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西藥物服用行為之分析 - 以中部某醫學中心門診病患為例; Analysis of taking medicine behavior - For outpatients of a medical center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中西藥物服用行為之分析 - 以中部某醫學中心門診病患為例; Analysis of taking medicine behavior - For outpatients of a medical center"

Copied!
8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中國醫藥學院 醫務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編號:IHAS-285. 中西藥物服用行為之分析 -以中部某醫學中心門診病患為例 Analysis of taking medicine behavior -For outpatients of a medical center. 指導教授:陳. 緋. 娜. 博士. 共同指導:林. 正. 介. 博士. 蔡. 文. 正. 博士. 研 究 生:朱. 和. 翔. 撰. 中華民國九十二年六月.

(2) 本論文為李珮端教授主持 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研究計劃 CCMP91-RD-007 之部分研究.

(3) 摘 要 雖然西方醫學科技進步,世界每年仍有三分之一以上人口尋求替 代醫學,在華人社會主要是傳統中醫藥,由於中醫藥使用者大多同 時 併 用 西 方 醫 學 , 中西藥物合併使用引發之交互作用問題,已引起醫 藥界的重視,但由於中藥成分複雜,民眾認為中藥溫和無副作用,不主 動告知醫師,醫師亦不主動詢問服藥狀況,醫病間缺乏溝通使交互 作用研究困難。本研究希望藉由探討民眾用藥行為,了解中西藥物 都服用者之行為特質與相關因素。 本 研 究 以 結 構 式 問 卷 探 討 民眾個人特質、就醫習慣、用藥認知等 因素與服藥行為之相關性,以中部某醫學中心之門診病患為研究對象, 進行一對一訪談。中醫門診與西醫門診共發出 2,176 份問卷,其中有 效 問 卷 1,994 份 , 有 效 問 卷 回 收 率 91.6%。 受訪者依用藥習慣可分為:只服用西藥、只服用中藥與中西藥 都服用三類。其中以中西藥都服用者最多,共 1,450 位,佔總受訪人數 之 72.7%;只服用西藥者居次共 423 位(21.2%);只服用中藥者共 121 位 (6.1%),以羅吉斯迴歸分析(Polytomous Logistic Regression)針對此三 組民眾探討影響用藥行為之相關因素。 研 究 結 果 顯 示 : 八 成 五 的 受 訪 者 遵 從 醫師指示服藥,98.8%以 白開水吞服藥品。傾向於中西藥併用之受訪者年齡較輕,使用健保. i.

(4) 資源較多,平日有將藥品當作保健品服用之習慣,就醫時會考慮本 身體質及藥物副作用,對藥效資訊則傾向於多方諮詢,相信自己的 保健常識,且易接受親友的用藥建議,遇有用藥問題時也會尋求專 業或其他人員的評估。 將「只服用西藥」與「中西藥都服用」二組比較,發現民眾之 年齡每增加一歲「只服用西藥」的機率增加 1.02 倍;對藥物療效瞭 解程度較高或罹患心臟血管、內分泌等慢性疾病之民眾,較傾向於 只服用西藥。 「只服用中藥」者最重視「副作用」,不但選擇就診時 會將副作用納入考量,且對副作用知道程度愈高之民眾,愈傾向只 服用中藥。 本研究顯示有七成之民眾中西藥都服用,因此建議醫療人員遇 有 藥 物 不 良 反 應 病 例 時 , 不妨主動詢問患者是否有中西藥併用情 況,彙集通報可能引發交互作用之資訊,若能有系統有組織地進行 研究,對於臨床證實之不良反應或交互作用,藉由媒體、報章雜誌 宣導,讓民眾提高警覺,避免發生不良反應,國人之健康將更有保 障。. 關鍵字:用藥行為、中西藥併用、藥物交互作用。. ii.

(5) Abstract Despite the advances in Western medicine, more than one-third of the people seeking conventional medical treatment each year also are looking into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remedies.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CTM) is an integral part of prevailing practice in Chinese communities. Most CTM treatments are provided in combination with orthodox medicine, requiring physicians and pharmacists to pay attention to adverse interactions between herbal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Herbal medications contain many active components, yet most patients believe these products are mild and safe, and they do not tell their physicians about taking these products. In addition, physicians seldom ask their patients about herbal medicines they may be taking, making the study of herb -drug interaction more difficult.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patient behavior toward taking medicine,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ho follow both Western and herbal medicine practices. A. structured. relationships. questionnaire. among. personal. was. used. characteristics,. to. determine health. the. practices,. knowledge of practices, and behaviors related to taking medicine.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with 2,176 general medicine outpatients from Western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clinic s at a medical school. A total of 1,994. (91.6%) of 2,176 participants completed the. questionnaire. Based on behavior related to taking medicine, we divided the.

(6) population into three groups: Western medicine only, herb al medicine only, and both Western and herbal medicines. Among the subjects in the study, 1,450 (72.7%) reported taking both medicines, while 423 (21.2%) followed Western medical practices only and 121 (6.1%) took only herbal medicines. Polytomous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conducted to examine the differences among these three groups and determine the predictors for following both types of medical practices. Our analysis showed that 85.7% of the population took their medicine according to the doctor’s prescriptions and 98.8% took medicine with water. The population following both Western and herbal medicine practices was more likely to be younger, use more health insurance resources, take some medicine to maintain health, and consider bodily constitution and drug adverse reactions when making. decisions. about. visiting. orthodox. medicine. or. CTM. practitioners. Since drug information can be obtained from many sources, the patients who followed both type of medical practices paid more attention to health knowledge, asked advice from family and friends, and sought advice from a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 when they had a problem with a medication. Results indicated that for every year increase in age, the likelihood of using Western medicine increased by 1.02 compared to those who accepted both medical practices. In addition, the more a patient knew about a medicine's effects, the more likely that individual was to follow Western medicine practices.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or diabetes tended to follow western medicine iv.

(7) only. The patients who took herbal medicines only paid close attention to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drugs, made thoughtful decisions about visiting Western or CTM clinic s, and were more likely to choose herbal medicines only as their knowledge of drug adverse reactions increased. Approximately 70% population takes both Western and herbal medicines, leading us to recommend that physicians and pharmacists ask patients if they combined Western medicines with herbal remedies when an adverse drug reaction occurs. Probable cases should be reported to the Adverse Drug Reaction Center to allow systematic study of this situation. The news media can then inform the population about the adverse reactions or adverse herb-drug interactions that have been confirmed, so people can avoid dangerous products or combinations.. Key words: taking medicine behavior, combination of herbal-drug medicine, herbal-drug interaction.. v.

(8) 誌 謝 感謝陳緋娜老師對論文的指導,林正介院長在我遇到困難時指 引方向使我知所取捨,並於百忙中對論文逐字琢磨訂正。蔡文正老 師不厭其煩地指導與修正論文,對我這共同指導的學生,所花費的 心思與時間不亞於其他同學;李采娟老師提綱挈領的建議令我豁然 開朗;龔佩珍老師與王香蘋老師對論文精闢的建議讓我受益良多。 感謝李珮端老師邀請參加研究計畫, 使我有機會與洪寶蓮老 師、徐素蘭老師、郭秀滿老師、侯鈺琪老師、林香汶老師以及研究 團隊一起學習成長,共度美好時光。 問卷調查期間 蒙中國醫藥學 院附設醫院總務室、醫品會、西醫門診藥局、中醫門診藥局等單位 協助,在此致上最誠摯的謝意。 怡如、凱平、娓吟是最稱職的小老師,崇銘、榕浚、菁蘭是最 貼心的幫手,家珩、顏洲是最熱心的運將,雪芬、安娜是最有默契 的 搭 檔, 並感謝醫管所所有的老師及同學,這二年溫馨和諧的相 處,留下許多美好的回憶。 最後,要感謝我的先生吳培基,不論學業上的建議、家務瑣事 的分擔,他的支持讓我有勇氣面對事業、學業與家庭三方的壓力; 更要謝謝我的兩個孩子吳杰、吳浩在課業上、生活上的獨立,讓我 無後顧之憂。. 和 翔 92.07.25.

(9) 目 錄. 第一章. 緒 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問題陳述.............................................................................. 4 第三節 研究目的..............................................................................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替代醫學使用之世界潮流.................................................... 7 第二節 國內中西醫學合併使用之情況...........................................13 第三節 國內中西藥物使用監測之情況...........................................15 第四節 藥物交互作用 .....................................................................17 第五節 醫療服務使用習慣之理論架構...........................................21 第三章、研究設計與方法 ......................................................................24 第一節 研究架構.............................................................................24 第二節 研究方法.............................................................................25 第三節 分析方法.............................................................................27 第四節 變項名稱與操作型定義 ......................................................30 第四章 研究結果...................................................................................32 第一節 描述性統計分析..................................................................32. VII.

(10) 第二節 雙變項分析.........................................................................36 第三節 羅吉斯迴歸分析..................................................................44 第五章 討論...........................................................................................59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65 第一節 結論 ....................................................................................65 第二節 建議 ....................................................................................66 第三節 研究限制.............................................................................67 參考文獻 ................................................................................................68 附錄一 問卷.........................................................................................71 附錄二 問卷效度審查專家名單...........................................................74 附錄三 問卷信度 .................................................................................74. VIII.

(11) 表目錄 表 2-1、中草藥與藥物發生之交互作用...........................................20 表 3-1、研究變項名稱與定義..........................................................30 表 4-1、受訪者基本資料分布表......................................................48 表 4-2、過去一年之就醫習慣..........................................................50 表 4-3、用藥基本認知.....................................................................51 表 4-4、藥物資訊來源.....................................................................52 表 4-5、過去一年罹患慢性病之情況...............................................53 表 4-6、保健品服用習慣.................................................................54 表 4-8、羅吉斯迴歸分析.................................................................55 表 5-1、中西藥物都服用行為傾向分析表 .......................................64. IX.

(12) 圖目錄 圖 2-1 潛在藥物與藥物間交互作用發生之機率...............................18 圖 2-2 第一階段健康行為模式.........................................................22 圖 2-3 第四階段健康行為模式.........................................................23 圖 3-1 研究架構 ...............................................................................24. X.

