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題材也不再是教堂所偏愛的,而是女性 的題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題材也不再是教堂所偏愛的,而是女性 的題材"

Copied!
1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三章 創作主體之背景條件與元素創作主體之背景條件與元素創作主體之背景條件與元素創作主體之背景條件與元素

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第一節 繪畫中金銀箔的啟發繪畫中金銀箔的啟發繪畫中金銀箔的啟發繪畫中金銀箔的啟發

金銀箔的使用在西方美術史上可追溯於拜占庭藝術,常用於祭壇畫中描 繪宗教或神話裡的題材,因為金箔在當時只用於具有神性的人事物。如(圖 八)

圖八 喬托﹝Giotto di Bondone﹞﹝1267 ~ 1337﹞

寶座聖母像,蛋彩畫板,325 x 204 公分,1310 年 烏菲茲美術館,佛羅倫斯﹝Florence﹞,義大利

到 了 文 藝 復 興 時 代 , 北 方 法 蘭 德 斯 畫 家 ─ 傅 肯 (Jean Fouquet,1420-1481),將金箔使用在守護聖人之肖像的服飾,增加華麗神聖 感,但金箔的使用仍脫離不了宗教題材。爾後,維也納分離派的古斯塔夫‧

克林姆(Gustav Klimt1862–1918)將金箔使用得淋漓盡致,呈現出金碧輝 煌、縟豔華美而又頹靡之至的景象。1885 年克林姆在一幅素描中,首次使 用金箔作為裝飾,這也成了日後創作的一項重要特色。因於父親是金飾雕刻 家,他對於金銀箔的使用技巧也爐火純青。不同於文藝復興時期之前或當時 的祭壇壁畫,因為加入金箔來描繪聖經故事,而呈現出無空間感,平面的場

(2)

景,克林姆能將畫面中光彩熠熠的金箔和富有層次與筆觸的油彩結合的恰到 好處,不但讓畫面擁有層次與空間感,作品中珍貴的材料及豐富的裝飾提高 了意象的感性,以及絢麗的神秘感。題材也不再是教堂所偏愛的,而是女性 的題材。但也讓人彷彿感受到如同教堂聖壇中裝飾的神聖。下圖九中的《吻》

(The Kiss)更是克里姆廣受喜愛的作品。

圖九 克林姆 Gustav Klimt,《吻》The Kiss , 1907-1908 Oil and gold leaf on canvas,180 × 180 cm

至於日本的繪畫中,也充分的運用金銀箔的媒材。尤其是桃山時代,時 期雖短,但他的文化卻燦爛輝煌,奠定日本現代文明的基礎。

當時所建造的城堡多開小窗戶,例如姬路城。因為城堡也為幕府將軍和 武士提供居處,房間的採光就很重要。但小窗無法提供足夠的光線。在這種 情況下,裝飾設計就被用來改進房間的採光效果。屏風〈障子〉1的使用亦 提供了大片空間讓藝術家在上面展現天才。為了增加房間亮度,畫家用金、

銀、白、藍、綠等輝煌的顏色來作畫。裝飾屏障畫最偉大的宗師─狩野永德 (かのう えいとく,1543 - 1590),更讓金碧樣式屏障推向高峰。其作法是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日本和室用的紙門

(3)

畫的表面糊上一層金箔。這些金箔都呈小方塊,形成一種漂亮的「磚塊紋」

(圖十),作為背景。狩野永德融合水墨與濃彩,推進繪畫日本化。所選用的 題材也較

圖十 狩野永德,《檜圖屏風》(局部),

169.5 x 460.5 cm,Tokyo National Museum (東京国立博物館)

