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微免及檢驗醫學學門規劃研究推動計畫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微免及檢驗醫學學門規劃研究推動計畫"

Copied!
2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科技部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期末報告

微免及檢驗醫學學門規劃研究推動計畫

計 畫 類 別 : 個別型計畫

計 畫 編 號 : MOST 107-2312-B-006-001- 執 行 期 間 : 107年01月01日至107年12月31日

執 行 單 位 : 國立成功大學微生物學科暨微生物及免疫學研究所

計 畫 主 持 人 : 林以行

計畫參與人員: 此計畫無其他參與人員

中 華 民 國 108 年 05 月 10 日

(2)

中 文 摘 要 : 微免及檢驗醫學學門以微生物學、免疫學及檢驗醫學為基礎,著重 於各式致病機轉的深入了解,以期研發新的治療方式,或對疾病預 防及控制的策略。本學門的研究成果,包括基礎科學與臨床科學層 面,其中部份領域已建立世界級的研究團隊,在國際上具有很好的 能見度與影響。例如肝炎病毒、流感病毒、登革病毒、腸病毒、過 敏及自體免疫、B細胞發育與分化等研究領域,都具有特殊領先的強 項。然而,目前基礎與臨床研究之間的連結仍需再加強,許多優秀 的基礎研究成果,需要能轉譯成臨床的實際應用。因此本學門將持 續推動兩者的互動與銜接,鼓勵基礎研究的學者,除了有優秀的論 文產出或專利的核准之外,能與臨床醫師及生技產業的研發人員有 更緊密的討論與合作,積極推展產學合作案。面對快速地全球化

,疾病的發生已不受限於國界,尤其感染症的散播速度已比過往增 快許多。為更有效的防治,勢必需要加速推動國際間的合作與培養 傑出的研究團隊及年輕人才。此外,積極推動專案計畫或鼓勵整合 型計畫及跨國計畫,包括與東南亞國家合作發展感染症之快速檢測 以及致病機轉之探討,亦為重要目標導向。 此外有一些新領域 例如微生物群相分析已成為微生物與宿主間,以及微生物與免疫系 統間互動時關鍵的研究平台,目前已在積極推動的一個重點是對於 人體微生物相的研究,鼓勵研究者凝聚團隊共識並探索銜接產業之 可行性。預期能儘早集結國內跨領域優秀人才,預先辨識出具產業 亮點之課題,並凝聚共識朝該亮點前進。期望能有效帶動台灣在人 體微生物相與精準醫學生技產業之發展,並快速提升生醫產業競爭 力。免疫療法也是研究的重點,從基礎研究的發現引伸至轉譯醫學

。本學門研究的主題與國人的健康息息相關。從感染症、免疫疾病

、癌症、代謝疾病至預防醫學,都可促進健康及生活品質。

中 文 關 鍵 詞 : 微免及檢驗醫學學門,基礎科學與臨床科學,推動計畫 英 文 摘 要 : NA

英 文 關 鍵 詞 : NA

(3)

科技部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期中進度報告/■期末報告)

107 年度微免及檢驗醫學學門規劃研究推動計畫

計畫類別:■個別型計畫 □整合型計畫 計畫編號:MOST 107-2312-B-006-001 -

執行期間:107 年 01 月 01 日至 107 年 12 月 31 日

執行機構及系所:國立成功大學/微生物學科暨微生物及免疫學研究所

計畫主持人:林以行教授 共同主持人:

計畫參與人員:

本計畫除繳交成果報告外,另含下列出國報告,共 份:

□執行國際合作與移地研究心得報告

□出席國際學術會議心得報告

□出國參訪及考察心得報告

中 華 民 國 108 年 03 月 31 日

(4)

計畫摘要

微免及檢驗醫學學門以微生物學、免疫學及檢驗醫學為基礎,著重於各 式致病機轉的深入了解,以期研發新的治療方式,或對疾病預防及控制的策 略。本學門的研究成果,包括基礎科學與臨床科學層面,其中部份領域已建 立世界級的研究團隊,在國際上具有很好的能見度與影響。例如肝炎病毒、

流感病毒、登革病毒、腸病毒、過敏及自體免疫、B 細胞發育與分化等研究 領域,都具有特殊領先的強項。然而,目前基礎與臨床研究之間的連結仍需 再加強,許多優秀的基礎研究成果,需要能轉譯成臨床的實際應用。因此本 學門將持續推動兩者的互動與銜接,鼓勵基礎研究的學者,除了有優秀的論 文產出或專利的核准之外,能與臨床醫師及生技產業的研發人員有更緊密的 討論與合作,積極推展產學合作案。面對快速地全球化,疾病的發生已不受 限於國界,尤其感染症的散播速度已比過往增快許多。為更有效的防治,勢 必需要加速推動國際間的合作與培養傑出的研究團隊及年輕人才。此外,積 極推動專案計畫或鼓勵整合型計畫及跨國計畫,包括與東南亞國家合作發展 感染症之快速檢測以及致病機轉之探討,亦為重要目標導向。 此外有一 些新領域例如微生物群相分析已成為微生物與宿主間,以及微生物與免疫系 統間互動時關鍵的研究平台,目前已在積極推動的一個重點是對於人體微生 物相的研究,鼓勵研究者凝聚團隊共識並探索銜接產業之可行性。預期能儘 早集結國內跨領域優秀人才,預先辨識出具產業亮點之課題,並凝聚共識朝 該亮點前進。期望能有效帶動台灣在人體微生物相與精準醫學生技產業之發 展,並快速提升生醫產業競爭力。免疫療法也是研究的重點,從基礎研究的 發現引伸至轉譯醫學。本學門研究的主題與國人的健康息息相關。從感染 症、免疫疾病、癌症、代謝疾病至預防醫學,都可促進健康及生活品質。

關鍵詞: 微免及檢驗醫學學門,基礎科學與臨床科學,推動計畫

(5)

微免及檢驗醫學學門 全程成果報告

一、 前言

由於地球暖化、環境變遷、交通運輸頻繁、和人口結構老化等因 素,許多疾病如感染症、免疫疾病、癌症、代謝疾病等有持續增加的 趨勢,造成人類健康威脅及醫療上的負擔。近年來由於成熟的生物技 術與轉譯醫學的結合,造就了許多生物醫學相關領域的重大突破與快 速發展。微免與檢驗醫學學門過去努力的成果和未來的發展規劃即朝 此方向繼續邁進,以創新的生物技術,研究重要的生物醫學問題。從 研究的成果中,尋找出新的分子標的,進而應用於臨床檢驗或治療。

