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韓國中等強權外交政策與韓中關係的發展: 角色理論的視角與分析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韓國中等強權外交政策與韓中關係的發展: 角色理論的視角與分析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21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班 碩士論文. 韓國中等強權外交政策與韓中關係的發展: 角色理論的視角與分析 Role Theory: South Korea's Middle Power Diplomac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ino-Korean relations. 指導教授:黃瓊萩. 研究生:黃志婷. 博士. 撰. 中華民國 106 年 7 月.

(2) 謝辭 回顧在政治大學的求學過程,心中對於所相識的師長與朋友,衷心地感恩, 感謝東亞所給予的栽培與機會,讓我在碩士生涯能夠有所成長與歷練。 感謝我的指導教授黃瓊萩老師,在論文的撰寫過程之中悉心地教誨與指導, 給予清晰的方向與思路,並包容許多學生的不足之處。也要謝謝兩位口試委員, 張登及老師與董思齊老師對於學生的建議與鼓勵,使論文得以更加嚴謹與完整。 也要感謝在東亞所的寇建文老師、邱坤玄老師、鐘延麟老師與魏艾老師,在諸位 老師的課堂上都使學生收穫良多。此外,也要謝謝政大國關中心中國社會經濟研 究所的趙甦成教授,對於學生擔任研究助理期間,所給予的諸多勉勵與指教,也 要謝謝所上的張惠梅助教,對於學生與所上不吝地關懷與協助。 感謝我的家人與朋友,謝謝梓晴、育崡等所上的同學們,在論文撰寫與求學 過程中的扶持與陪伴,也要謝謝外交所的李熙,在高中所結識的睿陽、佩君等好 友們,以及中國人民大學的柔之,與妳們的友誼永存在我的心中。此外,也要感 謝我的父母親,對我一路而來的支持與照顧,以及無條件地關懷與愛護,給予我 最大的溫暖與後盾,在此致上最誠摯的謝意,感謝有你們。 黃志婷謹誌 中華民國 106 年 7 月 29 日,台南.

(3) 摘要 近年來,韓國積極發展「中等強權」外交政策,在 G20 主持多場重要會議, 參與發展政策、維和部隊與區域安全議題,韓國並邀請同屬中等強權國家的墨西 哥、印尼、土耳其、澳洲,共同成立「MITKA」五國諮商會議。本研究主張: 韓國對於自身國家角色概念的認知影響了其外交決策的產出過程,而國家決策者 首先對於國家定位有所認識與定義,從而對應其國家角色而制定相關的施政規劃 與外交方針。 本研究以角色理論作為分析途徑,研究重心聚焦於內部國家特性的成長,以 及外部環境如何影響韓國國家角色概念的成形與轉變。本論文特別著重分析韓國 與中國的關係,主張韓中雙邊互動逐漸影響韓國對自身角色的認知,並增強了韓 國對於提升對中經貿交流與合作的認同,進一步影響了「中等強權」外交政策出 台,令這項政策成為身處安全困境並遭受強權環伺的韓國的外交主軸,並促使韓 國推廣新興外交政策與成立「MITKA」。. 關鍵詞:中等強權外交政策、角色理論、韓國、中國、韓中關係.

(4) Abstract South Korea has recently focused on developing the middle power diplomacy. It has hosted the G20 global conferences, contributed development assistance, and joined peacekeeping operations. It also promoted “MITKA” with Mexico, Indonesia, Turkey, and Australia. The key factor shaping South Korea’s middle power diplomacy is the identity of national role conceptions. The leaders know the self conceptualization of a country’s role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then make decisio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national role conceptions. Viewing role theory as analytical tool, this study explores how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factors affect the course and outcome of ROK decision-making process. The development of Sino-Korean relations shapes the values and identity, makes economic interests continue to effect ROK leaders’s national role conception. Koreans historically consider their country as a victim of great powers , middle power diplomacy may be the key to solving ROK foreign policy dilemmas. Keyword: Role Theory, Middle Power Diplomacy, South Korea, China, Sino-Korean Relations. II.

(5) 目 第一章. 錄.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研究架構 ........................................................................ 3. 第三節. 研究途徑與概念介紹 ........................................................................ 6. 第四節. 研究方法 ........................................................................................... 9. 第五節. 文獻回顧 ......................................................................................... 10. 第六節. 研究範圍 ......................................................................................... 19. 第七節. 章節安排 ......................................................................................... 19. 第二章. 結構與決策:韓國中等強權概念發展的歷史軌跡 ............................... 21. 第一節. 角色理論:韓國的國家角色概念 ................................................... 21. 第二節. 冷戰後韓國國家角色概念的歷史發展 ........................................... 38. 第三節. 韓國國家角色概念對韓國中等強權外交政策形成之影響 ............ 53. 第四節. 結論 ................................................................................................. 64. 第三章. 韓中關係發展對韓國國家角色概念形成的影響 ................................... 69. 第一節. 韓中關係歷史發展 .......................................................................... 70. 第二節. 中國對朝鮮半島外交政策發展與韓國的回應以及國家角色概念形. 成 .................................................................................................................... 80 第三節. 韓國中等強權外交與韓中關係未來發展 ......................................108. 第四節. 結論 ................................................................................................126. 第四章. 韓國國家特性對國家角色概念形成的影響 ..........................................129. 第一節. 韓國政經發展與韓國國家角色概念形成 ......................................130. 第二節. 韓國社會環境與對重要他者意識和韓國國家角色概念形成 .......142. 第三節. 韓國公眾意見對美國與中國的態度變化 ......................................150. 第四節. 韓國內部輿論對中等強權外交政策的回應 ..................................170. 第五章. 結論........................................................................................................178. 第一節. 研究結果 ........................................................................................178 I.

(6) 第二節. 研究展望:中等強權外交政策對韓國在全球體系、韓中關係與韓美. 關係的影響 ....................................................................................................182 參考文獻 ...............................................................................................................184. II.

(7) 表. 次. 表 1 韓國國家角色概念歷史進程與重要他者(美國)因素 ............ 66 表 2 韓國國家角色概念歷史進程與中國因素 ..................................127 表 3 韓國 GDP、成長率發展及角色認知變化(1961~2015 年) .132 表 4 韓國公眾對韓美同盟關係的態度百分比(2014 年) ..............160 表 5 韓國公眾認為在解決北韓核危機中各國所展現的重要性(2004 年) ................................................................................................169 表 6 韓國的國家角色概念變化與韓美關係、韓中關係的變遷 .......182. III.

(8) 圖. 次. 圖 1 研究架構圖,重要他者與國家特性影響國家角色概念形成....... 6 圖 2 韓國公眾意見對美國持正面印象的變化(2000-2015 年) .....152 圖 3 韓國公眾意見對韓美同盟的態度(2002-2004 年) .................153 圖 4 韓國公眾意見對駐韓美軍的態度(2002-2004 年) .................155 圖 5 韓國公眾意見支持撤離或削減駐韓美軍的變化(1996~2004 年) ........................................................................................................156 圖 6 韓國公眾意見支持或反對駐韓美軍(2013 年) ......................157 圖 7 韓國公眾對美國、中國、日本與北韓好感度(2013-2014 年) ........................................................................................................158 圖 8 公眾認為韓國最優先的合作夥伴(2004 年) ..........................161 圖 9 韓國公眾認為在經濟上美國、中國與北韓何者最為重要 (2014-2016 年) ..........................................................................162 圖 10 韓國公眾認為目前在全球最具政治影響力的國家(2013-2016 年) ................................................................................................163 圖 11 韓國公眾認為目前在全球最具經濟影響力的國家(2013-2016 年) ................................................................................................164 圖 12 韓國公眾認為未來在全球最具政治影響力的國家(2013-2016 年) ................................................................................................165 圖 13 韓國公眾認為未來在全球最具經濟影響力的國家(2013-2016 年) ................................................................................................166 圖 14 韓國公眾對中國經濟發展的評價(2006-2014 年) ...............167 圖 15 韓國公眾對韓中關係的評價(2013-2014 年) ......................169 圖 16 韓國公眾對中國態度的變化(2013-2017 年) ......................170 IV.

(9)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壹、.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研究動機. 2013 年後,時任韓國領導人的朴槿惠開始積極動作,外交層面宣布以「信 任政治」(Trustpolirik)做為推動基礎,並設定五項外交目標;包括:信任政治 下的和平統一、發展韓美同盟與韓中關係、成為值得信賴的中等強權(Middle Power)並促進和平與發展、拓展公眾外交,與開展經濟外交。1在其任內,韓國 除鞏固既有對美國的同盟關係,也加速推動韓中關係的增溫。中韓雙方實現雙方 新一代領導人互訪,共同發表「中韓面對未來聯合聲明」與「充實中韓戰略夥伴 關係行動計畫」。2並且在 2014 年年底簽署雙邊自由貿易協定(FTA),構建中韓 經濟為主軸的東北亞經濟整合模式。3韓中關係全面發展。 在韓國「中等強權」外交戰略方面,韓國強調其協調與合作的內涵,主張全 球議題的討論,應透過多邊外交方式協商。在聯合國中,韓國主持了多場重要會 議,並成為重要委員會的成員,如安全委員會。韓國也開展多項發展政策,協助 開發中國家發展。並著手建立與歐盟、東協等國際組織的雙邊關係。4除外,韓 國也嘗試新興外交策略, 2013 年 9 月 25 日在聯合國大會場邊,韓國邀請墨西 哥、印尼、土耳其、澳洲,共同成立「MITKA」五國諮商會議,呼籲國際事務 展開共同合作。 「MITKA」的五個成員,除了皆為 G20 會員外,同時擁有民主政 體與較為開放的經濟體制,在外交上採取和平政策。5同日也是「MITKA」外長 會議第一次召開,成員國表示包括 G20、聯合國安理會、無核化、氣候變遷與民. 1.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Republic of Korea, 2015 Diplomatic White Paper(Seoul: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Republic of Korea , 2015), pp. 25-26. 2 李向陽編,亞太地區發展報告 2013(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頁 206--215。 3 劉德海,「從中韓簽 FTA 看台灣經濟危機和出路」,兩岸公評網,2014 年 9 月, http://www.kpwan.com/news/viewNewsPost.do?id=986,檢索日期:2017 年 5 月 1 日 4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Republic of Korea, supra note 1,at 29-30. 5 “Turkey part of a new alliance MITKA,” World Bulletin (Septmber 28 2013), http://www.worldbulletin.net/?aType=haber&ArticleID=119305, Searching Date May 6, 2017. 1.