(13)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雖然西方醫學科技如此進步,世界上每年仍有三分之一以上人 尋求替代醫學。尋求補充及替代醫學(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人口持續成長之原因,除了接受西方醫學治療失敗者外, 亦有部分民眾因擔憂西方現代醫學之副作用,而將替代醫學將當作 第一線治療。未來的醫療系統傾向於將人視為一體之整體治療,醫 療之科學與藝術將重新統合,建構比現今之西方醫學範圍更廣、照 護 更 佳 之 醫 療 體 系 (Reilly, 2001)。 傳統中醫與中草藥不僅在替代醫學範疇中佔有舉足輕重之地 位,更是我中華民族賴以療病養生之醫療體系。當西方醫學挾科學 證據與科技儀器橫掃全世界,台灣的傳統中醫亦趨式微,直至中醫 納入勞保給付方才復甦,此後三年中醫利用的成長,遠超過西醫(林 芸芸,民 81 年 )。民國八十四年全民健康保險將中醫門診納入健保 給付範圍,中醫就醫之可近性提高,使國人中醫之利用率大幅提昇, 同時亦提高中西醫皆使用之機率。 根據民國八十六年三月全民健保中醫、西醫門診處方治療明細 檔案整理之資料顯示:同月中、西醫兼看的人數為六十五萬五千人, 佔利用中醫人數的 51.8%,佔利用西醫人數的 7.9%;其中主診斷碼、 1.

(14) 次診斷碼有一個相同的病人數有八萬人,佔同時利用中、西醫人數 的 12.2%。八十六年四月資料呈現相同現象 (李漢修, 1999)。 1998 年 康 翠 秀 等 之 研 究 亦 顯 示: 中 西 醫 合 併 使 用 者 佔 該 研 究 樣 本 之 29.1%。 中西藥物合併使用問題伴隨中西醫合併使用而來,由於西藥之成分 明確,吾人可藉由書籍、文獻輕易掌握西藥之不良反應與西藥彼此間之 交互作用;中藥材不但成分複雜、且易受產地或炮製方法影響,尤其以 往吾人對中醫藥並不著重於科學的舉證,臨床診治多憑經驗之累積(湯啟 煜等,民 88),不但對大多數中藥材的成分不了解,對服用後可能產生 的不良反應資訊亦不足。但不論中藥或西藥,不論吾人對其成分了解與 否,藥物進入體內吸收、代謝、排泄等過程中就可能發生藥物不良反應 或交互作用。 由康健壽等學者於 1994 年發表之研究結果一窺國人對中草藥之認 知:受訪之中醫門診病患中有 78.7%同意「西藥的副作用大,而中藥的 藥性溫和,不會有副作用」;33.4%同意「吃中藥,有病可以治病,沒病 可以補身」。國人 在此認知下,除了複式就醫可能發生中西藥物合併 使 用 ,未經醫師同意自行服藥或將中西藥物當作保健品服用之習 慣 , 亦 可 能提高藥物在體內產生不良反應或交互作用之機率。 究竟有多少比例之民眾有中西藥物合併使用之行為?中西藥物. 2.

(15) 合併使用者與只服用中藥或只服用西藥之民眾行為上有何差異?由 於相關之研究甚少,希望藉由本研究提供之中西藥物服用行為資 料,呼籲社會大眾重視中西藥物合併使用問題,提高醫界對藥物併 用可能發生不良反應的警覺性,詳實通報案例,建立相關資料庫並 作適度宣導,避免不良反應再度發生,讓全民獲取中西藥物之優點, 減少因了解或宣導不足造成的傷害,以期讓國人健康獲得更大的保 障。. 3.

(16) 第二節 問題陳述 西方國家將傳統中醫、中草藥視為 替代醫學(alternative medicine) 或補充治療(complementary therapy)之一部份,由於草藥製品標榜天然, 許多人認為必定安全,因此服用人口持續增加(Larkin, 1999)。各國估計 過去十二個月曾使用替代醫學的人口比例:1982 年芬蘭為 33%;1987 年丹麥為 10%;1993 年澳洲為 49%;1995 年加拿大為 15%。美國的替 代醫學利用率 1990 年為 33.8%,1997 年提高為 42.1%;其中中草藥(herbal medicine)利用率由 1990 年之 2.5%,提高為 12.1% (David et al., 1998)。 鑒於服用中草藥及其製品已蔚為世界風潮,衛生署中醫藥委員 會於九十一年十二月表示:為發展生物科技及順應世界潮流,擬將 當歸、人蔘、冬蟲夏草等四十五種中藥材開放為食品,可製成人蔘 茶 、 當 歸 湯 、 冬蟲夏草茶等多樣化產品,供應國內進軍世界。 中藥真的「藥性溫和、沒有副作用」?「有病治病無病強身」的中 藥,會不會影響正在治療疾病的西藥?雖然國人中西醫療皆利用之人 數一個月高達六十五萬五千人 (李漢修, 1999),但中西藥物交互作 用之臨床資訊卻如鳳毛麟角。國外陸續發表中草藥與西藥併用發生 交互作用之文獻,藥物交互作用書籍也增列了中草藥與西藥併用產 生 之 交 互 作 用 , 並 以 證 據 醫 學 的 角 度 探 討 中 草 藥 (Rotblatt et al., 2002)。. 4.

(17) 國外有關中西藥物交互作用的臨床文獻中,國人較常使用的中 藥材有:當歸、銀杏與抗凝血劑(warfarin)(Izzo et al.,2001)併用會增 加出血之風險;人蔘與抗凝血劑 (warfarin)併用會降低抗凝血效果, 人 蔘 亦 會 降 低 強 心 劑 毛 地 黃 (digoxin)與 利 尿 劑 (furosemide)的 血 中 濃度,因而降低藥品之療效。當歸、人蔘會與西藥產生交互作用, 而國人經常食用的四物湯中有當歸,補中益氣湯及十全大補湯中有 當歸、人蔘兩味中藥,也許服用之民眾已發生中西藥物併用之交互 作用而不自知。 目前國內對中、西藥物併用所產生交互作用之研究,大多在動 物實驗階段,例如以大白鼠研究芍藥對抗癲癇藥物動力學性質之影 響 (陳 立 奇 , 2001); 枳 殼 、 化 州 橘 紅 及 其 他 中 藥 成 分 對 環 孢 靈 (cyclosporin)、 毛地黃(digoxin)在大白鼠、豬隻血中濃度的影響 (李 珮 端 , 2001); 而 臨 床 中 西 藥 物 交 互 作 用 之 資 訊 甚 少 。 本研究希望藉由對受訪樣本「只服用中藥」、「只服用西藥」與 「中西藥物都服用」之行為分析,了解有、無中西藥物合併服用行 為民眾之差異,提供宣導中草藥用藥之相關資訊、注意事項,教育 民眾以提昇中草藥用藥安全,以期國人於中西藥合併使用時,能蒙 其利而避其害,並為我國整合西方醫學與傳統中醫建構新的照護體 系奠基。. 5.

(18) 第三節 研究目的 一、. 探討民眾對中西藥物之基本認知及相關之用藥行為。. 二、. 探討「只服用西藥」、「只服用中藥」或「中西藥都服用」民 眾基本特性之差異。. 三、. 探討影響民眾「只服用西藥」、「只服用中藥」或「中西藥都 服用」之相關因素。. 6.

(1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將藥物服用行為之相關中外文獻分為 五個部分:第一部 份探討替代醫學使用之世界潮流。第二部分探討國內中西醫療合併 使用之情況。第三部份探討中西藥物合併服用可能引發之不良反應 或藥物交互作用 。 第四部份探討國內對於中西藥物使用之監測情 況 。 第 五 部 分 探 討 醫療服務使用習慣之理論架構。. 第一節 替代醫學使用之世界潮流 廣義的補充或替代醫學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係指所有非西方傳統醫學體系之健康系統、型態、執行及相關理論 與信仰,依各體系自我定義其預防、治療疾病維護健康與安寧之理 念與執行範疇。 每年世界有 三分之一以上之人口尋求 替代醫學, (Reilly, 2001),美國亦有三分之一以上之民眾為了健康目的服用草 藥 , 每 年 花 費 超 過 三 十 五 億 美 金 (O’Hara et al., 1998)。 為什麼民眾要使用替代醫學?是對西方傳統治療不滿意?希望對 自己健康決策有更多主控權?抑或替代醫學更適合個人的價值觀、世界 觀或崇尚自然之觀念?美國一項研究針對美國本土及海外公民進行問 卷調查,結果顯示能夠預測使用替代醫學行為之自變項為:教育程度較 高,健康狀態較差,曾有影響個人世界觀的重大變化,有焦慮、背部問 題、慢性疼痛、尿道等健康問題。使用替代醫學主要因為更適合個人健 7.

(20) 康及生命之價值觀、信仰或哲學,而非對西方醫學不滿(Astin, 1998)。. 一、歐洲國家替代醫學使用之情形 歐洲每年有三分之一以上人尋求非正統醫學,替代醫學成已為 歐洲第二大成長事業。過去十五年許多正統醫療之專業人員,對替 代醫學的態度已由默默地興趣轉為積極地詢問與使用,雖然替代醫 學之研究仍在初級階段,但病患滿意度、臨床結果與成本耗用相當 受重視,不但相關之正式報告已達國家及歐洲層級(Reilly, 2001),荷 蘭議會更於 1993 年通過“ Individual Health Care Professions Bill” 法案,廢除對替代醫學的禁令,終結單一醫學專業獨占之情況,使 荷 蘭 醫 學 照 護 體 系 朝 向 更 多 元 化 的 方 向 邁 進 (Schepers et al., 1999)。 瑞士為了評估健康保險基金涵蓋替代醫學給付,是否會增加成 本,提供三年免費替代醫學給付,給最大健康保險基金 Helvetia 的 七千五百名會員,並以未加入此基金六十七萬人為對照組,用 SF-36 量表,檢驗使用替代醫學者健康狀態。結果顯示:實驗組有 6.6%使 用替代醫學,單獨使用替代醫學者不及 1%,實驗前後二組之 SF-36 量表並無顯著差異。替代醫學在瑞士係附加於西方傳統醫學,而非 取 代 傳 統 醫 學 , 對 於 整 體 醫 學 成 本 並 未 造 成 衝 擊 (Sommer et al., 1999)。. 8.