舉例而言,基因體學、蛋白質體學、代謝體學、微生物群菌相分析、

影像分析等,以及大數據分析及人工智慧技術,已被應用於微免及檢 驗醫學學門的各項研究,這些新技術及其更創新之技術亦將持續被應 用於本學門的研究與發展。

另外,以微生物及免疫學為基礎,本學門著重於各式致病機轉的 深入了解,以期研發新的治療方式,或對疾病預防及控制的策略。面 對快速地全球化,疾病的發生已不受限於國界,尤其感染症的散播速 度已比過往增快許多,為更有效的防治,勢必需要加速推動國際間的 合作與培養傑出的研究團隊及年輕人才。本學門規劃的重要發展方向 包含:病原及病因學的探討、正確且快速診斷技術的開發、以及有效 防治及治療方式的改進等。基於以上目標,積極推動專案計畫或鼓勵 整合型計畫及跨國計畫,包括與東南亞國家合作發展感染症之快速檢 測以及致病機轉之探討,亦為重要具體導向。

免疫調節機制之探討與癌症治療息息相關,也是研究的重點。2018 年諾貝爾醫學獎兩位得主發現人體免疫系統內調節 T 細胞活性的「免 疫檢查點」機制,而 CTLA-4 與 PD-1 分子最早的發現是提供了對免疫 T 細胞的運作模式的瞭解。針對抗 CTLA-4 與抗 PD-1 或抗 PD-L1 抗體 在癌症治療,是從基礎研究的發現引伸而來,顯現了基礎研究對於轉 譯醫學及整體競爭力之重要性。

微生物相已被發現與諸多人體疾病密切相關,因此被公認為精準 醫學中重要的一環。世界各國政府於近年來已陸續投入經費支持大型 微生物相研究計畫,為迎頭趕上國際趨勢並整合國內微生物相研究,

本學門現階段正在推動的一個重點是對於人體微生物相的研究,將微

生物相與人體疾病之研究緊密結合。台灣衛福部醫事司於 2018 年 6 月

預告修正「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草

(6)

案,其中包括「微菌叢植入治療」 ,因此在微生物相的研究及運用具重 要指標性。由國內專家組成跨界拔尖研究團隊,提出具前瞻創新性、

市場應用性及國際競爭性之整合型研究計畫。目的設定在研究者初步 確認疾病或藥物與微生物相之關聯性,進而發展疾病預防策略,並鼓 勵基礎與臨床以及產業連結以帶動台灣生醫產業之發展。

二、 學門簡介

微免及檢驗醫學學門包含微生物學、免疫學及醫學檢驗相關科 學。微生物學涵蓋病毒、細菌、黴菌、寄生蟲等各種病原體的深入探 討。免疫學則探討宿主被病原體感染後的防禦反應,或其衍生的過敏 反應、及自體免疫等機制。醫學檢驗學則包含生化、血清免疫、微生 物、癌症、代謝疾病及血液等各方面的臨床檢驗。除了臨床檢驗技術 或試劑的開發之外,檢驗醫學的範疇亦包括基礎生化、分子生物及細 胞生物學的研究,藉由這些基礎科學的研究,從中發掘可應用於臨床 檢驗、甚至治療的分子標的。因此本學門從基礎研究橋接至臨床科學,

研究的主題與國人的健康息息相關。從感染症、免疫疾病、癌症、代 謝疾病至預防醫學的研發,目標為增進人類健康及生活品質。

三、 學門領域之研究現況及發展趨勢

(一)

全球之發展現況及未來發展趨勢

1. 隨著基因體學、蛋白質體學、代謝體學、微生物群相分析、

影像分析,大數據分析及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與更新,許多 過去無法偵測的生物現象,因為技術限制被突破,而讓科學 家更清楚地知道其運作的機轉,從而了解許多疾病的原因,

進而發展出更靈敏與正確的檢驗方式或治療策略。

2. 定序技術的快速發展,促使人類、其他物種或病原體的定序 更容易以較低的價格、更快的速度、更佳的正確率達成,造 就後基因體時代基因治療及個人化醫療的興起。

3. 由於體學各項相關技術快速的發展,世界各國科學家以這些 先進的技術探索出從前未知且與人類健康息息相關的分子標 的,進而以這些分子標的建立新穎的檢驗項目於臨床上使 用。另外,世界各國的醫療體系,愈來愈重視檢驗結果產出 的時間。例如:傳統病毒或細菌檢驗常需數日,報告結果產 出時,已失去對病人治療的黃金時期。因此,如何有效地將 創新技術應用於改善檢驗時程,為檢驗醫學重要的突破。

4. 人體微生物相泛指人體各部位,如腸道內或皮膚上,超過數

兆的各類細菌,由於個人基因體、免疫系統、生活環境與飲

食習慣等因素之差異,微生物相對健康之影響常因人而異,

(7)

且已被發現與諸多人體疾病密切相關,亦被公認為精準醫學 中重要的一環,也常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套基因組,相關產業 亦蓬勃發展。各國政府於近年來已陸續投入經費支持大型微 生物相研究計畫,例如:美國、歐盟、中國、日本、南韓等。

有些大型藥廠已成立專門之微生物相研究部門,更有許多以 人體微生物相為主軸的新創生物科技公司成立。基於微生物 相研究的跨領域本質,有些學校或研究機構甚至已跳脫傳統 系所分別,成立微生物相研究中心。

5. 免疫療法亦是近來發展的趨勢,包括 CAR-T 和 NKT 細胞治 療,抗 CTLA-4、抗 PD-1 與抗 PD-L1 抗體等。除了對抗癌症 之外,抗體免疫療法在慢性或急性病毒與細菌感染症的機制 和效果亦逐漸有許多研究。

(二) 我國之發展現況、重點研究方向及未來發展趨勢

台灣的微生物學有世界級的研究,例如肝炎病毒、登革病 毒、腸病毒、流感病毒等方面,亦培養了許多國際知名學者,且 其研究成果具有顯著的國際影響力。過去幾年,推動新興感染症 相關的研究,養成一些不錯的團隊,已陸續有優良成果產出,像 這類人才的養成相當重要。2014~2015 年 MERS-CoV 及 Ebola virus 逆襲多國,2015 年爆發的 Zika virus,再者登革熱是全球快 速散播的人類病毒傳染病,2016~2017 年唯一上市的法國賽諾菲 登革疫苗其效果受到質疑,菲律賓已全面停止該疫苗接種計畫,

其他國家也在評估,而正在研發測試中的四價減毒疫苗也很可能 遭遇類似的問題,疫苗成效及可能造成的更加嚴重的風險備受考 驗;還有近年由於全球暖化的緣故,西伯利亞許多被凍住的病菌 開始釋放,造成是否會擴散的恐慌,因此帶給我們許多的省思,

台灣防疫整備是否已經足以應付這些突發及新興的傳染病疫 情。此外細菌的抗藥性越來越難以對治,其因應之道及疫苗的研 發也相當重要。本學門擬發展的重點如下:

1. 加強免疫學與其他學科的跨領域結合:台灣事實上有不 少優秀的免疫學家,也有不少優秀的微生物學、腫瘤學、代謝學 等領域的專家,但要能跨領域的結合,能對致病機轉或生理現象 有系統性的認識,對疾病的預防、控制與治療方能有合理、全盤 的統合性策略。因此,本學門在推動專案及整合型計畫時,會鼓 勵免疫學家的參與,以期帶動其他學科的學者對免疫學的認識,

