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 華 大 學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中 華 大 學"

Copied!
8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國中生使用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意願調查 A Survey of the Willingness to Use English 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Software -

For the Case of Junior High Students

系 所 別:資訊管理學系碩士班 學號姓名:E09910005 倪先梅 指導教授:羅 家 駿 博士

中 華 民 國 100 年 7 月

(2)
(3)
(4)

摘 要

英語是國際性和全球性的語言,因此教育部提出九年一貫課程,並要求小學 就開始教授英語。英語在學校裡以及我們的生活中,變得越來越重要。學習英語 已經成為“全民運動”。同時,電腦科技和網際網路的發展,已改變了我們生活 和學習的方式。電腦輔助語言學習(CALL)首次公佈在1960年代,但它開啟了 語言學習和程式設計一個新的領域。科技已成為一個絕佳的語言學習幫手。

本研究是針對國中學生使用電腦科技作為輔助英語學習工具的意願調查。第 一章介紹研究的背景和目的,及研究對象與研究架構。學生使用英語學習軟體及 網路連線,即可隨時隨地學習,不必限於教室。本研究試圖探討影響國中學生使 用CALL的意願的因素:學生背景、軟體形式與內容、認知有用性、及認知易用 性,以及因素間的相關性。並以問卷調查法蒐集資料。第二章是說明各種教學法 的歷史,CALL(電腦輔助語言學習)一詞的淵源與解釋,及目前台灣國中的英 語學習環境,及本研究對目前常用的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整理與比較。第三 章是依上述因素組成本研究架構,以及問卷的題項的信效度檢驗和資料統計分析 的方法。第四章則是本次調查的發現:英語成績較高的學生,使用電腦輔助英語 學習軟體的意願也較高。使用電腦輔助語言學習軟體的經驗,也是一個影響使用 意願的因素。上述兩個因素,也影響著使用電腦輔助語言學習軟體在英語學習上 的認知有用性和認知易用性。最後一章則是結論,以及給在國中教育現場的工作 者的一些建議,期能在教學上的應用與介紹,增進學生認知與使用經驗,使學生 增加使用輔助軟體自學的意願。

關鍵字:國中生、電腦輔助語言學習(CALL)、英語教學、認知有用性、認知易用 性、使用意願

(5)

ABSTRACT

English is an international and world-wide language so that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made the Nine-year Integrated Curriculum of Taiwan and asked English to be taught in elementary schools. English become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our schools and in our lives. Learning English has become “a movement among all ages”.

Meanwhile the technique of computers and the Internet has developed so well and has changed the style of lives and as well ways of learning. 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CALL) was first announced in 1960s, but it began a new field both for language learning and for program designing. Technique has become a great helper for language learning.

This study is a survey of the willingness to use computer technology as a tool in English learning among junior high students. The first chapter i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background and the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and the structure and process of the study.

By using the software of English learning and the links of the Internet, students can learn anywhere and anytime, not only in the classroom. This research tried to analyze the factors which affect the junior high stuedents’ willingness to use the CALL software: the background of the students, the types and the contents of the software of CALL, perceived usefulness, perceived ease to use. And it also tried to find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factors. A designed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collect the data.

The second chapter is about the history of teaching methods, the term of CALL, the environment of English learn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iwan, and a comparison of some English CALL software used in junior high. The third chapter is about the structure consisted of those factors above, the ways to check the reliability and the validity of the items, and the ways to analyze the data of the questionnaire. The fourth chapter is the findings of this survey: the higher grades in English the students got, the

(6)

more willingness to use CALL they would have. The experience of using CALL is also a factor to influence the willingness to use it again. Both of the factors above also affect the perceived usefulness and perceived ease of using CALL in English learning.

The last chapter makes a conclusion and some suggestions to the educator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In case teachers use CALL software and introduce it to students, students could have more concepts and willingness to use the software themselves and to learn by themselves.

Keywords: Junior high students, 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CALL),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methods, perceived usefulness, perceived ease to use, willingness to use

(7)

誌謝

兩年的碩專生涯即將告一段落,本論文的完成首先要歸功於我的指導教授羅 家駿博士。老師輕鬆幽默的談吐及獨特的教學方式,總是令我如沐春風;對於論 文寫作及研究架構,則不厭其煩地校閱修正與討論,耐心的指導,並指出研究的 正確方向,讓我獲益匪淺。感謝謝教授德鑫及吳教授玫瑩於百忙之際,撥冗參加 學生的論文審查及給予論文上的修正,讓我的論文更加完善。感謝邱登裕博士、

游坤明博士、應嗚雄博士、王文良博士、王貞淑博士、柯宇謙博士、李之中博士、

張文智博士等中華大學資管系全體老師,在課程的指導,在研究方法及工具的使 用上,及在論文寫作過程中,諸多指導、建議與鼓勵。

感謝潭中同事在問卷發放及回收上的協助,讓施測順利完成,及在修習過程 中所給予的關懷與支持。感謝淑華老師,對於統計分析及解釋上的協助,及論文 修整上的建議。謝謝世堂學長、慧美、哲民分享的資源及會議記錄,有你們的幫 助,讓口試可以順利的進行。感謝學分班的同學,一路相伴。也感謝我可愛的學 生,乖巧貼心,讓我無後顧之憂。感謝大家,讓我的碩士生活豐富愉悅。

最後,我要感謝我的母親及家人,有你們的督促及支持,讓我能走到這一步。

謝謝大家對我的厚愛及關懷,讓我可以順利完成學業。對於大家的感激之情,溢 於言表。

最後,謹以此文獻給我摯愛的母親、老師、同事、學長姐、同學和學生們。

倪先梅 謹於 中華大學 中華民國一百年八月

(8)

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2

第三節 實施程序 ... 2

第四節 名詞釋義 ... 4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8

第一節 英語教學的沿革... 8

第二節 電腦輔助語言學習...12

第三節 國中英語教學的現況 ...14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19

第一節 研究架構 ...19

第二節 研究對象 ...20

第三節 研究工具 ...21

第四節 研究問題 ...28

第五節 資料處理 ...29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31

第一節 背景變數分析...31

第二節 國中生使用電腦輔助英語學習的軟體變項分析...33

第三節 國中學生不同外部變項與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認知易用性之 差異分析 ...38

第四節 國中學生不同外部變項與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認知有用性之 差異分析 ...46

第五節 認知易用性與認知有用性對使用意願的相關性分析 ...54

第六節 國中生使用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意願的預測分析 ...55

第七節 綜合討論 ...5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61

第一節 結論 ...61

第二節 建議 ...63

參考文獻 ...66

附錄 國中學生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使用調查問卷(正式) ...70

(9)

表目錄

表 2-1 教學上使用過及市面常見之英語輔助學習軟體之優缺點比較……...…...17 表 2-2 各家英語學習軟體比較….……….……….……….…….….18 表 3-1 國中學生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使用現況問卷項目分析摘要表

(N=270)………..………...……24 表 3-2 國中學生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使用現況量表因素分析摘要表

(N=270)………..……..….…26 表 3-3 國中學生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使用現況量表信度分析摘要表

(N=270)………..……...……27 表 4-1 背景資料統計表(N=270/126)……….……..……….………....32 表 4-2 國中生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使用現況量表分析(N=270/126)……....34 表 4-3 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認知易用性描述性分析(N=270/126) ..…….…35 表 4-4 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認知有用性量表描述性分析(N=270/126)…....36 表 4-5 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使用意願量表描述性分析(N=270/126)….…...38 表 4-6 不同性別國中生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認知易用性之 t 檢定結果

(N=270/126)………..…...….39 表 4-7-1 學生上學期英語成績對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認知易用性之平均數

差異檢定結果(N=270)……….…....39 表 4-7-2 用過CALL 學生上學期英語成績對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認知易用性之平均

數差異檢定結果(N=126)……….…...40 表 4-8-1 不同家庭電腦網路設備學生在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認知易用性之

