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等學校男生之年齡、身高、體重分組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中等學校男生之年齡、身高、體重分組之研究"

Copied!
1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中等學校男生之年齡、身高、體重分組之研究

摘!

許樹淵 我國教育部公佈實施之體育分組指數衰,係採用封車學者瘖臣、納爾遜等所編之 分御自數公式: 20A

+

4.75H

+

1.6W fl 此公式在未蚓耐之前實難完全接受﹒ 為使我國中等學校體育獨尋合理分組,並檢討土歹l民式,特於中華民國 60 年 11 -12月測驗中等學校男生2助人。測得成績經統計整理錢,求得分組指數公式:20A + 15.8H

+

3.9W fl 此式與上式及麥克樂之 20A

+

6H

+

W 公式相五比較,顯然 看出 20A + 15.8H+ 3.9W 公式之身高、體重迴歸係數有很大的改變@為探 究其原因,又測驗其他中等學較男生227 人,做為檢討資料,獲得結論:20A + 15.8H

+

3. 9 W 分組公式應用在中國中等學校男生之體育分組上較為適宜@

{1)

-

90

(2)

單草、

主已

自從個別差異的教育思想抬頭以來,體育學者就不斷在注意如何發展個人的先天

能量 o 發展先天能矗甘先訣條件,應先瞭解學生的可能發展程度,其瞭解方法貝|鏽重 B令一般能量的測驗,可教育性的測驗 o 另一方面為瞭解發展能量,亦即後夫環境與教

育發展程度,其研究貝u依據身體能力視驗( physical Ability Tests )連載妝能測 驗,運動適應測驗,運動技術測驗等,不勝枚舉。然後施以同質分組(Homogeneo咽 Grouping )之教學或競賽,發展個別差異的教育。同時同質斂且有相司程度的教材 、教法等教學管理上的方便,且每一同質學生,可以獲得較多成功的機會並可以提高 舟士會能力等教育上的利益。 對於應值月何種形式作為同質分組之根據,由於學者作駒見解莫裹一是,遂產生 許多不同的分組方法。他們尋求各種羽司的分組方式,提供有效的體育教學方法,以 符合同質分粗之教育潮流,而其方法實不外乎個別的均等(Equating by individual

)和一般運動技術的均等(Equating by general skill) 兩種。前者以各單琪的運 動技術作為分組之依攘;後者貝l以綜合性的個人能力,完成運動之能力(Physical 叫or叫作為斜拉依據。關瞭解綜合性的個人能力'1Ji要經;ι段複雜的 測驗與統計整理的工作。因此且也是頁找到此較穩定而能代表綜合性的個人能力ν 作為分 組之依據。茲篇以為將年齡、身高、體重作適當的分組,便可得到簡單而實用的分組

方式。

1927年,美國 C.H﹒ McCloy將任教中國東南大學,測驗江蘇省立南京一中、東 力付中及美國 Detroit 師範學校等三處學生資料,求得分組指數公式為:

8A+lj1'H+W ,經 Cozens 等換算為:

2

°

A+3 .75 H+2 .50 W

;而僅以中國學生資料

經整理統計,得至u分組指數公式為 9.139A+O.532H+6.392W....,..58 (註一) ,換

算為: 20A+I.2H+14W-127 ,還是以中國學生作為讀j驗對象所獲得之第一個分 組指數公式o 然而;對這一去式並未有車站l檢討者。 1932年 C .H. McCloy 復純以美國學生作為測驗對象,獲得分組指數公式

20A+6H+W,而放棄了 8A+lj1' H+W 的公式,這兩公式之間相差很大。至於

C.H.

M

cCloy 1927年的研究與 1932舖守研究,其差異關鍵,究為技術土或資料土之不

同,他並未對似鞠用。倘若差異係由於資料之不同所致,則中國人與美國人之分組公

品店、然會有差別。然而;我國教育部公佈實施乏體育分組指數衰,係揉用美國學者

Co盟DS Neilson 等所編之分組指數公式:20A+4.75H+1.6W (註二)。有如

上述,吾人在未加以檢討之前,實難完全接受美國學者所發表之分組指數公式。

- 91 一

-L..

