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史記‧孔子世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史記‧孔子世家》"

Copied!
4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亂中有序

司馬遷

《史記‧孔子世家》

說起

(2)

錢穆《先秦諸子繫年》論《孔子世家》

余讀《史記.孔子世家》最蕪雜無條 理。其他若《年表》,若魯、衛、陳、蔡諸

《世家》,幾於無事不牴牾,無語不舛違。

誠如崔氏之譏,所謂自為說而自改之者。史 遷雖疏,不當滅裂乃爾。蓋出後人之移易增 竄者多矣。"(十九)

(3)

《史記.孔子世家》舛違事例一

孔子生魯昌平鄉陬邑。其先宋人

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 梁紇。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禱於 尼丘得孔子。魯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

生。生而首上圩頂,故因名曰丘云。

ƒ 文甚重複

ƒ 內容矛盾

(4)

魯南宮敬叔言魯君曰:“請與孔子適

周。"魯君與之一乘車,兩馬,一豎子,俱 適周問禮,蓋見老子云……孔子自周反于 魯,弟子稍益進焉。是時也,晉平公淫,六 卿擅權,東伐諸侯;楚靈王兵強,陵轢中 國;齊大而近於魯。魯小弱,附於楚而晉 怒,附於晉則楚來伐;不備於齊,齊師侵 魯。

ƒ 晉平公卒於魯昭公十年,則魯南宮敬叔與孔子適觀當在昭 公十年以前,時孔子不足二十歲。豈得自周返魯,弟子益 進。

ƒ 據《左傳》昭公十一年,南宮敬叔生於魯昭公十一年以 後,時尚未生。豈得與孔子適周?

《史記.孔子世家》舛違事例一

(5)

ƒ 司馬遷的《孔子世家》,不能視為孔子的信 史,但不妨看作司馬遷所體會的孔子的性格 特徵和歷史意義。

ƒ 此文史事的淆亂和舛訛,無容為諱,原因是 司馬遷在處理史料時出了問題,還是後人增 竄所致,暫且撇開不談。從記事的角度來 看,此文雖然有不少問題,但從傳寫人物的 角度來看,則亂中有序,自有其文章結構,

可以從中推尋撰寫者所理解的孔子的性格。

(6)

《孔子世家》叙事線索

ƒ 強調孔子的博學和好禮

ƒ 刻劃孔子的熱心救世

ƒ 道出孔子未嘗不俯就世情

ƒ 突顯孔子終不違道而隨世

ƒ 拒絕避世

ƒ 兩個比喻:喪家之犬、擇木之鳥

ƒ 與弟子明志

(7)

好學博聞

ƒ 季桓子穿井得土缶,中若羊,問仲尼云

“得狗"。仲尼曰:“以丘所聞,羊也。

丘聞之,木石之怪夔、罔閬,水之怪龍、

罔象,土之怪墳羊。"

(8)

ƒ 吳伐越,墮會稽,得骨節專車。吳使使問仲尼:

“骨何者最大?"仲尼曰:“禹致群神於會稽山,

防風氏後至,禹殺而戮之,其節專車,此爲大

矣。"吳客曰:“誰爲神?"仲尼曰:“山川之神 足以綱紀天下,其守爲神,社稷爲公侯,皆屬於王 者。"客曰:“防風何守?"仲尼曰:“汪罔氏之 君守封、禺之山,爲厘姓。在虞、夏、商爲汪罔,

于周爲長翟,今謂之大人。"客曰:“人長幾

何?"仲尼曰:“僬僥氏三尺,短之至也。長者不 過十之,數之極也。"於是吳客曰:“善哉聖

人!"

