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目次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目次"

Copied!
60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2)

目次

編輯說明 章節目次

No. 1315-A 重刻古尊宿語錄序 南嶽大慧行狀

馬祖大寂行狀 百丈懷海語錄 黃檗斷際語錄

黃檗斷際禪師宛陵錄 鎮州臨濟慧照禪師語錄

語錄 勘辨 行錄

興化禪師語錄(南嶽下六世嗣臨濟) 臨濟慧照禪師塔記

睦州和尚語錄(南岳下五世嗣黃檗) 上堂對機第一

勘看經僧第二

勘講經論座主大師第三 睦州和尚語錄小序

汝州南院禪師語要(南嶽下七世嗣興化) 語要

勘辯

風穴禪師語錄(南嶽下八世嗣南院)

汝州首山念和尚語錄(南岳下九世嗣風穴) 語錄

次住廣教語錄 次住寶應語錄

師出鏡清十二問答洎翠岩代語師於一語下代三轉 勘辯語

偈頌

偈頌示眾 靈雲見桃花

玄沙云諦當甚諦當 四賓主頌

偶作三頌 送化主四頌 示眾三首

石門山慈照禪師鳳巖集(南嶽下十世嗣首山) 上堂示眾

次住谷隱山太平寺語 偈頌

歲旦示眾 冬日示眾

僧請益溈山三生話師以頌答

(3)

拄杖 照用 總頌 三玄 三句

石門山慈照禪師鳳巖集序

汾陽昭禪師語錄(南嶽下九世嗣首山念) 語錄

六相頌

并州承天嵩禪師語錄(南嶽下十世嗣首山念) 慈明禪師語錄(南嶽下十世嗣汾陽)

語錄 偈頌

因僧請益三玄三要頌

因僧請益臨濟兩堂首座齊下喝頌 因人請益慧超佛話有頌

因僧請益雲門超佛越祖之談 因僧請益乃述三訣頌

三句頌

因僧請益五位有頌 都一頌

因僧請益風穴佛話 寄李駙馬

注杜順和尚頌

冬不人事頌一首示眾云 僧請益古人十二時歌乃頌之

池州南泉普願禪師語要(南嶽下二世嗣馬祖一) 語要

題南泉和尚語要

衢州子湖山第一代神力禪師語錄(南嶽下四世嗣南泉) 趙州真際禪師語錄并行狀卷上(南嶽下四世嗣南泉願)

語錄 偈頌

十二時歌 見起塔乃有頌

因見諸方見解異途乃有頌 因魚鼓有頌

因蓮花有頌

附趙王與師作真贊 哭趙州和尚二首 雲門匡真禪師廣錄

對機 十二時歌 偈頌 室中語要 垂示代語 勘辨

頌雲門三句語(并餘頌八首)

(4)

函蓋乾坤 截斷眾流 隨波逐浪

三句外別置一問 褒貶句

辨親踈 辨邪正 通賓主 擡薦商量 提綱商量 據實商量 委曲商量 遊方遺錄 大師遺表 遺誡

雲門匡真禪師廣錄序

雲門山光泰禪院匡真大師行錄 請疏

袁州楊岐山普通禪院會和尚語錄 語錄

後住潭州雲葢山海會寺語錄 潭州道吾真禪師語要

語要 勘辨 偈頌

溈山水牯牛 杖林山下竹筋鞭 北斗藏身

百丈野狐 庭前栢 靈雲桃花 麻三斤

興化問雲居何必話 前三三後三三

僧請益三妙三訣師以頌示之 潭州雲蓋山會和尚語錄序 題楊岐會老語錄

海會演語錄

初住四面山語錄 次住太平語錄 次住海會語錄 東山錄

偈頌 投機 山居 自貽 遣興 聞角

(5)

病起

山中四威儀 讚白雲先師真 贊四祖演和尚 自贊

自述真贊二首

師室中常舉趙州狗子還有佛性也無州云無僧請問師為頌之 示禪者二首

示學徒四首

送巳德二禪者之長安緣幹 悼四祖演和尚

悼投子青禪師 悼浮渡圓鑑禪師 吊崇勝大師 悼陳吉先 訪信和尚 送白首座回鄉 次韻詶甘露顒長老 送仁禪者

送文禪人寧親 送蜀僧

寄信上人 次韻詶黃龍圖 次韻詶高臺師兄 擬雲送信禪者作丐 送化主三首

與瓌禪化麥 寄太平燈長老 寄高臺本禪師法兄

遷住白雲入院後示二三執事 寄諸郡丐者

寄舊知二首 送化士四首 寄舊三首 偶作

賦祖花次李提刑韻三首 次韻酬彭運使留題七峯閣 次韻寄彭運使吏部

次韻詶吳都曹 次韻詶蘄倅李朝奉

題東頴西湖簡太守李秘監 東頴途中

聚遠亭 答憑希道 詶石秀才 送朱大卿 送呂公輔 送黃景純

(6)

重會郭功甫 寄李元中 嘉隱堂

附錄序文(三首)

汝州葉縣廣教省禪師語錄 語錄

廣教勘辯語并行錄偈頌 勘辯

偈頌 塼庵

送僧往東京

師有頌三首上監務祠部 先師有頌師逐句下釋語 師不安有二頌

年老有頌

僧不問話乃述頌五首 木魚謌

共施主送羅漢供到南岳有頌 邀僧遊山頌

山門供養主經過覔頌 讚寶應第二代和尚真 送僧往東京有頌 燈籠

送供養主 先師三周年忌 與僧看椹子 送氊供養主 雪下有頌四首 夏末送僧

僧親近云不知和尚門風師有頌 雨下

人事手巾與史諫議述十頌 大師答頌

遊草庵頌

備茶筵送供養主師後逐句識 僧言話次乃有頌

僧寫真呈師師遂成頌自識之 年邁乃有頌

送供養主 扇子 拄杖 笻竹杖

頌兩堂上座下喝 示徒

僧請益

李都尉問和尚生日述成十頌 僧親近乃有頌

上堂有頌

(7)

潭州神鼎山第一代諲禪師語錄 語錄

舉古 應機揀辨 偈頌

靈雲桃花 偶述三偈

歲旦云眾不下山

僧見師舉話略有揀辨乃問如何得似和尚去師云闍黎受屈作麼 有宰官問師坐禪如何師頌云

冬節頌

師不赴王莽山請僧問佛不違眾生之願和尚為什麼有請不赴師云莫錯恠老僧好 頌曰

師在眾時與汾陽昭和尚共作拄杖頌 昭頌

師頌

頌上玉泉和尚 示初機

送清首座 偶述八偈 門人寫真求贊 筠州大愚芝和尚語錄

語錄 拈古 劒頌

舒州法華山舉和尚語要 語要

行錄 偈頌

頌首山西來意 透法身二頌 綱宗

十二時歌 佛眼語錄

佛眼禪師語錄序 語錄

偈頌

示道三偈并敘 隨流

合轍 雙唱

標指六偈并敘 迷悟

坐禪 入道 見聞 水月 語默

(8)

彼我不二 動靜常一 妙語方知 了妄元真 物我無差 同居善說 美容可觀 妙容非覩 延促自爾 寂體咸周 應緣不錯

祖師地種花及總頌四首 地

種 花 總

六句偈六首并敘 前念是凡

後念是聖 前念非凡 後念非聖 前念即凡 後念即聖 十憶偈并敘 憶少林 憶曹溪 憶南泉 憶趙州 憶南陽 憶雙林 憶寒山 憶龐翁 憶先師 憶伊余

十可行十頌并敘 宴坐

入室 普請 粥飯 掃地 洗衣 經行 誦經 禮拜 道話 感興二首 海會辭老和尚

五祖老和尚寄鐵牛歌與師(附)

(9)

師和

山中閴寂爐邊靜坐因思四十年人間世外林泉之樂與夫區區世上者何遼遠也諦 思究極于至道遂成山偈聊以自勉并示諸禪人使勿如老夫之回頭晚也

題四面法智禪師塔 與太平四面夜坐 示看經僧

讀傳燈錄二首 示栽松僧 山中偶作三首 示眾

三句頌

讀靈源十二時歌

師常以六隻骰子示禪人六面皆六點復作三頌 迷逢達磨

因法眼頌 無情說法

寒食禮先師真五首 和珪首座二頌 送郭大夫知鉅野 題陳子美息陰堂 題孫欽之養素軒 智海化士乞頌 示圍爐僧 題徐四翁壁 題祇園庵

夏散輙病既病且惱因書山偈示一一禪者 題侍者寮香林閣

送常侍者西歸省親 小師崇堅乞偈 龍門偶作五首 題靈光臺壁 花山

木魚 讀經 不寐 早起 起晚

遊定明塔院作二頌

因舉楞嚴經七處徵心成頌 述懷示學者

病中示光道者

蔣山送無著道人歸舒州 送禪人入京

再得旨退褒山成三偈代違和守錢公 真贊

釋迦如來出山像贊 觀音像贊二首 天台三大士像贊

(10)

達磨大師贊 百丈大師贊 楊岐和尚贊 白雲端和尚贊 五祖演和尚贊 浮山圓鑒和尚贊 褒山定明禪師贊

悟首座圖余幻質復求為贊 珪首座求贊

順知藏求贊 淵禪人求贊 如大師求贊 賢監院求贊 肱維那求贊 勤禪人求贊 昕侍者求贊 元侍者求贊 小師崇戒求贊 無着道人求贊 馮濟川教授求贊 吳公明求贊 張公壽求贊 戴巨濟求贊

龍門常住圖師真知事求贊 小參

普說 頌古

外道問佛

世尊陞座文殊白槌 世尊拈花迦葉微笑 二祖請達磨安心 六祖風幡

國師三喚侍者 百丈野鴨子

百丈歸與同事坐次忽然哭事問曰憶父母耶丈云無事曰被人罵耶丈云無事曰哭 作什麼丈云問取和尚事往問大師大師曰你去問取他事回至寮中見百丈呵呵大 笑事曰適來為什麼哭而今為什麼却笑丈曰適來哭而今笑同事惘然