(10) 主化都是可行議題。62014 年 4 月舉行了第二次會議,會議指出,「MITKA」成 員國擁有相似性與共同利益,應可在國際議題上發揮建設作用 。7第三、四次外 長會議分別在同年 9 與 11 月舉辦。 事實上,韓國在李明博政府時期便已開始著力於發展「中等強權」外交舉措, 2008 年時任總統的李明博推動「全球韓國」(Global Korea)政策,透過 G20 平 台做為出發,李明博政府通過舉辦 G20 峰會、釜山世界開發援助大會、核安全 峰會等國際活動,致力於經濟、開發援助、核安保等方面,主導參與構建國際新 秩序。8韓國也在聯合國國際維和行動發揮作用,包括在黎巴嫩和海地等地派遣 軍隊與提供資金,並且也在索馬利亞海盜問題上加入聯合特遣部隊(Combined Tactical Force)。9 從對中國外交政策、創新外交策略等發展,皆可觀察出韓國極力與國際社會 與其他國家持續進行交往,並拓展非傳統安全領域外發展空間傾向。而近期韓中 關係的進展,更是受到諸多矚目。中國為亞洲經濟重心,更是世界舞台的崛起強 權。對於韓國從經濟層面而言,中國是第一大貿易夥伴;從政治層面而言,中國 為東北亞重要強權;從安全層面而言,中國稱朝鮮半島和平與穩定為其主要關 懷,本身又與北韓政權有著同盟關係。韓國外交決策勢必得考慮中國的立場,本 研究目的乃探討促使韓國中等強權外交政策產生的背後因素。使用角色理論,以 中國做為重要他者做為變數之一,探討塑成決策者國家角色概念的內、外在環境 的成因,以及國家角色概念對外交決策產出的連結與影響。. 6. “Mexico, Indonesia, Korea, Turkey and Australia(MIKTA) Gather in Mexico for Their Foreign Ministers’s Meeting,”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 Republic of Korea (April 16th, 2014), http://news.mofa.go.kr/enewspaper/mainview.php?mvid=1793&master=, Searching Date May 6, 2017. 7 “The first meeting of MIKTA Foreign Ministers was held on the sidelines of the UN General Assembly ,”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 Republic of Turkey (2014), http://www.mfa.gov.tr/the-first-meeting-of-mikta-foreign-ministers-was-held-on-the-sidelines-of-the-u n-general-assembly.en.mfa, Searching Date May 6, 2017. 8 金聖翰,「李明博政府外交真的失敗了嗎?」,中央日報中文版,2012 年 8 月 30 日, http://joinschina.com/big5/article.do?method=detail&art_id=91500,檢索時間 2015 年 10 月 15 日。 9 “Global Korea with Ambassadors Hill and Minton”, The Korea Society , April 18, 2013, http://www.koreasociety.org/policy/global_korea_with_ambassador_hill_and_ambassador_minton.htm l?gclid=CLnI2vO8zsgCFUcIvAoduuQIlw, Searching Date: May 20, 2017. 2.

(11) 貳、. 研究目的. 劉德海認為韓國傳統外交決策時常涉及政權合法性競爭與地緣政治,外交多 以安全為導向。10Yong Jong Choi 認為中等強權外交政策的出台,與韓國的地位 與外部環境有關。韓國本身在東北亞地區權力相對薄弱,美日韓的傳統三角結 盟,帶來的卻是北韓走向更加激進的風險,以及來自中國的警戒擔憂,而韓國自 身也有對美國貿易問題與和日本的領土爭議。韓國別無選擇只能透過強權與國際 社會,來協助本身的安全性問題。11 本研究認為在討論外交策略形成的過程之中,國際環境的重要性是不可忽略 的因素。研究韓國的中等強權外交政策如何形成,需考慮決策者在制定外交政策 時的立場與判斷,進而觀測在外交決策中呈現何種傾向。本研究認為角色理論能 夠提供展新研究視角,以國家角色概念形成會影響其對外政策產出為理論基礎, 囊括了國家內部狀態與外部國際環境做為影響因素。而中國身為韓國於朝鮮半島 重要強權,同時也是其最大貿易夥伴,又因為韓美同盟的存在,雙方有著政治上 的微妙關係。本研究認為從韓中關係演變入手,將會是觀測韓國角色如何形成的 關鍵。. 第二節 壹、. 研究問題與研究架構. 研究問題. 本研究重心為韓國國家角色概念如何形塑,進而促使其中等強權外交決策產 生的過程。近年韓國中等強權策略主張多邊主義與共同協商,將其列為外交目標 之一。韓國同時積極在聯合國、G20 等外交場域爭取主持會議與發聲,並開展 「MITKA」等新興外交策略。而在國際關係研究中,多將國家視作整體,並集 中於國家能力的探索,角色理論則能夠探究制定外交政策的內部結構,專注於國. 10 11. 劉德海,「變遷中的南韓中國政策」,台灣國際研究季刊,第 5 卷第 2 期(2009),頁 1-10。 The Korea Society , supra note 9. 3.

(12) 家如何看待自己在國際舞台的地位。12本研究以角色理論作為途徑,探索韓國的 中等強權外交政策其中內涵除完整了解韓國中等強權外交政策的發展始末,更加 重要的是探索其相關政策如何形成,背後因素又是何者?中國無論在經濟、政治 與安全上,皆是韓國重要的交往對象。本研究欲探討中國對韓國國家角色概念形 成的關連性,中國外交決策與韓中關係演變如何影響韓國國家角色概念產生,進 而對韓國外交政策產出影響?此外,韓國在近代經歷國內政治與經濟的重大轉 變,迅速晉身為現代化國家後,政治、經濟與社會的發展狀況時而被學界熱議。 本研究也將試圖了解,韓國國內發展情況如何對國家角色概念的產生影響。. 貳、. 研究架構. 韓國在李明博政府與朴槿惠執政時期,著力於推動中等強權外交策略。而如 何探究其決策形成的過程與原因,以及國際強權與國內變遷與其的相連結,是本 研究所關注的核心。 本研究認為國際結構中的重要他者,對於韓國決策者國家角色概念形成有所 影響性,並認為 Holsti 對於冷戰時期對於國家角色概念的研究與分類13,能夠清 晰地描述深受強權影響的韓國之角色認知。本研究並使用 Lisbeth Aggestam 對冷 戰後國家角色概念變遷的研究觀念14,列出區域合作者、領袖、同盟、安全促進 者、協調者,並另外加入中等強權作為韓國的國家角色概念。而決策者國家角色 概念形成則會導致國家對外的角色表演,即韓國外交路線之展現。在李、朴兩屆. 12. Heike Hermanns, “National Role Conceptions in the Global Korea’s Foreign Policy Strategy”, The Kore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Vol. 11, No. 1 (June 2013), pp. 55-82. 13 Holsti 將國家角色概念分類成十七種,包括:革命解放守護者、地區領導者、區域保護者、積 極獨立者、民族解放支持者、反帝國主義代理者、信念捍衛者、調解者、區域合作者、發展者、 忠誠同盟、獨立行動者、擔任橋梁者、榜樣者、國內發展者、孤立者、被保護者。詳細參閱 K. J. Holsti, “National Role Conception in the study of Foreign Policy,” National Role Conception in the study of Foreign Policy, Vol.14, No.3(Septemner 1970), pp.223-280. 14 Lisbeth Aggestam 關注冷戰後歐洲國家的角色概念變遷,進而列出數種國家角色概念,包括了 區域合作者(Regional Collaborator)、領袖(Leadership)、同盟(Ally)、安全促進者(Promoter of security) 、協調者(Bridge/Mediator)與獨立自主者(Independent)等。詳細參閱 Lisbeth Aggestam, “Role Conceptions and the Politics of Identity in Foreign Policy,” Working paper(Oslo: ARENA Centre for European Studies, Febuary 1999), Available from https://www.sv.uio.no/arena/english/research/publications/arena-publications/workingpapers/workingpapers1999/wp99_8.htm. 4.