平均數差異檢定結果(N=270)………...40 表 4-8-2 不同家庭電腦網路設備用過 CALL 學生的的認知易用性之 平均數差異

檢定結果(N=126)………...40 表 4-9-1 每週使用電腦時間不同學生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認知易用性之平

均數差異檢定結果(N=270)……….…..…..41 表 4-9-2 每週使用電腦時間不同用過 CALL 學生的認知易用性之平 均數差異檢

定結果(N=126)……….………..…..41

(10)

表 4-10 使用軟體經驗對學生對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認知易用性之 t 檢定 結果(N=270)………...……..……42 表 4-11-1 不同家長支持態度的學生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認知易用性之平均

數差異檢定結果(N=270)……….…42 表 4-11-2 不同家長支持態度的用過 CALL 學生的認知易用性之平均數差異檢定

結果(N=126)……….…42 表 4-12-1 軟體變項對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認知易用性的相關分析表

(N=270)...….43 表 4-12-2 軟體變項對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認知易用性的相關分析表

(N=126)...….43 表 4-13 國中學生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認知易用性量表平均數達顯著水準

之外部變項統計(N=270/126)………..………44 表 4-14-1 不同性別國中學生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認知有用性之 t 檢定結果

(N=270)……….………46 表 4-14-2 不同性別用過 CALL 國中學生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認知有用性之

t 檢定結果(N=126)………..……….……46 表 4-15-1 學生上學期英語成績對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認知有用性之平均數

差異檢定結果(N=270)……….……….….…..47 表 4-15-2 用過 CALL 學生學生上學期英語成績對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認知

有用性之平均數差異檢定結果(N=126)………..….…..47 表 4-16-1 不同家庭電腦網路設備學生在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認知有用性之

平均數差異檢定結果(N=270)………..……...…48 表 4-16-2 不同家庭電腦網路設備用過 CALL 學生的認知有用性之平均數差異檢

定結果(N=126)………..………..…….…48 表 4-17-1 每週使用電腦時間不同學生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認知有用性之平均數差

異檢定結果(N=270)………....….…49 表 4-17-2 每週使用電腦時間不同用過 CALL 學生認知有用性之平均數差異檢定

結果(N=126)………..………..….…49 表 4-18 使用軟體經驗對學生對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認知有用性之 t 檢定

結果(N=270)………..……….……..…49

(11)

表 4-19-1 不同家長支持態度的學生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認知有用性之平均 數差異檢定結果(N=270)……….………....50 表 4-19-2 不同家長支持態度的用過 CALL 學生的認知有用性之平均數差異檢定

結果(N=126)……….………….…...50 表 4-20-1 軟體變項對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認知有用性的相關分析表

(N=270)………...………..51 表 4-20-2 軟體變項對軟體變項對用過 CALL 學生的認知有用性的相關分析表

(N=126)………..…...51 表 4-21 國中生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認知有用性量表平均數達顯著水準之

外部變項統計(N=270/126)………...………….……..…52 表 4-22-1 國中七年級學生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使用各量表之相關摘要表

(N=270)………...………..54 表 4-22-2 國中學生用過 CALL 學生的軟體的使用各量表之相關摘要表

(N=126)………...………..54 表 4-23-1 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認知有用性及認知易用性對使用意願之複迴

歸分析摘要表(N=270)………...………..……..……..55 表 4-23-2 用過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學生的認知有用性及認知易用性對使用意願之

複迴歸分析摘要表(N=126)………..………..……..….…..55 表 4-24-1 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認知有用性及認知易用性對學習的使用意願

之迴歸係數估計摘要表(N=270)………..…...56 表 4-24-2 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認知有用性及認知易用性對學習的使用意願

之迴歸係數估計摘要表(N=126)………..…...56 表 4-25 學生個人背景變項、軟體變項與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使用情形綜合

分析表(N=270/126)………...………..….…60

(12)

圖目錄

圖 1-1 研究流程圖……….4 圖 3-1 本研究架構………19

(13)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主要就電腦輔助語言學習 ( 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CALL) 這個議題來探討國中生使用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意願和影響其使用意願的相關 因素。在本章中,首先敘述本研究之動機與背景;其次提出本研究之目的;接著就研 究問題與相關的重要名詞加以解釋;最後,針對研究範圍與限制提出說明。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

十數年前剛畢業時,懷抱熱情與夢想,踏入邊遠學校的校園,從事基礎的英語教 學工作。那時,學校僅有三台卡式錄放音機,上課用完得歸還教務處,下堂課再借。

海報與單字卡,得用課餘自行製作;學校有投影機,因為笨重,以及擔心學生搬上搬 下毀損,而使用率不高;投影布幕也要借;考卷也用手寫,還好學校有影印機及油印 機,考卷及學習單的印刷可以自己來,不用一直寫黑板。但電腦只有在各辦公室一台,

行政人員用。那時,教學環境及學習設備,都不及現在方便精良。

隨著時間推移,學校各種設備及教學媒體增加,從單卡錄音機到雙卡甚至 CD 播 放機;電腦軟體硬體的更新,從 DOS 到 Windows 系統,倚天中文、漢書到 Words;

電腦教室的設置,資訊課程的開設,老師們及學生也大都擁有個人電腦;網路從撥接 到固接甚至光纖;電腦結合了網路及各種媒體的優點,在教室教學及學生學習上,產 生極大的影響。網路上可供分享的資源,使得學習內容更豐富多元。遠距教學、電子 書包,網路即時通訊的功能,使得在家學習、終身學習,學習成為「無所不在」「無 時無刻」(anywhere and anytime)發生的事。

後來在 2003 年 SARS (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 的感染漫延,及 2009 年的新流感 ( H1N1) 疫情,造成許多學生因「居家隔離」或「自我健康管理」

而留在家中,有些班級甚至停課。但學校課業進度卻不能因此停滯不前。因此當時教 育部公佈「校園發生 SARS 疫情停課課業輔導措施」,請學校、教師及家長鼓勵學生 利用教育部網路居家學習網站 (www.edu.tw/SARS/sars.htm)及國立教育資料館教學

(14)

多媒體隨選視訊系統 (192.192.169.200)進行線上學習。

由 SARS 事件與新流感疫情造成停課情形所衍生的學生教育問題,帶給我們一個 省思:學生的學習,不單只是課堂上的教授,也不單只發生於教室;超越時空、無遠 弗屆的電腦與網路,不但融入我們的生活中,更可以成為輔助學習的利器。電腦已從 實驗室中昂貴的專業儀器,變身為便利的家電器具,人們不但使用網路來購物、訂票、

看新聞、和傳遞訊息,更可以透過網路上的虛擬教室來從事各種學習,將資訊科技融 入教學已成為各領域教師於傳統教學方式之外的另一種選擇。

據資策會 FIND 研究調查發現,目前台灣有 88.0%的家庭至少擁有 1 台電腦 設備可進行連網;2010 年台灣家戶連網普及率為 82.8%;2010 年台灣家戶寬 頻普及率為 77.1% ( 2011/01 );至於非連網家庭中亦有 26.5%未來有申請網路意願 ( 2011/04 )。由此看出,電 腦與網路已成 為 大多數家庭中的 「基 本配備 」了 。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試圖就家庭中使用電腦及網路的普遍性,了解國中學生在使用電腦 輔助英語學習軟體上的意願,並試著探討影響其使用意願的各種因素 。

第三節 實施程序

本研究實施程序可分為以下八個階段,如圖 1-1:

一、擬定研究計畫

透過觀察學生使用電腦及學習英語的情況,蒐集輔助英語教學軟體與電腦輔助語 言學習的相關資料,與指導教授、本系所同學以及研究者服務學校之同領域教師,進 行多次討論與意見交換,確定研究主題與方向,著手擬定與撰寫研究計畫。

二、文獻探討與研究

蒐集與搜尋與本研究有關的國內外文獻資料,以了解電腦輔助英語學習在目前國

(15)

