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肆、「鄭成功與荷蘭女」故事中「牛皮換地」的解讀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肆、「鄭成功與荷蘭女」故事中「牛皮換地」的解讀 "

Copied!
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肆、「鄭成功與荷蘭女」故事中「牛皮換地」的解讀

根據荷蘭方面的資料,荷蘭長官宋克向在赤崁的新港社人購地建立普羅岷西 亞城,而中村孝志研究指出是宋克以 15 匹纊布向新港社人換得的。1現存有關台 灣的方志與文獻資料中也記載荷蘭人以所謂的「牛皮換地」巧詐方式取得土地。

而本文主題「鄭成功與荷蘭女」的傳說故事主要的內容正是「牛皮換地」,從荷 蘭方面資料、臺灣方志文獻都記載了「換地」或「牛皮割地」,則此一事件似乎 不是空穴來風,那麼「鄭成功與荷蘭女」民間故事中的情節似乎也非全然杜撰,

有其歷史脈絡可供解讀。

一、文獻史料中的「牛皮換地」傳說類型分析

「牛皮換地」的民間傳說,非台灣地區獨有,無獨有偶的,在世界各地都不 乏其例,而且它出現的時間很早,上古時代的迦太基民間即流傳著一則類似的 傳說故事。2所以「牛皮換地」不是一般所認為的發生於歐人殖民動運以後,類 似的傳說故事大量產生還是近代歐洲興起、殖民運動以後的事。通常這類故事 典型版本,無非是歐人西來東方,見土著愚直嗜利可欺,因此用重金相誘,巧 飾只求牛皮大小土地,殆土著不疑其他而答應後,就將牛皮剪成好多細條,然 後圈出一大塊土地,由此設治,逐漸擴張,最後取而代之。

台灣版的「牛皮換地」的傳說起源於明末荷人來台之際,多出於與台灣有關 的志書,而其內容大意與上述歐人在世界各地與土著發生者基本上雷同。在本文 分析裏我把它稱之為「原型故事」,其內容簡言之:荷蘭人來到福爾摩沙島以金 塊(或他物如 cangan 布)向土番(按:也有說是倭人、本邦人)乞求一塊牛皮 大小土地,土番以牛皮大小土地未足掛齒,遂允之,哪裡知道?荷蘭人將牛皮剪 成一條條絲線,然後互綁後,圈出一大塊土地,以此土地設治,最後成為統治者。

台灣版的「牛皮換地」的故事基本架構是由兩個人物──主體與客體,加 上一個核心事件「牛皮換地」所組成的,其中乞地的荷蘭人沒變,土地主人則 隨著記錄者不同而有不同的指涉。再者荷蘭所圈出的土地,有的傳說指的是普 羅岷西亞城(赤崁樓附近),有的認為是熱蘭遮城(或台灣城,今台南安平)。

1中村孝志著,吳密察、翁佳音、許賢瑤編,《荷蘭時代台灣史研究下卷:社會‧文化》(台北縣:

稻香,2001),頁 39。

2

在公元前九世紀初,腓尼基公主愛麗沙乘船出逃,終於在公元前814 年,抵達北非的一個港口。

受到了當地土著人的歡迎,愛麗沙發現此地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她認為這裡是一個避難之所,

於是她向土著首領說:請賣給我們一小塊土地,哪怕是牛皮大的一塊,讓我和我的夥伴有個棲身 之所。土著给了他們一張牛皮,讓他們按牛皮大小丈量土地,愛麗沙拿起剪刀,將牛皮剪成一條 條細帶,然後圍了一塊足以讓出亡的族人棲身的土地。她將這塊土地命名為「迦太基」(意為「新 城」)。她给了土著首領許多金錢,還答應每年向他們繳納稅賦。

(2)

因此這個我所謂的「故事原型」,其內容與其中的人物、地點,本身即存在著 不同的說法與變動。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故事是漢人觀點下的產物,因此我們可 以得到一個化約的公式:

主動者/乞地者/狡詐聰明/欺騙/荷蘭人;