J 、 2

(3)

3

-貳、分組指數公式之研究史實

1917 年,美國體育學者 Reilly 發表 H 新而合理之男女競技運動" (New

rational athletic for boys and girls ),以學年 (Grades )、年齡(Ages

〉身高 (Height )、體重 (weight )等四個葛素,求得分組指數公式,並設有標 準。這主張對體育界的影響很大。後由Ro~間,C .H. McCloy

,

Cozens 等學者發展 之分組曾數公式,其基本原理皆不出 Reilly 的構想之外 oReilly 分組指數公式如 下(註三)

:

1 低年級(第 5 和第 6 年級〉

15X 學年+ 15X 年齡(年) + 4X 身高(吋 )+IX 體重(磅) 2 高年級(第 7 和第 8 年級) II .5X 學年+22.5>年齡(年) +4X 身高(吋)+IX體重(磅〉 192 悴, C .H.

M

cCloy 將任教中國南京東南大學,為研究田街紛法,測驗 江蘇省立南京一中、東大附中等兩個學校學生三百人,和美國Detroit 師範學校學 生成績,作為研究資料,獲得分祖指數公糊下: 8A+l. 5H+W 適用車令一般者可換算起: 20A+3.75H+2.50W (年吋磅為單位) 0 從測驗中國學生成積所得之分組指數公式為: 9 • 13 9 A+0 • 5 3 2 H+6.3 9 2

W一58 可換算為:

f

A=年齡(年〉

20A+I.2H+14W-l.27

<

H =身高(吋〉 lw=體重(磅〉

1932年,美國 Californi吵rlZCozens

,

Ne i1son 及其他人以跑(f,i0 一70 碼〉、跳(立定閉恆星、急行跳高、立定三級跳、立定三次閉o 、投(棒球纜車、籃球 輛車)、蜴(足球〉等項目湖驗國蚓、學學生的運輔助,以求其年齡、身高、體重 之相關,獲得公式 3.635A+H+0.2W可換算氣: 2 OA+5.5 H+I.1 W 1932 年, C.H. 恥Cloy 測驗 100 碼跑、立定即位車、急行跳高、投擲鉛球等 五 四項測驗項目,及求年齡、身高、體重等三因素,獲得分組指數公均令下:

1.

20A+6H+W (年吋磅為單位)一 適用於一般年齡o

2.

6 H+W (吋磅為單的一適用於1 7 歲以土 d

3.

10A+W (年磅為單位〉一適用於1 3 歲以下 o

側目顯,此公式與1927年所發表的分組公式相差很多。

1932年, Neilson 以 1 0 歲-16 蜘甘男生作為辦且指數公式研究時,採用 --,. 92 一

(4)

快遞跑、急行跳遠、急行跳高、兩分蟬甘籃球投籃及籃球擲遠等五項測驗項目,獲得

公式: 等研究中學生的分組花草公式,求得

一二四

(4)

Jerome 9.24A+2H+O.46W可換算為:

2 OA+4.3 3 H+W

1935年, Cozens

,

Trieb 諸項目之指數公均日下: 1. 跑的指數=20A+9.78H+I. 26W Z 跳的指數=

20A+5.02H+

1.

13W

3. 擲的指數=

2 OA+2.07 H+

I.

7 7W

4 體重與朋力指數=20A+5.48H+I. 99W E 蹋的指數=

20A+

I.

41H+

I.

87W

最適合指數=

2 OA+4. 7 5H+

I.

6

1962年,

Pe

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之阻mer A. Gross

,

A

,

C甜 iani 以 A.A.H.P.E.R. 之身體適應測驗項目,湖驗Pennsylvania State 高初中男女生。男生之分組指數公式去日下(註四)

:

1.初中男生=

2 OA+4.6H+O.11W

(單位年吋磅〉 Z 高中男生=

20A+6H+O.6W

(單位年吋磅〉

-

93 一

w

和 Neilson

(5)

5

‘...