中實施的現況、困難所在,以及有關學生對輔助學習軟體的學習態度、動機與使用意 願的研究,藉以規劃本研究之架構與發展問卷。

三、問卷試測

將本研究所採用之問卷進行試測。經由抽取部份學生進行填答,是否了解題目及 語意,並將試測問卷回收,看有否漏答或勾選不清楚之處,隨即進行下一階段之正式 量表施測。

四、印製量表與施測說明

在完成問卷之施測說明之後,針對正式問卷所需數量進行量表的印製。

五、排定施測行程表,並請伙伴協助

依照學校課程實施與教師排課實際狀況,排定各班之施測時程(使用班會課或各 班空白課程),並與班級導師意見交流,懇請教師協助學生問卷之填答,以期問卷施 測順利完成。

六、施測及蒐集施測資料

進行問卷之施測,並於學生施測完畢後,請協助之教師將所有問卷資料回收。

七、調查表資料的分析

問卷回收之後,進行問卷之初步檢查。將填答不完全以及無效問卷予以剔除,以 便進行後續統計分析。並將收回之有效問卷,依序輸入電腦,以 PASW Statistics 18 中 文版進行本研究所需之研究分析。

八、撰寫研究論文

依據統計分析結果解釋本研究之研究目的、研究問題與驗證研究假設,歸納出具 體結論,並進一步提出研究建議,完成本研究報告之撰寫。另外因應口試委員建議,

加列「用過電腦輔助軟體」學生統計分析資料,因結果與之前相同,故僅加列資料表,

不再反覆贅述結論。

(16)

本研究實施程序如圖 1-1 所示。

圖 1-1 研究流程圖

第四節 名詞釋義

為讓本研究的讀者能夠清楚且快速地瞭解本研究的用語,茲將本研究所涉及的幾 個重要名詞,界定如下:

一、國中學生

本研究所指的國中七年級學生,係指九年一貫施行後,與國小銜接之國中第一年 在學學生稱之,包括融合式資源班學生,但不含身心障礙特教班學生。

二、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使用意願

使用者對新科技的「使用意願」一直被視為是「實際使用」的一個重要的預測變 項 (Davis & Venkatesh, 1996)。本研究所稱的「電腦輔助英語學習的使用意願」,係指 學生於未來日常生活及個人學習活動時,將使用電腦科技及其週邊設備,作為輔助學 習的工具 (Egbert, 2005),以電腦科技為基礎,使用各種設備及軟體來增進英語學習 效果的相關活動,包含人機的互動及網路資訊資源的獲取及交流,並且在以上的活動 中,評估將來可以自己引發學習動機、進行學習計劃、尋求學習資源與協助、執行學 習活動、進行學習成果評鑑、及自我導向學習過程的各種不同狀態之意願與可能性。

使用時機並不侷限於教室中進行的學習,尚包含學校之外的使用。並以受試者在研究

(17)

者自編之「國中學生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使用意願調查問卷」中所得之分數來表 示,分數愈高表示其使用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意願愈強。

三、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認知有用性

根據 Davis (1986)定義「認知有用性」為「使用者主觀地認為使用某一科技工具 或資訊系統可以提升其工作效率的認知程度」。本研究引用其所闡述之意涵作為此一 變項的定義,即「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認知有用性」定義為「學生主觀地認為使 用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可以提升其學習效率的認知程度」,並以受試者在「國中學 生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認知有用性調查問卷」的問題得分,代表其電腦輔助英語 學習軟體使用上的認知有用性;得分越高,代表其對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認知有 用性愈高。

四、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認知易用性

根據 Davis (1986)定義「認知易用性」為「使用者主觀地認為使用某一科技工具 或資訊系統的容易性的認知程度」。本研究引用其所闡述之意涵作為此一變項的定 義,即「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認知易用性」定義為「學生主觀地認為使用電腦輔 助英語學習軟體的容易性的認知程度」,並以受試者在「國中學生電腦輔助英語學習 認知易用性調查問卷」中的問題得分,代表其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使用上的認知易 用性;得分越高,代表其對電腦輔助英語軟體的認知易用性愈高。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由於人力、時間、經費等客觀因素而有以下的限制,茲分為研究範圍與研 究限制兩方面,說明如下:

一、研究範圍

本研究之範圍,依據本研究的「對象」及「內容」兩方面,分別敘述如下:

(一)研究對象方面

(18)

由於時間、人力及經費等客觀因素的限制,本研究資料蒐集之對象係以國民中學 學生為實證資料蒐集之範圍,並以台中市潭子國中學生為蒐集資料之對象,深入瞭解 該校學生電腦輔助英語學習的使用意願的現況。同時,因為問卷只以國中學生為研究 對象,同時國中學生對問卷的理解能力以及電腦輔助學習較成熟,故本研究並不納入 年齡變項。

(二)研究內容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學生電腦輔助英語學習的使用意願之相關影響因素。學生於日常 生活及學習上使用電腦與網路,可能有許多內外在因素影響其用於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意 願。根據 Davis (1986)提出的科技接受模式,使用者受到外部變數以及內在「認知有用性」

和「認知易用性」的直接或間接影響,導致學習上電腦網路使用意願有程度上的差異。

二、研究限制

(一)就研究方法而言

基於人力及物力之考量下,本研究主要採取問卷調查法,以獲取相關資料,屬於 量化研究;但受試者在填答問卷時,其心理歷程的變化以及是否據實作答,皆非研究 者所能控制的;因此,研究結果存在一定的研究誤差,有待之後的研究者加以補強。

(二)就研究的樣本而言

本研究之樣本僅侷限於台中市潭子國中七年級普通班學生,並基於人力、物力及 現實考量下,無法依台中市「學校規模」,進行分層隨機抽樣,只得就近立意取樣,

作本校七年級全取普查,其所得之結果僅作為他校參考,無法廣泛推論到其他年級、

地區或全國。

(三)就研究的內容而言

國內外探討電腦輔助語言學習之相關研究相當多,主要是針對以英語教授第二外 語為主,依照各學派理論教學法的精神,應用電腦新科技研發各種輔助學習的軟體。

此類研究當中,不論研究對象為青少年或是成人,大都強調「認知學派」「行為學派」

(19)

的觀念融入電腦輔助語言學習的應用。雖說是「以學習者為中心」的互動設計,但對 於使用過或未使用過各類輔助學習軟體的學習者,未來使用的意願分析與研究卻相當 缺乏。故本研究設計以國中學生為研究對象,並且選擇與學生生活極為相關之重要外 部變項來作探討。未能針對所有的相關因素,例如電腦輔助語言學習軟體的運作效 能、同儕認同、教學者特質以及家長電腦及網路素養等作逐一探究,難免有遺珠之憾,

亟待往後之研究補強。

(2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英語教學的沿革

每一種教學法或語言學習法都有其發展的時代背景,也有其理論基礎,更有其實 施特色,沒有哪一種是最好的,也沒有哪一種是絕對不好的,因為要評論一個教學法 的良窳,須要考慮的因素很多。要採用哪一種教學法也須顧及學生、環境、老師、教 材等主客觀條件。例如,教導言談溝通與書面寫作,目標不同;教導小孩與大人學英 語,年齡與母語干擾程度不同;教導職場需要與生活能力,內容不同;教導 ESL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學習者與 EFL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學習者,動機與 背景又是另一種差異。針對不同需要與學習者背景,採用的教學法當然有不同。

試就幾種比較著名的語言學習法或英語教學法略述於後:

(一)文法翻譯教學法 (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 這種教學法盛行於二十世紀 前,原先是用來教授拉丁文和希臘文。老師通常是以學生的母語來進行教學。強 調文法規則的學習、單字的背誦和文句翻譯的訓練,相信如此便能學好外國語 言。但是,這會造成已經學習外語多年的學生,卻仍舊無法開口的情形。

