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單元09-平面向量的運算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單元09-平面向量的運算"

Copied!
3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160

向量的內積

  前一單元我們學習了向量的加法、減法與係數積三種運算,現在再介紹一種 與兩向量的夾角及長度有關的運算─內積。

(一)向量的夾角

  給定兩個非零向量 a , b ,我們可以將其中一個向量平移,使兩個向量的始 點重合,如圖2 所示,此時角 i(0 ° ≤ i ≤ 180 ° )稱為向量 a 與 b 的夾角。 ▲圖2   在物理學中,用定力 f 推動一物體,若施力 f 與 物體位移 d 方向相同,則力 f 對該物體所作的功為 W = | f || d |;但是當施力 f 與位移 d 方向不相同時, 該如何計算力 f 對該物體所作的功呢?這功可由本單 元所要介紹的向量內積求得。

平面向量的運算

9

▲圖1

(2)

161

9

平面向量的運算 例如:在圖3 中,△ABC 為正三角形。 1 AB 與 AC 的夾角為 60 ° 。 2 AB 與 BC 的夾角為 120 ° 。 3 BC 與 AC 的夾角為 60 ° 。   特別地,當向量 a 與 b 方向相同時,夾角 i = 0 ° ; 而當向量 a 與 b 方向相反時,夾角 i = 180 ° 。 如圖,已知四邊形ABCD 為正方形,求向量 AB 與下列 各向量的夾角: 1 AC。    2 BD。    3 CD。

隨堂練習

(二)向量的內積

   在 物 理 學 中, 用 定 力 推 動 一 物 體, 如 果 施 力 f 的方向與物體移動的方向成 i 角,且物體在力 f 的作用下產生的位移為 d ,那麼力 f 在位移 d 方 向上的分力為

|

f

|

cos i(當 90° < i ≤ 180° 時,此分力為負值),如圖 4 所示。 此時力f 對該物體所作的功為

W =

(

|

f

|

cos i

)

|

d

|

=

|

f

||

d

|

cos i。

在數學上,我們將

|

f

||

d

|

cos i 定義為向量 f 與向量 d 的內積。

當兩個非零向量a 與 b 的夾角為 i( 0 ° ≤ i ≤ 180 ° )時,定義a 與 b 的

內積為

|

a

||

b

|

cos i,以a ・b 表示(讀作 a dot b),即

a ・ b =

|

a

||

b

|

cos i。

另外,規定任意向量 a 與 0 的內積為 0,即 a ・0 = 0 ・a = 0。

內積的定義

▲圖3

(3)

162

要注意的是: 1 因為

|

a

|

,

|

b

|

cos i 都是「實數」,所以內積a ・b 不是「向量」,而是一 個「實數」。 2 在內積的記法中,「・」不能省略,也不可以寫成「×」。符號 a ×b 另有 特定的含義,但在本單元中不作介紹。 已知向量 a 與 b 的夾角為 120 ° ,且

|

a

|

=2 ,

|

b

|

=3,求 a ・b 的值。

例題

1

根據內積的定義,得 a ・ b =

|

a

||

b

|

cos 120 ° = 2×3×

(

- 1 2

)

= -3。 如圖,已知

|

a

|

=4 ,

|

b

|

=5,求 a・b 的值。   計算內積時,兩向量的夾角常是關鍵,舉例如下。 已知△ABC 的三邊長為 AB = 5 , BC = 6 , CA = 7,求下列各值: 1 AB・AC。    2 AB・BC。

例題

2

根據內積的定義及餘弦定理,得 1 AB・AC = 5×7×cos A = 35× 52×5×7 = 192+72-62 。

2 令∠ABC = i。 因為 AB 與 BC 的夾角為 180 ° - i, 所以

隨堂練習

(4)

163

9

平面向量的運算 AB・BC =

|

AB

||

BC

|

cos (180 ° - i) = 5×6×(-cos i) = 30×

(

- 52+62-72 2×5×6

)

= - 6。 如圖,在平行四邊形ABCD 中,AB = 2 , AD = 1 ,A = 60 ° ,求下列各值:

1 AB・AD。  2 AB・BC。  3 AB・CD。

(三)內積的坐標表示

   如 同 向 量 的 加 法、 減 法 與 係 數 積, 向 量 的 內 積 也 可 以 用 坐 標 表 示。 設

a = OA =

(

a1, a2

)

, b = OB =

(

b1, b2

)