(21) 瑞典於 1990 至 1999 年隨機抽取二十五至七十四歲 Anglo -Saxon 之不同族群,針對心臟血管疾病患者使用草藥製品之問卷調查,結 果顯示:1999 年 5,794 位受訪者中,30.5%最近二週有服用替代醫學 製品。替代醫學製品以女性、教育程度較高、自認健康狀況較差者 使用較多,但與是否有嚴重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之病史並無顯著關 係 (Nilsson et al., 2001)。 挪威為了解不同醫學專業者對替代醫學的觀點,於 1997 年針對 醫師、護理人員以及實習醫師做問卷調查, 56%受試者對替代醫學 持正面態度,其中有 16%醫師、 71%護理人員及 72%實習醫師持正 面態度。且有 12%醫師、 32%護理人員以及 46%實習醫師曾使用替 代醫學。女性醫師、女性護理人員對替代醫學之態度較正面,且使 用 替 代 醫 學 之 頻 率 也 較 高 (Risberg et al. , 1999)。. 二、美國替代醫學使用之情況 美國過去十年至少有一千五百萬成人,同時併服醫師處方藥與 草 藥 製 品 、 維 他 命 製 品 , 但 告 知 醫 師 此 項 訊 息 的 病患不 及 40% (Eisenberg et al., 1998)。替代醫學的使用率 1990 年為 33.8%,1997 年 增加為 42.1% (Eisenberg et al., 1998),美國是替代醫學使用高速成長的 國家,對於替代醫學之大型研究也相當多。. 9.

(22) 急診及麻醉科醫師最先警覺到病患服用中草藥所發生之影響,紛紛 進行研究:德州麻醉科醫師以問卷訪查 979 位手術前病患,17.4%曾服 用草藥及其製品,最常用服用之藥品銀杏 Ginkgo biloba (32.4%)、人蔘 Ginseng (26.5%)與大蒜 Garlic (26.5%),都有增加出血的副作用,尤其對 同時服用抗凝血劑的病患(Larkin et al., 1999)。一項對 3,106 位手術前病 患的問卷調查顯示:有 22%患者曾於手術前服用草藥製品,51%服用維 他命,女性與四十至六十歲的病患較易服用草藥,所服之成藥大多與草 藥製劑有關,最常用的草藥依次是:紫錐花(Echinacca)、銀杏(Gingko biloba) 、 聖 約 翰 草 (St. John’s wort) 、 大 蒜 (Garlic)和 人 蔘 (Ginseng) (Lawrence et al., 2000)。 一項針對 944 位急診病患的問卷調查顯示,有 14.3%病患常規服用 草藥,79.3%與醫師處方藥併服;80.0%與急診的藥物併服,其中六位服 用之草藥證實有草藥-藥物交互作用(Ea et al., 2001 )。由於民眾認為草藥 製品是天然的必然也是安全的,不主動告知醫師,醫師也不曾就此問題 詢問病患(Larkin et al., 1999),因此美國急診及麻醉醫師提出警訊:“由 於替代醫學使用人口持續增加,必須將草藥的過敏反應及與藥品的交互 作用,列入藥歷檔及使用藥物的常規報告中”(Larkin et al., 1999)。醫師 對中草藥不但要有所了解,也應熟悉常用草藥對手術的可能影響,並主 動了解病患是否曾服用草藥製品(Ang-Lee et al., 2001). 10.

(23) 美國 Blue Shield Medicare supplement於 1997 年針對加州 1,597 位年 長之會員寄發問卷,以瞭解年長者使用替代醫學之情況,結果顯示 41% 受試者於過去十二至十五個月間使用替代醫學,24%之受試者曾使用中 草藥。年紀較輕、教育程度較高,患有關節炎或躁鬱症者傾向於使用替 代醫學;而高血壓患者、本身注重運動、執行冥想者及較常使用西方傳 統醫學者較少使用替代醫學。雖然 80%受試者表示使用替代醫學有其裨 益,但 58%未和醫師討論自己所使用之替代醫學(Astin et al., 2000)。 1999 年一項美國國家健康研究問卷調查,面訪 30,801 位成年人 過去一年使用十二項替代醫學情形,過去一年至少使用一次替代醫 學有 28.9%,其中 13.7%使用中草藥。使用替代醫學之人口特質:女 性、三十五歲至五十四歲、接受教育時間超過十六年,大部分使用 補 充 醫 學 者 亦 會 同 時 使 用 西 方 傳 統 醫 學 (Simile et al. , 2002)。. 三、 亞 洲 國 家 替 代 醫 學 使 用 之 情 況 韓國之傳統東方醫學始於十九世紀末,其執行與信仰系統在整個韓 國歷史上具有重要之地位,當傳教士引進西方醫學後,由於西方醫學奠 基於可重複之實驗與統計分析,故對以經驗傳承之傳統醫學存著不信 任,並迅速地排擠傳統醫學。韓戰後政府恢復對東方醫學之興趣,除了 西方醫學外,又建立東方醫學學院以加強西方醫學。最近之問卷調查顯. 11.

(24) 示,韓國約有 29%至 53%人口使用替代醫學,耗用大量健康照護資源, 健康照護之自費費用約有 29%花費在替代醫學。韓國政府與醫學團體建 立共識,必須克服醫療從業者之不同傳統與背景,以一致的標準去評斷 治療之安全性、有效性,整合醫學資源系統,重新定義東方醫師、西方 醫師與藥師之定位(Hong, 2001)。 日本針對一所醫學院附設醫院隨機抽取 1,088 位門診病患做問卷調 查結果:23%受訪者符合試醫行為(doctor-shopping)特質,使用替代醫學 者佔 7.9%。多變項分析結果顯示此二類受訪者性別、年齡、居住地點、 職業、教育程度或婚姻狀況並無顯著不同。較大的差異為試醫行為者有 慢性病,精神異常傾向的較高,對醫師之解說無法了解,且不相信醫師 之診斷與治療;使用替代醫學者視醫學院附設醫院為現代醫學的象徵而 有高度期待(Sato et al., 1995)。. 12.

(25) 第二節 國內中西醫療合併使用之情況 國內對於中西醫療合併使用行為之研究也相當多,例如:林芸 芸於民國七十八年十一月對新店市二十至六十五歲居民作問卷訪 視,一千七百位有效樣本中, 22%曾於過去一年曾使用醫療服務, 其中 83.8%只用西醫, 7.9%只用中醫, 8.4%中西醫併用。中西醫併 用者較只用西醫者之教育程度為高,自覺健康較差;與只用中醫者 相較,中西醫併用者之教育程度較高、症狀數較少 (林芸芸 , 1992)。 李卓倫等學者於 1995 年訪視 1,700 位中醫門診病人,因同一症 狀複式求醫行為中,59.2%曾針對此次求診的同一症狀求診其他西醫 師;中醫門診病人曾因同一症狀自行服用西藥佔 11.1%。康翠秀 (1998) 於民國八十七年針對台北市北投區居民,對中醫的知識、信念與行 為意向及其對醫學利用型態影響之問卷調查顯示:年紀越輕,對中 醫醫療的認知越高,其行為意向越偏向中醫醫學,其醫療利用型態: 1,085 個有效樣本中只用西醫佔 68%,只用中醫佔 2.9%,中西醫合 併 佔 29.1%。 陳淑賢 (2000)針對台北縣市 277 位氣喘學童的問卷結果顯示,過 去曾接受中醫療法者有 107 位佔 38.6%;張念慈 (2000)針對台北市士 林、北投區九十個里的里長等社區領袖, 194 份有效問卷之研究顯 示:社區領袖對不同健康問題處理方式不同,而扭傷、婦科疾病、. 13.

(26) 慢性病等問題的處理方式呈現多樣性,並出現同時尋求中西醫療之 多元化求醫行為;陳立奇(2001)研究發現癲癇患者常併用許多不同的 抗癲癇藥物治療,除了標準的治療藥物外,有 16%癲癇患者會合併 使用相關的傳統中藥。. 14.

(27) 第三節 國內中西藥物使用監測之情況 我國的「藥物不良反應通報中心」成立於民國八十年,並於北、中、 南、東四個地區設立通報中心,其目的在於監測藥物發生之不良反應與 交互作用,各醫院通報案例以西藥為主。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鑒 於國內常有病患因服用中草藥產生不良反應,甚至發生中毒現象而就診 或住院,民國九十年於林口長庚建立「中藥不良反應通報中心」 ,除北、 中、南、東之四個通報中心外,並擇定數家有中醫門診之醫院為重點通 報醫院。其業務在於紀錄病患服用之中草藥及產生之不良反應,經評估 分析及追蹤後續結果,定期呈報中醫藥委員會,並邀請專家學者宣導中 草藥用藥之注意事項並教育民眾,以提昇中藥用藥之安全性(張恒鴻, 2001)。 該研究報告同時指出,中草藥引起不良反應常見之原因為: 一、 中藥之來源混亂:中草藥之療效受品種、產地、採取部位而有所 不同。 二、 中草藥之名稱混淆:中草藥常有一物數名或同名異物之現象,尤 其藥材之學名、俗名、偏名很多,尚無固定之全國統一標準。 三、 中草藥加工品質不均:中草藥會因炮製不當或是遭受污染而變 質,可能導致不良反應之發生。 四、 藥證不符:服用中藥會因體質、年齡、性別等差異、而對中草藥 15.

(28) 產生不同之反應。 五、 中西藥併用:民眾於就診或居家保健時,常會發生中草藥和西藥 併用之情形,由於中藥之成分複雜,與西藥併用時易形成藥物之 交互作用。 自該中心設立以來,中藥不良反應之通報案不多,九十年十月 至 十 二 月 中 旬 約 八 件 (張恒鴻,2001)。. 16.

