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六章 客家三獻禮的歸納分析與比較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六章 客家三獻禮的歸納分析與比較 "

Copied!
2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六章 客家三獻禮的歸納分析與比較

經綜合第四、五章之研究發現,客家喪祭三獻禮不僅是用於喪事和祭祀祖先 而已,苗栗地區也行之於宮廟、接神方面;又從資料顯示,除普遍使用的單堂式

30

三獻禮外,尚有偶爾也會使用的三堂式三獻禮,和資料上有的五堂式三獻禮;

客家喪祭三獻禮的共同特徵,是尋求客家三獻禮淵源古制的重要途逕,在此一併 予歸納說明。另外,針對三獻喪祭禮特殊議題、三獻禮因性質相異而具有的區別、

以及桃竹苗地區實施情況比較,亦於本章提出討論。

第一節 客家喪祭三獻禮的類型

客家三獻禮分祭禮與喪禮,祭禮為吉禮,喪禮屬凶禮。祭禮依用途可分成祭 祖禮與祭神禮;苗栗地區把喪禮分成孝子禮與族戚禮,族戚禮或親友於喪事場合 祭奠之,則歸類為半吉禮(訪苗四 930304) 。無論喪禮或祭禮,都以單堂式禮儀 為主,有些地區像新屋、龍潭、苗栗一帶也曾使用過三堂式三獻禮。在資料上顯 示有五堂式三獻禮(徐輝 1984;劉守松,1986)。茲將客家三獻禮以神位數、性 質及用途予以分類,如表 6-1。

表 6-1 客家喪祭三獻禮類型

以神位數分 以性質分 以用途分

單堂吉禮 祭祖禮、祭神禮(宮堂用、接神用)

單堂禮 單堂凶禮 喪禮(孝子禮) 、族戚禮(半吉禮)

三堂吉禮 祭祖禮、祭神禮 三堂禮 三堂凶禮 喪禮(天子崩用)

五堂禮 五堂吉禮 祭玉帝、天子用

壹、單堂禮為主要使用禮式

客家喪祭場合所用的三獻禮大都是單堂式三獻禮。單堂禮三獻結構如表 6-2。

表 6-2 單堂禮三獻結構 禮序

神位 1 2 3

正 堂 初 獻 亞 獻 終 獻

30 單堂式,即一堂式,禮拜神位只有一處者,謂單堂禮或一堂禮。

(2)

一、祭禮分祭祖禮與祭神禮

祭禮以用途言,分祭祖禮、祭神禮二種。祭祖禮恆在祖堂或祖塔實施,祭神 禮則在宮堂內或室外實施,所以祭神禮又分成宮廟用與接神用禮兩種(訪苗三 930304) 。祭祖禮與祭神禮不同之點,前者為堂下裔孫祭奠先祖之儀,後者為善 眾信士祭拜神聖之禮,兩者主祭身份不同,致唱詞口令有別,其他部分則大致相 同。

宮廟用禮與接神用禮之不同,主要在行禮場地設備,神宮內與神明出巡在外 之祭拜,因設備問題,禮儀內容也不太一樣(訪苗四 930304) 。宮廟用禮在固定 的宮堂內實施,接神用禮恆在路邊臨時的棚架進行。接神用禮因為沒有鐘、鼓設 施,無法敲鐘擂鼓以表演迎神、送神動作,其它程序內容和宮堂實施者並無兩樣。

客家三獻祭禮原用於祭祖,祭神是後來發展的結果,桃園、新竹地區無分祭祖與 祭神,大都用同一禮式,苗栗地區除祭祖禮外,另有祭神用禮。祭神禮由祭祖禮 發展而來,也可從儀注內容看出端倪,在祭神禮儀注中尚有焚香、酹酒等詞彙或 行禮動作(觀祭五 920927) ,焚香、酹酒皆為降神而設,而古代宗廟之祭才有降 神。天地之神不祼,凡用祼者,惟宗廟而已(王昭禹,1934)。三獻祭神禮為祭 天地之神,於理不用灌地求神,而仍有降神之詞令與動作,顯見其為後來襲用的 結果。現今祭神禮將降神部分改為迎神,惟迎神係迎何神?迎來之神停留何處?

也相對產生許多疑義。

二、喪禮僅有一種

喪禮以孝子孫為主祭,所以喪禮有些地區稱為「孝子禮」 (觀喪三 920409;

訪苗二 930304;訪苗三 930304;訪苗五 930307) 。在喪禮(孝子禮)進行告一 段落(通常在侑食階段)時,接著由外家親戚或族人擔任主祭者所行之三獻禮,

叫做「族戚禮」 。族戚非喪家,用吉禮之儀祭拜亡者,所以喪事之族戚禮屬半吉

禮(訪苗四 930304) 。苗栗地區將喪禮分為孝子禮、族戚禮,這和桃園、新竹一

帶作法有點不同,以徐輝(1984)在《重整適用家禮》中所提的〈親友祭奠三獻

禮〉為例,該禮式與前述「族戚禮」類似,該禮式於喪家家祭結束後或家祭「侑

食」間穿插行之,省略「降神」 、 「祭茅砂」 、 「望燎」等首尾程序,由喪家家祭合

併執行,該禮因係親友(吉家)祭拜,故用「叩首」 ,三跪九叩或四禮八叩,以

別於孝子孫用的「俯伏」 。不過,現在桃園、新竹地區大都省略行三獻禮,簡化

為「外家親戚燒香把酒」 (觀喪一 920128;觀喪二 920214;觀喪四 920412;觀

喪六 921027;觀喪七 921102;觀喪八 930306) 。由上述可知,喪禮除孝子孫可

以行三獻哀悼外,親戚朋友也可以行三獻弔祭亡者。

(3)

綜上敘述,客家三獻喪禮僅有一種,只是各地的稱呼不同,讓人誤解以為有 多樣形式。桃園、新竹一帶,所謂「親友祭奠三獻禮」現在幾乎不用,而被簡化 成親友燒香把酒,遇喪事僅行喪禮,因此不會有喪禮多樣的誤會。苗栗地區則不 同,喪禮與親友祭奠禮現仍並行,該地區民眾把喪禮稱「孝子禮」 ,親友祭奠禮 叫「族戚禮」 。族戚禮之基本性質為吉禮之一種,因在喪葬場合使用,故被稱為 半吉禮。

貳、三堂禮的應用較少

三堂禮的使用的機會較少,並不普遍,桃園的新屋、龍潭和苗栗地區,曾經 使用過三堂三獻禮。三堂禮苗栗地區稱為九獻禮。行三堂禮要有較寬敞的場地,

苗栗地區皆是宮廟在使用(訪苗三 930304) 。九獻禮(三堂禮)需要較多的人手 和較大的地方,一般僅有宮廟才有行九獻禮(三堂禮)的場所(930307 訪苗五)。

新屋曾氏家族公廳落成時,使用過三堂禮,當時執禮禮生有通一人、引三人(訪 竹三 930221) 。桃園龍潭某姓公廳落成時,使用大堂禮(三堂禮) ,若沒有官職 地位配合,是不合乎傳統禮法(訪桃四 930225) 。古代禮規甚為嚴謹,不得僭越 行事,祭祀是否得殺豬宰羊,或用何種祀品,祭祀規模等級如何,端視主事者的 社會地位而定。

