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部地區國中視覺藝術教師創新教學現況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中部地區國中視覺藝術教師創新教學現況研究"

Copied!
26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 立. 台. 灣. 師. 範. 大. 學. 美. 術. 研. 究. 所.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林仁傑教授. 中部地區國中視覺藝術教師創新教學現況研究 A Study of the Innovative Teaching among Junior High School Visual Art Teachers in Central Taiwan. 研 究 生:謝佳耘 撰 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六月.

(2)

(3) 謝  誌   . 回想這本論文的完成過程,真的有太多感謝……  首先要感謝指導老師林仁傑教授,一次次耐心審閱我的論文,這一段日子有. 老師的叮嚀與指導,督促我不斷修正、琢磨自己的研究內容,才能順利完成研究。 也要特別感謝本校衛教系的王國川教授,多次協助我解決研究法方面的問題,並 願意擔任我的口試委員,給予許多重要的建議,才能使這本論文更臻完備。還要 感謝另一位口試委員林玉山教授,林教授是我藝術教育專業的啟蒙老師,此次願 意擔任我的口試委員,對我意義非凡,是我在研究過程中更加努力精進的重要動 力。  感謝趙惠玲老師、黃純敏老師,還有同在教育圈中的學長姐敏芳、美慧、巧 娟、信誠、雨涵、佩瑜、薇存,過去的同學宜智、盧瑜、玉雲、昀潔、智維、雅 婷,同事峰瑞、雪綿、逸菁,以及所有協助這份研究調查的中部地區國中視覺藝 術老師們,謝謝你們在忙碌的教職工作之餘,仍願意花時間協助我的調查研究, 並且熱心提供許多寶貴的意見,有你們的參與,這份研究才得以完成。  感謝研究所的同學幸妮、孟蓉、怡茹、郁涵、筱萍,和你們在一起總有說不 完的話,大家一起學習、討論、四處冒險的時光,是我這兩年最快樂的回憶,感 謝我的室友立賢、一心,你們一直包容我在寫論文期間的焦慮狀態,並給我很多 的鼓勵與安慰。感謝我的摯友佳儀、芳如、鴻如,即使工作繁忙,你們仍常抽空 找我聊天、散心,讓我不感到孤單。還要謝謝雷,總是不辭路途遙遠的到台北看 我,陪我度過每一次研究過程中的低潮,有你的陪伴我才有勇氣不斷努力下去。        最後感謝我最親愛的家人們,因為有你們的全力支持,我才能選擇自己想做 的事,無後顧之憂的完成學業!        感謝所有陪我度過這兩年歲月的人,僅以我小小的研究成果與大家分享,再 次向你們表達我心中誠摯的謝意!                謝佳耘    謹誌    中華民國九十八年七月 .

(4)                                                                    .

(5) 中部地區國中視覺藝術教師創新教學現況研究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究中部地區國中視覺藝術教師創新教學的現況。為達研究目 的,研究者首先探討台灣視覺藝術教育的發展以及創新教學的意義,再從創新教 學的實踐表現、創新教學的體認狀況及實施困難等面向分析視覺藝術教師進行創 新教學的現況。最後依據研究結果,對視覺藝術教師及行政機關提出相關建議, 以促進教師教學及教育機關政策之推行與改進。 本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以問卷調查法為主,並輔以訪談法進行探究。利用研究 者編製「中部地區國中視覺藝術教師創新教學現況調查問卷」,以台灣中部地區 四縣市:台中縣、台中市、彰化縣、南投縣公立國民中學之現職視覺藝術教師為 研究母群體,採用分層比例群集隨機抽樣,抽取 114 所學校,共 178 位國中視覺 藝術教師進行調查研究。回收有效問卷 164 份,作答有效率達 92.1%。本研究於 實施問卷調查後,以描述性統計、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Student-Newman-Keuls 多重比較法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與處理,經多方彙整分析,獲致以下結論:  一、整體而言,中部地區國中視覺藝術教師在創新教學各層面表現平均,而以「教 學內容創新」層面的實踐狀況最佳。 二、中部地區國中視覺藝術教師的創新教學實踐表現會因「性別」、「參加創新 教學相關競賽經驗」、「學校地區」之不同而有顯著差異;至於年齡、年資、 學歷、師資培育機構、職務、學校規模則對整體表現沒有顯著影響。 三、目前中部地區國中視覺藝術教師對「創新教學」的概念展現高度認同,且不 同個人背景、學校條件的視覺藝術教師,對創新教學的認知沒有顯著差異。 四、中部地區視覺藝術教師實踐創新教學時最感到困難的問題依序為:「創新教 學成效不易掌控」、 「教學時間不夠」、「備課時間不夠」。. 關鍵詞:國中視覺藝術教師、視覺藝術教育、創新教學.

(6)

(7) A Study of the Innovative Teaching among Junior High School Visual Art Teachers in Central Taiwan Abstract This study focused on the innovative teaching among junior high school visual art teachers in Central Taiwan.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achieve three main objective, firstly, the researcher explored the develop of visual art education in Taiwan, and the meaning of innovative teaching .Secondly, analyzed the circumstances of junior high school visual art teachers’ innovative teaching in central Taiwan from the rate of using innovative teaching strategies, sattitudes toward the concept of innovative teaching and the problems when practicing innovative teaching.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se results, this study offers some suggestions for related organizations and staffs to carry out innovative teaching. The research adopted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s the primary method, an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 as secondary. The researcher made the questionnaire of the circumstance investigation on the junior high school visual art teachers ’innovative teaching in central Taiwan” as the research tool for data collection. This research used multi-stage cluster random sampling method, took a random from a batch of Central Taiwan areas (Taiching County, Taichung City, Chang-Hua County and Nantou County) including of 114 public junior high schools,and 178 Visual Art teachers as samples to reply questions. The research finally received 164 efficient samples. SPSS10.0 was used to run the procedures for sample size. To analyze the survey data, the statistical methods adopted such as descriptive statistic, t-test, one-way ANOVA, and Student-Newman-Keuls post-hoc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multifarious analysis and induction, the conclusions were acquired: 1. The current conditions of the frequencies of practicing innovative teaching strategies of the junior high school Visual Art teachers in Central Taiwan areas.

(8) were “above average”, Among them, the practice of “ innovate curriculum contents” strategy was most popular. 2. The overall condition of the frequencies of practicing innovative teaching strategies of the junior high school Visual Art teachers in Central Taiwan were varied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gender, experiences of participation related to innovative teaching competitions and the regions of the schools. On the other hand,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ge, seniority, educational background, Teachers Training, teaching post , and the size of school. 3. Recently the Visual Art teachers hold positive attitudes toward the concept of innovative teaching . 4. The most major difficulties of innovative teaching of the visual art teachers in Central Taiwan including “the result of innovative teaching is not easy to control” , “teaching time is not enough”, and “time for preparing a lesson is not enough”. Key words:. junior high school visual art teacher 、visual art education、 innovative teaching.

(9) 目 第一章. 次.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4 第三節 名詞釋義……………………………………………………………………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台灣視覺藝術教育發展脈絡………………………………………………9 第二節 創新教學的內涵與實踐……………………………………………………19 第三節 國中視覺藝術教師專業知能養成與創新支援……………………………36 第四節 視覺藝術教育與創新教學的相關研究……………………………………65.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81 第一節 研究架構……………………………………………………………………8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實施步驟………………………………………………………82 第三節 研究對象……………………………………………………………………86 第四節 研究工具……………………………………………………………8 8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103. 第四章  問卷調查結果分析………………………………………………… 107  第一節 樣本背景資料分析……………………………………………………… 107 第二節 創新教學策略使用現況調查結果……………………………………… 114 第三節 不同背景條件的受調者創新教學實踐表現差異分析……………… … 123 第四節 視覺藝術教師對創新教學概念的體認………………………………… 153 第五節  視覺藝術教師實踐創新教學的困難…………………………………… 166 第六節 綜合討論………………………………………………………………… 175.

