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四章 研究結果 "

Copied!
2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四章 研究結果

本章主要在瞭解臺灣社會成人在老子生活態度、憂鬱以及平安之間的差異情 形與關聯情形並探討其理論意涵,共分四節。第一節為不同人口學變項之差異分 析,分別探討不同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婚姻狀況、宗教信仰、以及個人年收 入,在老子生活態度量表分數上的差異情形;第二節為不同憂鬱程度(分為高憂 鬱組、低憂鬱組兩組)與平安程度(分高平安組、低平安組兩組)在老子生活態 度量表分數上之差異情形;第三節為老子生活態度與憂鬱、平安三變項之積差相 關,以及老子生活態度與平安之典型相關分析。第四節討論以上發現的理論意涵。

第一節 不同人口學變項在老子生活態度上之差異比較

一、不同性別在老子生活態度上的差異比較

由表4-1-1 與表 4-1-2 可知,不同的性別在老子生活態度的五個層面上至少 有一個層面有顯著差異存在(Wilk’s Λ=.99,p<.01)。由單因子多變項變異數分 析可知,女性在「生命的理想」上的得分顯著高於男性(F(1,1258)=9.82,p<.001)。

表 4-1-1 不同性別在老子生活態度量表五層面分數之平均數(M)與標準差(SD)

摘要表

男(N=459) 女(N=801)

平均數(M) 標準差(SD) 平均數(M) 標準差(SD)

自我的超越 27.10 5.17 27.08 4.78 生命的理想 42.40 6.66 43.57 6.18 整體的和諧 42.86 5.75 43.29 5.18 辯證的智慧 19.08 3.32 19.40 2.87 生活的紀律 27.28 4.21 27.61 3.86

(2)

表 4-1-2 不同性別在老子生活態度量表之多變項變異數分析及事後比較摘要表 多變量變異數分析 單變量F 考驗及事後比較

變異來源 自由度 Wilk’sΛ 量表 F 值 事後比較 組間 1 .99** 自我的超越 .00 n.s.

組內 1258 生命的理想 9.82** 女>男 全體 1259 整體的和諧 1.84 n.s.

辯證的智慧 3.05 n.s.

生活的紀律 1.96 n.s.

**p<.01

二、不同年齡在老子生活態度上的差異比較

由表4-1-1 與表 4-1-2 可知,不同的年齡在老子生活態度的五個層面上至少 有一個層面有顯著差異存在(Wilk’s Λ=5.67,p<.001)。由單變項變異數分析及 Scheffe 法事後比較可知:

(一)在「自我的超越」上的得分,除25-34 歲組之外,其餘組別均顯著高 於 24 歲以下組,其中 45-54 歲組又顯著高於 25-34 歲組(F(4,1255)

=16.11,p<.001)。

(二)在「生命的理想」上的得分,所有其他組別均顯著高於24 歲以下組,

其中45-54 歲組又顯著高於 25-34 歲組(F(4,1255)=13.69,p<.001)。

(三)在「整體的和諧」上的得分,所有其他組別均顯著高於24 歲以下組,

其中45-54 歲組又顯著高於 25-34 歲組(F(4,1255)=9.36,p<.001)。

(四)在「辯證的智慧」上的得分,不同年齡之間沒有顯著差異存在。

(五)在「生活的紀律」上的得分,除55 歲以上組外,所有其他組別均顯 著高於24 歲以下組,其中 45-54 歲組以及 35-44 歲組又顯著高於 25-34 歲組(F

(4,1255)=17.22,p<.001)。

(3)

表 4-1-3 不同年齡在老子生活態度各分量表分數之平均數(M)與標準差(SD)

摘要表

24 歲以下

(N=206)

25-34 歲

(N=551)

35-44 歲

(N=263)

45-54 歲

(N=194)

55 歲以上

(N=46)

M SD M SD M SD M SD M SD 自我的超越 25.46 5.23 26.66 4.76 27.70 4.62 28.98 4.38 28.13 6.09 生命的理想 40.85 7.15 42.79 5.81 44.05 6.35 45.07 6.11 44.24 7.13 整體的和諧 41.54 5.89 42.92 4.93 43.55 5.47 44.50 5.27 44.67 6.63 辯證的智慧 18.74 3.69 19.34 2.82 19.36 3.01 19.67 2.77 18.91 3.48 生活的紀律 25.96 4.24 27.19 3.73 28.14 3.90 28.74 3.67 28.96 4.95

表 4-1-4 不同年齡在老子生活態度之多變項變異數分析及事後比較摘要表 多變量變異數分析 單變量F 考驗及 Scheffe 事後比較

變異來源 自由度 Wilk’sΛ 量表 F 值 事後比較

組間 4 5.69*** 自我的超越 16.11*** gfe>c;f>d 組內 1255 生命的理想 13.69*** gfed>c;f>d 全體 1259 整體的和諧 9.36*** gfed>c;f>d

辯證的智慧 2.72* n.s.

生活的紀律 17.22*** gfed>c;fe>d

*p<.05;***p<.001

註:事後比較欄中:c=24 歲以下;d=25-34 歲;e=35-44 歲;f=45-54 歲;g=55 歲以上

三、不同教育程度在老子生活態度上的差異情形

經單因子多變項變異數分析的結果,整體考驗之Wilk’s Λ=.99(p>.05),未 達顯著,表示不同教育程度在老子生活態度五個層面(因素)上並沒有顯著差異 存在。其得分之平均數與標準差見表4-1-5。

(4)

表 4-1-5 不同教育程度在老子生活態度各分量表得分之平均數(M)與標準差

(SD)摘要表

高中職(含)以下

(N=171)

大專院校

(N=774)

研究所(含)以上

(N=315)

M SD M SD M SD 自我的超越 27.13 5.19 26.82 5.04 27.74 4.42 生命的理想 42.57 6.79 43.02 6.55 43.76 5.67 整體的和諧 42.87 6.20 43.04 5.44 43.52 4.78 辯證的智慧 18.92 3.06 19.29 3.07 19.46 2.95 生活的紀律 27.63 4.34 27.29 4.01 27.91 3.72

四、不同婚姻狀況在老子生活態度上的差異情形

由表4-1-6 與表 4-1-7 可知,不同的婚姻狀況在老子生活態度的五個層面上 至少有一個層面有顯著差異存在(Wilk’s Λ=.95,p<.001)。由單因子多變項變異 數分析及Scheffe 法事後比較可知:

(一)在「自我的超越」上的得分,已婚且有子女者顯著高於未婚者,其 餘組別則沒有顯著差異(F(3,1256)=14.89,p<.001)。

(二)在「生命的理想」上的得分,已婚且有子女者顯著高於未婚者,其 餘組別則沒有顯著差異(F(3,1256)=7.37,p<.001)。

(三)在「整體的和諧」上的得分,已婚且有子女者顯著高於未婚者,其 餘組別則沒有顯著差異(F(3,1256)=5.20,p<.01)。

(四)在「辯證的智慧」上的得分,不同婚姻狀態之間,沒有顯著差異存 在。

(五)在「生活的紀律」上的得分,已婚且有子女者顯著高於未婚者,其 餘組別則沒有顯著差異(F(3,1256)=12.57,p<.001)。

(5)

