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至於有關生命教育相關學術研究單位 的成立與狀況,則併入下節探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至於有關生命教育相關學術研究單位 的成立與狀況,則併入下節探究"

Copied!
4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四章 我國生命教育之推展及其內涵之評析

人類自古以來便關懷終極問題,找尋自身在宇宙中的定位與生命存在的意 義,東西方各民族聖哲也都留下了對生命實踐後的體驗與紀錄;因此,黎建球

(2001)指出:「生命教育」在教育史上並不是一個新名詞,在哲學史上更是一個 已經歷經上千年的科目,只是不同時空中有不同的名稱,如:人生哲學、生命哲 學、倫理學、道德教育等。(註1)事實上,所有學校教育的措施與內涵,都是經過 教育工作者的價值判斷,都是直接、間接涉及生命,生命教育實際上有形無形地 存在教室的裡裡外外。

我國「生命教育」正式被提出的時間大約是在民國 86 年(1997),係前台灣 省政府教育廳陳英豪廳長所提出的教育理念,並由省教育廳於民國 87 年(1998)

配套推動相關方案。(註2)幾乎同時,高雄市政府教育局提倡「生死教育」(1998),

緊接著台北市政府教育局亦展開「生命教育」推廣計畫(1999);而自 1998 年 12 月台灣省政府精省後,教育部承受業務繼續規劃推動相關政策。各級政府教育主 管機關的努力,我國「生命教育」從而受到社會各界的肯定與響應,在政府與民 間的共同重視與推動下,「生命教育」已於 95 學年度成為普通高中正式課程之一。

本章主要將檢視、評析我國生命教育之推展過程及其內涵:第一節著重在推 展過程的分析,首先瞭解我國生命教育萌發推展的背景,其次回顧我國學校教育 體制中生命教育的推展情形。第二節旨在探究我國生命教育的內涵,將分就生命 教育的型塑的歷程、意義與實質內容逐一論述、檢視與評析。

第一節 我國生命教育推展的分析

我國生命教育的推展歷程,主要是政府機關結合學術界,以行政資源投入推 動於各級學校,其中有關鍵性的機關首長、重點學校與學者專家。此外,一些民 間機構亦積極響應推動,然而就規模而言,仍以具公權力的政府機關為主,加以 民間機構並非本研究直接相關之研究範圍,故本章有關我國生命教育發展的相關 討論,未將民間機構推動的情況納入探討。至於有關生命教育相關學術研究單位 的成立與狀況,則併入下節探究。

再者,有關描述或探討我國生命教育推展的文獻,對於關鍵性的方案、研究 與決策,及這些關鍵因素之間的脈絡,一般而言甚為模糊,無法令人清晰回顧生 命教育推展的全貌,本節希望對此提供較為嚴謹的歷史回顧。

1 黎建球(2001)〈生命教育的哲學基礎〉,載於國立教育資料館主編,《教育資料集刊》,第 26 輯,頁 1。

2 參見:張淑美(2006)「生命教育」研究、論述與實踐-生死教育取向》,高雄市:高雄復文 圖書出版社,2005 初版,2006 初版二刷,頁 51、陳英豪(2000)〈生命教育-今天不做明天 會後悔的工作〉,載於林思伶主編,《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序言。

(2)

壹、我國生命教育發展的背景

我國生命教育的發展有其政經教育結構及深層意識等背景,而真正成為社會 重大議題並轉化成政策與實施,則與民國 86 年(1997)前後我國重要社會的現象 與事件有關,以下加以簡要說明:

一、政治與社會大環境影響教育正常的發展

我國教育的發展,深受我國社會與政治環境的影響,其中特別是國共長期鬥 爭期間,中央政府為鞏固政權的需要,透過相關教育施政,在教育體制與教育內 容上束縛教育的發展情形極為嚴重。

以「大專聯考」為例:丘愛鈴(1998)即指出,民國 60 年以前大專聯考是國 民黨執政階段「以黨治國」,教育是黨國統治的工具,大專聯考具有明確的政治企 圖,除了將國定課程標準和教材訂為考科,灌輸青年意識形態以利國民黨統治外,

同時給予國共鬥爭、掌握政權中相關人員的子女升學優待,作為政治酬庸(註3)。

陳伯璋亦早在 1988 年〈知識與控制〉一文,以知識社會學的角度反省聯考制度的 合理性與合法性,指出透過政治權力的介入聯考科目實施「政治社會化」,政治成 份愈高者表示能力愈高,也愈能進入更高學習階段,知識完全被權利所滲透與控 制,而其一元化的思想,加上所傳達的封建社會道德理念,使得多元價值無法生 根發展,也造成學習者由上而下的被動學習,欠缺主體的覺識來轉化知識為智慧,

不僅不利個人發展,更會使社會產生「異化」現象。(註4)因此,教育工作亟需在 保守性格之餘,反省不只是反映「理所當然」的慣例或做法,而應該因應社會變 遷的需要,不至於讓教育成為社會進步的阻力。(註5

二、人生觀的膚淺與道德的沈淪

教育部(2003)修訂發布《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其中「生命教育概 論」綱要,開章明義直指「人生觀的膚淺與道德的沈淪是生命教育興起的背景」!

並進一步解釋認為:「上焉者只以名利追逐為人生目標,易於引發社會的結構性敗 壞,下焉者既無能力追求名利,也無更寬廣之視野來追求超乎名利之人生價值,

於是生命變得空洞而沒有方向,以致自傷傷人,時有所聞。」(註6

3 國共鬥爭之政治因素對我國教育體制的影響,單以大學聯考為例,丘愛鈴(1998)指出民國 60 年以前,大專聯考具有明確的政治企圖,除了給予國共鬥爭中相關人員的子女升學優待外,

課程標準的修頒、聯考的命題…等,都明顯反映「反攻大陸」的國策,解嚴(1987)以後漸次 回歸教育專業取向辦理聯招。見作者(1998)《我國大學聯招政策變遷之研究(1954-1997)》,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系博士論文,頁 86。

4 陳伯璋(1988)〈知識與控制──聯考制度合理性與合法性的省思〉,收錄於氏編著《意識型 態與教育》,台北市:師大書苑,頁 215-222。

5 陳伯璋編著(1988)《意識型態與教育》,台北市:師大書苑,自序。

6 教育部(2003),《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頁 452。

(3)

例如,1999 年的大地震震倒了許多公共建築,尤以學校的災情最為慘烈。天 災固然難以抵擋,然而,正是公共事務方面的吃大鍋飯心理、外行決策、回扣紅 包、偷工減料等人禍所助長,人禍的根本問題就在於道德。一個社會的成員如果 普遍不具道德,必然是一個人吃人、不把人當人的社會。(註7

上述人生觀膚淺與道德沈淪的現象不僅是我國社會的狀況,事實上也道出當 代人類社會資本主義橫行的普遍情狀,也無怪乎世界許多國家亦重視生命教育的 推動與實施(註8

三、長期重物質輕精神的教育導致功利主義盛行

二十世紀台灣教育的普及成就了我國在政治、經濟與科技各方面的長足進 步,然而,「重理工,輕人文」「重實用知識,輕價值理念」「偏重工具理性,忽 略目的理性」確實是我國教育體系長期以來的偏頗現象,致使更為根本的生命議 題受到忽略,已造成年輕人普遍缺乏人文素養、人生理想與宏觀視野,同時對人 類生命的意義帶來衝擊與挑戰,也讓社會付出沈痛代價。這代價包含許多面向,

