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服 務 學 習 融 入 勞 作 教 育 課 程 活 動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服 務 學 習 融 入 勞 作 教 育 課 程 活 動"

Copied!
2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本章主要介紹本研究的設計與實施步驟,共分為六節,第一節 陳述研究架 構;第二節 介紹研究對象;第三節 說明研究設計; 第四節 說明研究工具;

第五節 介紹研究步驟;第六節 說明資料處理與分析。

本研究以量化兼採質性資料的方式,來探究服務學習方案融入勞作教育課 程對學生學習效果之影響,以及課程推動中所遭遇的問題與受服務機構之回饋 與反應。在量化部份,採取「服務學習融入大學勞作教育課程學習成效量表」

來蒐集資料,以了解明新科技大學老人服務事業學系學生參與本實驗課程後之 學習成效。研究工具之編製係依據研究目的及相關文獻資料後,利用統計分析 方法加以建構而成。

在質性研究部份,依據實驗組學生於每次服務後反思所填寫之「服務日 誌」、「綜合反思回饋表」及受服務機構成員所填寫之「服務學習受服務機構回 饋表」加以編碼分析而成。為使研究資料更為充實可信,另挑選五位同學進行 焦點團體以更加了解學生參與實驗課程方案後之學習成效與及受服務機構對課 程方案之回饋與學習。

(2)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方法

壹、研究架構

本研究旨在探討服務學習方案融入大學勞作教育課程對學生學習效果之影 響。研究問題如下:

一、服務學習融入勞作教育對大學生勞作知能增進效果為何?

二、服務學習融入勞作教育對大學生自我效能之增進效果為何?

三、服務學習融入勞作教育對大學生人際包容與多元尊重之增進效果為何?

四、服務學習融入勞作教育對大學生社會關懷增進效果為何?

五、受服務機構對服務學習之回饋與反應為何?

六、學生在服務學習融入勞作教育方案設計與推動過程所遭遇的困難為何?

本研究採準實驗研究法與質性資料分析法。依據研究問題,本研究之自 變項為學生性別、宗教、志工服務經驗及參與「服務學習融入勞作教育課程 活動」的經驗,包括參與「服務學習融入課程」實施方案之實驗組,以及未 參與「服務學習融入課程」而僅接受勞作教育課程之對照組,此處之「服務 學習融入課程活動」係指為本校四技一年級學生所設計舉辦之服務學習融入 勞作教育課程方案活動,其他校方、單位或家庭之服務活動則不予包括;依 變項為學生學習效果、受服務機構回饋與融入服務學習方案推動者之反思,

其中學生學習效果包含:勞作知能、自我效能、人際包容與多元尊重、社會 關懷等四方面,茲定本研究之研究架構圖 3-1-1 所示:

(3)

圖 3-1-1 本研究之研究架構圖

貳、研究方法

一、文獻研究法:蒐集國內外服務學習相關理論、教育功能、勞作教育意義及 施行方式等文獻資料,以作為實驗課程方案設計之依據。

二、問卷調查法:參考國內外專家學者相關研究文獻,分別編製「勞作知能」、

「自我效能」、「人際包容與多元尊重」及「社會關懷」分量 表,而編成「服務學習融入大學勞作教育課程學習成效量 表」,分別對實驗組與對照組成員進行前測與後測,以了解實 驗組成員之學習成效。

服 務 學 習 融 入 勞 作 教 育 課 程 活 動

課程方案推動過程之問題 受服務機構之回饋與反應

學生學習效果

勞作知能 自我效能

社會關懷 人際包容與 多元尊重

提出具有學習效果之大學勞作教育課程建議

探 究 服 務 學 習 與 勞 作 教 育 理 論 依 據

(4)

一、質性研究法:參考國內外相關文獻及實驗目的,而要求實驗組成員於每次 服務後反思所填寫之「反思日誌」,活動結束後繳回之「綜合 反思回饋表」,與及受服務機構成員所填寫之「服務學習受服 務機構回饋表」以質性研究法加以編碼分析,以了解參與實 驗課程設計同學之學習成效。

四、焦點團體法:焦點團體的對象來源,係由質性資料填答內容豐富,具有深 刻 反 思 且 表示 願意 進 一歨 參 與 的 實 驗組 成 員 中 挑 選而 成 ,以 半結構式(Semi-structured Interview)的座談大綱方式進行焦 點團體。座談大綱係依據量表及質性資料分析結果,深入了 解「為什麼」的原因並與指導教授討論修改而成。

(5)

第二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明新科技大學九十四學年度入學之一年級正接受勞作 教育課程之學生為對象,玆因研究需要區分為二點說明:

一、量化及質性資料研究對象

本研究探討服務學習融入大學勞作教育課程及其實施成效之研究,故本研 究之對象包含明新科技大學學生、受服務機構成員及研究者本身。本研究乃是 選取研究者服務之明新科技大學老人服務事業學系學生為實驗對象,考慮研究 時間、人力及能力等因素,以九十四學年度入學之一年級正接受勞作教育課程 之學生為樣本,選取服務學院老人服務事業學系乙班(簡稱:老服一乙)學生 四十九名為實驗組,參與服務學習融入勞作教育課程,本研究以下簡稱「實驗 組」;老人服務事業學系甲班僅參加勞作教育課程即未參與融入課程同學四十六 名為對照組成員,本研究以下簡稱「對照組」,研究比較兩組人員之學習效果。