為坐標平面上兩不平行的向量,且其夾角為 i,

如圖5 所示。

▲圖5

  在△OAB 中,利用餘弦定理 AB2=OA2+OB2-2OA・OB・cos i,得

AB2=OA2+OB2-2

|

a

||

b

|

cos i, 2

|

a

||

b

|

cos i = OA2+OB2-AB2 =

(

a12+a22

)

+

(

b12+b22

)

-

(

(

a1-b1

)

2+

(

a2-b2

)

2

)

= 2

(

a1b1+a2b2

)

隨堂練習

(5)

164

因為 a・b =

|

a

||

b

|

cos i,所以

2

(

a・b

)

=2

(

a1b1+a2b2

)

。 故 a・b = a1b1+a2b2。 至於當 a 與 b 平行或有一為零向量時,上式仍成立(請自行驗證)。因此,兩 個向量的內積等於它們對應分量的乘積之和。 若 a =

(

a1, a2

)

, b =

(

b1, b2

)

是坐標平面上任意兩向量,則 a 與 b 的內 積為 a ・ b = a1b1+ a2b2

內積的坐標表示

  當已知向量a 與b 的坐標時,內積a・b 就可利用以上公式直接求得,並無

須知道 a 與 b 的夾角;而且此時還可以利用內積的定義 a・b =

|

a

||

b

|

cos i,

反求兩向量的夾角,即 cos i = a・b

|

a

||

b

|

。 舉例如下。 已知 a =(7 , 1), b =(3 , 4),求 1 a・b 的值。 2 a 與 b 的夾角。

例題

3

1 利用內積的坐標表示,得 a ・b = 7×3 + 1×4 = 25。 2 設 a 與 b 的夾角為 i。因為

|

a

|

= 72+12=5 2 ,

|

b

|

= 32+42=5, 解

(6)

165

9

平面向量的運算 所以 cos i = a・b

|

a

||

b

|

= 25 5 2×5 = 1 2 。 故 i=45 ° 。 在△ABC 中,已知三頂點坐標為 A(2 , 3), B(-2 , 1), C(5 , 2),求 1 AB・AC 的值。    2 ∠BAC 的度數。   向量的內積具有下列性質。 設 r 為實數, a , b , c 為向量。 1 a ・ a =

|

a

|

2。 2 a ・b = b ・a 。 3

(

ra

)

b = r

(

a ・b

)

4 a ・

(

b + c

)

= a ・b +a ・ c 。

內積的性質

  這些性質都可由內積的定義直接證得,我們只證明性質 4 如下:設 a =

(

a1, a2

)

, b =

(

b1, b2

)

, c =

(

c1, c2

)

。 因為 a・

(

b + c

)

=

(

a1, a2

)

(

b1+c1, b2+c2

)

=a1

(

b1+c1

)

+a2

(

b2+c2

)

=a1b1+a1c1+a2b2+a2c2, a・b + a・c =

(

a1, a2

)

(

b1, b2

)

+

(

a1, a2

)

(

c1, c2

)

=a1b1+a2b2+a1c1+a2c2, 所以 a ・

(

b + c

)

= a ・b + a・c 。

隨堂練習

(7)

166

  這些性質可以幫助我們計算內積及求向量的長度,舉例如下。 已知

|

a

|

=2 ,

|

b

|

=3,且 a 與 b 的夾角為 60 ° ,求下列各值: 1

(

a + b

)

(

a - b

)

。    2

|

3a - 2b

|

例題

4

1 由內積的性質,得

(

a + b

)

(

a - b

)

=a ・a - a ・b + b ・a - b ・b

=

|

a

|

2-

|

b

|

2 =22-32 = -5。 2 由內積的性質,得

|

3a - 2b

|

2=

(

3a - 2b

)

(

3a - 2b

)

=9a ・ a - 6a ・b - 6b ・a + 4b ・b =9

|

a

|

2-12a ・ b + 4

|

b

|

2 =9×22-12×2×3×cos 60 ° + 4×32 =36,

|

3a - 2b

|

=6。 已知向量 a , b 滿足

|

a

|

=4 ,

|

b

|

=5 ,

|

2 a - b

|

=7,求 1 a・b 的值。    2 a 與 b 的夾角。 解 解

隨堂練習

(8)

