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探討臺東縣國小女教師運動行為之研究 --應用跨理論模式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探討臺東縣國小女教師運動行為之研究 --應用跨理論模式"

Copied!
10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東大學

健康促進與休閒管理碩士班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周財勝 博士

探討臺東縣國小女教師運動行為之研究 --應用跨理論模式

研究生:黃鈺婷

中華民國 100 年 6 月

(2)
(3)
(4)

謝 誌

回首這兩年的研究所生涯,苦樂交織,歡樂的是不但能擴展我的視野,增廣 知識,也結交不少的好友,辛苦的是沒有假日生活,總忙碌於上課進修與撰寫論 文。

首先非常感謝指導教授周財勝博士,在我撰寫論文的期間,給我許多的指導 與鼓勵,使我受益良多,也很感謝邱憲祥老師以及葉景谷老師在計畫與口試時給 予許多寶貴的建議與指導,使我的論文更加完整。

這兩年來,很感謝系上美珠老師、大豐老師開啟我對身心學有不同的體驗與 更深的認識。我也由衷的感謝協助發放問卷的主任、組長、老師們,沒有您們的 熱心協助,我的論文不可能順利完成,感恩!當然感謝學校的李金粟校長、石淑 英主任、高偉光主任、庭儀老師、藍琦老師,在研究路上給我的支持與加油,使 我對研究更具信心,一切的感謝盡在不言中。

再來要感謝辛苦的老公佳俊及公婆,在我兩年研究所的進修期間,細心照顧 家中的兩個寶貝,讓我沒有後顧之憂。也很感謝我的爸爸、媽媽、弟弟俊璁、表 弟朝禎給我的精神鼓舞及家中兩個可愛的寶貝郁欣、宇崙,在媽媽撰寫論文的時 候,不會來擾亂我的思緒,讓我安靜的寫作。真的辛苦了!由衷的感謝您們,我 親愛的家人。

最後感謝研究所同學逸凡、淑芬、裕君、玉英、麗芳、坤亮、宇昌、威在、

朝陽,有了你們的砥礪扶持,使我的論文能如期完成,真的謝謝你們,我可愛的 同學。

黃鈺婷 謹誌 2011 年 6 月

(5)

探討臺東縣國小女教師運動行為之研究

—應用跨理論模式

摘要

本研究旨在應用跨理論模式來探討臺東縣國小女教師在五個不同運動階段的 分佈情形及其相關影響因素。本研究採隨機分層抽樣法進行問卷調查,共發出問 卷412份,有效回收問卷373份,有效回收率達90.5%。所得研究資料以描述性統計、

卡方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薛費事後比較和T分數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研究 所得結果歸納如下:

一、 研究對象的運動階段以準備期最多(46.7%),其次分別為意圖期(21.4%)、

維持期(18.2%)、無意圖期(8.3%),人數最少的是行動期(5.4%)。

二、 研究對象在知覺運動利益方面,會因子女數、自覺健康狀況、參加運動社團 經驗、從事運動項目個數等個人背景因素不同而有所差異;在知覺運動障礙 方面,會因年齡、最小子女年紀、自覺健康狀況、參加運動社團經驗、任教 科目有無健體領域、從事運動項目個數等個人背景因素不同而有所差異;而 在運動自我效能方面,會因最小子女年紀、自覺健康狀況、參加運動社團經 驗、任教科目有無健體領域、從事運動項目個數等個人背景因素不同而有所 差異。

三、 研究對象會因個人背景因素的不同,在五個不同運動階段中大部分有差異,

僅在婚姻、子女數、在學校擔任職務部分無差異。

四、 歸屬於五個不同運動階段的研究對象,在知覺運動利益、知覺運動障礙、運 動自我效能及運動決策權衡上,均具有顯著差異。

關鍵詞:跨理論模式、國小女教師、運動行為、運動階段

(6)

Study for Exercise Behavior of Elementary School Female Teachers in Taitung County by Applying of the Transtheoretical

Model

Abstract

This study used Transtheoretical Model to understand the distributions and related factors in five different stages for exercise behavior of elementary school female teachers in Taitung County. This survey was using the 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 method. Total 412, obtains 373 effective samples. An effectiveness rate of 90.5% was reached.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with descriptive statistics, Chi-square test, one-way ANOVA, Scheffe’s post hoc test, and standardized score T.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1. 46.7% of the subjects in exercise stages were in Preparation, 21.4% in Contemplation, 18.2% in Maintenance, 8.3% in Precontemplation, 5.4% in Action.

2. In perceived benefits of exercise, the results various from personal background such as: the number of children in a family, aware state of health, experiences in exercise club, or the number of exercise. In perceived barriers of exercise, the age, the youngest child of a family, aware state of health, experiences in exercise club, and teaching subjects involving in physical exercise, or the number of exercise play major roles as well. In self-efficacy for exercise, it changes from the youngest child of a family, aware state of health, experiences in exercise club, teaching subjects involving in physical exercise, and the number of exercise.

3.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participants’ personal backgrounds of the five stages, but no differences in marital status, the number of children in a family, or in teaching subjects.

4. The subjects in the five stages vary in perceived benefits of exercise, perceived barriers of exercise, self-efficacy for exercise, and decision balance of exercise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Keyword: transtheoretical model、elementary school female teachers、

exercise behavior、exercise stages

(7)

目次

中文摘要 ... I 英文摘要... II 目次... III 表次... V 圖次... ... VII

第壹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 4

第三節 研究假設 ... 5

第四節 名詞解釋 ... 5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7

第貳章 文獻探討 ... 8

第一節 女性運動行為相關研究之探討 ... 8

第二節 背景因素與女性運動的關係 ... 17

第三節 跨理論模式之理論探討 ... 20

第四節 應用跨理論模式於女性運動行為之相關研究 ... 27

第參章 研究方法 ... 30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30

第二節 研究對象 ... 31

第三節 研究工具 ... 33

第四節 研究實施程序 ... 35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 37

(8)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 ... 38

第一節 臺東縣國小女教師個人背景因素之分布情形 ... 38

第二節 臺東縣國小女教師在五個不同運動階段之分布情形 ... 43

第三節 臺東縣國小女教師個人背景因素在運動社會心理變項的差異情形 .. 45

第四節 個人背景因素在五個不同運動階段的差異情形 ... 58

第五節 不同運動階段的臺東縣國小女教師在運動社會心理變項之差異情形 ... 68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 73

第一節 結論 ... 73

第二節 建議 ... 76

參考文獻... 79

一、中文部份 ... 79

二、英文部份 ... 85

附錄... 88

附錄一 問卷同意書 ... 88

附錄二 正式問卷...89

(9)

表次

表 2-1 女性運動行為與健康關係之相關研究 ... 13

表 2-2 國內成年女性運動行為之現況 ... 15

表 2-3 跨理論模式的四個部份和內容 ... 26

表 2-4 應用跨理論模式於女性運動行為的相關研究 ... 27

表 3-1 臺東縣國民小學分區學校班級規模及抽樣人數一覽表 ... 31

表 3-2 正式問卷施測學校及有效問卷統計表 ... 32

表 4-1 臺東縣國小女教師個人背景因素分佈情形一覽表 ... 40

表 4-2 臺東縣國小女教師最近六個月最常從事的運動項目分佈情形 ... 42

表 4-3 臺東縣國小女教師五個不同運動階段分布情形 ... 43

表 4-4 運動階段與國內外其他相關研究比較結果一覽表 ... 44

表 4-5 臺東縣國小女教師知覺運動利益分布情形 ... 45

表 4-6 臺東縣國小女教師知覺運動障礙分布情形 ... 46

表 4-7 臺東縣國小女教師運動自我效能分布情形 ... 47

表 4-8 年齡與運動社會心理變項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49

表 4-9 婚姻狀況與運動社會心理變項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49

表 4-10 子女數與運動社會心理變項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50

表 4-11 最小子女年紀與運動社會心理變項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51

表 4-12 擔任職務與運動社會心理變項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52

表 4-13 自覺健康狀況與運動社會心理變項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53

表 4-14 參與運動社團經驗與運動社會心理變項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54

表 4-15 任教科目有無健體領域與運動社會心理變項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55

