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內民眾防火避難認知調查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國內民眾防火避難認知調查之研究"

Copied!
8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內民眾防火避難認知 國內民眾防火避難 認知調查之 認知 調查之研究 調查之 研究.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研究報告 中華民國 97 年 12 月.

(2) 國 內 民 眾 防 火 避 難 認 知 調 查 之 研 究. 內政 部建 築研 究所 研究 報告 九十 七年.

(3) (國科會 GRB 編號) 編號). 國內民眾防火避難認知 國內民眾防火避難 認知調查之研究 認知 調查之研究. 研究人員:吳秉宸 蕭嘉俊.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研究報告 中華民國 97 年 12 月.

(4)

(5) 目次. 目次 目次................................................................................................................... I 目次 表次................................................................................................................ III 表次 圖次..................................................................................................................V 圖次 摘要...............................................................................................................VII 摘要 第一章 緒 論...................................................................................................1 第一節 研究緣起與背景...........................................................................1 研究緣起與背景 壹、研究緣起.....................................................................................1 研究緣起 貳、研究背景.....................................................................................1 研究背景 第二節 研究方法及流程...........................................................................2 研究方法及流程 壹、研究方法.....................................................................................2 研究方法 貳、研究流程.....................................................................................3 研究流程 第三節 預期成果及效益..........................................................................4 預期成果及效益 第二章 文獻回顧.............................................................................................5 文獻回顧 第一節 避難研究文獻概觀.......................................................................5 避難研究文獻概觀 第二節 避難基本理論.............................................................................15 避難基本理論 第三節 人員避難評估方式.....................................................................17 人員避難評估方式 第三章 問卷設計與調查 ...............................................................................21 第一節 調查之目的.................................................................................21 調查之目的 第二節 問卷設計.....................................................................................21 問卷設計 壹、研究工具...................................................................................21 研究工具 貳、問卷內容 問卷內容...................................................................................22 內容 第四章 問卷調查結果....................................................................................31 問卷調查結果 第一節 問卷調查過程.............................................................................31 問卷調查過程 第二節 問卷調查結果分析.....................................................................34 問卷調查結果分析 壹、整理統計資料...........................................................................34 整理統計資料 貳、分析統計資料...........................................................................45 分析統計資料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67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67 結論 第二節 建議.............................................................................................68 建議 附錄一 期中簡報意見回覆 ...........................................................................71 附錄二 期末簡報意見回覆 ...........................................................................73 參考書目.........................................................................................................75 參考書目. I.

(6) 國內民眾防火避難認知調查之研究. II.

(7) 表次. 表次 表 3-1 問卷設計內容........................................................................25 問卷設計內容 表 4-1 男女對於避難認知 T 檢定結果表.......................................46 檢定結果表 表 4-2 不同系所或職業對於避難認知是否不同變異數分析表 ...46 表 4-3 不同避難或火場經驗對於避難認知是否不同變異數分析 表 ...............................................................................................47 表 4-4 不同學歷對於避難認知是否不同變異數分析表 ...............48 表 4-5 不同年齡對於避難認知是否不同變異數分析表 ...............48 表 4-6 性別-年齡樞紐分析表 性別 年齡樞紐分析表 ..........................................................49 表 4-7 性別-職系樞紐分析表 性別 職系樞紐分析表 ..........................................................49 表 4-8 性別-教育程度樞紐分析表 性別 教育程度樞紐分析表 ..................................................50 表 4-9 性別-避難經驗樞紐分析表 性別 避難經驗樞紐分析表 ..................................................50 表 4-10 年齡-職系樞紐分析表 年齡 職系樞紐分析表 ........................................................50 表 4-11 年齡-教育程度樞紐分析表 年齡 教育程度樞紐分析表 ................................................51 表 4-12 年齡-避難經驗樞紐分析表 年齡 避難經驗樞紐分析表 ................................................51 表 4-13 職系-教育程度樞紐分析表 職系 教育程度樞紐分析表 ................................................51 表 4-14 職系-避難經驗樞紐分析表 職系 避難經驗樞紐分析表 ................................................52 表 4-15 職系-避難經驗樞紐分析表 職系 避難經驗樞紐分析表 ................................................52 表 4-16 卡方檢定 P-值表 值表.................................................................52 值表 表 4-17 簡單線性回歸結果( 簡單線性回歸結果(性別) 性別) .............................................53 表 4-18 性別對問題 8 變異數分析結果..........................................54 變異數分析結果 表 4-19 性別對問題 10 變異數分析結果........................................54 變異數分析結果 表 4-20 性別對問題 10 變異數分析結果........................................55 變異數分析結果 表 4-21 簡單線性回歸結果( 簡單線性回歸結果(年齡) 年齡) .............................................56 表 4-22 年齡對問題 10 變異數分析結果........................................56 變異數分析結果 表 4-23 年齡對問題 14 變異數分析結果........................................57 變異數分析結果 表 4-24 年齡對問題 16 變異數分析結果........................................57 變異數分析結果 表 4-25 年齡對問題 20 變異數分析結果........................................58 變異數分析結果 表 4-26 簡單線性回歸結果( 簡單線性回歸結果(教育程度) 教育程度) .....................................59 表 4-27 教育程度對問題 10 變異數分析結果 ...............................59 表 4-28 教育程度對問題 11 變異數分析結果 ...............................60 表 4-29 教育程度對問題 15 變異數分析結果 ...............................60 表 4-30 教育程度對問題 20 變異數分析結果 ...............................61 表 4-31 簡單線性回歸結果( 簡單線性回歸結果(職業系所) 職業系所) .....................................62 表 4-32 職業系所對問題 15 變異數分析結果 ...............................62 表 4-33 職業系所對問題 20 變異數分析結果 ...............................63 表 4-34 簡單線性回歸結果( 簡單線性回歸結果(避難經驗) 避難經驗) .....................................64 III.

(8) 國內民眾防火避難認知調查之研究. 表 4-35 避難經驗對問題 15 變異數分析結果 ...............................64 表 4-36 避難經驗對問題 17 變異數分析結果 ...............................65 表 4-37 避難經驗對問題 20 變異數分析結果 ...............................65. IV.

(9) 圖次. 圖次 圖 1-1 研究流程圖 .............................................................................3 圖 2-1 避難逃生研究範圍魚骨圖 .....................................................6 圖 2-2 隨時間變化 T 值時間圖.......................................................15 值時間圖 圖 4-1 本研究所使用之問卷 ...........................................................33 圖 4-2 性別分佈圖 ...........................................................................34 圖 4-3 年齡分佈圖 ...........................................................................34 圖 4-4 職業或系所分佈圖................................................................35 職業或系所分佈圖 圖 4-5 教育程度分佈圖....................................................................35 教育程度分佈圖 圖 4-6 避難演練或火場逃生經驗分佈圖 .......................................36 圖 4-7 問題 6 答題分佈圖................................................................36 答題分佈圖 圖 4-8 問題 7 答題分佈圖................................................................37 答題分佈圖 圖 4-9 問題 8 答題分佈圖................................................................37 答題分佈圖 圖 4-10 問題 9 答題分佈圖..............................................................38 答題分佈圖 圖 4-11 問題 10 答題分佈圖............................................................38 答題分佈圖 圖 4-12 問題 11 答題分佈圖............................................................39 答題分佈圖 圖 4-13 問題 12 答題分佈圖............................................................39 答題分佈圖 圖 4-14 問題 13 答題分佈圖 答題分佈圖............................................................40 圖 4-15 問題 14 答題分佈圖............................................................40 答題分佈圖 圖 4-16 問題 15 答題分佈圖............................................................41 答題分佈圖 圖 4-17 問題 16 答題分佈圖............................................................41 答題分佈圖 圖 4-18 問題 17 答題分佈圖............................................................42 答題分佈圖 圖 4-19 問題 18 答題分佈圖............................................................42 答題分佈圖 圖 4-20 問題 19 答題分佈圖............................................................43 答題分佈圖 圖 4-21 問題 20 答題分佈圖............................................................43 答題分佈圖 圖 4-22 問題 21 答題分佈圖............................................................44 答題分佈圖 圖 4-23 問題 22 答題分佈圖............................................................44 答題分佈圖 圖 4-24 問題 23 答題分佈圖............................................................45 答題分佈圖. V.

(10) 國內民眾防火避難認知調查之研究. VI.

