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北市幼兒園教師對特殊需求幼兒教學效能與教育品質之相關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臺北市幼兒園教師對特殊需求幼兒教學效能與教育品質之相關研究"

Copied!
20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東大學幼兒教育學系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朱思穎 博士

臺北市幼兒園教師對特殊需求幼兒 教學效能與教育品質之相關研究

研究生:葉琛 撰

中 華 民 國 一 0 四 年 八 月

(2)
(3)

國立臺東大學幼兒教育學系 碩士論文

臺北市幼兒園教師對特殊需求幼兒 教學效能與教育品質之相關研究

研究生:葉琛 撰

指導教授:朱思穎 博士

中 華 民 國 一 0 四 年 八 月

(4)
(5)
(6)

誌謝辭

終於結束了寫論文的生活,一邊工作一邊寫著論文,就這樣持續了兩年之久,

真是漫長的一段時間!突然結束後,每個夜晚和每個週末好像沒事做了的感覺,

人生好像又要去找新的目標了!

感謝我遇到很好的指導教授-朱思穎老師,感謝老師一直在背後推動我、提醒 我,讓我可以如期完成論文!如果沒有老師,很可能要奮戰好幾年!但是也滿滿 對老師有愧疚,讓老師一直擔心我的論文,我就好像一個不聽話的孩子,要老師 不斷的提醒我,老師真的是對您又感謝又抱歉!希望獻上這篇論文的成果,感謝 老師的辛勞!另外,也非常感謝口委教授-魏俊華教授、鄭雅莉教授,感謝兩位教 授給我的鼓勵與指導,讓我的論文能夠更加完善!

感謝在台東大學暑修所認識的所有老師和同學們,感謝老師們的教導與關心、

感謝可愛暑碩同學們的鼓勵和扶持,雖然我們是最後一屆學前特教,但是希望我 們的情誼可以長長久久喔!

感謝我在職場上的同事們,謝謝大家的包容與支持,雖然我們園所真的有很 多事,但大家體諒我們要念研究所的同事,總是鼓勵著我們,園長也盡量減少業 務給我,滿心感謝!

感謝我的家人,謝謝你們的包容,從兩個星期回苗栗一趟,減少成一個月回 苗栗一趟,甚至更久。有時候遇到連續假日或節慶也無法回去陪伴你們,謝謝爸 爸媽媽的體諒,也讓你們擔心了!愛你們呦!

最後感謝上帝,讓我遇到那麼多那麼愛我的人們,感謝祢讓我有健康的身體 和心靈,完成這項任務;感謝祢賜我智慧,讓我面對生活中的難題並完成論文;

感謝祢賜我感恩的心,讓我學會珍惜所擁有的一切;感謝祢讓我認識祢!

祝福所有人,平安與喜樂!上帝愛你!

(7)

i

臺北市幼兒園教師對特殊需求幼兒教學 效能與教育品質之相關研究

作 者 : 葉 琛

國 立 臺 東 大 學 幼 兒 教 育 學 系 暨 在 職 碩 士 班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市幼兒園教師對特殊需求幼兒教學效能感以 及對於特殊需求幼兒教育品質之看法,並進一步了解教師個人背景、

專業訓練背景及教學任務背景等相關因素對臺北市幼兒園教師在特殊 需求幼兒教學效能感及教育品質的影響。採用具有信效度之自編問卷 為研究工具,以臺北市公立幼兒園融合班正式教師為研究對象,採分 層立意取樣的方式,共抽取 45 校 279 位教師進行問卷調查,有效回收 問卷 219 份,有效回收率為 78.49%。研究問卷將臺北市幼兒園教師對 特殊需求幼兒教學效能感分為「教學規劃」 、 「教學策略」 、 「教學內容」 、

「教學評量」、「教學互動」等五個層面;將特殊需求幼兒教育品質分 為「理念與態度」、「課程與教學」、「物理環境」、「社會環境」、「支持 系統」等五個層面。利用平均數、標準差等描述性統計,以及單因子 變異數分析、獨立 t 樣本檢定、皮爾森績差相關等方式進行分析,研究 結果摘要如下:

一、 臺北市幼兒園教師對特殊需求幼兒教學效能感的看法介於符合到 非常符合,顯示臺北市幼兒園教師對特殊需求幼兒的教學效能感 屬偏高程度,以「教學互動」層面看法得分最高, 「教學策略」層 面看法得分最低。

二、 臺北市幼兒園教師對於特殊需求幼兒教育品質的看法介於符合到

非常符合,顯示臺北市幼兒園教師認為目前特殊需求幼兒教育品

質屬良好程度,以「社會環境」層面看法得分最高, 「支持系統」

(8)

ii

層面看法得分最低。

三、 臺北市幼兒園教師對特殊需求幼兒的教學效能感看法會因教師之 學前特殊教育背景、特殊教育研習經驗及班級中特殊需求幼兒比 例不同而有差異,發現有系統接受特教專業訓練、三年內參加五 場以上特教相關研習、班級中特殊需求幼兒佔 1%至 5%的臺北市 幼兒園教師對特殊需求幼兒有較佳的教學效能感看法。

四、 臺北市幼兒園教師對於特殊需求幼兒教育品質的看法會因班級中 特殊需求幼兒比例以及園內班級規模不同而有差異,發現班級中 特殊需求幼兒佔 1%至 5%、園內有 7 班以上的臺北市幼兒園教師 對特殊需求幼兒教育品質的看法抱持較高評價。

五、 臺北市幼兒園教師對特殊需求幼兒的教學效能感與特殊需求幼兒 教育品質之間呈現顯著正相關。

關 鍵 詞 : 特 殊 需 求 幼 兒 、 教 學 效 能 、 教 育 品 質

(9)

iii

Exploring the Influence of Taipei City's Kindergarten Teachers' Perspectives on Teaching Efficacy

and Educational Quality for Serving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

Yeh Chen

Department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National Taitung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aipei City kindergarten teachers’

perspectives on teaching efficacy and educational quality for serving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 It would furthermore explore in what degree a teacher’s personal background, professional training and teaching task background could influence teaching efficacy and educational quality on Taipei City’s kindergartens. The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self-made instrument was utilized, targeting the in-service teachers from Taipei City’s kindergartens in inclusive settings. By using stratified purposive sampling method, 279 teachers from 45 schools were recruited while 219 complete responses were received, yielding a 78.49% response rate. There are five domains resulting from the research information categorized through factor-analysis on

kindergarten teachers’ efficacy toward teaching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 “teaching plan,” “teaching strategy,”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evaluation,” and “instructional interaction.” As for the area of educational quality, five domains are found, including

“principle and attitude,”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physical environment,” “social environment,” and “support system.”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alysis of variance, and t-tests. The results are found as follows:

1. Taipei City’s kindergarten teachers’ perspectives on teaching efficacy for serving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 are between consistent and very consistent, showing a high level of Taipei City’s kindergarten teachers’ efficacy toward teaching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 Among the data, “instructional interaction” scores the highest while

“teaching strategy” scores the lowest.

2. Taipei City’s kindergarten teachers’ perspectives on educational quality for serving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 are between consistent and very consistent, showing

(10)

iv

a fine level of Taipei City’s kindergarten teachers’ current agreement with educational quality for serving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 Among the data, “social environment”

scores the highest while “support system” the lowest.

3. Taipei City’s kindergarten teachers’ perspectives on teaching efficacy for serving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 differ significantly from the teacher’s special education background, special education seminar experiences and the percentage of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 in class. It is found that Taipei City’s kindergarten teachers who have been trained with systematic professional special education, who have attended more than 5 special-education-related workshops in 3 years, or whose class include 1-5 %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 show better perspectives on teaching efficacy for serving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

4. Taipei City’s kindergarten teachers’ perspectives on educational quality for serving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 differ significantly from the percentage of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 in class and the scale of classes in the kindergarten. It is found that Taipei City’s kindergarten teachers whose classes include 1-5 %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 in class or whose kindergartens contain more than 7 classes show better

perspectives on educational quality for serving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

5. There is a positively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between Taipei City’s kindergarten teachers’ teaching efficacy and educational quality for serving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

Keywords: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 teaching efficacy, educational quality

(11)

v

目 次

摘 要

……… i

Abstract...………...………… iii

目 次

………...………v

圖表目次

………...………...……….….………vii

第一章 緒論

第 一 節 研 究 動 機 … … … 1

第二節 研究背景………...……… 5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9

第四節 名詞釋義………...………....…... 11

第五節 研究範圍界定………...……… 1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學前融合教育的內涵及影響因素…...……… 15

第二節 教師教學效能之理論與意涵 ……… 21

第三節 特殊需求幼兒教育品質的內涵……… 37

第四節 特殊需求幼兒教學效能感與教育品質之相 關研究...… 4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 69

第二節 研究對象……… 71

第三節 研究工具……… 79

第四節 研究程序……… 91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93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臺北市幼兒園教師對特殊需求幼兒教學效能看法之分析...… 95

第二節 臺北市幼兒園教師對特殊需求幼兒教育品質看法之分析….… 103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臺北市幼兒園教師對特殊需求幼兒的教學效 能看法之分析... 109

(12)

vi

第四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臺北市幼兒園教師對特殊需求幼兒的教育品

質看法之分析... 129

第五節 臺北市幼兒園教師對特殊需求幼兒的教學效能與教育品質之 相關分析... 13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 143

