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以青少年保護為核心的媒體素養教育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以青少年保護為核心的媒體素養教育"

Copied!
2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以青少年保護為核心的媒體素養教育:

從管制「性」資訊談起

許育典、陳碧玉

摘要

管制「↑生」資訊,似乎一直受到大多數人民的支持,其 'I'最吸引人的管制理 由便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全。然而,將青少年保護在一個符合大人想法的世界捏, 真的有助於青少年的身心健全嗎?↑且是,如果一l味地開放,似乎叉免除不了青少 年受影響的疑慮。就此而言,本文雖然肯認青少年身心健全做為國家進行規制的 H 的,可是,卻不認為當國家對「性」資訊進行管制時,能達到其所欲保護青少 年的 H 標。而且不可否認地,媒體是青少年獲取「性」資=訓(j最大可能。因此, 本文認為與其隔絕青少年接觸「性」資=訓(j機會,倒不如讓青少年擁有而對媒體 所需具備的素養。也就是說,在管制「性」資訊不但會侵害人民的基本權,還無 法達成保護青少年 H 的的狀況下,應在九年一貫課程'I'融入媒體素養教育,讓青 少年擁有而對資訊的能力,才能真正促進其身心健全。

關鍵詞:青少年保護、媒體素養教育、性資訊、九年一貫課程

許育典,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章教授 陳碧玉,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車碩士班研究生

電子郵件為

hsuyd@mai

l.

ncku.edu.tw/d249210 l@gmai

l.

com

(2)

Bulletin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Decemb凹;

2008

,

Vol. 54 No.4

pp.85-112

Adolescent Protection as the Core of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Beginning with Limiting Sexual Information

Yue-Dian Hsu

,

Be- Yu Chen

Abstract

It seems most people advocate the idea of limiting sexual infonnation to

adolescents.

Am

ong the reasons

,

the most appealing is to let adolescent have a sound

body and mind. On the one hand

,

is it good for adolescents to be knowledgeable about

sexuality? On the other hand

,

if sexual information is too freely available to

adolescents

,

it is thought the sexual infonnation will have negative impacts on them

This article believes it is important to let adolescents have a sound body and mind

,

but

yet this cannot be achieved by limiting sexual infonnation. No doubt it is easier and

more likely for adolescents to get sexual infonnation from the media. For this reason

,

providing adolescents with media

lit叮acy

education is a better idea than restraining

th目n

from

ge吐ing

sexual infonnation.

Th

at is

,

limiting sexual infonnation not only violates

people's fundamental rights but also fails to let adolescents have a sound body and

mind. To sum up

,

developing adolescent's ability to handle and decipher information

by providing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in

Gr

ade 1-9

curric叫um

is the best way to help

adolescents properly grow

Keywords: adolescent protection

,

media

I~eracy edu臼tion,

sexual information

,

grade 1-9 curriculum

Vue-Dian Hus

,

Pro品ss 凹.,

Department ofLaw

,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Be-Yu

,

Chen

,

Master Student

,

Depar世lent

ofLaw

,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E-mail:

hsuyd砂nail.ncku.edu.

tw/d24921

0l@gmai

l.

com

(3)

壹、前言

媒體常被視為社會的亂源、青少年犯罪的元兇,每當有重大犯罪發生時,媒 體所造成的 f空間影響,便會再度被提及。其 'I' 最長爭議的,且 IJ屬於「性」資=訓 (j 管制 (Bullinger ,

1989:

Rn.

89)

,其管制的正當↑生除了善良風俗外,便是青少年的 身心健全 (Erichsen,

1978:

4-28) 。雖然用法律來塑造所謂的善良風俗,本 JJIJ存在 爭議,但是, J 維護青少年身心健全為自所進行的管制,卻幾乎無人反對。然而, 本文欲探討的是,管制「性」資訊寞的可主維護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嗎?姑且不論 青少年是否為被動的閱聽人,縱然假設青少年會受到媒體的影響,那麼就該盡可 能阱。「性」資訊嗎?此外,附帶一提的是,由~題 H 對焦因素,針 t~惜制色情 的另一何理由, JJIJ他人不受干擾的門白,將不進一步進行討論,於此先做說明。 在網際網路如此發達的今日,多元資訊的流通勢成必然,管惜別基是一時,總 有一天青少年會接觸到這些所謂的「性資訊」。難道國家可以繼續抱持駝烏心 態,認為青少年在過了 18 歲的那一刻起,即為一何成熟的你|膛,能夠用對所有的 資訊嗎 (Kaiser,

1998:

145-155)? 那不就如同「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 J ?就此而 言,國家門以為的保護們施,反而讓青少年而對人生的突襲。當然,本文亦不否 認,完全地開放資訊可能會對青少年產生程度不同的影響。因此,媒體素養教育 乃成為開放資=訓 (j先決要件。教育部於 2002 年 10 月公布「媒體素養教育政策內 皮書 J 強調藉由媒體素養教育的實施,讓青少年在利用媒體之餘,不受到媒體 的奴役,成為我國教育政策重點之一(教育部, 2002) 。 事實上,每何人民皆會經歷國民教育,而教育基本權的 H 的JJIJ在學生的門我

實現 (Buchmann ,

1985: 181; Maslow

,

1973: 41; Rogers

,

1979:

280) 。多元的客觀環

境,才能讓青少年的人格門白開展,因為唯有青少年在接觸各種的刺激後,才能 真正明向門己內心的渴望。否則,太多的框架,與其說是保護青少年,倒不如說 是將青少年塑造成一個何如樣板般的模型。然而,只有在具備充足的能力時,門 我的決定才有價值,不然也只是命運陷的抉擇,因此,門我實現的前提是,開放

(4)

貫課程 'I'落實媒體素養教育。所以,本文先探討 j;J青少年身心健全為白的管制是 否有其正當性?還是僅是主流文化壓抑少數文化的藉 U? 其次,說明當開放資訊 成為必然,那麼是否有其他們施可以彌補開放後的缺 U? 當確立媒體素養教育為 一切的根本時,接著說明媒體素養教育在我國落實的可能性;最後藉由將媒體素 養教育融入九年一貫課程,為青少年接觸「性」資訊打上一劑預防針。

貳、以青少年身心健全為由的 I 性」資訊管制

一、管制「性」資訊所侵害的基本權

(一)發表「性」資訊者的言論自由 《憲法》第 11 條的言論門白的保障範間,包折人民對一切人、事、物的評價 和看法等。不管言論所發表的對象是私人或公共事務,且言論是否夠水準、是否 有價值,均受《憲法》的保障(許育典,

2008 :

205) 。因此,言論門白就是每一 何人可以無拘無束地將其內心所恕,以各種形式且不受任何拘束地表達於外,以 讓他人知l饒的狀態(林子儀,

2002 :

107)。雖然言論門自從字同意義來看,似乎 僅止於保護發表言論的人。但是,發表言論的 H 的本來JJIJ在影響他人,故如不­ {H'保障他人接受言論的門白,則言論門白開基剩保護門言門話而已。所以,如欲 使言論門自!Yj保障有意義,就不應該阻止或妨礙他人接受言論發表者所發表的言 論。然而,將言論門由!Yj保護擴大到不阻礙言論門白的接收,還是著跟在對發表 人利益的維護(許宗力,

2007a : 19

7)

,至於要從言論收受人立場保障任何人有 獲取資訊的門白,則已進入下而所談知的權利範間(Hoffinann-Riem,

2002:

30) 。 根據學者研究顯示,媒體 'I' 有關色情的描述可以分為三類,分別是﹒ 1 異色﹒ 描述男女問相互愉悅的性行為,兩↑生呈現平等的關f系。 2 非暴力色情﹒內容沒有 明顯的暴力,或暴力程度輕微,但可能暗示兩者有不平等的權力關f系。 3 暴力色 情﹒描述性強暴或脅迫他人意志以進行性行為(吳知賢,

1998 :

165-166) 。這些 和色情有關的描繪,或許對某些主流文化來說,是屬於「低俗」的。但是,文化 沒有所謂的高尚與低俗,僅有主j 和社群界定下的價值,因為民主就是多數決的社

(5)

會,門然會認為「低俗」文化不受言論門由保障。然而,少數保障也是民主得以 立墓的重點(Am品, 1966:

2206; Stein

,

1971:

49)' 而且縱然言論門白的理論基礎多 所爭議,但大法官於釋字第 509 號已明內表示,實現門我亦屬於言論門白的保障 核心,那麼基於每個人人格的開展可能性,理應將言論門白的保障範間做最大的 涵蓋。就此而言,本文認為「性」資訊的傳播也應受到言論門白的保障。對此, 釋字第 617 號也表示,↑生言論的表現與性資=訓 (j流通,受到《憲法》言論門白的 保障。 最後,需強調的是,並非將「性」資訊劃歸言論門白的保障範間, JJIJ表示「性」 資訊不可能受到任何的限制,相反地, c 性」資訊和其他的言論一樣,都可以透過 《憲法}第 23 條來限制。只不過在限制時,必須考量到言論本身做為保護少數的 基礎,應盡可能給予言論門自較大!Yj保障空惰。 (二)接收「性」資訊者9'1口的權利 在現代資訊社會 'I' ,資訊流通已屬生活的「必需 J 如同水、電、瓦斯一般 不可或缺,若人民活在一何「無知」的狀態 'I' ,將毫無生活品質可言(謝祥弱,