了解免疫反應在感染學、腫瘤學、代謝學等方面扮演的角色。由

跨領域的團隊合作培養年輕學者,成為某領域的專家時,也具有

(8)

能力了解整個系統生物的運作,做全面性的探討。近來對於凝集 素(lectins)與類鐸受體(TLR)在病原菌感染引起的病理機轉中扮 演的角色,亦有深入探討及重要發現。

2. 提昇醫學檢驗的正確性與時效性:隨著新穎技術的發 展,愈來愈多的「生物標誌」被開發成「檢驗標的」。然而這些 標的與疾病之間的關聯性,很多尚需評估與驗證。因此在檢驗醫 學方面,希望能推動與臨床醫學的合作,以增進檢驗標的之正確 性及臨床意義,而對疾病的預測、預後及治療有較實質的幫助。

另外,時效亦為檢驗醫學領域急需加強的一環。舉例而言,病毒 的細胞培養仍為重要的病毒感染症檢測方法,然而,目前臨床實 驗室所使用的細胞株,接種臨床檢體後產生細胞病變可供檢驗判 斷,所耗的時間為數日。若能以先進技術製造對病毒感受性較佳 的細胞株,不僅能縮短病毒分離的時程,對疫苗的製造亦有幫 助。過去 A 型流感疫苗製程常以雞胚蛋或是 MDCK 細胞作為放 大病毒平台,未來利用基因轉殖的方式例如將 miR-1290 植入 MDCK 細胞株來促進 A 型流感病毒複製,預期可有效降低疫苗 製造之成本。

3.連接基礎研究與臨床應用以及產學合作:例如免疫療法,

以及微生物相的研究與運用。近年數篇以台灣為主要研究團隊所 發表的 Nature Communications、Gut 及 Nature Microbiology 等微 生物相有關之高質量國際學術論文,顯示台灣在此領域研究能量 已有基礎,惟此領域國際上的產官學界投入甚多,台灣守成不 易,易淪為單打獨鬥。為迎頭趕上國際趨勢並整合國內微生物相 研究,經由透過廣泛及跨領域的討論,結合基礎、臨床及產業界 之意見,規劃推行「人體微生物相專案研究」。現階段已啟動第 一期先導型計畫,並已完成 107 年度計畫進度報告會議,有極佳 的成果。第二期微生物相計畫也在審核中,申請案以前瞻性、創 新性、跨領域結合、市場應用性及國際競爭力為審查準則。期望 於台灣原有之優勢能量上,儘早促成跨領域團隊的前期合作,並 先辨識出具產業亮點之課題,而吸引更多跨界優秀人才以及業界 資源投入相關研究。目前並建立初步標準化程序,以及將匯集之 數據儲存於國網中心,有效帶動台灣在人體微生物相與精準醫學 生技產業之發展,並快速提升台灣之生醫產業競爭力。研究目標 聚焦於:(1) 開發以微生物相為疾病診斷與預防之生物標記或技 術;(2) 研發調整微生物相之藥物(包含中草藥與老藥新用等)、

微生物群或其他方法;(3) 探討微生物相對現有藥物治療(如化

療、免疫治療等)效用之影響;亦要求執行團隊提出研究方法之

標準化規範、創新分析技術或結合跨領域應用,例如:運用人工

(9)

智慧分析微生物相資料庫之巨量數據以診斷或預測疾病發生,提 供治療和預防的參考。

4. 配合科技部或其他單位,例如 MECO-TECO JSTC Joint Research Program in Health 或其他國際合作的政策,加強互助的 合作關係也是發展的重點。並且配合南向政策,以合作發展感染 症之檢測試劑或方法為主要目標導向,以及定期或不定期舉辦傳 染性疾病研討會及檢驗治療工作坊,協助相關國際人才的培育並 進行交流。

(三) 學術面、臨床面及應用面之價值

如前所述,本學門目標研究領域涵蓋基礎微生物學、免疫學 與檢驗醫學相關的基礎科學(生化、細胞分子生物學等)以及臨 床科學(生物標誌成為檢驗項目,檢驗速度、敏感度、專一性、

正確度等)。因此本學門很重要的任務,也是需要持續推動的方 向,即為連接基礎研究與臨床應用。這樣的連結除了使基礎研究 的成果更能發表在能見度高的國際期刊,在推動連接基礎與臨床 的過程,將亦有助於其他產業的發展,例如:許多醫院檢驗方法 與試劑一樣可以推廣至農漁畜牧業等其他相關生技產業,以期有 更大的經濟效益。而因為臨床或產業界的可應用性,也會增加基 礎研究的意義、價值,並且可以培育研究生,畢業後能順利與產 業界接軌。

(四) 國內現有研究人力、設備及資源分配之狀況與需求

微免及檢驗醫學的研究人才主要分佈於:(1) 大學(公、私 立大學院校)微免所、醫學生物技術及檢驗學系;(2) 學術研究 單位(中研院、國家衛生研究院) ;(3) 醫院(臨床病理科、檢驗 醫學科等醫事單位) ;(4) 台灣 CDC 及其他生技研究單位。一般 的研究設備分佈均勻,大型儀器或貴重儀器(例如 NGS 儀器、

質譜分析儀、cryo-EM 等)集中在特定的單位。國內的儀器設備

應為世界級水平,但專業技術員因薪資結構的限制,不易留住優

秀的人才造成外流的情況。另外,大量研究資料的產出,缺乏足

夠的生物資訊人才有效地分析、整理,形成良好團隊,對大量資

料有正確且合理的闡釋。這兩方面都有人才供應不足的狀況。台

灣地方不大,如何推動跨校、跨區之合作,使各地區的研究人員

都能有效地使用資源集中地區的核心設備資源,為本學門應努力

之處。另外,如何藉由專案計畫的推動,並配合科技部現在正推

動的重點投入補助計畫,成立具有特色的大型研究計畫或中心,

(10)

以加強推動研究台灣目前重要且與健康相關之議題,亦為應持續 努力的方向。

四、 我國發展微免及檢驗醫學學門領域研究之 SWOT 分析

(一)

優勢(Strength)

1. 具特色之疾病的研究,部分已為國際知名的成果,例如肝炎 病毒、登革病毒、腸病毒、流感病毒、免疫疾病的研究在國 際上有相當高的能見度及聲譽。

2. 台灣多數學者均有在國外留學、博士後研究或短期研究的經 驗,加上科技部在各項措施之推動,因此有良好的國際合作 管道與視野。愈來愈多新進人員加入本學門,其學經歷均非 常優秀,必會為微免及檢驗醫學學門帶來一股新力量和新價 值。

3. 台灣有先進的醫療與追蹤平台、健保研究資料庫與醫學中 心,若能運用此利基加入分析微生物相資料庫或將可以診斷 或預測疾病發生,提供治療和預防的參考,進而達成精準醫 療。此外,與微生物相研究息息相關的益菌素(prebiotics)