馬祖陞堂百丈捲席 百丈再參馬祖

黃蘗一日問百丈曰和尚在大師處有甚奇特言句乞師不恡丈遂舉再參馬祖因緣 乃曰我當時被大師一喝直得三日耳聾黃蘗不覺縮項吐舌丈曰子已後莫承嗣馬 祖麼蘗曰不然今因和尚得見馬祖大機大用要且不識馬祖若承嗣馬祖恐已後喪 我兒孫丈曰如是如是

百丈開田說大義

黃蘗問百丈從上宗乘苗裔此間如何商量百丈默然蘗曰教後人如何委悉丈云我 將謂你是箇人便起去蘗隨後入方丈曰某甲得得而來祇要箇印信足矣丈曰若恁 麼他後不得辜負老僧

百丈一日問黃蘗何處去來蘗曰大雄山下採菌子來丈曰還見大蟲麼蘗便作虎聲

(11)

丈便抽斧作斫勢蘗約住便與一掌丈便休至晚上堂謂眾曰大雄山下有一虎汝等 諸人好看老漢今日親遭一口

百丈問黃蘗甚處來蘗云開田來丈云辛苦不易蘗云隨眾作務丈云有勞道用蘗云 爭敢辭勞丈云開得多少田蘗遂钁地數下丈便喝蘗掩耳而去

黃蘗示眾汝等諸人盡是噇酒槽漢

黃蘗一日在南泉位中坐南泉遂問長老是甚年中行道蘗云威音王佛已前泉云猶 是王老師孫在蘗遂歸本位坐

南泉問黃蘗定慧等學明見佛性此理如何蘗云某甲十二時中不依倚一物泉云莫 是長老見處麼蘗云不敢泉云漿水錢且置草鞋錢教什麼人還蘗不對

南泉門送黃蘗泉曰如許大身材戴椰子大笠子蘗云三千大千世界總在裏許泉曰 王老師[妳-女+口]黃蘗戴笠子便行

百丈問南泉何處來泉曰江西來丈曰還將得馬師真來麼泉曰祇這是丈曰背後底 [妳-女+口]泉拂袖便出

南泉坐次一僧叉手而立泉云太俗生僧合掌泉云太僧生僧無對

洞山謂雲居云昔南泉問座主講何經論主云彌勒下生經泉云彌勒幾時下生主云 現在天宮當來下生泉云天上無彌勒地下無彌勒時雲居遂問洞山祗如天上無彌 勒地下無彌勒未審誰與他安名著字洞山直得禪床震動乃曰膺闍黎

南泉示眾云馬大師道即心即佛又云非心非佛老僧却不恁麼不是心不是佛不是 物恁麼道還有過也無趙州出禮拜歸眾僧問趙州適來禮拜歸眾意作麼生州云却 問取和尚僧上問南泉適來諗上座意作麼生泉云他却領得老僧意旨

南泉斬猫兒

晚趙州從外歸泉舉前話問之州脫草鞋戴頭上而出泉云子適來若在即救得猫兒 南泉.歸宗.麻谷三人去禮忠國師

大隋葢龜 俱胝豎指

德山參見龍潭吹紙燭 魯祖面壁

雪峯示眾云望州亭與上座相見了也烏石嶺與上座相見了也僧堂前與上座相見 了也

米和尚令僧問仰山今時人還假悟也無山云悟即不無爭柰落在第二頭米聞深肯 之

金牛和尚每至齋時自將飯於僧堂前作舞呵呵大笑云菩薩子喫飯來 玄沙三種病人

破竈墮和尚居嵩嶽山塢有一廟甚靈廟中唯安一竈遠近祭祀不歇烹殺物命甚多 師一日領侍者入廟以拄杖敲竈數下云汝本磚瓦泥土合成靈從何來聖從何起又 敲數下竈乃隳破墮落師云破也墮也須臾有一青衣峩冠忽然設拜師前師云是什 麼人神云我本廟神久受業報今日蒙和尚說無生法忍遂得生天特來禮謝師曰是 汝本有之性非吾強言神再禮而沒

大眾遂曰如某等久在和尚左右不蒙示誨適來竈神說何法便得解脫師曰我也別 無道理祇向伊道元是一堆泥土合成靈從何來聖從何起你等諸人何不禮拜眾遂 作禮師云破也墮也大眾一時悟入

趙州勘婆 百丈野狐

黃蘗問百丈古人錯答一轉話墮在野狐身今人轉轉不錯時如何丈曰近前來向汝 道蘗近前打師一掌丈呵呵大笑云將謂胡鬚赤更有赤鬚胡

司馬頭陀問溈山百丈野狐話你作麼生會溈山以手撼門扇三下司馬云太麤生溈 山云佛法說甚麤細

靈雲見桃花

(12)

臨濟參黃蘗首座令問如何是佛法的的大意三度問三度被打 雲門三頓棒

雲門餬餅

罽賓國王自將劒至師子尊者處問師得蘊空否尊者云已得王云既得蘊空可施我 頭否尊者云身非我有豈況於頭王即斬之白乳高數丈王臂遂落

仰山插鍬

長慶萬象之中獨露身 雪峯鼇山成道

子胡狗 鳥窠吹布毛 玄沙虎 五洩參石頭 藥山一句子 趙州喫茶

盤山臨入滅垂示云還有人邈得吾真麼眾人競寫呈師師皆不納時普化出眾云某 甲邈得山云何不呈似老僧看普化乃打筋斗而出

女子出定 良遂參見麻谷 黃龍三關 晦堂拳頭

五祖老和尚凡見僧來便云屈屈僧云屈作什麼師云如今不屈更待何時 又每見僧來展手問云何故喚作手

又每遇僧請益祇云無這閑工夫 室中垂示

垂代

示禪人心要 三自省察 誡問話

佛眼禪師語錄序

宋故和州褒山佛眼禪師塔銘 大隨開山神照禪師語錄

語錄

大隨開山神照禪師語錄序 大隨開山神照禪師行狀 祭文

投子和尚語錄 語錄

投子和尚語錄序

鼓山先興聖國師和尚法堂玄要廣集 上堂問答

師勘僧語

審問諸院老宿語 前後帝王問訊語 偈頌

偈頌七首

十八郎殿下送綵毬上於方丈頂掛便請偈 十八郎殿下又送偈上國師兼請和師乃答之 附十八郎下原偈

(13)

甌閩鼓山先興聖國師和尚法堂玄要廣集序 書鼓山國師玄要廣集後

襄州洞山第二代初禪師語錄 語錄

歌頌

隨物通真頌(并序) 明道頌

真讚 色空頌 示徒頌 提綱頌 投機頌 剪商量頌 指話會頌 指通機頌 明心頌 因事頌 牛兒頌 隨牛狗兒 法身頌 報身頌 化身頌 又述一頌

彭殿直問和尚年多少師有頌 十心頌

廓書狀上頌 智門祚禪師語錄

語錄 歌頌

綱宗歌 三巴鼻 示眾 因事二首

世尊一日陞座大眾雲集文殊從座而起白槌云諦觀法王法法王法如是世尊便下 座

汾州莫妄想頌

雪峰示眾云南山有一條鼈鼻蛇你等諸人切須好看 雪峰輥毬頌

僧問雲門如何是吹毛劒門云祖頌

僧問雲門如何是和尚家風門云有讀書人來報 僧問雲門如何是祖師西來意門云日裏看山頌 雲門抽顧頌

僧問大隨劫火洞然大千俱壞未審者箇還壞也無隨云壞僧云與麼則隨他去也隨 云隨他去頌

大隨和尚看烏龜在陸地僧便問一切眾生皮裏骨者箇眾生為什麼骨裹皮隨脫一 隻鞋蓋却烏龜便去

僧問洞山如何是佛山云麻三斤

僧問雲門如何是沙門行門云會不得僧云為什麼會不得門云祇守會不得

(14)

僧問趙州久嚮趙州石橋到來祇見掠犳不見你祇見掠犳不見石橋僧云如何是石 橋州云渡驢渡馬

趙州問南泉離四句絕百非請師道泉便歸方丈州云者老漢尋常口吧吧地不消一 問

同光帝命諸禪師坐次云朕收得中原之寶祇是無人酬價興化云如何是陛下中原 之寶帝以兩手展幞頭脚化云君王之寶誰敢酬價

南泉齋次自將生盤去首座前云出生杉山時為首座云無生泉云無生猶是未便過 杉山乃召長老長老泉回首云作麼杉云莫道是未頌

僧問長慶有問有答賓主歷然不問不答時如何慶云相逢盡道休官去林下何曾見 一人頌

僧問長慶眾手淘金誰是得者慶云有伎倆者得僧云學人還得也無慶云大遠在頌 智門祚禪師語錄序

雲峰悅語錄 初住翠巖語錄 次住法輪語錄 後住雲峯語錄

雲峰悅禪師初住翠巗語錄 室中舉古

偈頌

原居(二首) 三印

春日閒居(四首) 布袋和尚(五首) 和泥合水(五首) 示學者(三首) 因雪示眾(二首) 宗本義

六相義 頌古十二首

因僧舉泐潭頌乃有頌示之 留僧

數珠

南峰師子山 雲門上庵

送化士(〔二首〕) 送文禪者

送寧首座 送就維那 送華禪者 送聰山主 寄慈濟大師

寄福嚴禪師(二首) 寄雲蓋鵬禪師 寄南華慈濟禪師 寄木山長老 寄龍王進長老 與李君行者 暮冬旅懷

(15)

