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陳珍漢、 黃德華、 顏國勇合著之微積分學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陳珍漢、 黃德華、 顏國勇合著之微積分學"

Copied!
51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2)

本版微積分學之前身為 :

陳珍漢、 黃德華、 顏國勇合著之微積分學 , 修訂三版。

早在1970年代初, 我們三人即著手編寫一本適合我國大學生之微積分教本, 期間歷經多次修訂 與二十餘年之實際講授, 儘管吾等皆認為該書對於當今大學生之數學學習有一定程度之幫助, 然而不可否認的,近年來, 全球科技進步一日千里,尤以電腦之軟硬體最為顯著, 以往以鉛字排 版之書籍, 改版時, 限制過多,以致只能小幅度修正。 以往以五號鉛字印刷之書本對於絕大多數 有近視問題之大學生, 實在不太恰當。 因之,數年前我們決定該書不再改版。

然而, 經過近三十年之教與學, 其間曾有數次使用英文微積分書籍以為教本, 益覺吾等之原 著對學生仍有頗多優點; 成大理、 工及管理學院數千學生用過該書, 正反兩面之反應皆在吾等省 思之中; 四年前, 本人於是嘗試以電腦打字打出講義大綱試用, 繼之則逐步增加份量, 好使學生 上課時, 得以人手一本影印講義而不必邊抄邊聽, 消化不良。

以電腦打出中文並無任何困難, 能夠編寫美麗高雅之數學式子則是拜電腦軟體 TEX 之強 大功能, 然而最大之挑戰則為數學圖形之繪製, 儘管市面上有不少軟體可以解決此項難題, 但已 知之軟體與TEX多半並不相容,其間之困難只有耐心使用各種軟體配合而繪出所需之圖。

本書有八成以上取材自吾等三人之原著, 較大之差異為範例及圖形。 由於教學與研究之需, 近年來, 本人曾蒐集各大學研究所入學考及轉學生入學考之試題, 並予解答, 從其中看出當今各 大學之系所對於微積分之需求已迥異於往昔, 因之在向量函數與多變數函數之微分與積分方面 皆做較大幅度之增修。

最後, 本人在此特別感謝陳、 黃二位學長, 慷慨允許本人無條件使用原著之任何部分, 本人 不敢大言本書之問世能光大吾等三人之原著, 僅盼能延續該書之生命。 書中如有誤謬或未盡明 白之處, 歡迎來函賜正。

顏 國 勇

1998年九月於成大數學系

2

(3)

本人於 2004 年退休, 其後三年繼續以兼任身份講授微積分,原本希望將最後修訂之第三版 予以付梓,但出版商以舊書仍有庫存而拒絕。2011 年希望將此書編為電子書, 置於網路,或可幫 助有緣學子多一項參考資料, 然而原先以軟體 CTEX 編輯而成之檔案, 先天上受限於只能在 DOS環境工作,而發行 CTEX 之倚天公司無意將它升級為 Window 版, 換言之, CTEX 已無 法再使用。 七月間決定將已列印之第三版以掃瞄方式編為電子書, 雖然歷時月餘,終於完成。 然 而, 掃瞄之電子書有以下三項缺點, 其一, 檔案太大, 閱讀時下載較慢, 其二, 無法利用 「蒐尋」

功能, 其三, 修改不易。

不才另有一書 《機率論》, 篇幅只有 《微積分學》 的一半,決定將原有以CTEX 排成之檔案, 使用目前眾多學者使用之數學編輯軟體cwTEX 予以改版,最初, 困難不少, 所謂熟能生巧,逐 漸找到竅門,排除困難, 完成較優質之 pdf格式的電子書,並置放於成大數學系圖書館之電子書 網站。

有了此一經驗, 乃著手利用 cwTEX 將本書予以改編,並置於上述網站。 改版工作有如拆屋 重建, 曠日費時, 所幸退休後空閒時間較多, 歷經數月終於完工, 儘管誠惶誠恐, 惟恐出錯, 誤謬 實所難免, 但望各界高手不吝賜正。