好學博聞

(9)

ƒ 有隼集於陳廷而死,楛矢貫之,石砮,矢長 尺有咫。陳湣公使使問仲尼。仲尼曰:“隼 來遠矣,此肅慎之矢也。昔武王克商,通道 九夷百蠻,使各以其方賄來貢,使無忘職 業。於是肅慎貢楛矢石砮,長尺有咫。先王 欲昭其令德,以肅慎矢分大姬,配虞胡公而 封諸陳。分同姓以珍玉,展親;分異姓以遠 職,使無忘服。故分陳以肅慎矢。"試求之 故府,果得之。

好學博聞

(10)

重禮

ƒ 孔子爲兒嬉戲,常陳俎豆,設禮容。孔子母 死,乃殯五父之衢,蓋其慎也。

ƒ 孟厘子卒,懿子與魯人南宮敬叔往學禮焉。

ƒ 魯定公十年,齊、魯夾谷之會,孔子相魯 君。

(11)

志切用世

ƒ 靈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謂孔子曰:“四方 之君子不辱欲與寡君爲兄弟者,必見寡小 君。寡小君願見。"孔子辭謝,不得已而見 之。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門,北面稽首。

夫人自帷中再拜,環佩玉聲璆然。孔子曰:

“吾鄉爲弗見,見之禮答焉。"子路不說。

孔子矢之曰:“予所不者,天厭之!天厭 之!"居衛月餘,靈公與夫人同車,宦者雍 渠參乘,出,使孔子爲次乘,招搖巿過之。

孔子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於是 醜之,去衛,過曹。

(12)

ƒ 公山不狃以費畔季氏,使人召孔子。孔子循 道彌久,溫溫無所試,莫能己用,曰:“蓋 周文武起豐鎬而王,今費雖小,儻庶幾

乎!"欲往。子路不說,止孔子。孔子曰:

“夫召我者豈徒哉?如用我,其爲東周 乎!"然亦卒不行。 (《陽貨》17.5)

志切用世

(13)

ƒ 佛肸爲中牟宰。趙簡子攻範、中行,伐中 牟。佛肸畔,使人召孔子。孔子欲往。子路 曰:“由聞諸夫子,`其身親爲不善者,君 子不入也'。今佛肸親以中牟畔,子欲往,

如之何?"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堅 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淄。我豈 匏瓜也哉,焉能繫而不食?" (《陽貨》

17.7)

志切用世

(14)

衛道的自信

ƒ 孔子過匡,匡人拘孔子益急,弟子懼。孔子 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 文也,後死者不得與于斯文也。天之未喪斯 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ƒ 孔子去曹適宋,與弟子習禮大樹下。宋司馬 桓魋欲殺孔子,拔其樹。孔子去。弟子曰:

“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於予,桓 魋其如予何!"

(15)

堅守道義

ƒ 他日,靈公問兵陳。孔子曰:“俎豆之事 則嘗聞之,軍旅之事未之學也。"明日,

與孔子語,見蜚雁,仰視之,色不在孔 子。孔子遂行,複如陳。 (《衛靈公》

15.1)

ƒ 其明年,冉有爲季氏將師,與齊戰于郎,克 之。季康子曰:“子之於軍旅,學之乎?性 之乎?"冉有曰:“學之於孔子。"

(16)

用則行、捨則去

ƒ 後景公敬見孔子,不問其禮。異日,景公止 孔子曰:“奉子以季氏,吾不能。"以季孟 之間待之。齊大夫欲害孔子,孔子聞之。景 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遂行,

反乎魯。

ƒ 齊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則吾不能;以 季、孟之間待之。"曰:“吾老矣,不能用 也。"孔子行。 (微子)

(17)

君子固窮

ƒ 孔子遷于蔡三歲,吳伐陳。楚救陳,軍于城父。聞 孔子在陳蔡之閑,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將往拜禮,

陳蔡大夫謀曰:“孔子賢者,所刺譏皆中諸侯之 疾。今者久留陳蔡之間,諸大夫所設行皆非仲尼之 意。今楚,大國也,來聘孔子。孔子用於楚,則陳 蔡用事大夫危矣。"於是乃相與發徒役圍孔子於 野。不得行,絕糧。從者病,莫能興。孔子講誦弦 歌不衰。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孔子 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18)