表 4-16 從事運動項目個數與運動社會心理變項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56

表 4-17 五個不同運動階段與個人背景因素的卡方檢定 ... 63

表 4-18 五個不同運動階段與最常從事的運動項目的卡方檢定 ... 64

表 4-19 不同運動階段與個人背景變項的變異數分析 ... 66

(10)

表 4-20 不同運動階段的臺東縣國小女教師在知覺運動利益量表得分情形 ... 68 表 4-21 不同運動階段的臺東縣國小女教師在知覺運動利益量表變異數分

析一覽表 ... 68 表 4-22 不同運動階段的臺東縣國小女教師在知覺運動障礙量表得分情形

... 69 表 4-23 不同運動階段的臺東縣國小女教師在知覺運動障礙量表變異數分

析一覽表 ... 69 表 4-24 不同運動階段的臺東縣國小女教師在運動自我效能量表得分情形

... 70 表 4-25 不同運動階段的臺東縣國小女教師在運動自我效能量表變異數分

析一覽表 ... 70 表 4-26 不同運動階段的臺東縣國小女教師在運動決策權衡(知覺運動利益

T 分數- 知覺運動障礙 T 分數)得分情形 ... 71 表 4-27 不同運動階段的臺東縣國小女教師在運動決策權衡變異數分析一

覽表 ... 72

(11)

圖次

圖 2-1 行為改變方法與階段的關係 ... 23 圖 3-1 研究架構 ... 30 圖 3-2 研究流程圖 ... 36

(12)

第壹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以應用跨理論模式探討臺東縣國小女教師運動行為之研究,以作 為有意圖運動者的佐證並增強其規律運動行為的產生。本章的內容包含:第 一節研究動機;第二節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第三節研究假設;第四節名詞解釋;

及第五節研究範圍與限制,茲將各節內容分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動機

擁有健康,人生將是喜悅與享受,失去健康也就失去人生的意義,眾 所皆知,運動是維持健康的重要方式,而健康來自於運動,可見運動與健 康是息息相關的。由於經濟的繁榮與科技的進步,而造成人類生活型態的巨大改 變,人類已漸漸習慣坐式生活型態(sedentary life-style),其結果使得原本日常生活 中必須的基本身體活動量大量減少,而這種持續運動不足的情況會導致身體機能 退化,進而產生各種慢性疾病,如冠狀心臟病、高血壓、肥胖症、糖尿病、下背 痛、骨質疏鬆症及癌症等,威脅我們的健康。

依據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10)統計資料顯示,98年女性十大死 因排名依序為1.惡性腫瘤;2.心臟疾病;3.腻血管疾病;4.糖尿病;5.肺炎;

6.事故傷害;7.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8.高血壓性疾病;9.敗血症;

10.慢性肝病及肝硬化。前十大死亡原因中,惡性腫瘤、心臟疾病、及腻血管疾 病,多年來一直蟬聯國人死因的前四名,98年位居第四名的糖尿病死亡人數在這 幾年中急速增加,顯示慢性疾病已經取代以前的急性傳染病,嚴重的威脅國人的

(13)

生命健康。尤其糖尿病的死亡率,女性竟高於男性,讓我們對婦女的健康問題更 應留意。卓俊辰(2008)指出,運動是解決這些慢性疾病最自然又有效的方法。

依據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1996)指出 規律運動除了可以增強心肺耐力、預防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肥 胖、骨質疏鬆症等疾病的發生,也在心理方面,具有降低憂鬱、增進幸福 感及提昇生活品質的功能,且對整個社會而言,還可以降低老化速度,減 少罹病率及死亡率,縮短病程,進而減少醫療費用支出,節省社會成本。

由此可知,規律的運動行為,對個人身心健康上及社會上,均有莫大的助 益,可見規律運動習慣的養成實為現代人之重要課題!

國小教師是基層的教育工作人員,更應以身作則來影響學生的行為,教師如 果喜歡運動,而學生在老師耳濡目染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下,從小養成正確的健康 知識與運動的習慣,將為成人階段奠立終身運動的良好基礎,其影響可謂深遠。

由此可知,小學教師在教育體系中是扮演何等重要的角色,其運動行為更值得我 們來加以深入的探討。

從教育部統計處(2010)統計98學年度國小女性教師數比例佔國小教師數的 68.65%,比例著實偏高,所以女性教師的身心是否健康是我們所關心的,也是我 們極需了解的,加上自己本身身為臺東縣國小女教師的一員,在業餘進修後發現,

健康的身心和運動是密切相關的,要有健康的身心,必須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

希望透過此研究能提供日後有關單位或學校主管藉以擬定運動計畫,促進女性教 師的規律運動行為,因而紓解其工作壓力,增強體力,而更能在工作崗位上樂意 付出、勝任愉快,進而提升教學品質。再者身為教師的我們更應以身作則,養成 規律的運動習慣,因而影響學生效法,而奠定成人階段終身運動的良好基礎,進 而提高我國從事規律運動的人口比例,此為本研究的動機之ㄧ。

根據行政院體委會(2009)的調查研究資料顯示:國人有19.5%是屬 於全年無運動者,56.1%是無規律運動者,僅有24.4%是屬於規律運動者。

(14)

由此可知,在規律性身體運動習慣的養成上,國人的人口比例實在太少。

雖然規律性身體運動習慣的養成,會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若能實地去研 究或探討這些因素,並且有計畫的擬定對策或方法來排除這些阻礙因素,

增強有效因素,對於幫助擴大規律性運動行為者的人口,將更能獲得莫大 的成效。

跨理論模式是一種養成規律運動習慣的理論,此一模式包括行為改變 的階段以及各階段所運用的改變方法,藉此模式及其各種方法,來幫助人 們養成正確的運動態度與行為,並能透過規律的運動,使每個人在身心上 都能獲得利益與滿足(陳其昌,2007)。因此本研究擬以跨理論模式作為研 究架構,驗證各變項對國小女教師運動行為的適用性,此為本研究的動機之二。

(15)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一、 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的研究動機,本研究之研究目的如下:

(一)瞭解臺東縣國小女教師歸屬於五個不同運動階段之分布情形。

(二)瞭解臺東縣國小女教師個人背景因素在運動社會心理因素之差異。

(三)瞭解臺東縣國小女教師個人背景因素在五個不同運動階段之差異。

(四)瞭解五個不同運動階段的臺東縣國小女教師,在運動社會心理因素之 差異。

二、 研究問題

本研究之研究問題如下:

(一) 臺東縣國小女教師歸屬於五個不同運動階段之分布情形為何?

(二)臺東縣國小女教師個人背景因素在運動社會心理因素之差異為何?

(三)臺東縣國小女教師個人背景因素在五個不同運動階段之差異情 形為何?

(四)五個不同運動階段的臺東縣國小女教師,在運動社會心理因素之 差異為何?

(16)

第三節 研究假設

根據上述的研究問題,本研究形成的研究假設為:

一、臺東縣國小女教師個人背景因素在運動社會心理因素上有顯著差異存在。

二、臺東縣國小女教師個人背景因素在五個不同運動階段有顯著差異存在。

三、五個不同運動階段的臺東縣國小女教師,在運動社會心理因素有顯著差異。

第四節 名詞解釋

一、國小女教師(elementary school female teachers)

指臺東縣教育處九十九學年度編制內之合格國小女性教師,包括校長、教師 兼任行政人員(主任或組長) 、級任教師和科任教師。

二、運動行為(exercise behavior)

本研究的運動行為是指研究對象每週從事至少三次,每次持續20分鐘以上,

且從事運動時感覺呼吸有點喘又不會太喘,並且有流汗的運動行為,定義為有規 律運動(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10),反之,未達到上述任何一個條件者,

則定義為無規律運動。

三、 知覺運動利益(perceived benefits of exercise)

指研究對象在特定情境中,個人主觀評估自己採取規律運動行為可以獲得的

(17)

利益程度(Jannis&Mann,1977)。

四、 知覺運動障礙(perceived barriers of exercise)

指研究對象在特定情境中,個人主觀評估自己採取規律運動行為可能遭遇的 障礙程度(Jannis&Mann,1977)。

五、 運動自我效能(self-efficacy for exercise)

