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我和 台北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我和 台北 "

Copied!
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光 而 被 刻 意 裝 扮 或 者 書 寫 的 風 華。姑且不論這當中有多少行色 匆匆的過客期待,或是身在局外 的漫天想像。至少,幾十年的歲 月流轉下,總有那麼一雙鍾情的 眼,不論翻白或青睞,一逕是那 般地將整座台北城擱在心底,時 常品味。那是舒國治對台北特有 的寵愛。

    作 為 台 北 這 村 莊 上 的 一 份 子,且看舒國治老師如何帶我們 在每一個轉身處遇見驚喜。

我生活在台北這村莊上,每日 起床後,只在直直橫橫十幾二十條街 巷穿梭,吃餛飩的攤子、買燒餅的小 舖、喝甘蔗汁的店家皆相距不遠。雜 誌社要交大開本刊物給我,皆麻煩他 們留置某幾個咖啡店,我隨後步經手 取便是。每年秋天,好友相贈的一大 箱老欉白柚,亦是煩請寄至近處朋 友公司,固然一來有樓下管理老伯 收件,我不用候家等門;二來我提貨 時,也自此地開始分贈,廿分鐘散

我生活在台北這村莊上

【首部曲】

鄰近居家的咖啡屋,是許多台北人靈魂跳動的場所。(林依瑩攝影)

吳德亮攝影。

我和

我和 台北

◎ 文╱舒國治

(作家)

(2)

步下來,將八九顆碩大白柚分贈將盡,

自留一個擱家中,香上一個月,再切食 之。流出去的那些,我往往在串門子時 東吃到一瓣,西吃到一瓣,欣喜莫名。

隨意冶遊 粗茶淡飯俱是珍饈

我生活在台北這村莊上,每日走路 的路線皆頗接近,許多門牆經過多次,

亦未必留意及之;不少樹花看過多次,

亦未必有所膩厭。停下歇腳的定點,常是那幾家熟悉之店,有時佇足,不過說幾句 笑話,有時一坐,賴上好幾小時。然則會去上那裏,主要為了出門;而出門,為了 四處巡巡看看。便因巡看,很容易誘於舊書店,一下子鑽了進去,竟埋首好幾小時 才能脫身,這又很諷刺的違背了巡遊泛看的本意。

我生活在台北這村莊上,報紙已一二十年沒看,而世上發生的事也竟可自左近 遇上的人聽獲。茶已有同樣長的時段沒在家泡過,皆在店面櫃上或人家客廳喝到。

此種福份,彌足珍惜。又吃飯,亦在村上;有時想吃一盤蛋炒飯,竟然不遠處也 有,麗水街淡江城區部對面的「小茅屋」,這小廚房竟像是專為我臨時設的,即煩 囑飯不用太多、油極少、蛋炒得嫩生些,也皆辦到,就像在家中吃它似的。而它是 在人家家,又可付錢。有時搭一碟海帶、一碟乾絲、一碗紅油抄手,更是酣暢。

我生活在台北這村莊上,遇有醫藥疾病的疑問,總有好幾個知識淵博的中醫西 醫可以三兩通電話便能解惑。遇有練功行氣的自我保健方式,亦極多同好可以互相 授受。遇有自己或別人的心中積悶,我們與太多的朋友皆可做他們傾吐的對象,

噫,我生活在何其好的一塊村莊上。

閒步異鄉 山巔海湄皆為我有

或許我太習於過這樣小巧、鄰近的村莊式生活,就連觀光到了德國海德堡

(Heidelberg),亦每日在古城近處反覆巡走,時而登上老橋,停步眺觀,或索性 過橋向北,登「哲學家步道」(Philosophenweg),南眺古城,美景盡收;但更振

二手書店裡蓄藏多樣的記憶風華。(林依瑩攝影)

(3)

住台北最讓人滿意之事

奮的,是氧氣與寧靜。時而向南攀爬至城堡(Schloss),驚見高山上有恁大平曠 處、有恁大的石材建物。

主街Hauptstrasse與旁街Untere Strasse亦是來回盪步。兩家咖啡館Cafe Weinstube Burkardt與Cafe Knosel不時坐下,看幾頁書,寫幾行字,餓了,叫一盤簡餐,比目 魚簡餐美味極矣。

甚至我到花蓮亦是過村莊生活,太魯閣遊畢,海岸車遊過幾十公里,其餘便皆 在市內步行可及處。往往由「舊書舖子」逛到「時光二手書」,由「璞石」的咖啡 再吃到「泥巴咖啡」的貝果,而吃飯更貪圖近距,全在大同街解決了,由「四八高 地」吃到「三十九號招待所」。其餘無事便隨意瞎走,溪邊也去,小山也爬,清風 徐來,中人欲醉,走著走著,竟不覺走往下榻民宿,準備睡一個午覺了。

