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二)具有創造性生活的能力就是創造力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 (二)具有創造性生活的能力就是創造力"

Copied!
2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旨在瞭解「全國高中職智慧鐵人創意競賽」優勝團 隊的創造歷程,因此本章將從創造力相關實證研究進行文獻探 討。茲將所蒐集之相關文獻予以彙整,於下列各節分別敘述。

第一節 創造力的涵義

何謂創造力?「創造力」乃是人類一種「創造」的能力,

所以討論創造力的涵義,「創造」的概念必須一併解釋。

一、創造力的定義

陳龍安(1984)曾綜合歸納各家有關創造力之定義,研擬 以下創造力的定義:「創造力是指個體在支持的環境下結合敏 覺、流暢、變通、獨創、精進的特性,透過思考的歷程,對於 事物產生分歧性的觀點,賦予事物獨特新穎的意義,其結果不 但使自己也使別人獲得滿足。」(陳龍安,2002)。

研究創造力學者對創造力的定義頗多,毛連塭(2000)歸 納中外學者的看法提出八項涵義:

(一)創造是創新未曾有的事物,這種能力謂之創造力。

Guilford(1985)認為創造乃是個體產生新的觀念或產品,

或融合現有的觀念或產品而改變一種新穎的形式,這種能力也 就是創造力。

(二)具有創造性生活的能力就是創造力。

Maslow(1959)認為創造在追求自我實現,自我實現的創

(2)

造力表現於日常生活中,做任何事均具有創新的傾向。

(三)創造是問題解決的心理歷程,所以創造力也就是解決問 題的能力。

Torrance(1962)認為創造是對問題形成新假設,修正或 重新考驗假設,以解決問題,此種能夠解決未知問題的能力謂 之創造力。

(四)創造是一種思考歷程,在思考過程中運用創造力,在思 考結果表現創造力。

Torrance(1969)認為創造思考是一系列的過程,包括覺 察問題的缺陷、知識的鴻溝、要素的遺漏等,進而發覺困難,

尋求答案,提出假設、驗證及再驗證假設,最後報告結果。

(五)創造是一種能力,也就是創造力。

Williams(1971)認為創造力應包括流暢力、變通力、獨 創力和精進力等認知能力。

(六)創造是一種人格傾向,具有創造傾向者更能發揮其創造 力的效果。

Rookey(1977)認為創造行為表現的情感領域即為創造人 格傾向,包括冒險性、挑戰性、好奇心和想像力。

(七)創造力乃是將可聯結的要素加以聯合或結合成新的關 係,這種能力即是創造力。

Wiles(1985)認為創造是刻意將不同事物、觀念連結成 新的關係,此種能力稱為創造力。

(3)

(八)綜合論:創造是一種綜合性、整體性的活動,而創造力 是個人整體的綜合表現。

Gardner 與 Gruber(1982)發現創造天才乃是天賦、家庭、

動機和文化因素融合的結果。

綜合上述,雖然創造力定義分歧不一,但是 Rhodes(1961)

曾蒐集數十篇有關創造力定義的文獻,認為創造力涉及四個

「p」:即「創造的人」(person)、「創造的歷程」(process)、

「創造的產品」(product)以及「創造的環境」(place)。也有學 者把「創造的環境」改為「壓力」(press),而 Simonton(1988)

把「壓力」改為「說服力」(persuasion)(陳龍安,2002)。

二、創造力 4P 的涵義

根據創造力的定義,研究者認為本研究,可由創造者人格 特質、創造歷程、創造產品及創造環境四個向度來進行探討。

(一)創造者人格特質

研究創造力與人格特質關係之學者,多著重於對具有高創 造性的人物做人格特質的探究。質化研究方法主要是透過觀 察、訪談或分析傳記,而實驗研究法係針對高創造力者施以人 格及創造力測驗,另外也有綜合使用上述方法以問卷調查方式 進行研究。

魏美惠(1994)在創造力人格研究中發現創造力較高的人有 下列特質:

1.能容忍模糊概念的存在:指在做事情時並不一定要遵守 常規,做決定時也沒有任何預設立場。當面對一些模糊或曖昧 不明的生活情境時並不畏懼,反而能保持一顆開放的胸襟,也

(4)

往往有豐富的想像力,不會自我設限。

2.思考自由:一般人受到某種訓練或處於某種環境太久之 後,思考方式無形中會被限制而導致功能僵化,無法跳離某種 思考模式,富有創造力的人則能意識到自己思考上的自由,並 能充分的發揮思考的功能。

3.富於彈性:在考慮問題或解決事情時能懂得變通而不侷 限於一定得符合原則、或達到某一種標準,而給自己預留許多 變化或發展的空間。

4.喜好冒險:創造力較高的人一般說來自信心較高,他們 較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也不會怕失敗而受到別人嘲笑,對任 何事多願意去冒險,較不會計較得失。

5.不易滿足:高創造力者的另一特質是他們不畏艱難、繁 瑣,不易滿足於現狀,會不斷的嘗試尋求改進或追求更高境界 的作品。

陳昭儀(1996)訪問二十位具有高創意的發明家,由創意 思考、行為、性格及人生觀四方面探討我國當代發明家的人格 特質,研究發現:能力行實踐、實事求是、具有追求成就的強 烈動機,非常有自信、個性好強、有冒險性、幽默、不喜歡壓 力、有獨立性、有耐性等是發明家的特質。