被動者/土地所有者/嗜利愚直/被騙者/土番或倭人或本邦人。

而筆者所採集的「鄭成功與荷蘭女」在主題上仍然是「牛皮換地」,但是人 物與地點以及故事後續則與上述「故事原型」差異極大。更重要的是,「故事原 型」的記載,不僅文獻可徵而且流傳民間,然而「鄭成功與荷蘭女」的故事卻未 見於文獻記載,而且故事的傳播者與傳播地區都是侷限在新化九層嶺、礁坑仔一 帶的新港社後裔移居地,可說是平埔人傳說故事。從一個傳說的歷史、區域與演 變關係來看,「鄭成功與荷蘭女」的傳說絕非憑空產生,也非單一區域地方性性 質,它極可能受到「故事原型」程度上的影響,或者說由此變異而生。

文獻資料中,有關「牛皮換地」傳說究竟如何?歸納之有如下類型:

(一)紅毛番奪自日本人

這種講法在文獻資料上,被記錄或轉載的有十幾種版本。其大意是荷蘭人來 到福爾摩沙,向屯聚於此的日本人以重金乞一牛皮大小土地,日人嗜利乃答應,

後來反而被荷蘭人取而代之。這種說法衍生出荷據前台灣是日本人所有的另一個 爭議問題,而且顏思齊被視為日本人。以今天國際法來看,存在著臺灣主權歸屬 論,問題就在顏思齊有無據台設治?以及顏思齊究竟為何國人士?不過這非本文 所欲探討的。

臺灣本海外荒裔……有日本國顏思齊為甲螺(甲螺者,頭目也)帶領倭人屯 聚於此。既而荷蘭人(即紅毛國;又名哈而巴,總曰小西洋)由海道風飄至 臺,愛其地土閒曠,借居於倭。倭未之許,荷蘭人紿之曰:『只有牛皮大 地,我不惜多金,何用吝為』!倭許荷蘭人,荷蘭人將牛皮翦如繩縷,周 圍圈匝得數十丈地,遂假而不歸。尋又欲得全臺,願歲貢鹿皮三萬張;倭 人嗜利,從之。3

(二)紅毛奪自本邦人

這種講法見諸於《臺灣鄭氏紀事》:「成功自金陵喪敗,地蹙軍孤,永曆蒙塵 南裔,聲問不通,存亡難詳,然猶倣天祐、天復故事,奉持正朔,將遷地謀恢復。

先是,芝龍去臺灣後,本邦邊民出沒海上,遞番據臺;而紅毛來借地于本邦人,

3 【清】吳桭成,〈閩遊偶記〉,收錄於高賢治主編《台灣輿地彙鈔》(台北:宗青圖書出版),頁 11-28。

(3)

不可,紿曰:『願假之纔牛皮大,千金不惜』。許之」

4

所謂的本邦人,究為何指,文中似意指將番人趕走佔據台灣的中國福建沿海 居民。

(三)紅毛奪自土番

這種講法在文獻資料中最多,多達二十幾種版本,成為台灣版「牛皮割地」

最終說法。亦即愚直好利被騙去土地者是台灣的平埔族,乞地者仍然是荷蘭人,

被騙的土地有的記載為台灣城(安平城);有的記載為普羅岷西亞城(赤崁樓)。 其實故事內容變異,在於顏思齊自日本國人轉變成漢人,倭人轉變成土番,同樣 多是因貪荷蘭人的「多金不惜」所致。只是在以前未說明荷人所圈土地為何?至 此則明指台灣城。

天啟元年,漢人顏思齊為東洋國甲螺(東洋,即今之日本;甲螺,即 頭目之類),引倭屯於臺,鄭芝龍附之;尋棄去。久之,荷蘭紅毛舟遭 颶風飄此,愛其地,借居於土番不可,乃紿之曰:「『得一牛皮地足矣,

多金不惜』!遂許之。紅毛剪牛皮如縷,周圍圈匝已數十丈;因築台 灣城居之(今安平城),已復築赤崁樓,與相望。」5

(四)荷蘭施計奪東南洋諸埠地

此一說法,乃是否定文獻中記載,認為台灣「舊時由琉球所據,後琉球又為 日人所逐,日人乃得以據台,殆荷人西來以重金向日人乞地後又逐日人」這種說 法的謬誤。所謂借地一牛皮大,乃是指荷蘭人對東南洋諸國所用的狡猾伎倆,而 非發生於台灣一地。