有朋自遠方來,可陪他們去故宮 觀賞書畫與器物。 每一兩星期可就近 去北投、陽明山或烏來泡溫泉。

可 打 電 話 預 訂 蔥 油 餅 ( 如 四 維 路 「 秦 家 餅 店 」 ) 或 法 國 麵 包 ( 如 麗 水 街 「 珠 寶 盒 」 ) 然 後 一 兩 小 時 後 去 取 。 有 時 這 些 餅 是 為 了 第 二 天 拎 上 飛 機 去 到 洛 杉 磯 或 東 京 或 法 蘭 克 福 送 給 親 友 的 。 在 城 市 中 任 何 一 地 方 突 然 遇 雨 , 皆 可 能 向 店 家 借 得 到雨傘。

自國外返台,常可在有些公共場 合遇見幾十年不見的同學,不亦快哉。

【續曲】

即便不起眼的角落,也隱藏豐富的文化元素。(林依瑩攝影)

(4)

自國外返台,桃園機場之通關,永遠最 快,從護照繳出到蓋好章取回,我從來都不超 過三十秒。不亦快哉。

極多的社區大學有極多實用的課程如瑜 伽,如語文,如養生保健,如做菜。

咖啡店多之又多。要選擇聊天的、寫作 的、抽菸的、逗貓的、或是看窗外的,應有盡 有。藝術片的戲院近年亦稍增多了。且映外片 與老片的影展亦有幾個了。

到朋友家閒坐聊天,時喝茶,時飲酒。更 可貴的,還常常可以到半夜。

冬夜的雨,雖較昔年少了,然偶遇之(尤 其回台探親期間遇上),此時穿鞋下樓,在陰 陰冷冷中出門,穿街走巷,東探探西逛逛,最 後喝碗豆漿、吃一套燒餅油條才願回家。

家庭中烹製獅子頭、蔥烤鯽魚、油豆腐細粉、炸蝦仁土司,甚至煮酸梅湯,甚 至煎荷包蛋,常常頗多做得道地的;哪怕館子裏早已將許多很基本老百姓吃的菜弄 得荒腔走板極矣。

有些地方,多年來留意,偶然經過,居然還是老樣子,真教人欣慰。像中山北 路一段的「林田桶店」,三段的「福利麵包店」,像衡陽路的「聯合大藥房」、

「全祥茶莊」,中山堂廣場旁的「上上咖啡」,永綏街上的「中英大藥房」,成都 路上的「南美」、「蜂大」兩咖啡店,迪化街、貴德街的老樓宇仍可見工藝精良痕 跡,此種「又逢舊識」感覺,最可貴也。

有時走經老街老巷,樹更大了,牆更頹了,然記憶令它更美了。想起當年居此 的學者、公務員、官員等,不少猶能言之,竟像是一小頁台北住宅區歷史,像泰安 街二巷的李國鼎,一巷的馬紀壯,濟南路二段的孫運璿,齊東街五十三巷的薛光 祖。像青田街九巷的鍾皎光、十一巷的閻振興,溫州街十八巷的臺靜農、五十二巷 的陳奇祿,以及新生南路三段十九巷的陳啟天、和平東路二段十八巷的劉先雲。再

如自家庭院般的休憩點,是平易的悠閒空間。(林依瑩攝影)

(5)

如仲肇湘、王章清、溫士源住的晉江街,程滄波、王常裕住的金門街,錢思亮、薛 人仰住的福州街,俞大維、張寶樹、黃尊秋住的潮州街,以及薩孟武住的羅斯福路 一段一一九巷,更別說現闢為大安路,以前稱仁愛路四段卅五巷所謂「名人巷」所 住過的蔣彥士、陶聲洋、劉階平等,此等地點,亦未必不會成為將來遊人觀光的重 要風景。

有時探索老區,可以想像一百年前草萊未闢前的阡陌。像自龍山寺的東牆,取 青草巷(西昌街二二四巷),東行進入康定路二七八巷,再進入剝皮寮,即康定路 一七三巷,東南進入昆明街二八九巷,南寧路四十八巷,沿龍山國中的南牆,進入 中華路八十一巷,向東南直走到延平南路尾端的植物園西面盡頭的小池塘。這一段 路,便是萬華通往古亭的百年前古道。

外地遊客來到台北,粗略一看,這城市 似乎不夠軒昂、不夠崢嶸;然進到一些角 落,看到好吃的食物、歡聚的人潮、富巧思 的地景利用,便這才感到台北是一個讓人會 有驚喜的地方。

若不是各種驚喜,每個城市皆不免平淡 乏味。哪怕巴黎亦是。

當然我一次次的去巴黎,原為的是巴黎 的平淡一面,我個人所謂的「恆久的」「永 遠的」那種巴黎。羅馬、柏林、舊金山、京 都等古城,我皆是如此消受它們,從來不期 望在那兒碰撞上什麼驚喜。

台北的歡樂角落

【安可曲】

驚喜,總在不經意間發現。(張希偉攝影)

(6)

