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文藝復興興起的背景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文藝復興興起的背景"

Copied!
1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文藝復興興起的背景

項目 重 點 整 理

時間 十四至十六世紀

背景

1城市的興起:十一世紀,十字軍東征後,歐洲經濟復甦,義大利商業繁 榮

2統治者的贊助:競相贊助藝文活動,如佛羅倫斯的梅第奇家族

3復古的精神:「復古」是文藝復興特徵

4印刷術的發明:1455年,谷騰堡發明活字版印刷,有助知識的傳播

名詞 來源

文藝復興中心最初在義大利,後擴及德意志、尼德蘭、英國、法國和西班 牙等地。「文藝復興」一詞源自義大利文「Rinascita」,一般寫為法文

「Renaissance」,原意為「再生」。十六世紀的義大利藝術史家瓦薩里(Giorgio Vasari),在《義大利藝苑名人傳》中始用該詞來概括當時文藝活動的特點。

當時人們認為,文藝在希臘、羅馬古典時代曾高度繁榮,但在中世紀「黑 暗時代」卻衰敗淹沒,直到十四世紀才獲得「再生」

中心 思想

文藝復興的指導思想是人文主義。它讚美人的力量,推崇人的價值和尊嚴,

謳歌世俗生活,鼓吹個性解放,對神權政治、天主教禁欲主義和蒙昧主義 進行了無情地批判。涉及到當時文學、藝術、哲學、科學和教育等各個領 域,從形式到內容都開創了新局面

參考資料:高師寧主編,世界歷史三百題,臺北:建宏出版社,1997年,頁353

文藝復興的精神與創作

項目 重 點 整 理

精神

1 文藝復興精神是人文主義

2 提倡通識教育,主張教育目的在培養「自由人」

3 人文教育目標培養多才多藝的「全人」

方言文學

1 雖然有拉丁文寫作,但真正流行的是「方言文學」

2 代表:

a.但丁《神曲》

b.薄伽丘《十日談》

c.佩脫拉克十四行詩《歌集》

政治

佛羅倫斯政治家馬基維利撰寫《君王論》。書中教導君主利用權術治 國,讓政治與道德脫鉤,強調:唯有強人,才能統合自私的人民與分 裂的社會,以達安內攘外的目標

(2)

藝術 文藝復興三傑:達文西、拉斐爾、米開朗基羅

佩脫拉克與薄伽丘的相關介紹

項 目 內 容

文藝復興 之父:佩脫

拉克

1 早年成就:佩脫拉克的父親,像但丁一樣,是佛羅倫斯的政治放逐 者。佩脫拉克年輕時,大部分時間都是在亞威農教廷中度過。佩脫 拉克在蒐集、抄錄古代作者作品方面表現出極大的熱忱。他的收集 成為一個壯觀的私人圖書館,而且他在一間義大利的主教座堂裡發 現了一些塵埃滿布,為人遺忘的西塞羅書簡。他蒐集羅馬歷史家李 維的手稿,編出第一本準確的李維歷史著作。佩脫拉克由於非常讚 美過去,於是他創作一首拉丁敘事詩,頌揚第二次布匿克戰爭中的 一位英雄西庇阿

2 著名作品:佩脫拉克的成就,使市議會決定恢復希臘羅馬的傳統習 俗,在一場儀式中為佩脫拉克戴上桂冠,這是對於他的卓越表現予 以官方的承認。出人意表的,佩脫拉克最為現代所推崇的作品,並 不是那些用他最喜愛的拉丁文寫成的,反是那些不為他看重,寫給 蘿拉的方言情詩。在這些抒情詩中,佩脫拉克改良了詩的形式,成 為著名的義大利商籟體,共長十四行,各有其韻律結構。他對古典 的熱愛與對世界美麗的愛慕,顯示出文藝復興時代漸浮現的人文主 義