(1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89 第一節. 結論…………………………………………………………………… 189. 第二節. 建議…………………………………………………………………191. 參考文獻…………………………………………………………………………195 附錄……………………………………………………………………………… 203.

(11) 附錄目錄 附錄一. 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實施要點…………………………. 205. 附錄二. 中部地區國中視覺藝術專長教師數量調查結果……………………. 209. 附錄三. 調查抽樣人數統計………………………………………………………213. 附錄四. 第一次專家效度檢核表…………………………………………………215. 附錄五. 第二次專家效度檢核表…………………………………………………224. 附錄六. 預試問卷…………………………………………………………………233. 附錄七. 中部地區國中視覺藝術教師創新教學現況調查正式問卷……………239. 附錄八. 訪談紀錄…………………………………………………………………245.

(12)

(13) 表目錄 表 2-1-1 我國中學美術科教學內容演變…………………………………………. 11. 表2-1-2 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課程第四階段(國中一一三年級)教材內容…. 15. 表 2-2-1「創造性教學」與「創造思考教學」比較表…………………………. 24. 表 2-2-2 創新教學原則歸納表……………………………………………………. 30. 表 2-2-3 近年來相關研究者對「創新教學」層面的區分………………………. 33. 表 2-3-1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培育視覺藝術中等學校教師專門科目學分 一覽表. ………………………………………………………………. 40. 表 2-3-2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培育視覺藝術中等學校教師專門科目學分 一覽表. ………………………………………………………………. 41. 表 2-3-3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培育視覺藝術中等學校教師專門科目學分 一覽表 ……………………………………………………………. 45. 表 2-3-4 臺灣藝術大學美術系培育視覺藝術中等學校教師專門科目學 分一覽表……………………………………………………………. 49. 表 2-3-5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培育視覺藝術中等學校教 師專門科目學分一覽表…………………………………………………. 52. 表 2-4-1 與創新教學內涵相關之國中視覺藝術教學研究篇目分類…………. 68. 表 2-4-2 九年一貫實施後「國中視覺藝術教學現況」的相關研究……………. 74. 表 2-4-3 國中教師「背景變項」、「學校條件」與「創新教學實施現況」 相關之研究……………………………………………………………. 76. 表 2-4-4 與創新教學體認相關的研究整理……………………………………. 79. 表 2-4-5 與創新教學困難相關的研究整理…………………………………. 80. 表 2-4-6 視覺藝術教師創新教學策略分析 ……………………………………. 81. 表 3-3-1 各縣市預定抽取樣本數 ………………………………………………. 87. 表 3-4-1 第一階段專家背景資料表 ……………………………………………. 89.

(14) 表 3-4-2 第一階段專家檢核意見一覽表 ………………………………………. 89. 表 3-4-3 第二階段專家背景資料表 ……………………………………………. 91. 表 3-4-4 專家效度檢核結果……………………………………………………. 91. 表 3-4-5 第二階段專家檢核意見一覽表 ………………………………………. 93. 表 3-4-6 預試問卷信度分析結果 ………………………………………………. 98. 表 3-4-7 正式問卷題目分類與問題內容………………………………………… 99 表 3-4-8 創新教學現況題項與題數總覽表 ……………………………………… 102 表 3-5-1 各縣市問卷回收狀況…………………………………………………… 103 表 4-1-1 教師背景條件的次數分配與百分比 …………………………………… 111 表 4-2-1 中部地區視覺藝術教師實踐創新教學策略整體現況分析…………. 115. 表 4-2-2 全體受調者對專業知能成長策略的實踐頻率分析 …………………… 116 表 4-2-3 全體受調者對教學內容創新策略的實踐頻率分析 …………………… 117 表 4-2-4 全體受調者對教學資源創新策略的實踐頻率分析 …………………… 119 表 4-2-5 全體受調者對實踐多元教學方法策略的頻率分析 …………………… 120 表 4-2-6 全體受調者對實踐多元教學評量策略的頻率分析 …………………… 122 表 4-3-1 不同教師性別組別在創新教學各層面平均得分差異之 t 考驗摘要表…123 表 4-3-2 不同教師性別組別在「專業知能成長」策略使用頻率之 t 考驗摘要表 124 表 4-3-3 不同教師性別組別在 「教學內容創新」 策略使用頻率之 t 考驗摘要表…125 表 4-3-4 不同教師性別組別在 「多元教學方法」策略使用頻率之 t 考驗摘要表…126 表 4-3-5 不同教師性別組別在 「多元評量策略」使用頻率之 t 考驗摘要表………127 表 4-3-6 不同年齡組別的視覺藝術教師在創新教學各層面平均得分差 異分析表………………………………………………………………… 128 表 4-3-7 不同教學年資的視覺藝術教師在創新教學各層面平均得分差 異分析表………………………………………………………………… 129 表 4-3-8 不同最高學歷的視覺藝術教師在創新教學各層面平均得分差 異分析表………………………………………………………………… 130.

(15) 表 4-3-9 不同最高學歷視覺藝術教師在「教學資源創新」層面策略使用 差異分析表……………………………………………………………… 132 表 4-3-10 不同師資培育訓練機構的視覺藝術教師在創新教學各層面平均 得分差異分析表………………………………………………………… 133 表 4-3-11 來自不同師資培育訓練機構的視覺藝術教師在「多元教學方法」 層面策略使用差異分析表……………………………………………… 134 表 4-3-12 不同現任職務的視覺藝術教師在創新教學各層面平均得分差異 分析表…………………………………………………………………… 136 表 4-3-13 有無「參加創新教學競賽經驗」的教師在創新教學各層面平均 得分之 t 考驗摘要表…………………………………………………… 137 表 4-3-14 有無「參加創新教學競賽經驗」教師在「教學資源創新」層面 策略使用頻率之 t 考驗摘要表………………………………………… 138 表 4-3-15 有無「參加創新教學競賽經驗」教師在「多元教學方法」層面 策略使用頻率之 t 考驗摘要表………………………………………… 139 表 4-3-16 有無「參加創新教學競賽經驗」教師在「多元評量」層面策略 使用頻率之 t 考驗摘要表……………………………………………… 140 表 4-3-17 不同學校規模的視覺藝術教師在創新教學現況各層面平均得分 的變異數析比較摘要表………………………………………………… 141 表 4-3-18 不同學校規模的視覺藝術教師在「專業知能成長」層面策略使 用頻率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43 表 4-3-19 不同學校規模的視覺藝術教師在「教學資源創新」層面策略使用 頻率變異數分析摘要…………………………………………………. 144. 表 4-3-20 不同學校規模的視覺藝術教師在「多元教學方法」層面策略使用 頻率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45 表 4-3-21 不同學校規模的視覺藝術教師在「多元評量」層面策略使用 頻率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46.