及益生菌(probiotics)在台灣已有相當的產業能力,而中草 藥產業亦屬台灣的研究利基。中草藥若能導入微生物相新元 素,亦可提升產業價值。上述亦能配合政府積極推動生醫產 業創新方案之利基精準醫學策略。

(二)

劣勢(Weakness)

1. 雖然台灣學者撰寫計畫書的能力愈來愈佳,但審查者的人數 及訓練仍嫌不足。因此,如何建立合理、優質的計畫審查系 統尚須努力。科技部近來舉辦的補助計畫審查機制改革諮詢 座談會,以及學門召集人及複審委員審查講習會,將有助於 改善計畫審查品質與制度。

2. 研究人員面對層出不窮的評鑑,往往花費許多時間在計算「指 標」 ,撰寫重複性的評鑑報告,希望能設計研發更有效率的成 效評估方式 。

(三)

機會(Opportunity)

1. 近年來國家投入生醫領域的研究經費有持續性的增加。加上

國家型計畫或專案計畫的推動,可有效整合資源,凝聚更多

優秀的研究團隊。某些學科領域的國際知名度、能見度愈來

愈佳,其他國家主動聯繫尋求合作的情形愈來愈多。雙邊國

合的計畫亦積極在推行,台灣學者應可藉由這些國際研究計

(11)

畫的機會創造雙贏。

2. 科技部的重點投入補助計畫,以解決國家重大議題或發展重 點產業技術領域為導向,與教育部特色領域研究中心計畫相 輔相成,彼此各有發展目標,從不同面向切入,預期能有很 好的契機發展具重大貢獻的研究及產業鏈結。

3. 許多有國外經驗的優秀科學家願意回台灣任職。本學門人才 的質與量均在持續增加中。

4. 近來推出的一些給年輕研究學者機會的計畫或措施,對於年 輕學者的研究能量應可達到快速提升的效果。

(四)

威脅(Threat)

1. 需要提升具前瞻性、創新性、跨領域結合、市場應用性及國 際競爭力之研究,期能與產業及世界潮流接軌。

2. 值得注意的是許多國家,例如:新加坡、中國大陸的年輕或 中生代的研究人員可擁有較台灣地區同一年齡層人員較高的 薪資待遇,以及較佳的研究資源與環境,因此人才外流仍為 本學門的一大威脅。

3. 過去多年來的學術指標文化、評鑑制度、教育體系等稍嫌功 利與僵化的氛圍造成許多研究人員不敢大膽嘗試創新卻較高 風險的研究計畫,也因此喪失有重大發現或突破的機會。鼓 勵創新的目標需要能受到重視和長期支持。

4. 國外同性質之研究中心的競爭,以新興感染症為例,歐美日 本等國家在東南亞國家設置設備與人力完善的研究中心,直 接在當地取樣進行研發。台灣的研究經費和人力直接前往疫 區進行實驗有其窒礙難行之處,在病人樣品的取得因此受限。

五、 學門未來發展之規劃重點、推動策略及預期效益

微免及檢驗醫學學門之推動將針對以微生物學及免疫學為方法之 基礎到臨床科學研究,涵蓋感染與免疫相關疾病之分子免疫調控、過 敏、發炎、和防禦機制,疾病致病與抗藥性機轉,疾病診斷與治療,

藥物設計與篩選,抗體與疫苗開發,以及微生物相等之科學。包括以 下重點:

1. 從基礎研究到臨床科學:近年來,許多新穎技術如新世代基因

定序、蛋白質體、代謝質體、微生物群相分析、影像分析、大數據應

用及人工智慧技術,已被廣泛應用於本學門的研究,因而許多分子標

的極有潛力開發成檢驗項目。本學門將鼓勵驗證型的研究計畫,期待

研發中的生物標誌有希望真正應用於臨床檢驗,並且能對於疾病的早

期診斷與治療提供新的方向。

(12)

2. 針對台灣重要及新興感染性疾病及免疫學的全方位研究:由於 地球暖化及交通的發達、各國人士的頻繁往來,使得傳染病快速散播。

台灣的微生物及免疫學領域有許多優秀的人才,但目前形成的團隊仍 有限,本學門希望推動感染症並結合微生物相的全方位研究。系統性 探討病原體與宿主的交互作用,促使微生物學家與免疫學家有更緊密 的互動與合作。尤其新領域如微生物群相分析已成為微生物與宿主 間,以及微生物與免疫系統間互動時關鍵的研究平台。

3. 積極推動國際合作及協助新進人員:更加強跨國團隊的形成,

並配合科技部國際合作的既定政策,建立長久互助的合作關係也是本 學門推動的重點。此外,規畫前瞻研究主題,結合基礎和臨床人員形 成研究團隊,並藉此方式培育新進教師快速建立研究主題和研發能 量,使得無論是個人或團隊都能更具有競爭力。

各階段的規劃目標如下:

(一) 短期

1. 持續推動專案計畫或鼓勵整合型計畫的方式,投入與國人 健康息息相關的重要議題,凝聚團隊共識並探索銜接產業之可 行性,並發表具高能見度的期刊論文。

2. 多元化地發展精確度、靈敏度、及時效性俱佳的新穎檢驗 方式及項目。

3. 積極地將免疫學與微生物及檢驗醫學的研發的強項與其他 學科領域合作與結盟,吸引更多跨界傑出優秀人才投入創新之 免疫和感染症相關研究,以創造更具前瞻性和創新性的生醫照 護新穎產業。

(二) 中期

1. 繼續積極推動跨院、校的研究團隊。

2. 加強以系統生物學,全方位研究免疫及傳染性疾病。

3. 推動驗證新穎檢驗標誌與臨床疾病的關聯。

(三)長期

1. 持續推動實質互信互惠的國際合作計畫。

2. 持續培養年輕優秀人才,並且進行跨領域和跨國的研究。

3. 推動我國自行研發之檢驗試劑或治療藥物的臨床應用。

4. 藉由轉譯醫學和精準醫學的推動,更加提升我國生物醫療 科技產業之競爭力。

六、 107 年度學門推動成果

(一)

總體性成果:請就下列項目綜述學門推動主要成果

1. 學術成就(科技基礎研究)

(13)

本學門以微生物學、免疫學及檢驗醫學為基礎,著重於各式致 病機轉的深入了解,以期研發新的治療方式,或對疾病預防及 控制的策略。重要的研究成果列舉如下述:

(1) 台灣的實驗室已有成熟的流感病毒檢驗技術,在爆發新型流 感或禽流感時,有助於病毒鑑定偵測與疫情的控制。對於病 毒 跨 越 宿 主 的 機 制 , 以 及 在 針 對 物 種 特 殊 小 核 醣 核 酸 (miRNA)來控制流感病毒複製的研究,亦有很好的進展。近 來研究發現 miR-1290 可促進 A 型流感病毒複製,利用 miR-1290 的抑制劑成功地在雪貂動物模型驗證 miR-1290 抑 制劑對於抑制 A 型流感病毒有顯著的效果。miR-1290 的表 現具有物種特異性,因此也說明這項機制具有物種的特異 性,此結果也可以支持為何 A 型流感病毒在不同的宿主物 種中的複製能力有所差異。另外,過去疫苗製程常以雞胚蛋 或是 MDCK 細胞作為放大 A 型流感病毒平台,由於雞胚蛋 與狗的基因體中不存在 miR-1290,未來利用基因轉殖的方 式將 miR-1290 植入 MDCK 細胞株來促進 A 型流感病毒複 製,作為疫苗製造的病毒放大平台,可有效降低疫苗製造之 成本。

(2) B 型肝炎病毒引發的肝癌對台灣以及一些亞洲國家人民健康 造成重大威脅。由於肝癌對於化學藥物治療的敏感性不高,

因此致死率極高。充分了解 B 型肝炎致癌機轉進而研發出 肝癌預防的藥物是刻不容緩的課題。先前研究發現 pre-S2 突變型大型表面抗原會引發內質網壓力而導致氧化壓力及 基因突變,為肝癌發生危險因子及重要的預後指標。這些 Pre-S 突變種病毒是如何影響病毒感染、複製、及基因表現 等相關生命週期至今仍未清楚。研究顯示,B 型肝炎病毒複 製型態 cccDNA 之生成主要由宿主細胞之 DNA 修復機轉來 調控,因此以一系列的 DNA 修復蛋白抑制劑來篩選出調控 B 型肝炎病毒 cccDNA 之機轉。所得到的研究成果,可望應 用於新一代抗 B 型肝炎病毒藥物之研發。

(3) 腸病毒 A71 型感染近幾年持續在亞洲環太平洋地區增加,

對於大眾的健康問題造成威脅。然而,對於腸病毒 A71 型

的毒力因子與感染後疾病嚴重程度之間的關聯性尚未完全

明瞭。藉由使用次世代定序技術分析從死亡病例不同組織分

離到的病毒株以及分別從死亡及手足口症患者分離到的病

毒株,試圖了解腸病毒 A71 型在感染人類後病毒準種的多

樣性與病毒感染途徑間的關係,並進一步利用基因重組病毒

探討發現位點對於病毒生長特性的影響。找到腸病毒 A71

(14)

型的致病機轉將有助於發展快速診斷試劑,以利及早發現高 危險群中是否有高致病力的病毒流行,並且可以幫助研發針 對病毒毒力因子的特異性抗病毒藥物;藉由早期診斷試劑及 新的治療策略,將可以預防腸病毒 A71 型再次造成嚴重的 大流行。

(4) 針對登革病毒的研究,瞭解病毒與宿主間的相互關係,並在 登革的防治包括治療藥物和疫苗的研發,以及快速檢驗試劑 都有進展。目前唯一上市的法國賽諾菲登革疫苗其效果受到 疑慮,菲律賓已全面停止疫苗接種計畫。其他在研發測試中 的疫苗,其成效及安全性亦備受考驗。因此新穎登革疫苗或 是藥物的研發仍是需積極進行的方向。登革病毒非結構性蛋 白一(NS1)是唯一會在登革病毒感染時分泌到血液的病毒蛋 白,目前已知 NS1 對於登革病毒感染造成的血管滲漏及細 胞激素增加扮演重要角色。最近發現 NS1 可以引起血小板 活化和凋亡,這可能與登革病毒感染造成的血小板低下和出 血有關。

(5) 探究與 Syk 耦合的 C 型凝集素與類鐸受體在登革病毒引發 的出血性休克及血小板低下之角色時,發現登革病毒透過 C 型凝集素 CLEC2 活化血小板並且促進血小板釋放細胞外囊 泡。登革病毒活化血小板能夠促進嗜中性白血球胞外捕捉,

並且抗 CLEC2 拮抗抗體能夠抑制血小板引起之嗜中性白血 球胞外捕捉。更進一步發現,登革病毒經由 CLEC5A 引起 嗜中性白血球胞外捕捉,且阻斷 CLEC5A 以及 TLR2 能夠 顯著抑制登革病毒活化血小板釋放細胞外囊泡所引起的嗜 中性白血球胞外捕捉。這些研究指出 C 型凝集素以及 TLR2 在登革病毒感染引起的病理機轉中扮演重要角色。

(6) 在剖析 Blimp-1 與 c-Maf 對 IL-21 的交互調控機制及其如何 影響結腸炎及自體免疫腦脊髓炎的致病過程中,發現 c-Maf 會受到小泛素修飾(SUMO)的調控,顯示 c-Maf 的 SUMO 修 飾扮演一個過去從未被探討的新致病角色;同時突變型的 c-Maf 基因轉殖小鼠 T 細胞皆高度表現 IL-21,再度支持了 IL-21 的致病角色。

(7) 在剖析蛋白 O 連結 N-乙醯胺基葡萄糖化(O-GlcNAcylation)

於 B 細胞發育與分化之重要性的研究中,發現小鼠缺少了

Ogt 基因後會造成成熟型 B 細胞的數目大幅降低,而造成之

原因則和 Ogt 基因缺失小鼠無法對 BAFF 刺激產生足夠強度

之生存訊息傳遞有關。因此認為蛋白 O 連結乙醯葡萄氨糖

化修飾對於 B 細胞的恆定之建立扮演關鍵性的角色,對於 B

(15)

細胞反應所產生之疾病揭櫫了可能的新治療方向。

(8) 探討第二型先天性淋巴細胞與皮膚常在菌所生成之短鏈脂 肪酸在異位性皮膚炎中所扮演之角色,藉由丙酮與乙醚的混 合物處理小鼠皮膚所造成的皮膚損傷可模擬異位性皮膚炎 並建立異位性皮膚炎的小鼠模式。皮膚受損不僅會促使皮膚 type 2 innate lymphoid cell (ILC2)細胞活化亦增加活化的 ILC2 的細胞族群,此外亦發現 IL-33 扮演重要角色。這些 發現將有利於未來研究異位性皮膚炎藥物的開發。

(9) 在探討 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 (PBC)的藥物治療的研究 中,以特有的 PBC 動物模式研究其致病機轉及治療,得知 第一型輔助型 T 細胞(Th1)與 IFN-γ會誘使 PBC 疾病之進 展,而且 IFN-γ在 PBC 不同病程具有不同的作用。並且證 明 IL-22 可減緩 PBC 的門脈浸潤,降低肝臟發炎及纖維化 之情形。因此,IL-22 可用於調控及治療 PBC 患者的門脈發 炎及肝臟病理變化。然而,給予被認為是具有免疫抑制功能 的 IL-10 卻加重 PBC 的門脈浸潤、肝臟發炎及纖維化。因 此在研發肝臟自體免疫疾病的免疫療法時,必須更加謹慎。