(13) 政府任內,「中等強權」概念於韓國對外關係越發清晰且重要。指導了韓國於聯 合國安理會、G20 等外交場域的活動,著力爭取各重要會議主持權、重視協助開 發中國家的發展政策、並出台組織「MITKA」等新興外交政策,形成特有的韓 國中等強權外交。本研究加入 Sebastian Harnisch 對於角色學習應用於外交政策 分析的理論架構,Harnisch 強調行為者與結構之間的動態互動,本研究將國際上 重要他者,即中國,視作影響韓國外交決策的重要變因。重要他者係指區域強權 ──中國。其與韓國之間的關係與互動狀況為本研究重點,包括中國對朝鮮半島 外交政策,意旨對中國於朝鮮半島的戰略目標與實際舉措;以及韓國對於中國外 交政策的回應與應對。本研究認為,對於安全為外交首要目標的韓國而言,設定 政策務必考慮朝鮮半島的周遭環境。而中國影響力日益增長,本身又是攸關朝鮮 半島穩定與否的重要大國。中國舉措與韓中關係作用其中,將影響韓國的角色塑 成,並促成其中等強權外交政策的產出。針對分析對象,本研究所採用的資料來 源來自官方文件,如外交白皮書、正式協約或領導人講話。 在國際結構因素之外,本研究也關心韓國國家內部狀況,認為國家特性也會 對國家角色概念形成有所影響。兩者皆為影響因素。國家特性為內部物質因素與 結構,包括了經濟規模、政治結構、社會情勢。經濟規模係指韓國國內的生產總 值(GDP)、經濟成長率等指標,以表達韓國經濟發展水準;政治結構則是指政 府政權變遷,結合各政黨的政治理念作討論;社會情勢則是民間利益團體或社 團,探討對於政府作為有所影響性的活動。總括而言,研究架構可如圖 1 所呈現。. 5.

(14) 圖 1 研究架構圖,重要他者與國家特性影響國家角色概念形成. 重要他者 (中國). 南韓的 國家角色概念. 對外角色表演: 中等強權外交政策. 國家特性. 資料來源:作者自製。. 第三節 壹、. 研究途徑與概念介紹. 中等強權. 本研究核心關懷為韓國的中等強權外交決策的產出,此部分將闡述中等強權 的概念。包括概念提出的背景與實質內涵,作為探討韓國情況時所需要的必備知 識,進而了解韓國決策者的目標與身處環境。 中等強權(Middle Power)起源於作為二戰過後,形容加拿大和澳洲的外交 政策。15而後冷戰的局勢改變,強國權力萎縮、各國合作成為主流、處理事項的 龐大使得外交事務日益複雜,相關對於中等強權討論順勢而起。16之後中等強權 在 G20 的活躍,加以 2008 年經融危機爆發,使得近年來學界開始注意韓國的發 展。17. 15. 黃子庭,「紐西蘭 FTA 的發展與挑戰:中型強權外交的理論觀點」,全球政治評論,第 48 期 (2014),頁 127-128。 16 Andrew F. Cooper, Niche Diplomacy: Middle Powers after the Cold War (Basingstoke: Palgrave Macmillan, 1997), p.1-24. 17 Andrew F. Cooper & Jongryn Mo, “Middle Power Leadership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G8,” Working paper, No. 11-02 (Seoul: Yonsei University, August 2011) , Available from http://csis.org/files/publication/110818_hgcy_working_paper_No_1102.pdf , pp.1-24. 6.

(15) 關於冷戰後的研究起原,始於 Andrew F. Copper 研究澳洲的利基外交(niche diplomacy) 。利基外交乃對於特定議題領域進行資源投入,發揮自我優勢的外交 政策。這乃是由於中等強國恐懼於無政府與無法制,因而強調國際間的「好行 為」,在傳統上總會扮演著國際體系的支持者角色。Richard Huggott 關注全球變 遷所改變的要素,全球化下的特徵為國家間合作的增進,如何議程設計並進行協 商成為好的政策成功之處,外交走向特定議題(Issue-Specific)取向。18 中等強權如何定義,學界眾說紛紜。Copper 與 Richard Huggott、Kim Richard Nossal 劃分出四種如何分類中等強權的角度。19第一種是以國際層級區分,即 GDP 等指標居於中等程度的國家;第二種則是按照地理位置,多位居強權附近; 第三種則是以規範(normative)角度而論,重視國際制度與責任;第四種則是以 行為(behavioral)而觀,通常傾向多邊主義。20 另外,Andrew Hurrell 認為應該 從視中等強權為一種自我認同的角度出發。除了關注中等強權歷史發展,也需注 意外在環境。21 Young Jong Choi 持相同意見,國家需有長期且強烈的認知。22 對於中等強權動態活動的特色,Copper 與 Richard Huggott、Kim Richard Nossal 提出中型強權行動的三種階段。分別為催化者、促進者與管理者。23Huggott 與 Cooper 的共同研究發覺中等強權的結盟具備成員多樣化、特定利益專一化的 特色。24 Alan K. Henrikson 稱政策特色為中等管理(middle management),並觀. 18. Id. at 1-45. 林宗憲,「中等國家之國際參與:加拿大外交政策即其對台灣之啟示」,全球政治評論,第 4 期(2003 年),頁 118-120。 20 Andrew F. Cooper, Richard Higgott & Kim Richard Nossal, Relocating Middle Powers: Australia and Canada in a Changing World Order (Vancouver: UBC Press, 1993), pp.16-17. 21 Andrew F. Cooper, supra note 16, at 1-8. 22 Young Jong Choi, “South Korea's Regional Strategy and Miidle Power Activism ,” The Journal of East Asian Affairs, Vol. 23, No. 1 (Spring/Summer 2009), pp. 8-22. 23 Andrew F. Cooper, Richard Higgott & Kim Richard Nossal, supra note 20, at 18. 24 Richard Higgott & Andrew F. Cooper. “Middle Power Leadership and Coalition Building: Australia, the Cairns Group, and the Uruguay Round of Trade Negotiation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 44, No. 4 (August 1990), pp. 589-600. 7 19.

(16) 察到中等強權經常扮演調解者(mediation)的角色。25 Daniel Flemes 關注南方 國家的案例研究,認為中等強權外交策略屬於「軟性平衡」(soft balancing)26。 中等強權理論勾勒出其外交政策與動態活動的特徵。由於權力有所限制,國 家需投注資源於特定外交議題,在國際場域之中多專注於協調與合作,注重制度 與規範。本研究重心為韓國權外交政策,中等強理論對於其對外活動特徵的研 究,能夠提供角度來解析韓國外交政策的內涵意義與施政方向。除外,Hurrell 提到需注重外在環境的影響性,本研究也注重外在結構的變化,將重要他者視作 影響決策者角色形成的因素。. 貳、. 角色理論. 本研究假設建立於韓國的決策形成來自其國家角色的塑成,此部分即為角色 理論的內容闡述。將從角色理論的起源與發展開始,介紹理論著重要點與見解, 並回顧角色理論的數項重要概念。從而應用於研究中背後成因與韓國角色形成之 間的關係結構,以及韓國的角色概念內涵。 角色理論(role theory)原先已在社會學理論中發展多年,在 1970 年代首先 由 Holsti 應用於外交政策研究。此時的文章主要研究不同國家角色的概念,以及 對於外交政策行為的影響。起先學者將關注放在美國外交政策,使用認知行為途 徑(cognitive approach)做為研究方法。而後許多歐洲學者開始關心歐盟與國際 關係中的角色。使用建構主義的研究方法,重視結構與制度,並開始轉向對於國 家認同與想法(idea)的重要性。27角色理論學者指出,社會文化是「國家角色 觀念」的主要形成要素之一,角色觀念是在特定社會文化大背景下形成的產物。 國家的文化規範認同通過國家角色觀念會表現出特徵。「角色」來自於劇院中的. 25. Andrew F. Cooper, supra note 16, at 47-72. Daniel Flemes, “ Emerging Middle Powers’ Soft Balancing Strategy: State and Perspectives of the IBSA Dialogue Forum, ” Working Papers, No. 57 (Hamburg: GIGA, August , 2007), Available from http://papers.ssrn.com/sol3/papers.cfm?abstract_id=1007692, pp. 6-12. 27 Cameron G. Thies & Marijke Breuning, “Integrating Foreign Policy Analysis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rough Role Theory, ” Foreign Policy Analysis , Vol.8(Janrury 2012), pp. 1-4. 8 26.

