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灣大學管理學院在職專班財務金融組 碩士論文
Executive MBA Program in Finance College of Management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Master Thesis
台灣境外基金、海外基金與中國 QDII 基金之 發展、評比與展望
The Development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Cross-Border Mutual Funds in Taiwan and China
邱沁宜 Chiu, Chin-Yi
指導教授:李存修 博士
Advisor: Lee, Tsun-Siou, Ph.D.
中華民國 98 年 7 月
July, 2009
誌 謝
工作十二載以來,台大 EMBA 這二年最是驚喜,沒支領薪水,卻是最甘 願付出,收穫最大。
首先要感謝二年前台大教授收了年資最淺的我,當時很努力把勞保單上 的數字加加減減,感謝上帝巧妙安排,比十年門檻硬是多了五天!新聞系畢 業的我,雖是跑財經新聞起家,但沒有修過經濟、會計、統計相關科目,從 未料到有一天能進入台大財金所就讀,更從未料到這二年的學習,對我的思 考、人生影響會是如此巨大。
這一路走來要感謝的老師太多,感謝台大財金所教授李存修指導論文,
QDII 基金是這二年來我一直想研究的方向,但苦於成立時間不到二年,資料 有限,在李老師的鼓勵、指引下,終於確定論文的方向,有了具體的研究成 果。這個題目的發想,也要感謝邱顯比教授,一年前李存修、邱顯比老師所 開設的「大陸金融市場研究」課程,正是這本論文構思的濫觴,二位老師對 基金的研究、評比方法,成為本論文主要參考依據。
台大 EMBA 哈佛個案的教學方式,在老師、同學間集體激盪下,讓 200 多個個案有數倍學習的加乘效果,在台大 EMBA 學習到的策略與財金相關學 識,將成為我未來的核心能耐(Core Competence)。
二年求學過程中,從對投資、財務分析一知半解,到對財金專業的自信,
特別要感謝一路在課後支持我,無數次不厭其煩為我做課後複習的好朋友吳 易欣,是他的鼓勵,讓我有信心面對繁重的課業。
最後,我要感謝 EMBA96B 班的同學們,謝謝你們,讓我在這找到一輩 子學習的夥伴、好朋友。
僅將此論文獻給所有關心我的人。
邱沁宜 謹識 于台大管理學院 2009 年 7 月
中文摘要
台灣投信自 1988 年發行第一支海外基金後,開啟國人對海外投資的興 趣。經過業者近二十年來對投資人的教育,加上當時「外熱內冷」的股市行 情,2004 年之後,台灣投資人申購海外基金金額,逐漸與國內基金並駕齊驅。
投信也大量發行海外基金,使得台灣投信發行之海外基金在規模與支數上都 有十足的成長,若再加上經主管機關核備的境外基金,國人投資的習慣早已 脫離國內市場,而以海外投資為投資最主要區域。
相對於台灣發展蓬勃的海外基金市場,中國內地投資人之海外投資腳步 才剛興起。2007 年下半年,中國正式發行投資海外的 QDII 基金,初期雖引 起一波申購熱潮,但隨著全球股市因次貸風暴引發金融市場之大幅震盪,QDII 基金也落入冷宮,之後陸續募集的 QDII 基金規模都不甚理想,淨值也大都低 於成立初期淨值。
比較台灣海外基金與中國 QDII 基金績效,台灣海外基金經理人因浸淫在 國際化投資領域已久,投資績效已不遜於海外資產管理公司,而中國 QDII 基金則呈現 2007 年發行之 QDII 基金績效大都落後台灣同類型基金,但 2008 年發行之 QDII 基金績效卻明顯改善,顯示中國 QDII 基金經理人對於國際股 市之「擇時能力」已增強,這原因可能也與中國基金業者,本地股東的主導 權增加,於基金成立初期謹慎布局的結果。
台灣海外基金與中國 QDII 基金之初期發展歷程相近,可作為將來中國 QDII 基金發展的借鏡。因此,隨著海外金融市場回穩,以目前中國 QDII 基 金仍舊非常低的市場佔有率,預料中國 QDII 基金仍有廣大的發展成長空間。
台灣投信業者國際化投資能力若要持續領先中國,則有賴於台灣投信業者與 主管機關共同努力。
關鍵字:海外基金、境外基金、QDII 基金、合資基金管理公司、中國基金、
海外投資
THESIS ABSTRACT
Executive MBA Program in Finance College of Management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Name: Chiu-Chin Yi Month/Year:July, 2009 Advisor: Lee, Tsun-Siou, Ph. D.
Title: The Development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Cross-Border Mutual Funds in Taiwan and China
Since the first offshore fund launching in 1988 by Taiwan’s asset management company, the demand of oversea investment of Taiwan investors is getting increasing.
After continuous 20 years investment education and faced the hot oversea markets compared to local stock market, the investment amount of offshore funds is almost equal to onshore funds in Taiwan from Year 2004. In the mean time, the total number of funds and size of offshore funds increased hugely through lots of offshore funds launched by Taiwan fund companies. Besides that, adding on the registered offshore funds investment amount makes the oversea investment become the major area of Taiwan people’s investment.
Compare to Taiwan, it’s just the beginning of oversea investment in China.
The first QDII fund was launched in the second half of 2007. These funds were very popular in the very first period. After the market crash down by financial crisis, fund launching became harder and harder than ever. Even worse, most of NAV of the QDII funds are far below the initial price.
For performance,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aiwan’s offshore fund managers are better than China’s QDII funds in 2007. On contrast, China’s QDII fund managers have improved a lot in 2008. The result shows the possibility of better active market timing ability of China’s managers or the more dominant power of the local partner.
According to the similar developing path of Taiwan’s offshore fund and China’s QDII fund, the research could be used to watch the next step of China’s QDII funds’ market development. Therefore, China’s QDII funds will have a huge growth in the future. On the other hand, whether the Taiwan’s asset management
company could keep ahead of China’s company or not depends on the effort and cooperation with Taiwan authority.