拒入晉

ƒ 孔子既不得用於衛,將西見趙簡子。至於河而聞竇 鳴犢、舜華之死也,臨河而歎曰:“美哉水,洋洋 乎!丘之不濟此,命也夫!"子貢趨而進曰:“敢 問何謂也?"孔子曰:“竇鳴犢,舜華,晉國之賢 大夫也。趙簡子未得志之時,須此兩人而後從政;

及其已得志,殺之乃從政。丘聞之也,刳胎殺夭則 麒麟不至郊,竭澤涸漁則蛟龍不合陰陽,覆巢毀卵 則鳳皇不翔。何則?君子諱傷其類也。夫鳥獸之於 不義也尚知辟之,而況乎丘哉!"乃還息乎陬鄉,

作爲陬操以哀之。而反乎衛,入主蘧伯玉家。

(19)

不選擇避世

ƒ 去葉,反于蔡。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以爲隱 者,使子路問津焉。長沮曰:“彼執輿者爲誰?"

子路曰:“爲孔丘。"曰:“是魯孔丘與?"曰:

“然。"曰:“是知津矣。"桀溺謂子路曰:“子 爲誰?"曰:“爲仲由。"曰:“子,孔丘之徒 與?"曰:“然。"桀溺曰:“悠悠者天下皆是 也,而誰以易之?且與其從辟人之士,豈若從辟世 之士哉!"耰而不輟。子路以告孔子,孔子憮然 曰:“鳥獸不可與同群。天下有道,丘不與易 也。" (《微子第十八》18.6)

(20)

ƒ 他日,子路行,遇荷蓧丈人,曰:“子見夫 子乎?"丈人曰:“四體不勤,五穀不分,

孰爲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以告,孔子 曰:“隱者也。"複往,則亡。 (《微子》

18.7)

(21)

ƒ 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 德之衰!往者不可諫兮,來者猶可追也!已 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孔子下,欲與 之言。趨而去,弗得與之言。 (《微子》

18.5)

(22)

兩個譬喻

ƒ 孔子適鄭,與弟子相失,孔子獨立郭東門。

鄭人或謂子貢曰:“東門有人,其顙似堯,

其項類臯陶,其肩類子産,然自要以下不及 禹三寸。累累若喪家之狗。"子貢以實告孔 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狀,末也。而謂似 喪家之狗,然哉!然哉!"

(23)

ƒ 衛孔文子將攻太叔,問策于仲尼。仲尼辭不 知,退而命載而行,曰:“鳥能擇木,木豈 能擇鳥乎!"文子固止。會季康子逐公華、

公賓、公林,以幣迎孔子,孔子歸魯。

(24)

與弟子明志

孔子知弟子有慍心,乃召子路而問曰:

“詩云`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吾道 非邪?吾何爲於此?"

ƒ 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 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

ƒ 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 信,安有伯夷、叔齊?使知者而必行,

安有王子比干?"

(25)

ƒ 子路出,子貢入見。孔子曰:“賜,詩云

`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吾道非邪?

ƒ 吾何爲於此?"子貢曰:“夫子之道至大 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蓋少貶焉?"

孔子曰:“賜,良農能稼而不能爲穡,良工 能巧而不能爲順。君子能修其道,綱而紀 之,統而理之,而不能爲容。今爾不修爾道 而求爲容。賜,而志不遠矣!"

(26)

ƒ 子貢出,顔回入見。孔子曰:“回,詩云

`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吾道非邪?吾 何爲於此?"

ƒ 顔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 容。雖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 容然後見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醜 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國者之醜 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後見君子!"