(17) 隱喻。在應用於外交政策分析時,則被視作在有組織的團體內,以及在社會性公 認的類別中所擁有的地位(position)。28 Holsti 主要關懷國家角色概念(national role conception) 。由於國際體系有如 主權概念的存在,因此別於社會。29國家角色概念是指決策者所做出決策行為 時,認為舉措符合國家在國際體系的傾向。這種想像的形成可能來自外部環境, 如國家地理環境;也能來自內部,像是社會與利益團體。角色概念影響國家對外 作為,本身也受到他者角色規定影響。Holsti 主要以領導者的談話為分析指標, 分類出各個不同的國家角色概念,如區域保護者、獨立自主者等30。Lisbeth Aggestam 同樣關懷國家角色概念,並專注於冷戰後歐洲國家的角色概念的變 遷。Aggestam 將歐洲秩序、國際合作與互賴、雙邊關係作為觀測方向,進而列 出包括域合作者(Regional Collaborator) 、領袖(Leadership)等數種國家角色概 念。31 Sebastian Harnisch 關注「角色學習」 (role learning) ,探討行為者與結構的互 動關係。Harnisch 認為行為者的假設角色(as-if-role)必然透過某種行動才得以 實踐,在行動中無可避免會遭遇角色上的衝突。衝突情況可能有角色定位不清、 過高社會期望與過低資訊來源、正制度的話語分歧、內在產生角色衝突。Harnisch 將 Mead 對自我認同的社會學理論運用於外交領域之中,個體將本能地尋找與重 要他者(significant others)交往時的自主性,隨時間推移將漸漸把注意力放在與 廣義他者(generalized others)的角色扮演,重要他者的重要性會逐漸下降。 Harnisch 將角色學習分為三個維度作探討,即「I」與「Me」角色轉變、角色扮 演的對象、以及角色制度化程度。32 28. 「心理、文化與國際關係專題會議」,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文化與國家行為研究中心,2012 年 7 月 23 日,http://www.ccnbs.pku.edu.cn/cn/PictureNews/0000000008/do,檢閱日期 2015 年 10 月 15 日。 29 李敃窺,「一體化視角與國際關係角色理論的演進」,國際政治科學,第 37 期第一期(2014), 頁 100-137。 30 K. J. Holsti, supra note 13, at 233-309. 31 Lisbeth Aggestam, supra note 14. 32 Sebastian Harnisch, “Conceptualizing in the Minefield Role Theory and Foreign Policy Learning,” Foreign Policy Analysis, Vol. 8 (Janruary 2012) , pp. 47-69. 9.

(18) 角色理論關注國家角色概念以及背後成因。決策者在制定外交政策時,必然 對於國家擁有某種角色認同與傾向,此認同來自於內外部的影響。本研究專注韓 國中等強權外交的形成原因,並使用角色理論做為研究架構的重心。認為外部重 要強權以及韓國國內政經變遷,皆會對於國家角色概念形成造成影響,概念的轉 變帶來即是外交政策的產出。. 第四節 壹、. 研究方法. 文獻分析法. 文獻分析法是指在資料蒐集上採用文件法,對文件的內容做出有效推論,並 經由蒐集到的文件資料,按照年代與各階段區分,將各文件中的文件歸類,以便 從符號的運作來探索運用者的行動。33 本研究主要蒐集官方文件、領導人講話、 學界論述與新聞等二手資料為論述資料來源。. 貳、. 歷史研究法. 歷史研究法係指該問題發生及演變的沿革,具有長時性(longitudinal)研究 的性質;藉分析與該問題有關的既存資料,歸納出可供解釋與預測的理論。採歷 史研究法所搜集的資料,可分為狹義的純粹歷史性資料和廣義的沿革資料。採用 狹義的純粹歷史性資料為今日現象作解釋,是一種歸納重於演繹的邏輯。就已定 的假設,找尋相關的既有資料,作接受或駁斥的佐證。34本研究回溯韓國自戰後 的歷史發展,專注在其外交決策與領導人國家角色概念形成,及其外部與內部因 素。. 第五節. 文獻回顧. 本研究文獻回顧主要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乃對於中等強權(middle power)此概念的相關論述;第二部為應用角色理論(role theory)在外交決策分 33. 朱景鵬,「中共外交戰略之研究-以六方會談為例」,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7),頁 15-18。 34 陳明毅,「中共國務院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研究-以政府職能轉變分析」, 政治大學東亞研究 所碩士論文(2005 年),頁 11。 10.

(19) 析上的相關研究案例介紹,第三部分則是回顧韓戰後韓國的對外政策發展與政經 變遷,以及韓中關係演變的討論。. 壹、. 日益活躍的中等強權:韓國. 在 2008 經融危機後國際秩序重整,面對既有已開發國 G8 與 BRICS 的興起, 韓國以中等強國自居,在 G20 的活躍受到矚目。傳統中等強權理論多關注西方 開發國,冷戰後則關注開發中國家。而韓國近來在國際組織的活躍,使得以中等 強權角度探討韓國外交政策的研究,日益熱門。本研究回顧將韓國做為中等強權 討論的文章,了解學界對於此議題的論述,並觀察其背景與內涵。 Andrew F. Copper 認為全球經濟治理中等強國如韓國的活躍可說功不可沒, 如推動發展議題與對 IMF 的改革議程。Copper 認為韓國從發展中國家晉身為已 開發國的經驗,使得其更能擔任周旋於開發中與已開發國的角色。除了本身的經 濟具備一定實力,知識與文化產業的強勢也是韓國得以在 G20 發揮領導能力的 原因。35 Yong Jong Choi 關注韓國的區域戰略與作為。對於韓國而言,韓美同盟有著 容易激怒北韓或冒犯中國的風險。韓國本身對美國有貿易問題,對日本則有歷史 與領土問題。而韓國長期便處於安全隱憂處境,也害怕自己被排除在國際矚目之 外,這是韓國希望推動區域合作的原因。而東北亞的中國、日本,彼此之間與對 美國都有各自的問題,這使得韓國在其中有所空間幹旋。Choi 認為韓國應鞏固 既有霸權(美國)對其政權的支持,或至少維護伙伴的關係,同時發展利基外交、 開展多邊合作。36 Jojin V. John 認為 2008 年後金融危機改變了韓國的外交政策結構。中等強權 雖直到李明博政府方為開始發陽光大,但在這之前便以被學界用來政策分析的概 念。傳統上,韓國外交政策主要集中在朝鮮半島事務與各國關係。中等強權外交 政策的出台,John 認為代表著有幾種特色:韓國希望成為知識與軟實力的貢獻 35 36. Andrew F. Cooper & Jongryn Mo, supra note 17, at 1-24. Young Jong Choi, supra note 22, at 47-67. 11.

(20) 者;重視國際安全、發展與環境氣候問題;希望擔任促進者的角色;建制合作成 為外交主要目標;以及擔任協調者的角色。37 Minghao Zhao 關注韓國的外交政策發展。認為韓國採取與中國友好策略, 背後原因除對於日本歷史問題上的不信任,也有美國對朝鮮半島無核化的受挫, 相較而言中國能發揮更多的作用。但這並不意味著背棄同盟,韓國所希望的,是 擔任中美兩強權之間的橋梁,避免亞洲形成兩集團的對立。38 Jose Guerra Vio 著重韓國在東亞區域的外交活動,並認為在當前國際結構之 下,韓國為推動區域合作與建制的最佳扮演者。這是由於區域強權,即中國和日 本的領導,往往帶來爭議甚至衝突。Vio 認為傳統中等強權研究重視皆為西方先 進開發國,但在東亞應注重亞洲國家的獨特性。另外,Vio 也強調了中等強權領 導能力(middlepowermanship)的重要性。39 Sook-Jong Lee 研究韓國中等強權外交策略,發覺韓國直到近年才選擇此外 交道路,是一個耐人尋味的例子。背後原因一方面來自獨霸強權的持續衰弱,也 因為中國與美國在亞洲開展的競爭局勢,使得中等強權必須採取某種避險的策 略,以防止被任一方強權所孤立。Lee 認為對於韓國而言,最大困境為新興強權 與舊有強權的競爭,這也是韓國自身處境的關係-一方面安全保障仰賴美國,中 國又是其重要經濟夥伴。較好的策略應該是著重於全球性議題的發展,並遠離安 全議題可能帶來的風險。40 Chaesung Chun 則認為,對於韓國中等強國外交戰略,未來最大的挑戰將是 如何保持與中國和與美國的關係。對韓美同盟希望能夠更加具有彈性,同時與中. 37. Jojin V. John. “Becoming and Being a Middle Power: Exploring a New Dimension of South Korea’s Foreign Policy.” China Report, vol.50 (2014), pp. 325-341. 38 Minghao Zhao, “South Korea’s Middle Power Diplomacy”, Project Syndicate (September 9, 2015), https://www.project-syndicate.org/commentary/china-south-korea-warming-relations-by-minghao-zhao, Searching Date: May 15, 2017. 39 Jose Guerra Vio. South Korea's role in building the East Asian community: A Middle Power Advancing Regionalism (Saarbrücken: LAP Lambert Academic Publishing, 2013) pp.5-35. 40 Sook-Jong Lee. “South Korea as New Middle Power Seeking Complex Diplomacy,” Working paper, No.25(Seoul: SungKyunKwan University, September, 2012) , Available from http://www.isn.ethz.ch/Digital-Library/Publications/Detail/?lang=en&id=152781, pp. 1-25. 12.

