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都市原住民創業成功模式之研究-以台北市原住民為例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都市原住民創業成功模式之研究-以台北市原住民為例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9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碩士班學位論文. 政 治 大 都市原住民創業成功模式之研究. 立. ‧. ‧ 國. 學. -以台北市原住民為例.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指導教授: 張. 駿 逸 博士. 顏. 愛 靜 博士. 研 究 生: 蔡. 中 華 民 國. 淑 儀. 九 十 四. 年. 二 月.

(2) 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碩士班學位論文. 都市原住民創業成功模式之研究 政 治 大 -以台北市原住民為例 立 ‧ 國. 學. The Study on Successful Entrepreneurial Pattern of Urban Indigenes : A Case of Taipei Indigenous People. ‧ er. io. sit. y. Nat. al. n. iv n Ch engchi U 指導教授: 張 駿 逸 博士. 顏. 研 究 生: 蔡. 中 華 民 國. 愛 靜 博士. 淑 儀. 九 十 四. 年. 二 月.

(3)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4) 謝. 誌. 在此論文付梓之際,心中有著無限的感激,回想起這段研究所求學的日子, 同時兼顧工作和學業著實承受莫大的壓力,並期許自己寫出一本具有實務參考價 值的論文更是辛苦,承蒙大家的協助與鼓勵,讓我能順利完成這艱難的任務。 首先我以感恩的心向我最敬愛的張駿逸教授和地政系顏愛靜教授兩位指導 教授致上十二萬分的感謝,在我撰寫論文期間,不斷給予細心耐心的指導傳授與 支持鼓勵。感謝口試委員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浦忠成教授、虎尾科技大學財務金融 系吳樹叢教授及興國管理學院資產管理系楊國柱教授細心審閱論文並提出精闢指 正及修改意見,使本論文更臻充實完備。感謝修業期間系上張中復主任、林修澈. 政 治 大 知識之啟迪以及德隆助教協助許多行政事務,謹此由衷感謝。 立. 教授、許雪姬教授、黃美津教授、曾瑞琳老師、王雅萍老師、黃季平老師於專業. ‧ 國. 學. 我要感謝任職機關臺北市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高前主委正尚支持我公時 進修並給予許多鼓勵指導,感謝孔前主委文吉指派我擔任經濟建設組組長,指示. ‧. 推動多項創新方案在業務上讓我充分發揮,感謝臺北市原民會同意我使用問卷調. y. Nat. 查資料進行論文寫作。同時要特別感謝臺北市原民會企管顧問團召集人馬凱教. er. io. sit. 授、廖文志教授、楊康律師、張和然博士、陳蕙兒總經理及張文昌經理以其專業 及親自輔導原住民企業的經驗協助我彙整分析業務資料。非常感謝行政院原住民. n. al. Ch. i Un. v. 族委員會洪參事良全將歷年典藏的諸多絕版政府機關研究報告借我參閱,以及感. engchi. 謝台科大研究生渤彥將問卷調查結果以程式系統做深入交叉分析才能獲致更詳實 具體的結論。也要深深感謝經建組親愛的同仁:世政、雅萍、靜蓉、儒璧及文鈺 幫忙蒐集資料,尤其是雅惠學妹幫忙校對論文及打逐字稿,非常辛苦。因為有您 們的協助,我才能順利完成論文,謝謝! 最後,謹以此論文獻給未及看到我完成學業的母親,謝謝您無盡的疼愛照顧, 讓我無後顧之憂;以及謝謝寶貝兒子胤儒貼心又獨立,用你的小手幫忙打字畫表 格。感恩家人溫馨的陪伴,由衷的與您們分享這份喜悅! 淑儀 謹誌於政大民族所 2005.1.26.

(5) 摘. 要. 近二、三十年來,台灣在貿易自由化趨勢、產業結構調整以及外勞政策等 多重因素的影響下,使得原住民社會傳統封閉的部落生產型態逐漸遭受瓦解,許 多原住民因為原鄉欠缺就業機會,紛紛離鄉背井移居至都市謀生,但因競爭力不 足、適應力不佳而就業困難,致使原住民失業率大幅提高。為能改善現狀,創業 便成為良好的途徑之一。政府雖有提供各項措施扶持原住民創業,然而政府所提 供之各項政策措施是否能實質有效地協助原住民創業成功?同時在原住民創業 過程中,是否不同原住民的特質會影響創業成功模式?緣此,本研究先從「推拉 理論」及相關文獻分析光復後原住民遷移都市之原因,選定台北市原住民企業為 主體,採用問卷調查方式,以了解其於創業過程中之困境,並探討政府所提供之 創業輔導措施能否有效協助原住民創業。最後歸納台北市原住民創業成功模式之. 治 政 大 之內涵,以提供原住民改進內在自我特質、政府相關單位形塑適當之外在環境條 立 件的參考。 要言之,本研究所獲致之結論歸納如下:. 學. ‧ 國. 四大面向,分別提出改進策略與建議,希冀由不同面向探悉都市原住民創業成功. ‧. 一、原住民陷入就業困境之主要原因為︰特殊原住民文化與主流文化應對下之社 會歧視、原住民人力提供與社會所期待之人力需求未能符合、外籍勞工大舉. Nat. sit. y. 入境排擠原住民就業,以及政府長期缺乏積極有效之就業政策。. al. er. io. 二、影響台北市原住民創業成功之四大面向,包括:(一)個人特質:舉凡教育. n. iv n C 程度高,都有助於創業成功。 h(二)創業歷程:若在創業前有關工作經驗豐 engchi U 富、取得多項相關證照、自有資金充裕,以及積極拓展人際關係等,都能促. 程度愈高、原住民在家中的排行或有負擔家計的責任感、以及與原漢接觸的. 使創業計畫順利實現。(三)經營方法:如於行銷、財務、會計、帳務等層 面處理良好,且能善用原住民文化資源,凸顯產品的獨特價值,當能彰顯創 業績效。(四)政府輔導措施:善加利用政府提供的輔導企業營運措施及原 住民族綜合發展基金貸款,有助於創業順遂。 三、此外,本研究發現台北市政府雖針對原住民創業提供多項的輔導措施,然而 實際申請相關之原住民企業仍為少數;且原住民族綜合發展基金貸款政策, 也因貸款過程及貸款擔保方式有欠妥適,致使原住民創業受惠有限,實有必 要進行全面之檢討。 關鍵字:都市原住民、創業模式、就業困境、原住民族綜合發展基金.

(6) ABSTRACT Over the past 20 or 30 years, Taiwan under the multiple influence of factors in liberalization of trade trend,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and foreign labor policy, etc. make Indigenes productive attitude of clan with close social tradition disintegrated gradually. Because a lot of Indigenes are short of employment opportunity in original country, they migrate to the city in order to make a living. But it is difficult to obtain employment because the competitiveness is insufficient, adaptive capacity is not good, cause Indigenous. rate of unemployment to improve. by a wide margi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itiating becomes one of he good ways. Although the government offers multiple measures to help Indigenes initiate, we want to know if the measures are truly and effective to assist Indigenes. 政 治 大. initiate. And if the different idiosyncrasy of Indigenes, it will affect the initiating. 立. model. Therefore, this research is based upon “pull-push theory” and the relevant. ‧ 國. Indigenous. 學. documents to analyze the reasons the Indigenes migrate to city. And select Taipei enterprise, with a series of interviews, to understand their predicament. met with course of initiating and whether the government offer could help Indigenes. ‧. to initiate effectively. Finally, four major factors were sum up, and propose improving. sit. y. Nat. the tactics and suggestion separately. It hopes to find out the intension that the urban Indigenes initiate successful, and offer some reference of Indigenes to improve. io. n. al. er. inherent self-specially, and the relevant units of government properly.. Ch. i Un. In short, the study results have shown as follows:. engchi. v. 1. The main reasons that the Indigenes falls into predicament of obtaining employment are the social discriminate under the specially Indigenous and the major culture, Indigenous. culture. manpower offers can’t accord with the society. need, foreign labors of manpower demand that the society expects on a large scale , and the government lacks the positive and effective employment policy for a long time. 2. Influence Taipei key factors of successful initiation, including: (1) Idiosyncrasy: The higher education degree, the first kid of a family, the responsibility for home, and high degree contracted with original Chinese, contribute to starting an initiating successfully. (2) Course of initiation: If it is abundant to work relevantly experienced, obtain multiple relevant certificates, own enough fund and actively.