過去針對高創意者之人格特質的傳記研究發現,高創意者 較低創意者有更多幽默的表現。高創意者在面對一般人認為單 調或乏味的工作時,仍能自得其樂,並且能針對平凡的事情提 出不平凡的解釋,從不同的角度看待事情。因此,高創意者都 具有很好的幽默感(陳學志,2004; Sternberg & Lubart,1995)。

(5)

Csikszentmihalyi 經深入分析創造性人格後發現,創造性人 物通常具有下列某些複合性的人格特質:

1.精力充沛又沉靜自如;

2.聰明伶俐又有點天真;

3.具備紀律、責任心又常表現出無所謂甚或遊戲的態度;

4.能想像、幻想與現實交互轉換;

5.兼具內向與外向兩種性格同時;

6.兼備不尋常的謙卑與自豪;

7.兼具「陽剛」與「陰柔」的兩種性別特質;

8.比較叛逆而且獨立;

9.對自己的工作都很熱情,但又能冷靜客觀;

10.因開放與敏銳而經常陷於悲喜交雜之情境。

複合性人格並不代表中性,或是平均,也不是兩種極端的 中界點,而是包含了視情況能由一個極端轉至另一個極端的能 力。(杜明城譯,l999)

本研究探討「第三屆全國高中職智慧鐵人創意競賽」優勝 團隊之團隊成員人格特質,即是希望瞭解其是否具有如上述之 創造者人格特質。

(二) 創造歷程

創造本身就是一種思考的歷程,是指意念萌生之前至形成

(6)

概念的整個過程而言。也就是說創造是指將創造潛能轉變為具 體顯現形式的一連串歷程。換言之,創造歷程是創造者用來解 決問題的一系列步驟或階段。(洪榮昭,2003)。

創造的過程是一種解決問題的過程,學生在解決開放性問 題時,需將觀念重新組合,或探取新奇獨特的觀點做出異於平 常之反應,尋求無單一標準的答案(洪文東,2000)。創造歷 程表現出來的為創造行為,創造行為是人在產生動機後,直到 創造品完成之時所表現的行為,也就是說是創造思考技能運作 時所能表現的一切內外在行為(毛連塭,2000)。Gardner(1988) 也認為個體思考和行為的特質是創造歷程。

陳昭儀(2000)歸納相關文獻後,將創造歷程分為以下五個 步驟:(1)問題的產生:包括準備期、發現問題或困難、洞察問 題等;(2)尋求解決問題或困難的方法及作法:包含醞釀期、尋 找可應用的資料、資訊、資源、分析、記憶的儲存及評價、處 理、腦力激盪、探索期、嘗試各種意見等;(3)尋獲最佳處理方 案:豁朗期、綜合、確認、新答案的產生、發現解決方案、洞 察階段等;(4)評估及驗證:包括驗證期、評價、竭力完成、接 受的發現、形成理論或架構等;(5)發表、溝通與應用:溝通結 果、付諸行動、說明及利用結果等。

陳昭儀(1996)研究二十位我國傑出發明家創造發明歷程 與遇到困難的因應方式,發現其創造歷程中第一個過程是創造 發明的流程,包括五個階段:1.靈感與動機;2.構思、產生構 想;3.設計工作;4.實驗與研究;5.完成發明品。第二個過程則 是發明成果商品化及後續階段。遭遇困難的因應方式為不放 棄、尋求不同的解決方法、請教他人、尋找資料、重視實際試

(7)

驗的過程、轉換思考的角度及各種方式進行研究工作,尋求朋 友及家人的支援和鼓勵。

綜合上述,可發現學者對於創造歷程的研究,著重於分析 個人產生創意的過程與階段,而本研究探討「第三屆全國高中 職智慧鐵人創意競賽」優勝團隊之創造歷程,則是著重於分析 團隊創造的歷程。

(三)創造產品

雖然創造力的定義會隨著研究者的興趣或研究取向不同 而有所差異,但多數學者認為以創造的結果或產品(product)來 定義創造力是較佳的,此定義係指由一項具獨創性(originality)

且適當的(appropriate)點子,生產出新穎的(novel)又有價 值的(valuable)產品(e.g., Gruber & Wallace; Martindale; Lubart;

Nickerson, 1999; 轉引自 Mayer,1999),創作這些產品的人就 具有創造力,其創造產品的過程就是創造歷程(Mayer,1999)。

詹志禹(2002)認為「新穎」和「價值」分別有個人和社 會文化兩種層次,構成了創造力發展的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 著重讓學習者創造出自己前所未有的產品,這是學習歷程的本 質;第二個階段著重讓學習者創造出自己珍惜的產品,這是培 養動機與自信的必要法門;第三個階段著重讓學習者創造出與 眾不同的獨特產品,這是突破社會文化傳統的開始;第四個階 段著重讓學習者創造出相關社群前所未見卻又欣賞的產品,這 是參與文化創造的開始。

第三屆全國高中職智慧鐵人創意競賽,參賽團隊的創造性 產品,便是主題任務的作品。因此,藉由主題作品的呈現,可 以展現團隊的創造力。

(8)

