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反諷言辭之翻譯:以《傲慢與偏見》的四個譯本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反諷言辭之翻譯:以《傲慢與偏見》的四個譯本為例"

Copied!
10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碩士論文 A Thesis Presented to the Graduate Institute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反諷言辭之翻譯:以《傲慢與偏見》的四個譯本為例 Translating Verbal Irony: A Case Study of Pride and Prejudice. 指導教授:賴慈芸博士 Thesis Advisor: Dr. Tzu-Yun Lai 研究生:王若瓊 Advisee:Jo-Chiung Wang. 中國民國一○一年七月 July 2012.

(2) 摘要 本文旨在探討珍.奧斯汀小說《傲慢與偏見》的反諷語氣之分析與翻譯,並以台 灣流傳較廣的四個譯本為例,探討反諷語氣在譯文中的表達效果。論文首先探討 奧斯汀其人創作風格與所在社會背景,並以史柏布與威爾森的關聯理論為基礎, 討論如何定義反諷語氣,反諷語氣在溝通中所扮演的角色又應如何解釋。文章並 根據尤斯的語境啟動模型,分析小說中反諷詞氣之應用與標記訊號,分析四個譯 本的翻譯效果。結論為上下文中諷刺訊號數量越多,語氣越明顯,譯本表達效果 越好。以文本內容而言,對話反諷語氣的翻譯效果顯然優於作者論述。諸譯本之 對話翻譯尚稱妥切,但處理訊息較密,上下文諷刺線索較少,口吻較隱晦之敘事 語氣時,於譯本理解與譯文表現上均尚有可改進之處。. 關鍵字:珍.奧斯汀、傲慢與偏見、反諷言辭、關聯理論、語境啟動模型、翻譯 分析. I.

(3)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amine verbal irony in Jane Austen’s work Pride and Prejudice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verbal irony in different translations. This thesis begins by looking into the biography and social background of Austen, and then invokes the Relevance Theory developed by Sperber and Wilson to discuss the definition and utilization of verbal irony in communication. Then the study draws on Yus’ Model of Contextual Activation to analyze specific instances of verbal irony, and understand the various signals of activation in the context. The results are used as criteria to examine the effectiveness of four translations. The study concludes that the more contextual signals are activated, the better the understanding and performance of the translators. In terms of different types of text in the book, it is discovered that verbal irony in dialogues are more adequately translated, whereas verbal irony in author’s narration are often missed or misunderstood. It is advised that future translation of the work take further notice regarding the understanding and expression of verbal irony.. Keywords: Jane Austen, Pride and Prejudice, verbal irony, Relevance Theory, Model of Contexual Activation, translation analysis. II.

(4) 目錄 摘要................................................................................................................................. I Abstract .......................................................................................................................... II 第一章 研究簡介.......................................................................................................... 1 1.1 研究動機 ........................................................................................................ 1 1.2 作者與文本背景介紹 .................................................................................... 3 1.2.1 社會背景 .............................................................................................. 5 1.2.2 當時女性的處境 ................................................................................. 5 1.2.3 婚姻在當時社會的功能 ..................................................................... 6 1.3 選用譯本介紹 ................................................................................................ 7 1.4 論文綱要 ........................................................................................................ 8 第二章 文獻回顧.......................................................................................................... 9 2.1 《傲慢與偏見》相關研究回顧 .................................................................... 9 2.2 諷刺語言的定義 .......................................................................................... 12 2.3 關聯理論 ...................................................................................................... 14 2.4 語境啟動模型 ............................................................................................... 15 第三章 人物對話之反諷語氣.................................................................................... 18 3.1 3.2 3.3 3.4. 以已知事實資訊為衝突來源的反諷語氣 .................................................. 18 以語言線索為衝突來源的反諷語氣 .......................................................... 31 以其它衝突線索營造的諷刺對話 .............................................................. 37 小結 .............................................................................................................. 42. 第四章 敘事者發言之反諷語氣................................................................................ 43 4.1 以修辭進行暗示的反諷語氣 ...................................................................... 44 4.2 長篇幅敘述的反諷語氣 .............................................................................. 49 4.3 小結 ............................................................................................................... 60 第五章 總結................................................................................................................ 61 參考書目...................................................................................................................... 64 附錄一 傲慢與偏見前六章自譯................................................................................ 68 第一章.................................................................................................................. 68 第二章.................................................................................................................. 70 第三章.................................................................................................................. 72 第四章.................................................................................................................. 76 第五章.................................................................................................................. 78 第六章.................................................................................................................. 80 附錄二 《傲慢與偏見》前六章原文........................................................................ 86 Chapter 1 .............................................................................................................. 86 Chapter 2 .............................................................................................................. 88 III.

(5) Chapter 3 .............................................................................................................. 90 Chapter 4 .............................................................................................................. 94 Chapter 5 .............................................................................................................. 96 Chapter 6 .............................................................................................................. 98. IV.

(6) 第一章 研究簡介 本章簡介研究動機,介紹珍.奧斯汀(Jane Austen)其人與她創作時的社會 環境、風俗背景。最後略述所用譯本之特色,並列出研究大綱。. 1.1 研究動機 珍.奧斯汀(1775-1817)是英語世界最重要的小說作家之一,其作品 深入代代讀者人心。她一生共留下六部小說, 《傲慢與偏見》 (Pride and Prejudice) 是她在二十一歲寫成,原本的書名為 First Impression,為一書信體小說,但當時 未獲出版社採用,後來奧斯汀將原稿重新改寫為敘事小說,直到 1813 年,亦即 奧斯汀三十九歲那年才終於出版。因此有評論者認為, 《傲慢與偏見》結合了奧 。比較奧斯汀 斯汀創作初期的年輕活力與成熟後的老練筆力1(Chapman, 1932) 後期的作品,如《愛瑪》 (Emma)與《勸告》 (Persuasion) ,不難看出《傲慢與 偏見》情調較為輕鬆明朗,卻又時時流露作者的敏銳觀察與犀利筆調。 奧斯汀的父親是英國國教派的司鐸,共育有七名子女,珍.奧斯汀是倒數第 二個孩子。奧斯汀家是個富有文藝氣息的家庭,父親曾經創辦文藝雜誌,家中藏 書豐富,親友當中也有好幾人曾經出版著作2。奧斯汀本人的書信中不乏與兄弟 姐妹,甚至與姪輩親人討論文藝創作的片段3。在這樣的環境薰陶之下,奧斯汀. 1. Chapman, R. W. (Oxford, 1932). Extracts from The Novels of Jane Austen. In Gray, D. J. (Ed), Pride and Prejudice: An Authoritative Text Backgrounds, Reviews and Essays in Criticism (pp.293) 2 Anne Lefroy Cassandra Cooke James Henry “The Loiterer” Fergus, Jan. (1997). The Professsional Woman Writer. In E. Copeland & J. McMaster (Eds.),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Jane Austen (pp13) 3 Chapman, R. W. (Ed). (London, 1952). Extracts from Jane Austen’s Letters to Her Sister Cassandra and Others. In Gray, D. J. (Ed), Pride and Prejudice: An Authoritative Text Backgrounds, Reviews and Essays in Criticism (pp.280-286). 當中包括奧斯汀較年長的摯友, 較遠的表親。奧斯汀的兄弟 與. 、奧斯汀母親的表姐妹 也曾出版每週散文集. 1. 。見. 、還有幾位.

(7) 的創作始自青少年時期,她一生雖只留下六本小說、少數雜文、書信傳世,但這 些作品直至今日仍然家喻戶曉,膾炙人口。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曾於 2003 年票選讀者最喜愛的一百本書。奧斯汀有三本書入選, 《傲慢與偏見》更在上榜 作品中高居第二位,僅次於當時正有改編電影上映的魔戒4(The Lord of the Rings) 。隔年 BBC 另一節目票選女性最能認同的作品,投票觀眾當中,有百分之 九十三選了《傲慢與偏見》5。奧斯汀在世之日,她的作品已獲得評論家好評。 當時的文學評論稱《傲慢與偏見》 「有巧妙的敘事、生動可信的人物,筆調輕鬆 愉快,充滿活力」6,但光就人氣而言,尚比不上當時流行的的哥德派小說或感 傷小說。但隨著時間過去,當日的流行小說已銷聲匿跡,為人們所遺忘,奧斯汀 的著作卻如老酒般越陳越香,樹立了經典地位。今日相關改編作品仍不斷出現在 電視、電影等媒體上,甚至連衍生創作的小說亦在書市佔有一席之地7。一位作 者能夠如此深入人心,必然有其雋永獨到之處。 據張琰(1996)論文研究, 《傲慢與偏見》最早出現的中譯本為東流所譯版 版(九龍時代書局出版,一九五一年) ,此版本後來亦為台灣多家出版社採用, 印行次數至少三十次,其中遠景出版社所印行之版本已於 1993 年達到再版 51 次(賴慈芸,2011)8,其他在台譯本包括李素的《驕傲與偏見》 (1954 年香港: 四海書局初版) 、王科一的《傲慢與偏見》 (1956 上海:新文藝出版社初版) 、孫 致禮的《傲慢與偏見》 (1990 年上海:譯林出版社初版) 、雷立美的《傲慢與偏 見》 (2007 年台北:商周出版) 、陳玥菁的《傲慢與偏見》 (2006 年台北:高寶出 版)等。 本論文研究動機始於筆者早年曾閱讀的東流版譯本。當時筆者尚無閱讀英文 原本之能力,雖對書中情節與人物刻畫相當著迷,卻不免覺得部份譯文頗有窒礙. 最後造訪時間 最後造訪時間 近年改編或衍生作品如 (中譯片名:獨領風騷)、 (中譯片名: 珍奧斯汀的戀愛教室)、 等 賴慈芸。( )〈追本溯源—一個進行中的翻譯書目計畫〉,《編譯論叢》第四卷第二期,160. 4 5 6 7. 8. http://www.bbc.co.uk/arts/bigread/top100.shtml 2012/7/14 http://news.bbc.co.uk/2/hi/entertainment/4078955.stm 2012/7/14 Review of Pride and Prejudice in The British Britic, XLI (1813), 189-191 Clueless The Jane Austen Book Club Pride and Prejudice and Zombies 2011 2.