因為三堂禮使用的機會本來不多,加上三堂禮的花費也比較龐大,所以一般 家族很少使用,但是又恐怕要用的時候無人通曉,找不到禮生,所以一些地區如 觀音、龍潭、苗栗的熱心人士或團體,都在教授三堂禮。像觀音甘泉寺辦理家禮 研習班結業時,全體學員要排演三堂禮(訪桃一 930206) 。龍潭地區也有開班授 課,認為三堂禮用的機會少,教學之目的主要在傳承客家文化;三堂禮即四佾禮,

三堂是指正堂、東堂、西堂(或左、右堂) ,演練三堂禮共需員生廿七人,包括 通一人、引三人、主祭六人、執事十二人、分獻生二人、利成一人、盥洗二人(訪 桃三 930217;訪桃五 930228) 。

文獻資料上有關三堂禮的記載, 《重整適用家禮》 (徐輝,1984)錄有〈三堂 祭聖禮式〉 、 〈三堂祭祖禮式〉二式儀注,皆係三堂三獻禮,其附帶說明行使三堂 禮的基本員額需十六人:通一人、引三人、主祭六人、執事六人。桃園龍潭地區 之〈四佾祭禮〉儀注(文件-訪 09-5) ,與上述〈三堂祭聖禮式〉 (徐輝,1984)

相同,其行禮方式為正堂行初獻禮畢,換左堂行初獻禮,左堂行畢換右堂,亞獻、

終獻禮以相同方式進行,行禮畢各自次第復位。 《九獻禮式、三獻神禮、居喪三

獻》 (陳國勳編,1997)中的〈九獻禮式〉與苗栗大湖地區之〈九獻禮式〉 (文件

-訪 15-2)雷同。 《客家禮儀》 (江永輝,1998)中所錄的〈廟宮堂用九獻禮〉,

(4)

與苗栗南區的「九獻禮儀注」 (文件-訪 11-6)相同,皆為三堂禮,其行禮方式 為正堂與左、右堂同時行初獻、初二獻、初三獻、亞獻、亞二獻、亞三獻、終獻、

終二獻、九獻禮,或者正堂先行禮,再換左、右堂,行禮畢同時復位。三堂禮又 稱四佾禮或九獻禮,基本上都是三堂三獻構成。每堂位進獻三次,已然成禮,若 每堂位獻九次,就有繁複之感。茲將各家禮式三獻結構分解如表 6-3、表 6-4。

表 6-3 三堂禮三獻結構(一)

禮 序 1 2 3 4 5 6 7 8 9

正堂 初獻 亞獻 終獻

左堂

(東堂)

初獻 亞獻 終獻

神 位

右堂

(西堂)

初獻 亞獻 終獻

資料來源:徐輝(1984) 、陳運棟(1991) 、江永輝(1998) 、文件-訪 09-5、文 件-訪 11-6

表 6-4 三堂禮三獻結構(二)

禮 序 1 2 3 4 5 6 7 8 9 正堂 初獻 初二獻 初三獻 亞獻 亞二獻 亞三獻 終獻 終二獻 九獻 左堂

(東堂)

初獻 初二獻 初三獻 亞獻 亞二獻 亞三獻 終獻 終二獻 九獻 神

位 右堂

(西堂)

初獻 初二獻 初三獻 亞獻 亞二獻 亞三獻 終獻 終二獻 九獻 資料來源:文件-訪 15-2、陳國勳(1997)

據上所述,客家地區宮廟或宗族祠堂,在重大慶典活動時會使用三堂禮。三

堂禮在民間用得少的原因,除了傳統社會階級觀念影響外,民眾經濟狀況應是重

要因素,傳統社會經濟活動以自給自足為原則,民間富裕程度有限,而祭祖拜神

都是要拿最好的東西來奉獻,故祭祀活動對一般百姓來說,是一種負擔,祭典規

模越大,需要祭品愈多,花費也愈大。從前行三獻禮尚要衡量家庭的經濟,經濟

情況過得去的才會做,不過現在大部分家庭都有能力行三獻禮(930207 訪頭) 。

(5)

所以經濟能力是民眾考量辦理祭典活動的因素之一。此外,各宗族興建祖祠(公 廳)或祖塔,建築規模不會很大,一般廳堂內只供奉祖神爾,因此,實際上也無 需使用規模較大的三堂禮。所瞭解的,大都是經濟狀況較優,地方場所夠寬敞的 宮廟慶典時會用三堂禮,而一般民眾很少使用。

參、五堂禮徒具型式

五堂禮的資料更為稀少,在《重整適用家禮》 (徐輝,1984)中錄有〈五堂 八佾大禮式〉 ,即是五堂禮,其中批明,祭玉帝天子外不得用之,執禮人數以六 十四人為原則,跪拜方式為正堂前行九叩首,左右堂前六叩首,東西堂前三叩首,

外案前一律九叩首。此外《家禮常識》 (劉守松,1986)內亦有〈八佾大禮〉儀 注,其內容與上述〈五堂八佾大禮式〉相同。五堂禮叫六佾禮,乃天子所用者,

平民百姓不用(訪桃三 930217) 。

五堂禮在客家禮儀中可謂徒具型式,未被使用過,其原因除了與三堂禮同樣 是受傳統階級觀念深入影響及經濟考量外,最基本的因素是,民眾根本沒有這種 需要,民間也沒有偌大的場所。因此,五堂禮除官方祭典外,幾乎民間是不用的。

前述五堂禮,均設有神位五壇,首先由正堂行初獻、再初獻、三初獻禮;接著正 堂行亞獻禮(亞獻、再亞獻、三亞獻)時,左右堂跟進行初獻禮(初獻、初亞獻、

初三獻) ;當正堂行終獻禮(終獻、再終獻、三終獻)時,左右堂行再獻禮(再 獻、再亞獻、再三獻) ,東西堂再跟進行初獻禮(初獻、亞獻、終獻) 。同次序時,

正堂先行禮,再依左、右、東、西堂次序或同時行禮,禮畢齊同復位。茲將前述 五堂禮三獻結構分析如表 6-5。

表 6-5 五堂禮三獻結構

禮 序 1 2 3 4 5 6 7 8 9 正堂 初獻 再初獻 三初獻 亞獻 再亞獻 三亞獻 終獻 再終獻 三終獻 左堂 初獻 初亞獻 初三獻 再獻 再亞獻 再三獻 右堂 初獻 初亞獻 初三獻 再獻 再亞獻 再三獻

東堂 初獻 亞獻 終獻

神 位

西堂 初獻 亞獻 終獻

資料來源:徐輝(1984) 《重整適用家禮》 〈五堂八佾大禮式〉 、劉守松(1986)

《家禮常識》 〈八佾大禮〉

(6)

