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題目:東南亞女性外籍配偶生活適應與補校學習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題目:東南亞女性外籍配偶生活適應與補校學習 "

Copied!
13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題目:東南亞女性外籍配偶生活適應與補校學習

-以竹北市中正國小補校為例

Life adaptation and adult primary education of foreign spouses from southeast asia

-Example of Chung-Cheng elementary supplement school in Jubei City

系 所 別:經 營 管 理 研 究 所 學號姓名:M09119060 葉 淑 慧 指導教授:黃 旐 濤 博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三 年 十 二 月

(2)

摘 要

近年來愈來愈多的外籍配偶來台,成為新興移入人口,其中以女性居多,根據警政 署外事組統計,這些女性外籍配偶(以下簡稱外籍配偶)國籍以越南、印尼籍佔最多。

外籍配偶數量激增,而所衍生的社會問題也逐漸浮現,不容忽視。

本研究選擇竹北市中正國小補校,做為外籍配偶訪談對象,除因為地利之便及有利 於研究的進行外,並可檢證以下幾個假設:

一、以補校老師對於外籍配偶在校就讀的情形,包含學習態度、互動過程、認知差異及 學習成果,瞭解她們在學習後是否對於生活上有實質的幫助?

二、外籍配偶在校讀書,是否可以增強其整體之學習能力?學習中文對於外籍配偶來說 是否更具迫切性?

三、外籍配偶到校讀書,除了學會聽、說、讀、寫外,是否能拓展其人際關係?

四、隨著中文能力的增加,以及人際關係的建立,外籍配偶是否得以進一步拓展在台的 生活範圍並克服實際問題? 例如:自己外出辦事、就醫、工作或參與社區活動等。

本研究結果發現外籍配偶具有以下共同特質: (一)生活上的不適應:語言的困擾。

(二)到校就讀動機:要認識國字、學寫國字。(三)人際關係:大部份時間是與同鄉、

工作夥伴、家庭成員聯繫。(四)學習態度:專心、認真、值得肯定。(五)學習互動:

良好。(六)無明顯認知的差異。(七)學習成果:學歷高者及年齡輕者學習成果較佳。

本文最後並提出以下之建議(一)對外籍配偶的建議(二)對外籍配偶家庭的建議(三)

對學校的建議(四)對社會福利機構的建議(五)對整個政策制定及施行方面的建議。

【關鍵字】

外籍配偶、生活適應 國小補校、終身學習

(3)

Abstract

Recently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foreign spouses in Taiwan. We call them new and developing immigrants. These foreign spouses consist mostly of women. According to statistics from the National Police Administration’s Foreign Department, the nationalities of those foreign female spouses (later called foreign spouses for short) are mainly Vietnam and Indonesia. When the amount of foreign spouses increase, social problems are also increasing gradually. This situation is very important and we could not ignore.

Those foreign spouses in my research are selected from the Chung-Cheng elementary supplement school in Jubei City. I choose this school because it is nearby my dwelling and I also could prove some hypotheses as listed below:

1. The teachers of supplement school could refer to some situations from foreign spouses, such as learning condition, interaction, recognition, and performance, to understand whether learning is helpful for life?

2. Would foreign spouses increase learning ability if they study in school? Is learning Chinese language urgent for foreign spouses?

3. By studying in school, would foreign spouses improve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others except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and writing?

4. Increasing in Chinese ability and relationship, would foreign spouses improve their life

quality better and overcome some living troubles, like handling business, going to a doctor, having a job, or joining with social activities by themselves.

The achievement of this research finds out foreign spouses have these characteristics:

1. Difficult adaptation in life: they always persecute with language.

2. Motivation of studying in school: they need to learn how to read and write in Chinese.

3. Relationship: they always contact with persons from the same country, coworkers, and family members.

4. Learning attitude: they are concentrated, conscientious, and positive.

5. Learning interaction: fine.

6. No obvious difference of recognition.

7. Learning performance: people with high educational background and young age have good learning performance.

(4)

Finally, based on my research I make some suggestions for:

1. foreign spouses

2. families of foreign spouses 3. schools

4. social welfare institutions

5. definition and execution of all policies.

【Key words】

Foreign spouses Life adaptation

Elementary supplement school Lifelong education

(5)

誌 謝

在碩士的求學過程中,首先要感謝的是我的導師曾建元博士,由於老師平時帶領學 生進入學習領域,並督促大家的進度,著實令人獲益良多,因此讓我更加倍努力。

自從跟隨我的指導教授黃旐濤博士,老師即以豐富的學識涵養,並悉心的指導我做 研究著實受益匪淺,在撰寫論文的過程中時常給予指導,讓我更加速了論文的完成,內 心感受到無限的感激與敬意,此恩銘記在我心,在此謝謝老師。此外,口試委員邱冠斌 博士及曾建元博士於論文審查時周延匡正,並提供寶貴意見,使本論文得以更加嚴謹,

僅此致上最高的敬意和最誠摯的謝意。

最後要感謝的是我的家人,尤其是我的父母親,沒有他們對子女的愛與包容,就沒 有今天的我。此外感謝我的姊妹,在學習的過程中給予協助與指導。另外,更感謝陳顯 宗同學,在論文撰寫過程中,適時的提供相關資料,訪談方面才能確定順利進行,同時 也要感謝論文中訪談者的高度配合,使論文方能就緒完成。

謝謝你!志聲,沒有你的支持與體諒,實難完成我的碩士論文。總之,要感謝的人 還有許多,謝謝你們。

葉淑慧 謹誌於 中華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公共管理組 中華民國九十三年十二月

(6)

目 錄

摘要 ………I Abstract………II 誌謝 ………IV 目錄 ………V 圖目錄 ………VI 表目錄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3

第三節 名詞解釋………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外籍配偶人數發展的趨勢………6

第二節 跨國婚姻的成因及生活適應問題………11

第三節 外籍配偶終身學習之相關研究………2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51

第一節 研究範圍與對象………5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52

第三節 研究限制………55

第四章 研究發現 ………57

第一節 識字教育對於外籍配偶的重要性 ………61

第二節 外籍配偶生活適應及補校學習 ………63

第三節 教師所瞭解的外籍配偶 ………8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4

第一節 結論 ………94

第二節 建議 ………98

參考書目 ………105

附錄 ………110

(7)

圖目錄

圖 2-1 合法在台居留外籍配偶人數(圓餅圖)………9 圖 2-2 合法在台居留外籍配偶人數(長條圖)………10 圖 3-1 研究流程圖………56

(8)

表目錄

表 2-1 核發國人之東南亞各國籍配偶簽證統計表 ………8 表 2-2 合法在台居留外籍配偶人數統計 ………9 表 2-3 外籍配偶相關議題研究 ………21

(9)

第一章 緒 論

本章屬於論文的概括性介紹,擬分為研究動機、研究目的及解釋名詞等三節作探討。

第一節 研究動機

近年來愈來愈多的外籍配偶來台,成為新興移入人口,其中以女性居多。根據警政 署外事組的統計數字,這些女性外籍配偶(以下簡稱外籍配偶)國籍以越南、印尼籍最 多。外籍配偶數量激增,而所衍生的社會問題也逐漸浮現,不容忽視。

由於外籍配偶無論在社會、經濟上都居於弱勢地位,較無發言的機會,是以在社會 地位上較不受重視,甚至社會對於外籍配偶不乏歧視者,認為他們是社會的次等公民。

其實,她們也是國人之賢妻良母,社會大眾理應給予關懷,政府有關單位應該把外籍配 偶當成自家人,社會團體及民眾也應伸出援手協助外籍配偶,讓她們能適應台灣的生活。

然而外籍配偶來台約半年至一年即懷孕之比例頗高,短時間內要適應台灣的社會環 境、面對生活的變動;並且在不熟悉台灣的語言、社會風俗情況下遠離家鄉至本地長期 生活,在生疏的家庭中學習扮演新的角色,期間常因語言文化的隔閡及雙方對婚姻期待 有所落差,而導致婚姻及家庭問題。由於在本地取得社會資源及建立自己的同儕生活上 有所困難,使得她們在只能依賴夫家的狀況之下更容易被孤立成為弱勢族群,因而面對 相當多的壓力而增加自我調適的困難,而針對外籍配偶所作的國小補校,除了協助其增 加生活適應能力外,也是當前整個相關政策中最具建設性的措施之一,但實施有年,其 成效如何,則有待進一步探討。