167

9

平面向量的運算

(四)兩向量垂直的判定

  很自然的,對於兩向量的垂直,定義如下。 當向量 a 與 b 的夾角為直角時,我們稱 a 與 b 垂直,記作 a ⊥b 。

兩向量垂直的定義

  內積可以用來判定兩向量是否垂直,說明如下:設 a , b 為兩個非零向量。

a ⊥b ,則 a・b =

|

a

||

b

|

cos 90 ° = 0;反之,若 a・b = 0,則 cos i = 0,得

i=90 ° ,即 a ⊥ b 。   因此,我們有以下的結論。 設 a , b 為兩個非零向量。a ⊥b ,則 a ・b = 0;反之亦成立。

兩向量垂直的判定

  由上可知,兩個非零向量是否垂直,可以由其內積是否為0 來判定。

(9)

168

設向量 a =(1 , - 3), b =(2 , - 1), c =(3 , s)。 1 已知 a ⊥c ,求實數 s 的值。 2 已知

(

a + tb

)

b ,求實數 t 的值。

例題

5

1 因為 a ⊥ c ,所以 a ・ c = 0,即 1×3 +(-3)×s = 0, 解得 s = 1。 2 因為

(

a + tb

)

b ,又 a + tb =(1 , - 3)+t(2 , - 1)=(1 + 2t , - 3 - t), 所以 (1 + 2t , - 3 - t)・(2 , - 1)=0, (1 + 2t)×2 +(-3 - t)×(-1)=0。 整理得 5t + 5 = 0,解得 t = - 1。 已知 a =(k , 2) 與 b =(-4 , 3k - 1) 垂直,求實數k 的值。   此外,當兩非零向量的夾角 i 為銳角時,cos i > 0,且內積為正數;當夾角 i 為鈍角時,cosi < 0,且內積為負數。

隨堂練習

(10)

169

9

平面向量的運算

在右圖的正五邊形ABCDE 中,選出與 AB 的內積為

正數的向量。

1 AB  2 AC  3 AD  4 AE。

隨堂練習

  利用向量內積的性質,可以證明「半圓的圓周角為直角」。 右圖是以 AB 為直徑的半圓,P 為圓周上一點, 證明:∠APB = 90°。

例題

6

令圓心為 O,半徑為 r。因為 PA・PB =

(

PO + OA

)

(

PO + OB

)

=

(

PO + OA

)

(

PO - OA

)

=

|

PO

|

2-

|

OA

|

2 =r2-r2=0, 所以PA ⊥ PB。故∠APB = 90°。 仿照例題 6 的方法,我們也可以證明熟悉的畢氏定理。 在△ABC 中,已知 ∠ C = 90 ° ,證明:AB2=AC2+BC2。 【畢氏定理】

隨堂練習

(11)

170

正射影

  設 a = OA , b = OB 是平面上兩個非零向量。自 A 點向直線 OB 作垂線交於 C 點,此時向量 OC 稱為向量 a 在 b 上的正射影,如圖6 所示。因此,一個向 量在另一個向量的正射影仍是向量。 i 為銳角      i 為直角       i 為鈍角 ▲圖6 當 i 為銳角時,OC 的長度為

|

a

|

cos i。因為 OC 與 b 方向相同,且 OC 的長度b 長度的

|

a

|

cos i

|

b

|

倍,所以 OC =

(

|

a

|

cos i

|

b

|

)

b。cos i = a ・ b

|

a

||

b

|

代入,得 OC =

(

|

a

|

|

b

|

a ・ b

|

a

||

b

|

)

b =

(

a ・b

|

b

|

2

)

b 。 仿照上述方法可推得,當 i 為鈍角時,上式仍成立。   至於當 i 為直角,乃至於 i=0° 或 180° 時,上式仍然成立。因此,我們有 以下的公式。 若a , b 為兩個非零向量,則a 在b 上的正射影為

(

a・b

|

b

|

2

)

b 。

正射影公式

(12)

171

9

平面向量的運算   練習使用正射影公式,並求正射影的長。 已知 a =(7 , 4), b =(1 , 2),求 a 在 b 上的正射影及正射影的長。

例題

7

1 利用正射影公式,得 a 在 b 上的正射影為

(

a・b

|

b

|

2

)

b =

(

7 + 8 5

)

b = 3b = 3(1 , 2)=(3 , 6)。 2 由 1 知,正射影的長為 32+62=3 5。 如圖,OA =(3 , 4), OB =(7 , 1),由A 點往 OB 作垂線, 垂足為C 點,求 OC 及

|

OC

|

。 解

隨堂練習

(13)

