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1.了解自然科學與科技的重要性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 1.了解自然科學與科技的重要性"

Copied!
3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學習總目標:

1.從實驗與活動中,認識奇妙的物質世界。

2.知道波的性質、光的原理及兩者在生活中的應用。

3.了解熱對物質的影響,及物質發生化學變化的過程。

4.了解原子的結構、以及原子與分子的關係。

5.知道住家的結構,並知道美化居住環境的設計概念。

起訖 週

起訖

期 日題 主 單 元名 稱

對應能力指標 教學目標 教學活動重點

教學 數 節

教學資源

評量 式 方

重大議題 十大基本能力

8/30

緒論 進入 實驗 室

3-4-0-1 體會「科學」是經由探究、驗 證獲得的知識。

7-4-0-1 察覺每日生活活動中運用到 許多相關的科學概念。

7-4-0-2 在處理個人生活問題(如健 康、飲食)時,依科學知識來做決定。

1.了解自然科學與科技的重要性。

2.認識自然科學與生活科技的基 本內涵。3.知道學習本課程需有的態度。

4.知道並遵守實驗室的安全守則。

5.熟悉實驗室的環境,明瞭緊急 狀況時疏散及逃生的路線與程序。

6.確知滅火器的放置位置與使用 方法。

1.介紹自然科學與生活科技。

2.向學生說明實驗室的規則。

3.引導學生熟知實驗意外狀況發生時 的應變與處理。

1

1.實驗室 1.口頭評 量 2.實作評 量

【生涯發展教育】

3-3-1 培養正確 工作態度及價值 觀。

【環境教育】

4-4-1 能運用科 學方法鑑別、分 析、了解周遭的環 境狀況與變遷。

二、欣賞、表現與創 新

三、生涯規畫與終身 學習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 了解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 問題

(2)

9/2

│ 9/6

緒論

、第 1章  基 本測 量

進入 實驗 室、

1‧1長 度與 體積 的測 量

1-4-1-3 能針對變量的性質,採取合 適的度量策略。

1-4-2-2 知道由本量與誤差量的比 較,了解估計的意義。

1-4-3-1 統計分析資料,獲得有意義 的資訊。

1-4-4-3 由資料的變化趨勢,看出其 蘊含的意義及形成概念。

1-4-5-1 能選用適當的方式登錄及表 達資料。

1-4-5-4 正確運用科學名詞、符號及 常用的表達方式。

2-4-1-1 由探究的活動,嫻熟科學探 討的方法,並經由實作過程獲得科學 知識與技能。

3-4-0-1 體會「科學」是經由探究、驗 證獲得的知識。

4-4-1-1 了解科學、技術與數學的關 係。

5-4-1-1 知道細心的觀察以及嚴謹的 思辨,才能獲得可信的知識。

5-4-1-2 養成求真求實的處事態度,

不偏頗採證,持平審視爭議。

6-4-1-1 在同類事件,但由不同來源 的資料中,彙整出一通性(例如認定 若溫度很高,物質都會氣化。例如給 一篇文章訂一個恰當的標題)。

6-4-2-2 依現有理論,運用演繹推

1.認識各種常用的器材。

2.了解常用器材的正確使用方 法,及必須注意與遵守的事項。

3.能了解「控制變因」的實驗方 法。

4.能分辨變因的種類。

5.能利用「控制變因」的實驗方 法,進行實驗之相關研究。

6.知道測量的意義;測量結果包 括數字和單位兩部分。

7.了解測量會有誤差;能說明減 少誤差的方法以及知道估計值的 意義。

8.能由活動的過程學會長度的測 量方式。

9.了解利用排水法來測量不規則 且不溶於水的物體體積。

1.向學生說明實驗器材正確的使用方 法。

2.以國小已學知水溫高低會影響糖溶 解的快慢為例,說明控制變因的實驗 方法。

3.介紹控制變因的實驗方法對科學研 究的重要性。

4.經由實際的測量活動,知道測量的 意義與公制單位的必要性。

5.了解估計值的意義與正確判斷估計 值的應用。

6.用直尺測量鉛筆的長度,學會長度 的測量。

7.實際測量不同物體的體積。

3

1.實驗室 2.實驗器材 3.器材單 8 份 4.直尺 5.量筒 6.石頭 7.螺栓

1.口頭評 量 2.實作評 量 3.紙筆評 量

【生涯發展教育】

3-3-1 培養正確 工作態度及價值 觀。

【環境教育】

4-4-1 能運用科 學方法鑑別、分 析、了解周遭的環 境狀況與變遷。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 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 新

三、生涯規畫與終身 學習

四、表達、溝通與分 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 隊合作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 了解

七、規畫、組織與實 踐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 問題

(3)

9/9

│ 9/13

第1 章  基本 測量

1‧2質 量與 密度 的測 量

1-4-1-3 能針對變量的性質,採取合 適的度量策略。

1-4-3-1 統計分析資料,獲得有意義 的資訊。

1-4-4-2 由實驗的結果,獲得研判的 論點。

1-4-5-1 能選用適當的方式登錄及表 達資料。

1-4-5-2 由圖表、報告中解讀資料,

了解資料具有的內涵性質。

1-4-5-3 將研究的內容作有條理的、

科學性的陳述。

1-4-5-5 傾聽別人的報告,並能提出 意見或建議。

2-4-1-1 由探究的活動,嫻熟科學探 討的方法,並經由實作過程獲得科學 知識與技能。

3-4-0-1 體會「科學」是經由探究、驗 證獲得的知識。

4-4-1-1 了解科學、技術與數學的關 係。

5-4-1-1 知道細心的觀察以及嚴謹的 思辨,才能獲得可信的知識。

6-4-4-1 養成遇到問題,先行主動且 自主的思考,謀求解決策略的習慣。

6-4-4-2 在不違背科學原理的最低限 制下,考量任何可能達成目的的途 徑。

1.了解質量的定義;認識測量質 量的工具(天平)。

2.能正確操作上皿天平。

3.能正確讀出物體的總質量。

4.知道密度的物理意義、計算公式 和單位。

5.經由實際操作,學習質量和體 積的測量方法。

6.利用質量和體積的測量值求得 物體的密度。

7.了解兩物質體積相同時,密度 與質量成正比;兩物質質量相同 時,密度會與體積成反比。

8.知道密度是物質固有的性質,

可根據密度判定物質的種類。

9.知道固體的密度通常大於液 體,而氣體的密度則遠小於固體 與液體。

1.了解質量的測量與單位。

2.熟悉天平的使用與操作注意事項。

3.認識懸吊式等臂天平與上皿天平的 異同。

4.了解不同天平秤量質量的計算方 式。

5.了解密度的測量與定義。

6.知道密度、體積與質量之間的關 係。

7.了解常見物質密度的關係,以及固 體、液體和氣體之間的密度大小。

3

1.上皿天平 2.等臂天平 3.電子天平 4.量筒 5.大小不同的 螺栓數個 6.等質量的鋁 塊與木塊,等 體積的鋁塊與 木塊 7.一塊鬆軟的 麵包 8.棉花 9.水和冰塊 10.黏土

1.口頭評 量 2.實作評 量 3.紙筆評 量

【生涯發展教育】

3-3-1 培養正確 工作態度及價值 觀。

【環境教育】

4-4-1 能運用科 學方法鑑別、分 析、了解周遭的環 境狀況與變遷。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 潛能

三、生涯規畫與終身 學習

四、表達、溝通與分 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 隊合作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 了解

七、規畫、組織與實 踐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 問題

(4)