2005 :

31) 。而且如果想讓言論門白的行使並非無!Yj放矢,便需言論發表人事先 經過祥慎的思慮。所以,有關資料的取得,便成為其判斷削可表達的前提,否則 其權利的行俊,不是基於一時感情的街動,就是盲 H 地被他人意見所左右(法治 斌, 1982: 73-74) 。就此而言,保障人民知的權利,可促進人民在公共言論市場 巾,對國家政治、社會事務與決策的充分討論和意見交換功能,使身為國家主權 擁有者的人民能獲得足夠的相關訊息,有效達成國民主權的理念(陳瑞洲, 2003

:

29

)。因此,人民知的權利應受到國家的保障。然而,我國《憲法》並未如德國 基本法般,讓人民享有「門一般開放的來海獲得資訊而不受阻礙之權利 J

(sich aus

allgemein zuganglichen Quellen

ungehind剖 zu

unterrichten)

(K啦,

1999:

302) 。 就此而言,如承認知的權利是我國的基本權,則其《憲法》依據為何?將是一個 值得探討的問題。

雖然有學者認為,知的權利屬於資訊公開請求權的一環,而資訊公開請求權 屬於資訊權的一部,並且資訊權雖間接和平等權、表現門由與秘精通訊門自有闕, 但各該權利的保障範間,並無法充分或完全將資訊權包舍,因此有賴《憲法》第

(6)

22 條發揮其補充功能(李震山, 2007: 213) 。然而,在避免過度膨脹《憲法》第 22 條的考量下,應對《憲法) 'I'列舉基本權盡量做最大的涵攝,基於知的權利是 行使言論門白的前提,所以,言論門白的保障範間應包含人民知的權利。此外, 大法官解釋釋字第 613 號解釋理由霄,認為, 〈章法〉第 11 條所保障之言論自由,其內容包括通訊傳播自由,亦即經營 或使用廣播、電視與其他通訊傳播網路等設施,以「取得資訊」及發表言 論之自由。 明內表示了人民知的權利屬於言論門白的一環。但是,不可否認地,當人民 行使知的權利,積極地向國家請求資訊時,往往會和國家機無或是第三人基本權 產生衝矢。就此而言,由於立法權擁有比行政權更寬、更廣、更多元的民意基礎, 其決策程序也比行政程序更正式、更嚴謹、更公開(許宗力,

2007b : 315)

,便可 以交由立法機關對此進行利益衡量,也就是說,知的權利必須有適當的立法配合 才能具體實踐(林子儀,

2002 : 116-11

7)

因此,基於言論門由保障的實益,本文認為人民應享有知的權利。每個人的 成長背景不同,也就形塑成不同的人格展現,除非何人的人格開展方式已經侵害 了他人的權利,否則都應該受到尊重。「性」資訊是好是壞,往往繫於何人內在的 價值天平,而如此何油化的事務,是否可能經由他人事先做下衡量判斷,JJIJ有其 疑問。國家固然出人民而存在,但是,國家無法替人民選擇其想要的人生,更不 能將人民塑造成其心'I'所想要的「良民J (Fehnem詛咒 1980:

529-548)

知的權利做為防禦權,JJIJ認為國家不得任意阻止人民享有資=訓(j權利,不論 此資訊是否受到國家的歡迎。因此,當人民透過彼此闊的交流,而傳遮「↑生」資 訊時,國家理當也不應該任意的介入。就此而言,國家應有雅量,接受人民聞傳 播其認為「低俗」的性資訊,因為那是人民基於門我決定下的產物,本應受《憲 法》的保障(

Schmidt-J

artz屯,

1989:

Rn.

13) 。因此,既然石在荒草了管制「性」資訊 會侵害到人民的基本權,以下 JJIJ從國家管制的手段與 H 的,探討國家所採取的法 律管制手段是否真的可 J 達成其所欲的 H 的。

(7)

二、青少年身心健全做為管制「性」資訊的公益理由

(一)管制「性」資訊的法律手段 許先,關于冷色情!中!版品的管制, {I中!版法》廢止後,政府對於!中!版品的管理, 係採取所謂「業者門律」的方式,自業者門行依據自《兒童及少年福利法》第 27 條第 3 項所授權訂定的 c I't\版品及錄影節 H 帶分級辦法」進行分類,該分級辦法 第 5 條將有害兒童及少年身心健康的!中!版品列為限制級。而其 III第 4 款則是針對 「性」資訓 (j規定 c 以語言、文字、對山、聲菁、圖畫、攝影描繪性行為、淫 穢情節或裸露人體性特長宮,尚不致引起一般成年人羞恥或厭惡感者。」就此而言, 凡被劃歸為此的「性」資訊,未滿 18 歲的青少年即不得聞聽。 從上述讓業者門律的規定,似乎可以看 I't\政府對!中!版品的管制有放手的跡 象,但是,新聞局同時叉輔導設立「財團法人 III華民國卅版品評議基金會 J 該 基金會將對業者的分級結果進行評議,只要被基金會認定該!中!版品有「逾越限制 級」之嫌, JJIJ可「建議」卅版社將該!中!版品下架主避免觸法。對於該涉及「性」 資訓(j卅版品而言,甚至連上架敗干寄給成年人的機會都沒有,成為名副其實的「禁 書」。此種由基金會代替政府對於卅版品所做的警告,對於不服從的業者實際上 具有強烈的處罰效果。因此,如 I't\版業者認定 I't\版品屬於普通級,但評議委員認 為有分級錯誤的情形而門請調查時,只要評議結果認定分級錯誤 i中!版業者即需 接受處罰,如此的門律方式似過於嚴苛。雖然 (I中!版法》的廢止被認為是政府解 除媒體管制的代表,然而, i們版品分級辦法的設計,非但沒有解決原本的管制問 題,反而有讓政府管制躲入民間團體背後操縱之嫌(洪股琪,

2006 :

89-91) 。 其次,關於色情廣播電視節 H 的管制,由《廣播電視法》第 26 條之一、《有 線廣播電視法》第 41 條第 1 項及《衛星廣播電視法》第 18 條第 1 項所授權訂定 的「電視節 H 分級處品辦法 J 在其第 4 條將特定內容的節 H 列為限制級,當 III 第 1 項第 3 款即是針對「↑生」資訊的規定 c 以動作、影像、語言、文字、對山、 聲持表現淫穢情態或強烈性暗示,一般成年人尚可接受者。」就此而言,凡被劃 歸為此的「性」資訊,應鎖碼播送。然而,業者除了需依照此辦法分級標示和進 行鎖五秒十,依據《廣播電視法}第 16 條、第 17 條和第 21 條,業者製作節 H 的內

(8)

容與播送的時間受到嚴格的管制,違反這些規定者,可能會受到罰錢、停播等的 行政罰。如此一來,縱有分級制度,但是,對於業者的限制並未減少,充其量只 能說在設有分級制度的情形下,業者可以門我選擇要播放何種節鬥。然而,業者 仍需將其節鬥時間表,事前檢送主管機關核備(洪股琪,

2006 :

94-95) 。此外, 《有線廣播電視法》與《衛星廣播電視法》亦有類似《廣播電視法》的相關規定。 至於網路「性」資=訓(j管制,雖未有特別的法律規範,但無論如何,仍可依 據《刑法》第 235 條進行「性」資=訓(j管制。因此,如設置色情網的或者利用網 路散布色情影像文字等資訊,則可能觸犯《刑法》第 235 條。 (二)管如IJ '性」資訊的目的 話這青少年身,也健全 大法官於釋字第 407 號解釋,許度明內地將青少年身心健全做為國家管制 「性」資=訓(j正當↑生 H 的,其認為, 1畏褻出版品,乃搞一切在客觀上,足以刺激或滿足性慾'並引起普通一般 人羞恥或厭惡成而侵害性的道德拉拉情,有礙於社會風化之出版品而言。... 有關風化之觀念,常隨社會發展、風俗變異而有所不同,主管機關所為釋 示... ,兼顧善良風俗及「青少年身心健康之維護」。 而後,更在釋字第 623 號解釋理由香 'I' 進一步指們, ....從而,保護兒童及少年兔於從事任何非法之性活動,乃普世價值之基 本人權,為重大公益, c 國家應有採取適當管制措施之義務,以保護兒童及 少年之身心健康與健全成長」 由此可知,青少年的身心健全不但是國家管制的正當性 H 的,更甚者,國家 有義務為了維護青少年的身心健全,對於「有害」的資訊進行管制。 《憲法》言行 23 條將「防止妨礙他人門由、避免緊急危難、維持社會秩序或悄 進公共利益 J' 列為法律限制基本權的正當公益鬥的。其 'I' ,並未有青少年身心健 全這個公益理由的明文化,但是,由於這四個公益理由的涵蓋頗為廣泛,以下乃 試圖將青少年的身心健全與「們進公共利益」做連結。 公共利益是典型的不確定法律概念,在運用上有相當大的閃難。在《憲法》