例如:人生觀模糊、意義感空洞、情緒智能低落、倫理觀念混淆、暴力猖獗、輕 賤人我生命、家庭功能式微、社會不正義,乃至政經亂象等。(註9

在教育體制過份重視理工實用、輕忽人文理想的社會中,人們成為自私、貪 婪的工作機器,充滿效率與享樂的迷思,實則與自己、別人以及自然的關係愈來 愈疏離而不自覺。於是整個社會瀰漫著為利益不擇手段的氣氛,也充斥著為利益 而不擇手段的成員,因為,重實用、輕理想的教育體系正是只教學生如何活下去 的方法,卻不與學生一起探索生命意義與目的的教育。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的孩 子精於生存手段(甚至不擇手段),而昧於生活意義與目的,豈非再自然不過的結 果?個人當然應該負起責任,然而教育體系更是難辭其咎。(註10

四、暴力犯罪與自殺情形日益嚴重

前省教育廳推展生命教育(1997)的前夕,是我國各項各類暴力犯罪最嚴重

7 吳庶深(2002),《先進國家與我國中等學校生命教育之比較研究》,教育部(訓委會)委託研 究,頁 1。數位檔案可自國立教育資料館「專案研究報告全文/索摘系統」免費下載取得:

http://192.192.169.230/cgi-bin/edu_project/d_display?home=index&path=/ap/edu_proj ect/toc&sysid=000000576&qval=%A7%64%B1%66%B2%60&phonetic=0&fuzzy=0&password=&ori_

db=&search_field=chair;91-12,2007.02.04。

8 孫效智(1999),〈從災後心靈重建談生命教育〉,《災後社會價值與倫理重建研討會論文集》,

16-31。臺北:新臺灣人文教基金會。擷取於生命教育全球資訊網,

http://gigabyte.fxsh.tyc.edu.tw/life2000/ ,2005.10.16。

9 教育部(2001)〈教育部推動生命教育中程計畫(九十至九十三年度),台北市:教育部、孫 效智(2001)〈生命教育的內涵與實施〉《哲學雜誌》,第 35 期,頁 5-6、孫效智(2002)〈生 命教育之推動困境與內涵建構策略〉《教育資料集刊》,第 27 輯,頁 290、孫效智主編(2004)

《歌詠生命的旋律──九年一貫生命教育教案》,自序〈含笑收割──感恩與致謝〉,台北市:

幼獅文化,頁 2。

10 孫效智(2001)〈生命教育的內涵與實施〉,《哲學雜誌》,第 35 期,頁 5-6。

(4)

的階段,包括:1986-1996 年間是國內「殺人犯罪」件數最高的時期、1995 年「強 盜犯罪」創下 30 年間的最高點、1995 年「搶奪」及 1996 年「擄人勒贖」為歷年 之第二高;此外,毒品犯罪亦自 1991 年呈現大幅上升現象。(註11

此外,自民國 82 年(1993)起,我國自殺率不斷向上攀升,民國 86 年自殺 人口首度擠進我國前十大死因,民國 90 年已躍居第九位;青少年十大死因中自殺 的排名則已高居第三位,遠超越其他各年齡層,(註12)引起社會各界普遍關注。

五、教育改革與九二一地震強化大眾對生命的關懷與省思

民國 83 年台灣教授協會集結社會各界的力量,發動「410 教育改造全民大結 合」,展開「為下一代而走」萬人大遊行,開始我國近年教育改革的序幕,其主要 訴求為:落實小班小校、廣設高中大學、推動教育現化及制定教育基本法,然而 這股改革風潮,雖未直接訴求我國政治解嚴、社會巨大變動以後社會與人心價值 的重建,但是有關人文教育、人權、平等、社會正義等種種議題,已經部分隱含 生命課題在其中。

再者,民國 88 年(1999)台灣發生九二一大地震,造成國人生命、財產、建 設的重創,經年累月的努力一夕間化為烏有,令人錯愕,也使人們驚覺生命世事 的無常,激起了探索生命意義,尋求穩定人心、安身立命方法的動機。(註13

綜上所述,民國 80 年代後半,在我國社會既有結構與變遷的種種因素下,雖 然教育方面已從爲政治服務的景況逐漸改向專業方向發展,然而社會快速變遷所 產生的價值多元、乃至價值偏差,嚴重影響個體的生命、生存、生涯與生活,社 會問題不斷湧現,暴力事件(包括不尊重與傷害他人生命的暴力,以及青少年的 自我傷害或自殺)層出不窮,而且年齡層也逐漸下降,(註14)顯然,二十一世紀 的台灣社會需要在整個教育體制的精神與內涵上有所更新,有關「人文的」「生 命的」教育呼聲乃日益高漲;具體的教育行動,大學階段以「通識教育」最具代 表性,例如中原大學與輔仁大學即不遺餘力地推動「全人教育」的課程規劃,而

11 謝文彥(2005),《台灣地區犯罪未來趨向之研究》,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委託研究報告,

台北市:中央警察大學。取自刑事警察局

http://72.14.235.104/search?q=cache:8X8ga57qvIAJ:www.cib.gov.tw/CibSystem/RE_UPL OAD_FILE/2006816113925.doc+%E7%8A%AF%E7%BD%AA%E7%8E%87+%E6%AD%B7%E5%B9%B4&hl=zh- TW&ct=clnk&cd=2&gl=tw,2007.02.05。

12 參見:內政部(1998),〈民國八十六年臺閩地區特定死因除外簡易生命表提要分析〉,

http://www.moi.gov.tw/stat/Life/life86eliminate.doc,2007.02.06、中央通訊社

(2001),〈自殺是青少年第三大死因〉,2001/2/23,擷取自台灣臨床藥學會

http://health.icareasia.com.tw/article.asp?channelid=9&serial=11074,2007.02.06、

林佳瑩、蔡毓智(2004),〈台灣地區自殺死亡人口結構分析:1991-2001 年〉,台北:政治大 學,《台灣人口學會九十三年度年會論文》。衛生署新近發布我國 2006 年國人十大死因:1.惡 性腫瘤、2.腦血管疾病、3.心臟病、4.糖尿病、5.意外事故、6.肺炎、7.肝病、8.腎炎、9.自殺、

10.高血壓;見奇摩新聞,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0614/69/fuyj.html,2007.06.15。

13 吳庶深、黃麗花(2001),《生命教育概論:實用的教育方案》,臺北市:學富文化,頁 14。

14 孫效智(2000)〈生命教育的內涵與哲學基礎〉,收錄於林思伶主編,《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 務》,台北市:寰宇出版公司,頁 3。

(5)