9/16

│ 9/20

第2 章  物質 的世 界

2‧1認 識物 質

1-4-2-1 若相同的研究得到不同的結 果,研判此不同是否具有關鍵性。

1-4-4-2 由實驗的結果,獲得研判的 論點。

1-4-5-4 正確運用科學名詞、符號及 常用的表達方式。

2-4-1-1 由探究的活動,嫻熟科學探 討的方法,並經由實作過程獲得科學 知識和技能。

2-4-4-2 探討物質的物理性質與化學 性質。

3-4-0-4 察覺科學的產生過程雖然嚴 謹,但是卻可能因為新的現象被發現 或新的觀察角度改變而有不同的詮 釋。

3-4-0-5 察覺依據科學理論做推測,

常可獲得證實。

5-4-1-1 知道細心的觀察以及嚴謹的 思辨,才能獲得可信的知識。

6-4-2-2 依現有理論,運用演繹推 理,推斷應發生的事。

7-4-0-1 察覺每日生活活動中運用到 許多相關的科學概念。

1.知道自然界充滿物質。

2.了解物質的定義為占有空間、具 有質量並且各有其特性。

3.能說出物質三態的特性。

4.認識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差 異。

5.能分辨生活中的物理變化與化 學變化。

6.了解物質的物理性質與化學性 質。

7.分辨純物質與混合物。

8.知道純物質有固定的性質,而 混合物的性質會隨組成成分的不 同而有所變化。

9.能了解混合物的概念,並學習 過濾的技巧。

10.了解利用純物質的特性可用來 分離混合物。

11.知道如何從混合物中分離出純 物質。

1.觀察身邊常見物品,了解各種物質 具有不同的特性。

2.以地表常見物質引入物質三態的概 念,讓學生了解物質占有空間、具有 質量的特性。

3.以水為舉例提問物質三態的定義與 狀態。

4.藉由觀察生活現象(如鐵生鏽和蠟 燭燃燒)比較其變化,了解物理變化 與化學變化的不同。

5.以市售飲料或衣服的成分標示,說 明純物質與混合物的分別。

6.進行食鹽水蒸發實驗,操作混合物 的分離。

3

1.常見的物質 2.注射筒 3.不同成分的 食品標示 4.未生鏽鐵釘 與生鏽鐵釘 5.衣服 6.漏斗 7.濾紙 8.滴管 9.食鹽 10.木炭粉 11.蒸發皿 12.玻璃棒 13.酒精燈 14.稱量紙 15.燒杯 16.漏斗架 17.量筒 18.三角架

1.口頭評 量 2.實作評 量 3.紙筆評 量

【環境教育】

2-4-1 了解環境 與經濟發展間的 關係。

二、欣賞、表現與創 新

三、生涯規畫與終身 學習

四、表達、溝通與分 享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 問題

(5)

9/23

│ 9/27

第2 章  物質 的世 界

2‧2水 溶液

2‧3空 氣的 組成

1-4-4-2 由實驗的結果,獲得研判的 論點。

1-4-4-4 能執行實驗,依結果去批判 或了解概念、理論、模型的適用性。

1-4-5-2 由圖表、報告中解讀資料,

了解資料具有的內涵性質。

1-4-5-4 正確運用科學名詞、符號及 常用的表達方式。

2-4-1-1 由探究的活動,嫻熟科學探 討的方法,並經由實作過程獲得科學 知識和技能。

2-4-4-1 知道大氣的主要成分。

2-4-4-3 知道溶液是由溶質與溶劑所 組成的,並了解濃度的意義。

2-4-4-4 知道物質是由粒子所組成,

週期表上元素性質的週期性。

2-4-8-2 認識食品、食品添加劑及醃 製、脫水、真空包裝等食品加工。

3-4-0-2 能判別什麼是觀察的現象,

什麼是科學理論。

4-4-3-5 認識產業發展與科技的互動 關係。

5-4-1-1 知道細心的觀察以及嚴謹的 思辨,才能獲得可信的知識。

6-4-2-2 依現有理論,運用演繹推 理,推斷應發生的事。

7-4-0-1 察覺每日生活活動中運用到 許多相關的科學概念。

1.了解並觀察溶解的現象。

2.了解溶質、溶劑與溶液這三者的 意義。

3.知道溶質可以是固、液、氣三 態。

4.知道溶劑除了水以外,還有其 他種類。

5.了解濃度的意義。

6.知道如何計算簡單的重量百分 濃度與體積百分濃度。

7.知道擴散是溶質由濃度高往濃 度低運動的現象。

8.知道溶解後,溶液中的溶質仍 在溶液中不停的運動。

9.了解飽和溶液的意義。

10.了解溶解現象、溶質、溶劑與 溶液的意義。

11.了解飽和溶液的意義,並知道 水溫與溶質在水中溶解度的關係。

12.知道溶解度的意義。

13.知道水溫與溶質在水中溶解度 的關係。

14.了解空氣是一種混合物。

1.觀察糖水,了解溶質、溶劑及溶液 的意義。

2.觀察生活中常見溶液,了解其組成 與種類。

3.以汽水為例,說明溶質可以有固、

液、氣三態。

4.了解水無法溶解所有物質,所以有 些溶液的溶液並非全部都是水。

5.實際操作溶解不同量的糖粉或調味 料,說明濃度的定義。

6.說明重量百分濃度與體積百分濃度 的意義及計算。

7.知道市售飲料或酒也應用了濃度計 算。

8.進行擴散作用的觀察,了解其原 理。

9.說明飽和溶液及未飽和溶液的意 義。

10.說明溶解度的意義,以及溫度對 固體及氣體溶解量的影響。

11.說明空氣是一種混合物,其組成 比例不一定一直維持一樣,會隨高度 和壓力有所變化。

3

1.黑糖 2.透明杯子 3.細銅絲 4.筷子 5.小茶匙 6.食鹽 7.沙拉油 8.水 9.試管 10.試管夾 11.光碟片 12.油性麥克筆 13.脫脂棉花 14.去漬油 15.指甲油 16.去光水 17.酒精 18.硫酸銅

1.口頭評 量 2.實作評 量 3.紙筆評 量

【環境教育】

2-4-1 了解環境 與經濟發展間的 關係。

四、表達、溝通與分 享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 問題

(6)

9/30

│ 10/4

第2 章  物質 的世 界、 第3 章  波動 與聲 音

2‧3空 氣的 組成

、 3‧1波 的傳 播

1-4-1-1 能由不同的角度或方法做觀 察。

1-4-1-2 能依某一屬性(或規則性)

去做有計畫的觀察。

1-4-4-2 由實驗的結果,獲得研判的 論點。

1-4-4-4 能執行實驗,依結果去批判 或了解概念、理論、模型的適用性。

1-4-5-3 將研究的內容作有條理的、

科學性的陳述。

2-4-1-1 由探究的活動,嫻熟科學探 討的方法,並經由實作過程獲得科學 知識和技能。

2-4-4-1 知道大氣的主要成分。

4-4-3-5 認識產業發展與科技的互動 關係。

5-4-1-1 知道細心的觀察以及嚴謹的 思辨,才能獲得可信的知識。

6-4-2-1 依現有的理論,運用類比、

轉換等推廣方式,推測可能發生的 事。

6-4-2-2 依現有理論,運用演繹推 理,推斷應發生的事。

7-4-0-1 察覺每日生活活動中運用到 許多相關的科學概念。

7-4-0-6 在處理問題時,能分工執 掌、操控變因,做流程規劃,有計畫 的進行操作。

1.知道空氣中各種氣體含量的排 名。

2.知道空氣中主要氣體-氮氣的 特性及應用。

3.知道空氣中鈍氣的特性及應用。

4.認識氧氣的製造方法;了解氧 氣有助燃性及檢驗方式。

5.知道二氧化碳的製造方法。

6.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質及其檢驗 方式。

7.了解波動產生的原因。

8.知道波動只傳送擾動,並不傳 送物質。

9.認識力學波。

10.了解力學波需要靠介質傳播。

1.了解組成空氣的主要氣體,及氣體 的特性。

2.說明空氣中還有水蒸氣和臭氧等氣 體,所占比例會時間和氣候不同而改 變。

3.了解鈍氣的特性。

4.認識氧氣的製備方式與檢驗方式。

5.說明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與檢驗方 法,知道可用澄清石灰水檢驗。

6.觀察水波的產生與繩波的移動,了 解波產生時的現象與原因。

7.說明力學波的特性,並介紹常見力 學波。

3

1.乾冰 2.二氧化碳氣 體

3.澄清石灰水 4.玻璃盤 5.玻璃杯 6.蠟燭 7.水 8.活動器材與 藥品

1.口頭評 量 2.紙筆評 量 3.實作評 量

【生涯發展教育】

3-3-1 培養正確 工作態度及價值 觀。

3-3-3 培養解決 生涯問題及做決 定的能力。

【環境教育】

2-4-2 了認識國 內的環境法規與 政策、國際環境公 約、環保組織,以 及公民的環境行 動。

4-4-1 能運用科 學方法鑑別、分 析、了解周遭的環 境狀況與變遷。

二、欣賞、表現與創 新

三、生涯規畫與終身 學習

四、表達、溝通與分 享

七、規畫、組織與實 踐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 問題

(7)

10/7

│ 10/1

1 第3 章  波動 與聲 音

3‧1波 的傳 播、

3‧2波 的特 性

1-4-1-1 能由不同的角度或方法做觀 察。

1-4-1-2 能依某一屬性(或規則性)