(9)

的價值體系內,如果我們接受公益客觀評價標準的存在,以便公益有一比較客觀 的評價基礎,則此一標準應取門於何處?其實, {憲法》就是最珍貴的客觀標準 價值, (憲法》原本就是一系列價值理念的結合髓,形塑公益的客觀評價標準門 然應導源於此(許育典,

2008 : 158 ; Isensee

,

1992: I;

Kr

iele

,

1992:

I) 。憲法的核 心價值既然在於人的門我實現,當然也就包折青少年的門我實現。然而,不可否 認地,叫可盡情地開展人格,取湖令青少年的身心健全 (Rummel,

1998:

156-179) 。 所以,唯有健全的身心,才能「健康」地實現門我,也才會因為做門己想要成為 的人而快樂。況且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全,出涉及國家的積極作為,故應屬積極的 公益條款, JJIJ屬於「們進公共利益」的一環(許育典,

2006 :

535) 。 舉凡涉及「性」的領域峙,個人的言語、舉止稍有逾越,國家權力便會大肆 卅動,以保護青少年之名加以管制。然而,如果「性」是人類文化 'I'的真實用, 那麼,刻意的隱瞞、遮掩,寞的會讓青少年的身心更加健全嗎(許育典,

2006 :

506)

?以下乃藉自更進一步的論證,來說明本文認為管制「性」資訊無法達成促 進青少年身心健全的H 的;相反地,還可能因為無法藉由資訊陷的相互衝擊,讓 青少年在遮遮掩掩的過程'I' ,對「性」有著錯誤的想像。 (三)管如IJ '性」資言孔不幸的芒能進青少年身,也健全 以往皆認為,青少年由於思慮不周,對於媒體所呈現的資訊往往照單全收。 然而,當媒體於近代盛行後,青少年從小所接觸的資訊量可能比上一世代超卅仔 幾倍。因此,不可否認地,青少年愈來愈早熟,那麼,社會的主宰者 大人, 一直以來將青少年視為無知的一群,似乎也應該隨著時代而修正(Rummel,

1989

394-405

)。而且近年來,青少年已經逐漸拋棄全盤吸收大人給予的「糧食 J 反 而更積極主動地向對生命。所以,青少年在而對媒體時,會依照門己的能力、動 機、知覺、興趣以及整體生活經驗的發展,主動詮釋其在媒體所見的內容;換句 訢說,媒體雖然傳送相同的訊息內容,但青少年會門行選擇、注意、解釋他所見 的內容並賦予其意義,甚至挑戰、修正、改變媒體所傳達的訊息(吳知賢,

1998 :

23

)。 其次,在憲法的價值體系是以門我決定為前提,如果國家保護青少年免於接 觸「性」資訊,反而無法使其門我決定獲得徹底開展,如此的管制將失去《憲法》

(10)

的正當性。因此,對青少年而言,在而對多力社會要能夠進行理性抉擇,前提是 要對各類資訊有全同性的理解認識,而非只「單方而」地接收國家或多數社群所 選擇的「正確」資訊(許育典,

2006 :

532羽 3) 。也就是說,人不可能一夕陌從 不成數變成熟,就如|可~培養具有民主意識的公民,門小需提供不同資=那嬰思考 溝通!Yj機會。要培養長健全「性」意識的公民,也要提供青少年相當的資訊,也 就是所謂的「性資訊 J (陳宜倩,

2007 :

221) 。 事實上,許多現在被認定為色情的作品,若干年後,可能會成為主流價值所 接受的「文學直 U{乍 J 且「色情」與「藝術 J !Yj5全界點一向模糊(周典芳, 2005

:

232) 。所以,現在貿然將其貼上「色情」標籤而受到管制,難免是主流文化宰制 下的結果。就此而言,與其管制一何被「選擇」的資訊,且不會達到其想要的 H 的,倒不如開放資訊,讓所有的資訊都可以流入青少年的心 'I' ,以資訊去{F1療資 訊的方式,進而讓多元資訊成為保護青少年的教育手段,而其配套們7必就是本文 後述的媒體素養教育。

三、開放「性」資訊做為保護青少年的教育手段

(一) t呆讓青少年不等於管如J 青少年 「性」可能是人類最門然的需求之一,但在人類歷史上, c 性」卻也和最古老 的禁忌如影隨形。因此,在言論門白的領域捏,隨著「性」而來的「性」資訊, 一直都是個難解的習題(劉靜怡,

2005 :

39) 。由於法律和道德朋離不了關係, 所以,社會對「性」的觀感也深刻影響法律的制定與適用。然而,所謂的道德即 是大多數民眾的想法,當社會上的多數將其價值觀強加於法律時,藉由法律的教 示功能, JJIJ產生了單一價值的文化思維。就此而言,表而上雖強調「↑生」資訊妝 害青少年身心健全,其實真正的核心問題卻的守主流文化對「性」已有其固定想 像,凡是逸脫此想像者,便是不被宇平詐的,而國家便會扛著保護的大旗,大張旗 鼓地介入(Gr6schner,

1995:

42) 。 掩耳盜鈴一直是我們的教育方式,大人時常會以指導者門居,最常聽到的是 「我吃過的盤比你吃過的米還多 J 所以,聽大人的就沒錯。但是,寞的一定是 這樣嗎?有無可能因而限制了青少年的創造性?也就是說,時代之所以會進步,

(11)

本JJIJ是的在上何世代的基礎前進,畢竟這世界就是有著如此多樣的訊息,如果因 為大人的決定,就讓青少年於成年前是一張「內紙 J 如何期待其在過生日的那 一刻, JJIJ足」應付外凹的花花世界 (Beckm詛咒 1998: 1-16)? 而且如上所述,管 制「性」資訊並不會達到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全的 H 藤,相反地,可能因為管制資 訊的流通,造成青少年無法在充足的資訊下,藉由學習比較不同的言論內涵,進 而篩選卅適合其人格開展的訊息,導致本來為保護青少年而生的管制,反而抑制 了青少年的成長。因此,我們應該採取不同的思維方式,取代「小孩子不需要知 道太多,長大就會懂得」的想法,鼓勵青少年多去接觸各式各樣的訊息,如此, 青少年才會了解原來人生還有這麼多的可能,進一步發展其獨立的人格 (Engels ,

1997: 212-247)

此外,吳庚大法官於釋字第407 號協同意見書也表示,唯有保障各種表現門 白,不同的觀念、學說或理想始能門白流通,如同問品般受市場法則的支配,經 由公眾門主的判斷與選擇去蕪存蒂,形成多數人所接受的主張,多元民主社會的 存在才有其正當性。...青少年只有於尊重表現門白的社會生活'I' ,始能培養其 理性及成熱的人格,而免遭教條式或壓抑式言論的灌輸,並避免成為所謂的單而 向人。 (二)周放「性」資訊做為訊設的預防針 就如同我們為了對抗病鬧而施打預防針一樣,並不會因為↑白生病就讓門己生 活在無間室,相對地,我們會藉由適當的方式,讓身體了解到外在環境的威脅。 而開放「性」資訊也是基於此種想法,或許一開始會痛、會發燒,但那是為了未 來更健康的生活,讓青少年接觸並了解「↑生」資訊是有其益處的。當然,不可否 認地,青少年的門主意識愈來愈高,也有可能會出這些「性」資訊而受到錯誤的 影響。對此,本文認為就像我們利用假病毒去製造疫市般,我們採取了緩和的方 式,並非直接將人體丟入充滿病闊的環境。而開放「性」資訊就是做為青少年未 來人格發展的預防針,其'I' ,媒體素養教育便是所謂的假病毒,藉自媒體素養教 育的引導,可讓青少年從小便學習茗,如何在塵世'I' ,也能享有片刻的安寧。 因此,隨著傳播科技的發展,各種媒體已經根深抵困地存在我們的生活'I'

,

既然我們無法排除於媒體之外,有關青少年的保護,便不能再像過去般只是消極

(12)

地避免其接觸負凹的媒體資訊,而應更積極地從事媒體素養教育,使青少年能夠 具有判斷媒體的能力,學習如何利用媒體開展門我(潘玲娟,

2005 :

244) 。就此 而言,在快速變遷的多元文化社會 'I' ,媒體素養教育的 H 的,不是消極地「保護 孩子遠離媒體的有毒廢物 J 而是希望以引導啟發取代被動的約束管制,積極地 培養青少年對媒體的批判能力(吳知賢,