(7) exp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etc., can all impel the plan of initiation to realize smoothly. (3) Management method: Dealing with such aspects as marketing, financial affairs, accounting, account, etc. well, and make the best use and the unique value of Indigenous. culture resources can reflect the performance. of initiation. (4) The government’s coaching measure: Exploiting enterprise’s operation measure of coaching offered by government and the loan of Indigenous comprehensive expansion funds properly, will contribute to initiating smoothly. 3. Besides,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government of Taipei offers multiple coaching measures to the Indigenes, but enterprises are still minority to apply to the coaching measure of government. In addition, the policy of lending of Indigenous comprehensive expansion funds cause Indigenes receive benefits not proper and. 政 治 大 overall self-criticism really and necessarily. 立. rightly limitedly, due to its loan course and loan guarantee way. And it carries on. ‧ 國. Indigenous. 學. Key word: Urban Indigenes, Initiating model, Employment predicament, comprehensive expansion funds. ‧.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8) 都市原住民創業成功模式之研究--以台北市原住民為例.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1-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內容............................................................................... 1-5.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 1-8. 第二章 理論探討與文獻回顧 ......................................................... 2-1 第一節. 遷徙理論........................................................................................... 2-1. 第二節. 都市原住民的遷徙行動................................................................... 2-4. 第三節. 都市原住民之生活調適相關研究................................................. 2-12. 第四節. 都市原住民特質之探討................................................................. 2-17. 第五節. 政 治 大 創業相關理論及研究..................................................................... 2-20 立. ‧ 國. 學. 第三章 都市原住民就業現況與政府相關輔導政策措施分析 ..... 3-1 原住民就業現況與困境................................................................... 3-1. 第二節. 政府對原住民經濟發展政策及創業輔導措施............................. 3-27. 第三節. 原住民金融政策及貸款業務之成效分析..................................... 3-36. ‧. 第一節. sit. y. Nat. io. er. 第四章 問卷調查與分析 ................................................................. 4-1 第一節. 研究設計........................................................................................... 4-1. 第二節. 問卷結果分析................................................................................... 4-5. 第三節. 問卷分析整體推論......................................................................... 4-37. n. al. Ch. engchi. i Un. v. 第五章 都市原住民創業成功模式之綜合分析 ............................. 5-1 第一節. 原住民基本特質與創業成功之相關性分析................................... 5-1. 第二節. 創業歷程與創業成功之相關性分析............................................... 5-6. 第三節. 經營方法與創業成功之相關性分析............................................. 5-10. 第四節. 政府輔導措施與創業成功之相關性分析..................................... 5-14. 第五節. 創業成功模式之修正..................................................................... 5-22.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 6-1 第一節. 研究結論........................................................................................... 6-1. 第二節. 研究建議........................................................................................... 6-7 I.

(9) 目錄. 參考文獻......................................................................................................... 參-1 附錄一 .......................................................................................................... 附-1.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I. i Un. v.

(10) 都市原住民創業成功模式之研究--以台北市原住民為例. 圖. 目. 錄. 圖 1-1:研究流程圖 .............................................................................................. 1-9 圖 2-1:創業行為的觀念架構圖 ........................................................................ 2-32 圖 2-2:台灣創業家形成的理論架構 ................................................................ 2-33 圖 2-3:創業成功模式架構 ................................................................................ 2-36 圖 3-1:台北市各行政區原住民人口數統計圖 .................................................. 3-3 圖 3-2:台北市原住民族別比較圖 ...................................................................... 3-6 圖 3-3:台北市原住民目前工作狀況圖 ............................................................ 3-12. 治 政 圖 3-5:企業諮詢服務流程圖 ............................................................................ 3-32 大 立 圖 5-1:都市原住民創業成功模式 .................................................................... 5-23 圖 3-4:企業長期輔導實施策略圖 .................................................................... 3-31.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II. i Un. v.

(11) 目錄. 表. 目. 錄. 表 2-1:民國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原住民的遷移原因整理一覽表 .................. 2-8 表 2-2:民國七十年代迄今原住民的遷移原因整理一覽表 .............................. 2-9 表 2-3:城鄉間影響原住民遷移因素表 ............................................................ 2-10 表 2-4:遷移因素所致本益矩陣分析表 ............................................................ 2-11 表 2-5:原住民認為目前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 2-14 表 2-6:原住民面臨困境的排序(以民國 81 年與民國 85 年為例) ............ 2-14 表 2-7:原住民之都市適應問題 ........................................................................ 2-16. 治 政 表 2-9:創業家特質一覽表 ................................................................................ 2-22 大 立 表 2-10:創業決策過程 ...................................................................................... 2-31 表 2-8:都市原住民與都市漢人的差異性比較表 ............................................ 2-19. ‧ 國. 學. 表 3-1:台灣原住民人口一覽表 .......................................................................... 3-2 表 3-2:台灣原住民年齡一覽表 .......................................................................... 3-4. ‧. 表 3-3:台北市原住民年齡一覽表 ...................................................................... 3-4. sit. y. Nat. 表 3-4:台灣原住民族別一覽表 .......................................................................... 3-5. er. io. 表 3-5:台北市原住民族別一覽表 ...................................................................... 3-6. al. 表 3-6:台灣原住民教育程度一覽表 .................................................................. 3-7. n. iv n C 表 3-7:台北市原住民教育程度一覽表 3-8 h e n.............................................................. gchi U 表 3-8:歷年台灣原住民與一般民眾行業比較表 .............................................. 3-9 表 3-9:歷年台灣原住民與一般民眾職業比較表 ............................................ 3-11 表 3-10:歷年台灣原住民與一般民眾從業身分比較表 .................................. 3-13 表 3-11:歷年台灣原住民對目前工作狀況的滿意程度表 .............................. 3-14 表 3-12:台灣原住民對目前工作不滿意的原因表 .......................................... 3-14 表 3-13:歷年台灣原住民與一般民眾失業率比較表 ...................................... 3-15 表 3-14:台北市原住民土地權屬或使用狀況一覽表 ...................................... 3-16 表 3-15:台北市原住民住屋權屬或使用狀況一覽表 ...................................... 3-17 表 3-16:台灣原住民勞動力人口平均每月收入表 .......................................... 3-18 表 3-17:台北市原住民平均每月全家總收入表 .............................................. 3-18 IV.

(12) 都市原住民創業成功模式之研究--以台北市原住民為例. 表 3-18:台北市原住民家庭經濟情況表 .......................................................... 3-19 表 3-19:民國 92 年台北市公司行號產業別一覽表 ........................................ 3-25 表 3-20:原住民對未來資金需求之融資管道表 .............................................. 3-38 表 3-21:原住民對未來資金需求之融資機構表 .............................................. 3-38 表 3-22:台灣土地銀行辦理原住民族綜合發展基金一覽表 .......................... 3-40 表 3-23:合作金庫辦理原住民族綜合發展基金一覽表 .................................. 3-40 表 3-24:台北市原住民申請經濟事業貸款一覽表 .......................................... 3-43 表 3-25:原住民族綜合發展基金與儲蓄互助社比較表 .................................. 3-44 表 4-1:性別一覽表 .............................................................................................. 4-5 表 4-2:年齡一覽表 .............................................................................................. 4-6. 政 治 大. 表 4-3:族別一覽表 .............................................................................................. 4-6. 立. 表 4-4:教育程度一覽表 ...................................................................................... 4-7. ‧ 國. 學. 表 4-5:家中排行一覽表 ...................................................................................... 4-8 表 4-6:父親職業一覽表 ...................................................................................... 4-9. ‧. 表 4-7:母親職業一覽表 ...................................................................................... 4-9. y. Nat. 表 4-8:幼年家境一覽表 .................................................................................... 4-10. io. sit. 表 4-9:家計負擔一覽表 .................................................................................... 4-10. n. al. er. 表 4-10:何時離開原居住部落遷至都市 .......................................................... 4-11. Ch. i Un. v. 表 4-11:何時遷入台北市 .................................................................................. 4-11. engchi. 表 4-12:企業的設籍地區 .................................................................................. 4-12 表 4-13:企業設立年數 ...................................................................................... 4-13 表 4-14:企業的行業類型 .................................................................................. 4-13 表 4-15:企業組織型態 ...................................................................................... 4-14 表 4-16:企業登記資本額 .................................................................................. 4-14 表 4-17:企業現有員工人數 .............................................................................. 4-15 表 4-18:企業是否擁有房地產 .......................................................................... 4-16 表 4-19:創業之前參加過的職業訓練類別 ...................................................... 4-16 表 4-20:有否取得專業證照 .............................................................................. 4-17 表 4-21:取得專業證照的種類 .......................................................................... 4-17. V.