顏 國 勇

2012年元月於台南市

版本說明

電 子 書 1版 : 原書三版予以掃瞄, 並於 2011.8.1. 置放於網路。

電 子 書 2版 : 以 cwTEX 予以改版, 並於 2012.1.1. 置放於網路。

電子書2.1版 : 為方便索引查閱, 更改頁碼排序並修訂部分內容, 於 2012.2.15. 置放於網路。

3

(4)

. . . 2

電子書版序

. . . 3

預篇 集合與函數

第一節 何謂微積分 . . . 8

第二節 集合與函數 . . . 9

第三節 實數系 . . . 13

第四節 實數系內各數系 . . . 15

第五節 擴張的實數系 . . . 16

第六節 微積分中函數之分類 . . . 17

第七節 常用簡單函數與單調函數 . . . 17

第八節 函數之運算 . . . .19

習 題 . . . 23

第一章 極限與連續

第一節 何謂極限 . . . 25

第二節 準備工作 . . . 27

第三節 極限之定義 . . . .29

第四節 常用之極限定理 . . . 33

第五節 連續性 . . . 43

第六節 其他八類極限 . . . 53

習 題 . . . 59

第二章 導函數

第一節 導數與切線 . . . .62

第二節 常用之導數定理 . . . 66

第三節 關聯比率 . . . 73

第四節 導數與極值 . . . .76

第五節 微分均值定理 . . . 78

第六節 微分 . . . 86

習 題 . . . 91

第三章 特殊函數

4

(5)

第一節 反函數 . . . 94

第二節 三角函數 . . . 97

第三節 反三角函數 . . . 101

第四節 指數函數 . . . .108

第五節 自然對數函數 . . . 113

第六節 一般指數函數 . . . 116

第七節 一般對數函數 . . . 119

第八節 指數與對數之應用 . . . 121

第九節 對數微分法 . . . 126

第十節 雙曲函數 . . . .127

第十一節 反雙曲函數 . . . 130

第十二節 隱微分法 . . . 133

第十三節 參數方程微分法 . . . 136

習 題 . . . 144

第四章 Taylor 定理與導數之應用

第一節 優良近似函數與 Taylor 定理 . . . 148

第二節 極值 . . . 156

第三節 函數凹凸性 . . . 160

第四節 作圖 . . . 165

第五節 近似函數值 . . . 170

第六節 牛頓迭代法 . . . 172

第七節 不定型之極限 . . . 176

習 題 . . . 184

第五章 不定積分

第一節 反導函數與不定積分 . . . 187

第二節 基本公式 . . . .191

第三節 代換積分法 . . . 193

第四節 三角代換法 . . . 196

第五節 雙曲代換法 . . . 198

第六節 分部積分法 . . . 199

第七節 部分分式積分法 . . . 204

第八節 半角代換法 . . . 205

第九節 不定積分之應用 . . . 206

習 題 . . . 209

5

(6)

第六章 定積分

第一節 Riemann 積分 — Darboux講法 . . . 214

第二節 Riemann 積分 — Riemann講法 . . . .217

第三節 Riemann 積分之重要性質 . . . 218

第四節 基本定理 . . . .230

第五節 變數代換 . . . .235

第六節 第一型瑕積分 . . . 238

第七節 第二型瑕積分 . . . 242

習 題 . . . 250

第七章 積分的應用

第一節 面積 . . . 253

第二節 體積 . . . 259

第三節 弧長 . . . 265

第四節 迴轉體表面積 . . . 268

第五節 形心 . . . 271

第六節 函數之平均值 . . . 281

第七節 近似積分法 . . . 283

習 題 . . . 288

第八章 序列與級數

第一節 序列 . . . 291

第二節 實數級數 . . . .296

第三節 正項級數 . . . .300

第四節 交錯級數之審斂法 . . . 306

第五節 絕對收斂與條件收斂 . . . 310

第六節 冪級數與收斂區間 . . . 314

第七節 Taylor 級數與解析函數 . . . 319

第八節 冪級數之運算 . . . 321

第九節 積分之冪級數近似法 . . . 329

習 題 . . . 331

第九章 n 維空間與向量函數

第一節 n 維空間 . . . 334

第二節 向量之運算 . . . 338

第三節 向量函數 . . . .345

習 題 . . . 357 6

(7)