(16) 表 4-3-22 不同學校所屬地區的視覺藝術教師之創新教學各層面平均得 分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47 表 4-3-23 不同學校地區的視覺藝術教師在「專業知能成長」層面策略 使用頻率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49. 表 4-3-24 不同學校地區的視覺藝術教師在「教學內容創新」層面策略 使用頻率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50 表 4-3-25 不同學校地區視覺藝術教師在「教學資源創新」層面策略的 使用頻率變異數分析摘要表……………………………………………151 表 4-3-26 不同學校地區視覺藝術教師在「多元教學方法」層面策略使 用頻率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52 表 4-4-1 國中視覺藝術教師對創新教學的體認現況調查結果………………… 154 表 4-4-2 不同條件的視覺藝術教師對「瞭解『多元智慧』的內涵, 而且贊同這樣的觀點」認同度差異比較摘要表……………………… 154 表 4-4-3 不同條件的視覺藝術教師對「教學需要不斷創新」認同 度差異比較摘要表………………………………………………………156 表 4-4-4 不同條件的視覺藝術教師對「進行教學工作的創新是教師 專業素養的表現」認同度差異比較摘要表……………………………157 表 4-4-5 不同條件的視覺藝術教師對「我有足夠的專業能力進行藝 術教學工作的創新」概念的認同度差異比較摘要表…………………159 表 4-4-6 受調者對視覺藝術創新教學概念的其他意見…………………………162 表 4-4-7 受調者對當前創新教學工作推行的意見……………………………165 表 4-5-1 視覺藝術教師使用創新教學的困難意見次數分配、 百分比、排序表…………………………………………………………168 表 4-5-2 視覺藝術教師對使用創新教學困難的質性意見………………………172 .

(17) 圖目錄  圖 2-2-1 創造力與創意、創新活動的關聯 ………………………………………20 圖 2-2-2 影響創新教學成效的三要素示意圖 ……………………………………26 圖 2-3-1 九年一貫課程輔導團組織架構圖 ………………………………………60 圖 3-1-1 研究架構圖 ………………………………………………………………82 圖 3-2-1 研究步驟示意圖 …………………………………………………………84 圖 3-2-2 研究期程甘梯圖 …………………………………………………………85 圖 4-1-1 本研究受調樣本性別分佈條型圖 ………………………………………108 圖 4-1-2 本研究受調樣本年齡分佈圓餅圖 ………………………………………108 圖 4-1-3 本研究受調樣本教學年資分佈圓餅圖 …………………………………109 圖 4-1-4 受調樣本最高學歷分佈圓餅圖 …………………………………………109 圖 4-1-5 受調樣本師資培育機構分佈圓餅圖 ……………………………………110 圖 4-1-6 受調樣本現任職務分佈圖 ………………………………………………111 圖 4-1-7 本研究受調樣本參加創新教學競賽經驗比例比較圖 …………………111 圖 4-5-1 視覺藝術教師實踐創新教學的困難意見條型圖 ………………………168.

(18)

(19) 第一章 緒 論 在這個視覺影像充斥的時代,「視覺藝術教育」的發展在國民教育階段急需 要受到關懷與重視,而「創新教學」正是促使教學進步發展的重要策略;是使教 師不斷審視教學意義、增進教學效果的重要基石。因此,本研究試圖了解教育現 場的視覺藝術教師們,對於創新教學策略的運用發展狀況以及實施過程中所面臨 的困難,期望藉由本研究為國中階段視覺藝術創新教學發展提供最新資訊,作為 改善教學實務之參考建議。 在本章中,將依序探討此次研究的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相關 名詞釋義,最後則對研究範圍與限制進行說明,以使閱讀者更了解本研究的探討 重點與方向。.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一、研究背景 近來由於資訊產業發展蓬勃,促進時代趨勢快速更迭,各行各業無不提倡「創 新」理念,因為唯有走在時代改變的尖端,才能掌握進步的先機。在教育領域亦 同,對教師而言,「教學」不再只是死守知識死水的工作,而是一項「必須盡量 的瞭解改變,並且不斷的思考如何改變」(Fullan,1995),充滿挑戰性的事業。台 灣自1998年9月教育部頒布「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至今,推動教育改革已滿 十載,內容以七大學習領域取代學科,實施彈性課程,使學校與教師更具有教學 之專業自主權,並提出「九年一貫 創新教學」口號,鼓勵教師進行創新教學。 2002年1月教育部公佈的「創造力教育白皮書」(教育部,2002)第六實施方案中具 體明列以「依自願主動原則,透過師資培育、在職進修、行動研究以及獎勵方案」 等方法,提升教師創造力與自發學習能力,以促使「創新教學」的普及實踐,更 於2004年推動「地方創造力教育計畫」,補助多項創新教學方案,於各地方設立 創新教學發展相關機構,積極提供各領域創新教學成果發表,可見我國近十年來 對創新教學推展工作之重視。 1.

(20) 在視覺藝術教育發展方面,由於視覺藝術具有與人類文化緊密關聯的領 域特殊性,所以視覺藝術所面臨的時代挑戰往往不僅只止於自身領域內的知識演 變,其他知識領域如科學、社會學、哲學等各領域的進步亦將直接或間接的影響 視覺藝術的發展(教育部,2005);而近年來資訊普及,加速知識交流,更使視 覺藝術的內涵呈現多元面向的變化。視覺藝術教育在此時代背景下,逐漸發展為 包含創造力思考、視覺文化、藝術創作、視覺設計、審美思辯、人文議題……等 內容廣泛多元的教學領域。我國現階段國民教育課程「藝術與人文」領域的中心 主旨(教育部,2006)即指出,藝術教育的內涵已不再僅止於重複的藝術知識傳 授或技巧的訓練,而更應將藝術學習與社會、生活經驗結合,以達成促進學生創 意思考、藝術學習興趣以及健全人格的教育目的。 視覺藝術教育與文化、生活緊密關聯的領域特質也使其在教學上具有強大的 統整優勢,尤其人文精神的薰陶對於人格養成階段的青少年更具有不可忽視的重 要力量,因此視覺藝術教育應在國民教育階段中被重視與深耕,然而在國中校園 教學場域中,由於長期以來升學導向的學校文化,藝術人文領域的授課狀況與其 他學科相較顯得弱勢,「藝術教育政策白皮書」(教育部,2005)的調查即指出 「藝術與人文領域之課程時數,在各領域的爭奪下,授課時數有減無增,藝術與 人文領域在學校教育中有逐漸『邊緣化』、『泡沫化的傾向』的傾向」。 曾志朗(2001)指出:「教師」的教學是「決定教育改革成敗的關鍵性角 色」,我國十二年國教政策即將推動,國中學校需要從長久以來的升學迷思中找 尋出口,朝向更均衡、人文化的發展,以落實全人教育之理想。這是一向在國中 階段被「邊緣化」的視覺藝術教育,值得被好好重視與耕耘的時刻,而站在教育 第一線的視覺藝術教師能否為藝術教育的實踐開創更多可能性,將是使藝術教育 被重新正視於國民中學教育現場之重要關鍵。 二、研究動機 基於上述研究背景,研究者列出本研究主要研究動機如下: (一)「創新教學」是教師本身在教學工作中實踐工作熱忱與專業效能的行為, 2.