參、測驗的設計

為使我國學校體育獲得合理的鄉且,首先應了解我國學生之綜合性運動能力,再 求合理的分組公式。為達成此一目的實施測驗,其方做日下: 一、測驗日期:中華民國 60 年 11 月一 12 月 o 二、測驗項目與測驗方法 H測驗項目: 如藉綜合性運動能力的相關求分組指數的公式,則所構成綜合運動能力乏 運跡頁目,將成為編訂分組指數公均均測驗項目乏依據;綜合性運動能力 可以從基本連載因素,及基本運動技術等兩方面從事研究。運蜘甘基本因 素固然是運動基本技術的基層,然而因各自成為獨立的單元,雖約法綜合

性運動支術做為分組的基礎 (Bases for ability grouping ) ,我們

也腔該考慮一般的運載因素 o 根據 Clark 的主張,他認為 2 捕或運動能

力的測驗方式,以基本運動因素作為研笑對象的方法,應包括正確性( Accuracy )、遠度( Speed) 、持久性 (Endurance )、敏捷性( Agility )平衡 (Balance )、肌力 (Strength )動力( Po鴨r ) 、大肌肉協調( Co-ordination ) . (註五)。然而威爾遜及楊克梅二氏

,對基本運載因素之可靠性調查的結果,認為平衡性與正確性兩種因素之 可靠性很低(訪寸,因此糊蠍不予採用 o 另外制卜項可靠性高的運 動因素之柔軟度測驗。柔軟度測驗是國際標準身體適應湖驗委員會(

Internat 主 onal Committee on Standardization of Physical Fitness Test) 所規前甘項目。話以捏力、立定跳遠、折返跑、1000公尺跑、

50 公尺跑、俯臥t體後屈、手球搬塞得七項,作為測驗的項目o

(斗測驗方法: (l輝力測驗 @器材: Smedley 式握力計,碳酸膜。

@方法:

1.握力計調節至第二手指之第二關節白白或直角之程度o 2 持捏力計峙,捏力計zJ齡十需師恥。 3.身體直立之姿勢,兩腳自然開立,手臂自然下垂o 握力計不可接觸身體或衣服,儘量用力握把手,且不可搖擺捏力 計。 @記錄: 1.1司一被測驗者,以較有力之手實施兩次,擇較優一次為成績。

2 每一次測驗之間應相隔5 分鐘以上o

-94 一

(6)

‘.-

6

一 1 成績記錄以公斤為單位,未漏一公斤者四捨五入。 @應注意事項:故測驗者不可彎曲手臂,以免彰會或績。 (訂立定跳遠:

。雪材 2 平坦的土地或草地,石灰,皮尺,丁字尺 o

@方法: 1.雙腳站在起即撤後,兩腳稍分闊,屈臂擺臂作勢,並用力向前馳車。 2 跳躍距離自最近著地點,量至起閉嫩的延長線之垂直距離 o

@己錄:

l 二次試跳,擇較優一次為成續。

2 以公分為單位,公分以下搶去 o

@應注意事項:

1.皮尺固訪令場地邊,以丁字尺測量。

2'跳躍時,雙足不得過線或踏線 o (3斯返跑

@器材:平坦的土地、石灰、碼錶、相距 10 公尺之甲乙兩條平行線。

@方法:

1.缺油驗者站在甲線外,聞命後跑向乙線,一腳跨過乙線,然後跑罔

甲線並跨過之,如此往返兩次。 2 計來~兩次時間為成績 o @記錄:

1.測驗兩次,擇較優一次為成績。

2 時間以 1/1 0 秒為單位。

@應注意事項:

1.測驗兩次,並間隔 5 分餾守之 2 跑時如有一腳未跨過線即返岡,應重新測驗。

(4)

1000公尺跑 做E材:平坦的跑道、終點桂、石灰、碼錶、口笛、紅旗。

@方法:

1 起跑發令員站在離組跑諒前旁 5 公尺處。 2 被測驗者站在起跑線後 3 公尺處,閣〔各就的後,前進至起酷鯨 處,靜聽〔預備〕口令,並注意口笛與信號旗指示出發。 1 起跑按照站立起跑要領實施 o G活品遵 2 1.採用計時員都時間,裁判員記錄時間,碼樹令被測驗者抵達終點時 停鎮。 2 助理員數人維持跑抵終點乏敏湖驗者之先錶程序,以便登記成績。