172

  我們在處理物理問題時,經常需要把作用力分解為兩個互相垂直的分力。這 在數學上是指將一非零向量分解為兩個互相垂直的分量。現在就利用正射影公式 來幫助我們做這種分解,舉例如下。 將向量 a =(4 , 7)分解成兩個向量的和,其中一個向量與 b =(2 , 1)平行, 另一個向量與 b 垂直。

例題

8

如圖所示,a = c + d,且 c 為a 在b 上的正射影;此時 c 會與b 平行, d 會與 b 垂直。利用正射影公式,得 c =

(

a・b

|

b

|

2

)

b =

(

8 + 7 5

)

b = 3b =(6 , 3)。 又因為 a = c + d ,所以 d =a - c =(4 , 7)-(6 , 3)=(-2 , 4)。 故a =(6 , 3)+(-2 , 4),其中 (6 , 3) 與 b 平行,(-2 , 4) 與 b 垂直。 將向量 a =(8 , 0)分解成兩個向量的和,其中一個向量與 b =(1 , 1)平行, 另一個向量與 b 垂直。

隨堂練習

(14)

173

9

平面向量的運算   「三向量和為零向量」是常見的問題,舉例如下。 父母親各拉一手將小孩提起,如右圖所示。已知 呈現平衡狀態時,爸爸的拉力為 10 公斤重,媽媽 的拉力為 6 公斤重,且兩拉力的夾角為 60 ° ,求 小孩的體重。

例題

9

設小孩體重W 公斤, a , b 分別為爸爸與媽媽的拉力, c 為小孩的重量,則

|

a

|

=10 ,

|

b

|

=6 ,

|

c

|

=W。 因為呈現平衡狀態 ,所以爸爸的拉力、媽媽的拉力與小孩的重量三力的 合力為零,即 a + b + c = 0 ,得a + b = - c 。 由向量加法的定義得知,a , b 與 a + b 形成一個三角形。因此 a , b 與 c 恰圍 出一個三角形,如右圖所示。 利用餘弦定理,得 W2=

|

c

|

2=102+62-2×10×6×cos 120 ° = 196, 解得W = 14。 故小孩的體重為14 公斤。 如右圖,在平滑的木板上有A , B , C 三個洞, 取三條繩子紮結於一點O,穿過洞各吊掛一隻 猴子,且呈現平衡狀態。已知掛在A , B , C 洞 下方的猴子分別重 3 公斤、8 公斤與 7 公斤, 求∠AOB 的度數。

隨堂練習

(15)

174

柯西不等式

柯西 (A . L . C a u c h y , 1789 ∼ 1857) 法 國 數 學 家。 在 分 析 學 與 數 學 物 理 有 卓 越 的 貢 獻, 也 是 將 微 積 分 嚴 格化的第一人。   設 a , b 為兩個非零向量,且其夾角為 i(0 ° ≤ i ≤ 180 ° )。由向量內積的定義

a・b =

|

a

||

b

|

cos i,

|cosi| ≤ 1,得

|

a・b

|

=

|

a

||

b

|

| cos i| ≤

|

a

||

b

|

, 即

|

a・b

|

|

a

||

b

|

。 我 們 稱 此 不 等 式 為柯 西 不 等 式。 當 不 等 式 的 等 號 成 立 時,|cos i| = 1,即 i = 0 ° 或 180 ° ,此時 a // b 。    至 於 當 a , b 中有一為零向量時,柯西不等式仍成 立。因此我們有以下的結論: 對於任意兩向量 a , b ,不等式

|

a ・ b

|

|

a

||

b

|

恆成立,且等號成立於 a // b 或 a , b 中有一為零向量時。

柯西不等式(向量形式)

  若將 a , b 以坐標表示為 a =

(

a1, a2

)

, b =

(

b1, b2

)

,則由柯西不等式

|

a・b

|

|

a

||

b

|

,得 |a1b1+a2b2| ≤ a12+a22・ b12+b22 將兩邊平方,得

(

a1b1+a2b2

)

2

(

a12+a22

)(

b12+b22

)

(16)