(11) 摘要 圖次. 摘要 關鍵字:防火工程、避難安全、問卷調查. 一、研究緣起 隨著人口的集中及建築的複雜化,建築物內的防火課題也趨於複雜,其中火災 發生時建築物內人員避難即為重要的一環。隨著法規的完備化及人民知識水準的提 升,民眾對於建築防火或消防等觀念應有一定的水準及觀念,因此近年來國內火災 及傷亡人數逐年下降,但是近五年來平均每年發生 5600 餘次火災,每年因火災傷 亡人數約為 698 人,而火災發生的原因有人為縱火、煙蒂及電器設備等 19 種以上的 不同因素,而這些發生火災的因素往往非民眾所能掌握,所以如何在火場中正確避 難減低傷亡對於一般民眾來說為相對重要之課題。 一般人員於火場中避難的時間可以分為感知火災發生時間、對火災發生反應時 間、對火災發生的行動時間及抵達安全地點時間,而當上述避難時間加總小於避難 者無法自立逃生時間時,即為人員避難成功的判定標準。因此綜觀我國建築防火法 規,每一法條的立意均為降低人員避難時間或是延長無法自行避難時間,因此加強 人民對於法規的瞭解有助於民眾對於環境危險度的認知、建立基本避難觀念及縮短 火災時避難時間,進而可以提升火場中的避難成功率跟降低火場傷亡。因此本研究 以相關文獻理論之整理、現況調查及問卷調查的方式,調查民眾對於我國建築防火 法規與火場避難觀念的正確性,並輔以電腦軟體分析的方式,針對調查結果提出提 升補強民眾認知弱點之方法,以達降低火場避難傷亡人數的目的。. 二、研究方法及過程 透過蒐集國內外有關建築防火法規理念、人員避難行為及評估方法、論著、文 獻及報告,予以比較分析並整理,進行有系統之歸納及探討;並針對對台灣現有的 建築防火法規進行調查,並整理歸納與火場人員避難之關連性,以進一步建立問卷 調查的基礎,最後經由實際的問卷調查方式,將調查結果作為理論映證的依據,並 評估國內民眾對於現行法規認知及避難觀念養成之程度,並可藉以發現實際存在的 困難和尚待解決的問題。. VII.

(12) 國內民眾防火避難認知調查之研究. 三、重要發現 透過實際的問卷調查方式,評估國內民眾對於現行法規認知及避難觀念養成之 程度,本研究對於國內民眾防火避難認知有以下發現: 1、本 研 究 所 進 行 的 問 卷 分 析 樣 本 數 為 513 份 , 整 份 問 卷 滿 分 得 分 為 51 (17*3)分,而整體調查平均分數為 37.378 分,接近於全部均選不知道的 分數 34(17*2)分,顯示一般民眾對於本問卷題目的認知仍顯不足。 2、依據問卷調查結果發現,避難認知會因性別而有所不同,男性較女性為 高;有無避難演練或火場經驗亦顯著影響認知,有相關經驗者認知明顯高 過沒有經驗者;學歷亦影響認知程度,學歷越高認知程度越高;但本次調 查則無足夠資訊顯示避難認知會因年齡或職業系所的不同而有所顯著不 同。 3、單一題目部分,調查結果可顯示問題 8 及問題 10 的影響主要變數為性別, 問題 11 的影響主要變數為教育程度,問題 15 的影響主要變數為職業系所 及避難演練經驗,問題 16 主要影響變數為年齡,問題 17 主要影響變數為 避難演練經驗,問題 20 除性別外其餘均為顯著影響變數。. 四、主要建議事項 立即可行建議 主辦機關:內政部消防署 協辦機關:各縣市政府 針對一般民眾認知或不足的部分,應以各種方式加強宣導,例如避難指示燈的 位置及顏色、防火標章制度、防火區劃觀念及雙方向避難原則等。 立即可行建議 主辦機關:內政部消防署 協辦機關:各縣市政府 對於錯誤的網路謠言部分,建議使用較為積極的方式進行釐清,例如火災時至 浴室避難,或是利用塑膠袋套在頭上避難等,雖然已有實驗佐證並透過媒體發送相 關正確訊息,但於本次調查對象中卻未見其宣導之功效,應此建議應該用更廣更積 極的方式加以宣導。. VIII.

(13) 摘要 圖次 中長期性建議 主辦機關: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協辦機關: 本次調查的目的本為瞭解民眾對於防火避難認知的弱點再加以宣導,但是在問 卷調查的過程中,許多受訪者反應「這份問卷有沒有正確答案」,因此後續如果再 進行相關調查時,建議可以用「調查及宣導同時並行的方式」,亦即於問卷填寫後 提供問卷答案加以說明,可同時達到調查及宣導之目的 。 中長期性建議 主辦機關: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協辦機關:內政部消防署 本次調查結果可以歸納出部分對於認知較為薄弱的族群(女性、學歷較低及沒 有避難演練經驗等),後續研究可以針對這些族群再做更詳盡的調查進行分析並針 對弱點提出相關對策。 中長期性建議 主辦機關: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協辦機關:內政部消防署 本次調查尚可發現,高學歷及具有避難演練的經驗比例相當高,但在整體認知 上仍顯不足,是否教育體系中的相關避難教育不足,避難演練中可能只是應付了事 (後續避難觀念及指導說明應再加強),可再加以檢討。. IX.

(14) 國內民眾防火避難認知調查之研究. Abstract key words:fire protection, evacuation safety,questionnaire survey With the population grow up and the construction complication,the building fire protection topic also tends to complex. The near for five year averages had 5600 fires every year, because every year the fires casualties were approximately 698 people, the fire occurred on 19 kind of different factors, therefore how evacuation safety is important topic. The research according to the Taiwan fire protection laws,and by way of the actual questionnaire survey , the investigation result will reflect the level of populace idea of fire protection and evacuation safety. Accroding to the actual questionnaire survey way, this research have discovered: 1、This questionnaire analysis sample number is 513, the questionnaire perfect score is 51(17*3), but the whole investigation average score is 37.378, approaches in the score 34(17*2) which selects not to know completely. 2、Discovered 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result that, evacuation safety the cognition to be able to differ from because of the sex, the male compares the female high for; Whether there is evacuation safety trains or the fire experience also remarkable influence cognition, has correlation experience cognition obvious higher than not have the experience; The school record also affects the cognition degree, the school record higher cognition degree is higher. 3、To the single question, the investigation result may show question 8 and the question 10 influence main variables are the sex, the question 11 influence main variables are the education level, the question 15 influence main variables are the institute and seek asylum for the occupation train the experience, the question 16 major effect variables are the age, the question 17 major effect variables for seek asylum train the experience, the question 20 besides the sex other for the remarkable influence variable.. X.

(15)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研究緣起與背景 研究緣起 與背景 壹 、 研究緣起 建築物為人類最常活動的空間,每日有一半以上的時間均在建築物中活動,各 類型態之建築物提供人類生活食、衣、住、行等需求。除了所居住之住宅之外,建 築物還可以分為工、商業等用途。而現代各類形的建築物,在規模及用途上,因台 灣地狹人稠而必須講求更有效的利用,所以向開始上下延伸大規模化,並且在機能 上也朝向複合式發展,因此隨著人口的集中及建築的複雜化,建築物內的防火課題 也趨於複雜,其中火災發生時建築物內人員避難即為重要的一環。 隨著法規的完備化及人民知識水準的提升,民眾對於建築防火或消防等觀念應 有一定的水準及觀念,因此近年來國內火災及傷亡人數逐年下降,但是近五年來平 均每年發生 5600 餘次火災,每年因火災傷亡人數約為 698 人,而火災發生的原因有 人為縱火、煙蒂及電器設備等 19 種以上的不同因素,而這些發生火災的因素往往 非民眾所能掌握,所以如何在火場中正確避難減低傷亡對於一般民眾來說為相對重 要之課題。 貳 、 研究背景 研究 背景 一般人員於火場中避難的時間可以分為感知火災發生時間、對火災發生反應時 間、對火災發生的行動時間及抵達安全地點時間,而當上述避難時間加總小於避難 者無法自立逃生時間時,即為人員避難成功的判定標準。因此綜觀我國建築防火法 規,每一法條的立意均為降低人員避難時間或是延長無法自行避難時間,因此加強 人民對於法規的瞭解有助於民眾對於環境危險度的認知、建立基本避難觀念及縮短 火災時避難時間,進而可以提升火場中的避難成功率跟降低火場傷亡。因此本研究 以相關文獻理論之整理、現況調查及問卷調查的方式,調查民眾對於我國建築防火 法規與火場避難觀念的正確性,並輔以電腦軟體分析的方式,針對調查結果提出提 升補強民眾認知弱點之方法,以達降低火場避難傷亡人數的目的。. 1.

(16) 國內民眾防火避難認知調查之研究. 第二節 研究方法及流程 壹 、 研究方法 一、文獻探討法 蒐集國內外有關建築防火法規理念、人員避難行為及評估方法、論著、 文獻及報告,予以比較分析並整理,進行有系統之歸納及探討。 二、調查研究法 對台灣現有的建築防火法規進行調查,並整理歸納與火場人員避難之關 連性,以進一步建立問卷調查的基礎。 三、問卷調查法 經由實際的問卷調查方式,將調查結果作為理論映證的依據,並評估國 內民眾對於現行法規認知及避難觀念養成之程度,並可藉以發現實際存在的 困難和尚待解決的問題。. 2.

(17) 第一章 緒論 貳 、 研究流程. 研究主題. 文獻回顧. 國內相關法規整理. 問卷設計. 問卷調查. 調查結果分析. 結論與建議. 圖 1-1 研究流程圖 (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本研究自行整理 資料來源 本研究自行整理) 本研究自行整理. 3.