(10) 以靈芝及冬蟲夏草為研究題材,發現這兩者的高分子量多 醣體可以誘導增殖出動物體內的的一株腸道細菌「戈氏副擬 桿菌」(Parabacteroides goldsteinii);研究證實,單獨使用這 株細菌,便可達到明顯的減肥及抗代謝症候群的效果。未來 將透過人體測試及研究,進而瞭解其中生化及免疫調控機 制,也會朝商業化應用發展。

2. 技術創新成就(科技整合創新)

本學門的研究目標之一是發展專一性、靈敏度、及時效性俱 佳的檢驗方法與技術。隨著代謝體的發展,許多生化相關的檢 測亦有豐碩的進展,例如:粒線體缺陷的分子檢驗,隨著 next generation sequences(NGS)技術的更新,比從前更加精確。另外,

NGS 也促使微生物(細菌、病毒等)檢測的範圍更廣、更深;

過去未能被檢出的病原體,現在可以藉由 NGS 偵測到許多先前 未知的病原體。微生物相更因 NGS 的普及化而可深入探討之,

以台灣先進的醫療與追蹤平台、健保研究資料庫與醫學中心,

運用此利基加入分析微生物相資料庫或將可以診斷或預測疾病

發生,提供治療和預防的參考,進而達成精準醫療。又如小分

子核醣核酸(miRNA)及其他小 RNA 的偵測與其生物調控機制的

深入了解,也帶給本學門許多創新的研究,舉例而言:在針對

物種特殊 miRNA 來抑制流感病毒複製的研究,已有很好的進

(16)

展。未來可作為疫苗製造的病毒放大平台,可有效降低疫苗製 造之成本。

3. 經濟效益(經濟產業促進)

本學門許多的研究為開發新的檢驗標的,亦有創新技術的更 新與應用。不僅能應用於醫學方面的臨床檢驗,類似的經驗或 檢驗方式亦可應用於其他產業,例如:農漁畜業病原體的檢測 等。醫療方面的經濟產能的確最大,感染症、免疫疾病、癌症、

代謝疾病等的早期診斷之外,免疫療法、預防醫學和精準醫學 等的檢測與醫療亦有其市場。另外,人口結構老化已是全球的 趨勢,以本學門研究成果衍生的檢驗項目或治療方式可以增進 中、老年人的生活品質。此類研究走向臨床與生技相關產業的 可行性很高,可帶來不少工作機會及經濟產值。

4. 社會影響(社會福祉提升、環保安全)

本學門研究的題目與國人的健康息息相關。從感染症、免疫 疾病、癌症、代謝疾病至預防醫學,都可促進健康及生活品質。

除此之外,本學門對疫情的控制、降低社會的恐慌、穩定經濟 發展面亦非常重要。舉例而言,本學門應持續著重在如登革病 人快速篩檢、MERS 或茲卡等病毒快速且正確之診斷,又如腸 病毒 71 型快速且正確的鑑定,可以有效控制疫情,並提供醫療 策略。此外,目前唯一上市的法國賽諾菲登革疫苗其效果受到 質疑,菲律賓在 2017 年 12 月已宣布全面停止疫苗接種計畫;

其他在研發測試中的疫苗,其成效與安全性亦備受考驗。因此 新穎疫苗或是藥物的研發仍是需積極努力的方向,對社會醫療 健康福祉之提升具深遠影響。

5. 其他效益(科技政策管理及其他)

轉譯醫學和精準醫學的推動,可以提升臨床醫學的診斷及治 療的水準,亦可帶動生物科技相關產業的發展。傳染性疾病無 國界,亦使本學門有多項的國際合作,成功地形成國際研究團 隊。這不僅提高台灣的國際能見度,也培育新世代的年輕科學 家有更廣的國際經驗與視野,立足台灣並放眼世界,致力於世 界級且與人類健康息息相關的重要研究題目。

(二)

個別計畫代表性成果(5 件以內)

1. 國家衛生研究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司徒惠康教授是微免科學

(17)

研究成果代表,由於他們發現c-Maf會受到小泛素修飾(SUMO)的 調控,因此建立了一個突變型的c-Maf基因轉殖小鼠,將c-Maf的 第三十三個離氨基酸置換成精胺酸(c-Maf-K33R),使其失去與 SUMO作用的位置。他們觀察到這些基因轉殖糖尿病小鼠(尤其是 c-Maf-K33R)產生糖尿病的情形較對照組嚴重許多,顯示c-Maf的 SUMO修飾扮演一個過去從未被探討的新致病角色;同時這些基 因轉殖小鼠T細胞皆高度表現IL-21,再度支持了IL-21的致病角 色。針對此研究已發表多篇期刊論文,最具亮點的研究成果發表 在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128(9):3779-3793, 2018 。 [Impact factor 13.25;Ranking 4/133 (MEDICINE, RESEARCH &

EXPERIMENTAL)]

2. 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林國儀教授是微免科學研究成果代 表,發現小鼠缺少了Ogt基因後會造成成熟型B細胞的數目大幅降 低,而造成之原因則和Ogt基因缺失小鼠無法對BAFF刺激產生足 夠強度之生存訊息傳遞有關。因此認為蛋白O連結乙醯葡萄氨糖 化修飾(O-GlcNAcylation)對於B細胞的恆定之建立扮演關鍵性的 角色。他們的研究對於O-GlcNAcylation如何參與B細胞的功能與 反應提供完整的資訊,對於B細胞反應所產生之疾病也揭櫫了可 能 的 新 治 療 方 向 。 研 究 亮 點 刊 登 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8(1):1854, 2017 。 [Impact factor 12.35 ; Ranking 11/243 (BIOCHEMISTRY, GENECTICS & MOLECULAR BIOLOGY)]

3. 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張雅貞教授是微免科學研究成 果代表,研究結果發現,藉由丙酮與乙醚的混合物處理小鼠皮膚 所造成的皮膚損傷可模擬異位性皮膚炎並建立異位性皮膚炎的 小鼠模式。皮膚受損不僅會促使皮膚type 2 innate lymphoid cell (ILC2)細胞活化亦增加活化的 ILC2的細胞族群。他們並發現 Zdhhc13蛋白可能參與調控訊號傳遞路徑、脂質代謝、皮膚與免 疫相關疾病,而在這之中發現Loricrin, PADi3,和TGM1這三個蛋 白 在 Zdhhc13 棕 梠 酸 化 過 程 中 扮 演重 要 角 色 。 他 們也 發 現 在 Zdhhc13基因剃除後會造成新生小鼠皮膚顯著增厚,且在Zdhhc13 基因剃除小鼠的皮膚中不僅促使IL-33的表現量增加,亦發現其皮 膚中的ILC2數量明顯增加。研究將有利於未來研究異位性皮膚炎 藥物的開發,這個重大發現近期已發表在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 2018。[Impact factor 13.258;Ranking 7/190 (IMMUNOLOGY & ALLERGY)]

4.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檢驗暨生物技術學系莊雅惠教授是檢驗醫學

研究成果代表,先前許多研究皆在探討 PBC (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的藥物治療,但仍遇到許多困難。他們以特有的PBC

(18)