1 以秒為單位,未浦一秒者四捨五入。

-95 一

(7)

.7

@應注意事項:

1 同時出發人數,以一次不趙且15 人獨原則o

2 發令負之口笛與信號旗之動作應一致。

1 應使被測驗者瞭解速度的平均,對成積有幫助o (5)俯臥上體後屈 @器材:塑膠布、木尺、粉筆o

@方法:

1.被測驗者俯臥,雙手腰後交叉握著,雙腿分開45 公分(最好在抬 土實施) a 2 扶助者在被測驗者雙腿之間,分別壓位其雙膝,體重並略向前 o 3. 被視l驗者緩慢的、儘量將土身向上蜓,下頡儘量向上提起,並保持 不動至測驗完畢 o

4. 測量者二人,一人持木尺測量,男一人注意木只是否直宜,以便垂

直測量 o E 持木尺之湖量者蹲在被測驗研甘旁邊,將木尺隨被測驗者的位置移 動測量 o @記錄: 1.實施兩次,擇較優一次為成積 o 2 以公分氣單位。 @應注意事項:扶助者不可壓被測驗者之臀部。 (6)50 公尺跑 獄里材 2 信號旗 y終點柱、 E臟、口笛 o

@方法:

1.發令員位於起跑線前 3 公尺處,用口笛和旗子送信號與計時員聯絡。 2 發令員喊〔各就的與〔預咱口令 o

3.起跑以兩人為一組,並採用蹲瞬式起跑。

@記錄: 1.計畸員看到起跑信號旗指示,立即撥動碼錶,俟跑者之胸部到達終 點時停錶 o 2 實施-次,成績以 1/10 秒為單位。 @應注意事項:被測驗者不能使用釘鞋在跑架。 (7)手球擲連 Z @器材:直徑兩公尺之圓圈,自圓中心向投球方向畫中心角 30 度之二 條直線,在兩直線中間,每隔一公尺劃洞,已擅|弧。石灰、手球。 @方法: 1.投球應在地上所晝tl的圓圈內行Za 2 投球時與投球後、腳都不可眛至l圓圈,或踏出圓圈外 o 一切一

(8)

3 投球完畢後,應俟恢復靜止狀態時,始能自圓圈乏後半部超出 o @記錄: 1 投球距離仰自自手球落下乏最丘點,至圓內側乏鷗佳。 2 實施兩次,取較優一吹為或績 o

3.公尺為單位,公尺以下四捨五入 o

@應注意事項: 1.擲球姿勢不拘,但不宜使用低手擲法 o 2 風大時不宜測量 o (8輝齡 年齡青:-算係依實際年齡為標準,未;聶十五天不算為一個月 o 年齡在十 八歲以土均按淪卡八歲計算,以符合高中、國中學生之實際年齡 o (9)身高 傲割才:固定木柱測量架 o

@方法:

1.被湖驗者雙肩放鬆,站立於測量架上,腳跟靠攏,腳尖分開 60 度 '膝關節、頸椎伸直,收腹,用良水平,腳跟、臀部、背部靠尺性 ,後頭部可以不靠尺挂,然後移動橫槓,以測量垂直距離 o 2 測量者站立在被測量者之左側,左手扶著被湖量者的下韻,帶助耳 眼成水平,注意缺油驗者的各關節是否伸直 o 1 為避免頭髮的厚度影響成績,長髮者應由中間分聞,使橫槓接觸頭 皮 o

@記錄:以公分為單位,公如法下四捨五入 o

ω體重 (DH材:彈簧磅秤 o

@方法:

1.被測驗者穿內衣、短褲、赤腳 o 2 被測量者站在磅秤中間調u量 o

G荒己錄:以公斤駕單位,公斤以下四捨五入 o

@應注意事項:

1.校對磅秤,按查正確性 o

2 磅秤要放平,土于耳旁秤時,動作力求輕微 o

-二

O{8)

- 97 一

(9)