去做有計畫的觀察。

1-4-4-2 由實驗的結果,獲得研判的 論點。

1-4-4-4 能執行實驗,依結果去批判 或了解概念、理論、模型的適用性。

1-4-5-3 將研究的內容作有條理的、

科學性的陳述。

1-4-5-4 正確運用科學名詞、符號及 常用的表達方式。

2-4-1-1 由探究的活動,嫻熟科學探 討的方法,並經由實作過程獲得科學 知識和技能。

5-4-1-1 知道細心的觀察以及嚴謹的 思辨,才能獲得可信的知識。

6-4-2-1 依現有的理論,運用類比、

轉換等推廣方式,推測可能發生的 事。

7-4-0-1 察覺每日生活活動中運用到 許多相關的科學概念。

7-4-0-6 在處理問題時,能分工執 掌、操控變因,做流程規劃,有計畫 的進行操作。

【第一次評量週】

1.藉由彈簧的振動,觀察波的傳 播情形。

2.知道橫波、縱波的定義與區別。

3.了解波動的基本性質:週期、頻 率、波長、振幅、波速。

4.了解在相同介質下,具有相同 的波速。

5.知道在波速相同時,頻率與波 長的關係。

1.實際操作彈簧波的傳播,了解波傳 遞時的特性。

2.歸納實驗結果,了解橫波與縱波的 定義與區別。

3.利用掛圖,講解何謂波的週期、波 峰、波谷與振幅。

4.講解何謂連續週期波。

5.講解週期與頻率互為倒數關係,並 介紹頻率的單位。

6.提問學生能否正確回答週期、波 長、振幅的正確定義與常用的單位;

能否說明週期與頻率互為倒數關係。

7.講解波速,並說明波速、頻率與波 長間的關係。

8.說明橫波與縱波在波的一些基本性 質上是類似的。

3

1.長約 15 公分 的彈簧 2.繩子與長約 10 公分的黃絲 帶

3.馬錶 4.掛圖

1.口頭評 量 2.紙筆評 量 3.實作評 量

【生涯發展教育】

3-3-1 培養正確 工作態度及價值 觀。

3-3-3 培養解決生 涯問題及做決定 的能力。

【環境教育】

2-4-2 了認識國 內的環境法規與 政策、國際環境公 約、環保組織,以 及公民的環境行 動。

4-4-1 能運用科 學方法鑑別、分 析、了解周遭的環 境狀況與變遷。

二、欣賞、表現與創 新

三、生涯規畫與終身 學習

四、表達、溝通與分 享

七、規畫、組織與實 踐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 問題

(8)

10/1

4

│ 10/1

8 第3 章  波動 與聲 音

3‧3聲 波的 產生 與傳 播、

3‧4聲 波的 反射 與超 聲波

1-4-4-3 由資料的變化趨勢,看出其 中蘊含的意義及形成概念。

1-4-5-2 由圖表、報告中解讀資料,

了解資料具有的內涵性質。

2-4-5-6 認識聲音、光的性質,探討 波動現象及人對訊息的感受。

3-4-0-1 體會「科學」是經由探究、驗 證獲得的知識。

4-4-1-1 了解科學、技術與數學的關 係。

6-4-2-1 依現有的理論,運用類比、

轉換等推廣方式,推測可能發生的 事。

7-4-0-1 察覺每日生活活動中運用到 許多相關的科學概念。

7-4-0-2 在處理個人生活問題(如健 康、食、衣、住、行)時,依科學知識來 做決定。

7-4-0-3 運用科學方法去解決日常生 活的問題。

1.知道聲音是因為物體快速振動 而產生的。

2.知道在空氣中傳播的聲波是一 種縱波。

3.知道聲音在接近真空的環境下 不易傳播,是一種力學波。

4.知道固體、液體和氣體皆可傳播 聲音。

5.知道聲音傳播的速率通常為固 體>液體>氣體。

6.知道介質的種類、狀態、密度及 溫度等因素,皆會影響聲音傳播 的速度。

7.了解反射的意義。

8.知道反射回來的聲音稱為回聲。

9.知道回聲對生活的影響。

10.知道增加及消除回聲的方法。

11.知道如何利用聲波的反射來測 量距離。

12.知道超聲波的生活應用。

1.利用音叉及聲帶的振動現象,說明 聲音是因為物體快速振動所產生的。

2.說明聲音是一種波動,且其在空氣 中傳播的方式是縱波。

3.利用聲音是一種波動的性質,說明 聽覺是如何產生的。

4.以波以耳實驗說明接近真空的環境 不易傳播聲音,可知聲音的傳播需要 介質,所以聲音是一種力學波。

5.將耳朵貼在桌面上,可以清楚聽到 敲桌聲,由此可知固體可以傳播聲 音。

6.利用游泳者潛入水中時,仍可聽到 聲音,說明液體可以傳播聲音。

7.利用課本圖表說明聲音的傳播速 率,通常為固體>液體>氣體。

8.利用在空氣中傳播的聲波,說明介 質的狀態、密度及溫度等因素,皆會 影響聲速。

9.講述反射的意義並舉例反射的現 象,例如聲波的反射與光線的反射。

10.舉例說明光滑或堅硬的表面容易 反射回聲;有孔隙或柔軟的表面容易 吸收回聲。

11.說明利用聲納裝置來測量海底深 度的方法。

12.說明超聲波的定義,並比較各種 動物的聽覺範圍,知道人耳的聽覺範

3

1.音叉 2.水槽 3.超聲波應用 的相關資料

1.口頭評 量 2.實作評 量 3.紙筆評 量

【生涯發展教育】

3-3-1 培養正確 工作態度及價值 觀。

3-3-3 培養解決生 涯問題及做決定 的能力。

【環境教育】

2-4-2 了認識國 內的環境法規與 政策、國際環境公 約、環保組織,以 及公民的環境行 動。

4-4-1 能運用科 學方法鑑別、分 析、了解周遭的環 境狀況與變遷。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 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 新

三、生涯規畫與終身 學習

四、表達、溝通與分 享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 了解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 問題

(9)

10/2

1

│ 10/2

5 第3 章  波動 與聲 音、 第4 章  光

3‧5多 變的 聲音

4‧1光 的傳 播與 光速

1-4-1-1 能由不同的角度或方法做觀 察。

1-4-1-2 能依某一屬性(或規則性)去 做有計畫的觀察。

1-4-4-2 由實驗的結果,獲得研判的 論點。

1-4-4-4 能執行實驗,依結果去批判 或了解概念、理論、模型的適用性。

1-4-5-3 將研究的內容作有條理的、

科學性的陳述。

2-4-1-1 由探究的活動,嫻熟科學探 討的方法,並經由實作過程獲得科學 知識和技能。

2-4-5-6 認識聲音、光的性質,探討 波動現象及人對訊息的感受。

3-4-0-1 體會「科學」是經由探究、驗 證獲得的知識。

4-4-1-1 了解科學、技術與數學的關 係。

5-4-1-1 知道細心的觀察以及嚴謹的 思辨,才能獲得可信的知識。

6-4-2-1 依現有的理論,運用類比、

轉換等推廣方式,推測可能發生的 事。

7-4-0-1 察覺每日生活活動中運用到 許多相關的科學概念。

7-4-0-2 在處理個人生活問題(如健 康、食、衣、住、行)時,依科學知識來

1.知道響度、音調及音色可描述聲 音的不同和變化。

2.知道聲音的高低稱為音調,振 動頻率越高,所發出的聲調越高。

3.知道聲音強弱的程度稱為響 度, 振幅越大,發出音量也越 大,響度通常也越大。

4.知道聲音強度的單位是分貝

(dB)。

5.了解響度與振動體振幅的關係。

6.介紹共振的意義,並驗證兩個 同頻率的音叉可以產生共振。

7.知道同頻率的音叉可產生共 振, 而共鳴箱可以增強聲音的強 度。

8.知道發音體獨特的發音特性稱 為音色;發音體的音色主要決定 於聲音的波形。

9.知道振動的物體越短、越細或拉 得越緊,則振動頻率越快,音調 越高。

10.知道噪音的定義與對人體的影 響。

11.知道光以直線前進方式傳播。

12.能說明生活中光的直線傳播所 造成的現象。

13.了解針孔成像及成像性質。

14.知道光可以穿越真空。

1.說明音調的定義,並指出振動體的 頻率越高,所發出的聲音音調也越 高。

2.說明響度的定義,並指出振動體的 振幅越大,所發出的音量也越大,聲 音的響度通常也越大。

3.介紹聲音強度的單位:分貝,並說 明分貝的意義。

4.介紹共振的意義,並透過實驗說明 兩個同頻率的音叉,可以產生共振。

5.說明音色的定義,並利用課本圖片 指出一個發音體的音色,主要決定於 聲音的波形。

6.利用吉他進行說明,振動的物體越 薄、越短、越細或拉得越緊,則振動 頻率越快,音調越高。

7.利用一些樂器指出樂器振動的部 分,並說明其厚薄、長短、粗細和鬆 緊等因素與音調的高低有何關係。

8.說明噪音的定義與對人體的影響。

9.說明光須進入眼睛才能產生視覺。

10.說明光的直線傳播性質與應用。

11.評量能否利用光的直線傳播性 質,說明影子的形成。

12.進行針孔成像活動,利用針孔成 像,再次驗證與說明光的直進性質。

13.以光的直線傳播性質說明針孔成 像,以及成像大小與光源、針孔紙屏

3

1.有共鳴箱的 音叉 2.示波器 3.吉他 1 把 4.西卡紙 5.小燈泡及電 池組 6.筒狀容器 7.描圖紙 8.圖釘 9.蠟燭

1.口頭評 量 2.紙筆評 量 3.實作評 量

【生涯發展教育】

3-3-1 培養正確 工作態度及價值 觀。

【環境教育】

4-3-1 能藉由各 種媒介探究國內 外環境問題,並 歸納其發生的可 能原因。

4-4-1 能運用科 學方法鑑別、分 析、了解周遭的環 境狀況與變遷。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 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 新

