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立宜蘭大學應用經濟學系 碩士論文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國立宜蘭大學應用經濟學系 碩士論文"

Copied!
21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宜蘭大學應用經濟學系 碩士論文

Department of Applied Economics National Ilan University

Master Thesis

我國縣市觀光遊憩區競爭力之分析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ourism Recreation Areas in Taiwan County

指導教授:吳中峻 博士

Advisor : Wu, Chung - Chun Ph. D.

研究生:魏愫伶 撰

Graduate Student : Wei, Su - Ling

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六月

June 2009

(2)
(3)
(4)
(5)

謝誌

光陰似箭,兩年前的我從沒想過自己還有機會回到宜蘭唸研究所,轉 眼間卻已經要畢業了。在碩班這兩年的點點滴滴,彷彿還在昨日一般,卻 即將成為我人生中的回憶之ㄧ。

本論文能順利完成,首先要感謝我的指導教授 吳中峻老師,在這段期 間的悉心指導與鼓勵,即使老師身邊總是有處理不完的事務,但對學生的 關心與提醒卻從沒因而減少,在研究的過程中仍不斷的提醒、指導。此外,

也要感謝二位口試委員李元和老師及林瓊華老師,於百忙之中撥空審閱論 文並給予相當多寶貴意見,讓本論文更為完善。

在研究期間,最要感謝和我ㄧ起同甘共苦的同窗好友維貞、文政、郁 琳、志華、孟萱、瑋澍在學業上及生活上之相助,這一路走來有你們陪伴 真好;亦感謝碩一學弟妹們,總是能使研究室充滿歡樂的氣氛。此外,特 別要謝謝綺貞學姐平日的關照和口試期間諸多事宜的協助。

另外,也要感謝國中同學惠君、志青;大學同學天介、茹婷、玉如、

律佑;大學學長文榮、力榮、力文,謝謝你們在這段期間對我的關心與鼓 勵。

最後,要感謝我的家人-爸爸、媽媽、弟弟和妹妹,給予我最大的支 持與鼓勵,讓我能勇於面對在研究上的瓶頸。感謝所有關心我的人,因為 有你們的鼓勵,才有今日的我。

魏愫伶 謹誌於 國立宜蘭大學應用經濟學系碩士班 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六月

(6)

論文名稱:我國縣市觀光遊憩區競爭力之分析

校院系所:國立宜蘭大學應用經濟學系碩士班 頁數:198 畢業時間:民國九十八年六月 學位別:碩士 研究生:魏愫伶 指導教授:吳中峻 博士

論文摘要

台灣由於地理位置特殊,蘊藏著許多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文風貌,全 台各地亦有其獨特的地方風土民情與自然景觀。隨著地區性觀光資源的差 異,彼此間是否存在著不同的消費者偏好,進而反映在觀光遊憩區的競爭 力上,是本文所關心的議題。值此,本研究主要目的在分析我國北中南東 四個區域和23 個縣市於 1999~2007 年間觀光資源的分布情形與變遷,進而 探討各區域與各縣市觀光遊憩區競爭力的消長。為達上述目的,本文擬使 用交通部觀光局所發佈之《臺閩地區主要觀光遊憩區遊客人次月別統計》

中的觀光遊憩區分類與遊客人數資料進行上述分析。

實證分析方面,採用動態移轉份額法(Dynamic Shift-Share)分析我國 各區域與各縣市在不同類型觀光遊憩區的遊客結構變化與優勢趨勢,以了 解我國各區域與各縣市觀光遊憩區的成長差異,辨別其成長來源是來自於 全國成長、產業成長或是區域自身的成長;並比較各區域與各縣市觀光遊 憩區相對於其他觀光遊憩區的競爭優勢與專業化情形。

本研究期望能歸納出各區域與各縣市具有發展潛力的觀光遊憩類型,

並觀察各區域與各縣市間的聚集情況,以期提供政府相關部門有益於地方 觀光政策與區域整合的建議。

關鍵字:觀光遊憩、動態移轉份額法、競爭力

(7)

Title of Thesis:The Competitiveness of Tourism Recreation Areas in Taiwan County

Name of Institute : Department of Applied Economics, National Ilan University Master Thesis

page:198

Graduation Time:July, 2009 Degree Conferred:Master Student Name:Su -Ling Wei Advisor Name:Dr. Chung -Chun Wu

Abstract

Based on the specialty of geographical position of Taiwan, it collects a lot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humanities style, and their local customs and natural landscapes are unique all over Taiwan region. As the difference of regionalism tourism resources, whether exist difference consumer preference between each other, and then reflect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ourism recreation areas, is the subject which this research cared. Therefore,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analyze the distribution of tourist resources and changes in northern, central, southern and eastern Taiwan and twenty-three counties over the 1999-2007 timeframe, and then discussing the change of competitiveness to tourism recreation areas between every area and county.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above goals, the source data of this research is from "Visitors to the Principal Scenic Spots in Taiwan by Month", which published by Tourism Bureau, MOTC.

In the aspect of empirical analysis, this research adopts the method of Dynamic Shift-Share to analyze the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of tourist and advantage trends in different kinds of tourism recreation areas between every area and county, to know the different growth of tourism recreation areas between every area and county, to distinguish the sources of growth come from national growth, industry growth or regional growth. And then compare the

(8)

competitive advantage and specialization between every area and county.

This research expects to conclude that kinds of tourism recreation have potential between every area and county, to observe the agglomeration condition among every area and county, and also expects to provide some advices of local tourism industry and regional integration for the government.

Keywords: Tourism Recreation, Dynamic Shift-Share, Competitiveness

(9)

目錄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流程與架構... 3

第貳章 我國觀光遊憩區之概述... 5

第一節 整體觀光遊憩區之發展概況... 5

第二節 我國各類型觀光遊憩區之概況... 9

第參章 文獻探討... 23

第一節 觀光遊憩相關名詞之定義... 23

第二節 移轉份額法之相關文獻與應用... 29

第肆章 研究方法... 32

第一節 資料來源與處理... 32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對象... 34

第三節 移轉份額法... 35

第四節 動態移轉份額法... 37

第伍章 實證結果分析... 40

第一節 各縣市觀光遊憩區之成長來源分析... 40

第二節 各縣市觀光遊憩區競爭效果之差異分析... 100

第三節 各區域觀光遊憩區之成長來源分析... 136

第四節 各區域觀光遊憩區競爭效果之差異分析... 156

第陸章 結論與建議... 169

第一節 結論... 169

第二節 建議... 189

參考文獻... 195

中文部分... 195

英文部分... 197

網路資訊... 198

(10)

表目錄

2-1-1 各類主要觀光遊憩區之分布 ... 7

2-2-1 國家風景區於縣市(區域)之分布...………...…...10

2-2-2 國家公園於縣市(區域)之分布... 13

3-1-1 國內外學者對觀光之定義….………...………...24

3-1-2 國內外學者對遊憩之定義 ... 26

3-1-3 國內外學者對觀光遊憩之定義 ... 29

4-1-1 歷年觀光遊憩區之分類 ………...………...33

4-2-1 各縣市之區域劃分整理表…..………...………...……34

4-4-1 區域產業競爭優勢與專業化判定準則 ………..39

5-1-1 1999-2007 年間基隆市主要觀光遊憩區之成長來源分析表(單位:人;%).….42 5-1-2 1999-2007 年間台北市主要觀光遊憩區之成長來源分析表(單位:人;%) ... 44