(18) 國內民眾防火避難認知調查之研究. 第三節 預期成果及效益 ㄧ、對建築發展方面預期成果 (一) 蒐集國內外有關建築防火法規理念、人員避難行為及評估方法、論著、 文獻及報告,予以比較分析並整理。 (二) 經由實際的問卷調查方式,將調查結果作為理論映證的依據,並評估國 內民眾對於現行法規認知及避難觀念養成之程度,並可藉以發現實際存 在的困難和尚待解決的問題。 二、住宅及公共場所火場避難正確觀念的形成與普及化。 三、相關居家公共建築防火手冊之先期研究,以供後續手冊編撰之參考。. 4.

(19)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一節 第一 節 避難研究文獻概觀. 建築防火課題可以蓋分為五個領域:防止起火技術、控制火災擴大技術、 防止結構破壞技術、煙控與避難技術及健全法規與制度,火災如能透過防止起 火技術而達到不發生的狀況,是最理想的模式,但是由近五年來內政部消防署 的火災統計資料可以發現,火災平均發生次數 5600 餘次,每年平均因火災傷亡 人數約為 698 人,而火災發生的原因有人為縱火、煙蒂及電器設備等 19 種以上 的不同因素( ),所以各類用途建築物的起火危險度並未低到可予以忽略的程 度。因此,火災發生後及早探知火災發生,可增加避難可用時間;正確進行初 期滅火及良好防火區劃可以延緩危害人員避難環境出現的時間;良好的避難路 徑設計及引導,則可縮短人員避難行動時間,提高避難成功率;以上這些課題 分別在控制火災擴大技術、防止結構破壞技術及煙控與避難技術等三個領域, 最後並回歸到健全法規與制度面。 而在火場的避難中可以大致歸納出三項控制因素:火場燃燒、人員行為及 環境變化,此三項就任一單一因素來探討,其行為及狀態以多變且難以精確推 測,若在考量三者之間的互制行為更使火場避難問題複雜許多,因次在各國的 法規通常是經過研究後將此三項因素簡化,並配合安全係數來制訂各項規範 () 。 有關避難逃生的研究內容繁多,但大致上可以分為兩個範圍,一是人群流 動的研究,另一即是有關避難人員對火場各種反應的研究。前者通常是透過數 學模式的建立並以實證輔助,而後者則是偏重於心理及行為科學,以調查、訪 問及歸納為主( )。若再細分相關研究則可分為八大類( ),現概列如下,並整理 於圖 2-1 所示: 1. 2. 3. 4. 5.

(20) 國內民眾防火避難認知調查之研究. 早期著名文件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Building Exit British’s Postwar Building Studies No.29. 英國Woods對於 英國火災案例進 行與火災有關人 員的會談調查 美國John L.Bryan針對 米高梅及希爾 頓飯店災後旅 客進行問卷調 查 火災中避難行 為. 6. 群眾移動研究. 日本學者Kikuji Yogawa逃生出 口的文獻 蘇聯Planning for. 障礙者避難研究. 高層建築避難. 美國Pedestrian. Planning and Design. 加拿大. Fire Researc h No.8. 加拿大進行 加拿大 實證觀察 Human Nelson、 英國有關 Johnson、 Respons Foot Traffic 出口的研 Pearson e to Tall Flow in Building Buildings and Joost 究 日本學者藤 英國David Canter 日本學者 室崎益輝 本盛久及羽 EVACNET+ 依據49種基準動作 日本學者 倉弘現代建 來加以分析因性別 今出重夫 築防災工學 不同所產生的火場日本 其他 行為特性 我國學者 BFIRES Ⅱ S.Horiuchi 我國黃楚材對 廖明川 等三位 於台北市76年 美國John 我國學者 Escape 所發生的建築 P. Keating Effectiv 丁育群 and e width 火災之相關人 美國學者 Rescue Model 我國學 士進行問卷調 Bernard Model 者黃楚 M.Levin 查 材 避難行為心理學. 圖 2-1 避難逃生研究範圍魚骨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避難模式. 、 、 、. Shields Dunlop Groner Levin. 避難行 為研究.

(21) 第二章 文獻回顧 一、早期著名文件: 早期著名的兩個文件分別是美國國家標準局(National Beauro of Standard)1935 年報告「Design and Contruction of Building Exit(建築 物出口設計與構造)」及「 British’s Post-war Building Studies No.29 (英國戰後建築物研究第 29 號)」,前者對給美國及世界各國法令標 準產生重大影響,後者則是以前者為基礎所提出,該報告中建議 2.5 分 鐘為任何已起火建築物的逃生避難時間(此數據係由 1911 年 Edinburgh Empire Palace 的火場後所得出來的結論,所有成功避難的人 員所花避難時間約為 2.5 分鐘,因此後來許多逃生通道的法規要求均已 平均避難時間為 2.5 分鐘為計算基礎),並在附錄 1 中指出正常狀況下 被催促的模擬火災實驗者所得出的最高流量不能應用在真實的火災狀 況中,對後來英國的標準及法令影響甚大。 二、群眾移動的研究: 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為群眾移動研究的開始,較為著名的有: (一)日本學者 Kikuji Yogawa,在有關逃生出口的文獻中出現計算逃 生時間的公式,該公式已經通過出口的流動時間和通道系統中 移動時間考慮進去。 (二)蘇聯 Predtechinskii 和 Milinskii 的著作「Planning for Foot Traffic Flow in Building(建築物內徒步流量設計)」,此文件對於歐陸 的避難技術和標準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如 1977 年學者 Seeger 和 John 的學校及辦公大樓等後續人員避難之研究。 (三)在美國的學者 John Fruin 其著作「Pedestrian Planning and Design (人員步行計畫及設計)」一書內容常做為其他研究群眾移動 的參考資料。 7.

(22) 國內民眾防火避難認知調查之研究 (四)加拿大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國家研究評議會)於 1972 至 1982 年間進行許多實證觀察,重點在於大型集會場所群眾移 動,例如 1976 年所進行的奧林匹克運動會觀察結果,成為後續 逃生路徑有效寬度的模式基礎。 (五)英國 The London Transport Board(倫敦交通局)中有研究小組 進行有關出口的研究,其研究常被引用及在一些文件中被誤用 (最大流量與平均流量的誤植)。 三、高層建築物避難研究: 1960 末期高層建築物開始增加,因此引發高層建築在在建築防火與消 防安全的相關課題研究,而當時有關高層建築物較有名的研究在加拿大較 多,包括加拿大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國家研究評議會)Galbreath 的 Fire Research No.8(第 8 號研究)是以較早 30 年期間的報告作為基礎提出 有關出口樓梯寬度和最小避難時間的計算,不過就現在來看其避難時間因 引用就有資料而有低估現象產生;加拿大學者 Pauls 針對渥太華高層建築物 的避難演習作觀察與實證分析,如提出了 Human Response to Tall Buildings (人對高層建築的反應,1977 )也提出了「有效單位寬度」模式來修正 「單位寬度」 的觀念,並且連結 People Moment(群眾移動)和 Human Behavior in Fires (火災中人類行為)兩個研究範疇;另加拿大學者 B.K.Jones 及 J.A.Hewitt 亦針對一 27 層辦公大樓進行火災災後研究。 在英國也有與加拿大相似的研究提出,例如英國 Fire Research Station (消防研究局)跟前述加拿大 8 號研究報告類似,一樣是以較早期資料提 出有關出口樓梯寬度和最小避難時間的計算;另外當時世界各國均有針對 高層建築物所進行之相關研究,如日本 S.Horiuchi 及 M.Kagawa 等人對於高 層建築物火災中人員行為和避難測試,瑞典針對加拿大 Paul 一些研究發現 所 進 行 的 測 試 研 究 , 澳 洲 Australian Uniform Building Regulation. 8.

(23) 第二章 文獻回顧 Coordinating Council(統一建築法規協調評議會)所贊助由 H.A.Maclennan 進行的高層建物避難時間研究等。 四、火災中避難行為的研究: 以下列出較著名的火災中人員避難難行為之研究: (一)英國 Woods 對於英國近千件(952)火災案例中進行與火災有關 人員的會談與調查,研究發現人們毒反應行動有三種基本形 態:逃離建築物、展開滅火或控制火勢蔓延即通知其他門逃離 現場或報警,而大部分的行動反應為上述三種基本反應之一或 是混和型,報告中亦針對是否有火災經驗,對場所是否熟悉及 不同年齡層等因素進行探討。 (二)美國學者 John L.Bryan 博士針對米高梅( MGM )及希爾頓 (Hilton)兩大飯店災後旅客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其發現火災之 後的避難行為,交叉分析避難人員前五項的行為模式,且針對 上述 Woods 研究進行深入探討,也提出英美之間避難人員行為 模式的異同。 (三)英國學者 David Canter 針對 23 名男性與 18 名女性作為樣本,依 據 49 種基準動作來加以分析因別不同所產生的火場行為特性, 例如男性在感知及解讀火災徵兆能力上較低,女性逃出後會觀 看及請求協助而非如男性一般企圖在進入火場拯救等等行為的 研究,Canter 並編輯整理著作 Fire and Human Behavior(火與人 類行為)一書,此書為蒐集相關研究的首例。 (四)我國學者黃楚材對於台北市 76 年所發生的建築火災之相關人士 進行問卷調查,藉以瞭解各項避難特性,此為我國對火災中避 難人員行為模式實證研究的重要報告。 五、人類避難行為配合心理學之研究: 9.