(21) 國的交往也不可少。41Seung Hyok Lee 則比較加拿大發展經驗,認為綠色能源與 人道主義等新興議題的倡議,有助於韓國做為中等強權在區域的發展。42 綜觀上述而言,中等強權理論對於韓國研究,著重對於所面臨國際結構變遷 的情況,如何權衡利失,從而產出政策與評估。中等強權本身所具備的特性(重 多邊主義、自由、價值等)43同時也能側觀韓國所追求的價值與路徑。誠如 Hurrell 所言,中等強權研究時常是國家行動的描述,而缺乏預測的能力。但筆者認為或 許也並非必要,中等強權能提供一種觀點,讓研究者能夠更好掌握行為者的特徵 與現行動態。而政策如何產生背後的邏輯,則能藉助其他理論加以補充過程。. 貳、. 中國崛起下韓國的角色扮演與中國角色特徵. 角色理論重視角色本身概念,也關懷角色從何而來的內、外部原因。本研究 欲探討韓中關係對韓國角色變遷的關聯,因此將回顧學界角色理論對於韓國、中 國的探討。 Heike Hermanns 運用角色理論國家角色概念討論李明博政府所提倡的「全球 韓國」。韓國活躍於國際發展議題與參與維和行動。除了是全球性的成員,也是 重視文化的國家與經濟大國。在當前局勢下,韓國角色有下列數種值得注意:第 一是負責任的全球成員(Responsible Global Player) 、經濟強國(Economic Power) 與文化相關成員(Culturally Relevant Player)。44 Sebastian Harnisch 在外交政策研究帶入角色學習(role learning)的概念,探 討行為者與重要他者的互動關係。並以中國在蘇丹達爾富爾問題中作為為例。中 國在其中參與了維和行動,並促成蘇丹與西方世界的和解。Harnisch 認為這是中 國改變自我,開始採取軟強權的角色,原因來自於國際上非政府組織做為重要他 41. Chaesung Chun, “Northeast Asian Security Challenges and Cooperation:South Korean view”, Presented for 2012 Trilateral Dialogue Taipei-Tokyo-Seoul (Taipei: NCCU, Oct 29, 2012), pp.46-52. 42 Seung Hyok Lee,“Canada-Korea Middle Power Strategies: Historical Examples as Clues to Future Success,” Asia Pacific Foundation of Canada, http://www.asiapacific.ca/research-report/canada-korea-middle-power-strategies-historical-examples, Searching Date: May 1, 2017. 43 Id. 44 Heike Hermanns, “National Role Conceptions in the Global Korea’s Foreign Policy Strategy”, The Kore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Vol. 11, No. 1 (June 2013), pp. 55-82. 13.

(22) 者的影響。Harnisch 另外也提到了北韓核問題也有可能導致中國角色的再次變 遷。 石之瑜研究崛起中國所擁有的角色特徵,認為其有民族國家(nation state)、 文明者(civilization)、天下概念(Tianxia)與亞洲主義(Asianism)四種不同的 分類方式。亞洲主義尋求屬於自己的全球性角色、天下概念則是認為世界依尋某 種和諧秩序運作、民族國家關心自我的利益、文明者則是認為自我擁有內部邏 輯。Chih 從而得出四種戰略焦點,意即中國可能採行的角色扮演-國家利益、 帝國主義、主權與重視周邊。Chih 強調需注意國家認同(identity)與國家形象 (image)的概念區別,並且從國家為重角色(role)或重自我(ego)兩種角度 觀察中國對角色的選擇。45 徐正源研究關注中國「負責任大國」角色認知的形成過程。徐認為 1996 到 2007 年間,中國角色認知產生了重大變化。冷戰結束之後,中國從與俄羅斯關 係正常化開始,陸續與重要大國建立關係,並且從自身經濟實力成長得到自信。 同時,在確立「和平與發展」為世界主流後,國際責任話語也逐漸開始在官方聲 明出現。這些條件建構了中國對負責任大國視為自身角色的前提。46 Nele Noesselt 研究中國與現存共產國家之間的關係,包括古巴、北韓、蘇聯 (俄羅斯)與越南,從而觀測中國自我的角色認知。中國經歷過重大角色轉換。 重新加入世界經濟秩序,但仍維持了「社會主義者」的角色。Noesselt 認為國家 角色概念與認同與合法性有關。中國將其自身定義為民族國家與文化者(受到天 下觀念影響),近年來則自稱為開發中國家、崛起中強權與亞洲強權。蘇聯對中 國是一個負面的鏡像與失敗的警示;北韓則是代表鄰近地區重大的挑戰,一方面 視作其影響力的範疇,一方面認為北韓應走向中國發展模式;對於古巴,中國過. 45. Chih-yu Shih, “Assigning Role Characteristics to China: The Role Sate Versus The Ego State. ”, Foreign Policy Analysis, Vol. 8 (Janruary, 2012), pp. 71-91. 46 徐正源,中國負責任大國角色的建構:角色理論視角下的實證分析(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 社,2015),頁 46-84。 14.

(23) 去視為共產主義成功的模型;越南則像是中國共產模式的一面鏡子,有許多相似 之處。Noesselt 認為展現了中國欲建構某種社會主義陣營發展途徑的傾向。47 縱觀韓國戰後發展史,由於安全因素大為仰賴美國支持,也不難觀察其有被 保護者與忠誠同盟者的色彩。Hermanns 研究中的三種角色,在中等強權概念之 中,能夠很好的涵蓋角色的價值。本研究主要使用 Holsti 提出的國家角色概念, 加上中等強權做為新角色一併做討論。角色理論學者對於外部因素與內部因素, 各有側重。本研究也並不偏廢,主要使用 Harnisch 的研究架構,探討外部結構 (重要他者)與內部政經狀況都如何影響角色形成。並側重於中國的角色變遷與 韓中關係變化。Chih、徐正源與 Noesselt 雖重點略有不同,但皆為中國國家角色 概念的探討。本研究也將借重研究中對中國角色的劃分,用以討論其對於韓國的 影響。. 參、. 韓國外交政策與政經發展. 本研究著重韓國中等強權政策產出過程與成因,因此在此部分回顧對於韓國 對外政策,以及國家發展的相關研究,時間軸主要自戰後大韓民國的成立直到近 年。觀察各家學者對於韓國外交政策的側重,以及對於國家政經變遷的論述。 劉德海研究韓國對外關係發展,重視 80 年代之後韓國對周邊國家經濟貿易 狀況,也關注韓國近年發展。劉德海認為韓國外交具有典型分裂國家(divided nations)的特徵。譬如二戰結束後,與北韓競爭即為韓國外交重點所在,國家安 全的首要考量也是韓國外交政策的特徵,傾向對於強權的依賴。48劉德海研究李 明博政府任內「新亞洲構想」 (New Asia Initiative)外交政策時,49發覺在外交政. 47. Nele Noesselt, “China and Socialist Coutries: Role Change and Role Continuity”, Working paper, No. 250(Hamburg: GIGA, August 2014), Available from https://www.ciaonet.org/catalog/32301, pp. 5-10. 48 劉德海,80 年代中期以來的南韓對外關係:經貿外交成功的實例(台北:劉德海,1997),頁 1-7。 49 劉德海,「21 世紀南韓與東協經貿關係南北韓的關係與統一」,Taiwanese Journal of WTO Studies,第 16 期 (2010), 頁 107 - 138。 15.

(24) 策上,韓國欲採取平衡中美兩方的關係。劉德海也強調中國對韓國的重要性,譬 如李明博政府採取了對北韓較為強硬的舉措,因而引起了中國不平與戒慎。50 金鉉玉在韓國對外經貿關係中,特別著重與中國的交往。認為國際結構帶動雙方 關係的變遷,如韓國與前社會主義陣營的關係轉向和緩,使得中韓雙方關係得以 有所發展,進而正式建交。金鉉玉也指出雙方的經貿關係之深厚。譬如在 1990 年代之後,中國已成為韓國第四大貿易夥伴,韓國則為中國第十貿易國。51 朱松柏著重南北韓關係的研究,包括分裂的背景成因、雙方統一政策比較, 與互動關係的發展與交流。朱松柏認為 1970 年代後,國際結構的轉變與美國戰 略的大翻修提高了韓國的不安全感,是影響了韓國补正熙政府轉而採取和平統一 的外交政策的重要原因。朱松柏認為,南北韓對統一立場、政治形體治與意識形 態都存在懸殊差距,關係發展與情勢雖走向和緩,但在統一的問題上仍是相當困 難。52李敦球同樣研究戰後南北韓關係發展,並側重南北韓對周邊國家的關係發 展。 李敦球認為,南北韓關係的演變受到大國影響相當深刻,而南北韓關係的 變遷對東北亞國際關係也會有所影響影響。53 韓獻棟研究戰後到冷戰結束之後朝鮮半島的安全結構變遷,探討南北韓與周 邊大國各自立場與對於國際結構的判斷。韓獻棟認為在冷戰後,國際關係與安全 秩序則處於流動性不穩定的狀態,蘇聯解體、中國崛起與韓國發展而引發的各行 為體之間權力分部關係的變化,使得半島再次出現結構性的變動與調整。譬如對 於中國而言立場有所轉變,在經濟為主要發展策略下韓國已是中國重要貿易國, 北韓則是地緣戰略利益,朝鮮半島的穩定與和平成為中國首要目標。54 Bae Kichen 研究著重東北亞的國際關係未來,並討論韓國的方向發展。 Kichen 認為雖美日同盟與前蘇聯伙伴關係依然影響深遠,但各國也有合作的契. 50. 劉德海,「近期東北亞局勢中的南韓角色」,全球政治評論 ,第 31 期 (2010), 頁 1-6。 金鉉玉,「韓國與中國大陸經濟貿易關係發展之研究」,政治大學政治學碩士論文(2004), 頁 22。 52 朱松柏,南北韓的關係與統一(台北:臺灣商務,2004),頁 30-34、頁 191-198。 53 李敦球,戰後朝韓關係與東北亞格局(北京:新華出版社,2007),頁 9-18。 54 韓獻棟,朝鮮半島的安全結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頁 5-6、頁 53-55。 16 51.