第二節 客家喪祭三獻禮的特徵

客家喪祭三獻禮共同的特徵,分三項說明:祀牲為羊、豕,相當古代貴族之 儀、少牢之祭;客家三獻禮行禮由贊相帶引,禮生、主祭與執事人員來回穿梭,

禮樂一體,唱作俱備,為綜合性動態禮式;客家三獻禮是以初獻、亞獻、終獻,

三次進獻為主軸之禮式。

壹、客家三獻禮相當古代少牢之祭

「陳設」為祭祀之節,古禮之陳設即現今之會場佈置。客家三獻禮之陳設,

場內項目包括樂團位置、人員位置、酒尊所、茅砂所、香席位、主神位、天地神 位、牲器祭品位等;設場外者有盥洗所、降神所、望燎所等。茲將客家三獻禮陳 設概略情形繪成如圖 6-1。

(場外)

降神所 燎 所

(場內) 八 音 樂 團

◎ ╭←←←←←←←←←←←←←←╮

△ ↓ 祀 牲 △ ☉↑

主 ○

神○

案 ○

□○

2

□○

1

天 ○

地○

案 ○

各種 祭品

桌三

下獻

茅酒

砂饌

□○

1

(香席位)

□○

2

△ ↓ 祀 牲 △ ↑

╰→→→→→→→→→→→→→→╯

盥洗所

圖 6-1 客家三獻禮陳設略圖

說明:圖例:○

香爐、○

蠟燭、◎通者、☉引者、△執事者、○

1

主祭、○

2

與 祭、□跪墊、→行進方向。

行禮現場最為引人注目的是豬、羊祀牲的陳設。客家三獻禮所用的祀牲為一 羊一豬,大都擺放在各種祭品的兩旁。在桃園、新竹一帶可能是羊隻少的關係,

大都以豬牲為主,有些尚用一隻鵝或鴨來代替羊牲(觀祭七 921019) 。苗栗地區

之行禮都備有豬、羊牲儀,並認為必須有豬、羊才可喊(唱)禮行三獻(訪苗四

(7)

930304;訪苗五 930307) 。依《禮記.王制》記載,祭祀用的牲儀分大牢、少牢。

大牢用牛、羊、豕(豬)三牲,少牢但用羊、豕(王夢鷗,1969)。另鄭玄注釋

《儀禮》 (1979)之特牲、少牢饋食禮認為,特牲饋食係諸侯之士祭祖禰之禮,

而少牢饋食為諸侯之卿大夫祭其祖禰之禮。而特牲禮所用之牲為一豕,少牢禮所 用之牲為羊、豕二物(吳達芸,1973)。若於唐代,少牢為五品以上朝臣家廟用 牲(歐陽修,1982) ;在明代是二品以上家廟禮儀(張廷玉,1982) ;在清朝則為 三品以上所用牲禮(清史稿校註編纂小組,1986)。據上所述,客家三獻禮之祀 牲為一羊一豬,就牲儀論,客家三獻禮相當於古代貴族之儀,屬少牢之祭。

豬、羊陳設,大多數的做法是「左豬右羊」 ,即以主神位為準,豬擺左邊,

羊擺右邊。一般的觀念是左邊大右邊小,因豬比較大,所以豬放左邊(訪苗一 930207;訪竹二 930219;訪桃三 930217) 。此外,也有「左羊右豬」的說法,認 為左邊為陽,右邊是陰,羊寓意為陽,豬色黑屬陰。所以羊要擺左邊,豬擺右邊

(訪桃一 930206) 。經查文獻並無有關祀牲陳設的記載,惟《禮記》 〈檀弓〉 、 〈內 則〉兩篇注疏,有吉事尚左、喪事尚右,及左陽右陰的說法(王夢鷗,1969)。

又據《明史.禮志》 (張廷玉,1982)載述,明代家廟牲儀規定: 「二品以上,羊 一豕一;五品以上,羊一,以下豕一。」再依清代品官士庶家祭牲器之數規定,

一至三品,羊一豕一;四至七品,特豕;八品以下,豚肩不特殺(柯劭忞,1962)。

由上述史例得知,古代禮儀是否得殺豬宰羊,或可用祀品數量多寡,一方面要看 祭祀規模等級,再方面則以主事者社會地位高下為標準而定。就祀牲言,官品高 者配羊、豕或羊,官品低者只配豕或豚肩,從中亦可瞭解,羊牲之定位高於豕牲,

即羊尊豕卑,羊大豬小。若據上述左陽右陰的觀點,和羊尊豕卑的實際做法而言,

三獻禮祀牲之陳設,似乎後者「左羊右豬」的設置法較合情理。

有些地區於祀牲上面或旁邊插放一把刀子,插放刀子的緣由,是方便神明切 割祭品(觀祭四 920828;觀祭七 921019;訪桃一 930206;訪竹一 930214;訪桃 二 930215;訪竹三 930221) 。這點在行禮表章中亦可印證,譬如《重整適用家禮》

(徐輝,1984)在請祖並退座之侑食文謂:「酒在壺中,自斟自酌,肉在杔上,

自剁自削」 ,勸請神明自行切割享用牲儀。不單是羊、豕祀牲要配刀器,一般的 拜拜有牲儀者也要準備刀子,譬如拜土地公時要帶菜刀,讓神明可用刀切牲品(訪 桃三 930217) 。 《禮記.禮器》 (王夢鷗,1969)有「割刀之用,鸞刀之貴」之語,

大意是:割刀,鋒利很適用,而殺牲卻要用祭祀的鸞刀。又《唐書.禮志》 (歐

陽修,1982)敘述唐代祭祀「省牲器」一節,有「宰人以鸞刀割牲,祝史以豆取

(8)

毛血」之言。另外在《聖門禮誌》 (孔令貽,1989)〈禮器名義〉篇內也有解說,

刀有屠刀與切刀,屠刀曲柄如削,謂之鸞,銳首圓把,首繫鸞鈴,把繫聯環;切 刀,廚人製蔬醢之用。上列文中並未提及祀牲是否配置鸞刀,惟可以肯定的是,

古禮確有為祭祀專用之刀器。

祀牲之陳設,在古代社會是階級地位的表徵,也是經濟能力的展現。農業社 會,牲畜為人們重要的財產之一,以貴重的牲儀當供品,是對神明的最高敬意。

在民間經濟情況普遍不佳,物質貧乏的時代,每逢吉喪事祭神鬼,民眾感興趣的 是,是否有豬牲供奉。有「弒豬」表示場面會很盛大,要花很多金錢,說明這戶 人家經濟狀況還不錯。有豬牲供品也表示主人準備宴客,大家有好餐可吃,對主 人來說亦是風光、體面之事。現代社會經濟發展,民生富裕,衣食不虞,由觀察 發現,無論吉喪禮儀,皆要配置祀牲,從訪談亦得知,必備豬羊方可行三獻禮,