瞻木平道人

禪人寫余真固命余贊 自詒一首

山居四首

答雲峰正大師(二首) 寄道友

對菊

退居寄承天偶作(五首) 十二時歌

師嘉祐七年七月將示寂上堂有頌 題雲峰悅禪師語錄

真淨語錄

住筠州聖壽語錄 住洞山語錄 住金陵報寧語錄 住廬山歸宗語錄 住寶峰禪院語錄 偈頌

僧請問三聖問雪峰云透網金鱗以何為食峰云待你透出網來即向你道聖云一千 五百人善知識話頭也不識師以頌示之

雪峰云老僧住持事大

僧請問丹霞騎聖僧意旨如何 僧請問雪峰鼈鼻虵因緣

僧問南臺圓和尚大隨龜話圓以手翻覆示之其僧不肯乃質於師師以頌釋之 僧請問馬大師日面佛.月面佛

僧請益僧問雲門如何是正法眼門云普

僧請問雲門如何是諸佛出身處門云東山水上行 僧曰眾中多以無事商量師復成頌

僧請問僧問首山如何是佛法的的大意山云楚王城畔汝水東流 僧舉趙州庭前栢樹子話或云有此語或云無此語師以頌決之 僧舉雲門北斗裏藏身

趙州勘破婆子

婆子云好箇阿師又與麼去 庭前栢樹子二首

頌黃龍和尚垂示佛手驢脚生緣 鳥窠和尚吹布毛

僧問雲門如何是啐啄之機門云響 寶壽開堂三聖推出僧

僧問風穴如何是佛穴云杖林山下竹筋鞭 靈雲見桃花悟道

僧問趙州狗子還有佛性也無州云無僧云上至諸佛下至螻蟻皆有佛性狗子為什 麼無州云有業識在

僧問雲門如何是吹毛劒門云骼

僧問龍牙古人得箇什麼道理便休去歇去牙云如賊入空室

僧問長沙了即業障本來空未了還須償夙債祇如二祖是了不了沙云空 僧問趙州一物不將來時如何州云放下著

僧問雲門如何是超佛越祖之談門云餬餅 雲門關棙子

(16)

雲門抽顧

臨濟三度問黃檗佛法大意三度被打 臨濟到大愚處悟

僧問首山如何是佛法大意山云新婦騎驢阿家牽 雲門云火裏蝍蟟吞大虫

臨濟鋤茶園次見黃檗來遂拄鋤頭而立檗云者漢困那濟云鋤也未鋤困箇什麼檗 以拄杖便打濟接住一送檗便倒叫云維那相救維那近前扶云爭容得這風顛漢與 麼無禮檗以拄杖却打維那濟乃連鋤地數下云諸方火葬這裏一時活埋

百丈再參馬祖 興化打克賓維那 雲門臘月二十五

僧問雲門不起一念還有過也無門云須彌山 百丈野狐

寄百丈玿首座

和酬運使蔣公頌古八絕句 仰山

疎山 末山 洞山

寄雲居長老五頌

雪朝上堂舉龐居士辭藥山因緣復頌其意示諸禪者

師室中問僧云了也未僧云未了師云你喫粥了也未僧云了師云又道未了復云門 外什麼聲僧云雨聲師云又道未了復云面前是什麼僧云屏風師云又道未了復云 還會麼僧云不會乃云聽取一頌

見僧來以火筯敲火爐僧云不會師乃頌曰 僧又問達磨西來單傳心印又如何復乃成頌

師室中問僧如何是無文字一句僧無語僧却問如何是無文字一句師云廬陵米作 麼價又云面前是屏風

僧云洞山禪難參師乃有頌 示眾二頌

法界三觀六頌

讀金剛經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佛意非傅大士頌指南則異說者多矣故水陸同真際 飛行體一如則佛佛道同信斯也因成一頌用示諸禪者

短歌寄端上人 寄人

送和禪者南雄作丐

送清禪者石城丐(清乃善畵) 送生禪者袁州丐

送從禪者廬陵丐(乃閩人石霜受業) 送長上人袁州丐

送雅禪者石城丐 寄南康魏處士寄茶 寄吉州清平跨牛庵 送淨禪者丐南康

送言隆二禪者之南華禮六祖真 送十一禪者往諸方緣化

後又添一人之萬載緣化 上高李居士求頌

(17)

送照禪者

方禪人求師親書偈送 送諸郡丐者

送德禪者丐平江 南臺和福嚴長老結夏 送葉道人

送琪道者作丐

送閑上人之黃龍覲老師 和黃檗老和尚送李居士 送吉州曾居士昆季 寄福嚴謹上人時在南臺 送一禪者袁州丐

送儼禪者吉州丐 送慶禪者崇陽丐 送泰禪者丐米 送際修造

過義井莊猛才上人求頌 又滿莊主求頌

寄饒守鄒幾聖 寄葉推官二首 和宜春張簿見寄 卿上人禮師乞頌 張道人寂庵 寄塘浦張道人

靖安令程節推一日遊山以諸堂寮舊名猥冗各隨事易之揭為熏修.精進.廓 然.證宗.性空.實際.不二.了義.法忍.妙用.和集.雲鶴老拙乃一一 頌之又作通人偈共十三首寄呈

熏修 精進 廓然 證宗 性空 實際 不二 了義 法忍 妙用 和集 雲鶴 寄通人 禪定軒十偈 大義寮 照軒

法會寮蘭軒

春秋皆有蘭復作偈以原之 寄荊南高司戶五偈

和開福長老送強禪者七偈 寄浮山巖中渙達二上人

(18)

送宣上人

寄玿首座時在大愚

和答筠守錢郎中圓相頌送住洞山 送榮上人往黃檗禮積翠庵老和尚 和真首座施茶

留真首座 因事

南臺石頭真堂

寄信上人時在般若臺 和香嚴和尚石磬 送道嚴沙彌南康丐 送則上人

送全禪者廣南作丐 送文禪人之吉州丐

滁州全椒塔院鑒上人邀宿草庵 和酬運判李大夫

又贈李運判

和泐潭乾長老見寄 答新昌簿求圓通頌 送昭禪者

和楊川秀才見別 龍湫

別江西漕王正言 和人歲旦

送華禪者 寄程承事

筠洪中路有驛名大通其傍精舍曰竹下因投宿題之 送曉化主

仙遊觀愚溪閣

觀彭學士會黃檗老宿覺林院頌遂乃詠之

雪朝陞座僧問雪上蹤由事若何師云片片色無別 弔黃龍和尚塔

新荷示徒 投老庵示眾 題清居栢樹

呈筠守徐朝議辭九峰命二首 張文結再任洪州

大寧山堂 散珠亭

擬王元澤題鳳凰臺 寄西庵法眼安師 寂軒

留題天水居士靜宴閣 洞山訥庵

留題東軒 寄香城順禪師 寄程承事

答靖安黃尉問疾二首

(19)

宿彬上人房 退洞山上毛大夫 遊東鼓寺

遊景福訪省長老 寄績溪蘇子由

蘇子由闢東軒有顏子陋巷之說因而寄之 訪寶雲長老

經宣梵院延亭 寄無為居士 快亭

清涼軒

師在雙嶺清旦維那問訊乃曰寂寞師曰寂寞僧家事遂成其偈 途中逢建州三秀才

送周道士

送張僉判遊開先 謝新昌權宰見訪 送然上人化導 清公默庵

留題玿公寂照軒 送人之南嶽 雷秀才顯閣 上藍清涼軒 遊桃源贈劉君實 與道士話長生 書道士壁

留贈香城淳長老 題矮鷄冠

再遊永固院

淨頭端上人求洗滌之說因而成偈 石筧二十韻

題雙嶺曇顯法師影堂 秋夜宿景德院

和積翠庵老和尚送李二十歸袁州 和揚川秀才

謝毛大夫見留

次韻郡倅李朝散留題洞山 寄蘇子由

與會勝禪老同坐夏瑯琊至秋作偈相別以敘一時之事 送祥長老住雲門

退居彭判官以詩見留次韻奉答 和饒守周開祖見贈

寫懷寄五峰長老 送西安丐者

別洪帥張左司歸泐潭 寄洪帥張天覺

楞嚴偈寄撫守許朝散 留題佚老庵

送僧遊南嶽

(20)

送黃州丐者

和僊上人秋夜對月 大丞相請䟽

判府左丞請疏

寶峰雲庵真淨禪師語錄序 寶峰雲庵真淨禪師語錄後序 滁州瑯琊山覺和尚語錄

語錄 拈古

東林和尚雲門庵主頌古 佛照禪師奏對錄

卷目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1)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贊助資訊

(22)

編輯說明

本電子書以「CBETA 電子佛典集成 Version 2021.Q1」為資料來源。

漢字呈現以 Unicode 3.0 為基礎,不在此範圍的字則採用組字式表達。

梵文悉曇字及蘭札字均採用羅馬轉寫字,如無轉寫字則提供字型圖檔。

CBETA 對底本所做的修訂用字以紅色字元表示。

若有發現任何問題,歡迎來函 service@cbeta.org 回報。

版權所有,歡迎自由流通,但禁止營利使用。

(23)

No. 1315-A 重刻古尊宿語錄序

過去如是如是。見在如是如是。未來如是如是。幸自可憐生。無端黃面老漢拈花瞬 目。金色頭陀忍俊脫頥。不覺漏泄。一人傳虗。萬人傳實。何時而已哉。人根有利 鈍。故機語有開斂。鍼砭藥餌。膏肓頓起。縱橫展拓。太虗不痕。雖古人用過。時無 古今。死路活行。死棊活著。觀照激發。如龍得水。故曰言語載道之器。雖佛祖。不 得而廢也。七佛偈及西天此土三十三傳。枝出派列。莫知其幾授受證據。洎夫抑揚示 誨見於傳燈。而多有載不盡者。往往散落。

