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國對朝鮮半島外交政策發展與韓國的回應以及國家角色概念形

第三章 韓中關係發展對韓國國家角色概念形成的影響

第二節 中國對朝鮮半島外交政策發展與韓國的回應以及國家角色概念形

中國作為朝鮮的「重要他者」角色大幅地削弱,使得在韓國脫離日本殖民並 建國後,角色變遷也不再受到中國左右。而戰後美國取代日本的影響力,逐漸成 為決定韓國角色的主要「重要他者」,近而促使韓國成為美國的「忠誠同盟」角 色。美國在冷戰1970年代時期將勢力撤出朝鮮半島,從而刺激韓國「國內發展者」

角色的產生。最終在韓國實現經濟成長與民主化後,進而在冷戰結束後陸續發展

「調解者」、「區域合作者」與「橋梁者」等新興角色。

對於中國而言,國家角色概念也經歷數次的更迭與變化。透過與外界的互 動,中國逐漸察覺並且認知到自我地位28,角色的改變也影響了政策規劃的方 向。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中國以共產陣營的「信念捍衛者」角色自居,發展以蘇 聯為模範的經濟計劃與外交政策。然而,中國身為蘇聯「忠誠同盟」的角色持續 衰退。在進入 1970 年代之前,中國已經與蘇聯近乎決裂,並以「積極獨立者」

27Anna Fifield, “Interview with Moon Jae-in, set to become South Korea’s next president”, The Washington posts, May 2, 2017, Searching Date: March 20, 2017.

28Chih-yu Shih, “Assigning Role Characteristics to China: The Role Sate Versus The Ego State”, Foreign Policy Analysis, Vol. 8 (Janruary, 2012),pp. 71-91.

81

(Independent)29角色為思維中心,尋找美蘇以外的「第三條路」。中國進而開 始發展「國內發展者」角色,走向市場開放與經貿政策鬆綁。冷戰結束後,中國 以「負責任大國」自居,將拓展經貿關係與維持區域和平穩定列為首要規則30, 展現「調解者」、「區域合作者」的特質。

本小節將就三個時期分別為戰後與冷戰初期、冷戰1970年代時期與冷戰結 束,探討中國角色認知對於朝鮮半島外交政策方針的影響,以及韓國的回應與態 度。儘管中國不再是韓國唯一的「重要他者」,卻仍然是韓國最重要的周邊大國 之一。韓國與中國雙方角色的更迭,導致外交政策的轉變,進而影響了韓中關係 的發展。在戰後與冷戰初期,韓國身為美國「忠誠同盟」的角色,參加與中國的 戰事對抗;在冷戰1970年代時期,韓國為了發展「國內發展者」角色,開展對中 國的經貿交流與外交解凍;在冷戰之後,韓國透過與中國建交與加深經貿關係,

以及在北韓議題上的共同合作,促成「調解者」、「區域合作者」與「橋梁者」

的角色內涵達到完整。對於現今的韓國而言,為了實現朝鮮半島的和平與富饒,

與中國建立和平與穩定的關係是不可或缺的。

壹、 戰後與冷戰初期:中國身為共產陣營的「信念捍衛者」與「忠

誠同盟」,對朝鮮半島政策的影響與韓國的回應

在戰後與冷戰初期,由共產黨領導建立新政府的中國,具備身為共產陣營的

「信念捍衛者」角色特色,同時也是蘇聯的「忠誠同盟」,這樣的角色認知導致 了在朝鮮半島政策上,對於韓國的敵視與對立態度。對於在 1949 年才成立政權 不久的共產黨政府,為了穩定內外部的政治局勢,相當重視如何爭取蘇聯的政治 支持與經濟援助。中國領導人毛澤東在 1949 年訪問莫斯科前,早已準備與蘇聯

29在 Hoslti 的定義裡,具備積極獨立者角色特質的國家不特定支持任一國家,而是根據國家利益 進行政策制定,並重視維護主權與領土,強調在國際上進行不結盟的立場。詳細參閱 K. J. Holsti,

“National Role Conceptions in the Study of Foreign Policy”, International Studies Quarterly, Vol. 14, No. 3 (1970), pp.268-269.

3030徐正源,中國負責任大國角色的建構:角色理論視角下的實證分析(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

版社,2015),頁 46-84。

82

簽訂雙邊的同盟合約。31在二戰結束後,中國外交政策上採取了對蘇聯「一邊倒」

的對外方針,向社會陣營同盟身分靠攏。並對美國等國家採取「不承認」原則,

不與其建立外交關係。直到 1956 年蘇共二十大後,中國身為蘇聯的「忠誠同盟」

角色才逐漸產生了衰退,最終與蘇共分道揚鑣,在外交上採取既反美國也反蘇聯 的路線。32中國的角色認知影響了在朝鮮半島議題的決策方向,導致在韓戰以及 偶發性衝突事件中,與韓國呈現了敵視與對立的現象。

中國採取了對抗韓國的舉措,韓國同樣回報以敵視的態度。面對中國將蘇聯 視作共產陣營領袖,介入韓戰與支持北韓政權的作為,韓國為了維護國家安全,

增強了對作為美國的「忠誠同盟」與「受保護者」,以及自由主義陣營「信念捍 衛者」的角色認同。李承晚政權時期及在 1960 年時繼任的張勉政府,施政方向 充滿濃烈的反共、親美色彩。33無論是政治或經濟政策,皆與安全環境考量息息 相關,雙方呈現嚴峻的對立情勢。在韓中關係上,韓國的角色受到雙方的衝突的 影響,對屬於共產陣營的中國,採取敵對的態度。