(10)

外籍配偶面對生活的驟然改變, 在接受學校的教育後, 是否對實際生活上有所幫 助?由此引發研究者想進一步探討的動機,希望能了解外籍配偶在台生活適應問題及需 求,透過外籍配偶的陳述,讓我們能了解她們來到台灣後,對生活上的適應情形及期望 獲得那些更進一步的協助。

(1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外籍配偶來台後,不僅需調適自己的態度及適應生活環境,由於台灣社會對其多以 標籤化,家屬及鄰里間的異樣眼光,在在使得外籍配偶還需要適應不平等對待的境遇。

如朱玉玲(2000)所說,對於這些跨國婚姻的家庭或個人的生活適應,無異面臨一項 重大的挑戰,也是外籍新娘人生旅途中一段艱辛異常的適應路程。因此,如何協助外籍 配偶早日適應在台生活,則有待政府與社會大眾的關懷與注意。

我國基本語文訓練課程是目前外籍配偶教育當中最急需接受的教育課程,對於嫁至來 台的外籍配偶而言缺乏這項基本語言能力,他們所需面對的是家庭及整個社會,其困難 可見一般。

本研究乃參酌相關文獻後,另外再透過訪談方式,以國民小學補習學校做為研究外 籍配偶的生活適應方面為出發點,從學校層面,也就是從外籍配偶在學校學習方面,對 於實際生活的幫助之層面切入,希望能達到以下之研究目的:

一、外籍配偶透過到校讀書,是否有助於日常生活上的溝通,亦即克服生活上有關食、

衣、住、行、育、樂及風俗習慣等,諸如:購物、就醫、出外辦理事務等之處理能 力?

二、中文能力的增強,是否有利於人際關係的建立?

三、外籍配偶在校學習的成果如何?

四、從實際的訪談中,了解他們的實際需求與對政府進一步協助的建議?

(12)

第三節 名詞解釋

研究者針對本研究的幾個重要名詞,如外籍配偶、生活適應及社會融入加以定義解 釋,以下敘述之:

壹、 外籍配偶

本研究所指的「外籍配偶」為一約定俗成的用語,係指來自東南亞國家和台灣男子 結婚之女性而言,其中不包括中國大陸地區和其他國家地區,如美國、歐洲國家或日本。

東南亞國家之經濟社會發展普遍落後於我國,且與我國文化殊異,因此造成該一地區在 台灣生活適應上的較大問題。本研究以該一地區之女性配偶在台生活適應問題為研究旨 趣,故外籍配偶之意義與研究對象是否具有中華民國國籍無關,而以其原生於東南亞異 文化為特徵,採取通俗的說法,目前國內的外籍配偶原生國主要來自於越南、印尼、泰 國、菲律賓、緬甸、柬埔寨等國。

貳、生活適應

Gist 和 Fava(1974)指出國際遷移者常因語言或其他文化差異造成社會互動的障 礙,而發生調適的困難(轉引自謝高橋,1981);所謂「適應」指個體為求利於自身生 存,在心理機能上或心理結構上產生改變的歷程(張春興,1998)。

外籍配偶定居於本地,為求利於自身的生存,以適應文化社會差異的環境,必須學 習本地語言、社會生活方式及了解風俗民情等等,採取各種因應的方法與態度,而融入

(13)

文所稱之「生活適應」。

參、社會融入

作為一個社會成員,其真實的意義就是社會融入(Social Inclusion),「融入」所 代表的意涵應同時包括權利與責任。每個人都要學習適應社會,自己的所作所為,既要 滿足個人需要,又要符合社會行為規範。社會融入並非指加入國籍而言,應包含認識自 己的社會角色,責正自己的社會位置(吳舒靜,2003:9)。

肆、短期補習教育

短期補習班是由學校、機關、團體或私人均得設立。其教育目的,依據短期補習班 設立及管理規則規定以補充國民生活知識、傳授實用技藝為目的。學生入學沒有任何學 歷的限制,修業期間自一個月至一年六個月不等,視所習科目之性質及教材內容而定。

上課時間,可以在白天或夜間,亦可採按日制,日間制或週末班。一般而言,以在夜間 施教者居多,但輔導升學者,則以白天上課為主。課程及教材均由補習班自定,報請主 管教育行政機關核備即可。學生修業期滿,成績及格,可由補習班發給結業證明書(黃 富順,1994:512)

(1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探討內容為相關文獻,以期對研究主題能更深入之了解。第一節為外籍配偶人 數發展的趨勢;第二節探討跨國婚姻的成因及生活適應問題;第三節為外籍配偶終身學 習之相關研究。

第一節 外籍配偶人數發展的趨勢

根據內政部在 1999 年的統計,在台灣男女未婚的比例,在三十歲的年齡層非常高,

平均是一個未婚女性對兩個未婚男性,也就是這個年齡層的男性要娶到同樣年齡層的女 性機率只有二分之一。若是在婚姻市場的條件不好,那麼往外發展變成另外一條可供選 擇的路。

由於政府開放政策的關係,外國移入台灣的人數逐年增加已形成新的族群,而跨國 婚姻更是近年來的社會產物,並且正以驚人的速度在改變著台灣社會的面貌。增長的速 度非常快,其所衍生的一些社會問題亦逐一的浮現,讓政府社政等部門不得加以正視,

跨國婚姻對台灣未來的社會深具影響,而這一族群則需要我們結合政府單位和民間力量 的協助與關懷。

根據外交部領事事務局在 2004 年的統計,至 2003 年底核發國人之東南亞各國籍配 偶簽證數量在過去九年多的期間,已超過十三萬人(參見表 2-1)。

(15)

根據內政部在 2004 年的統計,2003 年底外籍配偶合法在台居留人數有 76,195 人,

較上年底增加 16.71%,其分布情形為(參見表 2-2):

一、按性別分:男性配偶 6,098 人占 8.00%,女性配偶 70,097 人占 92.00% 。 二、按國籍分:外籍配偶中,來自東南亞女性配偶以越南籍 66% 最高,印尼籍 15%

次之,泰國籍 6% 再次之。

依據表 2-2 有關外籍配偶在台居留人數,分別以圖示之(參見圖 2-1 及圖 2-2)。

(16)

表 2-1 核發國人之東南亞各國籍配偶簽證統計表

單位:人 國

名 期間

印尼 菲律賓 泰緬 柬埔寨 越南 總計

1994 2,247 1,183 870 -- 530 4,830

1995 2,409 1,757 1,301 -- 1,969 7,436

1996 2,950 2,085 1,973 -- 4,113 11,121

1997 2,464 2,128 2,211 -- 9,060 15,863

1998 2,331 544 1,173 -- 4,644 8,692

1999 3,643 603 1,230 656 6,790 12,922

2000 4,381 487 1,259 875 12,327 19,329

2001 3,230 377 1,389 567 12,340 17,903

2002 2,602 389 1,664 632 12,823 18,110

2003 2,746 193 1,997 644 11,566 17,146

合計 29,003 9,746 15,067 2,742 76,162 133,352

資料來源:外交部領事事務局,研究者自行整理

(17)

表 2-2 合法在台居留外籍配偶人數統計

單位:人 國籍 台閩地區(男) 台閩地區(女)

越南 97 47,062

印尼 217 10,333

泰國 2,269 4,115

菲律賓 270 3,106

柬埔寨 5 2,490

緬甸 87 424

其他 3,153 2,567

Total 6,098 70,097

資料來源:內政部統計處,統計至 2003 年 12 月

合法在台居留外籍配偶人數 (女性)

越 南 66%

泰 國 6%

柬 埔 寨 4%

緬 甸 1%

其 他 4%

印尼 15%

菲律賓 4%

越南 印尼 泰國 菲律賓 柬埔寨 緬甸 其他

圖 2-1 合法在台居留外籍配偶人數(圓餅圖)

資料來源:內政部統計處,統計至 2003 年 12 月

(18)

0 10,000 20,000 30,000 40,000 50,000

合法在台居留外籍配偶人數(女性)

台閩地區(女)

台閩地區(女) 47,062 10,333 4,115 3,106 2,490 424 2,567 越南 印尼 泰國 菲律 柬埔 緬甸 其他

圖 2-2 合法在台居留外籍配偶人數(長條圖)

資料來源:內政部統計處,統計至 2003 年 12 月

(19)