5-1-3 1999-2007 年間台北縣主要觀光遊憩區之成長來源分析表(單位:人;%) ... 48

5-1-4 1999-2007 年間宜蘭縣主要觀光遊憩區之成長來源分析表(單位:人;%) ... 51

5-1-5 1999-2007 年間桃園縣主要觀光遊憩區之成長來源分析表(單位:人;%) ... 53

5-1-6 1999-2007 年間新竹縣主要觀光遊憩區之成長來源分析表(單位:人;%) ... 55

5-1-7 1999-2007 年間新竹市主要觀光遊憩區之成長來源分析表(單位:人;%) ... 56

5-1-8 1999-2007 年間苗栗縣主要觀光遊憩區之成長來源分析表(單位:人;%) ... 59

5-1-9 1999-2007 年間台中縣主要觀光遊憩區之成長來源分析表(單位:人;%) ... 62

5-1-10 1999-2007 年間台中市主要觀光遊憩區之成長來源分析表(單位:人;%) ... 65

5-1-11 1999-2007 年間彰化縣主要觀光遊憩區之成長來源分析表(單位:人;%) ... 67

5-1-12 1999-2007 年間南投縣主要觀光遊憩區之成長來源分析表(單位:人;%) ... 70

5-1-13 1999-2007 年間雲林縣主要觀光遊憩區之成長來源分析表(單位:人;%) ... 74

5-1-14 1999-2007 年間嘉義縣主要觀光遊憩區之成長來源分析表(單位:人;%) ... 76

5-1-15 1999-2007 年間嘉義市主要觀光遊憩區之成長來源分析表(單位:人;%) ... 78

5-1-16 1999-2007 年間台南縣主要觀光遊憩區之成長來源分析表(單位:人;%) ... 81

5-1-17 1999-2007 年間台南市主要觀光遊憩區之成長來源分析表(單位:人;%) ... 82

5-1-18 1999-2007 年間高雄縣主要觀光遊憩區之成長來源分析表(單位:人;%) ... 85

5-1-19 1999-2007 年間高雄市主要觀光遊憩區之成長來源分析表(單位:人;%) ... 88

(11)

5-1-20 1999-2007 年間屏東縣主要觀光遊憩區之成長來源分析表(單位:人;%) ... 91

5-1-21 1999-2007 年間花蓮縣主要觀光遊憩區之成長來源分析表(單位:人;%) ... 94

5-1-22 1999-2007 年間台東縣主要觀光遊憩區之成長來源分析表(單位:人;%) ... 97

5-1-23 1999-2007 年間澎湖縣主要觀光遊憩區之成長來源分析表(單位:人;%) ... 99

5-2-1 各遊憩區與各縣市之E-M競爭效果交叉列聯表………...……..….…...…112

5-2-2 各遊憩區與各縣市之配置效果交叉列聯表 ... 130

5-3-1 1999-2007 年間北部地區主要觀光遊憩區之成長來源分析表(單位:人;%)..140

5-3-2 1999-2007 年間中部地區主要觀光遊憩區之成長來源分析表(單位:人;%)..146

5-3-3 1999-2007 年間南部地區主要觀光遊憩區之成長來源分析表(單位:人;%)..151

5-3-4 1999-2007 年間東部地區主要觀光遊憩區之成長來源分析表(單位:人;%)..155

5-4-1 各遊憩區與各區域之E-M競爭效果交叉列聯表….………...166

5-4-2 各遊憩區與各區域之配置效果交叉列聯表 ...167

(12)

圖目錄

1-1-1 研究流程圖 ... 4

2-1-1 1999 年-2008 年我國觀光遊憩區遊客人數趨勢圖………...………6

2-2-1 國家風景區遊客人數趨勢圖 ………..………12

2-2-2 國家公園遊客人數趨勢圖 ... 15

2-2-3 公營觀光區遊客人數趨勢圖 ... 16

2-2-4 縣級風景特定區遊客人數趨勢圖 ... 18

2-2-5 森林遊樂區遊客人數趨勢圖 ... 19

2-2-6 海水浴場遊客人數趨勢圖 ... 21

2-2-7 民營觀光區遊客人數趨勢圖 ... 22

(13)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觀光可說是二十一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明星產業之ㄧ,世界各國也都 極欲以觀光產業來打響國家的知名度,創造就業機會及賺取外匯,以活絡 經濟發展。是故為因應此全球化趨勢之浪潮,思考如何透過觀光的發展,

帶動區域與地方經濟,以提升國際知名度及國人生活品質有其必要性。根 據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WEF)於 2009 年 3 月公布之「2009 年觀光旅遊競爭力報告」顯示,台灣的「觀光旅遊競爭力指數(Travel &

Tourism Competitiveness Index, TTCI)」在 133 個接受評比國家中,排名第 43 名,評比分數為 4.40。雖然,台灣這次的排名還沒回升到此評比前年首 次公佈時的第30 名,但仍較去年公佈的第 52 名,提升了 9 個名次。顯然,

台灣去年的觀光旅遊競爭力有向上提升的趨勢。

近年來,隨著國民所得的提高、生活水準的大幅提昇,以及週休二日 與國民旅遊卡的實施,使得國人從事旅遊的閒暇時間與意願較以往提高許 多,此外,由於交通工具的發達,縮短了空間的距離,也因而帶動觀光旅 遊市場的活絡。因此,不論是要將台灣推向國際舞台、促進生態保育、甚 至縮短城鄉差距,觀光發展均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

(14)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台灣由於地理位置特殊,蘊藏著許多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文風貌,全 台各地亦有其獨特的地方風土民情與自然景觀。但各縣市及區域是否因彼 此間擁有不同的觀光資源而各有其競爭優勢存在呢?而各縣市及各區域觀 光遊憩區之主要成長來源又是如何?這正是本研究所想要探討的主題。基於 上述之研究動機,可將本文之主要研究目的歸納如下:

1.分析我國觀光遊憩區於各縣市(23 個縣市,不含金馬)與各區域(北、中、

南和東四區)之成長來源,以了解各縣市及區域觀光遊憩區的成長差異,

並辨別其成長來源是來自於全國成長、產業成長或是縣市本身的成長。

2.比較各縣市與各區域在不同類型觀光遊憩區的競爭優勢與專業化情形。

3.歸納出各縣市及各區域在不同類型觀光遊憩區的遊客人數特性,以期提供 政府相關部門有益於地方觀光政策與區域整合之建議。

(15)

第三節 研究流程與架構

本研究之論文架構主要分為六大章節,研究流程如圖1-1-1所示,研究 內容簡述說明如下:

第壹章 緒論

敘述本文之研究背景、研究動機與目的以及論文架構。

第貳章 我國觀光遊憩區之概述

對觀光遊憩區之整體發展作一概述,進而探討各類型觀光遊憩區之發展情 況。

第參章 文獻探討

首先介紹觀光遊憩相關名詞之定義,接著再介紹移轉份額法之相關文獻與 應用。

第肆章 研究方法

主要說明本研究資料來源與處理、研究範圍與對象以及所使用的研究方法。

第伍章 實證結果分析

首先針對我國各縣市觀光遊憩區之成長來源、競爭優勢與專業化情形進行 探討。接著,再將範圍擴大,探討我國各區域觀光遊憩區之成長來源、競 爭優勢與專業化情形。

第陸章 結論與建議

本章對本研究之實證結果作一綜合性的結論與建議。

(16)

圖1-1-1 研究流程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緒論

結論與建議 文獻探討

觀光遊憩之相 關名詞定義

移轉份額法 之應用

研究方法之介紹

實證結果分析

縣市別 區域別

各縣市 觀光遊 憩區之 成長來 源分析

各縣市 觀光遊 憩區競 爭效果 之差異 分析

各區域 觀光遊 憩區之 成長來 源分析

各區域 觀光遊 憩區競 爭效果 之差異 分析 我國觀光遊憩區之概述

(17)