(13) 目錄. 表 4-22:創業之前的工作年數 .......................................................................... 4-18 表 4-23:對創業前受雇環境的滿意度 .............................................................. 4-18 表 4-24:受雇時每週參加公關與交際活動之頻率 .......................................... 4-19 表 4-25:創業前所累積之資金情況 .................................................................. 4-19 表 4-26:此次創業與前次創業為相關產業的情形 .......................................... 4-20 表 4-27:創業所利用之資金來源 ...................................................................... 4-21 表 4-28:創業所用到的政府創業貸款項目 ...................................................... 4-21 表 4-29:創業動機 .............................................................................................. 4-22 表 4-30:創業時的銀行信用記錄 ...................................................................... 4-22 表 4-31:是否擁有經營所需各項證照 .............................................................. 4-23. 政 治 大. 表 4-32:是否取得公司行號執照及其他開業證照 .......................................... 4-23. 立. 表 4-33:企業是否設有行銷部門 ...................................................................... 4-24. ‧ 國. 學. 表 4-34:企業營運計畫之規劃情況 .................................................................. 4-24 表 4-35:企業是否設有財務或會計部門 .......................................................... 4-25. ‧. 表 4-36:企業是否每月定期結帳 ...................................................................... 4-25. y. Nat. 表 4-37:企業與負責人之財務是否公私分明 .................................................. 4-25. io. sit. 表 4-38:企業之票債信情況 .............................................................................. 4-26. n. al. er. 表 4-39:企業產品或服務提供之方式 .............................................................. 4-26. Ch. i Un. v. 表 4-40:企業目前所採取的經營策略 .............................................................. 4-27. engchi. 表 4-41:企業目前經營遭遇的困境 .................................................................. 4-28 表 4-42:企業是否僱用原住民 .......................................................................... 4-29 表 4-43:是否知道政府對企業的相關輔導政策 .............................................. 4-29 表 4-44:是否申請過政府對企業的輔導 .......................................................... 4-30 表 4-45:對接受政府輔導滿意的項目 .............................................................. 4-30 表 4-46:企業未申請政府輔導之原因 .............................................................. 4-31 表 4-47:企業目前亟需政府協助輔導的項目 .................................................. 4-31 表 4-48:企業認為政府應提供之協助 .............................................................. 4-32 表 4-49:是否知道原住民族綜合發展基金 ...................................................... 4-33 表 4-50:是否申辦過原住民族綜合發展基金貸款 .......................................... 4-33. VI.

(14) 都市原住民創業成功模式之研究--以台北市原住民為例. 表 4-51:申請貸款的類別 .................................................................................. 4-34 表 4-52:貸款償還情況 ...................................................................................... 4-34 表 4-53:對原住民族綜合發展基金申辦之滿意度 .......................................... 4-35 表 4-54:不滿意原住民族綜合發展基金貸款申辦之項目 .............................. 4-36.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VII. i Un. v.

(15) 都市原住民創業成功模式之研究--以台北市原住民為例.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近二、三十年來,台灣的經濟快速起飛,帶動整體社會經濟結構的變遷, 原住民社會傳統封閉的部落生產型態也因之逐漸瓦解,隨著主流社會勞動產業密 集與營建業大量崛起,平地對於勞動力的需求大增,使許多原住民紛紛離開原鄉 到都市謀生,相較於整個大社會的發展速度,原住民在教育、職業上的社經地位 顯得更加落後。原住民在移居都市地區後,大多仍無法脫離這種不利的社經地. 政 治 大. 位,而集中在製造、營造、運輸等行業從事非技術性、重體力、職位低、升遷困. 立. 難的工作。. ‧ 國. 學. 根據相關研究的統計資料顯示,在民國 42 年至 74 年的三十餘年間,不論. ‧. 是山地原住民或平地原住民,其平均所得絕對值雖呈逐年增加趨勢,但是對照於. y. Nat. 全國國民平均所得卻始終不及 40%(蔡重信,1988) 。尤其在民國 80 年代以來,. io. sit. 台灣社會急遽變遷,在貿易自由化趨勢、產業結構調整以及引進外勞政策等多重. n. al. er. 因素的影響下,不但原鄉欠缺有效就業機會,離鄉背井移居都市謀生者,亦因競. Ch. i Un. v. 爭力不足、適應力不佳而就業困難,致使原住民失業率大幅提高。根據政府機關. engchi. 統計資料顯示,民國 92 年 5 月台灣地區原住民失業率為 9.64%(行政院原民會, 2004)比起同時期台灣地區的失業率 4.98%(行政院主計處)高出甚多。 造成原住民失業率高,所得偏低的最大因素,在於其所從事的行業別,多 屬於偏重體能而非智能的工作,但都市原住民在遷居都市後,在經濟發展的領域 上已跳脫傳統的生產方式,並與主流社會所發展的經濟活動相接近,尤其對自行 創業的原住民而言,創業除了個人的意義之外,因種族身分而另有不同的作用與 涵義,而有關美國、西歐的各種少數民族移民創業的研究結果,也顯示移民創業 不只促進族群同胞的就業機會、工作選擇的自由,也有利於族群的社會流動(蕭 新煌,1992)。 1-1.

(16) 第一章 緒論. 民國 91 年間台北市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首次針對台北市 64 家原住民企 業體進行訪查並出版「台北企業原動力—台北市原住民企業資訊導覽」,接著在 民國 92 年透過 12 個區公所蒐集到 126 家台北市原住民企業體資料,並以訪員親 自到戶訪查方式進行全面普查,發現原住民創業領域涵蓋十多種行業,雖仍以餐 飲、美髮、藝術工作室、勞動合作社等居多數,但亦有跨足電腦科技產業、醫院、 診所、貿易業等一般行業,顯示台北市原住民企業已不再侷限於「次級勞動力市 場」的行業,而與主流社會所發展的經濟活動相接近。 根據台北市原民會民國 87 年對台北市原住民的生活狀況辦理的普查結果,. 治 政 大 經濟面的基本資料分析多側重在就業狀況層面,對於創業狀況方面僅觸及部份基 立 本項目,因此,,較難以瞭解台北市原住民企業經營狀況全貌。而原民會在民國. 以及民國 90 年進行的抽樣調查結果所出版的「台北市原住民統計年鑑」 ,其中,. ‧ 國. 學. 87 年至 89 年自行辦理的「台北市原住民經濟事業貸款」業務,亦因行政機關不. ‧. 諳金融業務,核貸過程未臻周延,累計貸放戶數有 68 戶,累計貸放金額新台幣 53,350,000 元,至今逾期戶已達 47 戶,逾放金額總計新台幣 28,284,701 元。. sit. y. Nat. io. er. 研究者任職台北市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主辦職業訓練、就業促進、創 業輔導及產業發展等相關業務,多年的實務經驗再加上輔導原住民企業過程中對. n. al. Ch. i Un. v. 所有逾期戶觀察結果,發現原住民創業的諸多內部和外部問題。台北市原住民創. engchi. 業者在企業經營管理方面的知識及能力遠較一般創業者處於弱勢,尤其在商品行 銷及財務會計管理的制度建立更顯不足。此外,台北市原住民企業大部分為中小 企業. 1-1. 1-2. 1-1. 、小企業. 1-2. 或微型企業. 1-3. ,所以,其經營者或經營方式或多或少具有和. 依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認定標準(中華民國 89 年 5 月 3 日經濟部經(89)企字第 89340202 號函 修正發布)之定義:所稱中小型企業,係指依法辦理公司登記或商業登記,並合於下列標準 之事業:一、製造業、營造業、礦業及土石採取業實收資本額在新台幣八千萬元以下,或經常 僱用員工人數未滿二百人者。二、農林漁牧業、水電燃氣業、商業、運輸倉儲通信業、金融 保險不動產業、工商服務業、社會服務及個人服務業前一年營業額在新台幣壹億元以下,或 經常僱用員工人數未滿五十人者;小企業,係指依法辦理公司登記或商業登記,並合於下列 標準之事業:一、製造業、營造業、礦業及土石採取業員工人數未滿二十人者。二、農林漁牧 業、水電燃氣業、商業、運輸倉儲通信業、金融保險不動產業、工商服務業、社會服務及個 人服務業員工人數未滿五人者。 請參考註 1。 1-2.

(17) 都市原住民創業成功模式之研究--以台北市原住民為例. 其他台灣同類型企業相似的特質,包括:勤勞奮發與充滿活力的冒險精神、對環 境變化反應迅速、決策快速,資源運用效率很高、規模偏小,資訊不足、以感情 來維繫雇傭關係,專業分工的程度不高、財務規劃極為保守及國際化能力不足 等。然而,對產能調整與行銷策略調整的彈性、善於掌握自己的核心優勢等,原 住民企業恐不及一般中小企業。因此,,要照顧經濟弱勢的原住民發展事業,若 只提供資金來源以及專業教育訓練恐有不足,應同時合理配置資源經費,委請專 家對於原住民所創事業提供專業診斷並給予長期輔導,方可解決創業者的經營難 題並促使其事業具未來發展性和競爭力。. 治 政 大 務以及優惠貸款的資金融通方案,但原住民創業者若想使其企業能長久經營下 立 去,僅靠政府的協助仍恐不足。尤其政府長期以來,協助經濟弱勢的原住民企業 政府對原住民企業的輔導是一種協助機制,雖然提供企業經營管理技術服. ‧ 國. 學. 健全體質、提高競爭力,採取符合原住民需求及期望的輔導政策,惟仍有部分原. ‧. 住民企業無法創業成功。因此,,為瞭解台北市原住民企業經營狀況全貌,以及 台北市原住民在創業過程中所具備的創業成功模式,其中,包括政府對原住民之. y. Nat. sit. 各項輔導措施及金融政策;同時並瞭解都市原住民在創業過程中,不同原住民的. n. al. er. io. 特質是否會影響創業成功模式,且政府所提供之各項政策措施是否能實質有效地. i Un. v. 協助原住民創業成功,乃有必要進一步調查並深入分析,以供未來政府施政之參. Ch. engchi. 考依據。本研究將採用問卷調查方式,以台北市原住民企業為主體,探討其創業 成功模式及政府對原住民各項政策措施之實施成效。本研究欲達成的目的如下: 一、從推拉理論及相關文獻分析光復後原住民遷移都市之原因。 二、瞭解都市原住民就業及創業的現況和面臨困境。 三、探討創業成功的都市原住民其創業成功影響因素,包括:基本特質、 創業歷程、經營方法及政府輔導措施等四大面向。. 1-3.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以事業組織員工數未滿五人者為微型企業,在規模上比小型企業還要小的 事業體。 1-3.

