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Copied!
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一章 導論

語言是人類表達思想、感情的重要工具。人們在社群中,透過語言,

或實施某種行為,或達成某種目的,這便是言語行為(speech act)的功能。

言語行為指人們使用語言來表達所想實施的行為,每一個言語行為都 反映了說話人的意圖和目的。然而,人們並不一定想說什麼就說什麼,話 語的字面意義和說話的真正意圖並不總是一致的;也就是說,人們常常間 接地透過言外之意或絃外之音,含蓄、婉轉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這就是語 言的間接性。委婉言語就是一種間接言語行為。

委婉言語為社會中人們普遍使用的一種語言方式。人類在使用語言來 表達意涵時,談到一些不如意、忌諱,或是難以啟齒的事,都傾向使用較 為婉轉的方式來表達,因此不論在日常生活中,抑或正式場合,我們隨時 都可以接觸到各式各樣的委婉言語。舉例來說,漢語「再說吧。」是說話 者為了規避明白表示拒絕的態度,轉而含糊回應的表達方式,《教育部重 編國語辭典修訂本》針對「再說」一詞的解釋,第二條為:「對於一時無 法解決的問題,所用的拖延之辭。」在功能上已經超越了第一條「再商量、

討論。」的語意,而採用委婉的方式表達拒絕與拖延的態度,試圖在不傷 害彼此顏面的情況下,為說話者留下進一步思考的餘地。

委婉言語是人際關係的潤滑劑。在某種較為激動或敏感的情境下,委 婉言語容易為人所接受,乃至使人得到慰藉、啟發或激勵,進而促進相互 之間的幫助與合作,由此可見,委婉言語是會話中交際的雙方為了達到交 際效果,而採用的一種說話策略。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委婉言語有使言語含蓄、高雅得體的積極作用,漢語的委婉言語反映 了漢語在文化及社會中使用的多元現象,也反映出中國人特有的文化思 路,以及運用委婉言語的習慣;然而對於以漢語為外語的學習者而言,由 於來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在委婉言語的使用概念上不盡相同

1

,因此便需要

(2)

投注更多的心力,不僅要了解漢語本身,更要配合中國社會文化背景知 識,才能順利地掌握漢語中的委婉言語,因此如果學生能一方面從教材中 獲得相關知識;一方面經由教師的介紹與引導,將可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許多與委婉語相關的書籍,試圖針對委婉語的類別加以區分,如陳松 岑(2001:72-80)將婉言法分為三類:(1)用同義詞或近義詞的替代構成 婉言法;(2)利用不同的句式構成婉言法;(3)利用語調和其他非語言成 分構成婉言法。又如金炫兌(2002:182-195)將社交中的委婉語分為:(1)

社會心理因素影響下的委婉語(包括:對死亡的委婉語、對殘疾、疾病的 委婉語、恥惡心理的委婉語等);(2)有關男女性愛的委婉語;(3)人際 交往的委婉語(如:忌諱自高自大的委婉語、忌諱粗魯的委婉語、忌諱傷 害別人的委婉語

……

等)。筆者以為,陳之分類雖有其獨到見解,且可為筆 者的研究提供一些方向與建議,但第(1)類僅以同義詞或近義詞的替代 作為委婉語之一類,並無法囊括所有委婉言語的構詞方式,例如在英語 中,隱喻(metaphor)亦為委婉語重要構成方式之一;此外,分類中的(2)、

(3)皆跟情態(modality)有關,卻分立兩類,不符合語言經濟原則。至 於金(2002)之分類,筆者以為並不夠系統化,因為(2)關於男女性愛 的委婉語,事實上也跟中國人以性為不潔,恥惡的心理因素有關,無法與

(1)清楚劃分;而(3)人際交往的委婉語,其實亦跟社會心理因素的影 響有密切的關聯,可見三者間的區分界線並不明確,甚或有重疊之虞。

由於以上學者(陳,2001、金,2002)對於委婉言語分類的界線較為 模糊、不夠具體,對於以漢語為第二語言的學習者來說,更加重了學習上 的困難。因此筆者擬針對現代漢語委婉言語的語料加以分析,試圖找出母 語者的委婉語用策略;除此之外,更期望能從中分析出可能的語言形式特 徵,以求能實際地應用於對外漢語教學上,讓學習者可以從相關語用策略 與語言形式著手,了解母語者所表達的委婉言語,並適當地產出委婉言 語,降低語用失誤(pragmatic failure)的可能性。

(3)

第二節 研究方向與範圍

本節首先針對論文題目所出現的名詞加以定義,接著界定研究範圍,

並提出研究問題。

一、

相關理論及術語

(一) 現代漢語與臺灣地區

本文根據胡裕樹(1992:11-15)、錢乃榮(2002:28-31)對現代漢語 的介紹,將現代漢語的定義說明如下:

現代漢語為現代漢民族的共同語,即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 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的普通話。

根據以上定義,本文討論的現代漢語,是規範化的現代漢語,既然如 此,為什麼本研究要強調以臺灣地區為例呢?原因在於兩岸對某些不宜明 說的話語,所習用的替代詞語其實並不相同,舉例來說,大陸地區形容覺 得自己能力很強,總是自我陶醉的人為「自我感覺良好」;而在臺灣地區,

這樣的用法並不算十分普遍,這反映了委婉言語也有其區域性。由於本研 究在臺灣地區進行,研究對象亦均為臺灣人,為了避免研究結果無法反映 大陸地區的委婉言語現象,因此特別將研究區域設定為臺灣地區,僅討論 臺灣地區的委婉言語使用現象。

(二) 委婉言語、塔布與禁忌語

「委婉語」(euphemism)根源於「塔布」(taboo),當某些遭到禁忌的 事物和現象不能被提及,這些詞語就成為「禁忌語」,但是當不得不指明 這些內容時,就必須用好聽的語詞來代替,因而形成了「委婉語」。有關 此三者的關係,將在第二章第二節進行更詳細的說明(詳見第二十一頁至 第二十三頁)。

委婉言語的產生是說話者為了避免使用太過直接而不受人喜愛的話 語,而採用的替代話語,目的在於迎合對方,避免在溝通交際上丟失面 子——不論是說話者、受話者,或是第三方的。

本文擬將「委婉言語」定義如下:說話者在言談中,考量受話者或第

(4)

三方的面子及立場,為了避免對彼此產生威脅或損傷彼此利益,而採用一 些具有隱涵(implicature)的言語來代替過於直接、粗俗、不禮貌的言語,

這些好聽的、代用的或暗示性的言語,就是所謂的「委婉言語」——包括 詞彙層面以及句法層面。具體的定義討論將在第二章詳細說明(詳見第二 十三頁至第二十四頁)。

(三) 語用策略

語用學(pragmatics)為語言學的一個分支,它是一門科學地研究語言 使用的學科。據何兆熊(2000:2)的觀察,學者們開始注意到語用側面 並開始進行研究,大約是在二十世紀的下半葉。

人們在交際中為了達到目的、進行溝通而運用的策略,稱為語用策略

(pragmatics strategies)。人們如何使用語言達到溝通交際的目的?在實際 的對話過程中,又運用了哪些策略來進行溝通?便是探討語用策略時所著 重的重點。舉例來說,Chen〔陳蓉〕(1993:49-75)以對比的角度研究漢 語及美語人士回應讚美的禮貌策略,將美語受訪者回應讚美的策略歸納為 四大策略,即接受(accepting)、回饋(returning)、轉移(deflecting),及 拒 絕 ( rejecting ) 等 ; 而 漢 語 受 訪 者 的 回 應 策 略 則 為 三 大 類 : 拒 絕

(rejecting)、感謝及貶低(thanking and denigrating),以及接受(accepting)

等。

那麼,以漢語為母語者在說出委婉言語的時候,傾向於使用哪些語用 策略來表達呢?這是本研究所關注的重要問題之一。本研究希望找出現代 漢語委婉言語的具體語用策略,並列舉實際語料加以探討、說明。

(四) 語言形式

討論委婉言語的語用策略後,接著筆者擬探討委婉言語的語言形式

(linguistic structure)。本文所界定的語言形式,包含詞語(lexical items or phrases)與句式(sentence patterns)兩部分。筆者試圖從蒐集得來的語料,

從句法與功能的層面來找出使言語變得委婉的成分,以期日後可運用於對 外漢語之教學上,減少以漢語為外語的學習者在產出及理解委婉言語時遇 到的困難。

(5)

(五) 言語行為理論

一般來說,當一個人說話的時候,同時實施了三種行為,即:言內行 為(locutionary act)、言外行為(illocutionary act)和言後行為(perlocutionary act)。言內行為表達話語的字面意義;言外行為反映說話者的意圖;而言 後行為則指言語所帶來的後果。有關言語行為理論的具體討論,將在第二 章第一節中呈現(詳見第八頁至第九頁)。

(六) 間接言語行為理論

當人們使用語言,話語的字面意義和說話的真正意圖不一致時,便產 生語言的間接性,而判斷間接言語行為主要有兩種方法,一為習語論;一 為推理論,筆者將在第二章第一節加以介紹(詳見第九頁至第十一頁)。

(七) 會話隱涵與合作原則

人們除了明白直接地說出話語以外,還會運用含蓄暗指的方式來表 達,這種含蓄暗 指的方式就是 隱涵(implicature),分為「 規約隱涵」

(conventional implicature)及「會話隱涵」(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後者必然運用或違反合作原則(Cooperative Principle),合作原則包含四項 準則:數量準則(Quantity Maxim)、質量準則(Quality Maxim)、關聯準 則(Relevance Maxim)及方式準則(Manner Maxim),詳細介紹將在第二 章第一節呈現(詳見第十二頁至第十三頁)。