第二節 研究限制.……...…… 147

第三節 建議...……... 149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155

貳、西文部分………...………163

附錄

附錄一 專家審閱「臺北市普幼教師針對特殊需求幼兒的教學效能與教育 品質之調查問卷」初稿之建議…...……...……..…….…166

附錄二 預試問卷………...………...………..…….175

附錄三 預試信度分析摘要表………...………...………183

附錄四 正式問卷………....………...…………186

(13)

vii

表 目 次

表 2-1 學 前 融 合 教 育 對 幼 兒 的 影 響… … … 17

表 2-2 學前融合教育 中幼兒 園教師之困擾 與期待……… 19

表 2-3 國內外學者對教師教學效能的定義……….……… 23

表 2-4 教師教學效能之內涵………...….……… 29

表 2-5 教師教學效能內涵之歸納…….………....……… 30

表 2-6 學前融合教育相關研究摘錄……….……… 42

表 2-7 學前教育階段 教師教 學效能感相關 研究摘 錄……… 49

表 2-8 學前融合教育現況之相關研究摘錄…….………...………… 56

表 2-9 特殊需求幼兒教育品質之相關研究摘錄……....……… 62

表 2-10 學前融合教師效能感之相關研究摘錄…….……...……… 65

表 3-1 預試研究樣本回收情形………....…….………… 72

表 3-2 預試研究對象基本資料百分比……….……… 72

表 3-3 正式研究樣本回收情形……….………...…... 75

表 3-4 正式研究對象基本資料分析...………... 76

表 3-5 專家學者簡介表………....………... 80

表 3-6 預試問卷題數與信度...…... 81

表 3-7 臺北市幼兒園教師針對特殊需求幼兒教學效能感因素分析摘要 表………... 83

表 3-8 特殊需求幼兒教育品質評估因素分析摘要表... 84

(14)

viii

表 3-9 幼兒園教師針對特殊需求幼兒的教學效能感量表信度分析摘要

表... 87

表 3-10 特殊需求幼兒教育品質評估表信度分析摘要表... 88

表 4-1 教師對特殊需求幼兒教學效能各層面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95

表 4-2 教師對特殊需求幼兒教學效能各題項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96

表 4-3 教師對特殊需求幼兒教育品質各層面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103

表 4-4 教師對特殊需求幼兒教育品質評估之各題項平均數與標準差... 104

表 4-5 不同服務年資的臺北市幼兒園教師對特殊需求幼兒的教學效能 感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09

表 4-6 最高學歷差異對臺北市幼兒園教師針對特殊需求幼兒的教學效 能感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11

表 4-7 職務性質差異對臺北市幼兒園教師針對特殊需求幼兒的教學效 能感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12

表 4-8 學前特殊教育背景差異對臺北市幼兒園教師針對特殊需求幼兒 的教學效能感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13

表 4-9 特殊教育研習經驗差異對臺北市幼兒園教師針對特殊需求幼兒 的教學效能感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15

表 4-10 班級中特殊需求幼兒類別差異對臺北市幼兒園教師針對特殊需 求幼兒的教學效能感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18

表 4-11 班級中特殊需求幼兒比例差異對臺北市幼兒園教師針對特殊需 求幼兒的教學效能感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20

表 4-12 不同背景變項對臺北市幼兒園教師針對特殊需求幼兒教學效能 感之考驗顯著性一覽表... 122

表 4-13 不同學前特殊教育背景因素對臺北市幼兒園教師針對特殊需求 幼兒的教學效能感之 t 考驗摘要表... 125

表 4-14 班級中特殊需求幼兒類別差異對臺北市幼兒園教師針對特殊需 求幼兒教育品質看法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29

表 4-15 班級中特殊需求幼兒比例差異對臺北市幼兒園教師針對特殊需 求幼兒教育品質看法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32

(15)

ix

表 4-16 幼兒園規模差異對臺北市幼兒園教師針對特殊需求幼兒教育品

質看法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33 表 4-17 不同背景變項對臺北市幼兒園教師針對特殊需求幼兒教育品質

看法之考驗顯著性一覽表... 135 表 4-18 臺北市幼兒園教師對特殊需求幼兒的教學效能感與教育品質看

法各層面之相關分析... 139

(16)

x

圖 目 次

圖 2-1 Bandura 三 元 交 互 決 定 論 中 個 體 認 知 、 行 為 與 環 境 之 關 係

圖………...……....…... 26

圖 2-2 效能預期與結果預期之關係圖…………... 27

圖 2-3 教師表現與教師教學效能之關係圖………...…. 32

圖 2-4 Medley 的教學效能模式………...………... 33

圖 2-5 Denham 與 Michael 的教師效能感研究模式………... 34

圖 3-1 研究架構圖………...………... 69

圖 4-1 臺北市幼兒園教師對特殊需求幼兒的教學效能感與教育品質看 法之相關分析圖... 140

(17)

1

第一章 緒論

本研 究 旨 在探 討 幼 兒 園 教 師 對 特殊 需 求 幼 兒教 學 效 能 感 與 教 育 品質 看 法 之 現 況 及相 關 性 。 本章 共 分 五節 , 第 一 節說 明 研 究緣 起 與 動 機, 第 二節 說明 研 究 背景 , 第 三 節說 明 研 究目 的 與 研 究問 題 , 第四 節 為 名 詞釋 義 ,第 五節 說 明 研究 範 圍 界 定。

第一節 研究動機

壹 、 融 合 教 育 下 的 教 師 表現

幼兒 園 是 幼兒 學 習 與 發展 的 搖 籃, 對 幼 兒 的重 要 性 幾乎 可 與 家 庭相 媲 美。 幼 兒 在園 內 的 時 間是 一 天 中最 精 華 的 時段 , 幼 兒的 關 鍵 能 力、 發 展的 里程 碑 大 部分 於 幼 兒 園的 遊 戲 與活 動 中 達 成。 幼 兒 園對 特 殊 需 求幼 兒 更具 有其 重 要 性, 提 供 特 殊需 求 幼 兒個 別 化 的 學習 、 與 一般 幼 兒 社 會性 互 動的 機會 以 及 發展 潛 能 的 契機 , 這 些 除 了 代 表 幼兒 園 對 於特 殊 需 求 幼兒 具 有不 可取 代 的 重要 性 外 , 也反 映 出 這些 目 標 是 需要 幼 兒 園 教 師 的 專 業能 力 方 能 達 成 。 因 此在 我 們 關 心特 殊 需 求幼 兒 教 育 品質 的 同 時, 是 否 也 需要 從 教師 教學 方 面 著手 瞭 解 , 甚至 於 瞭 解可 能 會 影 響教 師 教 學的 個 人 背 景因 素 等。

研究 者 於 大學 階 段 修 習學 前 特 殊教 育 的 學 程, 在 進 入幼 教 職 場 後, 有 相當 大 的 幫助 , 其 中 最受 用 的 就是 撰 寫 IEP 的能 力 ,曾 經 教 導 的班 級 中皆 有一 位 以 上的 融 合 幼 兒, 因 此 每學 期 都 需 要撰 寫 。 有一 次 巡 迴 輔導 老 師曾 與研 究 者 抱怨 :「XX 幼兒 園 的 老師 都 不 會 寫 IEP, 請 他做 課 程 調整 還 嫌 麻 煩! 就 只 會一 直 數 落 小朋 友 的 問題 行 為 , 拖累 班 上 的學 習 進 度 ! 」 從 言論 中可 以 感 受到 老 師 對 特殊 需 求 幼兒 的 不 了 解以 及 排 斥的 態 度 , 必定 會 影響 班上 其 他 幼兒 對 待 特 殊需 求 幼 兒的 態 度 。 而特 殊 需 求幼 兒 此 時 最需 要 的個 別化 學 習、與 一 般幼 兒的 社 會 性互 動 甚 至 發掘 潛 能 的機 會 就 顯 得困 難 重 重,

其接 受 的 教育 品 質 可 能因 而 不 盡理 想 。 這 些問 題 的 源頭 , 教 師 應負 極 大的 責任 , 教 師的 各 種 背 景因 素 都 可能 會 影 響 教師 在 幼 兒園 的 行 為 ,而 教 師的 行為 會 直 接影 響 每 位 幼兒 , 可 說是 承 擔 幼 兒教 育 品 質的 關 鍵 。

臺北 市 政 府教 育 局 為 國內 最 早 舉辦 特 殊 教 育研 習 的 縣市 , 於 民 國 86 年起 分 區 辦理 特 殊 教 育知 能 研 習, 以 最 快 速有 效 的 方式 , 積 極 加強 幼 兒園

(18)

2

教師 於 學 前特 殊 教 育 的基 本 知 能。 在 幼 教 的師 資 培 訓方 面 加 強 特殊 幼 兒教 育相 關 的 課程 規 劃 , 而特 殊 教 育系 更 擔 負 起幼 兒 園 教師 特 殊 教 育專 業 知能 的職 前 訓 練工 作 (許 碧勳,2003)。研 究者 於民 國 94 年 就 讀國 立臺 北 教 育大 學幼 兒 教 育學 系,共 修習 34 個 學 前 特殊 教育 學 程 學分,畢 業 時班 上 近 百分 之七 十 的 同學 同 時 具 有幼 教 以 及學 前 特 教 教師 的 資 格, 可 看 出 臺北 市 提 供 相當 的 資 源在 培 訓 幼 教師 的 特 教殊 教 育 專 業知 能 。 而從 臺 北 市 最早 於 民國 86 年 推 展 融 合 教 育 迄 今 , 經 過 將 近 18 年 的 努 力 後 , 臺 北 市 幼 兒 園 教 師 針 對特 殊 需 求幼 兒 的 教 學效 能 現 況究 竟 如 何 呢 ?此為 研究 動 機 一 。

貳 、 臺 北 市 的 融 合 教 育發展

融合 教 育 在世 界 各 國 已推 展 多 年, 蔚 成 一 股潮 流 。 在 國 內 於 民 國 86 年 及 87 年 陸 續 修訂 特殊 教 育 法及 特 殊 教 育施 行 細 則後,規 定 幼兒 園 不 得拒 收三 至 六 歲的 特 殊 需 求幼 兒,並 希 望 能就 近入 學,且 與 普 通幼 兒共 同 學 習,

此法 條 的 修訂 顯 示 出 台灣 跟 上 融合 教 育 潮 流的 腳 步 。除 了 可 喜 可賀 外 ,我 們實 施 的 成效 如 何 呢 ?特殊需 求幼 兒 是 否 真正 獲 得 符應 他 們 所 需的 教 育 服 務 呢?此 問題 才 是 我 們實 施 融 合教 育 真 正 的目 的,以 及我 們 必 須共 同 審 視的 部分 。

臺北 市 為 臺灣 的 首 都 ,在 經 濟 、建 設 、 教 育等 方 面 居於 領 導 的 角色 。 那麼 在 融 合教 育 的 展 現是 否 也 如此 出 色 呢 ?根據調 查,臺北 市 學 前融 合 教育 的推 展 於 民國 85 年 結合 社 會 局、教育 局、衛 生 局的 力 量,成 立台 灣 第 一個 早期 療 育 推動 委 員 會,負 責規 劃 發 展遲 緩 兒童 的 通 報與 轉 介。民國 87 學 年 度, 臺 北 市政 府 率 先 規定 臺 北 市公 立 幼 兒 園全 面 實 施融 合 教 育 ,提 供 特殊 需求 幼 兒 回歸 主 流 的 教育 , 實 施「 零 拒 絕 」的 教 育 安置 (許 碧 勳, 2003)。