Keywords: oversea investment funds; offshore funds; QDII; JV mutual fund company;
China funds; foreign investment
目 次
目 次 ...VII 表 次 ...IX 圖 次 ...X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2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 ... 2
第四節 名詞解釋 ...4
第五節 章節架構 ... 4
第二章 台灣海外基金發展現況 ...5
第一節 台灣共同基金業發展史 ... 5
第二節 台灣投信海外基金發展史 ... 8
第三節 境外基金之發展 ... 19
第四節 主管機關針對海外基金的法令規範 ... 22
第五節 台灣投信未來發行海外基金的趨勢 ... 24
第三章 中國 QDII 基金發展現況 ...28
第一節 中國共同基金業發展史 ... 28
第二節 中國 QDII 基金之發展 ... 36
第三節 中國主管機關針對 QDII 基金的法令規範 ... 40
第四節 中國 QDII 基金的未來發展趨勢 ... 42
第四章 台灣海外基金與中國 QDII 基金之績效評比 ...43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 43
第二節 研究對象 ... 46
第三節 研究結果 ... 47
第四節 綜合討論 ... 6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65
第一節 結論 ... 65
第二節 建議 ... 67
參考文獻 ...69
表 次
表 1 台灣投信業併購歷程表 ... 7
表 2 台灣第一階段海外基金支數 ... 9
表 3 台灣第一階段海外基金規模 ... 9
表 4 台灣第二階段海外基金支數 ... 10
表 5 台灣第二階段海外基金規模 ... 10
表 6 台灣海外平衡型基金支數與規模 ... 11
表 7 台灣海外組合型基金規模 ... 12
表 8 台灣海外證券化基金規模 ... 13
表 9 台灣海外貨幣型基金支數與規模 ... 15
表 10 台灣市場境外基金家數、支數與規模統計 ... 21
表 11 台灣主管機關針對海外基金之法令規範 ... 23
表 12 中國合資基金公司名稱與外資持有比例 ... 31
表 13 中國前十大基金公司規模與市占率 ... 34
表 14 中國發行各類型基金支數統計 ... 35
表 15 中國發行各類型基金規模統計 ... 35
表 16 華安國際配置基金基本資料 ... 38
表 17 中國各 QDII 基金簡介 ... 39
表 18 研究對象、對照組與基準指數一覽表 ... 46
表 19 嘉實海外中國股票基金基本資料 ... 48
表 20 嘉實海外中國股票基金基金評比結果 ... 48
表 21 工銀瑞信全球配置基金基本資料 ... 49
表 22 工銀瑞信全球配置基金基金評比結果 ... 50
表 23 華寶興業海外中國成長基金基本資料 ... 51
表 24 華寶興業海外中國成長基金基金評比結果 ... 52
表 25 海富通中國海外精選基金基本資料 ... 53
表 26 海富通中國海外精選基金基金評比結果 ... 54
表 27 南方全球精選基金基本資料 ... 55
表 28 南方全球精選基金基金評比結果 ... 56
表 29 華夏全球精選基金基本資料 ... 57
表 30 華夏全球精選基金基金評比結果 ... 58
表 31 銀華全球核心精選基金基本資料 ... 59
表 32 銀華全球核心精選基金基金評比結果 ... 59
表 33 交銀施羅德環球精選基金基本資料 ... 60
表 34 交銀施羅德環球精選基金基金評比結果 ... 61
表 35 上投摩根亞太優勢基金基本資料 ... 62
表 36 上投摩根亞太優勢基金基金評比結果 ... 63
表 37 績效落後台灣同類型基金的中國 QDII 基金 ... 66
表 38 績效領先台灣同類型基金的中國 QDII 基金 ... 66
表 39 績效與台灣同類型基金相近的中國 QDII 基金 ... 66
圖 次
圖 1 台灣投信設立家數統計 ... 8 圖 2 台灣市場海外基金市場佔有率-以發行總支數為基準 ... 18 圖 3 台灣市場海外基金市場佔有率-以基金規模為基準 ... 18 圖 4 台灣市場海外基金市場佔有率-以扣除國內類貨幣型基金後之規模為
基準 ... 19 圖 5 台灣發行之基金總規模與境外基金總規模統計 ... 22 圖 6 中國基金公司家數統計 ... 34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從台灣於 1988 年開放投信募集海外基金後,開啟了國人對海外投資濃 厚的興趣。到 1999 年之後,隨著外資大舉來台設立投信公司,或者併購國 內投信業者,透過各種方式教育投資人從事海外投資,資產配置以分散風險 的重要性。近幾年來,台灣投信發行的海外基金支數持續增加,規模也迅速 膨脹,投資人逐漸將資金投入海外市場,甚至引發「愛台灣」1的呼聲。而 國內投信在這幾年持續投注大量資源,透過與境外投資顧問合作,或自行扶 植方式,養成具國際化投資能力的基金經理人,台灣市場國際化投資腳步仍 舊方興未艾。
而中國基金業者自從於 2007 年正式開放投信募集發行海外基金,也就 是 QDII 基金後,由於正好面臨金融風暴,QDII 基金普遍績效低於成立時淨 值,而中國主管機關對持續開放 QDII 基金的腳步也抱持著比較審慎的態 度,自 2008 年 8 月之後,並沒有新的 QDII 基金發行案通過。中國開放海外 基金的腳步是否會循著台灣發展海外基金的步伐,是本研究的動機。透過比 較台灣、中國 QDII 基金與境外基金的績效,更可瞭解台灣與中國國際化人 才的發展進度。
1 指主管機關因資金持續外移疑慮,鼓勵台灣投信業者發行投資國內市場的基金,稱之為「愛台 灣」基金。
第二節 研究目的
具體而言,本研究擬達成之研究目的為:
一、 從台灣經驗,研究中國 QDII 基金未來可能的發展腳步與方向。
二、 比較中國 QDII 基金與台灣海外基金之績效,探討中國基金公司的投資績效。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
一、研究方法
基於上述之動機與目的,本研究所採取的主要研究方法為文獻蒐集、整理分 析以及基金績效評比,茲分別簡述如下:
(一)文獻蒐集:本研究蒐集許多相關的文獻參考,包括台灣與中國主管機關 法規制度演變、台灣與中國基金業發展歷史等資料,作為比較與佐證之 依據。
(二)整理分析:將台灣與中國基金業者的相關海外基金發展經過,作完整分 析,包括台灣與中國海外基金規模與支數的成長、海外基金佔整體市場 佔有率比重與中國 QDII 基金之簡介。
(三)基金績效評比:將台灣海外基金與中國 QDII 基金績效作評比,藉以瞭解 兩岸國際化投資策略與績效之差異,並與境外基金以及基準指數作績效 比較,以瞭解兩岸國際化投資腳步的進程。
二、研究範圍
本研究係針對台灣與中國海外基金的發展與績效作廣泛的研究。先從台灣投 信業的發展歷程、台灣發行海外基金的發展經過,再針對中國基金業與 QDII 基金的發展經過作比較,最後再比較台灣與中國海外基金之績效。經過深入淺 出的分析之後,彙總個人淺見,提出研究結論與建議。
第四節 名詞解釋
一、台灣海外基金:指在中華民國登記註冊之投信公司,股東可能是本地資金或 者外資法人,經過中華民國主管機關核准,在台灣當地募集發行,投資範 圍以海外市場為主要投資區域的基金。
二、境外基金:指在台灣地區可買到外資法人機構非在台灣當地募集發行之基 金,而向中國民國主管機關申報核備之基金。
三、QDII 基金:指中國基金業者,經當地主管機關核准,以中國當地投資人為 募集對象,以非中國內地掛牌之企業或非中國當地核准募集之基金為投資 對象,包括香港與全球市場。
第五節 章節架構
第二章 台灣海外基金發展現況
第一節 台灣共同基金業發展史
投資信託的觀念起源於十九世紀初的歐洲,1822 年荷蘭國王威廉一世創立 第一支私人的共同基金,但非大眾可投資,當時英國正因產業革命積極對海外擴 張經濟實力,資金轉向海外追求更佳的投資機會,但一般投資大眾普遍缺乏投資 管理的能力,因此1868 年的成立了「倫敦國外及殖民地政府信託基金」。20 世 紀初期,美國經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起飛,一般中產階級財富快速累積,對投 資理財產生強大需求,投資信託基金的制度在美國開始萌芽,在1924 年由麻薩 諸塞州金融服務公司(Massachusetts Financial Services)成立「麻薩諸塞投資 信託基金」(Massachusetts Investment Trust)。但在1929 年美國股市崩盤,