175

9

平面向量的運算

柯西不等式

柯西 (A . L . C a u c h y , 1789 ∼ 1857) 法 國 數 學 家。 在 分 析 學 與 數 學 物 理 有 卓 越 的 貢 獻, 也 是 將 微 積 分 嚴 格化的第一人。   設 a , b 為兩個非零向量,且其夾角為 i(0 ° ≤ i ≤ 180 ° )。由向量內積的定義

a・b =

|

a

||

b

|

cos i,

|cosi| ≤ 1,得

|

a・b

|

=

|

a

||

b

|

| cos i| ≤

|

a

||

b

|

, 即

|

a・b

|

|

a

||

b

|

。 我 們 稱 此 不 等 式 為柯 西 不 等 式。 當 不 等 式 的 等 號 成 立 時,|cos i| = 1,即 i = 0 ° 或 180 ° ,此時 a // b 。    至 於 當 a , b 中有一為零向量時,柯西不等式仍成 立。因此我們有以下的結論: 對於任意兩向量 a , b ,不等式

|

a ・ b

|

|

a

||

b

|

恆成立,且等號成立於 a // b 或 a , b 中有一為零向量時。

柯西不等式(向量形式)

  若將 a , b 以坐標表示為 a =

(

a1, a2

)

, b =

(

b1, b2

)

,則由柯西不等式

|

a・b

|

|

a

||

b

|

,得 |a1b1+a2b2| ≤ a12+a22・ b12+b22 將兩邊平方,得

(

a1b1+a2b2

)

2

(

a12+a22

)(

b12+b22

)

。 這也是柯西不等式另一種常見的形式。又因為

(

a12+a22

)(

b12+b22

)

-

(

a1b1+a2b2

)

2 =a12b12+a12b22+a22b12+a22b22-a12b12-a22b22-2a1a2b1b2 =a12b22+a22b12-2a1a2b1b2 =

(

a1b2-a2b1

)

2, 所以當不等式的等號成立時,a1b2-a2b1=0,即 a1b2=a2b1。 對於任意實數 a1, a2, b1, b2,不等式

(

a12+ a22

)(

b12+ b22

)

(

a1b1+ a2b2

)

2 恆成立,且等號成立於 a1b2= a2b1時。 另外,當 b1b20 時,常將等號成立的條件 a1b2= a2b1改寫為比例式 a1 b1 = a2 b2

柯西不等式(實數形式)

  柯西不等式是重要的不等式,也是求最大值或最小值的工具。

(17)

176

已知實數 x , y 滿足 3x + y = 24,求 9x2+y2的最小值,及此時x , y 的值。

例題

10

利用柯西不等式,得

((

3x

)

2+y2

)(

12+12

)

(

3x + y

)

2。 將3x + y = 24 代入,得

(

9x2+y2

)

×2 ≥ 242,即9x2+y2≥ 288。 而且當 3x 1 = y1,即 3x = y 時,等號成立。解聯立方程式 3x+y = 24 3x = y  , 得x =4 , y = 12。 故當x =4 , y = 12 時,9x2+y2有最小值 288。 已知實數x , y 滿足 8x - 9y = 25,求 4x2+9y2的最小值,及此時x , y 的值。   在例題10 中,已知一次式的值,求平方和的最小值;反之,已知平方和的值, 也可以求一次式的最大值與最小值。 解

隨堂練習

(18)

177

9

平面向量的運算 已知實數x , y 滿足 x2+y2=25,求 3x + 4y 的最大值與最小值,及此時 x , y 的值。

例題

11

利用柯西不等式,得

(

x2+y2

)(

32+42

)

(3x + 4y)2。 將x2+y2=25 代入,得 25×25 ≥(3x + 4y)2,即 -25 ≤ 3x + 4y ≤ 25。 而且當 x3 = 4y ,即4x = 3y 時,等號成立。解聯立方程式 x 2+y2=25 4x = 3y  , 得x =3 , y = 4 或 x = - 3 , y = - 4。 故當x = 3 , y = 4 時,3x + 4y 有最大值 25 ;  當x = - 3 , y = - 4 時,3x + 4y 有最小值 - 25。 已知實數x , y 滿足 x2+y2=2,求 x - y 的最大值與最小值,及此時 x , y 的 值。 解

隨堂練習

(19)

178

  應用柯西不等式也可以處理一些生活上的問題。 右 圖 是 某 溝 渠 的 縱 截 面, 其 中 央 是 一 個 邊 長 為x (公尺)的正方形,左右兩側是兩個腰長為 y(公 尺)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考量堅固性及用料等因 素,縱截面的面積須為 125(平方公尺)。 1 求 x2+y2的值。 2 求總寬度 x + 2y 的最大值,及此時 x , y 的值。