(8) 難解之處。此狀況在閱讀其它翻譯作品時亦常出現,當時未意識到,外國作品的 中譯本其實是譯者解讀原著後呈現的成果,譯者扮演了影響中譯本好讀或可讀與 否的重要角色,其結果便是從小到大,筆者一直將外國經典名著歸為晦澀難懂之 流。日後筆者英文能力稍有長進,出於對《傲慢與偏見》一書的喜愛,對照原本 與譯文,才發現書中大旨雖然不錯,但小細節誤譯或扭曲之處不只一端。後來有 機會比較諸譯本,更發現不同譯本往往在相同地方發生誤解,於是便起了探究其 中的原因的念頭。研究後發現,誤譯的起因可能與文本的表達風格、譯者的背景 知識與語言能力有關。布羅爾(Brower, 1951)曾指出, 《傲慢與偏見》堪稱機智 言辭(wit)的代表作,作者以各種巧妙的手法彰顯情節或人物的對比,表達複 雜的隱意(ambiguities) ,語氣的表達更是微妙生動,同一明確事實卻能以活潑 生動的諷刺語反覆強調。這些意在言外的表達是整部小說的精神所在,卻也是最 難翻譯的地方。譯者不但需要對文本使用的語言有準確掌握,更必須了解書中的 社會背景與風俗習慣,最後則必須對譯入語有相當的造詣,才能模擬原文作者巧 妙措詞,以隻字片語四兩撥千金,暗暗褒貶人物的口吻。因此譯者面臨的問題在 於,如何辨識作者使用的諷刺語言,又該如何以中文傳達出諷刺語言的神韻。本 論文目標便是希望透過諷刺語言的定義與標記,分析四個譯本的翻譯效果,以供 後來譯者參考。. 1.2 作者與文本背景介紹 奧斯汀的作品特色為何呢?她的故事建立在真實世界中,所用的敘事手法純 粹寫實。故事中沒有大奸大惡,也沒有完美聖人,最聳動駭人的情節大概就是家 人的私奔。情感的表現也顯得極為節制,甚至可以看出作者並不贊成激情或過度 的傷感主義。奧斯汀在寫給姪女的信中亦自承: 「小村莊裡三四戶人家,就是小. 3.

(9) 說最好的背景。9」之間,主要情節大多在數個月之內發生。與當時文壇上流行 的誇張浪漫小說相比,奧斯汀的作品堪稱是寫實主義的一股清流。 但小說的範圍雖窄,卻不影響讀者的閱讀興趣,箇中秘密也許是奧斯汀刻畫 人物的功力高超。奧斯汀同時代的論者便已指出,其他小說家對讀者描述人物的 心態與行為種種,奧斯汀卻將人物帶到讀者眼前演出。無論是紳士淑女、智者愚 人、貴族或平民,神情口吻無不維妙維肖,各各分明,使讀者讀來覺得人物渾然 天成,恍在眼前10。但奧斯汀的藝術手腕不限於描摹人物,更在於精鍊的文字語 言藝術。曾有評論家指出她不費太多筆墨,卻能使角色傳神地演出,這種控制人 物表現的能力,堪與莎士比亞媲美(R. Whately, 1821)11。另一位評論家亦曾指 出: 「奧斯汀極少對事物作實際描述…一般才能普通的小說家選擇較容易的『描 述』手段,但奧斯汀擁有更傑出珍貴的才能,那就是以戲劇化的手法呈現人 物。她從不絮絮告訴讀者書中人物有何特色情感,而是將人物呈現在讀者眼 前,由他們演出自己的故事。」 (Lewes, 1859)12 作者本人的思想程度高下也是決定作品優劣的重要因素。從書中可以感受 到,奧斯汀本人風趣、幽默、謔而不虐。雖然讚頌自由愛情的可貴,卻又非常實 際地點出金錢是促成幸福生活的一大因素。她欣賞才藝,卻又不以才藝矝誇自 貴。她重視智識的追求勝於外表的美麗,凡此種種都能使人體會到那個時代獨有 的優雅文化與內涵。簡而言之,奧斯汀重視優雅的心靈,卻又不鄙視物質生活, 她的審美觀是含蓄、優雅,卻又相當務實的。. 9. Jane Austen (1952), R. W. Chapman (Ed.) Jane Austen’s Letters to Her Sister Cassandra and Others, Leter 100. 10 Review of Pride and Prejudice in The Critical Riview, III (1813) 318-324 11 Whately, R. (1821), Modern Novels, Quarterly Review, XLVII, 352-363 12 Blackwood’s Magazine, LXXXVI (1859) 99-113. 譯自. ,. ,. 4.

(10) 1.2.1 社會背景 奧斯汀以寫實手法見長,準確呈現了她所生活其中的社會。當時正是英國的 攝政時期,那是個講究階級的時代,在奧斯汀的生活圈當中,地位最高的是家中 有祖傳產業的仕紳與小貴族,其次則是教士、軍官等出身仕紳家庭的職業,然後 是靠著經商致富,勉強躋身上流社會的新貴一族13。那時的錢跟酒一樣,都是越 老越好,奧斯汀在著作中屢屢有相關描寫,例如《傲慢與偏見》中,奧斯汀批評 賓利姐妹(Bingley)以出身自上流家庭為豪,卻忘了父兄的財產是靠經商賺來。 《愛瑪》 (Emma)的女主角瞧不起新富的柯爾斯(Coles)一家,盤算著他們若 是不知分寸地邀請她,便要給他們一點釘子碰,同書中,膚淺、裝腔作勢的艾爾 頓太太(Mrs. Elton)也曾大言不慚地批評新搬來的鄰居妄想與在當地已住十一 年的姐夫平起平坐(實則在真正地方世族眼中看來,搬來十一年也不過是新來乍 到罷了。)社會階級成了人際互動的第一套標準,也是書中常見的衝突焦點。但 論者亦指出,在奧斯汀的世界中,評斷人物價值的標準比純粹的社會地位更崇 高,更恆久,社會地位雖然始終佔有一席之地,卻並非最重要的標準。 (McMaster, 1997)14. 1.2.2 當時女性的處境 女性在這樣的社會裡過的又是什麼樣的生活呢?奧斯汀的父親是神職人 員,在世時雖然還能供給妻女衣食無憂,但過世後家無恆產,妻女馬上落入必須 仰人鼻息的窘境,這也是當時許多上流階級末層的女性寫照。女性若是無法繼承 到足以餬口的遺產,除了嫁個能夠供養自己的丈夫外,出路極為有限。 《愛瑪》 中才華最高的珍.菲爾費斯(Jane Fairfax)必須到別人家中當地位僅比奴僕高一 些的家庭教師,從此與青春、享受的生活絕緣,她的姨母貝茲小姐(Bates)境 13. Ray, J. K. (2006). Visiting Jane Austen’s Georgian World, Jane Austen for Dummies, Indiana: Wiley. McMaster, J. (1997), Class,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Jane Austen, pps.115-130,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4. 5.

(11) 況也不佳,只能與年老的母親困守在狹窄的小公寓,而且也只雇得起一名女僕。 《傲慢與偏見》中,貝納家(Bennet)的女兒也面臨同樣的困境,由於產業必須 由男性親戚繼承,她們別無收入,若是姐妹當中沒有人嫁個好丈夫,父親一旦去 世,便會立即失去家園與經濟來源。對她們而言,婚姻的抉擇除了羅曼蒂克的成 份外,更多了許多現實層面的考量。以《曼斯菲德莊園》中男爵夫人三姐妹為例, 大姐與三妹性格才力均相似,但一個嫁了人人稱羨的富有爵爺,確保一生優裕無 虞,另一個不顧家人反對,嫁了無錢無勢的軍官,從此終日操勞憔悴,連孩子的 教育也無力顧及。而第二個妹妹雖然沒有大姐的好運氣,但嫁了個神職人員,在 姐夫的照顧下亦能安穩度日。簡而言之,女性只能透過婚姻,尋求社會地位的提 昇,有些女性甚至更需要因此獲得經濟保障,婚姻的對象幾乎成了影響一生命運 的重要因素。. 1.2.3 婚姻在當時社會的功能 除了直接的經濟支持外,婚姻也是一個家庭維持社會地位,甚至往上攀昇的重要 手段。婚姻可以帶來姻親關係(connection) ,一種建立社會地位的重要方式。在 講究社會階級的當時社會,婚姻關係是事關重大的議題。例如《傲慢與偏見》與 《曼斯菲德莊園》中均曾提到,姐妹中若是有人嫁了富人,其他姐妹嫁得相當夫 婿的機會便大大提高。而《曼斯菲德莊園》中女主角的母親雖然境況窘迫,但子 女靠著男爵姐夫的提攜,也獲得了更好的發展。也因此在奧斯汀的小說中,門第 與社會地位往往是婚姻關係考量的重點,其影響不光及於男女雙方,更影響到所 有親友的社會地位。也難怪《傲慢與偏見》中達西的姨母激烈反對雙方結褵, 《愛 瑪》中女主角誤以為暗戀的男士有意娶一位父不詳的私生女,甚至替他擔心他在 社會上的評價一落千丈。可以說社會地位與姻親關係是當時社會的人際網絡骨 幹,也是閱讀奧斯汀小說時的理解重點。. 6.