ƒ 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顔氏之子!使 爾多財,吾爲爾宰。"

(27)

司馬遷所理解的孔子

ƒ 熱切於弘道救世

ƒ 天下悠悠

ƒ 為推行其理念,未嘗不因應世情而稍作俯就

ƒ 終不遺道而隨世

ƒ 不存避世之想

ƒ 盡人事以知天命

(28)

《項羽本紀》

‧……項王乃復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

漢騎追者數千人。項王自度不得脫。謂其騎曰:“吾 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 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 亡我,非戰之罪也。今日固決死,願為諸君快戰,必 三勝之,為諸君潰圍,斬將,刈旗,令諸君知天亡 我,非戰之罪也。"

‧於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檥船待,謂項王 曰:“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 也。願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

項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為! ……

(29)

《儒林列傳》

《平津侯列傳》

漢武獨尊儒術後

的儒林

(30)

《史記.儒林列傳》

太 史 公 曰 : 余 讀 功 令 , 至 於 廣 厲 學 官 之 路 , 未 嘗 不 廢 書 而 歎 也 。

自 孔 子 卒 後 , 七 十 子 之 徒 散 游 諸 侯 , 大 者 為 師 傅 卿 相 , 小 者 友 教 士 大 夫 , 或 隱 而 不 見 。

及 至 秦 之 季 世 , 焚 詩 書 , 阬 術 士 , 六 蓺 從 此 缺 焉 。

漢 興 , 然 後 諸 儒 始 得 脩 其 經 蓺 , 講 習 大 射 鄉 飲 之 禮 。 叔 孫 通 作 漢 禮 儀 , 因 為 太 常 , 諸 生 弟 子 共 定 者 , 咸 為 選

首 , 於 是 喟 然 歎 興 於 學 。 然 尚 有 干 戈 , 平 定 四 海 , 亦 未 暇 遑 庠 序 之 事 也 。

(31)

及 今 上 即 位 , 趙 綰 、 王 臧 之 屬 明 儒 學 , 而 上 亦 鄉 之 , 於 是 招 方 正 賢 良 文 學 之 士 。 ……而 公 孫 弘 以 春 秋 白 衣 為 天 子 三 公 , 封 以 平 津 侯 。 天 下 之 學 士 靡 然 鄉 風 矣 。 公 孫 弘 為 學 官 , 悼 道 之 鬱 滯 , 乃 請 曰 : ……為 博 士 官 置 弟 子 五 十 人 , 復 其 身 。 …… 制 曰 :

「 可 。 」 自 此 以 來 , 則 公 卿 大 夫 士 吏 斌 斌 多 文 學 之 士 矣 。

(32)

(公孫)弘奏事,有不可,不庭辯之……

嘗與公卿約議,至上前,皆倍其約以順上旨。

汲黯庭詰弘曰:“齊人多詐而無情實,始與臣 等建此議,今皆倍之,不忠。"上問弘。弘謝 曰:“夫知臣者以臣為忠,不知臣者以臣為不 忠。"……上益厚遇之。

《史記‧平津侯列傳》:

一句圓滑的巧辯,就將公孫弘唯事阿諛的事君態度刻 劃得唯肖唯妙也深刻地揭示漢武獨尊儒術的深遠影

(33)

‧〈儒林列傳〉寫轅固生曾對公孫弘說:

“公孫子,務正學以言無曲學以阿世!"

‧〈平準書〉:自公孫弘以《春秋》之義繩

臣下取漢相,張湯用峻文決理為廷尉。

(34)

〈轅固生傳〉

今 上 初 即 位 , 復 以 賢 良 徵 固 。 諸 諛 儒 多 疾 毀 固 , 曰 「 固

老 」 , 罷 歸 之 。 時 固 已 九 十 餘 矣 。 固 之 徵 也 , 薛 人 公 孫 弘 亦 徵 , 側 目 而 視 固 。 固 曰 : 「 公 孫 子 , 務 正 學 以 言 , 無 曲 學 以 阿 世 ! 」

(35)

〈董仲舒傳〉

董 仲 舒 為 人 廉 直 。 是 時 方 外 攘 四

夷 , 公 孫 弘 治 春 秋 不 如 董 仲 舒 , 而 弘 希 世 用 事 , 位 至 公 卿 。 董 仲 舒 以 弘 為 從 諛 。 弘 疾 之 , 乃 言 上 曰 :