伺測驗紀錄卡片 姓名 學校名稱

測驗日期一一年一 月

出生一一一年一 月

實足年齡

月 身高 公分 體重

公斤

(公斤〉 較優紀錄 (公尺〉 較擾紀錄 握力 立定跳遠 (公斤) (公斤〉 (公尺〉 (公尺〉 (秒〉 較優記錄 折返跑

1∞0 公尺跑 分

秒 (秒〉 (秒〉

倆人上體組

(公分〉 較復記錄 (公分〉 (公分〉 50 公尺跑 秒 手球擲追 (公尺〉 較優記錄 (公尺〉 (公尺〉 備註 表 三、測驗的對象 求測聯占果正確可靠,盡量選擇城市、鄉鎮等地區學校作為測驗之

對象,茲多l路加測驗之學校、受測學生人數,如表二 o

參加測驗Z 學校及受測驗學生人數表

校 名

數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附屬中學

64

台北市立民生國民中 學

76

彰化縣、立和美國民中學

90 總 計 230 表

-

98 一

一一九

(9)

(10)

肆、測驗資料之統計

1年齡、身高、體重及各項測驗項目Z人數( N) 、平均數 (M) 、標準差(

S.D.)

,如表三 o

測驗項目

年(月齡

)

身晶 體重 握力

立(公定尺由區〉車

折返跑 1000 公尺跑

向勝屈

50公尺跑

手球擲遠

(公分) (公斤) (公斤) (秒〉 (秒〉 (秒〉 (公尺〉

N

230

230

230

230

230

230

230

230

230

230

1096

I l'

46.76

625

M

178.3

157.5

44.6

32.67

1.

99

4155

20.87

S.D.

15.35

9.38

8.35

8.78

0.21

6'56

258

7.26

071

4.37

已 測驗項目

身 高 體 重 立定甜恆星 折返跑 1000公尺跑 個性驢車屈50么尺跑

手闌鄭遠

齡 一

0.599

0.289

一 0.224

0.185

0.078

0.299

0.365

身 高

0.584

0.716

0.448

0.105

0.342

0.178

0.506

0.603

體 重

0.648

0.829

0.781

0.322

0.060

0.229

0.193

0.386

0.488

表三 皂 宅年齡、身高、體重及各項測驗項目間之零次相關係數,如表四o 表四 表四中,年齡、身高、體重和各項測驗項目中,最高係數為體重和身高相關係數之0.829 ;最低係數為折返胞和體 重相關係數之0.0600 除年齡和折返跑係數墨現負相關外,其餘皆為正相關o

(:5

»11

(11)

o

制惡閣

.、

N

f于

,

七里

11

,

造崎

11

1'

總 。 E、 。 。 唔, 。 。 唔, t.n 黨 N N 。 I'"l t.n N E、 M 。 。 。 M t.n M E、 。 N F 吋 書?

.

b 。

.

。 。 。 。 。 。

?

。 。 。 。 。 川卅 留 唔, ∞ 。 E、 唔, 。 E、 I'"l t.n

E三

。 。 。 N 。 N 。 E、 。 。 。 M 唔, N E、 。 M F 吋

<~

.

.

.

.

.

。 。 。 。

?

。 。 。 。 。 。 。 。 t.n

越過間話卸車斗

。 。 。 嗯, E、 。 。 M t.n M 。 。 E、 ∞ N 。 1..":1 。 。 。 的 I'"l F 吋 E、 。 。 F 吋 。

.

.

.

.

.

.

?

。 。 。 。 。

?

。 。

盟M卅

K

t.n 。 的 。 。 。 。 t.n N 。 。 。 唔, N t.n ∞ 。 。

...

的 N I'"l E、 。 N F 吋 制 。

.

。 。 。

.

.

.

。 。 。

?

?

。 。 。 。 。 。 。 理盟 。

/I

F 吋 唔, 留 .、 M 。 。 ∞ 。 。 。 。 t.n

1

I!1ii' t.n 唔, 。 。 E、 N 唔, 。 。

lIit

時 1 的 。 M N N E、 M I'"l I'"l 。 。

.

.

.