第二節 跨國婚姻的成因及生活適應問題

從現有的相關研究中發現跨國婚姻的婦女在生活適應方面,遭遇到許多無助感與困 擾。台灣在面對全球化與多元文化的必然性同時,需要一系列與本國文化及他國文化的 課程訓練。其次,研究中發現跨國婚姻婦女因為對語言方面及相關資訊的不熟悉而造成 的問題與負擔,因此就制度面而言,是否有更好的機制或工作流程,讓跨國婚姻婦女來 台後,可以儘快知道與自己有關的福利與服務措施,並設立單一詢問窗口提供適切的解 答與建議。在第一線服務的專業人員能提供具備文化適切性的服務,以培養包容與尊重 的態度,才能勝任多元文化輔導的工作。

由於跨國婚姻婦女因為對中文的不瞭解,而造成她們獲取相關資訊的障礙,甚至無 法清楚的溝通而造成與家人的誤解。所以,她們來台所接受的教育除了語言、生活適應、

基本衛生保健常識外,應該包含原生文化,真心去瞭解與關懷不同文化背景的所有台灣 人與新台灣人,以及相關權利與資源等。

壹、跨國婚姻形成之原因

台閩地區的外籍配偶,其原居地在 1980 年代以泰國和菲律賓最為普遍;但自 1991 年開始,印尼新娘開始顯著增加。相對地,來自馬來西亞的新娘數目不高。最近,隨著 越南、高棉、緬甸與柬埔寨等國開放政策的推展,使得台灣的越南、高棉等國新娘人數 已逐漸趕上印尼新娘。而台灣男子趕赴東南亞娶妻的現象,可從婚姻仲介公司的日漸盛 行獲得驗證(朱玉玲,2002:11-12)。

(20)

根據王宏仁的研究發現,娶越南新娘的台灣郎,他們的年齡接近四十歲,教育程度 不高,在職業方面的分佈,這些新郎的工作集中在工人、司機、自營商與農民。因此不 管從教育背景、職業聲望來看,這些娶越南新娘的台灣郎,在台灣的社會當中,屬於比 較弱勢的一群。也就是這樣的社經背景,這些新郎在台灣要娶到新娘較有困難,所以必 須向外求發展(王宏仁,2001:99-127)。

在社會學上來說,一個婚姻並不因國籍的差異而成為跨國婚姻,而是環境的差異使 一個婚姻成為跨國婚姻。其實一百年前在中國與在台灣的漢人之間的通婚不視為跨國婚 姻,可是這在現在就不一樣了。國籍是一個隨著國家概念的變遷而有所改變的概念,所 以一個婚姻之所以是跨國婚姻,是每個社會的標準及四周的反應來定義的,而非只因國 籍的不同。然而,跨國婚姻之所以成為被討論的對象,正是因為"國籍"於此被當成選擇 伴侶時的決定因素(周孟霖,1997:3)。

亞洲的新興工業化國家逐漸出現「跨國婚姻」的現象,包括日本、台灣都出現大量 的跨國婚姻情況,許多東南亞與中國的女性嫁到台灣、日本與韓國,這樣的人口流動引 起了廣泛的注意。為何會產生大量的跨國婚姻呢?這些研究都討論到了因為資本主義發 展的過程中,農村地區的男子在找尋婚姻對象時有困難,因此必須向國外找尋對象(夏 曉鵑,2002) 。

(21)

貳、人口遷移

人口遷移的定義,是人在地域上的移動,為求永久性住處的改變。可為個人的行動,

也可能是團體的行為。

在移民理論之中我們最熟悉的莫過於「推拉理論」(Push-Pull Theory),簡單的 說,推拉理論認為遷移發生的原因是由原住地的推力或排斥力(Push Force)和遷入地 的拉力或吸引力(Pull Force)交互作用而成。其理論隱含著二個假設,第一個假設認 為人的遷移行為是經過理性的選擇,第二個假設認為遷移者對原住地及目的地訊息有某 種程度的瞭解;由於對客觀環境的認識,加上主觀的感受與判斷,最後才決定是否遷移。

根據蕭昭娟的研究指出,若以地理尺度來分析遷移對人類活動各層面(如人口、經 濟、社會、文化及政治等)的影響,遷移影響研究的三個主要課題為:遷移對社會結構 的影響、遷移對原住地和移住地區的影響及遷移過程對遷移者的影響。(蕭昭娟,2000)

廖正宏則認為,最常見的遷移分類則是以地理界限做為分類標準,分為國際遷移與境內 遷移兩種。若以遷移的動機為標準,可分為自願或強制、求學、工作或其他目的的遷移,

如十七世紀時歐洲人的海外移民、非洲人被販賣到美洲及中國和印度苦力海外遷移,皆 為歷史上影響最深遠的國際遷移(廖正宏,1985:94-95)。

觀察台灣愈來愈多的跨國婚姻與不斷移入的外籍配偶們,台灣移民社會的特色又再 度呈現:幾百年前,漢人祖先辛苦渡海建立了一個新的生活根據地,原住民在受打壓多 年後,新的多元文化引發原住民對族群文化傳統的重視與珍惜,也開始要求社會大眾 給予應有的尊重。在錯綜複雜的族群衝突中,共同的認同比認真的劃分,獲得更多人的 接受。外籍配偶的加入,正在為台灣這個移民社會加入另一種新的成份,當有些人在擔

(22)

心或懷疑這些新成份是否會降低現有人口品質時,也有很多人把它視為新的養分,主動 地協助與接納,使這群新加入者能更快產生應有的力量(釋見咸,2002:15-16)。

參、婚姻仲介業者的介入

越來越多的人口跨國流動,是依賴市場上的商業組織,即各式各樣的仲介來完成。

這些仲介做為中間人與私人網絡及官方機構最大的不同是,他們是以營利為目的,並且 是為了影響移民過程而成立的,所以他們帶來移民過程中濃厚的商業色彩(曾嬿芬,

1997:57)。

在台灣的跨國婚姻仲介業者,可分類為有組織的與散戶的兩種型態。有組織的仲介 又可分為專以婚姻介紹為主的,以及把它當成許多業務中一項的公司。專以婚姻介紹為 其業務者,有只專門針對越南新娘業務的,但也有兼作大陸或其他東南亞籍新娘業務。

這類仲介公司較具有組織規模,有些公司在越南也有分公司。以婚姻介紹為副業的包括 外勞仲介公司、移民公司與旅行社,因為其業務性質與新娘仲介有某種程度的重疊性,

而且熟悉申辦業務流程,為了能夠充分利用公司的人力資源,因此也介入此婚姻市場。

散戶式的仲介都是獨立作業的個人工作坊,其主要工作為業務開發,即尋找欲娶越 南新娘的台灣郎。此外,他大多與上述有組織的仲介配合。後來有一些台灣郎本身娶了 越南新娘後,也因大概瞭解整個作業流程,再加上太太的越南背景,因而投入此行業,

其利潤也是經由雙方協議達成(王宏仁、張書銘,2001:18)。

有些婚姻仲介完全以營利為目的,對男女雙方提供一些不實且誇大的訊息,因為經 濟上的因素,所以選擇跨國婚姻的東南亞女性,往往懷著夢想嫁到台灣,卻發現其配偶

(23)

並非仲介者所說的多金,加上婚姻買賣的烙印及文化上的差異,因而產生了不少的家庭 問題。

研究者認為內政部應體察國際立法潮流,並加速修正入出國及移民法,以強化對外 籍配偶婚姻仲介業廣告管制,更應進一步仿效美國法,來規劃整體國際婚姻仲介業的管 理,尤其是對於外籍配偶的資訊傳遞及法令告知義務,才是保障人權外籍配偶之正途(蘋 果日報,2004)。

肆、婚姻適應問題

跨國婚姻凸顯出許多的問題,它逾越了族群的界限,打破既有的社會習俗和遊戲規 則。對必須離鄉背井的另一方而言,異國婚姻更意味著可能發生認同問題。因為每一個 社會裡都有不同的標準和價值觀,她或他並不符合當地社會的標準,而當地社會勢必要 求移民者的配合,如此一來,離鄉背井的這一方就有放棄自己文化認同的危機,就形成 異國婚姻成功或失敗的因素。