為中小學、乃至所有學校層級廣為呼應的,即為「生命教育」

學校教育不僅應真正落實「智德體群美」的全人教育,而且其中的「智育」

也不能只是知識技能的「知」,還更該是「智慧」,亦即:一種涵蓋深刻的生命體 悟、敏銳的自省自覺、內化的價值理念以及能夠統整知情意行的「生命智慧」;誠 如學者孫效智(2001)呼籲,若不實施生命教育,「我們的教育就會陷入『重理工 輕人文』的惡性循環中,不斷培養出「會投票的驢子」,而使整個社會付出愈來愈 沈重的代價」(註15

貳、我國生命教育政策推展的分析

我國生命教育的發展自 1997 年迄今前後雖僅 10 年,放到教育工作的歷史長 河中甚顯短促,然而就一項新興學門的發展而言,作歷史性的回顧,依然對展望 未來具有相當的價值。為便後文對「生命教育」的目標與內涵等作進一步討論與 分析,以下先行討論有關我國生命教育推展歷程中重要的方案、研究、人物等。

一、地方教育廳局推動生命教育之概況

(一)台灣省政府教育廳(1997)推動全省國民中學「生命教育」

曉明女中於民國 52 年創校之初即開設「生活指導」課程,民國 65 年改為每 週一堂「倫理課」進行倫理教育。曉明女中實施倫理教育二十餘年間,致力培育 學生獨立思考判斷能力,注重靈性的提升,學會喜愛與尊重生命,活出完整的生 命,成為一個懂得生活、熱愛生命、樂於付出的人。(註16

民國 86 年(1997)前後,校園裡、外發生許多暴力與自殺案件,前台灣省政 府教育廳乃於同年底指示由實施倫理教育多年的曉明女中成立「生命教育推廣中 心」(於 87 年 2 月正式成立),負責推展生命教育,規劃生命教育推廣活動,並於 87 年(1998)7 月 10 日以八七教四字第一二八六五號函頒「台灣省國民中學推展 生命教育實施計劃」,明訂從 87 學年度起,由國中推動「生命教育」的課程,同 時規劃逐年推廣至高中、職;預期至八十九學年度止,全省各國民中學均實施「生 命教育」課程。(註17

在前省教育廳推動生命教育之前,曉明女中與光啟文化事業已邀集歐陽教、

沈六、孫效智教授等人集思廣益,期能擴充香港徐錦堯神父所編寫且使用多年的 倫理教材,以更符台灣教育之需。(註18)接受前省教育廳委託後,曉明女中邀請

15 本段文字引用自孫效智(2001)〈生命教育的內涵與實施〉,《哲學雜誌》,第 35 期,頁 6。

16 參見:吳庶深、黃麗花(2001)《生命教育概論:實用的教育方案》臺北市:學富文化,頁 14-15、錢永鎮(2000)〈中等學校生命教育課程內涵初探〉,收錄於《生命教育與教育革新學 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縣:輔仁大學。

17 另載於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1998)《研習資訊》,第 15 卷第 4 期。

18 可能因為這項工作早於 1997 年,陳立言(2004)雖然未在文獻中爲明確描述確實時間,但粗 定生命教育萌芽期約自 1996 至 1999 年。參見陳立言(2004)〈生命教育在台灣之發展概況〉,

《哲學與文化》第 364 期,2004 年 9 月。擷取自高苑科技大學 http://www.kyu.edu.tw/93/epaperv7/066.pdf,2007.02.01。

(6)

孫效智、林思伶等教授參與規劃,以前述天主教學校的倫理教育為基礎加以擴充 調整,提出生命教育的基本理念,並得到省教育廳的支持,積極在全省推動生命 教育,其內含較偏重倫理教育。(註19

此外,前省教育廳於民國 87 年(1998)9 月核定曉明女子「生命教育全球資 訊網」設立計畫,實際由具資訊工程專長之台大哲學系孫效智教授負責執行,後 由中研院計算機中心支援該網站所需軟、硬體,並獲曉明女中及桃園振聲中學多 位多位教師參與協助,88 年(1999)1 月該網站開站之初共分七區,分別是網站 簡介、現況報導、教材參考區、教師進修區、討論區、資料庫及網路連結區,有 效提供各校生命教育、輔導課程及倫理教育教學所需資源,並促進教師與教師間,

教師與家長間,以及學生間的雙向交流,進而提供全國有志生命教育的網友一線 上進修之網路管道。(註20

(二)高雄市政府教育局(1998)編印手冊、推動中小學「生死教育」

民國 87 年(1998)由於某國中教師於監考時昏倒送醫不治,引起校園裡外的 震驚與悲慟,當時高雄市政府教育局長羅文基即指示加強各級學校認識死亡的教 育,同年底,編製完成《高雄市高中職生死教育手冊》、《高雄市國中生死教育手 冊》《高雄市國小生死教育手冊》等 3 本生死教育系列手冊。所以名為「生死教 育」,一則是因為編撰過程中發現「生命教育」過廣泛,而「死亡教育」又觸犯我 國社會文化禁忌(註21),另羅局長也主張「生死教育」一詞呼應傅偉勳教授所建 構的生死學概念,如果只是探討死亡還是無法完整探究生命的意義,因為生、因 此以死是兩個相互含涉的概念(註22),因此該手冊內涵雖然主要是死亡教育,但 仍以「生死教育」為名。

高雄市是項生命教育系列手冊,係由前教育局局長羅文基博士召集有關生死 學、安寧照護、失落與悲傷、死亡教育等方面的學者、研究者與國小、國中、高中 職各一所承辦學校校長、主任,以及教育局各科相關官員等,組成國小、國中、高 中職等三組編撰委員參共同研商編印,以提供教師有關從死亡省思生命之參考,以 便教導學生了解死生真相,省思生命大義,期能避免校園中自我傷害、不愛惜生命 的事件發生,進而能夠珍惜生命,發揮生命的價值。由於其立意在於從死論生(內 涵主要是死亡教育),故定名為生死教育手冊。張淑美基於有關兒童及青少年對死 亡的認知發展不同之研究結果,曾於研商會中提供書面內容綱要構想,供各組編撰 委員參考,經多次與指導委員研討、審稿、修訂,手冊於 87 年 11 月完編付梓,並 分送各校導師及輔導室。之後,國小組辦一次為期兩天的教師研習、國中辦理四梯

19 陳立言(2004),〈生命教育在台灣之發展概況〉,《哲學與文化》第 364 期,2004 年 9 月。

20 參見:孫效智(1999),〈網路與生命教育〉、盧心權(1999),〈生命教育全球資訊網簡介〉,

均載於曉明女子高級中學倫理教育推廣中心出版,《台灣省中等學校倫理教育通訊》,第十二 期,民國 88 年元月;另參見〈生命教育全球資訊網簡介〉,擷取自該網站

http://gigabyte.fxsh.tyc.edu.tw/life2000/introduce.htm,2007.02.07。生命教育網站設立之初網址 為http://life.smgsh.tc.edu.tw。

21 吳淳肅、侯南隆(1999)〈國中教師對「生命教育」、「生死教育」、「死亡教育」課程實施看 法之探討〉,載於《生命教育課程規劃研討會論文集》,嘉義縣:南華大學。