例題

12

1 因為正方形的邊長為 x,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腰長為 y,且縱截面的面 積為 125,所以 x2+ y2 2 ×2 = 125,即 x2+y2=125。 2 因為 x2+y2=125 且總寬度為 x + 2y,所以由柯西不等式,得

(

x2+y2

)(

12+22

)

(x + 2y)2, 將 1 的結果 x2+y2=125 代入,得 125×5 ≥(x + 2y)2,即 -25 ≤ x + 2y ≤ 25。 而且當 x1 = y 2 ,即2x = y 時,等號成立。解聯立方程式 x 2+y2=125 2x = y   得 x =5 , y = 10 或 x = - 5 , y = - 10。 故當 x = 5 , y = 10 時,總寬度 x + 2y 有最大值 25(公尺)。

(20)

179

9

平面向量的運算 某人在半圓形廣場運動。他先由A 點沿直線走 到場邊的某個點C,再沿直線跑到 B 點,如右 圖所示。已知AB = 2(公里)為廣場的直徑, AC = x(公里),BC = y(公里)。 1 求 x2+y2的值。 2 若此人走 1 公里需 12 分鐘,跑 1 公里需 9 分鐘,則依上述的路徑, 此人的運動時間最長可為多少分鐘?並求此時x , y 的值。

隨堂練習

面積與二階行列式

  利用向量的內積可以推得兩(不平行)向量所決定的平行四邊形面積,說明 如下。   設 a =

(

a1, a2

)

, b =

(

b1, b2

)

為兩不平行的向量,且其夾 角為 i,如圖7 所示。因為由 a 與 b 所決定的平行四邊形之 底為

|

a

|

,高為

|

b

|

sin i,所以其面積為

|

a

||

b

|

sin i =

|

a

||

b

|

1 - cos2 i =

|

a

|

2

|

b

|

2-

|

a

|

2

|

b

|

2 cos2 i =

|

a

|

2

|

b

|

2-

(

a ・b

)

2 =

(

a12+a22

)(

b12+b22

)

-

(

a1b1+a2b2

)

2 = a12b22+a22b12-2a1a2b1b2 =

(

a1b2-a2b1

)

2 =

|

a1b2-a2b1

|

。 ▲圖7

(21)

180

  為了使這面積公式簡明好用,我們引進一個新的符號: 符號 a1 a2 b1 b2 稱為二階行列式,它所代表的數為 a1b2-a2b1,即 a1 a2 b1 b2 = a1b2-a2b1。

二階行列式

  有了二階行列式後,將面積公式改寫如下: 由兩不平行向量 a =

(

a1, a2

)

b =

(

b1, b2

)

所決定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為 二階行列式 a1 a2 b1 b2 的絕對值,即| a1 a2 b1 b2 |。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

  在公式中,行列式的值可能為正或負,加絕對值後才是面積。另外,當向 量 a // b 時,我們有

(

a1, a2

)

=

(

r

b1, rb2

)

,因此 a1 a2 b1 b2 = rb1 rb2 b1 b2 =0;此時可以將 a , b 兩個向量所決定的平行四邊形面積視為 0。 求向量 a =(5 , 2) 與 b =(3 , - 2) 所決定的平行四邊形面積。

例題

13

計算二階行列式的絕對值,得 | 5 2 3 -2| = | - 10 - 6| = | - 16| = 16, 故向量 a 與 b 所決定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為 16。

(22)

181

9

平面向量的運算 已知向量 a =(5 , - 2) 與 b =(k , - 4) 所決定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為24,求 實數k 的值。

隨堂練習

  已知三角形三頂點的坐標,可以利用上述公式求得面積。 設A(1 , 0), B(3 , 2), C(0 , 4) 為坐標平面上三點。 1 求△ABC 的面積。 2 已知 AP = xAB + yAC,其中 0 ≤ x ≤ 2 , - 1 ≤ y ≤ 1,求所有 P 點所形成 區域的面積。

例題

14

1 因為 AB =(2 , 2), AC =(-1 , 4),且△ABC 的面積等於由 AB 與 AC 所 決定之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所以△ABC 的面積為 1 2×| 2 2 -1 4 | = 1|10| =5。 2 由向量的線性組合得知 ,所有 P 點會形成平行四邊形 C R S T 所圍成的區域(含邊界),如右圖所示。其面積 等於由AB 與 AC 所決定之平行四邊形面積的 4 倍,即 4×| 2 2 -1 4 | =4×|10| = 40。A(-1 , 1), B(3 , 2), C(-2 , 4) 為坐標平面上三點。 1 求△ABC 的面積。 2 已知 AP = xAB + yAC,其中 - 1 ≤ x ≤ 2 , 0 ≤ y ≤ 2,求所有 P 點所形成 區域的面積。 解