投資大眾轉向投資開放型基金,1934 至1940 年美國政府訂定完整的法律規範,
奠定共同基金發展良好的基礎。
我國共同基金的設立與發展可分為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1983~1988年):寡佔階段
1983 年10 月由中央銀行、中國國際商業銀行、交通銀行等機構共同成立國 內第一家投信公司-國際證券投資信託公司,早期投信公司的設立及產品型態的 發展,多受到主管機關政策性主導,投信公司鮮有自主性,而後基於證券市場發 展的需要,再加上國內金融市場蓬勃發展,因此在1985 年至1986年間先後核准 光華、建弘及中華三家投信公司成立,由於此時正逢台灣股市有史以來的多頭時 期,所募集的基金皆屬於開放型基金。在此時期,由於投信屬於寡佔市場,國內 投資人並沒有得到相對較好的理財服務,屬於投信的萌芽期。
第二階段(1988~1992年):海外投資國際化的初步階段
1988 年1 月間國內股市低迷不振,開放型基金之投資人在此時要求贖回,
加重股市的賣壓,故主管機關再度允許投信業發行封閉型基金。1988 年9 月間,
我國放鬆外匯管制,為培養國人國際投資的概念,投信業推出國際型基金開始進 入國際股市;1989 年間政府為促進債券市場發展,便允許投信公司發行平衡型 基金參與債券市場。
第三階段(1992~1995年):完全競爭代替寡占階段
政府於1992 年開放新投信的申請,吸引了國內外財團交相競籌投信公司,
共有11家投信,一般稱為第二代投信公司,包括元大、中信(已於2001年被景順 集團合併,改名為景順投信)、京華投信(已於2000年被英商保誠集團合併,改 名為保誠投信)、元富投信(已於2001年被美商保德信集團合併,改名為保德信 投信)、統一、富邦、怡富、寶來、台灣(已改名為新光投信)、寶泰(已於2001 年被瑞士銀行集團合併,改名為瑞銀投信)與群益。由於此11家投信同時間大量 設立,打破過去由少數投信寡佔市場的現象,基金受益人數激增,可投資的基金 數量增加,投資人有較多的選擇機會,而投信公司開始面臨激烈的同業競爭,除 了搶奪市場佔有率之外,人才挖角與通路據點爭奪之競爭更是激烈,而第一代老 投信的經營心態及方式亦受到新進入者的威脅,市場進入完全競爭的時代。
第四階段(1996~1999年):開放外資階段
在此階段,政府陸續核准多家投信公司成立,其中最重要的是核准純外資公 司可在台設立分公司,外商挾其龐大的研究資源及業務行銷能力,雖然未如預期 立刻對國內投信市場造成太大衝擊,但卻奠定了未來外資公司陸續來台併購投信 公司的腳步。此時投信競爭家數從15家激增至33家,投信漸趨有大者恆大的趨 勢,新加入者的競爭環境愈顯困難。
第五階段(1999年~至今):投信整併階段
此時本土投信公司的競爭,隨著德商德盛投信(母公司德盛銀行於2001年被 德國安聯產險合併,改名為德盛安聯投信)、美商富達投信直接來台設立子公司,
揭開了國際級資產管理公司及銀行在台另一波競爭的序幕。國際間知名的集團爭 相來台併購與設立子公司,其除了可縮短在台設立投信公司的時間外,最主要是 著眼於中國大陸加入WTO而開放外資進入該市場,所做的前置準備。隨著2001年
金控法的通過,越來越多投信公司也成為金控底下之一員,扮演以往集團信託業 務與資產管理的核心角色,投信事業進入多元化競爭時期。
【表 1】台灣投信業併購歷程表
原投信名稱 購買機構 併購時間 更改後名稱
光華投信 荷蘭銀行 2000/6 荷銀投信 元富投信 保德信集團 2000/8 保德信投信 寶泰投信 瑞士銀行 2000/9 瑞銀投信 京華投信 保誠人壽 2000/10 保誠投信 中華投信 匯豐集團 2001/10 匯豐中華投信 中信投信 景順集團 2001/8 景順投信 金亞太投信 復華金控 2002/5 金復華投信 建弘投信 第一金控 2003/7 第一金投信 永昌投信 華南金控 2003/8 華南永昌投信 復華投信 三商美邦人壽 2003/12 復華投信 聯合投信 永豐金控 2004/8 永豐金投信 第一富蘭克林投信 富蘭克林坦伯頓
集團
2004/9 第一富蘭克林投信
台育投信 成豐集團 2004/10 寶華成豐投信 荷銀投信 ING安泰投信 2006/7 ING安泰投信 盛華投信 大眾投信 2006/9 台灣工銀投信 國際投信 兆豐金控 2007/6 兆豐國際投信 台陽投信 KBC集團 2007/12 康和比聯投信 遠東大聯投信 德意志集團 2008/4 德銀遠東投信 玉山投信 施羅德集團 2008/7 施羅德投信
金復華投信 宏利集團 2008/8 宏利投信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投信投顧公會、林孟樺(2005)
投信事業歷經了十餘年的變革,雖然整體規模制度不如英美日等先進國家完 整,但國內近年來新投信的快速興起,市場競爭激烈,各種基金產品的設計不斷 創新,這都顯示了國內基金市場在未來的發展上,仍有成長的空間與潛力。
0 10 20 30 40 50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2008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投信投顧公會(統計日期:1990~2008 年)
【圖 1】台灣投信設立家數統計
第二節 台灣投信海外基金發展史
如第一節所述,台灣海外基金之興起,開放的主因是中央銀行放寬外匯管 制,希望導引國人資金匯出國外,減緩台幣升值壓力,另一方面,也促使國人投 資邁向國際化。第一支海外基金為光華投信所發行的光華環球基金(現改名為安 泰 ING 環球基金),由於為第一支可投資海外市場的基金,當時募集引起一陣轟 動,順利募集到基金上限新台幣 120 億元,於 1988 年 11 月 28 日成立。
第一支海外債券型基金-國際萬通基金,則是在第一支海外股票型基金成立 十年後才由國際投信(現更名為兆豐國際投信)發行,受限當時國內投資人對債 券型基金的認知不清,於 1997 年 9 月 4 日成立時規模僅有新台幣 17.48 億元,
加上後續績效也不夠吸引力的關係,規模始終不大,基金已於 2005 年 8 月 3 日 清算。若根據基金支數多寡,台灣投信發展海外基金的經驗可分為下列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1988~2002 年):海外股票型基金獨大期
此段期間,由於大部分時間處於股市的大多頭期間,以美國道瓊指數為例,
從 1987 年底的 1939 點,一路大漲至 1999 年底的 11497 點,12 年間指數漲了 5.93 倍,平均複合年報酬率達 15.99%,而當時台股在 1990 年 1 月創下 12682 的歷 史高點後,沉寂了好一陣子,因此市場資金逐步從國內轉移至海外市場,海外股 票型基金之支數也節節上升,反而債券型基金乏人問津,僅有一檔國際萬通基金。
至 2002 年 6 月止,海外股票型基金總共發行 42 支,而海外債券型基金僅有 1 支,而海外型股票基金規模達 732 億元,而海外債券型基金只有 8 億元。
【表 2】台灣第一階段海外基金支數
統計日期 2000/06 2000/12 2001/06 2001/12 2002/06 海外股票型基金支數 31 34 34 34 42 海外債券型基金支數 1 1 1 1 1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投信投顧公會(統計日期:2000/06~2002/06)
【表 3】台灣第一階段海外基金規模 海外基金規模(新台幣
億元) 2000/06 2000/12 2001/06 2001/12 2002/06 海外股票型基金規模 969 738 658 578 732 海外債券型基金規模 4 33 20 14 8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投信投顧公會(統計日期:2000/06~2002/06)
而與國內股票型基金相比,海外基金仍為小眾市場,海外基金發行總支數佔 國內發行基金總支數 346 支的 12.43%。以基金規模來看,海外基金更僅有當時 台灣投信基金總規模 2 兆 730 億元的 3.57%,足見當時投信仍偏好發行國內基 金。
第二階段(2002~2004 年):海外債券型基金興盛期
由於 2000 年之後,科技股泡沫破滅,股價大幅下挫,唯有債市大幅上漲,