因為婚姻而留在異國的另一方,除了面對新婚的適應問題之外,還必須面對文化差 異的適應問題。這些問題包括不同文化間的適應以及因移民而造成社會關係的流失,這 些都可能形成婚姻中的緊張。外在層面上,他可能遭到移民社會的歧視,以及失去過去 所慣有的社會地位;內在層面上,又可能不斷的受到文化差異的衝擊,因而喪失自己的 文化認同感或者成為文化的邊緣人。 移民的心理適應困難是在異國婚姻中常出現的問 題(周孟霖,1997:3)。

(24)

就跨國婚姻的生活適應問題而言,所形成的問題大致如下:

一 、 語 言 障 礙

許多跨國婚姻的研究,都指出語言是所有跨國婚姻所面對的主要難題。亞洲其他國 家的新娘嫁到日本的生活難題中,語言是最主要的問題( Chikako, 1991 and Ishii , 1996:292-300);而 Kitano 針對亞、美跨洲婚姻的研究指出,因為語言能力的不足,

更造成個體與社會互動不足。

在跨文化情境的適應過程中,移入者「自我」角色的定位,也在與主流社會文化差 異的衝擊下,被認定是從屬而邊緣的,因此,移入者在異國所實踐的生活模式,很難擺 脫以「邊緣者」自居的心態。另一方面,語言是適應新生活與否最大的關鍵之一,一旦 缺乏語言能力,便無法進入異國文化的生活,始終是一個「他者」,一個「邊緣人」,

在生活上要突破孤立無援之苦,幾乎沒有可能。這對移民者來說,無疑是雙重的邊緣地 位!(黃儀娟,2000:22)。

二 、 文 化 差 異

跨國婚姻中充滿了生活壓力,若要克服文化的差異更需要配偶雙方來一起克服

(Judith,1996:981-982)。根據 Imamura 的研究結果指出,外籍配偶必須模仿,並 且學習與自己社會顯著不同的家庭生活方式。而另一學者 Cottrel 在跨國婚姻的相關 文獻探討中,發現其中一些跨國婚姻模式之女性嫁到非洲、日本、泰國,這些傳統為男 性主導的社會中,常會面臨如何學習生存的問題。亦即西方女性進入此保守的環境裏,

大多不知如何扮演母親及妻子的角色,需傳授何種文化模式給孩子。甚至他們必須適應

(25)

與先生的關係,因為先生對女性仍然存有性別歧視。是以文化的差異性,也造成跨國婚 姻的適應問題。

三 、 人 際 關 係

根據蕭昭娟的論文中,發現外籍配偶在進入台灣之初,因為面臨到語言溝通與陌生 環境的問題,使得她們較怯於與鄰里接觸,此時需要婆家的支持,尤其是先生和婆婆,

有了夫家的支持,才能讓她們勇於與鄰居接觸,深入社區文化(蕭昭娟,2000:45-94)。

根據劉美芳的研究論文中指出,在台之菲籍外籍配偶自覺社區鄰里看她們猶如看外 星人,常被品頭論足,且夫家對於同鄉人的拜訪及電話的使用多加限制,使外籍配偶在 跨國婚姻中更顯孤寂(劉美芳,2001)。

四 、 社 會 問 題

無論是何種的動機與意念,在外籍配偶嫁至來台所建構出來的婚姻與家庭,這種實 質性的互動關係,已經形成了一種整體性的影響,同時也會衍生出社會問題。

從社會的角度來看,婚姻是一種社會生活方式,也是一種重要的社會制度,個人在 結婚以後,可以取得某些社會的身分與地位。婚姻不只是兩個人的事,更牽涉到兩個家 族。婚姻會受到社會習俗、風氣及環境的影響,而婚姻是否能夠維繫、成長、發揮應有 的功能,也會影響到社會的安定,所以社會也是依賴著婚姻制度來維持穩定和秩序,所 以基本上婚姻問題也是社會問題(戴傳文,1984:115)。

(26)

社會問題的意義,簡單的說它是一種社會現象、社會情境,而這種現象與情境,不 但與一般社會大眾的價值相違背,而且社會都共認此現象、情境已造成社會的困難,或 威脅到一般大眾的生活或認為是社會不幸之根源,而非採取社會行動以解決或改善不可 的問題(江亮演等,2001:5)。

一個社會現象要成為社會問題(亦即社會問題產生過程),必須先具形化後再發展 到具體化,也就是需要經過一段長時間的孕育、爭論、修正和傳播,才逐漸被大家所知 悉、接納而成為公眾議題。一個問題具形化期間必須由知識上具有權威象徵的人,或執 行上具有合法權力的解釋說明,而冠上「問題」名稱以後,經由傳播、論辯、修飾,把 問題形成具體論題,甚至獲得決策體系的共鳴而使「問題」更明朗,更受肯定;然後在 行政體系中具有合法權力的人始能普遍有共同認識、肯定。此時「社會問題感」已具體 化,真正成為社會的共同問題,並進一步對「問題」的解決提出策略,成為政策,付諸 解決問題的實際行動(江亮演等,2001:14)。

至於一種社會現象是否被視為社會問題?以下可為判準(楊國樞,1984:11):

(一)這個現象違背了某些公認為(或至少有一部份人認為)良好的社會問題規 範或價值,或觸犯了某些人的利益。

(二)這個現象為大多數人(或一部份人)認為,是普遍存在於社會結構中的問 題,且其嚴重性持續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可能對許多人產生不利的影響。

(三)在絕大多數的情形下,這個現象的發生非由個人或少數人所應當負責。

(四)對此現象,人們有加以改進或去除的意願,並相信有可以改進或去除的可 能,但是改進或去除並非一個人或少數人可以做到的,必須透過某種集體 行動的方式才可能達成。

(27)

社會問題的解決大致可分為下列幾項(葉至誠,1997:223):

(一)在社會快速變遷情況下,運用理性態度探求人類的生活與社會環境中所呈 現的事實與問題,並為妥善的設計與規劃,圖謀社會各方面的均衡發展,

才能使社會轉向於新的發展價值和目標。

(二)社會問題的發生,具有連鎖性及循環性的現象,其因素非常複雜。所以,

必須先就病象事實及其內外在因素從事調查研究,並擬訂政策和計畫,進 而推行積極性的改善措施。亦即,當社會問題的癥結被清楚地了解其性質

、範圍、原因及影響後,便宜提出具體有效的辦法,以為改善的依據。

(三)社會政策與社會立法的協調與配合,亦即解決社會問題的必要條件,如社 會立法的順應實際需要、社會政策的健全完整、社會工作的專業化等,皆 能助益於社會問題的解決;同時,也可減少許多原則性和片面性的行動,

以影響預期的成效。

(四)社會問題之妥善與適當的解決,必將避免社會病態現象的重視,以及減輕 威脅人類社會繁榮與進步的阻力,共謀維護人類的尊嚴、權益與正常的生 活,增進社會的和諧發展。

(五)社會各方面之合作。社會問題是與整個社會有關的,要徹底圓滿解決,必 須借助社會的力量及各方面之合作,方能克竟事功。

至於我們應如何面對這些日益紛雜的社會現象,則應以理性主義及人道主義 為訴求。運用理性主義使人們不僅能清楚界定社會問題為何,並且能更有自信的 來解決該問題。而人道主義的運用,則使我們發掘更多的社會問題,肯定其嚴重 性,並積極促使人們對社會問題產生更多的關懷與奉獻。以此態度面對,不單是 使社會道德秩序得以穩定建構,同時能促使人們更為理性、健康的態度,克服社 會變遷所帶來的各項問題。

(28)

外籍配偶來台後面臨生活適應的困境,若能藉由學習的管道(如補校學習)

進而以調適個人生活的問題,如語言隔閡、風俗習慣、飲食習慣及教養子女的態 度等差異,她們由於接受教育,不僅學會識字外,並且也產生自信心與適應生活 的能力。因此外籍配偶透過教育,則有助於協助不同文化背景家庭組成的種種衍 生問題,期使教育能協助她們擁有較有利的條件,以面對在台的新生活。

我們對於外籍配偶,不宜因種族、文化差異及語言隔閡,認為她們是社會問 題的製造者,而予以歧視對待,她們都是社會的一份子,國人應以尊重及接納的 態度來對待,透過多元化的輔導措施,來協助並支援外籍配偶在本地的生活,使 台灣邁向互相尊重、理性與關懷的社會。