(21) 也是使學生能獲得更新、更好的學習機會,更是我國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理想 的具體實踐。因此,研究者希望藉由觀察教育現場中視覺藝術教師進行創新 教學的情形,反映我國教育改革十年來,國中階段視覺藝術教學的革新狀況 與改進空間。 (二)由於時代變遷,視覺藝術發展面向更加多元化且大眾化,因此國民教育階 段的視覺藝術教育相較於專業藝術教育,必須更重視「生活化」的教學內容, 才能更符合學生需求,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在實踐層面,視覺藝術教師必須 更了解學生生活經驗,並對藝術發展與社會環境的進行持續的觀察與反思, 據以活化創新教學的內容與方式,才能不斷提供更切合時宜,引起學習動機 的藝術學習機會,此為國中視覺藝術教學須不斷進行創新之意義,也是研究 者決定進行視覺藝術教師創新教學相關研究的重要動機。 (三)「教師」的教學是「決定教育改革成敗的關鍵性角色」(曾志朗,2001), 隨著我國十二年國教政策即將推動,視覺藝術教育應在國中階段受到更多重 視與多元化發展,以實踐全人化的教育理想。觀察教育現場中教師對創新教 學的實踐狀況與認同態度,提供視覺藝術教育發展機構與後續研究者對國中 階段視覺藝術教師創新教學現況的了解,將能協助我國國民視覺藝術教育的 發展與落實,此為研究者的第三研究動機。 (四)研究者身為中部地區現職中學視覺藝術教師,希望能藉由更了解任教地區 之專業教師夥伴對於創新教學的落實狀況與其他意見,加以反思自己在創新 教學過程中的經驗與困惑,並據以思索如何增進自我創新教學的實踐。研究 者繼以「創新教學」為主題關鍵字進行全國國內論文網路之搜尋,至96學年 度為止,以「創新教學」或「教學創新」為研究主題之篇目共有102篇,綜合、 語文、自然與生活科技、社會、健康與體育領域皆有以教師為對象之現況探 討研究,但卻未有針對視覺藝術教師之篇目,因此促成研究者對此議題的最 終研究動機,此為研究者研究主題動機之四。. 3.

(22)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研究問題 基於上述之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本研究提出以下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目的如下: (一)探討中部地區國中視覺藝術教師的創新教學實踐現況。 (二)瞭解視覺藝術教師對創新教學概念的體認狀況 (三)分析不同背景條件之國中視覺藝術教師創新教學表現差異狀況。 (四)瞭解中部地區國中視覺藝術教師實踐創新教學的困難。 二、研究問題 依據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具體的研究問題如下: (一)中部地區國中視覺藝術教師在創新教學各層面的表現狀況如何? 1.在「專業知能成長」層面表現狀況如何? 2.在「教學內容創新」層面表現狀況如何? 3.在「教學資源創新」層面表現狀況如何? 4.在「多元教學方法」層面表現狀況如何? 5.在「多元評量」層面表現狀況如何? (二)中部地區視覺藝術教師對創新教學此概念的體認狀況如何? (三)不同背景條件的國中視覺藝術教師創新教學表現有何差異? (四)中部地區視覺藝術教師實踐創新教學的困難為何?. 4.

(23) 第三節 名詞釋義 以下列出本研究中所提及之重要名詞,並說明其概念性定義或在本研究中的 操作性定義如下: 一、中部地區 台灣「中部地區」在行政區域劃分上包括雲林縣、南投縣、彰化縣、台中 縣、台中市以及苗栗縣,但雲林縣在地理位置和風情民俗上,北港、虎尾一帶常 被歸屬為南部地區;而苗栗縣則常被與桃園、新竹共同歸為大台北地區。在本文 中,考量地理、風俗與行政區域關係,將「中部地區」限定為台中縣、台中市、 彰化縣、南投縣等四縣市地區。 二、國中視覺藝術教師 廣義的國中視覺藝術教師指的是修畢中等學校師資培育課程,符合「中等學 校藝術人文領域視覺藝術教學專長」資格之教育人員。 在本研究中指具有「中等學校藝術人文領域視覺藝術專長」合格教師資格, 並任教於中部地區公立國民中學的現職教師,包含兼任行政職務、導師、視覺藝 術代理教師等人員,但不包含非視覺藝術專長資格而兼任視覺藝術教學之教師, 亦不包含短期兼課教師。 三、創新教學 「創新教學」意指教師在從事教育工作過程中,精進自我教學專業,革 新課程內容與資源,嘗試各種教學與評量方法以增進教學效能的教學行為表 現,是一種多元而富於變化的教學方式或模式。 在本研究中將「創新教學」概念以「創新教學策略」具體呈現之,「將視 覺藝術教師的創新教學分為「專業知能成長」、「教學內容創新」、「教學資源創 新」、「多元教學方法」、「多元評量」等五大層面進行探究。. 5.

(2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的研究範圍與限制說明如下: 一、研究範圍 本研究進行時所選擇的研究範圍,從研究對象、研究工具、研究時間三方面 來做說明: (一)研究對象方面 本研究之研究場域為台中縣、台中市、彰化縣、南投縣等設有公立國中 的鄉鎮市行政區,研究對象為場域內的現職國中視覺藝術專長教師。 (二)研究工具方面 本研究採用自編之「中部地區國中視覺藝術教師創新教學現況調查問卷」 作為研究工具,問卷內容設計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為研究對象之個人背景 資料調查,第二部分為學校條件調查,第三部分為視覺藝術教師創新教學現況 調查,又分為「創新教學實踐現狀」、「對創新教學的體認」、與「創新教學 的困難」三大項,正式問卷題目請參閱第三章第四節研究工具。 (三)研究時間方面 本研究自2008年7月起至2009年6月止,歷經11個月的研究時間,針對此 時間內的國中視覺藝術創新教學現況進行探究。 二、研究限制 本研究進行時的研究限制,從研究對象、研究場域、研究方法、研究工具 四方面來做說明: (一)研究對象方面 本研究對象為執行教學的教師人員,針對其行動與感受與目的作整體現況討 論,關於受教學生、學校其他組織人員、教育行政推行、個別學校狀況等面向 不在本研究討論之列。. 6.

(25) (二)研究場域方面 本研究場域設定為中部地區,包含台中縣、台中市、彰化縣、南投縣之公立 國中。若推論至私立學校、其他縣市或其他教育階段時應考量其條件差異。 (三)研究方法方面 本研究以結構式問卷調查為主要研究方法,尚未涵蓋所有研究對象之質性 意見。 (四)研究工具方面 創新教學面向廣大而視覺藝術教育內涵多元,研究者僅藉由研究階段能蒐 集到之相關文獻及個人認知能力、經驗,選取部分面向進行研究工具設計,因 此研究結果無法包含視覺藝術創新教學的所有面向。. 7.

(26) 8.

(2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為了進一步了解視覺藝術創新教學在國內教育實施的現況,研究者在本章中 將先對台灣視覺藝術教育發展作深入探究,使本研究中的視覺藝術教育背景脈絡 更加清晰;並針對「創新教學」一詞進行定義區分,確立本研究所探討的創新教 學面向,以作為研究的理論基礎與依據。繼而分析國內目前國中視覺藝術師資的 培育現況,列舉有助於視覺藝術教師進行創新教學的社會資源,以了解目前國中 視覺藝術教師進行創新教學的專業知能背景與環境資源條件;最後歸納、分析與 本研究有關的相關研究內容,以協助本研究的調查問卷內容發展。. 第一節 台灣視覺藝術教育發展脈絡 首先研究者對台灣的國民藝術教育發展自日治時代至當今現況發展做一回 顧整理,探討順序由台灣視覺藝術教育歷史演進、教育改革九年一貫「藝術與人 文」課程現況、當代視覺藝術教育新思潮等三個段落來做探討。 一、台灣視覺藝術教育歷史演進 (一)日治時代的啟蒙 日治時代,日本政府在台灣推行近歐美的學制, 學務部長伊澤修二提出「有 用的學術」理念,所謂有用的學術指的是以往在中國傳統課程中不被視為正式 課程的學科如: 「體操、音樂、算術、繪畫等現代化教育課程」 (楊孟哲,1999), 視覺藝術教育就在此時正式納入台灣國民教育課程中。 此時台灣人可就讀之國民教育機構分為初等教育與中等教育學校中等教育 階段並非義務教育,通常能就讀的台灣人並不多:女子學校最早為1905年所設 置的日語學校附設女學校,男子學校則為1915年設置的台中公立中學(吳國淳, 1997)。 視覺藝術在當時的中等教育課程中,與「音樂、書道、圖畫和工作」歸 納稱為「藝能科」,藝術教育在此時的角色偏向實用性質、美感訓練,長期以 9.