“ 獨 董 仲 舒 可 使 相 繆 西 王 。 " 膠 西 王 素 聞 董 仲 舒 有 行 , 亦 善 待 之 。 董 仲 舒 恐 久 獲 罪 , 疾 免 居 家 。 至 卒 , 終 不 治 產 業 , 以 脩 學 著 書 為 事 。 故 漢 興 至 于 五 世 之 閒 , 唯 董 仲 舒 名 為 明 於 春 秋 , 其 傳 公 羊 氏 也 。

(36)

《史記.平津侯列傳》

建元元年,天子初即位,招賢 良文學之士。是時弘年六十,

徵以賢良博士。……天子其行 敦厚,辯論有餘,習文法吏 事,而又緣飾以儒術,上大說 之。"

古之學者為己,

今之學者為人。

(37)

《史記.平津侯列傳》

(公孫)弘奏事,有不可,不庭 辯之……嘗與公卿約議,至上 前,皆倍其約以順上旨。汲黯庭 詰弘曰:“齊人多詐而無情實,

始與臣等建此議,今皆倍之,不 忠。"上問弘。弘謝曰:“夫知 臣者以臣為忠,不知臣者以臣為 不忠。"……上益厚遇之。……

嘗與公卿約議,至上前皆倍其約 以順上旨。

巧言佞色,

鮮仁

(38)

《史記.平準書》

自公孫弘以《春秋》之繩臣 下取漢相,張湯用峻文決理 為廷尉,於是見知之法生,

而廢格沮誹窮治之獄用矣。

(39)

《兒寬傳》

兒 寬 既 通 尚 書 , 以 文 學 應 郡 舉 , 詣 博 士 受 業 , 受 業 孔 安 國 。…… 及 湯 為 御 史 大 夫 , 以 兒 寬 為 掾 , 薦 之 天 子 。 天 子 見 問 , 說 之 。 張 湯 死 後 六

年 , 兒 寬 位 至 御 史 大 夫 。 九 年 而 以 官 卒 。 寬 在 三 公 位 , 以 和 良 承 意 從 容 得 久 , 然 無 有 所 匡 諫 ; 於 官 , 官 屬 易

之 , 不 為 盡 力 。

(40)

《徐生傳》

魯 徐 生 善 為 容 。 孝 文 帝 時 , 徐 生 以 容 為 禮 官 大

夫 。 傳 子 至 孫 延 、 徐 襄 。 襄 , 其 天 姿 善 為 容 , 不 能 通 禮 經 ; 延 頗 能 , 未 善

也 。 襄 以 容 為 漢 禮 官 大

夫 , 至 廣 陵 內 史 。 延 及 徐 氏 弟 子 公 戶 滿 意 、 桓 生 、 單 次 , 皆 嘗 為 漢 禮 官 大

夫 。 而 瑕 丘 蕭 奮 以 禮 為 淮 陽 太 守 。 是 後 能 言 禮 為 容 者 , 由 徐 氏 焉 。

禮云禮云,

玉帛云乎哉!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A)《論語》 :由孔子群弟子編纂,詳記孔子周遊列國的言行事蹟 (B)《史記》 :司馬遷奉武帝之命修撰,以事為綱,推論歷代興亡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 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

喜而告其妻曰﹕我有家當矣。妻問安在?持卵示 之,曰﹕此是,然須十年,家當乃就。因與妻計

喇沙里、陳廷敬《日講四書解義》:「此一章書是孔門治心之實學也。為學

漢武帝元封元年(前 110

,非地之道,人之所以道也。」(〈儒效〉)因 此,「君子理天地」係指君子於天地間理成「人

• 孟子之少也,既學而歸,孟母方績,問曰:「學所至

嗚呼!仲以為桓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與桓公處幾年矣,亦知桓公之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