異時有頥藏主者。旁蒐廣採。僅得南泉而下二十二家示眾機語。厥後又得雲門.真 淨.佛眼.佛照等數家。總曰古尊宿語。非止乎此也。據其所搜採而言耳。

夫古人得親故用親。行到故說到。其所說者。如國家兵器。不得已而用之。從上為 人。只貴眼正。是豈末流刻楮畵花。雕蚶鏤蛤瞎學者眼所可同日語。

覺心居士出善女倫。秉烈丈夫志操。不為富貴所障。世相所縻。著淨名衣。坐空生 室。安住正受。動靜提撕。是孰使之然哉。謂頥所編古尊宿語刊于閩中。而板亦漫 矣。兩浙叢林得之惟艱。勇捐己資。鋟梓流通。命禪衲精校重楷。不鄙索序。噫。亦 異矣。昔月上女抗舍利弗。發明大涅槃。菴提遮對曼殊室利。不生生不死死義。達磨 來震旦以後。其間善女等倫。橫機諸大老。發明向上者多矣。近世秦國計氏與夫空室 道人。皆以鍾鼎家世而為般若眷屬。今覺心則發揮古宿機語。以遺佛種。無二無二 分。無別無斷故。

覺心魏氏。紹興丞相文節公孫。余文昌之室。先瑩住林菴虗席。命慈林解無言者攝解 催請主菴人。覺心著語云。菴主只在菴中。為甚麼不見。道有又無。道無却有。又不 近。又不遠。舉頭鷂子過新羅。參得著。喫盌麫。餘偈語多有。皆不計較而得。則日 用中無非禪悅法喜之樂矣。併見于此。

旹聖宋咸湻丁卯春清明日江淅等處明州府阿育王山廣利禪寺住持沙門物初大觀序。唐 宋諸碩師傳佛心宗。道大德備。室中垂示。勘辨學者。徵拈代別。皆有機語。流布寰 中久矣。惟傳燈一書甞賜入藏。諸師之語。傳燈不能備載者。有賾公藏主別集南泉.

趙州.黃檗.臨濟.雲門.真淨.佛眼.東山二十餘家。總若干卷。題之曰古尊宿 語。實有補於宗門。

No. 1315

古尊宿語錄卷第一 大鑑下一世

(24)

南嶽大慧禪師。諱懷讓。金州人也。俗姓杜。於儀鳳二年四月八日降誕。感白氣應於 玄象。在安康之分。太史瞻見。遂奏聞高宗皇帝。帝乃問。何祥瑞。 太史對曰。國 之法器。不染世榮。帝傳敕金州太守韓偕親往存慰其家。 家有三子。惟師最小。年 始三歲。炳然殊異。性惟恩讓。父乃安名懷讓。至年十歲。惟樂佛書。時有三藏玄 靜。過舍見而奇之。告其父母曰。此子若出家。必獲上乘。廣度眾生。 至垂拱三 年。方十五歲。辭親往荊州玉泉寺。依弘景律師出家。通天二年受戒。後習毗尼藏。

一日。自歎曰。夫出家者。為無為法。天上人間無有勝者。時同學坦然。知師志氣高 邁。勸師同謁嵩山安禪師。安啟發之。乃直詣曹谿禮六祖。 六祖問。什麼處來。 

師云。嵩山安和尚處來。 祖云。什麼物與麼來。師無語。 遂經八載。忽然有省。

乃白祖云。某甲有箇會處。 祖云。作麼生。 師云。說似一物即不中。 祖云。還 假修證也無。 師云。修證即不無。污染即不得。 祖云。只此不污染。是諸佛之護 念。汝既如是。吾亦如是。西天二十七祖般若多羅讖汝曰。震旦雖闊無別路。要假兒 孫脚下行。金鷄解衘一粒粟。供養什邡羅漢僧(又讖傳道一法)。心裏能藏事。說向漢江 濵。湖波探水月。將照二三人。 祖云。先師有言。從吾向後。勿傳此衣。但以法 傳。若傳此衣。命如懸絲。惟示道化。聽吾偈曰。心地含諸種。普雨悉皆萌。頓悟華 情已。菩提果自成。汝向後出一馬駒。踏殺天下人。應在汝心。不須速說。師侍奉一 十五載。 唐先天二年。始往南嶽。居般若寺。示徒云。一切萬法皆從心生。心無所 生。法無能住。若達心地。所作無礙。非遇上根。宜慎辭哉。 僧問。如鏡鑄像。像 成後。光歸何處。 師云。如大德未出家寺相狀向什麼處去。 僧云。成後為什麼不 鑑照。 師云。雖然不鑑照。謾他一點不得。 馬祖居南嶽傳法院。獨處一庵。唯習 坐禪。凡有來訪者都不顧。師往彼亦不顧。師觀其神宇有異。遂憶六祖讖。乃多方而 誘導之。 一日。將甎於庵前磨。馬祖亦不顧。時既久。乃問曰。作什麼。 師云。

磨作鏡。 馬祖云。磨甎豈得成鏡。 師云。磨甎既不成鏡。坐禪豈能成佛。 祖乃 離座云。如何即是。 師云。譬牛駕車。車若不行。打牛即是。打車即是。又云。汝 學坐禪。為學坐佛。若學坐禪。禪非坐臥。若學坐佛。佛非定相。於無住法。不應取 捨。汝若坐佛。即是殺佛。若執坐相。非達其理。 馬祖聞斯示誨。豁然開悟。禮拜 問云。如何用心。即合無相三昧。 師云。汝學心地法門。如下種子。我說法要。譬 彼天澤。汝緣合故。當見其道。 馬祖云。道非色相。云何能見。 師云。心地法眼 能見乎道。無相三昧亦復然矣。 祖云。有成壞否。 師云。若以成壞聚散而見道 者。非也。聽吾偈曰。心地含諸種。遇澤悉皆萌。三昧華無相。何壞復何成。 馬祖 一蒙開悟。心地超然。侍奉十秋。日益深奧。師入室弟子六人。各印可曰。汝等六人 同證吾身。各契其一。一人得吾眉。善威儀(常浩)。一人得吾眼。善顧盻(智達)。一人得 吾耳。善聽理(坦然)。一人得吾鼻。善知氣(神照)。一人得吾舌。善談說(嚴峻)。一人得 吾心。善古今(道一)。 後馬祖闡化於江西開元寺。師問眾曰。道一為眾說法否。 眾 曰。已為眾說法。 師云。未見通箇消息來。遂遣一僧去。囑云。待伊上堂時。但問 作麼生。記取答話來。 僧如教。迴。舉似師。馬祖云。自從胡亂後。三十年不曾少

(25)

鹽醬。師然之。 師天寶三年八月十一日示寂於南嶽。敕諡大慧禪師最勝輪之塔。吏 部侍郎歸登撰塔記。

大鑑下二世

馬祖大寂禪師。師諱道一。漢州什邡人也。俗姓馬氏。江西法嗣布於天下。時號馬祖 焉。 問。如何是修道。 師云。道不屬修。若言修得。修成還壞。即同聲聞。若言 不修。即同凡夫。 云。作何見解。即得達道。 云。自性本來具足。但於善惡事上 不滯。喚作修道人。取善捨惡。觀空入定。即屬造作。更若向外馳求。轉踈轉遠。但 盡三界心量。一念妄想。即是三界生死根本。但無一念。即除生死根本。即得法王無 上珍寶。 無量劫來。凡夫妄想。謟曲邪偽。我慢貢高。合為一體。故經云。但以眾 法合成此身。起時唯法起。滅時唯法滅。此法起時不言我起。滅時不言我滅。前念.

後念.中念。念念不相待。念念寂滅。喚作海印三昧。攝一切法。如百千異流同歸大 海。都名海水。住於一味。即攝眾味。住於大海。即混諸流。如人在大海中浴。即用 一切水。 所以聲聞悟迷。凡夫迷悟。聲聞不知聖心本無地位.因果.階級。心量妄 想修因證果。住其空定八萬劫.二萬劫。雖即已悟。却迷。諸菩薩觀如地獄苦。沉空 滯寂。不見佛性。若是上根眾生。忽遇善知識指示。言下領會。更不歷於階級.地 位。頓悟本性。故經云。凡夫有反覆心。而聲聞無也。對迷說悟。本既無迷。悟亦不 立。 一切眾生從無量劫來不出法性三昧。長在法性三昧中。著衣喫飯。言談祗對。

六根運用。一切施為。盡是法性。不解返源。隨名逐相。迷情妄起。造種種業。若能 一念返照。全體聖心。汝等諸人。各達自心。莫記吾語。縱饒說得河沙道理。其心亦 不增。總說不得。其心亦不減。說得亦是汝心。說不得亦是汝心。乃至分身放光。現 十八變。不如還我死灰來。淋過死灰無力。喻聲聞妄修因證果。未淋過死灰有力。喻 菩薩道業純熟。諸惡不染。若說如來權教三藏。河沙劫說不可盡。猶如鉤鏁。亦不斷 絕。若悟聖心。總無餘事。久立。珍重。

上堂。龐居士問。不與萬法為侶者是什麼人。 師云。待汝一口噏盡西江水即向汝 道。 又問。不昧本來身。請師高著眼。師直下覷。 士云。一等沒弦琴。唯師彈得 妙。師直上覷。士禮拜。師歸方丈。 居士隨後云。適來弄巧成拙。 問。如何是 佛。 師云。即心是佛。 問。離四句。絕百非。請師直指西來意。 師云。我今日 無心情。汝去西堂問取智藏。 僧至西堂問。西堂以手指頭云。我今日頭痛。不能為 汝說得。汝去問海兄。 僧去問海兄。海兄云。我到者裏却不會。 僧回。舉似師。