。 。 。 。

/I

。‘

。 。 。 。 。 。 。 L『上?可 M .、

1唱-華崎豈

E、 ∞ 。 。 t.n 。 ∞ 呵, t.n

II

主E 43 M 。 。 t.n ∞ N F 吋 t.n 。 。 。 的 的 F 吋 E、 F 吋 M I'"l N 個

.

。 。

.

.

.

.

。 。 .、 。 。 。 。 。 。 。 。 。 -1::::1

~

f這 血

he

Q) ∞ 。 M 唔, 。 t.n 。 t.n

~、

N E、 。 。 唔, N 。 。 。

的 唔, M t.n 也 E、 F 吋 I'"l F 吋

.

。 。

.

.

.

.

。 。 。 。 。 。 。 。 。

/I

且昌 F 吋 血 制

~、

M M 的 N N 的 唔, 唔, 唔,

.

.

.

.

.

.

.

。 自語 N 唔, 唔, 的 呵, 唔, N M M F 吋 F 吋 N I'"l I'"l M I'"l F 司 N 意

ι4

制 制 制 ~司E -4ah 一 100 一

f.R,

m可

(12)

周年齡、身高、體重和各項測驗項目之第二次相關係數,如表六 o 測驗項目 握 力 立定跳遠 折返跑 1000 去尺跑 俯臥主體街茁 50 公尺跑

手球擲遠

r

1 2.34

0.180

0.078

-0

.359

0.020

一 0.068

0.032

0.032

r

13.24

0.179

0.330

0.147

0.276

0.056

0.356

0.400

r

14 • 23

0.413

一 0.121

0.090

一 0.104

0.089

一 0.076 一 0.037 備 註 1= 調險項目成積,

2

=年齡,

3

=身高,

4

=體重 --'-/ \ 表 1IH 。 Hll 五年齡、身高、體重和各項測驗項目之第三次標準差,如表七o 測驗項目 握 力 立定跳遠 折返跑 1000 公尺跑 俯臥上體後屈

50 公尺跑

手球擲遠

S.D.

1.

234

5.28

0.19

0.52

24.12

7.10

0.61

3.48

S.D.2.134

I

I .

44

1

1.

60

I

I .

05

I

I .

67

1

1.

63

1

1.

62

11.62

S.D.3.124

5. 1 3

4 .92

5.16

5.03

5.22

4.87

4.78

S.D.4.123

3.99

4 .35

4. 34

4.37

4.34

4.38

4.

38

(也)rJ

I

(13)

{~ )制 I

I

六年齡、身高、體重和各項湖驗項目之指數,如表八 o 姐 歸 i五小 數 測 驗 項

齡 (月) 身 高(公分) 體 重(公斤) 握 力

0.0831

0.8142

0.5494

、斗L

0.0013

司r

0.0129

一0.0052 、 哼哼j再川 -0

.0160

0.0149

0~0108 1000 公尺 跑

0.0428

1.3285

一0.5745 俯臥土體後居 一0.0416

0.0760

0.1455

50 公

0.0017

0.0447

一0.0106

球 擲 遠

0.0096

0.2900

一o

.0296

最合適 指數

o

.0116

0.2790

0.0123

zlHON--八

最合適指數=

0.1 16 A +0.2 790 B+O. 0 123 W

,把式中公分改為吋,公斤改為磅,年齡改為

(年) ,則指數公式成為 20A+15.8B+3.9W 0

根據整耳仿間搬動關妾,獲得最合適指數公式: 20A+15.8B+3. 州,此項指數公式與 20A+6B+W 及 20A+4.75B+

I. 6W 相互比較,顯然看出在身高體重兩姐歸係數都有很大的改變,這種改變的原因深值探討追究 o

常數 20A

C.H. M

cC

loy

(14)

伍、檢討

為檢討本研知丹求得之分組指數公式,能否正確而實際用在高級中學與國民中學 學生之體育分組上,特於十二月初函請北港高級中學教員許茂松、馬公團民中學教員

陳清祿,以及其他數所中等學校教員,測驗所任課班級乏體育期末考試成箱,作為檢

討資料。檢討捌驗項目決定與預備測驗不同之(l麒辣, (2另|體向上, (3)急行跳遠,-(4)

100 公尺跑等四項目 o 民國六十一年一月十五日收到北港高級中學學生 107 人,

馬公國民中學學生 120 人之期末測驗或精資料。茲列測驗項目、人數、平均數、標

準差.如表九 o 湖

N

M SoD 。 引體向上(次〉

227

7052

3 037

急行跳遠(公尺〉

'227

4.18

0036

100公尺跑(秒〉

22'

,

14"74

1"

鉛 球(公尺〉

107

(高國中中5

70 74

1.