(二)直接教學法 (Direct Method) 十九世紀末期,教師們感於文法翻譯教學法的限 制,無法發展學生語言溝通的能力,於是開始實驗新的教學法。最有名且成功的 提倡者是德國 Charles Berlitz ,故此法也稱貝立茲教學法 (Berlitz Method)。此 法強調直接使用目標語 (target language) 來指導學生學習語言,並透過實物、圖 片、演示和戲劇等來幫助學生瞭解語意。課堂上絕不使用學生的母語,也不講解 語法結構。由於這種教學法不採用直接翻譯,因此需要花費許多時間來解釋單字 及句子,所以只盛行於採行小班制教學的私立學校 (Wikipedia)。

(三)聽說教學法 (Audio-Lingual Method) 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軍人員為了軍 事業務所需,必須在極短時間內學會另外一國語言,因而發展出此種教學法。它 特別強調「聽」和「說」的學習應該先於「讀」和「寫」。設計一套密集的課程,

利用大量的錄音帶、視聽教室設備來教學。為了力求學生發音標準,老師上課時

(21)

不用母語教學,也不讓學生使用母語。此教學法雖然曾大受歡迎,但因受到行為 心理學家批判而式微;因為此法只是一再重覆、模仿雖「創造了一個有效的習慣 形成的過程」 (to create an effective habit-forming process),卻無法增強學生溝通 能力。

後來受到 50 年代情境認知學派影響,調整此法成視聽教學法 (Audio-Visual Method),利用幻燈機、錄音機、投影機、電影和錄影機等視聽教具,讓學生邊看邊 聽邊說,身臨其境地學習外語,把看到的情景和聽到的聲音自然地連結起來,強調透 過情境練習句型,而在教學中只允許使用目標語 (target language)。因此,這種教學 法又叫作情境教學法 (Situational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在今日的英語教學現場 中,我們還是可以看到此二教學法的影響與應用,例如錄音/影帶、視聽/語言教室設 備、生字卡的使用,句型代換的練習等等。

(四)默示法 (The Silent Way) 另外流行於 60 年代的認知學習理論 (Cognitive-code Approach ) 與一股教育趨勢「發現學習」 (Discover Learning),也直接衝擊著聽 說學習法的一味模仿及習慣形成。這些新觀念認為教學的設計要能使學生成為獨 立、主動且負責的學習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儘量保持沉默,以鼓勵學生試著解 決問題,也試著從錯誤中學習。此法由 Caleb Gattegno (1972) 提出,使用特殊 道具 (Cuisinere rods,長短不一的各種顏色短棒)、特殊設計的音色表 (sound-color chart),完成學生對句子及單字的學習。然而此法亦被批評過於注重建構語言的 過程,卻疏忽了文化的輸入是需要透過語言的。

(五)暗示感應教學法 (Suggestopedia / Desuggestopedia) 70 年代末期,保加利亞心 理學家 Georgi Lozanov (1978)認為:學習外語時,若學生心裡充滿了擔心表現不 佳的障礙,會導致語言學習成效不彰;而在放鬆心情的情況下,人腦卻可以儲存 大量資訊。暗示感應法的提出就是為了幫助學生去除害怕學習成果不佳的疑懼,

克服學習的心理障礙。本教學法強調特定教學步驟:(1)將教室佈置成像客廳一 樣舒適;(2)使用古典音樂來鬆弛學生的壓力,並強化語言本身的節奏感,以加

(22)

深學生的印象;(3)教師經過特別的訓練,配合音樂朗誦教材;(4)控制學生的注意 力,使學習達到最高的效果(Larsen-Freeman,1986)。

(六)團體教學法 (Community Language Learning) 70 年代初期,Charles Curran 引 用共同諮商學習的概念,它希望教師把每個學生當成一個有「健全人格」的獨立 個體(persons)來對待。強調個人必須能與團體中其他成員互動,受到尊重與支持 才是所謂健全人格學習。此教學法的教學方式為:學生先以母語說出的句子,教 師翻譯後學生重述,協助學生循序漸進的熟悉新語言。教師的角色,只是協助學 生以目標語說出想說的話,至於說話的內容則由學生決定。此教學法亦稱為「諮 商學習法」( Counseling-Learning,簡稱 C-L)。它重新定位教師與學生在教室中的 角色,師生之間成為一種類似心理輔導時輔導者與個案之間的關係(Wikipedia)。

(七)全身肢體反應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 Method, TPR) 或稱肢體反應教學法。

19 世紀末一位法國教授拉丁文的教師 Francois Gouin,觀察兒童的語言(母語)習 得過程而發展了序列教學法 (Series Method)。James Asher (1977)依據 Gouin 的理 論進行實驗性教學,提倡語言學習與肢體動作的相連結。特別強調「聽」方面的 理解,教師用外語下達命令,不強求學生用外語說話,學生只要利用肢體動作來 回應即可;鼓勵學習者使用右腦反應動作而非左腦理解語言,不要求學生一定要 跟著老師說。在如此沒有壓力的環境下,經過一段時間,學生就能自然而然的脫 口說出新語言。但此法僅限於「具體」、可「肢體」表現的概念呈現,對於抽象 概念的名詞與心理活動的動詞,則有其表現的困難與限制(Wikipedia)。

(八)自然教學法 (The Natural Approach) 80 年代初期,Stephen Krashen and Tracy Terrell 依據 Krashen 的第二語言習得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LA) 學說,

發展了一種以理解為主的新穎教學法。自然學習法認為語言的輸入必須能讓學生 理解。同時,第二語言的學習也可以像兒童發展母語能力一樣地被自然「習得」。

所以此教學法著重於創造一個低焦慮的學習情境,提供學生聽和讀他們能夠理解 的教學內容,但不強迫學生立即以第二語言回應。這樣,在學生接受大量聽與讀

(23)

的訓練而有了足夠輸入語言時,他們便可適時發出言語。

(九)溝通式教學法 (Communicative Approach) 在 1970 年代興起的「溝通式教學 法」,迄今仍風行一時,未見衰退,我國九年一貫課程的英語教育也明訂以此教 學法為主。溝通能力成為語言學習的目標,學習者除了需具備語言或語法能力 外,亦需兼具包含社會語言觀念的溝通能力。因此在課程中必須含有具有意義 (meaningful)且強調溝通(communicative)的教學活動,例如:角色扮演(role

playing),問題解決(problem solving),以及小組互動(small group interaction)等。

學生必須透過一對一以及與小組的互動來學習。語言的練習也必須建立在有上下 文的情境關係裡,而不只是單獨存在的語句。另外,可辨識的發音也是基本的要 求;然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錯誤,只要不影響溝通目的也不會立即遭到糾正。

(十)全語言學習法 (Whole Language Approach) 是一個從 1990 年代開始興起的 語言教學方法。全語言教育的教育目的在改進語文教學。全語言的理念,教導語 言時,不該將語言分割成不同的技能,然後分別教授,而應該將語言視為是一個 整體的溝通系統,讓學習者夠過親身的經驗來學習 (Wikipedia)。

其實,溝通式教學法及全語言學習法並非真正教學方法,而是一種教學理念 (concepts)或是準則(principles),它們提供了教學者一種整合性的概念,因應不同的教 學目標、課程內容,不同背景的學習者,配合適當的教學輔具與教學方法,以期達到 最佳的學習效果。

(24)

第二節 電腦輔助語言學習

電腦輔助語言學習 (Computer-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CALL),此一縮寫名詞 首次出現在 1981 年的論文標題中 (Davies & Steel, 1981);之後則在英國及歐洲各國 蔚為風行。其實更早出現的是電腦輔助語言教學 (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Instruction, CALI) 一詞,源自電腦輔助教學 (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 CAI),原 先被視為一種教師教學的輔具 (Wikipedia)。但此詞很快就失寵,因為感覺上是以教 師為主的教學法;而 CALL 的理念,除了以學生為學習的焦點 (student-centered) 外,