師云。藏頭白。海頭黑。 師採藤次。見水潦便作放勢。水潦近前接。師即便踏倒。

水潦起來。呵呵大咲。云。無量妙義。百千三昧。盡在一毛頭上。識得根源去。 師 令僧馳書與徑山欽和尚。書中畫一圓相。徑山纔開見。索筆於中著一點。後有僧舉似 忠國師。國師云。欽師猶被馬師惑。 問。和尚為甚麼說即心即佛。 師曰。為止小 兒啼。 曰。啼止時如何。 師曰。非心非佛。 曰。除此二種人來。如何指示。 

(26)

師曰。向伊道不是物。 曰。忽遇其中人來時如何。 師曰。且教伊體會大道。 

問。如何是西來意。 師曰。即今是甚麼意。 師問僧。什麼處來。 云。湖南 來。 師云。東湖水滿也未。 云。未。 師云。許多時雨水尚未滿。 (道吾云。滿 也。 雲巖云。湛湛地。 洞山云。什麼劫中曾欠少)

又問。如水無筋骨。能勝萬斛舟。此理如何。 師曰。這裏無水亦無舟。說甚麼筋 骨。 一夕。西堂.百丈.南泉隨侍翫月次。師問。正恁麼時如何。 堂曰。正好供 養。 丈曰。正好修行。泉拂袖便行。 師曰。經歸藏。禪歸海。唯有普願獨超物 外。 師問百丈。汝以何法示人。丈豎起拂子。 師曰。祇這箇。為當別有。丈拋下 拂子。 僧問。如何得合道。 師曰。我早不合道。 問。如何是西來意。 師便打 曰。我若不打汝。諸方笑我也。 有小師耽源行脚回。於師前畫一圓相。就上拜了 立。師曰。汝莫欲作佛否。 曰。某甲不解揑目。 師曰。吾不如汝。小師不對。 

有講僧來。問曰。未審禪宗傳持何法。 師却問曰。座主傳持何法。 主曰。忝講得 經論二十餘本。 師曰。莫是師子兒否。 主曰。不敢。師作噓噓聲。 主曰。此是 法。 師曰。是甚麼法。 主曰。師子出窟法。師乃默然。 主曰。此亦是法。 師 曰。是甚麼法。 主曰。師子在窟法。 師曰。不出不入是甚麼法。主無對。 (百丈 代云。見麼)。 遂辭出門。師召曰。座主。主回首。 師曰。是甚麼。主亦無對。 師 曰。這鈍根阿師。 洪州廉使問曰。喫酒肉即是。不喫即是。 師曰。若喫。是中丞 祿。不喫。是中丞福。 師入室弟子一百三十九人。各為一方宗主。轉化無窮。師於 貞元四年正月中登建昌石門山。於林中經行。見洞壑平坦。謂侍者曰。吾之朽質。當 於來月歸茲地矣。言訖而回。 既而示疾。院主問。和尚近日尊候如何。 師曰。日 面佛.月面佛。 二月一日。沐浴跏趺入滅。元和中。諡大寂禪師。塔名大莊嚴。

大鑑下三世

百丈懷海禪師。福州長樂人也。師參馬大師為侍者。檀越每送齋飯來。師纔揭開盤 蓋。馬大師拈起一片胡餅示眾云。是甚麼。每日如此。師經三年。 一日。隨侍馬祖 路行次。聞野鴨聲。馬祖云。什麼聲。 師云。野鴨聲。 良久。馬祖云。適來聲向 什麼處去。 師云。飛過去。馬祖迴頭。將師鼻便搊。師作痛聲。 馬祖云。又道飛 過去。師於言下有省。 却歸侍者寮。哀哀大哭。同事問曰。汝憶父母耶。 師曰。

無。 曰。被人罵耶。 師曰。無。 曰。哭作甚麼。 師曰。我鼻孔被大師搊得痛 不徹。 同事曰。有甚因緣不契。 師曰。汝問取和尚去。 同事問大師曰。海侍者 有何因緣不契。在寮中哭。告和尚為某甲說。 大師曰。是伊會也。汝自問取他。 

同事歸寮。曰。和尚道汝會也。教我自問汝。師乃呵呵大笑。 同事曰。適來哭。如 今為甚却笑。 師曰。適來哭。如今笑。同事罔然。 明日。馬祖昇堂纔坐。師出來 卷却簟。馬祖便下座。師隨至方丈。馬祖云。適來要舉轉因緣。你為什麼卷却簟。 

師曰。為某甲鼻頭痛。 馬祖云。你什麼處去來。 師云。昨日偶有出入。不及參

(27)

隨。馬祖喝一喝。師便出去。 馬祖一日問師。什麼處來。 師云。山後來。 祖 云。還逢著一人麼。 師云。不逢著。 祖云。為什麼不逢著。 師云。若逢著。即 舉似和尚。 祖云。什麼處得者箇消息來。 師云。某甲罪過。 祖云。却是老僧罪 過。 師再參馬祖。祖豎起拂子。師云。即此用。離此用。祖挂拂子於舊處。 良 久。祖云。你已後開兩片皮。將何為人。師遂取拂子豎起。 祖云。即此用。離此 用。師亦挂拂子於舊處。祖便喝。師直得三日耳聾。 後住洪州大雄山。以居處巖巒 峻極。故號百丈。既處之。未期月。參玄之賓。四方麏至。溈山.黃檗當其首。 一 日。師謂眾曰。佛法不是小事。老僧昔被馬大師一喝。直得三日耳聾。黃檗聞舉。不 覺吐舌。 師曰。子已後莫承嗣馬祖去麼。 檗曰。不然。今日因和尚舉。得見馬祖 大機大用。然且不識馬祖。若嗣馬祖。已後喪我兒孫。 師曰。如是。如是。見與師 齊。減師半德。見過於師。方堪傳授。子甚有超師之見。檗便禮拜。 因僧問西堂。

有問有答即且置。無問無答時如何。 堂曰。怕爛却那。 師聞舉。乃曰。從來疑這 箇老兄。 曰。請和尚道。 師曰。一合相不可得。 師謂眾曰。有一人長不喫飯不 道饑。有一人終日喫飯不道飽。眾無對。 雲巖問。和尚每日區區為阿誰。 師曰。

有一人要。 巖曰。因甚麼不教伊自作。 師曰。他無家活。 僧問。抱璞投師。請 師一決。 師云。昨夜南山虎咬大蟲。 云。不繆真詮。為甚麼不垂方便。 師云。

掩耳偷鈴漢。 云。不得中郎鑑。還同野舍薪。師便打。 僧云。蒼天。蒼天。 師 云。得與麼多口。 云。罕遇知音。拂袖便出。 師云。百丈今日輸却一半。 (佛鑑 云。雖得一場榮。刖却一雙足)。 至晚。侍者問。和尚被這僧不肯了便休。師便打。 者 云。蒼天。蒼天。 師云。罕遇知音。者作禮。 師云。一狀領過。 有一僧哭入法 堂。師云。作什麼。 僧云。父母俱喪。請師揀日。 師云。明日一時埋却。 問。

如何是奇特事。 師云。獨坐大雄峯。僧禮拜。師便打。 西堂問師。你向後作麼生 開示於人。師以手卷舒兩邊。 堂云。更作麼生。師以手點頭三下。

上堂云。靈光獨耀。迥脫根塵。體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無染。本自圓成。但離妄 緣。即如如佛。 問。依經解義。三世佛冤。離經一字。如同魔說時如何。 師云。

固守動靜。三世佛冤。此外別求。如同魔說。 馬祖令人馳書并醬三甕與師。師令排 向法堂前。乃上堂。眾纔集。師以拄杖指醬甕云。道得。即不打破。道不得。即打 破。眾無語。師便打破。歸方丈。

上堂。眾纔集。師以拄杖趂下。却召大眾。大眾回頭。師云。是什麼。 溈山問仰 山。百丈再參馬祖豎拂因緣。此二尊宿意旨如何。 仰山云。此是顯大機大用。 溈 山云。馬祖出八十四人善知識。幾人得大機。幾人得大用。 仰山云。百丈得大機。

黃檗得大用。餘者盡是唱道之師。 溈山云。如是。如是。 師因普請開田。回問。

運闍棃。開田不易。 檗云。眾僧作務。 師云。有煩道用。 檗云。爭敢辭勞。 

師云。開得多少田。檗作鋤田勢。師便喝。檗掩耳而出。 師問黃檗。甚處來。 檗 云。山下採菌子來。 師云。山下有一虎子。汝還見麼。檗便作虎聲。師於腰下取斧

(28)

作斫勢。檗約住便掌。 師至晚上堂。云。大眾。山下有一虎子。汝等諸人出入好 看。老僧今朝親遭一口。 後溈山問仰山云。黃檗虎話作麼生。 仰山云。和尚如 何。 溈山云。百丈當時便合一斧斫殺。因什麼到如此。 仰山云。不然。 溈山 云。子又作麼生。 仰山云。不唯騎虎頭。亦解把虎尾。 溈山云。寂子甚有險崖之 句。 師每日上堂。常有一老人聽法。隨眾散去。一日。不去。師乃問。立者何 人。 老人云。某甲於過去迦葉佛時曾住此山。有學人問。大修行底人。還落因果也 無。對云。不落因果。墮在野狐身。今請和尚代一轉語。 師云。汝但問。 老人便 問。大修行底人還落因果也無。 師云。不昧因果。 老人於言下大悟。告辭師云。

某甲已免野狐身。住在山後。乞依亡僧燒送。 師令維那白槌告眾。齋後普請送亡 僧。大眾不能詳。 至晚參。師舉前因緣次。黃檗便問。古人錯對一轉語。落在野狐 身。今人轉轉不錯是如何。 師云。近前來。向汝道。黃檗近前打師一掌。 師云。

