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107學年度第二學期高職國文 文化教材老師: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Share "107學年度第二學期高職國文 文化教材老師:"

Copied!
5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107 學年度第二學期高職國文 文化教材

老師: 班級: 座號: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數欄

一、選擇題(共 0 分,每題 0 分)

1. ( A ) 下列「 」中文字的通假說明,何者正確? (A)若火之始「然」:通「燃」 (B)「內」

交於孺子之父母:同「訥」 (C)惻隱之心,仁之「端」也:通「湍」 (D)出入無時,

莫知其「鄉」:通「響」

解析:(B)同「納」。 (C)通「耑」。 (D)通「嚮」。

2. ( D ) 下列文句,何者用字完全正確? (A)他聞風不動地在那兒站了許久,吸引群眾的 側目 (B)他經常在會議上直言不慧,抨擊其他單位主管 (C)翻開史籍,屢見小人 圖謀不詭、包藏禍心,真令人憤怒 (D)他的作品深具創意,可謂當代文壇的巨擘 解析:(A)「聞」風不動→紋。(B)直言不「慧」→諱。(C)圖謀不「詭」→軌。

3. ( D ) 下列各組「 」中的字音,何者字形兩兩相同? (A)燈光閃「ㄕㄨㄛˋ」/眾口「ㄕㄨ ㄛˋ」金 (B)「ㄕ ˋ」態炎涼/無濟於「ㄕ ˋ」 (C)脾氣暴「ㄗㄠ ˋ」/枯「ㄗㄠ ˋ」無味 (D)牛山「ㄓㄨㄛˊ ㄓㄨㄛ ˊ」/洗「ㄓㄨㄛ ˊ」汙穢

解析:(A)爍/鑠。(B)世/事。(C)躁/燥。(D)濯。

4. ( B ) 下列各組詞語,何者兩兩意思不同? (A)平旦之氣/夜氣 (B)孺子/士人 (C)要 譽/干譽 (D)惻隱之心/不忍人之心

解析:(A)「平旦之氣」指人養息整夜,清晨起來,尚未與外物相接時清明的身心狀況。因經 過整夜養息而生,故又稱「夜氣」。(B)幼童/泛指讀書人。(C)「要」與「干」都是求取的 意思。(D)均為同情、憐憫,不忍他人受到傷害之心。

5. ( D ) 下列「 」中字的字音,何者兩兩相同? (A)性猶「湍」水也/是非之心,智之「端」

也 (B)人見其「濯」濯也/搏而「躍」之,可使過顙 (C)出入無時,莫知其「鄉」/

要譽於「鄉」黨朋友 (D)非「惡」其聲而然/無羞「惡」之心,非人也

解析:(A)ㄊㄨㄢ/ㄉㄨㄢ。(B)ㄓㄨㄛ ˊ/ㄩㄝ ˋ。(C)ㄒㄧㄤ ˋ/ㄒㄧㄤ。(D)ㄨ ˋ/ㄨ ˋ。

6. ( A )「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一句中的「若」字,其意思和下列何者相同? (A)牛羊又 從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 (B)「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 (C)「若」有作姦 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 (D)乃「若」其情,則可以為善矣

解析:(A)與題幹皆為像、似。(B)至於。出自范仲淹〈岳陽樓記〉。(C)如果。出自諸葛亮〈出師 表〉。(D)順。出自《孟子‧告子》。

7. ( D ) 下列「 」中的字,何者經代換後文意改變? (A)「內」交於孺子之父母──納 (B)

「要」譽於鄉黨朋友──求 (C)火之始然,泉之始「達」──通 (D)非無萌「櫱」之 生──孽

解析:(D)櫱,同「蘖」,旁生的芽。

8. ( B ) 下列文句,何者用字完全正確? (A)君王突然崩俎,造成宮廷內派系鬥爭,各自 為政 (B)做事態度不可傲慢,否則將沒人願意幫助你 (C)你的建議很不錯,主管 應該會參勺執行 (D)我國的彊域雖然不遼闊,但人人都團結一心,和樂融融 解析:(A)崩「俎」→殂。(C)參「勺」→酌。(D)「彊」域→疆。

9. ( B ) 下列各組「 」中的詞語,何者詞義不同? (A)樹木「蓊蓊」/鬱鬱「蔥蔥」 (B)烈火

「熊熊」/陽光「煦煦」 (C)流水「淙淙」/小溪「潺潺」 (D)「蒼蒼」翠翠/蒹葭「采 解析:(A)均形容草木茂盛。(B)火光熾烈的樣子/溫暖的樣子。(C)均形容水流的聲音。(D)均采」

形容草木茂盛。

10. ( B ) 下列注釋,何者正確? (A)好惡與人相近也者「幾希」:幾乎、快要 (B)放其「良 心」:本有的善心 (C)非無「萌櫱」之生:萌發產生 (D)是以若彼「濯濯」也:洗淨 的樣子

解析:(A)微少。(C)枝芽。(D)光潔的樣子,指山無草木。

(2)

11. ( A ) 下列「 」中的字,何者解釋有誤? (A)可使過「顙」:脖子 (B)日夜之所「息」:生 長 (C)「操」則存,舍則亡:掌握 (D)「要」譽:求取

解析:(A)額頭。

12. ( C ) 下列文句,何者用字完全正確? (A)「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宜,威武不能屈」是 士人高尚器節的表現 (B)孟子一生的成就,得利於母親的教誨,孟母因此被推崇 為史上偉大的賢母 (C)戰國時代,各國君主以合縱連橫、爭霸稱雄為第一要務  (D)《孟子》一書與《莊子》齊名,勘稱是先秦散文的雙碧

解析:(A)不能「宜」→移;「器」節→氣。(B)得「利」→力。「得利」是獲得利潤。「得力」是得到 助力。(D)「勘」稱→堪;雙「碧」→璧。「雙璧」形容兩件美好的事物。

13. ( D )「□慕之情、一代鴻□、相□以沫」。以上所缺的三個字,讀音皆為「ㄖㄨˊ」。請問依 序應為以下何者? (A)儒/濡/孺 (B)孺/濡/儒 (C)儒/孺/濡 (D)孺/儒 解析:(D)孺慕之情:幼童對父母的愛慕之情/鴻儒:博學的儒者/相濡以沫:泉水乾涸,/濡

魚兒以口沫相互潤溼,比喻人同處於困境,而互相以微力救助。

14. ( B ) 下列各組「 」內的字,何者讀音標示正確?(甲)「熾」熱的心:ㄓˋ/(乙)眾 口「鑠」金:ㄕㄨㄛˋ/(丙)杯盤狼「藉」:ㄐㄧ ˊ/(丁)令人「惋」惜:ㄨㄢ ˇ/

(戊)未雨綢「繆」:ㄇㄡˊ/(己)「屏」氣凝神:ㄅㄧㄥ ˇ。 (A)甲乙丙戊 (B)乙 丙戊己 (C)甲丙丁己 (D)乙丙丁戊

解析:(B)(甲)ㄔ ˋ/(丁)ㄨㄢ ˋ。

15. ( D ) 下列「 」中的字詞,何者解釋正確? (A)將「崇」極天之峻:尊崇 (B)居「域中」之 大:首都 (C)承天「景」命:美善 (D)文武爭「馳」:爭相奔走效力

解析:(A)提高、升高。(B)天下。(C)大。

16. ( C ) 下列「 」中的數字,何者為實指? (A)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B)懼滿溢,則思 江海下「百」川 (C)樂盤遊,則思「三」驅以為度 (D)總此十思,弘茲「九」德 解析:(A)(B)(D)虛數,眾多之意。(C)實數,指三次,一年打獵以三次為限度。

17. ( A ) 下列各組「 」中的字音寫成國字後,何者兩兩相同? (A)阻「ㄙㄜ ˋ」水源/「ㄙㄞ ˋ」翁失馬 (B)正身「ㄔㄨ ˋ」惡/違規「ㄔㄨ ˋ」法 (C)疏「ㄐㄩㄣ ˋ」水源/嚴刑「ㄐㄩㄣ ˋ」法 (D)荒「ㄇㄧㄡ ˋ」/未雨綢「ㄇㄡ ˊ」

解析:(A)塞。(B)黜/觸。(C)浚/峻。(D)謬/繆。

18. ( C ) 下列各組「 」中的詞語,何者意思兩兩相同? (A)莫知其「鄉」/去國懷「鄉」 (B) 其好惡與人相近也者「幾」希/「幾」至於甚病 (C)非「所以」內交於孺子之父母/師 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D)水「信」無分於東西/「信」手把筆,隨意亂書 解析:(A)歸向、趨向/故鄉。出自范仲淹〈岳陽樓記〉。(B)微少/將近、相去不遠。出自方孝孺

〈指喻〉。(C)用來。後者出自韓愈〈師說〉。(D)誠然、確實/任意。出自白居易〈與微之書〉

19. ( C )《詩經》六義中「風」的意思,與下列何者最相近? (A)移「風」易俗 (B)「風」度翩 翩 (C)秦楚「風」謠 (D)通「風」報信

解析:(A)習氣;習俗。(B)神態;氣度。(C)與題幹皆泛指民歌。(D)消息。

20. ( B ) 下列各組「 」中的字義,何者兩兩相同? (A)永保無疆之「休」/行者「休」於樹 (B)將崇極天之「峻」/極其險「峻」 (C)承天「景」命/至若春和「景」明 (D)情不「勝」其欲/