三、生涯規畫與終身 學習

四、表達、溝通與分 享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 了解

七、規畫、組織與實 踐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 問題

(10)

10/2

8

│ 11/1

第4 章  光

4‧2光 的反 射與 面鏡

2-4-5-6 認識聲音、光的性質,探討 波動現象及人對訊息的感受。

6-4-1-1 在同類事件,但由不同來源 的資料中,彙整出一通則性(例如認 定若溫度很高,物質都會氣化)。

6-4-2-1 依現有的理論,運用類比、

轉換等推廣方式,推測可能發生的 事。

6-4-2-2 依現有理論,運用演繹推 理,推斷應發生的事。

6-4-4-1 養成遇到問題,先行主動且 自主思考,謀求解決策略的習慣。

7-4-0-1 察覺每日生活活動中運用到 許多相關的科學概念。

1.了解反射定律。

2.了解平面鏡成像原理。

3.知道光亮平滑的表面也可產生 鏡面成像。

4.能說明平面鏡成像為虛像,知 道成像情形與物體位置間的關係。

5.知道凹面鏡和凸面鏡的成像原 理。能舉出凹面鏡、凸面鏡在生活 中的應用。

1.說明光的反射時,強調光在任何表 面發生反射時,均會遵守反射定律。

2.光在表面某點發生反射時,能正確 畫出入射線、法線和反射線的相關位 置,以及說明入射角與反射角的關 係。

3.介紹平面鏡成像時,應先以點光源 為例,說明成像原理,並評量學生能 否以反射定律說明平面鏡成像原理。

4.說明平面鏡所生成的虛像並不是由 實際光線交會而成,而是由鏡面反射 的光線進入眼睛造成的視覺。

3

1.平面鏡 2.籃球 3.紙張 4.木板 5.玻璃 6.光亮平滑的 金屬片(如鋁 箔紙)

7.深色透明壓 克力板 8.長尾夾 9.拾圓硬幣 10.A3 白紙或 方格紙 11.直尺 12.筆 13.凹、凸面鏡

1.口頭評 量 2.紙筆評 量 3.實作評 量

【家政教育】

3-4-4 運用資源 分析、研判與整合 家庭消費資訊,

以解決生活問題。

【環境教育】

4-3-1 能藉由各 種媒介探究國內 外環境問題,並 歸納其發生的可 能原因。

4-3-2 能分析各 國之環境保護策 略,並與我國之 相關做法做比較。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 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 新

三、生涯規畫與終身 學習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 問題

(11)

11/4

│ 11/8

第4 章  光

4‧3光 的折 射與 透鏡

1-4-1-1 能由不同的角度或方法做觀 察。

1-4-4-2 由實驗的結果,獲得研判的 論點。

1-4-5-1 能選用適當的方式登錄及表 達資料。

1-4-5-3 將研究的內容作有條理的、

科學性的陳述。

2-4-5-6 認識聲音、光的性質,探討 波動現象及人對訊息的感受。

5-4-1-1 知道細心的觀察以及嚴謹的 思辯,才能獲得可信的知識。

6-4-2-1 依現有的理論,運用類比、

轉換等推廣方式,推測可能發生的 事。

6-4-2-2 依現有理論,運用演繹推 理,推斷應發生的事。

6-4-5-1 能設計實驗來驗證假設。

6-4-5-2 處理問題時,能分工執掌,

做流程規劃,有計畫的進行操作。

7-4-0-1 察覺每日生活活動中運用到 許多相關的科學概念。

7-4-0-6 在處理問題時,能分工執 掌、操控變因,做流程規劃,有計畫 的進行操作。

1.了解光通過不同介質時,會產 生折射。

2.了解光的折射法則。

3.知道光具有可逆性。

4.知道日常生活中因光線折射所 引起的現象。

5.了解三稜鏡的組合,可讓光線 會聚會發散。

6.了解如何分辨凸透鏡與凹透鏡。

7.知道凸透鏡能會聚光線,凹透 鏡會發散光線。

8.能測量凸透鏡的焦距,並知道 透鏡兩側的焦距相等。

9.了解透鏡成像的原理。

10.能區別實像與虛像。

11.由實驗觀察物體與透鏡間的距 離會影響像的大小、正倒立與位 置。

12.能綜合凸透鏡與凹透鏡的成像 性質。

13.知道透鏡成像原理與性質。

1.以生活中因光的折射所造成的現 象,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

2.利用課本示意圖,說明光的折射法 則與光具有可逆性。

3.利用圖片說明視深與實際深度的成 因與差異。

4.介紹光經由空氣穿過三稜鏡後再回 到空氣中時(光線發生折射),都會 向稜鏡厚度大的部分偏折,進而說明 兩個稜鏡不同的組合,具有使平行光 線會聚或發散的功能。

5.介紹透鏡的分類及如何區分凸透鏡 與凹透鏡。

6.利用稜鏡的組合與凸、凹透鏡比 較,說明凸透鏡會使光線會聚,而凹 透鏡會使光線發散。

7.介紹焦點及焦距的意義。

8.藉由操作實驗與歸納,說明光線經 過凸、凹透鏡折射後的成像性質。

3

1.長方體的透 明容器 2.雷射筆 3.線香 4.牛奶 5.鉛筆 6.碗 7.硬幣 8.凸透鏡 9.凹透鏡 10.蠟燭 11.紙屏 12.直尺 13.白紙

1.口頭評 量 2.紙筆評 量 3.實作評 量

【家政教育】

3-4-4 運用資源 分析、研判與整合 家庭消費資訊,

以解決生活問題。

【環境教育】

4-3-1 能藉由各 種媒介探究國內 外環境問題,並 歸納其發生的可 能原因。

4-3-2 能分析各 國之環境保護策 略,並與我國之 相關做法做比較。

二、欣賞、表現與創 新

三、生涯規畫與終身 學習

四、表達、溝通與分 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 隊合作

七、規畫、組織與實 踐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 問題

(12)