(12) 1.3 選用譯本介紹 本論文評析所使用之四個譯本依在台出版時間先後排列如下:首先為遠景出 版社於 1978 年出版,1981 年再版之版本(以下簡稱遠景版) ,譯者僅掛名為遠 景編輯部,此版本為遠景出版社所推出「世界文學全集」之一種,據賴慈芸與張 思婷研究(2011) ,此版本實為 1951 年香港時代書局所出版,譯者為東流。張琰 指出此譯本「初看時給人流利簡潔的印象,對照原文才發現相當不忠實。譯者有 疑問之處,不是含糊過去,就是避而不譯。」 (1996)但此書長銷不墜,印刷達 五十一版,考量此版本在台灣流通極久,銷路又大,故列為評析對象之一。 第二種譯本為志文出版社於 1983 年初版,1996 年再版之版本(以下簡稱志 文版) ,譯者掛名夏穎慧,前述研究指出,此為 1956 年上海新文藝出版社所出譯 本,譯者實為王科一。張琰評王科一譯本為「翻譯時間最久,態度也最認真…前 後修改五次之多,文字最為通順,但是仍然有些錯誤。」 (1996)但比較王譯與 志文出版社之譯本可發現,志文版經過出版社編輯改動,與原本譯本並不完全相 同。比對兩版異同不在此論文討論範圍之內,本論文評析時將直接採用台灣讀者 較熟悉的版本,亦即志文出版社的改本。 第三版本為孫致禮之譯本,譯者為當代翻譯學家(以下簡稱孫版) ,初版於 1990 年於南京出版,本論文採用之繁體版則由林鬱文化事業於 1993 年出版,1995 年再刷。張琰評此譯本為「譯文較合於現代人的語氣,通順明快」 (1996) 。 第四種譯本為雷立美之譯本,譯者為當代大陸學者,初版於 2005 年於北京 燕山出版,本論文所用版本為 2005 年 7 月台灣商周出版社所發行的繁體版。本 版本文筆優美,掌握原文亦相當準確,堪稱優秀譯本。 由於早期版本譯者名字湮沒,出版社增刪、改寫之現象嚴重,譯文有多少出 自原譯手筆較難考據。本論文之評析將僅以出版物所呈現之樣貌,即讀者所見譯 文為準。大致上說來,年代越近的版本於內容理解上越為準確,顯而易見的錯誤 越少,可見名著新譯的確有其價值與必要性。 7.

(13) 1.4 論文綱要 本論文之主要架構如下:第一章第一節簡述研究動機,第二節介紹珍.奧斯 汀其人與其創作之相關社會背景,第三節簡介本論文選用譯本。第二章回顧奧斯 汀作品在台灣之翻譯相關研究,並回顧反諷語氣之定義與辨認相關研究,並簡介 史柏布與威爾森(Sperber & Wilson)之關聯理論與尤斯(Yus)之語境啟動模型。 第三章分析《傲慢與偏見》小說人物對話之反諷語氣,並檢視各譯本之翻譯效果, 第四章分析小說中作者敘述之反諷語氣,第五章為研究總結。. 8.

(14) 第二章 文獻回顧 本章第一節回顧國內《傲慢與偏見》的最近研究,並及於討論相關譯本的論 文。然後透過關聯理論解釋諷刺言辭的現象與作用,並以尤斯的模型為基礎,討 論如何透過標記語言辨識諷刺言辭。. 2.1 《傲慢與偏見》 傲慢與偏見》相關研究回顧 在現有關於珍.奧斯汀著作的研究中,社會、婚姻、財產是不變的重要主題, 而人物在社會規範下的互動則是情節主要張力來源。要深入理解《傲慢與偏見》 這部小說,對各譯本作出正確的評價,便不能不探索上述各主題。 韓德勒與塞戈爾(Handler & Segal, 1999)從奧斯汀各部小說中歸納,在當時 社會中,有七項原則影響婚姻的抉擇,也是小說中人物行動時的共識與潛在動機: 一、. 婚姻可以創造後代. 二、. 婚姻創造血緣之外的連結. 三、. 婚姻對象決定後,其他可能對象便被排除. 四、. 手足之間不可能存在婚姻關係. 五、. 婚姻應該是兩個社會階級相等者的結合. 六、. 婚姻應該帶來好處. 七、. 婚姻的基礎應該是男女雙方同樣受到對方的吸引1. 韓德勒等人並主張,嘗試理解看似熟悉的不同文化(familiar culture)時,首先 應該進行的便是將其陌生化(defamiliarization) ,以免受到己身既有框架的束縛, 對該文化做出似是實非的解讀2。奧斯汀的作品看似只討論男女間的小情小愛, 1. 譯自 同上註,頁. Handler, R. & Segal D. A. (1999). Jane Austen and the Fiction of Culture: An Essay on the Narration of Social Realities, 3-5 2 9 9.

(15) 為一般人可以輕易理解的主題,但透過韓德勒等人的歸納,可以理解小說中的婚 姻不但須奠基於真正的感情,更必須合乎特定現實條件。陌生化可以讓譯者做出 心理準備,處理看似熟悉的文化時不遽下結論,自然更有助於對該文化的理解與 傳達。 瑟爾溫(1999)歸納奧斯汀著作中的細節,整理出書中人物社交生活的樣貌 與鄰居來往間的「義務」 。如《傲慢與偏見》中,新鄰居遷來時,附近的人家被 預期要主動拜訪,結識新來者。而從《愛瑪》中可以讀到,新來者若是因結婚而 遷入當地的新娘,初次拜訪便更加重要,以免新娘感到受怠慢或冷落3。因此女 主角愛瑪雖然與新郎艾爾頓先生(Mr. Elton)翻過臉,兩人不歡而散;當艾爾頓 帶著新婚妻子歸來時,她仍然早早前往拜訪,維持表面上的禮數。而在同一本小 說中,愛瑪的家庭教師泰勒小姐(Miss Taylor)嫁給了年長富有的鰥夫魏斯頓先 生(Mr. Weston) 。魏斯頓先生成年的兒子法蘭克.邱吉爾(Frank Churchill)雖 然致信道賀,卻遲遲不曾親身造訪新人,使得泰勒小姐(後文稱魏斯頓太太)極 為焦慮,亦是當時社會重視社交慣例之一例。瑟爾溫亦指出,當時社會中若與附 近人家維持鄰居關係,便意味著雙方必須保持頻繁互動,除非有一方有重大失禮 或冒犯之處,否則鄰居關係幾乎為半永久、極少輕言放棄的關係4。因此在《愛 瑪》中,愛瑪與艾爾頓先生雖然各懷芥蒂,仍時常在社交場合碰頭;在《傲慢與 偏見》中,女主角的姐姐珍(Jane)提到預期賓利姐妹「會是迷人的鄰居」 ,而 後文中賓利姐妹在倫敦對珍極盡冷淡之能事,導致珍決定放棄雙方的友誼,亦可 知這是極重大沉痛的決定。 在國內相關論文中,小說中的社會因素亦成為研究的熱門主題。張舜棠 (2012)5主張,當時的女性社會地位低落,在男性主宰的社會中備受壓迫,婚 姻成了女性尋求保障的重要手段,可能對象的社會地位與財力便成為重要考量。. 3. Selwyn, D. (1999). Society, Jane Ansten and Leisure, 12, London 13 2012. 同上註,頁 張舜棠( )。珍.奧斯汀《傲慢與偏見》、《理性與感或》與《愛瑪》中的婚姻、社會地位 與財產。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台灣。. 4 5. 10.

(16) 劉珈語6(2010)檢視了當時社會的變化風潮,並從人物在書中的改變探討婚姻 中的美德與男女主角最終結合的合理性。大陸學者亦有相關期刊文章。楊淑麗 (2010)7總結書中情節,提出幸福的婚姻必須建立在愛情的基礎上,而金錢則 是婚姻的保障。王友華(2011)8以小說中的五樁婚姻歸納出:輕率的婚姻是不 幸福的,只注重物質的婚姻是錯誤的,只注重感情的婚姻是愚蠢的,完美婚姻應 該是物質和感情的完美結合。在另一篇文章中,王友華(2010)9則以書中三個 大力刻畫的諷刺角色為主軸:柯林斯先生、貝納太太與凱薩琳夫人,討論三人出 場時如何帶動諷刺情節,營造劇情的張力。以上研究均有助於深入理解小說情節 之意涵,對人物動機有更深一步認識。 關於《傲慢與偏見》翻譯研究方面,林瑞瑛10以格賴斯(Herbert P. Grice)的 「合作原則」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與利奇(Geoffrey Leech)的「禮貌原則」 為主軸,配合布朗與里文森(Penelope Brown & Stephen C. Levinson)的「面子理 論」 (the face theory) ,評析《傲慢與偏見》之對話,再比照孫致禮、雷立美、 陳玥菁之譯本,討論譯者能否恰如其份的譯出對話所要表達的意趣。她所得的結 論是上述之理論的確能夠解釋小說對話中種種巧妙細微之處,但譯者若是沒有用 心體會對話巧妙,翻譯時便可能囿於字面,無法傳神。更甚者,譯者亦可能大筆 一揮,自作刪節,反而偏離了原文的樣貌。 奚喬君(2007)11則討論口語與書面語的功能屬性,推演出小說對話與真實 口語間的差距,進而探討語域、語助詞、對話銜接及不自然用法等技巧如何透過 翻譯方式呈現,最後則從性別角度出發,探討不同譯本能否呈現出男女角色說話 的語氣差異,以及譯者性別對翻譯策略的影響。然因國內出版社對於譯者名字標 示不清,亦未說明譯本源流,導致王科一被誤認為女性譯者,所得研究結果較無. 劉珈語(2010)。論《傲慢與偏見》中的婚姻資本。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台北市。 楊淑麗(2010)。簡析《傲慢與偏見》中的婚姻觀。安徽文學,11,3-4、14 王友華(2010)。《傲慢與偏見》中主題的諷刺。遼寧行政學院學報,7,112-113 王友華(2011)。《傲慢與偏見》中情節的諷刺藝術。遼寧行政學院學報,9,151-152 林瑞瑛(2010)。從合作原則到禮貌策略:《傲慢與偏見》對話翻譯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中正大學,台灣 奚喬君(2007)。《傲慢與偏見》中譯本主要人物對話評析。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台灣. 6 7 8 9. 10. 11. 11.