指研究對象在特定情境中,個人主觀評估自己克服困難而從事規律運動行為 的把握程度(呂昌明、王淑方,2001)。

(18)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ㄧ、研究範圍

(一)就研究區域而言:

本研究以臺東縣立國民小學為研究範圍,合計90所。

(二)就研究對象而言:

本研究以臺東縣立國小現任合格之國小女性教師為取樣範圍,包括校長、

主任和組長、級任老師、科任老師。

(三)就研究變項而言:

本研究探討的變項,包含運動階段和運動社會心理因素等二部份。

二、研究限制

(ㄧ)本研究對象僅限於臺東縣立國小女教師,故無法推論至其他縣市立之國小 女教師。

(二)本研究屬橫斷性研究,只能得到其相關性,故在因果關係上無法提供明確 之證明。

(三)研究對象的運動行為可能會受到季節及天候的影響,故研究結果只能代表 研究對象在研究期間的運動情形。

(四)由於資料收集採自填問卷方式進行,故數據獲得受研究對象當時的身心狀 況、回答意願、事後回憶及社會文化期望等因素影響。

(19)

第貳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之目的在探討跨理論模式對國小女教師運動行為之研究。本章共分為 四節:第一節為女性運動行為相關研究之探討;第二節為背景因素與女性運動行 為的相關研究;第三節為跨理論模式之理論探討;第四節為應用跨理論模式於女 性運動行為之相關研究。

第一節 女性運動行為相關研究之探討

一、 運動行為的定義

Casperson et al .(1985) 指出運動(exercise)是一種有計畫、有組織,具有重 覆性,並且有目的的身體活動;其主要目的是促進或保持體適能(physical fitness)。

而身體活動(physical activity)則是指任何由骨骼肌肉所產生的身體移動,會引起 能量的消耗, 該能量消耗本身是呈由低到高的一種連續狀態,並與體適能( phisical fitness)具有高度的正相關。

然 而 何 種 程 度 的 運 動 行 為 才 能 有 效 提 昇 體 適 能 ? 依 據 美 國 運 動 醫 學 會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提出有關身體活動的金字塔概念中(ACSM, 2000),強調「多動、少坐」的生活型態,並對於健康成人的運動量提出下列建 議:(一)運動頻率維持每週3~5次,運動時間應持續20~60分鐘的有氧運動,運 動強度應達到60~90%的最大心跳率,或50~85%的最大攝氧量(VO2 max),是 增進體適能之最佳方法。(二)若將每次8~10分鐘的運動時間,運動強度達中度 至重度之身體活動量,而累積達到每天30分鐘以上,同樣亦能產生提昇肌力、肌

(20)

耐力與心肺適能的運動益處(ACSM,1995)。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10)也提到對有效運動的建議,建議健康成年 人(一) 改善心肺耐力及身體組成的運動:每週至少規律運動三次,每次至 少二十分鐘,並使用大肌群,具節律性,可持久進行且又易於自我控制的 全身性運動,即以有氧運動為主,且運動時心跳率應達最大心跳率百分之 六十以上,稍流汗並自覺有點喘又不會太喘,可選擇如跑步、快走、游泳、

單車、舞蹈、跳繩、球類運動、傳統健身運動等有氧運動;(二)增進肌力與 肌耐力的運動:每週至少二次,每次至少一至三回合,每回合之間休息2

~3分鐘,運動類型為重量訓練或肌肉用力性的運動,運動強度為負荷重量 或用力程度以每回反覆十至二十次,能產生輕微疲勞負荷(指可在數小時至 24小時內休息恢復之疲勞程度)為原則,每次訓練8~10個身體部位,可選 擇如重量訓練、仰臥起坐、引體向上、伏地挺身等運動;(三)增進柔軟度的 運動:每週規律運動三次~五次,並配合(一)(二)在暖身與緩和運動時進 行,肌肉緊繃狀態持續15至30秒左右,每一部位反覆一至三次,運動類型 為動態伸展操、靜態伸展操,運動強度為伸展至關節附近之肌肉明顯繃緊 的程度(但不至於痛),每次訓練8~10個身體部位,可選擇如伸展操、傳統 健身運動、體操等運動伸展操、傳統健身運動、體操等運動。綜合上述對「規 律運動行為」之定義,本研究擬採每週運動至少三次,每次至少持續20分鐘以上,

且從事運動時感覺呼吸有點喘又不會太喘,並且有流汗的運動行為,定義為有規 律的運動行為。

二、 運動行為的測量

運動是一種相當複雜的行為,所以在研究過程中如何選擇一項可信度高又具標 準性的評量工具是相當重要的。李碧霞(2001)指出身體活動評估工具的選擇,

(21)

通常以下列四個標準來衡量:1.有效性:工具必須測量出想測量的;2.可靠性:在 相同情境下,有相同的結果,如果工具可靠、可信,也必須準確;3.實用性:工具 的花費需能承擔;4.無反應性:工具不會影響研究對象行動的方便性。此外,樣本 的大小、年齡層、研究所需的成本及時間、受詴者所花的時間及費力程度、干擾 因素等等都必須考慮在內。

如何評估運動行為的方法呢?依據Paffenbarger, Blair and Hyde(1993)研究指 出,有關運動行為的測量方法分成以下兩類:

(一)直接法:問卷調查法(questionnaire assessment)、日誌記錄法(diary annotation)、機電測定法(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monitors)。

(二) 間接法:飲食評估法(dietary assessment)、身體組成測量法(body composition measurement)、體適能評估法(physical fitness assessment)、運動及娛樂 參與情形(sport and recreational participation)、職業分類法(occupational classification)。其中以直接法中的「問卷調查法」被研究者廣泛使用,且 最適用於大樣本的調查。

回顧近年來國內關於運用跨理論模式於運動行為的研究中發現,多以問卷調查 法來探討研究對象所從事的運動行為狀況(王淑芳、顏效禹、李思招、何佩玲、

張碧芳、呂昌明,2007;江衍偉,2004;李武雄,2004;李碧霞、周雨樺、賴香 如,2009;林縈婕,2009;林麗鳳,2004;張志成,2007;許妮茜,2008;張淑 華,2007;陳嘉成,2005;張碧芳,2004;楊佩瑄,2004)。林旭龍(2000)、

李碧霞(2001)、蔡佳宏(2001)、呂昌明、郭曉文、王淑芳、林旭龍、李碧霞

(2003)、黃婉茹(2003)的研究均顯示,使用自填式問卷量表確實能反映出不 同運動階段的運動行為,且問卷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呂昌明、林旭龍、

黃奕清、李明憲、王淑芳,2000、2001;林旭龍,2000)。因此,本研究將採自 填式問卷方式來測量研究對象的運動行為及其所屬的運動階段。

(22)

三、 運動行為與健康的關係

依據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統計資料顯示,2009年臺灣地區女性的 十大死因,以惡性腫瘤高居第一位,而心臟疾病、腻血管疾病、糖尿病、

腎炎(含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高血壓、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等分佔第二、

三、四、七、八、十位,慢性疾病就佔了七種。而慢性疾病之發生,通常與 個人健康行為及生活方式有關,例如抽菸、肥胖、飲食不當以及缺乏規律運動習 慣等(涂宜均、林孙旋、洪百薰、吳秀英,2005)。而這些慢性疾病危險因子,

除了會讓個人失去健康外,還會造成國家經濟的一大負擔。

國內外的許多研究明確指出規律運動對身心健康的益處,以下就運動 與健康的關係做進一步說明:

(一)運動促進心理健康:

盧俊宏(2002)指出運動可以減低人們的壓力反應,減少壓力所帶來 的身心疾病。規律運動不但可以減低人們的焦慮和沮喪,並且在一般的心 理疾病方面,規律運動還可以改善輕度及中度沮喪的病患(季力康,1997;

洪崇喜,2003)。近年來有更多的研究指出,運動健身可以在人們的心理 狀態產生最大的正面效應(簡曜輝等譯,2002)。

(二)運動有效預防慢性疾病: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1996)提出近 年來越來越多的流行病學研究發現,規律運動除了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

高血壓、糖尿病、中風、骨質疏鬆症等慢性疾病的發生,而且Kinningham

(1998)也指出經常從事規律運動也可以降低包括結腸癌、肺癌、攝護腺 癌和女性乳癌等多種癌症的危險。

(三)運動可以延緩老化:

隨著年齡增長,身體漸漸老化,身體活動的功能逐漸降低,身體的生

(23)

理結構逐漸產生變化,皆與缺乏運動息息相關(張鼎乾、鄭一龍,2003)。

身體缺乏運動,身心健康則潛藏危機,病痛纏身的機率日增,對個人的身 心健康及社會的醫療負擔影響都相當大。因此可藉由規律的運動來增進體 能,減少病痛延緩老化,並降低慢性疾病的罹患率及死亡率。

(四)運動可以節省社會成本:

規律運動可以減少罹病率及死亡率、縮短病程,進而減少醫療費用支出,節 省社會成本(U.S.DHHS,1996)。

由美國總統體適能與運動評議會所提出的官方報告--"在女性生活中的 身體活動與運動"有重要結論如下(引自卓俊辰,2008):

1、女生在年輕早期參與運動,可以減少罹患如冠狀心臟病和高膽固醇 症等慢性疾病與不健康情況;

2、規律運動有助女生早儲骨本而降低成年罹患骨質疏鬆症;

3、從事運動能增進青少年女生的心理健康,像成功的經驗與自信心,

也有利於學業。

綜合所述,運動對健康的益處是無庸置疑的!所以一個人要如何擁有 健康,從許多文獻證實就必須從事規律的運動。多年來,國內外有多項研究 特別針對女性運動行為與健康的關係作探討,茲將其整理如下(見表2-1):

(24)

表2-1 女性運動行為與健康關係之相關研究

研究者(年代) 研究對象 研究結果

Rice & Fort

(1991)

初次懷孕婦女 從事規律運動組的婦女認為自己生 產的努力辛苦程度比坐式生活型態 組低。

Shimegi(1995) 文獻整理 規律運動對停經後的婦女骨質保持 有正面作用。

Anspaugh etal.

(1996)

l 4 1 2 位婦女分運動 組及非運動組

在BMI、體重、高密度膽固醇、低密 度膽固醇、三酸甘油脂, 均有顯著 差異。另外在自覺安適、自覺健康狀 況、及有足夠能量完成每天的工作,

均有顯著的差異。

Kushi(1997) 停經婦女 適度的運動可以降低5 0 % 的所有 疾病死亡率。

Thune etal.

(1997)

4 5 歲以下的年輕婦 女

體能活動可以降低3 0 % 的乳癌危 險率。

李正美、許秀桃、

李寧遠(1992) 大學女性教職員工 經過五週的水中有氧運動訓練,可以 改善體適能。

李彩華、方進隆

(1998) 臺北地區婦女 體能訓練對婦女增進體適能以增加 日常生活的能力有正面的助益。

吳貴琍(1998) 停經後婦女

停經後婦女規律運動者的骨密度較 不運動者為優,顯示規律而適當的運 動對於提高停經後婦女的骨密度具 有絕佳的作用,故規律運動為原發性 骨質疏鬆症預防及治療極有效的方 法。

吳貴琍(1999) 停經前婦女 長期規律運動對於提高停經前婦女 骨質密度具有極佳的功效。

黃文俊(1999) 16 歲高中女生

坐式生活型態時間比較少的個體,其 各項健康體適能現況會比坐式生活 型 態 時 間 比 較 多 的 個 體 稍 微 好 一 點;而在肌力與心肺耐力部份,坐式 生活型態時間比較少的個體,明顯地 優於坐式生活型態時間比較多的個 體。

續下頁

(25)

續表2-1 女性運動行為與健康關係之相關研究

研究者(年代) 研究對象 研究結果

胡巧欣(2003) 中年婦女 八週的有氧運動與概念宣導,可提昇 中 年 婦 女 的 運 動 行 為 並 改 善 其 心 肺、腹肌力、腹肌耐力及柔軟度等適 能。

吳德玉(2004) 中年婦女 運動組婦女經八週運動訓練後,在身 體質量指數、腰臀圍圓周比、靜態收 縮壓、靜態舒張壓均有顯著的降低;

血脂肪方面,高密度脂蛋白有顯著的 降低。

韓令愈(2005) 停經後婦女 中等強度的規律運動訓練確實可 以有效改善心肺耐力、更年期困 擾症狀、生活品質、及骨質密度。

宋敏如(2006) 24位更年期婦女 經過八週瑜珈運動後可改善更年 期婦女的疲憊、健康體能與更年 期症狀困擾。

林春豪、張少熙、、

張良漢(2008)

年滿65歲以上之高 齡婦女

高齡婦女休閒運動涉入與身心健 康有正相關存在。

鄒佳紋(2008) 40-65歲中高齡婦女 中高強度的有氧舞蹈運動能有效減 少身體組成,使體重、BMI 和腰圍 下降。

葉清華(2009) 輕度與重度肥胖之 女大學生

運動加上飲食控制課程介入,不 僅可有效降低肥胖指標,亦可有 效提升健康體適能。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綜合上述的研究文獻顯示,從事規律運動對女性健康的重要性。規律 運動對女性而言,不但可以增強體適能,還能降低膽固醇、高血壓,同時 還可以減少罹患心血管疾病及癌症的機率,及預防骨質疏鬆症及乳癌等疾 病問題

(26)

四、女性運動行為的現況

既然從事規律運動對女性的助益是那麼的大,而且大多數的女性都了解運動 對自身健康的益處,但又有多少女性能知行合一的從事規律運動呢?依據多項研 究顯示,國內婦女從事規律運動情形並不佳,以下將近年來國內成年女性運動行 為之現況整理如表2-2:

表2-2 國內成年女性運動行為之現況

研究者(年代) 研究對象 規律運動情形

陳滋茨(1992) 臺北35-50 歲國中女教師 29.3%

吳慧玲(1997) 臨床護理人員 14.0%

許哲彰(1999) 北部國小女教師 24.0%

許泰彰(2000) 臺北市國小女教師 22.8%

鍾東蓉(2000) 臺北市立高中女教師 33.7%

陳真美(2001) 北市某銀行女性行員 8.6%

吳碧蓮(2002) 國小學童母親 36.6%

洪朱璋(2003) 臺北市國小女教師 22.6%

黃婉茹(2003) 行政院及其所屬主管機關女性公務員 29.2%

曲天尚(2004) 更年期婦女 29%

江衍偉(2004) 臺北縣市國小女教師 33.9%

陳嘉成(2005) 臺北縣國小女教師 24.7%

許妮茜(2008) 屏東縣國小女教師 25.4%

林縈婕(2009) 立法院女性從業人員 20%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27)

由表2-2可知,國內成年女性從事規律運動行為的比例不高,大約在3成左右,

有些甚至少於一成,由此可知國內婦女大多仍過著坐式的生活型態,顯示其運動 不足,此現況實在令人感到憂心。

且由表2-2來看,國小女教師從事規律運動的比例大約在20%~30%之間,顯 示國小女教師有高達7成左右的人口仍然過著坐式的生活型態,其運動不足的情況 嚴重。國小教師既然身負國民基本教育之重責大任,但卻大多數的女教師運動量 普遍不足,加上又是高潛在壓力族群,其實身體潛藏著許多健康危險因子(許哲彰,

1999;許泰彰,2000),長久下來,國小女教師的身心健康著實令人感到擔憂。有 研究資料指出有規律運動行為之國小教師比無規律運動之國小教師感受到 的工作壓力較小,身心健康較好(盧雅萍,2006;蘇國興,2004),可見從 事規律運動行為對國小教師的重要性。因此了解國小女教師規律運動行為的相 關影響因素,促使其提高參與運動意願以增進其身心健康,降低工作壓力,提升 教學品質,實在是刻不容緩之事。

(28)

第二節 背景因素與女性運動的關係

背景因素以年齡、婚姻狀況、子女數、最小子女年紀、自覺健康狀況、學校 擔任職務、參加運動社團經驗、任教科目有無健體領域,及六個月內所從事運動 項目等因素,以下分別進行探討。