為通俗化。他攝取中國宋、元、明各代繪畫的諸種樣式,熟悉大和繪的手法,

融匯貫通,脫離了佛教美術觀對他創作的束縛,創造出清新淡雅的裝飾式障 壁畫風格。永德一洗過去因襲模仿的守舊風氣,開始描繪本土性風俗題材。

如富詩意的名勝風景、四季景致、松樹、蘆葦、船隻,或是有象徵意味的太 陽和月亮。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畫中的文人高士已從已往的中心人物轉變 成了僅僅具有特徵的點景人物。《檜圖屏風》則為狩野永德金碧樣式屏障的 代表(圖十一)。

圖十一 狩野永德,《檜圖屏風》,169.5 x 460.5 cm,Tokyo National Museum (東京国立博物館)

(4)

狩野派大膽打破大和畫2的傳統畫法,真正地畫出了日本繪畫。此時完 成的障屏畫,能夠迎合氣魄雄壯的武士心理,一時不只城廓豪邸喜愛狩野畫 風,即使寺院乃至各大名(諸候)也都風行起來,為應付時代精神之需要,

在野的各畫派例如長谷川派、海北派、雲谷派、曾我派等都向狩野學習,轉 變原來的畫法,改為大畫面與濃彩畫法,甚至在京都宮廷掌畫的以漢畫為主 流的土佐派,也自行斷絕傳統畫法,朝向符合新時代的大型畫風。而後,影 響著江戶時代的畫家。如尾形光琳(おがた こうりん,1658 – 1716)所繪製的 屏風,多以整片金箔作為背景,描繪四季的花卉(圖十二)。

圖十二 尾形光琳おがた こうりん,1658 – 1716《燕子花圖屏風》東京 根津美術館

筆著對於狩野派的金箔濃彩畫風,從一片片金箔覆滿紙面後,在上著彩 施繪,發出絢爛璀璨、華貴豪美的效果頗為喜愛。此外,金銀箔不同於繪畫 顏料中金銀的色粉,其光澤的絢麗是內斂的。金銀箔讓人謂之著迷的原因,

在於金箔光澤的永久保存性,而銀箔在未氧化的情況下將其以膠覆蓋,可保 存其光澤,讓畫面呈現金碧輝煌的華麗感,或是運用氧化程度的不同,銀箔 將呈現不同的風貌。也就是氧化程度越久,銀箔會變色而有層次感,越能展 現滄桑樸拙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仿唐畫法。

(5)

因此筆者也嘗試用運金銀箔在畫面上做結合。相對於西方繪畫將金箔用 於神性題材,或是華麗錦衣的裝飾,筆者傾向日本金銀箔中探幽的意境,結 合自然的母題。在製作過程中,由於金銀箔薄如絲,輕如絮,因此貼箔須全 神貫注,小心翼翼的一層層堆疊,而膠的濃稠度也需注意,過猶不及都會影 響貼箔的效果。雖然筆者技法不夠熟稔,所以常有失敗破損,或滲膠的狀況 發生。但筆者從中學習到古代畫家在貼箔時,是以怎樣恭敬謙和的態度、全 神貫注的精神去完成,也了解創作不只是開花結果當下的喜悅,而是透過創 作去學習技法與畫家的態度。因此,金銀箔在筆者的作品中不只是裝飾的意 味,效果的呈現,更有情感沉澱的體會。

(6)

第二節第二節

第二節第二節 自然物的生命意義與內涵自然物的生命意義與內涵自然物的生命意義與內涵自然物的生命意義與內涵

東方藝術最能表現出人與自然直接通感的特性,孔子說:「仁者樂山,

智者樂水。1」莊子更拈出『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2』的境界,因 此愛好自然變成中國藝術的傳統精神。如文學詩詞書畫中,則處處可發現寄 情山水辭句與題材。清朝王夫之《薑齋詩話》說:「古人唱絕句,多景語3」。

詩詞創作,雖然是透過文字符號來展現,但也能夠表現出空間與視覺意象,

而呈現出詩中畫。如:王荊公「春風又綠江南岸4」中的綠字,及增加了色 彩的視覺效果。或是王維,輞川別業中的「雨中草色綠堪染,水上桃花紅欲 5。雖然詩詞沒有直接將作者的心境或情緒表露出來,但言不盡意透過景 物來表達,卻讓人的體悟更深遠,意境更含蓄且深層。「凡寫迷離之情者,

