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研究結果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五章 研究結果 "

Copied!
2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五章 研究結果

本節從三個主軸呈現本研究的研究結果。第一節為聽障者/聾人求學經驗中 的困境;第二節為聽障者/聾人求學經驗中的困境適應歷程;第三節為聽障者/聾 人求學歷程中之復原力。

第一節 聽障者/聾人求學經驗中的困境

一、 困境經驗

五位受訪者在求學歷程中遭遇困境的時間點,以及困境經驗的內涵都不同,

以下將從受訪者生命故事的脈絡,來描述每一位受訪者的困境經驗。

(一)啟聰學校內、外經驗的落差

啟聰學校圍牆內外,是兩個差異極大的世界,分別有其獨特的規範以及遊戲 規則;然而,啟聰學校的學生,不論是否出於自願,每天都必須要輪流進入這兩 個環境,這中間價值觀、文化、處在其中的內心感受種種落差,勢必會造成適應 上的挑戰以及自我定位上的困難。

大衛是五位受訪者中,唯一在啟聰學校就讀者,原本,他在校內或校外,都 是一個快樂的小學生,也從未感受到環境之間的差別,直到有一次在校外被聽力 正常小朋友欺負後,他才赫然發現「自己跟別人不一樣」的事實,而且這個差異 竟是遭受其他小朋友欺負的把柄!於是他開始想要了解:「為什麼我會跟別人不 同?」、「他們為什麼要欺負我?」,面對一連串的疑惑,大衛不曉得該找誰問,

只好自己一個人悶著頭想。

這個事件繼續在大衛的心中發酵,他最後得到的結論是:「聽不到一定是不 好的」。於是開始討厭自己的障礙,羨慕聽力正常的小孩;此外,與其他同樣聽 不到的小孩相比,別人也都過得比自己快樂,這些比較讓大衛感到自卑,覺得自 己既不如聽常小孩,也不如聾生。漸漸的他把自己封閉起來,從小學到國中這九 年,就只是用自己所見去解釋生活中發生的事情,久而久之,原本扭曲、負向的 想法越趨僵化,而他心中的疑惑也更難得到解答。

(二)前後階段支持系統的落差

(2)

小文、小志、小柯三位受訪者,在小學、國中的學校生活中,課業表現與人 際關係都還不錯,小志和小柯都覺得,這兩個階段的生活其實還蠻快樂的。雖然 都曾因障礙的不便,而感到傷心難過,但是身邊支持系統的適時協助,降低負向 情緒對他們的影響,使他們得以盡快回到正常的生活軌道,繼續面對後續的挑 戰。所以,身邊的支持系統是讓他們可以順利適應的幕後功臣。

但是當小志、小柯從國中進入高中、小文從高中進入大學時,就分別面臨到 前所未有的困境,這不同的困境間有一個共通點:前後階段的學校環境以及支持 系統出現很大的落差。以下分別針對這三位受訪者的經驗詳加說明:

1. 家庭支持失效,遠水救不了近火

在大學之前,父母親是小文求學歷程中最能即時獲得也最能發揮功效的支持 系統,他們總能在小文遇到無法面對的困難時,適時的提供支持與協助。上了高 中後,除了父母之外,同窗好友更是她在學校時的另一個重要支持,陪伴她一同 面對較不友善的學校環境以及課業壓力。由此可看出,在大學之前,小文的身邊 都不乏豐富、有效的支持。

剛進大學時,小文覺得大學和過去熟悉的學習經驗很不一樣,有許多新的挑 戰及學習,心理也因此比較恐懼、沒安全感。以往小文在適應新環境時,都有父 母在一旁陪伴,但這次是在外地唸書,加上聽力的關係,在電話中她無法聽到父 母的支持與鼓勵;此外,在人際關係方面也尚未建立有效的支持,感覺起來,似 乎只能靠自己了。小文在這過程中經歷了生命中最強烈的一段孤獨感。

小文在舊的支持系統失效、新的支持系統尚未建立的空窗期間,感受到生命 中最強烈的孤獨感,也陷入恐懼與絕望中,認為連向來都奏效的問題解決方式都 沒有辦法解決眼前的困境,如果只靠自己一定更難突破,於是便興起休學的念頭。

2. 資源教室的消失

小志高中前就讀的學校,都設有資源教室,對他而言,資源教室是一個強而 有力的後盾,不管遇到任何困難,老師總有辦法提供有效的協助,因為這樣的信 任,小志可以安心的學習。

上高中後,學校既沒有資源教室,也沒有瞭解聽障教育的人,很多在高中之 前不覺得是問題的,到了高中都變成阻礙了,少了資源教室,生活中突然多了好

(3)

多阻礙與挫折,這是小志第一次體認到「聽力問題真的是一種障礙」。且對於自 己必須承受障礙所帶來的諸多不便,產生許多負向情緒,對於如何解決困境則是 感到無助、不知所措。經過一學期的摸索適應後,又逢高一下重新編班,一切的 困難又回到原點,這時小志已經無法再承受更多的壓力了,於是選擇躲進品行較 差的同儕團體中,假裝不在意。

3. 同儕支持的消失

小柯國小時,在課業上主要是依靠老師教學方法的調整,彌補聽力損失造成 的影響;國中時,小柯與同儕間良好的人際關係,促使同學主動凝聚起來,形成 強而有力的支援網絡,只要提出困難,同學就會一同討論,幫忙找到適合的問題 解決辦法,有了後盾之後,小柯更能勇敢的說出自己的需求,而同儕的關係也因 為相互幫忙的使命而更加堅定。

上高中後,小柯沿用過去的方式,有困難就主動找老師和同學幫忙,雖然一 開始大家都表示願意協助,但是他們並未真正瞭解小柯需要的是長時間密集的協 助、而非只是回答他幾個問題,所以在被小柯密集求援後,老師和同學都變得比 較沒有耐心,小柯持續把握住每一雙願意伸出的援手,但結果都一樣,高度的課 業壓力仍舊得不到解決。

在求助無門後,小柯有越來越多的時間,會想到障礙的問題,不滿的情緒也 更為強烈,此外,他漸漸變得不信任別人,覺得周遭的人並非像他們說的那樣願 意幫忙,於是慢慢的把自己封閉起來,所以高中對小柯而言,可以說是內憂外患 的三年。

強而有力的支持系統雖然有助於聽障者/聾人各方面的適應,但是由於台灣 目前的特教資源良莠差異極大,且不同階段間的資源亦有明顯的落差,因此很難 擔保聽障者/聾人在求學歷程中,可以得到穩固且持續的支持,若前後階段支持 系統的落差太大,就有可能會遭遇到如同小文、小志、小柯高中時的困境經驗。

因此,專業人員應主動瞭解聽障生/聾生前後階段支持系統的落差,預先評估學 生可能會遭遇到的挫折,並擬定相關的預防措施,進而降低因為資源落差所帶來 的壓力。

(三)支持的力量與困境相抗衡

小文除了剛上大學的適應困境之外,之前高中三年的求學經驗也非常的辛

(4)

苦。小文覺得她所就讀的高中,整個大環境對聽障生是比較不友善的,不但不會 協助她的不便,還會以障礙為由,剝奪她嘗試各種新事物的機會。此外,在課業 上也因為找不到方法而遠遠落後於一般同學,因此在高中時期,小文在課業或課 外活動上都非常的挫折,好像再怎麼努力也得不到肯定,缺乏成就感是小文這個 階段最大的壓力源。

父母雖瞭解小文所承受的壓力,也想盡辦法鼓勵支持她,但是效果有限,她 仍舊不知該如何去面對這不友善的環境,父母在這個階段的主要功能是「用心傾 聽、提供一個抒壓的管道」。在同儕的部分,好友的支持給了小文一種歸屬感,