第貳章 我國觀光遊憩區之概述

本章分為兩節,第一節先對我國觀光遊憩區之整體情況作一概述,接 著,第二節再分別對各類型觀光遊憩區之發展做進一步的探討。

第一節 整體觀光遊憩區之發展概況

近年來隨著 2001 年「周休二日」的實施及 2003 年「國民旅遊卡」的 政策施行,不僅讓國人的休閒旅遊時間增加,也提升了國人對休閒旅遊的 需求,使得國民旅遊日益興盛。根據台灣地區主要觀光遊憩區遊客人數統 計,我國觀光遊憩區之遊客人數呈現逐年成長的趨勢(如 圖 2-1-1 所示),從 1999 年的 87,412,390 人次逐年增加至 2008 年的 154,076,439 人次,十年來 成長約六千多萬人次。雖然近幾年觀光遊憩區之遊客人數增加速度呈現趨 緩,但大致仍具有一定的成長幅度,顯然我國觀光遊憩區的發展具有相當 的穩定性。由 圖 2-1-1 亦可發現,公營觀光區之遊客人數佔整體觀光遊憩 區遊客人數的比重最高,其次為國家風景區與寺廟,再者為國家公園與民 營觀光區,其餘各類所佔的比重較少。可見,公營觀光區為民眾觀光旅遊 的首選。

(18)

0 20,000,000 40,000,000 60,000,000 80,000,000 100,000,000 120,000,000 140,000,000 160,000,000

遊 客 數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年度

國家風景區 國家公園 公營觀光區 縣級風景特定區 森林遊樂區 海水浴場 民營觀光區 寺廟

古蹟、歷史建物 其他

圖2-1-11999 年-2008 年我國觀光遊憩區遊客人數趨勢圖 資料來源:歷年觀光統計年報,並經本研究整理

本研究採用交通部觀光局所發佈之《臺閩地區主要觀光遊憩區遊客人 次月別統計》中的分類方式,將全國的觀光遊憩區分成以下十項:

1.國家風景區 2.國家公園 3.公營觀光區 4.縣級風景特定區 5.森林遊樂區 6.

海水浴場7.民營觀光區 8.寺廟 9.古蹟、歷史建物 10 其他

並將此十類主要觀光遊憩區之分布情形整理如 表 2-1-1 所示,分別依 區域與縣市做分類,首先就區域來看,北部區域以民營遊樂區所在的縣市 居多,其次為公營觀光區,再者為縣級風景特定區;中部地區也以民營遊 樂區所在的縣市居多,其次為公營觀光區,再者為國家風景區及縣級風景 特定區;南部地區則以公營觀光區所在的縣市居多,其次為民營遊樂區,

再者為國家風景區;東部地區由於僅包含花蓮縣及台東縣,因此以國家風 景區、公營觀光區、縣級風景特定區及森林遊樂區的所在縣市居多,其次

(19)

為國家公園、民營遊樂區及其他遊憩區;另外亦可發現,除了「海水浴場」、

「寺廟」及「古蹟、歷史建物」等三類在東部地區無遊憩景點外,其他七 類在北中南東四個區域皆有遊憩景點。若以縣市來看,可發現:擁有國家 風景區景點的縣市有13 個;擁有國家公園景點的縣市有 7 個;擁有公營觀 光區景點的縣市有 19 個;擁有縣級風景特定區景點的縣市有 14 個;擁有 森林遊樂區景點的縣市有10 個;擁有海水浴場景點的縣市有 8 個;擁有民 營遊樂區景點的縣市有19 個;擁有寺廟景點的縣市有 6 個;擁有古蹟、歷 史建物景點的縣市有 4 個;而擁有其他遊憩區景點的縣市有 7 個。由此可 見,縣市以包含公營觀光區及民營觀光區者居多,其次依序為縣級風景特 定區、國家風景區、森林遊樂區、海水浴場、國家公園及其他遊憩區,再 者為寺廟,最後為古蹟、歷史建物區。

表2-1-1 各類主要觀光遊憩區之分布

遊憩區 區域 縣市

國家風 景區

北部 中部 南部 東部

台北縣、宜蘭縣

苗栗縣、台中縣、彰化縣、南投縣

嘉義縣、台南縣、高雄縣、屏東縣、澎湖縣 花蓮縣、台東縣

國家公

北部 中部 南部 東部

台北市

苗栗縣、台中縣、南投縣 高雄縣、屏東縣

花蓮縣

公營觀 光區

北部 中部 南部 東部

基隆市、台北市、台北縣、宜蘭縣、桃園縣 苗栗縣、台中縣、台中市、彰化縣、南投縣

嘉義縣、嘉義市、台南縣、高雄縣、高雄市、屏東縣、澎湖

花蓮縣、台東縣

(20)

表2-1-1 各類主要觀光遊憩區之分布(續)

遊憩區 區域 縣市

縣級風 景特定

北部 中部 南部 東部

宜蘭縣、桃園縣、新竹縣、新竹市 苗栗縣、台中縣、南投縣、雲林縣 嘉義縣、嘉義市、台南縣、屏東縣 花蓮縣、台東縣

森林遊 樂區

北部 中部 南部 東部

台北縣、宜蘭縣、桃園縣 台中縣、南投縣

嘉義縣、高雄縣、屏東縣 花蓮縣、台東縣

海水浴

北部 中部 南部

台北縣、宜蘭縣

苗栗縣、台中縣、雲林縣 台南縣、高雄市、屏東縣

民營遊 樂區

北部 中部 南部 東部

基隆市、台北市、台北縣、桃園縣、新竹縣、新竹市 苗栗縣、台中縣、台中市、彰化縣、南投縣、雲林縣 嘉義縣、台南縣、台南市、高雄縣、高雄市、屏東縣 花蓮縣

寺廟

北部 中部 南部

台北縣

台中市、南投縣、雲林縣 台南縣、高雄縣

古蹟、歷 史建物

北部 中部 南部

台北市、台北縣 彰化縣

台南市

其他遊 憩區

北部 中部 南部 東部

基隆市、台北市、台北縣 彰化縣、雲林縣

高雄市 台東縣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21)

第二節 我國各類型觀光遊憩區之概況

本節將採用前一節所提及的分類方式,針對其中最主要的七類觀光遊 憩區之發展概況進行探討,依序分述如下:

一、國家風景區之發展

我國國家風景區的規劃與設置,主要是依據「發展觀光條例」第十一 條之規定:「風景特定區計畫,應依據中央主管機關會同有關機關,就地區 特性及功能所作之評鑑結果,予以綜合規劃。前項計畫之擬訂及核定,除 應先會商主管機關外,悉依都市計畫法之規定辦理。風景特定區應按其地 區特性及功能,劃分為國家級、直轄市級及縣(市)級。」目前,觀光局將國 家級風景特定區統稱為「國家風景區」。台灣對於國家級風景特定區之經營 管理,隸屬於交通部觀光局管轄,底下各設有風景區管理處經營管理之。

迄今,交通部觀光局已規劃完成的國家風景區共有13 座,各國家風景 區皆具有其獨特的資源特色,由北到南分別為: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 景區、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參山國家風景區、日月潭國家風景區、

阿里山國家風景區、西拉雅國家風景區、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茂林國 家風景區、大鵬灣國家風景區、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花東縱谷國家風景 區、澎湖國家風景區及馬祖國家風景區 1(如 表 2-2-1 所示)。

1 本研究僅針對12 座國家風景區(不包含馬祖國家風景區)進行探討。

(22)

表2-2-1 國家風景區於縣市(區域)之分布

縣市別 國家風景區 景點

台北縣

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

鼻頭港服務區、龍洞灣公園、龍洞南口海洋公園、福隆 遊客服務中心、龍門露營區、鹽寮海濱公園、福隆蔚藍 海岸、鼻頭角步道、草嶺古道系統(含遠望坑親水公園) 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

野柳風景區、野柳海洋世界、金山遊客中心、三芝遊客 中心、金山溫泉館、翡翠灣濱海遊樂區、觀音山 16 處

宜蘭縣

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

大里遊客服務中心、石城服務區、北關海潮公園、龜山 島海域遊憩區、外澳濱海遊憩區

5 處

苗栗縣 參山國家風景區:

獅頭山風景區 1

台中縣 參山國家風景區:

梨山遊憩區、谷關遊憩區 2

彰化縣 參山國家風景區:

八卦山風景區 1

南投縣 日月潭國家風景區:

日月潭風景區、九族文化村、水里蛇窯、車埕 4

嘉義縣

阿里山國家風景區:

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瑞太遊客服務中心、達娜伊谷 西拉雅國家風景區:

嘉義農場生態渡假玩國

4

台南縣

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

雙春濱海遊憩區、七股鹽山、馬沙溝濱海遊憩區、臺灣 鹽博物館

西拉雅國家風景區:

尖山埤江南渡假村、曾文水庫、烏山頭水庫風景區、虎 頭埤風景區、走馬瀨農場

9

高雄縣

茂林國家風景區:

茂林風景區〈含情人谷、多納溫泉〉、寶來、不老溫泉 區、六龜服務區

3

(23)

表 2-2-1 國家風景區於縣市(區域)之分布(續)

縣市別 國家風景區 景點

屏東縣

大鵬灣國家風景區:

琉球風景區、青洲濱海遊憩區、大鵬營區、大鵬灣遊客 中心

茂林國家風景區:

台灣原住民文化園區、賽嘉遊憩區、霧台遊憩區

7

澎湖縣

澎湖國家風景區:

澎湖遊客中心、南海遊客中心、北海遊客中心、吉貝遊 客中心、澎湖水族館、林投公園、西嶼西臺、小門地質 展示中心、綠蠵龜觀光保育中心、七美人塚

10 處

花蓮縣

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

秀姑巒溪泛舟、石梯坪遊憩區、磯崎海水浴場、花蓮管 理站遊客中心、遠雄海洋公園

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

鯉魚潭風景特定區、池南國家森林遊樂區、新光兆豐休 閒農場、富源國家森林遊樂區

9 處

台東縣

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

小野柳(加路蘭)、三仙台、八仙洞、綠島、都歷處本部 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

關山親水公園、池上牧野渡假村、初鹿牧場、台東紅葉 溫泉親水公園、鹿野高臺、原生應用植物園、布農部落

12 處

註:1.本表僅列出 12 座國家風景區(不包含馬祖國家風景區)。

2.本表採用 2008 年之國家風景區景點數資料。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另由 圖 2-2-1 可看出,我國國家風景區之遊客人數呈現逐年成長的趨 勢,從1999 年的 3,655,807 人次逐年增加至 2008 年的 26,957,917 人次,十 年來成長約二千多萬人次。雖然近幾年國家風景區之遊客人數增加速度有 呈現趨緩,但大致仍具有一定的成長幅度,顯然國家風景區的發展仍是相

(24)

當良好。

0 5,000,000 10,000,000 15,000,000 20,000,000 25,000,000 30,000,000

遊 客 數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年度

圖2-2-1 國家風景區遊客人數趨勢圖 資料來源:歷年觀光統計年報,並經本研究整理

二、國家公園之發展

國家公園是指具有國家代表性的自然或人文資產地區,也是人類近百 年來深切體驗自然的稀少與不可恢復性,而規劃應予保育的地區(魏宏晉,

2002)。依據「國家公園法」第一條及第六條之規定,設立國家公園是為了 保護國家特有之自然風景、野生動物及史蹟,並供國民之育樂及研究2。其 選定標準為 3

1.具有特殊自然景觀、地形、地物、化石及未經人工培育自然演進生長之野 生或孑遺動植物,足以代表國家自然遺產者。

2.具有重要之史前遺跡、史後古蹟及其環境,富有教育意義,足以培育國民

2 依據「國家公園法」第一條之規定。

3 依據「國家公園法」第六條之規定。

(25)

情操,需由國家長期保存者。

3.具有天賦育樂資源、風景特異、交通便利,足以陶冶國民性情,供遊憩觀 賞者。

目前台灣已成立了7 處國家公園(如 表 2-2-2 所示),隸屬於內政部營建 署管轄。1984 年成立墾丁國家公園,位居台灣最南端海岬上,屬熱帶性海 岸型國家公園;1985 年成立玉山國家公園,是面積最大、高山最雄偉的國 家公園,核心的玉山主峰為傲視東亞的第一高峰;同年成立的陽明山國家 公園是台灣唯一的火山形公園,並能對台北都會區提供遊憩服務及教育功 能;1986 年成立太魯閣國家公園,以大里岩峽谷景觀獲得國內外遊客的喜 愛;1992 年成立雪霸國家公園,保存了崎嶇原野山區及豐饒野生物;1995 年成立金門國家公園,讓金門的歷史與人文之美呈現世人之前;2007 年成 立東沙環礁國家公園,主要保護東沙島周邊的珊瑚礁生態體系,也是國內 第一座海洋保育型的國家公園(吳坤熙,2007)。

表2-2-2 國家公園於縣市(區域)之分布

縣市別 國家公園 景點

台北市

陽明山國家公園:

遊客中心、陽明書屋、陽明公園、童軍露營場、大屯遊 憩區、龍鳳谷遊憩區

6

(26)

表2-2-2 國家公園於縣市(區域)之分布(續)

縣市別 國家公園 景點

苗栗縣 雪霸國家公園:

汶水遊客中心 1

台中縣 雪霸國家公園:

武陵遊客中心、武陵國家森林遊樂區 2

南投縣 玉山國家公園:

管理處遊客服務中心、排雲山莊、塔塔加遊憩區 3 高雄縣 玉山國家公園:

梅山遊客中心 1

屏東縣

墾丁國家公園:

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遊客中心、鵝鑾鼻公園、貓鼻頭公 園、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佳樂水、社頂自然公園、南 灣遊憩區、龍鑾潭自然中心、砂島貝殼砂展示館、國立 海洋生物博物館

10 處

花蓮縣

玉山國家公園:

南安遊客中心 太魯閣國家公園:

太魯閣國家公園遊客中心、布洛灣遊憩區、臺九線沿線 景觀區、臺八線沿線景觀區

5 處

註:1.本表僅列出 6 座國家公園(不包含金門國家公園)。

2.本表採用 2008 年之國家公園景點數資料。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圖2-2-2 為我國國家公園於 1999 年至 2008 年間遊客人數之趨勢變化圖,由 圖中可看出,從 1999 年的 10,487,191 人次至 2008 年的 14,349,328 人次,

大致上呈現增加的趨勢。其中,2001 年的遊客人數達 14,059,967 人次,主 要是因太魯閣國家公園在此年設立了「台九縣沿岸景觀區」一景點,此景 點在 2001 年時為太魯閣國家公園帶來了 1,651,100 人次,以及在當年成立

(27)

的「海洋生物博物館」也為墾丁國家公園帶來了2,488,955 人次,使得 2001 年的國家公園遊客數暴增。另外,2006 年時的國家公園遊客人數再次突破 近年來的高點,達到 15,883,853 人次,主要是因太魯閣國家公園在此年設 立了「台八縣沿岸景觀區」一景點,此景點在2006 年時為太魯閣國家公園 帶來了 2,014,894 人次,使得 2006 年的國家公園遊客數又再次暴增。雖然 近兩年觀光遊憩區之遊客人數增加速度呈現趨緩,但相對於1999 年時的遊 客人數仍有一定的成長幅度。

0 2,000,000 4,000,000 6,000,000 8,000,000 10,000,000 12,000,000 14,000,000 16,000,000

遊 客 數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年度

陽明山國家公園 雪霸國家公園 太魯閣國家公園 玉山國家公園 墾丁國家公園

圖2-2-2 國家公園遊客人數趨勢圖 資料來源:歷年觀光統計年報,並經本研究整理

三、公營觀光區之發展

公營觀光區是依據發展觀光條例及風景特定區管理規則劃定設置,其 主管機關為縣市政府或相關事業主管機關。依據交通部觀光局「97 年觀光 年報」所公佈的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公營觀光區之景點共有71 處之多,若

(28)