(24) 國內民眾防火避難認知調查之研究 火場中人員避難行為模式多受心理因素影響,因此針對於心理學方面 結合避難研究而歸納行為特性與模式的相關研究整理如下( ): (一)日本學者室崎益輝以 1984 年大阪科學技術中心大廈,火災為 例,整理出避難行動的特質: 1. 危急反應之避難:動物在遇到突發恐懼或科庫之環境時,因 為肉體疲勞之蓄積而早成心理的混亂,所以人類在遇到火災 等危險時,有時會出現昏倒的行為。 2. 限時的避難( Time Race):火災所產生的煙對人類避難是 一種危害,所以火災的發展與避難時間及速度呈現相對的關 係。 3. 移動行動之避難:避難是由危險移向安全的移動行為,必須 考慮目的及移動路線。 4. 空間制約行動之避難:避難行動受到空間形態限制,例如高 層建築避難形態主要是以縱向避難為主。 另本研究亦針對提靜的選擇加以探討,歸類後發現人員避難具 有歸巢性、日常動線志向性、象光性、易視途徑選擇性、跟從 性及直進性的傾向。 (二)日本學者藤本盛久及羽倉弘所著「現代建築防災工學」中,運 為避難基本有下列之傾向: 1. 往經常使用之出口或樓梯方向。 2. 往明亮方向的習性(向光性)。 3. 往開闊的空間方向。 4. 對火及煙有恐懼心理(即使是小火或些許的煙亦會迴避)。 5. 危險逼近時會有迷惑和逃往狹窄角落方向的行動。 5. 10.

(25) 第二章 文獻回顧 迷惑成度增加,跟從性越高。 7. 以及狀況下發揮充分的力量。 (三)日本學者今出重夫的研究跟上述藤本盛久的研究有相近的結 論,在危急時會出現驚人的力量、向光性、往開闊空間逃生、 對火煙恐懼、逃入角落、從眾性及絕望的跳樓等行為模式。 (四)日本 S.Horiuchi 等三位學者研究結論如下: 1. 經常使用該建築物者會有不同於一般使用者的行為模式,例 如嘗試去滅火,警告並協助他人避難。 2. 選擇避難路徑大多數以煙的濃度(量)為主。 3. 避難者若熟悉建築物會選擇常用的路徑,而不熟悉者會出現 跟隨及依賴他人的現象。 4. 熟悉建築物的與否,決定在濃煙中判別出口的成功率。 5. 熟悉建築物與否為決定避難速度及難易的主要因素。 (五)美國華盛頓大學 John P. Keating 博士研究指出近集事件和行為的 關係如下: 1. 高度焦慮下人們注意焦點變得很狹窄,對於太複雜及不明顯 的訊息無法判別。 2. 狀況不明顯時,出現模仿其他重要人員的行為(跟從性)。 3. 高度壓力下選擇熟悉的事物及方向。 4. 在緊急事件下人員認知能力有限,重要引導訊息應簡單並一 再重複出現增加判別的能力。 5. 一氧化碳的濃度會破壞人員的判斷能力。 (六)美國學者 Bernard M.Levin 博士整理出火災中共通的行為模式: 6.. 11.

(26) 國內民眾防火避難認知調查之研究 1. 避難時人員寧可選擇熟悉但並非最佳路線。 2. 女性傾向警告協助他人,男性傾向滅火行動火防止火勢蔓 延。 3. 驚慌的狀況較少發生,英雄主義跟利他行為卻普遍會發生。 4. 若沒有不避要的障礙,在當時大部分的建築物中,很多嚴重 不能行動的人也能自行避難。 5. 輕微模糊的火災徵兆無法讓人員產生對火災的認知及反應。 (七)我國學者廖明川亦歸納出火災中人類有各項行為產生: 1. 習慣性行為:例如建物中服務人員習慣使用樓梯,一般人員 習慣使用電梯,避難時就會出現不同的避難路徑,在前述美 國米高梅及希爾頓飯店的案例中,火災時有超過一成的旅客 得知火警後回到自己的房間,此亦為習慣性驅使。 2. 從眾行為:在緊急狀況下容易世人失去主見而形成盲從的現 象,最常見的即為集體逃生,或群眾聚集於一空間,或是群 體跳樓逃生等。 3. 驚慌行為:遇到濃煙或高溫時會人員容易失去應變彈性。 4. 無逃生行為:火場中會出現部分利他行為,學者 Rown Matthew 整理歸納出無逃生行為的原因為等待進一步訊息、 等待協助及通知消防隊、進行滅火或防止濃煙擴散、尋找其 他人、警告或幫助他人及搶救財物等六個因素。 (八)我國學者丁育群博士認為,避難計畫應考慮下列人類的本能行 動: 1. 回巢本能:意外時人類會本能的折返原來途徑,或一日常慣 用途徑以求逃脫,亦稱歸巢本能,此種本能對於非建築物的 慣用者尤其重要,在規劃避難路徑時應考量。 12.

(27) 第二章 文獻回顧 2. 躲避本能:人類察覺異狀後會先驅進異狀地點以求確認,確 認緊急狀況後就會直覺避離該地點。 3. 向光本能:火場的煙具有遮蔽性,且通常會有停電的可能, 而向光性讓人員會向有光源的地方避難,因此對於容易造成 混淆的燈具應予以限制。 4. 左轉本能:大部分的人為右撇子,習慣使用右手且較發達, 在黑暗中步行時會自然地左轉,若避難路徑可以事先依此特 性於在交叉點規劃左轉可以減少混亂,提高避難成功率。 5. 追隨本能:建築物內發生非常狀況時,群眾將追隨一位領導 以求避難,因此在不特定對象多數人使用的空間安排適當的 誘導者是必須的。 (九)我國學者黃楚材整理綜合相關學者見解,提出人類在建築物內 遇到火災緊急事件時所產生的行動大致如下: 1. 歸巢特性:人類對每天生活的空間較有安全感,有些人在火 場會折返自己的房間亦有保護財產之意。 2. 習慣特性:火場中人員可能會選擇熟悉但較危險的路徑,但 於熟悉環境中相對應變能力也較強。 3. 從眾特性:亦即模仿特性,眾人一起行事可獲得安全感,故 緊急狀況下會有跟隨前往的情形發生。 4. 向光特性:在視線不清下人們希望獲得安全會朝明亮能看清 楚的地方前進。 5. 往開闊地方:越開闊的地方障礙可能越少,安全性可能也較 高。 6. 鴕鳥心態:在危險逼近而無法有效應變時只好躲入浴室或屋 角減少危險。 13.

(28) 國內民眾防火避難認知調查之研究 7. 潛力被發揮:危急時人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力量以排除障礙逃 生。 8. 高度焦慮下僅能接受簡單明顯的事:因此在避難誘導之廣播 或提示應力求簡潔清楚。 六、障礙者避難能力的研究: 針對火災中有避難障礙者逃生的研究,主要是由 Shields 、Dunlop 、 Groner、Levin and Nelson、Johnson 、Pearson and Joost 等幾人所從事之研 究,其中 Johnson、Pearson and Joost 之研究則牽涉到實驗室之範圍。 七、避難模式的研究: Nelson 在 Emergency Evacuation Flow Model(緊急避難流動模式)中歸 納了四個主要模式: (一)EVACNET+:由 France 所發展以網路分析為方法之模式。 (二)BFIRES Ⅱ:由 Stahl 所建立之相關火災之電腦模式。 (三)Escape and Rescue Model(逃生與救生模式):由 Alvord 所發 展。 (四)Effective width Model(有效寬度模式):由 Pauls 所建立之模 式。 Watts 在 Computer Models for Evacuation Analysis (避難分析電腦模 式)報告中針對幾個主要相關電腦模式加以整理。另外,美國 Rita F. Fahy 在 1993 黏液提出 EXIT89 模式,此模式可與 Hazard Ⅰ模式相組合應用在較 複雜的建築物上。 八、 其他研究。. 14.

(29)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二節 避難基本理論 Marchant. 對於整個避難過程,曾提出如公式 2-1 及圖 2-2 的概念: (2-1). Tp + Tr + Ta ≤1 Tf. 其中 Tp:知曉火災發生時間 Tr:對火災做出反應時間 Ta:對火災作出行動時間 Tf:避難者無法自立逃生環境出現時間 火警 發生. Tp. 確認 火警. Tr. 反 應. Ta. 至抵 避難 達安 行動 全區 開始. Tf. 火警擴大. 圖 2-2 隨時間變化 T 值時間圖 (資料來源:公共場屬火災避難現況調查分析之研究 公共場屬火災避難現況調查分析之研究, 現況調查分析之研究,1996) 公式 2-1 中,分子代表著避難者在火警發生開始至人員避難至安全區所需時間 總和,同時可以看出 Marchant 觀念中避難所需經過的幾個過程:從知曉火災到行 動至安全區域。分母則代表避難者傷亡出現或無法自行避難而需外力介入之狀況出 現的時間。所以火場避難係與時間競賽,若分子大於分母,則人員無法成功避難造 成傷亡,反之,則避難成功。而公式 2-1 亦可引伸如公式 2-2 所示: 15.