這些 政 策 的實 施 不 只 看出 臺 北 市政 府 對 於 學前 融 合 教育 的 重 視 ,更 看 見政 府的 貫 徹 決心 , 希 望 能夠 造 福 臺北 市 境 內 每一 位 特 殊需 求 幼 兒 的平 等 受教 權 。

另外 , 為 鼓勵 幼 兒 園 優先 招 收 特殊 需 求 幼 兒, 教 育 部更 提 供 了 經費 的 補助 與 減 少班 級 中 普 幼生 名 額 等方 案 。 臺 北市 102 學年 度 下 學 期公 告 公立 幼兒 園 特 殊需 求 幼 兒 家長 可 獲 得台 幣 三 千 元的 教 育 費 (臺 北 市 政府 教 育 局,

2014a)。 從 政 策 上 可 看 見 臺 北 市 政 府 積 極 推 展 學 前 融 合 教 育 , 實 為 台 灣 推 展融 合 教 育的 先 驅。而研 究 者 目前 服 務 於 臺北 市 公 立幼 兒 園,本園 共 有 14 位特 殊 需 求幼 兒 融 入 普通 班 , 每班 至 少 有 一位 以 上 的 特 殊 需 求 幼兒 , 可 看

(19)

3

出幼 兒 園 內特 教 資 源 以及 教 師 特教 知 能 的 必需 性 , 特殊 需 求 幼 兒 所 接 受的 教育 服 務 品質 也 是 需 要被 關 注 與重 視 。 那 麼在 臺 北 市有 如 此 充 沛的 資 源、

政策 的 支 持以 及 大 量 投入 的 補 助經 費 , 特 殊需 求 幼 兒是 否 也 享 有著 良 好的 教育 品 質 呢 ?此為 研 究動 機 二 。

參 、 隱 形 的 特 殊 需求

在研 究 者 目前 服 務 的 幼兒 園 中 ,常 看 見 老 師們 精 疲 力盡 的 模 樣 ,在 了 解情 況 後 ,問 題 常 出 現在 班 上 某位 特 殊 需 求幼 兒 的 行為 。「他 /她常 情 緒 一 來就 跑 出 教室 」、「 他 /她好 像 都 聽不 懂 我 們 班在 討 論 什麼 」、「 我 們在 排 骨 牌 時只 好 讓 他 /她在 娃 娃家 自 己 玩」、「 我 們 真的 需 要 有一 個 人 專 門顧 著 他 /她」、

「很 無 奈,只 能走 一 步算 一 步 啦! 就 是 對 他 /她感 覺 有 虧欠 」這 些話 語 可 能 會變 更 不 同情 境 , 但 主題 都 是 差不 多 的 , 很多 都 是 幼兒 園 老 師 們對 於 班上 特殊 需 求 幼兒 的 困 擾 及想 法 , 包含 著 許 多 的無 奈 及 無力 感 。

臺北 市 目 前對 於 特 殊 需求 幼 兒 的安 置 減 班 級人 數 政 策, 是 需 要 視該 名 特殊 需 求 幼兒 的 障 礙 程度 給 予 減班 級 中 的 幼兒 人 數 。在 開 學 前 公佈 班 級特 殊需 求 幼 兒名 單 及 可 減人 數 的 教學 會 議 中 ,常 聽 見 老師 們 的 哀 號, 抱 怨著 其結 果 , 例如 「 雖 然 是輕 度 , 但是 過 動 、 衝動 又 會 動手 的 孩 子 怎麼 才 減一 人」 等 等 狀況 。 在 學 期中 還 會 聽見 老 師 於 教學 會 議 中, 報 告 班 級「 又 」發 現隱 形 個 案。 當 初 入 學時 以 普 通生 的 資 格 進入 , 因 此完 全 沒 有 相關 特 殊教 育資 源 的 輔助 , 要 等 到一 連 串 的後 續 程 序 ,支 援 再 進入 後 就 已 經是 下 學期 甚至 也 可 能更 久 。 班 級中 本 來 的特 殊 需 求 幼兒 加 上 隱形 個 案 , 這樣 的 特殊 需 求 幼 兒 人數 增 加 , 往往 令 現 場老 師 們 吃 不消 , 轉 而消 極 面 對 。

針對 上 述 這些 情 況,身為 教 學 者的 我 們 到 底應 該 如 何應 對 ?又 可以 對 教 育行 政 機 關提 出 何 種 實質 的 建 議, 以 改 善 目前 特 殊 需求 幼 兒 的 教育 品 質 ? 此為 研 究 動機 三 。

(20)

4

(21)

5

第二節 研究背景

本節 旨 在 針對 融 合 教 育下 的 教 師教 學 效 能 以及 特 殊 需求 幼 兒 的 教育 品 質 等 兩 方 面做 初 步 的 探討 。 最 後, 蒐 集 國 內針 對 此 兩議 題 的 研 究文 獻 做初 步的 分 析 ,瞭 解 目 前 的研 究 取 向, 以 利 後 續更 深 度 的文 獻 探 討 及研 究 。

壹 、 教 師 教 學 效 能 之 重 要性

成功 的 融 合教 育 需 要 許多 要 素 的配 合 , 國 外學 者 Guralnick(2000)指 出 融合 教 育 的重 要 因 素 包括 家 長 和教 師 的 態 度、 資 源 的準 備 度 、 團隊 的 合作 以及 教 師 的技 能 等 。 曾鴻 謀 (2001)指出 成 功的 融 合 教育 有 五 個 基本 特 徵 , 其中 教 師 部份 就 佔 了 其中 三 項 ,分 別 為 教 師應 了 解 幼兒 的 個 別 差異 、 教師 應注 意 幼 兒對 課 程 的 需求、教 師 有 效 的管 理與 教 學。而 國 內不 少研 究 (許碧 勳,2003;郭 惠 雯,2002;劉 學 融,2009;鄭 雅莉,2008)指 出影 響 融 合教 育的 成 效 因素 分 別 包 含, 教 師 因素 、 家 長 因素 、 學 校行 政 因 素 、環 境 設備 因素 以 及 支援 系 統 因 素等 。 從 上述 的 文 獻 中皆 顯 示 出 教 師 為 成 功 融 合 教育 不可 缺 少 的重 要 因 素 ,其 中 不 少描 述 教 師 在教 學 上 的表 現 行 為 以及 有 效的 管 理 , 也 就相 類 似 於 教師 的 教 學效 能 感 , 其包 含 教 師對 於 自 己 教學 表 現的 自信 心 。 總言 之 , 成 功融 合 教 育的 重 要 因 素, 教 師 的教 學 效 能 感為 可 能的 關鍵 之 一 。

Tschannen-Moran 與 Hoy(2001)指 出 教 師 效 能 已 被 證 實 與 學 生 的 學 習 成 果、 學 習 成就 、 學 習 動機 和 學 生的 自 我 效 能等 有 相 當大 的 關 連 性。 楊 雅真 (2004)的 研 究 也 發 現 學 生 學 習 動 機 與 教 師 教 學 效 能 呈 正 相 關 。 而 孫 志 麟 (1995)提 出 教 師 效 能 的 高 低 , 一 方 面 展 現 教 師 本 身 教 學 能 力 與 教 學 表 現 的 程度 , 另 一方 面 , 也 是影 響 學 生學 習 表 現 的重 要 因 素, 是 以 教 師教 學 效能 為當 前 教 學研 究 中 相 當重 要 的 一項 概 念 。 張維 倩 (2004)認為 教 師教 學 效 能 是教 師 行 為影 響 力 的 發揮 , 直 接影 響 幼 兒 的學 習 結 果, 故 教 師 成為 影 響幼 兒學 習 成 敗的 關 鍵 人 物之 一 , 教師 教 學 效 能的 重 要 性也 就 不 言 可喻 了 。 因 此, 研 究 者希 望 藉 由 研究 教 師 教學 效 能 及 其影 響 因 素, 協 助 幼 兒園 教 師檢 視其 教 學 歷程 、 教 學 能力 以 及 教學 環 境 的 規劃 , 建 立良 好 教 學 效能 的 學習 環境 , 降 低特 殊 需 求 幼兒 的 障 礙情 形 並 發 展其 最 大 潛能 , 共 同 邁向 成 功且 優質 的 融 合教 育 。

(22)

6

貳 、 特 殊 需 求 幼 兒 教 育 品質 之 重 要 性 及 其 特 質

特殊 教 育 於國 內 有 明 確的 法 源 根據 為 民 國 七十 三 年 通過 的 「 特 殊教 育 法」,此 法保 障 特 殊 需求 幼 兒 的受 教 權 利,而 民國 八 十 六年 與 八十 七 年 陸續 修訂 的「 特 殊教 育 法 」以 及「 特 殊 教育 法 施行 細 則 」,強 調特 殊需 求 幼 兒應 於普 通 環 境中 學 習 , 增加 與 普 通幼 兒 互 動 的機 會 。 臺北 市 於 民 國八 十 七學 年度 開 始 推動 學 前 融 合教 育 , 根據 特 殊 教 育統 計 年 報資 料 歷 史 查詢 , 民國 九十 年 九 月安 置 於 臺 北市 學 前 融合 班 接 受 特教 服 務 或巡 迴 輔 導 的幼 兒 人數 為 93 人,佔 通 報 特殊 需求 幼 兒 總人 數 的 38%(教 育 部 特教 通 報 網,2014c),

而 至 2014 年 3 月 20 日止 , 安 置於 學 前 教 育機 構 接 受各 類 巡 迴 輔導 方 案的 幼兒 人 數 高達 1147 人,佔 通 報 特殊 需 求 幼兒 總 人 數的 85% (教育 部 特 教通 報網 , 2014d), 從 資 料中 可 看 出越 來 越 多 的特 殊 需 求幼 兒 融 入 普通 環 境 中 學習 , 一 般的 幼 兒 園 成為 主 要 安置 的 場 所 ,因 此 , 如何 讓 特 殊 需求 幼 兒在 幼兒 園 中 獲得 適 性 的 發展 與 有 品質 的 教 育 服務 成 為 我們 急 需 關 注的 議 題。