因此復華投信於 2002 年 8 月 2 日發行國內第二支海外債券型基金-復華全球債券 基金。在當時市場極度低迷、基金難募的情況下,復華全球債券基金於募集期第 一天就募滿新台幣 30 億元,震撼投信業界,因此海外債券型基金便如雨後春筍 般迅速發行,全盛時期基金支數達 18 支,整體規模從 2000 年 6 月的新台幣 4 億,大幅成長至 2003 年 12 月的 380 億,約佔當時整體海外股票型基金新台幣 802 億元的半數水準。
【表 4】台灣第二階段海外基金支數
統計日期 2002/12 2003/06 2003/12 2004/06 2004/12 海外股票型基金支數 49 52 54 55 57 海外債券型基金支數 2 7 15 18 18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投信投顧公會(統計日期:2002/12~2004/12)
【表 5】台灣第二階段海外基金規模 海外基金規模(新台幣
億元) 2002/12 2003/06 2003/12 2004/06 2004/12 海外股票型基金規模 670 644 802 833 827 海外債券型基金規模 33 339 380 237 132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投信投顧公會(統計日期:2002/12~2004/12)
與國內基金相比,由於當時國內外景氣仍就不明朗,新基金發行支數不多,
因此海外整體基金市占率仍舊不高,以 2004 年 12 月底發行支數來看,海外基金 佔整體市場比重為 16.09%,若以規模計算,市占率仍舊維持在 3.86%之水準。
第三階段(2004 年~至今):百家爭鳴時代
在 2004 年之後,景氣落底翻揚,海外股票型基金逐漸成長,而海外債券型 基金則逐步沒落,由於經過多年教育,投資人對海外型基金的興趣提高,加上國 外投信前來台灣併購投信,開始引進海外商品,因此海外基金開始百家爭鳴的時 代,形成下列幾種趨勢:
一、海外平衡型基金興起:
風暴過後,投資傾向雖然偏向加碼風險性資產,但仍舊擔心股市的波動,
因此投信開始發展海外平衡型基金,吸引風險屬性介於股票與債券的投資 人,但由於定位剛好介於股票與債券之間,經理人操作大多偏向股票投資,
債券僅為點綴性投資,使得在股市下跌時跌幅仍大,與股票型基金區隔並不 十分明顯,海外平衡型基金發展欠佳,因此到 2009 年 4 月為止,海外平衡型 基金共有 17 檔,規模達 168 億元。
【表 6】台灣海外平衡型基金支數與規模
統計日期 2007/06 2007/12 2008/06 2008/12 2009/04 海外平衡型基金支數 17 18 20 18 17 海外平衡型基金規模
(新台幣億元) 306 299 308 174 168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投信投顧公會(統計日期:2007/06~2009/04)
二、組合型基金興起:
在國外投信併購投信之後,要迅速增加境外基金規模,發行台幣計價的
海外組合型基金變成為一條捷徑,另外,由於國內主管機關要求基金投資組 合揭露時效性過於迅速,例如基金持股於每個月的十號必須向主管機關申報 上月底明細,外資投信認為可能會干擾經理人佈局,因此有一些以外資為主 的投信較偏好發行以投資基金為主的海外組合型基金,以富達投信、第一富 蘭克林投信、匯豐中華投信與友邦投信為代表。而國內投信為培養經理人投 資海外市場的經驗,以最容易入門的海外組合型基金作為練兵的標的,也積 極發行海外組合型基金,因此使得海外組合型基金支數與規模皆迅速膨脹,
躍升為僅次於海外股票型基金的第二大類海外基金。
而其中,以投資債券型基金為主的債券組合型基金,在這幾年成為投資 人的新歡,其中第一富蘭克林投信所發行的第一富蘭克林全球債券組合基 金,基金規模曾於 2007 年 5 月達到 290 億元,成為台灣最大的組合型基金。
【表 7】台灣海外組合型基金規模
組合型基金規模(新台幣億元) 2008/06 2008/12 2009/04 股票類組合型基金 256 136 156 債券類組合型基金 372 217 226 平衡類組合型基金 413 237 232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投信投顧公會(統計日期:2008/06~2009/04)
三、特殊型基金興起:
由於這幾年台灣加權股票指數大體上停滯不前,台灣股票型基金產品線也 已經相當齊全,因此台灣投信業界紛紛以海外基金作為新基金發行重點,為 了吸引投資人在眾多產品中選擇自家產品,投信開始發行各式各樣的其他特 殊類型基金,包括:
(一) 曾經炙熱的證券化基金:
此種類型基金以寶來投信為代表,旗下的寶來全球不動產證券化基 金於 2005 年 6 月 2 日成立時,規模達 58 億元,後因為國外不動產證 券化商品(REITs,全名為 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s)股價表 現良好,使得基金規模隨著淨值上漲而增加,而於 2005 年 12 月 7 日,
寶來投信又推出以投資債券為主的寶來全球金融資產證券化基金,受 惠於寶來全球不動產證券化基金績效所致,投資人踴躍申購寶來全球 資產證券化基金,以新台幣 139.54 億元之規模成立。隨後,寶來全球 不動產證券化基金也因績效良好,加上與主管機關申請配息,吸引另 外一批偏好配息的投資人,基金規模至 2007 年 4 月大幅增加至 308 億元,而其他投信也紛紛效法發行證券化型基金,因此整體證券化型 基金市場規模曾在 2007 年 6 月至新台幣 1100 億元的規模,原本在國 外屬於小眾市場的證券化基金,卻於當時達到海外股票型基金 32.35
%的規模。不過由於這幾年不動產證券化商品走空,基金規模也隨之 大幅滑落,到 2009 年 4 月為止,只剩 141 億元,約為極盛期的十分之 一。
【表 8】台灣海外證券化基金規模
統計日期 2005/06 2005/12 2006/06 2006/12 2007/06 2007/12 2008/06 2008/12 2009/04 海外證券化
型基金規模
(新台幣億 元)
144 263 315 465 1100 384 298 151 141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投信投顧公會(統計日期:2005/06~2009/04)
(二)多種類的產業型基金:
由於投信已發行眾多區域性基金,產業型基金變應運而生,產業從 傳統的科技類、能源類走向能源替代商品,其中的代表基金為德盛安
聯全球綠能趨勢基金。此基金由德盛安聯投信於 2006 年 10 月 11 日發 行,成立規模 68.66 億元,此基金隨後創下許多紀錄:
1. 基金曾經三次申請追加募集,使得國內主管機關於當時對基 金追加募集案降溫,婉轉拒絕追加案申請;
2. 基金規模最高曾至新台幣 468 億元(2008 年 5 月底),成為 台灣規模最大的非債基金,即使到 2009 年 4 月止,淨值已經 回跌至 8.49,基金規模仍舊高達新台幣 284 億元。
(三) 尚待發展的海外貨幣型基金:
海外貨幣型基金又分為單一貨幣型基金與多幣別貨幣型基金,前 者是投資單一幣別如美元的貨幣市場基金,以賺取美元貨幣市場收益 為投資目的;後者則是投資多種貨幣,並運用匯率避險模組賺取較貨 幣市場收益率高的匯兌收益。單一幣別的海外貨幣型基金代表為大華 貨幣市場基金(現已更名為永豐美元貨幣市場基金),這也是目前台灣 唯一的單一幣別外幣貨幣市場基金,此基金於 2006 年 4 月 21 日發行,
成立規模為 1.52 億美元,由於美元收益率並不十分吸引人,台灣一般 投資人的美元部位也不高,若以台幣投資,會因為匯率波動而影響投 資收益,在台幣升值後,投資人逐漸贖回,2009 年 4 月規模折合台幣 約為 17.53 億元。多幣別的海外貨幣型基金則以國泰全球貨幣市場基 金為代表,此基金在 2006 年 8 月 18 日成立時,規模達新台幣 68 億元,
由於基金名稱易使投資人認為低風險的貨幣型基金,但在當時卻因操 作匯率創造優於貨幣市場收益的高報酬,因此基金於 2007 年 5 月時達 到 116.09 億元基金規模之高峰,但隨後因匯兌市場預測失準,基金績 效下滑,2009 年 4 月基金規模只剩下新台幣 18.73 億元。另外,第一 金投信與日盛投信也相繼推出台幣計價,但投資多種幣別的多幣別海 外貨幣型基金,目前海外貨幣型基金整體規模達新台幣 71.15 億元。
【表 9】台灣海外貨幣型基金支數與規模
統計日期 2007/06 2007/12 2008/06 2008/12 2009/04
海外貨幣型基金支數 2 2 3 3 4
海外貨幣型基金規模
(新台幣億元) 129 111 88 52 71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投信投顧公會(統計日期:2007/06~2009/04)
