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節 第二節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二節 第二節"

Copied!
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緒論 緒論 緒論 緒論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研究背景與動機 研究背景與動機 研究背景與動機

知識分享是知識管理的 知識分享是知識管理的 知識分享是知識管理的

知識分享是知識管理的成功成功成功關鍵所在成功關鍵所在關鍵所在關鍵所在

管理學大師 Peter F. Drucker 曾說:「當前社會不是一場技術、也不是一場 軟體、速度的革命,而是一場觀念上的革命。」研究者認為這樣的說法,直指了 知識管理的困難所在。過去有關知識管理的文獻,多數著重於組織內部的知識管 理,相關議題包含了學習型組織的營造(Garvin,1993)、組織內部知識轉移 (O’Dell,1998)、知識管理的策略(Hansen,1999)、動態知識創造模式

(Nonaka,2000)…等;雖然各家學者探討組織知識管理所切入的角度有所不同,

卻都不約而同的指出,唯有組織內的成員能夠體會知識分享的價值所在,並在組 織內具體實踐,才能真正達到知識管理的目的----創新知識。

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各種類型的知識分享交流平台如網際論壇、電子佈告 欄(BBS)、部落格(blog)與 Wiki 相繼出現,使得知識分享活動得以跨越組織與地 域的藩蘺,這也讓我們對於透過網路資訊科技來達成知識共享的理想國有著無限 的想像。許多企業也嘗試透過知識分享系統的建置來加強組織內部之知識分享交 流,然而碰到的最大問題卻是組織內的成員不願意分享其個人所擁有的知識(吳 有順,2000),擁有成員認同優勢的組織尚且如此,更遑論成員可能來自世界各個 角落的虛擬社群,足見不論是真實或是虛擬的世界,知識管理的重點始終在於如 何推動知識分享上(Nonaka,1999)。

個人利益與利他主義的拔河 個人利益與利他主義的拔河 個人利益與利他主義的拔河 個人利益與利他主義的拔河

對於擁有獨特專業知識的人而言,對於知識分享躊躇不前的態度來自於:分 享專業知識將會影響其獨占專業知識的優勢,甚至會因為喪失知識專有而使得個

(2)

人在組織內升遷或調漲薪資的機會受到影響;在此等情況下,即使部分組織針對 於知識分享行為訂有酬償機制,但許多人在權衡利益之後,仍不願和他人分享其 專有的知識。虛擬社群的組成,成員彼此之間並不一定隸屬於相同的組織,也不 一定有地緣的關係,甚至彼此之間可能互不相識,更不像一般組織有明顯的外部 酬償誘因來鼓勵成員進行知識分享,何以這些虛擬社群的成員還願意花費時間與 精神來提供他人具有價值的知識?研究者認為這是一個相當有趣的問題,這種看 似吃力而不討好的利他行為展現,雖不能說完全違反人性,但確實與我們日常生 活經驗有著相當程度的落差,研究者雖不認為人性本是自私自利,但卻認為無私 的奉獻實屬於高尚的情操展現,在個人利益與利他主義的拔河中,競賽結果一面 倒的倒向無私的利他主義,研究者對於這樣的結果無法毫不質疑的全盤接受,因 此引發了研究者對於虛擬社群成員利他行為背後驅動力的濃厚研究興趣。

虛擬社群間經營績效有落差 虛擬社群間經營績效有落差 虛擬社群間經營績效有落差 虛擬社群間經營績效有落差

在研究者實際參與網路虛擬社群經驗裡,觀察到的現象是某些論壇網站不但 參與的成員眾多,而且知識分享的氣氛也相當熱絡,甚至單一發言就能獲得數百 人次以上的討論與迴響,反觀某些論壇經營狀況慘澹,甚至面臨了一整個星期都 無人發表與回饋的窘境。國內過去對於虛擬社群的研究,也指出雖然虛擬社群成 員多數肯定知識分享的價值,但卻鮮少扮演「知識提供者」的角色(蔣佩

真,2002),可見虛擬社群經營成功的關鍵仍在於如何使愈多的人願意貢獻其知 識,這也是虛擬社群存在最大的價值所在。因此研究者擬就虛擬社群成員進行知 識分享交流的原因進行研究探討,找出虛擬社群成員進行知識分享背後的原因為 何?希望透過此研究,讓研究者心中的疑惑能夠得到解答,並進一步提供給虛擬 社群網站的經營者作為參考。

以本土性研究與 以本土性研究與 以本土性研究與

以本土性研究與過去過去過去部分過去部分部分相關研究部分相關研究相關研究相關研究作對照作對照作對照作對照

自從虛擬社群這個名詞出現以來,國內外有不少學者都對這個依附在網際網

(3)

路而產生的社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為什麼透過網際網路,一群彼此不認識的人 願意彼此貢獻自己的知識?這是許多關注虛擬社群的研究者心中共同的疑惑,對 此,不少學者都曾提出相對應的知識分享理論來解釋虛擬社群成員進行知識分享 的原因,也有不少實證研究用來檢證這些因素的效力,然而若干實證研究的結 果,不但與研究者參與虛擬社群的經驗不符,同時也讓研究者產生更多的疑問。

例如,有研究指出,「預期外在酬償」與「知識分享態度」之間存在著負相關的 關係(Bock, Zmud, & Kim,2005),然而在研究者實際參與虛擬社群的經驗裡,卻 發現有不少人都是為了能夠在網站中累積虛擬貨幣或者是獲得升級的回饋而不 斷的對於網站做出貢獻,因此研究者對於上述的研究結果便有所存疑。是研究者 平時參與虛擬社群的經驗有誤?或者是因為各國國情、文化的不同以致於研究結 果無法解釋臺灣本土的情況,不得而知。因此,研究者認為雖然本研究所提出的 知識分享因素,許多都曾在國外進行過實證研究,然而是否國外的研究亦適於解 釋臺灣本土的情況,這是有待考驗的。因此,研究者也希望透過此一實證研究,

