定。十年來最大的小時值出現在 1997 年的觀音,達到 202.6 ppb。

至於最大小時值出現的時間則多集中在 11 時至 14 時之間。

表 2-3 歷年臭氧最大小時平均值(ppb)

年份 桃園 大園 觀音 五權 龍潭

1995 137.5 (11) 146.3 (12) 120.4 (15) 128.1 (12) 119.7 (11) 1996 169.9 (12) 141.8 (12) 140.9 (12) 136.9 (13) 133.2 (14) 1997 144.8 (12) 176.3 (13) 202.6 (14) 143.4 (12) 111.5 (12) 1998 100.3 (11) 119.6 (11) 145.4 (15) 115.0 (13) 123.3 (13) 1999 143.2 (12) 153.8 (16) 158.9 (15) 145.7 (13) 156.4 (14) 2000 130.1 (11) 144.0 (14) 132.7 (11) 117.0 (12) 129.0 (13) 2001 126.5 (13) 111.6 (11) 121.9 (17) 143.2 (12) 176.8 (13) 2002 138.3 (10) 136.1 (12) 161.0 (13) 132.6 (13) 166.1 (11) 2003 117.3 (12) * 128.2 (13) 111.7 (13) 127.9 (13) 2004 137.9 (11) 148.5 (14) 156.4 (15) 148.3 (13) 145.9 (13)

平均 134.6 142.0 146.9 132.2 139.0

註:( )內為該小時值發生的時間;*表示無測值

其次,討論歷年臭氧最大小時值的前三高值分布情形(表 2-4),每年的前 三高值全部超過標準,其中以 1997 年最高,三大測值均超過 180 ppb。其次為 2001 年,三大測值也都有 170 ppb 以上的濃度。1997 年以前,三大高值幾乎都 出現在桃園,之後則逐漸轉變為觀音、龍潭,此二者為最常出現最大小時值的 測站,各有六年、四年之最大值列入桃園地區前三大高值。若將逐年臭氧小時 值超過標準的次數及其季節的分佈來看,即如表 2-5 所示。大致上,小時值超 過標準的十年總次數以觀音(92 次)、龍潭(70 次)最多,而桃園最少(39 次)。

且以 1999 及 1997 年超過標準的次數最多,分別有 62 及 55 次。但就各站來看,

1995、1997 年龍潭均無超過標準的小時值,且 1998 年的桃園、大園、五權、

(15)

2000 年的五權、2001 年的大園,及 2003 年的桃園、五權亦無超過標準的小時 值。季節分佈上,這幾年來幾乎各站超過標準的小時值都發生在春季和秋季(總 次數分別為 125 與 123 次),其次為夏季(49 次),而冬季的次數(5 次)則明 顯最低。

表 2-4 歷年臭氧最大小時值及最大八小時值之前三高值(ppb)

年份 高值順序 最大小時值 測站 最大八小時值 測站

1995 1 146.3 大園 110.0 觀音

2 137.5 桃園 94.0 觀音

3 128.1 桃園、五權 93.9 觀音

1996 1 169.9 桃園 123.1 觀音

2 167.5 桃園 121.3 大園

3 156.1 桃園 121.2 觀音

1997 1 202.6 觀音 135.7 觀音

2 191.1 觀音 133.0 觀音

3 180.2 觀音 131.1 觀音

1998 1 145.4 觀音 118.7 觀音

2 143.8 觀音 117.5 觀音

3 135.9 觀音 110.6 觀音

1999 1 158.9 觀音 126.2 龍潭

2 156.4 龍潭 123.7 觀音

3 153.8 大園 122.6 觀音

2000 1 144.0 大園 115.8 觀音

2 142.4 大園 115.0 觀音

3 132.7 觀音 114.9 大園

2001 1 176.8 龍潭 131.4 龍潭

2 171.9 龍潭 128.8 龍潭

3 171.3 龍潭 125.7 龍潭

2002 1 166.1 龍潭 113.9 五權

2 138.3 桃園 113.8 五權

3 136.1 大園、龍潭 108.8 五權

2003 1 128.2 觀音 99.4 龍潭

2 127.9 龍潭 98.0 龍潭

3 123.2 觀音 97.7 龍潭

2004 1 156.4 觀音 133.6 觀音

2 155.0 觀音 129.2 觀音

3 150.4 觀音 126.5 觀音

(16)