2002 : 46)

參、媒體素養教育做為開放I 性」資訊的基礎

一、媒體對青少年的影響力

(一)媒體做為青少年主要的休閒活動 本文的媒體概念可包含「平同媒體」、「電子媒體」與「互動式新媒體」等 三大類型(陳161蕙, 2006:11-13) :1 平同媒體﹒指一般的印刷媒體,其主要內 容有書籍、報紙、雜誌等。2 電子媒體﹒電子媒體乃現今媒體的主流,包折聲干干 媒體的廣播、錄于干帶、CD 、影于干媒體的無線電視等。3 互動式新媒體﹒強調與閱 聽人立即互動的新傳播科技,主要以電目前為'I'介,整合了書寫文本、于干訊(廣播、 CD) 、影像(電視、電影)及雙向對訢通訊等。因此,本文的媒體是採取最廣泛 的界定。 有學者認為,在「現代」與「前現代」的世界之間,存在著一條很深的鴻溝, 現代日常生活徹底被影像和資訊包圍,而這條分界線更使得兩何世界無法認識彼 此(陳芸芸譚,

2000 :

77) 。根據Jiff究顯示,人類從 3 歲開始或更早,每天觀看電 視的時陷約為 2 到 3 小時,而整個童年時期,花在看電視的時陌比坐在教室裡的 時間還多(清玲娟,

2005 :

1) 。到了青少年階段,每日花於電視的時陌至少 2

filii

小時,也就是說,如果扣除做功課、上課後輔導的時間,則觀看電視幾乎的了青 少年休閒活動的二分之一(吳翠珍,

2004 :

30) 。此外,青少年接觸線上遊戲和 瀏覽網頁的時間日益們多,因此,媒體成為青少年休閒活動的主要部分似乎已然 成形。 就此而言,媒體在今日已經不只是影響青少年的生活,更甚者,媒體本主才就

(13)

是青少年的文化之一 (L址lmann ,

1996:

169) 。其從小生活在一例媒體充斥的環境 巾,聽的是 MP3 、聊的是 MSN 與 BBS 、看的是虛擬圖像、玩的是電視遊樂韓信與 線上遊戲等。這些媒體藉自問業包裝 , j;J聲光刺激和愉悅享受,誘導著青少年去 認同某些觀點、態度與感受,也形塑了新的青少年文化形式(楊洲松, 2003: 97)。 更確切地說,青少年不僅利用媒體獲得資訊、打發時間、交朋友,媒體還是青少 年陌日常對訢的訢題之一,所以,現今青少年接觸媒體已成為必然,也形成了對 媒體的依賴關係 (Laack-Wagner,

2000:

7) 。 (二)媒體潛移默化的力量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無論是傳統的印刷資料或是先進的網際網路,傳播 科技的發展可說是一日千豈,資訊的流通更是無遠弗屆,各式各樣的媒體比以往 更加深入我們的生活,讓身處其 'I' 的我們,在不知不覺 'I' ,受到媒體的影響,再 加上媒體期能立即吸引閱聽人的注意,往往使用聳動的標題、內容,並且基於特 定的利益,透過重複不斷的宣傳,使閱聽人形成片而的印象。例如,它宣踴建核 能電廠的好處,卻不會告訴我們核子熔爐核劇將率有多少;它鼓吹利用信用卡 借貸立即解泌經濟問題,卻不會告訴我們信用卡借貸需付卅更高的利息及信用問 題(章五奇,

2001 :

22) 。因此,媒體漸漸形成所謂的「標準文化 J 因而具有 一種「預期式的社會化 J

(anticipatory

socialization) 的作用,也就是說,人們會 師法他們在媒體上所看到的,尤其是那些比他們階級高的觀點,希望藉自模仿他 們的言行舉止,有一天也得以魚躍龍門(鄭明樁譯,

1998 :

77) 。這也是為什麼 名人吃的東西會造成排隊風潮、穿的品味會形成流行、說的言語會變成時下青少 年的 U頭禪等。就此而言,根據調查顯示,愈常接觸「↑生」資訊者其↑生態度愈開 放,也就是說,對於婚前性行為、|刮性戀、婚外情、師生戀、一夜情等也愈能接 受,甚至色情媒體 'I'多元性愛模式在真實情境'I'亦能被接受(林俊賢, 2003: 32) 。 基於青少年是未成熟的個髓,無法完全分乎所支內或校外的環境,也無法完全 分辨媒體 'I'虛擬的情節和現實生活 'I' 有何不同。如其使用媒體叉無人予以引導 時,使容易迷眩於鮮明的重問、虛擬的情節,而有不笛的模仿與認知(章五奇,

2001:

15) 。雖然現今研究肯認青少年間對媒體,不再處於被動地位。然而,不 可否認地,年紀愈小的關聖人,其對事實的判斷主要依賴目闊的實物,可能會錯

(14)

失一些重要的內容,或因為有限的人生經驗而陷入媒體所建構的刻板印象 'I' (吳

知賢,

1998 :

23-24) 。更嚴重的是,我們的教育養成學生習慣「被犧牲」、習慣

「沉默」、習慣「聽命行事 J 久而久之,青少年會習慣聽從父母、師長的安排

(Fehnem詛咒 1988:

444-456; Jach

,

1984: 85-98)

,習慣遵守生活'I'種種規訓,也

習慣媒體的「餵養J 而逐漸失去門己的判斷能力;也就是說,縱使青少年明山 媒體的「惡J '卻只會感到無奈而默默接受,並不會有其他積極的反應(章五奇,

2001 : 218)

綜上所述,既然隔絕青少年與媒體是不可能的,且叉不能完全排除青少年受 媒體的影響 , j;J下所述之媒體素養教育JJIJ成為引導青少年不被奴役的必要教育。

二、媒體素養教育的起源、意義與內涵

(一)媒體素尋莘莘主主穹的起源 早在 1950 年代,電視堂而皇之地成為家庭的必需品,一個家庭擁有一部以上 的電視已是相當普遍之事,電視對人類所帶來的影響也引起許多學者與家長的關 切。許多人原本對電視這何黑盒子寄予厚望,期盼它能發揮教育以及傳遮資訊的 功能 (Hoffinann-Riem,

1996:

48-62) 。但是,由於青少年在生理、心理、社會等 各方向的發展未臻成熟,加上媒體訊息多經過複雜的篩選、包裝、選擇與組合, 也就是說,媒體內容的呈現可能受到包折媒飽編帽者、組織負責人,甚或政府主 管機關的影響,所以,媒體的資訊並不全然真實地反映世界(吳翠珍,

1998 :

67-68

)。由於認為青少年是應該受到保護的一群閱聽人,所以把'ti C 媒介素養」、 「電視素養」的概念,希望能夠培養青少年批判的態度,以對抗電視所產生的不 良影響(許怡安,

2001 : 1-2)

由於本文對於媒體採取廣義的理解,因此,媒體素養教育雖然起源於電視, 但卻不止於電視。媒體素養教育毋寧是一個較廣泛的概念,其'I'心 H 標JJIJ是讓青 少年做媒體的主人,不出絢爛的表象而誤會媒體對其內容的包裝,所以本文的媒 體素養教育,包含了自平同媒體所生的報紙素養、白電子媒體所生的電視素養, 以及自互動式新媒體所生的網路素養等。以下乃進一步詳細說明媒體素養教育的 概念。

(15)

(二)媒體素餐教主穹的是義與爪 I:函 而對社會未來快速的發展,教育的 H 標乃在培育國民無論封處任何環境,均 能運用本主才的知識解決日常生活的問題。每位國民皆需具備的基本能力, JJIJ是一 種「素養 J 也就是說,素養是 filii人生活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就此而言,素養是 經由教育、學習與經驗逐漸累積而成,並不是與生供有的能力(沈美如,

2002 :

9-10

)。而媒體素養教育主要是教導人們了解媒體與媒體所傳播的訊息內容,由 於媒體的型態不一,不論是平間或電子媒體皆有其不同的意涵與特性,所以,必 須了解媒體的本質,才能對其所傳遁的訊息有深一層的認識,進而對媒體做!們適 當的評論。因此,根據苟明顯示,媒體素養能力包折認識媒體的能力、媒體溝通 的能力、媒體訊息傳遜的能力、批判媒體的能力、構想、與打造理想媒體社會的能 力等(柯雲娥, 2004:

38 ' 115)

所以簡單來說,媒體素養教育乃為啟發青少年的批判能力,避免讓青少年對 於媒體內容 不論是廣告或新閉、無論!中!門偶像人物或政治明星 視為理所 當然,以致於毫無保何地照單全收(余陽洲,

2003 : 23)