第十章 多變數函數及偏導數

第一節 多變數函數之極限與連續 . . . .360

第二節 方向導數與偏導數 . . . 367

第三節 可微、 切面、 法線與梯度 . . . 374

第四節 Taylor定理之推廣 . . . 381

第五節 極值問題 . . . .386

第六節 隱微分法 . . . .397

習 題 . . . 400

第十一章 重積分與線積分

第一節 二重積分 . . . .403

第二節 累次積分 . . . .407

第三節 二重積分之極坐標變換 . . . 412

第四節 二重積分之一般變換 . . . 421

第五節 利用多重積分求體積與面積. . . 428

第六節 線積分 . . . 430

習 題 . . . 441

參考資料

. . . 445

答案與提示

. . . .446

附 錄

. . . 458

漢英名詞索引

. . . 497

英漢名詞索引

. . . 504

7

(8)

0.1 何謂微積分 8

預篇 集合與函數

數十年前,在大學裡,數學只被部分理工科學生(如物理、 電機、 機械、 航太、 土木、 測量、 統 計... 等)所重視,而在電腦進入每個家庭的今日,數學已成為每一個人所應具備的工具,儘管 每個人對於數學內涵和程度的需求不盡相同, 但人人都需要數學則是一致的看法. 而微積分又 是高深數學中最為有用且最為基本之一門,數學家Steen在他的Mathematics tomorrow一書 中指出“微積分是人類智慧之一大勝利” (Calculus is one of the great triumphs of the human

intellect). 我們當然也認為其他方面的學問亦有極大的進步, 這些學問中如果沒有數學的支援,

相信它們的進步和成就不會如此傲人.

在開始微積分正文之前, 我們特別加入 『預篇』, 主要內容是將集合與函數概念加以重新回 顧, 目的有二 : 一者是介紹本書中所使用之符號 (每本數學書的符號都不盡相同), 二者這些概 念是所有數學的共同基礎, 當然也是微積分之基礎.

§ 0.1 何謂微積分

微積分 (calculus) 乃微分學(differential calculus) 與積分學 (integral calculus) 之總稱, 其中

(1) 微分學乃研究函數差商之極限及其相關學問,我們知道導數之定義為 : f(p) = lim

h→0

f (p + h) − f(p)

h .

(2) 積分學乃研究函數和積之極限及其相關學問, 積分之定義較為複雜, 我們在本課程第六章 中將詳細討論, 簡單的說 :

Z b a

f (x) dx = lim

n→+∞

Xn j=1

f (tj)∆xj.

由此可見微積分乃是研究函數之四則運算與極限之一門學問.

這兩門數學對於人類之重要性而言, 積分學顯然大過微分學, 二者原本單獨發展, 直到十七 世紀有人開始注意到二者之關聯, 終於在 Newton 和 Leibniz 的努力之下, 這門學問於是問世.

(9)

0.2 集合與函數 9 經過兩百多年來眾多數學家在觀念、 符號和技巧上的改進, 一方面拓展了它的應用領域 (如體 積、 形心、 功、 機率、 期望值等), 另一方面則扎根於它的系統化、 公式化及簡單化, 也使得一般 大學生也有能力去解決, 從前要像 Archimedes 或 Newton 這類天才方能應付的數學問題. 微 積分也是進入今日高深數學之最重要基礎, 它對當今及未來世界文明貢獻實難估計.

§ 0.2 集合與函數

我們都知道幾乎所有的近代數學理論, 都建築在集合論 (set thoery) 之上. 對於微積分學 而言, 當然也不例外. 但若要以嚴格的公設法來討論它, 則需要很多時間. 為方便起見我們仍以

Cantor 的直觀集合論為基礎.

(1) 集合 (set) 與元素 (element): Cantor 說 : 『集合』 乃是將一些在直觀或想像中可資辨識 且確定之事物視為一體的蒐集. 如果有人深入追究何謂 『事物』? 何謂 『蒐集』? 我們將永 無寧日, 因此, 對於集合與元素二名詞 , 我們只有在共識下接受它, 以為今後討論之基礎.

