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結構與決策:韓國中等強權概念發展的歷史軌跡

第二節 冷戰後韓國國家角色概念的歷史發展

冷戰結束後共產勢力的衰退,使得韓國越發堅定以自由化、市場化作為國家 發展的道路。然而,北韓核問題與經融風暴的接連爆發,給予抱持樂觀想法的韓 國投下震撼彈。而一躍成為重要大國的中國,也影響了韓國的外部結構。1991 年後國際體系出現相當大的改變,蘇聯與東歐共產國家相繼崩潰、北韓則陷入了 經濟困境當中。56

邁入此時期的韓國,已順利實現民主化與現代工業化的腳步,在 1991 年成 為世界第 14 大出口國。但韓國產品的競爭性正逐漸被開發中國家所取代,使得 以往以密集勞動力產業為主與以出口導向的經濟模式受到挑戰。整體經濟成長逐 漸放緩,國內消費者指數與物價更是膨脹嚴重,韓國面臨經濟轉型的壓力。而蘇 聯與共產國家的垮台,使得韓國對於經濟發展成就,視為政治上的勝利。1993 年任職韓國總統的金泳三,曾表示「我們贏了這場爭論……首爾的市場自由化指 引擺脫困難的方向」。57特別是實行北方政策後,韓國人民在實際往來共產國家 的經驗中,確切了解到自由市場模式的優勢所在。如何建構嶄新經濟模式,實施 技術更新與產品升級,成為後冷戰時期韓國領導人的首要任務。

在外交政策層面上,韓國經歷數任政府對「北方政策」的努力,與共產國家 的交往如今已經開花結果。在 1990 與蘇聯建立外交關係前,韓國已經和大多數 前共產國家順利建交,剩下的中國在 1992 年也完成了雙邊建交。與北韓間的南 北對話則持續進行,雙方在 1991 年舉辦第四次部長級高峰會議。韓國總統盧泰 愚在 1992 年與北韓簽署兩韓協約(和解、互不侵犯、交流及合作協定)前,便 表示在達成任內韓國與 39 個國家建交的成就後,「在 1992 年這個該被記念的日 子裡,韓國人民即將實現民族統一」。58展現了韓國在冷戰結束初期的充分自信,

56張少文,同註解 4,頁 122。

57Kim Young Sam & Ron Beyma, supra note 38, at 108-109.

58Kim Young Sam & Ron Beyma, supra note 38, at 1-7, 41-12& 128-134.

39

甚至相信北韓將無可避免走向衰敗,對於南北韓統一的前景抱持相當樂觀的看 法。

然而,北韓並未在韓國預料中從此走向衰亡,甚至在 1990 年代北韓持續開 發核武,成為韓國政府的一大麻煩。對於北韓而言,所面臨的國際情勢是日益嚴 峻。在 1991 年時,韓國國民平均所得是以十倍之多超越北韓。首爾與莫斯科北 京的親近,嚴重削弱平壤的政治影響性。譬如俄羅斯在 1993 年表示不再重視與 北韓間的盟友關係,並曾阻止北韓招攬俄方導彈工程人員的舉動59。反觀北韓與 美國,之間的對話關係一直無法順利持續與深化。北韓在對美協商失敗下,就更 別奢望能拓展日本等國的關係,糧食不足問題的爆發更是讓情況雪上加霜。60種 種內外部原因影響之下,促使北韓逐漸邁向發展核武的道路。在 1987 年第一次 核危機後,再度於 2002 年爆發第兩次核危機。

除了來自北韓的安全威脅,經濟層面的結構問題,同樣成為韓國政府的頭疼 來源。在 1997 年爆發的亞洲金融危機使韓國發生外匯不足的問題,韓國的發展 模式弊病縱然浮現。韓國經濟發展以國家做為領導,並扶植三星、現代、LG 等 進行垂直產業鏈整合的大型企業。長期以來大型企業在缺乏監督下,累積巨額呆 帳與充滿不效率問題。從而加劇危機的惡化,許多銀行企業應聲而倒。韓國只得 向國際貨幣基金(IMF)聲請金融救濟。顯示韓國的經濟發展模式遭遇挑戰,面 臨轉型的壓力。