(四)創造環境

Csikszentmihalyi 認為創造力無法獨立於社會、歷史與文化 之外,而是由個人、領域及學門三大要素交互作用下所產生 的,如圖 2-1:

1.個人(individual person):「個人」所指的範疇,涵蓋 其人格特質及背景相關因素。Csikszentmihalyi 認為創造性人物 的人格會因領域、時間而作調整。

文化

領域

學門 個人

個人背景 社會

傳遞資訊

產生新穎

激勵新穎 選擇新穎

圖2-1 創造力系統圖 (引自Csikszentmihalyi,1999)

(9)

2.領域(domain):「領域」所指的乃是各個學習領域的 象徵符號系統(symbolic system),各種相關的領域結合起來而 形成的文化。領域的角色可說是創造力必要的成分要素,若無 領域的存在,知識則無法產生變異,因為具原創性的新想法並 非憑空出現,所有新穎事物均與舊事物互相對照而生。領域中 的新點子需被學門中的守門人認可,才有可能適應生存成為新 穎且具價值的創見。

3.學門(field):「學門」所代表的則是指新穎點子的篩 選機制,即所謂的守門人(gatekeeper)的角色。系統模式中的守 門人角色即屬學門這個範疇的執行者。以學術界而言,期刊的 編輯委員、負責審查計畫的教授即是學術界的守門人;以藝術 界而言,買畫的大眾即是畫家的守門人、看電影的大群影迷即 是導演、演員們的守門人。〈杜明城譯,1999〉

顯然地,Csikszentmihalyi 強調創造力應是一種系統性的,

而非個別的現象。

Amabile(1988)提出促進組織創造力及阻礙組織創造力發 展的環境因素。在促進創造力方面:包括自由、鼓勵、具挑戰 性、認同與回饋、充裕的時間、充足的資源、適當的壓力、良 好的專案負責人、以及正面的組織特徵等九項因素;在阻礙創 造力方面:包括限制多、不足的資源、缺乏時間壓力、不適當 的評鑑、缺乏組織熱忱、不良的專案負責人、負面的組織特徵、

組織用的競爭、及過分強調現狀等九項因素。

此外,毛連塭(2000)指出所謂「創造性的環境」,就是 可以孕育創造人的創造動機,培養創造人的人格特質,發展創 造人創造思考技能,以助長創造行為的環境,也就是一個支持

(10)

的環境。他認為環境對創造力的重要性有下列五點:

1.有創造性的環境才能培養創造的人格特質;

2.創造性環境有利於創造動機的產生;

3.發展創造思考技能有賴於創造性環境提供學習的機會;

4.創造性環境有利於創造行為的持續進行;

5.創造性環境使創造的產品得以顯現其價值。

本研究探討「第三屆全國高中職智慧鐵人創意競賽」參賽 團隊於競賽活動中,團隊成員所處工作環境,並探討優勝團隊 成員父母教養方式,即是希望瞭解環境情境對創造力的影響。

三、創造力之成份模式

Amabile(1983)以「產品」的觀點,提出創造力的成份 模式(componential model)。她認為「創造力相關的技能」

( creativity-relevant skills ) 、 「 領 域 相 關 的 技 能 」

(domain-relevant skills)和「工作動機」(task motivation)是 形成創意產品的三個基本成份,這三個成份在創造歷程中產生 不同作用。

「創造力相關技能」為最基本的層次,是對訊息反應的搜 尋,在任何領域中均可發生作用。它包含適當的認知型態、引 發創意的內隱或外顯知識、有效的工作模式,決定因素來自於 訓練、創意經驗及相關人格特質。

「領域相關技能」具調節作用,是某一領域內所共同具有 的基本技能,形成了創造的準備狀態。它包含與領域相關的知

(11)

識、需要的技術以及特殊的領域相關天賦,決定因素有先天的 認知、知覺能力及後天的正式與非正式教育。

「工作動機」則是特殊的層次,不僅隨領域、工作性質而 有不同,甚至在同一工作內的動機也會因時而異。它包含個人 對於工作的態度、個人覺察自己在進行任務時的動機,決定因 素包括最初的內在動機程度、顯著的外在限制出現時個人降低 外在限制的認知能力。

在創造歷程中,上述這三個成份時時互相影響,例如一個 人的工作動機,將影響其在領域相關及創造力相關技能上的學 習與準備,也會影響創造過程中對工作的認知以及對訊息的搜 尋;創造的結果也會影響工作動機,這種影響可能是正面的也 可能是負面的。總之,個人創造力必須在「領域相關技能」、

「創造力相關技能」及「工作動機」這三項要素間起相互作用 才會產生。而且,在創造歷程中,這三個成份會不斷地交互作 用,影響個人的創造表現,如果三者交集愈多,個人的創造力 愈能顯現。

Amabile(1996)後來認為產品的創意必須透過環境脈絡 的比對才得以顯現,因為「社會環境」因素會影響「工作動機」

進而影響創造力。因此她將「社會環境」加入原來的成份模式 中 , 提 出 新 的 創 造 力 成 分 組 織 ( componential framework of creativity),如圖 2-2,各步驟間以波浪符號表示,代表整個 創造歷程並非單一連續的線性序列關係,而是可以反覆地在各 步驟間來回跳躍調整。