如此遇事仍要宰殺豬羊的作法,不知情者認為是鋪張浪費之事,對地方風俗產生 誤解,其實乃拘於傳統禮規不得不然耳。

貳、客家三獻禮由贊相主導為動態禮式

傳統古禮皆由贊禮人員主導進行,客家三獻禮亦由禮生主持。禮生客語稱「先 生」 ,先生是社會上有學問、有地位、受尊敬者的稱號。三獻禮禮生主要包括「通」

一人、 「引」一人,有些地方尚設有「讀文生」一人(訪苗五 930307) 。通者,

有如現今的司儀;引者,負責導引主、與祭人員行禮;讀文生主要任務為讀祭文,

有些地區尚兼主持告神,未設讀文生者則由通或引代讀(訪竹一 930214;訪桃 三 930217) 。另外,於場上襄助禮儀進行者,稱為「執事」 ,執事員額二人或四 人,端視各地習俗而定。一般稱禮生者,乃指通、引二人,或加上讀文者共三人,

也有將通、引、讀文者、執事者一律稱禮生。

客家三獻禮行禮時,除了通者站立發令不動外,其餘如引者、主祭者、與祭 者、執事者,各個情節都要在場上來回穿梭行事,譬如:盥洗,引者要引導主、

與祭者前往盥洗所盥洗;降神,引者引導主、與祭者至降神所降神,執事者則持 酒和香跟隨前往服務;三獻與讀文,引者引導主、與祭者自香席位到主神位前進 獻三次,另讀文一次,執事者每次皆持酒跟隨前往服務;滿堂酌酒,由執事持酒 至全場斟酒勸食;分獻,由主、與祭者持酒至各供品前滴酒、斟酒勸食;望燎,

引者引導主、與祭者持酒前往望燎所望燎等。主、與祭者不斷離開原位,穿梭場

上進獻行禮,所以說客家三獻禮是動態禮式。

(9)

客家三獻禮源自古禮,亦可從兩者皆具動態方式行禮得以印證。譬如《文公 家禮》 (丘濬,1997)載述之時祭、初祖等禮式,明代之品官士庶家祀之儀,以 及清代之時祭儀禮,其中有關盥洗、降神、進饌、三獻、侑食、受胙等儀節,主 祭者都要離開原位,進行祭奠動作(張廷玉,1 982;呂子振,1990)。再如唐、

宋兩代朝廷舉辦之祭禮,主祭者盥手、洗爵、酌酒、三獻、分獻、望燎等,在細 節上或許因時代相隔遙遠而有所不同,但是會場上行禮奏樂,以禮生引導進獻等 動態方式完成禮儀的做法,和客家三獻祭禮幾近於相同(歐陽修,1982;脫脫等,

1982)。

據上所述,古代無論官方或民間正式或較具規模之禮儀,都是由贊相主導、

動態方式行禮,而流傳千百年遍行客家地域的三獻禮,亦保有原本同樣之行禮方 式,充分說明客家三獻禮與傳統古禮之密切關係。客家三獻禮行祭主角—主祭者 來回穿梭場上行禮,加上樂團的八音演奏,贊相的吟誦唱和,全場聲音動作的搭 配和諧,拱托出三獻禮與眾不同的風格,堪稱客家三獻禮的一大特色。

參、客家三獻禮以三次進獻為主軸

三獻禮因有初獻、亞獻、終獻三次的進獻酒饌而得名,這也是三獻禮的特徵 之一。主、與祭者供奉祭品,從外案香席位(參見 p.110 圖 6-1)上獻至主神位前,

第一次進獻稱初獻,第二次稱亞獻或中獻,第三次稱終獻或三獻。桃園地區有部 分執禮者(觀祭一 920304;觀祭四 920828;訪桃六 930310)認為,三獻禮吉喪 有別,吉禮用「初獻、中獻、三獻」 ,喪禮要用「初獻、亞獻、終獻」 ,其它地區 則未見明顯區分。

三次進獻的方式,一般都是由神位左邊上到神位前,再從右邊繞回原位。根 據桃園地區幾位執禮者(徐輝,1984;訪桃一 930206;訪桃二 930215;訪桃六 930310)的看法,吉禮、喪禮不同,一般吉事是左尊右卑,喪事正好相反為右尊 左卑,所以進獻時,吉禮應「左上右下」 ,喪禮宜「右上左下」 ,吉、喪禮行進方 向有所區別。喪事右尊左卑的論述,在《禮記》 (1979) 〈檀弓上〉篇有類似記載:

「孔子與門人立,拱而尚右,二三子亦皆尚右。孔子曰: 『二三子之嗜學也,我 則有姊之喪故也。』二三子皆尚左。」其註釋為:拱手,右手在外掩左手叫尚右,

是凶禮;左手在外掩右手叫尚左,是吉禮(王夢鷗,1969) 。 「有若之喪,悼公弔 焉,子游擯,由左。」註釋稱:喪事以右為尊,子游以擯(喪禮中的相)位在左,

則以悼公在右而尊之(王夢鷗,1969)。據上所述,古禮確有喪事右尊左卑的說

(10)

法,惟大部分客家地區無論吉、喪禮,皆習於「左上右下」之進獻方式行禮,加 上客家傳統皆有「老例莫掉,新例莫設」 (訪桃三 930217)之觀念,所以提倡喪 事右尊左卑之做法,對其它地區行禮之影響可能有限。

另外,苗栗地區的喪禮,三次進獻主祭者要用「退步」方式復位,退步復位,

表示時刻面向亡者(父、母親) ,尊敬亡者,勿違背亡者之意(訪苗一 930207)。

而桃園地區不論吉禮或喪禮,三次進獻則用「轉步」方法以避免「背神」 (訪桃 一 930206) 。據說,桃園地區客家族群早先也是用退步做法,後來才改成轉步方 式(訪苗一 930207) 。然而退步或轉步都是要達到敬神之目的,頗有異曲同工之 妙,惟退步方式較為辛苦,不過也不失為地方禮俗特色。

三次進獻的供品,需特別準備,三獻供品以酒、饌為主。大部分地區吉禮與 喪禮三獻用的酒、饌皆相同。酒,大部分用米酒,沒有米酒則用其它酒代替。饌 有葷食和素食,葷食用碎盤不用全儀,一般用雞肝或肫,也有用豬肝或瘦肉;素 食則用餅干、糖菓等(觀祭二 920405;觀祭五 920927;觀祭七 921019;訪苗一 930207;訪桃三 930217;訪竹三 930221;觀祭八 930404) 。惟桃園地區部分人 士認為,三獻饌品吉、喪應有區別,祭祖祀神之吉禮,三獻饌品宜用全儀牲禮,

喪禮受祭者是亡靈,亡者逝世未滿三年,無格享用全儀,所以用碎肉饌食,若吉 禮與喪禮一樣用碎肉饌食則甚不合理(徐輝,1984;觀祭一 920304;觀祭四 920828;訪桃一 930206) 。