此時無聲「勝」有聲

解析:(A)美善、福祉/歇息。(B)高。(C)大/日光。(D)克制/超越。

21. ( A ) 下列「 」中的字,何組意思相同? (A)永保無疆之「休」/「休」戚與共 (B)情不

「勝」其欲/此時無聲「勝」有聲 (C)君子寡欲,則不役於「物」/既得志,則縱情以 傲「物」 (D)「樂」盤遊/盡豫遊之「樂」

(3)

解析:(A)美善、福祉。休戚與共,指彼此關係密切,憂愁喜樂、禍害幸福都關聯在一起。(B) 克制/超越。(C)外物/指人。(D)喜愛/樂趣。

22. ( C ) 下列各選項,何者用字完全正確? (A)凡事過尤不及,應謹守中庸之道 (B)他嬌 傲自大又不肯接納別人的建議,難怪人緣不好 (C)聽到他被這樣不公平的對待,

眾人義憤填膺 (D)他不輕易接受新職,其實是待價而估

解析:(A)過「尤」不及→猶。過猶不及:做事過分就好比做得不夠一樣,皆不妥當。指事情要 適得其中。(B)「嬌」傲→驕。(D)待價而「估」→沽。待價而沽:比喻人等待機會,為世所 用。

23. ( B )「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也」,其中「所以」的用法,和下列哪一選項相同? (A)聖 人之「所以」為聖 (B)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C)親賢臣,遠小人,此 先漢「所以」興隆也 (D)鄧門上見他急得這樣,問其「所以」,才知道原故

解析:(A)原因、理由。這裡是「……的原因」。出自韓愈〈師說〉。(B)與題幹皆表目的,指用來。

出自韓愈〈師說〉。(C)何以。出自諸葛亮〈出師表〉。(D)原故、理由。出自《文明小史》第 二十三回。

24. ( C )「平旦之氣,其好惡與人相近也者幾希」句中,「平旦」二字可以用下列何者替換?

(A)旦夕 (B)日至 (C)平明 (D)旦暮

解析:(A)指早晚,喻時間短暫。(B)指夏至。(C)與題幹皆指「天剛亮的時候」。(D)指早晚,喻 時間短暫。

25. ( D ) 下列文句,何者用字完全正確? (A)直到母親病倒後,他才晃然大悟自己從未替 母親分憂解勞 (B)那對夫妻的個性相輔相乘,兩人合力打拼出了一番事業 (C)他 仗恃家世背景,終日玩日慨歲,蹉跎光陰卻毫不自知 (D)陳教授對自己的課程內 容總是不容他人置喙,讓學生都不敢提問

解析:(A)「晃」然大悟→恍。(B)相輔相「乘」→成。(C)玩日「慨」歲→愒。

26. ( B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文中「運之掌上」的意涵是什 麼? (A)謀劃策略 (B)非常容易 (C)難以完成 (D)孤立無助

27. ( B ) 下列選項中的「惡」字,何者是「憎惡」的意思? (A)君子去仁,「惡」乎成名 (B)非

「惡」其聲而然也 (C)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D)不念舊

「惡」,怨是用希

解析:(A)如何、怎麼。出自《論語‧里仁》。(C)粗劣的。出自《論語‧里仁》。(D)過失。出自《論 語‧公冶長》。

28. ( C ) 下列「 」中字的字義,何者正確? (A)「浚」其泉源:灌溉 (B)「殷」憂而道著:懇 切 (C)「震」之以威怒:威嚇 (D)「豫」遊之樂:猶豫

解析:(A)通「濬」,疏通。(B)深重。(D)安逸、安樂。

29. ( A ) 下列「 」中的通同字,何者錯誤? (A)非無萌「櫱」之生:孽 (B)出入無時,莫知 其「鄉」:嚮 (C)若火之始「然」:燃 (D)「內」交於孺子之父母:納

解析:(A)「櫱」,同「糵」,旁生的芽。(B)歸向、趨向。(C)燃燒。(D)結交。

30. ( B ) 下列「 」中的字,何者讀音和「萌櫱」的「櫱」相同? (A)黃「蘖」 (B)罪「孽」 (C)

「薛」寶釵 (D)「孳」生

解析:(A)ㄅㄛ ˋ。(B)ㄋㄧㄝ ˋ。(C)ㄒㄩㄝ。(D)ㄗ。

31. ( B ) 「失蹤,是天才唯一的下場/身後事,究竟你遁向何處?」這句詩意思是什麼?

(A)紅塵俗事擾人,不如歸去 (B)天才,註定生前都要飽嘗寂寞滋味 (C)即使是 天才,也解決不了世俗的煩惱 (D)面對紅塵,天才也和凡人一般無奈

解析:(B)李白因為「樹敵如林」,遭小人排擠,飽嘗寂寞,只好遁入酒鄉,不知所終。

32. ( D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此詩與余光中〈尋李白〉的 哪一句相關聯? (A)一貶世上已經夠落魄/再放夜郎毋乃太難堪 (B)仍爐火未純 青,就半粒丹砂/怎追躡葛洪袖裡的流霞 (C)這二十四萬里的歸程/也不必驚動 大鵬了 (D)水晶絕句輕叩我額頭/噹地一彈挑起的回音

解析:(D)「水晶」一方面指詩中的「水晶簾」,一方面指此詩傳達的精巧空靈的意境。出自李

(4)

白〈玉階怨〉。【語譯】玉階上生起了白露,夜深時,露水沾溼了襪子;她退回房裡,且 拉下水晶的簾子,仍在望著空明的秋月。

33. ( A ) 孟子主張人性本善。下列何者可作為例證? (A)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及其 長也,無不知敬其兄也 (B)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 (C)以 堯為君,而有象;以瞽瞍為父,而有舜 (D)文武興,則民好善;幽厲興,則民好 暴

解析:(A)此皆出自於人本有的善性。【語譯】在懷抱中的小孩兒,沒有不知道愛他的父母的;

等到長大了,沒有不知道敬他的兄長的。(B)說明人能判別比苟且偷生更重要的事。

【語譯】生命是我所喜歡的,可是還有比生命更為我所喜歡的,所以我不做苟且偷 生的事。(C)指人的善惡沒有一定論。【語譯】以堯這樣的聖人做君王,而有暴戾的象;

以瞽瞍這樣不明事理的人做父親,而有純孝的舜。(D)主張人的性有善有惡。【語 譯】文王、武王興起,人民就喜歡和善;幽王、厲王興起,人民就喜歡凶暴。

34. ( D ) 下列「 」中的文句,何者說明錯誤? (A)「君臣無事」謂君臣相得益彰 (B)「總此 十思,弘茲九德」,「十思」與「九德」係指一事 (C)「胡、越為一體」猶天下一家 (D)「昔取之而有餘,今守之而不足,何也」,乃在不知量入為出

解析:(D)應為對待屬下的態度在憂患與太平時不一。初創業時,能力綽綽有餘;如今守成,

能力卻不足,這是為什麼呢?這是因為憂患深重時,必定竭盡誠意地對待屬下;一旦 得志,便放縱情慾而傲慢待人。

35. ( B ) 魏徵於〈諫太宗十思疏〉中提出十思要太宗反省。下列何組為正確的配對?

(甲)罰所及 (乙)懼滿溢 (丙)憂懈怠 (丁)想讒邪

(戊)則思江海而下百川 (己)則思慎始而敬終 (庚)則思無因怒而濫刑

(辛)則思正身以黜惡 (A)甲戊 (B)丁辛 (C)乙己 (D)丙庚 解析:各組的正確配對應為:甲庚、乙戊、丙己、丁辛。

36. ( A ) 所謂「詩以言志」,下列詩文中寄託的情志,何者前後意義相反? (A)浮生若夢,

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遊,良有以也/人生非金石,豈能長壽考。奄忽隨物化,榮 名以為寶 (B)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 舊題 (C)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髮弄扁舟/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D)山氣 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 閒;桃花流水杳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解析:(A)嘆人生苦短,要及時行樂。出自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語譯】虛浮不定的人 生就好像做夢一樣,享受歡樂的日子能有多少呢?古人拿著火把在夜晚遊樂,實在是 很有道理的啊!/嘆生命迅速消失,要及時追求光榮名聲。出自〈古詩十九首〉之十一。

【語譯】人不如金石般的堅固,豈能永享長壽。生命很快的衰老死亡,應積極爭取聲名 與榮祿。(B)皆感嘆時光變遷迅速,人事已非。出自劉禹錫〈烏衣巷〉。【語譯】往昔王、謝 兩望族堂前的燕子,如今已飛入平常老百姓的家/出自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語 譯】老和尚已經過世了,變成一座新建的葬骨塔,牆壁毀壞,再也看不見舊日壁上的 題詩。(C)皆欲乘舟歸隱,不問世事。出自李白〈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語譯】人 生在世,總是不能稱心如意,倒不如明天散著頭髮,去駕扁舟,來得寫意啊!/出自 蘇軾〈臨江仙〉。【語譯】多麼希望駕駛著一葉小船,從此離去,嘯傲山水,了此餘生。

(D)都在描寫一種無法言傳的心情,那是一種享受自然和諧的逸趣心情。出自陶潛〈飲 酒〉之五。【語譯】山林間的雲霧在夕陽餘暉映照下如此怡人,飛鳥結伴飛返山林。此情

(5)