依地區分布來看,北部地區有35 處、中部地區有 10 處、南部地區有 21 處、

東部地區僅有5 處。

圖2-2-3 為我國公營觀光區於 1999 年至 2008 年間遊客人數之趨勢變化圖,

由圖中可看出,從1999 年的 24,874,886 人次至 2008 年的 46,817,075 人次,

九年來成長將近兩倍。其中,2003 年的遊客人數達 38,002,369 人次,主要 是因在此年增設立了「中正紀念堂」、「台北自來水園區」、「十分風景特定 區」、「淡水漁人碼頭」、「台中公園」、「后里馬場」等景點,其中光是中正 紀念堂一景點就為台北市公營觀光區帶來了 6,187,405 人次,使得 2003 年 的公營觀光區遊客數暴增。另外,2007 年時的公營觀光區遊客人數則因宜 蘭縣「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的成立,帶來了 1,144,754 人次,使得 2007 年 的公營觀光區之遊客數突破四千五百萬大關,達到47,260,783 人次。

0 7,500,000 15,000,000 22,500,000 30,000,000 37,500,000 45,000,000 52,500,000

遊 客 數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年度

圖2-2-3 公營觀光區遊客人數趨勢圖 資料來源:歷年觀光統計年報,並經本研究整理

(29)

四、縣級風景特定區之發展

縣級風景特定區是依發展觀光條例與風景特定區管理規則及都市計畫 法所劃定之風景特定區,其主管機關為縣市政府。依據交通部觀光局「97 年觀光年報」所公佈的資料顯示,目前我國縣級風景特定區之景點有15 處,

若依區域分布來看,北部地區有6 處、中部地區有 4 處、南部地區有 3 處、

東部地區僅有 2 處;若依縣市分布來看,於桃園縣、新竹市、新竹縣、台 中縣、雲林縣、嘉義市、花蓮縣及台東縣各有1 處,南投縣及台南縣各有 2 處,而宜蘭縣則有3 處。

圖2-2-4 為我國縣級風景特定區於 1999 年至 2008 年間遊客人數之趨勢變化 圖,由圖中可看出,從 1999 年的 4,585,247 人次至 2008 年的 9,885,767 人 次,九年來成長超過兩倍。其中,2005 年的遊客人數達 8,944,855 人次,主 要是因在此年增設立了「內灣風景區」一景點,此景點在2005 年時為新竹 縣帶來了 2,083,155 人次,使得 2005 年的縣級風景特定區遊客數暴增了不 少。另外,2008 年時的縣級風景特定區遊客人數則因花蓮縣「七星潭風景 區」的成立,帶來了 1,351,744 人次,使得 2008 年的縣級風景特定區之遊 客數更進一步突破九百五十萬關卡,達到9,885,767 人次。

(30)

0 1,500,000 3,000,000 4,500,000 6,000,000 7,500,000 9,000,000 10,500,000

遊 客 數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年度

圖2-2-4 縣級風景特定區遊客人數趨勢圖 資料來源:歷年觀光統計年報,並經本研究整理

五、森林遊樂區之發展

森林遊樂區是指在森林區域內,為景觀保護、森林生態保育與提供遊 客從事生態旅遊、休閒、育樂活動、環境教育及自然體驗等,經中央主管 機關核定而設置之育樂區。而其所稱育樂設施,係指在森林遊樂區內,經 主管機關核准,為提供遊客育樂活動、食宿及服務而設置之設施4。所以,

森林遊樂區設立的目的,就是利用森林原有的地形、氣候、動植物等自然 資源,讓民眾得到休養、健身、觀察和靜思的體驗。

森林遊樂區係依據森林法及森林遊樂區設置管理辦法劃設,主管機關 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土地皆屬國有林地,其管理權責分屬農業委員會、

4依據「森林遊樂區設置管理辦法」第二條之規定。

(31)

教育部及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吳坤熙,2007)。截至目前為止,已設 置22 處森林遊樂區。

圖2-2-5 為我國森林遊樂區於 1999 年至 2008 年間遊客人數之趨勢變化圖,

由圖中可看出,從 1999 年的 2,154,569 人次至 2008 年的 3,057,036 人次,

大致上仍有增加的趨勢。其中,2000 年的遊客人數降至 1,608,840 人次,主 要是因台中縣森林遊樂區「八仙山」、「大雪山」景點之遊客人數銳減所導 致,所幸 2001 年時,此兩景點的遊客人數有回升的跡象,雖尚回到 1999 年的水準,但遠比 2000 年時僅數千名遊客多了將近 10 倍。近年來,雖然 森林遊樂區的景點數並沒有多大改變,但由於生態旅遊的崛起,使得森林 遊樂區成為民眾選擇親近大自然的去處之一。

0 500,000 1,000,000 1,500,000 2,000,000 2,500,000 3,000,000 3,500,000

遊 客 數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年度

圖2-2-5 森林遊樂區遊客人數趨勢圖 資料來源:歷年觀光統計年報,並經本研究整理

(32)

六、海水浴場之發展

海水浴場是依(台灣省)海水浴場管理規則所劃定,其主管機關為縣市 政府。依據交通部觀光局「97 年觀光年報」所公佈的資料顯示,目前我國 海水浴場之景點有 9 處,若依區域分布來看,北部地區有 5 處、中部地區 則無、南部地區有 3 處、東部地區僅有 1 處;若依縣市分布來看,於台南 縣、高雄市、屏東縣、宜蘭縣及花蓮縣各有 1 處,而台北縣及苗栗縣則各 有2 處。

圖2-2-6 為我國海水浴場於 1999 年至 2008 年間遊客人數之趨勢變化圖,由 圖中可看出,從1999 年的 357,234 人次至 2008 年的 998,269 人次,九年來 成長將近兩成七。其中,2003 年時,因「旗津海水浴場」及「墾丁海水浴 場」的遊客人數暴增,使得2003 年海水浴場遊客人數增加至 586,830 人次。

2004 年時,「旗津海水浴場」的遊客人數更加增至 613,200 人次,單就此景 點已遠超過 2003 年的海水浴場總遊客人次,使得 2004 年海水浴場遊客人 數達到 879,013 人次。另外,2008 年時的海水浴場遊客人數也是因旗津海 水浴場的遊客人數增加至 849,000 人次,使得 2008 年的海水浴場遊客數更 進一步突破九十萬人次,達到998,269 人次。

(33)

0 150,000 300,000 450,000 600,000 750,000 900,000 1,050,000

遊 客 數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年度

圖2-2-6 海水浴場遊客人數趨勢圖 資料來源:歷年觀光統計年報,並經本研究整理

七、民營觀光區之發展

民營觀光區係利用民間資本投資興建遊樂設施,以提供遊憩場所及機 會,對協助政府疏解遊憩壓力助益甚大,而民營觀光地區之遊樂設施安全 檢查由直轄市、縣(市)觀光主管機關會同各該主管機關辦理。依據交通部 觀光局「97 年觀光年報」所公佈的資料顯示,目前我國民營觀光區之景點 有39 處,若依區域分布來看,北部地區有 20 處、中部地區有 10 處、南部 地區有6 處、東部地區僅有 3 處。

圖2-2-7 為我國海水浴場於 1999 年至 2008 年間遊客人數之趨勢變化圖,由 圖中可看出,從 1999 年的 11,852,385 人次至 2008 年的 10,423,460 人次,

大致上呈現遞減的趨勢。其中,2006 年的遊客人數高達 12,423,093 人次,

主要是因在此年增設立了「美麗華摩天輪」、「台北 101 觀景台」、「成豐夢

(34)

幻世界」、「火炎山溫泉遊樂區」等景點,其中光是「台北 101 觀景台」一 景點就為台北市民營觀光區帶來了1,190,411 人次,而「美麗華摩天輪」也 帶來了 762,696 人次,使得 2006 年的民營觀光區遊客數因此暴增不少。但 好景不常,2007-2008 年間民營觀光區之遊客數又為之不振,呈現近年來的 低點。

9,000,000 9,500,000 10,000,000 10,500,000 11,000,000 11,500,000 12,000,000 12,500,000

遊 客 數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年度

圖2-2-7 民營觀光區遊客人數趨勢圖 資料來源:歷年觀光統計年報,並經本研究整理

(35)

第參章 文獻探討

本章分為兩節,第一節先彙整各專家學者對觀光遊憩之定義;第二節 則介紹本論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移轉份額法的起源及發展,並介紹其後續 在研究上所被應用的層面。