『元素 x 屬於集合 A』 記為 x ∈ A, 否則記為 x 6∈ A. 若集合 A 乃滿足性質 P (x) 之元 素所組成, 則記為A = {x | P (x)}, (有些學者寫為 A = {x : P (x)}).

(2) 子集 (subset): 設A, B 為集合, 則

A ⊂ B ⇔def (x ∈ A ⇒ x ∈ B).

(3) 相等 (equal):A, B 為集合,則

A = B ⇔def (x ∈ A ⇔ x ∈ B) ⇔ (A ⊂ B ∧ B ⊂ A).

(4) 真子集 (proper subset): 設A, B 為集合, 則

A$B ⇔def (A ⊂ B ∧ A 6= B).

(5) 空集合(empty set): ∅ = {x | x 6= x}.

(6) 聯集 (union):A, B, A1, · · · , An, · · ·皆為集合, 則

• A ∪ B =def {x | x ∈ A ∨ x ∈ B}.

• [n j=1

Aj =

def {x | ∃ j ∈ {1, . . . , n}, 使得 x ∈ Aj}.

有些學者分別以 A ⊆ BA ⊂ B 表示 AB 之子集及真子集.

(10)

0.2 集合與函數 10

+∞[

j=1

Aj =

def {x | ∃j ∈ N,使得 x ∈ Aj}.

圖0–1: A ∪ B 圖0–2: A ∩ B

(7) 交集 (intersection):

• A ∩ B =def {x | x ∈ A ∧ x ∈ B}.

\n j=1

Aj =

def {x | ∀ j ∈ {1, . . . , n}, x ∈ Aj}.

+∞\

j=1

Aj =

def {x | ∀ j ∈ N, x ∈ Aj}.

(8) 差集 (difference): 設A, B 為集合, 則

A \ B =def {x | x ∈ A ∧ x 6∈ B}. 圖 0–3: A \ B

(9) 冪集 (power set): P(A) =

def {B | B ⊂ A}.

(10) 序對 (ordered pair): 設x, y 為二元素, 令 (x, y) =

def {{x}, {x, y}}.

由上述定義可以證得:((x, y) = (a, b) ⇔ x = a, y = b).

(11) 積集合(Cartesian product): 設A, B 為集合, 則

A × B =def {(x, y) | x ∈ A ∧ y ∈ B}.

• 例如 A = {1, 4}, B = {2, 3}, 則 A × B = {(1, 2), (1, 3), (4, 2), (4, 3)}.

• 例如 A = [1, 4], B = [2, 3], 則

A × B = {(x, y) | 1 ≤ x ≤ 4, 2 ≤ y ≤ 3},

其乃由平面上 (1, 2), (4, 2), (4, 3), (1, 3) 四點所圍之區域, 如下圖所示:

(11)

0.2 集合與函數 11

0 1 2 3 4

0–4

-X 0

1 2 3

Y6

A B

A × B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 函數 (function): 設A, B 為二非空集合,

f 為自 AB 之一函數

def

( 1. f ⊂ A × B,

2. ∀ x ∈ A, ∃! y ∈ B 使得 (x, y) ∈ f.

若(x, y) ∈ f, 我們常以y = f (x) 表之.

(註: 關於函數之定義亦可界定為:『A 中每一元素x,必存在B 中唯一元素y 與之對應.』 但對應二字並非邏輯符號或已界定之名詞, 為了數學之完美,故以上述方式界定).

函數之記法

(i) f : A → B : f(x) = · · · ; (ii) f : A → B : x 7→ · · · .

本書中, 通常以上述方式表示函數, 但至目前為止, 仍有許多人偏愛以 傳統較簡單方式表示,如

• y = x2;

• y = sinx

x , ∀x 6= 0;

• z = x2− y2.

-X f

Y6

| {z }

A B





A × B

圖 0–5

................................................

(13) 定義域 (domain) 及值域 (range) : 上述定義中, 集合 A 稱為 f 之定義域, 常寫為 Df; 而 A 之元素 x 稱為自變數或變數 (variable), 此時, f (x) 稱為 x 之函數值 (value), 而所有函數值所成之集合稱為 f 之值域, 常寫為 Rf, (某些學者將集合 B 稱為對應域 (co-domain)).