11/1 1

│ 11/1

5 第4 章  光

4‧4光 學儀 器

4‧5色 光與 顏色

1-4-1-1 能由不同的角度或方法做觀 察。

1-4-4-2 由實驗的結果,獲得研判的 論點。

1-4-5-3 將研究的內容作有條理的、

科學性的陳述。

2-4-5-6 認識聲音、光的性質,探討 波動現象及人對訊息的感受。

3-4-0-1 體會「科學」是經由探究、驗 證獲得的知識。

4-4-1-1 了解科學、技術與數學的關 係。

5-4-1-1 知道細心的觀察以及嚴謹的 思辯,才能獲得可信的知識。

6-4-1-1 在同類事件,但由不同來源 的資料中,彙整出一通則性(例如認 定若溫度很高,物質都會氣化)。

6-4-2-1 依現有的理論,運用類比、

轉換等推廣方式,推測可能發生的 事。

6-4-5-1 能設計實驗來驗證假設。

6-4-5-2 處理問題時,能分工執掌,

做流程規劃,有計畫的進行操作。

7-4-0-1 察覺每日生活活動中運用到 許多相關的科學概念。

7-4-0-3 運用科學方法去解決日常生 活的問題。

7-4-0-6 在處理問題時,能分工執

1.能說明複式顯微鏡的成像原理 及性質。

2.能說明照相機的基本原理及成 像性質。

3.了解眼睛的構造、功能與成像原 理。了解近視和遠視的成因,並需 配戴何種透鏡矯正視力。

4.知道白光經三稜鏡折射會產生 色散現象,並能列舉光譜色。

5.知道紅、綠、藍三種色光可以合 成其他顏色。能列舉光的三原色及 生活中的應用。

6.知道不透明物體所顯示的顏 色,與物體表面吸收與反射光的 特性有關。知道透明物體的顏色由 透射光決定。

7.知道沒有光就無法看見物體,

物體也無法顯現顏色。

8.了解物體會隨著照射光源的顏 色而顯示不同的顏色。

9.了解色光應用於生活的實例。

1.說明複式顯微鏡的成像原理。

2.說明照相機的成像原理。

3.介紹眼睛各部分構造及功能,其中 角膜和水晶體具有凸透鏡的功能,使 入射眼內的光線發生折射。

4.簡單介紹視覺如何產生。

5.配合圖片說明近視和遠視的成因,

並說明配戴透鏡矯正視力的原理。

6.評量學生能否比較照相機與眼睛兩 者構造及功能異同,並能否說明近視 和遠視的成因,並指出應配戴何種透 鏡來矯正視力。

7.說明顏色是光進入眼睛後所引發的 一種視覺感受。

8.由陽光通過透明三稜鏡的色散現 象,說明陽光和日光燈等白光光源是 由不同顏色的光混合而成。

9.介紹紅、綠、藍三原色光可以合成 其他顏色,並舉例說明光的三原色在 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實例。

10.指出引起可見光譜為紅、橙、黃、

綠、藍、靛、紫等7 種色光,並說明陽 光下不透明物體所顯示的顏色與物體 表面吸收或反射光的關係。

11.介紹不透明物體所顯示的顏色,

與物體表面吸收與反射光的特性有 關。

12.說明透明或半透明物體的顏色,

3

1.顯微鏡 2.照相機 3.眼鏡 4.望遠鏡 5.三稜鏡 6.手電筒 7.紅、綠、藍 3 色透明玻璃紙 8.暗箱 9.檯燈 10.色紙(紅、

綠、藍、白、

黑)

11.玻璃紙

(紅、綠、藍)

1.口頭評 量 2.紙筆評 量 3.實作評 量

【家政教育】

3-4-4 運用資源 分析、研判與整合 家庭消費資訊,

以解決生活問題。

【環境教育】

4-3-1 能藉由各 種媒介探究國內 外環境問題,並 歸納其發生的可 能原因。

4-3-2 能分析各 國之環境保護策 略,並與我國之 相關做法做比較。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 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 新

三、生涯規畫與終身 學習

四、表達、溝通與分 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 隊合作

七、規畫、組織與實 踐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 問題

(13)

11/1

8

│ 11/2

2 第5 章  溫度 與熱

5‧1溫 度與 溫度 計、

5‧2熱 量與 比熱

1-4-1-3 能針對變量的性質,採取合 適的度量策略。

1-4-2-1 若相同的研究得到不同的結 果,研判此不同是否具有關鍵性。

1-4-2-3 能在執行實驗時,操控變 因,並評估「不變量」假設成立的範 圍。

1-4-3-1 統計分析資料,獲得有意義 的資訊。

1-4-3-2 依資料推測其屬性及因果關 係。

1-4-4-2 由實驗的結果,獲得研判的 論點。

1-4-4-3 由資料的變化趨勢,看出其 中蘊含的意義及形成概念。

1-4-4-4 能執行實驗,依結果去批判 或了解概念、理論、模型的適用性。

1-4-5-2 由圖表、報告中解讀資料,

了解資料具有的內涵性質。

1-4-5-4 正確運用科學名詞、符號及 常用的表達方式。

2-4-1-1 由探究的活動,嫻熟科學探 討的方法,並經由實作過程獲得科學 知識和技能。

3-4-0-2 能判別什麼是觀察的現象,

什麼是科學理論。

6-4-1-1 在同類事件,但由不同來源 的資料中,彙整出一通則性(例如認

1.了解客觀表示物體冷熱程度的 方式。

2.了解溫度計的使用原理。

3.利用水的膨脹和收縮的現象,

使學生了解溫度計的原理。

4.認識溫標的種類。

5.知道攝氏溫標的制定方式。

6.學會攝氏溫標與華氏溫標的換 算。

7.知道熱能與熱量的意義。

8.了解何謂熱平衡。

9.了解當熱能進出物體時,會造 成物體的溫度變化。

10.了解熱量常用的單位。

11.藉由觀察加熱時間(熱量多寡) 與物質溫度變化關係,了解熱量 與溫度變化成正比。

12.利用加熱不同質量的相同物 質,了解加熱時間一定時,質量 越大者,溫度變化量越小。

13.利用相同質量的不同物質,加 熱一定時間後,比較溫度變化量 的不同,來了解物質間比熱的大 小。

1.提問為什麼對同一杯水的冷熱感 受,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感覺?同一 個人的左、右兩手對同一杯水的冷熱 也會有不同的感覺嗎?

2.說明要有客觀和標準的測量工具,

才能精確描述物體冷熱。

3.藉由操作實驗,了解溫度計設計的 原理。

4.說明物體的冷熱程度可用溫度表示 及介紹常用的溫度計。

5.講解溫度計的使用原理。

6.展示溫度計實物或溫度計掛圖。

7.介紹攝氏溫標的制定。

8.說明華氏溫標與攝氏溫標間的換算 公式與換算方法。

9.說明熱與熱平衡,並定義熱量。

10.以課本圖講解熱平衡的意義、溫 度計的使用與熱平衡間的關係。

11.介紹熱量單位:說明「卡」的定義 及與相關問題的計算。

12.藉由實驗結果,說明比較物質的 種類、質量與溫度上升的關係。

3

1.水銀溫度計 或酒精溫度計 2.熱脹冷縮現 象的照片 3.燒杯 4.錐形瓶 5.紅墨水 6.細玻璃管

1.口頭評 量 2.紙筆評 量 3.實作評 量

【環境教育】

3-4-4 願意依循 環保簡樸與健康 的理念於日常生 活與消費行為。

【海洋教育】

4-4-3 認識海水 的物理性質(如 密度、比熱、浮力、

壓力等)與作用

(如波浪、潮汐、

洋流等),及其 對海洋生物分布 的影響。

4-4-4 認識海洋 在地球上的分布、

比例及種類。

二、欣賞、表現與創 新

三、生涯規畫與終身 學習

四、表達、溝通與分 享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 了解

七、規畫、組織與實 踐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 問題

(14)