美國 的 全 國教 育 改 造 與融 合 研 究中 心 (the National Center on

Educational Restructuring and Inclusion )指 出 成 功 的 融 合 教 育 有 七 項 要 素 需 配合,依 序 為洞 察 力 的引 導 者、教師 與 專 家學 者 的 合作、重 視 真實 性 評 量、

教師 和 學 生的 支 持 、 適當 的 經 費補 助 、 父 母親 的 參 與以 及 重 視 課程 與 教學 (蔡 明 富,1998)。此 七 項 要 素 可 歸 納 入 Stoneman(1993)曾 提 出 成 功 融 合 教 育 必須 具 備 的三 元 素 , 分別 為 積 極的 態 度 、 豐富 的 資 源以 及 合 宜 的課 程 ,三 者相 輔 相 成, 缺 一 不 可。 而 許 碧勳 (2003)認為 實 施 融合 教 育 的 有效 途 徑 為 行政 的 支 援以 及 教 師 的配 合 。 不論 是 教 師 、父 母 或 專業 人 員 的 積極 態 度、

教師 及 專 業人 員 提 供 的諮 詢 或 溝通 管 道 、 合適 的 環 境及 設 備 、 教師 提 供活 動 本 位 及 促進 互 動 的 課程 等 , 都是 其 融 合 教育 的 成 功要 素 , 亦 是成 功 特殊 需求 幼 兒 教育 品 質 的 特質 。 鄭 雅莉 和 何 東 墀 (2010)綜 合 文獻 中 歸納 出 十 項 融合 教 育 的特 質:(1)融合 教 育 理念 ;(2)個別化學習計畫 ;(3)師資:教師訓練、

課程 與 教 學、環 境規 劃與 課 室 管理、家庭 合作、專業 合 作 ;(4)課程 與 教 學策 略 :課程 效 果、課 程 設 計多 樣 化 ;(5)人員:師 生互 動、團 隊 運 作 ;(6)家長 參 與 ;(7) 安全 和 最 少限 制 環 境 ;(8)建立 合 適 的評 量 工具 與 方 式 ;(9)正 向 的親 師 關 係;(10)支持 系 統 。 因 此綜 合 上 述文 獻 , 成 功特 殊 需 求幼 兒 教 育 品質 的 特 質 可歸 納 於 下列 幾 項:(1)理 念 與 態度:園 方 教職 員 工 及家 長 的 融 合教 育 理念 與態 度 ;(2)課 程與 教 學:教 師 特殊 教 育 的 專業 教 學 知能 與 融 合 教育 的 執 行,

表現 於 課 程設 計 、 課 程調 整 、 教學 目 標 以 及評 量 等 ; (3)物 理環 境: 園 所 的

(23)

7

環境 、 空 間、 設 備 、 設施 及 教 材等 ; (4)社 會環 境 : 人際 互 動 關 係, 包 括 師 生互 動 、 特殊 需 求 幼 兒與 同 儕 的互 動 以 及 親師 互 動 關係 ; (5)支 持系 統 : 社 會資 源 、 專業 人 員 、 園所 行 政 人員 、 家 長 等相 關 支 援, 以 及 教 師專 業 成長 的職 訓 。

參 、 相 關 研 究 文 獻

就國 內 的 研究 來 看 , 2014 年 5 月 17 日 於 全國 博 碩 士論 文 知 識 加值 系 統中 搜 尋 有 關 「 教 學 效能 」 的 碩博 士 論 文 有 626 篇 ,如 此 豐 富 的研 究 資料 顯 出 教 師 教學 效 能 的 重要 性。其 中多 偏 向 於國 小 教 師 (周 子 仁,2013;許 小 薇 , 2013;鍾 昀 珊 , 2013)、 國中 教 師 (何 湘菱 , 2014; 陳 姵 霖 , 2013; 廖 芝 青, 2013)、 高 中 教師 (曾 信榮, 2010;蔡明 峰, 2009), 研究 結 果 大多 顯 示教 學 效 能與 不 同 背 景變 項 達 顯著 差 異。而學 前 階 段的 教 學 效 能 (張 維 倩,

2004;郭 芳 辰,2005;嚴 靜 芝,2012)研 究 結 果 顯 示 教 師 教 學 效 能 與 園 所 性 質、 園 所 規模 、 教 師 年齡 、 服 務年 資 、 學 歷以 及 職 務等 不 同 背 景變 項 ,均 有其 顯 著 差異 的 呈 現 。然 而 鎖 定搜 尋 學 前 融合 教 育 教師 的 「 教 學效 能 」碩 博士 論 文 發現 僅 剩 餘 2 篇 (蕭慧 君 , 2013; 謝 俐香 , 2008), 但學 前 融 合教 育教 師 教 學效 能 研 究 的重 要 性 是不 容 忽 視 ,因 此 值 得進 行 相 關 研究 。

2014 年 5 月 17 日 於 全 國 博 碩 士 論 文 知 識 加 值 系 統 中 搜 尋 到 有 關 「 學 前融 合 教 育」 的 碩 博 士論 文 有 423 篇 , 篇 數之 眾 多 顯見 其 為 目 前研 究 之重 要議 題 之 一,而 研 究 中大 都 偏 重於 教 師 或 家長 的 態 度 (何 宜 霖,2013;官 雯 欣,2008;廖恬 漪,2013)、教 師 困 境與 壓 力 (方 婉 真,2007;李 如男,2013;

游翠 芬,2013;楊 宜 珊,2013)、專 業 知 能 (趙 碧 芬,2012)、支 援需 求 (陳享 連,2010)、現況 與 經 驗探 究 (許瑞 玲,2013)、幼小 轉 銜 (陳 宛 渝、朱思 穎 , 2013)、 教 育 品 質 (劉 學 融 , 2009; 鄭 雅 莉 , 2004), 其 中 雖 然 有 特 殊 需 求 幼 兒教 育 品 質的 相 關 研 究, 但 是 佔其 少 數 , 顯見 其 存 在研 究 的 價 值。

成功 的 融 合教 育 能 夠 提升 特 殊 需求 幼 兒 的 學習 動 機 、 增 強 類 化 、社 交 技巧 與 人 際互 動 的 能 力等 ; 一 般幼 兒 方 面 ,除 了 能 夠提 升 學 習 動機 外 , 由 於對 於 特 殊需 求 幼 兒 的正 向 態 度與 互 動 (鄒啟 蓉 、 盧台 華 ,2000), 更 能夠 提升 同 理 心與 關 懷 等 正向 情 意 之發 展 。 可 見融 合 教 育的 重 要 性 , 並 應 注重 特殊 需 求 幼兒 的 教 育 品質 。 如 何提 高 其 教 育品 質 , 除了 各 方 面 條件 的 具備 外,是否 幼 兒園 教 師 具有 良 好 的教 學 效 能 會有 所 影 響 ?故本 研 究 希 望 藉 由文 獻之 探 討 以及 實 徵 的 研究 結 果 ,以 瞭 解 目 前 臺 北 市 幼兒 園 教 師 對於 特 殊需

(24)

8

求幼 兒 教 學效 能 以 及 教育 品 質 看法 的 現 況 ,另 外 也 希望 藉 此 探 討兩 者 的影 響因 素 與 其相 關 性 。

(25)

9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壹 、 研 究 目 的

一 、 瞭解 臺 北 市 幼 兒 園 教 師針 對 特 殊需 求 幼 兒 之教 學 效 能的 看 法 。 二 、 瞭解 臺 北 市 幼 兒 園 教 師針 對 特 殊需 求 幼 兒 教育 品 質 的看 法 。

三 、 分析 不 同 背景 變 項 之 臺北 市 幼 兒園 教 師 對 特殊 需 求 幼兒 的 教 學 效能 看法 的 差 異情 形 。

四 、 分析 不 同 背景 變 項 之 臺北 市 幼 兒園 教 師 對 特殊 需 求 幼兒 教 育 品 質看 法的 差 異 情形 。

五 、 探討 臺 北 市 幼 兒 園 教 師針 對 特 殊需 求 幼 兒 的教 學 效 能與 教 育 品 質之 相關 性 。

貳 、 待 答 問 題

一 、 臺北 市 幼 兒園 教 師 針 對特 殊 需 求幼 兒 教 學 效能 的 看 法為 何 ?

1-1 臺 北 市 幼 兒 園 教 師 對 特 殊 需 求 幼 兒 教 學 效 能 的「 教 學 規 劃 」看 法 為 何 ? 1-2 臺 北 市 幼 兒 園 教 師 對 特 殊 需 求 幼 兒 教 學 效 能 的「 教 學 策 略 」看 法 為 何 ? 1-3 臺 北 市 幼 兒 園 教 師 對 特 殊 需 求 幼 兒 教 學 效 能 的「 教 學 內 容 」看 法 為 何 ? 1-4 臺 北 市 幼 兒 園 教 師 對 特 殊 需 求 幼 兒 教 學 效 能 的「 教 學 評 量 」看 法 為 何 ? 1-5 臺 北 市 幼 兒 園 教 師 對 特 殊 需 求 幼 兒 教 學 效 能 的「 教 學 互 動 」看 法 為 何 ? 二 、 臺北 市 幼 兒園 教 師 針 對特 殊 需 求幼 兒 教 育 品質 的 看 法為 何 ?

2-1 臺 北 市 幼 兒 園 教 師 針 對 特 殊 需 求 幼 兒 教 育 的「 理 念 與 態 度 」看 法 為 何 ? 2-2 臺 北 市 幼 兒 園 教 師 針 對 特 殊 需 求 幼 兒 教 育 的「 課 程 與 教 學 」看 法 為 何 ? 2-3 臺 北 市 幼 兒 園 教 師 針 對 特 殊 需 求 幼 兒 教 育 的 「 物 理 環 境 」 看 法 為 何 ? 2-4 臺 北 市 幼 兒 園 教 師 針 對 特 殊 需 求 幼 兒 教 育 的 「 社 會 環 境 」 看 法 為 何 ? 2-5 臺 北 市 幼 兒 園 教 師 針 對 特 殊 需 求 幼 兒 教 育 的 「 支 持 系 統 」 看 法 為 何 ? 三 、 不同 背 景 變項 之 臺 北 市 幼 兒 園 教師 對 特 殊 需求 幼 兒 的教 學 效 能 看法

是否 有 顯 著差 異 ?

3-1 不 同「 服 務 年 資 」之 臺 北 市 幼 兒 園 教 師,其 教 學 效 能 的 看 法 是 否 有 顯 著差 異 ?