本小節將重心放在冷戰後韓國的角色狀態與變化。將韓國的角色特徵與扮演 過程予以呈現,韓國既對舊有角色進行著翻新或者淘汰,也具備了對新角色的創 新性。並探討美國從重要他者的的位撤離,加以內部國家特性的成長,如何造成 了韓國國家角色概念變遷的現象。

59Victor D. Cha, Politics and Policy in the New Korean State: From Roh Tae-woo to Kim Young-sam,(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1995), pp.2-3.

60Kim Jungsup, International Politics and Security in Korea(Northampton: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2007), pp. 1-4.

40

一、 重要他者的撤離與國家特性的成長:冷戰後韓 國國家角色概念的變遷

韓國冷戰結束後所扮演後的多種角色之中,有守舊也有創新。在冷戰結束 後,隨著美國的影響性持續下降,因美國因素而生的三種角色,即「忠誠同盟」、

「被保護者」與「信念捍衛者」,已經開始出現變化。作為美國的「忠誠同盟」

仍是韓國的重要角色特徵,但「信念捍衛者」角色卻逐漸走向衰亡,「被保護者」

也呈現了減弱的走勢。

實現民主化與現代化的韓國,除了顯現冷戰時期所創造的「國內發展者」角 色已然成熟,更是呈現「榜樣者」的姿態。秉持著這樣的自信,韓國開始對「區 域合作者」、「調解者」的角色進行創造,以解決此時期韓國所面對的經濟與安全 問題。

一、 冷戰後韓國的角色特徵與扮演

冷戰後的韓國呈現多樣的角色變化特徵,韓國仍持續扮演作為美國「忠誠同 盟」的角色,特別是在安全領域上,由於北韓持續性地發展核武,韓國需要來自 美國的安全保護,從而鞏固了韓美同盟與駐韓美軍的存在。1991 年時任韓國總 統的盧泰愚便在訪問中表示「來自北方的軍事威脅,沒有任何實質性的改變。而 韓國和美國必須保持牢固的合作關係」。61然而,韓國在安全領域雖然還是美國 的「被保護者」,但是以支持自由陣營為外交方針的「信念捍衛者」角色,已逐 步地走向滅亡。此外,經濟層面的國力增長,也使得韓國作為美國「被保護者」

的色彩逐漸減弱。在冷戰結束與兩極時代終結後,韓國延續「北方政策」的成果,

以經濟互賴作為交往基礎,順利與共產國家如中國等建交。韓國在經濟與外交領 域的拓展與成長,代表著不再需要仰賴美國的經濟援助。相反的,韓國反而開始 與美國產生貿易上的摩擦。1991 年盧泰愚總統表示「韓國對美國存在大幅貿易

61Sam Jameson, “Roh Tae Woo: South Korea's President Wants a Polity to Match Its Economy”, Los Angeles Times, June 23, 1991, http://articles.latimes.com/1991-06-23/opinion/op-1801_1_south-korea/, Searching Date: December 10, 2016.

41

順差,我們正在努力糾正」。62代表在經濟關係上,韓國與美國之間已經是存在 競爭性的貿易夥伴,取代了以往仰賴美援的依附關係。而不再以意識形態作為交 往原則的韓國,也已經完全拋棄「信念捍衛者」的角色。

韓國經濟的成長則持續帶領韓國對「國內發展者」與「榜樣者」角色的成長 與深化。隨著低盪時期而生的「國內發展者」角色,如今已是開花結果。1993 年時任韓國總統的金泳三,便表示「我國社會、醫療、文化與教育已經取得巨大 的進步」63,象徵著工業化的成長已使「新韓國」的時代到來。豐碩的經濟成果 與民主化讓韓國在面對北韓時,保持著對自我發展模式的自信,具備「榜樣者」