第一節 觀光遊憩相關名詞之定義

一、觀光之定義

「觀光」,此一通俗名辭,最早出現於易經觀卦:「觀國之光」;而最早 將「觀光」二字連接使用者,為左傳之「觀光上國」。觀光的德語字義為 Fremdenverkehr,是由「Fremden」與「Verkehr」組合而成,其中 Fremden 為外來者之意,而 Verkehr 為交通之意(李銘輝,2000);觀光的英文字義為 Tourism,是由「Tour」加 ism 而成,其中的 Tour 是由拉丁語「Tornus」而 來,含有「回到原出發點之巡迴旅行」之意義(傅屏華,2002)。「Tourism」

此字最早見於西元1811 年英國出版的《牛津辭典》,其將此字解釋為「離 家遠行,又回到家裡,在此期間參觀、遊覽一個或數個地方。(楊明賢,2007)」

韋氏國際辭典(Webster’s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1961)將觀光定義為:「舉凡 為商業、娛樂或教育等目的的旅行,旅程期間在有計畫的拜訪數個目的地 後,又回到原來的出發地」。

世界觀光組織(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在 1991 年對觀光所下之定 義為:人們至平日所處環境之外的地方從事於休閒、商務、社交或其他目

(36)

的相關活動,且其旅遊時間不超過一年。許多學者對觀光也有類似的定義,

譬如:李銘輝、郭建興(2000)也將觀光定義為「為達身心休養、教育、娛樂 及運動等目的,離開其日常生活圈的範圍,作一定期間之旅行活動」;錢運 財(2006)亦認為觀光是指經由旅行離開生活場域,進行賞景、休閒、探險、

探索等與日常生活不同的活動。此外,另有學者以觀光參與者的觀點對觀 光做出定義,Goeldner and Ritchie(2005)認為觀光是一種動態現象,為觀光 客、觀光供給者、當地政府、當地社區團體以及周遭環境的互動過程、活 動或結果,且牽涉觀光客的吸引和當地群眾。

綜合以上國內外學者所述(如 表3-1-1),可知觀光是人們為了滿足某種 需求(紓壓、增廣見聞、娛樂等)而離開原本的生活環境,在外地作短暫的 停留,所從事的遊憩活動。

表3-1-1 國內外學者對觀光之定義

學者 年代 定義

牛津辭典 1811 離家遠行,又回到家裡,在此期間參觀、遊覽一個或 數個地方。

韋氏國際

辭典 1961 舉凡為商業、娛樂或教育等目的的旅行,旅程期間在 有計畫的拜訪數個目的地後,又回到原來的出發地。

世界觀光 組織 (WTO)

1991 人們至平日所處環境之外的地方從事於休閒、商務、

社交或其他目的相關活動,且其旅遊時間不超過一年。

李銘輝、

郭建興 2000 為達身心休養、教育、娛樂及運動等目的,離開其日 常生活圈的範圍,作一定期間之旅行活動。

(37)

表3-1-1 國內外學者對觀光之定義(續)

學者 年代 定義

Goeldner and Ritchie

2005

是一種動態現象,為觀光客、觀光供給者、當地政府、

當地社區團體以及周遭環境的互動過程、活動或結 果,且牽涉觀光客的吸引和當地群眾。

錢運財 2006 經由旅行離開生活場域,進行賞景、休閒、探險、探 索等與日常生活不同的活動。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二、遊憩之定義

「遊憩」可說是一個近代名詞,係由英文單字 Recreation 翻譯而來,

recreation 一字的字根是來自於拉丁字 recreatio,意即為了恢復健康所做的 遊憩活動;若從 recreation 的字源來看,re-create 有再創造的意思,意即解 脫平日職責束縛之後,讓自己重新再來(鄭健雄,2007)。因此,遊憩可被解 釋為:為讓人們恢復健康以重返工作崗位的一種活動。根據韋氏國際辭典 (Webster’s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1961)對遊憩所作之解釋為:「在工作勞 動之後體力和精神的恢復、消遣、遊戲,也是一種發洩行為」。

此外,許多學者也認為遊憩具有恢復、娛樂的功能,譬如:朱安玲(1989) 認為遊憩是個人在休閒時間所進行之旅遊活動,且在從事此活動的過程中 (或之後),可獲得個人的舒適或娛樂。Bammel and Burrus-Bammel(1992)也 指出遊憩是個人為了娛樂與恢復精神所從事的活動。洪嘉言(1998)亦認為遊

(38)

憩是在工作之餘,依自由意志去從事的一種活動或體驗,並能在活動中獲 得內心滿足與精神恢復。因此,遊憩可說是一種在休閒時間參與有益健康 的活動(錢運財,2006)。

綜合以上國內外學者所述(如 表3-1-2),可知遊憩是人們為了能調節身 心及解除疲勞而在閒暇時間所從事的活動。

表3-1-2 國內外學者對遊憩之定義

學者 年代 定義

韋氏國際辭典 1961 在工作勞動之後體力和精神的恢復、消遣、遊戲,

也是一種發洩行為。

朱安玲 1989 個人在休閒時間所進行之旅遊活動,且在從事此活 動的過程中(或之後),可獲得個人的舒適或娛樂。

Bammel and

Burrus-Bammel 1992 個人為了娛樂與恢復精神所從事的活動。

洪嘉言 1998 在工作之餘,依自由意志去從事的一種活動或體 驗,並能在活動中獲得內心滿足與精神恢復。

錢運財 2006 在休閒時間參與有益健康的活動。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三、觀光與遊憩之界定

由前述對「觀光」、「遊憩」之定義可發現,兩者的範疇在很多地方 具有重疊性,其主要的差別大概僅在區域範圍的大小(黃昆祥,2003),觀光 的範圍較廣,通常都是風景名勝、古蹟遺址、公園、遊樂場等,尚包含商 務、專業或私人旅行的遊憩活動(Mieczkowski, 1981)。另有其他學者也對於

(39)

觀光與遊憩之間的差異提出不同的觀點:

Burkart and Medlik (1974)及Britton (1979)皆認為觀光及遊憩的差別在 於從事旅遊距離的遠近。觀光一定要旅行到異地,離開日常生活的場域;

遊憩則不一定要旅行到異地(錢運財,2006)。卓姿旻(1999)則是以旅遊時間 的長短來作劃分,認為可將當日往返的休閒活動歸於「遊憩」的範疇,而 利用星期例假日或較長之假期的活動則劃入「觀光」的領域。賈立人(2004) 亦認為觀光是二日以上的非例假日旅遊活動。綜合以上學者之看法,可見 觀光與遊憩兩者的區分可依人們之活動目的、距離遠近及時間長短來加以 判定。

但也由於觀光與遊憩在廣義上並無法明確的界定,因此有學者認為將 觀光與遊憩的關係分界並無意義,因為二者是相輔相成的,遊憩可以增進 觀光活動的意義與影響,而觀光則可增加遊憩活動的廣泛性,意即在觀光 的行為中會包括遊憩,而在遊憩的行為中亦會有觀光的行為出現(黃昭華,

1988)。

四、觀光遊憩之定義

由於觀光與遊憩很難作明確的劃分,因此可將兩者合稱為觀光遊憩。

觀光遊憩是指個人在休閒時間受內心意願的趨使而從事的活動,它不但能 滿足個人生理及心理需要,且具有教育功能,而各種活動所依賴之遊憩資

(40)