將謂胡鬚赤。更有赤鬚胡。 時溈山在會下作典座。司馬頭陀舉野狐話問。典座作麼 生。典座以手撼門扇三下。 司馬云。太麤生。 典座云。佛法不是者箇道理。 後 溈山舉黃檗問野狐話問仰山。仰山云。黃檗常用此機。 溈山云。汝道天生得。從人 得。 仰山云。亦是稟受師承。亦是自宗通。 溈山云。如是。如是。 黃檗問。從 上古人以何法施人。師良久。 黃檗云。後代兒孫將何傳授。 師云。將謂你者漢是 箇人。便歸方丈。 師與溈山作務次。師問。有火也無。 溈山云。有。 師云。在 什麼處。溈山把一莖柴。吹過與師。 師接云。如蟲蝕木。 因普請鋤地次。有僧聞 皷聲。舉起鋤頭。大咲歸去。師云。俊哉。此是觀音入理之門。 後喚其僧。問。你 今日見甚道理。 云。某甲早辰未喫粥。聞皷聲。歸喫飯。師呵呵大笑。 問。如何 是佛。 師云。汝是阿誰。 云。某甲。 師云。汝識某甲否。 云。分明箇。 師 豎起拂子問。汝見拂子否。 云。見。師更不管。 師令僧。去章敬處。見伊上堂說 法。你便展開坐具。禮拜。起將一隻鞋。以袖拂却上塵。倒頭覆下。 其僧到章敬。

一依師旨。章敬云。老僧罪過。

廣錄。 夫語須辯緇素。須識總別語。須識了義.不了義教語。了義教辯清。不了義 教辯濁。說穢法邊垢揀凡。說淨法邊垢揀聖。從九部教說。向前眾生無眼。須假人雕 琢。若於聾俗人前說。直須教渠出家持戒。修禪學慧。若是過量俗人。亦不得向他與 麼說。如維摩詰.傅大士等類。若於沙門前。說他沙門已受白四羯磨訖。具足全是戒 定慧力。更向他與麼說。名非時語。說不應時。亦名綺語。若是沙門。須說淨法邊 垢。須說離有無等法。離一切修證。亦離於離。 若於沙門中。剝除習染。沙門除貪 瞋病不去。亦名聾俗。亦須教渠修禪學慧。若是二乘僧。他歇得貪瞋病去盡。依住無 貪將為是。是無色界。是障佛光明。是出佛身血。亦須教渠修禪學慧。須辯清濁 語。 濁法者。貪.瞋.愛.取等多名也。清法者。菩提.涅槃.解脫等多名也。只 如今鑑覺。但於清濁兩流。凡聖等法。色聲香味觸法。世間出世間法。都不得有纖毫 愛取。既不愛取。依住不愛取將為是。是初善。是住調伏心。是聲聞人。是戀筏不捨

(29)

人。是二乘道。是禪那果。既不愛取。亦不依住不愛取。是中善。是半字教。猶是無 色界。免墮二乘道。免墮魔民道。猶是禪那病。是菩薩縛。既不依住不愛取。亦不作 不依住知解。是後善。是滿字教。免墮無色界。免墮禪那病。免墮菩薩乘。免墮魔王 位。為智障.地障.行障故。見自己佛性。如夜見色。如云佛地斷二愚。一.微細所 知愚。二.極微細所知愚。 故云有大智人破塵出經卷。若透得三句過。不被三段 管。教家舉喻。如鹿三跳出網。喚作纏外佛。無物拘繫得渠。是屬然燈後佛。是最上 乘。是上上智。是佛道上立。此人是佛。有佛性。是導師。是使得無所礙風。是無礙 慧。於後能使得因果福智自由。是作車運載因果。處於生。不被生之所留。處於死。

不被死之所礙。處於五陰。如門開不被五陰礙。去住自由。出入無難。若能與麼。不 論堦梯勝劣。乃至蟻子之身。但能與麼。盡是淨妙國土。不可思議。 此猶是解縛 語。彼自無瘡。勿傷之也。佛瘡.菩薩等瘡。但說有無等法。盡是傷也。有無管一切 法。十地是濁流河。眾作清流。說豎清相。說濁過患。向前十大弟子。舍利弗.富樓 那.正信阿難.邪信善星等。箇箇有牓樣。箇箇有則候。一一被導師說破。不是四禪 八定阿羅漢等。住定八萬劫。他是依執所行。被淨法酒醉。故聲聞人聞佛法。不能發 無上道心。所以斷善根人無佛性。教云。喚作解脫深坑可畏之處。一念心退。墮地獄 猶如箭射。亦不得一向說退。亦不得一向說不退。祇如文殊.觀音.勢至等。却來須 陁洹地。同類誘引。不得言他退。當與麼時。祇喚作須陁洹人。 祇如今鑑覺。但不 被一切有無諸法管。透三句及一切逆順境得過。聞百千萬億佛出世間。如不聞相似。

亦不依住不聞。亦不作不依住知解。說他者箇人退。不得量數。管他不著。是佛常住 世間而不染世法。說佛轉法輪退。亦是謗佛法僧。說佛不轉法輪不退。亦是謗佛法 僧。 肇云。菩提之道。不可圖度。高而無上。廣不可極。淵而無下。深不可測。語 也垛生招箭。言鑑覺猶不是。從濁辯清。許說如今鑑覺是除鑑覽外別有。盡是魔說。

若守住如今鑑覺。亦同魔說。亦名自然外道說。如今鑑覺是自己佛。是尺寸語。是圖 度語。似野干鳴。猶屬黐膠門。 本來不認自知自覺是自己佛。向外馳求覓佛。假善 知識說出自知自覺作藥。治箇向外馳求病。既不向外馳求。病瘥須除藥。若執住自知 自覺。是禪那病。是徹底聲聞。如水成冰。全冰是水。救渴難望。亦云必死之病。世 醫拱手。 無始不是佛。莫作佛解。佛是眾生邊藥。無病不要喫。藥病俱消。喻如清 水。佛似甘草和水。亦如蜜和水。極是甘美。若同清水邊數則不著。不是。無是本 有。亦云此理是諸人本有。諸佛菩薩喚作示珠人。從來不是箇物。不用知渠解渠。不 用是渠非渠。但割斷兩頭句。割斷有句不有句。割斷無句不無句。兩頭迹不現。兩頭 提汝不著。量數管汝不得。 不是欠少。不是具足。非凡非聖。非明非暗。不是有 知。不是無知。不是繫縛。不是解脫。不是一切名目。何以不是實語。若為雕琢虗 空。作得佛相貌。若為說道虗空是青.黃.赤.白作得。如云法無有比。無可喻故。

法身無為。不墮諸數。故云聖體無名。不可說如實理。空門難湊。喻如太末蟲處處能 泊。唯不能泊於火燄之上。眾生亦爾。處處能緣。唯不能緣於般若之上。 參善知 識。求覓一知一解。是善知識魔。生語見故。若發四弘誓願。願度一切眾生盡。然後

(30)

我始成佛。是菩薩法智魔。誓願不相捨故。若持齋戒。修禪學慧。是有漏善根。縱然 坐道場。示現成等正覺。度恒沙數人盡證辟支佛果。是善根魔。起貪著故。若於諸法 都無貪染。神理獨存。住甚深禪定。更不昇進。是三昧魔。久躭翫故。至上涅槃。離 欲寂靜。是魔業。若智慧脫若干魔網不去。縱解百本圍陁經。盡是地獄滓。若覓如佛 相似。無有是處。 如今聞說不著一切善惡有無等法。即為墮空。不知棄本逐末。却 是墮空也。求佛求菩提。及一切有無等法。是棄本逐末。祇如今麤食助命。補破遮 寒。渴則掬水喫。餘外但是一切有無等法都無纖毫繫念。此人漸有輕明分。 善知識 不執有。不執無。脫得十句魔語。出語不繫縛人。所有言說。不自稱師。說如谷響。

言滿天下無口過。堪依止。若道我能說能解。說我是和尚。汝是弟子。者箇同於魔 說。無端說道。目擊道存。是佛不是佛。是菩提.涅槃.解脫等。無端說一知一解。

見舉一手。豎一指。云是禪是道。者箇語繫縛人。未有住時。祇是重增比丘繩索。 

縱然不說。亦有口過。寧作心師。不師於心。不了義教。有人天師。有導師。了義教 中。不為人天師。不師於法。未能依得玄鑑。且依得了義教。猶有相親分。若是不了 義教。祇合聾俗人前說。祇如今但不依住一切有無諸法。亦不住無依住。亦不作不依 住知解。是名大善知識。亦云唯佛一人是大善知識。為無兩人。餘者盡名外道。亦名 魔說。 如今祇是說破兩頭句。一切有無境法。但莫貪染及解縛之事。無別語句教 人。若道別有語句教人。別有法與人者。此名外道。亦名魔說。須識了義教.不了義 教語。須識遮語.不遮語。須識生死語。須識藥病語。須識逆順喻語。須識總別 語。 說道修行得佛。有修有證。是心是佛。即心即佛。是佛說。是不了義教語。是 不遮語。是總語。是升合擔語。是揀穢法邊語。是順喻語。是死語。是凡夫前語。不 許修行得佛。無修無證。非心非佛。佛亦是佛說。是了義教語。是遮語。是別語。是 百石擔語。是三乘教外語。是逆喻語。是揀淨法邊語。是生語。是地位人前語。從須 陁洹向上直至十地。但有語句。盡屬法塵垢。但有語句。盡屬煩惱邊收。但有語句。

盡屬不了義教。了義教是持。不了義教是犯。佛地無持犯。了義不了義教盡不許 也。 從苗辯地。從濁辯清。祇如今鑑覺。若從清邊數。鑑覺亦不是清。不鑑覺亦不 是清。亦不是不清。亦不是聖。亦不是不聖。亦不是見。水濁。說水濁過患。水若 清。都無可說。說却濁他水。若有無問之問。亦有無說之說。佛不為佛說法。平等真 如法界無佛。不度眾生。佛不住佛。名真福田。 須辯主客語。貪染一切有無境法。

