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貳、「鄭成功與荷蘭女」傳說故事及其來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貳、「鄭成功與荷蘭女」傳說故事及其來源 "

Copied!
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貳、「鄭成功與荷蘭女」傳說故事及其來源

一、「鄭成功與荷蘭女」故事內容

「鄭成功與荷蘭女」這則傳說是 1995 年 10 月 9 日,筆者在新化鎮口埤基督 長老教會採訪時,佟明章長老告訴筆者的,佟明章家住新化礁坑里九層嶺,曾擔 任里長。據報導人表示,此則故事是年輕時從同鄉長輩傅祥露那裡聽來的。傅祥 露與佟明章皆是住在新化地區的平埔族裔。1995 年時,佟明章年已 76 歲,傅祥 露幼女傅貴金女士時年 75 歲。1報導人佟明章在講述故事時是以台語口述,筆者 將它改寫為中文形式,唯行文中儘量維持台語表達形式,以下是故事的全文引 錄:

鄭成功與荷蘭軍約定於正午 12 點打仗,是時鄭成功欲入安平港,卻 不見荷蘭人應戰,乃發射一門大砲作為信號,哪知荷蘭王亦自地底下發射 一門砲彈回應。鄭成功發覺有異,危險萬分,乃趕緊登陸安平港。

登陸後,卻不見任何一個荷蘭兵之蹤影,傳說荷蘭兵自安平密道全 部都逃走了,只剩下這名荷蘭女孩正好餵馬回營,來不及與軍隊逃走。這 個荷蘭女孩自然知道荷軍在台南城內的軍事佈置的秘密。鄭成功乃盤問她 荷蘭士兵之蹤影?並威脅她若不講實情立即處死她。荷蘭女孩表示,若處 死她則鄭成功亦難以活命,饒他則鄭成功就有活路。

原來荷軍在台南城東、城西、城南、城北四個城門之間布置地雷火 炮,並在每一個城門上插一炷香,只要每一炷香燃燒到十二點時,地雷火 炮即被點燃爆炸,則鄭軍也就成為灰燼了。

鄭成功就承諾准許她以任何條件交換此一軍事秘密,荷蘭女孩遂提 出要求一張牛皮大小之土地作為交換,鄭成功應允她,她便告訴鄭成功儘 速騎快馬到四個城門上,將每一炷香拔掉,因為每一炷香已燃燒到剩下一 吋而已,若一吋燃完即將引爆地雷。由於荷蘭女孩的告知,鄭軍的危機得 以解除,鄭成功也就安心的登陸了。

荷蘭女孩將所交換用的牛皮剪成很多的細條,然後將它們一條一條 綁起來,圈成一大塊土地,據說那塊土地,就是現在的新市有一塊公埔 地,荷蘭女孩以這塊牛皮交換所得到的土地,在該處繁衍下一代。」

二、從故事傳播者傅祥露說起

傅祥露生於明治 16 年(1883),卒於民國 47 年,享年 75 歲。父親傅水本是左 鎮山豹人,母親傅李尾乃外新化南里崗仔林人,父母皆為平埔族,後來舉家搬遷

1 本段資訊由傅祥露幼女傅貴金與佟明章提供的,佟明章曾擔任里長,他告訴筆者戰後初期,戶 口調查時,他將日本戶籍上與身分證上的種族欄的「熟」塗掉,遭到戶政人員的阻止,由此可知,

他們知道自己熟番身分。傅貴金住在口埤國小校園後面,為傅祥露先生幼女,她隱約記得牽曲。

(2)

到新化郡新化街噍坑子。傅水於明治 30 年開始聽道,接觸基督教。根據家族記 載傅祥露也是同年開始聽道,時年 14 歲,到了大正 8 年 36 歲正式受洗為基督徒。

傅祥露妻傅李月也是山豹平埔族人,據子孫表示,傅李月為平埔族傳統宗教的尪 姨,在家庭的地位極高。2如此看來傅祥露接觸基督教後仍然接受平埔族傳統宗 教。但是受洗後的傅祥露的家庭,日後成為基督教家庭,子孫後代皆為基督徒。

3新化口碑基督教長老教會會址及其周邊土地,是傅祥露生前交代兒女奉獻捐贈 的。4

傅祥露本身還是新化基督教會的催生者之一,新化教會於 1914 年在傅祥露 受洗的牧師新和教會劉俊臣牧師協助下創建的。初始時租一牛稠為福音堂,二年 後,因為牛稠殘破不堪使用,乃於 1917 年搬遷到教會會友李照耀家宅聚會。1921 年經多方奔走,禮拜堂新建完成,李照耀與傅祥露當選為長老執事,傅祥露還曾 擔任新化基督教會主日學校長。5地方事務方面,傅祥露擔任新化郡新化三保第 11 甲甲長達七年之久。昭和 8 年(1933)至昭和 11 年(1936)傅祥露擔任虎頭埤地 區醇美會長,昭和 11 年擔任部落振興會會長(包括口啤、知母義、新和庄、頂山 腳等地)。同時擔任新化街協議會員、台南州新化街礁坑子方面委員。6