止須述景。6」清賀裳《皺水軒詞笙》如是說。自然景物是天地間最單純的 美,原始而不造作,一草一木、一沙一石、乃至風雨雲煙,日月星辰,山水 鳥獸,都有無盡的意義。讓人除了物質生活的享受之外,更可以使精神滋養。

古代詩人吟風批月,摹山範水,例如:唐 王維〈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後,

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7。中國水墨畫裡的題材,更因為多 為山水之情的描繪,如“白雲”、“空谷”、“深山”、“明月”,“清泉”等等,後 人則以山水畫稱之(圖十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張連康《二十一世紀當家思想 : 論語》,漢康出版,臺北縣中和市 ,1999,p.45。

2 文心工作室作 《莊子 : 中文經典 100 句》,商周出版, 2006,p.56。

3陳春城《歷代寫景詩詞名句新賞》,河畔出版,高雄市,1997,p.120。

4邱燮友《唐詩三百首》,三民書局,2000,p.302。

5同註 4 ,p.401。

6陳春城《歷代寫景詩詞名句新賞》,河畔出版,高雄市,1997,p.5。

7同註 4,p.12。

(7)

圖十三 夏珪 《十二景山水》﹝局部﹞,絹本‧設色 那爾遜藝術陳列館,堪薩斯﹝Kansas﹞,美國

綜觀西洋繪畫中對於自然的觀念不復東方先進。因為在現代科學興起之 前,西方的生活與思想,一直都籠罩在宗教的勢力之下,在西方人的心目中,

自然不復是自然,乃是神所創作賜與人類的,因而對自然不是崇拜,便是敬 畏。直至科學興起發達後,自然又處於被征服與取用的對象。因此在藝術史 上,關於自然純脆自然美的描繪,與東方相比之下,,皆為背景的點綴,用 以襯托人物,以說明場景。直至十七世紀荷蘭開始出現純粹自然景觀描畫,

逐漸可以看到對於自然的描畫日趨增加,在十七世紀後迷戀自然的畫家就更 多了。如:德拉克洛瓦以自然當作他的字典。而後法國巴比松畫派在楓丹白 露森林內的小徑,河畔發現世外桃源。美國哈德遜河學派(Hudson River School) 更 是 表 現 自 然 寬 廣 之 美 , 與 奇 特 瑰 麗 的 景 致 , 如 艾 伯 特 (Albert Bierstad,tAmerican,1830-1902)所描繪的優勝美地(圖十四)。

圖十四 Albert Bierstadt《Yosemite Valley》 Oil on canvas, 97 x 142.3 cm 1866

(8)

不同於西方繪畫寫實觀念的描繪,展現自然中的奧秘與大氣,東方繪畫 自然的描繪多是融入自我情感,有移情作用。藝術家走進自然,與之融合,

尋找各自心中風景。在觀賞一棵樹時,他看到的並不是樹的造型,而是有情 感的,有生命的,而一棵生長在都市裡的樹與荒郊野外的樹,更是兩種不同 的情感呈現。

然而,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幾乎關注於進步的追求,無論是在科技方 面,或是技術、物質上。都市的型態變的龐然、傲慢、充滿壓抑,物質越是 豐盈、富饒,人類的精神越是腐敗與消退。人對自然的態度,是漠視。尤其 是當筆者身處在人口密集的繁華都市時,只覺得到處充斥著人工的自然。整 齊劃一的行道樹,因此,筆者常在被忽略的角落中,發現原始的美。在吵雜 的氛圍中,未必能找到意義,發現美的蹤;無聲的角落中,卻有無窮的生命 力等著我們的心和眼去探索。 由於筆者自小於鄉下長大,對於鄉村的景物 總是特別敏感,也許是鐵道旁雜亂的花草,也是許沉浸於夕陽中的籬笆,都 能讓筆者停留片刻,因為當你注視著這些景物時,從微觀中可以體驗其情 感。就如同布萊克(William Blake)說「一沙一天堂,一花一世界8」之感。