這是她願意上學的動力來源,但是在亟需解決的困境部分,好友的幫助也很有 限。在高中階段,小文身邊的支持力量和困境產生的壓力可以說是勢均力敵、相 互抗衡,生活不會變得更好、也沒有變得更壞,就只能勉強熬過。

(四)缺乏有效支持系統

小敏小學三年級時才被鑑定出有聽力損失,在她最初認識聽力障礙的關鍵 期,醫師並沒有給小敏及父母充分的相關訊息,只是要小敏戴助聽器,所以小敏 在面對同學因好奇而起的捉弄時,並沒有心理準備也不曉得怎麼跟同學解釋,只 能本能的把自己保護起來,最後和同儕間的關係也因此越來越緊張;父母是小敏 唯一想得到的支持,但他們對聽障的認識不夠充分,也不曉得有哪些資源,只好 依自己的經驗來處理問題,很理性的說服小敏接受聽障的事實,但是這些方式並 未貼近小敏的感受,當然沒辦法真正幫助到她。小敏的父母最後也和小敏陷入同 樣的無助,心中更多了一份虧欠,只能盡量滿足小敏在家中所有的需求。

一直以來,小敏幾乎都是獨自面對與日遽增的壓力,她很自然的將生活中所 有的不順遂歸咎於聽力障礙所致,也因而非常排斥自己的障礙。在面對環境的部 分,許多的不如意,讓小敏漸漸的不信任別人,因為不信任,她很容易扭曲或負 向解釋別人真正的想法,最後便產生了「不可以相信別人」的惡性循環。此外,

為了保護自己免於過多的傷害,她把自己封閉起來,透過減少與別人互動的機 會,降低被欺負的可能性。

(5)

第二節 聽障者/聾人求學經驗中的困境適應歷程

一、 困境適應歷程

許多研究指出,聽障者/聾人在求學歷程中,會面臨許多的困難,包括:人 際上、課業上、生活適應上…等。而復原力的研究,也從成功聽障者/聾人的經 驗中,歸納出促使聽障者/聾人突破困境的個人、環境、行為資產。但困境與成 功畢竟只是適應歷程的兩個端點,若要協助聽障者/聾人從困境中突破,則需進 一步瞭解這兩端點間的細部歷程,才能真正從其經驗中,規劃出適合聽障者/聾 人成長步調的協助方案。本研究從五位受訪者的困境適應歷程中,歸納出四個重 要的適應階段:混亂階段、情緒穩定階段、調適階段、結果階段,以下針對四個 階段的內涵作詳細的說明,整體的適應流程圖請見圖 5-2-1。

(6)

118

混亂階段

*認知

1.意識到聽力的限制真的是 一種障礙

2.覺得所有的困境都是聽力 障礙所引起的,不滿自己為 何需要面對這些阻礙 3.覺得沒有人可以解決自己

的問題

*情感

1.整個人陷入慌亂、無助的情 緒中

2.不滿、不平衡

*行為

1.被動或放棄面對困境

*自我概念

1.自我否定 2.排斥自身的障礙

正向調適階段

*復原力的提昇

外在環境資產 1.家人有效的支持 2.老師特別的關心與協助 3.屬於某個同儕團體的歸屬

感,建立起同儕間的支持模

個人內在資產、行為資產 1.從過去的經驗中找到力量 2.在困境之外的經驗中得到成

就感

*與外界的關係

1.外在客觀的訊息得以進入原 本封閉、單一的思考系統 2.信任別人

負向調適階段

*缺乏復原力

外在環境資產

1.家人和自己同樣陷入無助 2.老師沒有給予特別的協助,

或是老師提供的不符合自己 的需要的資源

3.同儕關係表面化,沒有歸屬

個人內在資產、行為資產 1.否定自己的能力 2.排斥自身的障礙

*與外界的關係

1.對人較不信任

2.用自我封閉的方式阻斷與外 界的接觸,藉此保護自己免 於更多來自外界的傷害

困境突破

*認知

1.障礙所引起的阻礙是一定會有的,與其抱 怨,不如想看看有沒有其他解決辦法 2.較客觀的評估障礙與困境之間的關係 3.從過去的困境經驗中學習

*情感

調適受挫的心情,避免掉入絕望的情緒

*行為

1.主動尋求資源,並且在生活周遭建立一個 最少限制的環境

2.在有限制的環境中,摸索出能得到最多學 習的方式

3.正向的自我對話

*自我概念

接納自身的障礙、自我肯定

5-2-1 聽障者/聾人求學經驗中困境適應歷程流程圖

情緒穩定階段

*目的

1.穩定混亂不安的情緒 2.抒解壓力

3.儲備繼續面對困境的 能量

*方式

1.對家人宣洩情緒 2.自己悶在心裡面 3. 轉 移 注 意 力 ( 看 電

視、結交成績較差的 朋友、運動…等)

困境未突破

*認知

1.覺得所有的困境都是障礙所引起的

2.負向思考:慣用負向的角度解釋生活周遭發生 的事情,覺得是環境在排斥自己,對人因此更 加地不信任

*情感

1.陷在絕望、無助的情緒中

2.對自己、對外面的世界、對障礙感到憤怒

*行為

1.等待一個完全無障礙的世界 2.對外界採取冷漠、不在乎的態度

*自我概念

1.排斥自己的障礙 2.自卑、自我否定

(7)

(一)混亂階段

當受訪者在運用了所有想得到的問題解決辦法後,仍無法有效解決問題時,

便會進到困境當中,此時個體會顯得慌亂、不知所措,因此將本階段命名為「混 亂階段」,其特徵如下:

1. 認知:無法平心靜氣、客觀的評估事情,或者採納他人有效的建議,比 較膠著於自己的負向思考中,五位受訪者皆出現下述兩種認知模式。

(1) 對困境成因的解釋:受訪者都在第一時間直覺的將碰到困境的原因,歸 因於聽力障礙,連帶的把過去種種不如意也一併算入,不滿自己為什麼 會聽不到?為什麼要比別人多受這麼多的挫折?這正是小志高中時腹背 受敵時的想法:

(研究者問:你可以多談一點你當時的「不平衡、難過和絕望」嗎?)

像是「為什麼我聽不到」、「為什麼我努力那麼久了,卻因為自己的聽 不到而抹煞了」、「為什麼別人要因聽不到的理由不給我自己機會?」

(C02048-1)因為國小、國中一路走來還算平順 ,所以一時遇到這些 挫折,難免會有種不知該怎麼辦才好的感覺(C02046-1)

小柯則清楚的描述了,當他心情不同時,這些想法的強度也會不同:

(研究者問:你是說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會讓你去想到你聽力的問題?)