22 羅文基(2001)〈從生涯教育到生死教育──高雄市推展生死教育緣起〉,載於《全國大專校 院生死學課程教學研討會論文集》,彰化縣:彰化師大。

(7)

次半天的研習,高中職辦一次研習後,宣導全市中小學實施。其內涵包括從生命開 始、到生命過程的失落(包括各種大小失落、死亡)與哀傷,以及生命價值的省思 等。(註23

(三)台北市政府教育局(1999)推動推動中小學「生命教育」

台北市政府教育局李錫津局長在民國 89 年(2000)1 月 21 日,以北市教二字 第 8920441701 號函發布「台北市政府教育局推展生命教育實施計畫」,但計畫中

「伍、實施進程」規劃之近程工作係自民國 88 年 7 月開始,(註24)故一般仍以民 國 88 年(1999)為是項計畫推展之首年。

是項生命教育計畫自民國 88 年 7 月至 91 年 12 月止,分近程、中程、遠程逐 步實施,初期於高中成立「生命教育小組」,逐年再推展至高職、國中與國小。本 計畫重點包括:成立高中、職、國中、小等各級學校生命教育推動小組、研究、編 製高中職及國中小學生命教育之教材、辦理各級學校生命教育研習活動、座談會、

各校成立生命教育執行小組等,由教育局編列預算支應,永續推動,並自 92 年元 月起列入長期評鑑。(註25

整體而言,我國在遠、近因素影響之下,生命教育之重要性與迫切性,為台灣 省前教育廳陳英豪廳長所洞見並推動,復有高雄市教育局羅文基局長積極倡導生死 教育,台北市也不惶多讓多推動相關計畫,共同為我國生命教育的推展邁出了堅實 的第一步,首見我國教育改革中重注到人格與心靈面向的契機。

二、我國教育部推動生命教育之概況

(一)林清江部長任內(1998.12.21-1999.06)

民國 87 年(1998)12 月 21 日台灣省政府「精省」,前省教育廳業務由教育部 承受,當時部長為林清江先生。教育部顧問室為延續上述前台灣省教育廳有關生 命教育的重要計畫,曾於民國 88 年(1999)3 月及 5 月分別由召開顧問會議,由 時任教育部顧問之國立陽明大學校長曾志朗主持,並請台大哲學系教授孫效智專 題報告「生命教育的實施現況與遠景」。兩次會議均以生命教育具有長期推動之 必要性,決議建請教育部由訓育委員會承接、優先續辦生命教育專案工作,使此 項攸關 21 世紀教育願景的教改計畫得以延續,並向下、向上延伸至小學與大學,

俾使生命教育在 16 年學校教育中能得到全程化、一貫化與完整化的實現。(註26 不可諱言,生命教育政策在精省以後出現銜接與推展的若干問題,以致有關 同年年 7 月所頒「台灣省國民中學推展生命教育實施計劃」後續所需經費有所凍

23 張淑美(2000)〈生命教育與生死教育在中等學校實施概況之調查研究〉,收錄於林思伶主編,

《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台北:寰宇出版社,頁 171-172。

24 台北市教育局(2000)「台北市政府教育局推展生命教育實施計畫」之「計畫目標」。

25 本段文字分別引述自「台北市政府教育局推展生命教育實施計畫」之「實施策略」「實施進 程」及「經費來源」等。

26 鄭金川(2000),〈教育部成立「學校生命教育專案小組」〉,擷取於生命教育全球資訊網 http://210.60.194.100/life2000/nowreporter/news/news890223_01.htm 2007.02.06,並 可參見國語日報 88 年 5 月 25 日第二版以及生命教育全球資訊網

http://210.60.194.100/life2000/nowreporter/news/880612_2.htm之報導。

(8)

結或不足,而有上述 1999 年 3 月及 5 月兩次顧問會議之召開,提出「生命教育的 實施現況與遠景」專題報告,以爭取政策的延續及經費的支持。(註27

整體而言,林部長因為精省後到因病卸任前後不到半年,故有關生命教育業 務僅是作有限的銜接,未有具體推動措施。

(二)楊朝祥部長任內(1999.06-2000.05)

1. 頒行「台灣省高級中等學校推展生命教育實施要點」(1999)

民國 88 年(1999)6 月年林清江部長因病離職,由楊朝祥部長接任,不久即 發生 921 大地震,讓社會大眾更驚覺生命的無常與可貴,使得生命教育更加受到 重視;教育部恰於地震前數日,即民國 88 年 9 月 15 日以台(88)教中(二)字第八八 五O三二七五號函頒「台灣省高級中等學校推展生命教育實施要點」,由教育部 中部辦公室主政,要求全省各高中、職成立各校生命教育推動小組,共同推動;

是項計畫迄今仍為相關學校執行中。(註28

至此全省國中、高中高職學校於八十七、八十八學年度分別全面實施生命教 育課程。為執行上述(一)、(二)兩項計畫,曉明女中為全省高中職、國中編輯 教材、培訓師資、出版「生命教育通訊」,並完成國、高中職六年一貫的生命教育 教材,為前省教育廳是項推動生命教育計畫的總中心學校,各縣市同時設立中心 學校,計有國中 40 所、高中職 10 所,發展相關課程並舉辦教師研習。(註29

2. 嘗試推動「建構學校生命教育體系先導計畫」(2000)

民國 89 年(2000)2 月 16 日,楊朝祥部長重視教育廳有關生命教育的實施計 劃,為持續規劃推動,於在教育部會議室召開簡報會議,聽取台大哲學系教授孫 效智所作「建構學校生命教育體系先導計畫」簡報後表示肯定,並作相關指示,

包括:1.與目前即將推行的九年一貫相互融入;2.期將推動生命教育理念使之正 式納入由小學至大學十六年學校之正式教育體系;3.未來教育部將成立「學校生 命教育專案小組」,負責推動全國各級學校「生命教育」相關事務;4.並現場指 派政務次長吳清基擔任該小組的召集人;5.由教育部的訓委會與顧問室負責統籌 規劃。當天簡報會議另有教育部顧問、也是中研院院士及陽明大學校長的曾志朗,

輔大哲學系也是教育部顧問的黎建球教授等,都在會中表示對於生命教育的支 持。(註30

27 鄭金川(2000),〈教育部成立「學校生命教育專案小組」〉,擷取於生命教育全球資訊網 http://210.60.194.100/life2000/nowreporter/news/news890223_01.htm 2007.02.06。

28 例如:國立竹南高級中學生命教育實施計畫,擷取於該校網站

http://www3.cnsh.mlc.edu.tw/~gds/gds_plan/92life_edu_plan.htm、國立林口啟智學校推展生命教育 實施計劃,擷取於該校網站http://www.lkm.tpc.edu.tw/ezkm/ezcatfiles/cust/download/attach/1/國立林 口啟智學校推展生命教育實施計劃.doc、國立北門高級中學生命教育實施計畫,擷取於該校網 站http://210.60.224.8/~gud/lifee.htm、嘉義市私立東吳高級工業家事職業學校生命教育推動小組 組織章程,擷取於該校網站http://www.dwvs.cy.edu.tw/dwvs05/index3.html等,擷取日期均為 2007.02.07