(29) 第四節 藥物交互作用 藥物交互作用在中藥典籍裡有詳細記載, 清朝汪昂所著之本草 備 要,將中藥與中藥間之交互作用分為六大類: 相須 -同類而不可 離;相使 -我之佐使;相惡 -奪我之能;相畏 -受彼之制;相反-兩不相 合;相殺 -制彼之毒。中藥之交互作用以人蔘為例:人蔘忌鐵;茯苓 為使;畏五靈脂;惡皂莢、黑豆;反藜蘆。書中不但詳述藥物之間 的交互作用,並更進一步說明古人如何利用交互作用,創造新的療 效,例如人蔘雖受五靈脂之制,但古方以四物湯加五靈脂治療月事 不 調 (汪 昂 , 1694)。 國外自 1960 年代展開預測潛在藥物交互作用之研究,Weideman 於 1991 年分析美國達拉斯(Dallas)榮民醫院,五百位內科住院病患 兩個月之住院病歷發現:同時服用四種藥物預測至少發生一個中度 至重度交互作用的機率為 50%;服用八種藥物預期發生一個中至重 度 交 互 作 用 的 機 率 超 過 90% (Weideman et al. , 1998)(圖 2-1)。 藥物交互作用定義為:已知療效之二項藥物合併使用,所產生 藥理作用或臨床反應,無法由單項藥品療效推測,表示此二項藥物 之間有交互作用發生。併用後臨床效果低於各別療效之總和稱為拮 抗 作 用 (antagonism); 臨床效果大於各別療效之總和稱為協同作用. 17.

(30) (synergism) ; 無 法 由 個 別 藥 品 推 測 臨 床 反 應 則 稱 之 特 異 性 (idiosyncratic), 特異性反應是探討藥物與藥物間交互作用之重點 (Tatro et al. , 2002)。. 圖 2-1 潛 在 藥 物 與 藥 物 間 交 互 作 用 發 生 之 機 率 資 料 來 源 : Weideman et al., 1998. 藥品交互作用依發生原因分為二類:藥理藥效(Pharmacodynamic) 因素是指交互作用受年齡、性別、藥品作用的接受器或活化位置等 因素影響;藥品動力學(Pharmacokinetic)因素指發生交互作用是因為 藥品的吸收部位、在血漿與組織間的結合位置、藥品代謝? 或腎臟 排泄機轉被干擾(Griffin et al., 1997)。交互作用依其嚴重度分為五個 等級:一級為嚴重(major)且經證實的交互作用;二級為中度(moderate) 且經證實;三級為輕度 (minor)且經證實;四級為可能會發生嚴重或 18.

(31) 中度;五級為可能發生輕度或任何不希望發生的交互作用 (Tatro et al., 2002)。 國外有關草藥與西藥併用發生交互作用之相關文獻,例如:抗 凝 血 劑 (Warfarin) 與 丹 蔘 (Danshen)(Yu et al.,1997) 、 當 歸 (Dong Quai)、 銀杏 (Ginkgo Biloba) (Izzo et al.,2001)併用會增加出血的風 險;人蔘 (Ginseng)會降低抗凝血劑 (Warfarin)的抗凝血效果,亦會降 低強心劑毛地黃 (Digoxin)與利尿劑 (Furosemide)的血中濃度。 最新 之西文藥物交互作用書籍,陸續增列中草藥與西藥併用產生之交互 作 用 (Stockley et al. , 1999; Tatro et al. , 2002)。 1694 年本草備要就詳細記載了中藥與中藥間之交互作用,直至 1960 年西方國家才開始著手研究西藥之間的交互作用,「藥物交互 作用」之觀念,中藥比西藥至少早了二百六十年。時至今日,國外 積極發表中藥與西藥交互作用之臨床研究與文獻;而我們除了寥寥 幾篇動物實驗外,對臨床研究貢獻甚少,因此,儘速蒐集本土之中 西藥物交互作用資料,有規劃、有系統地研究中西藥物併用可能發 生之不良反應與交互作用,實為當務之急。. 19.

(32) 表 2-1、 中 草 藥 與 藥 物 發 生 之 交 互 作 用 中草藥 大 腹 皮 (檳 榔 ) Betel nut 丹蔘 Salvia miltiorrhiza 當歸 Angelica sinensis 大蒜 Allium sativum 銀杏 Ginkgo biloba 人蔘 Panax ginseng 甘草 Glycyrrhiza glabra 育亨賓 Pausinystalia yohimbe. 藥物名稱 氣喘藥物 phenothiazines warfarin. 對藥物或病患 之影響 降低氣喘之控制 錐體外效應 增 加 INR. warfarin. 增 加 INR、 瘀 血. warfarin. 增 加 INR. Aspiri, Warfarin Thiazide 利 尿 劑 Trazodone Phenelzine warfarin 降血壓藥物 利尿劑 Prednisolone Clonidine 三環抗憂鬱藥. 出血 中和抗高血壓效果 增加鎮定效果 頭痛、顫抖、狂躁 降 低 INR 降低效果 加重鉀離子流失 減少代謝 拮抗作用 加強育亨賓對自主 與中樞神經效果. 評估與證據種類 案例報告 臨床研究 üü üü üü üü üü ü üü ü üü üü üü üüü üüü üüü üüü üüü. 註:üüü表 示 likely interaction; convincing reports or well studied üü表 示 possible interaction; reports or studies need validation ü表 示 doubtful interaction; poorly evaluated or documented INR=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資料來源:Michael et al., 2001. 20. üüü.

(33) 第五節 醫療服務使用習慣之理論架構 用藥是一種健康行為(Health behavior),本研究藉 Andersen 提出之健 康行為模式,探討用藥行為與傾向因子、能力因子、需求因子及其他 相 關 因 素 之 影響。茲將 Andersen 提出之健康行為模式略述於下: (一 ) 傾向因子(predisposing component):具有某些特質之民眾,較傾 向於使用醫療服務。 1.. 人口學特徵(demographic):如年齡、性別等生理學之特質。. 2.. 社會結構特徵 (social structure):如教育程度、職業種類、 宗教信仰等處理問題能力之特質。. 3.. 健康信念特徵 (health belief):對健康與健康服務之態度、 價值觀與知識。. (二 ) 能力因子 (enabling component):居住與工作地點至健康照護 機構之便利性以及民眾對獲得醫療服務之能力。 1.. 個人或家庭資源(personal /family):如收入多寡、醫療資 訊 來 源 、 交通與等候時間以及有無健康保險等資源。. 2.. 社會資源 (community):如有無固定之就醫場所、醫師人 數、病床數與人口比率等資源。. (三 ) 需求因子 (need component):個人感覺需要醫療照護,進而尋 求醫療服務之行為。. 21.

(34) 1.. 主觀感受 (perceived):個人對自己之健康狀況以及對疾病 疼痛、憂慮等症狀體驗之主觀感覺。. 2.. 專 業 評 估 (evaluated): 醫 療 專 業 人 員 之 客 觀 診 斷 。. 傾向因子. 能力因子. 人口學特徵. 個人或家庭資源. 社會結構特徵. 社會資源. 需求因子 主觀感受 專業評估. 健康信念特徵. 醫 療 服 務 之 使 用. 圖 2-2 第 一 階 段 健 康 行 為 模 式 資 料 來 源 : Andersen, 1968. 1975 年 Andersen 與 Aday 將衛生政策因素、健康照護體系因素與消 費者滿意度納入,形成為第二階段之健康行為模式。1995 年再將健康行 為與健康結果納入第三階段之健康行為模式。同 年 Andersen 彙 整 Evans、Stoddart 與 Patrick 所提之健康狀況為動態、可迴饋觀念,發展 出第四階段之健康行為模式。第四階段之健康行為模式強調環境、人口 特質、健康行為及結果四項因素,對醫療服務之使用為動態且具返饋性 之影響。例如環境因素會影響人口特質,環境因素亦會影響結果。人口 特質、健康行為與結果三者為雙向影響,亦即人口特質會影響健康行為 與結果,而健康行為與結果亦會影響人口特質(如圖 2-3)。 22.

(35) 環境. 人口特質. 健康行為. 傾向因子. 結果. 自覺之健康狀況. 健康照顧體系. 個人健康行為 能力因子. 評估之健康狀況. 外在環境. 醫療服務利用 需求因子. ㄋ. 消費者滿意度. 圖 2-3 第 四 階 段 健 康 行 為 模 式 資 料 來 源 : Andersen, 1995. 綜觀文獻可知:替代醫學之盛行乃世界潮流,大部分使用替代 醫學者亦會同時使用西方醫學(Simile et al., 2002),單獨使用替代醫 學者不及 1% (Sommer et.al., 1999),民眾複式就醫或自行服用草藥製 品之行為,使中 西藥物併用之機率大幅提高,而民眾認為草藥是天然 的必然也安全,不會主動告知醫師,醫師也不主動詢問(Eisenberg et al., 1998;Larkin et al., 1999;Astin et.al., 2000),致使醫師、民眾對草藥可 能引發之不良反應與中西藥物交互作用疏於防範。且國內外有關「服藥 行為」之相關研究甚少,因此,本研究希望藉由探討民眾對中西藥物之 基本認知、相關之用藥行為、民眾基本特性之差異以瞭解影響民眾用藥 行為之相關因素。. 23.

(36) 第三章、研究設計與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 本研究以 Andersen 之健康行為模式為主要研究架構,參酌過去 相關研究,建構本研究之架構,以分析影響民眾服藥行為之相關因 素。 傾向因子 人口特徵 性別 年齡 職業類別 教育程度 宗教信仰 能力因子 個人月收入. 只服用中藥、 只服用西藥、 中西藥都服用. 需求因子 健康狀態 有無慢性病 健保卡使用狀況. 就醫習慣 就醫考慮因素 更換醫師經驗 用藥認知 服藥依從性 藥效資訊來源 副作用資訊來源 中西藥合併使用認知. 圖 3-1 研 究 架 構. 24.

(37) 第二節 研究方法 一、問卷設計: 本研究依研究架構建構設計問卷,問卷內容包括以下資訊: (一 ) 傾向因子:人口特徵:性別、年齡、職業種類、教育程度、 宗教信仰等因素。 (二 ) 能 力 因 子 : 個 人 月 收 入 。 (三 ) 需 求 因 子 : 有 無 慢 性 病 、 健 保 卡 使 用 狀 況 。 (四 ) 就醫習慣:就醫考慮之因素、選擇中西醫學考慮之因素 、 是否曾因同一種疾病未治癒而更換醫師。 (五 ) 用藥認知:服藥依從性,對藥品療效、副作用知道之程度, 中西藥物併用對療效、副作用影響之認知。. 二、問卷效度 本研究之問卷效度乃邀請具行政經驗之臨床西醫師、中醫師、 中藥臨床藥師、西藥臨床藥師、臨床護理師以及編製問卷專家、生 物統計學家共十四位 (如附錄二 )提供意見,並依據專家學者所提之 建議修訂問卷。. 三、問卷信度 修正後之問卷邀請十五位不同背景之民眾,進行第一次測試,. 25.