(17) 參考價值。 以下將討論本論文之理論基礎,亦即透過關聯理論,探討諷刺言辭的的界定 與闡釋。. 2.2 諷刺語言的定義 在檢視各譯本處理諷刺言辭之表現前,首先應當界定何謂諷刺言辭。傳統 上,諷刺言辭被定義為刻意表達與事實或說話者真意相反的隱含意義12(史柏布 等,1981) ,牛津英文字典亦將 irony 定義為「利用一般語言表達出正好相反的意 思,通常用於取得幽默或強調效果」 。但此一定義顯然有許多不足之處。史柏布 等指出,在字典定義的架構下,研究者必須(一)先定義何謂隱含意義, (二) 辨明解讀隱含意義的規則, (三)解釋隱含意義存在的原因, (四)解釋說話者為 何不直接說出真意,轉而採用諷刺語言。但上述定義本身無法完全解決這些問 題,因此不能用來深入探討諷刺言辭現象。史柏布等人主張,利用「使用-提及 區分(use-mention distinction) 」 ,可以更完備的解釋諷刺語言現象。 史柏布等人認為,所有的發言都可以區分為兩類,即使用性發言與提及性發 言。使用性發言的目的是傳達發言本身的字面意義,提及性發言則是用來表達發 言者對發言本身的態度。以下面對話為例: (1) a:真是丟臉! b:別只管說「真是丟臉」!想點辦法吧! 在 A 句中, 「真是丟臉」顯然傳達了字面意義,但在 B 句中,說話者重述的目的 則是為了表達自己的態度。前者為使用性發言,後者則為提及性發言。由於提及 性發言出現時,說話者的目的不是傳達發言本身的意涵,而是利用發言表達自身 立場或意見,反諷語氣顯然也應畫入提及性發言一類。在使用反諷語氣時,說話. 12. Sperber, D. & Wilson, D. (1981). Irony and the Use-Mention Disctinction, In Radical Pragmatics, pp. 295-318. 12.

(18) 者提及某個立場或概念,而且透過修辭、語氣、當下環境等線索,使聽話者得以 判斷這段發言的目的不在於提供字面資訊,而是說話者表達意見或立場的手段。 字典上的定義無法包羅諷刺言辭可能出現的所有情境,因為說話者的目的也 許不在表達直截了當的反義,而是以誇張語氣或淡化語氣表達諷刺意味,或是以 重複他人的發言表示諷刺。史柏布等人主張,凡是諷刺言辭均具有回應性 (echoism) ,亦即所有諷刺言辭都是在回應說話者與聽話者已知的訊息。這些訊 息可能發生在眼前,如說話當下的情境或是剛發生不久的發言,也可能是一般的 概念,或是說話者與聽話者共有的認知。所謂的諷刺言辭,其實就是說話者回應 已知的訊息,同時表達自己對這段訊息的抽離或不認同。簡而言之,諷刺言辭必 定具有下列幾點特質: (一)諷刺語言必須具備明確的回應性 (二)觸發諷刺語言的原因必須明確可辨識 (三)說話者的態度必須為否定或不贊成的。 山東大學博士趙虹(2007)指出,跟傳統的「隱含意義」觀點比較,以回應 性的角度解釋諷刺言辭有下列幾個好處: (1)諷刺言辭不再僅指完全相反的正話 反說,其它諷刺手法,如特意淡化敘述、引用特定發言、誇張語氣等,均被包含 在討論中,較符合現實應用狀況。 (2)假設所有諷刺言辭均為回應性發言後,便 可以預測諷刺言辭有哪些可能種類與層次。 但趙虹亦指出,要完整解釋諷刺語言的內涵,便必須解決以下數個問題:1) 說話者為什麼不直截了當說出真意,而採用需要聽話者較多心力理解的反諷語 氣?2)說話者如何確保聽話者能夠了解發言背後的真意?3) 聽話者如何辨認說 話者意存諷刺,不把發言的字面意義當真?4)聽話者察覺說話者的諷刺用意後, 如何辨認其發言時的立場與情緒?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趙虹主張從認知心理學的 角度出發,以關聯理論(Relevance Theory)解釋諷刺言辭的現象,並以尤斯的 語境啟動模型(Model of Contexual Activation)為輔助,分析可以快速幫助聽話 者辨認反諷語氣之線索,並以該模型為工具,實際分析文本材料。以下兩節將分 13.

(19) 別簡述關聯理論與語境啟動模型之內容。. 2.3 關聯理論 關聯理論是由史柏布與威爾森於 1986 年提出,其目標為「辨認人類溝通時 背後的心理機制」 。關聯理論有四大假設: (一)句子本身雖然攜帶固定訊息,但每個句子都可以用不只一種不同的方 式來詮釋、解讀。 (二)各種不同的解讀方式不會同時出現在聽話者腦海中,因為有些解讀方 式或言外之意可能與當時語境相差較遠,需要聽者花費較多心力聯想,不會 在第一時間被想起。 (三)聽話者擁有一套通用的判斷基準,可以評估各種不同的解讀方式,排 除較不可能者。 (四)這套判斷基準足夠強大,可以讓聽話者在第一時間辨認出說話者的用 意。聽話者一旦對自己所達成的解釋感到滿意,便不會再花心力一一評估可 能的解讀方式。 換言之,關聯理論假設,人腦會自動透過現有可得的資訊找出最具關聯性、最說 得通的解釋。說話者發言時,會自動假設聽話者有能力處理所有相關訊息,並導 出最顯而易見,不花心力處理的結論,而聽話者若是接收到互相衝突或一時無法 解釋的訊息時,也會直接假設說話者已提供足夠訊息,可供聽話者做出最佳解 讀,進而主動找出合理的解釋。所謂的相關訊息不但包括字面意義,還包括了說 話時的情境與社會認知等。 換句話說,所謂的反諷語氣,其實就是說話者特意製造意義上的衝突,表達 自身不贊同或反對的意見。在關聯理論的架構下,聽話者察覺衝突訊息後,會自 動由已知的資訊、情境、先前對話中尋找關聯,為說話者的訊息衝突尋找最顯而. 14.

(20) 易見的解釋。其他學者亦持類似論點(Muecke, 197313); 但史柏布與威爾森並 未詳細分類可能的衝突線索種類,趙虹(2007)主張,利用尤斯的語境啟動模型 可以補足史柏布與威爾森的理論,為反諷語氣的辨識提供更明確的工具。. 2.4 語境啟動模型 尤斯的語境啟動模型(2000)主張人類有能力同時處理多種不同的語境資 訊。當不同資訊出現衝突時,聽話者可以據此為線索,察覺說話者言下的否定意 味,從而理解說話者的真正用意。同時間出現的資訊衝突越多,辨認反諷語氣的 速度就越快。尤斯並提出七種可供辨識的衝突來源:. A.已知事實資訊 (factual information) 此類資訊的來源有下列數種:1)宏觀的社會規範與事實;2)常識判斷;3)微 觀的社會現象與情境資訊。與已知事實資訊衝突是諷刺語言重要的表現手段。例 如社會上發生青少年隨機毆打路人案件,一般民眾評論時若表示 (2)「現代教育真是太成功了!」 顯然帶有強烈諷刺意味,因為有法治的社會不容許民眾任意當街施暴,而教育的 目的不可能在於教導青少年濫用暴力,此句字面上的肯定意味顯然與已知事實資 訊嚴重衝突。 B.外在環境(physical setting) 當說話者的發言與當時所處情境有顯而易見的衝突時,可以辨認出說話者的 反諷語氣。例如說話者表示: (3)「天氣真是好極了!」. 13. Muecke, D. C. The Communication of Verbal Irony, Journal of Literary Semantics , Volume 2 (1) 35-42 15.