(18) 第一章 緒論. 四、檢視政府對原住民經濟政策及輔導措施之成效,並提供修正之建議。.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1-4. i Un. v.

(19) 都市原住民創業成功模式之研究--以台北市原住民為例.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內容. 壹、研究範圍 一、時間範圍 本研究格於時間所限,在歷史回顧上主要以光復後的原住民政策 為主,並依循都市原住民遷徙的歷程來加以討論,整理分析都市原住 民從民國 50 年代以來各階段的遷移行動及動機,同時分析影響原住民 遷移行動的原因。因此,本研究的時間範圍為民國 50 年代以迄當前的. 政 治 大. 都市原住民就業問題及創業現況,而本研究問卷調查的時間則為民國. 立. 92 年 9 月至民國 92 年 11 月。. ‧ 國. 學. 二、空間範圍. ‧. 本研究主要對象以台北市原住民企業為主,負責人設籍在台北市 並且其營業地點亦設在台北市;問卷調查的對象則針對台北市原住民. y. Nat. n. al. er. io. 貳、研究內容. sit. 企業負責人為主。. Ch. 本文之研究內容如下:. engchi. i Un. v. 一、理論探討與文獻回顧 本研究主要以遷徙理論為主進行後續研究分析基礎,並回顧包括 都市原住民的遷徙行動及生活調適、都市原住民之特質及創業動機、 行為與創業績效等相關文獻。從相關文獻中討論都市原住民成功創業 者的特性、都市原住民成功創業與環境的關係及都市原住民成功創業 歷程,做為後續研究進行之立論基礎。. 1-5.

(20) 第一章 緒論. 二、都市原住民就業現況與政府相關輔導政策措施分析 透過相關統計資料分析目前都市原住民之就業情況及面臨困 境,瞭解都市原住民之創業動機和現況,以及在創業過程中,接受政 府輔導情形與成效。另藉由政府之各項資料整理出目前對都市原住民 的各種經濟政策及輔導措施,其中包含投資輔導、經營管理輔導、財 務融通輔導、生產技術輔導等,進一步分析原住民金融政策及貸款業 務之成效,以瞭解政府的相關政策措施是否能確實有效協助都市原住 民順利創業,並進行成效分析。. 政 治 大 針對台北市 126 家原住民企業負責人進行問卷調查,就創業成功 立. 三、問卷調查與分析. ‧ 國. 學. 者之基本特質、創業動機、企業經營資料、政府輔導政策、原住民族 綜合發展基金貸款政策等加以分析瞭解,並將調查結果與過去文獻調. sit. y. Nat. 四、都市原住民創業成功模式之綜合分析. ‧. 查結果互相比較,歸納出相同及相異的部分。. n. al. er. io. 藉由問卷調查結果以分析都市原住民創業成功模式,包括個人特. i Un. v. 質、創業動機、企業經營方法及政策環境,藉由四項創業成功模式之. Ch. engchi. 因素深入瞭解原住民在創業過程中,應如何在外在環境條件及內在自 我特質符合創業成功模式,除有助於原住民創業成功外,研究分析結 果亦可提供給政府相關單位形塑適當之外在環境作為參考。. 參、名詞定義 一、都市原住民 所謂「都市原住民」 ,根據民國 86 年內政部調查的定義為:民國 84 年底戶籍設在台北市、高雄市、台灣省 5 個省轄市及 16 個縣其行 政區域層級為市鎮,且該戶戶長為原住民(即登記符合平地原住民或 1-6.

(21) 都市原住民創業成功模式之研究--以台北市原住民為例. 山地原住民身分者)及該戶戶長雖非原住民,但同戶籍內共同生活人 口中,原住民人數超過該戶同住人口一半以上者,均謂之(內政部, 1997)。 二、創業成功 目前相關文獻針對一個企業是否創業成功尚未有明確定義,大致 分為「企業存續年數」及「企業營運績效」二種判定方式,本研究採 用「企業存續與否」判斷創業是否成功是較為明確的方式。從實務觀 點,一個創業成功的企業通常能在競爭激烈的多元化社會中生存 3-5. 政 治 大 創業成功模式,依據研究者多年的實務經驗及觀察,因原住民基本特 立. 年以上(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2001) ,而本研究欲探討都市原住民. 質影響原住民事業經營情況較不穩定,即便原住民企業經營已達 3 年. ‧ 國. 學. 以上,仍有部分無法繼續經營下去,故為求分析結果嚴謹,本研究將. 年以下者,則定義為「創業進程中」。. Nat. sit. y. ‧. 「創業成功」定義為原住民創業年數達 7 年以上者;而創業年數在 7. io. er. 三、創業成功模式. al. iv n C hengchi U 個人特質、創業當時之外在環境條件之形塑,最後還必須由創業者之 n. 由於在創業決策的架構中,主要包括創業動機之形成、創業者之. 經營方法才能夠使所創立之企業持續經營下去,因此,架構出本研究 之創業成功模式,主要可分為四個部分:創業動機、個人特質、政策 環境及企業經營方法(請參考圖 2-3),來做為本研究之分析架構。. 1-7.

(22)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 壹、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行的研究方法主要以下列三種方式為主: 一、理論分析法 經由理論的探討,來探尋都市原住民遷徙及創業的理論,其中包括遷 徙理論、都市原住民的遷徙適應、創業架構模型及創業績效。經由理論之 分析來做為本研究之立論基礎,再輔以相關文獻之回顧,以瞭解整個研究 的發展背景。 二、文獻回顧法.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主要藉由歷年來與都市原住民遷徙、都市原住民就業發展課題及創業 等相關文獻的歸納整理,分析出都市原住民的發展背景、現況在就業上的. ‧. 困境與創業成功之間的關係,並藉由相關文獻及研究的整理,俾有助於本. sit. y. Nat. 研究之進行。. n. al. er. io. 三、問卷調查法. i Un. v. 本研究針對台北市之原住民企業負責人進行問卷調查,調查的內容包. Ch. engchi. 括創業前的工作資歷、創業的動機及歷程、企業經營的資料調查、創業經 營績效的評估、政府輔導政策、綜合發展基金貸款政策等,以瞭解都市原 住民創業成功之模式。. 1-8.

(23) 都市原住民創業成功模式之研究--以台北市原住民為例. 貳、研究流程 根據前述的研究內容,本研究之研究流程如下:. 第 一 章. 研究動機與目的. 緒 論. 研究範圍與內容. 理論探討與文獻回顧 與 遷徙理論. 都市原住民之遷徙 行動及生活調適. 立. 治 創業行為與 都市原住民 政 大 創業成功 之特質. ‧ 國. 學. 都市原住民就業與各項政策措施. ‧ 政策措施之成效. n. al. 輔 導 政 策 措 施 分 析. 就 業 現 況 與 政 府 相 關. er. io. sit. y. 政府政策與措施. Nat. 就業現況與困境. 理 論 探 討 第 與 二 文 章 獻 回 顧. Ch. i Un. v. 問 卷 調 查 與 分 析. 都市原住民創業成功之綜合分析. 個人特質. 創業動機. 企業經營方法. 結論與建議 圖 1-1:研究流程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1-9. 都 市 原 住 民 第 四 章. 問卷調查分析. engchi. 第 三 章. 政策環境. 業 成 功 模 式 之 綜 合 分 析 結 論 與 建 議. 第 五 章 都 市 原 住 民 創 第 六 章.

(24) 都市原住民創業成功模式之研究--以台北市原住民為例. 第二章 理論探討與文獻回顧 第一節. 遷徙理論. 根據 Coldscheider(1971:64)對遷移的界定,是指任何居住地的永久變更, 包括脫離一個地方的所有活動,轉移其所有活動到另一個地方。而以往討論有關 於遷移的問題時,多利用推拉理論(push-pull theory)進行相關因素的分析,以 解釋其對遷移所產生的各種影響。推拉理論的概念可溯自雷文斯坦(E. G.. Ravenstein)的遷移法則(The Laws of Migration) ,後來又經過李氏(Everett S. Lee). 政 治 大. 的修正才完成較有系統的遷移理論。. 立. 根據雷文斯坦(E. G.. Ravenstein)的遷移法則(The Laws of Migration)發. ‧ 國. 學. 現,人口遷移有七大法則,茲分述如下(謝高橋,1997:18-24):. ‧. 1. 大量的移民都只移動一段短距離,就形成了普遍的人口遷移相替,產生 「人口遷移流向」,朝向工商業中心。. sit. y. Nat. io. er. 2. 這種範圍有限但遍及整個鄉間的人口遷移運動,自然會產生依下面方式 進行吸收過程:圍繞著一個快速成長的市鎮的鄉間居民,蜂湧進入;這. n. al. Ch. i Un. v. 些鄉村留下來的空隙則由更偏遠地區過來的移民填補,直到這些快速成. engchi. 長城市的影響力達到最偏遠的角落為止。距離愈遠,移到吸收中心的人 數愈少。 3. 擴散過程與吸收過程相反,但亦呈現類似的面貌。 4. 每個人口遷移的主流必會產生一種補償性的對流。 5. 移動一段長距離的移民,通常寧願遷到大型工商城市。 6. 都市居民移動比鄉村居民低。 7. 男性移動比女性低。. 2-1.