29 參見:錢永鎮(2000)〈中等學校生命教育課程內涵初探〉,收錄於《生命教育與教育革新學 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縣:輔仁大學、吳庶深、黃麗花(2001),《生命教育概論:實用的教 育方案》臺北市:學富文化,頁 15。

30 參見:鄭金川(2000),〈教育部成立「學校生命教育專案小組」〉,擷取於生命教育全球資訊 網http://210.60.194.100/life2000/nowreporter/news/news890223_01.htm 2007.02.06、鄭金川

(2001),〈生命教育沿革〉,取自生命教育全球資訊網

(9)

本「建構學校生命教育體系先導計畫」是由孫效智教授、輔仁大學教育學程 中心主任林思伶及陽明大學衛福所助理教授王增勇共同研擬,以貫串國小到大學 十六年的學校教育為主,提出七年的先導計畫,為整個生命教育的實施作基礎的 規劃,標舉「全人教育」觀點的生命教育,同時以「深化人生觀」、「內化價值 觀」、「整合知情意行」與「發展多元智慧」,以充實學生的生命智慧為其內涵,

並以此作為下一波教改的重大方向。(註31

繼 2 月 16 日孫效智教授向教育部長楊朝祥提出的「先導計畫」後,教育部訓 委會籌辦後續會議,特在 4 月 7 日邀請專家學者與相關主管機關召開第一次籌備 會,包括孫效智、曾志朗、錢永鎮、鄭石岩、鄭麗珍、許文耀、歐陽教及沈六等 專家學者,以討論如何落實生命教育,並規劃成立「生命教育計畫委員會」,作為 統籌生命教育的最高執行單位。(註32

3. 補助「生命教育全球資訊網」改進計畫(2000)

教育部於民國 89 年(2000)年 3 月由訓委會經費補助、中部辦公室指導下,

委請曉明女子高級中學承辦,改進提昇生命教育全球資訊網架構與內容,更在同 年 7 月 15 日發行「生命教育電子報」,早期為半月刊,每月 15 及 31 日發行,由 孫效智擔任發行人及總編輯,振聲中學連監堯、羅家強、曉明女中鐘惠珍等老師 及多位台大學生負責所有的編輯採訪事宜,旨在透過電子報的服務,主動提供教 師與網友生命教育相關訊息,讓「生命教育」這個重大的教改方案,可以在未來 的教改工程上逐漸開花結果。(註33

整體而言,楊部長十分用心了解有關生命教育的相關業務,除聽取重要簡報 外,並發布推動台灣省高中生命教育計畫,同時擬具全盤方案、召集籌備會議嘗 試加以推動,惟不及全面推展旋即卸任,雖然如此,其推展成果也不容忽視。

(三)曾志朗部長任內(2000.05-2002.02)

1. 成立「教育部生命教育推動委員會」(2000)

民國 89 年(2000)5 月總統大選後內閣改組,原教育部顧問曾志朗接任部長,

旋即於 5 月 27 日在台大召開「教育部生命教育委員會」的籌備會議,宣示推動生 命教育的決心,期望透過委員會的運作,將生命教育作完整規劃,不論教材的研 發、師資培育與課程規劃,將生命教育的理念落實於學校教育體系中。(註34)同 年 8 月 2 日召開「教育部生命教育推動委員會」成立會議,委員會共計 26 位委員,

由曾部長親自擔任主任委員,下設「宣導推廣組」「師資人力組」「課程教學組」、

「研究發展組」等四小組,各有小組委員若干位,另並成立「工作推動小組」由

http://210.60.194.100/life2000/lifehistory.htm,2006.04.05。

31 參見孫效智、林思伶、王增勇(2000),〈建構學校生命教育體系先導計劃〉,台北:教育部、

鄭金川(2001),〈生命教育沿革〉。

32 鄭金川(2000)〈籌畫「生命教育計畫委員會」教育部召開第一次籌備會議〉,擷取於生命教 育全球資訊網,http://210.60.194.100/life2000/nowreporter/news/news890409.htm,2007.02.10。

33 鄭金川(2000),〈生命教育電子報七月十五日正式創刊〉,擷取於生命教育全球資訊網 http://210.60.194.100/life2000/nowreporter/news/news890725.htm,2007.02.06。

34 鄭金川(2000)〈教育部生命教育委員會在台大召開第一次籌備會議〉,擷取於生命教育全球 資訊網 http://210.60.194.100/life2000/nowreporter/news/news890530.htm,2007.02.07。

(10)

陳英豪委員擔任召集人,實際推動整個生命教育的各項工作。(註35

曾部長會中表示委員會設立後,除加強進行中的災區生命教育課程實施專案 外,並將於全國中等學校逐步展開生命教育教學與體驗活動,包括:1.續各級學 校已經展開的生命與倫理課程,並修正使用中的學習教材。2.整合目前已經實施 的情緒教育、兩性平等教與價值建立等相關課程。3.研發生命教育的新單元教材,

提供進行生命教育活動之用。4.結合地方政府與民間團體資源共同推動。(註36 2. 推動民國 90 年為「生命教育年」(2001)

教育部於民國 90 年(2001)1 月 2 日由部長曾志朗召開新年記者會,邀請國 內各新聞媒體、教育部推動生命教育委員會委員、推動工作小組召集人、教育部 所有司處代表、直轄市及縣市政府教育局代表,以及各級學校代表等近百人參加。

曾部長正式宣布今年為「生命教育年」,並指出生命教育是教育的本質與核心內 涵,是一種融入的與持續性的教育,教育部將於 89 年度起在校園全力開動生命教 育列車,以高、國中學生為優先對象,逐次推廣至小學及大學,期能幫助各級學 校學生在成長與學習的過程中,逐步體認生命的可貴,進而尊重生命、關懷生命 與珍愛生命。(註37

3. 公布並推動教育部「生命教育中程計畫」(2001-2004)

民國 90 年(2001)5 月 29 日教育部正式以台(九○)訓(三)字第九○○六 六三○六號函頒為期 4 年的「教育部推動生命教育中程計畫(九十至九十三年 度),總經費 1 億 7 千餘萬元,全面在全國各級學校推動生命教育。本項計畫認 為重視生命品質時代的來臨,生命教育必將成為未來學校教育的重心,同時將與 終身學習密切結合,故需要家庭、學校與社會「三合一」推動生命教育,計畫之 主要目標為幫助學生在成長與學習的過程中,能逐步體會生命的可貴,進而尊重 生命、關懷生命與珍愛生命,具體目標包括:認識生命的意義、認識自我、建立 正向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觀、發展人際關係增進兩性和諧共處、維護生態環境 等。(註38

4.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中融入生命教育(2000)

爲融入國民中小學課程,教育部在 2000 年頒訂「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 行綱要」,明訂生命教育為「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指定單元」,各校不得省略,

也不能刻意淡化或稀釋;並明確定義生命教育活動:「從觀察與分享對生、老、病、

死之感受的過程中,體會生命的意義與生存的價值,進而培養尊重自己和他人生 命的情懷。」從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四大主題軸及其內涵,不難發現生命教育在 該領域佔有重要份量,自此確立了生命教育在日後中小學教育的地位。(註39