(38) 並於二週後再邀相同之民眾做第二次測試,由問卷中選取八題以 t 檢 定 ,檢定前後二次測試結果是否有顯著差異 ,以瞭解問卷之信 度 , 結 果 顯 示 前 後 測 試 並 無 顯 著 差 異 (p> 0.05) (附 錄 三 )。. 四、研究對象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中部某醫學中心之門診病患,事先以隨機 取樣方式,依樣本醫院門診領藥號,隨機抽取中醫門診與西醫門診 領藥號各一千二百個。於民國九十一年七月十五日至七月十九日, 展開問卷訪談,透過藥局人員協助,將邀請函釘在被抽中領藥號的 藥袋上,由藥局外的訪談員引領有邀請函之患者,到問卷填寫處, 由受過訓練之訪談員進行一對一面訪。. 四、問卷回收 本研究於樣本醫學中心中醫門診發出問卷 1,132 份,西醫門診 發出問卷 1,044 份,共發出問卷 2,176 份,回收 2,061 份,剔除年齡 未滿十八歲與無效問卷,有效問卷共 1,994 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 91.6%。. 26.

(39) 第三節 分析方法 本研究依問卷第一題:過去一年的就醫習慣,當受訪者覺得身 體不適時,通常選擇之處理方式,依其所選之處理方式,將受訪者 分為三類:一、只服用西藥:選擇看西醫或到西藥局買成藥且未圈 選其他選項者。二、只服用中藥:選擇看中醫或到中藥店抓藥或選 擇買青草藥、刮痧拔罐、氣功、求神問卜、國術館等另類療法且未 圈選其他選項者。三、中西藥都服用:多重圈選中醫、西醫、中藥、 西藥、另類療法者。由於視情況決定之受訪者係依其疾病、心情決 定處理方式;圈選「其他」之受訪者表示急病看西醫、慢性病看中 醫,因此本研究將填答「視情況決定」與「其他」者,亦歸類於中 西藥都服用。 本研究有時為易於區別「只服用中藥」 、 「只服用西藥」 ,而將「中 西藥物都服用 」行為簡稱「中西藥併用」, 此處之「 藥物併用」係 指只服用中藥也只服用西藥之行為,而非同一時間服用兩種以上藥 物之一般定義。 本研究為分析之方便性,將部分選項合併,合併之選項如下: 教育程度方面,將無與小學畢業合併為「小學以下」 ;大專與研 究所以上合併為「大專以上」。宗教信仰方面將佛教 、道教與一貫 道合併為「東方宗教」;基督教與天主教合併為「西方宗教」。個人. 27.

(40) 每月收入方面,將 20,000 以下與 20,001~50,000 合併為「五萬元 (含 ) 以下 」。將醫師告知、 藥師告知、 藥品說明書與藥袋合併為「醫療 專業」 ;親友告知與自己的保健常識合併為「保健常識」 ;電台廣告、 電視廣告、書報雜誌合併為「媒體廣告」; 網路資源與其它合併為 「 其 它 」。 將腦血管疾病、心臟病與高血壓合併為「心臟血管疾病」 ;氣喘、 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炎與肺結核合併為「胸腔內科疾病」; 胃腸功能障礙、消化性潰瘍、慢性肝炎與肝硬化合併為「胃腸肝膽 疾病 」;甲狀腺疾病、 高血脂、停經症候群 、婦科疾病、性功能障 礙與糖尿病合併為「內分泌系統疾病」;過敏性疾病 、痛風與關節 炎 合 併 為 「 免 疫 風 濕 疾 病 」。 其 餘 合 併 項 目 詳 見 操 作 型 定 義 。 本研究以描述性分析、變異數分析、雙變項分析、羅吉斯迴歸 分析,探討服藥行為與傾向因子、能力因子、需求因子、就醫習慣 以及用藥認知之相關性。. 一、. 描述性分析. 以個數及百分比描述研究樣本之個人基本資料、過去一年就醫 習慣、過去一年罹患慢性病情況、服藥習慣、服用保健品習慣、藥 物資訊來源及對藥物之認知等變項基本資料,與服藥行為之關係。. 28.

(41) 二、 雙 變 項 分 析 以卡方檢定針對二項或多項類別變項之自變項,分析樣本之傾 向因子、能力因子、需求因子、就醫習慣以及用藥認知,對藥物使 用之行為是否有顯著差異。. 三 、 羅 吉 斯 迴 歸 分 析 (Logistic regression) 藉羅吉斯迴歸模式,在控制其它變項之情況下,投入經卡方檢 定具有統計顯著水準之自變項。本研究將受訪者區分為:「只服用 西藥」 、 「只服用中藥」與「中西藥都服用」三類,故使用 Polytomous logistic regression 以中西藥都服用為參考組,模型一為中西藥都服 用與只服用西藥、模型二為中西藥都服用與只服用中藥,分別進行 羅吉斯迴歸分析。. 29.

(42) 第四節 變項名稱與操作型定義 表 3-1、 研 究 變 項 名 稱 與 定 義 變項名稱. 變項操作型定義. 變項種類. 個人基本資料 性別. 男、女。. 類別. 年齡. 病患實際年齡。. 連續. 教育程度. 小學以下、國中、高中、大專以上等四項。. 類別. 婚姻狀況. 未婚、已婚。. 類別. 職業類別. 無、軍公教、工、商、農、其他等六項。. 類別. 宗教信仰. 無、東方宗教、西方宗教、其他等四項。. 類別. 個人收入 每月保健品之花費. 無、五萬(含)以下、五萬以上等三項。. 序位 序位. 健保卡使用狀況. 不願意花錢、少於一千(含)、一千至五千(含)、 五千元以上等四項。 沒有健保、A-B 卡、C-D 卡、E 卡以上共四項。. 類別. 過去一年之就醫習慣 選擇就醫考慮因素. 醫院規模、距離遠近、醫師名氣、醫師態度、醫 院的服務品質、其他等六項。. 類別. 選擇中西醫學之原因. 習慣問題、比較科學、醫師熟識、藥效快慢、有 無副作用、個人喜好、看診方便、體質適當、其 他等九項。 曾因同一種疾病看不好而更換醫師:是、否 更換醫師之時間間隔:一天內、三天內、一週左 右、兩週、一個月以上、其他等六項。. 類別. 更換醫師. 類別. 過去一年是否被診斷為慢性病 是否罹患慢性病. 過去一年是否經醫師診斷為慢性病:是、否 被診斷之慢性病類別:心臟血管疾病、失眠、胸 腔疾病、胃腸肝膽疾病、慢性腎臟炎、內分泌疾 病、免疫性疾病、惡性腫瘤與其他等九項。. 30. 類別.

(43) 表 3-1、研究變項名稱與定義(續) 變項名稱. 變項操作型定義. 變項種類. 服藥依從性. 醫師開立藥品服用方式為:依醫囑指示服用、依 自己病情加減、常常忘記但想到時會吃、不舒服 才吃等四項。. 類別. 服藥搭配飲料. 服藥品搭配之飲料:白開水、茶、其他等三項。. 類別. 對藥物作用之認知. 自覺對藥物療效、副作用知道的程度:由不知道 (1)至知道(5)分為五個等級. 等距. 用藥認知. 對中、西藥物併用之認知 認為中、西藥物併用對療效、副作用是否有影 響,分為不知道、無影響、有影響三類。 有影響又分為會增加、會減少二類。. 類別. 藥物資訊來源 有用藥疑慮時請教之人員 醫師、藥師、護理人員、其他人員、不知道等五 項。. 類別. 藥物資訊來源. 藥物療效、副作用之資訊來源:醫學專業、保健 常識、媒體廣告、其它等四項. 類別. 服保健品習慣. 有、無. 類別. 西式保健品. 有服用下列西式保健品之習慣:銀杏、大蒜精. 類別. 中式保健品. 有服用下列中式保健品之習慣:四物湯、十全大 補、補中益氣湯、人參. 類別. 用藥行為. 只服用中藥、只服用西藥、中西藥都服用. 類別. 服用保健品之習慣. 31.

(44)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一節 描 述 性 統 計 分 析 本研究將描述性統計之各變項人數與百分比,與雙變項分析結果 併 列 於 表 4-1 至 表 4-6, 以 方 便 閱 覽 。 一、 受 訪 者 基 本 特 性 之 統 計 分 析 有效樣本共 1,994 份,由表 4-1 可知受訪之女性較多,共 1,143 位佔總受訪者之 57.5%;男性 845 位,佔 42.5%。年齡分佈以四十 一至六十四歲佔最多數共 873 人 (佔 44.5% );其次為十八歲至四十 歲。就教育程度而言大專、研究所以上最多共 675 人,佔 34.2%; 其次為高中畢業 581 人,佔 29.5%。婚姻狀況已婚者共 1,572 人, 佔 79.9%;未婚者為 396 人,佔 20.1%。職業分佈以無工作之 719 人 為 最 多 , 佔 37.0%。 宗教信仰方面,信仰佛教、道教、一貫道等東方宗教者最多共 1,128 人,佔 58.6%,其次為無宗教信仰者為 641 人 (33.3%)。個人 收入以月收入五萬元 (含 )以下最多共 756 人,佔 44.2%;其次是無 收入之 731 人 (42.7%)。至於每個月願意花費在保健品的費用,有 接近四成五的民眾 (809 人 )表示不願花錢購買者保健品;願意花一 千元以下購買保健品有 555 人 (30.7%)。問卷訪談時間為九十一年 七月中旬,當時受訪者之健保卡使用情況為:使用「 C-D 卡」最 32.