(四)夭折的海外指數型股票基金
由於國外興起指數股票型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熱,而寶 來投信也於 2003 年 6 月 30 日發行國內第一檔以台灣市值最大的 50 檔股票為權重的台灣 50ETF,資產規模近 400 億元,成交量節節上升,
因此犇華投信與台灣櫃檯買賣中心合作,推出犇華全球半導體 ETF。
但因為於 2008 年 10 月 13 日推出當時,美國次貸風暴引發的金融海嘯 席捲全球,經濟快速惡化,消費者大幅縮減消費支出,各行各業紛紛 採取減薪裁員因應,半導體位居產業供應鍊的前端,當然也無法倖免,
造成投資人資金從半導體業撤出。為保護投資人利益,犇華全球半導 體 50ETF 於 2008 年 12 月 1 日清算,成為台灣壽命最短的海外基金。
四、海外基金操作方式從委外到自行操作
以往由於台灣投信投資海外市場人才不足,因此發行海外基金最快速的方 法就是直接委託海外資產管理公司擔任海外投資顧問,國內投信實際上只負 責下單,不過問投資;另外,外資投信也將投資決策交由海外母公司,因此 自行操作的海外基金不多,但這幾年下來,卻有越來越多投信選擇自行操作,
理由如下:
(一)國內投信與海外投資顧問操作觀念不同
海外投資的主流方式是根據基準指數(Benchmark)操作,原則 上操作誤差(tracking error)不會太大,希望客戶能夠長期投資,
但國內投資人投資習性偏向絕對報酬,也較喜歡短線進出,因此使得 國內投信操作較不會參考指數,兩者之操作方式不同,使得國內投信 常質疑海外投資顧問的操作方式,而海外投資顧問也無法配合客戶的 需求。
(二)與海外投資顧問合作的效益不彰
國內投信與海外投資顧問合作目的,除希望快速發行基金外,
也希望藉此合作達到培養國際化投資人才的目的,但實際合作下 來,常常發現實際效益有限。海外投資顧問往往不樂於分享實際上 的選股策略,甚至也很少提供研究報告,國內投信只能根據實際調 整持股去猜測投資策略的調整,無法進一步獲得海外投資的秘訣。
(三)海外投資顧問績效欠佳
由於國內投信募集到新基金的金額,對海外投資顧問的總操作規 模非常小,因此海外投資顧問的投資方式,就是將這些資金放在總投 資組合裡面,集體下單後再分配部份交易至台灣的投信基金,缺乏特 別照顧,甚至可能會將成交價較差的交易配置至台灣之海外基金,使 得委外之基金績效常常不盡如人意,即使開放可乘作期貨避險,也大 都備而不用。
(四) 海外投資顧問收費昂貴
國內投信與海外投資顧問的合作規矩大約是收取管理費的半 數,例如若發行股票型基金經理費 1.5%,則海外投資顧問收取 0.75
%的經理費,且通常還有最低收取經理費的下限。當基金規模大幅下
降,海外投資顧問的實際經理費可能因達到最低收費門檻而增加,而 超過實際經理費收入的半數,國內投信在考慮成本下,被迫得與海外 投資顧問解約。
(五)規模大幅變動,影響海外投資顧問操作
如前所述,國內基金投資人的屬性偏好短線操作,使得基金規 模不穩定,而影響海外投資顧問的操作,因此偶而也有海外投資顧 問主動請辭的情形,如寶來全球金融資產證券化基金,便是因為海 外投資顧問 PIMCO 的請辭,而決定清算。
因上述原因,有些國內投信開始選擇自行操作,代表投信為復華投 信。復華投信目前旗下共有 12 檔海外共同基金,全部都是自行操作,
不過因為自行操作的關係,必須大量培植國際化投資人才,復華投信的 研究人員將近百位,居同業之冠。
在海外基金發展期的第三階段,由於投信紛紛發行海外型基金,使得海 外基金市場佔有率迅速上升,統計至 2009 年 4 月止,海外基金發行總支數 達 217 支,已佔台灣投信共同基金總支數 500 支的 43.40%,而海外基金規 模從 2000 年市占率也從 2000 年 6 月的 973 億台幣,暴漲至 2009 年 4 月的 3420 億台幣,市占率從 7.35%上升至 17.76%。若扣除國內類貨幣型基金 1 兆 1857 億元的基金規模,海外基金規模更佔總體市場規模比重達五成左 右,已經與投資國內的基金並駕齊驅。
0%
10%
20%
30%
40%
50%
2001/06 2003/06 2005/06 2007/06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投信投顧公會(統計日期:2001/06~2009/04)
【圖 2】台灣市場海外基金市場佔有率-以發行總支數為基準
0%
10%
20%
30%
40%
2001/06 2003/06 2005/06 2007/06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投信投顧公會(統計日期:2001/06~2009/04)
【圖 3】台灣市場海外基金市場佔有率-以基金規模為基準
0%
10%
20%
30%
40%
50%
60%
70%
2001/06 2003/06 2005/06 2007/06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投信投顧公會(統計日期:2001/06~2009/04)
【圖 4】台灣市場海外基金市場佔有率-以扣除國內類貨幣型基金後之規模為基 準
第三節 境外基金之發展
投資人欲投資海外市場,除了申購投信公司發行以台幣計價之海外基金外,
也可透過銀行指定用途信託之方式,參與海外投資。
一、中央銀行之規範
銀行依據「銀行法」早已可以辦理指定用途信託資金業務,但此項業務 受到矚目卻始於中央銀行於 2005 年 12 月主動發函臺灣銀行、中央信託局 和中國國際商業銀行等三家銀行,同意自 2005 年元月起可開辦「指定用途 信託資金投資國外有價證券業務」。顧名思義,此項業務係指客戶(委託人)
將金錢(信託資金)交付給銀行(受託人),由受託銀行依委託人之指示投 資於特定之國外有價證券。
中央銀行主要用意乃在外匯管制之環境下,疏導國內游資,提供國人
對外投資管道,使國人有機會參與國際金融市場投資,並希望能緩和新臺 幣升值壓力。由於適逢投資理財風氣日趨盛行,無論是個人或法人投資者 均希望利用不同之投資管道和工具分散風險,再者運用於國外時,因國際 市場遙遠且複雜,國人不易自行直接操作。因此,在國際投資需求與信託 銀行開拓業務之相互契合下,遂利用指定用途信託資金之特性來達成此種 需求。此項業務於《信託業法》施行後,仍為銀行最主要之信託業務。
隨著金融環境變遷及業務之發展,辦理本項業務之銀行並不限於中央 銀行原始發函同意之三家,只要經財政部發給信託部執照(《信託業法》施 行後為銀行兼營信託業務執照),再經中央銀行核可後,即得辦理,因此迄 今已有五十餘家銀行提供此項服務。
指定用途信託資金投資國內外共同基金業務為目前擁有最多客戶之信 託業務,其業務內涵包括二種,即:(一)「指定用途信託資金投資國外有 價證券業務」項下之投資國外共同基金;(二)銀行另經財政部核准辦理之
「信託資金投資國內證券投資信託基金業務」,由於投資標的屬性相同,因 此自成同一類之業務。
辦理本項業務時,客戶(委託人)與銀行(受託人)簽訂信託契約,
委請受託銀行代為投資國外共同基金或國內證券投資信託基金(以下稱國 內基金),委託人應負擔基金之申購、轉換、回贖等各項費用,並另支付受 託銀行信託管理費。受託銀行則於每日就指定投資同一基金之信託資金,
向基金相關機構辦理投資手續,再將所購得之單位數分別記錄於每一委託 人帳戶。委託人也可以委託受託銀行以定期定額方式辦理投資事宜。自 2005 年 4 月起,信託銀行即透過指定用途信託資金業務,大力推展投資國外共 同基金業務。
二、金管會之規範
境外基金之規模,隨著國外金融市場的蓬勃發展、國內長期的低利率
以及銀行大力推展財富管理業務,規模與日俱增,但境外基金以往管理鬆 散,衍生出下列問題:(一)境外基金不能以廣告或其他方式宣傳或促銷,
形成與國內投信機金競爭上之不平等;(二)同一檔海外基金可能有很多金 融業者在銷售,但是這些業者不一定有能力或有誘因提供基金每日淨值、
申購與贖回資訊;(三)境外基金與客戶發生糾紛時,常找不到負責單位。
因此,主管機關便於 2006 年 8 月正式實施境外基金總代理制。
境外基金總代理制是指引進台灣的海外基金都必須有「唯一」的總代 理人,總代理人可以由發行海外基金的基金經理公司在台灣成立的分公司 或子公司擔任,也可以由基金經理公司授權國內合格的投信公司、投顧公 司、證券經紀商或其他金融機構擔任。總代理人必須將基金相關訊息公開,
如基金每日淨值、申購與贖回淨額、基金的投資組合與規模等,總代理人 也可以利用廣告,促銷其所引進的境外基金,而投資人不論在那裡購買基 金,只要發生問題,都由該基金的總代理人負責處理。換言之,境外基金 總代理制實施後,投資人想要買境外基金,不但管道變多,因為資訊更透 明,保障也更多。