35 見教育部(2001)〈教育部推動生命教育中程計畫(九十至九十三年度)〉,台北市:教育部,

民國 90 年 5 月 29 日台(九○)訓(三)字第九○○六六三○六號函頒。

36 鄭金川(2000)〈「教育部生命教育推動委員會」正式成立〉,擷取於生命教育全球資訊網 http://210.60.194.100/life2000/nowreporter/news/news890805.htm,2007.02.07。

37 教育部(2001)〈生命教育年教育部記者會新聞稿〉,擷取於桃園縣立南崁高級中學生命教育 網站,http://203.66.125.77/id3573/lf/sub1-3.htm,2006.04.05。

38 教育部(2001)〈教育部推動生命教育中程計畫(九十至九十三年度)〉,台北市:教育部。

39 教育部於民國 89 年(2000)9 月 30 日台(89)國字第 89122368 號令發布「國民中小學九年 一貫課程暫行綱要」、民國 92(2003)年 1 月 15 日台國字第 092006026 號正式發布「綜合活

(11)

整體而言,「生命教育」一詞受到社會普遍關注,是曾部長推動之功。曾部長 本人自發性的洞見「生命教育」,長期關懷、發表論述,擔任部長後有計畫地推動,

使我國生命教育無論在社會能見度與認同度、行政組織與具體方案、課程融入等 方面,都獲得長足的進展。

(四)黃榮村部長任內(2002.02-2004.05)

1. 更名續聘「教育部推動生命教育諮詢委員會」(2002)

黃榮村部長為落實生命教育,2002 年將原「教育部生命教育推動委員會」更 名為「教育部推動生命教育諮詢委員會」(即委員會名稱增加「諮詢」二字),廣 邀學者專家、民間團體代表、實務工作者及部內相關單位主管共同參與,並修訂 委員會設置要點,並分師資人力、課程教學、宣導推廣及研究發展四組規劃辦理 相關事宜。(註40

2. 贊助「生命教育教學資源建構計畫」(2002-2003)

台北市生命教育委員會於民國 91 年 10 月 29 日決議將學者孫效智所提「生命 教育教學資源建構計畫」作為 92 年度該委員會教材組的重點工作,該項計畫並獲 教育部顧問室納入「人文社會科學教育改進計畫」予以經費補助。(註41

是項本計畫建構「生命教育」的內涵涵蓋三個向度,分別為「深化人生觀」、

「內化價值觀」與「整合知情意行」,並甄選有使命感、富有創意,且擅長教學 設計的 40 餘位各級學校教師,建立「種子教師團」,按照生命教育學理分作七組,

依其興趣及能力選擇組別,並在專精生命教育領域的 20 餘位專家學者分組指導 下,首先透過理論導論與分組讀書會提升學理素養,並配合九年一貫課程各學習 領域之能力指標、高中職現行課程綱要建置生命教育教學資源庫,設計、充實多 元的教案與教學單元,達成四個預期的目標,即:共同完成生命教育學理的架構、

教學資源庫的建立、辦學願景的使命宣言,以及生命教育團隊的打造。(註42 本項計畫實際執行時,共有二十餘位學者參與,理論與實踐交互激盪、集思 廣益、眾志成城的成果,最後並將成果集結成《歌詠生命的旋律──九年一貫生 命教育教案》及《歌詠生命的旋律──高中職生命教育教案》兩書,為我國「生 命教育」理念與內涵發展的重大里程碑,本研究將待本章後文詳細討論。

3. 推動普通高級中學「生命教育類」選修課程綱要之研訂(2001-2003)

教育部爲配合普通高中定位之調整,使高中成為注重公民素質培養之普通教 育,並配合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之實施,另因應現行高中課程標準檢討的聲 浪,於民國 90 年(2001)5 月起著手修定高中課程綱要,同年 8 月成立總綱修訂 小組,(註43)並於次年 10-11 月遴聘組成「普通高級中學各科課程綱要專案小組」,

動領域」之「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另參見吳庶深(2002)《先進國家與我國中等 學校生命教育之比較研究》,教育部(訓委會)委託研究,頁 10-11。

40 教育部民國 91 年 8 月 7 日台(91)訓創(三)字第 91108912 號修正。

41 奧育育(2002),〈生命教育教學資源建構計畫啟航了!〉,擷取於生命教育全球資訊網,

http://210.60.194.100/life2000/nowreporter/news/news911114.htm,2007.02.10。

42 孫效智(2001)〈「生命教育教學資源建構計畫」說明〉,擷取於生命教育全球資訊網,

http://210.60.194.100/life2000/nowreporter/news/news911114_1.htm,2007.02.10。

43 總綱修訂小組召集人為教育部次長,前後有吳鐵雄、吳明清、周燦德三位,並社目標小組(主 持人陳伯璋)、科目與時數小組(主持人彭旭明)、實施通則小組(主持人邱坤良)。見教育部

(12)

其中「生命教育類」選修課程由台大孫效智教授擔任召集人,(註44)經過繁複而 審慎的歷程,包括歷經六次委員會議、研擬課程綱要草案並辦理「全省分區公聽 會(北、中、南三區)「網路公聽會」等各項意見徵詢措施,於 92 年(2003)12 月完成「生命教育類」8 科課程綱要正式草案,(註45)復於 93 年(2004)4 月提經

「全國高中教育發展會議」通過。(註46

整體而言,黃部長延續曾部長的施政,在行政組織、具體方案、課程融入等 方面均持續推動執行,尤其所贊助的「生命教育教學資源建構計畫」,其成果立下 我國「生命教育」理念與內涵發展的重大里程碑。(註47

(五)杜正勝部長任內(2004.05-迄今)

杜部長任內迄今,並持續辦理生命教育各項推廣工作,包括:1.召開「教育 部推動生命教育諮詢委員會」第 5 屆委員歷次會議;2.加強生命教育師資與人力 培訓;3.加強生命教育之研究、發展與評估;4.加強生命教育課程與教學發展及 推廣活動;5.加強生命教育相關推廣活動;6.核定補助縣市政府各年度生命教育 推展計畫,以成立生命教育資源中心學校及辦理相關活動;7.補助民間團體辦理 生命教育相關活動等。(註48)其中最值得詳述的是發布「普通高級中學『生命教 育類』課程暫行綱要」(簡稱「高中 95 暫綱」

「高中 95 暫綱」係於民國 93 年(2004)8 月 31 日正式以台中(一)字第 0930112130 號令發布,並明令於 95 學年起(2006.08.01)由一年級逐年實施,內 容強調以「養成現代公民」為普通高中之教育目的,並從「生活素養」「生涯發 展」及「生命價值」三層面著手設計課程內涵;其中「生命價值」方面,為「深 植尊重生命與全球永續發展之觀念」「培養高中學生從生命層次思考社會關懷、