(30) 國內民眾防火避難認知調查之研究 Tp + Tr + Ta + Ts ≤1 Tf. (2-2). 其中 Ts:抵達安全區域時間 而一般人員避難的基本步驟,通常是由火災成長到提供火災訊息後(通常是由 撒水設備動作或偵煙偵熱器產生警報的聲響),人員開始認知判別後開始產生避難 行為或其他動作,這時候人員的行為特性及心理因素就已經開始介入整個避難行為 中,然後配合建築物之硬體情況、火災成長及個人避難知識與經驗等,開始展開內 部或外部之避難行動。外部避難包括屋頂避難或其他出口之避難,內部避難則包括 居室避難、樓層避難(第一水平區)及整棟避難(包含垂直通道跟第二水平區), 最後離開建築物,達到避難的目的。 從上述公式 2-1 可以知道,在避難時間的競賽過程中,人員要成功避難,意即 人員生命不受威脅獲得安全有以下幾個方法: 一、藉由火災控制的手段干預火勢,以延長 Tf 值,使人員有更大的避難餘 裕時間:當一建築物中某處發生火災時,若不加以任何干預而任由火 勢自由發展,此時在此開口及火載量等下會有一個 Tf 值,若今天透過 手段干預火災成長,例如使用自動滅火設備滅火、以防火區劃防止延 燒或是以防煙區劃或加壓排煙手段限制煙的流動,則此時 Tf 值就會延 長,提供避難人員更多的餘裕時間。 二、減少 Tp 值使公式分子變小,降低人員避難時間:在此減少 Tp 值亦即 表示提早發現火災,通常是以量好健全的警報設備或通報系統早期不 延遲地通知火災發生的訊息,以爭取避難時間。 三、使 Ta 所需時間降到最低:Ta 係指避難行動所需的時間,良好的建築物 避難動線規劃、完善避難時的引導、人員避難觀念的建立與避難訓練 等手段,均可降低避難時的步行時間,使避難成功率增加。 16.

(31)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三節 人員避難評估方式 人員避難評估 方式. 建築防火法規制度是建築設計時對火災安全要求的依循,綜觀國內外近年防火 安全設計及法規執行,大致上可以區分為規格式法規及性能性法規兩個領域,早期 建築物用途及形式較為單純,過去世界各國家在執行方法及經驗累積考量下均採用 強制性規格式的法規,一來是尚能符合建築使用需求,再者則是便於主管機關查 核;但隨著整體環境發展及變異,規格式的法規經過不斷的修訂後增加了複雜繁瑣 的條文,有些甚至因為沒有整體考量而導致失去法規原有的邏輯性,在加上不同領 域間法規的互相牽制,規格式法規在使用上確實存在某些盲點與癥結。 在傳統規格式法規出現使用上的不足時,慢慢的就發展出所謂的性能式法規, 就是在達成傳統規格式法規規範防火功能目標的前提下,應用各種預防火災、被動 式防火、主動式防火及避難安全對策及方案之設計。這種性能式法規發展的主要因 素係建築物為因應使用需求有高層化、複合化及特殊化等多元的使用演變,而傳統 式的法規因為修訂牽涉範圍極為廣泛,所遭遇的阻力及耗費的時間往往無法及時反 應建築使用上的新需求,所以在達到相同規範的需求下漸漸發展出不同的途徑。 除了建築使用環境變遷之外,防災科技的進步亦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性,所以傳 統條列式法規勢必面臨挑戰。因此世界各國在防火設計方面均逐漸發展為性能式走 向,且對於傳統法規的解釋上抱持開放的態度,此已為世界防火安全設計之潮流。 另外建築除了用途取向之外,在建物美學設計上也逐漸被重視。性能式法規在設計 上提供多元化及自由度,使得建築美觀與防災安全管理可以相生相容,創造出現代 化城市的獨特性及特殊魅力;近年來國內在推動性能設計法已有了具體成效,對於 火災行為及建築防火安全性能分析均有進一步認識。 而一般性能式的法規是以建築物避難路徑時間與煙層下降時間之長短,或以煙 層溫度以及煙層濃度作為避難標準進行設計檢討。而為了快速精確地計算相關設計 條件,各國又依據本身國情和經濟發展水準建立了與規範結合的相關預測公式。而 17.

(32) 國內民眾防火避難認知調查之研究 目前我國所使用的解決方案是在規格式法規(建築技術規則)中增加性能式法規設 計的但書,並且另外建立一套性能式法規的基礎,亦即本所「建築物防火避難安全 性能驗證技術手冊」所使用的性能驗證方法,一般對於規格式法規(建築技術規 則)通稱為 Route A,而性能式法規(建築物防火避難安全性能驗證技術手冊)通 稱為 Route B。除此之外,建築技術規則總則編第 3 條及第 3 條之 4 所稱「建築物 防火避難綜合檢討評定書與性能設計計畫書」亦可經過特定程序,允許其他的規格 式驗證方式,亦即異於 Route A 及 Route B 的方式,一般通稱 Route C。在此, Route B 或是 Route C 都是性能式設計方式,通常所使用的方式都是計算煙層下降 時間及避難逃生時間以確保人員逃生避難的安全性。 目前國內建築技術規則已經過多次修訂而漸趨完善,建築物若均按建築技術各 項規定加以設計,則因技術規則已針對提昇避難性能做相當嚴苛的規定及較大之安 全係數設定(例如規定樓梯寬度及步行距離等),因此若按照建築技術規則相關規 定設計則不必再行評估避難時間及火勢發展至無法自行避難之時間。但如同前述, 建築科技進步使得規格式法規無法全面適用,因此部分排除建築技術規則條文所設 計的建築物,則必須進行人員避難時間的評估。 而在國內性能式法規「建築物防火避難安全性能驗證技術手冊」中避難行為及 火災發展模式已開始被合理的量化評估,因而避難安全的設計開始朝評估建築物避 難安全性能方向設計,以確保人員在遭受火煙侵襲前可以完成避難行動,這樣的設 計理念就是避難安全性能設計法規化之起源。 上述手冊採國際火災工學相關學術及規範準則資料分析避難人員能承受之煙層 下降高度,推算出避難容許時間,然後再以調查歸類所得之收容人員密度、步行速 度、出口流量、居室面積、步行距離、出口寬度等資料,依所建立之驗算公式推估 避難完成所需之時間後,再與避難容許時間比對,確認避難是否符合安全。而上述 評估方法涉及項目相當龐大,在此就不再加以贅述,該手冊章節略述如下:該手冊 一共分為五章,首章係說明本手冊之法源基礎、適用範圍、避難安全性能驗證法內 涵、驗證法的相關運用及限制條件等,使讀者能夠明確瞭解我國防火避難安全性能 驗證的整體架構。 18.

(33)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二章至第四章則是分別詳述防火避難安全性能驗證之三大內容,分別是居室 避難性能驗證法、樓層避難性能驗證法及整棟避難性能驗證法。在第二章中詳述了 火源設計、煙層下降計算、居室避難開始時間、步行時間、步行距離、步行速度、 通過出口速度、居室人數評估、有效出口寬度、有效流動係數校排煙量等計算評估 方式,以進行建築物的居室避難驗證,第三章及第四章與第二章基本架構相同,分 別詳述樓層避難驗證跟整棟避難驗證的計算參數及設定;在上述章節中除了詳盡的 敘述相關的學理基礎、符號設定、計算公式及相關規定外,亦配合詳盡的圖例說明 及範例演算,讀者可以在閱讀的過程中快速熟練避難安全性能驗證方法、相關參數 設定及驗證計算。 由於避難安全驗證法在計算時所應用之公式、參數頗多,以電子計算機依驗證 公式進行演算除需花費較多之時間外,在計算過程中亦不免產生疏漏謬誤。故考量 在實務應用上,本手冊於第五章建議使用者可利用市面上普遍可以接觸到之 EXCEL 軟體作為計算之輔助工具,並建立詳細的 EXCEL 計算表格及公式,只要 引用公式設定正確,在輸入參數後即可顯示出驗證結果,並可輕易修正調整參數數 據,讓使用者精確地求取避難安全驗證。 (1)內政部消防署, http://www.nfa.gov.tw/Show.aspx?MID=129&UID=131&PID=97 (2)黃彼得,建築消防概論,第 8 章第 1 節,內政部營建署,76 年 12 月 (3)Jake.Pauls, “Movement of People”, Fire Protection Engineering, Sep. 1988 (4)沈子勝,公共場所火災避難現況調查分析之研究,第 2 章,鼎茂圖書 (5)黃楚材,火災中避難行為之研究,中央警官學校碩士論文,77 年 6 月. 19.

(34) 國內民眾防火避難認知調查之研究. 20.