(45) 多共 778 人,佔 39.7%;其次是使用「 A-B 卡」共 708 人,佔 36.1%; 無 健 保 卡 者 共 7 人 , 佔 0.4%。. 二、 過去一年之就醫習慣 過去一年就醫考慮的因素為複選題,其結果如表 4-2 所示:將 「醫院服務品質」列入考慮者最多共 814 位,佔 40.8%;考慮「距 離遠近」者居次共 802 位, 佔 40.2%;考慮「醫師名氣」者共 718 位,佔 36.0%。就醫時選擇中醫或西醫之原因,以選擇「藥效快慢」 者最多共 703 位 (35.3%);其次是「習慣問題」 共 564 位 (28.3%); 第三為「體質適合」者共 369 人 (18.5%)。當問及是否曾因「同一種 疾病看不好而更換醫師」經驗時,有 1,212 位 (60.8%)受訪者表示曾 有此經驗,更換醫師間隔時間以「一個月以上」之 329 人 (27.5%) 為 最 多 ; 其 次 是 「 一 週 左 右 」 共 304 人 (25.4%)。. 三、用藥基本認知 問卷以服藥的依從性以及吞服藥品時搭配的飲料來測試受訪者 用藥的基本認知,由表 4-3 發現有 85.7%民眾表示「依照醫師指示」 服用藥品;以「白開水」吞服藥品的受訪者也高達 98.7%,顯示本 研究受訪者幾乎都能正確服藥。當問及中西藥併用對療效是否有影 響時,有 761 位表示「不知道」是否有影響,恰巧亦有 761 位表示 33.

(46) 會「有影響」;認為有影響中 43.3%認為療效「會增加」, 56.7%認 為療效「會減少」。關於中西藥併用對副作用影響, 表示會有影響 者較多佔 42.8%;不知道是否有影響者較少有 39.9%;其中認為會 增加副作用者共 390 位,認為會減少副作用者共 86 位。此結果顯 示民眾對藥物併用之看法,比較傾向於會增加副作用而對療效影響 之意見分歧。. 四、 藥 物 資 訊 來 源 受訪者有關藥物資訊來源之結果如表 4-4 所示:當受訪者懷疑 藥物發生副作用時,有 1,602 位會「請教醫師 」為最多,佔 80.3%; 其次有 534 位 (26.8% )「請教藥師」。當遇有藥物併用問題時,有 1,377 位「會」請教醫師,佔 82.7%;有 337 位受訪者「不會」針 對此問題請教別人,佔總受訪者之 16.9%。 至於受訪者藥效與副 作用相關資訊來源,都以「醫療專業」為主。. 五、 過 去 一 年 曾 被 醫 師 診 斷 為 慢 性 病 由表 4-5 可知過去一年共有 1,269 位受訪者被醫師診斷有慢性 病,佔總受訪人數之 63.6%。依受訪者罹患之慢性病之種類分析: 「胃腸肝膽疾病」居第一共有 433 位,佔罹患慢性病受訪人數之 34.0%; 「心臟血管疾病」居次共有 402 位 (31.5% ); 「內分泌疾病」. 34.

(47) 第 三 共 有 344 位 (27.0%)。. 六、 過去三年服用保健品的習慣或經驗 表 4-6 顯示有 1,125 位受訪者於過去三年有服用保健品的習 慣,佔總受訪者之 56.4%。保健品其來源分為「西式」和「中式」 兩類, 問卷列舉西式保健品如維他命、銀杏、大蒜精等;中式保 健品如四物湯、十全大補湯、補中益氣湯或人蔘等。請受訪者依 實際服用情況可重複選擇西式或中式保健品。服用西式保健品者 較多,共 956 位佔服用保健品受訪者的 84.9%;服用中式保健品 共 664 位 , 佔 服 用 保 健 品 之 受 訪 者 的 59.2%。. 35.

(48) 第二節 雙變項分析 一、受訪者基本特性之統計分析 由表 4-1 可知受訪者中,中西藥都服用者最多共 1,450 人,佔 總受訪人數之 72.7%;只服用西藥之受訪者居次共 423 人,佔總受 訪人數之 21.2%;只服用中藥之受訪者最少共 121 人,佔總受訪人 數之 6.1%; 三類受訪者基本資料在性別、年齡、 教育程度、婚姻 狀況、職業類別、個人月收入、每月購買保健品之花費、健保卡使 用狀況等變項,都達統計顯著水準 (P< 0.05)。茲將達統計顯著水準 之變項分述於下: 在性別方面,只服用中藥之女性比例最高共 73 人,佔只服用中 藥總人數之 60.3%;中西藥都服用的女性共 853 人,佔使用中西藥 總人數之 59.0%;只服用西藥的女性共 217 人,佔只服用西藥之 51.4%。在年齡方面,受訪者之年齡以四十一歲至六十四歲為最多, 此年齡層只服用中藥者共 62 人 ,佔只服用中藥之 52.1%;中西藥 都服用者共 636 人 (44.6%);只服用西藥者為 175 人 (41.8%),性別、 年 齡 變 項 在 用 藥 行 為 上 都 具 有 統 計 學 顯 著 意 義 (P< 0.05)。 教育程度方面,中西藥都服用以大專以上為最多共 532 位,佔 37.1%;高中畢業居次共 451 位 (31.4%)。只服用中藥亦以大專以上 為最多共 40 位,佔 33.6%;高中畢業居次共 28 位 (23.5%)。但只服 36.

(49) 用 西 藥 卻 以 小 學 以 下 為 最 多 共 158 位 , 佔 只 服 用 西 藥 總 人 數 之 37.9%;其次才是大專以上共 103 位 (24.7%)。婚姻狀況以已婚者較 多,已婚且只服用西藥者共 360 人;佔只服用西藥之 86.5%;只服 用中藥者共 99 人 (82.5%);中西藥都服用者共 1,113 人 (77.7%)。職 業方面三類受訪者皆以無職業者為最多,只服用西藥者為 190 人; 佔只服用西藥之 46.6%,只服用中藥者居次共 49 人 (41.2%);中西 藥都服用者最少共 480 人 (33.9%),教育程度、婚姻狀態與職業類別 在 用 藥 行 為 上 都 有 統 計 學 顯 著 意 義 (P< 0.05)。 受訪者個人月收入方面:只服用西藥和只服用中藥皆以無收入 之受訪者最多,只服用西藥且無收入者共 180 人;佔只服用西藥之 50.0%, 只 服 用 中 藥 者 且 無 收 入 者 共 48 人 , 佔 只 服 用 中 藥 者 之 48.5%;中西藥都服用以月收入五萬以下為最多共 589 人,佔中西 藥都服用者之 47.0%。每個月購買保健品費用方面,三組都以選擇 不願花錢購買為最多。 健保卡使用狀況因訪談時間在七月中旬, 因此各組都以使用 C-D 卡為最多,只服用西藥組共 163 人,佔只服用西藥之 39.8%; 只服用中藥者共 61 人 ,佔只服用中藥者之 50.8%;中西藥都服用 共 554 人,佔中西藥都服用者之 38.7%,健保卡使用狀況於用藥行 為 上 具 有 統 計 學 顯 著 意 義 (P< 0.05)。. 37.

(50) 二、 過去一年的就醫習慣 選擇就醫時考慮之因素為複選 (表 4-2),三類受訪者選擇前三項 之變項分別為:只服用西藥者考慮「距離遠近」者最多共 148 位, 佔 35.0%;其次是「醫院規模」者為 140 位 (33.1% );第三為「醫院 服務品質」。 只服用中藥者考慮 「醫師名氣」者最多共 45 人,佔 37.2%;其次是「醫院服務品質 」者共 38 位,佔 31.4%;第三為「距 離遠近」。中西藥都服用者第一考慮「醫院服務品質」共 645 位, 佔 44.5%;其次「就醫距離」共 621 位 (42.8% );第三考慮因素為「醫 師態度」,三類受訪者共同考慮因素為「醫院服務品質」與「就醫 距 離 」。 選擇就診中醫或西醫之因素亦為複選, 「習慣問題」是三類使用 者共同考慮因素:最重視此因素者為只服用西藥者共 162 人,佔 38.3%;其次是中西藥都服用共 373 人 (25.7% );只服用中藥者有 29 人 (24.0% )。只服用西藥者考慮「藥效快慢」之因素者共 157 人,佔 37.1%;覺得西藥比較科學者共 92 人 (21.7%)。只服用中藥與中西 藥都服用者選擇的因素較為接近,只服用中藥者選擇最多的因素為 藥品「有無副作用」共 37 人,佔 30.6%;其次是由於「體質適合」 者共 30 人 (24.8% )。中西藥都服用者選擇最多的是「藥效快慢」共 522 人 (36.0%);「 體 質 適 合 」 者 共 300 人 (20.7%)。. 38.

(51) 表示曾有因「同一種疾病看不好而更換醫師」之受訪者,有此 經驗最多的是中西藥都服用者共 951 位,佔 65.6%;其次只服用中 藥有 62 位 (51.2%)有此經驗;只服用西藥者有 199 位 (47.0%)曾更換 醫師,此變項對用藥行為達統計顯著水準,至於更換醫師之間隔時 間皆未達統計顯著水準。. 三、 用藥基本認知 服藥依從性方面 (表 4-3),三類受訪者幾無差異,都有 85%表示 「遵從醫師指示」服用藥品。吞服藥品搭配之飲料雖為複選,但三 組都有 98%以上受訪者表示以「白開水搭配藥品」服用,選擇「茶」 或「其他飲料」者約在 5%左右。服藥依從性與吞服藥品搭配之飲 料皆未達統計顯著水準。 關於中西藥物併用對藥品療效之影響,三組認為「有影響」之 比例差異不大:中西藥都服用有 567 位,佔 39.1%;只服用中藥有 46 位 (38.0%);只服用西藥者有 148 位 (35.0%)。三組選擇最多的分 別是:只服用西藥者以「不知道」最多共 211 位 ,佔 50.0%。只服 用中藥和中西藥都用者認為「有影響」最 多。只服用中藥者有 17 位認為會「增加療效」,佔 60.7%;只服用西藥和中西藥都用者則 認為會「減少療效」,且二組差異不大,約在 57%左右。中西藥物 併用對藥品療效之影響,具有統計顯著水準。 39.