自古很多畫家從自然中擷取靈感。並有自我獨特的觀照方式。葛飾北齋 說:「在我六十歲以前完成的一切都不值得一顧。到了七十三歲我才稍微了 解真正大自然的結構。樹、草、動物、魚、昆蟲。因此到了八十歲我還有更 大的進步。到了九十歲我能視破這些事物的神秘。到了百歲,我能真正了一 個神奇的世界。在一百一十歲時,在我心中,一個點、一條線都有生命。9 而東山魁夷也將情感投入大自然的懷抱「我著迷地在各地海岸中行走,海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英國詩人布萊克,原文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And eternity in an hour.譯:從一粒沙中,也有許多的微小生物在裡頭,一朵花 中如果仔細觀察,還可以看到宇宙在花心形成的美。勉人要細心體會萬事萬物。

9 葛飾北齋自傳。

(9)

和滾滾湧來的波濤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呼吸和跳動。10」他在自然 中尋找寧靜與慰藉。

或許我們生長的地方,沒有如詩畫般的景色,但是當一片看不起眼的葉 子在我們眼中熠熠生輝,一條尋常小巷在我們心裡形成美麗的風景,就是學 會了由心去看,去發現美的內在。

攝影家柯錫杰有張作品〈石群〉。只是普通的石頭,在他眼裡卻能看到 石頭不同的表情與面貌。「就像人群一樣,擠在一起,可是沒有兩個人,兩 個石頭是一模一樣的,彼此在不同位置上,有各自不同的心思,有的被擠的 表情扭曲了,但不得不學習相處,把線條磨得柔和11。」他們有一個的共通 點,就是都走進自然,尋找各自心中的風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東山魁夷《美的情愫》 ,庸月梅譯, 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2008,p.47。

11柯錫杰《心的視界:柯錫杰的攝影美學》,大塊文化,台北市,2006,p.112。

(10)

第三節第三節

第三節第三節 詩意的抒情風格之體現詩意的抒情風格之體現詩意的抒情風格之體現詩意的抒情風格之體現

首先,我們來談談何謂「詩意」

對於宇宙人生的慧解,對於真、美、善的希求與憧憬,便是「詩意」 這裡的「詩」所具有的內涵,不只是文學審美意義上的“詩”,更包含了人 主觀能動的構築與創造,實現人生自我價值。從中國文學詩詞裡,我們可以 發現有些作品是詩意的,如蘇軾的作品。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1

定風波 宋‧蘇軾

正如海德格爾2(Martin Heidegger,1889-1976)宣導「人,詩意的棲 居」中欲闡述的核心價值「人能否將一切煩惱、痛苦、挫折…等遭遇,轉化 成一種詩意的體悟,提升到用詩意的審美心態去應對一切人生的經歷。」詩 人透過創作表達人生詩意的體悟。

而在西方古典詩歌中,擅長表現理想中帶有質樸寓意之神話的詩人─味 吉爾,其《農事詩》(Georgics)與《牧歌》(Eclogues)呈現了對鄉野最直接的 見聞知識與迷人的夢想。這也是當他處於羅馬戰亂時代,對紛擾現世感到無 奈與情感的寄託。在詩中他寫道:「西風迎進了甜美的夏日,夏日把綿羊、

山羊送到草原和牧場,讓我們隨著晨星的第一道光芒出發,走向帶著寒意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汪中《宋詞三百首》,三民書局,2000,蘇軾〈定風波〉,p.243。

2馬丁·海德格爾(Martin Heidegger,1889 年 9 月 26 日-1976 年 5 月 26 日),德國哲學家,p.132。

(11)

