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結構與決策:韓國中等強權概念發展的歷史軌跡

第四節 結論

「中等強權」的概念之中包含許多的角色特質,特別是重視國際合作與和平 主義的精神,與強調解決衝突爭端的「調解者」、促進國際合作的「區域合作者」, 以及著重交往對話的「橋梁者」角色特徵相符合。角色概念又與國家發展歷程密 不可分,使得中等強權概念儘管從二戰便存在許多國家的外交政策裡,但直到冷

141Scott Snyder, supra note 133, at 77-79.

65

戰結束,韓國將中等強權做為外交政策的條件才真正成熟。韓國政治精英開始渴 望規劃更多的國際活動,從而使首爾在東北亞地區或全球範疇扮演更重要的角 色,1998 年韓國外交部長洪順年便表示「韓國必須要知道,自己能不能在最強 大的國家間成為中等強權」。142這樣的轉變顯然並不是單純的「物質條件」所能 提供解釋的,韓國固然在地理、經濟規模、人口指標上符合中等型態國家的標準。

但是更為重要的,是韓國決策者的自我認知,隨著國家角色概念更迭而產生了改 變。韓國的國家角色概念歷程如表 1 所示,以戰後、冷戰期間與冷戰結束為區分,

呈現不同的角色變遷現象。

142Scott Snyder, supra note 133, at 82-84.

66

67

共路線的「信念捍衛者」。作為重要他者的美國,與韓國維持了長期的密切合作,

這樣的關係直到冷戰期間美國退出越戰、撤離亞洲才逐漸走弱。在危機意識刺激 下韓國開啟經濟改革,努力彌補舊有角色的空缺,從而完成「內部發展者」角色 內涵、實現現代化與民主改革。韓國整體的自信心,也是在經濟、政治發展開花 結果後所建立起來,並從中得到了面對北韓,乃至於國際社會的勇氣。像是 1988 年韓國舉辦奧運時,將完備的設施與建設呈現於紀錄片上,就是希望讓世界知道 韓國已經是個「榜樣者」,既能創造經濟奇蹟,同時又具備與日本匹敵的都市現 代化水平。143韓國認為自己已然擺脫過去的舊有形象,這樣角色的轉換需要來自 外界的肯定。伴隨冷戰結束後與國際結構的暖化,美國儘管影響性大不如前,但 由於北韓核武問題的存在,韓國在安全領域仍需大幅仰賴美方的軍事力量。此 外,韓國進而對「區域合作者」、「調解者」、「橋梁者」等角色進行創造與變化,

致力於開發新興外交政策,活躍於聯合國等國際組織中。

對韓國而言,身處在東北亞的自己,就像是被鯨魚所包圍的小蝦。144這樣的 認知,不僅只是在描述某種客觀現實而已。韓國認為若非是美國的勢力介入,朝 鮮半島將難以脫離日本的掌控,也難以抵抗北方共產勢力的侵蝕。在韓國心裡,

最恐懼的莫過於再次重蹈覆轍,犯下過去被列強所宰制、長期處於落後貧窮窘境 的「錯誤」。若是朝鮮王朝當年能夠先知先覺,體察到西方國家的先進之處,並 且勵精圖治拓展外交與建設內部。韓國就不至於淪落到被日本殖民、長期依賴美 國經濟政治的扶持,甚至至今仍南北分裂的局面145──這種想法存在於韓國過去 多位領導人的認知中。這樣的憂患意識展現在對於經濟施政的重視,也同樣影響 韓國對拓展外交政策的積極性。

1997 年的 IMF 危機後(亞洲金融危機)像是敲起韓國的一聲警鐘。若是故 步自封、固守舊習而未能體察先機的話,很有可能韓國又會再度回到貧困、弱小

143李敬南,同註解 107,頁 100-110。

144盧武鉉,同註解 111,頁 246。

145金大中著,王静、高恩姬譯,同註解 93,頁 208-238。

68

的窘境之中。當時發起的「黃金捐獻運動」引起全國性的熱烈參與,人們爭先恐 後地將儲藏的黃金捐給國庫,即使是再小的首飾也沒有例外。在經濟重創下,還 能提前三年將貸款還完的「奇蹟」背後,是韓國對於過去歷史,充滿卑微感與挫 折的心理陰影之故。

韓國的角色長期以來都是被他者所評價。強權的更迭與撤出,從來由不得自 己決定。這種命運在近三十年以來有了些許轉變,在實現經濟與政治的豐碩成果 上,韓國終於擁有創造自己角色的機會。「中等強權」概念不僅迎合韓國對於現 代化、民主化的新形象需求。其注重協調強權的特性,也正是身處東北亞、大國 環伺的韓國向來難以擺脫的宿命與難題。而現實國際組織的變動恰巧給予韓國時 機,韓國亟於擺脫過往記憶、實現新興角色的心理,透過對於新外交政策的積極 策劃而具體展現。

69

第三章 韓中關係發展對韓國國家角色概念形成的影

中國在19世紀曾是能夠決定、賦予朝鮮(現今南北韓)角色的重要他者。但 在日韓戰爭與甲午戰爭後,中國朝鮮半島「重要他者」的地位產生退卻的現象。

在角色理論視角裡,「重要他者」能夠發號施令,並且賦予行為者角色。就像是 家庭中幼童的父母角色,幼童透過父母特定的話語與手勢,從而遵從其背後的指 令。而重要他者失去賦予角色的能力,也是在於既有的命令與指示,不再被行為 者所聽從。這種與重要他者聯繫的消失,通常帶來行為者角色的更迭轉換。119 世紀末朝貢體系瓦解後,日本、美國等強權相繼建立在朝鮮半島的影響力,削弱 了中國原本身為朝鮮「重要他者」的地位。中朝關係不復以往緊密,中國對於朝 鮮半島的影響性也隨之下滑。

中國在朝鮮半島已不再是絕對的「重要他者」的地位,不再像過去能夠型塑 韓國的角色選擇。然而在冷戰過後,中國在經貿上日益增長的成就、對北韓的政 治影響力,以及身為全球與區域強權的身分,對於韓國而言,仍是重要的「廣義 他者」(Generalized Others)之一。2中國逐漸攀升的政治、經濟影響力,被韓國 視為完成「國內發展者」與「調解者」等角色的重要拼圖之一。韓國所推廣的中 等強權外交政策當中,所蘊含的諸多角色展現了對於中國影響性的重視。

本章重心為探究韓中關係發展對於韓國國家角色概念的影響,首先將 19 世 紀末中朝關係演變作為第一節,論述中國從朝鮮半島「重要他者」的地位被日本 所改變,在朝鮮角色變遷過程中,中國影響力也隨之下滑。在第二節回顧二戰後 到冷戰結束,在韓中關係發展歷程裡,韓國的角色如何受韓中關係影響而產生變

1Sebastian Harnisch, “Conceptualizing in the Minefield Role Theory and Foreign Policy Learning”, Foreign Policy Analysis, Vol. 8 (2012) , pp. 47-69.

2廣義他人(generalized others)相對於重要他者(significant others),前者就像是社會大眾,後 者則像是父母親。廣義他人更加非特定性、普遍性地存在於社會上,行為者透過與廣義他人的互 動,從而調整自我的認知。詳細參閱註解 1,頁 5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