語言溝通、文化差異及子女教養等問題,常是外籍配偶來台後會有這些方 面的困擾。外籍配偶來台設籍後,民政局應將相關資料,提供給當地相關單位,

如社會局、教育局及衛生局等單位,若涉及跨單位之事項,應召集相關單位共同 討論,整合相關資料並予以規劃,以提供整體性的服務。

對於各項輔導工作,其規劃與實施便可藉由具有專業能力的教育局及社會 局計畫開辦外籍配偶成人教育,協助她們盡快適應當地的生活及原生文化的交 流,共同締造多元文化的社會。

(29)

第三節 外籍配偶終身學習之相關研究

壹、外籍配偶現有之議題研究

東南亞外籍配偶在 1981 年時 ,就存在於台灣了,並且在這幾年來已呈現快速的成 長。而我國對於有關東南亞外籍配偶的研究方面,是以夏曉娟為最早( 1997 ) (女性身 體的貿易:台灣 / 印尼新娘貿易的階級與族群關係分析 ),其他(如國內博碩士論文及 期刊)與本研究較為相關的主題及其發現如表 2-3 所示。

表 2-3 外籍配偶相關議題研究(1)

研究者 研究題目 研究 時間

研究方法 研究發現

邱琡雯 在地國際化?外籍新 娘在地化 :就讀嘉義 地區國小補校的外籍 新娘之社會生活

1999 質性研究 深度訪談

(1)在家庭中,外籍新娘總被要求「嫁夫隨夫」

以及相當程度的「在地化」,以符合夫家的 總總作息,與台灣的文化習慣。

(2)在國小補校裡,老師與本地學生對待外籍新 娘的善意態度可能是把她們當成自己人,並 沒有特別想到外籍新娘的原生文化問題。

(3)隨著外籍新娘的人數增多以及居住台灣時間 的增長,她們在職場以及尋求原生文化的場 域,這兩個地方活動的可能性會愈來愈多,

外籍新娘與台灣本地人及本地社會的接觸、

摩擦、融合、變遷等過程也成為必須正視的 問題。

鄭雅雯 南洋過台灣 : 東南亞 外籍新娘在台婚姻與 生活探究—以台南市 為例

2000 質性研究 田野調查

(1)跨國婚姻多透過商業化婚姻仲介系統的推動 與促發。

(2)多數男性位居市郊、農漁業區、老舊社區,

以從事勞動工作居多。

(3)外籍新娘在台獨立生存資源薄弱。

(30)

表 2-3 外籍配偶相關議題研究(2)

研究者 研究題目 研究 時間

研究方法 研究發現

蕭昭娟 國際遷移之調適研究 : 以彰化縣社頭鄉外 籍新娘為例

2000 質性研究 深度訪談

(1)社經地位處於劣勢的男性由於受到「婚姻排 擠」及「婚姻坡度」的影響而必須向外通婚。

(2)外籍新娘在台灣的分佈地主要中南部及台東 縣,較為邊陲的地區。

(3)外籍新娘人際網絡以在夫家的人際關係為基 礎而逐漸延伸至社區。

呂美紅 外籍新娘生活適應與 婚姻滿意及其相關因 素之研究—以台灣地 區東南亞新娘為例

2001 量化研究 問卷調查

(1)外籍新娘「生活適應」情形介於普通至良好 之間。

(2)外籍新娘「生活滿意」情形介於普通至良好 之間。

(3)外籍新娘「個人特質」與「生活適應」、「婚 姻滿意」之關係皆達顯著中等正相關。

(4)外籍新娘係以「對台灣生活充滿想像與憧憬

」與「娘家生活困苦」為主要「結婚動機」。 吳美雲 識字教育作為一個「

賦權」運動 : 以「外 籍新娘生活適應輔導 班」為例探討

2001 質性研究 深度訪談

(1)參與識字班後的轉變。

(2)識字教育如何促進女性的賦權。

賴建達 國民小學實施外籍新 娘識字教育之研究—

以一所山區小學為例

2002 質性研究 行動研究

(1)外籍新娘識字教材之設計初步(或目前)宜以 狹義的識字意涵為出發點,提供具備生活基 本技能之識字能力—「聽說讀寫」的教材。

(2)識字為外籍新娘帶來方便的生活、需求的滿 足以及提昇教養子女的能力。

(3)影響外籍新娘學習成效之因素,受其原來教 育程度與原生家庭背景、生活狀況、人格特 質及識字動機、同儕力量及交通不便等因素 之影響。

(31)

表 2-3 外籍配偶相關議題研究(3)

顏錦珠 東南亞外籍新娘在台 生活經驗與適應歷程 之研究

2002 質性研究 半結構式 深度訪談

外籍新娘本身述說在台生活經驗與適應歷程

夏曉鵑 實踐式研究的在地實 踐:以「外籍新娘識 字班」為例

2003 質性研究 實際策劃和參與的「外籍新娘識字班」為例,討 論實踐式研究的理論、方法及其對社會研究的意 義。文中說明如何運用「受壓迫劇場」(Boal 1979)的理念及技巧,並轉化傳統研究方法,以 培力(empower)主流社會的邊緣族群。同時,

作者主張,實踐式研究能成就更深刻的研究成 果,因為積極地參與社會改造過程,使研究者更 能直接觀察與體會社會建構及其變革的機轉。

研究者自行整理

由表 2-3 整理中,與本研究有關之現有外籍配偶的議題研究,大多是以質性的訪談 方式進行研究,並將外籍配偶來台後所面臨的生活適應之困境及語言方面的困擾是造成 她們在台獨立生存資源薄弱。而在其論文研究尚無對外籍配偶來台後進入補校學習所得 到的實質效益作為探討主題。

從國內博碩士論文系統中與外籍配偶主題相關的論文,已高達 24 篇的論文中發現:

有 10 篇是以有關外籍配偶識字教育方面進行探討 ( 張維琴,外籍配偶識字教學方案發 展之行動研究;李俊男,東南亞外籍配偶識字教育方案學習障礙之研究;黃正治,台北 縣國民小學辦理外籍配偶識字教育之研究;蔡秀珠,台中縣外籍配偶識字學習障礙及其 相關因素之研究;薛淑今,嘉義縣外籍新娘現行使用之識字教材分析;廖雅婷,以多元 文化觀進行外籍新娘識字方案之行動研究--以嘉義縣外籍新娘識字專班為例;曾秀珠,

台北縣國小補校人員對外籍新娘基本教育課程規劃意見調查之研究;林君諭,東南亞外

(32)

籍新娘識字學習之研究;賴建達,國民小學實施外籍新娘識字教育之研究─以一所山區 小學為例;吳美雲,識字教育作為一個「賦權」運動:以「外籍新娘生活適應輔導班」

為例 ),但研究結果亦多是呈現生活適應問題及識字學習的趨向,如外籍配偶識字教育 方案的研究、識字教材分析的研究、識字學習的研究及外籍配偶生活適應輔導班的研究 等等,而有待思考的是外籍配偶來台後,皆有語言上的困擾,如能從外籍配偶教育的重 要性著手,則有助於協助其生活適應及子女教養問題,甚至於是社會問題皆可迎刃而解

,尤應重新去看待及思考如何規劃外籍配偶教育的問題,作一完善的規劃。因此研究者 試著從外籍配偶來台接受補校學習後的方式,去探討她們對於學習方面所得的實質幫助

,來印證教育的重要性及必然性,以供政府及相關單位作為參考。

一、綜合表 2-3 分析,並針對目前國內學者以外籍配偶所做研究,分別列出比較。

(一)邱琡雯之研究(1999)

研究題目為「在地國際化?外籍新娘在地化:就讀嘉義地區國小補校的外籍新娘之 社會生活」,研究方法為質性研究為主,研究對象為就讀嘉義地區國小補校的外籍配偶 作為訪談對象。對於研究中四位非華人個案的外籍配偶而言,尋找原生文化的場域要比 其他具華人血統的外籍配偶來得急切,但華人血統的外籍配偶也傾向找來自同一原生社 會、嫁到台灣的外籍配偶朋友。因此,無論娶進的是華人血統的外籍配偶,台灣先生似 乎不暸解她們對原生文化的依戀與需要,在家庭中還對太太原生文化採取否定與蔑視的 態度。雖然,外籍配偶並沒有直接抱怨先生這方面的不是,但從訪談中可以體會出她們 渴望原生文化的這個需求應該被加以重視。

該研究發現 1、在家庭這個場域中,外籍配偶總被要求「婚後隨夫」以及相當程度

(33)