遇到挫折的時候吧(D02024-1)我國中的時候是會想,那時候可能是學 校的環境啊,跟同學之間相處都還OK,還不錯,所以想的時候比較不會 鑽牛角尖,鑽到負面的方向,然後去影響到生活這樣子,可是高中的時 候,可能是環境的問題吧,就是生活的不如意、功課的不如意啊,然後 讓我想到的時候會越想越多,然後可能會越想越黑暗吧,就是負面的東 西會越想越多(D02029-1)那時候,有時候會把這個問題一直想,想到 我回家還在想,到家裡還在想,吃飯的時候也在想,然後到晚上八、九 點唸書還在想,就會想的時間會比較久,有的時候睡覺都還在想,就有 時候會覺得,那時候好像沒有辦法立刻跳出來(D02133-1)

(2) 對困境突破的看法:覺得這是未曾碰過的全新困境,且想得到的辦法都 無法奏效,所以對於自己能否突破抱持著悲觀、絕望的態度,同時也覺 得沒有人幫得上忙。

2. 情感:受訪者所有的心思都被情緒給佔滿,陷入慌亂、不知所措的狀態

(8)

中,對於障礙,則是充滿不滿、憤怒、委屈等負向情緒。

3. 行為:本階段主要是受負向情緒所主宰,所以受訪者在行為上,皆顯得 比較退縮、容易放棄,沒有多餘的力量去尋找問題解決方法,這連帶的 會影響到受訪者的人際關係,跟同學之間比較疏離。小敏的經驗清楚的 說明了遭遇困境時人際關係的轉變:

(研究者問:戴了助聽器之後的差別)恐懼吧,可能是我太敏感了吧,

就是會看別人眼神怪怪的,就不會想要去問,明天要幹嘛,要去哪裡玩 啊什麼的,都不會,變成有一點,就是變得比較自閉(E06008-1)。會 變得比較多疑,都會一直懷疑別人的話,不管你跟我說什麼都會懷疑,

然後也沒有辦法這樣子去信任別人(E06009-1)。然後個性上就會變得 比較怪怪的,國小不是都會有那個成績單嗎?然後下面不是都會有老師 給的評語,我的評語幾乎都是那種「文靜」,不然就是寫那個「獨來獨 往」,不然就是寫「不合群」,反正就是比較負向的(E03010-1),三年 級以後到六年級都有出現過那些字(E06011-1)

4. 自我概念:五位受訪者皆非常排斥自身的障礙,且會懷疑自己是否有能 力解決問題,容易傾向於否定自己的能力。

「我搞不懂自己為什麼不會說話,而他們(註:指一般聽常者)能說話,

我就為這個事情而煩惱,想來想去,一直找不到答案(A04012-3),到 最後我就開始自卑,不想跟別人玩,所以在小學到國中階段我非常孤 僻,既不愛說話又不想跟別人交朋友(A04012-4)…其實,以前我在X 聰唸書過程是快樂的生活,但內心卻有一大堆憂鬱,有時候會想不開,

因為那時我覺得對自己的聽障很討厭」(A01045-1),就算我跟他們(註:

聽障同學)一起玩,我還是一樣不快樂(A04014-1)。 ---大衛

(二)情緒穩定階段

混亂階段算是一個內在失衡的狀態,長期的失衡會驅使個體做出反應,使內 在重回平衡狀態,避免因負荷過重而崩潰,這是人類維持生命的本能反應(陳信 英,民 90;Germazy ,1994)。本研究的受訪者在經歷一段時間的混亂後,紛紛採 用不同的方式,讓自己的壓力暫時得到抒解,以穩定原本混亂不安的情緒;此外,

也藉此儲備日後繼續面對困境的能量,本研究將此運作過程命名為「情緒穩定階 段」,而受訪者採用的情緒穩定方式,分述如下:

(9)

1. 找人談:小文從小遇到困難都會跟父母傾訴,這養成了她在壓力大時找 人談的習慣,她自己覺得通常說完以後,心情會立刻覺得好很多。

(接續前段主題:從小學到高中)只要我一發生什麼事情,在學校過得 不順利的話,我回家第一個是跟爸爸媽媽講,而且是邊哭邊講,我覺得 為什麼要受到那麼多挫折啊(B01013-1),講出來多少會消掉一點壓力

(B01033-2)

不過小敏的經驗比較不愉快,她小學時遇到不如意,也都是跟家人說,但 因說了也沒什麼改善,所以上國中後,就轉而把壓力悶在心裡。

2. 自己悶在心裡面:大衛、小志和小柯在初逢困境時,都選擇把壓力悶在 心裡,自己一個人悶著頭想辦法,他們在訪談中皆表示:「從沒有想過要 找人談耶」,不過這樣的方式效果往往都不大好,壓力反而越來越大,所 以他們到後來都紛紛發展出其他轉移注意力的方式。

而小敏在決定把壓力悶在心理後,穩定情緒的效果也不好:

(研究者問:那你後來是怎麼抒解你的壓力的?)怎麼抒解喔,看電視 吧,我也不知道怎麼抒解,好像沒有什麼特別去抒解壓力,就是比較會 壓抑自己的情緒,很多事情都被壓下來,到我國三還是國二的時候,因 為升學壓力很大,而且每天又要被逼著唸書,啊不會就是不會,不懂就 是不懂,啊你就一直硬逼著我去念,我就覺得很煩,我脾氣就會變得比 較怪,有一次晚上,那一天我也在生氣啊,我一生氣就把自己關在房間 裡抽菸啊,然後那一天我姊姊本來要去補習,啊然後他那一天也沒有心 情去補習,然後我姊姊好像有跟我親戚說我怎樣怎樣,然後他一邊說一 邊哭(E07012-1)

3. 轉移注意力:大衛、小志、小柯都是在無法承受與日遽增的壓力下,選 擇轉移注意力抒壓。

「在國中時我很愛玩電動,我都用這個方式來改善,說穿了,玩電動可以 忘掉之前的事情 (A04017-1),高中時我整天都是跟印刷科不良少年 的同學一起混,常常蹺課,還學抽煙(A04019-3),我就是因為不想內 心有一大堆憂鬱,想跟他們一起混消除自己的憂鬱(A04020-3)」 --- 大衛

(註:高中時有一段時間選擇跟比較愛玩的同學一起)我那時候學習狀 況不是很好,很吃力,正要努力變好,可是那時候剛好換了一個新環境、

(10)

新同學,所以還要花點時間去適應,所以內憂外患之下,還來個品行比 較不好的同學,所以就壞下去了(C03041-1),近朱則赤...就是會跟著 分心,就會分散學習注意力,因為那時候處於算是很低潮的狀態,就會 想要逃避,剛好有個出口(應該是火坑?)就這樣跳下去了╮(╯_╰)

╭(C03043-1)(研究者問:壞下去讓你躲掉了什麼?)學習的壓力,

就好像是一種暫時輕鬆的感覺,不用那麼辛苦地學習(C03045-1)」 --- 小志

「國中時是打球吧,就是有時候上完課,就往籃球場那邊跑一跑,大概打 到六點再回家這樣子(D02068-1),高中也算是運動吧,那時候是打乒 乓球,每個禮拜可能有兩次吧,現在想一想,運動是一個發洩管道吧

(D02069-1)」 ---小柯

小文覺得自己是一個很會排解情緒的人,只要情緒超過負荷,她就會用找 人說、哭或出去大吃一頓來抒解,她對於情緒抒解的功能,有很深的體 會:

「就我自己的經驗,我覺得當我在低潮的時候,有一些說法對我來講是,

我知道可是我做不到,如果今天我真的在鑽牛角尖,別人說,你要多看 你的好啊,你不要總是看這個部分(B01046-1),通常這個要先把自己 心情沈澱下來,才會去想別人在講什麼,否則自己在鑽的時候,別人在 講什麼都沒有用,但是當你自己心情沈澱下來的時候,你會開始去想,

我鑽這個牛角尖的意義在哪裡?(B01047-1)」

(三)調適階段

在情緒稍微平靜後,受訪者進到了「調適階段」,開始評估自己到底是遇到 什麼困難?可以怎麼解決?有誰可以幫忙?受訪者在本階段,有的是朝正向調 適,有的則是朝負向調適,其關鍵在於復原力的提昇。關於本研究五位受訪者求 學經驗中復原力的內涵,在第三節會有詳盡的說明,在此先簡單的介紹正向調適 與負向調適的轉變過程:

1. 正向調適

在此階段,若能有復原力的提昇,或是在挫折之外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力 量,便會朝正向調適。大衛及小志的高中經驗、小文與小柯的大學經驗,皆因家 人、同學、及老師正中需求的關懷,以及在學業之外得到肯定,使得原本慌亂的

(11)

心情逐漸平靜,且願意回過頭來,重新評估眼前的困境,因為復原力的提昇,以 及對自己的肯定,他們不再像之前一樣感覺到絕望與無助,且會發展出一套適合 自己的因應方式,讓生活慢慢步上軌道。

正向適應提升了受訪者面對困境的能力,也改善了原本與外界緊張的關係,

他們開始願意開放自己,聽聽不同人的想法與意見,盡量避免單一偏頗的想法及 判斷,此外,也較能夠信任他人,主動邀請別人幫忙。

2. 負向調適

在此階段中,若持續處於缺乏復原力的匱乏狀態,或是得到的協助與自己的 需求不符,就很容易朝負向調適。小敏的國小與國中生活、小文的高中生活、小 柯的高中生活,便因為遍尋不著能夠提昇自己復原力的資源,而只能繼續以原本 的方式因應與日遽增的壓力,長久下來,無助的心情逐漸轉變成對外在環境的不 滿與憤怒。

負向的調適,使得受訪者更加否定自己的能力,以及更排斥自身的障礙。在 人際互動上,也因為得不到善意的回應,而比較不信任人,甚至會以自我封閉的 方式阻斷與外界的接觸,藉此保護自己免於更多的傷害。

(四)困境突破/困境未突破階段

在正向或負向調適後,受訪者的生活會漸趨穩定,有的是成功的突破所面臨 的困境,有的則是持續處於困境中,兩者之特徵如下:

1. 困境突破

(1) 認知:受訪者在突破困境後,產生許多新的想法,包括:

①對困境的看法:相信障礙一定會帶來某些不方便,與其在那邊抱怨,倒 不如把力氣放在找尋問題解決的辦法上。

(研究者問:剛上大學,第一次離鄉背井的心情)我不否認那時候的心 情是蠻徬徨的,不過與其在那邊徬徨,還不如就硬著頭皮去試試看,祉 多是要多花點時間來適應這一切而已(C01006-3)。像第一次去社團時,

就不知道要怎麼跟他們相處,若是交談,也是要花一段時間來適應,若 是打手語的話,我還很生硬,所以剛開始是有點放不開,跟班上同學,

也是一樣,很難一時放得開,融入他們,徬徨、害怕、擔心,總是一些 比較負面的心情,不過我都會儘量讓自己不會一直處於負面的心情,那

(12)

只怕是一件開心的事情,就能開心很久,好比在沙漠中走了很久突然發 現一片綠洲的驚喜(C01009-1)

---小志 ②客觀的評估障礙與困境之間的關係:在遇到困難時,會先看看其他人

的反應,再進一步確認到底是不是聽力障礙所引發的?

「大學上課是幾乎聽不懂,而且有些老師,他上原文書的時候,拿起來就 看不太懂他在講什麼,所以非常的挫折,而且壓力非常大,是怕說這次 沒聽懂,我考試怎麼辦?(B01030-3)可是後來才發現,其實沒有一個 大學生那麼認真的(B01030-4),基本上很多大學生,蠻多人都是聽不 懂的情況下,然後回家再自己慢慢念,所以他們不痛苦的話,我應該也 不會很痛苦(B02039-1),反正大家都一樣聽不懂,不用那麼痛苦嘛,

只是有些聽障生可能剛上大學的時候,壓力真的比較大,會覺得說會不 會只有我一個人聽不懂,他們都趕快把自己是聽障的預設一下立場,就 是 說 可 能 只 有 我 聽 不 懂 或 是 怎 麼 樣 , 他 忘 了 其 實 一 般 同 學 聽 不 懂

(B02040-1)」 ---小文

③從過去的困境經驗中學習:困境的突破代表著自身能力的增加,若能 從過去的經驗中學習,就能縮短日後的摸索時間。

(研究者問:你大學時雖然用了這一些方式去幫助自己理解課業內容,

但是...不曉得你對於自己只能在課堂後得到這些訊息,以及在課堂中只 能抄抄老師的頭影片、看看自己的書,你自己的心情為何?)其實這跟 高中生活也差不多呀,國小、國中、高中在普通班的學習也是如此,只 是國小、中有資源班的存在,所以這種感覺並不會那麼無力或者根本沒 發覺到這種感覺的存在感,到了高中時,才慢慢發現這種感覺的存在,

所以才會有我高一下學期的低潮,有過第一次後,再度面對這情況時,

也比較能夠釋懷,大學也是如此,面對不同的老師,面對不同的學生,

面對不同的環境,一邊要跟同學相處,一邊要適應老師上課的方式,還 要習慣在大學的學習生活,所以大學的第一學期也是普普(C04036-1)。」

---小志

小文大學畢業後開始實習時,也面臨到與剛進大學時一樣,完全找不到支 持的困境,但因為有了先前的經驗,她讓自己先做好心理準備:

(13)

「來實習的話,壓力其實蠻大的,因為第一個,因為實習的時候,其實學 長姊他們都會講說,啊實習要很努力很努力啊,然後要不然你考教師甄 試會考不上啊,然後你實習老師應該要怎樣怎樣,那時候壓力是很大,

而且這個學校對我來講是一個陌生的環境,頂多參觀個一、兩次而已,

裡面沒有半個認識的人,壓力就會很大,可是後來漸漸的也在這邊找到 屬於自己的生活習慣和模式的時候,就覺得說其實,很多事情真的很好 去克服(B01038-1)。」

(2) 情感:在困境經驗中,最痛苦的是深陷情緒當中無法自拔,因此在突破 困境後,大衛、小文、小志、小柯會在意識到困境來襲之前,開始調適 受挫的心情,避免再度掉入絕望的情緒中。

(研究者問:小組討論時聽不懂怎麼辦?)應該不只在團隊討論功課時,

像是親戚交談時,與正常人(像是同學、學長姐、同事等),都是這種 情況,一般來說,對於這情況也能泰然處之,如果覺得這有必要弄清楚 他們在談什麼,就會去問他們,難過、落寞也是難免的,但是,在那邊 難過,落寞,讓自己處於負面情緒中,也是沒必要的唄(C01027-1)(研 究者續問:你是怎麼從負向情緒中跳脫出來?)轉移焦點吧,像是想一 些比較值得高興的事情,或者是看看有沒有方法可以改善這樣的情況,

像是開會時,在社團開會,總是會找可以幫忙手語翻譯的同學來翻,之 後就被我拖下水,跟著不專心 想辦法讓自己覺得有成就感,或參與 感。(C01028-1)」 ---小志

(3) 行為:突破困境後,受訪者在行為上較為主動,包括:

①主動尋求資源,在自己的生活周遭建立一個最少限制的環境。大衛就是 一個最好的例子,他會在班上把握機會宣傳聾文化,讓更多同學知道怎 麼跟自己相處:

「我大一時我有向班上的同學表示我聽力沒辦法聽到,不會說話,我只能 用手語,所以他們常誤以為聾人跟聽障者是同類的人,所以他們以為聽 障者會手語,常找聽障者幫忙翻譯,等他們弄清楚之後才當頭棒喝:原 來聽障者不一定會手語(A0735-1)」。

(補:藉由課堂跟同學介紹聾人文化的經驗)我跟一組同學討論,我想 到一個劇情,我的想法是要演一個聾人和聽障者角色,他們也同意了,

(14)