傅祥露少時曾經就學於崗仔林庄汪培英7書房習漢文二年(14~15 歲時),18 歲 就讀於大目降公學校,修業三年。明治 35 年(1902),20 歲時傅祥露入伍服役 3 年。退役後,於明治 39 年(1906)進入臨時台灣糖務局為糖業講習生 3 年。明治 41 年(1908)進入新化糖業試驗所直到昭和七年(1932)為止共服務 25 年。81995 年傅祥露幼女傅貴金表示父親曾與新化地區的平埔族人,被日本當局調派前往南 投參與「霧社事件」的戰役,9然而傅祥露於家庭史中並沒有記載該事,但是在 獎賞事項記錄方面,傅祥露分別於昭和 3 年(1928)獲得台灣總督府表彰狀,以及 昭和 8 年(1933)二聯陸步少佐感謝狀。10這二次的表揚究竟因為何故而獲得的,傅 祥露並未記載,是否與參與霧社事件有關,不得而知。

從以上經歷來看,傅祥露應為礁坑子一帶的名望之士,殆無疑義,國分直一 調查知母義時,曾提及傅祥露為其報導人之一。11當時傅祥露找來了崗仔林的鄂

2 這或許可以解釋 1995 年,我透過當時口碑教會郭牧師幫忙,邀集一些老輩的教會婦女,她們 還可以七湊八湊的唱出已經斷了四、五十年的牽曲,包括傅貴金等人皆表示小時候還聽過牽曲、

拜太祖。傅貴金之母是平埔族傳統宗教的尪姨

3以上資料錄自傅祥露所編的《基督教-傅祥露家族-家庭族譜》,資料由傅祥露孫傅乃誠先生提供。

4葛証議,〈阮的厝邊──教會與社區〉《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口碑教會六十周年紀念特刊》(台 南:口碑基督教長老教會口碑教會,2012),頁 26。

5 以上資料錄自傅祥露所編的《基督教-傅祥露家族-家庭族譜》,內文〈新化鎮所在地教會簡史〉,

資料由傅祥露孫傅乃誠先生提供。令參考

6 參見傅祥露編,《基督教-傅祥露家族-家庭族譜》

7 牧師汪培英生於 1878,卒於 1949 年,屏東人。曾於 1897-98 任教於崗仔林教會小學教員,傅 祥露時年 14-15 歲,符合傅祥露家族史所記錄的,有關於汪培英資料請參酌賴永祥,《教會史話》

第二輯,(台南市:人光,1990),頁 233-238。

8 同註 5。

9 傅祥露這段經歷是幼女傅貴金女士告訴筆者的,但家族史紀錄卻無此一事蹟。

10 參見傅祥露所編的《基督教-傅祥露家族-家庭族譜》

11 國分直一著,廖漢臣譯,〈祀壺之村〉,《台灣文獻》44:3(1962),頁 90。

(3)

朝來吟唱當地「牽曲」,由傅祥露紀錄,傅祥露以教會羅馬字記音,將「番語」

和台語對照記錄「牽曲」的內容,但是其中大部分的「番語」傅祥露已經不知其 義了。12

讓我們再回到「荷蘭女與鄭成功」這個傳說故事,1995 年,傅貴金女士接 受筆者的採訪時表示,並無記憶父親傅祥露曾經講過這個故事,今天我所能採訪 到的傅家第三代也表示並沒聽過祖輩傅祥露講過。然則佟明章當年言之鑿鑿,以 故事結構的完整性,似乎也不是臨時拼湊得來的。當年傅家部分子弟未曾聽聞,

並不代表傅祥露未曾說過這個傳說故事。然則這個傳說故事從何人何處得知?何 時開始傳播?以目前所訪談的資料尚無法確知,只知道是由傅祥露處得知。這究 竟是世代口耳相傳的傳說故事呢?還是傅祥露轉述的或者中間另有傅祥露別出 心裁的某種想望的「故事製作」?實在無法據以推知。

傅家在傅祥露這代開始製作家庭族譜,一份為基督教-傅祥露家族-家庭族譜;

