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大學生早年依附經驗可以預測其成人依附傾向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大學生早年依附經驗可以預測其成人依附傾向"

Copied!
1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章的目的主要在說明本研究的研究架構、研究樣本選取、研究工 具、施測程序以及資料處理方法等。全章共五節:第一節為研究架構,第 二節為研究對象,第三節為研究工具,第四節為施測程序,第五節為資料 分析,茲分節說明如下:

第一節 研究架構

由於本研究分別以向度以及類別兩種情形來探討大學生早年依附、成 人依附與憂鬱傾向、問題解決能力的關係,因此分為兩個研究架構來討 論。研究架構圖3-1 呈現大學生的早年依附經驗、成人依附傾向對憂鬱傾 向、問題解決能力的影響情形;研究架構圖3-2 則呈現大學生依附連續型 態和憂鬱傾向、問題解決能力的關係:

3-1 研究變項間的關係架構圖

3-1 所顯示的研究構想說明如下:

1. 大學生早年依附經驗可以預測其成人依附傾向。

2. 大學生早年依附經驗、成人依附傾向可以預測其憂鬱傾向。

3. 大學生早年依附經驗、成人依附傾向可以預測其問題解決能力。

註:研究架構一須分別考驗整體大學生與男、女大學生的情形,並同時針 對「與父親的依附情形」和「與母親的依附情形」來做考驗。

成人依附傾向:

安全依附傾向 偏執依附傾向 疏離依附傾向 恐懼依附傾向

生活適應:

憂鬱傾向 問題解決能力 早年依附經驗:

父親照顧 父親過度保護 母親照顧 母親過度保護

(2)

3-2 研究變項間的關係架構圖

3-2 所顯示的研究構想說明如下:

1. 大學生早年依附型態與成人依附型態之間有關聯性存在。

2. 不同依附連續型態大學生的憂鬱傾向差異情形達顯著。

3. 不同依附連續型態大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差異情形達顯著。

註:研究架構二須分別考驗男、女大學生的情形,並同時針對「與父親的 依附情形」和「與母親的依附情形」來做考驗。

早年依附型態:

早年與父/母安全依附型 早年與父/母不安全依附型

成人依附型態:

成人安全依附型 成人不安全依附型

依附連續型態:

持續安全依附型 持續不安全依附型 習得安全依附型 目前不安全依附型

早年模糊-成人安全依附型 早年模糊-成人不安全依附型早 年安全-成年模糊依附型

早年不安全-成人模糊依附持型 續模糊依附型

生活適應:

憂鬱傾向 問題解決能力

(3)

第二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對象依研究目的之不同,分為兩部分:一是建立早年依附型態 切截分數的之研究對象;二為本研究第二部分的研究對象。

壹、建立早年依附型態切截分數標準的對象:

為建立由「雙親教養態度量表」找出「早年依附型態」的切截分數標 準,本研究隨機抽取大台北地區兩所大專院校的學生共211 名為本研究第 一部份的研究對象,以建立切截分數標準。經刪除作答不全、有明顯心向 者(如:答題具有明顯傾向、趨中作答或者答案具有規律性)的資料,共 得有效樣本197 人,其中男大學生有 98 名(49.7%),女大學生有 99 名 (50.3%)。第一部份研究樣本有關就讀學校、年級以及性別的人數分配表,

詳見表3-2-1。

3-2-1 第一部分研究樣本之人數分配表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小計

學校

市立台北師範學院 30 97 - 1 3 - 1 132 政治作戰學校 16 49 65 小計 46 97 49 1 3 0 0 1 197

在男大學生的早年依附型態方面,早年與父親安全依附的男大學生有 42 名,佔全體男生的 42.9%,早年與父親不安全依附的男大學生有 56 名,

佔全體男生的57.1%;早年與母親安全依附的男大學生有 59 名,佔全體男 生的60.2%,早年與母親不安全依附的男大學生有 39 名,佔全體男生的 39.8%。

在女大學生的早年依附型態方面,早年與父親安全依附的女大學生有 62 名,佔全體女生的 62.6%,早年與父親不安全依附的女大學生有 37 名,

(4)

佔全體女生的37.4%;早年與母親安全依附的女大學生有 66 名,佔全體女 生的66.7%,早年與母親不安全依附的女大學生有 33 名,佔全體女生的 33.3%。

貳、第二部分研究對象:

本研究之第二部分研究樣本以大台北地區的大專院校學生為研究母 群體。選取各校樣本時,同時包括公私立學校,並儘量涵蓋不同學院學系 的學生,共施測761 名學生,當受試者填答量表後,刪除作答不全、有明 顯反應心向(如:答題具有明顯傾向、趨中作答或者答案具有規律性)的 受試者,最後得到有效樣本673 人,男大學生有 273 名,佔全體有效樣本 40.6%;女大學生有 400 名,佔全體有效樣本的 59.4%。正式研究樣本 有關就讀學校、年級以及性別的人數分配表,詳見表3-2-2。

3-2-5 第二部分研究樣本之人數分配表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小計

學校

師大 12 64 61 164 15 36 18 22 392 台大 1 12 2 2 - 17 政戰 81 14 - 95 淡江 31 36 - 1 2 6 2 78 輔大 20 32 1 - 53 市北師 11 26 - 37 大同 1 1 小計 135 140 83 196 29 40 26 24 673

註:師大: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台大:國立台灣大學 政戰:政治作戰學校

淡江:淡江大學 輔大:天主教輔仁大學 市北師:市立台北師範學院 大同:大同大學

(5)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旨在瞭解大學生依附連續性與憂鬱傾向、問題解決能力的關 係。針對研究需要,本研究用以蒐集資料的研究工具為「大學生生活經驗 問卷」,問卷內容包括下列量表「早年親子互動經驗量表」、「生活適應量 表—(一)、(二)」、「目前人際互動經驗量表」,以及「早年親子互動經驗量 表」與「親子關係型態量表」。茲將研究工具說明如下:

壹、早年親子互動量表:

參考使用本量表的目的是測量個人的早年依附經驗,並據以分類個體 的早年依附型態。「早年親子互動量表」原名為「雙親教養態度量表」

(Parental Bonding Instrument; PBI),原始量表為 Parker,Tupling 和

Brown(1979)所編製,徐畢卿、羅文倬、龍佛衛(民 88)亦翻譯有中文版。茲 將本量表說明如下:

一、量表內容:

此量表用以評估個案在16 歲以前,記憶中雙親的教養態度和行為。

此量表有兩個向度:照顧(care)與保護(protection)。照顧向度有 12 題,題目 如:「她/他會用溫和、友善的口氣和我說話。」保護向度有 13 題,題目如:

「她/他不希望我長大。」(詳細題目請參考徐畢卿、羅文倬、龍佛衛(民 88))

二、計分方式:

本量表採Likert 四點量表方式填寫,作答反應為「非常不符合」、「不 符合」、「符合」、「非常符合」,由受試者分別對其父親和母親的教養態度 和行為加以評估,圈選一個與自己實際狀況相符合的答案,再分別給予0、

1、2、3 分,得分越高代表照顧或保護的特性越高,在關懷向度高分數的 反應是代表雙親的教養態度是溫暖、充滿感情的,低分數代表雙親的教養 態度是拒絕、冷漠的;而高保護分數代表雙親過度保護、控制以及情感聯

(6)

結過深,低保護分數表示雙親允許或鼓勵孩子自主和獨立。

三、量表信度與效度:

雙親教養態度量表-父親版之 Cronbach α 信度係數為 0.73,母親版之 Cronbach α 信度係數為 0.69。若考慮性別因素,男性方面,父親版的 Cronbach α 信度係數為 .74,母親版的 Cronbach α 信度係數為 .71;女性 方面,父親版的Cronbach α 信度係數為 .70,母親版的 Cronbach α 信度係 數為 .65。父親版之關懷與保護因素的再測信度分別為 0.66 與 0.69;母親 版之關懷與保護因素的再測信度分別為0.77 與 0.85(徐畢卿等人,民 88)。

由上可知,本量表信度良好。

建構效度方面,父親版與母親版的Kaiser-Meyer-Oklin 抽樣正確量 (measure of sampling adequacy)為 0.90 與 0.86,雙親版為 0.91;性別納入考 量時,男性受試者的父親版與母親版的Kaiser-Meyer-Oklin 抽樣正確量為 0.85 與 0.80;女性受試者的父親版與母親版的 Kaiser-Meyer-Oklin 抽樣正 確量分別為0.83 與 0.81,顯示資料適用於因素分析。此外,主成份分析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結果分析出兩個因素:關懷與保護,兩因素 所佔的解釋變異量在父親版為49%,母親版為 45%,雙親版為 48%;若以 性別檢定父親版與母親版,兩因素所佔變異量在44%-51%之間(徐畢卿等 人,民88)。由上可知,本量表的父親版及母親版的建構效度良好。