3-2 不 同「 最 高 學 歷 」之 臺 北 市 幼 兒 園 教 師,其 教 學 效 能 的 看 法 是 否 有 顯 著差 異 ?

3-3 不 同「 職 務 性 質 」之 臺 北 市 幼 兒 園 教 師,其 教 學 效 能 的 看 法 是 否 有 顯

(26)

10

著差 異 ?

3-4 不 同「 學 前 特 殊 教 育 背 景 」之 臺 北 市 幼 兒 園 教 師,其 教 學 效 能 的 看 法 是否 有 顯 著差 異 ?

3-5 不 同「 特 殊 教 育 研 習 經 驗 」之 臺 北 市 幼 兒 園 教 師,其 教 學 效 能 的 看 法 是否 有 顯 著差 異 ?

3-6 班 級 內 有 不 同「 特 殊 需 求 幼 兒 類 別 」之 臺 北 市 幼 兒 園 教 師,其 教 學 效 能的 看 法 是否 有 顯 著 差異 ?

3-7 班 級 內 有 不 同「 特 殊 需 求 幼 兒 比 例 」之 臺 北 市 幼 兒 園 教 師,其 教 學 效 能的 看 法 是否 有 顯 著 差異 ?

四 、 不同 背 景 變項 之 臺 北 市 幼 兒 園 教師 對 特 殊 需求 幼 兒 教育 品 質 的 看法 是否 有 差 異 ?

4-1 班 級 內 有 不 同「 特 殊 需 求 幼 兒 類 別 」之 臺 北 市 幼 兒 園 教 師 對 特 殊 需 求 幼兒 教 育 品質 的 看 法 是否 有 差 異 ?

4-2 班 級 內 有 不 同「 特 殊 需 求 幼 兒 比 例 」之 臺 北 市 幼 兒 園 教 師 對 特 殊 需 求 幼兒 教 育 品質 的 看 法 是否 有 差 異 ?

4-3 不 同「 幼 兒 園 規 模 」之 臺 北 市 幼 兒 園 教 師 對 特 殊 需 求 幼 兒 教 育 品 質 的 看法 是 否 有差 異 ?

五 、 臺北 市 幼 兒園 教 師 針 對特 殊 需 求幼 兒 的 教 學效 能 與 教育 品 質 之 相關 性為 何 ?

(27)

11

第四節 名詞釋義

壹 、 幼 兒 園 教 師

依據 民 國 一零 三 年 修 訂之 師 資 培育 法 規 定 ,大 學 需 修習 師 資 職 前教 育 課程 , 實 習半 年 並 通 過教 師 檢 定考 試 , 才 得由 中 央 主管 機 關 發 給教 師 證書 成為 教 師 。因 此 本 研 究所 指 的 「 幼 兒 園 教 師」 係 指 任教 於 臺 北 市 公 立 幼 兒 園普 通 班 教師 , 教 學 對象 為 二 至 六 歲 的 幼 兒。

貳 、 特 殊 需 求 幼 兒

依據 特 殊 教育 法 第 三 條定 義 身 心障 礙 為 「 因 生 理 或 心理 之 障 礙 ,經 專 業評 估 及 鑑定 具 學 習 特殊 需 求,需 特殊 教 育及 相 關 服務 措 施 之 協助 者 」;另 外,兒 童及 少 年 福利 與權 益 保 障法 施 行 細 則第 九 條 定義 發 展 遲 緩兒 童 為「 在 認知 發 展、生理 發 展、語言 及 溝 通發 展、心理 社 會 發展 或 生 活 技能 等 方 面,

有疑 似 異 常或 可 預 期 有發 展 異 常情 形 , 並 經醫 院 評 估確 認 , 發 給證 明 之兒 童 」。 故 本 研 究 中,「 特殊 需 求 幼兒 」 涵 蓋 身心 障 礙 與發 展 遲 緩 之定 義 , 係 指 二 至 六 歲之 學 前 幼 兒,在 生理、心 理 及 智 能 等 各 方 面異 於 其 他 同齡 幼 兒,

在普 通 教 育模 式 下 無 法滿 足 其 需要 , 必 須 提供 特 別 教育 方 案 以 發展 最 大潛 能 者 (許 碧勳 , 2003),並 且 經 過臺 北 市 教 育局 鑑 定 安置 於 融 合 班就 學 之 幼 兒 。

參 、 教 育 品 質

「教 育 品 質」 係 指 教 育的 投 入 、運 作 過 程 和表 現 結 果, 能 夠 符 合甚 至 超越 教 育 服務 對 象 的 期望 或 需 求 (吳 清 山 ,2007)。本 研 究 所 指的 「 教 育品 質 」係 指 幼 兒園 針 對 特殊 需 求 幼兒 所 提 供 服務 之 情 況,由 研 究 者自 編 之「 特 殊需 求 幼 兒教 育 品 質 評估 表 」 得分 為 依 據 ,內 容 分 別評 估 幼 兒 園對 融 合教 育的 理 念 與態 度、課 程與 教 學、物理 環 境、社會 環 境 及支 持 系 統等 五 向 度。

肆 、 教 學 效 能

「教 學 效 能」 為 教 師 教學 行 為 的一 種 自 我 評價 。 教 師 對 自 己 面 對教 學 情境 能 妥 善因 應 , 並 能夠 產 生 令人 期 望 之 結果 的 能 力, 所 做 的 判斷 或 自信 (Tschannen-Moran & Hoy, 2001)。 本 研 究 所 指 「 教 學 效 能 」 係 指 普 幼 教 師 於研 究 者 自編 之 「 普 幼教 師 針 對特 殊 需 求 幼兒 的 教 學效 能 量 表 」得 分 為基

(28)

12

準; 其 得 分越 高 者 , 表示 其 教 學效 能 越 高 ,對 於 教 學活 動 越 積 極與 正 向;

反之,其 得 分越 低 者,表示 其 教 學效 能 越 低,對 於 教 學活 動 越 消極 與 負 向。

(29)

13

第五節 研究範圍界定

本研 究 以 問卷 方 式 針 對臺 北 市 幼 兒 園 教 師 進行 全 面 取樣 之 調 查 研究 , 研究 界 定 如下 :

壹 、 研 究 對 象 之 界 定

本研 究 為 了解 特 殊 需 求幼 兒 的 教育 品 質 , 在對 象 方 面鎖 定 為 提 供特 殊 需求 幼 兒 教育 服 務 的 主要 提 供 者 -班 級 教 師,排 除學 前 特 幼班 教師、巡 迴 輔 導教 師 、 教師 助 理 員 、教 保 員 、短 期 代 理 代課 教 師 等。 因 此 , 本研 究 的調 查對 象 設 定為 公 立 幼 兒園 之 普 通班 教 師 , 且班 上 必 須安 置 特 殊 需求 幼 兒,

調查 對 象 為當 學 年 度 之班 級 教 師,包 含正 式教 師、長 期 代 理代 課教 師 (代理 時間 長 達 一年 以 上 者 ), 故 本 研究 結 果 僅 能代 表 學 前融 合 班 教 師之 意 見 。

貳 、 研 究 地 區 之 界 定

本研 究 的 調查 地 區 限 定為 臺 北 市, 其 他 縣 市因 資 源 、政 策 、 環 境等 各 種不 同 因 素, 不 能 予 以相 比 , 故本 研 究 結 果不 宜 推 論至 其 他 縣 市地 區 。

參 、 研 究 方 法 之 界 定

教育 研 究 的方 法 有 很 多種 , 但 本研 究 為 了 解臺 北 市 幼兒 園 教 師 普遍 對 於特 殊 需 求幼 兒 教 學 效能 及 教 育品 質 的 看 法, 因 此 採用 問 卷 調 查法 蒐 集資 料, 利 用 所獲 得 的 各 樣數 據 予 以分 析 , 以 概略 了 解 教師 的 看 法 、背 景 變項 的影 響 以 及教 學 效 能 和教 育 品 質之 相 關 性 。

肆 、 研 究 向 度 之 界 定

本研 究 將 教師 教 學 效 能分 為 (一)教 學規 劃;(二 )教 學 策 略;(三 )教 學 內 容;(四 )教學 評 量;(五)教 學 互動 等 五 面 向 予 以 探 討分 析;而 特殊 需 求 幼兒 教育 品 質 的涵 蓋 範 圍 甚廣,故 將 之 界定 為 五向 度,分 別 為 (一 )理念 與 態 度;

(二 )課 程 與 教 學 ; (三 )物 理 環 境 ; (四 )社 會 環 境 ; (五 )支 持 系 統 等 。 研 究 者 將探 討 兩 者之 相 關 因 素 與 彼 此 間之 關 聯 性 。

(30)

14

(31)

1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針對 與 本 研究 相 關 的 文獻 進 行 深入 之 分 析 與探 討 , 全章 分 成 四 節: 第 一節 探 討 學前 融 合 教 育的 內 涵 及影 響 因 素 ;第 二 節 教師 教 學 效 能之 理 論與 意涵 ; 第 三節 探 討 特 殊需 求 幼 兒教 育 品 質 的內 涵 ; 第四 節 教 育 品質 與 教師 教學 效 能 相關 研 究 之 探討 。

第一節 學前融合教育的內涵及影響因素

壹 、 融 合 教 育 的 意 涵

融合 教 育 為目 前 全 世 界 特 殊 教 育的 潮 流,大家 不 再 議論 是 否 要「融 合」, 而是 研 究 與探 討 如 何 將融 合 做 得更 好。然 而,在 討論 高 品 質的 融合 教 育 前,

我們 需 先 停下 腳 步,試著 回 到 最初 的 原 點,思 考 融合 教 育 的意 涵到 底 為 何,

當我 們 了 解意 涵 、 確 認目 標 後 ,才 能 依 循 正確 方 向 往融 合 教 育 中良 好 的特 殊需 求 幼 兒教 育 品 質 邁進 。

許碧 勳 (2003)認為 融 合教 育 之 意涵 在 於 強 調平 等 的 受教 權 , 讓 普通 與 特殊 幼 兒 在同 一 學 習 環境 中 , 有認 同 感 及 歸屬 感 。 Mittler(2000)認 為 融 合 教育 應 將 所有 兒 童 視 為一 個 整 體,安 置於 同一 個 學 習環 境,有 相同 的 作 息,