(35) 第三章 問卷調查與設計 第三章 問卷設計與調查 第一節 調查之目的. 依據第 2 章的避難基本理論,只要透過降低人員認知火災時間、對火災 反應時間及避難行動時間,就可以增加人員避難的成功率,所以如果可以增 加民眾對於防火法規的認識及對危險場所提高警覺性,如此就可以縮短反應 及避難時間。 因此,本研究利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將法規中的概念及一般防火觀念加 以簡化設計成問卷,即可透過調查結果瞭解一般民眾對於法規及一般防火觀 念的瞭解程度。並藉由分析調查的結果,可得到民眾對於法規認知不足或是 錯誤觀念的部分,未來可以針對這些部分透過各種方式加強宣導,提昇民眾 在火場避難的能力。 第二節 問卷設計. 壹 、 研究工具 問卷(Questionnaire)是一種統計或調查用的問題表格,為研究者用來 蒐集資料的一種方式,或者可說是對個人行為及觀念的一種測量技術( )。 問 卷 依 據 問 題 的 種 類 可 以 分 做 封 閉 式 ( 或 稱 限 制 式 Closed Questionnaire)問卷及開放式(Open Questionnaire)問卷,或是分類成結構式 跟非結構式問卷。通常封閉式及結構式問卷是指問卷的題目內容及反應方式 都有嚴格的限制的問卷;此種問卷在資料處理上相當便捷,而且大都可利用 量化的數據來呈現研究結果,不過其最大的缺點是受試者的反應缺乏彈性, 不易蒐集題目外的訊息。而反之,開放式及非結構式的問卷就是沒有預設的 答案,讓答題者可以暢所欲言的回答他們的答案而不受限,因為此類問題並 1. 21.

(36) 國內民眾防火避難認知調查之研究 沒有提供任何型式指定答項,其目的是為了讓受訪者自由的回答,常被用來 發現一些比較深入的答案,但是在統計分析上確是相當困難的。一般問卷調 查的設計,若是針對較不明確的議題,通常會先使用開放式的問卷歸納得到 較為集中的答案選項,在依據這些答案設計出封閉式的問卷進行正式調查以 利於統計。 依據訪談者的方式尚可分為直接訪問問卷及間接訪問問卷。所謂的直接 訪問就是只訪問者直接表明自己的身份及研究目的等,以取得受訪者信賴與 合作,進而得到正確的問卷結果,但是在某些情況下(訪問者身份反而引起 戒心或研究目的讓被訪問者感到疑慮)可能影響其合作態度或答案。相反 的,間接訪問則是透過偽裝身份及研究目的,利用旁敲側擊的方式來加以訪 談,適用於挖掘有關受訪者本身的態度、動機、私密等。 另外問卷在設計時,會涉及到態度量表的計分法,而計分法常用的有社 會距離量表、Tgurstone 式量表 Likert 式量表等數種( ),在此僅就本研究所用 的 Likert 式量表進行簡單說明。Likert 式量表在製作上較為容易,為目前最常 用的量表法之一,又稱為總加量表法。此法強調單一向度性,所有的題目都 在量測同一件事,並連續記量,亦即從非常同意、同意、不確定、不同意到 非常不同意以 5 分至 1 分來計分。此種量表的信度不錯,並具有兩項優點, 第一,此量表可以提供同意或不同意的準確資訊,這樣的答題方式對答題者 不會造成困擾:再者,可以納入非明顯有關的題目,進而深入瞭解回題的原 因跟枝節。但是再現性不足是本法遭人詬病之處,不同的答案卻可以產生相 同的累積得分,但是答題內容可能是極端不同的:此法亦存在著另一個缺 點,即為沒有測量值或是間距差直,所以缺少一個確切的中間點,好讓調查 者判斷中間位置之間的變化,會難以詮釋調查內容。 2. 貳 、問卷內容. 22.

(37) 第三章 問卷調查與設計 本研究所採用的是結構式問卷及直接訪談的方式,經過初步設計、參考 期中簡報專家學者意見及初試後,修正問卷設計如下表 3-1 所示,可以分為 5 個部分: 一、第一部份(1-5 題)為基本資料的建立,包括年齡、性別、教育程度、 職業(或系所)及逃生避難經驗等,此一部份是將來針對問卷調查結 果進行分析的基本依據。 二、第二部分(6-10 題)是從相關法規(建築技術規則、消防法及各類場 所消防安全設備設置標準等)及相關機關宣導品中整理出來,主要是 針對逃生避難方面的基本觀念,並以較為白話的方式表達,其目的為 得到受訪者對法規瞭解的程度。 三、第三部份(11-16 題)是將一般民眾對於出入公共場所危機意識的調 查,因為人若意識到處在危險環境,自然就會提高警覺心,對於避難 逃生有正面影響,故針對使用者對於一般公眾場所危險程度的觀念調 查。 四、第四部分(17-19 題)是針對避難標示觀念進行調查,在火場避難中, 可能因為停電及濃煙所造成視線不良,逃生動線均依賴避難標示加以 指示,如何正確且快速的辨識避難標示實有助於避難時間的縮短,故 調查一般民眾對於避難標示的認知如何。 五、第五部分(20-23 題)中,第 20-22 題為其他防火及消防觀念調查,第 23 題則是附帶調查人類的左迴本能,並不列入正式的問卷調查計分結 果中。 表 3-1 中已說明問卷題目設定的原因,以下為問卷修正之補充幾點說明如 下: 一、問題的設計上,為避免受訪者猜測題意而回答非本意之問題,因此問 題的設計上採正面陳述跟反面陳述交錯,避免從問題中就可以猜測的 方式得到正確的回答。 23.

(38) 國內民眾防火避難認知調查之研究 二、除了基本資料(1-5 題)及 23 題附帶測試題目外,其他題目的三個選 項分別會有評分,答對是 3 分,不知道是 2 分,答錯是 1 分(問題 11 及 17 則是完全瞭解 3 分,有聽說過 2 分,不知道 1 分),這樣的評分 量表基本上是由避難認知跟避難成功的可能性加以考量,對於避難有 正確認知的民眾,自然有最高的避難成功率(3 分);而有錯誤認知而 不自覺的民眾(答錯問題者),不僅可能自身陷於危險而未知,且考 慮從眾性時,還可能進一步影響他人逃生,所以對於避難認知自然是 分數最低(1 分);至於不知道的民眾,在面臨二分法的選擇時至少有 一半機率會猜對,因為在於避難成功上比錯誤認知的答案得分來得高 (2 分)。整個問卷的每題得分、每段落得分及全部得分加總之後,及 可以統計軟體加以量化分析。 三、針對專家學者的相關意見修正問卷內容如下所述: (一)參考專家意見,將公共安全相關系所職業及避難逃生經驗納入 問卷之中。 (二)問題 6 避難逃生路線本有梯廳的字眼,因顧及民眾對梯廳的用 字未能明白其用意,所以去除;本題主要的目的是為瞭解民眾 對於正確避難路徑規劃順序的瞭解程度,避免於逃生避難實在 居室之間來回尋找徒增避難時間,所以在字眼上,安全梯的類 別在此不加以考量,若將一般安全梯或特別安全梯等字眼加 入,不僅問卷問題複雜化,也增加民眾在填寫問卷上的困難 度。 (三)問題 8 中有關雙方向避難觀念問題,如果用圖說的方式加以表 達,確實可以讓民眾理解並加以選擇,但是考量到民眾答題 時,如用圖說方式,民眾一定選擇有兩個箭頭方向的逃生圖, 而不會選擇只有一個逃生路徑箭頭的圖說(因為多個選擇一定 比單一選擇為佳),對於雙方向避難觀念調查則無法進行;且 24.

(39) 第三章 問卷調查與設計 雙方向避難必沒有複雜的學理理論,名詞上也很簡單可以讓民 眾接受,類似「煙囪效應」一詞,可以透過宣導及可讓民眾對 此用語加以瞭解。 (四)問題 10 中,有關向屋頂平台逃生的問題,在消防署及災防會的 宣導網站均可取得相關資訊,亦即屋頂平台可做為等待的避難 救援之場所,大樓亦有將屋頂做時暫時避難據點之設計。 (五)問題 17 有關出口標示燈設置位置,已於 97 年 5 月 15 日於各類 場所消防安全設備設置標準第 146-3 條修正為「出口標示燈應 設於下列出入口上方或其緊鄰之有效引導避難處…」,並不再 要求一定要設置於門口上方。 (六)問題 19 有關避難方向指示燈及出口標示指示燈的顏色在問卷設 計上以錯誤的方式描述,並非誤導民眾,而是綠色在一般顏色 識別上代表安全之意涵,若用正面陳述則不知道顏色之受訪者 可能以常識加以選擇綠色之答案,而非本身明確知道指示燈的 顏色組成,因此本題使用錯誤的方式加以描述。 問題 1. 、 性別. 表 3-1 問卷設計 問卷設計內容 設計內容. 男 □女. 、 年齡. 說明. 基本資料. □. □19. 2. 回答選項 以下. □20-29 □30-39. 基本資料. □40-49 □50-59. 25.

(40) 國內民眾防火避難認知調查之研究 以上 □公安消防相關 3、 職業或系所 □建築土木相關 □其他 □小學 □國中 4、 教育程度 □高中或高職 □大專 □研究所 □火場逃生經驗 5、 有無火場逃生或避難 □避難演練經驗 演練經驗 □無 □60. 6. 、 避難逃生路線通常為 □是 居室→走廊→安全梯 □否 →戶外。 □不知道. 是 7、 在商場中電扶梯可以 作為逃生避難路線。 □否 □不知道 □. 26. 在此區分對公安消防或建築土木 有專業認知及一般認知的民眾。. 基本資料. 在此區分有無避難逃生經驗的民 眾。 避難的路徑通常與安全區劃的規 劃有關,若避免人員可以熟知一 般的避難路徑規劃,在不熟悉的 情況下可以避免從居室經走廊在 到另一個居室而延遲避難時間, 增加避難成功率。 在逃生避難的規劃上不以電扶梯 作為避難路線,但是一般人員避 難時會有往較熟悉的地方逃生的 習慣,可能會有部分人員在不熟 悉環境或辨識不清的情況下選擇.