貳、生活適應量表(一)--憂鬱量表:

參考使用此量表的目的是測量個人的憂鬱傾向。本研究於施測量表中 並不呈現「憂鬱量表」字樣,以避免受試者因社會期望而影響作答,本量 表原名為「流行病學研究中心憂鬱感量表」(The Center for Epidemiologic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 CES-D)為 Radloff (1977)所編製的,簡錦標、鄭泰 安(1985)亦翻譯有中文版,茲將此量表說明如下:

(7)

一、量表內容:

此量表由20 項生活感覺或行為表現的敘述題組成。編製量表所依據 的綜合症狀是根據臨床文獻與測驗資料進行因素分析後所得到的結果。此 量表共包含六大向度:沮喪的心情、罪惡感、無價值感、心理動作遲緩、

食慾不振、睡眠失調。題目內容如:「原來不介意的事最近竟然會困擾我。」

以及「我的胃口不好,不想吃東西。」…等(詳細題目請參考簡錦標、鄭泰 安(1985))。

二、計分方式:

此量表作答方式採Likert 四點量表方式填寫,依照出現頻率分為:「每 1 天以下」(0 分)、「每週 1-2 天」(1 分)、「每週 3-4 天」(2 分)、「每週 5-7 天」(3 分),第 4、8、12、16 題為反向計分題;此量表得分越高代表 憂鬱傾向越高。

三、量表信度與效度:

游森期(民 89)指出此量表的內部一致性 Cronbach α 係數為 .8709;國 外施測得到此量表內部一致性Cronbach α 係數皆在 0.85 以上。由上可知,

此量表的信度良好。

本量表在國外施測所得的效度方面,此量表與臨床醫師、護士評定的 Hamilton 量表與 Raskin 量表的聚斂效度為 0.44~0.56。針對正常人施測的 結果顯示,本量表與貝克憂鬱量表的相關為0.81,和自評憂鬱感量表(SDS) 的相關係數為0.90。Radloff(1977)指出本量表對於精神病患和普通人有良 好的區別能力;精神病患方面,嚴重憂鬱程度的區別能力則為中等。在區 別效度方面,游森期(民 89)指出此量表各題抽取一個因素的因素負荷量都 在 .30 以上,建構效度在可接受的範圍。

(8)

參、生活適應量表(二)--問題解決能力量表:

使用此量表的目的是測量個人的問題解決能力。本量表取自於陳李 綢、林清山(民 84)所編製的「大學生生活適應量表」中的一個分量表:「大 學生生活適應量表」,採用此量表的原因是因為本量表有完整台灣大學生 的常模、信度與效度,適用於瞭解台灣大學生的生活適應情形,茲將此分 量表說明如下:

一、量表內容:

此分量表有18 題,題目內容如:「我有能力完成自己選擇的工作或計 劃。」與「我能面對問題,並尋求解決之道。」…等(詳細題目請參考陳李 綢、林清山(民 84))。

二、計分方式:

作答方式採Likert 五點量表方式填寫,反應答案為「完全不符合」「大 部分不符合」、「部分符合,部分不符合」、「大部分符合」、「完全符合」,受 試者依題目敘述內容,圈選與自己實際狀況相符的答案,再分別給予1、2、

3、4、5 分,此分量表無反向題,量表得分越高代表問題解決能力越高。

三、量表的信度與效度:

1. 重測信度:

陳李綢、林清山(民 84)以 120 名受試,得「問題解決及決策力分量表」

的四週重測信度為 .86,達顯著重測信度(p<.01),足見此分量表的穩定性。

2.建構效度—研究生與大學生適應指標的比較:

陳李綢、林清山(民 84)以師大大二學生 60 名及研究生 60 名,男女各 半為受試實施本量表,發現研究生與大學生的「問題解決及決策力分量表」

的得分有顯著差異(p<.01),可見本分量表的建構效度高。

(9)