草原,這時候仍是清晨,草皮白茫茫一片,嫩草上帶著露珠,羊群最覺的甘 美爽口。3」逃離戰亂的氛圍,有的只是早晨的美好時光。《農事詩》與《牧 歌》卻深深影響著柯洛﹝Jean Baptiste Camille Corot,1796 ~ 1875﹞的抒情風 景畫。

柯洛作品有種寧靜與合諧的情境(圖十五),夢幻中帶有閒愁氣息的懷 想,形成一種帶有浪漫意味的特徵。其詩意的抒情多來自魏吉爾的《農事詩》

與《牧歌》的影響。相對於魏吉爾把田園理想寄託在他對鄉野的描寫詩句中,

柯洛則透過田園的景緻表達他詩意的情感。

多里瓦(B. Dorival)提到柯洛的作品也說:「柯洛和當代人做密切的關係 大概就屬詩人了。在許多方面是拉馬丁式(Lamartine)的義大利。他的楓丹白 露是繆塞(Musset)的楓丹白露。4」他田園的理想與自然的讚美是受到了古典 田園詩歌影響,而其富於優美詩意與情感流露的意象,則與當時浪漫詩歌很 有關係。柯洛憑著他個人對於詩的意念,而蘊育出一種令人低回沉思的情感。

圖十五 柯洛 Corot, 摩特楓丹的回憶 Souvenir of Mortefontaine 油彩畫布 Oil on canvas,65 x 89cm 法國巴黎羅浮宮

Musee du Louvre, Paris,1864 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何政廣《柯洛 : 禮讚自然的畫家 》,藝術家出版,台北市,1996,p.12。

4何政廣《柯洛 : 禮讚自然的畫家 》,藝術家出版,台北市,1996,p.24。

(12)

除了柯洛作品中詩意的抒情,筆者在日本畫家東山魁夷(ひがしやま かい い 1908-1999)的作品裡發現詩意的美感。東山魁夷感於對日本的鄉愁,對 北方豐土的憧憬,因此面對景物他是用心靈去感受,用精神去幻想,因此他 的畫是超越實景與虛像,時空的束縛,有種抒情的意味和深邃的精神內涵。

如《冬華》(圖十六)。

圖十六 東山魁夷,冬華,1964,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

柯洛從自然中找到他的詩意,這是一種親切的、熟悉的、動人的詩意,

是一種運用自然的語言,在繪畫中流過我們心中的詩意。東山魁夷也透過自 然,感受到最純粹的自我存在,展現人生的詩意。筆者雖然沒有太多的人生 歷練,但藉由文學中人生詩意的體悟,藉由旅行中與自然的對話,藉由大師 作品中美的本質的發現,筆者試圖展現自我詩意的體悟。是具有詩意與抒情 的傾向、寧靜與合諧的氣息、追憶與懷想的意味、真實與優美的特質、想像 情感與理性特質。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形成 形成 形成 研究問題 研究問題 研究問題 研究問題 形成問題 形成問題 形成問題 形成問題 的步驟及 的步驟及 的步驟及 的步驟及 注意事項 注意事項 注意事項

本校秉承校訓「愛主愛人,求道更 新」,本著基督精神,讓學生在優 良及愉快的環境內,善用資訊科技

也是金帳汗國與立陶宛公國間的角力。然而,這個時

隨著科技的進步,展覽場的導覽系統已從過去導遊、磁帶機或 CD 播放 器講解的時代轉換成行動導覽的時代。目前行動導覽方式大都以 RFID 或 QR

在強化道德的懲戒功能的時候,客觀上,也減低了對信徒的吸 引力。這是一方面。然而,若換一個角度論之,五種姓理論在 心性論方面也有足於啟示後學者,最突出的是將眾生本身的根

• 當我們在歸類一個問題為 問題時,等於不在乎他的複雜度是 還是 之類的,只要是多項式時間就好。.

造端乎夫婦之所能行。而極乎聖人之所不能。是以天下無不可學。而極乎聖人之所不

傳世的宋元文物中,有一批為數不少的繪畫作品,在題材或風格上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