表 2-5 歷年各季節臭氧小時平均值超過法規標準次數 桃園

桃園桃園

桃園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總計

春季 0 3 4 0 8 1 0 6 0 1 23

夏季 0 1 0 0 1 1 2 1 0 0 6

秋季 4 5 0 0 0 0 0 0 0 0 9

冬季 0 1 0 0 0 0 0 0 0 0 1

總計 4 10 4 0 9 2 2 7 0 1 39

大園 大園大園

大園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總計

春季 0 5 4 0 1 3 0 1 * 1 14

夏季 1 1 3 0 3 0 0 0 * 0 10

秋季 0 4 13 0 2 1 0 2 * 0 25

冬季 1 0 0 0 1 0 0 0 * 0 2

總計 2 10 20 0 7 4 0 3 * 1 51

觀音 觀音觀音

觀音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總計

春季 0 0 12 5 4 3 2 4 1 5 36

夏季 0 0 0 0 5 0 0 3 0 5 13

秋季 1 5 11 5 2 1 0 5 4 8 42

冬季 0 0 0 0 1 0 0 0 0 0 1

總計 1 5 23 10 12 4 2 12 5 18 92

五權 五權五權

五權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總計

春季 0 1 1 0 9 0 2 8 0 5 26

夏季 0 1 2 0 0 0 0 1 0 3 7

秋季 3 2 5 0 0 0 0 5 0 1 16

冬季 0 1 0 0 0 0 0 0 0 0 1

總計 3 5 8 0 9 0 2 14 0 9 50

龍潭 龍潭龍潭

龍潭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總計

春季 0 0 0 1 16 0 0 4 0 5 26

夏季 0 2 0 0 9 1 0 1 0 0 13

秋季 0 3 0 0 0 4 16 2 3 3 31

冬季 0 0 0 0 0 0 0 0 0 0 0

總計 0 5 0 1 25 5 16 7 3 8 70

註:*表示無測值

接著,本文統計每年各測站於各時段內超過法規小時值次數之總和,並整 理成表 2-6,可幫助吾人瞭解哪個時段內最常發生超過法規小時標準之測值。結 果發現各測站間差異不大,大部分超過標準的小時值皆出現在 11 時至 16 時之 間,且又以 12、13、14 時的次數最多,十年的總次數分別為 68、80、51 次。

(17)

至於上午 9 時以前及傍晚 18 時以後,臭氧的小時濃度均在標準值以下,可見愈 接近中午時段,愈容易出現臭氧高值。最後,表 2-7 是超過法規小時值之發生 率,發生率的定義如下(張能復等,1998):

超過法規小時值發生率 超過法規小時值發生率 超過法規小時值發生率

超過法規小時值發生率(%)=((%)=((%)=((%)=(全年超過法規小時值時數全年超過法規小時值時數全年超過法規小時值時數全年超過法規小時值時數//全年總有效時數全年總有效時數全年總有效時數全年總有效時數))×100%

雖然這幾年的發生率互有消長,但大部分均在 0.1%以下,其中以 1999 及 1997 年的發生率最高,分別在 0.09%-0.3%、0.1%-0.28%之間。大園、觀音、龍 潭分別有一至兩年不等的發生率超過 2%,故十年的平均值也以觀音與龍潭為 最高,觀音的平均發生率甚至超過 1%。至於十年來的最大發生率,則出現在 1999 年的龍潭,達到 3%。

表 2-6 歷年臭氧小時值各時段超過標準次數 桃園

桃園桃園

桃園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總計

10 時 0 2 0 0 0 0 0 1 0 0 3

11 時 2 2 1 0 3 1 0 1 0 1 11

12 時 1 2 1 0 3 0 0 2 0 0 9

13 時 1 1 1 0 2 1 1 1 0 0 8

14 時 0 1 1 0 1 0 1 2 0 0 6

15 時 0 0 0 0 0 0 0 0 0 0 0

16 時 0 0 0 0 0 0 0 0 0 0 0

17 時 0 1 0 0 0 0 0 0 0 0 1

18 時 0 1 0 0 0 0 0 0 0 0 1

大園 大園大園

大園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總計

10 時 0 0 0 0 1 0 0 0 * 0 1

11 時 0 0 1 0 0 0 0 0 * 0 1

12 時 1 3 2 0 2 0 0 1 * 2 11

13 時 0 2 4 0 0 1 0 1 * 1 9

14 時 0 3 3 0 2 2 0 1 * 1 12

15 時 0 1 4 0 1 0 0 0 * 1 7

16 時 0 1 3 0 1 0 0 0 * 0 5

17 時 1 0 2 0 0 1 0 0 * 0 4

18 時 0 0 1 0 0 0 0 0 * 0 1

觀音 觀音

觀音觀音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總計

10 時 0 0 0 0 0 0 0 0 0 0 0

11 時 0 2 1 0 2 1 0 2 0 2 10

12 時 0 1 2 1 1 0 1 1 1 5 13

13 時 0 1 6 1 2 0 0 2 3 5 20

(18)