;也就是說,媒體素養 教育的最終H 的是教導人們成為耳聰H 明的閱聽人。就此而言,唯有透過對媒體 本質的認識、媒體內涵的了解,來培養清晰思辨的能力,才能於資訊社會'I'分析 篩選!中!真正具有價值與重要性的資訊。而經由課程的規劃以培養學生成為具備媒 體素養的公民,藉以關懷、審視生活周遁的傳播現象,進而能參與公共領域,是 媒體素養教育的真正H標(柯雲娥,

2004 :

38) 。

三、媒體素養教育做為接觸多元資訊的前提

(一)透過媒體的人為型史世界 不同的權力,特測是政府的決策機構,不僅經由他們能夠運用的經濟限制來 對媒體產生影響,而且也透過其所壟斷的資訊來控制媒體(蔡筱穎譚,

2002 :

138-139)

,因此,閱聽人是媒體業者的「顧客J 也是媒體組織(如電視臺、廣 播電臺、報社、雜誌社)利用所謂的「收視率/收聽率」與「發行量」把閱聽人 賣給廣告闊的「問品J (陳161蕙,

2006 :

28) 。然而,臺灣最受倚重的 AC 尼爾 森公司,其樣本戶也不過區區的 1 ,400 戶,共 4,000 人而已。比起全國的民眾,這

(16)

相對少數的 4,000 人能代表全臺灣觀眾的多樣需求嗎?就此而言,當各節 H 的競 爭都.DJJfrJJo收視率為 H 的時,可以發現所有的節鬥內容愈趨於|刮質化(張錦華、 黃浩榮,

2001 :

1 7)。更甚者,造成有線電視失去了的媒體地區化功能(盧非易,

1995 : 183)

,也就是說,雖然《有線廣播電視法》第25 條第 2 、 3 款明文規定, 「需提供當地民眾播送公益性等節fjJ 、「提供的服務及門製節H 符合齒地民眾 利益及需求J 現實上卻仍使得有線電視再度成為全國的節H 綱,因為幾乎全省 的節 H 內容都差不多。 因此,許多經由媒體塑造所呈現卅來的年齡、↑對dU 、種族、階級、性傾向等 刻板印象,例如,老人家囉唆撈切、歐巳桑貪小便宜、原住民愛H局酒、上游社會 常開 Party 、|刮性戀的男人娘娘腔等,這些閱聽人印象'I'的特定角色,都是透過媒 體刻劃爪的固定「樣板J (陳161蕙,

2006 :

27-28) 。就此而言,刻板印象往往是 一個社會 'I' 主流對少數的看法,少數族群往往是被觀看的一群,他們沒有太多的 權力要求大眾怎麼看他們,只能被動地接受。所以,少數族群是主流社會的「他 者 J 其在媒體的形象並不一定是真實情況,卻被媒體以「再現 J

(represent)

的方式呈現,進而藉此來鞏固主流文化的認同(倪炎元,

2003 :

2) 。綜上所述, 要能認知媒體訊息並不全然反映社會真實,媒體世界與實際生活 'I'的情境、人物、 事件等,不能實j上等號。 此外,媒體素養教育不只是教導青少年如何善用媒體,還能做門己的媒體, 從做的過程 'I'體驗其間的趣味,進而支持覺媒體可能潛在的缺失(李秀美,

2007 :

172-173) 。例如,透過小小記者的報導,可以讓其了解到,為了吸引觀眾的 H 光, 容易以誰眾取寵的方式報導;為了誘使大多數人的觀賞,必須對焦在主流文化, 而忽略了弱勢族群。藉由和b身體驗,更深刻了解到「眼見不一定為憑 J 而對所 有事情,都應該去思考是否有人為操作的可能。 (二)媒體素餐教實做為周放資訊的防讓衣 多元的資訊可以豐古人的生命,但也可能讓人迷失於其 'I'而茫茫然。本文認 同人有無限可能,太多的框框只是代表著撞撞的限制而非引導,而且這是一個處 處講究「權力」的時代,每一個行為準則的劃定,都代表著一次次的權力角力, 例如,網咖I'!'措制代表著青少年次文化與主流價值的街突;菸品的標示顯示卅們

(17)

費者保護與廠前言論的仟格,原住民的加分呈現!中!保護弱勢與平等的爭議等。在 本文的色情管制亦是如此,其背後笑尾巴.'+1主流與非主流文化的角力,但是,主流 文化尋覓到一個強而有力的「官方」理由 青少年的封心健全,而這個看似強 而有力的觀點,確實也獲得了支持。然而,基於上述的分析可知,單純的管制並 無法達成促進青少年封心健全的 H 的,而全然的開放也可能產生不良的影響。因 此,本文試圖尋求兩者的最大公約數,即是 L 媒體素養教育做為開放資訊的前提, 藉由教育資諒的把注,讓青少年能夠在多元的環境 'I' ,不會無所適從 (Hsu, 2000

270 )

此外,媒體素養能力的養成,省然不只可適用於而對「性」資訊,因為媒體 素養教育乃是藉由下列四何步驟,附加青少年而對媒體多元內涵的能力.許先, 了解媒體訊息對大眾的影響,其次,檢視形成媒體訊皂的政怡、社會、文化等方 而的成崗,再者,仔細思考媒體對何人的影響,最後,根據前三個分析,決定要 採取何種態度(林子斌,

2001 :

18) 。當青少年逐漸熟悉這四何步驟哼, JJIJ代表 青少年有獨立而對資前J能力,如此,也就不用再擔心青少年會因為一些「光怪 陸離」的資訊,而妨礙其人格的成長。就此而言,媒體素養教育乃是落實言論沒 有價值之分的理念,錯誤的言論需藉由更多的言論來了台癒,以形成言論門由市場。 因此,當青少年逐漸了解媒體的運作模式而具有思辨能力時,則青少年門我價值 的確立,將有助於削。青少年抵禦外在任何資制J侵華壘。總結來說,媒體素養教 育僅是工具,最終 H 的乃養成青少年獨立思辨能力,進而有能力應付各式各樣的 資訊。

肆、媒體素養教育在中小學落實的可能

一、媒體素養教育做為教育基本權的落實

(一)由教賓主基本權雨生的客觀價值秩序 教育的Fl C戶J會隨著時代而變遷,學校1來說,享有主專制的時代,教育的 H 的乃 為培養效忠皇帝的人民,宗教至上的時代,教育的 H 的在於塑造長良好品格的教

(18)

徒;迄今受到個人主義的影響,教育的 H 的轉而強調個人門我實現、發展門我潛 能(孫國華、施宏彬、林乃慧,

2006 :

23-46) 。由於人格是由一連串的相互影響 所養成,而人格形塑的關鍵時期往往是在就學階段,因此,教育者和教育環境對 於一何人的影響甚鉅。當外在的環境或言十晝主宰著人的大部分抉擇時,漸漸地, 門我的迷失將會顯現,人們會在庸庸碌碌後發現這不是門己耍的一切,此時,人 的內心當然只剩下孤寂而不見滿足。所以,教育的最終 H 的乃是使人成為他門己 所想成為的人,因為唯有每個人都可以門我實現時,每一個體才會真正感到歡欣、 喜悅,如此,內心的內在和平方能穩定成長 (Der1eder,

1996:

496-505) 。而我國 《憲法》第 21 條教育基本權所欲保障的核心,是門我實現與學習之間雙向式出果 互動的門自空間,以及它的具體實踐,因為一個人在其門我實現的過程 'I' ,會門 然而喜悅地渴望學習,且在本身門動的學習之後,人格的門白開展才叉接績。因 此,教育基本權的核心價值乃是青少年的人格「門自」開展,而要達此 H 藤,過 多的限制將反噬此價值(許育典,

2002 : 9-10)

更進一步來說,由《憲法》第171 條法律不得抵觸《憲法}的規定,等卅立 法受到《憲法》的拘束;由法治國'I'的依法行政原則,得卅行政受到《憲法》的 拘束;由《憲法》第80 條!Yj依法祥判,可知司法受到《憲法》的拘束;由基本權 的第三人效力,明內私法亦受基本權的拘束。所以,{憲法》成為最高叫買值, 整合各項權力闊的街尖,形成保障人民基本權的標準(Dreier,

1991: 73; Maurer

,

2005: §9

Rn.