(28) 來的藝術學習迷思如:描繪技巧取向的教學、偏重西方思維的藝術學習方式, 也是此時教育方向仿效歐美課程內容所種下的思想種子。 (二)光復後至解嚴前的教育開展—「實用取向」與「兒童中心」 1945年台灣光復後,國民政府將日制中學改名為「省立中學」,並增設「縣 立初級中學」,修業年限設為六年,初、高級各三年,並撤除中等學校的升學 限制。在視覺藝術教育方面,國民學校規定每週教授一節圖畫課,每節四十分 鐘,在課程內容方面,從1962年公佈的中學美術科課程目標第三點:「增進日 常生活有關物品的『美』、『實用』、『經濟』三者價值的正確見解」,以及 第四點「從家庭學校的生活美化中,體會美術和國家社會相關的重要性。」可 見九年國教實施之前,國民藝術教育仍是偏向實用技能取向的(參閱何清欽, 1980;王麗雁,2008)。 1968年,我國全面實施九年國民教育,前六年為國民小學教育,後三年為 國民中學教育。依據吳國淳(1997,頁206,見表2-1-1)所整理,可以發現國中 視覺藝術教學內容在國教施行之初,仍偏重實用技術的訓練,例如1968年的教 學內容,在實作部分有繪畫、美術設計、版畫與雕塑等內容制定,而鑑賞課程 部分卻只列有中西美術史一項。1976年,Lowenfeld的《創造與心智的成長》中 譯本出版,使「兒童中心」的藝術教育理論廣為藝術教育工作者所接受(黃冬 富,2002),而反映在國教課程內容的發展中,則可從1983年的教學內容(見 表2-1-1)鑑賞部分發現除了「中西藝術史」及「美學原理」項目,還列出了「中 外學生美術作品的鑑賞」一項,可見當時「兒童中心」的藝術教育理論對我國 藝術教育發展的確產生重大影響。. 10.

(29) 表2-1-1 我國中學美術科教學內容演變 內涵. 領域. 教學內容. 繪畫. 1. 寫意. 3. 水墨畫. 2. 寫生. 4. 漫畫:以標語、紀念日、宣傳、民族英雄先賢事. 時代 1968.1. 蹟、好人好事表揚為主。 美術設計. 4. 包裝設計、舞台設計、平面設. 1. 色彩原理與應用. 計、臥室書房設計. 2. 食衣住行各種物品之設計 3. 運動會議場所設計、壁. 5. 平面幾何圖、統計圖、透視圖、 工作圖之製作. 報、海報是設計、校園家. 6. 卡片信封、標誌之設計. 庭之裝飾設計. 7. 二方、四方連續紋樣設計 版畫. 泥版、臘版、石膏版、蔗板、磚版、橡皮版、木版、化學藥品腐蝕 版、塑膠版等版畫製作. 雕塑. 1. 泥版、臘版、石膏版、磚版、木版之浮雕 2. 手足、頭像、人像、動物之塑造. 1972.10. 美術史蹟. 中西美術史. 表現85%. 1.平面表現 2.立體表現 3.形與色的練習. 鑑賞15%. 1. 人工美或自然美的欣賞 2。型態美與素材美的體會 3. 中西美術史鑑賞. 1983.7. 表現78%. 1. 平面表現:國畫、水彩、素描、版畫、設計 2. 立體表現:雕塑、立體造型. 鑑賞22%. 1. 自然美與人工美、形態美與材質美、居住環境 2. 中外國中生美術作品 3. 現代體裁之國畫、中國與西洋繪畫. 1994.10. 表現50%. 心象表現. 1994.10. 只純粹美術,包括平面、立體或綜合媒材的美術創作活 動. 機能表現. 只應用美術,創作合乎生活機能的作品,包括平面或立 體造型,重視設計及機能性之表現. 鑑賞50% 實踐. 美感認知. 瞭解美的原理原則. 美感判斷. 對藝術品做價值判斷. 加強環保意識、多元文化價值觀、藝術生活化理念的實踐. (資料來源:引自吳國淳1997;頁206). 11.

(30) (三)解嚴後的藝術教育轉型 視覺藝術教育的新思潮在解嚴前已展開,1987年解嚴之後,這些藝術教育 轉型的議題,便更加熱切的被討論起來。一批批取得藝術教育博士學位的學者如 郭禎祥、袁汝儀、黃壬來等紛紛返臺,並執教於師範院校美術相關系所(王麗雁, 2008),帶來藝術教育新思潮的激盪。這些思潮中,影響台灣藝術教育發展最多 的莫過於「學科本位的藝術教育理論」 (discipline-based art education,簡稱DBAE) , 其成為當時台灣藝術教育教育思潮之主流,直到九年一貫課程改革,才有所變動 (黃冬富,2002) 。 藝術教育發展方向的再變化,始自90年代初,藝術教育學術界持續舉辦多 次研討會以探討台灣的藝術教育發展。當時許多學者紛紛發表對於藝術教育的新 期望與建言,例如黃壬來(1994,1998)提出「全人的藝術教育觀」;郭禎祥(1999) 繼而提出「全面與廣泛性的藝術教育」理想,這些新的藝術教育觀點中有一項共 同的特質,那就是強調「藝術教育」與「人文」、「科技」內涵進行跨領域結合 的重要性,而這些觀念的發表也成為藝術教育課程改革之前奏。歷經多次的研討 與激盪之後,終促成九年一貫課程改革內容中,藝術教育理念的統整取向。 二、教育改革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課程現況 1997年,教育部成立「國民中小學課程發展專業小組」, 2000年正式公佈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並自2001年八月起開始實施九年一貫課 程。 九年一貫課程整體而言是依據以「學生」為主體,以「生活經驗」為重心的 蓋念所規畫之課程,基本理念是希望透過「人與自己」、「人與社會」、「人與 自然」等統整學習內容達成「培養據人本情懷、統整能力、民主素養、鄉土與國 際意識,並能進行終身學習之健全國民」的教育目標(教育部,1998)。課程架 構方面,打破了以往的學科限制,將學習內容分為七大學習領域,強調統整式的 學習,課程實施方面,以「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與「課程統整」兩者為重要核心。 課程的改革過程中,為讓新課程更能具體可行,教育部並於2007年成立「國 12.