源不但有經濟價值,可促進地區開發,同時亦具有環境保護之功能(行政院 經濟建設委員會,1983)。許多學者對觀光遊憩也有類似之定義:郭惠琪(1993) 認為觀光遊憩是依個人的偏好、需求等,自由選擇地點,從事體驗特殊景 觀或舒暢身心等活動;黃昆祥(2003)將觀光遊憩擬定為活動者利用休閒時 間,離開日常的生活圈,自主性的選擇,所作的一定期間內之戶外遊憩活 動,而能達到身心休閒、娛樂、教育、運動、遊戲及文化等功能的基本目 的,並追求到所希望的滿足與愉悅感;錢運財(2006)認為觀光遊憩是經由旅 行進行異地非日常生活活動,或在任何空間進行休閒育樂性活動,以達異 於日常生活的體驗或放鬆休息,並產生趣味、刺激與另類情趣。此外,卓 姿旻(1999)則定義了觀光遊憩在空間、範圍及時間上的特性:在空間上是戶 外遊憩的性質,在移動的範圍上以非當地遊憩為主,在時間上的性質則不 一定要多久的時間。

綜合以上國內外學者所述(如 表 3-1-3),可知觀光遊憩是個人在閒暇時 間內,為達身心休養、教育、娛樂及運動等目的而離開日常生活環境,且 依其個人的需求偏好,自由選擇所需之遊憩活動與地點。

(41)

表3-1-3 國內外學者對觀光遊憩之定義

學者 年代 定義

行政院經濟

建設委員會 1983

個人在休閒時間受內心意願的趨使而從事的活動,

它不但能滿足個人生理及心理需要,且具有教育功 能,而各種活動所依賴之遊憩資源不但有經濟價 值,可促進地區開發,同時亦具有環境保護之功能。

郭惠琪 1993 依個人的偏好、需求等,自由選擇地點,從事體驗 特殊景觀或舒暢身心等活動。

卓姿旻 1999

在空間上是戶外遊憩的性質;在移動的範圍上以非 當地遊憩為主;在時間上的性質則不一定要多久的 時間。

黃昆祥 2003

活動者利用休閒時間,離開日常的生活圈,自主性 的選擇,所作的一定期間內之戶外遊憩活動,而能 達到身心休閒、娛樂、教育、運動、遊戲及文化等 功能的基本目的,並追求到所希望的滿足與愉悅感。

錢運財 2006

經由旅行進行異地非日常生活活動,或在任何空間 進行休閒育樂性活動,以達異於日常生活的體驗或 放鬆休息,並產生趣味、刺激與另類情趣。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第二節 移轉份額法之相關文獻與應用

移動份額法是來自Dunn(1960)對美國在1939至1954年間的就業變動進 行計算所得到之心得,後經Fusch(1962)與Ashby(1964)正式將其加以公式 化,將就業成長來源分解為全國成長效果(National Growth Effect)、產業混 合效果(Industrial Mix Effect)及區域競爭效果(Regional Competitive Effect),

(42)

以體現國家、產業及區位對於一地區產業之就業或經濟成長的影響力(許仲 川,2001;姜樹翰,2006)。不過,傳統的移動份額卻受到許多質疑,例如:

缺乏理論基礎、加總與權重問題、區域競爭效果是不穩定、及各種效果之 間的相關性過高等問題(Loveridge and Selting, 1998)。因此,後續有許多學 者對傳統的移轉份額法作了一些新的修正,包括Esteban-Marquillas(1972)、

Bishop and Simpson(1972)及Arcelus(1984)等人。

其中,Esteban-Marquillas(1972)認為區域競爭效果很容易受到地區產業 結構的影響,造成產業混合效果與區域競爭效果有著過度的相關性,而為 了 避 免 地 區 產 業 結 構 影 響 區 域 競 爭 效 果 , 因 此 提 出 了 同 質 性 就 業 (Homothetic Empolyment)來做修正,也就是將原本的區域競爭效果再離析出 配置效果(Allocation Effect),以解決產業混合效果對區域競爭效果的影響所 產生之問題。另外,Bishop and Simpson(1972)認為產業會受到景氣的影響,

導致個別產業混合效果受到景氣循環之影響頗大,因而提出結構基礎模型 (Structural Base Model),將全國成長效果加入了同質性的產業混合效果。而 Arcelus(1984)則是對Esteban-Marquillas(1972)所提出的同質性就業更進一步 修正,將同質性就業視為理論的期望就業量並將同質性就業延伸到所有的 成長來源,同時也考慮到區域特性對於成長的影響,增添了模型的豐富性。

另外,由於傳統的移轉份額法大多採用比較靜態的分析方式,若所計 算的期間很長,產業的組成可能會有所變化,進而影響到移轉份額分析的

(43)

有效性。因此,Barff and KnightⅢ(1988)認為移轉份額法所計算的期間不宜 過長,建議採用多期的方式,以每年資料進行連續性分解,發展出「動態 移轉份額法」(Dynamic Shift-Share)。

此外,由於移轉份額法所需的分析資料容易取得,因而能被廣泛地應 用在諸多領域上,如就業分析(Barff and KnightⅢ, 1988;姜樹翰,1999)、

國際貿易成長(Gazel and Schwer, 1998)、外銷競爭力(蘇耀輝,1986)、出口 成長(Coughlin and Pollard, 2001)、地區產業競爭力(蘇月香,1993;王翔煒,

1997;李燈坤,2000;吳素良,2006)等。顯然,移轉份額法具有相當高的 實用性以至於能被廣泛地使用。但由於應用在觀光競爭力上的文章少之又 少,僅陳遜菁(2007)將其運用於觀察台灣地方觀光產業的成長變遷情況。故 本研究乃嘗試將之運用於觀光遊憩區的競爭力上,以期增加移轉份額法應 用的廣泛性。

參考上述文獻,本研究將同時採用Esteban-Marquillas(1972)的修正模型 與 Barff and KnightⅢ(1988)所提出的動態移轉份額法探討我國觀光遊憩區 之成長情形。

(44)

第肆章 研究方法

本章共分為四節,第一節說明本研究的資料來源、研究期間與資料處 理。第二節說明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研究範圍及區域劃分方式。第三節及 第四節則分別介紹本文所使用的分析方法-移轉份額法及動態移轉份額 法。

第一節 資料來源與處理

由歷次觀光遊憩區分類之變遷過程(如表4-1-1)可發現,在1999年以 前是依照觀光資源的性質作分類,將觀光遊憩區分為古蹟文化型、遊樂園 型、海岸型、湖泊型、山岳型。而自1999年開始,則改依管轄單位作劃分 標準,又由於1999年台灣省虛級化(精省)措施的施行,因此自2001年開始 將原本屬於「省級風景特定區」之景點,重新劃分至其他各類觀光遊憩區。

鑒於1999 年前後的觀光遊憩區分類標準大為不同,為達一致性,本研 究的研究期間將選定為自 1999 年開始至 2007 年止之年資料。本研究之資 料是以次級資料為主,數據資料取自於交通部觀光局所發佈之《臺閩地區 主要觀光遊憩區遊客人次月別統計》。但由於1999 年及 2000 年的分類包含 了「省級風景特定區」之景點,因此本研究對此作了一些調整,將此兩年 的「省級風景特定區」之景點如同2001 年以後的分類方式,提早將之歸入 其他各類觀光遊憩區。

另外,當某遊憩區的性質若涉及二種(含)以上之分類時,此份觀光局

(45)

統計資料會有重複列表的問題,例如︰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既屬森林遊樂 區分類,又在墾丁國家公園之範圍內等 5。因此,本研究的處理方式是依其 分類順序,採計優先的歸類類型,後者重複的部分則予以扣除,以避免重 複計算,例如︰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同時被歸入「國家公園」與「森林遊 樂區」兩類,則依本研究的分類方式,會將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歸入「國 家公園」類,而其在「森林遊樂區」的部分予以扣除。