被一切有無境惑亂。自心是魔王。照用屬魔民。祇如今鑑覺。但不依住一切有無諸 法。世間出世間法。亦不作不住知解。亦不依住無知解。自心是佛。照用屬菩薩。心 心是主宰。照用屬客塵。如波說水。照萬像以無功。若能寂照。不自玄旨。自然貫串 於古今。如云神無照功。至功常存。能一切處為導師。 眾生性識。他為未曾踏佛堦 梯。是黐膠性。多時黏著有無諸法。乍喫玄旨藥不得。作聞格外語。他信不及。所以 菩提樹下四十九日默然思惟。智慧冥朦難說。無可比喻。說眾生有佛性。亦謗佛法 僧。說眾生無佛性。亦謗佛法僧。若言有佛性。名執著謗。若言無佛性。名虗妄謗。

如云說佛性有。則增益謗。說佛性無。則損減謗。說佛性亦有亦無。則相違謗。說佛

(31)

性非有非無。則戲論謗。 始欲不說。眾生無解脫之期。始欲說之。眾生又隨語生 解。益少損多。故云我寧不說法。疾入於涅槃。向後返尋。過去諸佛皆說三乘之法。

向後假說假立名字。本不是佛。向渠說是佛。本不是菩提。向渠說是菩提.涅槃.解 脫等。知渠擔百石擔不起。且與渠一升一合擔。知渠難信了義教。且與渠說不了義 教。且得善法流行。亦勝於惡法。善果限滿。惡果便到。得佛。則有眾生到。得涅 槃。則有生死到。得明。則有暗到。但是有漏因果翻覆。無有不想酬獻者。 若欲免 見翻覆之事。但割斷兩頭句。量數管不著。不佛不眾生。不親不疎。不高不下。不平 不等。不去不來。但不著文字。隔渠兩頭。捉汝不得。免苦樂相形。免明暗相酬。實 理真實亦不真實。虗妄亦不虗妄。不是量數物。喻如虗空不可修治。若心有少許作 解。即被量數管著。亦如卦兆。被金木水火土管。亦如黐膠。五處俱黏。魔王捉得。

自在還家。 夫教語皆三句相連。初.中.後善。初。直須教渠發善心。中。破善 心。後。始名好善。菩薩即非菩薩。是名菩薩。法非法非非法。總與麼也。若祇說一 句。令眾生入地獄。若三句一時說。渠自入地獄。不干教主事。說到如今鑑覺是自己 佛。是初善。不守住如今鑑覺。是中善。亦不作不守住知解。是後善。如前屬然燈後 佛。祇是不凡亦不聖。莫錯說佛非凡非聖。 此土初祖云。無能無聖為佛聖。若言佛 聖者。亦非九品精靈.龍畜等類。及釋梵已來。皆能通變。上品精靈。亦知今古百劫 時事。豈得是佛。如阿修羅王身極長大。敵兩倍須彌山。與帝釋戰時。知力不如。領 百萬兵眾入藕絲孔裏藏。通變辯才不少。他且不是佛教語。節級奢緩。陞降不同。未 悟未解時名貪瞋。悟了喚作佛慧。故云不異舊時人。祇異舊時行履處。 問。斬草伐 木。掘地墾土。為有罪報相否。 師云。不得定言有罪。亦不得定言無罪。有罪無 罪。事在當人。若貪染一切有無等法。有取捨心在。透三句不過。此人定言有罪。若 透三句外。心如虗空。亦莫作虗空想。此人定言無罪。 又云。罪若作了。道不見有 罪。無有是處。若不作罪。道有罪。亦無有是處。如律中。本迷煞人。及轉相煞。尚 不得煞罪。何況禪宗下相承。心如虗空。不停留一物。亦無虗空相。將罪何處安著。

亦云禪道不用修。但莫污染。亦云但融冶表裏心盡即得。亦云但約照境。祇如今照一 切有無等法。都無貪取。亦莫取著。亦云合與麼學。學似浣垢衣。衣是本有。垢是外 來。聞說一切有無聲色。如垢膩。都莫將心湊泊。菩提樹下。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屬 色。十二分教屬聲。祇如今截斷一切有無聲色流過。心如虗空相似。合與麼學。如救 頭然始得。臨命終時。尋舊熟路行。尚不徹到。與麼時。新調始學。無有得期。 臨 終之時。盡是勝境現前。隨心所愛。重處先受。祇如今不作惡事。當此之時。亦無惡 境。縱有惡境。亦變成好境。若怕臨終之時。慞狂不得自由。即須如今便自由始得。

祇如今於一一境法都無愛染。亦莫依住知解。便是自由人。如今是因。臨終是果。果 業已現。如何怕得。 怕是古今。古若有今。今亦有古。古若有佛。今亦有佛。如今 若得。直至未來際得。祇如今一念一念不被一切有無等法管。自古自今。佛祇是人。

人祇是佛。亦是三昧定。不用將定入定。不用將禪想禪。不用將佛覓佛。如云法不求 法。法不得法。法不行法。法不見法。自然得法。不以得更得。所以菩薩應如是正念

(32)

於法。罄然獨存。亦無知獨存之法。 智性自如如。非因所置。亦名體結。亦名體 集。不是智知。不是識識。絕思量處。凝寂體盡。忖度永亡。如海大流盡。波浪不復 生。亦云如大海水。無風帀帀之波。忽知帀帀之波。此是細中之麤。亡知於知。還如 細中之細。是佛境界。從此初知。名三昧之頂。亦名三昧王。亦名爾燄智。出生一切 諸三昧。灌一切諸法王子頂。於一切色聲香味觸法剎土成等正覺。內外通達。悉無有 閡。一色一塵。一佛一色。一切佛一切色。一切塵一切佛。一切色聲香味觸法亦復如 是。一一徧滿一切剎土。此是細中之麤。是善境界。是一切上流知覺聞見。亦是一切 上流出生入死。度一切有無等。是上流所說。亦是上流涅槃。是無上道。是無等等 呪。是第一之說。於諸說中最為甚深。無人能到。諸佛護念。猶如清波。能說一切水 清濁.深流.廣大之用。諸佛護念。行住坐臥。若能如是。我時為現清淨光明身。 

又云。如汝自等.語等。我亦如然。一佛剎聲。一佛剎香。一佛剎味。一佛剎觸。一 佛剎事。悉皆如是。從此上至蓮華藏世界。縱廣總皆如是。若守初知為解。名頂結。

亦名墮頂結。是一切塵勞之根本。自生知見。無繩自縛。所知故繫世有二十五。又散 一切諸煩惱門縛著於他。此初知。二乘見之。名為爾燄識。亦名微細煩惱。便即斷 除。既得除已。名為回神住空窟。亦名三昧酒所醉。亦名解脫魔所縛。世界成壞。定 力所持。漏向別國土都不覺知。亦名解脫深坑可畏之處。菩薩悉皆遠離。 亦云失脚 作轉輪王。令四天下人一日行十善。此福智猶不能算。自己鑑覺名王。緣念著有無諸 法。名轉輪王。祇如今於藏腑中都不納一切有無等法。離四句外名空。空名不死藥。

為喚前王名不死藥。雖云不死藥。與王共服。亦非二物。亦非一物。若作一二解。亦 名轉輪王。 祇如今有人以福智四事。供養四百萬億阿僧祇世界六趣四生。隨其所 欲。滿八十年已。後作是念。然此眾生皆已衰老。我當以佛法而訓導之。令得須陀洹 果。乃至阿羅漢道。如是施主。但施眾生一切樂具。功德尚自無量。何況令得須陀洹 果。乃至阿羅漢道功德無量無邊。猶不如第五十人聞經隨喜功德。報恩經云。摩耶夫 人生五百太子。盡得辟支佛果。而皆滅度。各各起塔供養。一一禮拜。歎言。不如生 於一子。得無上菩提。省我心力。祇如今於百千萬眾中。有一人得者。價直三千大千 世界。所以常勸眾人。須玄解自理。自理若玄。使得福智。如貴使賤。亦如無住車。

若守此作解。名髻中珠。亦名有價寶珠。亦名運糞入。若不守此為解。如王髻中明珠 與之。亦名無價大寶。亦名運糞出。佛直是纏外人。却來纏內。與麼作佛。直是生死 那邊人。直是玄絕那邊人。却來向者岸。與麼作佛。人及獼猴。俱不能行。人喻十地 菩薩。獼猴喻凡夫。 讀經看教。求一切知解。不是一向不許。解得三乘教。善得瓔 珞莊嚴具。得三十二相窟宅。覓佛即不得。教云貪著小乘三藏學者。猶不許親近。何 況自為。是破戒比丘.名字羅漢。涅槃經中被配入十六惡律儀中。同於畋獵漁捕。為 利養故殺害。大乘方等。猶如甘露。亦如毒藥。消得去。如甘露。消不去。如毒 藥。 讀經看教。若不解他生死語。決定透他義句不過。莫讀最第一。亦云須看教。

亦須參善知識。第一須自有眼。須辯他生死語始得。若辯白不得。決定透不過。祇是 重增比丘繩索。所以教學玄旨人。不遣讀文字。如云說體不說相。說義不說文。如是

(33)

說者。名真說。若說文字。皆是誹謗。是名邪說。菩薩若說。當如法說。亦名真說。

當令眾生持心不持事。持行不持法。說人不說字。說義不說文。說道欲界無禪。亦是 帶一隻眼人語。既云欲界無禪。憑何得至色界。先因地上習二種定。然後得至初禪.