一起 工 作 與遊 戲 。 王 天苗 (2001)認 為融 合 教育 是 秉 承「 正 常 化 」、「 最 少 限 制環 境 」、「零 拒 絕」、「 反 隔離 」 等 原則 ,強 調 均 等的 教 育 機 會, 將 各 類不 同的 身 心 障礙 兒 童 不 予以 標 記 或分 類 , 安 置於 普 通 的教 育 環 境 中, 讓 有特 殊需 求 的 幼兒 與 普 通 幼兒 融 合 在一 起 , 增 加彼 此 的 互動 與 學 習 ,將 一 切的 特殊 服 務 移入 至 普 通 班級 中 。 因此 , 由 上 述文 獻 中 可發 現 融 合 教育 最 基本 的首 要 動 作即 是 將 特 殊需 求 幼 兒與 一 般 幼 兒放 在 同 一個 學 習 環 境中 , 享有 同樣 的 受 教權 , 強 調 的是 幼 兒 立足 點 的 平 等。 除 此 之外 , 王 天 苗 (2001)提 醒還 需 要 將「 特殊 服 務移 入 普 通班 級 中」,也 就是 並 非 只消 極 地將 所 有 幼兒 放在 同 一 空間 中 , 任 由特 殊 需 求幼 兒 隨 波 逐流 , 而 是對 於 有 特 殊需 求 的幼 兒應 提 供 支持 性 的 服 務 (林 貴 美, 2001)。

提供 特 殊 需求 幼 兒 支 持性 的 服 務之 前,我 們須 先 了 解幼 兒 的 個 別差 異,

並尊 重 其 差異 , 才 能 夠因 應 幼 兒的 個 別 需 求, 給 予 真正 的 幫 助 。就 如 毛連 塭 與 許 素 彬 (1995)認 為, 融 合 教育 是 符 合 人性 化 的 教育 , 因 應 幼兒 的 個 別 需求 , 給 予協 助 , 並 發展 其 情 意與 智 能 , 於學 習 情 境中 被 接 納 與尊 重 ,並

(32)

16

獲得 安 全 感。而 支 持 性的 服 務 內容、服 務 方法 等,吳 淑美 (2004)提 到 許 多,

她整 理 出 融合 教 育 之 實施 指 標 與特 徵 有 下 列八 點,分述 如 下:(1)每 位幼 兒 皆為 班 上 的一 份 子;(2)提 供有 效 的教 學 與 個別 化 教 育服 務;(3)尊重 幼 兒 的 個別 差 異;(4)普 通 教 師與 特 殊 教師 共 同 合 作;(5)促 進同 儕 互 動 與學 習;(6) 幼兒 與 家 長的 積 極 參 與;(7)行 政資 源 與 政 策的 支 持;(8)提 供 合 宜的 評 量方 式。由此 可 知,融合 教育 除 了 需要 教 師 的 專業 能 力 外,更 需 要 教師、家 長 、 專業 人 員 之間 的 積 極 合作 , 以 及學 校 行 政 和政 府 政 策的 支 持 。

國內 學 者 蔡昆 瀛 (2000)以 七種 角 度剖 析 融 合教 育 之 意涵 , 分 述 如下 : (1)融 合 是 一 種 參 與 感 與 歸 屬 感 ; (2)融 合 教 育 是 更 完 善 的 普 通 教 育 ; (3)特 殊需 求 幼 兒與 一 般 幼 兒都 需 要 融合 教 育 ; (4)融 合 是 一種 動 態 的 歷 程 ; (5) 專業 的 師 資是 奠 定 融 合教 育 成 功的 基 礎;(6)充 足的 支 援與 專 業 合作 是 融 合 教育 的 實 施之 道;(7)融合 教 育 延伸 了 對 特 殊教 育 專 業的 需 求。除上 述 文獻 讓我 們 看 見更 完 整 的 融合 教 育 意涵 外 , 融 合教 育 更 在乎 的 是 特 殊需 求 幼兒 的社 會 化 互動 發 展 。 蔡明 富 (1998)指出 融 合教 育 除 了重 視 特 殊 需求 幼 兒 在 普通 教 育 環境 裡 的 學 業成 就 外 ,也 強 調 其 社會 化 的 技能 、 態 度 和積 極 互動 的同 儕 關 係。 呂 淑 芬 、林 慧 芬 與 張 楓 明 (2009)亦強 調 融合 教 育 不僅 是 讓 特 殊需 求 幼 兒回 歸 到 普 通班 接 受 教育 外 , 其 積極 的 層 面是 希 望 能 夠寬 廣 人際 間的 互 動 、打 破 特 殊 教育 與 普 通教 育 之 間 的鴻 溝 , 讓教 育 成 為 一種 完 整且 全面 的 過 程。

綜合 上 述 學者 對 於 融 合教 育 的 看法 , 特 殊 需求 幼 兒 應於 普 通 班 級和 一 般幼 兒 共 同學 習 , 由 互動 當 中 學習 互 相 尊 重、 合 作 與接 納 彼 此 。教 師 應尊 重個 別 差 異, 針 對 特 殊需 求 幼 兒進 行 個 別 化之 教 育 方案 、 適 性 課程 以 及合 宜的 評 量 。教 師 也 應 與特 教 專 業相 關 人 員 合作 , 並 邀請 家 長 共 同參 與 幼兒 之學 習 , 以提 供 特 殊 需求 幼 兒 最佳 之 團 隊 合作 服 務 。另 外 應 尋 求行 政 面、

政策 面 與 資源 面 的 整 合與 支 持 ,以 期 讓 特 殊需 求 幼 兒能 夠 獲 得 更加 完 善與 精緻 的 融 合教 育 。 因 此, 在 我 們真 正 了 解 融合 教 育 的意 涵 後 , 融合 教 育中 良好 的 特 殊需 求 幼 兒 教育 品 質 才有 方 向 可 循。

貳 、 融 合 教 育 的 影 響

特殊 教 育 的實 施 方 式 ,強 調 特 殊需 求 幼 兒 與普 通 幼 兒的 差 異 性 ,所 以 主張 以 特 殊的 環 境 和 方法 , 將 特殊 需 求 幼 兒予 以 隔 離, 使 得 特 殊需 求 幼兒 沒有 機 會 與一 般 幼 兒 對話 , 削 減其 社 會 互 動的 機 會 ,變 得 更 加 孤立 、 往後

(33)

17

也 更 難 以 適 應 社 會 生 活 (郭 惠 雯 , 2002), 社 會 大 眾 也 會 因 為 不 了 解 而 投 以 異樣 眼 光 ,並 對 特 殊 需求 者 存 有錯 誤 觀 念 ,標 籤 化 更加 嚴 重 。 反觀 於 理想 的融 合 教 育環 境 裡 , 依幼 兒 的 個別 差 異 提 供個 別 化 的學 習 方 式 ,使 得 特殊 需求 幼 兒 與一 般 幼 兒 達到 最 大 的社 會 互 動 ,且 能 夠 增進 社 會 大 眾的 接 納,

同時 重 視 特殊 需 求 幼 兒的 權 益 與生 活 , 提 供其 發 展 潛能 與 自 我 實現 的 機會 (許 碧 勳,2003)。但 融 合 教 育 的 實 施 是 複 雜 而 且 困 難 的 (王 天 苗,2003),研 究者 藉 以 搜尋 國 內 近 十年 學 前 融合 教 育 實 徵研 究 中 有關 實 施 現 況與 成 效的 研 究 (王 天苗,2002;甘蜀 美、林 鋐 宇,2006;許 碧 勳,2003;陳 宜伶,2005;

張翠 娥、李 淑貞,2009;鄒 啟 蓉、2004;鄭雅 莉、何 東墀,2010),從 分 析 整理 中 瞭 解融 合 教 育 對特 殊 需 求幼 兒 、 一 般幼 兒 及 教師 的 影 響 。下 列 將分 為對 幼 兒 的影 響 以 及 對教 師 的 影響 , 兩 部 份予 以 分 別探 討 :

一 、 對 幼 兒 的 影 響

由這 些 研 究發 現 對 於 學前 融 合 教育 的 實 施 成效 , 有 正反 兩 面 的 研究 結 果。 有 的 研究 指 出 , 在融 合 教 育中 , 特 殊 需求 幼 兒 與同 儕 的 互 動遊 戲 機會 較少,或 互 動 時 間短 暫,甚 至有 消 極 的排 斥行 為 等 (甘 蜀 美、林 鋐宇,2006;

許碧 勳,2003;鄭 雅 莉、何 東 墀,2010);有的 研 究 發現 在 融 合 教育 的 環 境 中, 由 於 教師 的 專 業 能力 、 時 間、 人 力 的 不足 等 , 對於 特 殊 需 求幼 兒 的幫 助其 實 有 限 (鄒 啟 蓉 , 2004; 鄭雅 莉 、 何 東墀 , 2010)。 然 而 也是 有 不 少研 究結 果 發 現,融合 教 育對 於 特 殊需 求 幼 兒 與一 般 幼 兒有 其 正 面 的效 果 (王天 苗,2002;許 碧勳,2003;陳宜 伶,2005;陳 怡 華、朱 思穎,2014),研 究 者將 其 整 理如 下 表 2-1。

表 2-1

學 前 融 合 教 育 對 幼兒 的 影 響 特 殊 需 求 幼 兒 的 益處

1. 能 力 的 增 強 , 尤 其 是 語 言 溝 通 、 社 會 互 動 與 認 知 領 域 的 進 步 2. 專 注 的 時 間 更 加 延 長 與 學 習 動 機 的 增 強

3. 學 習 較 高 層 次 的 社 會 遊 戲,表 現 出 適 當 的 同 儕 互 動 及 社 會 行 為,且 因為 有 歸 屬感 , 需 要 教師 個 別 處理 問 題 的 時間 減 少

(續 下 頁 )

(34)

18

表 2-1

學 前 融 合 教 育 對 幼兒 的 影 響 特 殊 需 求 幼 兒 的 益處

4. 藉 由 與 一 般 幼 兒 的 互 動 過 程 , 特 殊 需 求 幼 兒 能 夠 觀 察 、 模 仿 其 行 為, 進 而 表現 出 正 向 行為

5. 正 向 的 互 動 中 能 夠 提 升 特 殊 需 求 幼 兒 的 自 我 概 念,使 其 更 主 動、自 主的 學 習

一 般 幼 兒 的 益 處

1. 瞭 解 個 別 差 異 , 能 夠 接 納 不 同 於 自 身 的 同 儕 。

2. 學 習 發 現 自 己 與 他 人 的 優 點 、 肯 定 他 人 的 努 力 與 進 步 , 能 以 正 向 的 態度 對 待 同儕 , 對 人 有較 少 的 偏見 或 刻 板 負面 印 象 。