一、年齡

鍾東蓉(2000)對高中導師的研究發現年齡越大的教師,從事規律運動的 比率越高,此一研究結果與洪朱璋(2003)對國小教師的研究及吳慧玲

(1997)對臨床護理人員的研究結果相同,研究都指出隨著年齡的增加,

較有規律運動行為。由以上的研究結果顯示,年齡對運動行為有其影響性,所以 本研究加入此變項探討之。

二、婚姻狀況

洪朱璋(2003)對國小教師的研究發現未婚教師每週從事規律運動行為的次 數高於已婚教師。盧雅萍(2006)對國小級任教師的研究發現,結婚與否對從事 規律運動行為上,並無顯著差異。此與許哲彰(1999)及許泰彰(2000)對國小 教師的研究結果相同。由以上所述,婚姻狀況對於運動行為,呈現不一致的結果,

故本研究加入此變項探討之。

三、子女數與最小子女年紀

陳嘉成(2004)對國小女教師的研究中指出,子女數與運動階段並無差異,

但與最小子女年紀有顯著差異。吳慧玲(1997)的研究也指出,護理人員家中若

(29)

有六歲以下之子女,其母親會較少從事規律運動行為。陳真美(2001)對銀行女 性行員的研究也顯示,若家中最小子女年紀愈小,其母親愈可能無法從事規律運 動行為。由此可了解子女的數目和年齡會影響女性是否從事規律運動行為,故本 研究加入此二變項來探討。

四、 自覺健康狀況

江衍偉(2004)對國小女教師的研究中顯示,自覺健康狀況與運動階段之間 具差異性存在。此與鍾東蓉(2000)、黃婉茹(2003)的研究結果相同,亦即自 覺健康狀況越好者,會有較規律的運動行為。由上可知,自覺健康狀況對運動行 為有其相關性,故加入此變項探討之。

五、學校擔任的職務

陳嘉成(2004)的研究中指出,在學校擔任的職務以「科任教師」的規律運 動行為所佔的百分比最高,為 34.5% ,「導師」的規律運動行為所佔的百分比最 低,為21.6%,此與許泰彰(2000)、戴良全(2003)的研究結果相同,而與許哲 彰(1999)、牛玉珍(1997)的研究結果發現職務並不會影響教師的規律運動行 為不同。由以上的研究結果發現,職務對於運動行為的影響,有不一致的結果,

故本研究加入此變項探討之。

六、參加運動社團的經驗

戴良全(2003)的研究中發現學生時代曾參與運動社團經驗的教師,具有規律 運動行為的比率明顯高於無參與運動社團經驗的教師,此結果與陳嘉成(2004)、

許妮茜(2008)的研究結果相同。可見參與運動社團的經驗,對教師的運動行為 有一定程度的影響,故此變項值得探討。

(30)

七、任教科目有無健體領域

許妮茜(2008)對國小女教師的研究中發現,任教科目中「有健體領域」的 教師,具有規律運動行為的比率達28.04%大於任教科目中「無健體領域」者的規 律運動行為比率20.93%,所以任教科目中有無健體領域對運動行為的相關性,也 是值得我們探討的變項之ㄧ。

八、最近六個月內從事的運動項目

黃婉茹(2003)對女性公務人員的研究中發現,具有規律運動行為的女性公務 員大多從事有氧舞蹈、韻律操、瑜珈、國標舞、太極拳等團體健身活動的運動項 目,此研究結果與江衍偉(2004)對國小女教師的研究結果相同,亦即透過團體 健身活動方式來促進規律的運動行為,由以上研究顯示最近六個月內從事的運動 項目此變項也值得探討。

(31)

第三節 跨理論模式之理論探討

跨理論模式(Transtheoretical Model,TTM)是Prochaska&DiClemente 二位學者於1982年所提出,其理論架構因橫跨心理治療與行為改變的論 點,故稱為跨理論模式(Prochaska&DiClemente,1982;Prochaska DiClemente

&Norcross,1992;Prochaska&Velicer,1997)。此模式一開始是被應用於研究 戒菸行為,之後廣泛被應用於健康行為、運動行為的相關研究(呂昌明、王 淑芳,2001)。此模式強調健康行為的改變是一種動態改變的過程,但並非 只呈現直線前進的改變過程,也有後退的狀況產生(蔡孚浦、張志成,

2005)。一個新的行為的建立,需經過不同的改變階段,在不同的改變階 段運用不同的方法策略,以協助新行為的發展與建立(陳嘉成,2005)。

此模式包含了四個部分:改變的階段、改變的方法、決策的權衡以及自我 效能。以下分別就此四部分加以探討,最後並彙整了跨理論模式應用在運 動行為上的相關研究,以作為有意圖運動者的佐證及增強其規律運動行為 的產生。

一、改變的階段:

改 變 的 階 段 分 為 五 個 階 段 : 無 意 圖 期 (precontemplation) 、 意 圖 期 (contemplation) 、 準 備 期 (preparation) 、 行 動 期 (action) 及 維 持 期 (maintenance)(Prochaska&Velicer,1997;林旭龍,2000)

(一) 無意圖期:指個人在未來的六個月內並無行為改變的考慮,可能是 不知道或不想了解自己不健康行為的後果,或是之前曾經嘗詴改 變,但遭遇失敗而使其挫折,所以不想

改變。

(二) 意圖期:指個人開始意識到自己的不健康行為,並打算未來六個月

(32)

內採取行為改變。雖然個人知覺到行為改變後的好處,但也明瞭行 為改變後可能會遭遇到一些難題,所以心理產生矛盾,無法繼續前 進,所以停留在這階段的時間會久一點。

(三) 準備期:指個人在一個月內開始採取行為的改變,在此之前已產生 了零星的新行為, 並喜歡參與一些改變健康行為的計畫活動。

(四) 行動期:指個人對自己的生活型態已經有所改變或修正,而且產生 一些維護健康的新行為,但此種行為改變尚未超過六個月。

(五) 維持期:指個人已經維持改變後的新行為長達六個月以上,甚至五 年之久,因此對自己較有自信、不易中途而廢,並且不易受到誘惑 而產生故態復萌,失去行動力。

由上可知,改變的階段非直線前進,而是呈螺旋模式(Prochaska DiClemente&Norcross,1992),五個改變階段不管處在什麼階段,研究證 明,甚至許多人在達到目的前也會退回到無意圖期(呂昌明、王淑芳,

2001)。所以運用這五個改變階段來進行研究時,需視你的研究對象處 在何種階段,加以提供不同的策略或方法,以增進其身心健康。

二、改變的方法:

跨理論模式中提出十個方法來促進行為的改變, 其中包括了經驗認 知 層 面 及 行 為 層 面 。 經 驗 認 知 層 面 包 括 五 個 : 意 識 覺 醒

(consciousnessraising)、情感喚起(dramatic relief or emotional arousal)、

自我再評價(self-reevaluation) 、環境再評價(environmental reevaluation)、

社 會 解 放 (social-liberation) ; 行 為 層 面 包 括 五 個 : 自 我 解 放 (self-liberation)、情境替代(counter-conditioning)、增強管理(reinforcement management) 、 刺 激 控 制 (stimulus control) 、 助 人 之 人 際 關 係 (helping

(33)

relationships) 。Prochaska&Marcus(1994) 研究指出,經驗認知層面的方 法有助於對無意圖期與意圖期階段改變的預測與瞭解;而行為層面的方 法則有助於準備期、行動期到維持期的預測與瞭解。以下就十個改變方 法 加 以 介 紹 (Prochaska,DiClemente & Norcross,1992; Prochaska & Velicer,1997 ):

(一) 意識覺醒:提升對象對某一特定不健康問題行為的原因、結果及 治療的察覺。例如讓對象知道許多慢性疾病與癌症的發生都與運 動不足有關。於是利用回饋、教育、說明及大眾傳播媒體等方法,

是不錯的方式。

(二) 情感喚起:讓對象感受到如果採取適當的行動,將可減低不健康 問題行為所帶來的影響。例如讓對象感受到從事規律運動可降低 許多疾病的罹患率。於是利用心理劇、個人的見證、角色扮演或 大眾傳播媒體等介入方法。

(三) 自我再評價:讓對象在認知與情感上對自己不健康行為自我評 價。例如讓對象自我評價並感受自己的不運動行為,是指利用價 值澄清、健康角色楷模等技巧。

(四) 環境再評價:讓對象在認知與情感上對自己不健康行為對社會環 境所產生之衝擊的評價。例如評估自己不運動後對其他人及環境 的影響,是指利用同理心訓練、家庭介入等技巧。