另兩個極重要的特點就是:雙向學習或說互動學習 (bidirectional learning, interactive learning) 與個別化學習 ( individualized learning)(Wikipedia)。因此很快 CALL 就取代 CALI 了。第二年最早的專門協會 CALICO 成立,致力於電腦科技在語言的教與學應 用的推動。而現今 CALL 也已成為一門顯學。 CALL 的另一種說法叫科技增強語言 學習(Technology Enhanced Language Learning, TELL),其實這種說法更貼切現實情況 ( Brown, 1988:6) 。

Levy (1997) 給 CALL 一個簡單明瞭的定義:「電腦在語文的教與學上應用的搜 尋與研究」 ( the search for and study of applications of the computer in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 。

Egbert (2005) 說 CALL 就是「學習者使用、透過電腦科技及其周邊的任何方式 來學習語言」 ( learners learning language in any context with, through and around computer technologies )。

Wikipedia 上定義 CALL 是「一種以電腦為基,且兼具個別化學習與雙向學習特 點的學習形式」 ( a form of computer-based learning which carries two important features:

individualized learning and bidirectional learning );「不是一種教學法」(not a method);

「重點在學而非教」 ( focus on learning )。

本研究所稱「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以 Wikipedia 的定義為本,「一種以電腦 為基本設備,能輔助學習者達到個別化學習與雙向學習目的的軟體或網站資源」,皆

(25)

可納入本研的究範圍。簡單的說,就是「用電腦及相關設備來幫助英語的學習」。

Warschauer (1996) 將 CALL 的發展分為三個時期

(一)行為學派的 CALL (Behavioristic CALL) 1950 初到 60 、70 年代非常盛行,依 當時的行為主義理論發展出的程式大都為重複語言的演練 (drill and practice),課程設 計為指導式 (computer as a tutor),意思是電腦承載了大量的指導性的教材,提供學生 反覆精要的練習,可依學生自己進度學習,並能給與不需判斷的回饋。此時最具代 表性的就是柏拉圖系統 (PLATO),包含了單字練習、簡單的文法解釋及翻譯練習等。

(二)溝通式的 CALL (Communicative CALL ) 70 年代末期 80 年初,隨著行為主義 學派的理論與教學法的式微,加上微電腦的興起,CALL 進入了以溝通教學法為本的 階段。此時發展了數種類型的 CALL:閱讀、文句重組和語言遊戲,在找答案的過 程中,能有大量的選擇、操控及互動。CALL 的設計除了指導式的延伸外,還有刺激 式 (computer as a stimulus ) 的,像是 Sim City(模擬城市),目的不僅是讓學生找答 案,更希望能激發學生們的討論、寫作,甚至是批判性思考。第三類溝通式的 CALL 是工具式的 (computer as a tool ),此類程式並不提供任何語言的材料,只是加強語 言的使用或了解,如文書處理器、拼字及文法檢查程式,還有桌上型排版程式都 屬此類。然而此三類對軟體分法卻非如此涇渭分明,端看教師與學生如何用,以 及置於何處使用。

(三)整合型的 CALL(Integrative CALL) CALL 能夠整合,多虧了最近十年的兩項 重要科技發展:多媒體和網際網路 ( multimedia computers and the Internet)。單一電腦 卻能存取文字、圖片、聲音、動畫和影像。具更強大的資源連結功能的多媒體稱為 超媒體 ( hypermedia),操作更簡單,只要移動滑鼠指一下或點擊一下。超媒體提供 學習更主動的環境,四項技能:聽、說、讀、寫,可以同時訓練。再者,學習者有 更多的主控權決定學習的步調:前進、後退或跳過。網際網路 ( the Internet, 或稱互 聯網),從 60 年代就有,但直到近幾年才蓬勃發展。學習者首次可以直接、便宜、

方便的和所學目標語的使用者 (native speakers) 一天二十四小時,作同步

(26)

(synchronous, "real time") 或非同步(asynchronous)的溝通。

總結以上,CALI 與 CALL 早已融為一體。而所有 CALL 軟體的設計焦點,就是學習。

不論是何種學派架構或形式的 CALL,都有其適用對象與優缺點,正如各派教學法一樣,

沒有一定絕對百分百適用、「一以貫之」的教學法或學習軟體;所以教學者應保持對教學 及學習的熱忱與彈性,以學生的學習為主要考量,設計適合的教學環境與教案,也讓學生 們得到學習的樂趣及效果,相信台灣的英語教育,才培養的出學生「帶得走的能力」。

第三節 國中英語教學的現況

民國 87 年 9 月教育部頒佈了「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揭櫫「七大學習領域」、

「十大基本能力」及「六大議題」。其中將英語納入七大領域中外國語文,期以「運 用科技與資訊」的能力,將有關「兩性、環境、資訊、家政、人權、生涯發展」等議 題融入課程中,以達到「發展尊重他人、關懷社會」與「促進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

的目的。

90 年推行實施之後,七大學習領域的教科書選用權下放,交給各縣市教育局委 託各校自行編製,或選用教育部審定後之「審定本」。因此國立編譯館不再編輯出版 教科書,而是審查各出版商編輯的各類教材及教科書。為增加國際觀與國家競爭力,

在英語科教材方面,要求國小五、六年級即開始教授英語課程,且與國中一、二、三 年銜接一貫 (民國九十七年起已向下延伸為國小三年級) 。教材形式上,包括平面教 材與有聲教材,教材內容涵蓋主題、體裁、溝通功能、語言成分 (字母、發音、字彙、

句型結構)等部份。所有教材及課程架構,皆須根據教育部所頒「國民中小學英語科 課程綱要」之基本理念及課程目標,希望透過學習,能達到

(一)培養學生的基本英語溝通能力,

(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及方法,

(三)增進學生對本國與外國文化習俗之認識 等英語科三項課程目標。課程除了英語 聽、說、讀、寫能力之奠定、情意層面興趣之培養外,也透過語言的學習,「使學生 認識本國與外國文化習俗及其異同」。

(27)

為了達到培養學生學習英語之興趣的目標,英語課程強調教師要設計、營造愉快 的教學環境,上課過程強調採取輕鬆、活潑之互動教學模式,而教材內容和活動則強 調與日常生活互相配合,並注重趣味,以引起學生學習興趣與動機。

為了溝通能力的培養,課程不再是過去由教師單向式灌輸文法結構等語言知識,

而是強調採用多元的教材與練習活動,讓學生有機會與老師、同學做多方面的語言接 觸,及實際應用英語做互相溝通,使所使用之語言成為有意義、有目的的語言。

為了減少學生學習壓力與體力負擔,減少上課時間為 40 及 45 分鐘;為了維持學 生學習動機,課程編排與教材設計,份量及難易要適中,並保留彈性課程給老師做適 度的補充。英語教學提前在小學實施,課程分為國小及國中兩階段。前階段以聽、說 為主,讀、寫為輔,簡易閱讀材料、臨摹及填寫字詞等書寫活動則適時加入,以達四 種技能相輔相成之效果;後階段則聽、說、讀、寫四種技能並重。由於國小、國中英 語課程之教學時數有限,尤其是國小階段,每週只兩小時,因此課程內容以淺顯易學 為原則。透過主題、溝通功能、及有效之教學活動設計,使學生培養基本溝通能力,

在有限的學習時間裡,仍力求達成部份十項基本能力之精神。為了檢視學生之學習成 效與各階段應該達到的能力,英語課程在國小及國中兩階段,依語言能力、學習英語 的興趣與方法、及文化與習俗三方面,訂定分段能力指標,做為教師設計課程活動之 參考。

由於教育權力下放,希望各學校發展特色及本位課程,目前已經開始實施英語教 學的各國小,可以自由選購市面上現成教材。依據「全語言」(Whole Language)之語 言教學理念,教材必須保持語言的完整性,對於語言之介紹與練習,必須使之融入使 用該字彙之豐富情境中,使其語意能完整。而且要避免傳統上教科書給人不真實、不 自然的感覺,應使用真實而自然的語言。