11/2

5

│ 11/2

9 第5 章  溫度 與熱

5‧2熱 量與 比熱

5‧3熱 對物 質的 影響

1-4-1-3 能針對變量的性質,採取合 適的度量策略。

1-4-2-1 若相同的研究得到不同的結 果,研判此不同是否具有關鍵性。

1-4-2-3 能在執行實驗時,操控變 因,並評估「不變量」假設成立的範 圍。

1-4-3-1 統計分析資料,獲得有意義 的資訊。

1-4-3-2 依資料推測其屬性及因果關 係。

1-4-4-2 由實驗的結果,獲得研判的 論點。

1-4-4-3 由資料的變化趨勢,看出其 中蘊含的意義及形成概念。

1-4-4-4 能執行實驗,依結果去批判 或了解概念、理論、模型的適用性。

1-4-5-2 由圖表、報告中解讀資料,

了解資料具有的內涵性質。

2-4-1-1 由探究的活動,嫻熟科學探 討的方法,並經由實作過程獲得科學 知識和技能。

2-4-7-3 認識化學反應的吸熱、放熱 反應。

3-4-0-2 能判別什麼是觀察的現象,

什麼是科學理論。

6-4-1-1 在同類事件,但由不同來源 的資料中,彙整出一通則性(例如認

1.了解加熱相同的物質,上升溫 度與質量成反比。

2.了解加熱相同質量的不同物 質,比熱越小者,上升溫度越大。

3.了解比熱的定義。

4.了解固體熱膨脹的原理。

5.知道有些物質會有熱脹冷縮的 現象。

6.了解水獨特的性質:4℃時,

體積最小、密度最大。

7.了解生活中因應物體熱漲冷縮 的方式。

8.知道熔化、凝固和凝結的意義,

並說出熱能進出的狀態。

9.知道熔點、凝固點、沸點和凝結 點的定義。

10.知道汽化的意義,並能說明蒸 發與沸騰的差異。

1.了解加熱相同質量的物質,比熱較 小的上升溫度較大,比熱較大的上升 溫度較小。

2.介紹物體熱脹冷縮的性質。

3.由課本圖說明水結冰後,體積反而 變大,並講解水體積與密度隨溫度變 化的情形。

4.以生活中的狀態變化引起動機,探 討狀態變化與熱量的關係。

5.進行探索活動:畫出水溫的變化 圖。

6.說明冰加熱熔化成水的變化曲線圖 及熔點的定義。冰熔化時需吸收熱 量,當水凝固成冰則會放出熱量,可 用融雪時比下雪時感覺更冷的例子輔 助說明吸、放熱的現象。

7.說明水的液態與氣態的變化,以雨 水蒸發的例子引起學生的動機,說明 水吸收熱量會汽化成水蒸氣,並說明 汽化的種類有蒸發與沸騰;溫度越 高,水的蒸發速率越快。

3

1.熱脹冷縮現 象的照片 2.乒乓球 3.熱水適量 4.1000 mL 燒 杯

1.口頭評 量 2.紙筆評 量 3.實作評 量

【環境教育】

3-4-4 願意依循 環保簡樸與健康 的理念於日常生 活與消費行為。

【海洋教育】

4-4-3 認識海水 的物理性質(如 密度、比熱、浮力、

壓力等)與作用

(如波浪、潮汐、

洋流等),及其 對海洋生物分布 的影響。

4-4-4 認識海洋 在地球上的分布、

比例及種類。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 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 新

三、生涯規畫與終身 學習

四、表達、溝通與分 享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 了解

七、規畫、組織與實 踐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 問題

(15)

12/2

│ 12/6

第5 章  溫度 與熱

5‧3熱 對物 質的 影響

5‧4熱 的傳 播方 式

1-4-3-2 依資料推測其屬性及因果關 係。

1-4-4-3 由資料的變化趨勢,看出其 中蘊含的意義及形成概念。

1-4-5-2 由圖表、報告中解讀資料,

了解資料具有的內涵性質。

1-4-5-5 傾聽別人的報告,並能提出 意見或建議。

2-4-7-3 認識化學反應的吸熱、放熱 反應。

3-4-0-2 能判別什麼是觀察的現象,

什麼是科學理論。

6-4-1-1 在同類事件,但由不同來源 的資料中,彙整出一通則性(例如認 定若溫度很高,物質都會氣化)。

6-4-2-1 依現有的理論,運用類比、

轉換等推廣方式,推測可能發生的 事。

6-4-2-2 依現有理論,運用演繹推 理,推斷應發生的事。

7-4-0-1 察覺每日生活活動中運用到 許多相關的科學概念。

7-4-0-2 在處理個人生活問題(如健 康、食、衣、住、行)時,依科學知識來 做決定。

7-4-0-3 運用科學方法去解決日常生 活的問題。

1.了解物質的昇華與凝華的現 象, 並能說出熱能的進出狀態。

2.了解物質狀態變化的過程中,

能量的進出情況。

3.了解物質在固態、液態、氣態時 的粒子分布,並能說出物質三態 變化間熱量的吸放過程。

4.能舉例說明當物質發生物理變 化、化學變化時所伴隨的能量變 化。

5.了解傳導、對流、輻射是熱傳播 的三種方式。

6.了解熱傳導的現象。

7.了解熱傳導是固體主要的傳熱 方式。

8.知道不同的物質對熱傳導的快 慢各不相同。

9.明白生活中如何應用熱傳導現 象。

10.了解熱對流的現象及原因。

11.能明白自然界中的「風」,是 空氣熱對流現象所引起的。

12.了解熱對流的應用。

13.了解熱輻射的現象與應用。

14.了解熱輻射的效果與物體表面 顏色有關。

1.舉例生活中應用溫度高、蒸發速率 快的原理之生活用品;說明水加熱變 成水蒸氣的溫度變化曲線及沸點的定 義。水汽化時需吸收熱量,水蒸氣凝 結成水時則會放出熱量。

2.利用示範實驗說明化學變化也會伴 隨著能量的改變。

3.講述生活中與熱的傳播有關的實 例,例如以手拿盛裝熱水的鋼杯會覺 得燙、打開冰箱的冷凍庫會覺得冷。

4.舉出熱傳導的生活實例,例如使用 金屬鍋盛裝食物加熱,雖然食物沒有 直接接觸火源,但亦可將食物煮熟。

5.說明熱傳導的過程中,導熱介質不 須移動。

6.說明熱傳導受到傳導物質的影響,

並介紹導熱快慢不同的物質及其生活 應用。

7.講解熱對流的方式與成因,並結合 密度概念說明水為什麼從表面開始結 冰,及為何寒帶的水中生物在水面結 冰時仍能生存的原因。

8.說明風是由空氣的熱對流現象所形 成的,講解陸風、海風的成因。

9.說明生活中熱對流的應用實例。

10.以太陽熱能傳遞的方式說明熱輻 射,舉例說明熱輻射的應用。

11.以悶燒鍋的設計結構為例,講解 3

1.試管夾 2.試管 3.錶玻璃 4.氯化亞鈷試 紙

5.酒精燈 6.燒杯 7.粗細相同的 金屬棒及玻璃 棒

8.熱對流傳播 方式的掛圖

1.口頭評 量 2.紙筆評 量 3.實作評 量

【環境教育】

3-4-4 願意依循 環保簡樸與健康 的理念於日常生 活與消費行為。

【海洋教育】

4-4-3 認識海水 的物理性質(如 密度、比熱、浮力、

壓力等)與作用

(如波浪、潮汐、

洋流等),及其 對海洋生物分布 的影響。

4-4-4 認識海洋 在地球上的分布、

比例及種類。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 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 新

三、生涯規畫與終身 學習

四、表達、溝通與分 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 合作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 了解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 問題

(16)

12/9

│ 12/1

3 第6 章  元素 與化 合物

6‧1純 物質 的分 類、

6‧2認 識元 素

1-4-1-2 能依某一屬性(或規則性)去 做有計畫的觀察。

1-4-2-1 若相同的研究得到不同的結 果,研判此不同是否具有關鍵性。

1-4-4-2 由實驗的結果,獲得研判的 論點。

1-4-4-4 能執行實驗,依結果去批判 或了解概念、理論、模型的適用性。

1-4-5-4 正確運用科學名詞、符號及 常用的表達方式。

2-4-1-1 由探究的活動,嫻熟科學探 討的方法,並經由實作過程獲得科學 知識和技能。

2-4-4-2 探討物質的物理性質與化學 性質。

2-4-5-2 了解常用的金屬、非金屬元 素的活性大小及其化合物。

2-4-7-1 認識化學反應的變化,並指 出影響化學反應快慢的因素。

2-4-8-3 認識各種天然與人造材料及 其在生活中的應用,並嘗試對各種材 料進行加工與運用。

4-4-1-2 了解技術與科學的關係。

6-4-2-2 依現有理論,運用演繹推 理,推斷應發生的事。

7-4-0-1 察覺每日生活活動中運用到 許多相關的科學概念。

7-4-0-2 在處理個人生活問題(如健

1.由卜利士力的製氧方法了解純 物質包含元素與化合物兩種,並 能總結說出物質的分類。

2.能利用氧化汞的反應,了解分 解反應的概念。

3.能由氫氣、氧氣燃燒生成水等例 子,了解化合反應概念。

4.了解化合物的成分元素,就是 由參與化合反應的元素所組成。

5.了解化合物的性質與成分元素 的性質不同。

6.