(31) 民中小學課程綱要總綱、各學習領域、生活課程暨重大議題審議小組」,用以確 認各學習領域及總綱要內容之適當性。並陸續自2008年審議通過課綱的微調內容 (國民教育社群網,2008)。 在視覺藝術方面,九年一貫課程中最大的變動在於將以往稱為「美術」的科 目改稱為「視覺藝術」,並與「音樂」、「表演藝術」兩科目共同歸納為「藝術 與人文」學習領域,占總授課時數10~15 %。「藝術人文」課程實施的基本理念 在於認為藝術教育應以「人文素養」為主要教授內容,藉由藝術教育,使學生學 習創作並表達其觀念與情感;藉由分析、了解、批評、反省等表達方式,訓練自 己對藝術品的感知;藉由對藝術品的社會背景、情感表現,反思生活經驗中的種 種象徵意義;並強調可運用統整方式,整合其他領域的學習內容,使學生獲得更 完整的學習(教育部,2008)。 以下參考2008年修訂的「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 課程綱要,就「藝術人文」學習領域的實施重點簡要說明: (一)領域學習理念 「藝術與人文」即是指「藝術學習與人文素養」 ,是經由藝術陶冶,涵育人 文素養的藝術學習課程。以「培養學生藝術知能,鼓勵其積極參與藝文活動, 提升藝術鑑賞能力,陶冶生活情趣,並以啟發藝術潛能與人格健全發展」為教 育目的。 (二)領域學習目標 以「探索與表現」、「審美與理解」、「實踐與應用」做為三大目標: 1.探索與表現:使每位學生能自我探索,覺知環境與個人的關係,運用媒材與 形式,從事藝術表現,以豐富生活與心靈。 2.審美與理解:使每位學生能透過審美及文化活動,體認各種藝術價值、風格 及其文化脈絡,珍視藝術文物與作品,並熱忱參與多元文化的藝術活動。 3.實踐與應用:使每位學生能了解藝術與生活的關連,透過藝術活動增強對環 境的知覺;認識藝術行業,擴展藝術的視野,尊重與了解藝術創作,並能身 13.

(32) 體力行,實踐於生活中。 (三)基本範疇 課程綱要內容指出, 「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包含視覺藝術、音樂、表演藝 術等方面的學習,並列出其領域學習基本範疇,視覺藝術方面:包含繪畫、雕 塑、版畫、工藝、設計、攝影、建築、 電腦繪圖等的欣賞與創作,包括精緻與 大眾的視覺藝術型態等。 (四)分段能力指標 配合課程總綱中「國民教育階段應培養之基本能力」,「藝術與人文」領 域課程依據三項目標及兒童身心發展模式,分別發展出視覺藝術、音樂、表演藝 術不同類別的分段能力指標,共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一~二年級,第二階段 三~四年級,第三階段五~六年級,第四階段七~九年級(國中一~三年級)。能力 指標不僅用以檢視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成效,更是課程設計時的重要依據。 (五)實施要點 實施要點中逐列有關藝術與人文課程實施的課程設計、教材編選、教學設 計、教學方法與教學評量的內涵與可資參考的方法,其中除了教材編選部分因視 覺藝術、音樂、表演學科特質的不同而有所區別,其他則共通法則,而以「統整」 為最大原則。 (六)教材內容 課程綱要中為協助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教師,於設計或進行教學活動時能 有更具體的教材指引,依據學習領域涵蓋內容及課程目標,訂定出「表現試探」、 「基本概念」、「藝術與歷史文化」、「藝術與生活」等四項藝術人文教材的內 容。而教材內容的四個面向與能力指標的三大主軸之間,關連緊密,相互呼應。 其中「表現試探」與「基本概念」雖以分科方式說明,但各項內容仍具有統 整性質,而非切割分類;「藝術與歷史文化」與「藝術與生活」則以統整為主要。 以下列舉視覺藝術方面第四階段(國中一~三年級)的教材內容規定如表2-1-2。. 14.

(33) 表2-1-2 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課程第四階段(國中一~三年級)教材內容 表現試探. (一)平面、立體、綜合與科技媒材的創作體驗 1.認識與試探平面媒材、立體媒材、綜合媒材與科技媒材的特性, 並引導構思主題性的創作。 2.嘗試發展具有創造性的創作方法與表現題材。 3.運用材料與構成的特性,創作具有機能性思考、傳達與應用、符 合目的性的展示事物。. 基本概念. (二)技術(工具與過程)的認知與探索 1.練習運用視覺創作的思考過程,瞭解各種創作工具與個人表現技 巧方式及其獨特性。 2.能依自我對生活感受的需求,選擇適合的表現媒材、工具,體驗 創作過程,並能呈現自己獨特的想法。. 藝術與. (三)藝術與文化的關係 1.認識區域性、臺灣、世界具代表性的視覺藝術家與作品。 2.思考藝術家、藝術品和國家或地區文化之間的互動關係。 3.探索藝術品被藝術家創作的背景及傳達的意涵。 4.經由評價與討論,識別人造物設計構思的實際應用與設計的特 性。 5.藉由比較來自不同時期的藝術複製品、印刷品、幻燈片與錄影 帶,識別歷史、文化與政治事件對藝術作品的影響。. 歷史文化. 藝術與 生活. (四)藝術與社會的關係 1.參酌藝術批評的方法,如:描述、分析、解釋、判斷,討論和批 判思考藝術在社會生活中的功能與角色。 2.能從藝術與生活發展的脈絡,表達自己對於藝術的感受與對自己 的啟發。 3.能具有包容力接納當代各種表現方式的藝術創作,並參與欣賞活 動及討論並提出個人的見解。 (資料來源:教育部,2008). 三、當代視覺藝術教育思潮 我國九年一貫課程實施以來的視覺藝術教育發展,從技能學習導向的模式中 解放,自此趨向更多元、更深沉的人文關懷面向,這樣的改變主要是受當代西方 藝術教育兩大發展方向的影響,這兩大發展方向之一是「視覺文化」觀點的出現, 其內容擴充了視覺藝術教育領域的界限,使視覺藝術與生活經驗的關係更加緊 密;發展方向之二是「全方位的視覺藝術教育」(Comprehensive Art Education) 15.

(34) 理念發展,其使藝術教育更重視人文意識的內涵,包容多元文化的面向。以下分 別就視覺文化的蔓延及全方位視覺藝術教育的趨勢進行說明: (一)視覺文化的蔓延 視覺文化(Visual Cultural)的理論背景源自80年代後結構主義與解構主義的 跨領域研究潮流,其範疇包含了日常生活的所見所得,關注的面向是在文化脈絡 中,視覺影像產生意義的過程(Margaret,2006)。Anderson(2003)認為相較於自然, 我們所生存的世界其實是一個人為建構的世界,我們無論行走、睡眠、呼吸、成 長、生活或死亡都全然處在一種由自己所建構的世界中,此也說明人類之所以超 出萬物生存方式的關鍵就是「文化」的存在。在眾多文化傳遞方式中,「觀看」 具有直覺溝通的特性,John Berger (吳莉君譯,2005)即認為「藉由觀看,我們 確定自己置身於周遭世界當中」,「觀看」的重要性,使視覺在文化演變中占有 一席無法取代的重要地位。 在對藝術教育的影響方面,Duncum及Mirzoeff認為「視覺文化」是繼DBAE、 後現代思潮之後,出現在視覺藝術教育中最重要的觀念,其強調視覺經驗與生活 的相關性,並認為視覺藝術教師應該以視覺文化作為課程題材,讓學生思考影像 所衍生出來的社會意義(參趙惠玲,2001)。在視覺文化觀的藝術教育(Visual Cultural Art Education)內容中,「視覺文本本身不是最重要的探索對象,其所屬 脈絡才是」(Duncum,2002),藝術品或創作不再是視覺藝術課程的全部,生活 周遭所及的視覺影像都可以成為課程討論的素材,教師需引導學生運用反思、批 判的方式去觀看生活中習以為常的各種視覺現象,解構視覺元素背後所構成的文 化意義,並藉由這樣的省思過程重新審社會文化中的種種既定概念。 在視覺文化的教育實踐方面,Keifer-Boyd 及 Maitland-Gholson(2007)從文 化理論觀點提出「信念影響我們所觀看的方式」的看法,認為如果我們願意接受 這樣的前提,則重視課程中學生的思考與討論,引導其進行解構影像的意義,就 是一個學習視覺文化很好的方法。Jagodzinski 進一步提出,當一個後現代藝術教 師要教導學生能批判的地審視大眾傳媒和其他視覺語言時,必須熟稔各種不同符 16.