(12)

此外,關於創造力的評量,Amabile(1983)強調「產品 或可觀察的反應才是創造力的明證」,不同領域的產品需經由 該領域的專家來評析其創意的高低,並共同發展出評量產品創 意的辦法,稱之為「共識評量」(consensual assessment)。本 研究探討的對象:「第三屆全國高中職智慧鐵人創意競賽優勝 團隊」,即是經過十位評審委員的「共識評量」所產生的。

四、創造力之研究取向

1950 年美國心理學家 Guilford 在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APA)上直陳創造力研究受到忽視,疾呼相關學

未產生合理 反應 (失敗) 完成目標

(成功)

有進展

外在 刺 激或 內在 刺 激

以知 識 準 則來 測 試 反應 可 能 蒐尋 記 憶與

環境 產 生反 應可 能 性 建立或再活化

儲存相關資訊 及反應程序

回到 1.2.

3.4

工作動機

領域相關技能 創造力相關歷程

社會環境

學習

打破成規 增加或減少

1、問題或 任 務 確認

4、 反 應 確 認 與溝 通

2、準備 3、反應產 生 5、結果

圖2-2 創造力的成分組織圖 (引自Amabile,1996)

(13)

者投入創造力研究。許多人認為 Guilford 的演講是創造力研究 的里程碑。此後,與創造力有關的理論模式不斷被提出。根據 研究觀點的不同,Sternberg 與 Lubart(1999)提出了七種主要 研究取向:

(一)神秘取向(Mystical Approaches):

柏拉圖(Plato)認為一個創作者所以能夠創作,只有在繆 思(Muse)的灌頂下才能文思泉湧。

(二)實用取向(Pragmatic Approaches):

這 個 取 向 是 因 應 企 業 界 和 市 場 上 的 需 求 而 發 展 的 , 如 Osborn(1953)的腦力激盪術,De Bono(1971)的水平思考法。

(三)心理動力取向(Psychodynamic Approaches):

心理動力的取向是二十世紀初期的主要取向,Freud 認為 創造力是可意識到的現實世界和潛意識的驅力產生衝突緊張 之後產生的,他認為創意的作品是創作者透過公眾可以接受的 方式來表達其潛意識慾望,如:權力、名望、榮譽、愛情、財 富等。

(四)心理計量取向(Psychometric Approaches):

Guiford(1950,1967)的不尋常測驗、Torrance(1967)

的 TTCT、吳靜吉等人(1998)新編創造思考測驗。

(五)認知取向(Cognitive Approaches):

旨在瞭解創造思維的心智表徵及歷程,Weisberg(1993)認 為創造的歷程,基本上包括一些正規日常的認知歷程,但卻能 產生超常驚人的產品。這個取向中,實驗、電腦模擬、個案等 都是可能會使用的方法。

(14)

(六)社會-人格取向(Social-Personality Approaches):

這種取向的研究一方面是在研究個別差異的變項,如人 格、思考風格、能力、動機、態度等變項;或社會文化環境的 相關變項與創造力的關係或對創造力的影響,另一方面也在研 究兩類變項之間的交互影響。

(七)匯合取向(Confluence Approaches):

認為創造的產生依賴多種因素的匯合,這些因素包括個人 的和環境或社會文化的因素,也可以說創造力是這些因素的匯 合。(引自吳靜吉,2002)

本研究探討「第三屆全國高中職智慧鐵人創意競賽」優勝 團隊的創造歷程與特質,屬於認知以及社會-人格取向之綜合 研究。

Amabile(1983,1996)視創造力為「個人」的一種行為 特質,除考慮這些特質的個別差異外,也重視包括人格特質、

態度、興趣和動機等相關的情意層次。此外,認為創造「歷程」

有其階段及步驟的學者,研究的主要興趣在於發現創造的共同 歷程。還有一些學者雖然也從創造思考歷程的觀點出發,但思 考歷程所經歷的步驟則是理論上的建構,他們的主要興趣仍在 於每個歷程上的個別差異。至於以「產品」作為評量創造力依 據的學者,焦點放在根據哪些標準來判別創造力的高低。持「環 境」觀點的學者主要興趣在於探討什麼樣的社會或環境因素有 利於或有礙於創造的發生。

綜合上述,學者探討創造的問題有六個不同的取向,亦即 創造者(person)、創造歷程(process)、創造產品(product)、

創 造 環 境 ( place) 、 心 理 環 境 -壓 力 程 度 ( press) 與 說 服 力

(15)

(persuasion)六方面。因此可從這六個取向出發,以不同角 度來進行創造力的研究。

五、影響創造力的因素

哪些因素會影響創造力呢?根據 Sternberg 與 Lubart (1995) 的研究,下列六項因素對創造力有顯著的影響:

(一)智能(intelligence):與創造力有關的智能主要有綜合 智能(synthetic intelligence)、分析智能(analytic intelligence)與實 用智能(practical intelligence)等三種

1.綜合智能:指個人能夠從一個完全不同的角度來看待相 同的問題,進而能創造新的事物、改變事情原來的方向或採用 別種方式做事。換言之,是一種可以重新界定問題的能力。