觀察比較金屬元素與非金屬元素 新切面的顏色與光澤。

7.觀察比較金屬元素與非金屬元 素的導電性。

8.觀察比較金屬元素與非金屬元 素的導展性。

9.知道金屬與非金屬元素的特性。

10.能分辨金屬元素與非金屬元 素。

1.介紹卜利士力製氧方法,氧化汞照 光後分解成氧和汞,說明氧化汞為化 合物、氧和汞為元素的定義與分解反 應的概念。

2.舉氫氣和氧氣反應生成水為例子,

引導學生了解什麼是化合反應。

3.說明由兩種不同元素化合生成的化 合物,這些化合物的成分元素,就是 由參與化合反應的元素所組成。

4.說明化合物的性質與成分元素的性 質不同,例如水沒有氫氣的可燃性,

也沒有氧氣的助燃性。

5.由氫氣、氧氣與水的性質比較,了 解化合物的性質與成分元素的性質不 同。

6.進行實驗,了解金屬與非金屬元素 的特性與差異。

7.請學生發表,還知道哪些金屬元素 與非金屬元素。

3

1.常見的金屬 與非金屬元素 2.各種用非金 屬與金屬元素 製作的生活用 品

1.口頭評 量 2.紙筆評 量 3.實作評 量

【家政教育】

3-4-3 建立合宜 的生活價值觀。

3-4-5 了解有效 的資源管理,並 應用於生活中。

【環境教育】

4-3-2 能分析各 國之環境保護策 略,並與我國之 相關做法做比較。

二、欣賞、表現與創 新

三、生涯規畫與終身 學習

四、表達、溝通與分 享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 了解

七、規畫、組織與實 踐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 問題

(17)

12/1 6

│ 12/2

0 第6 章  元素 與化 合物

6‧2認 識元 素、

6‧3原 子的 結構

1-4-1-2 能依某一屬性(或規則性)去 做有計畫的觀察。

1-4-2-1 若相同的研究得到不同的結 果,研判此不同是否具有關鍵性。

1-4-4-2 由實驗的結果,獲得研判的 論點。

1-4-4-4 能執行實驗,依結果去批判 或了解概念、理論、模型的適用性。

1-4-5-4 正確運用科學名詞、符號及 常用的表達方式。

2-4-1-1 由探究的活動,嫻熟科學探 討的方法,並經由實作過程獲得科學 知識和技能。

2-4-4-2 探討物質的物理性質與化學 性質。

2-4-4-4 知道物質是由粒子所組成,

週期表上元素性質的週期性。

2-4-4-5 認識物質的組成和結構,元 素與化合物之間的關係,並了解化學 反應與原子的重新排列。

2-4-5-2 了解常用的金屬、非金屬元 素的活性大小及其化合物。

2-4-7-1 認識化學反應的變化,並指 出影響化學反應快慢的因素。

2-4-8-3 認識各種天然與人造材料及 其在生活中的應用,並嘗試對各種材 料進行加工與運用。

3-4-0-3 察覺有些理論彼此之間邏輯

1.知道元素的名稱與符號。

2.認識生活中常見的元素及其用 途。

3.知道道耳頓的原子說。

4.了解物質是由原子所組成。

1.以彩色筆將舉例的元素名稱及符號 分別寫在牌子的正、反面,並說明元 素符號的寫法及中文命名法則。反覆 提問學生元素符號及中文名稱,直至 學生熟練,再進行紙筆測驗。

2.利用事先準備或教室中現有的元素 物質,例如鐵、銅線等為例,讓學生 認識生活周遭的元素。

3.講解生活中常見元素的性質及用 途,並進行影片欣賞。

4.說明某一種元素的特性,評量學生 能否依此判斷出是哪一種元素。

5.引領學生思考肉眼不可見的微小物 質,進而認知物質是由微小粒子組成 的概念。

6.講解道耳頓提出的原子說,並提問 學生道耳頓的原子說內容。

7.以金原子的顯微圖片,證明物質放 大到最後,可以看到原子的形狀。

8.舉例金原子與網球的比例及網球與 地球的大小比例,引導學生想像原子 的大小。

3

1.原子與組合 好的分子模型 或不同的圓形 磁鐵 2.彩色印刷的 報紙及放大鏡 3.網球及地球 儀各一個

1.口頭評 量 2.實作評 量 3.紙筆評 量

【家政教育】

3-4-3 建立合宜 的生活價值觀。

3-4-5 了解有效 的資源管理,並 應用於生活中。

【環境教育】

4-3-2 能分析各 國之環境保護策 略,並與我國之 相關做法做比較。

二、欣賞、表現與創 新

三、生涯規畫與終身 學習

四、表達、溝通與分 享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 了解

七、規畫、組織與實 踐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 問題

(18)

12/2 3

│ 12/2

7 第6 章  元素 與化 合物

6‧3原 子的 結構

、 6‧4元 素週 期表

1-4-1-3 能針對變量的性質,採取合 適的度量策略。

1-4-4-2 由實驗的結果,獲得研判的 論點。

1-4-5-4 正確運用科學名詞、符號及 常用的表達方式。

2-4-4-2 探討物質的物理性質與化學 性質。

2-4-4-4 知道物質是由粒子所組成,

週期表上元素性質的週期性。

2-4-4-5 認識物質的組成和結構,元 素與化合物之間的關係,並了解化學 反應與原子的重新排列。

2-4-5-1 觀察溶液發生交互作用時的 顏色變化。

2-4-7-1 認識化學反應的變化,並指 出影響化學反應快慢的因素。

3-4-0-3 察覺有些理論彼此之間邏輯 上不相關連,甚至相互矛盾,表示尚 不完備。好的理論應是有邏輯的、協調 一致、且經過考驗的知識體系。

1.知道組成原子的粒子種類與原 子的結構。

2.了解原子序與質量數的意義。

3.知道元素分類的依據。

4.認識元素週期表。

5.知道週期表中元素性質隨原子 序遞增有週期性變化。

1.說明質子、中子、電子的電性及性 質。

2.整理說明原子的結構,及原子序、

質量數的意義。提問學生原子的結構 及原子內所含有的粒子及其性質,及 原子序、質量數的意義。

3.介紹週期表方格內的符號意義。

4.週期表中元素是按原子序由小而大 排列,橫列稱為週期,縱列稱為族,

同族元素的化學性質相似。

3

1.原子與組合 好的分子模型 或不同的圓形 磁鐵

1.口頭評 量 2.紙筆評 量 3.實作評 量

【家政教育】

3-4-3 建立合宜 的生活價值觀。

3-4-5 了解有效 的資源管理,並 應用於生活中。

【環境教育】

4-3-2 能分析各 國之環境保護策 略,並與我國之 相關做法做比較。

三、生涯規畫與終身 學習

四、表達、溝通與分 享

七、規畫、組織與實 踐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 問題

(19)

12/3 0

│ 1/3

第6 章  元素 與化 合物

6‧4元 素週 期表

、 6‧5分 子

1-4-1-3 能針對變量的性質,採取合 適的度量策略。

1-4-4-2 由實驗的結果,獲得研判的 論點。

1-4-5-4 正確運用科學名詞、符號及 常用的表達方式。

2-4-4-2 探討物質的物理性質與化學 性質。

2-4-4-4 知道物質是由粒子所組成,

週期表上元素性質的週期性。

2-4-4-5 認識物質的組成和結構,元 素與化合物之間的關係,並了解化學 反應與原子的重新排列。

2-4-5-1 觀察溶液發生交互作用時的 顏色變化。

2-4-7-1 認識化學反應的變化,並指 出影響化學反應快慢的因素。

6-4-2-2 依現有理論,運用演繹推 理,推斷應發生的事。

1.知道週期表中同族元素化學性 質相似。

2.藉由鉀與鈉放入水中的反應得 知化學性質相似的同族元素,彼 此間的性質仍有差異。

3.知道組成物質的基本粒子為原 子、分子。

4.知道分子是由原子所組成。

5.知道氫氣、氧氣、氦氣、水、二氧 化碳等氣體的分子模型。

6.了解元素是由相同原子組成,

化合物是由不同原子組成;混合 物是由不同分子組成。

7.了解化學式的表示方法。

1.示範鈉、鉀、鐵金屬與水反應的情 形,以實驗結果說明課文中有關鈉、

鉀的一些性質,以及如何表示鈉、鉀 與水的反應式,並作分類的歸納。

2.以鈉、鉀說明同類元素雖然性質相 似,但彼此性質仍有差異。

3.使用原子模型組成氫氣分子、氧氣 分子、二氧化碳分子、水分子、鈍氣等 的分子模型,使學生知道分子是由原 子組成的。

4.講解課本分子模型圖,讓學生了解 氮氣、氧氣、二氧化碳、水及鈍氣的分 子模型。

5.以原子與分子模型解釋元素及化合 物的分別、純物質及混合物的差異,

說明自然界的物質都是由粒子(原 子)組成的。

6.以排列好的各種顏色磁鐵或組合好 的原子、分子模型,請學生區分純物 質及混合物;並分辨純物質中,哪些 是元素或化合物。

7.使用分子模型組成課本各種分子,

說明其化學式的寫法。

8.說明化學式的意義。

9.說明金屬元素化學式的寫法。

3

1.不同的圓形 磁鐵 2.彩色印刷的 報紙及放大鏡 3.有子西瓜一 個

4.原子與組合 好的分子模型 品

1.口頭評 量 2.紙筆評 量 3.實作評 量

【家政教育】

3-4-3 建立合宜 的生活價值觀。

3-4-5 了解有效 的資源管理,並 應用於生活中。

【環境教育】

4-3-2 能分析各 國之環境保護策 略,並與我國之 相關做法做比較。

三、生涯規畫與終身 學習

四、表達、溝通與分 享

七、規畫、組織與實 踐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 問題

(20)