(52) 認為中西藥物併用對副作用「有影響」者,以中西藥都服用之 642 位為最多,佔 44.3%;其次只服用中藥有 50 位,佔 41.3%;只 服用西藥者認為影響副作用者共 160 位,佔 37.9%。認為「會增加」 副作用以只服用西藥之 83 位為最多,佔只服用西藥且認為有影響 之 92.2%;其次是中西藥都服用之 288 位,佔中西藥都服用且認為 有影響 80.0%;只服用中藥亦有 19 位認為會增加副作用,佔 73.1%。 中西藥物併用對副作用之影響具有統計顯著水準。. 四、 藥物資訊來源 當懷疑藥物可能發生副作用時,三類受訪者首先會「請教醫師」 大約都有 80%左右,請教醫師差異 未達統計顯著水準。三類受訪者 第二會「請教藥師」:中西藥都服用者有 442 位 ,佔 30.5%;只服 用西藥有 81 位,佔 19.2%;只服用中藥有 11 位,佔 9.1%;三類受 訪者之差異具統計顯著水準。當遇有藥物併用問題時,中西藥都服 用者有 1,232 位「會請教」專業人員, 佔 85.0%;只服用中藥或只 服 用 西 藥 大 約 都 有 78%會 請 教 , 此 差 異 具 統 計 顯 著 水 準(表 4-4)。 至於藥效與副作用資訊來源為複選,藥效資訊由「醫療專業」 提供,三類受訪者都在六成左右,其差異不具統計顯著水準。藥效 資訊來自非醫學專業之 「保健常識 」與「媒體廣告」,只服用西藥 者約有 28.3%接受這兩種資訊;只服用中藥者約有 42.6%,中西藥 40.

(53) 都服用者約有 46.5%接受非醫療專業提供之藥效資訊。保健常識與 媒體廣告之差異都具統計顯著水準。副作用資訊來源三類受訪者亦 以「 醫療專業 」提供之資訊為最多,中西藥都用者共 868 位,佔 59.9%;只服用西藥共 218 位,佔 51.5%;只服用中藥共 52 位,佔 43.0%,三組資訊來自醫療專業之差異具有統計顯著水準。選擇保 健常識與媒體廣告都以中西藥都用者為最多;只服用中藥者居次; 只服用西藥者此種非醫療專業之資訊來源最少。副作用資訊來源之 變項差異都具統計顯著水準。. 五、過去一年曾被醫師診斷為慢性病之情況 由表 4-5 可知過去一年被醫師診斷為慢性病共 1,269 位,其中 罹患心臟病、高血壓等「心臟血管疾病」之受訪者,只服用西藥共 138 位 ,佔只服用西藥又有慢性病受訪者 49.8%;中西藥都服用有 250 位,佔 26.9%;只服用中藥者最少共 14 位,佔 20.3%。罹患「胃 腸肝膽疾病」且只服用中藥之比例最高共 32 位,佔只服用中藥且 有慢性疾病受訪者之 46.4%;中西藥都服用共 341 位,佔 36.7%; 只 服 用 西 藥 共 60 為 最 少 , 佔 21.7%。 糖尿病、甲狀腺等內分泌疾病只服用西藥者最多共 87 位,佔只 服用西藥且有慢性病受訪者的 31.4%;中西藥都服用共 240 位,佔 25.8%;只服用中藥最少共 17 位,佔 24.6%。罹患惡性腫瘤之受訪 41.

(54) 者,中西藥都服用者最多共 48 位,佔 5.2%;只服用西藥共 6 位, 佔 2.2%;只服用中藥共 1 位,佔 1.5%。三類受訪者罹患胃腸肝膽 疾病、心臟血管疾病與惡性腫瘤等慢性病之差異具統計顯著水準; 內分泌疾病不具統計顯著水準。. 六、過去三年服用保健品的習慣或經驗 由表 4-6 可知只服用中藥與中西藥都服用者,約 59.1%有服用 保健品之習慣;只服用西藥且有服用保健品習慣者為 45.4%,此差 異具統計顯著水準。服用中式保健品以只服用中藥之 47 位為最多, 佔只服用中藥受訪者之 67.1%;中西藥都服用者共 528 位 (61.2% ); 只服用西藥者共 89 位 (46.8%),此差異具統計顯著水準。將四物湯、 十全大補湯、補中益氣湯或人蔘等中藥湯劑或藥材當作保健品服 用,三類受訪者之差異並無統計學上顯著。. 七、變異數分析 三類受訪者平均年齡如表 4-7 所示:只服用西藥之受訪者年齡 最大,平均 53.74 歲;只服用中藥之受訪者年齡居次,平均 49.78 歲;中西藥都服用之年齡最輕,平 均 45.21 歲。中西藥都服用者之 平均年齡比只服用西藥之平均年齡少 8.53 歲。三類受訪者平均年齡 之差異達統計顯著水準,且事後檢定結果亦顯示中西藥都服用者,. 42.

(55) 比只服用西藥或只服用中藥者年輕。 藥品療效、副作用瞭解程度分為一至五分,將「不知道」設為 一 分,「 知道」 設為五分, 請受訪者依其瞭解程度圈選。由 表 4-7 可知只服用西藥者對藥品療效知道程度最高,其平均數為 3.15,標 準差為 1.69;中西藥都服用者居次,平均數為 2.88,標準差為 1.55; 只服用中藥之平均數最低為 2.84,標準差為 1.63,且經事後檢定發 現只服用西藥之受訪者對藥物療效之瞭解程度,比中西藥都服用者 瞭 解 多 ,其差異具統計顯著水準 (p< 0.05)。 對藥品副作用知道程 度,三類受訪者差異未達統計顯著水準。. 43.

(56) 第三節 羅吉斯迴歸分析 由於本研究將受訪者分為只服用中藥、只服用西藥與中西藥都 服用三大類,故使用 Polytomous Logistic Regression。迴歸模式之 建立原則,係以中西藥都服用為參考組,設定模型一為西藥與中西 藥都服用,模型二為中藥與中西藥都服用,將雙變項分析中具有統 計顯著水準意義的依變項放進模型。 根據描述性分析結果顯示,受訪者人口特徵 (性別、年齡、教育 程度、婚姻狀況、職業類別 );過去一年就醫習慣 (就醫考慮因素、 選擇就診中醫或西醫之因素、 同一種疾病是否更換醫師 ); 用藥基 本認知 (中西藥併用對療效與副作用之影響、藥物資訊來源 );個人 月收入、每月購買保健品費用、有沒有服用保健品習慣以及健保卡 使 用 狀 況 與 藥 物 服 用 行 為 有 關 。 本 節 以 羅 吉 斯 迴 歸 分 析 (Logistic Regression)將前述特質設為自變項,只服用中藥、只服用西藥或中 西 藥 都 服 用 為 依 變 項 , 觀察不同自變項對藥物服用行為之影響。. 一、 影 響 民 眾 只 服 用 西 藥 或 中 西 藥 都 服 用 之 因 素 表 4-8 顯示個人基本特質,年齡方面在控制其他變項後,年齡 每增加一歲「只服用西藥」的機率增加 1.02 倍,表示年紀愈大只服 用西藥之機率愈大,此差異達統計顯著水準 (p< 0.05);而性別、教. 44.

(57) 育 程 度、 健保卡使用情況、 個人月收入等變項並未達統計顯著水 準。就醫時會考慮「習慣問題」者,比未考慮習慣問題者「只服用 西藥」機率大,預期勝算比為 2.03;考 慮「藥品有無副作用」者, 比未考慮副作用者只服用西藥機率小,預期勝算比為 0.42;考慮「體 質適當」與否者,只服用西藥機率比未將體質納入考慮者小,預期 勝 算 比 為 0.33, 以 上 三 項 因 素 皆 具 統 計 顯 著 水 準 (p< 0.05)。 藥品效用資訊來源在控制其他變項後,將「保健常識」列為資 訊來源者,比未將「保健常識」列為資訊來源者,只服用西藥的機 率低,預期勝算比為 0.58,達統計顯著水準 (p< 0.05)。對藥品效用 瞭解程度,在控制其他變項後,對藥效瞭解程度較高之民眾,比對 藥效瞭解程度較低之民眾 ,傾向於只服用西藥, 預期勝算比為 1.19, 達 統 計 顯 著 水 準 (p< 0.05)。 過去一年被醫師診斷罹患心臟血管疾病者,比無心臟血管疾病 者,只服用西藥之機率高,預期勝算比為 1.71,達統計學上顯著水 準。罹患內分泌疾病比無內分泌疾病者,只服西藥之機率高,預期 勝算比為 1.60,達統計學上顯著水準。至於服用保健品習慣,不論 服用西式或中式保健品,只要有服用保健品習慣,都比無服用保健 品習慣者 , 只服用西藥的機率低, 服西式保健品之預期勝算比為 0.65; 服中式保健品之預期勝算比為 0.62,且都達統計顯著水準。. 45.

(58) 二、 影 響 民 眾 只 服 用 中 藥 或 中 西 藥 都 服 用 之 因 素 個人基本特質對只服用中藥或中西藥都服用行為之影響,僅健 保卡使用達統計上顯著水準。健保卡使用在「 E 卡以上」比未用到 E 卡 者,只服用中藥之機率低,預期勝算比為 0.31,其差異達統計 顯著水準。其他自變項如性別 、年齡、婚姻狀況、職業類別、教育 程度、個人月收入等,對只服用中藥或中西藥都服用之行為,都不 具有統計學上顯著水準。 就診時考慮因素,在控制其他變項後,會考慮藥品「有無副作 用」比不考慮「有無副作用」者,只服用中藥之機率較大,預期勝 算比為 2.51, 具統計顯著水準 (p< 0.05)。 其他考慮因素如習慣問 題、比較科學 、藥效快慢、個人喜好、體質問題,差異皆未達統計 顯著水準。當問及中西藥併用會不會影響副作用,認為「不知道」 比認為「會」影響副作用之受訪者,只服用中藥之機率較大,預期 勝 算 比 為 2.91, 具 統 計 學 上 顯 著 差 異 (p< 0.05)。 藥 品 副 作 用 資 訊 來 源 只 有 「 保 健 常 識 」 具 統 計 顯 著 水 準 (p< 0.05),藥品副作用資訊來源為「保健常識 」之民眾,只服用中藥機 率小,預期勝算比為 0.40。有藥物併用疑慮會請教專業人員者,比 不會請教只服用中藥的機率較低,預期勝算比亦為 0.40,達統計顯 著水準 (p< 0.05)。有關藥物副作用瞭解程度,在控制其他變項後,. 46.