角色特徵。在 1988 年漢城(現今首爾)奧運在爭取成為候選地時,韓國所提交 的紀錄片展示了比賽場地與新興建設的設施,並展現經濟、社會邁向現代化的一 面。「團結、進步」是漢城奧運的中心概念,像是主題曲「手拉手」的選定,籌 備委員長朴世直表示「『手拉手』代表著自由與和平,同時具有國家向外開放的 意涵」。64代表韓國欲擺脫過往戰事頻繁、危險封閉的印象,並以重視和平與繁 榮的風貌來面對世界。

此外,韓國也針對「區域合作者」、「調解者」、「橋梁者」角色,進行嘗試與 誕生,並且在聯合國、G20 或多邊與雙邊關係活動中,將角色應用於多樣化的國 際議題。譬如對於經濟整合與互賴的推動,從金大中政府開始,韓國陸續推動了 包括紐西蘭、中國在內的多項雙邊貿易協定簽署。652009 年韓國在 G20 會議提 出應削減國際上所蔓延的經濟保護主義聲浪,並鼓勵市場開放與貿易,時任總統 的李明博在接受訪問時重申了類似的觀點。而在訪問之中,李明博也表達對於北 韓議題以和平方式作為交往基礎的主張。李明博稱「當談論到兩韓關係正常化 時,必須建立在相互信任和真誠對話的基礎上」。66韓國同時也致力於以多邊協

62Kim Jungsup, supra note 60.

63Kim Young Sam & Ron Beyma , supra note 38, at 2-3

64朴世直著,薑鎔哲譯,我策劃了漢城奧運會,北京:中信出版社(2005),頁 110-129。

65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Republic of Korea, supra note 11, at 3-8.

66“Transcript: FT interview with Lee Myung-bak”, Financial Times, March 30, 2009,

https://www.ft.com/content/b199dc66-1c43-11de-977c-00144feabdc0/, Searching Date: March 1, 2017.

42

商方式消弭北韓核問題,支持包含美國、中國在內的六方會談持續性的進行。67 表示在冷戰結束後,韓國更加願意採行多邊協調與和平主義,避免爭端與衝突、

促進合作與和解。

在 1991 年到 2017 年之間,韓國總共歷經了盧泰愚、金泳三、金大中、盧武 鉉、李明博與朴槿惠政府。韓國的多項角色,透過歷任政府政策與領導人發言的 方式予以呈現,並在不同議題之中,進行角色的扮演。韓國的角色扮演主要表現 在四種議題上,包括韓美關係的變化、經濟政策轉型、南北對話,以及國際場域 的活躍。

(一) 韓美關係:「忠誠同盟」角色的延續、「被保護者」與「信念捍衛者」

角色的變化

儘管韓國已不再是自由主義陣營的「信念捍衛者」,但在安全領域,仍是美 國「忠誠同盟」與「被保護者」的角色,韓美同盟的深化是韓國歷屆政府所重視 的外交施政之一。但在經濟、政治層面上,韓國逐漸希望擺脫作為美國「被保護 者」的角色特徵,爭取在韓美關係中更加對等的地位。這樣的心理變化反映在韓 國與美國的交往上,導致韓美政治與經濟爭議議題層出不窮。

1. 韓美同盟的持續與加強

出自於區域安全的需求,韓國從未有放棄美國同盟關係的想法。在 1953 年 所簽署,迄今有效的韓美雙邊防禦協定,是韓美同盟之所以穩固的最大證明。協

出自於區域安全的需求,韓國從未有放棄美國同盟關係的想法。在 1953 年 所簽署,迄今有效的韓美雙邊防禦協定,是韓美同盟之所以穩固的最大證明。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