(五) 自我解放:讓對象公開表明自己願意改變且有能力改變,以增強 個人改變的意志力。是指利用公開承諾或宣示的方式,例如在新 年期間下定決心,公開宣示要從事運動,以增強自我解放。

(六) 社會解放:指創造一個尊重人權及有利健康之社會環境,即透過 立法及制定政策等方法,以增進個人健康促進行為的改變。例如 設立運動公園或增設運動設施來鼓勵人們運動。

(34)

(七) 情境替代:即學習一種對個人較健康的行為,是指利用放鬆取代 壓力、自我主張取代同儕壓力、替代物以及去敏感等方法取代不 健康的行為。

(八) 增強管理:是指利用獎賞及處罰做為增強健康行為的方法,當對 象採取行為改變時,即提供獎賞,反之則施以處罰;但獎賞比處 罰較容易增強健康行為的不斷出現。

(九) 刺激控制:指移除不健康行為的線索,增強健康行為改變的提 示,以避免不健康行為再次產生。例如在腳踏車步道張貼鼓勵多 騎單車有益健康的海報,可增進對象多運動。

(十) 助人之人際關係:包括關懷、信任、寛大接納以及對健康行為改 變的認同與支持等方法。

依據學者(Prochaska,DiClemente&Norcross,1992)曾將上述之改變 方法與改變階段間的關係整合(見圖2-1),並建議改變階段的不同將採 不同的改變方法,例如要幫助對象由無意圖期進入意圖期,應採用意識 覺醒、情感喚起及環境再評價的方法;對於要幫助處於行動期者進入維 持期,則應採用增強管理、助人之人際關係、情境替代及刺激控制等方 法來增進健康行為繼續保持下去。

改 變 的 階 段 無意圖期 意圖期 準備期 行動期 維持期

意識覺醒 情感喚起 環境再評價

自我再評價

自我解放

增強管理 助人之人際關係

情境替代 刺激控制

圖 2-1 行為改變方法與階段的關係(引自,呂昌明、王淑方,2001)

(35)

三、決策權衡:

決策權衡這個概念原是Jannis&Mann(1977)所創,他們認為,人們 在決定是否要採取行為改變時,會先衡量行為改變對自己與他人的利弊 得失( pros and cons ),這就是所謂的知覺運動利益以及知覺運動障礙。

Prochaska ,DiClemente& Norcross (1992)指出個人衡量採取行為改變 後,如果評估利益大於障礙時,較有可能採取行為改變;反之,障礙大 於利益時,則較不易有所改變。如以運動行為來看,從事規律運動的利 益是運動後所獲得的身心舒暢、紓解壓力及預防疾病等;而障礙則是可 能會造成運動傷害等。最後衡量利益與障礙的結果便決定是否要採取從 事規律的運動行為。

許多研究都證實了運動階段與決策權衡之間的關係,亦即無意圖期 時的決策權衡得分較低,而維持期時的決策權衡得分較高(Jaffee etal,

1999;Marcus etal,1994;林旭龍,2000 )。

四、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是Bandura(1986)的社會認知理論(Social Cognitive Theory) 中的核心概念,是指個人自己評估在特定情境下,能完成特定行為的能 力或把握程度。運動的自我效能即是指個人評估在沒有同伴或天氣不好 等情況下,仍能從事規律運動的把握程度(呂昌明、王淑方,2001)。

自我效能包括下列三個層面及四種訊息:

(一)三個層面:

1.程度:指事情的困難度,當將同類但困難度不同的行為依序排列 時,個人會因面對難度不同的行為而有不同的行為效能。

2.類化:指個人對於某情境所評估的自我效能,類化至其他相類似

(36)

的情境上。

3.強度:指個人確信完成行為改變的把握程度。

(二)四種訊息:

1.成就表現( performance accomplihment ):成功的經驗可以增加個人 的自我效能,而透過不斷的成功經驗,可產生更佳的自我效能,

但偶爾的失敗可能會降低自我效能,若能克服失敗的經驗,就會 增強繼續努力的動機,所以,成就表現是達到預期自我效能最有 效的方法。

2.替代經驗( vicarious experience ):個人的自我效能不一定要透過直 接經驗來學習,也可透過觀察或聽到和自己相似的成功經驗來達到 學習的效果。

3.語言說服( verbal persuasion ):藉由別人的鼓勵與支持,個人忘掉 過去失敗的經驗而達到成功的經驗,但所引發的自我效能較短暫。

4.情緒的喚醒( emotional arousal ):即個人在從事行為改變時,自覺 較佳的生理與心理反應時,會有較高的自我效能;反之呈現焦慮 或緊張的情緒反應時,自我效能則較差。

有其他研究顯示,在運動方面,自我效能會隨著運動階段不同而產 生不同的效果,其中以維持期的自我效能得分會高於處於其他階段者

(Marcus & Simkin,1994;林旭龍,2000)。因此,增強對象的自我效 能,將有助於其行為階段的提升。

綜上所述,將跨理論模式的四個部份及其內容歸納整理成表2-3:

(37)

表2-3 跨理論模式的四個部份和內容

四個部份 內容

改變的階段

無意圖期 指個人在未來六個月內並無行為改變 的意圖

意圖期 指個人意識到自己健康情形,打算六個 月內採取行動

準備期 指一個月內開始採取行為改變,之前已 有零星新行為

行動期 產生一些新行為,但此規律行為未超過 六個月

維持期 產生一些新行為,且此規律行為已超過 六個月或更久

改變的方法

經 驗 認 知 層 面

意識覺醒 利用各種方法提供新事實和觀念提升 新行為的產生

情感喚起 利用各種方法讓個人感受到如果採取 適當的行為改變, 將可減低不健康問 題行為所帶來的影響

自我再評 價

利用方法讓個人再次評價自己不健康 的行為

環境再評 價

利用方法讓個人再次評價自己不健康 的行為對環境所產生的評價,可能是正 向也可能是負向

社會解放 利用制定策略或規範,來促進及增加健 康行為

行 為 層 面

自我解放 利用公開承諾表明自己堅定的意願來 達到健康行為

情境替代 指利用其他健康方式取代不健康行為 增強管理 利用獎賞與處罰,以增強健康行為的出

刺激控制 移除不健康行為的線索,增強健康行為 改變的提示

助人之人 際關係

利用社會支持堅定健康行為的養成

決策權衡 利益>障礙 可能採取行為改變

障礙>利益 不易行為改變

自我效能

成就表現 成功經驗可增強自我效能

替代經驗 藉由聽到或看到別人成功經驗而得到

學習效能

語言說服 藉由別人的鼓勵而忘掉失敗的經驗達

到成功的效能

情緒的喚醒 自覺較佳的生理與心理反應時,自我效 能較高,若個人呈現緊張或焦慮時,自 我效能則較差

資料來源:引自,陳鴻逸(2008)。

(38)

第四節 應用跨理論模式於女性運動行為之相關研究

跨理論模式最初是用於戒菸行為,由Prochaska & DiClemente在1982 年所提出。而最先發展用於測量規律運動行為的是Sonstroem在1988年所提 出。在國內運用跨理論模式於運動行為的研究有許多,採取的方法有調查 現狀的研究及介入性的研究,在調查性研究中,大部分的仍以自我效能、

決策權衡為主,本研究亦是採用自我效能與決策權衡。由於本研究的對象 是女教師,所以以下就所收集到運用跨理論模式在女性運動行為上的研究 作ㄧ整理,見表2-4 應用跨理論模式於女性運動行為的相關研究結果一覽 表。

表2-4 應用跨理論模式於女性運動行為的相關研究

研究者(年代) 研究對象 運動階段分佈

顯示研究的結果 知 覺

運 動 利 益

知 覺 運 動 障 礙

運 動 自 我 效 能 Marcus,Pinto,

Simkin,Audrain

&Taylor(1994)

美國三個 工作場所 女 性 員 工

無意圖期: 8.2%

意圖期 :30.4%

準備期 :33.9%

行動期 :12.4%

維持期 :15.1%

有顯著 差異

有顯著 差異

有顯著 差異

Jaffee,Mahle Lutter,Hawkes

&Bucaccio

(1999)