另外一份則是民國 41 年按照戶籍資料格式所製作的手抄家庭族譜。13從族譜來看,

傅氏家族可以追溯到的傅哇,亦即傅水之母,傅祥露之祖母。從傅哇、傅水到傅 祥露婚配的雙方,皆為平埔族,族譜上的族派也明白的記載為平埔族;祖籍則為 左鎮山豹。根據手抄戶籍資料來看,傅祥露於明治 39 年(1936)遷居新化街王公 廟,昭和 7 年(1932)寄居知母義,昭和 10 年(1935)寄居新化街礁坑仔,昭和 15 年(1940)定居礁坑仔。14以傅家所遷徙的路徑及居住地方大抵為新港社分布 區域,傅家應為平埔族新港社人,而且平埔族意識清楚。今天,傅家子弟接受訪 問時,也不忌諱或隱瞞身分。

年來筆者為了追尋「荷蘭女與鄭成功」這個傳說故事的源頭,曾經到新市新 港社舊址探求這個傳說故事可能的聽說者,然而無功而返。也曾經到地緣上與新 市相接而且也是新港社遷移的地域,山上鄉隙子口及新化那拔林、左鎮菜寮、岡 仔林、澄山(山豹)一帶進行田野訪談,但並未追蹤到聽說過此一傳說故事者,只 有在那拔林一位田姓的老先生因為生意往來,曾經在新化似乎聽過類似的故事,

然而報導者講得極其含糊,人、地皆無法說明,故事內容也需要筆者多所提示才 表示似乎聽過。目前可以追蹤故事的傳播者不外是口碑長老教會萬正雄長老處,

15然而,這不是新例。16

若再推及 1995~1999 年期間,筆者參與高屏地區平埔族民間文學採集,除了 在新化九層嶺聽過佟明章先生提及此一傳說故事外,並未在其他平埔族群分布地 區聽過類似的傳說故事,筆者不禁懷疑這是否只是新化口啤、九層嶺一帶傳說故

12 國分直一著,廖漢臣譯,〈祀壺之村〉,頁 90。

13 感謝傅祥露孫傅乃誠先生提供。

14 參見傅祥露手抄家庭族譜以及日治時期戶籍資料,感謝傅乃誠先生提供。

15 筆者與左鎮當地文史工作者茅先生訪談時,茅先生告訴筆者曾經由萬淑娟(萬正雄女兒)聽聞該 傳說故事。

16 因為佟明章先生正是萬正雄長老的岳父,1995 年我們訪談過佟明章先生後,這個故事被收錄 出書,計畫主持人顏美娟與萬家往來熱絡,彼此應該有談過此傳說,也贈送該書給萬家,萬家從 而知道,這不是問題。從個人記憶與當年筆記觀察(容或有錯,在此先向萬長老致意),萬正雄先 生當年似乎不是很知道這個傳說故事。

(4)

事而已,甚至於是限縮於傅祥露周邊少數教友之間。因此「荷蘭女與鄭成功」這 個傳說故事,不禁讓人聯想到這是不是以隱喻的方式進行族群歷史傳承?或是暗 示新港社與荷蘭的特殊關係?這則傳說故事對於傅祥露與周邊新港社教友的意 義為何?實在引人極大的想像空間。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鄭肇 楨 (1983) 在 《遊戲與學習》 中 云:「以前的人常說:『勤有功, 戲無益。』 其實 這句話最少後半句是錯的。」 事實上, 關於玩 耍 (play) 與遊戲 (game) 的理論在不斷發 展 中。 從英國

這本書,是由三個大點所集結而成,第一點: 「科學 VS 傳說」 ,是在說明,現在科技

與日慧長老的因緣,最早是在民國 79 至 81 年之間,當時長老已 駐鍚觀自在蘭若。民國 79 年,曾在蘭若為香光寺僧眾傳授「觀音 法」、「中陰身救度法」。民國 81

據《普照國師年譜》所載:「(順治)十年癸已,日本興福 寺住持逸然,奉王命,差僧古石齎書帛聘師東渡。……十一年甲

1624 年夏,荷軍撤出澎湖移往台灣後,開啟了全島 37 年的統 治。天啟五年( 1625),「海寇顏思齊入臺灣,鄭芝龍附之,而荷 蘭猶盤踞臺灣;思齊引倭人剽掠海上,與荷蘭共有臺灣之地,以為 巢穴」。

台灣版的「牛皮換地」的傳說起源於明末荷人來台之際,多出於與台灣有關 的志書,而其內容大意與上述歐人在世界各地與土著發生者基本上雷同。在本文

明天啟四年至永曆十五年之間(1624─1661)荷蘭以其政治及經濟力量 在臺灣南部先住民之間傳播基督教。4 西元 1636 年開始引進中國人到

建立關係需要雙方努力,父母固然有責任愛護和關懷子女,可是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