(25) 機,具體例子便是北韓核問題的六方會談。而在強權環伺的處境下,韓國本身的 權力增長、北韓政權的存亡、美國對韓政策與中國對韓政策都將是決定韓國未來 的重要因素。Kichen 另外也提到韓國文化深受中、日與西方文化影響,但卻也 想創造有別於中、日的道路,是觀察未來韓國發展的重要角度。55 徐文吉集中討論 2000 年南北峰會,以中國的立場與角度,分析朝鮮半島的 多項問題,包括北韓與韓國內部政治、北韓經濟情勢、中韓(韓國)關係發展等 方面的問題。在韓中關係方面,徐文吉認為雙邊關係自中韓正式建交發展不斷增 溫。高層互訪逐年陸續增加,並於經貿與科技合作皆簽定許多協議。中韓貿易額 也增長迅速,往後經貿發展大致上相當樂觀。56 針對朴槿惠政府的外交政策相關研究中,玉帥、劉寶全認為朴槿惠主張採取 的均衡政策(alignment policy)與信賴政治(trust politic) ,主要精神為重視國際 多邊合作,目的是在韓美戰略同盟關系與強化韓中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取得平衡, 並且重啟南北對話57。王俊生關注 2012 年朝鮮半島所爆發的危險局勢,認為南 北韓雙方皆不希望局勢失控,中美兩國的協調也起了作用,對北韓關係也就此成 為韓國朴槿惠政府的的施政重心58。李明認為朴槿惠政府的外交目的在於與北韓 改善外交關係,嘗試引導北韓走出經濟與國際困局。59 在韓國政經發展與變遷的相關研究中,Kyong Ju Kim 研究韓國的現代化發 展,結合傳統文化的角度探討韓國現代化軌跡的模式。Kim 將焦點主要放在政府 構成,如資本成長。強調歷史與文化價值的影響性,著重國家與公民社會之間的 互動關係。Kim 認為因為韓國獨特的歷史,包括被殖民與冷戰經驗,使得其發展. 55. Bae Kichen, Korea at the Crossroads: The history and future of East Asia (Seoul: Happy Reading Books, 2007) , pp.1-10, 424-444. 56 徐文吉,朝鮮半島:時局與對策研究(山東:山東大學出版社,2007),頁 10-14。 57 付玉帥、劉寶全,「朴槿惠政府對朝政策解析」,當代韓國,第 2 期(2013),頁 55-59。 58 李向陽編,同註解 2,頁 170-183。 59 李明,「朴槿惠勝選與未來周邊國際安全」,全球政治評論,第 41 期(2013),頁 1-6。 17.

(26) 模式與西方有別。特色為有效率的政府,其文化受到韓國傳統宗教(Korean shamanism)與儒家影響,而發展背後動因則為民族主義。60 Robert Bedeski 關注韓國的政經轉型,並將焦點放在 1987 上台的盧泰愚政 府。Bedeski 認為韓國的高素質人口、美國的支持、強力的領導人是韓國走向經 濟與民主化並行的主要原因,並形成了經濟為決策主軸與官僚領導的政府體制。 韓國的發展也深受冷戰兩極國際結構,特別是周遭強權的影響。Bedeski 認為在 盧泰愚政府任期內所推動的北方政策,實現與前社會主義陣營的和解,大致上收 到良好的結果。61 Jae-Jong Chung 與 Richard J.R. Kirkby 共同研究韓國政經發展與環境間的互 動關係,並以 1997 年亞洲經融危機做為背景,探討了經濟成長與韓國環境的關 連性。Chung 與 Kirkby 認為來自全球市場浮動與內部壓力雙邊的動因,使得其 制度成為韓國危機爆發的主因。韓國本身的發展模式是政府菁英與家族企業的合 作,在 80 年代勞工問題湧現後,企業需尋找新興生產模式,而此時銀行過度借 貸給財務狀況有問題的企業,使得信用破產並引發全面危機。從韓國 1997 年的 危機經驗,Chung 與 Kirkby 認為,環境包括資源、社會與政治正義,乃是往後 發展模式不可忽略的面相。62 在韓國對外關係發展或是政經現代化的研究中,都可查覺學者對於國際結構 影響性的重視。朱松柏、韓獻棟、Kichen 與 Bedeski 都注重周邊強權的動向,探 討韓國與強權雙邊關係的變遷,劉德海更點明了安全結構對韓國政治決策的決定 影響性。在國內政經發展研究範疇中,Kim、Bedeski 與 Chung 對韓國的現代化 或有側重,但都點出了經濟成長與政治體制的重要性,Chung 與 Kirkby 在研究 經融危機爆發的過程中,則認為來自社會的壓力將與日成長。本研究同樣關心國. 60. Kyong Ju Kim,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outh Korea: State formation capitalist development and national identity (New York: Routledge, 2006), pp. 1-6. 61 Robert E. Bedeski, The Transformation of South Korea: Reform and reconstruction in the Sixth Republic under Roh Tae Woo, 1987-1992 (New York: Routledge, 1994), pp. 1-9. 62 Jae-Jong Chung & Richard J.R. Kirkby,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 in Korea(New York: Routledge, 2002), pp.1-7. 18.

(27) 際結構與國內政治經濟的發展與變遷,但是韓國「中等強權」概念的提出,包含 許多決策者的價值判斷,如何釐清國際結構與國內環境對於該概念之間的連結, 本研究認為結合角色理論能夠得到更好的解釋。. 肆、. 小結. 在韓國外交政策發展歷史整理之中,無論是戰後依賴美國政治支持與經濟支 援,或是「低盪」時期國際局勢丕變對韓國造成政策轉彎,都可看出國際結構與 國內政經變遷對現代韓國所帶來的影響。而如何更加精確了解其決策者的心態塑 成,有賴於角色理論提供的角度,方能明白現有韓國推行中等強權之來由,進而 預測未來。目前研究文獻無論是角色理論與中型強權,在韓國的研究多側重政策 分析與現狀描述,而較少深入建構分析模型。本研究集中在歷史進程中外部與內 部因素的變遷,在外部因素關注中國角色的改變,如何帶動韓國決策者國家角色 概念的形成,進而產生政策。. 第六節. 研究範圍. 本研究著重於南韓中等強權外交政策的產出成因與過程,範圍集中在 2008 年到 2017 年之間間,即是開始推廣中等強權外交政策之李明博政府與补槿惠政 府的執政期,並且關注於冷戰後韓國的國家角色概念的特徵。本研究認為中國做 為重要他者與韓中關係的變化,是影響韓國國家角色概念形成的重要變數,為了 探究韓中關係的變遷過程,本研究將回溯至 19 世紀前雙邊古代王朝的互動,以 探討中國在朝鮮半島地位的轉變。此外,本研究也同樣關注於韓國的國內因素之 影響性,選擇經濟、政治與社會三個面向做為討論,並且回顧韓國在二戰後的國 家角色變化現象,以進一步了解冷戰後韓國的角色認知改變的原因。. 第七節. 章節安排. 本研究章節安排總共分為五章,各章節內容分述如下:. 19.

(28) 第一章緒論包含了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研究問題的架構、研究方法與文獻 回顧。 第二章結構與決策著重於韓國中等強權概念發展的歷史軌跡,分為三個部分 探討,分別為第一節的角色理論與韓國國家角色概念、第二節的冷戰後韓國國家 角色概念歷史發展,與第三節的韓國國家角色概念對中等強權外交政策形成之影 響。 第三章則是韓中關係發展對韓國國家角色概念形成的影響,分為三個部分, 包括第一節的韓中關係歷史發展、第二節中國對朝鮮半島外交政策發展與韓國回 應,與第三節韓國中等強權外交與韓中關係未來發展。 在第四章論述韓國國家特性對國家角色概念形成的影響,分為四個部分,包 括第一節韓國政經發展與韓國國家角色概念形成、第二節韓國社會環境與對重要 他者意識和韓國國家角色概念形成、第三節為韓國公眾意見對美國與中國的態度 變化,以及第四節韓國公眾意見對中等強權外交政策的回應。 第五章則是本研究的結論。. 20.

(29) 第二章. 結構與決策:韓國中等強權概念發展的歷史 軌跡. 本章節主旨為探究韓國中等強權政策發展的歷史發展。在第一節先使用角色 理論中對於國家角色概念論述,對近代韓國角色更迭現象進行分析,同時以戰後 到冷戰時期韓國發生的角色轉變,用以解析角色對於決策精英的影響性。並且結 合學界對中等強權概念論述,加上曾把中等強權概念做為外交政策的國家之經 驗,用以類比韓國對該政策開展探索的環境與動因。 第二節主旨在探究冷戰後韓國外交政策的歷史軌跡,回顧韓國後冷戰時期的 國際環境與政策,從而釐清出此時期韓國的國家角色概念的特徵,以及角色在冷 戰結束後的演進變化。第三節則是對於韓國自 2008 年後,對中等強權政策所進 行的摸索與深化。透過中等強權外交政策之中所呈現的角色特徵與角色表現,以 及受到重要他者與國家特性發展的影響歷程。並與過去曾應用中等強權外交政策 的國家之經驗作對比,從而解析角色對韓國決策者及中等強權外交政策的影響。 最後則是本章的結論,探討在重要他者(美國)的影響下,韓國中等強權概念所 涉及的角色如何型塑與創造。. 第一節. 角色理論:韓國的國家角色概念. 角色理論認為國家在實行外交政策時,常呈現出不同的行為特徵。這是由於 國家具備特定的自我評價,從而影響了國家在國際環境中的行動。韓國在成為現 代國家以來,國際環境的更迭,往往深刻影響著韓國對自我的認知。在政治精英 所制定政策過程之中,歷屆政權的外交政策更迭,呈現了韓國國家角色概念的變 化過程。就像是劇場內演員對自己的特定角色進行揣摩,決策者對國家在國際上. 21.