(21) 當時若是天氣晴朗,則此發言相當正常。說話當時若是正在下大雨,而且說 話者被淋個正著,無處可躲,那麼發言者顯然是故意反話正說,利用諷刺意味表 達不滿、否定等負面情緒。. C.非口語溝通(nonverbal communication) 如肢體動作、臉部表情等。例如重要賽事之後,旁人問起比賽結果,說話者 表示: (4)「比賽結果好到不能再好。」 同樣一句話,說話者發言時若是顯得興奮,面帶笑容,則可判斷此句為提供資訊 之發言。若說話者表情沮喪,或是輔以攤手,聳肩等動作,則說話者的用意顯然 不在傳達字面意義,而是以反諷語氣表達自身的不滿。. D.生平資料(biographical data) 溝通雙方可透過對彼此的了解,判斷說話者發言時的用意。如聽話者已知說 話者有懼高症。當說話者表示: (5)「高空彈跳真是棒透了!」 聽話者可以結合自己對說話者的認識,判斷說話者此時說的可能是反話。. E.共同認知(mutual knowledge) 溝通雙方預設對方已經具備的認知或態度。如溝通雙方均知假日至公司值班 為極辛苦,不受歡迎的差事,當以下對話出現時,聽話者可以輕易辨識出說話者 的反諷語氣: (6) A:從下個月開始,每個人每週末都要到公司值班至少一天。 B:好極了,我要寫張感謝函給經理。. F.之前發言(previous utterances) 16.

(22) 重述曾經出現,說話者假設聽話者仍然記得的發言。如之前大陸火車脫軌, 大眾無法接受官方公布的失事原因,當時鐵道部發言人有如下發言: (7)「不管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 此語一時哄傳社會,登上 2011 年十大新聞語錄,屢屢被人重述轉用,即為引既 有發言作諷刺用法之一例。. G.語言線索(lingustic cues) 利用語言或修辭上的線索表達反諷語氣,常見的用法包括誇飾語氣 (hyperbole) 、強烈措詞(high-powered diction) 、反語(antiphrasis) 、語義衝突 的措詞、修辭技巧等。趙虹(2007)亦指出,小說長篇論述中往往利用語言線索 製造多處「隱意」 (implicature) ,促使讀者多花心力思考其中含義,達成對作品 的進一步認識,此技巧被稱為「詩意效果」 (poetic effect) 。如《傲慢與偏見》中, 伊莉莎白以誇張數字製造反諷語氣: (8) “If you were to give me forty such men, I never could be so happy as you. Till I have your disposition, your goodness, I never can have your happiness.” (Vol 3, Chapter 13: 636) 同書中作者亦以修辭手法幽了身陷情網的男女主角一默: (9) “Elizabeth, on her side, had much to do. She wanted to…make herself agreeable to all; and …where she feared most to fail, she was most sure of success... Bingley was ready, Georgiana was eager, and Darcy determined, to be pleased.” 作者一邊形容女主角心緒紛亂,還得忙著應酬的情態,一邊以末尾的排比句法大 書特書男主角情深一往,下定決心,絕不肯對女主角有任何壞印象,令人發噱。. 17.

(23) 第三章 人物對話之反諷語氣 人物對話之反諷語氣 以下將以尤斯的語境啟動模型為基礎,分類討論《傲慢與偏見》中的反諷語氣與 譯者的表達效果。分析文本後可以發現,全書的敘事角度共可大致分為兩類,一 種為直接引述人物對話,對話的對象為書中其他人物,可說是接近真實狀況的語 言表現,其語境資訊亦以書中營造為準。另一種角度為敘事者以超出人物情節之 上的角度發表意見,預設聽眾為一般讀者,所表達的亦是敘事者個人的意見。為 了討論方便,第三章將專門處理人物對話中的反諷語氣,第四章則處理敘事者發 言的反諷語氣。由於小說以文字呈現情境,部份衝突來源,如外在環境或非口語 溝通等不易表達,在書中出現次數亦少。因此譯文將優先討論較常出現的衝突種 類,亦即以已知事實資訊為衝突來源的反諷語氣,還有以語言線索為衝突來源的 反諷語氣。各段對話所援用之資訊衝突不只一種時,以最主要可辨識之線索為分 類依據。以下各節依衝突線索類型分類,首先列出原文,再將譯文表列於下,旁 邊註明譯文呈現的反諷語氣強度,然後分析文本,評析譯文,最後附上筆者的參 考譯法,並說明譯文重點。. 3.1 以已知事實資訊為衝突來源的 已知事實資訊為衝突來源的反諷 為衝突來源的反諷 語氣 此類反諷手法為故意提出與社會價值或一般認知衝突的發言。書中屢屢出現 此類用法,從書中人物口中說來,頗有「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滑稽效果。應注意 的是書中背景為重視處世禮儀與優雅形象的上流社會,因此此類反諷語氣可稱相 當強烈。以下舉例以貝納先生(Mr. Bennet)與伊莉莎白(Elizabeth)兩人之發 18.

(24) 言為主,原因是反諷語氣往往表現出人物機智、嫉俗的一面,正是書中貝納兩父 女個性的重要成份。 下例中,貝納先生故意提出無視社會慣例的發言,用意顯然在於逗弄妻子。 但兩處違反常識的發言背景線索一強一弱,譯者處理訊息能力的程度亦受到影 響。 (10) 小說一開頭,貝納太太(Mrs. Bennet)催貝納先生去拜訪賓利先生,貝納先 生一口咬定不肯,兩人對話如下: “I see no occasion for that. You and the girls may go, or you may send them by themselves, which perhaps will be still better, for as you are as handsome as any of them, Mr. Bingley may like you the best of the party. ” “My dear, you flatter me. I certainly have had my share of beauty, but I do not pretend to be anything extraordinary now. When a woman has five grown-up daughters, she ought to give over thinking of her own beauty.” “In such cases, a woman has not often much beauty to think of.” (Vol 1, Chapter 1:4). 遠景版 「我倒不覺得有這種需要,你和她們去,或者你叫她 們自己去不更好嗎?你還可以打扮得像她們一般嬌艷. 反諷語氣明 顯. 可人,說不定賓利先生就看上你哩!」 「親愛的,你在和我開玩笑了。不錯,我從前是美麗. 反諷語氣不. 的,可是,如今已不是炫耀我的美貌的時候了,一個. 明顯. 已經上了年紀的女人,並且,女兒們都到了出嫁的時 候,又怎能容許我想到自己的美麗呢?」 「在這種情形下,一個女人根本不會這樣想的。」. 19.

(25) 志文版 「我不用去,妳帶女兒去就行啦。要不妳乾脆讓她們 自己去,那也許更好些,因為女兒跟你比起來,誰都. 反諷語氣明 顯. 比不上妳的美,妳去了,平克萊先生倒有可能看中妳 呢。」 「我的好先生,你太捧我啦。從前也的確有人稱讚過 我的美貌,現在我可不敢說我有什麼出眾的地方了。 一個女人有了五個成年的女兒,就不該對自己的美貌 再轉什麼念頭了。」. 孫版. 「這樣看來,女人對自己的美貌是轉不了多少時候的. 原文解讀錯. 念頭囉。」. 誤. 「我看沒那個必要。你帶著女兒們去就行啦,要不你. 反諷語氣明. 索性打發她們自己去,這樣或許更好些,因為你的姿. 顯. 色並不亞於她們中的任何一個,你一去,賓利先生或 許倒看上你呢。」 「親愛的,你太抬舉我啦。我以前確實有過美貌的時. 原文解讀錯. 候,不過現在卻不敢硬充有什麼出眾的地方了。一個. 誤. 女人家有了五個成年的女兒,就不該對自己的美貌再 轉什麼念頭了。 「這麼說來,女人家對自己的美貌,也轉不了多久的 念頭啦。」 雷版. 「沒這個必要吧。妳帶女兒們去就行了,要不,妳讓. 反諷語氣明. 她們自己去也行,這樣或許更好些。因為女兒們都比. 顯. 不上妳貌美俏麗,妳去了,賓利先生說不定最中意妳 呢。」. 20.

(26) 「親愛的,你太吹捧我了。從前我的確有花容月貌,. 原文解讀錯. 現在可不敢說有什麼出眾的地方了。有了五個成年女. 誤. 兒的女人,就應該別再多想自己有多美貌了。」 「這樣說來,女人的美貌並不是永遠都派得上用場 囉。」 在此段對話中,貝納先生的反諷語氣主要表現於兩點:1) 當時的社交禮儀 不允許女性主動拜訪素不相識的男性,未婚女性更不可能貿然去見新來的鄰居。 以小說中貝納一家與鄰居頻繁來往的程度,貝納先生不可能對這點社交禮儀一無 所知,可見他是刻意說反話戲弄妻子。2) 他故意稱讚妻子依然貌美,很可能反 倒被賓利先生愛上。但貝納太太沒聽出丈夫的打趣,反倒正經八百地客氣起來, 逼得貝納先生不得不說出他的真心話:從一般常識推斷,已有五名成年女兒的婦 人多半已無美貌可言。此處亦可看出,在反諷語氣表達上,衝突訊息越明顯者越 容易被聽話者接收解讀。在此例中, 「年輕女性不可能主動拜訪陌生男性」為社 會定見,嘲諷意味一聽即知,讀者可以輕易理解,而「女性到一定年紀便談不上 美貌」則隱晦得多,難怪貝納太太會直接依字面意義解讀。原文最後一句為“In such cases, a woman has not often much beauty to think of.”,字面意義直譯為「在 這類情況下,女人也沒多少美貌好想了。」意即一個女人生了五個女兒,而且女 兒都長大成人後,通常也談不上是美人了。 此處四個譯本均有效譯出貝納先生顯而易見的反語,亦即要女兒們自己去見 賓利先生。志文版將 you are as handsome as any of them 譯為「女兒跟你比起來, 誰都比不上你的美」 ,語氣略微誇張,然不影響反諷效果。但到了末尾一句,四 個版本均與原文不甚相近。遠景版譯為「在這種情形下,一個女人根本不會這樣 想的」 ,未譯出 not much beauty,勉強還可說略近原意。志文版與孫版則將 in such cases 譯為「照這樣看來」 ,似乎是認為貝納先生直接將貝納太太的完整發言作為 該句前提,但從上下文看來,原文應該單指上文貝納太太自述的情況,亦即已有. 21.