此景讓我感受到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趣,只是這種樂趣無法用言語表達,只能親自體 會/出自李白〈山中答俗人〉。【語譯】有人問我為什麼住在碧山上,我笑而不答,心中 卻閒適自樂。山上的桃花隨著流水悠悠地向遠方流去,這裡就像別有天地的桃花源一 樣,不是凡塵世界所能比擬的。

37. ( D ) 下列文句,何者說明錯誤? (A)「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 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意謂以李白的才華與豪氣,酒不只殺死不了他,還造就 他與杜甫在盛唐詩壇平分秋色的地位 (B)「失蹤,是天才唯一的下場/身後事,究 竟你遁向何處?」意謂像李白這種天才,註定生前都要飽嘗寂寞的滋味 (C)「用一 隻中了魔咒的小酒壺/把自己藏起」意謂因為不可抗拒的宿命,李白沉迷於酒鄉 (D)「胡馬和羌馬交踐」意謂畜養家畜踐踏農作物

解析:(D)意謂異族輪番蹂躪中原。

38. ( B ) 下列關於〈諫太宗十思疏〉與〈出師表〉的比較,何者敘述正確? (A)二文都說明君 王出兵討伐他國的迫切與必要性 (B)二文皆對君王提出「優劣得所」的人才任用建 議 (C)二文作者皆以老臣兼老師的身分對君王提出告誡 (D)二文作者皆表明欲為 國為君盡忠職守的雄心壯志

解析:(A)僅〈出師表〉直陳伐魏的迫切與必要性。(C)〈諫太宗十思疏〉僅以臣子身分語氣敘述。

(D)〈出師表〉中諸葛亮表明為國、為君盡忠職守的雄心壯志,〈諫太宗十思疏〉中魏 徵則主要在勸諫君王的行事作風與為人修養。

39. ( C ) 關於余光中對李白的找尋,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不及千年後你的一首/水晶 絕句輕叩我額頭/噹地一彈挑起的回音—在音樂中找到了李白的知音 (B)酒入豪 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唐—發現盛唐詩人 們都如李白般酷愛飲酒 (C)樽中月影,或許那才是你故鄉/常得你一生癡癡地仰 望—在酒中找到李白的精神寄託 (D)只消把酒杯向半空一扔/便旋成一隻霍霍的 飛碟/詭綠的閃光愈轉愈快/接你回傳說裡去—在傳說中找到李白的身世

解析:(A)在李白的作品中找到他對後世的影響力。(B)在李白的作品中找到他在盛唐的地位。

(D)在酒中找到李白成仙的願望,亦呼應李白「謫仙」的封號。

40. ( A ) 下列何者隱含李白曾徘徊在用世與遁世之間的掙扎? (A)而無論出門向西笑,向 西哭/長安都早已陷落 (B)失蹤,是天才唯一的下場/身後事,究竟你遁向何處 (C)自從那年賀知章眼花了/認你做謫仙,便更加佯狂 (D)猿啼不住,杜二也苦勸 你不住/一回頭囚窗下竟已白頭

解析:(A)李白有〈笑歌行〉與〈悲歌行〉,「出門向西笑」寫李白有心用世時的神情,「向西 哭」指對時局極度灰心的情態。向西,面向長安。(B)意謂像李白這種天才,註定生前 要飽嘗寂寞的滋味。(C)寫賀知章的提拔使李白的聲名大噪。(D)寫杜甫如何苦勸,也阻 止不了李白的飄泊與流放夜郎的淒涼。

41. ( B )〈尋李白〉詩中所謂「二十四萬里」是指從哪裡到哪裡的距離? (A)太白金星到中國 (B)地球到月球 (C)人間到天上 (D)夜郎到長安

42. ( D ) 歷史上李白明明不曾失蹤,余光中卻在〈尋李白〉一詩中或明或暗地強調李白曾經 失蹤,下列原因何者錯誤? (A)是作者替古人不平的表現 (B)為了配合詩題的

「尋」字 (C)藉此寄寓他對李白的仰慕與同情 (D)純粹是作者運用想像力虛構的 解析:(D)是以李白一生中幾番形同失蹤的情況進行敷墨。

43. ( C )〈蒹葭〉一詩的主旨為何? (A)抒寫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愛情故事 (B)抒寫舊觀念 下的愛情悲劇 (C)抒寫內心有所愛慕,卻不得接近的感情 (D)抒寫有情人終成眷 屬的愛情喜劇

解析:(C)〈蒹葭〉以追求者的口吻,抒寫對「伊人」求之不得的悵惘,表達了深切的思慕之情

(6)

且其意境朦朧,「伊人」隱晦不明,一詩可以多解,不必限於男女愛情。

44. ( D ) 閱讀下文,選出說明正確的選項:

  貞觀初,太宗謂侍臣曰:「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 割股以啖腹,腹飽而身斃。若安天下,必須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 亂者。朕每思傷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禍。」(《貞觀政要》)

(A)「傷其身者不在外物」的原因是自己「割股以啖腹」 (B)「上治而下亂」是因為人 民的欲望比在上位者還大 (C)由文中可以推知唐太宗具有廣納諫言的雅量 (D)安 定天下的方法是克制君主自身的嗜好、欲望

解析:(A)「傷其身者不在外物」的原因在於自己的嗜好、欲望招致禍患。(B)「上治而下亂」是 指正身的重要。(C)無法從文中推知該論點。語譯:貞觀初年,唐太宗告訴左右侍臣 說:「擔當國君的真諦,必須先將百姓放在心中,以人民為依歸。如果損害百姓利 益來奉養自身,就好像割食大腿肉來飽腹,就算肚子飽了,自己也因此身亡。若想 要安定天下,必須先要端正領導者自己的品格,從來沒有身體端正而影子卻扭曲 的狀況,也從來沒有在上位者平治而下屬叛亂的情形。我每每叮嚀自己,傷害自身 品格的並不是外在的事物,而都是自己的嗜好、慾望導致災禍降臨啊!」

45. ( B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一句,旨在強調什麼? (A)政權的轉移 (B)民心的向背 (C)生活的安定 (D)君臣的和睦

解析:(B)怨恨不在它的大小,可怕的是民心的向背。

46. ( B ) 孟子認為「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的原因是什麼? (A)有意 藉此結識孺子的父母 (B)人天生具有不忍人之心 (C)想要獲得親朋好友的稱讚 (D)擔心背負「不仁」的惡名

解析:(B)由「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可 知。

47. ( C )〈蒹葭〉一詩中「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一句的意思為何?

(A)主人公尋找伊人時雖歷經險阻,最後終於成功尋得 (B)儘管主人公努力示愛,卻無法討 得伊人歡心 (C)主人公對伊人極力追尋,伊人仍舊可望而不可及 (D)主人公為了尋覓伊人 而受困於河中央,無法脫困

解析:「溯洄從之,道阻且長」象徵追求過程的艱辛和堅持;「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則描 寫雖然極力追尋,伊人仍舊若隱若現、若即若離。

48. ( B ) 下列各選項,何者可與「功成而德衰」一句,相互闡發? (A)居安思危,戒奢以儉 (B)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 (C)勞神苦思,代下司職 (D)昔取之而有餘

解析:(B)一旦得志,便放縱情慾而傲慢待人。與題幹「功業成就時德義衰退」呼應。「得志」對 應「功業成就」,而「傲慢待人」對應「德義衰退」。

49. ( D ) 「冠蓋滿途車騎的囂鬧/不及千年後你的一首/水晶絕句輕叩我額頭/噹地一彈挑 起的回音」這幾句詩的言外之意與下列何者最為接近? (A)松柏後凋於歲寒,雞鳴 不已於風雨 (B)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C)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D)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

解析:(A)比喻君子雖處困境而仍堅守氣節。出自顧炎武〈廉恥〉。【語譯】寒冬時節,松柏仍能 維持蒼翠;縱使風雨昏暗,報曉的雞並不因此而停止啼叫。(B)同病相憐,感同身受。

出自白居易〈琵琶行〉。【語譯】彼此都是流落天涯的人,一旦相逢,為什麼一定要曾經 相識!(C)抒發人生孤獨漂泊的感慨。出自杜甫〈旅夜書懷〉。【語譯】一生飄零到底像什 麼呢?就像寬廣天地間的一隻沙鷗。(D)與題幹皆肯定文學的價值。題幹意謂達官貴人 的地位是一時的,比不上有文學價值的水晶絕句能流傳千年。出自曹丕《典論‧論文》。

【語譯】文章是治理國家的大業,是不朽的盛事。

50. ( D ) 下列關於〈蒹葭〉一詩的「象徵」筆法,何者說明錯誤? (A)「為霜、未晞、未已」:象

(7)

徵時間的流逝 (B)「在水一方」:象徵阻隔或障礙 (C)「道阻且長」:象徵追求過程 的狀況與艱辛 (D)「蒼蒼、萋萋、采采」:以茂盛的意象象徵對「伊人」追求的濃烈 解析:(D)描述秋景為烘托環境氛圍。

51. ( B )〈蒹葭〉:「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此句旨在說明下列何者? (A)作者順流而下尋 找伊人,伊人正巧出現於右方 (B)逆流而上訪尋,無奈道路艱險而迂曲 (C)來往 反覆,只見路途陡峭 (D)雖然彼此距離遙遠,然順流而下,伊人將出現在山的右 邊

解析:(B)逆流而上去尋找伊人,路途艱險難行且迂迴曲折。右,迂迴曲折。

52. ( C )「雖董之以嚴刑,震之以威怒,終苟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與下列何者意思 相近? (A)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B)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