《十日談》

故事一則

1 故事:在我們的城裡曾有一個很富有的商人,名叫阿瑞古西奧‧柏 林基瑞,他娶了一個名喚西絲蒙達的年少淑女,不過閨房不睦。由 於他像一般商人經商在外,很少和她同居,她便與一個叫盧伯圖的 青年戀愛了。阿瑞古西奧發現他的妻子不貞而將她痛打一頓,他以 為他已將她打得半死。但其實鞭打是在暗室中進行的,因此西絲蒙 達命她的女僕頂替,所以阿瑞古西奧打的是一名女僕。他還不知道 受了騙,極盡發洩之能事,並召喚西絲蒙達的兄弟前來,目睹她的 恥辱;那些兄弟們看到西絲蒙達好端端地坐在那兒做針線,臉上絲 毫沒有挨打的痕跡,而阿瑞古西奧卻信誓旦旦地說他已將她打得半 死。西絲蒙達的兄弟開始覺得奇怪了。西絲蒙達立刻向她的兄弟控 告她那倒楣的丈夫:「流連沉醉於酒肆,一會兒與這個下流的女人 交談,一會兒與那個下流女人聊天,讓我在家苦苦等他到深夜。」

結果是,西絲蒙達的兄弟毒打阿瑞古西奧一頓

2 寓意:薄伽丘的寓意:「那女人,藉著她的機智,不但逃開了那燃 眉的災禍,且為未來尋歡作樂開闢了一條道路,根本不用畏懼她的 丈夫了。」

(3)

文藝復興的藝術風格與文藝復興三傑

項目 重 點 整 理

風格 藝術家嘗試新的風格,例如師法古希臘、羅馬的古典藝術,注重和諧、

均衡與調和,並且利用明暗對筆法和透視法,讓創作更立體與真實 開創者 喬托(1266-1337):人體畫用顏色濃淡、明暗的對比、透視法、縮影

法等創造出立體感

文藝復興 三傑

達文西(1452-1519):

1〈蒙娜麗莎〉:巧妙運用透視學原理,讓背景透視不一致,左低右 高。因此,視角變換,畫面會變動,使人捉摸不定,這正是〈蒙娜 麗莎〉成為羅浮宮鎮寶名作的主因

2〈最後的晚餐〉(教堂濕壁畫):運用心理學來詮釋基督和十二使 徒間的情緒張力

拉斐爾(1483-1520):

1〈聖母像〉:畫中聖母崇高與平凡,充滿母愛與人情味,歌頌普通 女性之美,透過聖母表現出人文主義的色彩②

2〈雅典學院〉:把古希臘羅馬和當代義大利五十多位不同時期的哲 學家、藝術家、科學家薈萃一堂,表現自己篤信人類智慧的和諧,

並對人類智慧的讚美

(續) 文藝復興

三傑

米開朗基羅(1475-1564):

1 西斯汀教堂壁畫〈創世紀〉:在宗教畫中暗指人文主義的精神,如 他繪出上帝創造天地的全能與威嚴。但創造亞當時,上帝與亞當的 手若即若離,這已暗示出人類未來的命運

2「大衛像」(雕塑):用大衛戰勝巨人哥利亞的〈聖經〉故事,暗 喻動盪不安的佛羅倫斯面臨外來強敵(神聖聯盟與梅第奇家族)

(4)

佩脫拉克與薄伽丘的相關介紹

項 目 內 容

文藝復興 之父:佩脫

拉克

1 早年成就:佩脫拉克的父親,像但丁一樣,是佛羅倫斯的政治放逐 者。佩脫拉克年輕時,大部分時間都是在亞威農教廷中度過。佩脫 拉克在蒐集、抄錄古代作者作品方面表現出極大的熱忱。他的收集 成為一個壯觀的私人圖書館,而且他在一間義大利的主教座堂裡發 現了一些塵埃滿布,為人遺忘的西塞羅書簡。他蒐集羅馬歷史家李 維的手稿,編出第一本準確的李維歷史著作。佩脫拉克由於非常讚 美過去,於是他創作一首拉丁敘事詩,頌揚第二次布匿克戰爭中的 一位英雄西庇阿