(27) 五個女兒長大成人,卻非全盤認同貝納太太自認尚頗美貌。此片語解讀不同之結 果,導致譯文中貝納先生的答話彷彿是在就妻子的發言表達感想。不但無法強調 出貝納先生古怪機智,妻子的反應跟他不上的對比,又似乎顯得夫妻兩人看法思 想相當合拍,失去了原文貝納先生瞧不起妻子,以戲謔她為樂的神態。雷版似乎 亦將此句解釋為貝納先生同意太太的謙辭,並作出「女人的美貌並不是永遠都派 得上用場」的結論,亦未表達出原文的反諷語氣。 此處筆者參考譯文重點為譯出貝納先生最後一句話之反諷語氣,第一句則以 「搞不好…倒」等詞語翻譯貝納先生的戲謔口吻,in such cases 則譯為「到了這 個年紀」 ,代替上文貝納太太所述「已有五個女兒長大成人」 ,凸顯行文中的對比 與反諷語氣。 參考譯文: 「我看沒這必要。妳和女兒們可以自己過去,要不就派她們自己去。我看第 二個法子更好,你的美貌和她們不相上下,說不定賓利先生倒愛上你呢!」 「親愛的,別恭維我了。我的容貌的確不差,但現在已經不是我賣俏的時候 了。一個女人要是有五個女兒長大成人,就不該再多想自己的美貌。」 「女人到了這個年紀,通常也沒什麼美貌好想了。」. (11) 貝納太太對著貝納先生絮叨不休,抱怨夏綠蒂.路卡斯將成為自家產業未 來的女主人,貝納先生加以「安慰」 : “My dear, do not give way to such gloomy thoughts. Let us hope for better things. Let us flatter ourselves that I may be the survivor.” This is not very consoling to Mrs. Bennet, and therefore, instead of making any answer, she went on as before. “I cannot bear to think that they should have all this estate. If it was not for the entail, I should not mind it.” “What should not you mind?” 22.

(28) “I should not mind anything at all.” “Let us be thankful that you are preserved from a state of such insensibility.”(Vol 1, Chapter 23: 242). 遠景版 「親愛的,不要總是從壞的方面去想罷,讓我們想像 一些樂觀的事情,讓我們好好地安慰自己,也許我可. 反諷語氣明 顯. 以活到很老,你們都比我早死呢。」 這話當然不能安慰貝納太太的。她仍舊絮絮不休地抱. 反諷語氣明. 怨著。. 顯. 「如果錢是他們自己掙來的,那麼,我絲毫也不會介 意,我真不服氣他們竟會白白地承受我們的遺產的。」 「你不介意什麼呢?」 「我一切都不放在心上。」 「讓我們為了你還沒有到達毫無理智的境界慶賀。」 志文版 「我的好太太,別儘想這些傷心事了吧。我們不妨從 好的方面來想,說不定我的壽命比你還要長,我們就. 反諷語氣明 顯. 姑且這樣來安慰自己吧。」 可是這些話安慰不了班納特太太,因為她不但沒有回. 反諷語氣明. 答,反像剛才一樣地訴苦了下去。. 顯. 「我一想到所有的產業都要落到他們手裡,就受不 了。要不是為了繼承權的問題,我才不在乎呢。」 「妳不在乎什麼?」 「什麼我都不在乎。」 「謝天謝地,妳的頭腦還沒不清楚到這個地步。」 孫版. 「親愛的,別去想這種傷心事,我們還是往好處想,. 23. 反諷語氣明.

(29) 我們不妨這樣安慰自己:說不定我活得比你還長呢。」 顯 但這話安慰不了貝納太太,因為她非但沒有回答,反. 反諷語氣明. 而像剛才那樣抱怨下去。. 顯. 「我一想到這宗家產要全落到他們手裡,心裡就忍受 不了。要不是為了限定繼承權,我才不在乎呢!」 「你不在乎什麼?」 「什麼都不在乎。」 「謝天謝地,你的頭腦還沒麻木到這種地步。」 雷版. 「親愛的,不要想這些不愉快的事。不妨從好的方面. 反諷語氣明. 想,說不定我會活得比妳們久,姑且這樣想聊以自慰. 顯. 吧。」 這些話安慰不了貝內特太太,因此她沒有答腔,繼續. 反諷語氣明. 抱怨。. 顯. 「一想到所有產業都要落到他們手上,我就受不了。 要不是為了限定繼承權的問題,我才不在乎呢。」 「妳不在乎什麼?」 「我什麼都不在乎。」 「謝天謝地,妳還沒有糊塗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本段中貝納先生一開始故意正話反說, 「安慰」太太:她若是死在他前頭, 便可免於被柯林斯夫婦(Collins)掃地出門的困境。此句顯然違反一般常識,直 接對聽話者表示對方可能死在自己前頭,算是極無禮之事,貝納先生卻一本正經 地將其稱為 better things,反諷意味極為明顯。後文的反諷語氣則是起自貝納太 太自相矛盾的嘮叨:I cannot bear to think that they should have all this estate. If it was not for the entail, I should not mind it. 其中最後一句的 it 應指柯林斯夫婦將繼. 24.

(30) 承貝納家產業一事,直譯為「要不是因為限定繼承,我才不在乎他們要繼承我們 的產業」 。然而此處因果關係恰恰相反,貝納太太最在乎的正是產業會落入柯林 斯夫婦手中一事,若非影響到產業歸屬,貝納太太壓根不會去管何謂限定繼承。 換句話說,貝納太太此處發言自相矛盾而不自知,但頭腦清楚如貝納先生,顯然 發現了這句話的不對勁之處,才追問了一句“What should not you mind?” 而貝 納太太不知丈夫何指,只管含糊籠統地答道 I should not mind anything at all.” 因 此才有貝納先生又好氣又好笑的挖苦:“Let us be thankful that you are preserved from a state of such insensibility.” 本段四個譯本均能翻出第一處反諷語氣。但在效果表達上,遠景版與孫版將 挖苦重點「活得較長」一事放在句末,讀來效果較佳。但遠景版此例出現一個錯 誤,亦即「如果錢是他們自己掙來的,那麼,我絲毫也不會介意」一句,原文中 貝納太太抱怨的重點是產業落到外人手中,而非柯林斯夫婦輕易獲得財產。事實 上就當時社會風氣而言,享用他人遺贈的產業乃是天經地義之事,真正需要動手 賺錢反而意味著社會地位較低。因此遠景版此句不但純屬譯者過度詮釋,更暴露 出譯者對當時社會情況所知不足。 第二處反諷語氣為較難處理之處,一則句中的問答是承代名詞 it 指代事物而 來,於中文較難表現。二則原文中貝納太太使用了假設句法 I should not mind anything at all,於英文中表示假設性、尚未發生的行動,中文直譯原可翻為「到 時我將什麼都不在意了」 ,但此譯顯然不合乎中文語感,四個版本均未採用此譯 法。然而少了原文「將如何如何」的語氣,彷彿貝納太太正陳述當下的事實,下 句貝納先生的「謝天謝地,妳還沒…」的語氣讀來便覺勉強,為美中不足之處。 筆者此處將貝納太太的答語中加上「到時」一詞,貝納先生的答語加上「現 在」 ,希望能強調原文的假設語氣與現實的對比,凸顯上下句的邏輯關係,以免 讀者因邏輯隱晦,影響欣賞貝納先生妙答的流暢感。 參考譯文: 「親愛的,別盡朝壞的方向想,咱們不妨抱著希望,也許最後一切平安大吉, 25.

(31) 我活得比妳們都長呢。」 這話實在不能讓貝納太太感到安慰。所以她並不答話,逕自重彈老調。 「一想到他們要佔走這份產業,我實在是受不了!要不是為了限定繼承的原 故,我才不介意這種事呢。」 「你說什麼事你才不介意?」 「到時我什麼事都不介意了。」 「我只能說,謝天謝地,現在妳還沒麻木不仁到那個地步。」. (12) 伊莉莎白與舅母討論韋克漢(Wickham)見利心喜,移情別戀之事,引發伊 莉莎白一長串牢騷: “Oh! ...I have a very poor opinion of young men who live in Derbyshire; and their intimate friends who live in Hertfordshire are not much better. I am sick of them all. Thank Heaven! I am going tomorrow where I shall find a man who has not one agreeable quality, who has neither manner nor sense to recommend him. Stupid men are the only ones worth knowing, after all.” (Vol 2, Chapter 4: 282). 遠景版 噢,…我對於德卑郡的男人,都沒有好印象,連他在赫 反諷語氣明 福郡的朋友也討厭,我憎恨他們。. 顯. 幸虧我就要離開這個地方,希望將來我會找到一個既. 原文解讀錯. 愚笨又毫無優點的男人!總之,傻子纔是最值得女人. 誤. 傾心的。 志文版 噢,…我才看不起那些住在德比郡的青年呢,他們住在 反諷語氣明 哈德福郡的那批知己朋友,也好不多少。他們全都叫 我討厭。. 26. 顯.