對他人的責任及生命的意義與價值」,首度將「生命教育類」納入選修科目。(註49 本次高中「生命教育類」課程,為高中 95 暫綱十大類選修科目中的第十類,

係以「探究生命中最核心議題並引領學生邁向知行合一」為總目標,共設計:「生 命教育概論」「哲學與人生」等 8 科目 16 學分,分屬:「終極關懷與實踐」「倫 理思考與反省」及「人格統整與靈性發展」等三大議題領域。(註50)本課綱已正 式施行近 1 年,高中生命教育選修科目全國各校開設情形、教學成效、師生家長

(2006),《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台北市:教育部,頁 613。

44 教育部(2006)《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台北市:教育部,頁 607、637。

45 張漢翔(2003)〈「高中生命教育選修課程綱要」各區公聽會即將舉行〉,擷取自生命教育全 球資訊網,http://210.60.194.100/life2000/nowreporter/news/news920823.htm,

2007.02.23。

46 教育部(2003)〈普通高中課程暫行綱要將於九十五學年度實施〉,擷取於教育部電子報第 39 期(93.06.18),http://epaper.edu.tw/039/important.htm,2007.02.23。

47 陳立言(2004),〈生命教育在台灣之發展概況〉,《哲學與文化》第 364 期,2004 年 9 月。擷 取自高苑科技大學http://www.kyu.edu.tw/93/epaperv7/066.pdf,2007.02.01。

48 教育部(2006)〈教育施政主軸行動方案(95.9),該部企劃科 95.10.05 彙製,擷取於教育 部網站www.edu.tw/EDU_WEB/EDU_MGT/SECRETARY/EDU8354001/2005_2008/951005.doc,

2007.02.10。

49 教育部於民國 93 年 8 月 31 日以台中(一)字第 0930112130 號令發布「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 綱要」,並經 94 年 1 月 20 日及 95 年 6 月 23 日兩度修正。教育部(2006)《普通高級中學課 程暫行綱要》,台北市:教育部,頁 1、608。

50 教育部(2006)《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台北市:教育部,頁 694、700。

(13)

評價與回饋等,已邁入一個新的階段,值得後續評鑑與研究了解,作為繼續改進 推動的參考。因非屬本研究範圍,故不多贅言。(註51

整體而言,杜部長延續前兩任部長的施政,生命教育基本上已經是教育部例 行業務,尤其正式發布課程暫行綱要,使「生命教育」成為我國高中正式課程之 一,成為我國自 1994 年 410 教育改革以來有關「價值層面」的具體成果,確立我 國生命教育在教育體制中的地位。

以上依據時間的先後,說明了教育部 1999-2007 年歷任部長推動生命教育之重 要計畫與活動情形整理如表 4-2,另可詳參附錄三。以下,則以專題、整合的方式,

接續論析教育部相關施政。

(六)教育部內設立推動生命教育專責組織

1. 民國 89 年(2000)2 月 16 日,楊朝祥指示成立「學校生命教育專案小組」,

負責推動全國各級學校「生命教育」相關事務,並指派政務次長吳清基擔任該小 組的召集人。(註52)隨後於 4 月 7 日籌辦召開第一次籌備會,預定規劃成立「生 命教育計畫委員會」,作為統籌生命教育的最高執行單位。(註53

2. 民國 89 年(2000)5 月曾志朗接任部長後,旋即於 5 月 27 日召開「教育 部生命教育委員會」籌備會議;同年 8 月 2 日召開「教育部生命教育推動委員會」

成立會議,共計 26 位委員,由曾部長擔任主任委員,下設「宣導推廣」「師資人 力」「課程教學」「研究發展」等四小組,另並成立「工作推動小組」由陳英豪 委員擔任召集人,實際推動整個生命教育的各項工作,(註54)並於翌年(2001)

訂頒「教育部推動生命教育委員會」設置要點,並聘任第 2 屆委員。(註55 3. 黃榮村部長為落實生命教育,2002 年將原「教育部生命教育推動委員會」

更名為「教育部推動生命教育諮詢委員會」(即委員會名稱增加「諮詢」二字) 並訂定委員會設置要點,聘任第 3 屆委員 (任期 2 年,2002-2004),分「師資人力」

「課程教學」「宣導推廣」及「研究發展」四組規劃辦理相關事宜。(註56 4. 杜正勝部長於 2006 年初修正「教育部推動生命教育諮詢委員會設置要 點」,並改名稱為「教育部推動生命教育諮詢小組」(註57)聘請第 4、5 屆委員(任 期均為 2 年,2004-2008),並在「四大施政主軸」下執行生命教育相關推展工作。

綜上,教育部推動生命教育之團隊名稱多次變更,迄今並已聘任至第 5 屆;

51 教育部已進行修訂 95 暫綱,預備頒布《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並預定於 98 學年正式施行。

52 參見:鄭金川(2000)〈教育部成立「學校生命教育專案小組」〉、鄭金川(2001),〈生命教 育沿革〉。

53 本次會議計邀請孫效智、曾志朗、錢永鎮、鄭石岩、鄭麗珍、許文耀、歐陽教及沈六等學者 出席。參見鄭金川(2000),〈籌畫「生命教育計畫委員會」教育部召開第一次籌備會議〉。

54 教育部推動生命教育委員會委員除曾部長外,包括:吳鐵雄、蔡義雄、陳英豪、伊慶春、何 福田、吳清基、吳英璋、林思伶、洪正雄、孫效智、連寬寬、劉瑞瓊、歐陽教、蔡培村、鄭 石岩、黎建球、李文瑞、釋慧開、馬 遜、劉奕權、洪清香、何進財、王宮田、李錫津、曾憲 政等,共計 26 位。,另「教育部推動生命教育委員會工作小組」共約 50 位學者及中小學第一 線教育人員。以上相關資料均擷取自生命教育全球資訊網,

http://210.60.194.100/life2000/eduteam/member1.htm ,2007.02.11。

55 教育部民國 90 年 8 月 7 日台(90)修訓(三)字第 90106769 號函訂定。

56 教育部民國 91 年 8 月 7 日台(91)訓創(三)字第 91108912 號函修正。

57 教育部民國 94 年 10 月 11 日台(94)訓創(三)字第 94136281 號函修正。

(14)

整體而言,以目前教育部已將生命教育融入例行業務,對於教育部推展生命教育 確實有其諮詢建議、推動整合的基本功效。茲將沿革情形整理如表 4-1。

表 4-1 教育部設立推動生命教育專責團隊沿革情形

時 間 部 長 專 責 團 隊 備 註 2000.02.16 宣布設立「學校生命教育專案小組」 指示政次吳清基擔任

召集人 2000.04.07

楊朝祥

召開規劃成立「生命教育計畫委員會」第 一次籌備會

2000.08.02 正式成立「教育部推動生命教育委員會」 聘第 1 屆委員 26 人;

部長任主任委員 2001.08.07

曾志朗

訂頒「教育部推動生命教育委員會」設置 要點

民國 90 年 8 月 7 日台(90)修訓(三)字第 90106769 號訂定

聘第 2 屆委員

2002.08.07 黃榮村 更名修正為「教育部推動生命教育諮詢委 員會設置要點」

民國 91 年 8 月 7 日台(91)訓創(三)字第 91108912 號修

1.聘第 3 屆委員 (2002-2004,2 年)