(30) 所擁有地位也有某種認知。韓國決策者在結構變遷下,將更新或創造國家角色概 念。1 本節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針對韓國角色變化現象,以 Holsti 的角色分類 方式分辨其相異特徵。並使用 Harnisch 對角色學習相關論述,以解析其受到重 要他者影響,產生認同轉換的過程;第二部分則分析戰後到冷戰時期韓國的角色 變動,從而知曉韓國決策者認知產生變化的表現;第三部分則是對比其他使用中 等強權外交政策國家的發展經驗,與韓國處境做一比較與分析。. 壹、. 韓國的角色特徵更迭現象與角色學習. 韓國角色已經過數次更迭,並在不同時空下呈現相異特徵,此與韓國身處國 際環境有關。Holsti 認為國家在參與國際活動時,往往呈現出相異的行動特徵。 這是由於國家角色概念往往並不相同,造成各國規劃政策時呈現歧異的現象。在 國家發展歷史裡,角色認知受到國際其他行為者的影響,促使國家角色觀念的產 生或是變遷。政治菁英腦海中將具備特定的國家角色概念,從而造成政府外交政 策的生成。這種角色概念一方面是來自國際環境中他者的衝擊,也有受到國家本 身內部狀態的影響。2在二戰結束到後冷戰時期,韓國角色已歷經數次變化。並 且在歷屆政府的外交、政治、經濟等政策,以及政府精英發言之中,能夠查覺其 中的角色特徵。國家角色概念主宰了精英思維,成為對外產出政策的指導原則。 在戰後時期,韓國呈現濃厚的美國「忠誠同盟」(Faithful Ally)、「被保 護者」(Protectee),以及自由民主陣營的「信念捍衛者」(Defender of the Faith) 角色特徵。在 Hoslti 的定義裡,忠誠同盟的角色身處於通過互助行動與承諾條約 所構成的聯盟中,並互為聯盟合作夥伴。政府將作出具體承諾,支持盟友的政策 與行動。被保護者時常暗示其他國家將會捍衛他們的生存,但並不會指向某個特 定議題,較像是某種對自己國家地位的形容。信念捍衛者在外交政策重視守衛價 值體系,支持意識形態的純粹性並執行保護工作。除外,也會與擁有相同價值體 系的其他國家建立關係。3在戰後時期,韓國政治、經濟與軍事層面仰賴美國的. 1. 「心理、文化與國際關係專題會議」,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文化與國家行為研究中心,2012 年 7 月 23 日,http://www.ccnbs.pku.edu.cn/cn/PictureNews/0000000008/do,檢閱日期 2015 年 10 月 15 日。 2 K. J. Holsti, “National Role Conceptions in the Study of Foreign Policy”, International Studies Quarterly, Vol. 14, No. 3 (1970), pp.256-259. 3 Id, at 258-259. 22.

(31) 大力支持,從而在外交政策採取親美、反共的施政方針,拒絕與共產國家進行接 觸,4顯示出對「忠誠同盟」、「被保護者」以及「信念捍衛者」角色的認知。 韓國的國家角色概念在 1970 年代出現變化,成為追求自主的「國內發展者」 (Internal Development)。國內發展者強調政府針對內部的發展,對國際政治事 務保持不介入的立場,但會重視經濟與技術方面的多邊與雙邊合作,以促進國內 發展。韓國從朴正熙政權開始,將施政重心放在經濟與國防工業的提升,從而實 現韓國國力的成長。5除了塑成「國內發展者」角色的形成,也影響韓國「榜樣 者」角色的成長。「榜樣者」(Example)重視在國際體系之中獲得聲望與增加影 響性。榜樣者作為國家概念處於較為次要的位置,因為通常是來自於其他角色的 後續影響。本身也是透過較為被動性的活動展現。6經濟狀況的改善,使得韓國 得以獲得外交空間的拓展,並且國際地位也得到提升。7「榜樣者」的角色逐漸 活躍在韓國外交政策領域,建立起自我發展模式的自信心。 在冷戰結束後,韓國開始追求成為「調解者」(Mediator-Integrator)、「區域 合作者」(Regional-subsystem Collaborator)與「橋梁者」(Bridge)角色。並以 國際合作為主軸,試圖拓展不同角色的傾向。在 Hoslti 的定義裡,「調解者」認 為自己有能力並願意負責、履行特殊任務,以協調不同國家團體之間的衝突,並 願意與對手進行和解。「區域合作者」角色與調解者不同之處在於,區域合作者 不僅指涉入偶發性的領域或衝突。而是希望與其他國家合作,建造更加遼闊的聯 盟與體系。「橋梁者」概念較為模糊不清,但若與調解者相比較,調解者制訂外 交政策重點在如何介入衝突性的領域或問題,「橋梁者」的功能則更為短暫,以 溝通對話為主,在不同文化族群與文明間傳遞消息。8韓國在聯合國的活躍、以 及與周邊國家進行經濟合作、和北韓核問題上三方會談與六方會談的開展等9, 顯示了韓國積極調解國家或團體之間的衝突,呈現了「調解者」的特色。也同時. 4. 張少文,韓國外交與對外關係(台北:臺灣商務,2009),頁 18-19。 張少文,同註解 4,頁 45-56。 6 K. J. Holsti, supra note 2, at 260-267. 7 張少文,同註解 4,57-62。 8 K. J. Holsti, supra note 2, at 267-271. 9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Republic of Korea, 2014 Diplomatic White Paper(Seoul: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Republic of Korea , 2014), pp. 10-32. 23 5.

(32) 具備較為消極性的「橋樑者」角色特徵。譬如在聯合國等國際組織中,以各方間 的橋梁角色身分,推廣著綠色能源與重視開發政策的理念。10韓國在經濟領域方 面也相當積極,欲建立廣泛的地區共同體,並與其他國家進行合作承諾。韓國積 極與周遭國家進行經濟交流,對中國、日本、俄羅斯等國的經濟合作關係日益親 密。11展現了「區域合作者」的角色特徵。韓國的角色變遷現象,便是在國際環 境中逐漸認知到自我社會身分的歷程。在與其他活動者的互動過程中,韓國從而 推出新興角色,並對舊有角色進行修改與更動。 Harnisch 認為當社會結構產生變遷,行為者將面臨新問題與挑戰層。若是舊 有做法難以達到預期效果時,行為者將進行角色的擇選(as-if-role taking) ,在與 外界互動的學習過程中,篩選能夠應對外在挑戰的角色,並逐漸適應新的社會身 分,新興角色也從而誕生。12行為者在學習過程的初期,通常欲尋找與重要他者 (significant others)交往時的自主性,重要他者通常為結構中較有權力,擁有話 語權的強者。隨時間推移與結構變遷,將漸漸把注意力放在與廣義他者 (generalized others)的角色扮演,在國際社會中意指組織性團體,而重要他者 的重要性會逐漸下降。Harnisch 將角色理論更加進一步闡述,指出自我(self) 由自我與社會互動兩種面向所構成。「I」代表自我創造的一面,「Me」則是透過 外界,感知他人對自我評價的另一面。兩者共同組成行為者的自我。類似於在家 庭中的幼童,起初影響並塑成其角色者,通常是父母等重要他者,而幼童成長過 程中,透過與不同廣義他者,意即俱備非特定性、普遍性存在社會團體的互動, 不斷學習新的角色。13 韓國國家角色概念的變遷現象,深受對外關係發展過程的影響。特別是與重 要他者之間的距離,往往直接衝擊韓國對自我的認定認知。譬如在戰後,美國是 10. K. J. Holsti, supra note 2, at 120-134.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Republic of Korea, 2009 Diplomatic White Paper(Seoul: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Republic of Korea, 2010), pp.3-8. 12 Sebastian Harnisch, Cornelia Frank, and Hanns W. Maull, Role theory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 approaches and analyses(London : New York : Routledge, 2011), pp. 10-12. 13 Sebastian Harnisch, “Conceptualizing in the Minefield Role Theory and Foreign Policy Learning,” Foreign Policy Analysis, Vol. 8 (Janruary 2012) ,, pp. 47-69. 24 11.

(33) 韓國最重要的政治、經濟與軍事支柱。使得韓國政府精英在制定政策之前,必將 對美國支持放在首位考量。這是由於此時期韓國的角色是否有正當性,必須由美 國所認定與大力扶植。韓國的「自我」,等於是身為「重要他者」的美國所給予 與決定。而在千禧年後,中國逐漸崛起與美國全球影響走弱。韓國在經濟貿易與 北韓問題,越發重視中國的影響性與作用。重要他者位置的轉換,使得韓國角色 認同也出現新的變化。. 貳、. 精英的角色選擇與學習:韓國決策者在戰後到冷戰時期的角. 色改變 重要他者的轉動是韓國國家角色概念更迭的主要原因,衝擊了政治菁英對國 家定位的認知。1970 年代時韓國轉而追求經濟與軍事上的自主性,成為重視國 內建設開發的「國內發展者」,便是來自於政治菁英的認知產生轉變。韓國決策 者身為政策的規劃與決策者,在國家角色的變遷過程中,以國家代理人的位置進 行角色的學習與選擇。角色理論認為國家在「角色選擇」 (role adaptation)到「角 色學習」(role learning)的歷程中,與重要他者(significant others)之間的距離 與關係也隨時空推移而有所改變,行為者也將翻新或創造角色。而韓國隨著國際 結構的更動,改變了對既有強權的相對關係,並在與國際社會的互動過程之中, 建構或翻修自我定位,產生新的國家角色概念。 Thies 與 Wehner 認為政治菁英能夠充分代表國家角色。指出應辨認誰是國 家角色的代理者,透過這些能夠代表國家角色的行為者,得以觀察角色本身與角 色構成的過程。14韓國在 1948 到 1970 年代的期間,幾乎是在軍政府主導之下完 成了角色的轉換。韓國從戰後時期扮演美國的「忠誠同盟」 、 「被保護者」與「信 念捍衛者」 ,到 1970 年代後開始進行「國內發展」的角色創造。以下將進行詳細. 14. Leslie E. Wehner & Cameron G. Thies, “Role Theory, Narratives, and Interpretation:The Domestic Contestation of Roles”, International Studies Review, Vol. 16 , No. 3(2014) , pp. 411-436. 25.

