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壇經》宗寶本的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壇經》宗寶本的跋 "

Copied!
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壇經》宗寶本的跋

林崇安

契嵩系《壇經》的名稱,都是《六祖大師法 寶壇經》。契嵩於 1056 年編出的《壇經》稱作〈契 嵩本〉;1290 年德異重刊的稱作〈德異本〉;1291 年宗寶編校的稱作〈宗寳本〉,並附一〈跋〉。宗 寳的〈跋〉,主要是敘述其編校的緣起如下:

「六祖大師平昔所説之法,皆大乘圓頓之旨,

故目之曰經。其言近指遠,詞坦義明,誦者各有 所獲。明教嵩公常讚云:『天機利者得其深,天機 鈍者得其淺。』誠哉言也。余初入道,有感於斯,

續見三本不同,互有得失,其板亦已漫滅。因取 其本校讎,訛者正之,略者詳之,復『增入弟子 請益機緣』,庶幾學者得盡曹溪之旨。按察使雲公 從龍,深造此道。一日過山房,睹余所編,謂得

《壇經》之大全。慨然命工鋟梓,顓為流通,使 曹溪一派不至斷絶。」

此中先讚嘆《壇經》,對根器利鈍者各有所獲,

只是此時期的幾種版本,互有得失,因而宗寶將 之進行編校,並「增入弟子請益機緣」,成為《壇 經》之大全。雲從龍見而慨然命工鋟梓,這便是

〈宗寶本〉的刊印緣起。但是後代的學者對此中 的「增入弟子請益機緣」有所困惑,因為〈德異 本〉早於〈宗寶本〉一年,同樣有「弟子請益機 緣」,內容與〈宗寶本〉相同,為何宗寶卻說:「復 增入弟子請益機緣」?王起隆(1652)在〈重鋟 曹溪原本法寶壇經緣起〉就給予嚴厲的批評:「宗 寶猥云:『增入』。夫增入者,本無而有,本少而 多之謂也。」顯然宗寶的「增入弟子請益機緣」

是一個疑團。

想解開這個疑團,要從宗寶手頭不同的三本

《壇經》下手,當時流通的版本,從長到短,依 次是〈契嵩長本〉、〈惠昕本〉、〈契嵩短本〉。〈契 嵩長本〉是三卷本,後二卷包含「請益機緣、頓 漸、宣詔、付囑」等;其第一卷另行傳出,就是

〈契嵩短本〉,此短本沒有後半的「請益機緣」等,

以往較少受到重視,幸好保留在《永樂北藏》、《明 版南藏》、《房山石經》中,其特色是文字清晰而 不分品。〈惠昕本〉(967)的特色是分成十一門。

宗寶至少有這三本,其中的〈契嵩長本〉前半字 跡模糊不清,因而進行編校時,前半以較清晰的

〈契嵩短本〉為主,以其他二本為輔來校讎,後 半補入〈契嵩長本〉的「弟子請益機緣」等,並 參考〈惠昕本〉的分門標出十品,如此形成〈宗 寶本〉。所以,宗寳的〈跋〉才說「訛者正之,略

者詳之,復增入弟子請益機緣」。

如何確定〈宗寶本〉有採用〈契嵩短本〉呢?

舉一例子:當惠能悟見本性後,〈契嵩短本〉的記 載是:「祖知悟本性,謂能曰:不識本心,學法無 益。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

佛」,〈宗寶本〉與此相同;〈德異本〉的記載是:「祖 知悟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而有所差異,

由此可以看出宗寶採用〈契嵩短本〉的痕跡。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而玄與義俱付也。至五祖,始易以《金剛經》傳授。故六祖聞客讀《金剛 經》 ,而問其所從來?客云: 「我從蘄州黃梅縣東五祖山來。五祖大師常勸

52 敦博本《壇經》第 31 折 3 之 3,另見黃連忠, 《敦博本六祖壇經校釋》 ,頁 120。. 54

也可從中迅速選擇某一項目來閱讀或進 行探究。現存的《六祖壇經》的版本有 三系:敦煌系、惠昕系以及契嵩系,敦 煌系諸本沒有分品目,惠昕系諸本分成

[r]

而玄與義俱付也。至五祖,始易以《金剛經》傳授。故六祖聞客讀《金剛 經》 ,而問其所從來?客云: 「我從蘄州黃梅縣東五祖山來。五祖大師常勸

至於《壇經》上所提到的: 「本性自淨自定」 、 「自性無非、無亂、無癡」 、 「於 自心頓現真如本性」 ,此中的「本性」 、

可知六祖是以「觀心」法門使弟子們自見本性,其方 法在《六祖壇經》中,六祖說: 「前念迷即凡,後念悟 即佛。」此處指出,觀心法門不壓抑念頭,而是讓念

由於整合開發環境已經包含了編譯器的功能,因此我們常常會用整合開發環 境的名稱作為編譯器的名稱,例如 Visual 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