(35) 號系統之編碼與解讀,並擅長於解構社會意義的方法(引自謝攸青,2006) 。因 此,視在面對覺文化的範圍廣大的課題時,須更留意生活中出現的視覺意象與視 覺流通的傳媒表現,並與學生共同檢視與審思其中的意涵,引導學生體會視覺文 化所涵蓋的廣泛教學內容。 由於「視覺」所能探討的面向實在太廣,有關視覺文化研究的確切範圍、目 標、定義與方法至今仍無共識(Elkins,2003;Margaret,2006),但可以肯定的是, 視覺文化議題在藝術教育中已產生的正向效應,使視覺藝術教育與生活環境更加 關係緊密,是藝術更加「生活化」的表現。視覺文化也擴張了視覺藝術教育的範 疇,為視覺藝術教育的課程內容注入一股活水,更為視覺藝術教育往後的人文發 展奠定根基。 (三)全方位視覺藝術教育的趨勢 藝術直接關係著人生許多「重要的事件」──包含人與自然的關係、人與人 的關係、人與社會的種種關係,而因為這樣的關聯性,當代視覺藝術教育接著朝 向一種全方位的視覺藝術教育(Comprehensive Art Education)發展前進(Patchen, 1999)。 在視覺文化觀念的影響下,藝術教育內涵的關注焦點從精緻藝術的表現解放 至平民化、大眾化的視覺影像。但全方位的視覺藝術教育視覺藝術觀點卻重新重 視藝術品、藝術家表現。Risatti(1998)認為,當我們認真思考藝術內涵時,不 可忽視的是藝術與社會文化之間的關係,Walker(2001)繼而提出以「重要概念」 (big idea)為關注焦點的藝術教育觀點,此處的「重要概念」和主題(themes)、 議題(issues) 、概念(concepts)等名詞含義類似,強調將學習與生活議題結合。 Walker認為只要是與「人」息息相關的哲學議題如自我認知(identity)、人我關 係(relationships) 、生存(survival) 、權力(power) 、人類與自然(humans and nature) 、 衝突(conflicts)……等等,都是可以用來引導學生跨越學科的邊界,擴展學習 視野與空間,並啟發思考的概念。國內學者林曼麗(2000)也提出相似的觀點, 她認為視覺藝術教育應超越學科、技術制約,以「人」為主體,尋求個體的自主 17.

(36) 性與社會統合化的精神定位。 在全方位的視覺藝術教學實踐過程中,視覺藝術教師以人文概念為課程核 心,運用「統整」式的教學模式發展出多元的藝術教學活動,例如教師可探討與 大概念相符的藝術作品,並輔以相關的藝術表現手法練習、藝術家創作歷程介紹 或是其他相關領域知識的討論作為引導,教學重點在於讓學生以更貼近實際生活 經驗的方式接觸藝術品與藝術家,並進而思考與課程核心概念相關的重要問題, 在課程的執行過程中,教師必須把握不斷引導學生回歸自身經驗的反思,以進行 課程核心概念統合的原則。 其實無論是視覺文化觀點或是全方位的藝術教育理念,都強調視覺藝術教育 應讓學生有機會用更多面向的觀點進行思考,也強調將藝術學習融入實際生活甚 至人生哲學的實踐。由此可知,當代視覺藝術教育內涵正從藝術本位逐漸走向以 個體發展為中心,以社會、文化為方向的趨勢。 四、小結 台灣的視覺藝術教育發展受到社會發展、西方藝術教育思潮的影響,從日 治時代開始至今,歷經技術取向、學科取向,並邁向以人文思考為發展重心的趨 勢。在國民教育政策方面,九年一貫課程藝術與人文領域的理念擴展了藝術教育 的內涵,使視覺藝術的教學內容不再侷限於實用技術或知識的傳授,而是可以透 過視覺語彙探討多元面向的人文議題,增進藝術學習與社會、生活的聯結,使學 生得到更全面性的藝術學習經驗。這也意指視覺藝術教師不僅要能引導學生進行 創作與鑑賞,還要能理解藝術品的精神內涵,體察生活經驗的多層意義,並引導 學生進行人文思考的學習。所以當代的視覺藝術教師除了須具備充足藝術教育知 能之外,更需要不斷吸收新知,並具備反省、創造的能力,才能進行面向如此廣 泛且多元的教學工作,由此可知,人文取向的視覺藝術教育內涵是順應時代發展 的趨勢,也是當代視覺藝術教師必須面對的一大挑戰。. 18.

(37) 第二節 創新教學的內涵與實踐 「創新能力」是知識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教育部,2002) ,九年一貫教育 政策施行之後,也極力推動「創新教學」此一概念。在此一章節中即將探討「創 新教學」此一概念的內涵,以及在教學實務中的具體策略。敘述順序將由「創新」 定義談起;接著討論「創新」在教學中的定義與相關名詞區分;最後整理並提出 創新教學的基本實踐原則與具體實踐面向。 一、創新教學的意義 (一)創新、創意與創造力 「創新」(Innovation)一詞是源於經濟學說,於文獻資料中最早由美籍奧地 利經濟學家Schumpeter(1934)所提出,其原意是指「介紹新的事物或概念」。 Craft(2005)進一步定義「創新」是使用新的想法創造出有價值且能被市場接受 的成果。在創新行為的動機方面,「創新」的起源是人類與生俱來解決問題的思 考能力,而如同經濟學者Shapiro所言:「創新並不是菁英份子獨有的能力或作為, 我們每個人都具有『創新』的潛力,只是高低有別」 (戴至中譯,2005) 。再從活 動歷程來看,國內學者吳靖國(2003)認為,「創新」就是個體「尋求恰如其分 地解決問題」的過程,且「創新」的重點不僅關注在「解決問題」 ,要能「恰如 其分」才是創新的重要意義。 綜合上述,「創新」通常在需要「解決問題」時出現,它是一種具有實踐力 的態度或行為,且「創新」並非某些人的特殊天分,它是每個人都具有且皆能做 到的,而「創新」的目的並非僅重視新穎的追求,能否創造出有別於現況的具體 成效,是衡量「創新」效能優劣的關鍵。 「創新」在學術研究或是一般實務中又常與「創意」(creative idea) 、「創造 力」(creativity)等詞彙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創造力教育白皮書(教育部,2002) 中指出,「創造力」是創新的基礎,而「創新」則是「創造力」的具體實踐;吳 19.

(38) 國淳(2003)也說到:「創新必須要創造力,經由創造力,才有創意的想法」。 至於 「創意」與「創新」之間的區別, Shapiro認為「創意」與「創新」的差異 是「前者係指產生新的想法,而後者則是落實新的想法」 (戴至中譯,2005) 。因 此, 「創意」可視為「創造力」的運思成果,而「創新」則是創意的具體實踐; 「創 意」如果能產出可合乎社會價值的某項成果,就成為「創新」的表現,在教育領 域中則即為創新教學的表現。創造力與創意、創新的關聯可由圖2-2-1呈現之。. 圖2-2-1. 創造力與創意、創新活動的關聯. (二)創新教學的定義 1.教學的定義 「教學」二字最出現於《禮記》學記篇:「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 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 禮記「長善而救其失」則指出了中華文化對教育的目的描述。 近代關於「教學」的意義闡釋, Lefrancois(1991)認為,「教學」最簡單的 意涵就是傳授技能、知識、態度和價值,歐陽教(1986)則提出「教學」是施教 者以適當的方法,增進受教者學到有認知意義、價值的目的活動。 就教學活動內容而言,單文經(2002a)認為,「教學」是教師依據教學的目 標,配合學生的起點行為,安排適當的教材,採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的 學習興趣,並經過適當的評量,促進學生達成學習目標的過程。 何碧燕(2006)歸納現代教學的意義應包括: 20.