能夠與過去國外的相關研究作對照,而對於臺灣電腦與數位 3C 專業虛擬社群成 員進行知識分享的原因,提出較為合宜的解釋。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虛擬社群的濫觴,一般認為是 1985 年於舊金山附近一群電腦科技愛好者所 成立的「The Well」網站開始,二十多年後的今日,隨著網路資訊科技的發展,

虛擬社群的平台愈趨多樣化,而隨著知識交流的主題不同也發展出各種類型的虛 擬社群。本研究著重在虛擬社群成員間的知識分享行為的探討,為了突顯「資訊 分享」與「知識分享」的不同,擬以探討電腦與數位 3C 相關議題為主的專業型 虛擬社群為研究對象,藉此過濾許多純粹屬於「資訊交流」活動之虛擬社群,而 將研究對象定位在真正有在進行知識分享交流的虛擬社群上;據此,本研究的研 究目的如下:

一. 瞭解專業型虛擬社群的特性。

(4)

二. 探討可能影響專業型虛擬社群成員進行知識分享的因素,並驗證各個因素的 重要性。

三. 探討專業型虛擬社群成員的人口背景及社群參與經驗與其進行知識分享之 關聯。

為了達到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所提出的研究問題如下:

一. 專業型虛擬社群之特性為何?

二. 影響專業型虛擬社群成員進行知識分享的因素有哪些?

三. 從個人、社會與組織三種層面來看,哪些因素對於專業型虛擬社群成員進行 知識分享具有實質影響力?

四. 專業型虛擬社群成員之社群參與時間、社群參與頻率、平均停留時間、參與 社群數量、知識分享形式、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專業知識程度及網路使 用經驗是否會影響其知識分享意圖及對於知識分享因素之認同程度?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研究流程與論文架構 研究流程與論文架構 研究流程與論文架構 研究流程與論文架構

本研究之流程概分為四個階段。前研究期階段是在確立本研究主題前的 思考與閱讀過程,研究者一開始對於知識管理相關之議題產生濃厚興趣,並 隨之開始進行廣泛閱讀,並在閱讀的過程裡逐漸將興趣焦點限縮在虛擬社群 的知識分享行為上,至此方確立研究主題,正式進入研究階段。研究前期透 過相關主題文獻的蒐集與閱讀,形成研究概念並發展出研究概念架構與進行 構念量表之說明;研究中期則針對已發展出之研究概念架構開始進行研究規 劃,包含了研究對象之尋找並針對研究問題選擇適當之統計分析方法,並進 行問卷之設計、前置研究。研究後期則針對回收問卷所蒐集的資料進行實證 分析與解釋,針對統計結果進行研究報告的撰寫。研究流程如圖 1-3-1 所示:

(5)

前研究期之閱讀:知識管理

確定研究主題:虛擬社群知識分享

主題文獻蒐集與閱讀

研究概念形成

建立概念架構

建立測量量表

研究設計

確定研究對象

決定分析方法

問卷設計

前置研究

問卷發放與回收

修改與定稿

資料分析與解釋

撰寫研究結果報告 確認研究方向:知識管理 前研究期:

研究主題思考

研究前期 研究概念構思

研究中期:

研究規劃

研究後期:

實證研究與報告撰寫

圖 1-3- 1 研究流程

(6)

透過上述研究流程,茲將本論文各章節架構研擬如下:

表 1-3- 1 論文章節架構

第一章 緒論 描述研究背景及其如何引發研究動機,提出本研究之 研究目的與問題,說明研究流程及架構。

第二章 文獻探討 針對研究問題進行國內外相關文獻的探討,主要內容 包括虛擬社群特性與類型之探討及相對應之知識分 享理論分析。

第三章 研究設計 提出本研究之知識分享因素之架構,定義相對應之概 念因素構念與變項,進行相關名詞解釋及量表說明,

針對前置研究結果進行探討與說明後續問卷統計資 料分析方法。

第四章 研究分析 說明本實證研究後所得的資料分析結果。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 建議

研究結論的部分,分別針對本研究之各個研究問題進 行結論說明,並針對專業型虛擬社群之實務及後續研 究提出建議。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巴斯德研究院(法語:Institut Pasteur)總部位於巴黎,是法國的一個私立的非營利研究 中心,致力於生物學、微生物學、疾病和疫苗的相關研究,其創建者巴斯德於

本研究將針對 TFT-LCD 產業研發單位主管與研發人員進行 探討,並就主管於研發人員對職能重視程度作差異性分析。因此

由於醫療業導入 ISO 9000 品保系統的「資歷」相當資淺,僅有 三年多的年資 11 ,因此,對於 ISO 9000 品保系統應用於醫療業之相關 研究實在少之又少,本研究嘗試以通過

本研究以 2.4 小節中之時程延遲分析技術相關研究成果為基礎,針對 Global Impact Technique、Net Impact Technique、As-Planned Expanded Technique、Collapsed

現行科技計畫制度 11 規劃 中程個案計畫書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壹、計畫緣起 貳、計畫目標 參、前期或相關計畫之 過去成果或績效

吸取更多課本以外之課外知識。基於此,本研究希望可以透過實際觀察、焦 點訪談的研究過程當中去發現學生學習之情況及態度,探討是否 

第三節 負數概念之 負數概念之 負數概念之迷思概念 負數概念之 迷思概念 迷思概念相關研究 迷思概念 相關研究 相關研究 相關研究

本研究以 CCR 模式的投入導向模式進行差額變數分析 ,針 對相對無效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