2.分析智能:指個人具備有效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分辨 各種新的想法是否值得發展落實。此外,一個有創造力的人在 可行性分析的思考歷程中能夠交互運用擴散性與聚斂性思考。

3. 實用智能:指個人具有令人對其想法產生興趣的能力,

能夠將創造的成果具體呈現給直接的關係人,並蒐集眾人的評 價以獲得有利的改進意見。

綜合言之,一個有創意的個人基本上需具備三種智能,即 引發新想法並以新方式審視問題的綜合智能;釐清問題並評估 各種構想之價值的分析智能;以及說服他人推銷新觀念,並能 依情境改進自己想法的實用智能。

(二)知識(knowledge):創意絕非憑空而來,個人新的構 想有無創意,取決於其所屬的知識領域,即某一領域或某一職

(16)

業上的正式(formal)知識,包括實際經驗、法則、價值判斷、

意見、一般科技知識及參考典範。這種正式知識能協助個人思 考判斷過去有無相同或類似的想法已經存在,可避免重新發明 的風險,但它有時也會導致個人想法受到侷限,無法超越過往 看待問題的模式。此外,創意的發展除了要具備相當的專業知 識外,還需要在其他相關領域或行業的非正式(informal)知識,

才能夠跳脫原有知識的框架,將想法轉變為高品質的作品。

(三)思考風格(thinking styles):思考風格指的是個人如何 運用能力的方法,Sternberg 研究發現高創造力的人往往具有立 法型(legislative style)思考風格,立法型者喜歡計劃、按照自己 的規則做事,偏好少結構化的問題或任務,經常質疑他人所遵 行的規範和假設,並且能順應情境隨機應變。

(四)人格(personality):有高度創造力的人具有兩項重要 的人格特質,其一是願意冒險,寧可最後使自己成為笑柄,也 不願意盲從他人;其二是堅持立場,為自己的理想挺身而出,

努力克服障礙。

(五)動機(motivation):有豐富創意的人對自己的工作有 強烈的成就動機,他們很有活力、樂於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完 成工作,並且迫不及待地繼續下一個工作。

(六)環境情境(environmental context):有些環境鼓勵創意 的發展,有些則否,有幸處在鼓勵創意的環境中,個人的創意 可以得到啟發、實現及增長的機會。

Amabile(1988)認為影響創造力的因素有個人天賦、創新的 激勵與創造性技術,並認為後二者會受外在因素之影響。

(17)

第二節 團隊創造力

一、團隊的定義

Robbins(2001)定 義 團 隊 是 由 彼 此 互 相 依 賴 的 個 體 所 組 成 的正式團體,成員能透過協調溝通,共同完成某項工作任務,

並產生正向的綜效(synergy),亦即團體中個別成員共同努力後 的績效會大於個別投入的總和。錢毓琦(2001)認為團隊是兩 位或兩位以上的個體因共同目標組成,各自擁有專業的知能,

彼此互補與支援,相互協調與信任,每位成員均視達成目標為 優先,並能產生綜效。

Cross 將團隊歸納為三種基本類型,分別為(引自蔡明穎,

2000):

(一)平行團隊:平行團隊指團隊與組織正式結構間的關係是 並存的,平行團隊通常為暫時性的,團隊成員定期開會,一起 解決工作所遭遇之問題。平行團隊可能為跨部門的,成員來自 不同工作領域,擁有互補性之專業技能;可能由同一部門內工 作性質相似的成員組成,同負責某一特定任務。團隊成員同時 隸屬於原來部門與平行團隊。

(二)過程團隊:過程團隊又稱工作團隊(work team),工作團 隊通常由工作性質或任務相似的成員組成,屬於永久性編制,

很少暫時性或跨部門的情形。其主要目的在改善或完成組織核 心工作如生產、銷售或服務。主要目標在追求高品質、高效率 或低成本的產品與服務。

(三)專案團隊:專案團隊內成員並不固定,當專案之工作任 務改變時,其團隊成員通常亦跟著改變,其特色為每個成員來 自不同部門,背景專長亦不同,故團隊可集合個別成員的努

(18)

力,完成工作任務。

本研究的對象團隊不屬於上述之類型,可稱為「競賽團 隊」,團隊內成員的共同任務是參與競賽,競賽結束後工作任 務亦隨之停止,其特色為團隊運作的期間較短。

二、團隊創造力的內涵

個人的創造能力有其限度,若能以小組的方式相互激盪,

則創意將可倍增,產生「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吳武典,

2004)。Woodman,Sawyer 與 Griffin(1993)認為「雖然團隊創 造力是團隊中個別創造力的函數,但團隊創造力絕不僅於所有 團隊成員的創造力之總集合」。團隊創造力將會受到下列因素 之影響。包括有:團隊組成(如:成員異質程度)、團隊特性

(如:凝聚力、團隊大小)、團隊發展(如:問題解決的策略、

社會資訊流程),以及延伸自組織的連帶影響(引自林奇芳,

2001)。

Woodman, Sawyer 與 Griffin(1993)認為創造力行為是 個體與環境互動的結果,研究團隊創造力可從具創造性的過程

( the creative process ) , 具 創 造 性 的 產 出 ( the creative product)、具創造性的成員(the creative person)及具創造性 的情境(the creative situation)四方面著手,而所謂的個體包 含個人認知、個人性格、個人動機、個人知識專長等,而團隊 包含團隊規範、團隊角色、分工情形、團隊凝聚力及團隊大小 等,而創造情境則包含組織中社會與環境的總合(引自侯旭 峰,2002)。