綜上所述,三獻禮之進獻方式,無論吉禮或喪禮,大部分地區都是「左上右

下」的做法,各地已成習俗,若要將喪禮改變成「右上左下」的進獻方式,可能

要先釐清左右尊卑的觀念,否則不易推展成功。再者,除了進獻方式依照「喪事

尊右」變更外,其他行禮動作是否遵照?這點也要一併考量。至於進獻時,喪禮

用退步復位,而祭禮則否,這會讓人質疑,何以祭禮勿須退步?難道祭禮不忌背

神?若能適切排除祭禮背神疑慮,喪禮仍保有退步習俗,或將成為地方特色。大

多數地區三獻饌品祭、喪不分,究其緣因,可能是平常遇喪事情況多,逢祭禮機

會少,習非勝是,致吉凶混淆,誤以為三獻饌品一律相同。傳統禮儀活動,依祭

祀對象劃分等級類別,不同的對象有不同的奉儀,三獻祭禮與喪禮祭拜對象迥

異,其供奉饌品理應有別。

(11)

第三節 客家喪祭三獻禮的特殊議題

經研究發現客家喪祭三獻禮儀節中,恆有觀點相左、作法迥異或釋義分歧之 焦點議題,本節提具:左右尊卑與行禮動線,降神的真正含義為何,茅砂文化如 何去蕪存菁,從主祭人選談及男尊女卑的觀念,從辭靈檢討行禮結構等五個議題 進行討論。

壹、左右尊卑攸關行禮動線

客家三獻禮,無論祭禮或喪禮,其中之讀文與三次進獻,一般都是採「左上 右下」的方式進行。也就是說,在預備位置的主祭者,從神位的左邊走到神位前 進獻酒饌或讀文,然後由神位的右側迴轉復位。然而在桃園的觀音、新屋、楊梅 及新竹的湖口一帶地區,發覺喪禮的行禮動線是採「右上左下」的方式,跟其它 地區剛好相反的方向行禮。

尚左、尚右之說古來就有許多議論。現代一般人的觀念是左尊右卑,左陽右 陰的思想,此與《逸周書》 (1965)所記載的「天道尚左,日月西移;地道尚右,

水道東流」之概念有關。 《禮記.內則》 (1979)就有「凡男拜,尚左手」 、 「凡女 拜,尚右手」的說法,然而在「道路」上行走,則「男子由右,女子由左」 。甚 且各朝代之間有完全相反的觀念,所留傳下來種種的說法,例如,古代有「周人 尚右」之說,依王筠(1837)的解釋:「 《左傳》 『楚人尚左』 ,則是華夏尚右也,

此禮漢時猶沿之。」賈公彥在《儀禮》 (1955)的注釋亦認為, 「周人尚右」是要 與殷人相對而言。另依據楊琳(1996)的研究認為,尊右是源於右手的方便有力,

尊左源於座北朝南的住房習俗,乃對東方的崇拜,可以推斷尊右發生在先,尊左 出現在後。因為尊右,而有左遷、左道等相對語詞出現;也因為尚左,才有左吉 右凶、左尊右卑之說法。事實上,尚左、尚右之說,隨時代之更迭而變動,並無 定論。

依《禮記.檀弓》篇的記載,有喪事以右為尊的說法(王夢鷗,1969)。而 祭禮與喪禮之性質也有分別,主祭者及祭拜對象不同,禮儀配樂及部分詞令、動 作亦大異其趣,兩者行禮動線理應有別(徐輝,1984)。不管先前之做法如何,

要改變一項現世的習俗,或者說要恢復傳統禮儀也好,尤其要面對若干有主見的 執禮人,必定遭受巨大之阻力和壓力,甚至會被認為是標新立異的作法。 《禮記.

郊特牲》這樣記載: 「禮之所尊,尊其義也。」言禮之可貴,貴在它有內容(王

(12)

夢鷗,1969)。桃園地區一些執禮者(訪桃一 930206;訪桃二 930215;訪桃六 930310) ,為使客家三獻禮,內容更充實、意義更豐富,倡行喪禮尊右之說,闡 揚固有文化,其精神令人敬佩。

貳、降神係降何神

客家三獻禮在前段皆有降神的程序。桃園、新竹地區無論吉、喪禮,都要降 神;苗栗地區之降神,祭神禮稱迎神,祭祖禮為降神,喪禮叫降靈。在桃園、新 竹地區認為,吉禮為慶典,喪禮也是盛事,所以都要邀請天地神祇來做客,共襄 盛舉、鑒賞禮儀,邀請神明來臨的儀式叫降神,降神還有另一項重要意義,就是 感謝天生地養之恩。在苗栗地區則認為,祭神禮之降神是迎主神入座,祭祖禮為 迎祖神到座,喪禮則為降請主靈進座主位。桃園、新竹地區與苗栗地區降神涵義 雖然不同,不過行禮時機在參(主)神之後,以香和酒到場外向東方為之,則各 地作法類同。

唐代郊祀,沒有降神或迎神儀節;天地之神不祼,宗廟之祭則有晨祼一節,

晨祼於享日未明四刻開始進行,主祭者以鬯灌地奠之(歐陽修,1982)。明代郊 祀前段設有迎神一節,以燔柴升煙,燔全犢於燎壇,求神來臨(張廷玉,1982)。

《文公家禮》 (丘濬,1997)記述「時祭」有降神一節,行於參神之後,以執盞 灌茅降神;初虞之祭(喪禮)亦有降神一節,行於神主入座之後。明代品官虞祭

(喪禮)有降神,於祝出神主後,以手執盞酹於茅上(曹仁虎,1988)。祼也,

瘞埋也,皆求神於陰也;燔柴爇蕭燔帛,皆求神於陽也。簡述之,唐宗廟之灌地 求神、明代郊祀燔犢求神、時祭執盞灌茅、虞祭執盞酹茅等,基本上為求神到臨 動作,所請之神當為場內之神,場內之神即主神,並非場外其他神祇。

綜合上述,古禮也有降神,惟古禮降神與客家三獻禮之降神含義,相差甚多。

今古降神之異同分四點說明: (1)客家三獻禮之降神,以焚香和酹酒在場外為之;

古禮之降神,天地神用燔柴求神,宗廟及民間祭、喪禮,則皆以灌地求神,且在 場內為之。 (2)桃園、新竹地區之降神,為請天地神明降臨,古禮為求請主神到 座。 (3)古禮之降神酹酒動作,類似桃園、新竹地區之祭茅砂(酹酒),皆在場 內為之。 (4)古禮之降神為求請主神到臨,其意義與苗栗地區之降神為請主神靈 相似,惟前者在場內為之,後者在場外舉行。依苗栗地區降神之行禮動作及含義,

舉出不合理疑點包括: (1)降神儀節設參神之後,亦即先參神後降神,若降神為

降主神,主神未降,是參拜何神。 (2)喪禮參靈有舉哀動作,若神靈未在座,又

(13)

為誰舉哀。 (3)行禮之前均有告神或告靈的動作,主神早已在座,何以要再請降 主神。 (4)其降神(靈)動作,焚香求神於陽,灌酒(灑酒)求神於陰,依古禮 為求請天地神祇,且在場外見天地處為之,於理應是請降其他神明,並非主神。