表 4-1-6 不同婚姻狀況在老子生活態度各分量表得分之平均數(M)與標準差(SD)

摘要表

未婚

(N=659)

已婚無子女

(N=108)

已婚有子女

(N=451)

離婚、喪偶或其他

(N=42)

M SD M SD M SD M SD 自我的超越 26.27 5.05 27.01 4.21 28.24 4.62 27.76 5.49 生命的理想 42.42 6.65 42.81 5.45 44.15 6.07 44.48 6.28 整體的和諧 42.64 5.41 42.91 5.11 44.15 6.07 44.79 5.42 辯證的智慧 19.21 3.19 19.28 2.63 19.35 2.92 19.64 3.02 生活的紀律 26.87 4.05 27.56 3.67 28.30 3.81 28.33 4.24

表 4-1-7 不同婚姻狀況在老子生活態度之多變項變異數分析及事後比較摘要表 多變量變異數分析 單變量F 考驗及 Scheffe 事後比較

變異來源 自由 度

Wilk’s Λ 量表 F 值 事後比較

組間 3 .95*** 自我的超越 14.89*** 已婚有子女>未婚 組內 1256 生命的理想 7.37*** 已婚有子女>未婚 全體 1259 整體的和諧 5.20** 已婚有子女>未婚

辯證的智慧 .39 n.s.

生活的紀律 12.57*** 已婚有子女>未婚

**p<.01;***p<.001

五、不同宗教信仰在老子生活態度上的差異情形

由表4-1-8 與表 4-1-9 可知,不同的宗教信仰在老子生活態度的五個層面上 至少有一個層面有顯著差異存在(Wilk’s Λ=.93,p<.001)。由單因子多變項變異 數分析及Scheffe 法事後比較可知:

(一)在「自我的超越」上的得分,信仰佛教與道教者顯著高於無宗教信 仰者,其餘信仰之間則沒有顯著差異存在(F(5,1254)=5.60,p<.001)。

(二)在「生命的理想」上的得分,信仰佛教與道教者顯著高於無宗教信 仰者,其餘信仰之間則沒有顯著差異存在(F(5,1254)=9.93,p<.001)。

(三)在「整體的和諧」上的得分,信仰道教者顯著高於無宗教信仰者,

(6)

其餘信仰之間則沒有顯著差異存在(F(5,1254)=5.09,p<.001)

(四)在「辯證的智慧」上的得分,信仰道教者顯著高於無宗教信仰者,

其餘信仰之間則沒有顯著差異存在(F(5,1254)=5.40,p<.001)。

(五)在「生活的紀律」上的得分,信仰佛教與道教者顯著高於無宗教信 仰者,其餘信仰之間則沒有顯著差異存在(F(5,1254)=6.79,p<.001)。

表 4-1-8 不同宗教信仰在老子生活態度各分量表得分之平均數(M)與標準差

(SD)摘要表

(N=569)

佛教

(N=378)

道教

(N=177)

天主教

(N=20)

基督教

(N=81)

其他

(N=35)

M SD M SD M SD M SD M SD M SD 自我的超越 26.38 4.89 27.46 4.94 28.15 4.80 27.40 4.41 28.26 4.76 26.37 4.97

生命的理想 41.80 6.37 44.25 6.34 44.39 5.63 45.85 6.38 43.53 6.34 44.17 6.88

整體的和諧 42.37 5.36 43.47 5.64 44.29 4.81 45.05 4.87 43.47 5.21 44.14 5.36

辯證的智慧 18.91 3.11 19.56 2.92 19.98 2.78 20.60 2.62 18.85 3.19 19.17 3.31

生活的紀律 26.81 3.90 27.99 4.02 28.47 3.88 27.85 3.33 27.54 4.17 27.80 3.97

表 4-1-9 不同宗教信仰在老子生活態度之多變項變異數分析及事後比較摘要表 多變量變異數分析 單變量F 考驗及 Scheffe 事後比較

變異來源 自由度 Wilk’sΛ 量表 F 值 事後比較 組間 5 .93*** 自我的超越 5.60*** 佛、道>無 組內 1254 生命的理想 9.93*** 佛、道>無 全體 1259 整體的和諧 5.06*** 道>無

辯證的智慧 5.40*** 道>無 生活的紀律 6.79*** 佛、道>無

***p<.001

六、不同個人年收入在老子生活態度上的差異情形

由表4-1-10 與表 4-1-11 可知,不同的個人年收入在老子生活態度的五個層 面上至少有一個層面有顯著差異存在(Wilk’s Λ=.94,p<.001)。由單因子多變項 變異數分析及Scheffe 法事後比較可知:

(7)

(一)在「自我的超越」上的得分,個人年收入80-120 萬組顯著高於 40-80 萬組,40-80 萬組又高於 40 萬以下組。其餘組別彼此之間沒有顯著差異存在(F

(3,1256)=17.63,p<.001)。

(二)在「生命的理想」上的得分,個人年收入 80-120 萬組以及 40-80 萬 組兩組,均顯著高於 40 萬以下組。其餘組別彼此之間沒有顯著差異存在(F

(3,1256)=9.80,p<.001)。

(三)在「整體的和諧」上的得分,個人年收入80-120 萬組,均顯著高於 40-80 萬組以及 40 萬以下組兩組。其餘組別彼此之間沒有顯著差異存在(F

(3,1256)=10.95p<.001)

(四)在「辯證的智慧」上的得分,個人年收入80-120 萬組,均顯著高於 40-80 萬組以及 40 萬以下組兩組。其餘組別彼此之間沒有顯著差異存在(F

(3,1256)=5.37,p<.01)。

(五)在「生活的紀律」上的得分,個人年收入80-120 萬組以及 40-80 萬 組兩組,均顯著高於 40 萬以下組。其餘組別彼此之間沒有顯著差異存在(F

(3,1256)=13.56,p<.001)。

表 4-1-10 不同個人年收入在老子生活態度各分量表得分之平均數(M)與標準 差(SD)摘要表

40 萬以下

(N=518)

40-80 萬

(N=559)

80-120 萬

(N=158)

120 萬以上

(N=25)

M SD M SD M SD M SD 自我的超越 26.12 5.11 27.34 4.71 29.11 4.45 28.72 3.80 生命的理想 42.14 6.70 43.48 6.12 44.93 5.80 44.96 5.29 整體的和諧 42.43 5.72 43.24 5.12 45.18 4.85 42.40 4.56 辯證的智慧 19.06 3.23 19.24 2.85 20.16 2.94 19.28 2.82 生活的紀律 26.74 4.17 27.77 3.80 28.76 3.76 28.76 2.54

(8)

表 4-1-11 不同個人年收入在老子生活態度之多變項變異數分析及事後比較摘要表 多變量變異數分析 單變量F 考驗及 Scheffe 事後比較

變異來源 自由度 Wilk’sΛ 量表 F 值 事後比較 組間 3 .94*** 自我的超越 17.63*** e>d>c 組內 1256 生命的理想 9.80*** e、d>c 全體 1259 整體的和諧 10.95*** e>c、d 辯證的智慧 5.37** e>c、d 生活的紀律 13.56*** e、d>c