林奇芳(2001)歸納出團隊創造力所應具備的內涵,可由 四點來考量,分別為:

(19)

(一)團隊成員的特質:團隊中成員的人格特質、心智能力 水準、自我驅策的意願,都影響著團隊創造力的產生。

(二)團隊溝通的管道:團隊中成員彼此間的互動模式、溝 通型態與創意激盪等活動型態,都與團隊創造力的開發有著密 切的關係。

(三)團隊運作的形式:團隊的組成、維持、合作、調整、

修正、分工與協調等運作細節,亦能直接影響團隊的創造力成 果。

(四)外在環境的配合:組織開放文化的建立、創新氣氛的 營造、鼓勵創新的機制、支持與充分的授權等,都能促進團隊 創造力蓬勃發展。

此外,Kurtzberg 與 Amabile (2001) 認為可能會影響團隊 創造力表現的個人特質包括:性別、年齡、人格、文化價值、

社經背景、教育背景、機能背景、職業背景、工業經驗、組織 會員、組織任期和團體任期長短等因素。

三、團隊創造歷程

Amabile(1988)認為團隊創造的歷程包括下列五個程序:

(一)任務呈現:團隊被告知或自己決定所要解決的問題。

(二)準備:收集團隊成員所有的資源。

(三)構想的產生:團隊產生構想。

(四)構想的確立:團隊將所產生之構想,加以評估及篩選。

(五)成果評鑑:評鑑團隊努力的成果。若最後的成敗已出來,

即結束工作歷程,若還有進步的空間則回到任務呈現步驟。

Leonard 與 Swap(1999)結合個人創造力認知歷程中的擴散 思考(divergent thinking)與聚斂思考(convergent thinking) 兩個 模 式 , 以 及 Wallas ( 1926 ) 的 準 備 (preparation) 、 醞 釀

(20)

(incubation)、豁朗(illumination)、驗證(verification) 四階段創 造歷程,提出團隊創造的五階段歷程:準備(prepare)、創新聚 焦 (innovation focus) 、 擴 散 性 思 考 與 創 造 選 擇 (divergent thinking:create choice)、醞釀(incubation)、以及聚斂性思考與 選擇(convergent thinking:choice)。如下圖 2-3

1.Prepare 準備

2.Innovation focus 創新聚焦

3.Divergent Thinking:

Create Choice 擴散性思考:

創造選擇

4.Incubation 醞釀

5.Convergent Thinking:

Choice 聚斂性思考:

選擇

圖 2-3:團隊創造歷程 (引自 Leonard & Swap,1999)

所謂的團隊創造歷程即為:

(一)準備工作:選擇具有不同專門知識及思考模式的團隊成 員。個人創意的展現或創新產品的生成,必須擁有足夠的相關 領域知識以及經驗才能實現。團隊較個人更具有創造的潛能,

因為眾人可運用的專業知識更多元,經驗更為豐富。異質多樣 化的團隊,儘管個別成員僅在其經驗領域中獨立思考,但是這

(21)

些不同的觀點及想法匯集,便能組合出新奇有用的創新點子。

但是,先決條件是團隊成員都具備有用的知識,以及經過評估 後,這些知識可讓團隊分享、處理及整合時,才能產生作用。

因此,在這個階段中,選擇適合的團隊成員,對於之後的創意 產生有決定性的影響。

(二)創新聚焦:確認問題所在,並將焦點放在創意上。創意 的觸發,有可能是各種稀奇古怪甚至不切實際的想法,通常有 問題待解決的時刻便是發揮創意的時機,而且一項創新通常會 帶來另一項創新的需求,而這正是展現創意思考的絕佳機會。

因此,在這個階段中,最重要的是指出需要創意的問題並找尋 可能的創新機會。

(三)擴散思考─ 創造選擇:未確定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之 前,先進行分歧性思考,匯集更多的想法。當創新機會或問題 浮現時,一般人會隨機挑選一個選擇,就開始去執行,但是有 創意的解決之道,是由一張列舉各種可能選擇的名單中去挑 選,而名單中可供選擇的項目愈多,最後產出的結果就可能愈 具創意。創造選擇進行的方式就是腦力激盪,因此在匯集挑選 出最好的解決方案前,本階段宜先進行擴散性思考。

(四)醞釀孵化:當團隊產生各種可能的選擇方案後,團隊成 員需要時間孵化。如同個人在陷入思考瓶頸時,必須暫時跳開 一般,團隊也需要時間思考他們所發現的機會,或是面臨的挑 戰。尤其是當團隊成員自覺陷入膠著進退不得時,應停止創意 發想,並暫時停止腦力激盪,讓團隊進入孵化階段,以促進個 體與集體的潛意識連結。團隊沈思階段所發生的發酵效果,是 創造過程中相當重要且不能缺少的一環。

(五)聚斂思考─ 團隊成員達成共識,整合於一個選擇。當團 隊創意被激發而產生出各種可行的問題解決途徑時,如何使團

(22)