2 著名作品:佩脫拉克的成就,使市議會決定恢復希臘羅馬的傳統習 俗,在一場儀式中為佩脫拉克戴上桂冠,這是對於他的卓越表現予 以官方的承認。出人意表的,佩脫拉克最為現代所推崇的作品,並 不是那些用他最喜愛的拉丁文寫成的,反是那些不為他看重,寫給 蘿拉的方言情詩。在這些抒情詩中,佩脫拉克改良了詩的形式,成 為著名的義大利商籟體,共長十四行,各有其韻律結構。他對古典 的熱愛與對世界美麗的愛慕,顯示出文藝復興時代漸浮現的人文主 義

《十日談》

故事一則

1 故事:在我們的城裡曾有一個很富有的商人,名叫阿瑞古西奧‧柏 林基瑞,他娶了一個名喚西絲蒙達的年少淑女,不過閨房不睦。由 於他像一般商人經商在外,很少和她同居,她便與一個叫盧伯圖的 青年戀愛了。阿瑞古西奧發現他的妻子不貞而將她痛打一頓,他以 為他已將她打得半死。但其實鞭打是在暗室中進行的,因此西絲蒙 達命她的女僕頂替,所以阿瑞古西奧打的是一名女僕。他還不知道 受了騙,極盡發洩之能事,並召喚西絲蒙達的兄弟前來,目睹她的 恥辱;那些兄弟們看到西絲蒙達好端端地坐在那兒做針線,臉上絲 毫沒有挨打的痕跡,而阿瑞古西奧卻信誓旦旦地說他已將她打得半 死。西絲蒙達的兄弟開始覺得奇怪了。西絲蒙達立刻向她的兄弟控 告她那倒楣的丈夫:「流連沉醉於酒肆,一會兒與這個下流的女人 交談,一會兒與那個下流女人聊天,讓我在家苦苦等他到深夜。」

結果是,西絲蒙達的兄弟毒打阿瑞古西奧一頓

2 寓意:薄伽丘的寓意:「那女人,藉著她的機智,不但逃開了那燃 眉的災禍,且為未來尋歡作樂開闢了一條道路,根本不用畏懼她的 丈夫了。」

(5)

文藝復興的藝術風格與文藝復興三傑

項目 重 點 整 理

風格 藝術家嘗試新的風格,例如師法古希臘、羅馬的古典藝術,注重和諧、

均衡與調和,並且利用明暗對筆法和透視法,讓創作更立體與真實 開創者 喬托(1266-1337):人體畫用顏色濃淡、明暗的對比、透視法、縮影

法等創造出立體感

文藝復興 三傑

達文西(1452-1519):

1〈蒙娜麗莎〉:巧妙運用透視學原理,讓背景透視不一致,左低右 高。因此,視角變換,畫面會變動,使人捉摸不定,這正是〈蒙娜 麗莎〉成為羅浮宮鎮寶名作的主因

2〈最後的晚餐〉(教堂濕壁畫):運用心理學來詮釋基督和十二使 徒間的情緒張力

拉斐爾(1483-1520):

1〈聖母像〉:畫中聖母崇高與平凡,充滿母愛與人情味,歌頌普通 女性之美,透過聖母表現出人文主義的色彩②

2〈雅典學院〉:把古希臘羅馬和當代義大利五十多位不同時期的哲 學家、藝術家、科學家薈萃一堂,表現自己篤信人類智慧的和諧,

並對人類智慧的讚美

(續) 文藝復 興三傑

米開朗基羅(1475-1564):