(25) 第二章 理論探討與文獻回顧. 雷文斯坦(E. G.. Ravenstein)的主要概念認為大多數的移動者均是短距離 的,長距離的移動是前往較大的工商業城市,而其移動量則隨著原居地與吸引中 心間之距離的增加而減少,同時大部份的移動者皆欲改善他們的物質生活。而李 氏(Everett S. Lee,1996)的人口遷移理論(A Theory of Migration)則對人口遷 移做更有系統的解釋,強調原居地與目的地之間中介因素的重要性,並將他們併 入推拉模型。他認為遷移的決定取決於四種因素:原居地的正負因素、目的地的 正負因素、中間阻礙的因素及個人因素(孫瑞霞:1992:8-11)。 鮑格(Donald Bogue,1969)曾列舉推拉因素。推的因素包括歧視、天然災 害、疏離感、資本減少等等;拉的因素包括良好的就業機會、較高待遇、較好的. 政 治 大. 環境與生活條件、特別教育或訓練的機會、投靠、新的活動及環境或人為的誘惑。. 立. 這些因素都代表著在遷移的過程中,客觀的經濟社會條件狀況與個人的心理狀. ‧ 國. 學. 態。. ‧. 除此之外,Petersen(1958)則認為遷移與生育或死亡不同,它不能以律則 (law)來分析,即使在文化及心理因素並不存在的情況下,仍有社會因素來影. y. Nat. er. io. sit. 響它,因此 Petersen 綜合各種因素,將人口遷移系統性分為四類層級: 1. 原始性遷移(primitive migration) :此類遷移主要是由於生態的推動力量. n. al. Ch. i Un. v. 所造成的。由於原居地區之生態環境(ecological environment)受到自然或人為. engchi. 的破壞,使得人類沒有能力去抗拒這股自然力量,因此,只能向外另覓他處賴以 維生。而早期社會的居民較有此種移民型態的傾向。 2. 強迫性遷移(impelled migration)或被迫性遷移(forced migration):此 類遷移主要是指非自願性或非個人意願的遷移,而促使其遷移之力量則來自社會 組織或國家政府對人民施加壓力。其中強迫性遷移(impelled migration)乃是指 行為者有若干權力決定是否要遷走,而被迫性遷移(forced migration)則是指行 為者無權力決定是否要遷走。 3. 自由性遷移(free migration) :此類遷移主要是指由移民的自由意志所決 定的遷移。其遷移的動力可能是源自於個人意願,為了滿足個人好奇、冒險心理, 2-2.

(26) 都市原住民創業成功模式之研究--以台北市原住民為例. 或者是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質與工作環境而決定的遷移行為。 4. 大眾性遷移(mass migration):此類遷移主要是由於社會群眾所形成的 一種遷移模式。透過眾人的遷移行為追隨,形成一種遷移模式,將遷移視之為理 所當然的行為,甚至是「較有出息」的向上層社會流動行為。 遷移發生的背後即代表著因素的改變,無論是由於個人意志之遷移、社會 群眾之遷移,種種的變遷使得遷移者開始作遷移的考慮與實現;而當都市原住民 在地區間移動,或由鄉村移向都市時,透過推與拉效果(push and pull effects) 的影響,會使得都市原住民因為都市地區高工資工作的拉力,以及在鄉村地區的. 治 政 大 移居都市的情形,國內學者也引用推與拉互動理論來探討(張曉春,1974;傅仰 立 止,1987;連玉龍,1990),認為原鄉已無法提供生活資材所需,使得原住民不. 低工資、缺少就業機會的推力綜合考量而採取行動,產生遷移行為。台灣原住民. ‧ 國. 學. 得不遷移都市地區,是為「推力」 ;而都市地區工商業發達,就業機會相對較多,. ‧. 是為「拉力」 。在兩種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才使得原住民離鄉背井,移入都市。. sit. y. Nat. 根據張茂桂(1998)的調查研究,一般原住民由山區前往平地,其主要原. io. er. 因為:山地教育機會有限、工作機會不足、服兵役。然而,由於原住民的教育程 度普遍不高,遷移到平地只能從事體力工、打零工,大多數人還是選擇回鄉,這. n. al. Ch. i Un. v. 是因為山上的家庭有所需要,且能提供個人情感與支持、山上與平地有較大的文. engchi. 化差異與適應問題、山下不一定找得到工作。又據顏愛靜(1998)的調查研究, 原住民菁英則認為山地社會最主要的是經濟問題,其中以山地經濟條件太差與山 地社會缺乏工作機會最為嚴重,因而,改善山地建設、提供就業機會是當務之急。 總而言之,影響原住民遷移都市的主要因素,除工作機會較多、工資率較 高、生活設施充足等「拉力」之外,主要還是在於原鄉交通不便、經濟落後、謀 生不易等「推力」所致。. 2-3.

(27) 第二章 理論探討與文獻回顧. 第二節. 都市原住民的遷徙行動. 「都市原住民」原本並不是官方的正式稱呼,學術界也沒有依據嚴謹的分 類標準,界定出具體的指涉範圍,而是由原住民移居都市地區的知識份子所提 倡,用以泛稱都市地區原住民的慣用名稱。而這個稱呼本身則是源自於「都市山 胞」一詞,但一般文獻對此的指涉範圍與內涵並沒有明確的界定。廣義而言,所 謂的都市山胞就是指「山地山胞與平地山胞中,離開自己的家鄉到城市裡來謀生 者」 (林建二,1973) ;比較狹義的用法,則是專門指那些「由山地鄉或山地原居 地遷移到都市內,做永久或半永久的移居,從事工商業為職謀生的山地籍同胞而. 政 治 大 查的定義為,民國 84 年底戶籍設在台北市、高雄市、台灣省 5 個省轄市及 16 立. 言」(林金泡,1980;1981a)。而所謂「都市原住民」,根據民國 86 年內政部調. 個縣,其行政區域層級為市鎮,且該戶戶長為原住民(即登記符合平地原住民或. ‧ 國. 學. 山地原住民身分者)及該戶戶長雖非原住民,但同戶籍內共同生活人口中,原住. ‧. 民人數超過該戶同住人口一半以上者,均謂之(內政部,1997)。. sit. y. Nat. 所以,「都市原住民」這個名詞最早的版本是「都市山胞」,大約是出現於. io. er. 民國 60 年左右,主要用來描述遠離「山」中家園,下「山」到都市謀生的原住. al. 民,由於當時對居住山中的原住民多以「山胞」稱之,因而,為彰顯其遷移屬性. n. iv n C 與定居都市的現況,故以都市山胞稱之。而造成遷移的主因,多與民國六十年代 hengchi U. 台灣社會經濟發展有關,都市周邊工業的蓬勃發展,出現大量就業機會的拉力, 再加上原住民原鄉農業式微的推力,可能就是造成民國六十年代以來都市活動中 原住民遷移熱絡的主因。以下將透過文獻整理及歸納,分析影響都市原住民從民 國 50 年迄今各個時期原住民遷移行動發生的原因,並加強分析在各個時期中有 關於就業層面的影響。. 壹、民國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 台灣在民國五十、六十年代逐漸邁入都市化的影響,都市勞力需求增加, 於是大量的城鄉移民開始產生。早期研究都市原住民遷移原因以張曉春(1974) 為主要的學者,在他的研究中,發現都市原住民遷移的具體原因,主要以原居地 2-4.