隊成員達成共識,確定一個最終的選擇,是這個階段最重要的 事。換言之,由多個選擇到一項創新,有賴聚斂性思考。此外,

團隊進行聚斂性思考所需的技巧,與刺激擴散性思考時不同。

Leonard 與 Swap(1999)認為這個創造歷程模式並非是線狀 的步驟階段,創造過程的物理模式,如同是一盤義大利麵,在 任何一個階段內,都可能發生五階段中,部分或全部階段所形 成的小循環,具有糾結與反覆的性質。創意的產生不是在整合 出最適合的選擇之後就結束,還得評估選擇,付諸實行,而且 在團隊創造過程的產物,往往能刺激新的創新機會,激發出更 多的創意需求。這正是為什麼創造的過程像義大利麵,而不是 架構清楚、階段分明,因為在執行任務中途或結束時的評估,

可能使團隊再回到前一階段,例如,當團隊不能突破某個瓶頸 時,就必須回歸擴散性思考階段,重新尋找新的可能。

Leonard 與 Swap 認 為 團 隊 創 造 力 應 注 重 創 造 歷 程 的 管 理,而團隊領導者的首要任務,乃在適當的階段中引導成員進 行適當的工作。例如,維持擴散思考與聚斂思考的平衡。假設 團隊花太多時間進行擴散思考,便會缺乏時間考慮執行問題;

團隊如果花太多時間進行聚斂思考,將因而縮短擴散思考的過 程,不易營造出創意摩擦的氣氛。此外,當團隊遇到思考的問 題陷入膠著狀態時,團隊領導者應要求暫停討論,讓團隊進入 孵化期,善用團隊沉思以產生發酵的作用。

楊芝霞(2003)以Leonard與Swap(1999)的創意過程理論,

來分析創新團隊的創造過程,以國內六個知名現代劇團為例,

透過個案訪談的方式來深入分析團隊的創新過程。研究發現團 隊創新過程中具有以下的特質:

(一)創新型組織的團隊中,較容易產生多元價值,有助於

(23)

團隊的創新產生,且更容易在變動的環境下生存。

(二)厚實的領域知識是團隊創新的基礎,而團隊多元價值 的發揮有賴於團隊中信任與熟悉度的建立。

(三)具有多種領域專長的領導人,有助於團隊創新的產生 與溝通,較容易領導出結合兩種領域的開創性作品。

(四)創意產生過程中,知識權與決策權的結合有助於創意 的產生。

(五)時間壓力不利於創新準備期,卻有利於創新的開展與 整合階段。

綜合以上有關團隊創造歷程的研究,可發現學者比較著重 於分析產生創意的過程與階段,而本研究則是著重於分析團隊 成員間互動的歷程。

四、影響團隊創造力之因素

Leonard 與 Swap(1999)認為影響團隊創造力的因素有團隊 成員特性、擴散思考過程、聚斂思考過程、物理環境的設計與 心理環境的設計。分述如下:

(一)團隊成員特性:團隊成員特性的因素包含成員的知識、

技巧、人際衝突、實質衝突、認知差異性、視覺上的差異性、

能力與知識的差異性、自身專長與其他成員專長的相融與偏好 的思考模式等。

(二)擴散思考過程:包含領導人的風格、思考方式的平衡、

成員的相處、凝聚力、群體迷思、團隊規範等因素。

(三)聚斂思考過程:包含組織文化、任務、優先順序、高層 觀念、整合技巧與共同語言等因素。

(四)物理環境的設計:包含建築結構、內部空間的使用、家 具、距離、顏色、刺激物、資訊科技等因素。

(24)

(五)心理環境的設計:包含由失敗中學習、溝通方式、激發 內外在動機、鼓勵熱誠、鼓勵意外發現等因素。

錢毓琦(2001)採取質化研究之個案研究方法,訪談五個 廣告團隊,十一位創意人員探討影響團隊創造力之因素,得到 以下結論:

(一)影響團隊創造力因素可分為六大要素:1.個人特質;2.

團隊組合;3.創造過程;4.組織文化;5.工作環境;6.客戶特性。

(二)個人特質方面影響團隊創造力的因素:1.個人的人格特 質;2.個人的專業知能; 3.個人的生活經驗。

(三)團隊組合方面影響團隊創造力的因素:1.團隊領導人的 專業能力;2.團隊領導人的領導風格;3.團隊組成特性;4.團隊 成員彼此間的關係。

(四)創造過程方面影響團隊創造力的因素:1.團隊創造的歷 程;2.團隊創造的技術; 3.團隊創造的原則。

(五)組織文化方面影響團隊創造力的因素:1.公司的使命;

2.工作氣氛;3.激勵創造力的作法;4.企業流程的支援。

(六)工作環境方面影響團隊創造力的因素:1.公司的制度;

2.公司的硬體設備。

另外,根據 Kirton(1989)的看法,不同思考風格的個人覺 得最佳的問題解決方式,可能會導致溝通和團隊合作變得較簡 單或較困難。團隊成員的問題解決風格愈不同,團隊愈難朝共 同目標一起合作。當創造風格極不同時,衝突就可能會產生。

Jehn 與 Mannix(2001)指出團隊中可能產生的衝突可分為三類:

(一 )任務衝突 (task conflict)-是指團隊成員對於團隊目 標的看法不一致,對於工作上的做法意見不同而產生的討論與 爭辯。

(25)