則民不服 (C)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 (D)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解析:(A)意指推己及人。(B)說明治國者使人民心悅誠服的方法,在於舉用正直的人,抑制 邪曲的人。(C)與題幹皆指出施行法治,人民僅求免於刑罰,不具備道德感。(D)比喻取 得民心的重要。

53. ( B ) 有關〈蒹葭〉一詩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寫作方法採用「比」 (B)整首詩重章 疊唱,表達對所思慕的人企求不得的情感 (C)「蒹葭蒼蒼」、「蒹葭萋萋」、「蒹葭采 采」在描寫蒹葭從生長到凋零的景況 (D)詩中三章韻腳位置皆不相同

解析:(A)由水旁茂盛的蒹葭起興,而懷想意中人。(C)「蒼蒼」、「萋萋」、「采采」皆指茂盛的樣 子。(D)詩中三章韻腳位置皆相同。第一章:蒼、霜、方、長、央;第二章:萋、晞、湄、躋、

坻;第三章:采、已、涘、右、沚。

54. ( D ) 「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車朽索,其可忽乎!」一句,旨在說明什麼? (A)治國 之道,不可輕忽水利運輸 (B)坐船和駕車時,需小心謹慎 (C)禍福繫於一念之間,

宜多加思量 (D)民心向背關係國家存亡,不可輕忽

解析:(D)人民像水一樣,水可以載舟,也可以覆舟,應該非常謹慎;就像用腐朽的繩子駕 馭奔馳的馬車,怎麼可以輕忽!指出民心為治國的重要關鍵。

55. ( D ) 以下〈蒹葭〉詩句的涵意,最能與何者呼應?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 在水中央

(A)我突然想起圈點過的《詩經》/恰恰攤開在最美的〈蒹葭〉那頁 (B)這樣的纏綿 世世有人傳唱/以古典的現代詠嘆最最赤裸的白話 (C)秋水潺湲地走進相望的瞳 仁深處/玉臂已覺清寒的時節 (D)我感覺不論白露未已或已/恍惚的身影都成了 夢裡的蓮花。

解析:選項皆出自陳義芝〈蒹葭〉。題幹引文與(D)皆營造「伊人」可望不可即的形象。(A)詩人 以「恰恰攤開在最美的〈蒹葭〉那頁」開啟下文,展開對〈蒹葭〉一詩的聯想與詮釋。(B) 點出古代經典的作品,世代都會受到後人傳唱與詮釋,永遠流傳。(C)化用杜甫〈月 夜〉「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

56. ( D )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下列何者為其具體表現? (A)一簞食,一瓢飲,人 不堪其憂,顏子不改其樂 (B)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 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C)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D)禹思天下有溺者,

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飢者,由己飢之也

解析:(A)言顏回安貧樂道。出自《孟子•離婁》。【語譯】每天吃的是一小籃食物,喝的是一小 瓢白水,別人受不了那種貧苦,顏回卻不改變他那自得的樂趣。(B)指先利後義則 將引發爭奪,沒有滿足的時候。出自《孟子•梁惠王》。【語譯】在可派出萬輛兵車的 大國裡,那殺死國君的,必定是享有采地、分掌千輛兵車的大夫;在可出千輛兵車 的小國中,那殺死國君的,必定是享有采地,分掌百輛兵車的大夫了。(C)以仁存

(8)

心。出自《孟子•離婁》。【語譯】能愛護別人的,別人也經常愛護他;能敬重別人的 別人也經常敬重他。(D)言禹、稷等聖人有不忍人之心。出自《孟子•離婁》。【語譯】

夏禹認為天下有淹在水裡的人,就像自己把他們淹在水裡一樣;后稷認為天下有 挨餓的人,就像自己使他們挨餓一樣。

57. ( C ) 下列詩句,何者描述的季節與本詩「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的季節相同? (A)六出 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 (B)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C)中庭地 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 (D)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解析:題幹為秋天,由「白露為霜」可知。(A)冬天。由「六出飛花」、「青竹變瓊枝」可知。「六出 飛花」為雪花,因雪像是有六片花瓣一般,故稱。出自高駢〈對雪〉。語譯:雪花飛入門 戶來時,看著翠綠的青竹披上冰雪。(B)夏天。由「蓮葉」、「荷花」可知。語譯:蓮葉田田 茂盛,彼此接連,彷彿要與天際相接,而在日光映照下的荷花,更是格外的紅豔。出 自楊萬里〈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C)秋天。由「冷露」、「桂花」可知。出自王建〈十五夜 望月寄杜郎中〉。語譯:月光流洩於中庭,地面一片光潔,樹上棲宿著幾隻烏鴉,冷 冷的露水靜悄悄地溼潤了香氣襲人的桂花。(D)春天。由「杏花雨」、「楊柳風」可知。出 自宋僧志南〈絕句〉。語譯:杏花開的時節,濛濛雨水紛紛落下,沾溼我的衣裳,柳絲 輕拂,溫柔和煦,二月的春風吹在臉上不讓人感到寒意。

58. ( B ) 下列對「竭誠則胡、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的句意說明,何者正確? (A)指 君主要竭盡心力,才能將困難的事情合而為一,若過於自負,即使是容易的事情也做不好 (B)若能夠竭盡誠意則像北胡、南越那樣遠的人都有如一體;若是傲慢待人則骨肉親人間也會 有如路人 (C)指君主要有修養誠意,才能夠讓胡、越都歸於國家,若自恃甚高,即使是親生 骨肉也會叛變 (D)若能夠誠懇付出,就能夠得到胡、越兩國的回報,驕傲則連親族都會背離 59. ( D ) 下列「 」中的文意,何者說明正確? (A)「雖董之以嚴刑,震之以威怒,終苟免而 不懷仁」意同於「循名責實」 (B)「正身以黜惡」指的是「名正言順」 (C)「塞源而欲 流長者也」意指「開源節流」 (D)「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意同於「賞罰分明」

解析:(A)雖然用嚴刑峻法來督正,用威嚴震怒來威嚇,人民最終也只是苟且偷安,只求免 於責罰刑罰而不是感懷仁政。循名責實:依照其名來責求其實。(B)端正自身來斥退壞 人。名正言順:形容名義正當,言詞順適。(C)水源不疏通卻希望河水流得長遠。開源 節流:比喻開發財源,節省支出,以儲蓄財力。

60. ( C )〈出師表〉:「陛下亦宜自課,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一句,旨在說明什麼? (A) 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 (B)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 (C)慮壅蔽,則思虛心以 納下 (D)想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

解析:(C)顧慮受到蒙蔽,就該想到虛心接納屬下的諫言。與題幹皆勸諫人君應當自我省察,

徵詢好的治國方法,確實察考、採納正直的言論。

61. ( C ) 孟子和告子分別以水喻人性,下列對於二人的說法解讀,何者正確? (A)告子:

「決諸東方則東流,決諸西方則西流」以水喻人性之善變,善惡全在一念之間 (B) 孟子:「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謂人性一旦開始不善,則如江河日下,不可遏 止 (C)孟子:「搏而躍之,可使過顙」以水喻以外力干擾人的天性,會使人性轉向 不善 (D)孟子:「激而行之,可使在山」以水喻人雖逢不善之環境,只要加以激勵 總能達到善的境界

解析:(A)喻人性本無善惡,皆因後天環境影響所致。(B)喻人性本善。(D)人之所以不善並非 由於本性,而是外在環境使然。

62. ( D ) 余光中〈尋李白〉:「怨長安城小而壺中天長」,此句說明什麼? (A)李白在長安城 每日都過著紙醉金迷的糜爛生活 (B)長安城的酒不夠李白品嚐 (C)李白在長安城 中時常以酒會友 (D)李白在京城中不為群小所容,只好藉酒避世

解析:(D)長安城小,是因李白在脫靴事件後遭權貴排擠;壺中天,本指神仙生活,此兼指 酒中歲月。全句意指遭權貴排擠後只能遁入酒鄉尋歡。

(9)

63. ( B )「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氣,其好惡與人相近也者幾希。」孟子這段話,主要在說明 以下何者? (A)未能操持存養良善的本心,與惡人沒什麼差別 (B)善於培養清明 之氣,足以常保善心 (C)就算白天能操持良善本心,夜晚若未能繼續培養,一樣 會讓人走向惡端 (D)惡人與一般人的差別,在於夜晚未能存養清明之氣

64. ( D ) 閱讀以下文字,選出說明正確的選項:「〈蒹葭〉一詩,三章只一意,特換韻耳。其 實首章已成絕唱,古人作詩多一意化為三疊,所謂一唱三嘆,佳者多有餘音。」 (A)「三章只 一意,特換韻耳」是指一唱三嘆的特色在於有押韻 (B)「佳者多有餘音」是指這種寫作手法在 先秦即為人稱頌 (C)「一唱三嘆」是指使用三段完全相同的字句、形式,構成一首詩 (D)「一 唱三嘆」的優點在於易於誦讀、使人加深印象,增強感染力

解析:(A)「三章只一意,特換韻耳」是指三段文字有換韻。(B)「佳者多有餘音」是指一唱三嘆 所呈現出優美的文字音樂性。(C)「一唱三嘆」採用大致相同的字句、形式,僅抽換少數字詞,

反覆歌詠同一事物或表達同一情感。引文出自清方玉潤《詩經原始》。【語譯】〈蒹葭〉一詩,三 個章節都是相同意涵,只是有換韻罷了。其實首章已是絕唱,古人寫詩多把同一意涵重複再 三,所謂一唱三歎,好詩多有不絕之音。

65. ( B ) 清末民初著名的學者王國維曾說:「《詩‧蒹葭》一篇,最得風人深致。」其原因為何?