目前市面上的教材,良窳不一;幸好大都有為不同年齡、程度學習者,參照字彙 多寡難易程度分級。這些市售教材有國內兒童美語班,如:吉的堡 (Kid Castle)、何 嘉仁 (Hess) 或佳音 (Joy) 或雜誌社空中英語教室 (Studio Classroom)、Live ABC 等

(28)

編製的,有國內參考書出版商,如:翰林、南一或育橋/康軒編寫的,也有從國外進 口的,如 Pearson/ Longman (台灣培生)、Cambridge (劍橋)、Oxford (牛津) 等,各有 其特色及適用年級或程度,選用時得多費心思。

除了上述的平面教材,有聲教材也相繼出現,有些是單獨銷售,與教科書分開使 用;而大部分教科書都附有配套的輔助教材以利老師教學,及學生在家複習。教科書 大都附有課文朗讀光碟 (Audio CD,教學版與學生版),教學示範光碟 (VCD/DVD),

教科書圖文光碟 (word/jpg 檔),題庫光碟 (CD-ROM),甚至是互動電子書

(E-Book)。搭配學校的電子白板或視聽投影設備,實在是老師教學的好幫手,也提升 了學生語言學習的多面向刺激,利於了解與學習。

以上種種與電腦相關的多媒體 (Multimedia) ,又稱電腦多媒體 (Computer Multimedia),自從問世之後,成長十分迅速,也普遍應用在教學上。它集合多種媒體 的功能於一體,使得視訊、語音、音效、文字資料等皆可經由一個多媒體系統,自然 輕鬆的展現出來(戴維揚,1999)。電腦多媒體在教學上具備了使學生主動學習、能適 應個別差異、與現代生活結合等幾項功能(楊美雪,1993)。

陳錦芬(1999)認為電腦多媒體在英語教學上有它的潛能,因為它創造最佳英語學 習環境。以教導對話為例,教學內容可以設計成動畫或卡通,也可模擬人物或動物,

加上音效,配合文字、句型呈現,使學生在寓教於樂的情境下,學習情緒障礙較低。

除此之外,透過完善的設計,一張光碟教學片往往包含課文學習內容、參考資料、互 動式練習及測驗題庫、及與課文相關的遊戲,學生可以根據本身的能力與時間,選擇 學習、遊戲、或測驗,稱得上是高度地自主性與彈性,這些特點從語言習得與學習的 觀點來看,都是促進學習的最佳因素 (Stevick, 1976; Krashen, 1981, 1985 )。另外也有 一些互動式學習的網站:如 BBC Learning English 或 Momo School,用在英語學習上,

也深受學生、家長、及老師的喜愛。

本研究就本身多年教學經驗,僅就曾使用過及市面常見之英語輔助學習軟體,整 理比較成表 2-1 及表 2-2。

(29)

表 2-1 教學上使用過及市面常見之英語輔助學習軟體之優缺點比較

軟體名稱 優點 缺點

大家說英語、

空中英語教室

1. 電視、廣播,有許多頻道及播 出時段,可挑選適合時段收看 或收聽

2, 也有免費的線上課程及解 說,不受播出時段影響 3. 雜誌銷售通路廣,書店、便利

店、網路,或用手機訂閱「行 動報」,資料方便取得

4. 可單買紙本雜誌,亦可搭配

「課文朗讀 CD」或「課文講 解 MP3」,視個人需求購買,

資源不浪費

5. 有提供電話(每月一次)對 談、英文查經班,及網路 Q&A 的服務

1 售價 120 元到 220 元,較一般 有聲雜誌稍貴,且很少特價活 動

2. 網路頻寬有限制

3. 雖說是英檢初級程度,對國二 以下學生,仍有一定難度 4. 雜誌印刷字體較小

ABC 互動英 語、A+ English 空中美語

1. 電視、廣播,都有播出時段,

可以挑選適合時段收看或收聽 2. 「線上廣播」,甚至下載到 MP3

直接收聽,不受播出時段影響 3. 所附光碟為影音互動 DVD,

聽讀之外,還可以練習說(有 錄音功能)

4. 紙本雜誌印刷精美,字體清晰 5. 光碟驅動程式,僅需安裝一次

1. 影音互動 DVD,只能用電腦 讀取;且必須執行安裝之後才 可使用

2. 每次皆需置入光碟,才能讀取 課程內容

3. 佔用硬體及系統資源

何嘉仁(Hess) 等教科書所附 互動式光碟

1. 完全搭配國中課程設計,方便 教學上直接使用

2. 不必安裝驅動程式,不佔硬碟 空間

3. 完全圖像介面,容易操作 4. 隨堂測驗及題庫

5. 可上各家網站,更新並獲得更 多教學活動資源

1. 未在市面流通,僅隨教科書附 贈,資源不易取得

2. 製作成本高,每年改版,且並 未大量發行或販售

3. 並非每個學生皆能取得

Momo School

(On Line)

1. 課程內容主題多樣化,分科且 分層級(難易),可挑選適合 或有興趣的主題先入手

1. 須先上網註冊,填寫基本資 料,有網路安全之虞

(30)

軟體名稱 優點 缺點

Momo School

(On Line)

2. 課程設計分為「學習區」、「練 習區」及「遊戲區」,由淺入 深,寓教於樂

3. 操作介面為圖像,簡單易上手 4. 課程雖多,但不需一次下載完

畢,有需要再下載即可 5. 學習成就高,鼓勵與讚美給人

信心

6. 記錄進度,分析學習成效及優 缺點,並寄發成績單(有互動)

2. 所有課程皆需在連線的情況 下,才能進入或完成

3. 可下載部份課程,需佔用電腦 及系統資源

4. 一個月免費課程後,則需付費 才能下載或登入課程

5. 成就感高,易成癮

表 2-2 各家英語學習軟體比較 大家說英語、

空中英語教室

ABC 互動英 語、A+English

Hess 等教科書 附互動式光碟

Momo School (On Line)

CD/MP3 語音 V V V X

DVD 影音 V X V X

互動式 X V V V

需連網路 X X X V

網路資源 V V V V

佔用硬碟空間 V V X V

單字發音 V V V V

文法句型 V V V X

會話 V V V V

與課程相關性 部份 部份 V X

適用年齡 國高中 國中小 國中 3-9 歲

本研究憑藉本身多年教學及教材使用經驗,與近年資訊學習心得,將電腦輔助英 語學習的軟體,依「軟體形式」、「軟體內容」、及「與課程的相關性」,分成三構面七 要素,納入本研究架構,以探究學生在學習上應用電腦網路或軟體資源,輔助其英語 學習的情況及預期測未來的使用意願。期能於此電腦多媒體資源豐富的時代,符合九 年一貫課程「溝通式教學法」理念,使教學者運用媒體或媒介設計情境,讓學習者如 身歷其境般學習,能用適當的語言表達,達到文化了解與溝通的目的。

(31)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本研究依據第二章相關文獻的探討,依自己學習及教學經驗所得,將輔助英語學 習的軟體依「形式」、「內容」、及「與課程相關性」作為「軟體變項」,並以「認 知有用性」與「認知易用性」作為內在認知變項,發展本研究之研究架構,目的在於 探討影響國中生使用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意願的主要因素。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 來獲取研究所需的資料,並以單一樣本 t 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Pearson 積差相關、

及複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作資料處理。

第一節 研究架構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影響國中學生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使用意願之相關因 素,針對七年級學生調查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使用現況,探討其外部變數、認知 有用性、認知易用性及軟體的使用意願等變項之間的關係。而影響電腦輔助英語學習 軟體使用意願的外部變數包括背景變項及軟體變項:背景變項分別為性別、上學期英 語成績、家中電腦硬體設備、每週電腦使用時間、使用電腦輔助學習軟體經驗、家長 支持態度等;軟體變項則分為軟體形式、軟體內容、及與課程的相關性。以上皆為自 變項;個體內在認知因素則為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認知易用性」、「認知有用 性」;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使用意願」則為依變項。研究架構如圖 3-1 所示:

圖 3-1 本研究架構

(32)

第二節 研究對象

為達本研究之目的,係以台中市潭子國民中學學生為研究對象,選擇此學校的原 因在研究的方便性。能多了解所服務學校的學生以電腦輔助英語學習的使用情況,不 但有助於自己日後的教學,亦可作為同校其他老師教學方向的參考。

一、研究母群

本研究之母群為就讀於台中市立潭子國民中學學生。該校三個年級,班級總數為 30 個班級,學生總人數共 924 人,其中七年級班級數為 10 班,學生人數為 291 人,

其中男生有 140 人,女生有 151 人。

二、受測樣本與取樣方式

因本校學生人數不多,且考慮國三(九年級)基本學力測驗將近,故只就國一學 生(七年級)全取抽樣調查。扣除當施測當天因事因病請假者 11 人外,共收回 280 份問卷;其中漏答、或整頁未填者 10 份,佔 3.57 %。故收回有效問卷共 270 份。有 效回收率為 92.8% 。樣本雖無法代表全國國中或台中市的國中生現況,但也呈現了 潭子地區學生的大部份實際狀況,可供其他英語科任教師作為對本校學生使用電腦輔 助英語學習軟體情形的參考。

(33)

第三節 研究工具

依據研究目的、研究問題、研究架構以及文獻探討,本研究將輔助英語學習的軟 體依「形式」、「內容」、及「與課程相關性」作為「軟體變項」,並以認知有用性 與認知易用性為內部認知因素,嘗試探討影響國中學生使用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 因素,由國中七年級學生在學習上使用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外部變數來探討瞭解 影響其內部認知特性及行為意願,試著找出可解釋的理由。再則,採用「問卷調查法」

進行蒐集資料,以 PASW Statistics 18 中文版套裝統計軟體作為研究分析工具來進行 後續分析工作,深入了解學生在學習上使用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上可能遭遇的狀 況,並提出解決策略。本節將說明研究問卷量表之內涵、架構與其信度及效度分析。

一、問卷編製與架構

本研究所採用的研究工具為研究者先行蒐集國內外有關學生電腦輔助語言學習 及使用意願調查等的文獻及相關資料,而後參考修正朱南旭(2007)「國小學童電腦 網路學習的使用調查問卷」,選用了其中部份背景變項及內部認知變項。另依本身教 學及教材使用經驗,將輔助英語學習的軟體依「形式」、「內容」、及「與課程相關 性」作為「軟體變項」,整理後分別編製成「國中學生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使用 調查問卷」,其中第一部份為個人基本資料,第二部分為國中學生電腦輔助英語學習 軟體的認知易用性調查問卷,該量表題項有 16 題;國中學生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 的認知有用性問卷調查,該量表題項有 24 題,以及國中學生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 的使用意願量表問卷,該量表題項有 3 題,以上三份問卷的總量表題項共計 43 題。

問卷架構如下:

(一)個人基本基本資料

主要瞭解受試者的背景資料,包含 6 個題項:

1. 性別

2. 上學期英語成績

(34)

3. 家中電腦硬體設備 4. 每週電腦使用時間 5. 使用電腦輔助學習經驗 6. 家長支持態度

(二)國中學生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認知易用性量表

為了瞭解受試者對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使用的認知易用程度。主要衡量國中 學生主觀地認為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使用在學習及操作使用之容易的程度,將軟 體三構面分成七要素:軟體形式分為「語音形式」、「影音形式」、及「互動式」;軟體 內容分成「單字發音」、「文法句型」、及「會話」,加上「與課程相關」,共七個細項,

分別檢測兩項認知易用性,加兩題整體認知易用性檢測信效度,問卷測量共 16 個題 目。

(三)國中學生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認知有用性量表

為了瞭解受試者對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使用上認知易用程度。主要衡量國中 學生主觀地認為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可以增強其學習英語之效率的程度,將軟體三 構面分成七要素:軟體形式分為「語音形式」、「影音形式」、及「互動式」;軟體內容 分成「單字發音」、「文法句型」、及「會話」,加上「與課程相關」,共七個細項,分 別檢測三項認知有用性,加三題整體認知有用性檢測信效度,問卷測量共 24 個題目。

(四)國中學生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使用意願量表

主要衡量受試者對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使用意願,問卷測量共 3 個題項。

除此之外,初稿編擬完成後,由指導教授針對主題適切性、問卷內容及編排格式 先提出建議,並不斷地進行審核與修訂,最後完成定稿。問卷題目形式採五分量尺計 分,選項分別為「非常同意」、「同意」、「尚可」、「不同意」及「非常不同意」,由受 試者根據每一個題目之描述,勾選出符合自己情況的選項,對應得分依次為 5、4、3、

2、1 分,藉此以瞭解受試者對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上認知的情況與使用的意願。

(35)

在「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認知易用性」上得分愈高者,表示對電腦輔助英語學習 軟體的認知易用性愈高;得分愈低者,表示對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認知易用性愈 低。在「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認知有用性」上得分愈高者,表示在電腦輔助英語 學習軟體的認知有用性上愈高;得分愈低者,表示在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認知有 用性上愈低。在「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使用意願」上得分愈高者,表示學生在使 用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上的意願愈高;得分愈低者,表示使用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 體上的意願愈低。

同時為提高問卷的信度與效度,施測前隨機抽取學生進行填答,並逐一審視問卷 問項,以瞭解問卷語意是否清處、明白,問題是否恰當,刪除及修改可能導致受測者 疑惑的不適當問題,因此,本研究問卷內容應具有相當程度之效度。

二、實施過程

預試的目的是驗證問卷的信度與效度,以作為下一階段正式施測及資料分析的基 礎。本研究之母群體為談台中市潭子國中七年級學生,問卷宥於施測時間有限,則直 接發放正式問卷,待回收後一併檢驗信效度。該校七年級共 10 班, 以 291 位學生為 施測對象,於 100 年 5 月初進行測試。本研究共發出問卷 291 份,回收 280 份,回 收率為 96.2%,扣除不完整之無效問卷 10 份,總共收回 270 份有效問卷,可用回 收率為 92.8%。

三、國中學生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使用調查問卷之效度與 信度檢驗

本研究在問卷回收後,隨即將資料建檔,並以 PASW Statistics 18 中文版統計套 裝軟體對量表進行效度與信度分析,本研究主要以項目分析、因素分析及 Cronbach α考驗量表的效度與信度。茲將問卷分析結果分述如下:

(一)項目分析

採用決斷值與相關分析兩種方法。以分析量表之決斷值及題目與總分之間的內部

(36)

相關,分別計算樣本各題之總分並各依高低分加以排序,再選取得分較高之前 27%

作為高分組 (組 1) 及較低之後 27%為低分組 (組 2),然後以獨立樣本 t 檢定分別求 出每題之決斷值(critical ratio),作為篩選題目之依據;題目與總分之間的內部相關則 分別求出各個題目與總分之間的相關,並將決斷值未達.001 顯著水準,或相關係數未 達.4 之題目刪除(吳明隆、塗金堂,2005)。

項目分析結果詳如表 3-1 所示:

表 3-1 國中學生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使用現況問卷項目分析摘要表(N=270)

量表名稱 題號 決斷值 相關係數 p 值

A01 19.595 .822 .000***

A02 17.272 .825 .000***

A03 21.022 .872 .000***

A04 20.843 .886 .000***

A05 21.180 .903 .000***

A06 19.049 .878 .000***

電腦輔助英語 A07 20.823 .885 .000***

學習軟體的 A08 20.201 .860 .000***

認知易用性 A09 18.786 .883 .000***

A10 20.687 .903 .000***

A11 23.331 .904 .000***

A12 21.454 .900 .000***

A13 24.204 .917 .000***

A14 25.069 .906 .000***

A15 22.914 .888 .000***

A16 21.549 .891 .000***

B01 16.639 .827 .000***

B02 17.036 .853 .000***

B03 21.445 .887 .000***

B04 22.338 .900 .000***

B05 18.685 .890 .000***

B06 20.448 .879 .000***

B07 21.382 .899 .000***

電腦輔助英語 B08 20.556 .912 .000***

學習軟體的 B09 19.844 .900 .000***

認知有用性 B10 21.666 .899 .000***

B11 19.574 .887 .000***

(37)