(14) 映像 (image) 及像原 (inverse image) : 設f : A → B 為一函數, S ⊂ A, 則 f (S) =

def {f(x) | x ∈ S}

(12)

0.2 集合與函數 12 稱為 Sf 映像. 因此, f 之值域Rf 乃其定義域之f 映像, 即Rf =f (Df) 

.

圖 0–6 映像 若T ⊂ B,

f−1(T ) =

def {x ∈ A | f(x) ∈ T } 稱為 Tf 像原. 顯然 BRf 之像原皆為定義域 A.

圖 0–7 像原

(15) 嵌射 (injective or 1-1): 其本意為不相同之變數其值亦不同, 更精確的說 : f : A → B 為嵌射

def (∀ x1, x2 ∈ A)(x1 6= x2 ⇒ f(x1)6= f(x2)).

(16) 蓋射(surjective or onto): 對應域B 中之每一元素皆存在A 中之元素與之對應,更精確 的說 :

f : A → B 為蓋射

def

h ∀ y ∈ B, ∃x ∈ A 使得 y = f (x) i

⇔ (Rf =B).

(17) 對射 (bijective or 1-1 onto) : 嵌射且蓋射之意.

(18) 函數相等 (equality of two functions) : 我們稱二函數fg 相等 (記為f = g) , 若其 滿足以下二條件 :

(i)Df =Dg, (ii) ∀x ∈ Df, f (x) = g(x).

所謂二函數不相等係指上述定義之反面; 更明白地說 : f 6= g ⇔ h

Df 6= Dg∃x ∈ Df 使得 f (x) 6= g(x)i .

(13)

0.3 實數系 13 (19) 反函數 (inverse function) : 設 f 為一函數, 令 f−1 = {(y, x) | (x, y) ∈ f}, 若 f−1

一函數則稱f 為 可逆(invertible), 並稱f−1f 之反函數.

a b

圖0–8 c

d

-X Y6

f f−1

.......................................................................................................................................................................................................................................................................................................................................................................................................................................................................................................................

y = 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由反函數之定義可知, f−1f 之圖形對稱於直線 y = x.

§ 0.3 實數系

早在西元前五百年, 希臘人即已知曉無理數 2 的存在, 但找到所有無理數並建立實數系 則是經過漫長的歲月, 直到十九世紀, 方由一些大數學家, 如 Dedekind, Cantor, Weierstrass 等以嚴格數學方法予以界定. 數系的建立是件十分繁瑣的大工程, 先由 Peano 的公設界定自然 數系, 再擴展到整數系、 有理數系, 每一階段皆需界定所謂 『加法』、『乘法』 與 『序』 的觀念, 最 後再擴展到實數系,為填補有理數系所有的 『縫隙』,數學家們設計了種種方法,再證明它具完全

性(completeness), 此一大工程對於材料龐雜的微積分課程而言,顯得十分奢侈, 本節中我們將

以公設法界定實數系, 讀者不必細讀, 僅需了解實數系 R 具完全性即可.

所謂實數系 (real number system)係指一具完全性之序體 (complete ordered field).

(1) 體(field) 乃一集合 F 上賦與加法及乘法且滿足

(i) (F, +) 為一交換群 : 即∀ x, y, z ∈ F , x + (y + z) = (x + y) + z;

∃ 0 ∈ F 使得 0 +x = x + 0 = x;

∀ x ∈ F, ∃ y ∈ F 使得 x + y = 0; 此時稱yx之加法反元素, 且記為 y = −x;

x + y = y + x.

(14)

0.3 實數系 14 (ii) (F, · ) 為一交換群, (其中 F =F \ {0}), 即 ∀ x, y, z ∈ F,

x · (y · z) = (x · y) · z;

∃ 1 ∈ F 使得 1· x = x · 1 = x;

∀ x ∈ F, ∃ y ∈ F 使得 x · y = 1; 此時稱 yx 之乘法反元素, 且記為 y = x−1;

x · y = y · x.

(iii) 分配律 : ∀ x, y, z ∈ F, x · (y + z) = x · y + x · z.