(二)關係衝突(relationship conflict)-是指團隊成員間互動情 形不良,個人對於他人觀念的不同意及不妥協而產生的摩擦衝 突。

(三)歷程衝突(process conflict)-是指團隊成員在完成團隊目 標之方法上的歧異,所造成的衝突。包含團隊成員對策略、計 畫、角色及責任分工上的不滿而產生的摩擦,是團隊協調上所 發生的問題。

Kurtzberg 與 Amabile (2001)認為工作衝突對團隊創造力表 現有一些正面的影響,但關係和歷程衝突則有損於創造力。有 些學者特別指出,適度的工作衝突能夠有利於團隊創造力,因 為對重大實在議題的激烈討論能夠激發新洞見 (James, 1995;

Kolb & Glidden, 1986)。也許工作衝突對於團隊創造力可能有 正面效應,但所有類型的衝突往往都有負面效應。對團隊而 言,即使是有利的衝突類型,如果沒有被有效的管理時,可能 會演變成具破壞力的人際攻擊和情緒爆發,形成關係衝突而影 響團隊的創造。

基於這個理由,Kirton(1989)強調橋樑者(bridger)在團隊工 作中所扮演的角色,這個人的風格剛好介於團隊的創造力風格 的中間,可以負責溝通傳達不同風格的團體成員的想法。

謝綺文(2003) 以網路合作學習環境為基礎,透過觀察學 生創造性問題解決的歷程,探討不同團隊在合作表現上的差 異。研究中根據思考風格的不同將學生分為異質組、同質組、

風格不明組,再依自我效能將組長分成高、中、低三種類別,

以瞭解不同形式的小組合作及領導者個人因素對團隊創造力 的影響。研究結論如下:

(26)

(一)「小組類型」會影響團隊創造力之表現;

(二)「組長效能」會影響團隊效能之變化;

(三)「組長風格」會影響團隊創造力之表現;

(四)「團體效能」與團隊創造力呈現正相關;

(五)「合作滿意度」與團隊表現呈現正相關;

(六)「團體效能」比「自我效能」更能預測團隊表現。

團隊成員來自不同的領域,擁有不同的經驗、專長及思考 風格,在創造的過程中比較能夠相互激盪而引發創意,如果團 隊中成員同質性太高,容易因為相近的背景及類似的思考角 度,因而產生比較一致的想法,降低創新的可能性,而異質成 員以不同的思考方式思考相同的問題,容易激發另類觀點,產 生創意的機率較大。

另一方面,洪毓孜(2004)由個人角度出發,探討個人玩 興、團隊玩興氣氛與團隊創造力績效之關係,經過實證研究 後,發現:

(一)個人玩興對團隊玩興氣氛有顯著正向影響;

(二)團隊玩興氣氛對團隊創造力績效有顯著正向影響;

(三)個人屬性中,年齡、手足人數、畢業學校類別及社團經 驗皆會影響個人玩興之表現。

簡言之,團隊的玩興狀態對於整體的創造力或工作表現具 有舉足輕重的影響,長期一同工作的團隊成員,在其互動下所 共同建立的自主及愉快輕鬆的氣氛,能使人知覺到工作有趣而 且感覺受到支持,而勇於嘗試挑戰,因而有較多創新的可能性。

綜合以上學者有關團隊創造力的研究,可發現影響團隊創 造力的主要因素有組成團隊成員之特質、團隊特質、團隊聚斂 思考及擴散思考過程、團隊工作的物理環境與心理環境等。本

(27)

研究以此為理論基礎,藉由問卷調查及訪談方式,分析「第三 屆全國高中職智慧鐵人創意競賽」優勝團隊之團隊組成、問題 解決的過程、團隊互動之氣氛、團隊之風格以及思考方式,探 討創意競賽優勝團隊的創造歷程,並歸納影響團隊創造力的相 關因素。

數據

圖 2-3:團隊創造歷程 (引自 Leonard & Swap,1999)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不過以上所提的內容幾乎都會被現在的智慧型手機取 代,因此我們覺得這些功能能夠運用在一個沒有網路

1.4 體能活動對幼兒的成長來說,其意義不單是強健體格,它還可以作為

批判性思考 + 創造力 創造力示例二 創造力 創造力 示例二 示例二: 示例二 : :環境調查 : 環境調查 環境調查 環境調查..

z z 發展學生解難及 發展學生解難及 溝通能力 溝通能力 ,鼓勵學生運用 ,鼓勵學生運用 批判性思考 批判性思考

達、創意及思 維,透過音律 的演繹,具體 地展現. 靈活運用在創 作上,樂曲與

這是一尊日本造像的佛陀,臉孔像是日本人,表現出一種男子氣 慨、帶有嚴肅威武的相貌,創作者或許認為這樣的相貌才能代表佛的 莊嚴 (圖

3.同儕討論 同儕討論 同儕討論 同儕討論, , ,刺激想像 , 刺激想像 刺激想像 刺激想像 4.意念撞擊 意念撞擊 意念撞擊 意念撞擊, , ,創意無限 , 創意無限

意義治療學的創立者意弗蘭克( Viktor Frankl , 1905-1997 ),在集中營的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