乎很少存在,多是外籍配偶在地化的這個層面。同時,臺灣先生在家庭中對於外籍配偶 原生文化所持的否定態度,也抹煞了這種異文化互動的可能。2、在國小補校這個場域 裡,外籍配偶與國小補校老師、外籍配偶與本地學生之間的互動是存在的,老師與本地 學生對待外籍配偶的態度基本上可說是善意的。但這種善意的背後,可能是把她們當成

「自己人」,而沒有特別想到外籍配偶原生文化的問題。另一方面,外籍配偶來校讀書 的目地既是學習中文的聽說讀寫,原生文化的展現也就變得不太重要。可以說,在現階 段國小補校的這個場域中,在地國際化仍是看不見的,反倒是外籍配偶在地化的情形比 較明顯。 3、筆者並沒有實際進入職場以及尋找原生文化的場域這兩個地方,但隨著外 籍配偶人數的增多以及她們定居臺灣時間的增長,她們在這兩個場域活動的可能性會越 來越多,外籍配偶在地化與在地國際化的展現,也就是她們與臺灣本地人及本地社會的 接觸、摩擦、融合、變遷等過程也成為必須正視的問題。

(二)鄭雅雯之研究(2000)

研究題目為「 南洋過台灣:東南亞外籍新娘在台婚姻與生活探究—以台南市為例」, 研究方法為質性研究為主,研究對象為台南市,在架構上而言,其背景分析、客觀的資 料蒐集、並對大眾媒體所做的報導做分析,以及對於台南市相關資源的熟悉,從台南選 取 5~10 位以田野方式做研究。

研究結論東南亞外籍配偶之跨國婚姻,乃透過日益成熟、厚利可圖的商業化婚姻掮 客仲介系統推動與促發;通常雙方層層關係介紹,收費在 35 至 40 萬台幣之間,女方收 娶的「騙金」 通常只在十分之一左右或不到,兩方在 3-7 天內談定婚事,男方約需往 返 2-3 次,經過國家各種手續,歷時三個月至一年,外籍配偶方能順利入台。大體來說,

多數男性是位居台南市郊、農漁業區、老舊社區,從事勞動工作居多,他們在一種社會

(34)

期待與傳統文化要求推促,及仲介系統的鼓吹、拉攏下,帶著忐忑、靦腆的心情出國相 親;甚且懷著些許在台灣的挫敗、無奈,步上外國「圓夢路」,成就一種其對「婚姻」

或「家庭」的嚮往、期待。東南亞女性則多半抱持尋求一種新生活的出口與可能性,或 也在一種隱然為改善家庭經濟生活的著想、背負下,勇敢、堅強地走進陌生的新家庭,

走進陌生的國度。大多數的他/她們其實都努力地生活著,努力地扮演新的角色;家中 成員也跟隨在調整相處的方式。這類新興的新「傳統變型」的家庭,衍生不少新社會現 象;如仲介坐大、媒人商業化、品質堪慮卻無法源依據可管;如外籍配偶聚居卻孤立、

大肚子比賽…;如台灣郎的逃妻恐懼症;還有夫妻年紀差距大,外籍配偶在台獨立生存 資源薄弱;長久以來我們文化裏的婆媳關係緊張與角力。

(三)蕭昭娟之研究(2000)

研究題目為「國際遷移之調適研究

:

以彰化縣社頭鄉外籍新娘為例」,研究對象為 社頭鄉內的越南、泰國及印尼人,從社頭鄉內中之 140 位選取 65 位外籍配偶,其條件 為(來台約 3、4 年)選取剛來台且有子女,並取得身分證而有出外工作者為主要的訪 談對象。

該研究發現外籍配偶結婚年齡越高者,通常能代表其教育程度越高,對子女的語言 教育較能提供幫助。

(四)呂美紅之研究(2001)

研究題目為「 外籍新娘生活適應與婚姻滿意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以台灣地區東南 亞新娘為例」,研究方法為量化研究為主,研究母群以婚嫁台灣籍男性之東南亞外籍配

(35)

偶為主,包括越南、印尼、緬甸、柬埔寨、泰國、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且 現居台灣地區及澎湖群島者,共 11,357 人。正式施測 287 人,以配額比例分配各縣(市) 抽樣人數,再經立意、滾雪球取樣方式抽取樣本,有效問卷 276 份,回收率 96.2%。研究 工具有:「個人特質量表」、「生活適應量表」、「婚姻滿意量表」、「個人及家庭背 景調查表」。

該研究發現 1、外籍配偶「生活適應」情形介於普通至良好之間(M=3.52,五點式量 表)。2、外籍配偶「婚姻滿意」情形介於普通至滿意之間(M=3.66,五點式量表)。3、

外籍配偶「生活適應」會因「年齡」、「有、無就業」、「聽、說語言能力」、「跨文化訓練 時間」、「丈夫結婚次數」、「丈夫婚前有、無子女」、「結婚年數」、「婚前認識時間」、「有、

無子女」、「家庭收入」不同而有顯著差異存在。4、外籍配偶「婚姻滿意」會因:「年齡」、

「有、無就業」、「聽、說語言能力」、「跨文化訓練時間」、「丈夫結婚次數」、「婚前認識 時間」、「有、無子女」、「家庭收入」不同而有顯著差異存在。5、外籍配偶「個人特質」

與「生活適應」、「婚姻滿意」之關係皆達顯著中等正相關。 6、外籍配偶「生活適應 」 之共同預測變項為「個人特質」、「丈夫結婚次數」、「有、無子女」,其三者共可解釋總 變異量的 38%。7、外籍配偶「婚姻滿意」之共同預測變項為「個人特質」、「丈夫結婚次 數」其二者共可解釋總變異量之 22%。 8、外籍配偶「生活適應」與「婚姻滿意」達顯 著極高正相關。 9、外籍配偶係以「對台灣生活充滿想像與憧憬」、「娘家生活困苦」為 主要「結婚動機」。

(五)吳美雲之研究(2001)

研究題目為「識字教育作為一個『賦權(empowerment)』運動:『外籍新娘生活適應 輔導班』為例探討」,研究方法為質性研究為主,以陽朔村(化名)外籍配偶為研究對象,

辦理外籍配偶識字班,以瞭解外籍配偶識字的過程,以及識字教育對外籍配偶的影響,

(36)

並探討影響其學習成效的因素,期能將研究結論與建議供辦理外籍配偶識字課程者參考

該研究發現 1、參與識字班後學員的轉變有了三方面具體的轉變:(1) 技能方面,

逐漸具備或提昇中文聽、說、讀、寫能力,脫離處處倚賴他人協助之窘境。(2)心理方 面,上課後產生自信心與尊榮感,對外在之不安也逐漸消失。(3)社會方面,拓展了人 際關係和生活圈,也增進與家人的溝通的話題。2、識字教育如何促進女性學員之賦權:

識字課程讓學員突破「有口難開」之障礙,同時也增強其自信,改變學員的自我概念與 自尊感而且拓展其活動範圍,也掙脫結構性的阻礙和限制。

(六)賴建達之研究(2002)

研究題目為「國民小學實施外籍新娘識字教育之研究-以一所山區小學為例」,研 究方法為質性研究為主,研究對象為不同家庭社經背景,對於學童學業成就之影響具有 正相關。家庭是人格發展養成的首要環境,父母對孩子是有著潛移默化的功能,因此父 母對於兒童早期的認知與語言的發展,有著深遠直接的影響力。另外,本文中亦提到識 字可以對外籍配偶帶來「隸屬與愛的需求」、「自尊需求」、「知的需求」三方面的滿足。

因此,外籍配偶成人教育如生活常識或專業能力等課程安排,都是提供更佳的輔導課程

,以滿足外籍配偶的基本及成長需求。

該研究發現 1、外籍配偶識字教材之設計初步(或目前)宜以狹義的識字意涵為出發 點,提供具備生活基本技能之識字能力─「說讀寫」的教材。 2、識字為對陽朔村外籍 配偶帶來方便的生活、需求的滿足以及提昇教養子女的能力。 3、影響外籍配偶學習成 效之因素,受其原來教育程度與原生家庭背景、生活狀況、人格特質及識字動機、同儕 力量以及交通不便等因素之影響。

(37)

(七)顏錦珠之研究(2002)