**p<.01;***p<.001

註:事後比較欄中:c=40 萬以下;d=40-80 萬;e=80-120 萬;f=120 萬以上

(9)

第二節 高低憂鬱組與高低平安組在老子生活態度上之差異比較

在第三章第三節研究工具部分曾提及,研究者自編的「老子生活態度量表」

除了以探索性因素分析之結果代表其建構效度,另外再根據其與「流行病學研究 中心憂鬱量表(CES-D 中文版)」、「法鼓山文教基金會平安量表」兩量表之相關 研究之結果代表其效標關聯效度。

由「老子生活態度量表」的概念分析來推斷,高、低憂鬱組與高、低平安 組在老子生活態度上應該呈現出顯著的差異,此一假設若能成立,除了老子生活 態度量表的獲得了效標關聯效度上的支持,而老子思想在現代生活上的價值與意 義也就昭然若揭。以下分別討論不同高低憂鬱之分組與不同高低平安之分組再老 子生活態度量表五層面上分數的差異情形:

一、高低憂鬱組在老子生活態度五層面上之差異比較

由表4-1-6 與表 4-1-7 可知,不同憂鬱分組在老子生活態度五層面上至少一 個層面有顯著差異存在(Wilk’s Λ=.76,p<.001)。由單因子多變項變異數分析及 Scheffe 法事後比較可知:

(一)在「自我的超越」上的得分,低憂鬱組顯著高於高憂鬱組(F(1,1258)

=380.15,p<.001)。

(二)在「生命的理想」上的得分,低憂鬱組顯著高於高憂鬱組(F(1,1258)

=86.18,p<.001)。

(三)在「整體的和諧」上的得分,低憂鬱組顯著高於高憂鬱組(F(1,1258)

=106.89,p<.001)。

(四)在「辯證的智慧」上的得分低憂鬱組顯著高於高憂鬱組(F(1,1258)

=56.27,p<.001)。

(五)在「生活的紀律」上的得分,低憂鬱組顯著高於高憂鬱組(F(1,1258)

(10)

=148.52,p<.001)。

表 4-2-1 高低憂鬱組在老子生活態度各分量表得分之平均數(M)與標準差(SD)

摘要表

低憂鬱組(N=688) 高憂鬱組(N=572)

M SD M SD 自我的超越 29.25 3.77 24.49 4.90 生命的理想 44.61 5.74 41.37 6.67 整體的和諧 44.51 5.00 41.48 5.40 辯證的智慧 19.86 2.79 18.59 3.18 生活的紀律 28.67 3.70 26.07 3.86

表 4-2-2 高低憂鬱組在老子生活態度之單因子多變項變異數分析及事後比較摘要表 多變量變異數分析 單變量F 考驗及 Scheffe 事後比較

變異 來源

自由度 Wilk’sΛ 量表 F 值 事後比較

組間 1 .76*** 自我的超越 380.15*** 低憂鬱組>高憂鬱組 組內 1258 生命的理想 86.18*** 低憂鬱組>高憂鬱組 全體 1259 整體的和諧 106.89*** 低憂鬱組>高憂鬱組 辯證的智慧 56.27*** 低憂鬱組>高憂鬱組 生活的紀律 148.52*** 低憂鬱組>高憂鬱組

***p<.001

二、高低平安組在老子生活態度上的差異比較

由表4-2-3 與表 4-2-4 可知,不同平安分組在老子生活態度五層面上至少有 一個層面有顯著差異存在(Wilk’s Λ=.94,p<.001)。由單因子多變項變異數分析 及Scheffe 法事後比較可知:

(一)在「自我的超越」上的得分,高平安組顯著高於低平安組(F(1,1258)

=806.80, p<.001)。

(二)在「生命的理想」上的得分,高平安組顯著高於低平安組(F(1,1258)

=369.34, p<.001)。

(11)

(三)、在「整體的和諧」上的得分,高平安組顯著高於低平安組(F(1,1258)

=476.26, p<.001)。

(四)在「辯證的智慧」上的得分,高平安組顯著高於低平安組(F(1,1258)

=233.14, p<.001)。

(五)在「生活的紀律」上的得分,高平安組顯著高於低平安組(F(1,1258)

=541.10, p<.001)。

表 4-2-3 高低平安組在老子生活態度各分量表得分之平均數(M)與標準差(SD)

摘要表

低平安組(N=638) 高平安組(N=622)

M SD M SD 自我的超越 24.05 4.29 30.21 3.33 生命的理想 40.14 6.11 46.22 5.06 整體的和諧 40.34 4.86 46.00 4.31 辯證的智慧 18.10 2.99 20.50 2.58 生活的紀律 25.33 3.48 29.71 3.19

表 4-2-4 高低平安組在老子生活態度之多變項變異數分析及事後比較摘要表 多變量變異數分析 單變量F 考驗及 Scheffe 事後比較

變異來源 自由度 Wilk’sΛ 量表 F 值 事後比較

組間 1 .56*** 自我的超越 806.80*** 高分組>低分組 組內 1258 生命的理想 369.34*** 高分組>低分組 全體 1259 整體的和諧 476.26*** 高分組>低分組 辯證的智慧 233.14*** 高分組>低分組 生活的紀律 541.10*** 高分組>低分組

***p<.001

(12)

第三節 老子生活態度與憂鬱、平安的相關分析

本節旨在以積差相關探討臺灣社會成人在老子生活態度與憂鬱、平安三變 項的相關情形,並以典型相關探討老子生活態度與平安之關係結構。

一、老子生活態度與憂鬱、平安的積差相關分析

從 表 4-3-1 及 表 4-3-2 可 知 : 老 子 生 活 態 度 與 憂 鬱 呈 現 中 度 負 相 關

(r=-.47,p<.01),而老子生活態度對憂鬱程度的解釋變異量為 22.47%;其中,對 憂 鬱 程 度 解 釋 變 異 量 由 高 至 低 排 列 , 分 別 是 「 自 我 的 超 越 」 約 佔 40.83%

(r=-.64,p<.01)、「生活的紀律」約佔 21.07%(r=-.46,p<.01)、「整體的和諧」約 佔11.29%(r=-.36,p<.01)、「生命的理想」約佔 11.29%(r=-.34,p<.01)、「辯證的 智慧」約佔6.97%(r=-.26,p<.01)。

表 4-3-1 老子生活態度與憂鬱、平安的積差相關矩陣

憂鬱 平安 老子生活態度

憂鬱 1.00 - -

平安 -.72** 1.00 -

老子生活態度 -.47** .73** 1.00

**p<.01

表 4-3-2 老子生活態度五層面與憂鬱的相關摘要表

自我的超越 生命的理想 整體的和諧 辯證的智慧 生活的紀律 憂鬱 -.64** -.34** -.36** -.26** -.46**

**p<.01

(13)