3. 觀 察 特 殊 需 求 幼 兒 並 與 其 相 處 , 使 他 們 能 夠 同 理 特 殊 需 求 幼 兒 在 發 展上 的 障 礙, 且 學 習 尊重 、 接 納與 包 容 , 進而 能 自 然而 然 地 接 近並 協助 特 殊 需求 幼 兒 , 給予 關 懷 或教 導 。

4. 藉 由 幫 助 他 人 增 進 自 我 概 念 及 自 尊 、 自 信 。 5. 增 長 社 會 認 知 , 更 能 敏 覺 到 他 人 的 需 求 。 6. 容 易 建 立 溫 暖 、 關 懷 的 友 誼 。

資 料 來 源 :研 究者 整 理

綜觀 國 內 之眾 多 研 究 ,雖 然 並 非所 有 研 究 指出 學 前 融合 教 育 具 有正 向 的成 效 , 有的 研 究 也 發現 實 際 效益 並 非 如 預期 的 好 ,但 還 是 有 多數 研 究指 出成 功 的 融合 教 育 將 有助 於 特 殊需 求 幼 兒 及一 般 幼 兒的 學 習 與 發展 。 然而 就 如 Farrell(2001)所 言, 儘 管 研究 有 時 會 呈現 對 立 的結 果 , 但 許多 研 究 之 中都 貫 穿 一個 關 鍵 : 融合 教 育 的成 功 是 仰 賴學 校 支 持程 度 的 多 寡和 其 品質 而定 。 也 就是 說 充 足 且高 品 質 的支 持 下 , 再加 上 更 多專 業 人 員 的合 作 與行 政的 配 套 措施 , 學 前 融合 教 育 的正 向 成 效 才能 如 預 期理 想 , 對 融合 環 境中 的幼 兒 才 有其 正 面 的 意義 。

二 、 對 教 師 的 影 響

王天 苗 (2003)以研 究 臺北 市 的 學前 融 合 教 育為 例 , 訪談 幼 兒 園 教師 、 家長 及 行 政人 員 , 以 了解 實 施 融合 教 育 的 問題 及 看 法, 其 中 幼 兒園 教 時提 及「 那 年 很倉 促 的 ,…在我們不知道的情況下就進來了,大家都不知道要

(35)

19

給他 什 麼」,感 受 到 教師 的 措 手不 及 和 不 知如 何 因 應的 慌 亂。有些 教 師 會因 為班 級 中 有特 殊 需 求 幼兒 讓 自 己有 進 修 的 動機 , 參 加特 教 相 關 研習 來 補足 專業 的 不 足,但 有 更 多的 老 師 是感 到 驚 慌、害怕、拒 絕或 反 彈 等負 面 情 緒。

在教 育 行 政單 位 實 施 融合 教 育 的決 心 下 , 站在 教 育 現場 第 一 陣 線的 普 幼教 師們 在 沒 有選 擇 的 情 況下 , 老 師的 反 應 是 「真 的 只 能自 己 要 認 命…要有這 種挑 戰 的 心態 來 面 對 這些 , 要 學習 應 付 , 沒辦 法 也 要有 辦 法」。

根據 國 內 學前 融 合 教 育的 相 關 研究 中 , 許 多研 究 幼 兒園 教 師 在 實施 融 合教 育 所 面臨 的 困 境 及期 待 (王天 苗,2003;方 婉 真,2008;呂 淑芬 等 人 , 2009;張 翠 娥,1999;張 翠 娥、李 淑 貞,2009),而 這 些 困 境 及 期 待 皆 會 對 幼兒 園 教 師造 成 影 響 ,茲 將 學 前融 合 教 育 中 幼 兒 園 教師 之 困 擾 與期 待 整理 如 表 2-2。

表 2-2

學 前 融 合 教 育 中 幼 兒園 教 師 之 困 擾 與 期待

實施 融 合 教育 之 困 擾 期望 之 支 援協 助 1. 特 教 專 業 能 力 不 足

2. 教 學 時 間 不 夠

3. 師 生 比 例 過 高 、 班 級 人 數 多 4. 人 手 不 足 的 壓 力

1. 事 先 完 善 的 規 劃 2. 加 強 個 別 化 教 學

3. 專 業 的 諮 詢,加 強 教 師 間 的 協 調 溝通

5. 學 校 行 政 支 援 不 足 、 行 政 難 協 調 6. 特 教 資 源 不 足

7. 缺 乏 完 善 的 進 修 管 道

8. 家 長 不 願 面 對 現 實 , 對 子 女 教 育 處於 被 動 角色

9. 工 作 負 擔 加 重 、 工 作 壓 力 大 10. 硬 體 設 備 缺 乏

11. 教 材 教 具 缺 乏

4. 長 期 穩 定 的 特 教 輔 導 服 務 5. 定 期 召 開 整 合 性 的 個 案 研 討 會 6. 跨 機 構 的 整 合 療 育 小 組

7. 專 業 的 進 修

資 料 來 源 :研 究者 整 理

綜觀 上 述 表格 整 理 , 幼兒 園 教 師實 施 融 合 教育 的 困 擾大 致 有 「 課程 與 教學 」層 面、「 班 級 經營 」層 面、「 支 持 系統 」層 面、「 親 師 溝通 」層 面、「態

(36)

20

度認 知 」層面、「 物 理環 境 」層面 等 問 題,而 教 師 在面 臨 這 些 困擾 時,最 期 待能 夠 獲 得專 業 的 諮 詢及 長 期 穩定 的 特 教 輔導 服 務 等重 要 支 援 (張 翠 娥、李 淑貞,2009)。在 不 少 研究 中 (呂淑 芬 等 人,2009;謝 藍 芝,2005;鐘梅 菁 , 1999)也 發 現,幼 兒 園 教 師 在 剛 接 觸 融 合 教 育 時,總 是 會 有 負 面 的 想 法 與 態 度, 原 因 在於 對 特 殊 需求 幼 兒 的不 了 解 以 及對 自 己 專業 的 質 疑 ,但 在 與特 殊需 求 幼 兒共 同 相 處 而累 積 經 驗、 獲 得 專 業團 隊 支 持以 提 升 自 我信 心 與專 業度 後,教 師 通 常能 改變 負 面 的態 度,進 而持 有 正 面贊 成 融 合 教育 的 想 法。

教師 為 融 合教 育 中 最 關鍵 之 角 色 (王 天 苗 ,2003),教 師 對 於 實施 融 合 教育 的看 法 與 態度 以 及 所 獲得 之 支 持與 資 源 , 會影 響 特 殊需 求 幼 兒 所接 受 之教 育品 質 , 因此 如 果 教 師能 夠 獲 得適 當 之 支 持與 資 源 ,我 們 可 以 預期 教 師之 教學 能 力 將有 所 提 升 ,同 時 也 會提 升 融 合 教育 之 成 效。

參 、 小 結

融合 教 育 的發 展 是 從 歐美 等 國 家所 發 起 , 從隔 離 教 導式 的 特 殊 教育 而 起, 慢 慢 演化 為 現 今 特殊 教 育 的新 思 潮 , 給予 特 殊 需求 幼 兒 一 個平 等 學習 的環 境 以 及人 性 化 的 教育 , 使 普通 教 育 與 特殊 教 育 系統 融 合 為 一體 。 臺灣 也受 到 新 思潮 的 影 響,於 民 國七 十 三年 通 過「 特 殊教 育 法」,從 此保 障 了 特 殊需 求 兒 童的 教 育 權 利, 期 間 隨著 時 代 的 轉 變 而 增 修法 條 , 於 民國 一 百零 二年 修 訂 了最 新 的「 身心 障 礙 者權 益 保 障 法」,更 確立 了 台 灣 融合 教 育 的實 踐。 然 而 在融 合 教 育 的實 施 歷 程中 , 不 管 對於 老 師 或幼 兒 都 有 其影 響 ,且 依照 各 文 獻看 來 國 內 融合 教 育 支援 系 統 仍 尚未 完 全 ,可 看 出 融 合教 育 的推 行並 不 容 易, 但 幼 兒 的學 習 是 不能 夠 等 待 的, 因 此 現階 段 如 何 透過 教 師的 力量 將 融 合教 育 做 得 更好 , 如 何提 升 特 殊 需求 幼 兒 的教 育 品 質 ,是 我 們所 關注 的 重 點, 也 是 本 研究 的 研 究目 的 所 在 。

(37)

21

第二節 教師教學效能之理論與意涵

追求 教 育 品質 的 卓 越 ,一 直 是 教育 改 革 的 最大 目 標 。而 教 育 改 革是 否 能夠 落 實 ,端 看 現 場 教師 的 實 踐能 力 。 現 場教 師 的 實踐 能 力 , 不可 避 諱地 必須 論 及 教師 的 教 學 效能 , 如 果教 師 能 夠 發揮 極 佳 的教 學 效 能 表現 , 那麼 教育 的 品 質也 就 更 邁 向了 卓 越 (施 宜 煌 ,2007)。而 在 今日 學 前 融合 教 育 日 益被 看 重 的同 時 , 教 育品 質 更 是家 長 選 擇 幼兒 園 的 重要 考 量 之 一, 因 此,

教師 教 學 效能 之 提 升 也將 有 助 於特 殊 需 求 幼兒 教 育 品質 的 改 善,如 此 看來,

教師 教 學 效能 的 重 要 性不 可 言 喻。

以下 將 從 教師 教 學 效 能的 意 義 談起 , 接 續 對於 教 師 教學 效 能 的 理論 基 礎 、 內 涵 及影 響 因 素 進行 討 論 ,並 探 討 幼 兒園 教 師 對於 特 殊 需 求幼 兒 之教 學效 能 感 ,以 做 為 研 究立 論 之 基礎 及 架 構 編擬 之 理 論依 據 。