研究題目為「東南亞外籍新娘在台生活經驗與適應歷程之研究」, 研究方法為質性 研究為主,為選取六位目前居住在台灣地區的東南亞籍配偶為研究對象,每位受訪者接 受訪談兩次,另對其中兩位追蹤訪談兩次,共得十四份本文,藉由外籍配偶本身述說在 台生活經驗與適應歷程,並透過互為主體的對話,深入瞭解東南亞外籍配偶在台生活經 驗與適應歷程,經由主題分析法進行本文分析。

該研究所得的結果為:(1)我在他鄉,歷困擾挫折;(2)新手上路,茫然與忙亂;(3) 意會言傳,跨語言鴻溝;(4) 文化交會,衝突與調和;(5)亂中找序,沈澱與努力及(6) 打開心窗,邁向新人生。

(八)夏曉鵑之研究(2003)

研究題目為「實踐式研究的在地實踐:以『外籍新娘識字班』為例」,研究方法為 質性研究為主,研究對象為東南亞外籍配偶為主。

在文中所言,語言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種媒介,讓弱勢者藉由語言發聲。因為語 言溝通的障礙,使得婚姻移民婦女在日常生活中,必須處處仰賴配偶或配偶家人的協助

,不僅造成婚姻移民婦女對配偶的依賴,同時也容易讓婚姻移民婦女與外界資源產生隔 離,這種疏離正是弱化權利的關鍵,對中國婚姻移民婦女而言,語言溝通比較不會影響 日常生活的適應;但對絕大部分的東南亞籍婚姻移民婦女,在移居台灣之前可能只會幾 個簡單生字或輔以比手畫腳,進行簡單的溝通而已,來台灣之後如果沒有進入「識字班」

或學習語言的機會,將會讓許多婚姻移民婦女孤立無援,而與整個社會的互動疏離。雖

(38)

然,東南亞籍婦女無論是膚色或外表,與台灣婦女並沒有太大的差異;可是,無論是文 化習俗或是生活習慣,卻是與台灣有相當明顯的差異。舉例來說:許多菲律賓籍新移民 婦女主要是信奉基督教,而越南則是信奉傳統佛教,這些與大多數台灣人的民間信仰,

無論是理念或祭祀習俗都有很大的差異。在日常生活中的飲食習慣,無論是口味或菜色

,東南亞與台灣之間也都有明顯的區分,東南亞國家通常是口味較重,酸、鹹、辣並重,

但是台灣卻是較淡而油膩。大至國家、法律的理念,小至生活習俗與互動,都需要語言 作為溝通的媒介,當語言無法成為溝通的橋樑時,就很容易成為衝突的來源。近年來,

各縣市教育局積極展開婚姻移民婦女的識字教育工作,而其成效城鄉明顯有別,同時仍 有許多支持性較低的夫家,會以交通不便或家務繁忙等理由,拒絕婚姻移民婦女參與識 字班的學習。

二、研究者彙整比較

由表 2-3 中經研究者彙整相關議題研究之比較,分析如下:

(一)研究方法:除了呂美紅(2001)以量化做研究外,大部分研究外籍配偶議題之研 究者是以質性研究為主,透過文獻蒐集、行動研究及深度訪談做為收集資料,以做 實踐研究。

(二)研究對象:皆以東南亞外籍配偶為主要對象,包括越南、印尼、泰國、菲律賓、

馬來西亞及柬埔寨等女性配偶為研究對象。

(三)從研究中也發現外籍配偶對於初次來台,會產生生活上適應的困難,例如飲食不 習慣、風俗民情之差異以及語言隔閡等問題,尤其是語言方面常是困擾她們生活的

(39)

原因之一。在蕭昭娟(2000)、吳美雲(2001)、賴建達(2002)及夏曉鵑(2003)

的研究中亦能看出,由於接受識字教育後,對於個人在生活上有極大的幫助,例如 有助於提昇人際關係的互動及產生自信心、以致於帶來生活的方便及需求的滿足,

以及提昇教養子女的能力。另外,在吳美雲(2001)、賴建達(2002)及夏曉鵑(2003)

的研究中亦提到能藉由識字的學習,對外籍配偶嫁入台灣社會後的生活適應及發展

,是相當重要的關鍵。綜合相關議題研究中可發現國人一再的希望外籍配偶能盡快 融入當地社會,而忽略了外籍配偶本身的原生文化,這是值得我們省思。

有關外籍配偶的相關議題研究,大多是資本國際化下的跨國婚姻,或是生活適 應問題、識字教材及識字學習之研究為主要議題,在研究論文方面尚無以外籍配偶 來台後對於生活適應與補校學習所帶給她們生活上實質的幫助為主要議題。因此本 研究是為探討外籍配偶來台後之生活適應與在補校學習後,是否對其本身有實質的 幫助,希望藉由此研究,政府能有積極的做法,讓外籍配偶在學習中文之後,能融 合本身的原生文化,產生新的共融共和生體為本研究期盼之目的。

歸納國內相關議題研究,對於外籍配偶來台後可能面臨的生活適應方面有:婚 姻生活適應不良、婆媳親戚之間的問題、語言的困擾、國籍間的歧視問題、工作權 問題、教養子女問題、文化差異之困擾、居留證與證件問題及識字教材及識字學習 之研究等。

由歸納的這些問題中,在關心外籍配偶來台後的種種問題。研究者認為之首要 即是外籍配偶教育的重要性,而政府目前已體認到外籍配偶教育的重要性,並於九 十三年三月所出版的國內第一套「外籍配偶成人基本教育教材-快樂學習新生活」

是提供外籍配偶專班及國民小學附設補習學校參考運用,或提供外籍配偶自修使用

(40)

,至於師資方面外籍配偶成人教育師資仍以國小教師居多,教育部則委託研發編印 外籍配偶成人基本教育教材及教師手冊 (目前為中越語),亦可說是培育人才尚未 有規劃。

在國內現有之議題研究中,雖有吳美雲(2001)、賴建達(2002)強調識字教 育對於外籍配偶帶來生活方便、需求的滿足、提昇自信及排除困難之能力,均與研 究者生活適應與補校學習結果上有相同點,唯一相異點是目前尚未有以外籍配偶生 活適應與補校學習,作為強調外籍配偶自身教育的重要性,本研究則藉由外籍配偶 對於補校學習後,陳述其1、嫁到台灣來,在生活適應方面的問題有哪些。2、到 學校就讀的動機為何。3、在校學習後,是否對於日常生活上有所幫助。4、隨著 中文能力的增強,是否有助於人際關係的建立。並且在訪談教導外籍配偶之教師方 面,皆對於她們在學習上是持以肯定與支持的態度,在研究者之研究期間對教師的 付出與關懷感到十分的敬重,將以外籍配偶與教師的建議作為本研究之建議參考,

最後再提出本研究之結論。

貳、終身學習的意義

外籍配偶終身學習,本節先從文獻中有關終身學習的意義作一了解。

由於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遽變,因此學習已不再是某些精英份子的專利品,也不是 某一特定年齡的附帶品,它為社會全體所共享,是個體終生所必須的歷程(Faure, et al, 1972:161)。終身學習的時代已經在社會快速變遷中來臨,為每一個人生存與發展所不 可或缺。終身學習的社會業已逐漸在成長中,今日與明日的世界,都將是一個學習的社 會。這種教育是每一公民的權利,在社會中的任何人,在任何時間皆可享受教育( 黃

(41)

富順,1993:187)。

終身學習的議題經常被提出來討論,因為它是學習社會的基礎,也是未來生活發展 的主流趨勢之一。從字面上的意思來看,終身學習的概念是建立在「終生」、「學習」、「生 活」的基礎上。終身教育可以說是生活的一部分,從出生到死亡,都是學習的過程,學 習的內容則包含生活的內涵與重心。

從終身學習的觀點,應提供他們更多的學習機會,不僅學習轉換不同的觀點,來重 新詮釋自己的生活經驗,追尋生命的意義,更透過愉快的學習經驗,體驗生活的意義感,

增加生命的動力。而身為教育工作者,不但自己要能以身作則,不斷追求生命更深刻的 意義,並要適時提供學習者良好的引導,使他們能嘗試在生命轉彎的地方,透過學習,

重新出發(何福田,2001:110-115)。

「終身學習」是從學習者個人的角度出發,個人從出生至臨終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

,均有權利隨時、隨地根據自身的興趣及需要,進行有計劃或無計劃的學習活動。而其 目的在於增進潛能發揮,實現個人理想(胡夢鯨,1977)。

美國成人終身學習需求研究顧問小組(Advisory Panel on Research Needs in Lifelong Learning Adulthood)指出:「終身學習係指個人在一生中,為增進知識、發 展技能、改正態度所進行有意義的、有目的之活動。它可能發生於正規或非正規教育情 境中,如學校、家庭或工作場所;教師可能是專業的教育者或其他具有知識的人,如熟 練的工匠、生產者或同輩;教材可能是傳統教科書、任何書本或新的科技,如電視、電 腦;學習經驗可能發生於教室中或其他場所,如參觀博物館、實習等」(轉引自黃富順,