動物模式研究PBC致病機轉及治療,研究成果得知第一型輔助型 T細胞(Th1)與IFN-γ會誘使PBC疾病之發展,而且IFN-γ在PBC 不同病程具有不同的作用。此外證明IL-22可減緩PBC的門脈浸 潤,降低肝臟發炎及纖維化之情形。因此,IL-22可用於調控及治 療PBC患者的門脈發炎及肝臟病理變化。然而,給予被認為是具 有免疫抑制功能的IL-10卻加重PBC的門脈浸潤、肝臟發炎及纖維 化。因此在研發肝臟自體免疫疾病的免疫療法時,必須更加謹 慎 。 研 究 成 果 刊 登 於 Journal of Autoimmunity, 2018, pii:

S0896-8411(18)30435-9。 [Impact factor 7.607 ; Ranking 47/205 (IMMUNOLOGY)]

5.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檢驗生物技術學系黃溫雅教授是檢驗醫學研 究成果代表,他們先前研究發現pre-S2突變型大型表面抗原會引 發內質網壓力而導致氧化壓力及基因突變,為肝癌發生危險因子 及重要的預後指標。這些Pre-S突變種病毒是如何影響病毒感染、

複製、及基因表現等相關生命週期至今未被清楚研究。本研究結 果發現,病毒cccDNA之生成機轉對於病毒複製、及基因表現等 相關生命週期有明顯影響。此外,近年來研究顯示,B型肝炎病 毒之複製型態cccDNA之生成主要由宿主細胞之DNA修復機轉來 調控,本研究以一系列的DNA修復蛋白抑制劑來篩選出調控B肝 病毒cccDNA之機轉。研究成果對B型肝炎病毒之治療及肝炎預防 有未來應用價值。其重大發現近期已發表於Hepatology, 2018。

[Impact factor 15.04;Ranking 2/63 (HEPATOLOGY)]

七、 檢討與展望

微免及檢驗醫學學門的研究成果,包括基礎科學與臨床科學層 面,其中部份領域已建立世界級的研究團隊,在國際上具有很好的能 見度與影響。例如肝炎病毒、流感病毒、登革病毒、腸病毒、過敏及 自體免疫、B細胞發育與分化等研究領域,都具有特殊領先的強項。然 而,目前基礎與臨床研究之間的連結仍需再加強,許多優秀的基礎研 究成果,需要能轉譯成臨床的實際應用。因此本學門將持續推動兩者 的互動與銜接,鼓勵基礎研究的學者,除了有優秀的論文產出或專利 的核准之外,能與臨床醫師及生技產業的研發人員有更緊密的討論與 合作,積極推展產學合作案。

面對快速地全球化,疾病的發生已不受限於國界,尤其感染症的

散播速度已比過往增快許多。為更有效的防治,勢必需要加速推動國

際間的合作與培養傑出的研究團隊及年輕人才。此外,積極推動專案

計畫或鼓勵整合型計畫及跨國計畫,包括與東南亞國家合作發展感染

症之快速檢測以及致病機轉之探討,亦為重要目標導向。

(19)

此外有一些新領域例如微生物群相分析已成為微生物與宿主間,

以及微生物與免疫系統間互動時關鍵的研究平台,目前已在積極推動 的一個重點是對於人體微生物相的研究。現階段已執行第一年「人體 微生物相專案研究計畫」先導計畫,第二年的計畫正在審核中,鼓勵 研究者凝聚團隊共識並探索銜接產業之可行性。預期能儘早集結國內 跨領域優秀人才,預先辨識出具產業亮點之課題,並凝聚共識朝該亮 點前進。期望能有效帶動台灣在人體微生物相與精準醫學生技產業之 發展,並快速提升生醫產業競爭力。

免疫療法也是研究的重點,從基礎研究的發現引伸至轉譯醫學。

本學門研究的主題與國人的健康息息相關。從感染症、免疫疾病、癌 症、代謝疾病至預防醫學,都可促進健康及生活品質。對疾病的控制、

降低社會的恐慌、穩定經濟發展面均非常重要。

(20)

科技部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自評表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 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 、是否適 合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主要發現(簡要敘述成果是否具有政策應用參考 價值及具影響公共利益之重大發現)或其他有關價值等,作一綜合評估。

1.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作一綜合評估

■ 達成目標

□ 未達成目標(請說明,以 100 字為限)

□ 實驗失敗

□ 因故實驗中斷

□ 其他原因 說明:

2. 研究成果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等情形(請於其他欄註明專利及技轉之 證號、合約、申請及洽談等詳細資訊)

論文:□已發表□未發表之文稿 □撰寫中 ■ 無 專利:□已獲得□申請中 ■ 無

技轉:□已技轉□洽談中

■ 無

其他: (以 200 字為限)

3. 請依學術成就、技術創新、社會影響等方面,評估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 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以 500 字為限)。

微免及檢驗醫學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基礎科學與臨床科學層面,其中部

份領域已建立世界級的研究團隊,在國際上具有很好的能見度與影響。例如肝炎

病毒、流感病毒、登革病毒、腸病毒、過敏及自體免疫、B 細胞發育與分化等研

究領域,都具有特殊領先的強項。然而,目前基礎與臨床研究之間的連結仍需再

加強,許多優秀的基礎研究成果,需要能轉譯成臨床的實際應用。因此本學門將

持續推動兩者的互動與銜接,鼓勵基礎研究的學者,除了有優秀的論文產出或專

利的核准之外,能與臨床醫師及生技產業的研發人員有更緊密的討論與合作,積

極拓展產學合作案。此外有一些新領域例如微生物群相分析已成為微生物與宿主

間,以及微生物與免疫系統間互動時關鍵的研究平台,目前已在積極推動的一個

重點是對於微生物相的研究,台灣衛福部醫事司已於 2018 年 6 月預告修正「特

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草案,其中包括「微菌叢植

入治療」,對微生物相的研究及運用具重要指標性。並且配合南向政策,以合作

發展感染症之快速診斷試劑或方法、以及有效防治及治療方式的改進為主要目標

導向。

(21)

4. 主要發現

本研究 具有政策應用參考價值: ■ 否 □是,建議提供機關_______

(勾選「是」者,請列舉建議可提供施政參考之業務主管機關) 本研究具影響公共利益之重大發現: ■ 否 □是

說明:(以 150 字為限)

(22)

科技部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彙整表

計畫主持人:林以行教授 計畫編號:MOST 106-2312-B-006-001 - 計畫名稱:106 年度微免及檢驗醫學學門規劃研究推動計畫

成果項目 量化 單位

質化

(說明:各成果項目請 附 佐 證 資 料 或 細 項 說 明 , 如 期 刊 名 稱 、 年 份、卷期、起訖頁數、

證號...等)