(32) 謝謝老天!明天我就要到一個地方去,我將要在那兒 見到一個一無可取的人,他無論在風度方面或見解方. 反諷語氣明. 面,都不見有什麼特長。說到最後,只有那些傻瓜值. 顯. 得去跟他們來往了。 孫版. 哦!…我還真看不起住在德比郡的青年人呢,還有他們 反諷語氣明 那些住在赫福德郡的知心朋友,也好不了多少。我討. 顯. 厭他們所有的人。 謝天謝地!我明天要到一個地方,在那裡要見到一個. 反諷語氣明. 一點也不討人喜歡的人,無論在風度上,還是在見識. 顯. 上,都一無可取。到頭來,值得結識的只有傻瓜。 雷版. 哦!如果只憑這個理由,我才瞧不起那些住在德比郡. 反諷語氣明. 的年輕人呢,他們那些住在赫特福德郡的知己,也好. 顯. 不了多少。他們一個個都讓我討厭! 謝天謝地,明天我要去的地方,就會碰到一個一無可. 反諷語氣明. 取的男人,無論是舉止風度還是智慧見識,他都毫無. 顯,原文解讀. 所長。追根究柢,只有傻瓜才會跟他來往。」. 錯誤. 此處伊莉莎白的反諷語氣表現在最後一句 “Stupid men are the only ones worth knowing, after all.”,直譯為「走到哪裡都只能認識傻瓜」 ,這句話顯然與一 般常識不符。她一開頭先是玩了個修辭手法,直接套上舅母的發言(“I should be sorry, you know, to think ill of a young man who has lived so long in Derbyshire.”), 連續重複 young men who live in…之句型,取得修辭效果,利用指稱而不直接指 名道姓,表達輕蔑與嘲諷。然後話鋒一轉,提到隔天將見面的表親柯林斯先生, 毫不容情地批評了他一番,最後以誇張的反語作出結論。整段發言表現出她個性 中活潑、犀利的一面。 四個版本對伊莉莎白的修辭手法翻譯均尚妥當,只是遠景版將 I am sick of 27.

(33) them all 譯為「我憎恨他們」 ,中文語氣似乎過於強烈。至於最後一句之翻譯,在 Subject be worth knowing 的句型當中,句子中的主語其實為意義上的受詞28,換 句話說,從字面意義上看來,本句的 subject,亦即 stupid men,正是值得結識的 對象。遠景版將 worth knowing 直接譯為「值得女人傾心」 ,似乎過度闡釋。志 文版譯為「只有那些傻瓜值得去跟他們來往了」 , 「那些傻瓜」仍舊是句中主語, 而「他們」何指則無法確定。孫版此處正確地翻譯出 worth 以主語指受語的用法, 而且句子簡潔明快,說話者機智生動的神態躍然紙上。雷版則譯為「只有傻瓜才 會跟他來往」 ,中文雖然通順,但顯然與原文語義不符。 本段翻譯重點為模擬伊莉莎白犀利、明快的聲口,因此句子力求簡潔暢快, 貼近口語習慣。另因此段對話多處出現地名,為了呼應對話中利用空間修辭的手 法,因此 after all 譯為「看來不管走到哪裡…」 參考譯文: 「噢!…我對德比郡出身的年輕人印象差得很,他們那些住赫福郡的朋友也 好不到哪裡去。他們一個個都叫我討厭。感謝老天,我明天要去的地方就有 個一無是處的男人,舉止、見識全都上不了檯面。看來不管走到哪裡,值得 認識的只有傻瓜!」. (13) 貝納先生回覆柯林斯先生對伊莉莎白婚事寄來的警告信: Dear Sir, I must trouble you once more for congratulations. Elizabeth will soon be the wife of Mr. Darcy. Console Lady Catherine as well as you can. But, if I were you, I would stand by the nephew. He has more to give. Your’s sincerely, &c.”(Vol3, chapter 18: 698). 28. 的用法解釋參見. Subject be worth v-ing http://www.bbc.co.uk/worldservice/learningenglish/grammar/learnit/learnitv271.shtml 28.

(34) 遠景版 高霖先生閣下. 反諷語氣明. 接奉大札,辱承推愛致賀,感甚,然喜事成雙,敢煩. 顯. 先生再賜嘉言,蓋次女依莉莎白已訂鴛盟,行將屬達 賽氏婦矣,尚祈先生善向狄堡夫人開解,使勿過悲為 盼。但余為君計,兩者之間宜擇達賽先生而事之,蓋 其財富尤勝於狄堡夫人,而其慷慨則更過之也… 志文版 賢姪先生左右:我得麻煩你再恭喜我一次,伊麗莎白 馬上就要做達西夫人了。請多多勸慰凱莎琳夫人。要. 反諷語氣明 顯. 是我處在你的地位,我一定要站在姨侄這一邊,因為 他可以給人更大的利益。 孫版. 親愛的先生:. 反諷語氣明. 我要煩請你再恭賀我一次。伊麗莎白馬上要做達西夫. 顯. 人了。請多多勸慰凱瑟琳夫人。不過,假若我是你, 我將站在她外甥一邊,他可以給你更多的好處。 你忠誠的… 雷版. 親愛的先生:. 反諷語氣明. 我不得不麻煩你再恭喜我一次,伊莉莎白不久就要成. 顯. 為達西夫人了,請儘量多勸慰凱薩琳夫人。如果我是 你,我會站在她外甥那一邊,因為他更有錢奉獻,也 更加慷慨大方。 貝內特敬啟 此例中貝納先生的諷刺極為隱約。乍看之下似乎是一本正經地在報告喜訊,但最 後一句卻毫不隱晦地向柯林斯先生指出,[Mr. Darcy] has more to give。縱觀全書, 有關金錢或財產之話題雖然是眾人最關心之事,卻極少被赤裸裸地提出來與當事. 29.

(35) 人討論,對金錢過份關注或追求被視為失格無禮的行為29。貝納先生卻在信中如 此直截了當,一方面顯示他認為柯林斯先生對凱瑟琳夫人的敬畏不過出於自私自 利,一方面則顯示他認為柯林斯先生缺乏得體的教養,並嘲笑他一貫露骨巴結, 缺乏尊嚴的醜態。 此處四個版本均能正確傳達原意,值得注意的是遠景版特地採用文言文寫 作,顯然比其他兩個版本更加歸化。雖然原文貝納先生寫信的語氣並非特別正 式,但其行文短而簡潔,與文言文風格頗有相通之處。而譯成文言之後,文章讀 來更有力道,與其他兩版的平鋪直述相較,更具戲劇效果,為譯文另闢蹊徑又收 效良好之佳譯。 以下參考譯文主要希望模仿原文口氣,並除去多餘的字詞,力求簡潔,以傳 達貝納先生原信惜字如金的韻味。另譯文希望保留原信略帶距離感的客氣語氣, 因此未加入「賢姪先生」 、 「親愛的先生」等字樣,亦避去了其它表示委婉或尊敬 的語氣。 參考譯文: 先生: 我要麻煩你再次提筆致賀。伊莉莎白即將歸嫁達西先生,請盡力安慰凱瑟琳 夫人。但我若處於你的立場,一定選擇支持甥兒。他能給的好處大得多。 貝納敬上 上述四例對話的衝突來源均為以已知事實資訊。整體而言,諷刺線索均能做 出有效表達,但文意出現曲折時,則往往需要譯者細心解讀,如例 10 與例 11 中,作者以代詞指稱上文訊息(in such cases 與 I should not mind it) ,例 12 中, Stupid men are the only ones worth knowing,主語其實為 worth 意義上的受語, 均為解讀上容易出錯之處。. 第六章中,路卡斯爵士(Sir Lucas)問起達西先生(Mr. Darcy)在倫敦的房子,達西選擇以鞠躬 代替直接答話;第二卷第四章中,嘉迪納太太(Ms. Gardiner)評論韋克漢為了財產移情別戀之 事道:“But there seems an indelicacy in directing his attentions towards her so soon after [Miss King inherited ten thousand pounds].”足見金錢一事雖然人人關心,但有教養的人不會大剌剌地談起。. 29. 30.

(36) 3.2 以語言線索為衝突來源的反諷語氣 以語言線索製造衝突是珍.奧斯汀最擅長的手法,也是許多經典場面妙趣所在。 常見的用法如誇飾語氣、強烈措詞、反語、語義衝突等,在《傲慢與偏見》中均 不乏其例,往往收到要言不繁,畫龍點睛的效果。. (14)韋克漢拐走莉迪亞(Lydia)私奔後拒絕與她結婚,險些讓莉迪亞身敗名裂, 全靠達西花錢奔走才遮蓋過去。但與貝納家人相處時,他卻厚顏無恥地擺出若無 其事的模樣,氣壞了眾人。下文為他告別後,貝納先生的感想。 Mr. Wickham’s adieus were much more affectionate than his wife’s. He smiled, looked handsome, and said many pretty things. “He is as fine a fellow,” said Mr. Bennet, as soon as they were out of the house, “as ever I saw. He simpers, and smirks, and makes love to us all. I am prodigiously proud of him. I defy even Sir William Lucas himself to produce a more valuable son-in-law.” (Vol 3, Chapter 6: 598) 遠景版 韋漢先生倒顯出依依不捨的離情。他帶著真摯的微. 原文解讀錯誤. 笑,顯得更漂亮了,他還說了許多使人心悅的話。 他們走後,貝納先生道: 「他這人還不錯,我現在已. 原文解讀錯誤. 經察覺到,他竭力想給我們留下較好的印象。我很為 他驕傲,我敢說:路格斯爵士沒有辦法找到他這樣的 女婿。」 志文版 威卡先生一聲聲的再見比他太太叫得更親切。他笑容 反諷語氣明顯 滿面,儀態萬千,又說了多少漂亮話。. 31. 譯文表達不切.