(2) 序體 (ordered field) 乃上述“體”F 上再賦與 『次序』 概念如下 : ( i ) 反身律 : ∀ x ∈ F, x ≤ x.

(ii) 反對稱律 : x ≤ y ∧ y ≤ x ⇒ x = y.

(iii) 遞移律 : x ≤ y ∧ y ≤ z ⇒ x ≤ z.

(iv) 三一律 : ∀ x, y ∈ F, x ≤ y ∨ y ≤ x.

且滿足以下二條件:

( i ) (∀ x, y, z ∈ F )(x ≤ y ⇒ x + z ≤ y + z);

(ii) (∀ x, y, z ∈ F )(0 ≤ z, x ≤ y ⇒ x · z ≤ y · z).

(3) 具完全性之序體 (complete ordered field) : 上述“序體”F 若滿足:

( (1) F 之有上界非空子集必有最小上界;

(2) F 之有下界非空子集必有最大下界. 則稱序體 (F, +, · ) 具完全性.

關於“上界”、“下界”、“最小上界”及“最大下界”等名詞, 我們詳細介紹如下:

E 為一集合且賦與一個“偏序(partial order)” (即滿足反身律、 反對稱律及遞移 律之關係), 則稱E 為一偏序集 (partially ordered set), 對於 ∅ 6= S ⊂ E, 我們規定 :

我們稱 MS 之最大元素 (maximum element) (並記為 M = max S),如果 ((i) M ∈ S,

(ii) ∀ x ∈ S ⇒ x ≤ M.

我們稱 mS 之最小元素(minimum element) (並記為 m = min S),如果 ((i) m ∈ S,

(ii) ∀ x ∈ S ⇒ m ≤ x.

我們稱 uS 之一上界 (upper bound), 如果 ((i) u ∈ E,

(ii) ∀ x ∈ S ⇒ x ≤ u.

(15)

0.4 實數系內各數系 15 我們稱 lS 之一下界 (lower bound),如果

((i) l ∈ E,

(ii) ∀ x ∈ S ⇒ l ≤ x.

supS =

def “S 上界中之最小元素”. 並稱其為 S 之最小上界(supremum).

infS =

def “S 下界中之最大元素”. 並稱其為 S 之最大下界 (infimum).

一集合若同時有上界及下界, 則稱其為一有界集合 (bounded set).

我們以 R 表實數系, 這是個世界通用之數學符號. 本課程中亦常用以下符號 : R =

def R \ {0}, 非零實數集合. R+ =

def {x ∈ R | x ≥ 0}, 非負實數集合. R+ =

def {x ∈ R | x > 0}, 正實數集合.

1. 試問下列各集合在 R 上之最大元素、 最小元素、supinf 是否存在, 若其存在則求之. (a) A =N; (b) B = (0, 3]; (c) C = {x ∈ Q | x2 ≤ 3}.

解 (a) maxA 不存在, minA = 1, sup A不存在, infA = 1;

(b) maxB = 3, min B 不存在, supB = 3, inf B = 0;

(c) 因 C = [−3, 3]∩ Q, 是以 maxC 及minC 皆不存在,但 supC =√ 3, infC = −√

3. 

§ 0.4 實數系內各數系

(1)

自然數系

. 設A ⊂ R,

A 稱為一歸納集 (inductive set),如果 1∈ A ∧ (x ∈ A ⇒ x + 1 ∈ A). 我們規定自然 數系為最小之歸納集, 亦即

N =def

\{A | A 為一歸納集} = {1, 2, 3, . . .}.

(2)

整數系

.

Z =def {x ∈ R | x ∈ N ∨ −x ∈ N ∨ x = 0} = {0, 1, −1, 2, −2, . . .}.

(16)

0.5 擴張的實數系 16

(3)

有理數系

.

Q =def

n m n

m, n ∈ Z ∧ n 6= 0 o

.