三獻禮降神儀節,為桃、竹、苗地區認知差距較大部分,務須釐清疑點,尋求原 始旨意,所謂「知其義而敬守之」 ,才有真確的文化傳承。

參、茅砂文化要去蕪存菁

桃園地區及新竹北部一帶茅砂之做法,以茅束插立於聚砂上,茅砂代表地 祇,茅束要以紅紙圈纏繞,表示吉神。苗栗地區及新竹南部一帶認為茅砂係制煞 作用,因此喪禮才要用茅砂,而吉禮不用。其茅砂做法亦與桃園、新竹北部一帶 不同,用黃蔴纏茅草,紮成「个」形,似三柱鼎立砂面,並認為黃蔴加上茅草,

可以制煞。上述得知,因茅砂認知有別,致茅砂外形製作都不一樣,複雜的行禮 動作更是南轅北轍。

桃園地區及新竹北部一帶,認為茅砂代表神明之所在,有如香爐之作用,不 論吉、喪禮,都要設茅砂,祭茅砂即是向神明敬酒之意,所以茅砂處可以插香,

也可酌酒,而且茅束要纏繞紅紙圈表示吉神,與天地案上同樣用紅紙圈纏繞之香 爐相對應,上香祭酒時,香可插天、地兩案,地案即指茅砂。苗栗地區及新竹南 部一帶,則認為茅砂係制煞之用,所以只在喪事場合才用茅砂。茅砂有兩種作用,

一是淨手,二是制煞。因茅砂有淨手作用,所以該地區的喪禮,沒有盥洗儀節,

而以「灑茅砂」或「理茅砂」替代之,灑茅砂就是洗手的意思。灑茅砂或理茅砂 時,要把茅與砂推倒、分離,這樣會有壓制煞氣之作用。

古籍對茅砂的說法,祭祀使用茅草有兩種理由,一是取茅草的潔淨,二是取 茅草的香味。茅草在古禮有兩種用途,一是在祭祀之前用茅草濾酒,另一是在祭 祀時以茅草縮酒。縮酒意即將酒灌在茅上,除有再濾清的作用外,主要是用酒透 過茅草之香味以敬神、求神。古人求神之道,或以氣,或以聲,或以臭(周聰俊,

1994)。血腥爓祭,用氣也;樂音滌蕩,用聲也;鬱鬯灌地,用臭也。古禮,天 地大神不灌,宗廟之祭才用灌地求神。

比較桃、竹、苗地區茅砂之形式與意涵,以桃園、新竹北部一帶之做法與傳

統古禮較為類似。苗栗、新竹南部一帶茅砂之做法,則欠缺文獻應證。古禮之束

茅聚砂縮酒,與桃園、新竹北部一帶之祭茅砂動作相當;惟古禮縮酒用於降神之

節,為求神來臨之意,而桃園、新竹北部一帶之祭茅砂,則用於降神之後,為敬

(14)

神酌酒之意。苗栗、新竹南部一帶的茅砂,其程序在降靈之前,孝子孫在降靈之 前用茅砂去污避凶。惟其做法也有不合情理之處,譬如:茅砂只用於喪禮,而吉 禮不用,難道吉禮場合就沒有污穢、煞氣?茅與砂合在一起既可制煞,為何行禮 時要把茅砂拉倒分開?若茅砂本身為煞,豈非自我造煞?在吉禮「盥洗」為洗手、

洗臉之意,以「灑茅砂」替代盥洗,豈不是越洗越髒?合於情理的民風習俗,久 而久之自然形成傳統,若背離人情事理者,容易被認為是陋習迷信,為維護傳統,

應盡力摒棄口耳相傳繆誤部分,去蕪存菁,保存優良禮儀文化。

肆、男尊女卑觀念守舊

客家三獻禮以祭祖禮來說,其主祭者為族中長者,一般都是以宗長為代表。

喪禮之主祭為孝子或孝孫,一般是以長子或長孫為代表。主祭者律為男性,而且 三獻均由同組人完成之做法,固為客家三獻禮特色之一,惟從這點也顯出客家三 獻禮之形成,或者其演進過程,一直維持保守作風。

《儀禮.士虞禮》 (1955)記載,由主人初獻,主婦亞獻,賓長三獻。再以 唐、宋官方的郊祀祭禮,由皇帝為初獻,太尉行亞獻、光祿卿終獻禮(歐陽修,

1982;脫脫等,1982)。 《文公家禮》 (丘濬,1997)記載,祭禮「時祭」,初獻,

主人為之;亞獻,主婦行之;終獻,為兄弟之長,或長男,或親賓行之。初祖、

先祖、禰、忌日、墓祭亦同。喪禮「虞祭」之初虞,初獻,主人為之;亞獻,主 婦為之;終獻,親賓一人或男或女為之。再虞、三虞皆同。又明初郊祀祭禮,從 迎神直到送神、望燎,皆由皇帝全程主事。明代家廟禮儀,也是由主人全程擔任 初獻、再獻與終獻,此與唐宋民間祭儀有別(張廷玉,1982)。

綜上所述,自古以來民間家禮之祭拜儀式,以三獻禮言,大都由主人、主婦、

賓客三者輪流進獻祭拜。古代官方祭禮亦同,初獻、亞獻、終獻由不同之人擔任,

這種情行至明代有了變化,改成由同組人擔任,也就是初獻、亞獻、終獻由同一 人進行。客家三獻禮以祭祖禮言,主祭人選律由家長或宗長擔任,而且三獻到底;

以喪禮言,則由孝子或孝孫擔任主祭,也是同組人行三次進獻。在喪禮侑食時間 安排有「孝媳進羹飯」的節目,祭禮則從頭至尾都沒有婦女或其他祭者出現場上,

由此觀之,客家三獻禮之觀念作風,是保守有加,開放不足。客家三獻禮,三獻

皆由同組人員祭奠之做法,類似明代行禮方式,這點顯示客家三獻禮可能是源自

古代官方禮制,而異於一般民間禮儀。

(15)

伍、辭靈兼辭神之不合理

客家三獻禮之結構是嚴謹的,其行禮設計大約是以三獻讀文為主軸,然後採 前後相對稱的方式安排,譬如:前有排班、奏樂、就位準備動作,後有退位、禮 畢、撤饌之動作對應;前有參神或參靈,後有辭神或辭靈對應;前有盥洗,後有 望燎,為動作上之對應;前有上香祭酒,後有侑食分獻之動作對應。在各個程序 中,唯獨沒有對應的是降神動作,見表 6-6。

表 6-6 客家三獻禮行禮結構分析

禮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對稱

符號

甲 乙 丙 丁 戊 主 軸

戊 丁 丙 乙 甲

儀節 排班 奏樂 就位

參神 參靈

盥洗 降神 上香 祭酒

三獻 讀文

侑食 分獻

望燎 辭神

辭靈 退位 禮畢 撤饌

有降神,沒有送神,那麼請降而來的天地神祇,如何請祂們回去呢?現在的 做法是辭神或辭靈的時候一齊辭退所有神靈。祭禮用「辭神」辭退所有主、客神 明,尚講得通;喪禮以「辭靈」辭退主靈和客神就不合情理了。因為喪禮的主靈,