(37) 他們一走出門,班納特先生就說: 「他是我平生所看. 反諷語氣明顯. 到的最漂亮的一個人。他既會假笑,又會癡笑,又會 譯文表達不切 跟大家嬉笑。我真為他感到莫大的驕傲。我敢說,連 洛克斯爵士也未必拿得出更高貴的女婿。」 孫版. 威克姆先生道起別來,顯得比妻子親暱得多。他笑容 反諷語氣明顯 滿面、風度翩翩,說了許多動聽的話。 「他是我見到的最出眾的一個人,」他們一走出門, 反諷語氣明顯 貝內特先生便說道。 「他既會假笑,又會傻笑,對我 們大家都很親熱,我為他感到無比自豪。即使威廉. 盧卡斯爵士,我諒他也拿不出一個更寶貝的女婿來。」. 雷版. 韋克翰先生的道別比他妻子親切得多,他眉開眼笑容 反諷語氣明顯 光煥發,說了許多動聽的場面話。 等他們一走出家門,貝納特先生就說: 「他是我生平. 反諷語氣明顯. 所見最傑出的人。既會假笑,又會裝傻,還會討每個 人的歡心。我為他自豪得無以復加,我要睜大眼睛, 看看威廉.盧卡斯爵士能不能拿出一個更寶貝的女 婿。」 語言線索與聽話者的共同認知是此處理解貝納先生反諷語氣的關鍵。貝納先 生是全書中最常以反諷語氣發言者,也許因為他身為男性,說話的對象又是妻 子、女兒等地位較低者,因此口氣往往最不容情,比伊莉莎白說反話時犀利許多。 此處他的反諷口吻主要表現在語義衝突的措辭上。他一邊以 simper、smirk、 makes love to 等強烈負面動詞形容韋克漢,一邊稱韋克漢為 fine fellow、valuable son-in-law。其中最後一句的 defy 語氣強烈,亦表達了反諷口吻。而對話中隱約 提及愚昧可笑的柯林斯先生,亦即路卡斯爵士(Sir Lucas)之女婿。柯林斯曾在. 32.

(38) 貝納家屋簷下借住數週,鬧盡笑話,貝納先生本人甚至曾經誇張地對女兒說道: 「妳若是嫁了他,我就永遠不要再見你。」可見對其人評價極差。讀者對這番情 節有了認識,自然能察覺原文發言反諷意味強烈。 遠景版此處顯然完全誤解作者用意,不但將敘述韋克漢的形容詞譯為「真 摰」 、 「顯得漂亮」等正面字眼,亦完全忽略 simper、smirk 等負面動詞,僅以「他 竭力想給我們留下較好的印象」含糊帶過。貝納先生的辛辣諷刺完全消失,反而 像是真心欣賞起韋克漢的為人。 志文版對原文的理解顯然較為正確,認識到貝納先生對韋克漢基本上無甚好 感。只是譯文以形容美女的「儀態萬千」加諸韋克漢身上,似乎略欠斟酌。又將 simper、smirk、 makes love to 硬湊出三個與笑相關的動詞。Simper 譯為假笑無 甚問題,但 smirk 譯為癡笑似乎不妥。牛津英文字典對 smirk 解釋如下: smile in an irritatingly smug, conceited, or silly way30 從此定義看來,smirk 似乎應譯為「奸笑」 、 「虛情假意之笑」 ,而非令人有「癡呆」 、 「愚蠢」聯想之癡笑。從小說中敘述看來,韋克漢實為一奸詐狡猾之人,癡笑一 詞用在他身上並不妥當。另夏普德(Shapard, 2004)在其原文註解中將 makes love to 定義為 courts, woos, professes affection31,可見此片語有獻殷勤、討好之意, 譯為「跟大家嬉笑」實在勉強。最後一句的 valuable son-in-law 譯為高貴亦頗突 兀,易造成讀者理解障礙。 孫版此處顯然譯得到位許多,形容韋克漢一樣不但用字貼切,而且不致給讀 者造成過多正面聯想,後文 valuable 譯為寶貝一詞,恰到好處地模擬了原文以正 面字眼作反面譏評的口吻。只是 smirk 譯為傻笑,亦犯了與志文版同樣的失誤。 然就文義理解與讀者閱讀感受而言,孫版此段譯文仍遠超出另兩個版本之上。 雷版亦能準確掌握原文口氣,如第一段之「場面話」便準確表達出作者對韋 克漢行動的評價。但 smirk 譯為裝傻,雖然不像「傻笑」一詞容易誤導讀者,卻. 30. 參見. ,最後造訪時間 2012/7/14. http://oxforddictionaries.com/definition/english/smirk?q=smirk Jane Austen, The Annotated Pride and Prejudice, (D. M. Shapard ed.), 2004, pp. 598. 31. 33.

(39) 似乎離原文字義較遠。而最後一句 I defy even Sir William Lucas himself to…譯為 「我要睜大眼睛,看看威廉.盧卡斯爵士能不能…」 ,似乎弱化了 defy 的強烈語 氣,參照孫版譯為「我諒他也拿不出…」 ,似乎更能表達貝納先生認為韋克漢這 樣的女婿比柯林斯先生更糟糕之意。 下列參考譯文主要試圖表達出貝納先生言下的不屑之意,突顯作者遣詞用字 時特意製造的矛盾,強化諷刺效果。 參考譯文: 韋克漢先生的道別比他的夫人親熱許多。他滿臉笑容,風度翩翩,還說了許 多好聽話。 一等到他們出了門,貝納先生就開口了。 「好個漂亮傢伙,真是我生平僅見。 他面帶奸笑,洋洋得意,對我們奉承備至,真是讓我驕傲極了。我敢說,就 算是路卡斯爵士,也拿不出更寶貝的女婿。」. (15) 伊莉莎白與姐姐珍(Jane)談起她與賓利的終身大事: “I am certainly the most fortunate creature that ever existed!” cried Jane. “Oh! Lizzy, why am I thus singled from my family, and blessed above them all! If I could but see you as happy! If there were but such another man for you!” “If you were to give me forty such men, I never could be so happy as you. Till I have your disposition, your goodness, I never can have your happiness. No, no, let me shift for myself; and, perhaps, if I have very good luck, I may meet with another Mr. Collins in time.” (Vol 3, Chapter 13: 636). 遠景版 「我真是最幸運的人呀!」珍道: 「噢,莉茜,我怎會 是家人最幸運的一個呢?我希望你能像我一樣的快 樂;你也有這樣如意郎君的話,那真是最好不過了。」. 34.

(40) 「即使你能給我四十個這樣的人,我也不會像你一樣 的快樂。除非我有你這樣良好的品行,否則我永遠也. 反諷語氣明顯. 不能像你這般的快樂的。不,還是讓我自己來吧,也 許我的運氣還好,說不定我也能再認識一個高霖先生 呢!」 志文版 珍茵又大聲說道: 「我確實是有史以來最幸福的人! 哦,麗姬,家裏這麼多人,怎麼偏偏是我最幸福?但 願妳 妳也會同樣的幸福!但願妳也有 有像這樣的一個人。」 「妳即使給我幾十個這樣的人,我也絕不會像妳這樣. 反諷語氣明顯. 幸福。除非我的脾氣也像妳這樣好、人也像妳這樣好, 否則我是無論如何也不會像妳這樣幸福的。不會,絕 不會,還是讓我來自求多福吧,如果我運氣好,我也 許又會碰到另一個柯林斯呢。」 孫版. 「我真是有史以來最幸福的一個人!」珍大聲說道。 「哦,莉琪,家裏這麼多人,怎麼偏偏選中了我,偏 偏數我最福氣!但願能看見你同樣幸福!但願你也能 找到這樣一個人!」 「你即使給我四十個這樣的人,我也決不會像你這樣 幸福,除非我有你這樣的脾氣、你這樣的好心,否則 我決不會像你這樣幸福。算啦,還是讓我自力更生吧。 要是我運氣好,也許到時候會再碰上一位柯林斯先 生。」. 雷版. 「我真是天下最幸運的人哪!」珍喜悅地說: 「哦!莉 琪,家裡姐妹這麼多,他為何偏偏挑中我!為什麼我 竟成了所有姐妹中最幸運的一個!要是看到妳也獲得. 35. 反諷語氣明顯.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Edge triggered device sample inputs on the event edge Transparent latches sample inputs as long as the clock is asserted.

【Those/The students are】 【either copying/taking (the) notes】 【or correcting the mistakes on the quiz/test/exam (paper) (now).】. 【I thought I knew/had known】 【how to/I

the larger dataset: 90 samples (libraries) x i , each with 27679 features (counts of SAGE tags) (x i ) d.. labels y i : 59 cancerous samples, and 31

 If I buy a call option from you, I am paying you a certain amount of money in return for the right to force you to sell me a share of the stock, if I want it, at the strike price,

I can’t get to sleep.’ The gecko said, ‘I thought you are going to tell the fireflies (Open and close his hands) to stop flashing their lights.’ And the Chief told the gecko

To encourage Sharon, her mom told her “if you can get good grades, I will give you a surprise.” So, Sharon had studied math all night and she also hadn’t slept well last week..

中國春秋時期 (The period of Spring and Autumn in China) (770-476BC).. I am from the state of Lu in the Zhou dynasty. I am an official and over 60 years old. Her name is Yan

Had I the heaven’s embroidered cloths, Enwrought with golden and silver light, The blue and the dim and the dark cloths Of night and light and the half-light,. I would spread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