(34) 分析,透過比對韓國在兩個時期的角色特徵與表演,探討重要他者對韓國角色變 化的影響性。. 一、. 韓國戰後角色: 「忠誠同盟」、「被保護者」與「信念捍衛. 者」 美國以重要他者的姿態,以安全提供者的角色做為切入,深刻影響韓國的角 色發展。美國的參戰扭轉了二次世界大戰的結局,在亞洲戰場的勝利戰果,直接 導致日本勢力撤離朝鮮半島。二戰結束後冷戰時代不久便來臨。15美國從而將美 蘇分別佔領的南北韓議題,以舉辦選舉作為解決方案提交聯合國。而美國的提案 受到蘇聯的反對。16美國與蘇聯雙方各自在朝鮮半島占領區域實施軍政,並且建 立各自扶持的政府,南北韓逐漸演變為分立的局面,終致 1950 年韓戰爆發。17 美國與韓國的關係以軍事、政治、經濟各方面聯繫在一起,並以三萬多的駐 韓美軍,以及雙邊防衛協約作為韓美同盟關係最有力的存在證明。18韓戰結束後 「停戰協定」與「韓美共同防禦條約」的簽訂,意味著鞏固對美關係成為韓國外 交首重目標。美國承諾韓國大量的美元援助,包括 1948 年韓美簽定「韓美經濟 行政協定」、1953「關於經濟安定與財政安定化的合作經濟委員會協定」等。韓 國在 1945 到 1961 年止,更是從聯合國的韓國民間救護計畫、聯合國重建團、美 國占領區行政救濟機構、美國經濟開發廳等救援機構獲得將近 30 億美元的援 助,對韓國經濟發展起到關鍵作用。直到 1950 年代,韓國的經濟與政府預算, 美援仍是主要的支柱力量。19 美國也提供韓國軍事資源與安全保證,包括 1948 年所簽定「韓美臨時軍事 協定」 、1950 年「韓美互相防衛援助協定」等,韓國國防預算大量仰賴美國支援。. 15. 劉雲,「杜魯門主義與希臘內戰的爆發與激化」,學海,第 5 期(2007),頁 114-118。 韓獻棟,朝鮮半島的安全結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頁 5-6。 17 李敦球,戰後朝韓關係與東北亞格局(北京:新華出版社,2007),頁 9-18。 18 William Stuck, Rethinking the Korea War: A New Diplomatic and Strategic History(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4) , pp.40-44. 19 程曉燕、何西雷,「美國援助與韓國經濟起飛:一項歷史的考察」,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第 1 期(2008),頁 67-71。 26 16.

(35) 因此即便是韓國國內爭議巨大如「大田協定」,協定中許諾美國對駐韓美軍的軍 司法管轄權;或是在韓戰期間李承晚曾將韓國三軍指揮權交給聯軍統帥。20更加 證實韓國在此時期對美國的全力支持與仰賴。 (一). 戰後韓國的角色特徵與角色表現. 戰後韓國充分扮演了「忠誠同盟」與「信念捍衛者」,以及「受保護者」的 角色。李承晚政府與繼任的張勉政府,甚至是朴正熙政府初期,都維持與美國同 一陣線,接受來自華盛頓的軍事與政治指揮,甚至是經濟計劃的進行。這是由於 韓國大為仰賴美援與軍事保護,需將爭取美國支持作為首要考量的緣故。 1.. 韓國的角色特徵:「忠誠同盟」、「被保護者」與「信念捍衛者」. 二戰結束的韓國,在國家角色上呈現「忠誠同盟」的特徵,親美、親自由主 義陣營的外交政策,貫徹了此時期韓國的外交政策邏輯。守衛信念體系為特徵的 「信念捍衛者」也是此時期的韓國扮演的角色。固守自由民主陣營的韓國,只願 意與民主陣營的國家建立外交關係,並全力配合美國在東北亞的反共戰線,圍堵 北韓與共產中國。 在軍事領域與經濟領域上,韓國接受來自大量美國援助,具備「被保護者」 的角色特質,意即受到他國保護,並關注其他國家對本國的保護責任。而接受鉅 額美援韓國,在行政或軍事上都必須以美國意見為優先,顯示對美國軍事與經濟 力量的仰賴。 2.. 韓國的角色表現:「親美反共」的外交政策. 韓國的「忠誠同盟」 、 「被保護者」與「信念捍衛者」角色,展現在對美國支 持的依賴上,以及「親美反共」的外交政策上。韓國仰賴美國所提供的安全保障 與美援,呈現「被保護者」的角色特色。1948 年開始執政的李承晚,在執政末 期逐漸失去聲望時,甚至在 1952 年向聯合國代表抗議美國不應拋棄韓國人民停 止經濟援助。21. 20 21. 李敦球,同註解 17,頁 20。 William Stuck, supra note 18, at 204-205. 27.

(36) 韓國對美國提供最大的政治支持,善盡「忠誠同盟」角色的職責。韓國放棄 武力進取北韓的想法,並配合美方成為東北亞防堵共產勢力安全戰略一環。繼任 的張勉政府,也開始發展與日本的貿易關係,配合美國經濟戰略。李承晚政府將 外交主軸列為堅決反共,並與美國為首的自由世界維持友好。22並且提出對北韓 採敵對態度的「武力北進統一論」,拒絕與北韓進行接觸。23同時對共產國家與 不結盟國家,皆採取敵視的態度。1960 年繼任的張勉政府的外交政策也並未跳 脫窠臼24。此時外交政策採親美、親西方的策略,除了是「忠誠同盟」 ,也是「信 念捍衛者」的角色展現。25 (二). 美國作為重要他者下,韓國的角色學習過程. 在一個世紀前,韓國僅僅是美國在遠東的經貿地與傳教地。但美國在二戰的 參戰,整體改變了亞洲的權力格局與韓國的命運,美國的勢力跨越大西洋,正式 結束了日本對朝鮮半島的掌控。戰後朝鮮半島隨即分裂,美國以各方面持續影響 戰後初期的亞洲局勢。韓國之所以脫離日本殖民,是美國戰爭勝利的結果;在韓 戰後之所以能夠與北方勢力相抗衡,同樣是美國的參戰結果;更不用說美國的政 治、經濟與軍事協助,是韓國政府背後的最大的支柱。各方面仰賴美國的韓國, 甘願地扮演忠誠同盟與信念捍衛者的角色。 韓國在戰後時期的領導人李承晚,是典型的民族主義與現實主義者。1875 年出生的李承晚,見證了韓國王朝被日本所終結、日本的野心擴張與殖民,到美 國以世界霸權之姿結束二戰與韓戰的歷史。李承晚本人在日本佔領時曾積極參與 社會運動與鼓吹獨立26,並在美國接受高等教育。更曾在期間在韓國朝鮮王朝旨 意下前往美國,企圖說服美方阻止正野心膨脹的日本,卻遭遇到失敗。早年的經. 22. 劉德海,80 年代中期以來的南韓對外關係:經貿外交成功的實例(台北:劉德海,1997),頁 7。 23 張少文,同註解 4,頁 18-19。 24 朱松柏,南北韓的關係與統一(台北:臺灣商務,2004),頁 27-29。 25 劉德海,同註解 22,頁 9。 26 Kim Han-Kyo, “The Korean Independence Movement in the United State: Sygnman Rhee, An Chang-Ho, and Pak Yong-Man”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Korean Studies, Vol.6, No.1(Spring/Summer, 2002), pp.1-15. 28.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volume suppressed mass: (TeV) 2 /M P ∼ 10 −4 eV → mm range can be experimentally tested for any number of extra dimensions - Light U(1) gauge bosons: no derivative couplings. =>

For pedagogical purposes, let us start consideration from a simple one-dimensional (1D) system, where electrons are confined to a chain parallel to the x axis. As it is well known

The observed small neutrino masses strongly suggest the presence of super heavy Majorana neutrinos N. Out-of-thermal equilibrium processes may be easily realized around the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

incapable to extract any quantities from QCD, nor to tackle the most interesting physics, namely, the spontaneously chiral symmetry breaking and the color confinement.. 

(1) Determine a hypersurface on which matching condition is given.. (2) Determine a

• Formation of massive primordial stars as origin of objects in the early universe. • Supernova explosions might be visible to the most

• Children from this parenting style are more responsive, able to recover quickly from stress; they also have better emotional responsiveness and self- control; they can not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