(A)結構嚴謹,技巧豐富,藝術成就很高 (B)描寫詩人內心誠摯的愛慕,面對

「可望而不可求」的對象,不因追求未果而心生怨懟,表現了溫柔敦厚的特色 (C) 作者藉由茂盛的蒹葭,興起懷人之思,表現了秋天蕭瑟淒冷的意象,充分符合詩人 的心境 (D)全詩採重章疊唱的寫作手法,語言樸實,符合當時民歌淺白俚俗的特 色

解析:(B)〈蒹葭〉一詩中展現出主人公對思慕對象的追求,以及不畏路途艱難險阻的深情。

詩中用句、用字質樸平實,反映出《詩經》中〈國風〉的特色。所謂「風人深致」,指的正 是溫柔敦厚的特質。

66. ( B ) 閱讀以下文章,何者為孟子所要闡揚的道理?

  孟子曰:「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 童,無不知愛其親者;及其長也,無不知敬其兄也。親親,仁也;敬長,義也。無 他,達之天下也。」

(A)孟子認為要透過學習才能知仁義 (B)孟子認為仁義乃人之良知能知 (C)孟子 認為孝敬親長是啟發仁義之始 (D)孟子認為仁義必須施行於天下

解析:本章孟子說明良知良能的意義,且以「孩提之童,無不愛其親;及長,無不敬其兄」

為例,說明仁義為人之良知良能,進一步證明人性本善。出自《孟子•盡心上》。【語 譯】孟子說:「人不要學習自然就會的,是人的良能;不要思考自然就知道的,是人 的良知。在懷抱中的小孩兒,沒有不知道愛他的父母的;等到長大了,沒有不知道敬 他的兄長的。愛父母便是仁,敬兄長便是義。並沒有別的緣故,只因普天下的人都具 有仁義的善性啊。」

67. ( D ) 下列有關〈諫太宗十思疏〉的敘述,何者錯誤? (A)本文選自《貞觀政要》,標題為 後人所訂 (B)疏是古代人臣向君王進言議事的文書 (C)「疏」即疏通、分條陳述的 意思 (D)內容勸諫太宗當居安思危,積德行仁政,以達到禮樂、刑罰並用的政治境 解析:(D)達到無為而治,不言而化的政治境界。界

68. ( D )〈蒹葭〉一詩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 未已」三句,有何意義? (A)點明時序,描寫蒹葭凋零衰敗的景況 (B)「蒼蒼」、

「萋萋」、「采采」層遞,指蒹葭愈來愈茂盛 (C)「為霜」、「未晞」、「未已」凸顯主人公 因等待伊人而感到不耐 (D)以「興」筆使情感在秋色襯托下,顯得深情委婉

(10)

解析:(A)「白露」點明秋季,描寫蒹葭茂盛的景致。(B)沒有層遞,「蒼蒼」、「萋萋」、「采采」

均為茂盛之義。(C)「為霜」、「未晞」、「未已」表達主人公迫切盼望與伊人相會之心。

69. ( A ) 下列關於〈尋李白〉一詩的說明,何者有誤? (A)全詩採第三人稱口吻,描寫尋李 白的歷程,也抒發對李白的特殊情懷 (B)整首詩分成大小相當的四個段落,依序 為「失蹤→找尋→再失蹤→再找尋」 (C)「尋」有追尋之意,主要指在詩史上追尋李 白的成就,從而肯定他在整個歷史文化中不朽的存在 (D)作者融合文白,發揮超 現實想像,藉著送李白搭飛碟回天上的描述,在崇高與永恆之中,尋到了永不再失 蹤的李白

解析:(A)採第二人稱。

70. ( C ) 「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 忠」一句,意謂: (A)君王應立嚴格的任用制度,使人才不敢不盡心盡力 (B)軍 隊武器為國家興亡所繫,君王應挖掘更多謀士以效忠 (C)君王若知人善任,則人 才便能各盡其才 (D)君王應簡化自身權力,讓臣子充分發揮所能

71. ( B )〈蒹葭〉一詩中「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所謂伊人,在水 之涘」,關於這些文字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以回文句法,渲染出主人公情 思的複雜和內心的愁苦 (B)反映出主人公對「伊人」一往情深的無悔與執著 (C)

「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利用層遞手法描述從水邊逐漸進入水中央  (D)使「伊人」形象顯得愈發明確具體,近在眼前

解析:(A)以重章疊唱的形式,凸顯主人公情感的複雜,思慕與悵惘兼而有之。(C)三者均指 水邊。虛指地點,更顯渺不可及。(D)使「伊人」形象顯得可望不可即,卻又令人神往。

72. ( A ) 孟子曰:「夫國君好仁,天下無敵。今也,欲無敵於天下,而不以仁,是猶執熱而 不以濯也。」此段話的文意和下列何者相近? (A)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 (B)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 (C)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D)竭誠則胡、越 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

解析:(A)倒行逆施之意。題幹出自《孟子‧離婁》上。【語譯】只要國君喜歡仁德,天下就沒有 敵手了。現在的諸侯呢,只想天下沒有敵手,卻不肯用仁德來治理國家;這就像要去 拿熱的東西,卻不預先把手放進冷水浸一下。

73. ( B )「孔子曰:『操則存,舍則亡;出入無時,莫知其鄉。』惟心之謂與!」孟子引用孔子 之言,意在說明下列何者? (A)善心若亡失,便不知其去向 (B)人心不可片刻失 養,須時時刻刻存養 (C)善心存亡與否,非人能主觀操控 (D)善心存養沒有特別 方法,端視人們如何操控其方向

74. ( B ) 如果要寫一篇題目為「恕道」的作文,下列何者無法呼應主題? (A)夫仁者,己欲 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B)不憤,不啟;不悱,不 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C)所惡於上,毋以使下;所惡於下,毋以事 上;所惡於前,毋以先後;所想於後,毋以從前 (D)君子有諸己,而后求諸人;

無諸己,而后非諸人

解析:(A)出自《論語‧雍也》。【語譯】所謂仁,己身想立道,也想使他人能夠立道;己身想 行道於世,也想使他人能夠行道。能夠就近拿己身做例子,為別人設想,便可以說是 求仁的方法了。(B)出自《論語‧述而》。【語譯】教導學生,不到他心裡想求明白而不得 時,我不去啟示他。不到他想說出來卻說不出時,我不去開導他。如果一個四方形的 東西,提示他一個角,他卻不能推想到其他三個角,就不再教導他了。題幹的「恕道」,

指推己及人,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的修身道理。此選項說明的是教學的方法,故與題 幹旨意不符。(C)出自《大學》。【語譯】我厭惡在上者以不合理的態度待我,我也不以此 態度待在下的人;我厭惡在下者以不合理的態度待我,我也不以此態度待在上的人;

我厭惡在前的人以不合理的態度待我,我也不以此態度待在後的人;我厭惡在後的人 以不合理的態度待我,我也不以此態度待在前的人。(D)出自《大學》。【語譯】在位的君 子,必須先要求自己具有善行,然後才能要求別人做善事;自己沒有過錯,然後才能 指責別人的過錯。

75. ( A )「性猶湍水也,決諸東方則東流,決諸西方則西流。」此句說明人性善與不善的發展,

(11)

取決於下列何種條件? (A)外在環境或力量的影響 (B)天性使然,不受外力左右 (C)人性向善或不善,全憑自決 (D)人性的發展,與居住在東方或西方有關

解析:(A)「湍水」是急而迴旋的流水,本身沒有方向性,「決諸東方則東流,決諸西方則西 流」指外在環境或力量的影響。

76. ( B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句中的「不忍人之心」指的是什麼? (A)耐心 (B)仁心 (C) 善心 (D)決心

解析:(B)即孔子所說的「仁」。

77. ( B ) 閱讀下詩,推斷下列敘述何者不正確?

用那樣蠻不講理的姿態/翹向南部明媚的青空一口又一口,肆無忌憚/對著原是純 潔的風景/像一個流氓對著女童/噴吐你肚子不堪的髒話/你破壞朝霞和晚雲的名 譽/把太陽擋在毛玻璃的外邊 (余光中〈控訴一枝煙囪〉)

(A)以「蠻不講理的流氓」比喻煙囪 (B)以「不堪的髒話」比喻城市的噪音 (C)以

「毛玻璃」比喻天空灰濛濛的一片 (D)以「破壞朝霞和晚雲的名譽」比喻污染環境 解析:(B)詩歌題目為〈控訴一枝煙囪〉,內容必然有關於「煙囪」的種種意象描寫。文中用「一 個流氓對著女童,噴吐你肚子不堪的髒話」,比喻煙囪對著純潔的風景及南部明媚 的青空所排放出的污濁廢氣,造成空氣污染。

78. ( D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下列選項,何者可用來判斷詩中所 述為「秋季」? (A)蒼蒼、白露 (B)蒹葭、伊人 (C)水、霜 (D)白露、霜

解析:(D)白露為霜:露水凝結成霜,這是深秋清晨的景象。

79. ( B ) 「而無論出門向西笑,向西哭/長安都早已陷落」,下列有關此句文意的敘述,何 者正確? (A)點出李白一生的境遇變化,從得意到失意,最後受戰亂之苦 (B)意 謂李白一生徘徊於出仕與遁隱之間,如今已成歷史中人 (C)意在對比玄宗時長安 繁榮的盛況,和安史之亂後的殘破 (D)意謂再怎麼惋惜李白的懷才不遇,歷史都 已無法改變

解析:(B)李白作有笑歌行與悲歌行,描出一己哭哭笑笑的狂態,實為反映內心的掙扎與矛 盾。「向西笑」為有心用世的神情;「向西哭」則是對時局灰心的神態。「長安都早已陷 落」意謂皆已成為歷史。

80. ( C ) 下列各組的文意,何者與《禮記.禮運》:「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 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的社會福利理念不同? (A)尊高年,所以長其長;慈孤弱 所以幼其幼。凡天下疲癃、殘疾、惸獨、鰥寡,皆吾兄弟之顛連而無告者也(張載〈西 銘〉) (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孟子.