(39) (1)教學是具目標導向的系統活動。 (2)教學是師生之間在一特定情境中多樣密切的互動關係。 (3)教學涵蓋「教-學」方法與策略的運用。 (4)教學應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且達到一定程度的「學習效果」。 (5)教學要引導受教者行為的改變,使受教者的潛能積極發揮。 (6)教學要因應時代的的變革求新求變。 承上所述,研究者歸納「教學」之當代意義,除了單向知識傳授之外,更注 重師生互動關係的建立,在此關係中教學者須兼顧受教者的需求以及時代變革趨 勢,使教學方式與內容具有彈性與新意,才能讓受教者的學習更有意義。 2.教育工作中的創新意義 「創新」是進步的必經過程,在知識經濟的時代,教育工作與經濟管理一樣 需要不斷革新進步,因而九年一貫實施後,教育部推動了「教學」要「創新」的 口號,但是究竟「創新教學」的意義為何? 吳清山(2002)認為「創新教學」的意義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多元活 潑的教學方式」及「多樣化豐富的教學內容」提升學生學習興趣,並培養主動學 習態度與學習能力的過程,張世忠(2002)也認為「創新教學」是指教師不持傳 統或原來的教學方式,不斷更新或變化其教學內容與方式的活動,而「創新教學」 的目的則在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並啟發學生的創意思考,適應學生之個別差 異。 吳靖國(2003)繼而提出「創新教學」不是指固定的某種教學方式或模式看 法,他認為創新教學是一個「過程」 ,只要是對原有教學進行改變,不管是融合、 調整、或是取代,就產生了教學上的創新。 承上所述,研究者定義本文中所指稱的「創新教學」並非指單一的教學方式, 而是一種以學生為思考主體,不斷革新教學工作內容以達成教學目標的教學行為 表現。具有「創新教學」表現的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會呈現「勇於改變」的態度, 能視時勢與學生需求進行教學內容數次的修正,並能依據教學目標彈性使用各種 21.

(40) 教學資源,協助學生藉由多元刺激增進學習效果;在教學過程中則重視學生個別 差異,強調教學策略的創意性與教學活動的啟發性,以引起學生學習興趣,鼓勵 學生主動學習為目的。 二、創新教學的理論依據與重要性 (一)「創新教學」是多元智能學習理論的實踐 「創新教學」的理論根基於Gardner的多元智能論中「若能給予正向的引導, 每個個體都有提升學習效果的可能」的教育觀點(引自張世忠,2002)。 多元智能的學習理論認為過去對智力的定義過於狹窄,未能完全反映一個人 的真實能力,此一理論主張每個人都擁有多元的智能,而且每個人所擁有的能力 存在個別差異,多元智能理論也認為各種智能有其「出現的時機」、「顛峰時期」 及「下降時期」,除此之外,智能的表現除順應生理發展,也會受到特殊的情境 所激發(李平譯,2007),因此在某項智能表現並不突出的人,如果能在適當的 時機給予正向的鼓勵和指導,就有可能使其發展水準提升。 因為多元智能的學習理論認為人的潛能是可以被無限啟發的,所以教學者若 能因應個體學習狀況,引起學習動機、激發潛能,就有可能提升受教者學習效果, 因此,教師若能以學生條件為中心,善用各種教學策略,就能刺激學生學習,達 到提升教學效能的目標,這是「創新教學」之所以具有意義的基本理論基礎。 (二)「創新教學」是實現台灣教育改革的關鍵 就教育改革的觀點而言,前教育部長曾志朗(2001)指出,課程、制度的改 革只是教育改革的切入點,教師對於教育的革新真諦是否能了解與實踐,才是教 改成敗的重要核心。林美玲(2003)進一步指出,九年一貫強調課程統整、學校 本位課程發展,這些都具有進步主義色彩,但基本能力導向是行為主義的,這三 者課程觀、知識觀、教學觀上的互相矛盾,使創新教學策略成為我國九年一貫課 程的核心,卻也是最困難的實踐關鍵。既然教師的「創新教學」是教育改革之核 心角色,也是成敗的關鍵,那麼教師在教學現場中對創新教學的認知與實踐狀況, 就是教育改革成效的具體呈現。 22.

(41) 三、「創新教學」與相關字詞之區別 在本節中已將創新、創意、創造力做了區別,接著區分與「創新教學」相關 之教育相關詞彙如:創意教學、創造性教學、創造力教學、創造思考教學。 毛連塭(2000)認為「創造性教學」(creative teaching)、「創造思考教學」 (teaching for creative thinking)及「創造力教學」(teaching for creativity)三者有 別,「創造性教學」是指具有創造性、使教學活潑、生動多變化的教學規劃,目 的在增進學生學習動機;「創造思考教學」係以培養兒童創造思考技能為目的, 「創造力教學」則是用以培育兒童創造力的教學。 陳龍安(2006)為區別「創新教學」、「創意教學」、「創造性教學」、「創 造力教學」、「創造思考教學」、「創造思維教學」等相近詞在文獻或教學中常 造成的混淆,做了簡單兩種區分:一是創造性教學(creative teaching);一是創 造思考教學(teaching for creativity)。「創造性教學」指「教學很有創意,透過 教師的創意,以活潑有趣的方式將教材教授給學生,使學生享受學習的樂趣」; 「創造思考教學」則是指「教學的目標在激發或培養學生創造力為重點目標的教 學方式,其區分見表2-2-1. 表2-2-1 「創造性教學」與「創造思考教學」比較表 教學要項. 創造性教學(creative teaching). 創造思考教學(teaching for creativity). 教學理念. 學生學習興趣是可以被激發的. 創造力是可以被培養的. 教學目標. 學生對教學活動有興趣、鼓勵學 培養學生創造思考能力 生思考、樂於學習。. 教學模式. 沒有固定模式. 創造思考. 教學方法. 多元活潑、富有變化、生動有趣 運用創造思考策略、多元彈性. 師生角色. 教師主導教授者、引導者,學生 激發者、助長者,師生互動 配合. 教學資源. 多樣. 多樣. 教材教具. 多樣化教材. 多樣化教材. 教學評量. 多元評量、標準答案. 多元評量、非標準答案. 資料來源: 陳龍安(2006:99) 2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incapable to extract any quantities from QCD, nor to tackle the most interesting physics, namely, the spontaneously chiral symmetry breaking and the color confinement.. 

• Formation of massive primordial stars as origin of objects in the early universe. • Supernova explosions might be visible to the most

(Another example of close harmony is the four-bar unaccompanied vocal introduction to “Paperback Writer”, a somewhat later Beatles song.) Overall, Lennon’s and McCartney’s

Microphone and 600 ohm line conduits shall be mechanically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receptacle boxes and electrically grounded to the audio system ground point.. Lines in

The continuity of learning that is produced by the second type of transfer, transfer of principles, is dependent upon mastery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subject matter …in order for a

™ ™ When ready to eat a bite of your bread, place the spoon on the When ready to eat a bite of your bread, place the spoon on the under plate, then use the same hand to take the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develop and investigate the integration of the dynamic geometry software GeoGebra (GGB) into eleventh grade students’.. learning of geometric concepts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was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the process of innovation forwards innovative production networks of conventional industries that could be based on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