劇情內容是一個是聾人當社工員,一個是聽障者和其他人都當學生,然 後在上課請來了一個手譯員和口譯員,跟聽障者和其他的同學的互動,

這樣可以讓大家瞭解我們在上課的情形是怎麼樣的(A07028-1)

「我覺得他們在行為上有改善,譬如他們知道我主要用手語,以前他們以 為我會看讀唇,但現在他們主動用筆談方式跟我溝通,跟聽障生也是如 此,他們會把說話的速度放慢一點(A07032-1)

②在有限制的環境中,摸索出能夠得到做多學習的方式。有些阻礙是沒有 辦法完全排除的,如:課堂上沒有辦法得到跟一般同學同樣的學習,所 以受訪者們開始摸索對自己最有幫助的學習方式。

(研究者問:你上課大概可以聽得懂幾成?)幾成喔?兩、三成吧,基 本上在大學唸書我幾乎都是,主要是靠自己念,因為老師講的我才理解 那麼一點點,所以基本上還是靠自己,去理解這樣子(D01154-1)「我 覺得我只能撐前面那幾分鐘而已,到後來因為聽不懂就會覺得很無聊,

就會想睡覺,呵呵阿(D01168-1),因為有時候聽不懂,有時候聽到的 聲音就變模糊,模糊的時候可能就變成是沒有意義的聲音,進去之後就 很容易會感覺到無聊,所以我能做的就是只能看那些書吧,要不然就是 跟同學筆談(D01176-1)(研究者問:像你的大學,其實大部分是靠自 學的,那面對這樣子的一個學習狀況,你自己的感覺怎麼樣?)我比較 喜歡這樣子,因為,怎麼講,因為我是到大學的時候才認知到說,其實 老師也有講啊,就是說,學習要靠你自己(D02155-1)。」 ---小柯

③正向的自我對話:走過困境後,受訪者很清楚,身邊並不是無時不刻都 會有有效的支持系統存在,因此,不管怎麼樣,即使是完全沒有資源也 不能放棄,至少還有自己,可以給自己加油、打氣。

「當我有困難時會找以前唸書的朋友(指聽障者)討論,我有很多欵問請 教 他 們 , 例 如 他 們 在 上 課 的 心 情 是 如 何 , 是 不 是 跟 我 一 樣 的 情 形

(A08018-2),在我印象中,很多聽障者回應我,都是說沒辦法解決的 問題,他們只好在上課聽老師講的東西能理解多少就多少(A08020-1),

因為他們都一樣沒有很好的解決辦法,我沒再繼續的問其他的人,有沒 有更好的解決辦法(A08024-1)。雖然他們沒辦法能解決我的問題,但 我有時候會在自言自語,自言自語算是一種鼓勵自己啊,也是好事

(15)

(A08020-2),我記得好像對自己說大衛,你要加油囉,要努力唸書,

有碰到挫折就要想辦法去克服(A08021-1)。」 ---大衛

(4) 自我概念:相較於初遇困境時,受訪者較能接納自身的障礙及肯定自己。

他們瞭解到雖然自己有聽力上的障礙,但在其他方面還是有優點的,因 為能夠看到自己的價值,就較不容易自卑。

(研究者問:如果可以形容的話,你覺得聽覺障礙對你來講是什麼?)

一條坍方的道路,但還是有其他條道路可以走,只是會花比較多的時間 嚕(C01020-1),應該是說,知道自己障礙在那裡,知道自己的極限在 那裡,像是音樂等方面需要靠聽覺的事情,明知自己不能勝任,就不會 搶 著 來 做 , 不 過 反 過 來 講 , 如 果 能 克 服 那 極 限 , 也 是 很 大 的 成 就

(C01019-1)。」 ---小志

「我有時候在想啊,如果我沒有聽不到的話,我還會遇到這麼多好朋友 嗎?有時候聽不到會讓我覺得很挫折啊,因為在做很多事聽不到真的是 一種麻煩,可是在你自己靜下來想的時候,想到那些朋友的時候,就覺 得這些朋友其實不錯(B01108-2)。」 ---小文

2. 困境未突破

由於長期處在高壓力下,且找不到較有效的問題解決方法,所以此階段的特 徵跟混亂階段很像,但強度較強、不易改變,其細部特徵如下:

(1) 認知:覺得所有的困境都是障礙所引起的。且慣用負向的角度解釋生活 周遭發生的事情,覺得是環境在排斥自己,對人因此更加地不信任。

(2) 情感:陷在絕望、無助的情緒中,對自己、對外面的世界、對障礙感到 憤怒。

(3) 行為

(4) 等待一個完全無障礙的世界:以小敏為例,由於長期處在困境中,且沒 有機會學習到有效的因應方式,因此只能被動地等待別人協助,或者是 期盼一個完全無障礙的空間出現。

(5) 對外界採取冷漠、不在乎的態度:小柯的高中經驗,以及小敏大部分的 經驗中,他們因為不信任別人而封閉自己,並且以冷漠、毫不在乎的態 度去面對人群,透過隔絕感受來保護自己、避免一再地受傷。

(16)

「高中比較自閉,因為想要幫忙得不到幫忙吧,然後最後的結果就靠自 己,然後就開始會比較有點不太信任他們吧,那時候就比較封閉自己這 樣子(D01036-1),是環境慢慢引導我,然後我也自然而然就把自己封 起來這樣(D01039-1)。」 ---小柯

(6) 自我概念

① 更加排斥自身的障礙。

自卑、自我否定:在經歷過太多的不如意後,會懷疑自己是不是能力不 足?也會顯得較自卑或者是容易自我否定。

二、 困境適應歷程的內涵

(一)困境適應歷程是一個動態的過程

為了能夠比較清楚呈現聽障者/聾人處在困境中的心理歷程,本節依狀態出 現的先後次序,將受訪者在歷程中的重要轉折點歸納成:「混亂階段」、「情緒穩 定階段」、「正向/負向調適階段」、「困境突破/困境為突破階段」等四個階段。若 回到受訪者完整的求學歷程故事中,會發現幾乎沒有人是一直線的照順序走完四 個階段,通常都是走到下一個階段後,又因遭遇其他阻礙而回到前面的階段。以 大衛的經驗為例:他從小學到高中期間都處在困境當中,這段期間他不停的在混 亂階段與情緒穩定階段間擺盪,直到高中感受到老師及同儕的支持,才進到正向 調適的階段。因此,困境適應歷程應是一個來回反覆的動態過程。

(二)困境適應歷程也是自我接納的歷程

本研究五位受訪者聽覺受損的原因,有的是先天有的是後天,他們在遇到困 境之前,就已經知道自己的情況了,但是他們對於聽力障礙的反應,在遇到困境 前後卻有很大的差異。在困境之前,只知道自己好像常常聽不到,但不會因此而 傷心、難過;可是當遇到困境時,他們的第一個反應,都是將問題原因歸於聽力 障礙所致,連帶的也把過去種種不如意一併算入,埋怨自己為什麼要聽不到?為 什麼要比別人多受這麼多的挫折?因此,困境的出現,就像是一個開關,打開了 他們對自己障礙的質疑,也迫使他們去面對這永遠甩不開的聽力障礙,以及伴隨 而來的不便。

若以困境適應歷程中的混亂階段及困境突破階段來比較,可以看出受訪者前

(17)