隨堂練習

(23)

182

兩直線的夾角

  第二冊時,我們利用直線的斜角求兩直線的夾角。現在,我們要介紹另一個 求兩直線夾角的方法。此方法不但有一個簡潔美麗的公式,而且還兼具為第四冊 的課程建立先備經驗。討論之前,先定義直線的法向量。 設 A , B 為直線 L 上相異兩點。若非零向量 n 與 AB 垂直,則稱向量 n 為 直線L 的一個法向量。

直線法向量的定義

因為不限制法向量的長度,且一個法向量的反向量還是法向量,所以一直線的法 向量有很多個,不過它們都互相平行。   我們來找直線L:ax + by + c = 0 的一個法向量: ▲圖8 首先令 L ′ :ax + by = 0。 它是一條與L 平行(或重合),且通過原點 O 的直線,如圖 8 所示。其次,在 L ′ 上取一點P(-b , a),得向量OP =(-b , a)。最後,在平面上另取一點 Q(a , b),得 向量OQ =(a , b)。因為 OP・OQ =(-b , a)・(a , b)= -ab + ab = 0, 所以OP ⊥ OQ。因此,向量(a , b)是直線L ′ 的一個法向量。又因為 L 與 L ′ 平行(或 重合),所以向量(a , b) 也是直線 L 的一個法向量。

(24)

183

9

平面向量的運算 向量 n =(a , b) 為直線L:ax + by + c = 0 的一個法向量。

直線的法向量

  練習找給定直線的法向量。 設直線L:2x - 3y + 4 = 0。下列哪些向量可為 L 的法向量? 1 n1=(2 , - 3)  2 n2=(-2 , 3)  3 n3=(6 , - 9)  4 n4=(-3 , 2)。

隨堂練習

  交於一點的兩直線L1L2共有二對夾角,分別為 i1與 i2,如圖9(1) 所示。 因為 i1+ i2=180 ° ,所以只須求出其中任一個夾角,另一個夾角就可求出。          (1)            (2) ▲圖9   在圖 9(2) 中,設 n1n2分別為L1L2的一個法向量,且其夾角為 i。圖 中顯示 i+ a =90 ° = a + i1, 得 i= i1, 即n1n2的夾角等於L1L2的一個夾角。因此只要求得兩法向量的夾角,就 可求得兩直線的夾角。

(25)

184

求兩直線 L13x + y - 3 = 0 與 L22x - y + 1 = 0 的夾角。

例題

15

直線L1L2的法向量分別為n1=(3 , 1) 與n2=(2 , - 1)。 因為n1n2的夾角 i 滿足 cos i = n1・n2

|

n1

||

n2

|

= 3×2 + 1× (-1) 10× 5 = 55 2 = 1 2 , 所以 i=45 ° 。 故L1L2有一夾角為 45 ° ,而另一夾角為 180 ° - 45 ° = 135 ° 。 求兩直線 L1 3x - y + 1 = 0 與 L2x - 3y + 2 = 0 的夾角。

三角不等式

  對任意兩非零向量 a , b 而言: 1 當它們不平行時,如圖 10(1),根據三角形兩邊和大於第三邊,得知

|

a

|

+

|

b

|

>

|

a + b

|

2 當它們方向相同時,如圖 10(2),根據向量加法的意義,得知

|

a

|

+

|

b

|

=

|

a + b

|

。 解

隨堂練習

(26)

185

9

平面向量的運算 3 當它們方向相反時,如圖 10(3),根據向量加法的意義,得知

|

a

|

+

|

b

|

>

|

a + b

|

(1) (2) (3) ▲圖10 綜合 1、2、3 可得

|

a

|

+

|

b

|

|

a + b

|

。 至於當 a , b 有一為零向量時,上式仍成立。我們將此不等式稱為三角不等式, 敘述如下。 對於任意兩向量 a , b ,不等式

|

a

|

+

|

b

|

|

a + b

|

恆成立,且等號成立於 a 與 b 同方向或 a , b 中有一為零向量時。

三角不等式(向量形式)