一、 中國的朝鮮半島政策與角色表現:參與韓戰並對韓國採取

敵視態度

中國對於整體國際局勢的判斷,自詡為蘇聯「忠誠同盟」與共產主義「信念 捍衛者」的信念,深刻地影響其朝鮮半島的施政方向。1949 年在紀念中國共產 黨二十八周年所發布的「論人民民主專政」一文中,展現了中國領導人毛澤東的 政治與外交價值觀,文中提到了「中國是受帝國主義壓迫的國家,唯一的路是經 過工人階級領導的人民共和國」,接著又說道「中國人不是倒向帝國主義一邊,

就是倒向社會主義一邊,絕無例外」34。代表著歷經日本侵華戰爭、二次世界大 戰與國共內戰,由共產黨所領導的新中國,認為必須向蘇聯學習,同時奉行馬克

31沈志華,朝鮮戰爭再探:中蘇朝的合作與分歧(香港:三聯書店,2013),頁 110-113。

32王逸舟、譚秀英,中國外交六十年(1949──2009)(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

頁 2-14。

33張少文,韓國外交與對外關係(臺北:臺灣商務,2009),頁 2-4。

34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頁 290-293。

83

思與列寧主義,並實行社會主義革命,方能實現國家的強盛與再造。而世界則是 由美國與蘇聯兩方陣營的鬥爭所組成,必須與共產國家堅守同一陣線。中國在國 際場域上,展現了支持共產主義的「信念捍衛者」角色特質,在抗衡此時退居臺 灣的國民黨政權時,也同時對抗以美國為首的自由主義陣營。在 1939 年,毛澤 東向蘇聯領導人史達林生日表達祝賀時,表示「史達林是中國人民解放事業的忠 實的朋友」35,中國的尊敬之情表露無疑,認為蘇聯不僅是意識形態與革命經驗 的傳授者,同時也是國際上難得的友誼之邦。中國積極爭取與蘇聯成立同盟關 係,並支持蘇聯共產黨領導下共產國際的行動,展現身為「忠誠同盟」的角色特 徵。

在秉持著向共產陣營靠攏的外交原則下,中國在對於朝鮮半島的外交政策,

選擇支持同為社會主義國家的北韓。在 1949 年,北韓人民軍政部主任金一秘密 訪問中國,在會面過程當中毛澤東針對北韓提出提供武器與部隊的要求,給予「若 南北朝鮮發生戰爭,我們將提供所能及的一切」的答覆,顯示了中國希望加強雙 邊關係,同時也支持北韓以武力抗擊敵人行動的態度。36在 1950 年韓戰爆發後,

中國採取「抗美援朝」的政策,在毛澤東發布「給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命令」後,

宣佈將東北邊防軍改為中國人民志願軍,並向北韓境內出動。37在韓戰時,中國 提供了北韓軍用物資,並協助其對抗美軍的介入,在韓戰結束後也同樣極力維護 與北韓的同盟關係。38在 1961 年中國與北韓成立正式軍事聯盟,並簽署「中朝 友好互助條約」,其中的內容便包括了對於雙方若一方遭遇攻擊,另一方必須有 出兵協防的義務。

35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頁 202-205。

36沈志華,同註解 31,頁 172-173。

37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頁 32。

38Dick K. Nanto& Mark E. Manyin, China-North Korea Relations (Washington, DC :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2010), pp. 5-8.

84

中國自視為共產主義「信念捍衛者」與蘇聯的「忠誠同盟」,影響了領導人 對朝鮮半島的決策方向,從而推動介入韓戰的行動,39這樣的角色認知來自於中 國的近代歷史記憶,型塑了領導人的決策與判斷。1949 年毛澤東在中國人民政 治協商會議發表開幕詞時,提到「中國人民已經戰勝了自己的敵人,改變了中國 的面貌……從此,中國人民站起來了!」40,除了是中國共產黨擊敗國民黨政府、

取得執政的勝利宣言,也意味著若要擺脫國家的貧困與戰亂處境,中國就必須避 免受到外國勢力的威脅與侵略。在信奉馬克思與列寧主義的毛澤東心中,認為中 國最大的敵人與威脅來源,便是西方歐美國家以及其代表的價值觀(資本主義)。 因此在朝鮮半島議題上,中國必須支持同屬共產陣營的北韓,並且將屬於美國同 盟的韓國列為敵視與打擊的對象。

在這樣的思維前提之下,中國出自安全的需要,視支援亞洲各國共產黨政權 為一種責任。1949 年劉少奇率領中國中共中央代表團秘密訪問莫斯科時,便表 示「援助亞洲各國被壓迫民族的共產黨與人民爭取他們的解放,這樣的責任無可 推卸」41,此方聲明顯示了中國對於共產陣營,已存有休戚與共的責任感。並且 對屬於自由主義陣營韓國,採取了不承認其正當性的原則,視為非法政權。即便 在韓戰結束後,中國仍延續了對於意識形態相異下的對立局勢,除零星區域性衝 突外,中國避免與韓國發展任何的經濟與政治關係。42譬如在 1960 年代間,中 國多次以闖入海域為理由,扣留韓國船隻,但韓國卻無外交手段得以與中國進行 協商。43

這是由於中國對於自我的角色認知,從而對屬於自由主義陣營的韓國,採取 了敵對的判斷,並且抗拒與親美的李承晚政權打上任何交道。在 1960 年與非洲

這是由於中國對於自我的角色認知,從而對屬於自由主義陣營的韓國,採取 了敵對的判斷,並且抗拒與親美的李承晚政權打上任何交道。在 1960 年與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