從 表 4-3-1 及 表 4-3-3 可 知 , 老 子 生 活 態 度 與 平 安 呈 高 度 正 相 關

(r=.73,p<.01),而老子生活態度對平安的解釋變異量為 53.58%;其中,對平安 程度解釋變異量由高至低排列,分別是「自我的超越」約佔62.73%(r=.79,p<.01)、

「 生 活 的 紀 律 」 約 佔 46.24% ( r=.68,p<.01 )、「 整 體 的 和 諧 」 約 佔 36.97%

(r=.61,p<.01)、「生命的理想」約佔 33.52%(r=.58,p<.01)、「辯證的智慧」約佔 21.16%(r=.46,p<.01)。

表 4-3-3 老子生活態度五層面與平安的相關摘要表

自我的超越 生命的理想 整體的和諧 辯證的智慧 生活的紀律 平安 .79** .58** .61** .46** .68**

**p<.01

從表4-3-4 可知:(一)老子生活態度與業安呈現高度正相關(r=.75,p<.01),

可解釋變異量約為55.50%。(二)老子生活態度與心安、家安以及身安均呈現中 度正相關(r=.59,p<.01;r=.57,p<.01;r=.54,p<.01),可解釋變異量依次為34.69%、

32.60%以及 29.53%。

表 4-3-4 老子生活態度與平安四層面的相關摘要表

心安 身安 家安 業安

老子生活態度 .589** .544** .571** .745**

**p<.01

二、老子生活態度五層面與平度四層面的典型相關分析

為了瞭解老子生活態度五層面與平安四層面之間的相關情形,接著以老子 生活態度五層面為X 變項(控制變項),平安四層面為 Y 變項(效標變項),進 行典型相關分析,結果如表4-4-6,進一步說明如下:

(14)

ρ=.83(p<.001),第二對典型因素(χ2η2)的典型相關係數ρ=.33(p<.001),第 三對典型因素(χ3η3)的典型相關係數ρ=.18(p<.001),第四對典型因素(χ4η4)的典型相關係數ρ=.10(p<.001)。老子生活態度五層面主要透過這四對典型 因素影響平安程度四個層面。

(二)老子生活態度的第一個典型因素(χ1)可以說明平安程度的第一個 典型因素(η1)總變異量的69.10%,而平安程度的第一個典型因素(η1)又可解 釋老子生活態度變異量的67.40%,兩變項重疊部分為 46.60%,代表老子生活態 度透過第一對典型因素(χ1η1)可以解釋平安程度總變異量的46.60%。

(三)老子生活態度的第二個典型因素(χ2)可以說明平安程度的第二個 典型因素(η2)總變異量的 10.7%,而平安程度的第二個典型因素(η2)又可解 釋老子生活態度變異量的8.0%,兩變項重疊部分為 0.9%,代表老子生活態度透 過第二對典型因素(χ2η2)可以解釋平安程度總變異量的0.9%。

(四)老子生活態度的第三個典型因素(χ3)可以說明平安程度的第三個 典型因素(η3)總變異量的 3.30%,而平安程度的第三個典型因素(η3)又可解 釋老子生活態度變異量的 12.40%,兩變項重疊部分為 0.40%,代表老子生活態 度透過第三對典型因素(χ3η3)可以解釋平安程度總變異量的0.40%。

(五)老子生活態度的第四個典型因素(χ4)可以說明平安程度的第四個 典型因素(η4)總變異量的 1.00%,而平安程度的第四個典型因素(η4)又可解 釋老子生活態度變異量的 12.20%,兩變項重疊部分為 0.10%,代表老子生活態 度透過第二對典型因素(χ4η4)可以解釋平安程度總變異量的0.10%。

(六)老子生活態度與平安在四典型因素 η1、η2、η3、η4的重疊部分,共 計48.00%。也就是說,「自我的超越」、「整體的和諧」、「生命的理想」、「辯證的 智慧」、「生活的紀律」等老子生活態度層面透過η1、η2、η3、η4四典型因素共可 說明「心安」、「身安」、「家安」、「業安」等四個平安程度總變異量 48.00%。而 四典型因素 η1、η2、η3、η4 可以直接解釋臺灣社會成人平安程度總變異量的 84.10%,無法解釋的部分則有 15.90%。

(15)

(七)從典型相關係數以及重疊係數來看,老子生活態度的五個層面主要 是藉著第一對典型因素(χ1,η1)影響平安程度四個層面。老子生活態度五個層 面中與第一個典型因素(χ1)之相關較高者為「自我的超越」、「生活的紀律」、「生 命的理想」與「整體的和諧」,其結構係數為均高於.700;而在平安程度四層面 中與第一個典型因素(η1)關係較密切的為「業安」、「心安」、「身安」與「家安」,

其結構係數也均在.700 以上。因此,在第一個典型因素分析裡,主要是老子生活 態度中的「自我超越」、「生活的紀律」、「生命的理想」與「整體的和諧」四層面 影響了臺灣社會成人「業安」、「心安」、「身安」與「家安」四個平安層面。由於 其結構係數均為正數,可見「自我超越」、「生活的紀律」、「生命的理想」與「整 體的和諧」程度越高者,其「業安」、「心安」、「身安」與「家安」四個層面的平 安程度也越高。

(八)若以平安為控制變項,而老子生活態度為效標變項,則兩變項在χ1、 χ2、χ3、χ4四典型因素的重疊部分為44.90%。也就是說,四個平安層面透過 χ1、 χ2、χ3、χ4四典型因素共可說明老子生活態度五個層面總變異量44.90%。

表 4-3-5 老子生活態度五層面與平安四層面的典型相關分析摘要表

控制變項 典型因素 效標變項 典型因素

(X 變項) χ1 χ2 χ3 χ4 (Y 變項) η1 η2 η3 η4

自我的超越 -.96 .20 .13 -.03 心安 -.81 .49 .22 .24 整體的和諧 -.74 -.11 -.51 -.23 身安 -.76 -.19 .62 -.01 生命的理想 -.77 .02 -.58 .08 家安 -.75 .14 -.11 -.64 辯證的智慧 -.59 -.01 -.46 .55 業安 -.95 -.16 -.22 .14 生活的紀律 -.86 -.50 -.08 .04

抽出變異數

百分比 .63 .06 .17 .07 抽出變異數

百分比 .67 .08 .12 .12 重疊係數 .435 .007 .006 .001 重疊係數 .466 .009 .004 .001

決定係數(ρ2) .69 .11 .03 .01 典型相關(ρ) .83*** .33*** .18*** .10***

** p<.01;***p<.001

(16)

第四節 討論

本節根據上述研究結果,分別討論下列議題:一、「老子生活態度量表」在 概念建構與實徵結果之間的對應性及其邏輯關係。二、不同人口學變項在老子生 活態度上的差異情形及其理論意涵。三、老子生活態度與憂鬱、平安之間的分組 差異情形、相關情形及其理論意涵。

一、概念建構與實徵測量結果的對應性及其邏輯關係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概念層次分析老子思想的內在體系與重要內涵,並 透過心理計量的方法找出其因素結構,瞭解老子思想在臺灣現代社會成人的心理 運作中呈現何種樣貌。