1996、崔宇華,1999)。

(42)

Sell 指出:「終身學習係指(1)個人一生中獲得知識與技巧,以便維持、增進職業 學術知能獲促進個人發展的過程(2)包括:成人基本教育、繼續教育、獨立研究、農業 教育、商業教育、勞工教育、職業教育、在職訓練、親職教育、中等以後的教育、退休 前教育、老人教育、補救教育、對特殊需求者所提供的特定教育、以及為提升職業及專 業技巧所進行的教育活動,為協助企業、公共機構、其他組織的更新與發展、為因應家 庭需要和個人發展所提供的教育活動。」(轉引自黃富順,1996:10-17)。

由於社會急遽變遷,人類的生命週期也受到相當的影響,傳統直線式的教育已無法 滿足現代人類的需要,於是終身學習成為必然的趨勢。

根據王政彥在終身學習理論的建構上曾提出自己的理論,終身學習的主體是學習者

,其內涵根據 Longworth 和 Davies 的歸結,包括學習需求、動機、願景、目標、技術 與能力、學習的方便性、輔導與資訊、以及有效性與回饋等與學習有關的項目,而其中 更以學習個人的心理因素佔最重要的部分。

終身學習的內容相當多樣,其內容可大致分為三大類型:一、基礎的學習內容:為 學習者提供基本的認識,協助其奠定後續學習的基礎。二、進階的學習內容:為學習者 提供較精緻、複雜與深入的進階學習內容。三、應用的學習內容:學習者提供實際上所 需,可以立即應用的學習內容。

終身學習強調個體在人生全程的每一個階段,需透過不斷的學習,才能繼續獲取新 知及提升技能,以因應變遷社會中工作和生活的需要(王政彥,1999:241-268)。

許多外籍配偶嫁入台灣,成為我們社會的一份子。她們生活在我們的週遭,需要面

(43)

會,而終身學習對於外籍配偶而言,亦是克服所面臨的困境及提升自我的一種方式。

參、外籍配偶終身學習

以下為何福田( 2002:74-94)教育的春風秋雨的書中提及學校教育被認為是最重要 的教育,不論中外,自古即特受重視,因為它是有組織、有系統、有固定場所、師資水 準較高的教育類型,故其對學生而言,有較為具體及普遍的影響。

家庭是個體出生後第一個生活的場所,父母是個體第一個啟蒙老師,尤其母親更是 個體一生成敗利鈍的關鍵人物之一,家庭對個體影響之大無庸置疑。而媳婦對於一個家 庭與家族而言,她是一個外來者,她掌控了子女的教育權,對子女有言教、身教,乃至 各種認知、技能與情意各領域的實質教育影響。這位女性個人素養的高低,對這個家庭 與家族是否竭盡所能的相夫教子,以及她的教育觀念是否正確、高明,直接影響這個家 庭與家族的發展。對下一代而言,這位外來女性的重要性,其他家人無人能比。

我們平時常用「慎始」這兩個字,對兒童則說「不要輸在起跑點上」。這些話無非 是提醒大家做人做事一開始那段時間對人生的重要性。

教育是樸實無華的東西,實實在在,而教育要有效,先要施教者對受教者有真愛,

教育的能量才能啟動,因此,「愛是行為的動力」; 其次要實實在在地傳道、授業、解 惑、啟思,受教者才能努力向前,直衝目標,因此,「教是行為的方向」;有了動力與方 向,受教者必須付諸實踐,才能達成目標,此時施教者必須設法讓受教者真正動起來,

並督導其完成學習工作,因此,「做是行為的成就」(何福田,2002:74-94)。

(44)

一 、 識 字 教 育 方 面

傳統的識字是指讀寫、以及了解符號、標識、指示和其他在環境中生活的能力。功 能性的識字是指個人或團體要完成自定目標時,作為家庭和社區的成員、公民、消費者、

工作者及社會、宗教或其他自選的角色時,必須具備的技能。識字包含三個階段:動機 階段、學習階段及應用階段(黃政傑,1995)。

ABE 就是識字教育(Adult Basic Education,簡稱 ABE),由於個人生活是整體的,

不單是讀寫算,且個人生活有其社會、文化、經濟、政治背景,因此識字教育也需和這 些背景銜接,在這些背景中教識字,或者同時學習這些背景有關的知能。是以教育內容 除基本的讀寫算之外,其他如社會技能、親職教育、消費者經濟學、溝通能力、問題解 決能力及人際關係等也應包含在內(黃政傑,1995)。

二 、 外 籍 配 偶 的 識 字 教 育

黃富順在比較成人教育中(1994:37-98),將各國的成人教育做一比較,本文中就 美國成人教育為例。

(一)在文化方面

美國國土遼? ,文化複雜而多元化。美國是一個移民的國家,由世界各國的移民 組成的多民族國家。就人種而言,有白種人、黑人、黃種人、褐色人;就宗教而言,

有天主教徒及新教徒。這些移民定居於美國各地,在其各自的文化傳統下,發展為多 歧的民族文化。這種多元複雜的文化特性,也反映於教育制度上,使得教育制度分歧 多變。美國教育制度各州不同,同一州內,亦因地區而有不同。也正因為這種民族與

(45)

文化的多歧性,使得美國在教育上特別重視國民的統合教育;亦即美國化的教育。此 外,美國人也深受詹姆士(W. James)實用主義及杜威(J. Dwey)實驗主義的影響,

趨向實用與現實,講究個人物質生活的享受,使美國教育趨向實用教育。其次,美國 文化鼓勵個人發展,追求成就與成功,重視個人的價值與尊嚴,處處顯示民主的生活 方式與生活態度,也深深影響於美國的教育。

(二)成人基本教育(識字教育)

成人基本教育主要係提供給已超過學齡者的一種補救性質的教育,其過去常用的 名稱有基礎教育、美國化教育、國外出生者的英語教育、社會教育和識字教育。

1、重要的立法

一九六○年代以後,美國有一系列與成人基本教育有關的立法通過,而促使成人 基本教育獲得新的發展,邁入了新的里程。識字教育從不識字者的補救教育,擴展到 高中教育的完成;從基本讀寫技能的訓練,擴展到社會生活中必需能力的培養,並使 聯邦政府積極負起成人基本教育的任務。

2、成人基本教育的對象

(1)以接受的正規教育年限為根據

依據一九六六年通過及一九六九年修正通過的成人教育法案(The Adult

Education Act ),其中第二條規定:「 成人公共教育的課程在於促使成人繼續教育 至少達到中學畢業的水準,並透過訓練使其能夠就業,成為更具生產力和負責任的公 民。」在該法案中,對於「成人基本教育」一詞的界定為:「成人基本教育旨在消除 不能以英語、說、讀、寫而致防礙就業者,使其具有此方面的能力,並進一步提高其 教育水準,使其成為更獨立、更具生產力的國民,以利於就業,進而更能負起其成人 責任者。」(Marquis Academic Media, 1978-1979:196)。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Like regular full-time teachers, regular part-time teachers within the approved teaching establishment are subject to the provisions under the Code of Aid, including (a)

Like regular full-time teachers, regular part-time teachers within the approved teaching establishment are subject to the provisions under the Code of Aid, including (a)

 The TRG consists of two components: a basic component which is an annual recurrent cash grant provided to schools for the appointment of supply teachers to cover approved

Starting from the 2012/13 school year, schools may use the surplus of the EOEBG for the payment of statutory holidays/annual leave arising from the following types of specific

In the event that reduction of staff entitlement affects the number of senior teachers (i.e. teachers appointed at promotion ranks) and/or the headship entitlement of a school, a

Like regular full-time teachers, regular part-time teachers within the approved teaching establishment are subject to the provisions under the Code of Aid for Aided Schools,

 The TRG consists of two components: a basic component which is an annual recurrent cash grant provided to schools for the appointment of supply teachers to cover approved

Instruction  Teachers systematically guid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how the writing of life stories could help them apply knowledge of different life st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