廿 1/6

│ 1/10

第三 冊  全

第三冊全冊所對應的能力指標。

【第三次評量週】複習第三冊全冊

1.了解長度、體積、質量的測量與 單位表示。

2.了解密度的測定與單位表示。

3.了解物質的定義及物質三態。

4.百分濃度的計算。

5.了解波動的基本性質。

6.了解面鏡的成像原理。

7.了解透鏡的成像原理。

8.了解熱量的定義與單位。

9.了解比熱的意義與計算。

10.了解常見元素的性質與用途。

11.了解道耳頓原子說的內容。

12.了解元素與化合物的適當表示 法及其分別。

1.複習第三冊全冊。

3

1.康軒版教科 書

1.口頭評 量 2.實作評 量 3.紙筆評 量

【生涯發展教育】

3-3-3 培養解決 生涯問題及做決 定的能力。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 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 新

三、生涯規畫與終身 學習

四、表達、溝通與分 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 合作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 了解

七、規畫、組織與實 踐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 問題

(21)

廿

1/13

│ 1/17

第三 冊  全

第三冊全冊所對應的能力指標。 1.了解長度、體積、質量的測量與 單位表示。

2.了解密度的測定與單位表示。

3.了解物質的定義及物質三態。

4.百分濃度的計算。

5.了解波動的基本性質。

6.了解面鏡的成像原理。

7.了解透鏡的成像原理。

8.了解熱量的定義與單位。

9.了解比熱的意義與計算。

10.了解常見元素的性質與用途。

11.了解道耳頓原子說的內容。

12.了解元素與化合物的適當表示 法及其分別。

1.複習第三冊全冊。

3

1.康軒版教科 書

1.口頭評 量 2.實作評 量 3.紙筆評 量

【生涯發展教育】

3-3-3 培養解決 生涯問題及做決 定的能力。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 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 新

三、生涯規畫與終身 學習

四、表達、溝通與分 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 合作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 了解

七、規畫、組織與實 踐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 問題

(22)

廿 1/20

第三 冊  全

第三冊全冊所對應的能力指標。

【休業式】複習第三冊全冊

1.了解長度、體積、質量的測量與 單位表示。

2.了解密度的測定與單位表示。

3.了解物質的定義及物質三態。

4.百分濃度的計算。

5.了解波動的基本性質。

6.了解面鏡的成像原理。

7.了解透鏡的成像原理。

8.了解熱量的定義與單位。

9.了解比熱的意義與計算。

10.了解常見元素的性質與用途。

11.了解道耳頓原子說的內容。

12.了解元素與化合物的適當表示 法及其分別。

1.複習第三冊全冊。

1

1.康軒版教科 書

1.口頭評 量 2.實作評 量 3.紙筆評 量

【生涯發展教育】

3-3-3 培養解決 生涯問題及做決 定的能力。

一、了解自我與發展 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 新

三、生涯規畫與終身 學習

四、表達、溝通與分 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 合作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 了解

七、規畫、組織與實 踐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 問題

(23)

學習總目標:

1.了解化學反應的內涵與其重要相關學說。

2.認識氧化與還原反應及應用。

3.知道酸鹼鹽等物質的性質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4.學習反應速率與平衡。

5.知道什麼是有機化合物以及認識生活中常見的有機化合物。

6.探討自然界中,各種力的作用與現象。

(24)

週次 日 期 題

名稱 對應能力指標 教學目標 教學活動重點 教學資源 重大議題 十大基本能力

2/10

│ 2/14

第一 章 學 反應

1‧1 量守 恆、

1‧2 數原 子與 分子

1-4-1-2 能依某一屬性(或規則性)

去做有計畫的觀察。

1-4-2-1 若相同的研究得到不同的結 果,研判此不同是否具有關鍵性。

1-4-4-1 藉由資料、情境傳來的訊息,

形成可試驗的假設。

1-4-4-2 由實驗的結果,獲得研判的 論點。

1-4-4-4 能執行實驗,依結果去批判 或了解概念、理論、模型的適用性。

1-4-5-1 能選用適當的方式登錄及表 達資料。

1-4-5-4 正確運用科學名詞、符號及常 用的表達方式。

1-4-5-5 傾聽別人的報告,並能提出 意見或建議。

2-4-1-1 由探究的活動,嫻熟科學探 討的方法,並經由實作過程獲得科學 知識和技能。

2-4-4-6 了解原子量、分子量、碳氫化 合物的概念。

3-4-0-1 體會「科學」是經由探究、驗證 獲得的知識。

3-4-0-2 能判別什麼是觀察的現象,

什麼是科學理論。

1.知道質量守恆定律的含義。

2.知道一般的化學反應皆遵守質 量守恆定律。

3.能以道耳頓原子說的內容解釋 質量守恆定律。

4.知道在密閉容器中才可正確觀 察到質量守恆定律。

5.認識原子量的意義及知道原子 量是一種質量的比較值。

6.能從被訂定為比較標準的原子 量及其比較數值,求出其他原子 的原子量。

7.學會分子量的求法。

8.知道一些常見物質的分子量或 式量的求法。

9.認識莫耳數的意義。

10.了解計量原子或分子的方式。

11.知道原子量與莫耳數之間的關 係。

1.說明質量守恆定律的涵義。

2.介紹道耳頓原子說的內容 3.以道耳頓原子說解釋質量守恆定 律。

4.以實驗驗證化學反應遵守質量守恆 定律。

5.從碳-12,說明原子量訂定的方式 與意義。

6.說明分子量也是分子質量的比較 值,並演示分子量的求法。

7.舉例說明莫耳數的意義。

8.說明質量、分子量(原子量)與莫 耳數的關係。

9.舉例練習分子量(原子量)與莫耳 數間的換算。

3

1.實驗所需器 材及藥品。

2.道耳頓相關 資料。

3.鋼絲絨、鑷 子、上皿天平與 酒精燈。

1.口頭評 量 2.實作評 量

【性別平等】

3-4-4 參與公共 事務,不受性別 的限制。

四、表達、溝通與分 享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 問題

(25)

對應能力指標 教學目標 教學活動重點 教學資源 重大議題 十大基本能力

2/17

│ 2/21

第一 章 學 反應

1‧3 學計 量

1-4-5-4 正確運用科學名詞、符號及常 用的表達方式。

2-4-4-5 認識物質的組成和結構,元 素與化合物之間的關係,並了解化學 反應與原子的重新排列。

2-4-4-6 了解原子量、分子量、碳氫化 合物的概念。

3-4-0-1 體會「科學」是經由探究、驗證 獲得的知識。

3-4-0-4 察覺科學的產生過程雖然嚴 謹,但是卻可能因為新的現象被發現 或新的觀察角度改變而有不同的詮釋。

3-4-0-8 認識作精確信實的紀錄、開放 的心胸與可重做實驗來證實等,是維 持「科學知識」可信賴性的基礎。

6-4-2-2 依 現 有 理 論 , 運 用 演 繹 推 理,推斷應發生的事。

1.了解化學反應式是用來表達實 驗的結果。

2.能說明化學反應式中係數的意 義。

3.能進行常見反應的化學式書寫。

1.說明化學式與其係數的意義。

2.說明化學式各符號所代表的意義。

3.說明化學式平衡的原理及方式。

4.回顧質量守恆定律與道耳頓原子說 與化學式平衡的意義。

3

1.原子與分子 模型圖。

1.口頭評 量 2.紙筆評 量 3.實作評 量

【性別平等】

3-4-4 參與公共 事務,不受性別 的限制。

二、欣賞、表現與創 新

三、生涯規劃與終身 學習

四、表達、溝通與分 享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 問題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福爾摩斯上法庭」是一門結合社會與自然 科學的跨科課程,希望藉由關心冤案這個社會議

《自然科學領域課程綱要草案》( 1040818公聽 會版本),【探究與實作】課程分為探究與實作

實驗操作與多元學習,使學習者能具備科學核心 知識、探究實作與科學論證溝通能力,並強調跨

考試日期 106年1月20日(五)~1月21日(六) 考試科目 國文 英文 數學 社會 自然 考試科目 國文、英文、數學、社會、自然

建議各學習區的定位清楚,老師要有一個明確 的學習目標,這樣放置的教具就能依目標來選

自-J-B2:能操作適合學 習階段的科技設備與資 源,並從學習活動、日 常經驗及科技運用、自 然環境、書刊及網路媒 體中,培養相關倫理與

二、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之學習

〔備註 1:小學數學科修訂課題有關圓形圖的學習重點雖然只要求學生闡釋 涉及簡單計算的圓形圖,例如每個扇形的圓心角須為 30º 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