梁惠王》) (C)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 至老死不相往來(《老子》) (D)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論語.公冶 長》)

解析:(A)有推己及人,愛屋及烏,照顧老者、弱勢者的意涵。癃,音ㄌㄨㄥ ˊ。年老彎腰駝背 的樣子。惸,音ㄑㄩㄥˊ。孤獨。【語譯】尊敬年紀大的人,然後用這樣的態度去尊敬 親長;憐愛孤獨弱勢者,然後用這樣的態度去照顧幼者。天下所有衰老、身有殘缺 疾病、孤苦無依、老而無妻、老而無夫的人,都是我生活艱困而且無處訴苦的兄弟。

(B)有推己及人,愛屋及烏,照顧老者、弱勢者的意涵。【語譯】只要先尊奉我們自己 的父兄,再把範圍擴大,同樣尊奉別人的父兄;先愛護我們自己的子弟,再把範 圍擴大,同樣愛護別人的子弟;那麼整個天下可以隨您支配,如同把輕巧的東西 放在掌心轉動一樣的容易。(C)為一種政治理想,在這樣的制度下,讓人民可以享

(12)

受衣食豐美無缺、安居和樂的生活。在這裡並不是去特別強調對老弱殘疾者的照顧 而是全面性地,使所有人民皆可享受到理想政治制度之下的美好生活。題幹所引文 句是指老幼殘弱者皆能獲得妥善的照顧,而青壯者可以貢獻能力,安得其所。【語 譯】人民對於自己已經擁有維生的食物、藉以保暖的衣物、安全的居住環境及生活 的方式跟習慣,都感到滿足。即使用肉眼就能看見鄰近國家的活動情形,大家養的 雞叫聲也都互相聽得到(距離很近),但是兩邊的人民從出生到死亡之間,卻因 為沒有必要及需求而互不往來。(D)有推己及人,愛屋及烏,照顧老者、弱勢者的意 涵。【語譯】老年人得到奉養而安樂,朋友們以信實相交,年少的能得到撫愛。

81. ( D ) 「可以養松喬之壽」一句,旨在說明什麼? (A)可以得到如古松和喬木般的長壽 (B)壽命之長可比擬高大的松樹 (C)壽命之長可如松鶴和喬木一般 (D)可以獲得 仙人赤松子、王子喬般的長壽

82. ( D ) 閱讀下文,選出和唐太宗提出的用人觀點相近的選項:

  上令封德彝舉賢,久無所舉。上詰之,對曰:「非不盡心,但於今未有奇才 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長。古之致治者,豈借才於異代乎?正患己不 能知,安可誣一世之人!」德彝慚而退。(《資治通鑑》)

(A)養軍千日,用在一時 (B)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C)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D)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解析:題幹由「用人如器,各取所長」,可知與(D)皆說明人各有其長處和短處,各有所適,

各有所取。(A)長期培訓軍隊,以備外敵入侵時應急之需。(B)比喻強中更有強中手。勸 戒人不能自滿自大。(C)用重金懸賞,一定會有為了優厚的獎金而自告奮勇的人。語譯:

唐太宗讓封德彝舉薦有才能的人,他過了好久也沒有推薦一個人。太宗責問他,他回 答說:「不是我不盡心去做,只是當今沒有傑出的人才啊!」太宗說:「用人跟用器物 一樣,每一種東西都要選用它的長處。古來能使國家達到大治的帝王,難道是向別的 朝代去借人才來用的嗎?我們只是擔心自己不能識人,怎麼可以冤枉當今一世的人 呢?」封德彝慚愧地退下。

83. ( D ) 下列關於〈諫太宗十思疏〉的說明,何者錯誤? (A)文中多正反對照之駢語,亦多 排比之句,具有形式整齊之美 (B)上奏之文,自漢以來或稱上疏,屬奏議類,今 為應用文之上行公文 (C)主旨在說明安國當積德義之理 (D)末段除以十思進諫外,

更陳述九德,詳加解說

解析:(D)九德乃言由十思所衍生出的諸多德行,並未實際陳述。

84. ( C )〈蒹葭〉一詩呈現主人公對伊人執著的心意,下列詩句,何者表現出相似的情思?

(A)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B)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C)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 (D)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解析:(A)表現有情人無法終成眷屬的失落與無盡悲傷。出自白居易〈長恨歌〉。(B)說明二人

的真情可跨越時空限制,經得起考驗。出自秦觀〈鵲橋仙〉。(C)表現出執著無悔、至死 方休的深刻感情。出自李商隱〈無題〉。(D)描寫意中人不知身在何方,相思卻無法相見 的悵惘。出自晏殊〈鵲踏枝〉。

85. ( A ) 關於余光中〈尋李白〉一詩,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那一雙傲慢的靴子至今還落 在/高力士羞憤的手裡」指的是高力士為李白脫靴一事 (B)「認你做謫仙」語出杜 二讚嘆李白:「子,謫仙人也」一句 (C)「一回頭囚窗下竟已白頭」是指李白流放夜 郎一事 (D)「仍爐火未純青,就半粒丹砂/怎追躡葛洪袖裡的流霞」是指李白疏於 煉丹之術,因此未能達到成仙之地

(13)

解析:(B)乃是賀知章稱李白為謫仙人。(C)乃是指李白流放夜郎前,曾被囚禁在潯陽監獄。

(D)李白年少時即學神仙方術,一生熱衷不變。

86. ( B ) 閱讀下文,並推斷選項的說明何者錯誤?

  一個人沒有讀過的書永遠多於讀過的書。有些人略讀,作為精讀的妥協,許多 大學者也不免如此。有些人只會略讀,因為他們沒有精讀的訓練或毅力;更有些人 掠讀,只為了附庸風雅。(余光中〈開卷如開芝麻〉)

(A)書本數量遠超過人的閱讀負荷 (B)大學者不可以採用略讀的方式 (C)一般人 若採取略讀是可以諒解的 (D)故作風雅而讀書是沽名釣譽的行為

解析:(A)從第一句所言可知本選項正確。(B)「有些人略讀,作為精讀的妥協」,此句的意思 並不是指不可略讀,而是有時候因時間所限或某些原因無法精讀,於是先略讀一 番,日後再找機會精讀思考,故本選項所言為誤。(C)從「因為他們沒有精讀的訓練 或毅力」來看,可知本選項正確。(D)最後兩句是以諷刺的口吻譏諷附庸風雅的人士,

故本選項正確。

87. ( C ) 關於余光中〈尋李白〉一詩,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一回頭囚窗下竟已白頭」是 指李白流放夜郎一事 (B)「認你做謫仙」語出杜二讚嘆李白:「子,謫仙人也」一句 (C)「一貶世上已經夠落魄」一句與前面「謫仙」一詞有呼應關係 (D)「二十四萬里的 歸程」指長安到四川的距離

解析:(A)乃是指李白流放夜郎前,曾被囚禁在潯陽監獄。(B)乃是賀知章稱李白為謫仙人。

(D)指地球到月球的距離。

88. ( B ) 下列文句,何者最能體現孟子所說的「惻隱之心」? (A)人見其(牛山)濯濯也,

以為未嘗有材焉,此豈山之性也哉 (B)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C)人見其禽獸也,而以為未嘗有才焉者,是豈人之情也哉 (D)人之可使為不善,

其性亦猶是也

解析:(B)說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仁心、惻隱之心)。君王因為有仁心,所以才會推己及人 施行仁政。(A)(C)(D)皆指人之所以為惡,是因為外力造成,而非天性使然。若未經 改變,本性仍舊是善的。

89. ( C ) 由「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可知〈蒹葭〉一詩是透過下列何者興 起感觸? (A)春景 (B)夏景 (C)秋景 (D)冬景

解析:(C)由「白露為霜」一句可知是秋天的時候。

90. ( A ) 「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

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自賊者也。」

孟子以四體喻四端,主要是說明四端的何種特性? (A)四端自在人心,故求則得 之,舍則失之 (B)四端既本有自有,自不必力求,否則適得其反 (C)四端猶人之 四肢,需常鍛練方能發揮作用 (D)有天生之四端卻不知使用,不如切除之

解析:(A)四端是人與生俱有的,就如四肢一樣,要及時擴充。

91. ( B ) 下列何者最能凸顯李白的歷史地位? (A)樹敵如林,世人皆欲殺/肝硬化怎殺得 死你 (B)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半個盛 唐 (C)仍爐火未純青,就半粒丹砂/怎追躡葛洪袖裡的流霞 (D)只消把酒杯向半 空一扔/便旋成一隻霍霍的飛碟/詭綠的閃光愈轉愈快/接你回傳說裡去