尚無格稱神,以卑微之禮同時辭退尊嚴之天地神,不但無禮,更不合理。

《文公家禮》 (丘濬,1997)有關「時祭」方面的敘述,並未設「送神」一 節,雖有「降神」之設,亦僅有「執盞灌茅」而已,是請主神到座之動作,並未 有請其他神祇來臨之情事。再如喪禮之「虞祭」 ,亦未設送神一節,審其緣因,

則與「時祭」情況相同,亦未請其他神祇降臨也。又如明代官方祭禮,既設迎神,

亦設有送神,前後對稱(張廷玉,1982)。遍觀桃、竹、苗各家儀注資料,只苗 栗地區的祭神禮,前有「迎神」 ,後有「送神」 。另外,觀音地區有一受訪者也注 意到這個問題,他(訪桃一 930206)表示,三獻(單堂)禮有降神,無送神,

現在執禮時都會增加「送神」一節,比較合理。由此觀之,客家三獻禮的執禮群,

也非全然是懷舊保守之士,時代進步,禮儀亦需要注入新的生命力,以適應新的

環境,期盼客家三獻禮能作適度修正,繼續擅揚於文化國度。

(16)

第四節 客家喪祭三獻禮的比較

客家三獻禮分祭禮與喪禮,因吉凶性質互異而有區別;桃、竹、苗地區行禮 因地域隔閡或風俗習慣的關係,在會場陳設、禮儀內涵、行禮運作上,仍有不一 樣的地方,歸納三獻喪祭禮儀在桃、竹、苗地區實施之殊異點作比較說明。

壹、客家三獻禮吉凶有別

客家三獻祭禮用於祭祖祀神,喪禮用於祭亡靈,無論喪禮或祭禮,都以單堂 式禮儀為主。客家三獻祭禮與喪禮,因吉凶性質不同,致用途、形式、內容以及 動作上均有區別,茲以現今桃、竹、苗地區使用最多的單堂三獻禮為例,將祭禮 與喪禮之異同作比較,以用途來說,祭禮用於祭神、祭祖,喪禮只用於祭亡靈;

祭禮行禮前要告神,喪禮行禮前則要告靈、告祖、告天地;祭禮主祭恆為家長或 族長,喪禮主祭者則必為孝子孝孫;祭禮奏樂較繁華,喪禮奏樂較簡約或不奏樂;

祭禮神位皆點紅燭,喪禮靈位點白燭;祭禮跪拜用叩首,喪禮用俯伏;祭禮進獻、

讀文由神位左方上至神位前,再由右方復位,喪禮則正好相反;祭禮詞彙用參神、

叩首、興、平身等,喪禮則用參靈、俯伏、起、躬身等;祭禮祭文有文疏、表章、

祝文、祝章、祝詞,喪禮祭文則為哀文、哀章、奠章、誄詞、弔詞;祭禮三獻供 品用全儀牲禮,喪禮則用饌碟碎食;喪禮侑食階段附行進羹飯、親戚上香或族戚 禮,苗栗地區三獻、讀文及進羹飯要用退步方式復位,祭禮則無此儀式。茲將三 獻喪禮與祭禮之不同彙整如表 6-7。

表 6-7 客家三獻喪禮與祭禮之比較

項 目 祭 禮 喪 禮 用途不同 祭神用、祭祖 奠靈用

告知對象 告神 告靈、告祖、告天地

主祭不同 主事者 家長、族長 孝子孝孫 奏樂不同 擊鼓三通、鳴金三品、奏大樂、

奏小樂 (祭祖)

奏大樂、奏小樂

(逝世者為青少年時不奏樂)

陳設有別 主神位、天地案皆點紅蠟燭 主靈位用白燭,天地案用紅燭 跪拜型式 叩首:手貼地,額至手掌背

三跪九叩

俯伏:兩手貼地,頭至地

四禮八拜

(17)

表 6-7 客家三獻喪禮與祭禮之比較(續)

進行方位

吉禮從左行

宣祝章向左,為吉生方 通引立左邊

喪禮由右繞

讀哀文向右,為凶沒方 通引站右側

詞彙有異

1 參神

2 跪、叩首、再叩首、三叩首 興

2-1 跪、及第、連元及第、三元 及第、高陞

3 盥洗 3-1 躍龍池 4 平身、復位

5 上香、再上香、三上明香 5-1 初發鄉科、連發鄉科、三發

鄉科

6 罍酒、祭酒(福神)

6-1 酬旨酒

7 獻酒、再獻酒、三獻酒 8 進爵、進祿、行初獻禮 奉爵、奉祿、行中獻禮 獻爵、獻祿、行三獻禮 9 詣於…之神位前

10 讀祝文 焚祝文 10-1 宣金榜 揚金榜 11 撤收

1 參靈 舉哀

2 跪、俯伏、俯伏、起

3 盥洗

4 躬身、復位

5 上香、再上香、三上明香

6 罍(灑)酒、祭茅沙(酒)

7 奠酒、再奠酒、三奠酒 8 進酒、進饌、行初獻禮 奉酒、奉饌、行亞獻禮 獻酒、獻饌、行終獻禮 9 詣於…之靈位前

10 讀哀章 焚哀章

11 撤饌 祭文有別 文疏、表章、祝文、祝章、祝

哀文、哀章、奠章、誄詞、弔 詞

供品不同 全儀牲禮 饌碟碎食

其他

1 侑食後加「孝媳進羹飯」 、 「親 戚上香」

2 苗栗地區三獻、讀文及進羹

飯要用退步方式復位

資料來源:徐輝(1984) 、訪苗一 930207

(18)

貳、各地行禮因襲成俗

桃、竹、苗地區在已往交通不發達的時代,仍有某些程度的隔閡,就行禮言,

各地相沿成習,發覺也有許多不相同之處,茲分禮儀陳設、行禮前、行禮內容、

禮生等四部分作評析。

一、祭壇陳設分兩種

桃園地區及新竹北區一帶,祭壇一般皆設主神案及天地案,關西一帶將天地 案設場外,龍潭地區把主神案稱天案,天地案稱地案。苗栗地區及新竹南區一帶,

將祭品桌分兩段,靠主神位之內段稱上座或上界,外段稱下座或下界,一般不設 天地案。桃園的觀音、新屋、楊梅,新竹的湖口一帶,祭禮之三獻供品,用全雞 牲儀、整托紅粄及整籃水果;其它地區則大都沿用雞內臟肝、肫,或用豬肝、瘦 肉之作法。

二、苗栗女性由外親告靈

祭禮在苗栗地區行禮前皆有告神程序。桃園、新竹地區,無「告神」之詞,

而是叫「請神」 ,行禮前請神「到座」 ,其含意與告神相當。桃園有些地區請神後 要擲筊,獲得神明的允可才開始行禮。喪禮在行禮前各地都有告靈、告祖、告天 神的作法,一般都由禮生主持三告儀式,苗栗地區做法較特殊,若亡者為男性,