陳李綢、林清山(民 84)以師大大二學生為對象,分別實施「問題解決 及決策力分量表」與「大學生個人需求量表」,將受試分別求其相關,發 現問題解決與決策力-卑遜性、問題解決與決策力-成就性、問題解決與決 策力-自主性、問題解決與決策力-變異性、問題解決與決策力-堅毅性等五 項相關達顯著(p<.01),足見「問題解決及決策力分量表」的編制具有獨特 性與高效度。

4.效度的內部一致性:

陳李綢、林清山(民 84)以 120 名受試施測資料進行相關分析,發現各 因素(分量表得分)間的相關值為.38 至.71 不等,相關達顯著(p<.01),足見 各因素(分量表)具有相關但仍有其獨特性。

由上可知,本研究所採的「問題解決及決策力分量表」信度穩定,且 效度(建構效度、外在效度、內部一致性)良好。

肆、目前人際互動經驗量表:

使用此量表的目的是測量成人依附型態。此量表名原名為「人際依附 風格量表」,是王慶福(民 86)根據 Bartholomew 和 Horowitz (1991)的人際依 附型態的理論架構所發展出來的評量工具,茲將本量表說明如下:

一、量表內容:

本量表分為兩部分,第一部份共有24 題,分為安全依附型、偏執依 附型、恐懼依附型、疏離依附型,共四個分量表,各六題,安全依附型態 的題目如:「我發現自己很容易和別人親近。」偏執依附型態的題目如:「我 會擔心別人並不那麼想跟我在一起。」恐懼依附型態的題目如:「我想要 情感上的親密關係,但卻很難完全信賴別人。」疏離依附型態的題目如:

「和別人親近會讓我覺得不舒服。」第二部分為一題人際依附風格類型的 自評排序,用於輔助分類(詳細題目請參考王慶福(民 86))。四種成人依附

(10)

傾向的意義詳見名詞釋義。

二、計分方式:

本量表作答方式採Likert 六點量表,作答反應分別為「非常符合」「相 當符合」、「還算符合」、「不大符合」、「相當不符合」、「非常不符合」,受 試者依題目所描述內容,圈選一個與自己實際狀況相符的答案,再分別給 6、5、4、3、2、1 分,其中第 13、16 題為反向題,須反向計分,得分 最高的分量表則為受試者主要的人際依附風格類型。王慶福(民 86)用於當 受試者兩個量表的得分同為最高分時,藉此輔助題來將受試者的人際依附 風格歸類,然而本研究採用另一種計分方式,將成人偏執依附、成人恐懼 依附、成人疏離依附歸類為「成人不安全依附」,而成人安全依附仍歸類 為「成人安全依附」。當得分最高的依附型態與輔助量尺都是成人安全依 附時,即歸類為成人安全依附型態;當得分最高的依附型態與輔助量尺都 是成人不安全依附時,即歸類為成人不安全依附型態;當得分最高的依附 型態與輔助量尺一個是成人安全依附,一個是成人不安全依附時,或者得 分最高的依附型態有兩個或兩個以上,且得分最高的依附型態包含成人安 全依附型態和成人不安全依附型態時,則歸類為「成人模糊依附型態」 原因是當個體的依附型態並不是那麼明確可以分類時,將其歸為另一類

「成人模糊依附型態」較為合理。

此外,本量表除用以分類大學生成人依附型態之外,亦使用四個分量 表分數代表大學生的成人依附傾向,分數越高代表該依附型態傾向越高;

個體的偏執依附型態分量表分數越高時,表示其成人偏執依附型態傾向越 高,以此類推。

三、量表的信度與效度:

王慶福(民 86)以叢集抽樣法,抽取北、中、南 14 所公私立大學及獨立 院校男、女學生共836 名為樣本進行量表編製。經量表信度考驗,得到安

(11)

全依附、偏執依附、恐懼依附、疏離依附分量表的折半信度分別

為 .74、 .78、 .84、 .73;內部一致性係數分別為 .71、 .83、 .81、 .79,

均在.70 以上,顯示此量表有不錯的信度。

為考驗「人際依附風格量表」的結構效度,王慶福(民 86)將受試者的 反應資料進行因素分析,以驗證題項間的因素結構,首先以最大概似法 (maximum likelihood)反覆抽取因素,並依據問卷原有的因素架構,抽取四 個因素,再以最優斜交法加以轉軸,所得出之因素結構與原有的四個因素 向度相符合。而且,以ALSCAL 統計程序進行多向度量尺分析(MDS),結 果顯示,以兩個向度來分析時,stress 係數為 0.049,很接近零,RSQ 指數 則為0.998,很接近 1,因此以兩個向度來配置四個分量尺是合宜的。最後,