臺灣舊志言:「顏思齊引日本人屯臺灣,後荷蘭舟遭風到臺,借土番一 牛皮地,築安平城」;邵陽魏默深刺史源聖武記云:「海寇林道乾竄臺 灣,為琉球所逐,日本復逐琉球而踞之,荷乃以重幣,又計逐日本而 有之」。是又不然!考道乾竄臺未久,懼都督俞大猷兵至,棄而之占城。

琉球但圖自固,未嘗一蒞臺境。

所謂借地一牛皮大,縷翦而布之,遂占其地,築壘以守;誌外國事者 言其得東南洋諸埠胥用是計,殆甚言其人之狡耳。6

(五)佛郎機巧奪呂宋

4 川口常孺,《臺灣鄭氏紀事》(台北:台灣大通書局),頁 48。

5 余文儀,《續修台灣府志‧封域》(台北:台灣大通書局),頁 5。

6 丁紹儀,《東瀛識略‧番社》,(台北:台灣大通書局),頁 71。

(4)

「牛皮割地」最先的講法,應是指西班牙人在呂宋島的巧取行為,此一事 件在《明史選輯‧呂宋》與張燮《東西洋考‧呂宋》都有記載。《明史選輯‧呂 宋》:

萬曆四年,官軍追海寇林道乾至其國,國人助討有功;復朝貢。時佛 郎機強與呂宋互市;久之,見其國弱可取,乃奏厚賄遺王,乞地如牛 皮大,建屋以居;王不虞其詐而許之。其人乃裂牛皮,聯屬至數千丈,

圍呂宋地;乞如約。王大駭;然業已許諾,無可奈何;遂聽之,而稍 徵其稅如國法。其人既得地,即營室築城,列火器、設守禦具,為窺 伺計。巳竟乘其無備,襲殺其王、逐其人民而據其國,名仍呂宋─ ─ 實佛郎機也。7

張燮《東西洋考‧呂宋》:

呂宋,在東海中,初為小國,而後濅大。永樂三年,國王譴其臣隔 察老來朝,並貢方物,其地去漳為近,故賈舶多往,有佛郎機者,

自稱干系蠟國,從大西來,亦與呂宋互市,酋私相語曰,彼可取而 代也,因上黃金為呂宋王壽,乞地牛皮大蓋屋,王信而許之,佛郎 機乃取牛皮翦而相續之,以為四圍,乞地稱是,王難之,然重失信 遠夷,竟予地,月徵稅如所部法,佛朗機既得地,築城營室,列銑 置刀盾甚具,久之圍呂宋,殺其王,逐其民入山,而呂宋遂為佛郎 機所有」8

7 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輯,《明史選輯‧呂宋》,(南投:台灣省文獻委會,1997),頁 180。

8

張燮《東西洋考‧呂宋》(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頁 5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1624 年夏,荷軍撤出澎湖移往台灣後,開啟了全島 37 年的統 治。天啟五年( 1625),「海寇顏思齊入臺灣,鄭芝龍附之,而荷 蘭猶盤踞臺灣;思齊引倭人剽掠海上,與荷蘭共有臺灣之地,以為 巢穴」。

「鄭成功與荷蘭女」這則傳說是 1995 年 10 月 9 日,筆者在新化鎮口埤基督

  著有《台灣佛教一百年》、《重讀 台灣佛教—戰後台灣佛教(正、續 篇)》、《台灣佛寺的信仰與文化》、《台 灣佛教史論》、《中國佛教會在台灣—.

「畫皮」之意 《現代漢語詞典》  【畫皮】 huà pí ㄏㄨㄚˋㄆㄧˊ 傳 說中妖怪偽裝美女時披在身上的人皮,

這次 文發表 的學者 波換場 一。台灣 技與社 East As

每年的 12 月到隔年的 1、2 月,對於位於北半球的台灣來說,正處於寒冷的冬

西元 1624 年至西元 1633 年台灣海峽海盜橫行,中國帆船過來台灣的並不 多,同一時間,荷蘭人又因「濱田彌兵衛」事件與在台灣貿易的日本商人發生衝 突,導致在西元

首先,由於兩岸政治與社會文化背景的差異,兩地人間佛教的 理論與實踐形態方面存在一定的地方性差異。相對於大陸,台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