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昆蟲學實驗-捕食者與被捕食者的動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昆蟲學實驗-捕食者與被捕食者的動態研究"

Copied!
1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實驗二 捕食者與被捕食者的動態研究 前言 捕食者 (predator) 與被捕食者 (prey)間的互動關係,一直被認為是影響族 群動態 (population dynamic) 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本實驗中,你將被假設成為 一個饑餓的捕食者,四處尋找最喜歡的獵物 ─ 隱藏在環境中的彩色珠子。當 然,你 (捕食者) 與被捕食者的繁殖率都是假想的,但是你可以依照以下提供 的公式,求出捕食者族群與被捕食者族群間變化的關係。 本實驗由三個互相連貫的實驗組成。在第一個實驗中,不同顏色的珠子 代表不同獵物的種類,由此來探討顏色對獵物被捕食程度的影響。第二個實 驗裡,因為我們已由第二個實驗得知,那一種顏色的珠子較容易被捕食,我 們將探討被捕食者其不同繁殖率對族群變化是否有補償影響。第三個實驗, 我們將只用一種顏色的珠子,由此試著做出捕食者與獵物間的族群動態關係。. 實驗材料 珠子. 皮尺. 塑膠繩. 計算機. 實驗方法 這三個實驗都具有部份共同的步驟: 1.每一組同學中輪流扮演捕食者、記錄者。 2.捕食者的捕食範圍是一塊以繩子圈起來的1.5 x 1.5 公尺區域,至於被捕食者 則是放入捕食區域內的珠子。.

(2) 3.每次捕食完畢後,被捕食者都可以繁殖 (reproduction),而繁殖就是把新的 珠子加入捕食區域中。捕食者族群數量的變化,是以改變捕食者獵食的時 間藉以影響捕食效率來達成。也就是說,每次只有一位同學擔任捕食者, 而捕食時間的長短則由公式計算得來。每次捕食開始前,記錄者應把珠子 隨機的灑在捕食區域,此時捕食者應轉過頭去不可偷看。一旦計時開始, 捕食者應盡其所能的捕食,直到時間到為止。記錄的同學則必須仔細計算 每次捕食者捕到的獵物 (珠子)。. Part 1.對於偽裝效應下的自然選擇 在這個實驗中,被捕食者是三個不同顏色的珠子。每種珠子開始時的數 目都相同,而且具有相同的繁殖率。不過每種珠子因顏色不同,在草地上被 捕食的機率也不同。此外,被捕食者的族群是以指數 (exponential) 生長的方 式成長,但三個族群有一個共同的總負荷量 (carrying capacity, K)。本實驗中 捕食者的族群並不繁殖,也不會餓死。經由這個實驗你應該可以觀察到,保 護色對被捕食者族群動態的影響。. 假設: A.被捕食者 1.被捕食者是不連續的世代 (discrete generation),也就是說親代繁殖後會全 部死亡。 2.被捕食者的族群以指數生長模型 (exponential growth) 成長,但會受到捕 食者捕食壓力的影響。其計算公式如下: Nj(t+1)= r (Nj(t)-Yj)= r Lj 3.被捕食者的繁殖率 r 全部相同。.

(3) 4.三個被捕食者的族群總和不能超過總負荷量 (tatal carrying capacity, K)。 B.捕食者 本實驗假設捕食者的族群沒有動態變化,捕食者捕捉獵物的能力也不因時 間不同而改變。. 實驗狀況: 1.N1(0) = N2(0) = N3(0) = 15顆珠子。 2.被捕食者的繁殖率 r1 = r2 = r3 = 2。 3.總負荷量 K = 60。 4.捕食者數量 = 20 (一個人 20 秒)。. 實驗步驟 開始時,將三種珠子 (共 45 顆) 隨機灑在捕食區域內,然後捕食者在 20 秒內盡量捕食獵物。捕食完畢後,計算未被捕食的被捕食者 (珠子),並依此 算出應有多少新的珠子加入下一輪(依三者比例達總負荷量計算)。加入新 珠子後,重新開始新的捕食與繁殖過程。繼續重複這個過程,直到被捕食者 的族群數量不再有明顯的變化為止。被捕食者族群變化的計算方法如下: Lj = Nj(t) - Yj Mj = r*Lj T = M1 + M2 + M3 Nj(t+1) = (K*Mj)/T, if T greater than K. Nj(t+1) = Mj, if T less than or equal to K. Aj = Nj(t+1) - Lj.

(4) Part 2.不同繁殖速率與密度依變 (density-dependence) 對族群動態的影響 在本實驗中,我們加入兩項修改,使被捕食者的族群變化更符合實際。 一個是各個族群將不再具有相同的繁殖率,我們將提高比較容易被吃掉種類 的繁殖率,來看看繁殖率的增加是否對族群的動態有很大的影響。二是在計 算被捕食者族群變化時,將密度依變因素加入考慮。 假設: A.被捕食者 1.只有兩種被捕食者,一種是 Part 1. 的勝利者 (存活最多的),另一種是顏色 較明顯的。 2.被捕食者的族群依對數生長模型 (logistic growth) 成長。 3.較易被發現的種繁殖率較高,不易被發現的種繁殖率較低。 4.每種有自己的負荷量(K)。 5.重複世代 (overlapping generation)。 B.捕食者 沒有族群變化,與 Part 1. 的假設相同。. 實驗狀況: 1.N1(0) = N2(0) = 15 2.不易被發現的種類 r1 = 0.8。 較易被發現的種類 r2 = 1.2 (r = 0.8 ~ 1.5),各組應試用不同的 r 值。 3.負荷量 K1 = K2 = 30。 4.捕食者數量 = 20。. 實驗步驟.