由本族人或禮生擔任告靈、告祖、告天神儀式,若亡者為婦女,則告靈要由外家 親戚主告。

三、行禮內容部分有歧見

客家三獻禮之施行,各地因區域隔閡及風俗習慣之關係,各地行禮運作有些 許不同的地方,譬如: (一)苗栗地區孝子禮和族戚禮兼行,跟桃竹地區只行喪 禮之不同; (二)茅砂之意義、作法不同; (三)盥洗認知與作法之不同(四)降 神因觀念不同,所以作法不同; (五)三獻名稱,稱呼不同; (六)喪禮因左右尊 卑觀念,致進獻方向不同; (七)苗栗地區喪禮復位回程用退步,與桃竹地區不 同; (八)進羹飯人選、作法不同; (九)有無送神儀節之不同等,以下分別敘述。

三獻喪禮在苗栗地區分為孝子禮和族戚禮;桃園、新竹地區則只喪禮一種,

另外有親友奠祭三獻禮。苗栗地區大都使用孝子禮穿插族戚禮,也有只用孝子禮

的。其實孝子禮就是喪禮,族戚禮就是親友奠祭三獻禮,相互名稱不同而已。桃

(19)

園、新竹地區則大都使用喪禮,親友奠祭三獻禮已漸被廢棄,而用親友上香把酒 替代。苗栗地區大都併用孝子禮和族戚禮。桃園地區及新竹北部一帶認為茅砂是 代表地神,所以用紅紙圈束茅立於聚砂上,表示吉神;設茅砂儀節,有祭茅砂儀 式;祭茅砂做法是灌酒入茅砂中,為酹茅砂。苗栗地區及新竹南部一帶認為茅砂 係制煞之用,以黃蔴纏茅草,有如「个」形,似三支柱鼎立砂面,只用於喪禮;

祭禮不設茅砂,所以無祭茅砂之儀式;灑茅砂儀節做法是把茅砂撥倒分離,為去 煞除穢。苗栗地區及新竹南部一帶,喪禮不設盥洗,認為灑茅砂是去污除穢,就 是盥洗;其它地區則不論祭喪,皆設盥洗儀節。苗栗地區及新竹南部一帶,認為 盥洗是請主神盥手;其它地區則是請主、與祭者盥手。

桃園、新竹地區之降神,認為是降請天地神祇,一般都設有天地案或稱天神 案;苗栗地區認為降神是降所祭拜之神,所以祭禮稱降神或迎神,喪禮叫降靈,

因所降請者為主神靈,所以原則上不另設爐案,降神或降靈之香,插在主神或靈 案爐。桃園的觀音、新屋、楊梅,新竹的湖口一帶,三獻之名稱,祭禮用「初獻、

中獻、三獻」 ,喪禮用「初獻、亞獻、終獻」 ,其它地區則未見明顯區分。喪禮三 獻和讀文之行進方向,一般皆從神位之左邊上獻,即「左上右下」的方式;桃園 的觀音、新屋、楊梅,新竹的湖口一帶,有些執禮人士主張喪事尊右之觀念,使 用「右上左下」的方式進獻。其它地區行禮進獻方向則無祭喪之別。

苗栗地區喪禮,三獻和讀文回程時,孝子孝孫要用「退步」的方式復位,親 友奠祭時則不用退步;桃園、新竹地區主祭者回程時,要用轉步的方式復位,以 免背神無禮。桃園地區、新竹北區一帶,由媳婦、女兒一同進羹飯;苗栗地區、

新竹南區一帶則由孝媳一人進湯飯,無媳者由侄嫂輩代理。苗栗地區喪禮進湯 飯,孝媳繞柩一週回程時,要用退步方式回到柩前;其它地區則無此項做法。 「進 羹飯」又稱「進湯飯」或「進菜湯飯」 。苗栗地區祭神禮,辭神前設有送神;其 它地區則無送神儀節。

四、禮生兩人一組或三人同行

禮生是主導禮儀進行的靈魂人物,其重要性一如現今會議場合的司儀。桃

園、新竹地區禮生大都是通、引兩人一組。通者立於場上發號施令,位置始終不

會移動;引者主要任務為帶引行禮,不但要唱誦,還要走動指導祭者,所以引者

工作量比較吃重。祭祀用文書,一般由通者準備或讀文,有些地區也有由引者讀

文。而苗栗地區禮生則普遍是三人一組,除通、引二人外,另設讀文生一人,讀

(20)

文生負責寫文和讀文。

依據上述,可獲致一種概念,即桃、竹、苗地區客家三獻禮之實施,以縣 為單位言,桃園沿海地區與山地一帶之行禮動作及陳設,雖有些許不同,不過其 他部分大致一樣,所以桃園地區可說是一種類型;苗栗地區也有北栗、中栗、南 苗之分,然而其相互間的差異有限,所以苗栗地區亦自成一種行禮類型;新竹北 部鄰近桃園一帶,其行禮類同桃園地區,新竹南部靠近苗栗一帶則與苗栗地區類 似,所以新竹地區之行禮有如桃園、苗栗兩類型的過渡地帶,因此顯得較為紛歧。

茲將各地實施情況以簡圖示意,參見圖 6-2。

桃園縣

新竹縣

苗栗縣

圖 6-2 桃竹苗地區客家三獻禮實施情況示意圖

說明:○表示桃園地區、新竹北部一帶行禮類型;□表示苗栗地區、新竹南部

一帶行禮類型。

數據

表 6-7  客家三獻喪禮與祭禮之比較(續)  進行方位  吉禮從左行  宣祝章向左,為吉生方  通引立左邊  喪禮由右繞  讀哀文向右,為凶沒方 通引站右側  詞彙有異  1  參神  2  跪、叩首、再叩首、三叩首興 2-1 跪、及第、連元及第、三元及第、高陞 3  盥洗 3-1 躍龍池 4  平身、復位 5  上香、再上香、三上明香 5-1 初發鄉科、連發鄉科、三發鄉科  6  罍酒、祭酒(福神)  6-1 酬旨酒  7  獻酒、再獻酒、三獻酒  8  進爵、進祿、行初獻禮  奉爵、奉祿、行中獻禮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M., “A Study of School District Efficiency in New York State Using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Vol.56, No.7, p.2502A (1995).. L.,

1998 年 2 月,XML 建議標準提出,是目前通用的 XML1.0 版 本標準,XML 的規格便是由 W3C XML 工作群維護並負責增修 跟調整的工作。基本上 SGML、HTML

才能 」( Competency) 的概念受到廣泛討論, 以才能為基礎的訓 練計畫更是受到高度重視。「 才能 」 譯詞眾說紛紜, 有稱為 「職 能」 、 「 知能」 、 「才 能」 、

本研究以大甲鎮瀾宮和三清總道院為對象,採用參與觀察法、歷史文獻分

岩爆有可能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及機具損失,致影響隧道施工之安

[r]

(Publically Available Specification, PAS),命名為 PAS 2050,一份可由 公眾無償取得、使用於評估產品生命週期排放之規格文件;以及另一份 溫室氣體排放與減量主張之守則(The Code

歷史文獻回顧法又稱史學方法、史學研究法、歷史法或歷史研究法。歷史文獻回顧 法的英文名稱除了 Historical Method 之外,亦有 Historical Research、Historical Stu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