21; Schapp

,

1998:

913) 。就此而言,基本權做為客觀價值秩序無疑是 禁止國家行為與決策的恣意(法治斌、萱保域,

2006 :

135-13 7)。因此,在教育 基本權做為客觀價值秩序下,國家所能建構青少年人格門我開展的客觀環境,乃 是以學校教育為核心;也就是說,學校要盡力於課程'I'促成學生的門我實現。既 然在愈多元的環搗 'I' ,較能明瞭門己所需,也較能追尋門己,那麼,相關情制 資訊,更符合青少年人格開展的媒體素養教育,應該是國家努力的 H 標。 (二)媒體素餐款實做為落實自我決定的途經 人格門我開展的前提,必須使何人享有門我決定的空間。就本文來說,青少 年決定是否接受「性」資訊本應享有門白,然而,對無知者賦予門自決定權,表 而上是對其決定的尊重,其實是在扼殺其人格(Richter,

2000:

112-123) 。就猶如

(19)

對病人而言,吃藥是必然,但不告訴他藥的副作用,根本就是對其選擇的剝奪; 青少年接受「性」資訊何嘗不是如此,而對著無所不在的「性」資訊,如果其沒 有能力去出應資訊浪潮的來臨,那麼其所享有的決定權也將只是一場空。因此, 透過媒體素養教育培養青少年的能力後,當其依內在價值進行門我決定時, JJIJ應 該給予尊重,因為這就是他耍的人生,沒有人有權為他人決定該怎麼過他的一生。 既然媒體素養教育為一切的起始點,那麼,本文以下 JJIJ嘗試透過課程整合的 方式,將媒體素養教育問[入於九年一貴的課程 'I' ,讓媒體素養教育成為我國國民 教育的一環,使學校確實是為了落實青少年的人格開展而存在,進而達成教育基 本權的核心價值。此外,本文之所以想將媒體素養教育敵入九年一貫課程 'I' ,是 因病根據網路調查發現,大約有 40%的青少年第一次接觸「性」資訊是在國 'I'

,

甚至有大約 10%的青少年在 10 歲以前就接觸過(袁世忠, 2008) 。由此可知,青 少年第一次接觸「性」資訊最早是在國小階段,所以,透過九年一貫課程 'I'的媒 體素養教育, JJIJ可漸漸培養學生而對媒體的能力,進而不被媒體所奴隸。

二、媒體素養教育做為九年一貫課程的內涵

(一)九年一貫課程的肉過 九年一貫課程制要將所有的課程以領域做區分,分成七大學習領域,分別是 語文、健康與體育、社會、藝術與人文、門然與生活科技、數學與綜合活動(教 育部, 2000) 。總折來說,九年一貫課程在基本理念揭槳 c 教育是開展學生潛 能、培養學生適應與改善生活環境的歷程 J 因此其主要特色是以培養現代國民 所需的基本能力做為課程設計的核心架構; J 統整學習領域的合科教學取代現行 的分科教學;以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提供學校及教師更多彈性教學的門主空間,進 而配合學生的學習需要設計教材及教學活動,以減少對教科書的依賴,才能充分 而完整地結合課程、教學與評量(蔡國墓,

2007 : 8)

;也就是說,這份課也綱要 反映卅學校本位、空內課程、能力本位與績效責任等教育理念,希望可以培養學 生具有帶著走的基本能力,而非只是給予揹不動的沉重書包(王嘉陸,2006: 9) 。 此外,附帶一提的是,(國民教育法》第8 條明文規定. c 國民小學及國民'I'學之 課程綱要,自教育部常設課程研究發展機構定之。」且教育部係依此授權訂立國

(20)

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然而,國民教育涉及'I'小學生的人格開展,立法 者進行授權時,應對 H 的、內容、範閻明確授權。如上所示,立法者並末將課程 綱要!Yj授權 H 的、內容明訂於《國民教育法}

'I'

,這或許是未來《國民教育法》 修正時,須加以注意之處。 (二)媒體素餐教質與學習領域的整令可能 教育部於 2002 年 10 月公布的「媒體素養教育政策內皮書 J 明訂將媒體素 養教育納入正式學校教育之 'I' ,推動媒體素養教育問[入九年一貫課程 'I' ,進行主 題統整教學(教育部, 2002) 。就此而言,為有效提升國 'I' 小學童的媒體素養, 培養正確的媒體觀與批判思考,必須透過一套完善的實施計畫、符合時代潮流的 課程安排與設計,並自具有媒體素養的教師,運用活潑有趣的教學方法,以多元 的教學活動、生活化的教材教具以及充足的教學資源與媒體設備來輔助教學,引 導學童思考媒體及其內容的真正意涵(郭佳穎,

2006 :

4) 。 此外,根據研究顯示,教師也認同在「原有的七大學習領域 'I'J '自課程整 合的方式實施媒體素養教育,其「新昕一項重大議題」或「單獨設一門學習領域 教學」的立意雄好,但過於理想化,現階段國小授課的時數已達飽和,實踐不易 (郭佳穎, 2006: 178) 。所以若將媒體素養教育融入現有學習領域教學,應是最 可行,也最能立刻實現的方式,以下乃分別舉例說明媒體素養教育與學習領域結 合的可能。然而,須強調的是,這僅是本文的「例示」說明,一定還會有其他的 連結可能。 1 社會學習領域的整合,以多元文化課程為例 何人不能離群而聚居,教育則是協助何人發展潛能、實現門我、適應環境並 進而改善環境的一種社會化歷程,因而社會學習領域乃是統整門我、人與人、人 與環境陌互動關係所產生的知識領域(教育部, 2000) 。 總結來說,社會學習領域的 H 的在教導學生,除了具備社會科學的基本知識 外,更應培養其具有反省思考、價值判斷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莊雅莉, 2004:61) 。 為達到此 H 藤,協|刮教學便是社會學習領域所強調的特色,教師不能只停何在門 己孤立王國 'I' ,可以透過協同教學減輕彼此負擔,且可分享教學資線,有助於提 升教育品質。所以,學校應該要排定相同領域教師的共同時間,以利教師共同發

(21)

展課程或進行專業成長(蔡安繕,

2004 : 227)

過去十多年來,因為外籍勞工的開放、海峽兩岸的交流、外籍配偶的進入、 各國技術和精業人士的進駐等,愈來愈多不同族群的人生活在這個小島,如果沒 有建立一個多元文化的社會,那麼一何良荐的社會也將不復見(林福鼎,

2005 :

173

)。就此而言,多元文化教育的 H 標乃企圖形塑一個能滿足各種文化的教育模 式,以解決文化陷的街尖,進而提升少數文化的地位。所以,在多元文化教育的 理念下,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都能夠在學校及整個教育環境 'I' ,獲得公平的教 育機會(彭雅君,

2004 :

25) 。然而,此處的公平係指應該讓各式各樣的文化在 學校 'I'發展,不論是主流或非主流,都有其存在的門我價值。 多元文化教育的精神罵 (1) 們進對不同文化、族群的了解; (2) 追求何 人間以及團體惰的平等、門由; (3) 每個人都有其{卅日。差異,學會尊重差異;

(4)

給予人們們能; (5) 發現社會'I'霸權的運作,並以行動改變。而媒體素養教育所 卻;達到的們能、反霸權、批判↑生以及多元的觀點,正好與多元文化教育所訴求的 H 標相同(林子斌, 2001:24) 。舉例而言,描繪同性戀情的資訊,非常容易溶 入應受國家管制的「性」資訊。然而,同性戀僅是人類的戀愛形式之一,或許他 是少數,但是,誰知道有多少同性戀者因受限於主流而壓抑?多少同性戀者為迎 合主流,而選擇了一例無愛的關同?但媒體永遠是的在主流的一方,I刮性戀者在 媒體被塑造成娘娘腔,呈現卅性情偏激的觀感,這也是為什麼每次遇到同性戀者 惰的凶殺案, I可性戀的身分總被不斷士的文大。但是,這樣寞的是一個多元的社會 嗎?因此,多元文化教育課程的實施,除了告訴學生多元文化的相關理論外,教 師也可以藉自擷取媒體'I'偏頗的觀點,讓學生EIJ證其所學,如此,多元文化課程 將不再遙遠。透過媒體內涵的評析,使多元主義的想法能確實幸存實在日常生活'I'

,

讓原本身處主流文化的學生,多一分寬容的 liiJ理心,讓身處弱勢的學生,利用課 程來發聲,以獲得主流的認同與尊重。 2 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的整合,以健康教育課程為例 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認為,真正完整的健康應由五何安適狀態所構成,分別 是身體適能、情緒適能、社會適能、精神適能與文化適能(教育部, 2000) 。 健康教育一直是我國教育史上被詬病的一環,因其使用含混不清的言語,帶

(22)

過青少年最感興趣的兩↑全部分,使得青少年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從媒體來學習性 iJU 關係。但是,媒體節鬥常會卅現主持人吃女來賓的豆腐、男主外女主內的刻板 印象,甚至會有女生受強制性交的鏡頭等,如無大人在旁引導,青少年f更容易以 為這就是兩性陌相處之道,那麼,與其說青少年出媒體而受到不好的影響,倒不 如說我們的教育從來就沒有告訴青少年正確的↑對dU關係。因此,為達成健康與體 育學習領域 'I'的情緒與精神適能,於實施↑對dU教育峙,媒體錯誤的訊息便是最好 的教育內容。所以,利用健康教育的課程告訴青少年,媒體 'I'的「性」資訊往往 是物化後的結果,是為了吸引閱聽者的 H 光而創造卅來的,真正的↑對dU關係應該 是處於平等對待的模式。當青少年有正確的↑對dU意識時,就會有能力去批判媒體 所凸顯的假象,如此,才自E根本解決青少年受「性」資訊影響的疑慮。 3 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的整合,以于干樂課程~例 藝術是人類文化的結品,更是生活的重心之一和完整教育的根本。藝術以其 專門的術話,傳達無可言喻的訊息,提供非語文的溝通形式,進而提升人們的直 覺、推理、聯想、與J~、像的創意思考能力,使人們分享源門生活的思想與情感,並 從 'I'獲得知識,以建立價值觀。就此而言,藝術源於生活,也副[入生活,生活是 一切文化滋長的泉源,因此藝術教育應該提供學生機會探葉生活環境 'I'的人事與 景物(教育部,