1 西斯汀教堂壁畫〈創世紀〉:在宗教畫中暗指人文主義的精神,如 他繪出上帝創造天地的全能與威嚴。但創造亞當時,上帝與亞當的 手若即若離,這已暗示出人類未來的命運

2 「大衛像」(雕塑):用大衛戰勝巨人哥利亞的〈聖經〉故事,暗 喻動盪不安的佛羅倫斯面臨外來強敵(神聖聯盟與梅第奇家族)

(6)

北方文藝復興

項 目 重 點 整 理 地區 阿爾卑斯山以北地區

思想核心 基督教人文主義

代 表 人

基督教人 文主義

1 荷蘭:伊拉斯默斯《愚人頌》

2 英國:摩爾《烏托邦》

3 法國:蒙田《隨筆集》

文學

1 英國:莎士比亞《羅密歐與茱麗葉》、《仲夏夜之夢》、《哈 姆雷特》

2 法國:拉伯雷《巨人傳》

主張①

1 探討原始基督教社會的狀況,主張基督徒應奉持耶穌的簡 樸、道德宗教生活

2 他們批評教會的腐化,主張回復使徒時代的儉樸教會

3 「宗教改革運動」的思想基礎

伊拉斯默斯

項 目 內 容

整理

《新約聖經》

伊拉斯默斯是基督教人文主義重要學者,他和其他的人文主義者 一樣,喜歡研讀古典的作品,十分熟悉希臘文和拉丁文,因此他 在古典文學上造詣非凡。他善於在不同主題上,用不同方式來談,

這方式在《對話集》一書中表現得最明顯,在此書中他以一種嚴 肅與諷刺的方式對宗教進行審查。此外,他還利用自己精通拉丁 文和希臘文的能力,重新校定《新約聖經》的希臘文,並於1516 年出版,書中他還附上註釋與新的拉丁文譯本

對宗教的觀感

當時的他已體會到教會改革的需要,因此主張以教育和辯論的方 式來從事溫和改革的需要,並鼓勵人們閱讀《新約聖經》,希望 人們能夠透過基督教教義真正的了解,而從腐敗的教會中解救出 來。當時不乏其他特別激情的基督教人文主義者,而且他們對「福 音書」的重視,以及對教士的腐敗作法,無疑為路德的宗教改革 鋪路

(7)

馬丁路德在德意志(日耳曼)地區成功的因素

項 目 內 容

教會腐化

在馬丁路德之前,並非沒有改革的呼聲,然而這些倡議者大半死在火 刑柱上。為何路德不但沒有受死,其教義反而能在德意志境內壯大?

這與德意志的歷史背景和政治概況有關。當時,教宗已逐漸失去往昔 強大的號召力,許多教宗與教會的腐敗令人髮指,甚至傳出與親生女 兒通姦

日耳曼地 區的改革 思想源頭

雖然教會威信喪失,但在日耳曼卻和從前一樣徵收大量資金,由於該 區較為落後,政治上也沒有統一強大的統治者與教會抗衡,所以對於 教會的腐敗和剝削感受也特別強烈。在此氣氛下,德意志地區自1400 年以來,便不斷有人主張對教會做徹底的改革。1450年以後,隨著大 學在日耳曼地區的湧現,大學便成為抗議者的重要根據地,路德最初 的一批信徒,就是其任教大學的同事和學生

政治力的 支持

德意志王公會支持路德的教義,在於王公想要政治上的主權。由於路 德教義否定了羅馬教會存在的正當性,因此他們意識到不再需要將稅 收貢獻給義大利,而能留為己用,且根據新教義,修道院是不必要的 存在(因為「人人皆牧師」),故王公可將境內的修道院關閉,並沒 收其財產。通過任命高級教士,停止向羅馬交稅,削弱宗教法庭的審 判權。日耳曼貴族打著路德的旗幟,一步步向王權國家前進。正如路 德三本小冊子中的《致日耳曼貴族書》所說:「所以我說,世俗權力 是受上帝的委任來懲治奸邪,保護良善的。因此我們應該讓世俗政權 在整個基督教世界中執行它的職務,不要加以阻礙。無論什麼人,不 管他是教宗、主教、傳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權力都有權來管 他。」