台北,我生長的這個城市,我每日亦是看著平淡乏味的這牆那巷,早習慣了。

一直到有外地客人來,我才發現不能令他們只接受本色靜態的台北;乃台北沒有巴 黎、舊金山、翡冷翠等古城的那股「永恆」,故而需要給他們一些故事下的台北,

像所謂「一頁台北」是也。

仁愛路的林蔭大道,環境好是好,但不經典。總統府與中正紀念堂,觀光客固 不免瞻看,但不致有太過出奇的感想。一○一,高是真高,但遊客眼界亦有頗高 的,這種樓層的高也唬不了他。

但某日一大早他被帶去泉州街吃「林家乾麵」,見高朋滿座,再一吃,驚豔不 已,怎麼會有這麼清淡又有滋味的福州乾麵呢?倘他又正好是新加坡的潮州人或是 福建來的大陸遊客,先是看見泉州街的地名,又吃了這故鄉食物,你說這股驚喜可 有多大!

若有ABC自國外回來,周末在夜店玩至凌晨三點,再三五好友去到復興南路的

「永和豆漿」吃消夜,飯糰一口咬下,再嘗一碗鹹豆漿,心道:「這種食物太酷了,太 走在時代的前端了,也太迷死年輕人了。」再環顧四周,多的是打扮入時、口操英語的 昔年小留學生。他們也會找到他們寶愛的台北角落。

鄰近便捷與繁榮的生活環境。(林依瑩攝影)

(7)

台電大樓旁的「河岸留言」,年輕人往往在黃昏時已坐在停車場上排隊等進 場,這種畫面教人覺得台北很過癮。加上其後兩條巷子的「巫雲」雲南菜與「茉莉 二手書」,令這個原本冷冷荒荒的僻巷成為人們喜歡靠近的區塊。

青田街一巷的「學校」咖啡館與同在一條巷子卻叫永康街七十五巷的「青康」

藏書房,令這條僻巷有了人煙的溫暖,也使附近的散步人士在走經時偶得駐足。不 遠處的麗水街卅三巷,近一年多因為「珠寶盒」的麵包益臻高峰,無以數計的台北 麵包饕客每一兩天便要快速(有時車都不停妥)的衝進店裏提了麵包就走。

青田街、永康街這種幽靜深巷中,隱藏了佳美店家或花景牆苔等台北最珍貴風 情,被太多生活詠嘆家評譽為台北最不輸給國外名城之處,看來已將不是小眾之 祕;倘若有心人能往植物園西南的和平西路、三元街去打造優質店家,或甚至往更 西的雙園去耕耘,甚至遠征台中市,將自由路附近的老市中心沒人租的空樓重新光 亮回來,那整個台灣會更加美好。

歡樂形成人氣,人氣亦可能帶來 歡樂。捷運中山站最富人潮,又全是 青年男女,「米朗琪」、「蘑菇」、

「台灣好」更助長了這份歡樂。

徐 州 路 卅 八 號 開 了 一 家 「 貓 下 去」西餐小館,每日也是高朋滿座,

令這條安靜而又美麗的樟樹老街更添 了幾許溫暖的昏黃光暈。

台北的歡樂角落,多有趣的題 目。然而是些什麼人開掘出這等角 落,又有那些人在一直尋覓這類角 落;市政規劃家與城市玩樂者再加 上做生意的,看來會最敏於求出答 案的。

(本文經作者同意,轉載自《聯合報》)

凌亂,也是一種個性的展現。(林依瑩攝影)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Menaechmus 對亞歷山大大帝忠告 : 「幾何無 (為皇家鋪設的) 捷徑 (There is no royal road to Geometry)」。 不過說到通往 symp 幾何的路, 如果沒有捷徑, 這一路上確實有許多

這本書,是由三個大點所集結而成,第一點: 「科學 VS 傳說」 ,是在說明,現在科技

這使我想起年輕時讀余光中老師 的〈江湖上〉: 一雙鞋,能踢幾 條街?一雙腳,能換幾次鞋?一 口氣,嚥得下幾座城?一輩子,闖幾 次紅燈?

貝爾曾說過: “任何一張關於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數學家的名單中, 必定會 包括阿基米德。 另外兩個通常是牛頓和高斯。 不過, 以他們的豐功偉績和所處的時代背景來對

., 經過驗算後, 雖然這 些數據已大到幾乎超越一般工程運算所能使 用到的範圍, 卻總有幾分美中不足之憾。 也就 是

或許同學們聽到這些話會有點不以 為然:沒那麼嚴重吧?不過就是多浪 費一點時間:「轉系」的事晚了幾年罷 了!何況最近我們也讀過博士賣雞排的

我記得比較嚴重的一段飢餓經 驗,是在民國 40 年(1951)初編《人 生》雜誌的時候。當時,因為編輯工 作的關係,借住在台北善導寺。有一

我建設佛光山之初,有一位國際的航運大王,發跡得比長榮集 團的張榮發早,也比香港海運大王董建華更早,他就是居住在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