解析:(A)認定李白是仙,不可能死於飲酒過度。(B)具體描繪李白酒仙、詩仙、詩俠三位一體 的歷史形象,也道出他與杜甫在盛唐詩壇平分秋色的地位。(C)意謂尋仙訪道的路被斷

(14)

絕,而李白自身功力還不夠,所以無法像葛洪那樣成仙超脫。暗指成為政治犯的李白 逃無可逃。(D)指李白在酒中找到成仙的願望,亦呼應李白「謫仙」的封號。

92. ( A )〈蒹葭〉一詩中「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所謂伊人,在水 之涘」,關於此三句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伊人」象徵美好事物或人生目標 (B)反 映出伊人對主人公的依戀不捨 (C)以重章疊句的形式,凸顯伊人的距離遙遠 (D)由「在水 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可知場景自河岸邊移至河中央的小沙洲

解析:(B)反映出主人公對伊人一往情深的無悔與執著。(C)凸顯主人公的追求之旅為希望伴 隨失望周而復始。(D)「一方」、「湄」、「涘」皆指河岸邊。虛指地點,伊人更顯渺不可及。

93. ( D ) 關於〈蒹葭〉一詩的時空象徵意象,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蒹葭由「蒼蒼」而「萋 萋」、「采采」,象徵詩人執著追求的過程 (B)白露由「為霜」而「未晞」、「未已」,象 徵詩人情感的善變 (C)伊人由「在水一方」而「在水之湄」、「在水之涘」,象徵伊人 與詩人相見的歡欣 (D)道路的「阻且長」而「阻且躋」、「阻且右」,象徵追尋路程的 艱辛

解析:(A)均指蒹葭的茂盛,僅點明深秋時節。(B)象徵詩人情感的執著不已。(C)均指伊人在 河的另一邊,營造一水之隔的距離感。

94. ( B ) 「謂其君不能者,賊其君者也」是什麼意思? (A)認為君王不能掌握政權者,就是 準備要篡位的人 (B)以為君王不能行善者,便是殘害他君王的人 (C)認定君王缺 乏學問者,便是不忠不孝的人 (D)常常批評君王者,就像是國家的叛徒

95. ( D ) 孟子:「人見其禽獸也,而以為未嘗有才焉者,是豈人之情也哉?」句中的「才」與 下列文句所指相同的是: (A)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學,學之乃知,不問不識  (B)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 卓爾 (C)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 (D)乃若其情,則可 以為善矣,乃所謂善也。若夫為不善,非「才」之罪也

解析:題幹指人之所以為惡,是後天造成的,而不是人性本惡。而「才」即是指善良的本質。

(A)此處的「才」指智慧。出自王充〈論衡實知〉。【語譯】人的智慧有高下之分,藉由學 習而知道事理,學了便有所知,若不能有疑惑便不算是真正認識事理。(B)此處的

「才」指能力。出自《論語•子罕》。【語譯】老師步步引導,用知識豐富我,用禮法約束 我,想不學都不成。我竭盡全力,仍然像有座高山矗立眼前。(C)此處的「才」指才能。

出自《論語•泰伯》。【語譯】一個人即使有周公一樣的美好的才能,如果驕傲吝嗇,也 就不值一提了。(D)此處的「才」指善良的本質。出自《孟子•告子上》。【語譯】如能順著 人性之本然而為人處事,就可以成為道德完美的善人;這便是我說的人性本善。至於 有人成為惡人,那不是善良本質的罪過。

96. ( C ) 下列何者不是孟子「性善」的論點? (A)不善的行為是後天環境所造成的 (B)仁義 禮智是人性所固有的善性 (C)人靠著後天的學習,才能習得仁義禮智諸美德 (D) 人之所以不善,是「放其良心」的緣故

解析:(C)仁義禮智是人天生就擁有的。

97. ( A ) 下列關於「性善論」的敘述,何者有誤? (A)認為人與生具有惻隱、羞惡、是非、禮 義四心 (B)四心即代表仁、義、禮、智四種善性 (C)人性之善,猶水之就下 (D)今 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便生怵惕惻隱之心

解析:(A)「禮義」改成「辭讓」。

98. ( D ) 余光中〈尋李白〉:「一貶世上已經夠落魄/再放夜郎毋乃太難堪」,此處「一貶世 上」當指何事? (A)高力士挾怨報復 (B)曾被囚禁於潯陽監獄 (C)隱遁徂徠山

(15)

(D)賀知章嘆為謫仙人

解析:(D)「貶」意指由高位降級到低位,高於「世上」的只有天上,由天上貶到人間的,稱為 謫仙。

99. ( B ) 余光中〈尋李白〉詩中「怨長安城小而壺中天長」,旨在說明李白的什麼特質? (A) 討厭做官,喜歡作詩 (B)在京城不為群小所容,只好藉酒避世 (C)嫌人間齷齪,

一心想回到天上 (D)在官場不得志,追求葛洪學道求仙

解析:(B)長安城小,是因李白在脫靴事件後遭權貴排擠;壺中天,本指神仙生活,此兼指 酒中歲月。全句意指遭權貴排擠後只能藉酒避世。

100.(D )「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一句,旨在說明什麼? (A)安國必積其德義 (B) 能善始者,必不能克終 (C)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D)創業維艱,守成不 易

解析:(D)指開創事業是很艱苦的,要維持也不容易。與題幹「有好開始的實在很多,能持續 到最後的卻很少。」意思相近。

101.(C ) 試判斷下列「 」內的疊字,何者不是視覺摹寫? (A)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B)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C)「呦呦」鹿鳴,食野之苹 (D)「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解析:(A)視覺。茂盛的樣子。(B)視覺。花朵盛開的樣子。(C)聽覺。形容鹿的叫聲。(D)視覺。青 色的。

102.(B ) 下列詩句皆採用婉轉曲折的表達方式,若換成直接的說法,何者不妥? (A)猿啼 不住,杜二也苦勸你不住:無論如何你就是不肯停止漂泊 (B)水晶絕句輕叩我額 頭:因李白詩中的隱晦意象而苦思,忍不住以手指敲頭 (C)怨長安城小而壺中天 長:感嘆政治險惡,唯覺醉鄉安穩 (D)長安都早已陷落:大唐盛世早已成為歷史,

你也已是歷史中人

解析:(B)李白以詩才成就了歷史地位,贏得後人景仰。

103.(B ) 關於余光中〈尋李白〉一詩的修辭,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那一雙傲慢的靴子至 今還落在/高力士羞憤的手裡→擬人 (B)肝硬化怎殺得死你→轉品 (C)冠蓋滿途 車騎的囂鬧→借代 (D)怨長安城小而壺中天長→映襯

解析:(B)轉化中的擬人。

104.(A )「道阻且躋」的「躋」原為動詞,在此轉作形容詞用,稱為「轉品」,下列文句未有使 用此一修辭法的選項是: (A)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 (B)君子不齒 (C)背筐,手長鑱 (D)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解析:(A)為借代修辭,無詞性轉換。「布衣」借指平民。(B)齒,並列。為名詞作動詞用。(C)手,

拿。為名詞作動詞用。(D)手,親手。名詞轉副詞。

105.(C ) 關於〈蒹葭〉一詩的分析,何者敘述正確? (A)本詩意境鮮明,詩中所懷想的對象 明確 (B)以記敘當時生活樣態為主,具寫實主義的精神 (C)詩中主人公的追尋,是希望與 失望又周而復始的過程 (D)「蒹葭蒼蒼」除了描述蘆葦滿開的景色,也代表追尋者的無盡愛 戀

解析:(A)〈蒹葭〉意境朦朧,所懷想對象隱晦不明。(B)以抒發情感為主。(D)未有此意,僅以 景物起興開展下文。

106.(A ) 下列「 」中的字,何者為副詞? (A)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 (B)非所以「要」譽 於鄉黨朋友也 (C)非無「萌」櫱之生焉 (D)性猶「湍」水也

解析:(A)忽然。(B)動詞,求取。(C)名詞,草木初生的芽。(D)形容詞,急而迴旋的。

107.(B )「便旋成一隻霍霍的飛碟」中的「霍霍」為狀聲詞,摹擬飛碟旋轉飛行的聲音。下列「

」中的詞語,何者也是狀聲詞? (A)依舊像一首絕句,平平「仄仄」平 (B)我「達達」的馬蹄 是美麗的錯誤 (C)「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D)隋堤的柳怎樣茂美如堆煙砌玉的「重重」簾幕 解析:(A)四聲中的上去入三聲,為古代作韻文的格律。指蟬聲優美而富節奏感,非狀聲詞。

(16)

(B)「達達」形容馬蹄聲。(C)「悄悄」指靜靜地,形容因痛苦而憂愁、寂靜的樣子,非狀聲詞。(D)

「重重」用以形容重重疊疊、密密麻麻的柳條,非狀聲詞。

108.(A ) 將二種對立的事物並列,相互對照、襯托,稱作「映襯」。下列文句,何者使用此一 技巧? (A)茍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茍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B)水信無分於東 西,無分於上下乎 (C)非所以內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也,

非惡其聲而然也 (D)人性之無分於善不善也,猶水之無分於東西也 解析:(A)映襯(能充之/不充之)。(B)設問(激問)。(C)排比。(D)譬喻(明喻)。

109.(B ) 下列「 」中的字,何者不作動詞用? (A)將「崇」極天之峻 (B)承天「景」命 (C)