成功後的 影響

路德所點的星星之火,已延燒成更激烈的宗教改革,隨著新教徒在歐 洲各地出現,已成燎原之勢

(8)

馬丁路德與宗教改革

項目 重 點 整 理

背景

1宗教背景:中古後期至文藝復興時期,教廷日益腐化,教會內部爆發危 機,基層教士素質低落。教會聲望大跌、信徒心生不滿

2思想背景:基督教人文主義者的批判為宗教改革提供了思想基礎

3文化背景:方言的興起與印刷術的推廣,對宗教改革有推波助瀾之效

4政治經濟背景:民族國家興起後,主權觀念高漲,統治者皆限制教廷的 管轄權

起因

11517年,教廷為了籌款修建聖彼得大教堂,在日耳曼境內兜售「大赦」

(俗稱「贖罪券」)

2路德認為此舉違背基督的教義,痛批贖罪券的不當使用。1517年10月,

馬丁路德在威登堡的一間教堂張貼〈九十五條論綱〉,批評教會弊端,

掀起宗教改革運動

影響 路德掀起宗教改革,引起基督教第二次分裂

基督新教派

項 目 重 點 整 理

基督新教

1 日耳曼馬丁路德 ── 路德教派

2 英王亨利八世 ── 英國國教(教義與教儀上改變不大)

3 法國喀爾文 ── 喀爾文教派(長老會、休京拉派)

新教共通 理念

1 因信稱義,信仰才是宗教的核心價值

2 否定教宗權威,奉《聖經》為最高信仰依歸

3 主張個人可透過《聖經》直接與上帝交流,毋須教會作媒介

4 崇拜方式簡單,教堂布置簡樸

(9)

天主教改革運動

項目 重 點 整 理

背景 羅馬教廷受到新教運動壓力,1530年代開始推動一系列的革新

作法

1教廷召開「特倫特大公會議」,重申教廷原有的神學立場與推動改革,

希望重建人們對羅馬教會的信心

2西班牙人羅耀拉創「耶穌會」,耶穌會教士以其宗教熱忱與貞節信念,

隨葡萄牙與西班牙的商船,到美洲與亞洲傳教,替羅馬教會贏回不少信 徒

印刷術與宗教改革

項 目 內 容

谷騰堡 的改良

1鉛字改良:谷騰堡為每個字母與每個符號製作了一個鋼片,壓在軟銅 塊上形成一個銅模,如此即可鑄造大量的鉛字。為此目的,他發明一 種手鑄工具,將銅模放置其中,只要傾入熔化的合金,字母與符號即 可產生,這種合金包含鉛、銻、錫與少許比例的鉍金屬

2油墨改良:有了鉛字以後,還有印墨的問題需要解決。為此谷騰堡又 發明了脂肪性的印刷油墨

3發行木製印刷機

印刷機 與聖經

透過新式印刷機,四十二行拉丁文《聖經》終於在1456年印刷完成,約 裝訂200冊,每冊有1282頁,每本都是一樣完好而美觀。雖然古騰堡的發 明標誌著印刷史上一個新時代的到來,貢獻特別大,但在當時人們卻還 沒有意識到,谷騰堡也並沒有因此成為百萬富翁,而是在貧困中死去。

但是他的發明很快地傳遍全球各個角落,使全世界均能用這種印刷方式 印刷有形的讀物

(10)