表4-1-1 歷年觀光遊憩區之分類

年代 1986年~1998年 1999年~2000年 2001年至今

類型

一、古蹟文化型 二、遊樂園型 三、海岸型 四、湖泊型 五、山岳型

一、國家公園

二、國家級風景特定區 三、公營觀光區

四、省級風景特定區 五、縣級風景特定區 六、森林遊樂區 七、海水浴場 八、民營遊樂區 九、寺廟

十、古蹟 十一、其他

一、國家風景區 二、國家公園 三、公營觀光區 四、縣級風景特定區 五、森林遊樂區 六、海水浴場 七、民營觀光區 八、寺廟

九、古蹟、歷史建物 十、其他

分類 標準

依觀光資源性 質區分

依管轄單位區分 依管轄單位區分 資料來源:陳依萍(2004)、觀光統計年報,並經本研究整理

5參見交通部觀光局(2007),「臺閩地區主要觀光遊憩區遊客人次月別統計」之資料使用 說明。

(46)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對象

本研究之觀光遊憩區的劃分標準係以民國九十六年《觀光統計年報》

資料中的分類為基礎,將觀光遊憩區分為十種類型:國家風景區、國家公 園、公營觀光區、縣級風景特定區、森林遊樂區、海水浴場、民營觀光區、

寺廟、古蹟及歷史建物與其他遊憩區等十類。且本研究以我國觀光遊憩區 為研究對象,並以台灣本島及澎湖群島為研究範圍,再分別依縣市別與區 域別進行探討。其中「縣市別」的部份,是依照台灣現行之行政區域劃分,

不包含連江縣及金門縣,合計有23 個縣市;而「區域別」的部份,則依據 行政院經建會所擬定之《台灣地區綜合開發計畫》中的劃分方式,將台灣 劃分為北、中、南及東等四個區域。各縣市之區域劃分如 表4-2-1 將所示:

表4-2-1 各縣市之區域劃分整理表

區域別 各區域所含之縣市

北部地區 台北市、基隆市、新竹市、台北縣、桃園縣、新竹縣、

宜蘭縣

中部地區 台中市、苗栗縣、台中縣、彰化縣、南投縣、雲林縣 南部地區 高雄市、台南市、嘉義市、嘉義縣、台南縣、高雄縣、

屏東縣、澎湖縣 東部地區 花蓮縣、台東縣

資料來源:都市及區域發展統計彙編97 年版,並經本研究整理

(47)

第三節 移轉份額法

在移轉份額法中,各縣市的觀光遊憩區之遊客數變動量可被分解為三 個部份:全國成長效果(national growth effect)、產業混合效果(industry mix effect)與地方競爭效果(local competitive effect),如方程式(1)所示。其中,i 代表我國觀光遊憩區的種類,可分成以下十類,包括:「國家風景區」、

「國家公園」、「公營觀光區」、「森林遊樂區」、「海水浴場」、「民 營觀光區」、「寺廟」、「古蹟及歷史建物」與「其他遊憩區」,而j 則代 表我國23 個縣市(不含金門、馬祖)。

ij ij ij

ij g m c

d = + + (1) 其中,di j

g

ij

m

ij

c

ij分別代表總效果、全國成長效果、產業混合效 果及地方競爭效果。計算公式分別如下所示:

ij t ij

ij E E

d = − (2)

E

ij:某觀察年間,第j 縣市的第 i 個觀光遊憩區在期初之遊客數

t

Eij:某觀察年間,第j 縣市的第 i 個觀光遊憩區在期末之遊客數

因此,總效果di j 即為第 i 個觀光遊憩區在第 j 縣市於某觀察年間的遊客 數總變動量,如方程式(2)所示。

r00

E

gij = ij (3)

E

ij:某觀察年間,第j 縣市的第 i 個觀光遊憩區在期初之遊客數

r00:全國觀光遊憩區成長率

(48)

因此,全國成長效果

g

ij即為第j縣市的第i個觀光遊憩區在基期的遊客數 乘上全國觀光遊憩區成長率(

r

00),如方程式(3)所示。其主要是在量測當一 縣市的觀光遊憩區成長率與全國平均相同時,將會產生多少成長量,也就 是說,此式的計算結果代表著由全國觀光發展趨勢所導致的遊客人數成長 量。

0 00

( )

ij ij i

m =E rr (4)

E

ij:某觀察年間,第j 縣市的第 i 個觀光遊憩區在期初之遊客數

0

r

i :觀光遊憩區i 在全國的成長率

r00:全國觀光遊憩區成長率

因此,產業混合效果

m

ij即為第 j 縣市的第 i 個觀光遊憩區在基期的遊客 數乘上觀光遊憩區i 在全國的成長率(

r

i0 )與全國觀光遊憩區成長率(

r

00)之差 值,如方程式(4)所示。其主要是在量測某一類型觀光遊憩區之發展趨勢所 導致的觀光遊憩區成長量,相對於全國觀光遊憩區結構假設下導致之成長 量所形成之差異。因此,藉由此式能量測某類觀光遊憩區的成長,是屬於 快速成長或緩慢成長。當此值為正數時,表示該觀光遊憩區在該縣市的成 長快於全國的成長,對該縣市而言,是有利於發展的觀光遊憩區,反之亦 同。

) ( ij i0

ij

ij E r r

c = − (5)

E

ij:某觀察年間,第j 縣市的第 i 個觀光遊憩區在期初之遊客數

數據

圖 1-1-1  研究流程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緒論 結論與建議 文獻探討觀光遊憩之相關名詞定義 移轉份額法之應用 研究方法之介紹 實證結果分析 縣市別 區域別各縣市觀光遊憩區之成長來源分析 各縣市觀光遊憩區競爭效果之差異分析各區域觀光遊憩區之成長來源分析  各區域觀光遊憩區競爭效果之差異分析我國觀光遊憩區之概述
表 2-2-1  國家風景區於縣市(區域)之分布  區 域 別  縣市別  國家風景區  景點數  台北縣  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  鼻頭港服務區、龍洞灣公園、龍洞南口海洋公園、福隆遊客服務中心、龍門露營區、鹽寮海濱公園、福隆蔚藍 海岸、鼻頭角步道、草嶺古道系統(含遠望坑親水公園)  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  野柳風景區、野柳海洋世界、金山遊客中心、三芝遊客 中心、金山溫泉館、翡翠灣濱海遊樂區、觀音山 北 16 處部地 區  宜蘭縣  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  大里遊客服務中心、石城服務區
表 2-2-1 國家風景區於縣市(區域)之分布(續)  區 域 別  縣市別  國家風景區  景點數  屏東縣  大鵬灣國家風景區:  琉球風景區、青洲濱海遊憩區、大鵬營區、大鵬灣遊客中心  茂林國家風景區:  台灣原住民文化園區、賽嘉遊憩區、霧台遊憩區  7 處南部 地 區  澎湖縣  澎湖國家風景區:  澎湖遊客中心、南海遊客中心、北海遊客中心、吉貝遊 客中心、澎湖水族館、林投公園、西嶼西臺、小門地質 展示中心、綠蠵龜觀光保育中心、七美人塚  10 處  花蓮縣  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  秀姑巒溪泛舟、
表 2-2-2 國家公園於縣市(區域)之分布(續)  區 域 別  縣市別  國家公園  景點數  苗栗縣  雪霸國家公園:  汶水遊客中心 1 處 台中縣  雪霸國家公園:  武陵遊客中心、武陵國家森林遊樂區 2 處中部 地 區  南投縣  玉山國家公園:  管理處遊客服務中心、排雲山莊、塔塔加遊憩區  3 處 高雄縣  玉山國家公園:  梅山遊客中心  1 處  南 部 地 區  屏東縣  墾丁國家公園:  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遊客中心、鵝鑾鼻公園、貓鼻頭公園、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佳樂水、社頂自然公園、南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

This article is mainly to analyze the questions about biography of different types of Chan masters in literatures of Buddhist Monks' biographies in Tang and Song dynasty,

Microphone and 600 ohm line conduits shall be mechanically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receptacle boxes and electrically grounded to the audio system ground point.. Lines in

Therefore, this research paper tries to apply the perspective of knowledge sharing to construct the application model for the decision making method in order to share the

(英文) In this research, we will propose an automatic music genre classification approach based on long-term modulation spectral analysis on the static and dynamic information of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status of the emerging fraudulent crime and to conduct a survey research through empirical questionnaires, based on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conduct the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how to use th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method to process the response of a single

Due to the high technology change and rigorous global competition environment, the dynamic customer preference needs and short product lifecycle intensify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