有想定.無想定。有想定。生色界四禪等天。無想定。生無色界四空等天。欲界灼然 無禪。禪是色界。 問。如今說此土有禪。如何。 師云。不動不禪是如來禪。離生 禪想。 問。如何是有情無佛性。無情有佛性。 師云。從人至佛。是聖情執。從人 至地獄。是凡情執。祇如今但於凡聖二境有染愛心。是名有情無佛性。祇如今但於凡 聖二境。及一切有無諸法。都無取捨心。亦無無取捨知解。是名無情有佛性。祇是無 其情繫。故名無情。不同木石太虗.黃華翠竹之無情。將為有佛性。若言有者。何故 經中不見受記而得成佛者。祇如今鑑覺。但不被有情改變。喻如翠竹。無不應機。無 不知時。喻如黃華。 又云。若踏佛階梯。無情有佛性。若未踏佛階梯。有情無佛 性。

古尊宿語錄卷第一

(34)

古尊宿語錄卷第二 大鑑下三世(語之餘)

百丈大智禪師。僧問。大通智勝佛。十劫坐道場。佛法不現前。不得成佛道。如 何。 師云。劫者。滯也。亦云住也。住一善。滯於十善。西國云佛。此土云覺。自 己鑒覺。滯著於善。善根人無佛性。故云佛法不現前。不得成佛道。觸惡住惡。名眾 生覺。觸善住善。名聲聞覺。不住善惡二邊。不依住將為是者。名二乘覺。亦名辟支 佛覺。既不依住善惡二邊。亦不作不依住知解。名菩薩覺。既不依住。亦不作無依住 知解。始得名為佛覺。如云。佛不住佛。名真福田。若於千萬人中。忽有一人得者。

名無價寶。能於一切處為導師。無佛處云是佛。無法處云是法。無僧處云是僧。名轉 大法輪。 問。從上祖宗。皆有密語遞相傳授。如何。 師云。無有密語。如來無有 祕密藏。祇如今鑑覺。語言分明。覓形相了不可得。是密語。從須陀洹向上直至十 地。但有語句。盡屬法之塵垢。但有語句。盡屬煩惱邊收。但有語句。盡屬不了義 教。但有語句。盡不許也。了義教俱非也。更討什麼密語。 問。空生大覺中。如海 一漚發。如何。 師云。空喻於漚。海喻於性。自己靈覺之性。過於虗空。故云空生 大覺中。如海一漚發。 問。伐林莫伐樹。如何。 師云。林者喻於心。樹者喻於 身。因說林故生怖。故云伐林莫伐樹。 問。語也垛生招箭。言既垛生。不得無患。

患累既同。緇素何辯。 師云。但却發箭。途中相拄。如其相差。必有所傷。谷中尋 響。累劫無形。響在口邊。得失在於來問。却問所歸。還被於箭。亦如知幻不是幻。

三祖云。不識玄旨。徒勞念靜。亦云認物為見。如持瓦礫。用將何為。若言不見。木 石何殊。是故見與不見。二俱有失。舉一例諸。 問。本無煩惱。三十二相如何。 

師云。是佛邊事。本有煩惱。今有三十二相。祇如今凡情是。 問。無邊身菩薩不見 如來頂相。如何。 師云。為作有邊見.無邊見。所以不見如來頂相。祇如今都無一 切有無等見。亦無無見。是名頂相現。 問。如今沙門盡言我依佛教。學一經一論。

一禪一律。一知一解。合受檀越四事供養。為消得否。 師云。但約如今照用。一聲 一色.一香一味。於一切有無諸法。一一境上都無纖塵取染。亦不依住無取染。亦無 不依住知解。者箇人日食萬兩黃金亦能消得。祇如今照一切有無等法。於六根門頭刮 削併當。貪愛有纖毫治不去。乃至乞施主一粒米.一縷線。箇箇披毛戴角。牽犂負 重。一一須償他始得。 為不依佛。佛是無著人.無求人.無依人。如今波波貪覓 佛。盡皆背也。故云。久親近於佛。不識於佛性。唯觀救世者。輪迴六趣中。久乃見 佛者。為說佛難值。文殊是七佛祖師。亦云是娑婆世界第一主首菩薩。無端作見佛 想。聞法想。被佛威神力故。猶降二鐵圍山。不是不解。特與諸學人作標則。令諸後 學人莫作與麼見聞。 但無一切有無等法。有無等見。一一箇箇透過三句外。是名如 意寶。是名寶華承足。若作佛見法見。但是一切有無等見。名眼翳。見所見故。亦名 見纏。亦名見蓋。亦名見孽。祇如今念念及一切見聞覺知。及一切塵垢祛得盡。但是

(35)

一塵一色總是一佛。但起一念。總是一佛。三世五陰。念念誰知其數。是名佛[門

@(幅-巾)]塞虗空。是名分身佛。是名寶塔。 是以常歎言。嗟見今日所依之命。依一 顆米.一莖菜。餉時不得食飢死。不得水渴死。不得火寒死。欠一日不生。欠一日不 死。被四大把定。不如先達者。入火不燒。入水不溺。倘要燒便燒。要溺便溺。要生 即生。要死即死。去住自由。者箇人有自由分。心若不亂。不用求佛.求菩提涅槃。

若著佛求。屬貪。貪變成病。故云佛病最難治。謗佛毀法乃可取食。食者。是自己靈 覺性無漏飯.解脫食。此語治十地菩薩病。是從初至十地也。 祇如今但有一切求 心。盡名破戒比丘.名字羅漢。盡名野干。灼然銷他供養不得。祇如今聞聲如響等。

齅香如風等。離一切有無等法。亦不住於離。亦無不住知解。此人一切罪垢不能相 累。為求無上菩提涅槃。故名出家。猶是邪願。況乎世間諍論覓勝負。說我能我解。

貪一門徒。愛一弟子。戀一住處。結一檀越。一衣一食。一名一利。又言我得一切無 閡。祇是自誑。 祇如今能於自己五陰不為其主。被人割截。節節支解。都無怨吝之 心。亦不煩惱。乃至自己弟子被人鞭打。從頭至足。如上一一等事。都無一念生彼我 心。猶依住無一念將為是。此名法塵垢。十地之人脫不去。流入生死河。所以常勸眾 人。須懼法塵煩惱如懼三塗。乃有獨立分。假使有一法過於涅槃者。亦無少許生珍重 想。此人步步是佛。不假脚踏蓮華。分身百億。 祇如今於一切有無等法。有纖毫愛 染心。縱然脚踏蓮華。亦同魔作。若執本清淨.本解脫.自是佛.自是禪道解者。即 屬自然外道。若執因緣修成證得者。即屬因緣外道。執有。即屬常見外道。執無。即 屬斷見外道。執亦有亦無。即屬邊見外道。執非有非無。即屬空見外道。亦云愚癡外 道。 祇如今但莫作佛見.涅槃等見。都無一切有無等見。亦無無見。名正見。無一 切聞。亦無無聞。名正聞。是名摧伏外道。無凡夫魔來。是大神呪。無二乘魔來。是 大明呪。無菩薩魔來。是無上呪。乃至亦無佛魔來。是無等等呪。一變眾生諂曲修 羅。二變二乘曲諂修羅。三變菩薩諂曲修羅。是三變淨土。 但是一切有無凡聖等 法。喻如金鑛。自己如理。喻如於金。金與鑛各相去離。真金露現。忽有人覓錢覓 寶。變金為錢與他。亦如麫體。真正無諸沙鹵。有人乞䭔。變麫為䭔與他。亦如智臣 善解王意。王若行時索僊陀婆。即便奉馬。食時索僊陀婆。即便奉鹽。此等喻學玄旨 人。善能通達。應機不失。亦云六絕師子。誌公云。隨人造作百變。十地菩薩不飢不 飽。入水不溺。入火不燒。倘要燒。且不可得燒。他被量數管定。佛則不與麼。入火 不燒。倘要燒便燒。要溺便溺。他使得四大風水自由。一切色是佛色。一切聲是佛 聲。自己滓穢諂曲心。盡透過三句外。得說此語。菩薩清淨。弟子。明白所有言說。

不執無有。一切照用。不拘清濁。有病不喫藥。是愚人。無病喫藥。是聲聞人。定執 一法。名定性聲聞。一向多聞。名增上慢聲聞。知他。名有學聲聞。沈空滯寂及自 知。名無學聲聞。 貪瞋癡等是毒。十二分教是藥。毒未銷。藥不得除。無病喫藥。

藥變成病。病去藥不消。不生不滅。是無常義。涅槃經云。有三惡欲。一.欲得四眾 圍繞。二.欲得一切人為我門徒。三.欲得一切人知我是聖人及阿羅漢。迦葉經云。

一.欲求見未來佛。二.欲求轉輪王。三.欲求剎利大姓。四.欲得婆羅門大姓。乃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語要 秉拂 小參 普說 頌古.

雲門錄 雲門室中錄 雪竇洞庭錄 雪竇後錄 雪竇瀑泉 雪竇拈古 雪竇頌古 雪竇祖英 雪竇開堂錄 雪竇拾遺.. 法語 行錄 疏古

第七卷蓮華峯錄 八方珠玉集 永嘉證道歌 第八卷十玄談 釋名讖辨 語緣 雜志 題跋..

紹興二十九年, 朱熹校定《謝上蔡語錄》,將世間流傳的《上蔡 語語錄》中, 有「詆程氏以助佛」者,予以刪除,(註 43 )上蔡是

   (牟尼是梵語。寂默。佛之名也) 。    (讚佛偈語止此)

  復曰。佛法至論。非辨口利詞之所為。非神通修證之所得。直饒盡乾坤大地。都

擔任職務資格 具有企業所需該職務特殊專長能力者 二十 華語語文能力 經華語文能力檢定達「流利」等級以上 三十 經華語文能力檢定達「高階」等級 二十五 經華語文能力檢定達「進階」等級

語文運用 留意錯別字 辨識近義詞及詞語 的感情色彩 認識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