國 內

學術性論文

期刊論文

篇 請附期刊資訊。

研討會論文

專書 本 請附專書資訊。

專書論文 章 請附專書論文資訊。

技術報告 篇

其他 篇

智慧財產權 及成果

專 利 權

發 明 專 利

申請中

請附佐證資料,如申請 案號。

已獲得 請附佐證資料,如獲證

案號。

新型/設計專利 商標權

營業秘密

積體電路電路布局權 著作權

品種權 其他

技術移轉

件數 件

收入 千元

1. 依「科技部科學技 術研究發展成果歸 屬及運用辦法」第 2 條規定,研發成果 收入係指執行研究 發展之單位因管理 及運用研發成果所 獲得之授權金、權 利金、價金、股權 或其他權益。

2. 請註明合約金額。

外 學術性論文

期刊論文

篇 請附期刊資訊。

研討會論文

專書 本 請附專書資訊。

專書論文 章 請附專書論文資訊。

技術報告 篇

(23)

其他 篇

智慧財產權 及成果

專 利 權

發 明 專 利

申請中

請附佐證資料,如申請 案號。

已獲得 請附佐證資料,如獲證

案號。

新型/設計專利 商標權

營業秘密

積體電路電路布局權 著作權

品種權 其他

技術移轉

件數 件

收入 千元

1. 依「科技部科學技 術研究發展成果歸 屬及運用辦法」第 2 條規定,研發成果 收入係指執行研究 發展之單位因管理 及運用研發成果所 獲得之授權金、權 利金、價金、股權 或其他權益。

2. 請註明合約金額。

參 與 計 畫 人 力

本國籍

大專生

人次 碩士生

博士生 博士後研究員 專任助理

非本國籍

大專生 碩士生 博士生 博士後研究員

專任助理 其他成果

(無法以量化表達之成果如辦理學術活動、獲得 獎項、重要國際合作、研究成果國際影響力及 其他協助產業技術發展之具體效益事項等,請 以文字敘述填列。)

協助舉辦國際研討會

(24)

107年度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彙整表

計畫主持人:林以行 計畫編號:107-2312-B-006-001- 計畫名稱:微免及檢驗醫學學門規劃研究推動計畫

成果項目 量化 單位

質化

(說明:各成果項目請附佐證資料或細 項說明,如期刊名稱、年份、卷期、起 訖頁數、證號...等)        

國 內

學術性論文

期刊論文 0

研討會論文 0 篇

專書 0 本

專書論文 0 章

技術報告 0 篇

其他 0 篇

智慧財產權 及成果

專利權 發明專利 申請中 0

已獲得 0

新型/設計專利 0

商標權 0

營業秘密 0

積體電路電路布局權 0

著作權 0

品種權 0

其他 0

技術移轉 件數 0 件

收入 0 千元

國 外

學術性論文

期刊論文 0

研討會論文 0 篇

專書 0 本

專書論文 0 章

技術報告 0 篇

其他 0 篇

智慧財產權 及成果

專利權 發明專利 申請中 0

已獲得 0

新型/設計專利 0

商標權 0

營業秘密 0

積體電路電路布局權 0

著作權 0

品種權 0

其他 0

(25)

技術移轉 件數 0 件

收入 0 千元

參 與 計 畫 人 力

本國籍

大專生 0

人次

碩士生 0

博士生 0

博士後研究員 0

專任助理 0

非本國籍

大專生 0

碩士生 0

博士生 0

博士後研究員 0

專任助理 0

其他成果

(無法以量化表達之成果如辦理學術活動

、獲得獎項、重要國際合作、研究成果國 際影響力及其他協助產業技術發展之具體 效益事項等,請以文字敘述填列。)  

協助舉辦國際研討會

(26)

科技部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自評表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 值(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是否適 合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主要發現(簡要敘述成果是否具有政策應用參考 價值及具影響公共利益之重大發現)或其他有關價值等,作一綜合評估。

1. 請就研究內容與原計畫相符程度、達成預期目標情況作一綜合評估

■達成目標

□未達成目標(請說明,以100字為限)

  □實驗失敗   □因故實驗中斷   □其他原因 說明:

2. 研究成果在學術期刊發表或申請專利等情形(請於其他欄註明專利及技轉之證 號、合約、申請及洽談等詳細資訊)

論文:□已發表 □未發表之文稿 □撰寫中 ■無 專利:□已獲得 □申請中 ■無

技轉:□已技轉 □洽談中 ■無 其他:(以200字為限)

3. 請依學術成就、技術創新、社會影響等方面,評估研究成果之學術或應用價值

(簡要敘述成果所代表之意義、價值、影響或進一步發展之可能性,以500字 為限)

微免及檢驗醫學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基礎科學與臨床科學層面,其中部份領

域已建立世界級的研究團隊,在國際上具有很好的能見度與影響。例如肝炎病

毒、流感病毒、登革病毒、腸病毒、過敏及自體免疫、B細胞發育與分化等研

究領域,都具有特殊領先的強項。然而,目前基礎與臨床研究之間的連結仍需

再加強,許多優秀的基礎研究成果,需要能轉譯成臨床的實際應用。因此本學

門將持續推動兩者的互動與銜接,鼓勵基礎研究的學者,除了有優秀的論文產

出或專利的核准之外,能與臨床醫師及生技產業的研發人員有更緊密的討論與

合作,積極拓展產學合作案。此外有一些新領域例如微生物群相分析已成為微

生物與宿主間,以及微生物與免疫系統間互動時關鍵的研究平台,目前已在積

極推動的一個重點是對於微生物相的研究,台灣衛福部醫事司已於2018年6月

預告修正「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草案,其中

包括「微菌叢植入治療」,對微生物相的研究及運用具重要指標性。並且配合

南向政策,以合作發展感染症之快速診斷試劑或方法、以及有效防治及治療方

式的改進為主要目標導向。

(27)

4. 主要發現

本研究具有政策應用參考價值:■否 □是,建議提供機關

(勾選「是」者,請列舉建議可提供施政參考之業務主管機關)

本研究具影響公共利益之重大發現:□否 □是 

說明:(以150字為限)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配合小學數學科課程的推行,與參與的學校 協作研究及發展 推動 STEM

學習範疇 主要學習成果 級別 級別描述 學習成果. 根據學生的認知發展、學習模式及科本

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陳美惠教授帶領的社區林業研究團隊長期深 耕,陪伴墾丁國家公園(台 26 線)及屏北原鄉部落(台 24 線),建立森 林與部落的生態旅遊推動模式,研究成果於 2008

配合小學數學科課程的推行,與參與的學校 協作研究及發展 推動 STEM

學習範疇 主要學習成果 級別 級別描述 學習成果. 根據學生的認知發展、學習模式及科本

△△聯合診所所提供之服務範圍計有門診醫療服務(一樓)及 復健治療服務(二樓)兩項,本研究係針對一樓「門診醫療服務流 程」進行研究。由於△△聯合診所之門診醫療服務不具設計及研發

本研究將針對 TFT-LCD 產業研發單位主管與研發人員進行 探討,並就主管於研發人員對職能重視程度作差異性分析。因此

This research project is to analyze and research a specific laser configuration to obtain complete knowledge、technologies and experiences to transfer to the project initiator f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