03

120

(

8052

L

19

備 註 鉛球一項因鉛球磅數各異,高中、國中分開計算 表九 應用假設演繹法,以20A+15

0

8H+3.9W 指數公式為前提,檢討如下: 〔檢討一〕

檢討測驗項目之 Total T-Score 與 C .H. McCloy 之 20A+6H+W指數公式,

Cozens-Tr ieb-Neilson 之 20A+4075H+1. 6W 指數公式,

20A+15.8H+309W

指數公式之單相關,藉此瞭解並比較指數公式和運動能力之相關,如表十o

4ιr、二、' 式 20A+15 0 8&倍。 9W

20A

+6

H-+-W 20A+4 0 75H+1. 6W

Total T-Score

0.46

0042

0043

表十 四 上表三項單相關係數均為適度相關;而測驗結果之指數公式則比另兩公式乏係數14 高;然以統計之相關係數之差異加以觀察,可保證其實得相關存在之差的29 泊之下)

,故 20A+15.8H+丸 9W 公式,並非真實高於另兩公式。

〔檢討二〕 指數公式彼叫目闕,如表十→o

-

103 一

(15)

r 指 數

0:

、, 式

20A+15. 8H+3. 9W 20A

-t-6

H+W

2Ok斗-4 .75 H-← 1.6W 20kH5.8H-地 .9W •

0.943

0.956

20k斗6丑+研 一

0

.1

982

20

kt4 •

75

H+-

L

6W

一 表十一 三項單相關為非常相關,其掛串非常顯著。 〔驗討三〕

(1)

C.H.

McCloy 分組指數公式:

20A+6H+W

Cozens 、 包)

Trieb

>

Neilson

/

分樹當數公式: 20A+4~75H+I. 6W 、 J 一 ,國﹒、

15

(3)筆者分組指數公式

:

·2 OA+15 .8H+3. 9W

從土述各式址散,很容易看出筆者乏公式比上兩公式,在年齡因素幾乎小於二至

三倍,因此有檢討的必要。現以預備測驗七個項目乏總

T 分數為基準,檢討其與年齡

、身高及體重之零次相關,如表十二。 r 零次相關係數

高 體 重 章程 T 分數

0.32

0.63

0.46

表十二 上表三項零次相關係數中,身高高於體重,體重勵悴齡,及身高高於年齡,且 其差異均具統計上之可靠性。 〔檢討四〕

為再檢討〔樟討三〕的結果,現以四項檢討項目之總

T 分數為基準,檢討其與年

齡、身高及體重之零吾同相關,如表十三。 零次相關係數

身 高 體 重 總

T

分數

0.22

0.53

0.39

--

104 一

(16)

陸、結論

從檢討一觀察,雖然筆者之公式與 C.H.

M

cC

loy

及 Co盟 ns 等之公式之間沒有 顯著的差異,然而其相關係擻並不低於C.H. McCloy 及 Co盟 ns 等的公式。從檢討 二的結果。筆者之公式與 C.H. McC loy 及 Cozens 等之公式間的相關均為5時相關 ;因而筆者,

C. H.

McCloy 及 Cozens 等三公式都可以適用於我國國民中學及高級 中學學生之分組o 然而從梯但與檢討四來觀察,年齡的因素比身高、體主乏因素輕 的很多(有顯著之差異)。再觀察表五,各測驗項目與年齡、身高、體重之部份相關

:

r13.2 , r14.2 , r34.2 ,其相關係數急驟增加而言,引用年齡因素較輕之 20A+ 15.8H+3.9W之公式為宜 o

16

、﹒~

-

105 一

(17)