  上述不等式在實數的情形也成立。對於任意兩個不為0 的實數 a , b 而言: 1 當兩數皆正時,|a| + |b| = a + b = |a + b|。 2 當兩數一正一負時,|a| + |b| > |a + b|。 3 當兩數皆負時,|a| + |b| =(-a)+(-b)= -(a + b)=|a + b|。 綜合 1、2、3 可得 |a| + |b| ≥ |a + b|。 至於當a , b 有一為 0 時,上式仍成立。這個不等式也稱為三角不等式,敘述如下。 對於任意實數 a , b,不等式 |a| + |b| ≥ |a + b| 恆成立,且等號成立於 a , b 同號或有一為 0 時。

三角不等式(實數形式)

(27)

186

9

觀念澄清 下列敘述對的打「」 1 若 a ・ b 的值小於 0,則 a 與 b 的夾角為銳角。 2 向量 a =(2 , 3) 與 b =(-3 , 2) 垂直。 3 對任意實數 x , y,不等式

(

x2+y2

)(

32+42

)

(

4x + 3y

)

2恆 成立。 4 可以找到一個向量,使其在向量 (3 , 4) 上的正射影為 (4 , 3)。 5 由向量 a =(1 , 1) 與 b =(5 , 3) 所決定的平行四邊形面 積為 1 1 5 3 。

一、基礎題

如右圖 ,已知 A B C D E F 是邊長為 2 的正六邊形,求下 列各值:

1 AB・AD。  2 AB・AE。  3 AB・AF。

已知 A

(

-2 , 2

)

, B

(

-1 , 4

)

, C

(

7 , 5

)

為坐標平面上三點,求

(28)

187

9

平面向量的運算 已知

|

a

|

=1 ,

|

b

|

=2,且 a 與 b 的夾角為 60 ° ,求下列各值: 1

(

a + 2 b

)

(

3 a - b

)

。    2

|

a + 2 b

|

。 已知向量 a =(3 , 1), b =(1 , 2),且

(

a - t b

)

b ,求實數 t 的值。 已知 a =(x , 4) 在 b =(1 , 2) 上的正射影為(-2 , - 4),求實數x 的值。 已知 a =(4 , 5), b =(1 , 2),且 a = u + v,其中 u // b , v ⊥ b ,求向量 u 與 v。 如右圖 ,一根細繩穿過兩個定滑輪 A , B,且兩端分別繫3 公斤與 4 公斤的重物。現在兩個滑輪之間的繩上掛一5 公斤的重物,並呈現平衡狀態,求此時 ∠ A O B 的度 數。

(29)

188

已知 x , y 為實數,且 x2+y2=9,求 3x - 4y + 5 的最大值與最小值。A(1 , 0), B(3 , 2), C(0 , 4) 為坐標平面上三點。 1 求△ABC 的面積。 2 已知集合 S =

{

P

|

AP = xAB + yAC , 0 ≤ x ≤ 1 , - 1 ≤ y ≤ 2

}

,求集合 S 所表示 區域的面積。 設 i 為兩直線 L1x - y + 2 = 0 與 L22x + y + 3 = 0 的一個夾角,求 c o s i 的值 (兩解)。

二、進階題

已知

|

a

|

=1 ,

|

b

|

=2 , c = a + b ,且 c ⊥ a ,求 1 a ・ b 的值。    2 a 與 b 的夾角。

(30)

189

9

平面向量的運算 在△ABC 中,已知 AB =(k , 1), AC =(2 , 3) 及∠C = 90 ° 。 1 以實數 k 表示 BC。    2 求實數 k 的值。 設△ABC 是邊長為 3 的正三角形,D 是 BC 上的點,且 BD = 1。 1 已知 AD = xAB + yAC,求 x , y 的值。 2 求 AB・AD 的值。 已知非零向量 a , b 滿足

|

a

|

=2

|

b

|

,且 a + b 與 2 a - 5 b 垂直,求 a 與 b 的夾角。 設兩平行直線 L1a x + b y - 10 = 0 與 L2a x + b y + 16 = 0,且直線 L1通過點 (3 , 4)。當 a , b 的值分別為多少時,直線 L1L2的距離有最大值,並求此 最大值。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r]

[r]

[r]

讓短期資金需求由短期負債來融通、長期資金需求由長期負債或權益資金來融通。同

造成整體的民生物價提高,美國勞工部 11 日公布,美國 3 月的消費物價較 2021 年同時間漲 8.5%,漲幅創下 1981 年

This study aims at evaluating the learning effects on the part of students from the teacher-designed concrete vector classroom-teaching approach in Plane Vector course on the basis

[r]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