(八) 面子威脅行為理論

在對話過程中,說話者經由某些行為,而使受話者的面子受到威脅,

即構成面子威脅行為(face-threatening act,簡稱 FTA),人們會想辦法避 免這些面子威脅行為,或是運用一些策略來降低威脅,詳細的內容將在第 二章第一節討論(詳見第十四頁至第十六頁)。

(九) 禮貌原則

根據禮貌原則,語言之所以具有委婉含蓄的現象,就是出於禮貌的要 求,其中包含六項準則,分別為:「得體準則」(Tact Maxim)、「慷慨準則」

(Generosity Maxim)、「讚美準則」(Approbation Maxim)、「謙虛準則」

(6)

(Sympathy Maxim),具體討論請見第二章第一節(第十六頁至第十七 頁)。

(十) 社會語言學

社會語言學探討語言與社會的關係,社會語言學家關注於發現語言的 社會功能及它被用來傳達社會意義的方式,包括語言運作的方式、社群中 的社會關係,以及人們透過語言顯示其身分的社會面向,詳細的說明將在 第二章第一節呈現(詳見第十七頁至第二十頁)。

二、 研究範圍

筆者將研究主題設定為「委婉言語」,乃由於關於「委婉語」一詞,

一般多偏向詞彙面的探討,屬於詞彙層面的委婉言語,顯示這一詞項已有 固化之情形,無法彰顯具有委婉意義之言語的開放性及活潑性。

本文的研究範圍設定為句法層面的委婉言語。原因在於詞彙層面的委 婉言語範圍極廣,舉例來說,光是「死亡」一詞,就有「羽化」、「成仙」、

「駕崩」、「過世」、「逝世」、「謝世」、「辭世」、「長眠」、「斷氣」、「撒手」、

「作古」、「往生」、「走了」、「不在了」、「倒下了」、「蒙主寵召」……等幾 十個委婉詞彙,無法完全搜羅,而坊間已有詞彙層面的委婉言語詞典可供 查考;再者,隨著語言的演變,預估未來將會出現更新的相關委婉詞彙來 取代舊的詞彙,然而委婉詞彙的演變卻非本研究之重點。本研究的重點不 在於整理蒐集如「死亡」、「性」、「疾病」等相關的委婉詞彙,而在於委婉 言語的語用策略及語言形式,因此將重點鎖定在句法層面,至於詞彙層面 的委婉言語則僅做簡單的介紹。

至於委婉言語語料之蒐集,筆者以 Searle 的五類言外行為

2

作為基礎,

設計相關情境問卷

3

,進行委婉言語語料之蒐集與分析。

2 有關「言外行為」的定義及其分類,詳見第二章。

3 有關問卷設計的詳細說明,請見第三章。

(7)

三、 研究問題

本研究提出的研究問題如下:

(一) 漢語母語者的委婉語用策略為何?

(二) 委婉言語的產生,是否會因為說話者的職業、性別、年齡,或是受 話對象的不同,而造成在語用策略使用上的差異?

(三) 漢語母語者的委婉言語,所呈現的語言形式特徵有哪些?

(四) 在以漢語為外語教學的層面上,如何指導學習者適當地表達委婉涵 義?

第三節 本文架構

本文一共分為六章:第一章為導論,介紹本研究之主題。第二章為文 獻探討,針對相關的理論及術語進行探討。第三章為研究方法,說明研究 設定及對象、研究工具與語料蒐集,以及研究過程等各項步驟。第四章為 語料分析,針對所蒐集的委婉言語語料,分析語用策略及語言形式。第五 章為問卷量化分析,針對問卷的選擇題及填寫題部分加以統計及討論。第 六章為教學啟示與應用,以研究結果為基礎,提出教學應用,並設計可行 的教案。最後第七章為結論,總結前六章的研究結果,並根據此結果設計 課文與教案,提供可行之課堂教學建議,最後提出研究限制及未來可能之 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1.以在機關內部辦理為原則。如有必要,得洽借所在地或鄰近

It takes 20 cm of ribbon to make a bowknot which is 0.05 m less than a corsage?. Mary has a ribbon of 8

「畫皮」之意 《現代漢語詞典》  【畫皮】 huà pí ㄏㄨㄚˋㄆㄧˊ 傳 說中妖怪偽裝美女時披在身上的人皮,

[r]

學校管理層有責任了解和監察 教師選取或編訂 的 教材的內容和質素 ,並要考慮到教材是否切

初中聆聽範 疇的學與教 策略-

● 使用多重準則(例如清晰度、準確度、有效性、是否及

一、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 (以下簡稱本署)為協助本署各分署 (以下簡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