(59) 對副作用瞭解程度愈高之民眾,比對副作用瞭解程度低之民眾,傾 向 於 只 服 用 中 藥 , 預 期 勝 算 比 為 1.33, 達 統 計 顯 著 水 準 。. 47.

(60) 表 4-1、 受 訪 者 基 本 資 料 分 布 表 只服西藥 只服中藥 中西藥都服 N % N % N % 總人數. 423. 性別. 422 100.0 121 100.0. 男 女 年齡. 205 217. 18 至 40 歲 41 至 64 歲 65 歲 以 上 教育程度 小學以下 國中 高中 大專以上 婚姻狀況 未婚 已婚 職業類別 無 軍公教 工 商 農 其他. 21.2 121. 48.6 51.4. 48 73. 6.1. 39.7 60.3. 1450. 總人數 χ2 N % 檢定值. 72.7 1994 100.0. 1445 100.0 1988 100.0 592 853. 41.0 845 59.0 1143. 8.16. ★. 42.5 57.5 ★★. 419 100.0 104 24.8 175 41.8 140 33.4. 119 100.0 33 27.7 62 52.1 24 20.2. 1425 100.0 1963 100.0 95.68 590 41.4 727 37.0 636 44.6 873 44.5 199 14.0 363 18.5. 417 100.0 158 37.9 54 12.9 102 24.5 103 24.7. 119 100.0 25 21.0 26 21.9 28 23.5 40 33.6. 1436 100.0 1972 100.0 75.51 283 19.7 466 23.6 170 11.8 250 12.7 451 31.4 581 29.5 532 37.1 675 34.2. ★★. 416 100.0 120 100.0. 1432 100.0 1968 100.0 16.13. ★★. 56 360. 319 1113. 13.5 86.5. 408 100.0 190 27 34 72 20 65. 46.6 6.6 8.3 17.7 4.9 15.9. 註:★ 表示 p<0.05 a 表示 Fisher’s exact test. ★★. 21 99. 17.5 82.5. 119 100.0 49 15 12 19 4 20. 41.2 12.5 10.1 16.0 3.4 16.8. 表示 p<0.01. 48. 22.3 396 77.7 1572. 20.1 79.9. 1417 100.0 1944 100.0 41.02 480 145 135 254 38 365. 33.9 10.2 9.5 17.9 2.7 25.8. 719 187 181 345 62 450. 37.0 9.6 9.3 17.8 3.2 23.1. a ★. ★.

(61) 表 4-1、受訪者基本資料分布表(續) 只服西藥 只服中藥 中西藥都用 N % N % N % 宗教信仰 無 東方宗教 西方宗教 其他 個人月收入. 409 100.0 137 244 25 3. 118 100.0. 33.5 59.7 6.1 0.7. 35 75 6 2. 29.7 63.6 5.1 1.6. 總人數 N %. 1398 100.0 1925 100.0 469 809 89 31. 33.5 641 57.9 1128 6.4 120 2.2 36. 33.3 58.6 6.2 1.9. 360 100.0. 99 100.0. 無. 180. 50.0. 48. 48.5. 503. 40.1. 731. 42.7. 五 萬 (含 )以 下. 127. 35.3. 40. 40.4. 589. 47.0. 756. 44.2. 53. 14.7. 11. 11.1. 161. 12.9. 225. 13.1. 五萬以上 買保健品花費 不願花錢買. 388 100.0. 106 100.0. 1253 100.0 1712 100.0 17.31. 58.8. 53. 50.0. 528. 40.1. 809. 44.7. 一 千 元 (含 )以下. 80. 20.6. 29. 27.4. 446. 33.9. 555. 30.7. 一 千 至 五 千 (含). 64. 16.5. 22. 20.7. 301. 22.9. 387. 21.4. 五千元以上. 16. 4.1. 2. 1.9. 41. 3.1. 59. 3.3. 410 100.0. 120 100.0. ★ 1431 100.0 1961 100.0 15.54 a. 無健保. 1. 0.2. 1. 0.8. 5. 0.4. 7. 0.4. A- B 卡. 145. 35.4. 41. 34.2. 522. 36.4. 708. 36.0. C- D 卡. 163. 39.8. 61. 50.8. 554. 38.7. 778. 39.7. E 卡以上. 101. 24.6. 17. 14.2. 350. 24.5. 468. 23.9. 註:★ 表示 p<0.05 a 表示 Fisher’s exact test. ★★. 表示 p<0.01. 49. ★★. ★★ 1316 100.0 1810 100.0 48.93 a. 228. 健保卡使用狀況. χ2 檢定值 ★ 5.25 a.

(62) 表 4-2、 過 去 一 年 之 就 醫 習 慣 只服西藥 只服中藥 中西藥都用 N % N % N % 就 醫 考 慮 因 素 (複 選 ) 醫院規模 距離遠近 醫師名氣 醫師態度 醫院服務品質 其他. 140 148 130 107 131 84. 總人數 χ2 N % 檢定值. 33.1 35.0 30.7 25.3 31.0 19.9. 31 33 45 24 38 23. 25.6 27.3 37.2 19.8 31.4 19.0. 526 621 543 548 645 209. 36.3 42.8 37.5 37.8 44.5 14.4. 697 802 718 679 814 316. 35.0 6.39 40.2 17.35 36.0 6.49 34.1 34.37 40.8 29.48 15.9 8.21. 38.3 21.7 9.0 37.1 5.2 7.3 13.9 9.2 12.5. 29 8 10 24 37 23 7 30 20. 24.0 6.6 8.3 19.8 30.6 19.0 5.8 24.8 16.5. 373 205 168 522 283 144 179 300 267. 25.7 14.1 11.6 36.0 19.5 9.9 12.3 20.7 18.4. 564 305 216 703 342 198 245 369 340. 28.3 15.3 10.8 35.3 17.2 9.9 12.3 18.5 17.1. ★ ★★ ★ ★★ ★★ ★. 選 擇 中 西 醫 之 因 素 (複 選) 習慣問題 比較科學 熟識醫師 藥效快慢 有無副作用 個人喜好 看診方便 體質適合 其他 同疾病換醫師 無 有 更換醫師間隔時間 一天內 三天內 一週左右 兩週 一個月以上 其他. 162 92 38 157 22 31 59 39 53. 423 100.0 224 199. 53.0 47.0. 196 100.0 4 26 49 35 47 35. 註:★ 表示 p<0.05 a 表示 Fisher’s exact test. 2.0 13.3 25.0 17.9 24.0 17.8 ★★. 26.70 22.14 3.18 13.60 63.58 14.35 5.83 31.94 8.04. 121 100.0 1450 100.0 1994 100.0 52.15 59 62. 48.8 51.2. 499 951. 34.4 782 65.6 1212. 938 100.0 1195 100.0. 0 5 13 13 18 12. 26 88 242 185 264 133. 表示 p<0.01. 50. 2.8 9.4 25.8 19.7 28.1 14.1. 30 119 304 233 329 180. ★★. ★★ ★★ ★★. ★★ ★. ★★. 39.2 60.8. 61 100.0 0.0 8.2 21.3 21.3 29.5 19.7. ★★. 2.5 10.0 25.4 19.5 27.5 15.1. ★ 8.96 a.

數據

表 2-1、 中 草 藥 與 藥 物 發 生 之 交 互 作 用   評 估 與 證 據 種 類  中 草 藥  藥 物 名 稱  對 藥 物 或 病 患   之 影 響   案例報告 臨床研究  氣 喘 藥 物   降 低 氣 喘 之 控 制   üü  üü 大 腹 皮 (檳 榔 )
表 4-1、 受 訪 者 基 本 資 料 分 布 表   只 服 西 藥   只 服 中 藥   中 西 藥 都 服   總 人 數   N   %  N   %  N   %  N   %  χ 2  檢 定 值   總 人 數   423  21.2  121  6.1  1450  72.7  1994  100.0 性 別   422  100.0  121  100.0  1445  100.0  1988  100.0 8.16  ★ 男   205  48.6  48  39.7  592
表 4-1、受訪者基本資料分布表(續)  只 服 西 藥   只 服 中 藥   中 西 藥 都 用   總 人 數   N   %  N   %  N %  N   %  χ 2  檢 定 值   宗 教 信 仰   409  100.0  118  100.0  1398 100.0  1925  100.0 5.25 a ★ 無   137  33.5  35  29.7  469 33.5  641  33.3     東 方 宗 教   244  59.7  75  63.6  809 57.9
表 4-2、 過 去 一 年 之 就 醫 習 慣   只 服 西 藥   只 服 中 藥   中 西 藥 都 用   總 人 數   N   %  N %  N   % N   %  χ 2  檢 定 值   就 醫 考 慮 因 素 (複 選 )  醫 院 規 模   140  33.1  31 25.6  526  36.3 697  35.0  6.39  ★ 距 離 遠 近   148  35.0  33 27.3  621  42.8 802  40.2  17.35  ★ ★ 醫 師 名 氣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As the world population continues to grow, shortages of fresh water will occur more often and the need for additional water supplies will become critical.. Some may ask, “Since

˙Please visit the Outpatient Clinic of Family Please visit the Outpatient Clinic of Family Medicine Division for a follow-up diagnosis and

Center for Faculty Development, Department of medical education, Taichung Veterans General hospital 1 School of Medicine, National Yang-Ming University, Taipei, Taiwan 2.

(A) parents should send socially-anxious children to the hospital (B) doctors should give new medicine to treat socially-anxious people (C) talk shows should discuss more about

Ayurvedic medicine aims to keep each individual’s bo dy in a health y ba lanc e accord in g to its uniqu e combina ti on of doshas... It is also a money -making business where th

As is known, practices of Medicine Buddha correspond to the concept of development of the pure land in the human world; since Master Taixu, Master Hong Yi and Master Yin Shun in

 Authorized by the State Education Ministry, 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CTCM) was established in 1992 within TUTCM..  It is in TUTCM where

• The Tolerable Upper Intake level (UL) is the highest nutrient intake value that is likely to pose no risk of adverse health effects for individuals in a given age and ge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