根據研究結果,共可抽取出五個因素結構,這五個因素各自所涵括的試題,

與理論分析時的概念架構的對應關係,如表 4-5-1 所示。以 6 大類別 14 向度來 看,一共涵蓋13 向度,整體涵蓋率 93%。由此可知,老子生活態度量表正式試 題與其概念來源之架構對應性頗佳。

然而,因素分析僅能保證這些試題的因素負荷量有其統計與實徵上的關係,

並不保證這些因素間有「清晰而有意義」的內在邏輯關係。因此,再就各因素所 涵蓋之試題,分析其與原始關鍵概念間的內在邏輯關係,並予以重新命名,各因 素之試題請參見第三章第三節研究工具部分。

(一)因素一「自我的超越-虛靜逍遙」:此因素共有5 題,均屬於「1-2-A 與道合一」概念架構,且均為情意指標,主要測量主觀上的平安、自在與幸福感,

以及對生命的意義與價值感。可以理解為:人透過致虛守靜,追求與道冥合,所 體驗的逍遙自在境界。關鍵語詞取自於傅佩榮(民 94)一文的標題「道家的境 界-從虛靜到逍遙」。

(二)因素二「生命的理想-尊道貴德」:此因素共有9 題,共包括「1-1-C

(17)

道」、「1-2-C 與道合一」、「3-2-C 不爭不先」、「4-2-C 無身無欲」、「4-4-C 善為道 者」、「6-2-C 虛靜觀復」等 6 向度之概念,均為認知指標。可以理解為人對至高 存有的道之信念與追求,以及體現在一個立志悟道以求智慧解脫者,對自己的行 為與內在修養之自我要求。關鍵語詞取自老子第51 章。

(三)因素三「整體的和諧-自然無為」:此因素共有 9 題,包括「2-1-C 推天道以明人事」、「3-1-B 慈愛寬恕」、「3-2-B 不有不恃」、「4-2-C 無身無欲」、

「4-3-C 道法自然」、「4-4-B 善為道者」等 6 向度之概念,其中有 5 個認知指標、

4 個行為指標。可以理解為人對「自然」之價值取向與「無為」之方法原則的體 會,及以少欲、慈愛、寬恕等方式待人律己的行為表現。關鍵語詞取自老子第 25 章與第 37 章。

(四)因素四「辯證的智慧-抱一守中」:此因素共有4 題,均為認知指標,

包括「5-1-C 相依互轉」、「5-2-C 相反相成」、「5-3-C 以反求正」等 3 向度之概念,

均屬老子正反觀辯證思想。老子的辯證思想主要是一種關於「自然」與「無為」

的經驗性論證(劉笑敢,民86)。因此,可以理解為對經驗與規律的結構之整體 掌握;此外,在永恆與無限的道之層面來看待世間變化,可使人不再遺憾困擾於 萬物的變化與有限(傅佩榮,民92e),名之為「抱一守中」。關鍵語詞取自於老 子第5 章與第 22 章。

(五)因素五「生活的紀律-為道襲明」:此因素共有 5 題,包括「2-1-C 推天道以明人事」、「3-1-B 慈愛寬恕」、「4-1-B 身心修練」、「4-4-B 善為道者」等 4 向度,其中有 1 項認知指標、6 項行為指標。就其內容,主要著眼於專注、放 鬆等身心訓練,以及在日常角色中工作目標的設定與執行、對他人的關懷與協 助,根據大自然的變化來調整生活規律的信念等,名之為「為道襲明」,關鍵語 詞分別取自老子第15 章及第 27 章。

簡言之,這五個因素可以統合於「道」概念之下。「抱一守中」與「為道襲 明」來自於對道的觀照、體會與實踐,「尊道貴德」指出自我超越的方向及其心

(18)

表 4-5-1 老子生活態度量表之因素試題的概念來源 因素 題數 概念來源

類別向度 12A1 12A2 12A3 12A4 自我的超越 5

題數 2 1 1 1

類別向度 11C1 11C2 11C3 12C1 32C2 42C2 44C2 62C1 生命的理想 9

題數 1 1 1 2 1 1 1 1 類別向度 21C1 31B2 32B1 32B2 42C1 43C1 43C2 44B2 整體的和諧 9

題數 1 1 1 1 2 1 1 1 類別向度 51C1 52C1 53C1

辯證的智慧 4

題數 1 2 1

類別向度 21C1 31B3 41B1 41B2 41B3 44B1 44B2 生活的紀律 7

題數 1 1 1 1 1 1 1

二、不同人口學變項在老子生活態度上的差異情形及其意涵

以下分別檢視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婚姻狀況、宗教信仰以及個人年收 入等六個人口學變項在老子生活態度上的差異分析結果,並進一步討論其可能的 理論意涵。

(一)性別在老子生活態度五個層面上的差異情形

研究結果顯示,女性在「生命的理想-尊道貴德」這一層面上顯著高於男性,

其餘層面則沒有差別。

陸洛(民 87)研究幸福感時發現,女性在幸福感上顯著高於男性。但究其 原因,她認為可能的因素有二:其一是因為男女在幸福感上的得分不具變異同質 性,因此可能是樣本特性上的差異導致;其二是性別、幸福感與社會支持均有顯 著相關,在扣除社會支持的影響後,性別跟幸福感之間的顯著相關即消失,因此 其差異可能來自社會支持。

進一步考察男女在生活態度五層面的 Box 多變項變異數同質性檢定,發現 Box’ M=34.01,達到.01 顯著水準,表示其變異數是不同質的,加上男女樣本數 差距又大,因此此一顯著極有可能也是由樣本特性上的差異導致的。

(19)

女性若在「生命的理想-尊道貴德」上若確實顯著高於男性,則其可能的 意涵為:女性在面對生命終極的實相等信念時,接受度較高,宗教感較強,跟大 自然規律同步生活的敏感度也較高,因此可以合理假定女性在有宗教信仰的百分 比應顯著高於男性有宗教信仰之比例,可根據臺灣地區之宗教信仰普查驗證此一 假設。本研究採用章英華(民92)「2003 臺灣地區社會變遷第四期第三次基本調 查」問卷調查原始資料1,進行男女在有無信仰的百分比同質性考驗,該資料針 對全臺灣地區採「分層三段等機率抽樣原則」,共 1963 份有效樣本,結果 χ2(1)=.47(p>.05),未達顯著。也就是不同性別在有無信仰的百分比之間並無顯著 差異。因此,將男女在「生命的理想」上的得分解釋成樣本差異所造成的,是比 較合理的推斷。不同性別在老子生活態度的得分是否有差異存在,仍有待進一步 研究釐清。

(二)年齡在老子生活態度五個層面上的差異情形

不同的年齡在老子生活態度五個層面上是否有差異?研究結果顯示:1、除

「辯證的智慧」層面外,不同年齡分組在其餘四個層面均有顯著差異存在。2、

在「生命的理想」與「整體的和諧」以及「生活的紀律」等層面上,25 歲以上 四組均顯著高於24 歲以下組,其中 45-54 歲組又高於 25-34 歲組;此外,在「生 活的紀律」層面,35-44 歲組又高於 25-34 歲組。3、在「自我的超越」層面,35 歲以上各組均顯著高於24 歲以下組,其中 45-54 歲組又高於 25-34 歲組。