(28) 都市原住民創業成功模式之研究--以台北市原住民為例. 「謀生不易」為最多,而沒有耕地或耕地很小的又屬最根本的原因。其分析台北 市山胞 2-1遷移至都市的動機,主要有三個特點: 1. 不得不遷移:多半是因為在家鄉謀生不易,非離鄉另謀生路不可,大部 份以攜眷遷移的較多。 2. 為前途著想而遷移:大多是未婚單身的男性,認為家鄉前途黯淡,經由 與平地人接觸後認為平地有比家鄉更好的發展機會而遷移。 3. 為了生活享受而遷移:特別是女性未婚青年,是因為嚮往都市的多彩多 姿的生活,並可以到都市中增廣見識。. 政 治 大. 許木柱(1974)的研究中亦指出原居地農業經濟不景氣、作物價廉,促使. 立. 年輕人外出謀生往都市發展;黃美英(1987)整理學者的意見後指出山地農業式. ‧ 國. 學. 微、貨幣或市場經濟介入、平地就業機會及待遇較佳等因素共同導致山地勞力外 流。. ‧. 綜上所述,早期學者所研究都市原住民遷移的成因,大致可以歸納幾點結. y. Nat. io. sit. 論,即都市原住民在民國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遷移的原因主要是由於原居地的生. n. al. er. 活環境不佳,包括部份原住民無耕地或耕地較小不足以維持生活、山地農業無法. Ch. i Un. v. 支持生活、山地謀求農業以外的工作不易…等,藉由「推拉理論」分析中,可以. engchi. 瞭解當時都市原住民的遷移以原鄉推的因素較都市拉的因素更有影響力,顯示在 那段時期,除了山地社會各項建設尚屬落後之外,山地經濟亦屬脆弱,農業收入 明顯不足,於是開始產生都市原住民的遷移現象。 自民國五十年代以來,原住民的遷移行動就和台灣都市化的進程有很大的 相關性。原住民的遷移行動,不只是受到原居地「推」的力量,同時都市「拉」 的力量也正在激烈地交互著,加快原住民遷移的速度。原住民經由日治時期的集 團移住,定耕農作;光復後國民政府「山地平地化」政策的影響,使得原住民本 身的生活習慣與傳統制度漸漸流失,取而代之的是必須面對與學習現代的生產方 2-1. 民國 83 年第三次修憲,將憲法增修條文中「山胞」的名稱改為「原住民」 ,回應了自 73 年來 台灣原住民長達十年的正名運動。 2-5.

(29) 第二章 理論探討與文獻回顧. 式與經濟活動,在此情況之下,山地的建設與產業,明顯地落後都市地區一大截, 故當台灣邁入都市化之際,都市地區需要大量的勞動人口,山地社會的脆弱經濟 致使原住民紛紛遷往都市,成為都市的底層勞動力。這個時期的遷移對原住民而 言是至深且鉅的,其代表著不同的民族、文化正式的接觸、融合,對原住民傳統 社會有著決定性的改變與影響。而遷移到都市的原住民也因為受到這樣劇烈的轉 變,使得其在都市中的心理、職業、居住等適應狀態產生一定程度的問題,更需 要社會的力量來共同加以關心。. 貳、民國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 治 政 大 建設,相對的,在工商業方面則有突飛猛進的發展,外資湧入以及對外出口蓬勃 立 發展。許多山地原住民的勞動力因此被吸引進入都市;之後台灣經濟起飛,帶動 雖然民國 60 年到 66 年間,是國內農業的萎縮期,但是隨著政府推動十大. ‧ 國. 學. 建築業的蓬勃發展,使得更多的原住民遷移至都市。而在民國六十年代到七十年. ‧. 代都市原住民遷移的原因,主要是由於都市經濟環境較佳,包括平地就業機會及 待遇較佳,同時有更好的就業環境及品質,因此,許多的原住民為前途著想及為. y. Nat. er. io. sit. 了生活的享受而遷往都市地區。. 經過實施十大建設之後,出口導向的經濟發展,拉大了城鄉間的距離,民. n. al. Ch. i Un. v. 國七十年代初期政府又把部份十項建設項目延伸至山地,進而推動十二項建設,. engchi. 使得電話、電視等現代設備被帶到山上,又激起另一波嚮往都市生活的原住民進 入平地的浪潮,而隨著泰雅、排灣、布農等部落的移居都市,大量「都市原住民」 的時代也就應運而生。由於傳統的農業生產沒落凋零,剩餘農業人力與下山的原 住民紛紛投入營造建築ゝ工廠、製造業等,其中以建築業居多,又以板模工與鋼 筋工佔大多數(蔡明哲,2001)。移入都市的原住民多集中於製造業與營造業這 二大行業,工廠勞工與建築工人是都市原住民的主要從業身份。 在林金泡(1981)的研究中指出民國六十年代以後的都市原住民遷移原因 多半受到平地工商業的刺激而「自由遷出」。此種遷移大多屬於 Petersen 所分類 的自由性遷移(free migration)及大眾性遷移(mass migration),前者之遷移動 2-6.

(30) 都市原住民創業成功模式之研究--以台北市原住民為例. 力完全導之於個人意願,為了滿足個人好奇、冒險心理,或者為了更好的生活品 質與工作環境,個人(或是全家)可能決定遷移;而後者則多少與社會群眾感染 有關,將遷移視之為較有出息的向上社會流動行為,而開始了遷移的行動。 林金泡(1980)在其北區都市山胞生活狀況調查中歸納出山胞遷移都市的 原因有二: 1. 社會變遷及經濟變遷的因素:民國五十年代後經濟發展迅速,工商業成 長突飛猛進,由原先以農業為主體的社會經濟結構,轉變為工商業為主 的社會經濟體制。工商業發展需要大量的人力需求,同時工商業之薪資. 政 治 大 平地山胞未享有政府的經濟保護扶植政策之故:都市山胞大部份屬平地 立 收入明顯高於農業收入,誘使山胞大量湧入都市謀生。. 2.. ‧ 國. 學. 山胞的阿美族,其未能享受山地山胞免徵租稅之優待,另外大部份平地 山胞也無原住民保留地使用之權利保障,在經濟不善情況下的平地山. ‧. 胞,經高利貸或天災疾病交加之困境下,不得已將世居地及祖傳水田一. sit. y. Nat. 筆筆出售,加以沒有稅租免徵之優待,債台高築,無法在家鄉繼續維生,. io. n. al. er. 最後不得不離鄉攜眷遷移至都市。. i Un. v. 縱觀民國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之間都市原住民的遷移情形,學者的研究(參. Ch. engchi. 見表 2-1)大多指出原鄉「推」的因素力量較大,往往是造成了都市原住民遷移 的主因,同時又由於當時的都市經濟正處於起飛之刻,因此,亦造成一部份的都 市拉力,使得這個時期有大量的原住民遷移到都市;然而,原住民紛紛遷出原鄉 地區之後,面對的是與以往生活情境截然不同的環境,必須設法調整適應,才能 謀求自我發展。. 2-7.

(31) 第二章 理論探討與文獻回顧. 表 2-1:民國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原住民的遷移原因整理一覽表 學者. 原因. 都市拉力. 張曉春(1974). 原鄉推力. --. 許木柱(1974) 都市謀生較易. 林金泡(1981) 平地工商業之吸引. . 原居地謀生不易(耕地不足). . 農業經濟不景氣. . 作物價賤. . 生活困難. 黃美英(1985) 平地就業機會及待遇較佳  . 山地農業式微 貨幣或市場因素介入. 政 治  大山地農業式微. 傅仰止(1985) 平地工商業發達. 立.  勞力需求增加. . 就業機會不足. ‧ 國. 學. 資料來源:吳宏霖,2001;許雯錚,2004;作者自行整理. 參、民國七十年代迄今. ‧. y. Nat. 從民國七十年代之後,原住民遷移至都市的原因,主要還是以工作為主,. io. sit. 但是就「推拉理論」分析可得知,似乎有朝向都市拉力的方向轉變,如都市地區. n. al. er. 教育環境及工作機會佳、遷移都市的親友亦扮演了一部份都市拉力的角色(參見. Ch. i Un. v. 表 2-2) 。由此顯示,近年來學者對於都市原住民遷徙因素分析的變化,從原本「推」. engchi. 的力量,慢慢地轉變成「推」「拉」兩力交相互動,進而演變成都市「拉」的力 量作用增強。謝高橋(1991)調查曾經移出而再度返鄉的原住民後,指出教育與 工作是這些原住民移出時的最主要原因。李明政(1996)指出,在六十年代以後, 一方面由於都市地區各種就業機會大增,一方面由於城鄉訊息傳播交流已趨迅速 頻繁,加上已有不少原住民在都市地區建立起原住民的支持網絡,都使鄉村的各 族原住民更容易到都市謀生。廖本全、李承嘉(2000)認為「賺錢」與「學習」 是原住民移往台北的主要因素。而賴宗裕(2000)亦指出都市地區就業機會高, 是原住民來到都市居住的主因,而由於都市地區子女教育環境好、社會福利措施 佳、工作環境好與生活品質良好是促使原住民繼續居住在都市地區的原因。. 2-8.