宗教改革影響

項 目 重 點 整 理

翻譯聖經 人人皆可透過《聖經》理解上帝,致力將其譯成本國語言。有利 於新教的推廣,也提升了各國語言的研究

有助資本主義

1馬丁路德倡導職業神聖的觀念

2喀爾文鼓吹節儉,主張信徒勤奮工作、累積財富,是榮耀上帝 的方式

強化民族意識

1馬丁路德與亨利八世,常訴諸民族情感,以對抗羅馬教廷所代 表的外來勢力

2有助於近代民族國家的建構

信仰多元化 1瓦解西歐的一統教會,造成信仰的多元化

2挑起的宗教狂熱,帶來宗教迫害與戰爭

三十年戰爭

項目 重 點 整 理

時間 1618-1648年

背景

十六、十七世紀之際,神聖羅馬帝國境內的波希米亞人,多已改信喀 爾文教派。由於屢遭信仰天主教的哈布斯堡王室之迫害,他們急於脫 離帝國的統治

導火線 1618年,他們在波希米亞首都布拉格發動叛變(布拉格擲窗事件),

為三十年戰爭掀開序幕

國際戰爭 西班牙、神聖羅馬皇帝v.s.法國、瑞典 條約 《西發里亞和約》

影響

1 歐洲列強的消長:神聖羅馬帝國和西班牙國勢衰落;法國與瑞典卻 一躍成為十七、十八世紀的歐陸強權

2 國際關係的發展:《西發里亞和約》進一步肯定主權平等的原則,

依照「均勢」的原則,尋求對於自身最為有利的結盟關係

3 宗教寬容的呼聲:歐洲人逐漸領悟到宗教寬容的重要性

(11)

三十年戰爭的起因與瑞典、法國參戰

項 目 內 容

三十年戰 爭的起因

哈布斯堡王朝的斐迪南二世當選為皇帝(1619-1637在位)前戰爭就已 開始(1618)。斐迪南二世年輕時曾發誓要在他的領土內根除一切宗 派和異端,他也竭盡全力做到這一點。在斐迪南二世當上皇帝的前兩 天,他的主要對手佛雷德里克 ── 英王詹姆士一世的女婿及帕拉丁奈 特的新教派選帝侯,登上了波希米亞的王位,這直接違反了斐迪南二 世的意志,也導致日後戰爭無法避免

戰爭初期

1 入侵波希米亞:哈布斯堡的王軍長驅直入波希米亞,年輕的波希米 亞國王只能孤立無援地與這個難以對付的敵人對抗。荷蘭雖願助一 臂之力,但荷蘭當時正與西班牙的哈布斯堡王族交戰,無法脫身,

因而也愛莫能助。英格蘭的斯圖亞特王朝則醉心於在國內加強自己 的絕對統治權,不願對遠在波希米亞的冒險付出人力和物力。結 果,帕拉丁奈特的選帝侯在掙扎了數月之後,終於被驅逐出境,他 的領土則落入了巴伐利亞信天主教王族之手。不過戰火並未因此停 歇

2 丹麥參戰:哈布斯堡王朝軍隊在取得波希米亞後,並未停止戰火,

反而一路攻入德國新教區,直抵波羅的海岸。這對新教徒的丹麥國 王來說是一個嚴重的威脅,丹麥試圖趁他的敵人勢力尚未過於強大 前即發動襲擊,於是丹麥軍隊開進了德國,但不幸被擊敗,而被迫 退出戰場

瑞典參戰

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二世曾因抵抗俄國入侵而著名,他於1630年初夏在 施特拉爾松登陸參戰。古斯塔夫二世是一個具有巨大野心的新教徒君 主,他企圖使瑞典成為北方大帝國的中心。他受到歐洲各新教徒君主 的歡迎,並被奉為路德教派事業的救世主。他擊敗不久前將馬格德堡 的居民大肆屠殺的蒂利。接著,他的部隊開始長途行軍,穿過德國腹 地,計畫到達哈布斯堡王朝在奧地利的領地。後來,古斯塔夫二世與 哈布斯堡的軍隊在呂岑遭遇,雖然最後由瑞典取勝,但古斯塔夫二世 卻也不幸陣亡,使瑞典在新教聯盟中的盟主地位被後來的法國取代