: 有些學者主張自然數系 N 內含有 0, 與本書不同, 我們以 Z+ 表非負之整數集合. 下 表是各數系之創始數學家及其由來:

數系 符號 創始數學家 原文

自然數系 N Peano 義大利文 Naturale (= natural)

整數系 Z Dedekind 德文 Zahl (= number)

有理數系 Q Peano 義大利文 Quoziente (= quotient)

實數系 R Cantor 德文 Reelle (= real)

不過有人認為有理數系符號Q 可能是二十世紀初 Bourbaki (一群法國數學家) 所創.

§ 0.5 擴張的實數系

所謂擴張的實數系 (extended real number system) 係指集合 R = R ∪ {−∞, +∞}, 其

中−∞, +∞ 6∈ R 且二者不相等,並賦與以下二運算及次序.

(1)

加法

:

x + y =





照舊,x, y ∈ R,

+∞, 若(x ∈ R, y = +∞) ∨ (y ∈ R, x = +∞) ∨ (x = y = +∞),

−∞, 若(x ∈ R, y = −∞) ∨ (y ∈ R, x = −∞) ∨ (x = y = −∞), (−∞) + (+∞)無意義.

(2)

乘法

:

xy =

















照舊,x, y ∈ R,

+∞, 若(x > 0, y = +∞) ∨ (y > 0, x = +∞) ∨ (x < 0, y = −∞)∨

(y < 0, x = −∞) ∨ (x = y ∈ {−∞, +∞}) ,

−∞, 若(x < 0, y = +∞) ∨ (y < 0, x = +∞) ∨ (x > 0, y = −∞)∨

(y > 0, x = −∞) ∨ (x, y ∈ {−∞, +∞} ∧ x 6= y), 0· +∞, 0 · −∞ 皆無意義.

(3)

次序

:

(i)x, y ∈ R 時, 照原來次序; (ii) ∀ x ∈ R, −∞ < x < +∞.

R 內之二元素 +∞, −∞ 分別稱為正無限大 (positive infinity) 及負無限大 (negative infinity).

(17)

0.6 微積分中函數之分類 17

§ 0.6 微積分中函數之分類

設 f : A → B, n, m ∈ N.

(1) 若A, B ⊂ R, 則稱 f 為實值實變函數 (real-valued function of a real variable);

(2) 若 A ⊂ Rn, B ⊂ R, 則稱 f 為實值多變函數 (real-valued function of several (real) variables);

(3) 若A ⊂ R, B ⊂ Rn, 則稱 f 為向量函數 (vector function), (即參數方程式).

(4) 若 A ⊂ Rn, B ⊂ Rm, 則稱 f 為多變向量函數 (vector function of several (real) variables);

本課程中大部分篇幅討論實值實變函數之各種性質, 第九章至第十一章我們將討論向量函 數及多變函數之性質, 限於授課時數, 本書不討論有關複數之函數.

§ 0.7 常用簡單函數與單調函數

(1) 常數函數 (constant function) f : R → R : f(x) = c.

(2) 多項式函數(polynomial function)

f : R → R : f(x) = a0+a1x + · · · + anxn. (3) 絕對值函數 (absolute value function)

| · |: R → R : x 7→ |x|, 圖形大致如圖 0–9 所示.

0

-X Y6

圖 0–9

.........

......

...........................................................................

(4) 最大整數函數 (greatest integer function)

[· ]: R → R : x 7→ [x] =小於或等於 x 之最大整數.

圖形大致如圖 0–10 所示. [· ] 又稱為高斯符號、 括號函數或地板函數 (floor function), 提醒同學注意 : 有些學者將 [x] 寫為 [[x]]⌊x⌋.

另有一種和最大整數函數相對偶之函數, 稱為天花板函數 (ceiling function), 其定 義如下:

⌈ · ⌉: R → R : x 7→ ⌈x⌉ =大於或等於x 之最小整數.

(18)

0.7 常用簡單函數與單調函數 18 圖形大致如圖 0–11 所示. 顯然,

⌈x⌉ =

( ⌊x⌋, 若 x ∈ Z,

⌊x⌋ + 1, 否則.

0 1 2 3 4 5

-X 0

1 2 3 4 5

Y6

圖 0–10 最大整數函數

0 1 2 3 4 5

-X

圖0–11 天花板函數 0

1 2 3 4 5

Y6

(5) 根號函數 (square-root function) √ . : [0, +∞) → R : x 7→ √x.