2.委員會名稱增「諮 詢」二字

2005.10.11 修正「教育部推動生命教育諮詢委員會設 置要點」民國 94 年 10 月 11 日台(94)訓創(三)字第 94136281 號修正

聘第 4 屆委員

(2004-2006,2 年)

2006.01.15

杜正勝

修正「教育部推動生命教育諮詢委員會設 置要點」,並將修正名稱為「教育部推動 生命教育諮詢小組設置要點」

民國 96 年 1 月 15 日台(95)訓創(三)字第 95167489 號修正

1.聘第 5 屆委員

(2006-2008,2 年)

2.委員會改稱「小組」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七)教育部內部承辦單位及其運作

順帶值得統籌說明的是,生命教育業務在教育部內辦理與運作之變化情形:

1. 1998~2002:精省後(1998.12.21)係先由教育部中部辦公室主政,至 2000 年 2 月 16 日楊朝祥部長指示由顧問室與訓委會負責規劃統籌止,前後共計約 1 年 2 個月。例如 1999 年 9 月 15 日頒行「台灣省高級中等學校推展生命教育實施要點」 係以台(88)「教中」(二)字第八八五O三二七五號函頒,文號中的「教中」二字,

即代表「教育部中部辦公室」

教育部中部辦公室主政的 1 年 2 個月期間,應該是由於時任教育部顧問的國 立陽明大學曾志朗校長熱心關懷,所以教育部顧問室曾有參與,例如:1999 年 3 月及 5 月分別由召開顧問會議,由顧問曾志朗主持,並由台大哲學系教授孫效智 專題報告「生命教育的實施現況與遠景」;又如 2000 年 2 月 16 日召開簡報會議,

由楊朝祥部長主持並聽取台大哲學系教授孫效智所作「建構學校生命教育體系先 導計畫」簡報,都是由教育部顧問室就近積極辦理。

(15)

表 4-2 教育部 1999-2007 年推動生命教育重點情形

年月 部 長 推 展 事 項

1998.12.21 台灣省政府「精省」,前省教育廳相關業務由教育部承受。

1999.05

林清江

(1998.02 -1999.06,

任期 1 年 5 個月)

教育部顧問室召開顧問會議,由顧問曾志朗校長主持,邀請 台大孫效智教授發表「生命教育的實施現況與遠景」專題報 告。

1999.09.15 函頒「台灣省高級中等學校推展生命教育實施要點」,由教 育部中部辦公室主政,要求全省各高中、職成立各校生命教 育推動小組推動之;是項計畫迄今仍為相關學校執行中。

2000.02.16 楊部長主持顧問會議,會中聽取由台大教授孫效智等人「建 構學校生命教育體系先導計畫」簡報,現場宣布「生命教育」

相關事務由教育部的訓委會與顧問室負責統籌規劃。

2000.03 教育部補助「生命教育全球資訊網」。

2000.03 宣佈設立「學校生命教育專案小組」。

2000.04.07

楊朝祥

(1999.06 -2000.05,

任期 1 年)

召開「生命教育計畫委員會」第一次籌備會。

2000.08.02 設立「教育部推動生命教育委員會」。

2000.09 「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綜合活動」學習領 域)中融入生命教育。

2001.01 舉行「新世紀的第一道曙光──生命教育年」記者招待會,

宣布民國 90 年(2001)為「生命教育年」。

2001.07

曾志朗

(2000.05 -2002.02,

任期 1 年 10 個月)

訂頒「教育部推動生命教育中程計畫」(九十年至九十三年)

2002.02 委託進行《先進國家與我國中等學校生命教育之比較研究》。

2002.08 委由中正大學架設教育部「生命教育學習網」。

2003.01 教育部顧問室「人文社會科學教育改進計畫」贊助「生命教 育教學資源建構計畫」。

2003.01 成立「普通高級中學各科課程綱要專案小組」,其中「生命 教育類」選修課程由台大孫效智教授擔任召集人。

2003.08

黃榮村 (2002.02 -2004.05,

任期 2 年 4

個月) 委託《生命教育核心概念、系統架構及發展策略之研究》。

2004.08.31 發布「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為深植尊重生命與全球 永續發展之觀念,首度將「生命教育類」納入國定課程,共 計包含:「生命教育概論」「哲學與人生」「宗教與人生」「生 死關懷」「道德思考與抉擇」「性愛與婚姻倫理」「生命與 科技倫理」「人格統整與靈性發展」等 8 個選修科目。

2006.08.01 「普通高級中學『生命教育類』課程暫行綱要」開始實施。

2004.09 -2007

杜正勝 (2004.05 -迄今)

強化生命教育師資與人力培訓、促進生命教育之研究發展與 評估、加強生命教育課程與教學發展及推廣活動、增進生命 教育相關推廣活動等。(詳如附錄三)

數據

表 4-2  教育部 1999-2007 年推動生命教育重點情形  年月  部  長  推    展    事    項  1998.12.21  台灣省政府「精省」 ,前省教育廳相關業務由教育部承受。  1999.05  林清江 (1998.02  -1999.06, 任期 1 年 5 個月)  教育部顧問室召開顧問會議,由顧問曾志朗校長主持,邀請台大孫效智教授發表「生命教育的實施現況與遠景」專題報告。  1999.09.15  函頒「台灣省高級中等學校推展生命教育實施要點」,由教 育部中部辦公室主政,要
表 4-8  我國生命教育「百花齊放期」與「整合建立共識期」相關論述對應情形  我國生命教育「百花齊放期」相關理念及內涵 吳庶深(2002)整理  * 我國生命教育內涵共識  ** (即高中95暫綱生命教育「終極關懷與實踐」、 「倫理思考與反省」 、 「人格統整與靈性發展」) 一  理 念  全人教育:活在天、人、物、我的均衡關係中。  全人教育  -本是(生命)教育理想  天、人、物、我  -參見「四個向度」                                  之相關說明  1.生命:為何而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巴斯德研究院(法語:Institut Pasteur)總部位於巴黎,是法國的一個私立的非營利研究 中心,致力於生物學、微生物學、疾病和疫苗的相關研究,其創建者巴斯德於

在 2019/20 學年起,在教師職位學位化政策全面推行的情況下,資助學校核准編制內的所有教席均為學位教師職位。在 2019/20

隨著朝陽建校滿十週年,營建工程系也 10 歲大了,在歷任系主任的帶領下,營建系已經頗 有規模。目前本系仍維持結構工程、大地工程、營建管理三個領域的師資,共有 19

有關學生參與全方位學習活動的安全事宜,學校須參考教育局相

• 與生命教育主題相關的各類多元選修課程:「幸 福學、學幸福」、「哲學與生活運用」、「電影

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學習領域課程架構提供一個框架讓學校自行規劃和發展校

教育統籌委員會的教育改革建議指出

鑒於課程發展和教學方法的研究和實踐一日千里,加上教育局課程發展處多 年來透過不同途徑,蒐集各界對歷史課程及教學等方面的意見,課程發展議會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