整體而言,隨著年齡的增長,其自我覺察與人生社會體驗也隨之增長,因 此老子生活態度也越高,其中又大致以45-55 歲為高峰,可稱之為「壯年期」。

此趨勢跟楊國樞與陸洛(民94)所發現不同年齡在自我實現之得分的趨勢頗為 一致(134 頁)。周亮等(2002)也發現,年齡愈大,對生活各層面的需要也愈

1本論文使用部份資料係採自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支助之「臺灣地區社會變遷第四期第三次基 本調查」計畫(NSC91-2420-H001-004)。該計畫係由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執行,

該計畫主持人為章英華教授,該資料由中央研究院蔡元培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專題中

(20)

超脫。

傅佩榮(民92b)認為,「年紀太輕會因為缺乏真實生活的體驗,難以使得 老莊思想的理論與現實相互配合,因此最好在中年以後再來研究老莊,因為人一 過40 歲,自我的心靈也到向上提升的關口。如果這時候不懂得老莊思想,會因 為過於執著而相當辛苦(151 頁)。」本研究的結果也呼應了此一觀點。南宋詞 人蔣捷<虞美人‧聽雨>:「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

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盧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 前點滴到天明。」則形象生動的對比出不同人生階段在心境上的轉折,且且內容 頗具道家意境,為此結果提供了文學性的印證與說明。

在樣本的年齡分組上,本研究與一般習慣性的分組方式不同,主要也是考 量年齡層須拉大,所以不以20 歲而以 24 歲為切割點。且觀諸目前臺灣一般成人 生命週期的正常發展, 24 歲以下大多仍處於生涯嘗試階段或仍在接受大學教 育,往後每10 年則大致會有一些大變化,例如:生涯方向的確立、婚姻與家庭 的建立、生涯的穩定發展、子女就學、生涯的高峰、子女準備進入社會、準備退 休、退休生活等。這是本研究在年齡分組上的不同之處,特此說明。

(三)教育程度老子生活態度五個層面上的差異情形

不同的教育程度在老子生活態度上是否有差異?結果顯示:不同教育程度 在老子生活態度各層面並沒有差異存在。這代表老子生活態度的高低多寡,不受 教育程度之不同所影響。此結果有幾個可能的意涵:1、影響此老子生活態度形 成的是文化傳統潛移默化的過程。這代表「老子生活態度量表」可以適度反應傳 統文化對台灣成人的影響,是此量表具有不錯之建構效度的支持之一。2、也可 能說明現在多數知識份子並未用心在從傳統經典上獲得智慧啟迪,而僅是浮泛地 以「隨遇而安」的態度來理解老子,甚至也有部份人認為老子代表一種「馬馬虎 虎」的心態,這恐怕是道家思想在文化傳承過程中的一種錯誤詮釋了。

(21)

(四)婚姻狀況在老子生活態度五個層面上的差異情形

不同婚姻狀況在老子生活態度上是否有差異?研究結果顯示:除了「辯證 的智慧」之外,已婚且有子女者在「自我的超越」、「生命的理想」、「整體的和諧」

以及「生活的紀律」各層面均顯著高於未婚者。其他婚姻狀況之間在老子生活態 度上並沒有顯著差異存在。

林秀慧(民 93)曾針對民國 70-92 年間博碩士論文,進行「婚姻滿意度」

研究之文獻回顧。若以家庭週期為自變項,婚姻滿意度為依變項,多數研究均發 現:夫妻之婚姻滿意度大致隨著子女的出生呈下降趨勢,這可能與角色轉換的壓 力有關。

然而本研究發現,已婚有子女者反而在老子生活態度上高於未婚者,這有 何意含?研究者認為在傳統文化的影響下,已婚有子女者很自然會以孩子的福祉 與教養為生活重心,也很自然會為了家庭的和諧有序而犧牲奉獻,若能安於這樣 的結構限制下,收斂自我的欲望,甚至進而化命運為使命,就很可能會讓人由自 我中心的欲,轉化成為無私而成熟的愛。這或許也提醒:一味以個人主觀認知的 滿意度來評估婚姻,反而喪失了婚姻在承諾與靈性生活上的重要功能與價值

(Thomas,2000/民 95)。

(五)宗教信仰在老子生活態度五個層面上的差異情形

不同宗教信仰在老子生活態度上是否有差異?研究結果顯示:1、在「自我 的超越」、「生命的理想」、與「生活的紀律」方面,信仰佛教與信仰道教者顯著 高於沒有宗教信仰者。其餘宗教信仰在這三個層面上則無顯著差異存在。2、在

「整體的和諧」與「辯證的智慧」方面,則僅有信仰道教者顯著高於沒有宗教信 仰者,其餘宗教信仰之間在此兩層面也無顯著差異存在。

根據劉笑敢(民 91)的界定,道教是多神教,既祭祀祖先,又祭祀神靈。

道教是真正土生土長的宗教,具有很強的世俗特徵。此外,佛教在傳入中國後,

(22)

無為、絕慾、靜的思考,翻譯時也用「道」字(陳榮捷,1979/民 81)。因此,受 試若在人口學變項的宗教信仰同時勾選佛教以及道教,或者在「其他」部分註明

「一般民間信仰」,本研究一律歸納為道教。

回到老子生活態度概念架構與測量結果來看,佛道確實在很多層面有了相 互的融合與轉化,表現在「自我的超越」、「生命的理想」以及「生活紀律」三個 層面最為明顯。簡單的說,兩者都重視日常的紀律與實踐,都以智慧解脫為終極 目標,都表現出一種寧靜安祥、平安自在的心境。此外,「整體的和諧」與「辯 證的智慧」明顯是老子思想所特有且一再論證強調的,持道教信仰者在此兩層面 顯著高於無宗教信仰者之測量結果,也再度提供本量表建構效度之支持。

(六)個人年收入在老子生活態度五個層面上的差異情形

不同的個人年收入在老子生活態度上是否有差異?研究結果顯示:1、在「自 我的超越」上的得分,個人年收入80-120 萬組顯著高於 40-80 萬組,40-80 萬組 又高於40 萬以下組;2、在「生命的理想」與「生活的紀律」上的得分,個人年 收入 80-120 萬組以及 40-80 萬組兩組,均顯著高於 40 萬以下組;3、在「整體 的和諧」與「辯證的智慧」上的得分,個人年收入80-120 萬組,均顯著高於 40-80 萬組以及40 萬以下組兩組。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民95)統計資料,1999 年平均每戶消費支出是 655282 元,同年度平均每人國內生產毛額13609 美元,以 1 美元兌換 30-35 台幣來算,