壹 、 教 師 教 學 效 能 的 意 義

對於 教 學 效能 的 意 義 ,學 者 們 都抱 持 有 不 同的 看 法 ,乃 因 為 教 學效 能 是一 種 學 理上 的 構 念 (construct), 難以 界 定與 衡 量 (張 維 倩 , 2004)。 此 外 , 教學 效 能 的意 義 闡 述 ,常 會 依 據不 同 學 者 理論 而 有 不同 的 說 明 。以 下 將列 舉出 依 循 Rotter 的 控 制信 念 理 論 (locus of control theory)以 及 Bandura 的自 我效 能 感 理論 (self-efficacy theory)所 延 伸 之教 師 效 能感 之 定 義 說明 , 簡 述 如下 :

一 、 依 循 Rotter 的 控 制 信 念 理 論 (locus of control theory):

Guskey 與 Passaro(1994)認 為 教 師 效 能 感 是 教 師 對 於 自 己 能 夠 影 響 學 生學 習 的 能力 信 念 , 即使 面 對 最困 難 或 最 消極 的 學 生亦 能 改 善 其行 為 。他 們將 教 師 效能 感 分 為 內在 效 能 感,即 教師 相信 自 己 能影 響 學 生 學習 的 程 度;

以及 外 在 效能 感,即 教師 對 於 能夠 克 服 課 室外 影 響 因素 的 知 覺 (引 自 蘇 馨容 , 2005)。

二 、 依 循 Bandura 的 自 我 效 能 感 理 論 (self-efficacy theory):

(一 )Ashton、 Webb 與 Dodda(1983)

Ashton、Webb 與 Dodda(1983)為 最 早 將 Bandura(1977)的 社 會 認 知 概 念 應用 於 教 師方 面 的 研 究。 他 們 認為 教 師 效 能感 是 教 師認 為 自 己 有能 力 對學

(38)

22

生的 學 習 與成 就 造 成 正面 影 響 的信 念 (引 自蘇 馨 容 ,2005), 發展 出 教 師效 能感 的 階 層式 組 織 及 多向 度 模 式, 包 括 三 個向 度 (引自 吳 璧 如 , 2004):

1. 教 學 效 能 感 : 教 師 對 於 教 學 和 學 習 關 係 的 一 般 信 念 。

2. 個 人 效 能 感 : 教 師 對 於 自 己 能 夠 成 為 一 位 有 效 率 教 師 的 知 覺 。 3. 個 人 教 學 效 能 : 教 師 對 於 能 夠 成 為 有 效 率 的 教 師 以 及 對 於 教 學 和

學習 關 係 的一 般 信 念 。此 統 整 了教 學 效 能 感及 個 人 效能 感 , 為 特 定層 次 的 信念 。

(二 )Gibson 與 Dembo(1984)

其認 為 教 師效 能 感 是 由 Bandura(1977)自 我效 能 感 理論 而 來 的 多面 向 概念 。 他 們認 為 教 師 效能 感 是 教師 相 信 自 己能 影 響 學生 學 習 的 程度 , 分為 二個 層 面 ,其 一 為 個 人教 學 效 能感 , 即 教 師認 為 自 己具 備 增 進 學生 學 習的 能力 與 技 巧之 信 念;其二 為 一 般教 學 效 能 感,即 外 在 條件 限 制 下 (如:家庭 背景 、 家 庭環 境 ), 教師 相 信 學生 可 被 教 導的 程 度 。

(三 )Soodak 與 Podell(1996)

他們 認 為 教師 效 能 感 包含 個 人 效能 感 、 結 果效 能 感 以及 教 學 效 能感 : 1. 個 人 效 能 感 : 教 師 對 於 自 己 教 學 能 力 的 評 估 。

2. 結 果 效 能 感:教 師 自 認 教 學 行 為 能 使 學 生 表 現 達 到 目 標 的 信 念 。 3. 教 學 效 能 感:教 師 認 為 其 教 學 能 克 服 外 在 影 響 力 的 信 念,屬 於 專

業效 能 感 。

由上 述 國 外學 者 提 出 對於 教 師 效能 感 的 定 義雖 有 不 同見 解 , 其 實存 有 許多 相 似 之處 , 大 致 可歸 納 出 教師 效 能 感 分為 教 師 本身 對 學 生 的影 響 及教 師教 學 行 為對 學 生 的 影響 , 是 一種 教 師 的 知覺 或 信 念 (吳 璧 如 , 2002)。因 此,在國 內 外的 研 究 當中,有 一 部分 從「 教師 自 我 效能 」的 層 面進 行 探 討,

主要 觀 點 為教 師 對 於 本身 影 響 學生 學 習 成 效的 認 知 進行 探 討 ; 另一 部 分從

「教 師 有 效教 學 」進 行探 究,重 點放 在「 有效 教 學 行為 」,意 旨教 師 在 教學 過程 中 講 求教 學 方 法 ,熟 悉 教 材和 激 勵 關 懷學 生 , 使學 生 在 學 習或 行 為上 有良 好 之 表現 , 以 追 求最 好 的 教學 成 效 , 達到 特 定 的教 育 目 標 (陳 木 金 , 1997)。然 而 因「 教 師 自 我 效 能 」為 教 師 主 觀 判 斷 自 己 有 能 力 影 響 學 生 或 改 變學 生 學 習表 現 的 信 念,是 否與 實 際 教學 表現 一 致,會 因 個人 而有 所 差 異,

預期 結 果 無法 得 知 , 故本 研 究 傾向 於 「 教 師有 效 教 學」 的 觀 點 進行 探 究。

(39)

23

另外 , 國 內學 者 研 究 「教 師 效 能感 」 此 主 題時 , 使 用許 多 不 同 的名 詞 ,本 研究 因 以 「有 效 教 學 行為 」 的 方向 進 行 探 究, 故 而 以「 教 師 教 學效 能 」一 詞統 稱 。 以下 針 對 國 內外 學 者 對教 師 教 學 效能 的 定 義加 以 整 理 ,並 排 除以

「教 師 自 我效 能 」 為 觀點 之 研 究, 如 表 2-3 的 內容 所 示:

表 2-3

國 內 外 學 者 對 教 師教 學 效 能 的 定 義

學 者 教師 教 學 效能 的 定 義

張維 倩 (2004) 教師 在 教 學活 動 中,透過 師 生 互動 的 歷 程,運 用多 樣 與 複 雜的 策 略 進行 有 效 教 學,以 增進 幼 兒 的學 習成 效 及 提升 教 學成 效 。

郭芳 辰 (2005) 教師 在 教 學過 程 中,能熟 悉 課 程內 容 並 運 用有 效 的 教學 方 法及 多 元 策略,透 過 良好 的 師 生互 動 及 教 學氣 氛,使 學 生 在學 習 及 行為 上 有 好 的表 現,提 升 學 習成 效進 而 達 到教 學 目標 。

謝俐 香 (2008) 教師 在 從 事教 學 行 為 時,為達 到 教 學目 標,會 透過 妥 善 的 教學 計 畫 與準 備,在 教學 過 程 中運 用 教 學 策略、在 良 好 的 班 級 氣 氛 中 激 勵 學 生 學 習 , 表 現 有 效 教 學 行 為 的 自 我 評 價 。

嚴靜 芝 (2012) 教師 從 事 教學 工 作 時,會 透過 妥 善 的教 學 計劃 與 準 備、系 統性 呈 現 教材、運 用 多元 教 學 策略 並 善 用 多向 度 的 教學 評 量,在良 好 的 班級 經 營管 理 中 使學 生 參 與 學習,以 增 進 學 生的 學 習 成效 並 達 到 有效 教 學 。

Eradio(2003) 教師 在 從 事教 學 工 作 時,對 學生 的 期 望能 夠清 楚 了 解並 跟 學生 溝 通,提 前對 教 學做 充 足 的準 備,清 楚的 呈 現 教學 內 容並 和 學 生互 動、問 答,讓 學 生獲 得 回 饋 以促 進 有 效教 學。

Pollway、

Patton 與 Serna (2005)

教師 為 了 達成 教 學 目 標,於教 學 時 表現 的 教學 行 為,能 夠 增 進 學 生 學 習 成 效 , 其 重 點 在 於 教 師 有 效 教 學 行 為 的 分 析,亦 即 教師 做 到 專 業學 養 與 課程 準 備、教學 技 巧、教 學 熱誠 、 系 統呈 現 教 材 及內 容 、 多向 度 教 學 評量 等 行 為。

Yost(2002) 有效 能 的 教學 是 指 有 系統 的 呈 現教 材 與 內 容、多 元化 的 教 學策 略 、 經營 良 好 的 班級 氣 氛 與建 立 和 諧 師生 關 係 。 資 料 來 源 :研 究者 整 理

綜括 而 言 ,教 師 教 學 效能 是 透 過完 善 的 教 學計 畫 , 在教 學 活 動 過程 中 運用 有 效 的教 學 策 略 及系 統 性 的教 材 內 容 呈現 , 並 善用 多 元 的 教學 評 量,

讓學 生 在 良好 的 班 級 氣氛 及 和 諧的 師 生 互 動情 境 下 ,提 升 學 習 的成 效 及達

數據

圖 2-1    Bandura 的 三元 交 互 決定 論 中 個 體認 知 、 行為 與 環 境 之關 係 圖   資 料 來 源 :修改 自施 良方 (1996)。學 習 理 論 (頁 376)。 高 雄 市 :麗 文 。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另可於本市公立幼兒園及非營利幼兒園招生

抽籤及結果公布地點:臺中市教育局網頁、本校網頁與公佈欄。(另可於本市公 立幼兒園及非營利幼兒園招生 E 化作業系統上查詢).

(另可於本市公立幼兒園及非營利幼兒園招生

抽籤及結果公布地點:吉峰國小附設幼兒園。(另可於本市公立幼兒園及非營利幼 兒園招生

抽籤及結果公布地點:。公布於本校網頁及教育局網站,並張貼於學校穿堂布告 欄。(另可於本市公立幼兒園及非營利幼兒園招生

小組組員 幼兒教育科約僱人員 黃子禎 小組組員 幼兒教育科約僱人員 劉芳君 小組組員 幼兒教育科約僱人員 王美茹 小組組員 幼兒教育科約僱人員 謝詩涵 小組組員

一、臺中市政府教育局(以下簡稱教育局) 為處理違反幼兒教育及照顧法規定

一、 本人報名參加臺中市外埔區外埔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 107 學年度第 1 學期代理 教保員甄試,無下列情事:. (一)教師法第 14 條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