法國參戰

戰爭發生時,統治法國的波旁王朝是信奉天主教的,但由於痛恨他們 的敵手哈布斯堡王朝,因此便與信新教的瑞典人結為同盟。路易十三 的軍隊侵入德國東部後,與瑞典的軍隊共同在哈布斯堡的領地上大肆 殺戮,掠奪並焚燬了哈布斯堡王室的財產。戰後,法國一躍成為歐陸 的強權

(12)

三十年戰爭後的政治外交、新舊教權力劃分與國際情勢

項目 重 點

戰爭的 慘況

三十年戰爭始於1618年,於1648年簽訂《西發里亞和約》而結束。這 場戰爭完全是一個世紀間不斷增加的教派仇恨的必然結果,可怕的戰 爭使人們相互廝打不休直到兩敗俱傷。戰爭期間,許多歐洲中部地區 陷入一片混亂,……飢餓的農民與嚎嗥的餓狼爭搶一具馬的屍體。有 六分之五的德國村鎮一片荒蕪。例如:帕拉丁奈特曾遭搶掠達28次。

人口由1,800萬銳減到了400萬

政治外交

1 瑞典與法國的強大:瑞典因得到神聖羅馬境內的兩主教區,並因此 加入帝國議會,並且鞏固了在波羅的海地位。法國取得亞爾薩斯、

梅斯、圖爾、凡爾登,神聖羅馬帝國建立世界帝國的計畫破滅,歐 洲政治霸權轉移到法國手中

2 延遲德意志的統一:神聖羅馬帝國境內三百多邦均享對外宣戰、媾 和之權,皇帝未經帝國議會許可,不可立法、宣戰、締盟、徵稅等,

而且德境飽受戰爭蹂躪,經濟退回到封建狀態,加上政治更加分 裂,延遲德意志的統一

3 瑞士與荷蘭獨立地位獲得承認

新舊教 權利劃分

1 喀爾文教派與路德教派和羅馬教會享有平等地位,同享《奧古斯堡 和約》的權利

2 新、舊教財產土地以1624 年1 月1 日以前情況為準

3 新、舊教各邦在帝國事務上權利平等

4 帝國最高上訴法庭中的組成分子,新、舊教人數相等

國際情勢

1 結束歐洲一統帝國與教會的理想,各國並立(均勢)成為普遍現象,

國際社會逐漸建立

2 荷蘭法學家格勞秀斯有感於戰爭殘酷,1625年出版《戰爭與和平 法》,呼籲國際間應制定法律,戰爭時應善待非戰鬥人員,禁止屠 殺等恐怖行為,為國際法的先聲

3 戰爭使歐洲人明白宗教寬容的重要性,使歐洲不再發生宗教戰爭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星雲大師認為佛教未來要走上復興的路途,必須要積極走入人 間,回歸佛陀的本懷,熱心造福社會,培養與佛教有緣的人才,興 辦各級的大、中、小學,這才是佛教復興的要道。 22

不在發展新的 主義,而是幫 助我們更進一 步的了解現存

時代是教政二具的政府。由尊侍語王尊勝建立教法政治的政府直到現在,絲毫沒

高僧大德的註疏內容係為教理的詮解與闡揚,屬於上層社會的教理佛教,至於化俗僧勸

語言的意義在於使用 ,而使用又是 因應著不同遊戲情境而定,因此語 言意義具有 豐富性、多變性、..

in the Prasannapada and the

Phillips)在<東方和西方哲 學>期刊中批評伊利雅德在《世界宗教 理念史》的一大缺憾:「偶爾我會對伊 利雅德不滿,他對眾所皆知的文獻上的

它不是在這一意義上的一個步驟,因為它沒有進一步的意向性。它 要求純真,在這種純真中,要達到默觀的意志成了通向它的一個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