將兩個向度的軸向順時鐘旋轉約45 度角,並將兩個向度分別以正/負向自 我意像及正/負向他人意像命名之,由以上步驟所得之結果,四種依附風格 的自我意像與他人意像符合Bartholomew 與 Horowitz (1991)理論架構。由 以上因素結構驗證與多項度量尺分析,顯示此量表具有良好的建構效度。

伍、親子關係類型問卷:

在目前已有的研究文獻當中,雙親教養態度量表僅提供向度分數,無 法用以分類早年依附型態,因此本研究進行前導研究,以建立將「雙親教 養態度量表」分數轉換為「早年與父/母依附型態」的切截分數。

此問卷用於前導研究,係改編自王慶福(民 86)人際依附風格量表中的 輔助量尺,研究者在不改變其語意的情況下,將原量尺改編為適合成人去 回溯其早年與父/母的依附型態。在前導研究受試者閱讀四個早年與父/母 的依附型態的敘述句後,題目如:「B 型:對自己的看法較負面,傾向認為 自己是比較沒價值、不可愛的;而對母親/父親則有較正面的評價。會不斷 的尋求母親/父親的接納和肯定,擔心母親/父親不喜歡自己,很在乎母親/

父親對自己的看法。」(詳細題目請參考王慶福(民 86)),再要求其選出最

(12)

相似的依附關係型態,此四個依附型態為Bartholomew 和 Horowitz (1991) 所提出的安全依附型態(A)、偏執依附型態(B)、恐懼依附型態(C)、疏離依 附型態(D),受試者所選出最相似的依附關係型態即為其早年與父/母依附 型態,於本前導研究中,將安全依附型態(A)仍舊歸類為「早年與父/母安 全依附型態」,其餘偏執依附型態(B)、恐懼依附型態(C)、疏離依附型態(D) 則歸類為「早年與父/母不安全依附型態」,將前導研究樣本分類為「早年 與父/母安全依附」與「早年與父/母不安全依附」兩組後,比較兩組的「雙 親教養態度量表」分數差異,以建立「早年依附型態」的切截分數標準。

(13)

第四節 實施程序

壹、 準備階段:

研究者對早年依附經驗與成人依附型態都相當感興趣,在閱讀許多有 關早年依附、成人依附的文獻時,看見Pearson et al.(1994)在其研究中提到

「習得安全感」(earned security),深深為被這個名詞所吸引,因此決定研 究依附連續型態對大學生生活適應的影響,同時將大學生早年依附經驗、

成人依附型態列入研究考慮,並整合以探討依附連續型態對大學生生活適 應的影響。在與多位老師、同學以及指導教授討論之後,確定研究架構,

訂立研究計劃,並開始研究工作。

貳、 研究工具的選取:

一、早年依附經驗量表的選取:

早年依附經驗回溯研究方法,除了費時費力的「成人依附晤談」(AAI;

George, Kaplan,& Main,1984)之外,其他問卷都只提供向度分數而不提供分 類的依據標準,但是依附連續分類方面的研究需要早年依附型態的分類,

且晤談方式無法大樣本施測,因此研究者決定採用個體回溯早年依附經驗 問卷,並進行前導研究建立由向度分數到早年依附分類的切截分數標準,

以彌補問卷只有向度分數而無法分類的不足。

有關早年親子關係的回溯問卷,多是青少年或成人受試者回憶早年父 母雙親撫育他們的經驗,受試者回憶早年被撫育經驗可以反映個體對早年 依附經驗的看法,而雙親撫養行為確實也會在早年型塑著個體當時的依附 型態,因此本研究以回溯父母早年養育情形的量表作為評量個體早年依附 經驗的研究工具。

Gerlsma, Emmelkamp, 與 Arrindell (1990)以下列四點為父母養育量表

(14)

合格的標準:1)量表因素結果須包括情感和操控;2)量表須重複施測於不 同樣本;3)量表因素分數須具有合適的信度;4)量表區辨力須足夠大,尤 其是患者與控制組之間的區辨力。Gerlsma 等人(1990)認為有三個量表符合 標準:1)孩童自陳雙親行為量表(The Children’s Reports of Parental Behavior Inventory; CRPBI; Schaefer, 1961, 1965a, 1965b);2)雙親教養態度量表(PBI;