(41) 第三章 問卷調查與設計. 、 我瞭解逃生避難時建 □完全瞭解 築物有所謂「雙方向 □只有聽過 避難」的原則。 □不知道 □是 9、 火場逃生避難當通過 出口時,應隨手關 □否 門。 □不知道 □是 10、當發生火災時,可以 往屋頂平台的方向進 □否 行逃生避難。 □不知道 □是 11、通往安全梯的防火門 應該可以向內拉開也 □否 可以向外推開。 □不知道 12、商場使用門止將防火 □是 門保持開啟,是為人 □否 員使用方便且有利於 □不知道 避難逃生。 13、供公眾使用的建築物 □是 在一樓為管制人員進 □否 出,只有一出入口在 逃生避難上是較安全 □不知道 8. 使用上下樓常用的電扶梯而增加 避難時間。 若民眾可以有雙方向避難的概 念,若一逃生通道受阻,則可立 即尋找另一條避難路徑,縮短避 難時間。 火場避難時隨手關上門可以減低 煙的流竄,提高避難的成功率。 屋頂平台可以作為暫時避難等待 救援的場所,一般民眾往下避難 若受阻可以往屋頂方向暫時避難 等待救援。 防火門依規定要開向避難方向, 且火災時可以發揮區劃功能加以 關閉。因此建立一般民眾對於防 火門正確使用觀念,對於違規使 用的公共場合可以有較高的警覺 心。 大部分場所規定需要在避難層有 2 個以上的出口,依此精神,公眾 使用的建築物如果只有單一出 口,在避難上相對是較不利的, 27.

(42) 國內民眾防火避難認知調查之研究 的。 、百貨商場在電扶梯周 圍、環繞天井走道周 圍或鐵捲門下方,只 □是 要不妨礙人員避難逃 □否 生動線,可以擺設攤 □不知道 位或花車等販售物 品。 □完全瞭解 15、我瞭解建築物公共場 所防火標章制度。 □只有聽過 □不知道 □是 16、地下層空間為較危險 場所,盡量避免在類 □否 似場所活動。 □不知道 14. 、避難方向指示燈及出 □是 口標示燈一定是在天 □否 花板上或出口上方。 □不知道. 17. 、一般公共場所的逃生 □是 避難路徑圖是設置在 □否. 18. 28. 民眾對類似的場合應有較高的警 覺心。 百貨商場多使用防火鐵捲門進行 防火區劃,當鐵捲門附近擺設攤 販可能會阻礙火災時鐵捲門完全 降下而破壞區劃,也可能因為淨 空不足而造成延燒,影響人員避 難。 公共場所防火標章是一種對建築 物進行防火安全品質認證之工 作,可提供給民眾安全消費場所 辨識標誌。 地下空間通常為停車、餐廳或單 一出口的小型空間,火載量大也 不利於人員逃生。 避難方向指示燈及出口標示燈設 置位置依據相關法規僅有出口標 示燈規定要設置與出口緊鄰,其 他並沒有相關規定,所以部分場 所將方向指示燈掛在天花板上, 有的放置在靠近地板附近,在緊 急時會造成人員辨識不易。 依據消防法中的消防防護計畫, 避難逃生路線圖設置應在各層主.

(43) 第三章 問卷調查與設計 各層大廳或電梯間等 明顯易見處,或包 廂、客房及病房中也 有。 19、避難方向指示燈及出 口標示燈為紅白兩種 顏色所構成。. □. 不知道. 是 □否 □不知道 □. 、目前居住空間所使用 □是 的裝潢材料為防火材 □否 料。 □不知道. 20. 、居家火災時可以往廁 所浴室方向逃生,因 □是 為除了有水源外,排 □否 水管中也可能有殘留 □不知道 空氣可以呼吸。. 21. 、在火場逃生時,可以 □是 用手邊的塑膠袋裝進 □否 空氣罩在頭上逃生。 □不知道. 22. 、當您在火場中無法辨 □是. 23. 要出入口明顯易見處, KTV 、飯 店或醫院等場所之包廂或客房亦 應設置,若能掌握此路線圖位置 則可大幅縮短避難時間。 避難方向指示燈及出口標示燈依 據相關法規應為綠白兩色所構 成。 一般民眾在居住空間多會再進行 裝修及擺設家具,會使居室內的 火載量增加,當發生火災時通常 裝修越複雜的居室會燒損的越嚴 重,因此室內裝修材料應使用耐 燃材料避免火勢迅速擴大。 網路上曾經流傳過相關電子郵 件,教導民眾於避難時進入浴室 或廁所,後經證實均為錯誤的方 法。 早期重大火災頻傳時曾經出現過 一種產品,是一大型防高溫的透 明塑膠袋,可以容納大量新鮮空 氣套在頭上以通過濃煙密佈的火 場。而本題亦為網路流傳的謠 言,可能是由此而來。 本題為附帶測試人類的左迴本 29.

(44) 國內民眾防火避難認知調查之研究 識避難方向時,您遇 □否 能。 到叉路會右轉。 □不知道 (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本研究整理). (1)黃楚材,火災中避難行為之研究,中央警官學校碩士論文,77 年 6 月 (2)A.N. Oppenheim,問卷設計、訪談及態度測量,第 11 章,六合出版社. 30.

(45) 第四章 問卷調查結果 第四章 問卷調查結果 第一節 問卷調查過程 問卷調查 過程. 本研究所進行的問卷調查,對象為國內一般民眾,調查並沒有針對特定 族群或是地域等條件,原本預定以實地調查的方式來進行問卷調查,所以原 本計畫是以台北車站為問卷調查的地點,此地點對於本調查具有若干特性如 下: 一、民眾組成分佈完整:台北車站為台北市交通的樞紐,二樓有商場,地 下樓層有高鐵、捷運車站及地下街等場所,故於台北車站活動的族群 分佈完整,並不僅限定於特定族群。 二、具有較長的等候時間:於台北車站的民眾多數為搭乘大眾交通運輸工 具者,等待列車的時間較長,有較長的等待時間,因此有較高的意願 可以進行問卷填寫。 三、年齡層分佈完整:台北車站為重要商圈及交通樞紐,因此年輕族群到 高齡族群於台北車站的分佈完整,對於本研究問卷欲調查年齡項目有 相當的助益。 四、人潮眾多:不論假日或是平常日人潮均較其他一般地點為多,因此在 調查的數目上容易累積。 基於上述幾個原因,因此本研究初步決定調查場所即為台北車站,後參 考專家意見,並將其他類似園區及商場等闖所列入調查地點的考量。 依照前所述本研究所用的調查方式為直接調查,亦即表明自己的身份及 調查目的後進行調查,所以進行調查時會出示內政部建築研究所之識別證進 行調查,而調查的時間則以假日為主;但實地進行問卷調查後,卻遭遇到相 當大的困難,因為民眾接受調查的意願相當低,初始詢問 100 多位民眾是否 願意填寫問卷,僅有 8 位願意填寫問卷,究其原因,實因近年來詐騙集團猖 31.

(46) 國內民眾防火避難認知調查之研究 獗所致。很多民眾一聽到問卷調查就直覺認定說「是不是要留身份證字號跟 其他電話等基本資料」而加以拒絕,或是在看過識別證之後認為「那個識別 證誰都可以仿造」;尤甚者,甚至有民眾反問「內政部的員工假日不是放假 嗎」,持高度懷疑態度進而拒絕調查。 由於上述調查所遭遇到的實際困難,造成實地調查效率不彰,可能在有 限的時間內無法調查到足以統計分析之樣本數,因此本研究的問卷調查方 法,改由原訂為輔助方法的網路問卷方式進行,此法是透過網路問卷調查平 台,設定完整問卷之後,在問卷平台以網頁的方式供不特定對象來進行問卷 填寫;另並顧及使用網路族群多為 15-45 之間較為年輕的族群,為滿足本問 卷的調查要求,亦透過網路論壇、網站及 EMAIL 等發佈的方式,使填寫族群 可以均勻分佈。 網路問卷一般來說,具有下列優點: 一、可以突破地域性:透過網路可以擴大一般文本調查的區域範圍,使調 查對象可以不受特定區域限制。 二、調查時間較不受限制:通常文本調查可以從事的時間受限於場合及調 查對象出沒時間等因素,於網路上做調查則可以 24 小時進行。 三、降低調查時間及成本:可以減少大量人力成本及後續資料處理時間。 四、降低社會情境資訊效果(social context information effects):網路中沒 有過多社會情境線索,受訪者可以減少戒懼心和焦慮感,也不會和他 人討論交換意見避免第三者的影響。 透過以上的方式,網路問卷一共回收 516 份問卷,加上實地調查的 8 份 問卷,一共為 524 份問卷,應過篩選填寫不完整及整份問卷均為同一答案的 問卷後,有效問卷樣本數共計為 513 份,本研究所使用的問卷圖下頁圖 4-1 所示。. 32.