2000)

生活已被各式各樣的藝術所填補,本文著重於于干樂的探討。干干樂有著截然不 同的呈現方式,有洗掉華人心的經荐樂,也有著朗朗上U 的流行樂等,然而,為了 吸引大眾的購買,干干樂總需受到不同程度的包裝。因此,在學習持樂課程時,除 了暸解到持樂所欲傳達的感染力外,還須明內需樂藝術與問業悶的微妙關f系,因 為沒有市場的需樂將使得藝術家頓失物質生活的來源,但是,如果過於強調椅業 特質,也將失去拜樂做為一種藝術的價值。所以,就需樂課程與媒體素養教育的 結合來談,或可以談干干樂如何被用來製造氣氛進而「引發」觀眾的情緒、不同的 需樂型態如何經由媒體行銷給不同的閱聽人、去叫可利用視覺影像為表演者創造卅 「品牌形象」等(林子斌譚,

2006 :

111) 。此外,樂曲內涵也常為突顯個人性格, 而卅現所謂的「色情」語句,利用于干樂課程與媒體素養課程!Yj機會,讓青少年在 聆聽持樂的過程 'I' ,體會到創作與現實的差距。

(23)

恆、結論

主流和非主流一直存在著角力關 f系,這在「↑生」資訊尤其明顯,對於何謂正 常的「性 J 主流社會有其一定的想法,並將少數的價值視為「低俗 J 因而多 數的國家便打著保護青少年的名號群起圍剿。在此,青少年的身心健全發展似乎 是一何強而有力的管制正當性。然而,與其說「性」資訊造成青少年的身心污染, 更確切地說,是國家沒有讓青少年具有批判的能力。 每個人的人生皆有所不闕,所欲追求的價值亦有差異,但是,有差異不代表 一定有優劣,相反地,那僅是生命不同il'岫驗,國家本應保障人民有依門己本性 發展的空間。所以,唯有人受到多樣的刺激,才能顯現卅創造性。就此而言,為 了青少年而管制「性」資訊,僅是將主流價值灌輸於青少年,甚至限制了青少年。 因此,透過媒體素養教育,讓青少年有能力而對各式各樣的資訊,才能真正保何 其發展的可能,文不會擔心青少年將媒體塑造的人為世界,誤以為真實。 就此而言,本文透過教育基本權做為客觀法規範的功能,導卅國家有實施媒 體素養教育的義務。而將媒體素養教育融入九年一貫課程,是 H 前最快達成的方 式,且媒體素養教育政策內皮書也同意將媒體素養教育和九年一貫課程做整合。 所以,本文乃嘗試將媒體素養教育與社會學習領域、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藝術 與人文領域做課程整合,並分加以多元文化課程、健康教育課程與持樂課程,舉 例說明整合的可能。 總結來說,本文認為國家管制「性」資訊的 H 的往往是為了青少年的身心健 全,但是, ~r味地管制反而無法達到管制「性」資訓 'J立法 H 的。相反地,本文 認為,卻;保護青少年的身心健全,應給予「媒體素養教育 J 因為透過媒體素養 教育的實施,青少年才能在而對五花八門的資訊時,有門我判斷的可能。因此, 管制「性」資訊不但無法達成保護青少年身心健全的 H 的,還可能因為管制的漏 洞,造成青少年在毫無防衛的能力下接受「性」資訊,而影響其身心健全發展。 就此而言,管制「性」資訊、青少年身心健全和媒體素養教育惰的關係為,立法 者認為,管制「性」資訊才能促成青少年身心健全,但本文認為,對青少年實施

(24)

媒體素養教育才能真正落實青少年身心健全的保護。所以,以媒體素養教育做為 融入九年一貫課程的教育內容,其 H 的是為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全。從此來看,媒 體素養教育僅是落實青少年身心健全的工具,一切都是為了保障青少年而生。 此外,需附帶說明的是,由於本文是採取文獻分析法,因此,本文的理論建 構皆是依照學者的實徵研究所f穹的演繹,並末就門進行實徵研究,同時,本文所 為主張現實上並未恭賀於我國的國民教育 'I' ,係基於前瞻性的思考,在此提卅未 來實行的可能。期待未來教育實務對此能進行進一步的相關實徵研究。

參考文獻

王嘉陵 (2006 )。國小場城九年 貫課程實施之探究:批判教育學觀點。閥立高雄師認大 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I中版,高雄市。 余陽洲 (2003 )。媒體公民教育的重要概念與教學特拉。師友,

436 '

21-24 。 吳知賢( 1998) 。兒童與電視。臺北市桂冠。 吳知賢 (2002 )。媒體教育對青少年發展的意義暨推展策略。國家政策論壇,

2 (4)

, 45 位。 吳翠珍 (1998 )。兒童收看電視卡通行為研究兼論媒體素養。教育資料文摘,251 '48-75 。 吳翠珍 (2004 )。臺灣媒體教育的'Iil'~會與反思。臺灣教育,

629 '

28-39 。 李秀美 (2007 )。陪孩子善用媒體:數位媒體下的兒童教育。墨北市:慈濟傳播。 李產量山 (2007 )。資訊權 兼論監視錄影尋常設置之法律問題。載於李直是山,多元、覽會與 人權保障:以憲法未列舉之保障為中心(頁 193-260 )。臺北市元照。 沈美如 (2002 )。公共圖書館讀者資訊素養之研究 以臺南市公共圖書館為例。閥立中興 大學問書資訊研究所碩士論文,為中肢,臺中市。 周典芳 (2005 )。媒介與性別。載於毛榮富等(背著) ,媒介棄養概論(頁 213-242 )。臺北 市:五商。 林子斌 (2001 )。媒體識讀奧多元文化課程 以日本偶像劇為課程設計素材。閥立花蓮教 育大學多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為中准臣,花蓮市。 林子斌(譯)

(2006) - D.

Buckingham 著。媒體教育:素養、學習與現代文化 (Med

i a

educat

叩門

Literacy

,

learni 門g a門 d

Contemporary

culture) 。基北市:豆流。

林子儀 (2002 )。言論自出導論。載於李r~@ 禧等c1背著) ,臺灣憲法之縱剖橫切(頁103

(25)

林俊賢 (2003 )。網路素養、網路成癮、網路色情與性態度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市教師為 例。闕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I中肢,臺東市。 林福鼎 (2005 )。媒介中刻板印象之建構。載於毛榮富等(背著),媒介素養概論(頁 的 1-176 )。基北市:五商。 法治斌(1982 )。對日的權利。法學叢刊,

105 '

73-78 。 法治斌、董保城 (2006 )。憲法新論。盡北市元照。 柯雲絨 (2004 )。傳播學門大學生資訊素養能力的研究。閥立政治大學問書資訊與檔案學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I中肢,墨北市。 洪殷琪 (2006 )。網路色情資訊管制與分級制度之研究。閥立墨北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 渦中版,臺北市。 倪炎元 (2003 )。再現的政治臺灣報紙媒體對「他者」建構的論述分析。臺北縣韋們 文化。 孫閥華、施宏彬、林乃慧 (2006 )。教育學導論。高雄市麗艾。 袁世忠、 (2008 , 5 月 4 日)。色情媒體初體驗 4 成在閩中。蘋果日報, A6 版。 張錦華、黃治榮 (2001 )。監管媒體 DIY 抗爭媒體的六大實例。臺北市法蘭克福工作室。 教育部 (2000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網站。 2008 年 5 月 25 日,取自 http://

teach.eje.edu.tw/

教育部 (2002 )。媒體素養教育政策白皮書。 2008 年 5 月 25 日,取自出p:!!mediaport叫 m凹 gov.tw/front/b立νptdetail.phtml?P缸t~∞mmittee02 莊雅莉 (2004 )。我國國民中學社會學習領城課程統整之研究。閥立臺灣鬥布施大學政治學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I中版,臺北市。 許育典 (2002 )。法治國與教育行政 以人的自我實現為核心的教育法。臺北市:高等教 育。 有午育典 (2006 )。文化憲法與文化國。墨北市 元照。 許育典 (2008 )。憲法。墨北市元照。 有午宗力 (2007a) 。談言論自由的劍出問題。載於法與國家權力(二) (頁 193-225 )。墨北 市:元照。 許宗力 (2007b) 。權力分立與機關忠誠。載於法與國家權力(二)(頁 291-339 )。臺北 市:元照。 許恰宏 (2001 )。兒童網路使用與網路媒體素養之研究:以臺北縣市國小高年級學畫為例。 閥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碩士論文,未I中肢,臺北市。 事階穎 (2006 )。臺北縣市國民小學教師對媒體素養教育知覺之研究。閥立臺北教育大學

(26)

教育政策與它起研究所的士論文,為中肢,臺北市。

陳宜情 (2007 )。放輕鬆!只是性嘛! 評墨北高等行政法院 95 年楠字第 676 號判決。臺

灣本土法學,

97 '

219-221 。

陳尚蕙 (2006 )。國民小學教師媒體素養之調重研究。閥立嘉義大學閥民教育研究所碩士 論文,未I中服,熹義縣。

陳芸芸(譯)

(2000)

,

N.