量表名稱 題號 決斷值 相關係數 p 值 B12 23.398 .897 .000***

B13 20.341 .893 .000***

B14 21.316 .913 .000***

B15 20.660 .903 .000***

電腦輔助英語 B16 20.851 .894 .000***

學習軟體的 B17 25.603 .901 .000***

認知有用性 B18 25.522 .921 .000***

B19 23.241 .912 .000***

B20 23.784 .917 .000***

B21 23.616 .904 .000***

B22 23.719 .921 .000***

B23 19.067 .883 .000***

B24 21.937 .901 .000***

電腦輔助英語 C01 25.704 .932 .000***

學習軟體的 C02 28.087 .948 .000***

使用意願 C03 22.917 .933 .000***

註:*** p<.001

分析結果顯示決斷值皆達 p<.001 顯著水準,並且各題與總分之相關係數亦均達 到 .4 以上,題目與總分間均有良好的相關,故所有題目皆保留,接著進行建構效度 與信度檢驗。

(二)主成分分析

其次,進行主成分分析,以檢驗其建構效度。採用主成分分析因素,用來調查各 問卷題目的反應,以特徵值大於 1 及因素負荷量大於.40 者為選入因素參考標準。一 般在使用上,負荷量在.30 以上應視為可接受,.40 以上應視為顯著,.50 以上應視為 相當顯著(吳明隆、塗金堂,2005)。因此,本研究將因素負荷量小於.40 之題目予以 刪除。經分析結果,各量表的因素負荷量皆達顯著,所有題目均予保留。

因素分析結果如表 3-2:

(38)

表 3-2 國中學生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使用現況量表因素分析摘要表(N=270)

量表名稱 題號 因素負荷量 刪除 共同性 特徵值 解釋變異量%

A01 .820 .673 12.481 78.006 A02 .823 .677

A03 .871 .759 A04 .886 .785 A05 .903 .816 A06 .878 .771 電腦輔助英語 A07 .885 .783 學習軟體的 A08 .860 .739 認知易用性 A09 .883 .780 A10 .904 .818 A11 .905 .818 A12 .902 .813 A13 .918 .842 A14 .907 .822 A15 .889 .790 A16 .891 .794

B01 .826 .683 19.258 80.241 B02 .853 .727

B03 .886 .785 B04 .900 .810 B05 .891 .794 B06 .879 .773 B07 .900 .810 B08 .913 .833 B09 .900 .810 B10 .899 .808 電腦輔助英語 B11 .888 .788 學習軟體的 B12 .897 .805 認知有用性 B13 .893 .798 B14 .913 .834 B15 .904 .817 B16 .894 .799

(39)

量表名稱 題號 因素負荷量 刪除 共同性 特徵值 解釋變異量%

B17 .900 .811 B18 .921 .847 B19 .911 .831 B20 .917 .841 B21 .904 .816 B22 .921 .847 B23 .883 .780 B24 .901 .811

電腦輔助英語 C01 .932 .869 2.638 87.947 學習軟體的 C02 .948 .899

使用意願 C03 .933 .870

(三)信度分析

本研究問卷經過項目分析與主成分分析後,再依各分量表之保留題目進行 Cronbach α信度係數檢定,以確定問卷的內部一致性。經分析結果,各分量表的α 值分別為:「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認知易用性」α值為.981;「電腦輔助英語學習 軟體的認知有用性」α值為.989;「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使用意願」α值為.931。

而問卷整體的α值達.990,顯示內部一致性良好。

信度分析結果如表 3-3:

表 3-3 國中學生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使用現況量表信度分析摘要表(N=270) 量表名稱 題號 題數 Cronbach α

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認知易用性 A01-A16 16 .981

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認知有用性 B01-B24 24 .989

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使用意願 C01-C03 3 .931

總量表 43 .990

(40)

第四節 研究問題

本研究旨在瞭解目前國中學生在使用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現況,並探究影響 國中學生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使用意願之主要因素。學生在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 體的使用行為意願會受到「外部變數」、與「內在認知」影響。故本研究在問卷設計 上,說明調查的問題是屬於國中學生使用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意願狀況,以期能 了解其與學生在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使用意願之關係。本研究之研究問題如下:

1. 國中學生使用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意願為何?

2. 不同外部變數的國中學生,其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認知易用性是否有差異?

(1)不同性別的國中學生,其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認知易用性是否有顯著差異?

(2)不同英語成績表現的國中學生,其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認知易用性是否有 顯著差異?

(3)不同家庭電腦硬體設備的國中學生,其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認知易用性是 否有顯著差異?

(4)每週電腦使用時間不同的國中學生,其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認知易用性是 否有顯著差異?

(5)不同使用電腦輔助學習經驗的國中學生,其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認知易用 性是否有顯著差異?

(6)不同家長支持態度的國中學生,其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認知易用性是否有 顯著差異?

3. 不同外部變數的國中學生,其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認知有用性是否有顯著差 異?

(1)不同性別的國中學生,其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認知有用性是否有顯著差異?

(2)不同英語成績表現的國中學生,其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認知有用性是否有 顯著差異?

(3)不同家庭電腦網路硬體設備的國中學生,其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認知有用

(41)

性使用意願是否有顯著差異?

(4)每週電腦使用時間不同的國中學生,其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認知有用性是 否有顯著差異?

(5)不同使用電腦輔助學習經驗的國中學生,其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認知有用 性是否有顯著差異?

(6)不同家長支持態度的國中學生,其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認知有用性是否有 顯著差異?

4. 國中學生對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認知有用性」、「認知易用性」與「使用意 願」三者之間是否有顯著相關?

5. 國中學生對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認知有用性」與「認知易用性」對於「使 用意願」的聯合預測力為何?

第五節 資料處理

本研究將回收的問卷加以整理,先剔除無效問卷,並將有效問卷資料一一輸入 後,再以 PASW Statistics 18 中文版統計套裝軟體進行統計分析。先依次數分配表將 個人基本資料以人次及百分比列出,初步了解本次施測樣本的基本背景,另外再利用 描述性統計算出每題及各層面的平均數和標準差,以求得在各個層面中,哪些為影響 國中生電腦輔助英語學習的使用意願的因素及重要性排序。以下將所使用之統計方法 及應用說明如下:

一、描述性統計( Descriptive Statistics)

本研究是以次數分配、百分比、平均數以及標準差,針對國中學生之背景變項、

軟體變項及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使用意願現況進行初步之描述性統計分析,以瞭解 國中學生個人基本資料及電腦輔助英語學習軟體的使用現況。

二、獨立樣本 t 檢定( Independent Samples T-test)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Assessment Literacy Series: Effective Use of the Learning Progression Framework to Enhance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Teaching and Assessment in Writing at Primary Level. •

• Assessment Literacy Series - Effective Use of the Learning Progression Framework to Enhance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Teaching and Assessment in Writing at Primary Level.

Building on the strengths of students and considering their future learning needs, plan for a Junior Secondary English Language curriculum to gear students towards the

e-Learning Series: Effective Use of e-Resources to Develop Students’ English Language Skills at the Secondary Level.. Dr Timothy Taylor, Senior Lecturer Department of English

In 2006, most School Heads perceived that the NET’s role as primarily to collaborate with the local English teachers, act as an English language resource for students,

incorporating creative and academic writing elements and strategies into the English Language Curriculum to deepen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writing and enhance students’

Effective Use of e-Learning Materials to Facilitate Assessment for Learning in English Language in Primary School.

 Incorporating effective learning and teaching strategies to cater for students’ diverse learning needs and styles?.  Integrating textbook materials with e-learning and authent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