(47) 第四章 問卷調查結果. 圖 4-1 本研究所使用之問卷. 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本研究自行整理). (. 33.

(48) 國內民眾防火避難認知調查之研究 第二節 問卷調查結果分析. 壹 、整理統計資料 經過前節調查回收支後的結果,經過初步正理如下圖表所示: 一、性別:本次調查對象男性為 315 名,佔 61%,女性為 198 名,佔 39 %,男女比約 6:4(圖 4-2)。 性別 女 198 39% 男 315 61% 圖 4-2 性別分佈圖. 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二、年齡:本次調查年齡分佈主要以 20-59 歲之間為主(圖 4-3)。 年齡 (. 60以上 11 2%. 20-29 103 20%. 50-59 202 40%. 40-49 100 19%. 圖 4-3 年齡分佈圖. 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 34. 30-39 97 19%.

(49) 第四章 問卷調查結果 三、職業或系所:本次調查對象由於為一般民眾,沒有特定對象,因此與 本研究領域相關的公安、消防、建築及土木科系等所佔比例並不高 (圖 4-4)。 公共安全或消防相 建築或土木相關 職業或系所 關 20 14 3%. 4%. 其他 479 93% 圖 4-4 職業或系所分佈圖. 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 四、教育程度:教育程度分佈主要以高中至研究所為主,小學及中學學歷 僅佔極為少數(圖 4-5)。 小學 3 1%. 研究所 71 14%. 教育程度. 中學 2 0%. 高中或高職 70 14%. 大專 , 367,71% 圖 4-5 教育程度分佈圖. 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 35.

(50) 國內民眾防火避難認知調查之研究 五、有無火場逃生或避難演練經驗:超過一半以上的人(56%)具有避難 演練經驗,可見一般公司及學校對於避難演練確實有在實施相關避難 演練(圖 4-6)。 有無火場逃生經驗或避難演練經驗 火場逃生經驗 39 8%. 無 184 36%. 避難演練經驗 290 56% 圖 4-6 避難演練或火場逃生經驗分佈圖. 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 六、避難逃生路線通常為居室→走廊→安全梯→戶外:本題未避難路徑的 基本觀念,答對本題的答題者佔九成以上(圖 4-7)。 避難逃生路線通常為居室→走廊→安全梯→戶外。 不知道 22 4%. 否 16 3%. 是 475 93% 圖 4-7 問題 6 答題分佈圖 答題分佈圖. 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 36.

(51) 第四章 問卷調查結果 七、在商場中電扶梯可以作為逃生避難路線:本題答對的比例達七成以 上,但是仍有 24%的答題者認為可以電扶梯為避難逃生路線(圖 48)。 在商場中電扶梯可以作為逃生避難路線。 不知道 27 5%. 是 122 24%. 否 364 71% 圖 4-8 問題 7 答題分佈圖. 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 八、我瞭解逃生避難時建築物有所謂「雙方向避難」的原則:本題不知道 的答題者站了一半以上,完全瞭解僅佔 14%,對於此一觀念時有必要 加強宣導(圖 4-9)。 我瞭解逃生避難時建築物有所謂「雙方向避難」的原則。 完全瞭解 74 14% 不知道 260 51%. 只有聽過 179 35% 圖 4-9 問題 8 答題分佈圖. 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 37.

(52) 國內民眾防火避難認知調查之研究 九、火場逃生避難當通過出口時,應隨手關門:本題約有一半答題者具此 觀念,此一觀念為火場中限制煙流蔓延的重要觀念,亦需加強宣導 (圖 4-10)。 火場逃生避難當通過出口時,應隨手關門。 不知道 72 14%. 是 275 54%. 否 166 32% 圖 4-10 問題 9 答題分佈圖. 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 十、當發生火災時,可以往屋頂平台的方向進行逃生避難:屋頂可為暫時 避難平台,本題答對的答題者比例約為 64%(圖 4-11)。 當發生火災時,可以往屋頂平台的方向進行逃生避難。 不知道 24 5%. 否 158 31%. 是 331 64% 圖 4-11 問題 10 答題分佈圖. 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 38.

(53) 第四章 問卷調查結果 十一、通往安全梯的防火門應該可以向內拉開也可以向外推開:防火門依 規定應開向避難方向,以免人員在避難時誤走相反方向,本題約有 5 成答題者答對(圖 4-12)。 通往安全梯的防火門應該可以向內拉開也可以向外推開。 不知道 64 12%. 是 192 37%. 否 257 51% 圖 4-12 問題 11 答題分佈圖. 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 十二、商場使用門止將防火門保持開啟,是為人員使用方便且有利於避難 逃生:使防火門保持常開會使防火區劃破壞,使的火勢及煙流蔓延, 是非常不利於避難的環境,僅有 28%答題者具此觀念(圖 4-13)。 商場使用門止將防火門保持開啟,是為人員使用方便且有利於避難逃生。. 不知道 36 7%. 否 142 28%. 是 335 65% 圖 4-13 問題 12 答題分佈圖. 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 39.

(54) 國內民眾防火避難認知調查之研究 十三、供公眾使用的建築物在一樓為管制人員進出,只有一出入口在逃生 避難上是較安全的:公共場所在避難層應具有兩個以上的出入口較為 安全,本題約有 8 成答題者答對(圖 4-14)。 供公眾使用的建築物在一樓為管制人員進出,只有一 出入口在逃生避難上是較安全的。 是 56 11%. 不知道 48 9%. 否 409 80% 圖 4-14 問題 13 答題分佈圖. 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 十四、百貨商場在電扶梯周圍、環繞天井走道周圍或鐵捲門下方,只要不 妨礙人員避難逃生動線,可以擺設攤位或花車等販售物品:百貨商場 多以防火鐵捲門作為區劃,在鐵捲門下方或附近擺設雜物除破壞區 劃,亦會因淨空不足而延燒,大部分答題者均能答對(圖 4-15)。 百貨商場在電扶梯周圍、環繞天井走道周圍或鐵捲門下方,只要 不妨礙人員避難逃生動線,可以擺設攤位或花車等販售物品。 不知道 7 1%. 是 20 4%. 否 486 95% 圖 4-15 問題 14 答題分佈圖. 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 40.

數據

表 表表 表 4-35 避難經驗對問題避難經驗對問題避難經驗對問題 避難經驗對問題 15 變異數分析結果變異數分析結果變異數分析結果 變異數分析結果 ...............................64  表表表 表 4-36 避難經驗對問題避難經驗對問題避難經驗對問題 避難經驗對問題 17 變異數分析結果變異數分析結果變異數分析結果 變異數分析結果 ...............................65  表表表 表 4-37 避難經驗對問題避難經驗對問題避難經驗對問題 避難經驗
圖 4-1 本研究所使用之問卷 本研究所使用之問卷 本研究所使用之問卷  本研究所使用之問卷
表 4-6 至表 4-15 為基本資料變數的樞紐分析結果(編碼代號說明:I1 為性別,I2 為年齡,I3 為職業系所,I4 為教育程度,I5  為避難經驗,Q1-Q17 分別代表原問題 6-問題 22),兩兩變數卡方分析的結果如表 4-16 所 示;總分最高的為建築土木職系並具有避難演練經驗者(39.53 分,不考慮 樣本數太少的組合情況下),總分最低為教育程度高中職且沒有任何避難 演練或火場經驗者(35.64 分,不考慮樣本數太少的組合情況下),且兩兩 變數的卡方檢定 P-值均大於α值 0.05,所以兩兩
表 表 表 表 4-8 性別性別 性別-教育程度性別教育程度 教育程度樞紐分析教育程度樞紐分析 樞紐分析表樞紐分析表 表 表 平均值 的總分  I1      I4  女  男   總計  大專   36.85517241  37.94144144  37.51226158  小學       37.33333333  37.33333333  中學       37  37  研究所  37.62962963  37.79545455  37.73239437  高中或高職   35.73076923
+6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2.1.1 The pre-primary educator must have specialised knowledge ab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 development before they can be responsive to the needs of children, set

Reading Task 6: Genre Structure and Language Features. • Now let’s look at how language features (e.g. sentence patterns) are connected to the structure

 Promote project learning, mathematical modeling, and problem-based learning to strengthen the ability to integrate and apply knowledge and skills, and make. calculated

Now, nearly all of the current flows through wire S since it has a much lower resistance than the light bulb. The light bulb does not glow because the current flowing through it

volume suppressed mass: (TeV) 2 /M P ∼ 10 −4 eV → mm range can be experimentally tested for any number of extra dimensions - Light U(1) gauge bosons: no derivative couplings. =>

• Formation of massive primordial stars as origin of objects in the early universe. • Supernova explosions might be visible to the most

This kind of algorithm has also been a powerful tool for solving many other optimization problems, including symmetric cone complementarity problems [15, 16, 20–22], symmetric

(Another example of close harmony is the four-bar unaccompanied vocal introduction to “Paperback Writer”, a somewhat later Beatles song.) Overall, Lennon’s and McCartne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