(32) 都市原住民創業成功模式之研究--以台北市原住民為例. 表 2-2:民國七十年代迄今原住民的遷移原因整理一覽表 學者. 原因. 都市拉力. 原鄉推力. 謝高橋(1991) 都市的教育及工作機會較佳. --.  都市就業機會增加 李明政(1996). --.  城鄉訊息傳播交流迅速頻繁  已遷移到都市的原住民所建立 的支持網絡. 廖本全、李承嘉  到都市賺錢 (2000). --.  學習 . 政 治 大 都市地區就業機會高 立. --.  子女教育環境好. ‧ 國. 學. 賴宗裕(2000) 社會福利措施佳. ‧.  工作環境好  生活品質良好. y. Nat. er. io. sit. 資料來源:吳宏霖,2001;作者自行整理. 原住民遷移至都市的原因,或傳統山地社會何以人口大量外流,學者都曾. n. al. Ch. i Un. v. 做過研究。許多研究採「推拉理論」,以山地農業式微、就業不足為推力,以都. engchi. 市工商業發展、勞動力需求增加、高工作報酬等為拉力來說明都市出現原住民遷 移的原因。 至於城鄉之間推拉力量之牽扯關係,傅仰止(1985)更進一步建構出影響 原住民遷移的因素(參考表 2-3) ,包括不得不遷移(貧困、外婚、服兵役、逃避 等)、前途考量(工作機會、就學、子女教育等)及追求不同的生活品質(生活 水準、羨慕都市繁華等),而至於就業狀況方面,亦指出「都市原住民絕大多數 從事職位、收入偏低的非技術性勞力工作」。顏愛靜、楊鴻謙(2000)觀察當代 原住民的遷徙狀態亦指出,如果遷移的新增利益大於因此而增加的成本,則人口 遷移的現象必定會產生(請參考表 2-4) ,例如:由鄉村移向都市後,可以選擇工 2-9.

(33) 第二章 理論探討與文獻回顧. 作,具有高薪資率,又對未來加薪、升遷的期望,子女能受較好的教育機會等, 皆是遷移至都市後的潛在利益。除了遷移的利益之外,可能產生遷移的成本,例 如:找工作的不確定性,找工作時的住所,需要改變穿著、行為、日常習慣等, 皆是遷移至都市後的潛在成本,而潛在遷移者必會深入考慮成本及利益之後,再 加以決定是否要遷移至都市。謝高橋(1995)則從問卷調查的資料分析指出,近 年來都市原住民外移的原因著重在教育與工作,而這種遷移多視移動為手段而不 是目標,故可能在目標達到即回鄉。賴宗裕(2000)亦認為近年來都市的拉力較 原鄉的推力在都市原住民的遷移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表 2-3:城鄉間影響原住民遷移因素表 城鄉遷移力量. 立. 政 治 大 推力. 拉力. ‧ 國. 學. 貧困、外婚、服兵役、就學、 家庭義務、固有土地財產、親人 原居地(原鄉)親友裂痕、逃避社會控制、逃 聯繫、新增工作機會、輕鬆、友 避鄉間生活。. 善的生活圈。. ‧. 工作期望未實現、人際關係不 工作機會多、生活水準高、就醫、. Nat. y. sit. al. n. 會控制。. er. io. 佳、不滿都市生活方式、回鄉 就學、為子女教育、羨慕繁華情 移居地(都市) 成親、覺得備受歧視、逃避社 境、親人會合。. ni Ch 資料來源:Hodge,1969;引自傅仰止,1985 U engchi. 2-10. v.

(34) 都市原住民創業成功模式之研究--以台北市原住民為例. 表 2-4:遷移因素所致本益矩陣分析表 決策. 遷移. 潛在成本 (遷移的成本因素) 1.移往新住處的交通狀況 2.找工作的不確定性 3.找工作時的住所 4.找工作時的飲食 5.就業的適當衣著 6.欠缺社會地位 7.住在周圍陌生的地方 8.需要講另種語言,改進會話能力 9.需要改變穿著、行為、日常習慣. (遷移的拉力因素) 1.高薪資率 2.選擇工作或偏好 3.自己或子女能受較好的教育 4.更好的社區服務制度 5.更有趣的、振奮的社會生活 6.更好的種族、族群、社會狀況. (遷移的交互影響) 政 治 大 1.已擁有不昂貴的住宅 2.食物不昂貴. ‧. ‧ 國. 3.每天可與家人連絡 4.每天可與老朋友、同儕連絡 5.住在周圍熟悉的地方 6.確保維持社會地位 7.繼續傳統的語言、衣著、習慣 8.保障工作(對某些人而言). 學. (遷移的推力因素) 1.當地找到工作的困難 2.當地欠缺適當的遊憩設施 3.家庭過度的掌控 4.對當地社會關係不滿意 5.對當地制度不滿意 6.對種族、族群、政治條件不滿意. 立. 不遷移. 潛在利益. y. Nat. er. io. sit. 資料來源:Bougue,1977:169;引自顏愛靜、楊鴻謙,2000. 從文獻上可以發現到影響原住民遷移的重要原因之一即是都市就業環境的. n. al. Ch. i Un. v. 拉力,由於原住民的遷移行為決定是相當慎重的,因此,在決定遷移時,往往具. engchi. 有對於未來相當大的期許及經濟生活改變的渴望。大體而言,原住民的大量移往 都市,與農村人口外移的動機相似。但山地原住民的遷移較一般城鄉遷移產生更 多的問題,因為原住民之移入都市,不僅是較長距離的城鄉移動,同時也是跨越 文化、種族界線的移動,因此也產生了許多的生活調適問題。. 2-11.

(35) 第二章 理論探討與文獻回顧. 第三節. 都市原住民之生活調適相關研究. 在原住民遷往都市之始,往往受限於自身原住民之特質、教育程度不高等 普遍問題,又加上傳統群居文化約制與都會生活適應困難,乃產生許多原住民遷 移至都市之後,對於就業、經濟、居住、教育、生活等適應調適問題;而過去有 相當多的文獻研究都市原住民的社會適應及心理適應的研究,這類的研究多著重 於都市原住民實質面臨的問題,如就業、居住、教育、經濟、醫療等,亦有多數 的文獻研究都市原住民的心理適應狀況,如與原住民的自我族群認同、家庭生 活、親屬關係、社會參與、及與其他族群或大社會的相處關係等。這些文獻都對. 政 治 大 活適應的瞭解,可歸納出都市原住民在創業過程中與其他原住民不同的特質的考 立. 我們欲研究都市原住民的創業成功模式有相當大的幫助,藉由著對都市原住民生. 量,可使我們在理解不同族群的問題及想法時能有較客觀的立場。. ‧ 國. 學. 原住民離開原鄉到都市後,必須設法適應陌生的環境。Shannon 等人(1973). ‧. 認 為 少 數 民族 在 工業社 會 適 應 過程 , 可從文 化 改 觀 ( acculturation )、 同 化. sit. y. Nat. (assimilation) 、融合(absorption)及整合(integration)四個層面觀察。文化改. io. er. 觀是指少數族群借用或獲取客居文化特質的過程,但未必放棄原居地文化;於遷. al. 移者修正自己的態度價值以配合客居環境,即產生同化現象;當遷移者在客居地. n. iv n C 找到適當工作而納入客居社會經濟體系,是為融合現象;最後,於遷移者完全融 hengchi U 入客居社會或與主流團體成員近似,即達成融合(謝高橋,1989)。原住民遷移. 至都市之後,其適應過程往往會產生許多生活調適問題,包括就業、經濟、居住、 教育、社群、心理等,以下則針對就業方面及社群方面分別討論。. 壹、就業方面 張曉春(1974)經由調查分析指出,都市原住民的職業穩定性低、職業流 動性高,而造成此現象是由於收入低微希望增加所得所致,而都市原住民普遍認 為,與一般平地人有同工異酬現象。 李亦園(1982)在討論都市原住民的遷移過程中,除了討論都市原住民的. 2-12.

(36) 都市原住民創業成功模式之研究--以台北市原住民為例. 遷移原因外,同時也注意到他們在就業、就學、婚姻、人際關係等面向的適應問 題,其中特別提到原住民在就業上有較大的適應困難。 黃美英(1985)針對基隆市、台北縣、桃園縣與高雄市四個原住民集居較 多都市加以分析,歸納出都市原住民在社會適應時常需面對七大問題:職業問 題、居住問題、衛生醫療、教育問題、社會福利與法律諮商及族群認同。其亦指 出都市原住民的平均一般收入低於一般民眾,且大多是從事職位、收入偏低的非 技術性勞力工作;而都市原住民就業上的問題則包含勞資糾紛,山地少女被騙或 賣至色情行業、求職受騙、工作危險性高等現象。(黃美英,1987). 治 政 大 原住民仍以從事體力勞動或工廠工作為主。顯示在社會的變遷之下,原住民的就 立 業狀況並沒有顯著提升,而仍多處於工作不穩定及付出勞力多、收入偏低的現象。 謝高橋(1991)指出原住民到都市後轉換工作的現象頻繁,且移居都市的. ‧ 國. 學. 張慧端(1996)於研究「台灣省原住民社會發展方案執行成果評估報告書」. ‧. 中,對原住民做調查顯示,就業與經濟困難佔原住民最需要解決問題之排名的首. sit. y. Nat. 位(參考表 2-5);若再加以比較民國 81 年「山胞輔導措施績效之檢討」中的調. io. er. 查統計結果(參考表 2-6) ,可以看出就業因難與經濟困難一直都是原住民心中的 傷痕,而進一步討論造成原住民社經困境的歸因解釋可以歸納為: (1)內在因素:. n. al. Ch. i Un. v. 如原住民的民族性與個人觀念態度; (2)外在因素:如歷史政經的結構演變、社. engchi. 會大眾對原住民的刻板印象、歧視等(傅仰止,1994)。 吳宏霖(2001)指出在就業方面,早期都市原住民並未感就業上的因擾, 主要是都市比原鄉有較佳的機會,但隨著社會結構的變遷,原住民在就業上並沒 有社會流動向上的提升,形成了現今包含居住在內的種種課題。. 2-13.