約合新台幣40-47 萬元左右。也就是說,個人收入超過其消費支出的比例愈高,

愈可能開展出對生命終極信念的認知與實踐(生命的理想與生活的紀律),然後 才可能再深究這些信念背後的理據與體系(辯證的智慧與整體的和諧);相反地,

如果連收支平衡都有困難,能重內輕外,向內在心靈提升與轉化者,僅少數人能 做到。這十分符合人在「身」的生活基本需求滿足以後,才再繼續向「心」與「靈」

的層次轉化提升的一般趨勢。傅佩榮(民92a,民 92b,民 92c,民 92d)提綱挈 領的指出:「身體健康,是必要的;心智成長,是需要的;靈性修養,是重要的。」

(23)

或許,個人年收入在老子生活態度上顯現出來的差異,代表在經濟有了一定保障 之後,人生四大領域的重要性自然就會浮現,進而意欲追求更完整圓滿的人生。

但更多的錢,並不能保證他在人生的整體層面也愈平安圓滿,反而有可能因為過 度追逐金錢,而犧牲了其他重要的層面。這有待相關研究進一步探究與釐清。

三、老子生活態度與憂鬱、平安三變項間的分組差異、相關情形及其理論意涵

(一)不同憂鬱分組在老子生活態度量表之得分的差異比較

不同憂鬱分組在老子生活態度之得分是否有差異?研究結果顯示:在老子 生活態度「自我的超越」、「生命的理想」、「整體的和諧」、「辯證的智慧」以及「生 活的紀律」五個層面,低憂鬱組均顯著高於高憂鬱組。

(二)不同平安分組在老子生活態度量表之得分的差異比較

不同平安分組在老子生活態度之得分是否有差異?研究結果顯示:在老子 生活態度「自我的超越」、「生命的理想」、「整體的和諧」、「辯證的智慧」以及「生 活的紀律」五個層面,高平安組均顯著高於低平安組。

(三)老子生活態度與憂鬱、平安三變項間的積差相關與典型相關分析

老子生活態度的傾向越強烈,是否憂鬱程度越低?而平安程度越高?研究 結果顯示:

1、老子生活態度與憂鬱:呈中度負相關,可解釋變異量為 22.47%。老子生 活態度五個層面對憂鬱程度的解釋變異量,由高至低排列分別是:(1)「自我的 超越」佔40.83%。(2)「生活的紀律」佔21.07%。(3)「整體的和諧」佔11.29%。

(4)「生命的理想」約佔 11.29%。(5)「辯證的智慧」約佔 6.97%。

2、老子生活態度與平安:呈高度正相關,可解釋變異量為 53.58%。老子生 活態度五個層面對平安程度解釋變異量,由高至低排列分別是:(1)「自我的超

(24)

(4)「生命的理想」佔 33.52%。(5)「辯證的智慧」佔 21.16%。

3、老子生活態度與平安四層面(心身家業):積差相關分析結果為:(1)

老子生活態度與業安呈現高度正相關,可解釋變異量約為 55.50%。(2)老 子生活態度與「心安」、「家安」以及「身安」均呈現中度正相關,可解釋變異量 依次為34.69%、32.60%以及 29.53%。

4、老子生活態度五層面與平安四層面:有四對典型相關組型存在,典型相 關係數(ρ)分別是.83、.33、.18、.10(p<.001)。第一對典型相關因素之解釋量 約佔69%,遠大於其他三對典型因素 11%、3%、1%之解釋量。第一對典型相關 分別跟「自我的超越」與「生活的紀律」,以及「業安」與「心安」有高相關;

第二對典型相關則分別與「生活的紀律」以及「心安」相關較高;第三對典型相 關分別跟「生命的理想」、「整體的和諧」、「辯證的智慧」,以及「身安」相關較 高;第四對典型相關則分別與「辯證的智慧」、「整體的和諧」,以及「家安」與

「心安」有較高的相關。

(四)分組差異情形與相關情形結果的理論意涵

從積差相關結果來看:老子生活態度跟憂鬱呈中度負相關,而與平安呈高 度正相關。其中解釋量由大到小分別是「自我的超越」、「生活的紀律」、「整體的 和諧」、「生命的理想」與「辯證的智慧」,大致呈現由主觀的心境、行為的貞定、

關係的穩固、到真實不虛的內在信念之趨勢,似乎愈後面之因素愈難顯現在測量 結果上,但在邏輯體系上卻扮演愈重要的角色。也就是說,在邏輯體系上,必須 先具備辯證的智慧與生活的紀律,方能體會自我的超越與開展生命的理想,最後 達到整體的和諧之道境。

此外,從老子生活態度與平安的四對典型相關因素,對照量表構念與原始 試題來推論,有幾個可能的意涵:1、內在自我的安頓與人我關係的和諧,似乎 最有助於心安、幸福的體驗,以及價值與意義的創造。2、愈將焦點放在自我身 心的修養(操之在我),而非外在環境的變化生滅(操之在人),似乎也愈容易體

(25)

驗到心安。3、對生命的理解與觀照愈整體透徹,似乎才愈有可能真正去實踐健 康的生活方式。4、愈具備整體的和諧之價值觀,愈容易投注心力在家庭關係的 經營與協調,而感受到家庭的和諧與溫暖。

老子生活態度中所隱含的「不以自我為中心」思考模式,「身」、「家」、「邦」、

「國」、「天下」層層應用與外推,強調深刻觀察與理解經驗界的因果關係,覺悟 有限變化背後的無限永恆之基礎(傅佩榮,民92e)。可說是能有效預防或是對 治憂鬱症的一套人生觀;老子所描述之悟道者「聖人」所獲致的人生境界,跟聖 嚴法師(民89,民 90)「平安」概念無論在內涵、架構以及實徵測量的結果均高 度契合。以下分別從老子思想角度評析憂鬱症、從聖人與平安兩概念談道家取向 的自我實現觀、以及從虛無主義與「道」談當代文化危機的挑戰:

1、走出自我,走向他者-從老子生活態度看憂鬱症

憂鬱症的特性是對「自我」、「世界」、「未來」的負面看法,與「自我的膨 脹」以及「社會意識的薄弱」有關;也表現在「自我中心」的思考模式,不合乎 現實的邏輯推理,以及不合理的欲望與期待上(Beck,1979; Seligman,1990/民 86;

Helgin,2003)。由老子生活態度五個層面觀之:

(1)「辯證的智慧」有助於跳開二元論與形式邏輯,走出區分之知,邁向 避難與啟明之知,培養從長遠與整體的角度看待世事之變化,超越好壞與福禍,

提高對逆境的挫折忍受力;相反地,憂鬱患者傾向於將失敗解釋為永久性、普遍 性與個別性的原因,加上自我膨脹與社會意識薄弱,一旦遇到生命中的不可控因 素,便容易由無助而無望,最後陷入絕望的深淵(Seligman,1990/民 86)。

(2)「生命的理想」乃關於「自我」、「世界」與「未來」之關係的合理生 命藍圖(或說世界觀);憂鬱症患者「自我中心」的思考模式,因為缺乏比自我 更大的外在參照架構,助其理解與安頓生命之意義,則易落入人生無理想、無目 標、無價值、沒有意義的價值虛無主義。