Parker,Tupling, & Brown,1979);3)早年被撫育記憶(Egna Minnen

Betraffande Uppfostran;瑞典語的”own memories of childhood upbringing”

字頭; EMBU;Perris, Jacobson, Lindstrom, von Knorring, & Perris, 1980)。

其中「雙親教養態度量表」(Parental Bonding Instrument)方面,有徐畢 卿、羅文倬、龍佛衛(民 88)所翻譯的中文版資料可參考,且有台灣地區的 信度與效度資料,亦有許多國內外文獻(謝玲玉,民 88;黃娟娟,民 89;

葉雅婷,民89;鄭惠萍,民 91;李仁宏,民 92;楊雅惠,民 92;Hickie, Parker, Wilhelm,& Tennant, 1991;Parker, Barrett, & Hickie, 1992;Enns, Cox,&

Larsen, 2000;Buelow, Lyddon,& Johnson, 2002)採用此量表,因此本研究參 考選用「雙親教養態度量表」來定義個體早年被撫育經驗,進而定義為個 體的早年依附經驗與型態。

二、成人依附量表的選取:

Hazan 與 Shaver(1987)以 Ainsworth 分析嬰幼兒所得的三個依附型 態,轉換為成人依附型態,然而Bartholomew 與 Horowitz (1991)研究發現 逃避依附型當中包含兩個相當不同的依附型態,而建立四分類依附系統,

四種類的依附模式已經有很多證據顯示其合理性(Diehl, Elnick, Bourbeau,

& Labouvie-Vief, 1998),王慶福(民 87)依據 Bartholomew 與 Horowitz 理論 編製而成的「成人依附風格量表」為中文版,施測於台灣人,有完整的信 度與效度資料,因此本研究選取「成人依附風格量表」為研究成人依附傾 向與型態的研究工具。

(15)

三、生活適應量表的選取:

世界衛生組織(WHO)目前將憂鬱症、癌症、愛滋病並列為二十一世紀 的三大疾病(胡幼慧,民 80),且全球憂鬱情形是目前導致殘疾之第四大原 因(Anderson, 2001),憂鬱在個體生活適應上所扮演的角色是相當重要的,

因此研究者將「憂鬱傾向」作為生活適應的指標之一。

一些研究顯示,成人的因應能力源自於早年與照顧者的依附經驗 (Jones, 1996; Lopez, 1995;轉引自 Buelow, Lyddon, & Johnson, 2002),Lopez, Mauricio, Gormley, Simko, 與 Berger (2001)也指出問題解決能力中介於成 人依附型態與心理困擾之間,因此問題解決能力是依附研究領域中很好的 生活適應指標。

基於以上理由,研究者決定以「憂鬱傾向」和「問題解決能力」作為 本依附研究的生活適應指標。

(一)憂鬱量表的選取:

研究者發現許多文獻以「貝氏憂鬱量表」與「流行病學研究中心憂鬱 感量表」(The Center for Epidemiologic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 CES-D)為 研究工具,貝氏憂鬱量表有版權的問題,而「流行病學研究中心憂鬱感量 表」為許多台灣方面的研究所採用,且信度良好且效度在可接受的範圍,

故選用此量表為研究工具。

(二)問題解決能力量表的選取:

研究者發現陳李綢、林清山(民 84)所編制的「大學生生活適應量表」

是針對大學生量身訂做的生活適應量表,且此量表恰有「問題解決及決策 力分量表」可評估大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此分量表亦有完整的信度、效 度、台灣大學生常模和理論基礎,故選用此量表為研究工具測量大學生的 問題解決能力。

(16)

參、 施測過程:

一、正式量表的編制:

在研究者與指導教授討論過後,決定所選用的量表,經研究者潤飾量 表的指導語,製成正式量表。

二、正式施測過程:

研究者於民國 92 年 5 月中至 5 月底進行正式施測。部分施測由研究 者親自進行,部分施測由提供受試者的大學教師進行之,施測者的指導語 皆為正式量表的第一面填答說明。作答時間大約20 分鐘,施測時間共需 30 分鐘。

三、研究者之研究倫理:

研究者於受試者填答完畢後,主動提供「量表解說單」給受試者(詳見 附錄一),若時間許可或受試者要求,研究者會針對其填答結果加以說明。

於填答說明處,研究者亦提供自己的電子信箱,若受試者想要知道結果或 其他資訊,他們可以與研究者聯絡。研究者於6 月下旬以電子郵件方式提 供測驗結果以及依附相關資訊給需要的受試者。

四、由雙親教養態度量表轉換為個體早年依附型態切截分數的建立:

研究者於 92 年 10 月中進行第一部份研究,以建立雙親教養態度量表 分數轉換為早年依附型態的切截分數標準,以劃分第二部分研究的受試者 早年依附型態。研究者於民國92 年 11 月中到 11 月底,進行第一部份研究,

建立雙親教養態度量表分數轉換為個體早年依附型態的切截分數標準,供 正式研究中早年依附型態的分類使用。

此前導研究受試者亦於測驗過後,給予解說以及參考資料,幫助受試 者了解此測驗的意義與解釋,亦提供研究者的電子信箱,受試者若想要知 道結果或其他資訊,可以與研究者聯絡。

(17)

肆、資料處理與分析:

量表回收後,首先剔除作答不全、作答不認真、有明顯反應心向以及 沒有作答完畢的資料,再經過研究者輸入並確認資料後,獲得有效的研究 資料。最後以SPSS For 11.0 進行各項統計分析。

(18)

第五節 資料分析

本研究在第一部份研究樣本資料與第二部分研究樣本資料登錄完畢 之後,以SPSS for Windows 11.0 版套裝軟體進行研究資料的統計分析,以 建立早年依附型態的切截分數標準,以及驗證研究假設。

壹、第一部份研究的資料統計分析:

第一部份研究的目的是找出早年與父/母依附經驗(父親關懷、父親保 護、母親關懷、母親保護)中,能預測早年與父/母依附型態(早年與父/母安 全依附型、早年與父/母不安全依附型)的預測變項。以下是第一部份研究 資料的統計分析:

一、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第一部份研究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探討不同早年與父/母依附型態的 男/女大學生,在「父/母關懷」與「父/母保護」得分上是否有顯著差異。

二、邏輯斯迴歸分析:

第一部份研究以邏輯斯迴歸分析找出「早年與父/母依附經驗」中可以 有效預測「早年與父/母依附型態」的預測變項。

三、區別分析:

第一部份研究在「早年與父/母依附經驗」預測「早年與父/母依附型 態」情形下,以區別分析方式比較「早年與父/母依附經驗」的標準化區別 係數大小,以及呈現其正確區別力大小。

貳、第二部分研究的資料統計分析:

一、多元逐步迴歸分析:

第二部分研究以多元逐步迴歸分析考驗研究假設 1-1、研究假設 2-1、

(19)

研究假設2-2,預測力達顯著之後進行迴歸係數分析,以找出有效的預測 變項,並說明這些預測變項的影響力大小。

二、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第二部分研究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考驗研究假設 3-1、研究假設 3-2,

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考驗結果達顯著時,就進行薛費事後比較。

三、卡方檢定:

第二部分研究以卡方考驗進行研究假設 1-2 的研究變項之間的考驗,

若達顯著則進一步進行卡方考驗事後比較。

數據

圖 3-2  研究變項間的關係架構圖  圖 3-2 所顯示的研究構想說明如下:  1.  大學生早年依附型態與成人依附型態之間有關聯性存在。  2.  不同依附連續型態大學生的憂鬱傾向差異情形達顯著。  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其他 兄弟姊妹 異性朋友 老師 父親 母親 同學、朋友.

親情可貴

指家庭中父母親離婚 或發生變故,小孩交

集熱器總熱損係數定義為:集熱器中吸熱板 與周圍環境的平均傳熱係數。只要集熱器的吸熱

我家的事業是從祖父開始立下基礎的,在父親 的掌管下,業績蒸蒸日上,更上層樓。為了延

以及高三數學甲Ⅰ、Ⅱ,與數學乙Ⅰ、Ⅱ的選修課程,其中數學 IV 分為 A、B 兩版,B 版 擴充了 A 版的內容,所增加的題材在課程綱要中以◎

 在 pop 的同時,以 pop 出的元素為左界 ,即將 push 的元素為右界 ,且因為原 stack 中高度為 遞增關係,所以高度必為即將 pop 出的元素代

無論你找到多少個證據,你也會發現,不少答案都是由圖畫告訴你的。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