「簡」能而任之 (D)「浚」其泉源

解析:(A)動詞。提高、升高。(B)形容詞。大。(C)動詞。挑選。(D)動詞。疏通。

110.(B ) 下列「 」中的文字,何者詞性為「副詞」? (A)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 (B)今人

「乍」見孺子將入於井 (C)其所以「放」其良心者 (D)非惡其「聲」而然 解析:(A)動詞,求取。(B)副詞,忽然。(C)動詞,喪失、迷失。(D)名詞,名聲。

111.(C ) 下列各文句的修辭說明,何者正確? (A)竭誠則胡、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

──層遞 (B)載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車朽索,其可忽乎──誇飾 (C)人君當神 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借代 (D)何必勞神苦思,代下司職,役聰明之耳目,虧 無為之大道哉──雙關

解析:(A)映襯。(B)譬喻(借喻)。(C)「神器」借代為帝位。(D)設問(激問)。

112.(C ) 下列「 」中的字義,何者前後相同? (A)溯游「從」之/「從」數騎出 (B)道「阻」

且長/推三「阻」四 (C)白露未「已」/雞鳴不「已」於風雨 (D)道阻且「右」/無人 能出其「右」

解析:(A)音ㄘㄨㄥ ˊ,跟隨,此指尋找/音ㄗㄨㄥ ˋ,使……跟隨,即帶領。(B)艱險難行/

推辭、拒絕。(C)停止。(D)迂迴曲折/指等級高的。古代以右為尊,故以「右」指上位、等 級高的。

113.(D ) 下列各選項中,何者沒有運用借代修辭? (A)人君當神器之重 (B)妝成每被秋娘 妒 (C)黃髮垂髫 (D)殷憂而道著

解析:(A)以「神器」借本指用以象徵帝王身分的印璽、寶鼎等物,此借指帝位。(B)「秋娘」借 指歌伎。出自白居易〈琵琶行并序〉。(C)以「黃髮」借指老人,「垂髫」借指兒童。出自陶 淵明〈桃花源記〉。(D)直敘。

114.(D ) 下列文句,何者不具有「因果關係」的說明? (A)竭誠則胡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 為行路 (B)人之不廉而至於悖禮犯義,其原皆生於無恥也 (C)鋤其直,遏其生氣,

以求重價,而江、浙之梅皆病 (D)無道人之短,無說己之長;施人慎勿念,受施慎 勿忘

解析:(A)語譯:竭盡真誠的待人(因),就算是北胡、南越等關係疏遠的人,也可以結合成一 體(果);傲慢待人的話(因),就算是骨肉至親也會變成陌生的路人(果)。語出魏徵

〈諫太宗十思疏〉。(B)語譯:人之不廉潔到了違背禮侵犯義的地步(果),這原因都 是出自於沒有羞恥心(因)。語出顧炎武〈廉恥〉。(C)語譯:剷除筆直的,阻抑它生長 發育的氣息,以這樣的方式來謀取高價(因),於是江蘇、浙江的梅樹都病了(果)。語 出龔自珍〈病梅館記〉。(D)直敘法,無因果關係。語譯:不要批評他人短處,不要 炫耀自己的長處;施予他人恩惠切勿記在心裡,受到他人恩惠千萬不要忘記。語出 崔瑗〈座右銘〉。

115.(B ) 語文中有一種「以同義或近義的詞語,取代形式整齊的句子中的某些詞語」的修辭 方式,如「蒹葭蒼蒼」、「蒹葭萋萋」、「蒹葭采采」。下列何者使用同樣的修辭方式?

(A)夫有鼠,則竊吾食,毀吾衣,穿吾垣墉,壞傷吾器用 (B)吾觀三代以下,世衰

(17)

道微,棄禮義,捐廉恥 (C)鄰之厚,君之薄也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解析:題幹所述為錯綜中的「抽換詞面」。(A)類疊。(B)「衰」、「微」義近;「棄」、「捐」義近。

(C)映襯。(D)互文。解釋為「不因外在環境、自身遭遇而悲喜」。

116.(B ) 下列各「其」字,何者不是語氣詞? (A)奔車朽索,「其」可忽乎 (B)臣雖下愚,知

「其」不可 (C)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後可以就大事 (D)愚人之所以為愚,「其」

皆出於此乎

解析:(A)表示反詰語氣。(B)代詞。與題幹同。(C)表示假設語氣。(D)表示推測語氣。

117.(D )「羅紈之盛,多於堤畔之草」的「羅紈」本是絲織品,但在句中借指穿著羅衫紈褲的 遊客,屬於「借代」修辭。下列選項何者也有相同的修辭方式? (A)怨長安城小而壺中天長 (B)水晶絕句輕扣我額頭/噹地一彈挑起的回音 (C)杜二也苦勸你不住/一回頭囚窗下竟已 白頭 (D)冠蓋滿途車騎的喧囂/不及千年後你的一首

解析:(A)映襯(城小/天長)。(B)轉化(形象化)。(C)「回頭」:雙關(短時間之內、回心轉 意)。(D)「冠蓋」:借代(達官貴人)。

118.(D ) 下列「 」內的句子,何者屬於「倒裝」句? (A)「日割月削」,以趨於亡 (B)「之子 于歸」,宜其室家 (C)言利辭倒,「不求其實」 (D)皇天無親,「惟德是輔」

解析:(A)句中對。語出蘇洵〈六國〉。(B)敘事句。之子,這個女子。于歸,出嫁。于,語助詞。

宜,動詞。使和順。語出《詩經.周南.桃夭》。(C)敘事句。言利辭倒,言談犀利而 辭意顛倒。語出《呂氏春秋.慎大覽.察今》。(D)倒裝句(動詞賓語前置)。惟德是 輔,惟輔德(只幫助有德者)。語出《尚書.蔡仲之命》。

119.(C ) 下列各「崇」字,何者與「將崇極天之峻」的「崇」字,詞性不同? (A)推「崇」備至 (B)「崇」尚儒學 (C)「崇」山峻嶺 (D)「崇」拜偶像

解析:(A)動詞。尊敬;尊重。(B)動詞。尊敬重視。(C)形容詞。高峻的。(D)動詞。敬仰佩服。

120.(A ) 「那一雙傲慢的靴子至今還落在/高力士羞憤的手裡」此句將靴子比擬為人,展現 傲慢的神態。下列詩句,何者同樣使用了擬人修辭? (A)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B)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C)飄飄何所似?天 地一沙鷗 (D)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解析:(A)擬人。故山會「看」李白,而且「不厭」。出自李白〈敬亭獨坐〉。【語譯】鳥兒們全都在 高空裡飛翔,孤零的雲朵也獨自悠閒地飄然遠去。這時候與我相對看而彼此不生厭的,

只有眼前這座敬亭山了。(B)譬喻。出自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語 譯】騎上有如的盧般的戰馬,快速奔馳;彎弓射箭,弦緊箭急,聲如雷鳴,驚心動魄。

(C)譬喻。出自杜甫〈旅夜書懷〉。【語譯】一生飄零到底像什麼呢?就像寬廣天地間的一 隻沙鷗。(D)誇飾。出自蘇軾〈念奴嬌〉。【語譯】手執羽扇,頭戴綸巾,在閒談笑語中把 曹軍戰艦燒得不留灰燼。

121.(A ) 下列有關「契約」作法的說明,何者正確? (A)若超過兩頁,裝訂後須在前後頁的 接縫處加蓋當事人印章,以防抽換 (B)書寫契約內容時,須注意用字正確,文辭 優美,達到動之以情的效果 (C)契約內文不可塗改增刪,如有需要,應重新打印 一份 (D)契約常須一式多份,為便於攜帶,應使用輕薄柔軟的紙張印製

解析:(B)契約的文辭應簡潔、周詳、明白、確定。(C)內容可以塗改增刪,但必須在更改處加蓋 當事人印章,或在上方(文件末尾亦可)空白處蓋章註明「何處塗改(添註、刪 去)若干字」。但如更改太多,宜重寫。(D)因契約往往須長期保留,故所用紙張應 堅韌耐久。

122.(D ) 下列關於《詩經》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何者說明有誤? (A)最早的詩歌總集 (B)韻文之祖 (C)純文學之祖 (D)南方文學代表

解析:(D)《詩經》為北方文學代表。南方文學代表為楚辭。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學校管理層有責任了解和監察 教師選取或編訂 的 教材的內容和質素 ,並要考慮到教材是否切

本計劃的目的是透過 發展具校本特 色的語文課程,以加強學生在文學 和中華文化的學習。學校可善用課 程提供的「建議篇章」

有學生的作 有學生的作 有學生的作 有學生的作 品未能儲存 品未能儲存 品未能儲存 品未能儲存 老師的信.. 老師的信 老師的信 老師的信

常生活的課題,增加學生對中國歷史、中 華民族和文化,以及國家發展的興趣;整

第十條 香港特別行政區應當通 過學校、社會團體、媒體、網絡 等開展國家安全教育,提高香港 特別行政區居民的國家安全意識

使學生認識中國文化的優 點,加強學生對中國文化的 尊崇,及培養學生對其他民 族、他們的文化、價值觀及 生活方式,採取一個積極的

• 在學校裡,英文老師、數學老師、音樂老 師還是MISS LO的薪酬較高﹖!. 一定是英文老師最高而

宋代文化的繁榮與當時人們從文化角度吸收佛教的養分,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