(26)

人」與「人生」都能淡然處之,輕鬆以對,認真而不執著;相對而言,憂鬱症患 者則深陷在不斷比較、杞人憂天、往壞處想、二分法、極端化的思想迷障中不可 自拔。

(4)「生活的紀律」的實踐與行動傾向,以及「自我的超越」的心靈獨立 與自由之虛靜逍遙境界,更是在身體活動與情意感受兩方面揭示憂鬱症患者最需 要的落實的生活習慣。

2、不如相忘於江湖-「聖人」與「平安」:發展道家取向自我實現理論之可能性

「聖人」與「平安」兩本土概念,在西方心理學的相關理論脈絡中,就其 所關心的理想人生境界而言,要屬「自我實現」(self-actualization)概念最為接 近,研究者認為兩者共同指向一種道家取向的自我實現觀。

那麼有沒有可能以老子所描述的「聖人」,發展出一套道家取向的自我實現 觀?從老子的思想方法與整體架構來看,楊國樞與陸洛(民 94)所談的自我實 現,不論是個人取向或社會取向都是不完整的,因為兩者主要在談論自我、身心 或者人我關係層次的問題。只有走向代表「靈」的自我超越層次,才稱得上能真 正感受到「回家般自在安頓」的真我(self -realization)(傅佩榮,民 92a,192 頁)。老子一開始就直指人向「道」自我超越的需要,再層層下推,最後落實在 身的層次上,獲致一種身心安頓、平安自在與智慧解脫的理想人生境界。因此,

研究者認為道家取向的自我實現觀,可以將傳統思想中身心靈等要素與人生四大 領域架構起來,十分值得繼續深入探討。

3、再談面對文化危機的挑戰-「虛無主義」vs.「道」的永恆開展與復歸 在討論的最後,有必要回到緒論中唐君毅(民 77)對西方文化危機所做的 分析,也就是人不能存在於「天」、「地」、「人」、「我」四大存在領域之間,以及 隨之而來的空虛、虛無、苦悶、無意義、荒謬等總總「不安」的狀態。

對於老子生存的禮壞樂崩周文疲弊的春秋末年,或者我們所生存的科技掛

(27)

帥的時代,愛好智慧的哲學家為時代診脈時,不約而同的指向了同一病症-虛無 主義(沈清松,民91;傅佩榮,民 94)。探求人性真相的心理學家在探討「快樂」、

「幸福」與「憂鬱症」時,也不約而同看到了同樣的病症-以自我為世界中心,

以欲望滿足為生命核心價值,扭曲真實來符合自己的思考,自我膨脹與社會意識 薄弱(Beck,1976; Seligman,1988; Seligman,1990/民 86,2002/民 92)。

那麼如果將本研究所做的描述、分析與解釋當成一個隱喻,它說了什麼?

可以說什麼?應該說什麼?我們是不是可以從中聽到什麼絃外之音?由「道」所 開展出來的「自我的超越」、「生命的理想」、「整體的和諧」、「辯證的智慧」與「生 活的紀律」,落實在經驗層次上,確實是帶領我們趨向「平安」之境,而遠離「憂 鬱」悲苦之虛無深淵的。誠如李震(民84)在存在與永恆一文中所言:

「否定了永恆的剎那,就像斷了線的風箏,在滅亡裏追逐幻夢,否定了無 限的沙粒,就像沒有方向的浮萍,在虛無中飄搖不定(197-198 頁)。」「自我必 須突破存在的不安定,在永恆的懷抱中去尋求真正的安定,任何力量都不能破壞 的安定(194 頁)。」「自我通過永恆的光輝去看世界時,不會再為了人間的不幸 而驚慌失措,內心卻能常保安詳與和平(194 頁)。」「只要個人的存在與行動,

努力與天心天意合一,無為也將是無所不為(195 頁)。」「自我到達真正的無為 之境時,開始體驗到真正的安定與和平(195 頁)。」「心靈與上天的合一越密切,

越會感到存在的充實與豐富(195 頁)。」

面對這樣的時代挑戰,每個人都可以自由抉擇,是選擇虛無主義?亦或選 擇相信有永恆不變的存在之基礎?只是不同的選擇,肯定會對個人產生截然不同 的心理效應。

數據

表 4-1-2  不同性別在老子生活態度量表之多變項變異數分析及事後比較摘要表  多變量變異數分析  單變量 F 考驗及事後比較  變異來源  自由度  Wilk’sΛ  量表  F 值  事後比較  組間  1 .99**  自我的超越 .00  n.s
表 4-1-3  不同年齡在老子生活態度各分量表分數之平均數(M)與標準差(SD) 摘要表  24 歲以下  (N=206)  25-34 歲  (N=551) 35-44 歲  (N=263) 45-54 歲  (N=194)  55 歲以上 (N=46)  M SD M SD M SD M SD M SD  自我的超越   25.46 5.23 26.66 4.76 27.70 4.62 28.98 4.38 28.13 6.09 生命的理想   40.85 7.15 42.79 5.81 44.05
表 4-1-5  不同教育程度在老子生活態度各分量表得分之平均數(M)與標準差 (SD)摘要表  高中職(含)以下  (N=171)  大專院校  (N=774)  研究所(含)以上 (N=315)  M SD M SD M SD  自我的超越  27.13 5.19 26.82 5.04 27.74 4.42  生命的理想  42.57 6.79 43.02 6.55 43.76 5.67  整體的和諧  42.87 6.20 43.04 5.44 43.52 4.78  辯證的智慧  18.92 3.0
表 4-1-6  不同婚姻狀況在老子生活態度各分量表得分之平均數(M)與標準差(SD) 摘要表  未婚  (N=659)  已婚無子女 (N=108)  已婚有子女 (N=451)  離婚、喪偶或其他(N=42)  M SD M SD M SD  M  SD  自我的超越  26.27 5.05 27.01 4.21 28.24 4.62  27.76  5.49  生命的理想  42.42 6.65 42.81 5.45 44.15 6.07  44.48  6.28  整體的和諧  42.64 5.41
+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按行業及在職員工數目抽選。對於在職員工為 20 人或以上的店舖,以及場所 總數較少的分層會進行全面統計。. 統計結果推算

凡中華民國國民,年滿 20 歲以上、65

具中華民國國民身分,年滿 20 歲以上,65

 受試者包括了54 名便秘型大腸激躁症患者以及16 名健康者,共70 位,平均年齡28 .4歲,其中IBSC

男女面對不同的健康與疾病問題。根據香港衞生署資料 9 ,在2008年,本港

注意事項 注意事項 注意事項 注意事項:幼稚園需要根據學券兌現組所發出的函件,於其指定日期前下載「學生兌現學券資格 紀錄」(即以下以粗體字顯示的報表) [圖

世界衞生組織的建議, 5-17 歲兒童及青少年應在一星期內,累 積平均每天最少 60

指處於生育年齡的婦女。婦女生育年齡的界限取決於婦女的生理 狀態,婦女通常在 14 或 15 歲月經來潮,50 歲左右絕經,所以 人口統計中一般以 1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