根據中華民國投信投顧公會的統計,境外基金總規模曾經於 2007 年底 超越投信基金規模,由於境外基金的經管費與手續費都較高,因此實際上 境外基金的總營業額已經超越投信業。但在次貸風暴中,境外基金高波動 的特質使得淨值下跌幅度大,投資人紛紛贖回,總規模下降約五成,以目 前境外基金規模達 1 兆 888 億元之水準,約為投信基金總規模 1 兆 9 仟 256 億元的 56.54%。
【表 10】台灣市場境外基金家數、支數與規模統計
日期 2006/12 2007/06 2007/12 2008/06 2008/12 2009/03
境外基金公
司家數 54 60 65 71 71 75
境外基金支 711 748 781 855 897 959
數
境外基金規 模(新台幣 億元)
13685 17299 21033 17253 10101 10888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投信投顧公會(統計日期:2006/12~2009/03)
5000 9000 13000 17000 21000 25000
2006/12 2007/06 2007/12 2008/06 2008/12 單
位
: 億 元
投信基金規模 境外基金規模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投信投顧公會(統計日期:2006/12~2009/03)
【圖 5】台灣發行之基金總規模與境外基金總規模統計
第四節 主管機關針對海外基金的法令規範
主管機關開放海外基金的腳步也是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首先,為避免發行 海外基金影響台幣走勢,中央銀行每年針對海外基金募集設下總額度,於 2003 年正式開放海外基金募集無上限。另外,針對海外基金的匯率避險比重,從最早 規定的 50%避險,到後來 25%避險,到 2007 年 6 月,又因資金外流之疑慮,要 求乘作 100%的匯率避險。另外,中國大陸與紅籌股的投資上限,也逐步調昇。
主管機關針對海外基金法令規範的大事紀如下:
【表 11】台灣主管機關針對海外基金之法令規範
日期 海外基金法令規範大事紀
2001/12 z 中央銀行核定投信募集海外基金總額度新台幣 600 億元 z 投信募集海外基金時,應按不低於匯出金額 50%之比例承
作匯率避險
2002/7 z 中央銀行核定投信募集海外基金總額度新台幣 600 億元
2003/6 z 投信募集海外基金時,應按不低於匯出金額 50%之比例承 作匯率避險;惟若單日匯出金額在 2000 萬美金以下時,得 不承作匯率避險
2003/7 z 中央銀行全面解除海外基金募集總額度
z 證期會解除單一海外基金募集上限新台幣 80 億元的規定
2003/9 z 開放投信為外匯避險需求,可承作外匯選擇權交易 z 開放投信募集以外幣幣別計價之海外基金
2003/10 z 證期會放寬海外基金募集下限,從原來的 50%放寬至與國 內基金相同的 10%
2005/4 z 投信募集海外基金時,應按不低於匯出金額 25%之比例承 作匯率避險;惟若單日匯出金額在 2000 萬美金以下時,得 不承作匯率避險
2005/10 z 證期會開放投信募集投資海外市場之組合型基金
2007/5 z 投信募集海外基金時,應按不低於匯出金額 50%之比例承 作匯率避險
2007/6 z 主管機關減緩海外基金申請案件核准速度
z 投信募集海外基金時,應按不低於匯出金額 100%之比例承 作匯率避險
z 海外基金募集上限暫訂為新台幣 100 元,申請追加募集金額 不得超過 80 億元(私底下規範)
z 發行區域型基金,需訂明台灣投資比例(私底下規範)
2007/10 z 首次開放海外基金投資陸股,其中投資大陸地區股票上限為 基金淨資產價值的 0.4%,香港紅籌股及 H 股投資上限為 10
%
2008/6 z 於 2007 年 6 月所作之規範,自動放寬
2008/7 z 放寬海外基金對陸資投資限制:香港紅籌股及 H 股的投資上 限,從原來的 10%變成無上限;陸股投資上限則從原來的 0.4%提高至 10%
資料來源:中央銀行、中華民國投信投顧公會
第五節 台灣投信未來發行海外基金的趨勢
目前台灣投信發行海外基金的種類已經十分齊全,有投資已開發國家的傳統
股票、債券型與平衡型基金,也有新興市場股票基金與其他產業型基金,似乎已 經很難找到新玩意,不過與國外相比,台灣市場似乎還有一些發展的空間:
一、海外股票指數型基金:
由於低廉的管理費帶來的高報酬,加上一直不斷創新的產品設計,國外 這幾年被動指數型基金有非常大的成長,以全球基金業者為例,前十大基 金業者中,指數型基金業者便佔了幾席,其中排名第一的 Barclays、排名 第二的 State street,都是指數型基金業者,第四名的 Vanguard 也是以被 動式投資方式為主2。台灣市場應該也會有指數型基金發展的空間,不過在 考慮交易成本與技術的情況下,國內業者自行操作的空間不大,應該以與 國外業者的合作機會較大。
另外,主管機關可能也會採取與國外交易所簽訂合作備忘錄,爭取 ETF 相互掛牌的空間,而其中又以與中國簽訂 MOU,引進大陸當地 ETF,最讓人 期待。由於目前台灣缺乏直接投資陸股的管道,而目前投信所發行的中國 概念基金,大陸掛牌股票的投資上限僅為 10%,且都無法直接在大陸市場開 戶下單,直接投資大陸 A 股的 ETF 將具有廣大商機。
二、以退休概念發展之海外基金
美國因為退休金 401K 制度3,帶動整個基金產業的發展。而台灣雖然勞
2 根據 Global Investor Magazine,2007 年全球第一大基金業者為 Barclays,資產規模達美金 1 兆 6227 億元。第二名為 State street,資產規模為美金 1 兆 5340 億元。第四名則為 Vanguard,資產 規模達 1 兆 500 億美元。
3 「401(K)」是美國於 1981 年創立一種延後課稅的退休金帳戶,由於美國政府將相關規定明 訂在國稅條例第 401(K)條中,故簡稱為 401(K)計劃。
美國的退休計劃有許多類,像公務員、大學職員是根據其法例供款,而 401(K)只應用於私人 公司 。401(K)是自願性質,雇員可依其個人需求,自由選擇政府核定的個人退休金計劃。內
退新制仍舊由政府代為操作,但主管機關也承諾,在不久的將來,會朝向 勞工自選的方向規劃。因此,台灣投信業界應會在未來勞退新制通過後,
推出一些退休概念的基金,而其中可分散風險的海外基金也是不可或缺的。
目前台灣市場唯一具備退休概念的基金,為德盛安聯投信於 2005 年所 推出的德盛安聯目標傘型基金-目標 2015、2020、2030 基金,標榜以自動 資產配置機制,逐步提昇債券配置比重,以作為長期退休金籌措的最適工 具。但由於國人對退休金認識仍舊不足,國人仍舊將此基金當作一般海外 平衡型基金看待,成立當時規模僅億元,目前則為億元。相信未來退休概 念基金仍有廣大的發展空間。
三、對沖基金概念的海外基金
國外基金法規對衍生性商品的運用朝向越來越開放的態度,例如以歐 盟基金法規 UCIT III 為例,UCITS III 的框架下容許基金投資於貨幣市場 工具、銀行存款、流動性高的可轉讓證券、指數基金、金融衍生性商品等,
整體總固定風險無論在何種情況下均不超過資產淨值的 210%,特別在金融 衍生性商品總曝險部位上限為基金資產淨值的 100%。此規定較台灣的規範 寬鬆許多,為與國際接軌,主管機關勢必朝向對衍生性商品朝向更開放的 政策面執行,有利於投信業者發展絕對報酬或類似對沖基金概念的海外基 金。
另外,由於期貨信託執照的開放,也會擴大投信業者對衍生性商品的 運用,因此利用國外衍生性商品作為套利或避險工具的基金,包括運用信
容為要求雇員貢獻金錢至個人的退休計劃,同時公司將貢獻部分資金至每位雇員的 401(K),直 到雇員離職。而雇員可自行決定貢獻的數目多寡。
用違約交換(Credit Default Swap)、總報酬交換(Total Return Swap)的 基金,將會在不久的未來出現。
四、商品基金或 ETF
在國外各種金融商品中,目前台灣最缺乏直接投資管道的即為商品。
目前投信所發行標榜的商品基金,都是以投資商品類股票的基金,而非商 品本身。雖然投資人可透過國內期貨商複委託的方式投資海外商品期貨,
但期貨本身的保證金特性與換約問題,都形成入門投資上的障礙。若投信 可利用期貨信託執照發行商品類期貨基金,或者設計在台灣證券交易所掛 牌的商品類 ETF,尤其是石油與黃金商品,將有機會吸引投資人的投資慾望。
第三章 中國 QDII 基金發展現況
第一節 中國共同基金業發展史
中國基金業起步於 20 世紀 80 年代中後期,嚴格來說,中國投資基金開始 從海外起步,1985 年 12 月,第一個海外中國基金-中國東方基金誕生,但此基 金各方面規範都與目前基金不相同。總體而言,從 1985 年到 1990 年止,中國還 處於理論上的探索與研究階段。