14 時 0 0 4 2 3 1 0 3 1 1 15

15 時 1 0 4 2 2 2 1 2 0 2 16

16 時 0 1 4 2 2 0 0 2 0 1 12

17 時 0 0 2 2 0 0 0 0 0 1 5

18 時 0 0 0 0 0 0 0 0 0 1 1

五權 五權

五權五權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總計

10 時 1 0 0 0 0 0 0 1 0 0 2

11 時 0 0 2 0 1 0 0 2 0 0 5

12 時 1 2 3 0 3 0 1 3 0 3 16

13 時 1 2 1 0 3 0 1 5 0 4 17

14 時 0 1 1 0 2 0 0 2 0 2 8

15 時 0 0 1 0 0 0 0 1 0 0 2

16 時 0 0 0 0 0 0 0 0 0 0 0

17 時 0 0 0 0 0 0 0 0 0 0 0

18 時 0 0 0 0 0 0 0 0 0 0 0

龍潭 龍潭

龍潭龍潭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總計

10 時 0 0 0 0 0 0 0 0 0 0 0

11 時 0 1 0 0 1 1 1 1 0 0 5

12 時 0 1 0 0 5 3 6 3 0 1 19

13 時 0 2 0 1 9 1 4 2 3 4 26

14 時 0 1 0 0 4 0 3 0 0 2 10

15 時 0 0 0 0 4 0 2 1 0 1 8

16 時 0 0 0 0 2 0 0 0 0 0 2

17 時 0 0 0 0 0 0 0 0 0 0 0

18 時 0 0 0 0 0 0 0 0 0 0 0

註:*表示無測值

表 2-7 歷年臭氧小時值超過法規標準發生率(%)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平均 桃園 0.05 0.12 0.05 0.00 0.11 0.02 0.02 0.08 0.00 0.01 0.05 大園 0.02 0.12 0.25 0.00 0.09 0.05 0.00 0.04 * 0.06 0.07 觀音 0.01 0.06 0.28 0.12 0.15 0.05 0.02 0.14 0.06 0.22 0.11 五權 0.04 0.06 0.10 0.00 0.11 0.00 0.02 0.17 0.00 0.11 0.06 龍潭 0.00 0.06 0.00 0.01 0.30 0.05 0.20 0.08 0.04 0.10 0.08 註:*表示無測值

三、臭氧八小時平均值分析

八小時平均的概念為:包含某時的數值在內往前推七個小時的濃度值之平 均,例如 12 時的八小時平均為 5 時至 12 時濃度的平均值。由於考量人類暴露

數據

圖 2-4  1995 年至 2004 年中正機場測站 1、4、7、10 月風花圖
圖 2-6  1995 年至 2004 年新屋測站月平均日照時數及機場測站月平均雲量  4.最大混合層高度、通風指數  圖 2-7 是最大混合層高度及通風指數Ⅰ、Ⅱ的月平均變化,三者的趨勢大致 相同。其中以 2 月的數值最低,3 月過後開始上升至 7、8 月間的最大值,之後 又轉而下降。顯示夏季的對流旺盛、大氣擴散能力極佳,因此最大混合層高度 及通風指數之數值很高。相反的,冬季的大氣穩定度較高,使得污染物在大氣 中的擴散程度不佳。  圖 2-7  1995 年至 2004 年桃園地區月平均最大混合層高度及通
表 2-1  1997 年及 2000 年桃園縣各污染源排放量總表            PM 10 NO X THC  NMHC  CO  1997 年  2000 年  1997 年  2000 年  1997 年  1997 年  2000 年  1997 年  2000 年  公噸/年  %  公噸/年  %  公噸/年  %  公噸/年  %  公噸/年  %  公噸/年  %  公噸/年  %  公噸/年  %  公噸/年  %  I
表 2-5  歷年各季節臭氧小時平均值超過法規標準次數  桃園桃園桃園 桃園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總計  春季  0  3  4  0  8  1  0  6  0  1  23  夏季  0  1  0  0  1  1  2  1  0  0  6  秋季  4  5  0  0  0  0  0  0  0  0  9  冬季  0  1  0  0  0  0  0  0  0  0  1  總計
+4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本書總共分成六個章節: 〈第一章、擁有自信〉 ; 〈第二章、設定願景〉 ; 〈第三章、掌握行動力〉 ; 〈第四 章、建立人際關係〉 ;

第三節 研究方法 第四節 研究範圍 第五節 電影院簡介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電影片映演業 第二節 服務品質 第三節 服務行銷組合 第四節 顧客滿意度 第五節 顧客忠誠度

英國第四季經濟增長由第三季的 0.9%放緩至 0.4%,製造業及企業投資分別減少了 0.9% 及

美國自二零零二年第四季經濟明顯放緩,二零零三年第一季經濟增長只錄得 1.9% a 的增

Feng-Jui Hsieh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Hak-Ping Tam (Graduate Institute of Science Education,. National Taiwan

2 Department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nd Counseling / Institute for Research Excellence in Learning Science,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Research on embodied cognition

The four e/g-teaching profiles identified in this study are outlined as follows: parsimony (low e-teaching and medium, below- average g-teaching), conservation (low e-teaching and

教學流程 配合範疇 單元舉例 備註 第一步:你講我講大家講 讀、寫 水果圖片 字詞卡 字詞類別. 第二步:文章大電視 聽、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