後最大的改變,就是對自身障礙的看法,從一開始的極度排斥,到後來接納自己 的限制,想辦法克服困難。因此,困境適應歷程其實同時也是自我接納的歷程。

(三)永不止息的自我征戰

讀者在閱讀受訪者的故事後,可能會有一種感覺,在他們突破困境之後,生 活就變得一帆風順,好像沒有什麼事情是可以打倒他們似的。其實如果仔細讀受 訪者在突破困境之後的描述,不難看出他們的生活還是有許多不如意,只是他們 學會了覺察自己的狀態,避免再度掉入困境中,並不是真的完全風平浪靜。小文 在回饋表中寫的,就是這樣的心情:Ķ᝘ᅪĂ̙ߏԧᙸຍᏴፄ۞Ăҭݒ˵ౖ˞ԧ

֕࿅૟ܕα̶̝˘۞ˠϠĂՏ࣎ล߱۞क़ԶĂឰԧдࢦາ৭੓ֽ۞ТॡĂ൴னҋ

̎ᔘѣՀкΞͽࡎ৔۞ΞਕĄдϏֽ۞̄͟ĂٕధֶᖞӧᙱࢦࢦĂҭѣ඾࿅Νགྷ រ۞͚޺Ăԧົឰҋ̎߿଀ՀрĄķ她知道往後的日子,還會有很多困境等著她。

小文在談到工作壓力時,還提到了另外一個總是讓她鑽牛角尖的困擾,對她而 言,這是一個新的挑戰:「其他的部分的話是比較好,但是在感情部分的話鑽得 比較嚴重,都是鑽自己聽力部分(B01043-1)會想,為什麼我要是聽障勒,如果 我不是聽障會不會比較好,那如果我不是聽障的話,會不會就不會有那麼多在意 的眼光?就沒有那麼多問題跑出來了?我為什麼要聽不到之類的就開始鑽

(B01044-1)。」

從小文的經驗中可以發現,不只在突破困境之後,生活中還是餘波蕩漾,等 生命進入到另外一個階段時,有可能會因為在發展上邁入另外一個階段而再面對 另一個新的阻礙(註:Erickson 所提的人生發展階段論),這個阻礙依舊是陌生、

令人束手無策的,或許它會再度引發另外一次的困境適應歷程?因此,對聽障者 /聾人而言,生活中的困境其實是不曾間斷的,這是一個永不止息的自我征戰歷 程。

第三節 聽障者/聾人求學歷程中之復原力 一、聽障者/聾人求學歷程中之復原力

受訪者在談及自己從困境中突破的經驗,都會提到和教育現場關係最密切 的系統,包括:家人、教師、同學,此外,也會提到在求助無門時,會靠著給自 己加油打氣撐下去,這些系統都是培養復原力的幕後推手。因此,本節參考 Rogers,

(18)

Muir & Evenson (2003)對聽障者/聾人復原力的分類方式,從受訪者適應良好的求 學階段,以及正向調適階段中,歸納出有助於其適應的復原力。但由於個人內在 資產及行為資產這兩部分在抽象概念上非常類似、不容易區分,本文僅將復原力 分成個人內在與行為資產、外在環境資產兩類。

不過,並非所有的支持系統都能提昇受訪者的復原力,有的甚至會因為供 需不符的現象而引發更多的壓力。因此,除了找出復原力之外,本節會進一步探 討這些系統之所以可以增加受訪者復原力的關鍵因素。復原力一覽表請見表 5-3-1。

(19)

5-3-1 復原力一覽表

資產 資產來源 內 涵

家人

①與孩子一同討論問題解決辦法,培養孩子的問題解決能力

②對孩子有高度的期待

③鼓勵孩子朝多元能力發展

教師

①能夠瞭解「身心障礙者」的心理感受

②看到學生確切的需求,並提供相對應的協助

③培養學生多元的能力

同儕 屬於某個團體的歸屬感,歸屬感可促使同儕間形成自主的支持網絡

外在環境資產

*共通性:被尊重的經驗

①我看到的是你這個人,而不是你的障礙

②我要怎麼做,才能夠真正的瞭解你

③你是有權跟聽力正常者享有同樣福利的

具備的能力

①一般生活能力:良好的人際互動技巧、能夠跟不認識聽障者/聾人的朋友說明自己 的狀態與需要、主動尋求資源

②問題解決能力:情緒抒解方法、客觀評估困境狀態資源的問題解決能力、正向的 自我對話、特殊專長或興趣

③其他:對聽力正常者能有多一點的瞭解

個人內在 行為資產

過去的成功經驗 重新回顧過去類似情境的成功經驗,具體找出自己在過程中的能力與新的學習,以 供日後遇到困境時參考

131

(20)

(一)外在環境資產

1. 父母

① 與孩子一同討論問題解決辦法,培養孩子的問題解決能力。

「我爸爸對我是很寵,可是他的寵蠻有技巧的,像我剛上高中的時候,我必 須要通車到學校然後再走路,那如果是真的很寵很寵的爸媽,他是每天接送 他的寶貝女兒上下課,我爸爸不會,他是很高興我考上第一志願的高中,也 覺得我給他們帶來光榮,但是上課你自己去上,那爸爸不會說像,這樣丟著 喔,他是陪我坐公車坐到台中市,啊教我要走哪些路,走到學校,啊回來的 時候他說,我要坐計程車回去了,掰掰,就自己走了,叫我自己從學校走到 車站,然後自己去問(B01081-1),他們的寵是會先做給我看,我覺得他們蠻 瞭解我的,因為我要是找不到一個做事的方向的時候,我會慌,然後會很沒 有安全感,那他們會先做一次給我看,然後之後我自己做(B01081-2),我覺 得他們寵就是,會先讓我的心安定下來,然後自己學著獨立,自己去做接下 來該做的事情」(B01082-1)。」 ---小文

② 對孩子有高度的期待:小文、小志、小柯的父母,並未因他們的聽 力障礙而降低期待,認為他們在各方面的發展應該也可以和一般小 孩一樣,父母雖然是不斷地給予支持與鼓勵,但絕非不顧一切的保 護。

「之前在高一下的低潮,也是因為父母的期待而走出來的,我想,我父母對 於我課業的要求之高,絕對不比一般人的父母來得低多了,只是他們焦點也 不僅放在課業上,對於我其他方面的發展,也是會很關心,只要不是壞事,

都會鼓勵我去做」(C04052-1) ---小志

③ 鼓勵孩子朝多元能力發展:學業能力之外的興趣或專長,可以提供 聽障生/聾生遭遇困境時一個喘息的空間。

(註:談高一下從低潮爬起時的情形)高一下學期,也有在跑社團,我那時 候學電腦也有段時間了,所以在電腦上有什麼問題,會跑去問電腦老師,跟 老師有很好的互動,再加上高一有電腦課,所以自然有機會教同學,就是一 個機會跟同學做第一次的親密接觸 然後在高一下學期改選社團幹部,就當

(21)

了副社,到了高二時,因為社長被留級,而學校規定,留級生不能擔任幹部,

所以就這樣被扶正了(C02055-1),(研究者問:當初你在課業上已經覺得快 不行了,為什麼還決定去社團呢?)我國小就開始接觸電腦了,所以,玩電 腦已經變成我的習慣了,所以在那時候,跑社團對我而言,是多一個學習的 機會,並不會讓我的課業雪上加霜,換句話說,高中的電腦課程對我而言,

游刃有餘,反而是一個心情的調劑 (C02057-1)。」 ---小志

2. 教師:教師能否有效提供學生協助之關鍵因素如下:

① 能夠瞭解「身心障礙者」的心理感受:瞭解是打開合作大門的第一 步。

(研究者問:資源教室和普通班的差別在哪?)一個同理心吧(C02004-1),

聽障學生本來就要比一般人花點時間來消化課業的吸收,所以在朝會、或音 樂課、自習課等,都會被安排到資源教室補救教學,就會減少跟普通班學生 互動的機會,再加上學校活動,譬如:運動會、校外教學等....很難跟班上 同學相處比較融洽,所以資源教室在這裡就需要多加些著力點,讓聽障學生 在感覺上不至於那麼不平衡:「為什麼我在普通班都沒人理我....」、「為 什麼普通班同學都在排斥我...」(C03016-1)。」 ---小志

「我的導師曾經告訴我一句話,他說,不要要求別人來配合你,而是要自己 改變自己去配合那個環境,也就是說,不要讓環境來適應你(B01013-11),

我導師他自己本身就是一個身心障礙者,所以他很瞭解我們身心障礙者有時 候會把別人對我們的好,太認為說是理所當然,所以一旦這些理所當然不見 的時候,就覺得說我適應不良,我受不了了(B01013-12)。」 ---小文

② 看到學生確切的需求,並提供相對應的協助,真正達到供需相符的 支持。

小敏在過完痛苦的小三後,遇到了求學歷程中讓她印象最深刻的四年級導師,

當老師所給的關懷正符合小敏的需要時,她整個學校生活也因此有了很大的改 變:

「老師會要求我旁邊同學以後有公布什麼事情時,要提醒我,考試方面,老 師也改變方式,用考卷,不然題目寫在黑板上,所以感覺上也都還好的,而 且我四年級結束後,要升五年級勒,我四年級的導師還特別跟我五年級的導

(22)

師說我的情況(E04003-1),(研究者問:小四時和同學互動的情況有沒有什 麼改變?)老師有特別注意到,所以我的座位附近都會安排幾個我的好朋友,

連早上打掃,也跟我好朋友排在一起,為的是讓我多個時間跟同學們相處培 養感情吧,所以我四年級的時候,還蠻開心的吧,之後都沒有勒,我知道四 年級的導師花勒很多精力,幫我走過那自閉抗拒的階段,所以到勒五六年級 的時候,我好朋友,常會利用下課時間找我一起去找四年級教過我們的導師 聊天(E04006-1)。(研究者問:你覺得自己三年級跟四年級最大的改變在哪 裡 ? ) 變 的 很 開 心 也 很 喜 歡 上 學 勒 , 很 喜 歡 跟 同 學 老 師 哈 拉

(E04007-1)。(研究者問:你小四喜歡上課的原因)突然有人真正關心我

(E04015-1),會三不五時問我懂不懂上課內容,需不需要在多加強,且會特 別針對我的需求給予加強(E04016-1)。」

上了國中之後,老師同樣是很關心小敏,但因為老師所提供的協助,並不符合 小敏的需求,效果因而大打折扣:

(研究者問:國中老師的關心,有讓你的身邊多一些朋友嗎?)有是有,只 是侷限在課業上的吧(E07037-1),因為我也不知道怎麼交朋友,如果你要跟 對方交朋友,一定有共同的話題可以聊,可是問題是,我們沒有啊,就算共 同的話題也只有課本啊,所以我們就會比較侷限在課業上,比較難在其他生 活上面的事情(E07039-1),(研究者問:那你們什麼時候會有比較多的互動 機會?)就只有上課,老師講講講講,他就會跟我講,老師說到第幾頁、第 幾行,就會指給我看(E07040-1),下課就還好吧,都會有自己的事情做吧

(E07041-1),因為那個時候,我那個同學他,他可能會跑去別班找他國小同 學啊,就幾乎每一節下課都跑出去啊,所以我就也覺得沒差啊,反正都習慣 了啊,(E07042-1),我也沒有什麼特別好的同學,而且,也不是每一個同學 都很有耐心啊(E07043-1)。」

③ 培養學生多元的能力:可以帶學生參加各種校內、外活動,並且製 造機會讓學生展現其專長。

(研究者問:資源教室扮演哪些角色?)國小、中時通常是以課業上的幫助 居多,另外,在人格教養上,也是會刻意注意,若有出軌或偏差行為,會立 即糾正。在國中時,也是大概的模式,但在課業方面的補救就比較明顯,我 們在普通班上課的課任老師,也會到資源教室來上課幫我們補救,這種模式,

(23)

我們這一群學生很喜歡,有時候,跟課任老師,也培養出不錯的互動,就在 課業上以及其他方面,都很好(C03002-1),還有朋友的角色吧,像是舉辦一 些活動,像是烤肉、健行、慶生會等,就不會覺得只有讀書這一個環節而已,

反而比普通班學生多了接觸其他方面的機會像是國二時,資源班老師叫我們 一起合作發行刊物(C03009-1)。」 ---小志

3. 同儕:屬於某個團體的歸屬感

在訪談過程中,受訪者評估每一階段過得快不快樂的第一指標,都是 人際關係,如果在該階段有一群好朋友,他們就會覺得很快樂;反之,則 會覺得不快樂。歸屬感成了受訪者能不能夠繼續待在該環境中最關鍵的指 標。

「大一的時候,是每個禮拜從學校回家,這樣跑,人家會覺得很累,可是我 覺得不會啊,我覺得很想回家,我在學校找不到任何我可以依靠的東西啊

(B01036-2),那時候就鬧著要休學,我跟我爸爸說,念不下去了,我覺得大 學生活過得蠻痛苦的(B01013-8),後來就找到朋友了嘛,那讀書也慢慢找到 一個方法了,所以心境稍微緩和下來了,那之後的話,加入聽障團體的活動,

當他們做一點事情,然後他們有幫我介紹家教,就是說,我開始在中壢找到 屬 於 自 己 的 生 活 重 心 , 不 會 說 好 像 每 到 假 日 的 時 候 都 不 知 道 該 怎 麼 辦

(B01036-3),我覺得這跟每一個大學生的過程都很像啊,每一個大學生都這 樣子,找到重心的時候就會在那邊留很久,後來是大二、大三的時候,ㄡ就 是不回家,然後媽媽打電話來說:「女兒,你什麼時候要回家啊?」每個大學 生其實只要找到那個重心的時候啊,你會覺得說,你在那邊過得其實蠻快樂 的啊(B01036-4)

歸屬感除了能夠穩定受挫的情緒之外,還能夠自成一個支持網絡,發 展出適合該團體的協助模式。通常由同儕之間激盪出來的協助模式,會有 很多的創意、適用性高,且富有彈性,可隨時調整。小柯國中的同儕支持 就是最佳的例子:

「我小學、國中是在不同縣市念的,因為我後來有搬家,所以說我到那個國 中,就等於說完全都不認識,然後我一開始進國中,好像一開學就認識他(註:

指國中最好的朋友)嘛!然後他剛好他有帶我去認識一些朋友,他除了帶我

(24)

去認識那個環境之外,然後讓我盡快去熟悉那個新環境吧,他有帶領我這樣,

帶我到附近走一走,或是看一看什麼東西,然後唸書的時候也會找我去,大 家就幾個同學變讀書會,然後大家一起過去唸書這樣(D01110-1),然後我有 困難他都會幫我,比如說聽不清楚,他會幫我跟老師講說可能座位坐前面一 點,然後或者是附近有什麼,比如說哪些參考書好會找我去買,或是介紹一 些書這樣(D01103-1)。(研究者問:國中上課聽不懂的心情如何?)覺得還 好啊,因為功課上有同學、有朋友在,大家在互相支持,所以說心理上都有 一個支撐點在那邊,所以說還好(D02031-1),比較不會孤單(D01112-1)」。

4. 共通點:被尊重對待的經驗。從上述外在環境資產的內涵中可以看出,

這些支持系統的功能,並不在於幫助受訪者闢除求學路上的困難,而是 透過互動,讓他們真正的感受到被關懷與被瞭解,有了關懷與瞭解,受 訪者就能從中找到力量,繼續堅持下去。以下有幾個比較具體的例子,

可以說明何謂尊重的態度?