(37) 第二章 理論探討與文獻回顧. 表 2-5:原住民認為目前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部落原住民(N=1536). 都市原住民(N=181). 1.就業困難. 73.1%. 1. 就業困難. 89%. 2.教育問題. 62.8%. 2. 經濟困難. 73.5%. 3.經濟困難. 61.7%. 3. 教育問題. 56.9%. 4.交通不便. 49.7%. 4.酗酒. 48.6%. 5.人口外移. 48.3%. 5.雛妓問題. 42.5%. 6.文化消亡. 31.3%. 6.文化消亡. 42.4%. 註:N 為樣本數. 立. 政 治 大. 資料來源:張慧端等,1996. ‧ 國. 學. 表 2-6:原住民面臨困境的排序(以民國 81 年與民國 85 年為例). 平地山胞. 部落原住民. Nat. 民國 85 年 都市原住民. 就業困難. 就業困難. 59%. 人口外移. 教育問題. 52%. 教育問題. 經濟困難. 49%. 經濟困難. 50%. 交通不便 49.7%. 酗. 人口外移. 47%. 文化保留. 42%. 人口外移 48.3%. 雛妓問題 42.5%. 交通不便. 42%. -. -. 文化消亡 31.1%. 文化消亡 42.4%. 文化保留. 41%. -. -. n. al. 61%. 就業困難 73.1%. 就業困難. 58%. 教育問題 62.8%. 經濟困難 73.5%. n C h55% 經濟困難U61.7% engchi. 教育問題 56.9%. sit. 60%. io. 酒. er. 酗. 民國 85 年. y. 山地山胞. 民國 81 年. ‧. 民國 81 年. iv. -. 資料來源:張慧端等,1996. 2-14. -. 89%. 酒 48.6%. -. -.

(38) 都市原住民創業成功模式之研究--以台北市原住民為例. 貳、社群方面 張曉春(1974)經由調查分析指出,都市原住民的職業調適有收入及穩定 性低的情況;家庭調適方面由於比起家鄉時在台北工作較固定,故家庭的生活和 諧;親友與鄰里調適方面,由於遷移異鄉渴求友誼,故認為都市朋友友好程度高 於以往,親戚則以聯絡情誼為主,不過來往的親友都以山胞為主,文化整合較不 易。 傅仰止(1985)指出都市原住民在生活適應上調適困難,主要是由於原住 民自行隔離的傾向,同時造成原住民傾向集體行動,並在社區中形成社區型態。. 政 治 大. 同時也說明了原住民亦有回流的狀況,反應了在都市就業和其他生活調適的困 難。. 立. ‧ 國. 學. 謝高橋(1991)指出都市原住民在與原居地親友的聯繫仍屬頻繁,而在歧 視方面則大部分都市原住民仍覺得受漢人歧視,不過在工作及學校場所方面,歧. ‧. 視的看法較不強。. Nat. sit. y. 李明政(1998)則認為在交友方面,阿美族和排灣族似乎比泰雅族的都市. n. al. er. io. 原住民有較強動機和較高頻率的族人互訪,而傳統文化的差異性或保存程度的不. i Un. v. 同,也有某種程度的影響,顯示近來都市原住民的交友範圍已延伸到和漢人的關 係密切。. Ch. engchi.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歸納幾個觀點: 1. 遷移到都市中的原住民首先面對的便是就業及居住上的問題,同時與社 會環境的協調融合程度,也間接地決定了是否能夠繼續生活下去的主要 考量。 2. 由於都市原住民在遷移至都市之後,必須面臨就業、心理、社會等調適 問題,因此,往往調適成功者才能夠繼續的生活下去,否則將會造成不 能安於位、工作情形不穩定的情況。 從表 2-7 之整理可以得知,當都市原住民遷移到都市後,常會產生就業、社 2-15.

(39) 第二章 理論探討與文獻回顧. 群、人際關係處理的適應問題。因此,當這些都市原住民面對都市環境的陌生時, 如果此時主流社會還對原住民存有負面的刻板印象時,將會造成都市原住民適應 更不良的情形發生,甚至引發其他更多的問題。 表 2-7:原住民之都市適應問題 研究學者. 都市適應問題. 張曉春(1974)就業、人際關係、家庭生活與宗教調適 李亦園(1978)就業、族群關係、教育、家庭與婚姻、精神健康與不良行為的調適 林金泡(1981)主要為就業(經濟)的適應. 政 治 大. 傅仰止(1985)就業與生活適應(原住民族有自行隔離的傾向). 立. ‧ 國. 學. 就業、居住問題、社會參與意願(歸納過去學者的研究,所持觀點 黃美英(1985) 和傅仰止大致相同) 資料來源:許雯錚,2004. ‧.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2-16. i Un. v.

(40) 都市原住民創業成功模式之研究--以台北市原住民為例. 第四節. 都市原住民特質之探討. 台灣地區的原住民一向處於少數民族的不利地位。雖然其特殊身份受到各 項政策加以扶持及保護,但是在實際執行政策的過程中卻出現問題(尤其是在地 方層次上),而難以完全達成政策上的美意(李亦園等,1983;李亦園,1984; 蕭新煌,1987),或因為政策上的補救措施抵不過社會整體層面的發展趨勢(例 如教育資源分配不均) ,而導致、延續原住民在社經結構上的不利處境(傅仰止, 1986)。 原住民沿承城鄉間選擇性移民的特徵,成員多半為原居地社會中居較高教. 政 治 大. 育程度、具較強謀生能力者(Todaro,1980;1983)。可是這群原本在原居地具. 立. 有較強謀生能力者,遷移至都市地區之後,卻很難持有像在山地社會中那樣的中. ‧ 國. 學. 上階層地位,而大多數的原住民都只能從事體力工、打零工等低工資的職業,或 者從事一些較不受人重視的行業。由於原住民遷移後的社會地位、教育程度、職. ‧. 業別處於都市社會中的弱勢,因此,在就業過程中往往產生工作機會有限、體力. sit. y. Nat. 工作薪資低等就業困境,而加深了原住民在遷移都市後的生活困境,也造成原住. io. al. er. 民在適應過程中與都市之間的藩籬。因此,以下則探討都市原住民其各項特質,. n. 主要用來分析在都市原住民的創業過程中,是否受其特質因素的影響。. Ch. engchi. i Un. v. 根據傅仰止(1987)的統計研究發現:都市原住民. 2-2. 很少真正住在一般人. 所瞭解的繁華都市裡,而多半分佈在都市化程度中等、位居大都會外圍、新興製 造業及其他就業機會較密集的地方中心和衛星市鎮;而其又指出外移山胞近年來 大致的人口區位分佈是逐漸向高、中等程度都市化地區集中;又受到移居地所能 提供的就業機會所限制,大部份設籍的都市原住民都住在都會區邊陲鄉鎮或衛星 市鎮裡,而這種城鄉移民移入都會核心外圍的現象,在第三世界國家和地區相當 普遍(Hawley,1981)。其亦指出這樣的現象大致可以反映出幾點事實:(1)多 數山胞移民的謀生技能較差,難以打入中心都市裡一些高度專精工商服務機能發 2-2. 傅仰止(1987)使用「都市山胞」一詞來稱呼指涉由原居鄉鎮遷往台灣西部都市地區謀生就 學的高山族(或稱土著族群、原住民、山地同胞、山地人等) ,其名稱由來參閱傅仰止(1985a) , 在此則以都市原住民來替代此觀念。 2-1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is shows that, up until the mid to late Tang Dynasty, objects made of glass and crystal still were both called liuli, whereas the term poli was used to refer to

You are given the wavelength and total energy of a light pulse and asked to find the number of photons it

2.1.1 The pre-primary educator must have specialised knowledge ab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 development before they can be responsive to the needs of children, set

Reading Task 6: Genre Structure and Language Features. • Now let’s look at how language features (e.g. sentence patterns) are connected to the structure

 Promote project learning, mathematical modeling, and problem-based learning to strengthen the ability to integrate and apply knowledge and skills, and make. calculated

Now, nearly all of the current flows through wire S since it has a much lower resistance than the light bulb. The light bulb does not glow because the current flowing through it

(1) principle of legality - everything must be done according to law (2) separation of powers - disputes as to legality of law (made by legislature) and government acts (by

volume suppressed mass: (TeV) 2 /M P ∼ 10 −4 eV → mm range can be experimentally tested for any number of extra dimensions - Light U(1) gauge bosons: no derivative couplin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