第一階段(1991~1997 年):基金萌芽時期(老基金時期)
1991 年 10 月,在中國證券市場剛剛起步時,「武漢證券投資基金」和「深 圳南山風險投資基金」分別由中國人民銀行武漢分行和深圳南山風險區政府批准 成立,成為第一批投資基金。 此後於 1992 年就有 37 家投資基金經各級人民銀 行或其他機構批准發行,其中「淄博鄉鎮企業基金」經中國人民银行批准,於 1993 年 8 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是第一支上市交易的投資基金。 1993 年初,建業、金龍、寶鼎三支教育基金經中國人民銀行總行批准在上海發行,共 募集資金人民幣 3 億元,並於當年底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截至 1997 年 10 月,全國共有投資基金 72 支,募集資金人民幣 66 億元。截至 1997 年 10 月,
中國共有投資基金 72 支,募集資金人民幣 66 億元。 當時基金特點為:
一、類型單一: 72 支基金全部為封閉式,並且除了淄博鄉鎮企業投資基金、天 驥基金和藍天基金為公司型基金外,其他基金均為契約型。
二、規模小:單支基金規模最大的是天驥基金,為人民幣 5.8 億元,最小的為武 漢基金第一期,僅為人民幣 1000 萬元。平均規模人民幣 8000 萬元,總規 模僅人民幣 66 億元。
三、投資範圍廣泛,資產品質不高:絕大多數投資基金的資產由證券、房地產和 融資構成,其中房地產佔據相當大的比重,流動性較低。1997 年末的統計調 查結果顯示,其投資範圍大體為:貨幣資金 14.2%,股票投資 31%,債券投資 3.5%,房地產等投資 28.2%,其他投資佔 23.1%。
四、基金發起人範圍廣泛。 投資基金的發起人包括銀行、信託投資公司、證券 公司、保險公司、財政和企業等,其中由信託投資公司發起的佔 51%,證券 公司發起的佔 20%。
五、報酬差異大:1997 年,收益水平最高的天驥基金,其收益率達到 67%,而最 低的龍江基金收益率只有 2.4%。
中國基金業的起步階段存在一定的問題,其中包括:
一、基金的設立、管理、託管等環節均缺乏明確有效的監管機構和監管規則。 例 如,大部分基金的設立由中國人民銀行地方分行或者由地方政府審批,其 依據是《深圳市投資信託基金管理暫行規定》等地方性法規,沒有統一的 標準,甚至在名稱上都存在較大差異。 在基金獲批設立後,審批機關也沒 有落實監管義務,基金資產營運、投資方向等方面均缺乏相應的監督制約 機制。
二、一些投資基金的運作管理不規範,投資者權益缺乏足夠的保障。 例如,部 分基金的管理人、託管人、發起人三位一體,基金只是作為基金管理人的 一個資金來源,而基金資產與基金管理人資產混合使用,帳務處理混亂。
又如,基金託管人並沒有盡到監督作用,基金管理人的行為沒有得到有效 監控。
三、資產流動性較低,帳面資產價值高於實際資產價值。投資基金的大量資產投 資於房地產、法人股等流動性較低的資產,同時存在資產價值高估的問題。
例如,20 世紀 90 年代中期,部分地區房地產泡沫逐漸消除時,基金中的房 地產資產仍然按照成本計價而沒有按照市價進行調整,使個別基金資產的 帳面價值高於實際資產價值。
第二階段(1997~2006 年):基金快速發展時期
《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暫行辦法》在 1997 年 10 月的頒布,標誌著中國證券投 資基金進入規範發展階段。該暫行辦法對證券投資基金的設立、募集與交易,基 金託管人、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持有人的權利和義務,投資運作與管理等都作出了 明確的規範。1998 年 3 月,金泰、開元證券投資基金的設立,標誌著規範的證 券投資基金開始成為中國基金業的主導方向。2001 年華安創新投資基金作為第 一支開放式基金,成為中國基金業發展的又一個階段性標誌。與此同時,對原有 投資基金清理、改制和擴募的工作也在不斷進行之中,其中部分已達到規範化的 要求,重新掛牌為新的證券投資基金。 2003 年 10 月 28 日由中國全國人大常委 會通過的《證券投資基金法》的頒布與實施,是中國基金業和資本市場發展歷史 上的又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其中規定證券投資基金應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託 管人託管。基金託管人應由依法設立並取得基金託管資格的商業銀行擔任,基金 法規逐漸完備。
在 2002 年到 2005 年股票市場整體下跌的環境中,開放式基金逐步取代封閉 式基金成為主流,中國基金資產規模在這一時期從人民幣 800 億元增長到人民幣 5000 多億元,專家理財的優勢開始突現出來。
至 2006 年,隨著中國牛市興起,基金開戶數成幾何數列成長,以基金為代 表的機構投資者的迅速發展,2006 年下半年和 2007 年上半年,基金迎來了歷史
上最好的發行盛況。
2006 年 12 月 31 日,嘉實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經證監會批準,嘉 實策略增長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合同生效,基金在短短一天的時間內募集到 419 億元人民幣,創造了新的基金募集速度的紀錄。
由於基金業的蓬勃發展,使得中國資本市場主流的投資模式發生了很大變 化,開始慢慢從投機轉向重視公司基本面分析和價值投資。
第三階段(2006~至今):外資大舉入股時期
中國大陸進入 WTO 後,根據雙邊協議,外資金融業可以參股成立中外合資基 金管理公司,外資股權可達 33%,2004 年後更進一步開放持有 49%的股權。合 資基金管理公司的出現,引進國際上先進投資觀念與技術,也是進一步帶動中國 基金業的質變。中國證監會於 2002 年 7 月 1 日頒布《外資基金管理公司設立規 則》,為諸多中外基金公司合作提供了法規依據。 2002 年 10 月 16 日,首家合 資基金管理公司-國聯安基金管理公司獲准籌設,其中國泰君安證券持有 66%之 股權,而安聯集團則持有 33%的股份。從此掀起一波合資基金公司熱。
據統計,至 2008 年底中國共有 31 家合資基金公司,佔全部 61 家基金公司 的半壁江山。在合資基金公司中,除了老基金公司通過股權轉讓取得外資注入 外,有 26 家是由中外雙方共同出資。
【表 12】中國合資基金公司名稱與外資持有比例
基金公司 外資股東 外資持股比例
上投摩根 摩根資產管理(英國)有限公司 49%
景順長城 景順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49%
海富通 歐洲富通基金管理公司 49%
國投瑞銀 瑞士銀行有限公司 49%
國海富蘭克林 坦伯頓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49%
匯豐晉信 匯豐投資管理(英國)有限公司 49%
友邦華泰 AIG 全球投資公司 49%
泰達荷銀 荷銀投資管理(亞洲)有限公司 49%
中歐
義大利倫巴第和皮埃蒙特銀行股份有限 公司
49%
金元比聯 KBC 比利時聯合資產管理公司 49%
諾德 諾德•安博特公司 49%
信達澳銀 澳洲聯邦銀行康聯首域集團有限公司 46%
融通 日興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40%
浦銀安盛 安盛投資管理公司 39%
華寶興業 法國興業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33%
申萬巴黎 法國巴黎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33%
信誠 英國保誠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33%
國聯安 德國安聯集團 33%
農銀匯理 東方匯理資產管李工司 33%
光大保德信 保德信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33%
招商 荷蘭國際集團 30%
交銀施羅德 施羅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30%
民生加銀 加拿大皇家銀行 30%
富國 加拿大蒙特利爾銀行 27.78%
匯添富 文匯新民聯合報業集團 26.50%