職 場 女 性

無意圖期: 3.8%

意圖期 :20.6%

準備期 :30.0%

行動期 :11.7%

維持期 :33.8%

有顯著 差異

有顯著 差異

有顯著 差異

林旭龍(2000) 大 學 女 生

無意圖期: 20.5﹪

意圖期 : 24.7﹪

準備期 : 19.2﹪

行動期 : 16.4﹪

維持期 : 19.2﹪

正相關 負相關 正相關

續下頁

(39)

續表2-4 應用跨理論模式於女性運動行為的相關研究

研究者(年代) 研究對象 運動階段分佈

顯示研究的結果 知 覺

運 動 利 益

知 覺 運 動 障 礙

運 動 自 我 效 能 呂昌明、林旭龍

(2001)

社區婦女 無意圖期: 7.9 % 意圖期: 26.9 % 準備期: 48.1 % 行動期: 6.6 % 維持期: 10.5 %

正相關 負相關 正相關

黃婉茹(2003 ) 行政院所 屬機關女 性公務員

無意圖期: 7.4 % 意圖期: 23.4 % 準備期: 40.1 % 行動期: 9.1 % 維持期: 20.1 %

正相關 負相關 正相關

洪翠嬰(2004) 大學女生 無意圖期:22.8 % 意圖期: 49.6 % 準備期: 18 % 行動期: 7.9 % 維持期: 1.8 %

正相關 負相關 正相關

江衍偉(2004) 國小女 教師

無意圖期: 5.6 % 意圖期: 20.4 % 準備期: 40.1 % 行動期: 8.5 % 維持期: 25.4 %

正相關 負相關 正相關

張碧芳(2004) 技 術 學 院 女學生

無意圖期: 25.6%

意圖期: 20.0%

準備期: 45.7%

行動期: 4.5%

維持期: 4.3%

有 顯 著 差 異 具 大 的 效 果值

有 顯 著 差 異 具 大 的 效 果值

有 顯 著 差 異 具 小 的 效 果值 陳嘉成(2005) 國小女

教師

無意圖期: 9.5 % 意圖期: 25.6 % 準備期: 40.2 % 行動期: 7.5 % 維持期: 17.2 %

正相關 負相關 正相關

續下頁

(40)

續表2-4 應用跨理論模式於女性運動行為的相關研究

研究者(年代) 研究對象 運動階段分佈

顯示研究的結果 知 覺

運 動 利 益

知 覺 運 動 障 礙

運 動 自 我 效 能 許妮茜(2008) 國小女

教師

無意圖期:12.2 % 意圖期: 24.8 % 準備期: 37.3 % 行動期: 8.3 % 維持期: 17.1 %

有顯著 差異

有顯著 差異

有顯著 差異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綜合上述文獻得知,跨理論模式適用於女性運動行為的探究,且經多 項研究證實運動階段與知覺運動利益、知覺運動障礙、運動自我效能有顯 著的關係。從跨理論模式的研究資料顯示,女性運動不足的情形非常普遍,

需要我們針對這個問題投入更多的關注。因此研究者認為女性要養成規律 性的運動行為,必須增強知覺運動利益與運動自我效能,降低知覺運動障 礙,這樣可以幫助擴大規律性身體運動者的人口,而獲得更直接的成效。

(41)

第參章 研究方法

本研究旨在探討應用跨理論模式對國小女教師運動行為的研究,探討個人背 景因素變項對運動社會心理因素和運動階段的影響與差異情形,並了解運動社會 心理因素對五個運動階段的影響。本章共分五節:第一節研究架構、第二節研究 對象、第三節研究工具、第四節研究實施程序及第五節資料處理與分析,說明如 下:

第一節 研究架構

根據研究目的,本研究之研究架構如圖 3-1:

圖3-1 研究架構 背景因素

1.年齡 2.婚姻狀況 3.子女數

4.最小子女年紀 5.學校擔任的職務 6.自覺健康狀況 7.參加運動社團經驗 8.任教科目有無健體領域 9.最近六個月內從事的運動

項目個數

運動社會心理因素 知覺運動利益 知覺運動障礙 運動自我效能

運動階段 無意圖期

意圖期 準備期 行動期 維持期

(42)

第二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臺東縣90所縣立國民小學九十九學年度編制內之合格國小女教師為 研究母群體,包括校長、兼任行政職務的主任及組長、科任教師和級任教師。研 究樣本採分層隨機抽樣方式進行。

本研究將臺東縣90所縣立國民小學,依學校普通班班級數的大小分成「6班以 下」、「7~12班」、「13班~24班」、「25班以上」四種類型,依學校規模大小 來分層隨機取樣。問卷的寄發數以學校規模為分類依據,6班以下發6份,7~12班 發10份,13班~24班發15份,25班以上發30份四類。(見表3-1)

表3-1 臺東縣國民小學分區學校班級規模及抽樣人數一覽表

學校規模 校數 抽樣校數 抽樣教師人數 抽樣教師人數 統計

25 班以上 5 3 30 90

13-24 班 10 6 15 90

7-12 班 26 10 10 100

6 班以下 49 22 6 132

合計 90 41 412

依據上表,本研究共抽取學校41所,問卷共發出412份,回收問卷388份,有 效問卷373份,有效回收率達90.5%,詳細樣本分布情形見表3-2:

(43)

表3-2 正式問卷施測學校及有效問卷統計表

學校規模 校數 學校名稱 有效問卷數

25 班以上 3 豐榮、馬蘭、東海 82

13-24 班 6 寶桑、卑南、知本、復興、大王、關山 83 7-12 班 10 豐里、光明、豐田、岩灣、賓朗、初鹿、

都蘭、三民、長濱、桃源

89

6 班以下 22

豐源、南王、建和、利嘉、富山、東成、

三和、永安、大溪、瑞豐、月眉、電光、

大坡、興隆、信義、和帄、博愛、鸞山、

忠勇、土板、初來、加拿

119

合計 41 373

(44)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來進行研究,問卷內容有個人背景因素、運動階段分類、

知覺運動利益、知覺運動障礙,以及運動自我效能等量表。為了應用跨理論模式 來了解臺東縣國小女教師運動行為之現況與影響因素,本研究所採用的問卷為使 用許妮茜(2008)所編製的國小女教師運動行為之研究問卷,並經由指導教授周 財勝博士修改認可後,做為本研究施測之問卷。以下就問卷內容加以說明:

一、個人背景因素

包含受詴者年齡、婚姻狀況、子女數目、最小的子女年紀、擔任的職務、自 覺健康狀況、參加運動社團經驗、任教科目有無健體領域以及六個月內從事的運 動項目。

二、運動階段分類

參考Cardinal(1997)所研發的運動階段分類量表,題目只有一題,包含五個 選項,分別為:

(一)我現在沒有運動,在未來六個月內也不打算運動(無意圖期)。

(二)我現在沒有運動,但打算在未來六個月內開始運動(意圖期)。

(三)我現在有在運動,但並不規律(準備期)。

(四)我現在有規律運動,但未滿六個月(行動期)。

(五)我現在有規律運動,且持續六個月以上(維持期)。

此運動階段分類量表近年來已被多數研究者廣泛使用(許妮茜,2008;黃婉 茹,2003;張淑華,2007;張碧芳,2004)顯示此運動階段分類量表具有高度穩

(45)

定性。

三、知覺運動利益量表、知覺運動障礙量表

參考許妮茜(2008)研究問卷之知覺運動利益項目及知覺運動障礙項目。知 覺運動利益量表有14題,知覺運動障礙量表有10題。知覺運動利益量表經因素分 析後,其解釋變異量達56.372%,具良好的效度,其信度Cronbach α係數為.932,

表示信度頗佳;知覺運動障礙量表經因素分析後,其解釋變異量達51.982%,且信 度Cronbach α係數為.894,表示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本量表的選項方式採用李克 氏五等量表(5-Likert-type scale)設計,每題計分範圍為1-5分,1 分代表「非常不 同意」、2 分代表「不同意」、3 分代表「沒有留意到」、4 分代表「同意」、5 分代表「非常同意」。此量表得分愈高,表示受詴者的知覺運動利益及知覺運動 障礙愈高,反之,得分愈低,表示受詴者的知覺運動利益及知覺運動障礙愈低。