Abercrombie 著。電視與社會(

Te Iev isian and soc iety

)。墨北 市:韋們文化。 陳瑞洲 (2003 )。積極資訊收集權憲法定位之研究 以立法程序資訊公開為例。東海大學 法律學系碩士論文,為中Uti臣,墓中市。 章五奇 (2001 )。電視文化批判課程之研究 從批判教育學的觀點。闕立墨北教育大學課 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彭雅軒 (2004 )。多元文化政策與實踐的斷裂:以互助國小為例。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 所碩士論文,未作版,墨北市。 楊洲松 (2003 )。媒體文化與媒體素養教育。輪台林志忠等(背著)

,

E 世代教師的科技媒 體素養(頁 91-118 )。盡北市高等教育。 ~J靜恰 (2005)

-

~i固自出主義女J陸法學者的憲法反思:錯亂「淨化」價值觀下的情色言 論組範框架會?于改變?。律師雜誌,

313 '

38-60 。 潘玲娟 (2005 )。電視暴力研究:理論與現象之解讀。臺北市秀成資訊。 蔡安繕 (2004 )。國民中學社會學習領戚課程綱要實施現況之調重研究。閥立墨灣H布施大 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渦中版,臺北市。 蔡閥基 (2007 )。臺中縣國民小學九年 貫課程語文(國語文)學習領城實施現況調重研 究。閥立嘉義大學閥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渦中版,喜義障系。

蔡筱穎(譯)

(2000) - P.

Bo叮dieu 薯。布赫迪厄論電視 (Sur

la

tel 的 is ion) 。墨北市 麥田。

鄭可J樁(譯)

(1998) -

1.

Fiske

,

& 1.Hartley 著。解讀電視 (Read i 門gtelevis 叩門)。墨北市 逐流。

虛非易( 1995) 。有線電視無限文化。盡北市:幼獅。

謝祥揚 (2005 )。政府提供資訊行為法制化之研究。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為中版, 墨北市。

Arn

dt

,

A.

(1

966). Das Gewissen in der oberlandesgerichtlichen

Recht凶prechung.

NJW

,

2206-2215

(27)

Buchmann

,

R. (1985).

Pad,αrgogik

und

Menschenwul位 Bern,

Schweiz: Stuttgart

Bullinger

,

M.

(1

989). Freiheit von Presse

,

Rund如盒,

Film. In J. Isensee

&

P. Kirchhof (Eds.)

,

Hand "buch

til臼 Sta.咐" 陀chts

(Bd.

VI)的 142 , Rn. 89亞). Heidelber臣,

Deutshland: C. F

Miiller

Derled 間"

P. (1996). Verfassungsrechtliche Schutzgebote zum Wohle

d自 Kindes.

RdJB

,

496-505

Dr目前, R.

(1991).

Recht-S.的叫 民間叫ft(1.

Aufl.).

Frank臼rt

1M.: Suhrkamp

Engels

,

S. (1997). Kinder-und

Jugendschu旭 in

der

Verfassl月 Verankerun臣,

Funktion und

V叮ha1tnis

zum E

1t

emrech

t.A6且, 212-247

Erichsen

,

H.-V.

(1

978). Verstaatlichung der Kindeswohlentscheidung?

Z叮 verfassungs

rechtlichen Bestimmung des schulischen Erziehungsrechts.

VVD&虹, 4-28

Fehnern詛咒 U.

(1980). Die Bedeutung

d目 grundgese包lichen E1temrechts 品r

die e

1t

erliche

孔1itwirkung

in der Schule.

A6R

,

529-548

Fehnern詛咒 U.

(1988).

Elle叩recht

und Schule.

R

dJ

B

,

444-456

Gr

oschner

,

R.

(1

995).

Menschenwurde und Sepulkralkultur in der grundgesetzlichen Ordnung

Be凹,

Schweiz:

Stuttg訂t

Ho伽ann-Riem,W.

(1996).

Fernsehwerbl月 und

Kinder.

R品, 48-62

Ho品nann-Riem,

W. (2002).

Kommunilwtio附加iheit.

Baden-Baden

,

Deutschland: Nomos

Hsu

,

Yue-di血,

(2000).

Selbstverwirklichungsrecht im

pluralistisch帥 Kul.的凹的at.

Zum Grund

recht auf

Bildi叫!g

im

Grundg,凶的 Berl血, D凹tschland:

Duncker

&

Humblot

Isensee

,

1.

(1992). Geirneinwohl und Staatsaufgaben. In

1.

Isensee

&

P. Kirchof (Eds.)

,

HStR (Bd

111)

(p

p. 1-37). Heidelberg

,

Deutschland: C.

F.

Miiller

Jach

,

F.-

R.

(1

984). E

1t

emrecht

,

staatlicher Schulerziehungsauftrag und Entfa

1t

un-

gs仕eiheit d自

Kindes.

KJ

,

85-98

Kaiser

,

G.

(1

998). Kinder und Jugendliche als Subjekte und Objekte in der Welt der Nannen

R

dJ

B

,

145-155

Ka阻, A, (1999) 品的“陀cht. Heidelbe嗯,

Deutschland: C. F. Mulle

r.

Kr

iele

,

M.

(1

992).

Ei月舟h門的gin

das

sf.叫“iehre

(I.

Aufl). Bern

,

Schweiz: Stuttgart

Laack-Wagner

,

O. (2000).

Das Internet und sein Recht. Bern

,

Schweiz: Stuttgart

Luhmann

,

N. (1996).

Die

R的ii吋t

der Massenmedie

n.

Opladen

,

Deutchland: VS Verlag

Maslow

,

A. H. (1973).

Psychoiogie

d,臼 Seins.

Ein

Er,的 wf.

Mtinchen

,

Deutschland: Kindler

Maurer

,

H. (2005).

S的ats陀cht.

Muchen

,

Deutschland:

C.

H. Beck

(28)

Rogers

,

G.

R. (1979). Lemen in

FJ陀的 eit

(3. Anfl).

Munch凹,

Deutschland: K6sel-Verlag

Rummel

,

c.

(1

998). Die Kindschaftsrechtsrefonn: ein einfiihrender

Db的lick. Rd品, 156-179

Rummel

,

G.

(1989). Kindeswoh

l.

R

dJ

B

,

394

-4

05

Schapp

,

1.

(1

998).

Grun

drechte als

Wertor血ung.JZ, 9 日 -925

Sclimidt-Jortzi臣, E.

(1

989). Meinungsfreiheit und Infonnationsfreihei

t.

In

1.

Isensee

& P.

Kirclihof (Eds.)

,

Hand

“buchd臼sf,叫“"rechts

(Bd. VI)

(p.

141).

Heidelb曰:臣,

Deutschland

c.

F.

Muller.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學校是推動工藝體驗教育最重要的平台,在 12 年國教的學習階 段,校園是工藝 Maker 孵育的最佳場域,學校教師則扮演著工藝

30 高雄市立國民中學兼行政職務教師減課標準表 國中教育科 31 高雄市國民中學教師及兼任行政職務人員每週授課節數編排要點 國中教育科 32 高雄市立國民中小學教師甄選暨介聘作業要點

民國 57 年, 九年國民義務教育正式實施, 教科書改由國立編譯館主編, 數學教科書之編製 成立有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課程綱要總綱已於103 年11月28日由教育部

數學是科學研究的基本工具,科技發展是臺灣保持國際競爭力的命脈。因此 當今年 2 月,教育部公佈《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

督導考核各學 校及機構推展 性別平等教育 情形,以建立 性別平等教育 氛圍,提升本 市市民及學校 教職員工生性 別平等教育觀

學校是推動工藝體驗教育最重要的平台,在 12 年國教的學習階 段,校園是工藝 Maker 孵育的最佳場域,學校教師則扮演著工藝

我國「國民教育」之實施早期為小學六年,57 學年度以後延伸為九年,民國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