工銀瑞信 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 25%
建信 信安金融集團 25%
嘉實 德意志資產管理(亞洲)有限公司 19.50%
中銀國際 美林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16.50%
資料來源: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網站、各基金公司網站
由於中國基金家數從 1998 年的 6 家急速上升至 2008 年的 61 家,而幾乎知 名國外金融集團都已藉由入股方式進入中國基金市場,預料未來中國基金業者競 爭將更加激烈,並可能如同台灣投信業「第四階段」發展一樣,大者恆大的趨勢 將開始進行。
0 10 20 30 40 50 60 70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家
數
資料來源: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網站
【圖 6】中國基金公司家數統計
若以基金規模排名,中國前十大基金公司排名分別為華夏、嘉實、博時、南 方、大成、廣發、易方達、華安、景順長城與工銀瑞信,前十大基金公司規模為 1 兆 319 億人民幣,佔 2009 年第 1 季中國基金總規模 1 兆 9806 億的 52.10%,
而在 2008 年第 3 季時,前十大基金管理公司市場佔有率 50.65%4,大者恆大的 趨勢日趨明顯。
【表 13】中國前十大基金公司規模與市占率(以總規模排名)
排名 基金公司 2009 年第一季基金總規
模(億元) 市場佔有率 1 華夏 1665 8.41%
2 博時 1424 7.19%
3 嘉實 1375 6.94%
4 南方 1178 5.95%
5 易方達 920 4.65%
4 中國銀河證券研究所基金研究中心統計
6 廣發 914 4.61%
7 大成 907 4.58%
8 華安 756 3.82%
9 景順長城 601 3.03%
10 工銀瑞信 579 2.92%
前十大合計 10319 52.10%
資料來源:和訊網
在發行基金類型上,由於前幾年中國股市的高報酬,帶動股票型基金之發 展,因此目前中國基金業者發行種類以股票型基金發行支數最多,至 2008 年底 共有 219 支,其次則為平衡型基金的 103 支。另外,以往債券型基金不受投資人 青睞,但在 2008 年,全球金融市場動盪中,債券型基金異軍突起,發行支數較 2007 年成長 2.28 倍,成為第三大基金類別。
【表 14】中國發行各類型基金支數統計
支數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股票型 85 114 151 158 186 219
債券型 15 23 15 20 29 66
平衡型 9 15 26 40 86 103
貨幣型 1 9 26 89 40 40
合計 110 161 218 307 341 428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投信投顧公會
若觀察各類型基金規模,由於中國股市表現欠佳,2008 年股票型基金規模 雖然仍舊是各類型基金規模之冠,但從前一年底的 2884 億美元大幅滑落 54.3%
至 1318 億美元。平衡型基金規模同樣也腰斬。而 2008 年債券型基金與貨幣型基 金規模則分別增加至 296 與 570 億美元之水準。
【表 15】中國發行各類型基金規模統計
年度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股票型 15.7 191.1 28.1 65 288.4 131.8
債券型 2.7 23 3.1 2.2 11.2 29.6 平衡型 2 47.3 3.3 10.2 119 57.7 貨幣型 0.5 63.3 23.1 32.2 15.2 57 合計 20.9 324.7 57.6 109.6 433.8 276.1
單位:美金十億元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投信投顧公會
第二節 中國 QDII 基金之發展
QDII,是「Qualified Domestic Institutional Investor」的首字縮寫。
它是在一國境內設立,經該國有關部門批准從事境外證券市場的股票、債券等有 價證券業務的證券投資基金。和 QFII 一樣,它也是在貨幣沒有實現完全可自由 兌換、資本項目尚未開放的情況下,有限度地允許境內投資者投資境外證券市場 的一項過渡性的制度安排。
由於國際熱錢持續流入中國,人民幣有升值的壓力,另外,中國政府也未去 國內股市泡沫化壓力與滿足中國居民的對外投資需求,於2006年4月18日發布商 業銀行開辦代境外《商業銀行開辦代客境外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允許內地 投資者透過合資格的商業銀行在中國境外進行金融產品投資。
2006年8月,華安基金被選為QDII基金的試點機構。華安基金隨即於2006年 11月2日推出首檔QDII基金-華安國際配置基金。
2007年5月10日,中國銀監會頒布《關於調整商業銀行代客境外理財業務境 外投資範圍的通知》,擴大QDII的適用範圍。股票及其結構性產品被納入商業銀 行QDII產品投資範圍。
2007年6月18日中國證監會公布《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境外證券投資管理試 行辦法》,允許內地基金管理公司及證券公司在海外金融市場進行投資,進一步 擴大QDII的範圍。
2007年7月25日,中國保監會與有關部門公布《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管理暫行
辦法》,准許保險公司運用總資產15%的資金投資境外,並將境外投資適用範圍 擴展至股票及股權等投資產品。
2007年9月12日,南方基金管理公司推出國內第一支股票型QDII基金-南方全 球精選基金,一舉突破了之前華安國際QDII產品冷冷清清的銷售困境,首日認購 規模接近500億元人民幣,這一規模超越了該基金預定的150億元人民幣目標,更 是原華安國際QDII產品50億人民幣首賣紀錄的近10倍。華夏全球精選基金、嘉實 海外中國股票基金與上投摩根亞太優勢成長基金則是隨後於10月發行,均在發售 首日達到預期規模上限,首日認購資金則是迭創新高,華夏、嘉實與上投摩根募 集規模分別創下600多億、700多億與超過1000 億人民幣的佳績。由於四支QDII 基金都超過基金募集申請上限,最後南方、華夏、嘉實與上投摩根認購資金比例 分別為61.97%、47.65%、40.7%與30%。
當時QDII基金熱賣的原因有三:
一、A股新基金停發的替代品
由於當時中國A股大幅上升,主管機關為降溫起見,暫時降低A股新基金申請,
投資人在偏好新基金的情況下,轉投資QDII基金。
二、規避單一市場的風險
由於當時A股價位已經偏高,投資人為了分散風險,從資產配置的角度進場投 資。
三、港股直通車效應
香港股市之前因港股直通車效應而大漲,但後來又因其他因素喊卡,QDII基 金是唯一可投資香港股市的管道。
但隨後因港股直通車喊停,港股大幅下跌,許多以投資港股為主要區域的 QDII,淨值大幅下跌,QDII 傷亡慘重。
隨後又因次貸風暴,使全球金融市場大跌,更使QDII基金跟著大跌,QDII基 金熱潮就此降溫。雖然2008年之後,QDII基金仍舊陸續發行,但募集規模都大不
如前。以2008年2月發行的工銀瑞信全球配置基金為例,募集規模僅有人民幣31.5 億元,與前一批QDII基金相比,規模縮水了近九成。
2008年下半年,QDII基金更受到重創,除了雷曼聲請破產使得各QDII基金淨 值大幅下挫外,第一支QDII基金-華安國際配置基金更因其投資由雷曼所發行且 擔任保證人的結構式債券,向主管機關申請暫停贖回。
【表 16】華安國際配置基金基本資料
基金名稱 華安國際配置基金
基金管理公司 華安基金
代碼 040006
類型 開放式混合型
託管機構 中國工商銀行
管理費率 1.50%
託管費率 0.10%
成立日期 2006/11/2
業績比較基準 35%MSCI 世界指數+45%雷曼全球綜合債券指數+10%美國 NAREIT 房地產證券化指數+10%道瓊 AIG 商品指數
境外投資顧問 雷曼兄弟資產管理公司
主要投資標的 全球股債
資料來源:華安基金公司網站
自此,中國股民聽到QDII基金,普遍都不存好印象,在網站上咒罵的股民無 數。QDII基金績效不佳的情況,甚至引發上投摩根基金公司總經理為此下台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