0 1 2 3 4

圖 0–12 根號函數

-X 0

1 2

Y

6

......................................................

(6) 若f : A(⊂ R) → R,

f 為遞增 (increasing) ⇔def (∀ x1, x2 ∈ A)(x1 < x2 ⇒ f(x1)< f (x2)) f 為遞減 (decreasing) ⇔def (∀ x1, x2 ∈ A)(x1 < x2 ⇒ f(x1)> f (x2))

f 為不減少 (non-decreasing) ⇔def (∀ x1, x2 ∈ A)(x1 < x2 ⇒ f(x1)≤ f(x2)) f 為不增加 (non-increasing) ⇔def (∀ x1, x2 ∈ A)(x1 < x2 ⇒ f(x1)≥ f(x2)) 以上四類函數統稱為單調函數 (monotonic functions). 提醒讀者注意 : 有些學者將上 述不減少及遞增分別稱為遞增及嚴格遞增. 而將上述不增加及遞減分別稱為遞減及嚴格遞減.

(19)

0.8 函數之運算 19 註: 最大整數函數 (高斯符號) 與天花板函數為皆不減少函數, 而根號函數則為遞增函數,

當然所有遞增函數皆為不減少函數, 所有遞減函數皆為不增加函數.

§ 0.8 函數之運算

函數之運算包括“加、 減、 乘、 除以及合成”五者, 在微積分學中, 前四者必須為實值函數, 但函數合成之前提則另有規定.

(1) 二函數之和(sum): f + g : Df ∩ Dg → R : (f + g)(x) =

def f (x) + g(x).

0 1 2 3 4

-X 0

1 2

Y6

f

g f + g

f (x) =x, g(x) = 1 − x 為例, 則圖中虛線乃 f + g 之圖.

圖0–13 函數之和

...................................................................................................................................................................................................................................................................................................................................................................................................................

.. . .. . ..

................................................................................................................................................................................................................................................................................................................................... .

... . . . .. ...

........

... ..

... ...

.. ...

(2) 二函數之差(difference): f − g : Df ∩ Dg → R : (f − g)(x) =def f (x) − g(x).

(3) 二函數之積(product): f · g : Df ∩ Dg → R : (f · g)(x) =def f (x) · g(x).

(4) 二函數之商(quotient): f /g : Df ∩ Dg\ Zg → R : (f/g)(x) =def f (x)/g(x).

其中 Zg =

def {x ∈ Dg | g(x) = 0}, 我們稱其為 g 之零集 (zero set of g).

(5) 二函數之合成 (composition) : 若 f : A → B, g : B → C, 則函數 h : A → C : h(x) = g(f(x))

稱為 fg 之合成 (composite function of f and g), 並記為 g ◦ f.

參見圖0–14.

在第九章時二向量函數亦可相加減.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在平面上﹐三角形、四邊形或多邊形﹐都能圍出一個封閉的區域﹐也都有其

」意思是說,微小的事物,經過長期積累,也 會變得顯著。後來清朝學者李善蘭,於 1859

高中微積分與大一微積分有一定的重疊,許多 人因此掉以輕心,甚至缺課。其實,高中的內 容往往較為簡化,相同主題到了大學還是有新

本課程只授課單學期微積分內容 課程名稱為『微積分』 國企系、財金系與資訊學院學生不得選修本課程 無先修科目 要求

本課程只授課單學期微積分內容 課程名稱為『微積分』 國企系、財金系與資訊學院學生不得選修本課程 無先修科目 要求

本課程只授課單學期微積分內容 課程名稱為『微積分』 國企系、財金系與資訊學院學生不得選修本課程 無先修科目 要求

本課程只授課單學期微積分內容 課程名稱為『微積分』 國企系、財金系與資訊學院學生不得選修本課程 無先修科目 要求

0 x n dx, n 為正整數的方法是 Fermat 給出的。 而 Cavalieri 在 1635 年的著作 「用新方法促 進的連續不可分量的幾何學」一書中, 利用他的“不可分量” 的“Cavalieri 原理”, 給出了另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