裝、附

〔註一J C.H. McCloy: The M雖ea站su叮r冷湖嘲e創凹IT肥I

Barnes and Company 1932

〔註二〕教育部公佈之分組表未註明公式之來諒,經楊基榮教授考證,係沿用Co目ns­

Trieb-Neilson 等之 20A+4.75H+I. 6W 公式 o

〔註三〕企註-0

〔註四J Research Quarterly

,

Volume 33

,

No. 1

,

March 1962

〔註五〕楊基榮譯:運動員體力測驗,教育罰酒民體育委員會出版1969 0

〔註了寸企註五 o

17

(18)

'

捌、參

l 楊基榮譯:連動員體力測驗 教育部國民體育委員會出版

1969

Z 楊基榮編著:體育測驗與統計 正中書局出版

1972

a 侯璿著:教育統計法華岡出版社出版 56 年新一版

4.

~n?~rl~_~~rberd

Richard P. Rungon:

General Statistics Mei Ya

. Public 1969.

5.

C.H. McCloy: The Measurement of Athletic Power

,

New York

,

A. S.

Barnes and Company 1932.

6.

Research Quarterly

,

Volume 33

,

No.

1.

March 1962.

7.

C. H. McCloy: Tests and Measurements in Health and Physical Education

,

Education

,

Second Edition

,

F. S. Crofts d

Co. 也l!:146.

New York.

8.

Henry E. Garrett:

St

atistics in Psychology and Education

,

Sixth

Edition

,

Central Book Co. 1970. Taiwan Republic of China.

!一

O

18

、﹒-"

(19)

O

19

A STUDY OF CLASSIFICATION ON

AGE~

HEIGHT AND WEIGHT IN CHINESE SECONDARY SCHOOL BOYS

ABSTRACT - In 1971. 230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were given the seven tests.

V1S.

grip strength. standing broad jump. shuttle

run. 1000 meter run • trunk extension backward. 50 meter sprint. and ha

,

ndball

thr0

'Y

ing to determine the value of age. height. and weight as a classification

device.

A computer was used to calculate simple correlations. multiple

cor回

relations and regression coefficients for the ten variables of age. height.

weight. and the seven tests for secondary high school boys.

The best

weight-ings for factors of age. height. and weight in secondary school boys arefound

to be 20 age (yrs.

)吐5.

8 height (in. ) +3. 9 weight

(l

b. )

In order to know the reliability of 20A + 15. 8H + 3. 9W. I have made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derived from a few discussions:

1.

Although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20A + 15. 8H + 3. 9W.

20A + 6H + W. or 20A + 4. 75H + 1. 6W.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of

20A + 15. 8H + 3. 9W is not less than the other two.

2.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among 20A + 15. 8H + 3. 9W. 20A + 6H + W.

20A + 4. 75H + 1. 6W are all most. significant

c~rrelation

and are apt to

the classification on Chinese senior and junio"r high school boys. but the

age coefficients on 20A + 15. 8H + 3. 9W is less emphasized than the other

two.

3.

It

is liable to adopt 20A + 15. 8H + 3. 9W in the classification on age.

height. and weight in Chinese secondary school boys.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以往年中三年級為例,學生違規個案確 實不少,而初中學生對記缺點的懲處方 式未有太大顧忌,中三學生更熟悉學校

研究不同的、新的教學方法/模式 試教行動 Æ 分享經驗 Æ

主持人 我先跟各位報告為什麼今天要請大家來的原因,主要是勞動部勞動

將基本學力測驗的各科量尺分數加總的分數即為該考生在該次基測的總 分。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自民國九十年至九十五年止基測的總分為 300 分,國文科滿分為 60

本研究將針對 TFT-LCD 產業研發單位主管與研發人員進行 探討,並就主管於研發人員對職能重視程度作差異性分析。因此

本研究以取自石門水庫地區之低塑性黏土為研究對象,以浸水直

本研究採用的方法是將階層式與非階層式集群法結合。第一步先運用

本研究於 2017 年 2 月至屏東縣 10 所校園採集使用水源及經淨水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