四、運動自我效能量表

參考許妮茜(2008)研究問卷之運動自我效能量表,此量表有10 題。本量表 經因素分析後,其解釋變異量為70.374%。其信度Cronbach α係數為.924,表示量 表具有良好的內部一致性。此量表採用李克氏五等量表(5-Likert-type scale)設計,

由受詴者個人評估自己在特定情境中,仍能做規律運動的保握程度。每題計分範 圍為1-5 分,1 分表示「絕對沒保握」、2 分表示「約二成把握」、3 分表示「約 五成把握」、4 分表示「約八成把握」、5 分表示「絕對有把握」。得分愈高,

表示受詴者的運動自我效能愈高,反之,得分愈低,表示受詴者的運動自我效能 愈低。

(46)

第四節 研究實施程序

一、行政聯繫

問卷寄發前先以電話聯絡各抽樣學校的教導主任,告知研究目的、施測方式 及問卷回收時間後,懇請各主任同意協助發放問卷,並致贈小禮物給受詴者,施 測完畢後由各主任統一收回問卷寄回給研究者,希望能達到較高的問卷回收率。

二、問卷發放與回收

問卷於民國100年3月7日開始發放,研究者將問卷寄至各抽樣學校,懇請教導 主任協助發放,於民國100年3月31日完成問卷回收工作。

三、問卷整理

整理回收之問卷,並將有效問卷編號,以便資料之處理與分析。

四、撰寫論文

將依據問卷統計分析的結果來撰寫研究結論並提出研究建議,再經指導教授 修正及提供意見,最後完成本論文。本論文之研究流程如圖 3-2:

(47)

提出研究成果

圖 3-2 研究流程圖 編製問卷

問卷施測

資料分析與討論

提出結論與建議

撰寫研究論文 確定研究題目

研究動機與目的

蒐集相關文獻

擬定研究方法

(48)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問卷資料回收後,進行編碼及登錄資料,本研究是採用SPSS for Windows12.0 版統計套裝軟體進行統計分析,本研究是以下列統計方法進行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

以次數分布、百分比、帄均值、標準差等分析來描述研究對象在各變項的分 布情形。

二、推論性統計

根據變項的性質以卡方考驗(chi-square test)、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薛費事後比較(Scheffe's Post hoc test)等統計方法分析各變項間的關 係。本研究各項統計考驗皆以α=.05 達顯著水準。

(49)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

根據本研究的目的、問題與假設,所得問卷資料經統計分析後,將分析結果 分成以下五個章節加以說明並討論,第一節臺東縣國小女教師個人背景因素之分 布情形,第二節臺東縣國小女教師在五個不同運動階段之分布情形,第三節臺東 縣國小女教師個人背景因素在運動社會心理變項的差異情形,第四節臺東縣國小 女教師個人背景因素在五個不同運動階段之差異情形,第五節五個不同運動階段 的臺東縣國小女教師在運動社會心理變項的差異情形。以下分節加以探討:

第一節 臺東縣國小女教師個人背景因素之分布情形

臺東縣國小女教師之個人背景因素分佈情形整理如表4-1。以下就年齡、婚姻 狀況、子女數、最小子女年紀、自覺健康狀況、學校擔任的職務、參加運動社團 經驗、任教科目、從事的運動項目分別敘述之。

ㄧ、年齡:

由表4-1所示,年齡有效樣本數為372人,其中年齡30 歲以下為39人占樣本總 數的10.5%;31-40 歲為183人占樣本總數的49.2%;41-50 歲為123人占樣本總數 的33.1%;以及51 歲以上為27人占樣本總數的7.2%。由此可知,研究對象的年齡 以在『31-40歲』之間為最多。

二、婚姻狀況:

由表4-1所示,婚姻狀況有效樣本數為372人,其中已婚為263人占樣本總數的 70.7%;未婚為100人占樣本總數的26.9%;離婚或分居為9人占樣本總數的2.4%。

(50)

由此可知,研究對象的婚姻狀況大多為『已婚』者。

三、 子女數:

由表4-1所示,子女數有效樣本數為372人,其中沒有小孩為132人占樣本總數 35.5%;1 個小孩為60人占樣本總數16.1%;2 個小孩為152人占樣本總數40.9%;

3 個小孩以上為28人占樣本總數7.5%。由此可知,研究對象的子女數以『2個』占 最多。

四、 最小子女年紀:

由表4-1所示,最小子女年紀有效樣本數為220人,6 歲以下為102 人占樣本總 數46.4%;7-12 歲為42人占樣本總數19.1%;13 歲以上為76人占樣本總數34.5%。

由此可知,研究對象的最小子女年紀在『6歲以下』為最多。

五、 自覺健康狀況:

由表4-1所示,自覺健康狀況有效樣本數為373人,非常好為25人占樣本總數6.7

%;好為163人占樣本總數43.7%;普通為157人占樣本總數42.1%;不好為26人占 樣本總數7.0%;非常不好為2人占樣本總數0.5%。由此可知,研究對象的自覺健 康狀況以『好』占最多。

六、 學校擔任的職務:

由表4-1所示,學校擔任職務有效樣本數為372人,校長為10人占樣本總數2.7

%;行政人員兼科任為74人占樣本總數19.9%;行政人員兼導師為43人占樣本總數 11.6%;導師為223人占樣本總數59.9%;科任教師為22人占樣本總數5.9%。由此 可知,研究對象在學校擔任的職務以『導師』為最多

七、 參加運動社團經驗:

由表4-1所示,參加運動社團經驗有效樣本數為372人,有經驗並持續六個月以

(51)

上為80人占樣本總數21.5%;有經驗但未滿六個月為67人占樣本總數18.0%;無經 驗為225人占樣本總數60.5%。由此可知,研究對象大多『無參加運動社團』經驗。

八、 任教科目:

由表4-1所示,任教科目有無健體領域有效樣本數為367人,有健體領域為164 人占樣本總數44.7%;無健體領域為203人占樣本總數55.3%。由此可知,研究對 象以『無任教健體領域』占較多。

九、 從事的運動項目:

由表4-1所示,從事的運動項目個數有效樣本數為373人,無為42人占樣本總數 11.2%;1 項為95人占樣本總數25.5%。2 項為104人占樣本總數27.9%;3 項以上 為132人占樣本總數35.4%。由此可知,研究對象六個月內從事的運動項目個數以

『3項以上』占最多。

而由表4-2可知,臺東縣國小女教師在最近六個月內最常從事的運動項目是走 路(70.8%),其次為騎腳踏車(24.9%)、健走或快走(23.1%)、逛街(21.4

%)、爬樓梯(16.9%)、跑步(12.9%)、有氧舞蹈或韻律操(11.3%)等,而 最少從事的運動項目為網球(0.8%)、籃球(1.1%)、桌球(1.3%)。

表4-1 臺東縣國小女教師個人背景因素分佈情形一覽表

變項名稱 類別 人數 百分比

年齡(n=372) 30歲以下 31-40歲 41-50歲 51歲以上

39 183 123 27

10.5 49.2 33.1 7.2 婚姻狀況(n=372) 已婚

未婚 離婚或分居

喪偶

263 100 9 0

70.7 26.9 2.4

0 續下頁

數據

表 4-20  不同運動階段的臺東縣國小女教師在知覺運動利益量表得分情形  ..............................................................................................................
圖 2-1  行為改變方法與階段的關係 ................................................................. 23  圖 3-1  研究架構 .................................................................................................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6 《中論·觀因緣品》,《佛藏要籍選刊》第 9 冊,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1

The first row shows the eyespot with white inner ring, black middle ring, and yellow outer ring in Bicyclus anynana.. The second row provides the eyespot with black inner ring

• To enhance teachers’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grammar in context through the use of various e-learning resources in the primary

In the course of QA inspection, assessment of the quality of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individual subjects

Robinson Crusoe is an Englishman from the 1) t_______ of York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the youngest son of a merchant of German origin. This trip is financially successful,

(1) Western musical terms and names of composers commonly used in the teaching of Music are included in this glossary.. (2) The Western musical terms and names of composers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 Strange metal state are generic non-Fermi liquid properties in correlated electron systems near quantum phase transitions. • Kondo in competition with RVB spin-liquid provid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