① 我看到的是你這個人,而不是你的障礙。

「以前我們聾人常在聊天的時候,有人常跟我說很多聽人根本沒把我們聾人 當正常人看。所以我們聾人就覺得很無奈又不能跟聽人競爭(A07013-2)(研 究者問:你可不可以談談班上同學跟你的互動,在過程中是什麼樣的對待會 讓你覺得,他們把你當正常人看?哪些人把你當身障者看?你可以談一談他 們在跟你互動上有什麼不同嗎?)當我有困難的時候,他們會主動協助我,

像是在討論時會主動把討論的內容記錄下來給我看,我很肯定他們沒把我當 身障者看,至少我感覺到他們不會有這個想法:”你聽不到,你自己去想辦 法”(A07022-1)。關於那些人把我當身障者看,以前有一次我在上電腦課的 時候,我對電腦很行,但有個同學好像不太相信我的能力,就主動教我怎麼 做,讓我感受到他好像把我當身障者看(A07022-2)。主動是很好,只是他沒 問我會不會,如果我說會了,他就不會再教我(A07023-1)。」---大衛

「我覺得我大學的時候,其實是,最快樂的一段時間吧,不是說玩最快樂,

而是我覺得最被尊重的一段時間,因為從國小到高中,在一個班上,就算是 我表現在前面一點啊,可但是人家還是會說你是聽障,我很少有機會當幹部,

那到大學的話就是,大家都會覺得說,只要你有能力,我們都會讓你出來當 幹部,然後你不懂的話,他們也不會說因為我聽不懂就怎樣,他們也會教我,

(25)

那我第一次感受到說有被尊重的感覺(B01108-1)。」 ---小文

② 我要怎麼做,才能夠真正的瞭解你:聽障者/聾人在成長過程中,很 少有人會主動想要進一步去瞭解他們,也因此,聽障者/聾人常有一 種「別人都不瞭解我」的感受。小文大學跟網友碰面的經驗,讓她 第一次感覺到,竟然會有人願意為了瞭解自己而花心思想辦法,當 被人看見的時候,人們也會更看重自己:

「其實我大一的時候很自卑,我會覺得說,我聽不到耶,你確定真的想要跟 我見面還是聊天嗎?結果我第一個網友第一次跟我見面的時候,他帶了紙和 筆來,我嚇到了,從小到大第一次有人用這種尊敬的方法對待我的時候,我 會覺得很開心,還有一個網友他第一次跟我見面的時候,他拿我的生日卡給 我的時候,因為他可能不知道怎麼跟聽障生講話,他不知道怎麼跟我相處啊,

他就突然從背後拿出紙,第一句:「你好」,第二句:「我是誰誰誰,很高興認 識你」再拿下來,很多人都用很不同的方式在對待我,到大學的時候真的讓 我感受到我被尊重到(B02048-3)。」

③ 你有權跟聽力正常者享有同等的福利。聽障者在成長過程中,聽力 的不便使得他們常需要別人提供額外的協助,久而久之會變成不好 意思麻煩別人,養成凡事靠自己,或者是聽不到也無所謂的態度。

小志大學社團的經驗,把破了原有的想法,且讓他從新思考聽障者 的權益問題:

「那時候是手語社開會,在之前,我都是透過會後的紀錄,或者問一些人才 知道內容,在會議中不是發呆就是想別的事情,都沒針對這會議來發表自己 的意見,因為我覺得不想讓自己的聽障造成大家的困擾,若因為我的聽障而 要讓大家多花一小時來讓我進入狀況,就有點過意不去,那時候學長就說了,

他覺得很奇怪,我們是手語社,學手語本來不就是跟聽障朋友溝通,為什麼 都不用手語呢?那時候我把自己的顧慮跟學長說了,學長說:「每個人都有 權利爭取他應知的權利,發表意見的權利,且有時候,你不說反而大家會以 為你這樣子是可以知道大家說什麼,就不會去想你是不是真知還是假知呢?」

學長是讓我明白到,跟別人互動時,要學習把自己的感受、想法清楚表達出 來,而不是在那邊等著別人來跟你互動,雖然我說話不是很清楚,但是腦袋

(26)

也不見得會跟著不清楚唄 (C01016-1),說話不行,還有其他方式可以試試 看咩(C01017-1),我是覺得,有時候並不是別人當你是聽障,而是自己習慣 把聽障給套上去(C01015-1)。」

(二)個人內在及行為資產

當受訪者具備以下的能力,或有下述的經驗,他們在生活中或者是面對困境 時,就會有比較良好的適應。

1. 具備的能力:

① 一般生活能力:在一般生活中,若能具備以下的能力,可以經營不錯的 人際關係,並得到所需的協助,如:良好的人際技巧、能夠跟不認識聽 障者/聾人的朋友說明自己的狀態與需要、主動尋求資源…等。

② 問題解決能力:問題解決有時需長時間、一次又一次的調整與嘗試,才 能找到比較適合自己的因應方式,在這過程中,如何讓自己可以保持希 望感,繼續堅持到最後,就是最大的挑戰。問題解決能力是一系列能力 的結合,包括:在初遇困難時,需要具備有效的情緒抒解能力,使心情 穩定;在情緒穩定後,需能客觀評估困境狀態與可獲得的資源;在努力 執行但結果不如預期時,能有正向的自我對話,為自己加油打氣;在感 到疲累想放棄時,能夠在興趣或專長中,找到一點生活的樂趣。

③ 其他:對聽力正常者能有多一點的瞭解

五位受訪者,都曾因被同儕冷落在一旁而情緒低落,等到和朋友有越 來越多的互動後,他們逐漸相信朋友其實是在乎自己的,並非故意忽略自 己的存在。大衛之前工作時就有過這樣的經驗:

「在上班的時候我們比較少時間能聊天,不過每次到中午時間都會跟他們一 起去吃飯聊天。可是他們每次聊天會忘我的存在,我知道他們不是故意忘我 的存在(A03024-4),他們自己不會手語也會擔心沒辦法跟我溝通,所以我跟 他們說我都能體諒,我只要在吃飯看你們的表演就好了,他們都哈哈大笑

(A03024-5)。」

其實一般聽常者在跟聽障者/聾人互動時,也常會有擔心與不知所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本專題研究目的旨在活用 kinect 捕捉人體動作,並設法順暢與 設備連動的方法;同時對 HTML5(少許)與 javascript 進行研究,設

CF12203A#2 許惠恒 在亞洲國家多中心隨機研究比較 Joint Asia Diabetes Evaluation (JADE) 的結構照護計劃與 Diabetes Monitoring Database (DIAMOND)

編號 主持人 計畫名稱 審查結果 CF12202 許惠恒 在亞洲國家多中心隨機研究比較 Joint Asia Diabetes. Evaluation (JADE)

 具有計畫主持人資格,且於國內外擔任教學、研究職務在

在舉辦這次座談會之前,其實有先邀請大家填寫問卷。彙整問卷結果以及會 議裡提出的意見後,我們發現有許多地方是有衝突的,好比說課程太難

近年來,大蒜對人體保健及疾病治療的研究陸續發表,許多人開始重視大蒜在醫療上,以及保健方面

職業 教師 輔導員 神職人員 社會工作者 記者.

電機工程學系暨研究所( EE ) 光電工程學研究所(GIPO) 電信工程學研究所(GICE) 電子工程學研究所(GIEE) 資訊工程學系暨研究所(CS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