(5) 與 Part 1. 相同,但被捕食者族群數量的計算方式不相同:. Lj = Nj(t) - Yj Nj(t+1) = Lj + rj*Lj[(Kj-Lj)/Kj] Aj = Nj(t+1) - Lj. Part 3.捕食者與被捕食者的關係. 在這個實驗中,我們希望能看出捕食者與被捕食者之間的動態關係。許 多模型都能夠解釋捕食者與被捕食者間的關係,在這裡我們用常用的 LotkaVolterra model 來看看是否可以解釋捕食者與被捕食者間的關係。. 假設: A.被捕食者 1.只有一種顏色不是太明顯的珠子。 2.與Part 2.相同,為對數生長模型 (logistic growth) 成長。 B.捕食者 1.不連續的世代 (discrete generation)。 2.捕食者的繁殖數目,取決於吃下獵物的多寡,及捕食者將吃下的獵物轉 換成下一代的效率 (b)。. 實驗狀況: 1.N(0) = 30。.

(6) 2.被捕食者的繁殖率 r = 1,各組應試不同的 r 值 (r = 1~1.5)。 3.負荷量 K = 50。 4.捕食者數量 = 20。 5.各組應試不同的 b 值 (b = 1.0 ~ 1.5)。. 實驗步驟 除了計算捕食者繁殖率的方法不同外,其餘步驟大致與 Part 2. 相同。請 進行十個世代以上,或直到 N(t) 或 P(t) 已不再大幅度變化為止。. L = N(t) - Y N(t+1) = L + r*L[(K-L)/K] A = N(t+1) - L P(t+1) = Y*b 最後請畫出兩個圖: 1. N(t) and P(t) on the Y-axis versus t on the X axis. 2. P(t) on the Y-axis versus N(t) on the X-axis. 四、問題 (一) 在 Part 1. 中,影響被捕食者族群存活率的主要因子為何? (二) 比較Part 2.各組 r 值不同所造成的影響? (三) 在實驗中我們假設每個世代都是分離而不重疊,但在自然環境下,除 了極少數特例外,一般而言族群世代皆有重疊的情形。試以 Part 3. 的 捕食者為例,你認為 P(t+1)=Y*b 應該如何修正? (四) Part3. 中不同 r 值與 b 值是否會影響到捕食者及被捕食者族群的大小?.

(7) 請解釋這些變化。 (五) 請解釋 Part 3. 中所畫出的兩個圖各代表什麼意義?並比較課本中 Lotka-Volterra model,看看是否可以解釋捕食者與被捕食者間的關係。 (六) 試從自然界中,舉例說明Part 1, Part 2, Part 3的實例?. 參考文獻 Kreb, C. J. 1994. Ecology: The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distribution and Abundance. pp. 230-261. Harper Collin, New York. Smith, R. L. 1990. Ecology and Field Biology. pp. 450-482. Harper Collins, New York..

(8) Part 1. 對於偽裝效應下的自然選擇 Lj = Nj(t) - Yj Mj = r*Lj T = M1 + M2 + M3 Nj(t+1) = (K*Mj)/T, if T greater than K. Nj(t+1) = Mj, if T less than or equal to K. Aj = Nj(t+1) - Lj Record the color used: (1) (2) (3) t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N1(t). Y1. L1. M1. A1. N2(t). Y2. L2. M2. A2. N3(t). Y3. L3. M3. A3.

(9) Part 2. 不同繁殖率與密度依變(density-dependence)對族裙動態影響 Lj = Nj(t) - Yj Nj(t+1) = Lj + rj*Lj[(Kj-Lj)/Kj] Aj = Nj(t+1) - Lj Record the color and values of r you used: (1)r1= t.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N1(t). Y1. L1. A1. (2) r2= N2(t). Y2. L2. A2.

(10) Part 3. 捕食者與被捕食者的關係 L = N(t) - Y N(t+1) = L + r*L[(K-L)/K] A = N(t+1) - L P(t+1) = Y*b Record the values you used for r and b: r= t.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N(t). P(t). Y. L. b= M. A.

(11)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本專題研究目的旨在活用 kinect 捕捉人體動作,並設法順暢與 設備連動的方法;同時對 HTML5(少許)與 javascript 進行研究,設

本專題研究目的旨在活用 kinect 捕捉人體動作,並設法順暢與 設備連動的方法;同時對 HTML5(少許)與 javascript 進行研究,設

透過食品與載具的 搭配,我們知道有

黑木耳 (Auricularia polytricha) 是台灣普遍的食用 菌之一,為一種低熱量的食品,亦是一種富含食用纖維及

精緻化飲食也日益增多。然而不良的生 活與飲食習 慣,正是導致各種慢性病、文明病的

   茶捲葉蛾多危害成葉,幼蟲分散後隨即吐絲將 2 片葉黏在一起,棲於內面 取食,隨著幼蟲長大,再將附近

  【律】若比丘在食 (男以女為食女以男為食) 家 (如上) 中有寶 (硨磲碼碯真珠琥珀金銀) 強安 坐者 (當舒手得及戶應坐)

科技與生活 與生活 與生活 與生活科 科 科 科 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