由於實驗對象並非隨機抽樣與分派,故本研究為準實驗研究。兩組成員之基本 資料依其性別、志工服務經驗、宗教信仰有無分別列表如下 3-2-1 :

表 3-2-1 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之基本資料

實驗組(49) 對照組(46) 全體(95)

男 4 5 9

性 別

女 45 41 86

有 20 15 35

志工服務經驗

無 29 31 60

有 15 12 27

宗教信仰

無 34 34 68

(6)

由表 3-2-1 可知,在「性別」部分女多於男,此乃因為老人服務事業學系 偏向商科學系,長久以來就是女多於男,本方案系指定老服系為實驗對象,故 兩組男女比例不平均;至於志工部份,實驗組有志工服務經驗之 20 人,對照組 15 人;宗教信仰實驗組 15 人,對照組 12 人,由以上資料顯見實驗組與對照組 在志工服務經驗及宗教信仰背景上,實驗組成員略多於對照組。

二、焦點團體對象:

焦點團體的參與對象來源主要是依據實驗組成員所寫之反思日誌,選取資 料填寫豐富者,並願意進一步參與座談者為限,焦點團體進行時間為 94 年 12 月 8 日,為尊重參與者之隱私,所有參與者姓名皆以編碼方式呈現,參與者基 本背景資料如表 3-2-2。

表 3-2-2 焦點團體個人資料表

座談對象 性別 基本資料

老服一乙 A 女 全程參與機構服務,對機構反思資料豐富。

老服一乙 B 女 全程參與機構服務,日誌繕寫資料豐富。

老服一乙 C 女 全程參與機構服務,社會關懷資料繕寫豐富。

老服一乙 D 女 全程參與機構服務,日誌繕寫資料豐富。

老服一乙 E 女 全程參與機構服務,課堂反思活動深入動人。

因服務學習除重視服務者本身之學習與成長之外,受服務者的聲音亦即受 服務對象之回饋與反應,亦被視為服務學習中重要的部分,然而本研究受服務 之人為失智老人、身心障礙及植物人,機構服務之第一線人員又大都為菲律賓 看護人員,無法從中得到回饋,故由受服務機構之社工人員、護理及管理人員

(7)

填寫回饋表,及進行個別訪談。是以本研究除量化之實驗設計之外,亦將受服 務機構人員納入質化研究,研究者亦將本身於推動服務學習理念融入勞作教育 課程,推動過程中所遭遇之問題與反思回饋,列入研究之中,期能提出更有效 之課程方案供參考。

(8)

第三節 研究設計

本研究之量化設計,因實驗對象非為隨機抽樣產生,而採指定參加方式產 生,各組成員之起始點可能不同,故採「不相等控制組準實驗研究」模式,

如下表 3-3-1 所示:

表 3-3-1 本研究之準實驗設計模式

組別 前測 實驗處理 後測

實驗組 T1 X1 T2

對照組 T3 T4

T1:服務組之前測 T2:服務組之後測 T3:對照組之前測 T4:服務組之後測

X1:實施融入服務學習課程方案

前測…開始前施與前測,前測工具為「服務學習融入大學勞作教育課程學 習成效量表」

後測…課程結束後施與後測,測驗工具為「服務學習融入大學勞作教課程 育學習成效量表」,實驗組成員同時繳回「服務卷宗」並針對受服務 機構進行「機構服務回饋表」之填寫

依據王文科(2003)在教育研究法一書中指出,實驗研究必須具有內 在效度與外在效度,才能促進知識的發展,發揮重要的貢獻。而內在效度 即為在研究設計時有效控制無關變項程度,使誤差來源不致影響研究結

(9)

果,內在效度越高當可解釋由實驗所造成的結果。影響實驗內在效度因素 包括:成熟、臨時事故、測驗、不穩定的工具、統計迴歸、選樣不符、受 試者流失、選樣與成熟交互作用、強亨利效應(the John Henry effect)、 實驗的擴散處理、實驗者的偏見、統計的結論等十二項;影響外在效度包 括:母群體效度與生態效度二項。本研究採取不相等控制組準實驗設計,

就內在效度而言,兩組人員及實驗組與對照組成員皆以一年級學生為對 象,「成熟」受到控制,兩組皆有前測與後測資料,可以檢查兩組「受試者 流失」是否不同,故此因素在控制之列,另為避免兩組成員於分組當時即 已存在差異,故於實驗結果分析時採共變數分析,以排除各組在實驗前測 之差異,將誤差減至最低,以增加其內在效度。就外在效度而言,對照組 樣本係以明新科大老服系一年甲班為參與對象,老服系為明新服務學院四 個系之ㄧ,能否就此推論至全校,尚待進一步研究。就生態效度而言:本 實驗結果僅作為明新科技大學實施勞作教育之參考,能否推論至其他綜合 大學或不同地區之技職院校亦尚待進一步研究。另實驗組成員為本校老服 系學生,本校老服系規定,每位學生在學校期間須進行 100 小時的社會服 務,這項服務可結合本次之實驗課程,不易引起實驗組學生的察覺,就可 避免霍桑效應「Hawthorne effect」的產生。

質化研究乃指任何不經統計程序、數學計算或者是量化程序而產生研 究結果的方法,此方法可以是對人的思維、生活習慣、經驗故事、人際關 係、社會活動與思潮甚至組織運作進行研究(徐宗國,1997)。

註 1:霍桑效應(Hawthorne effect),西屋公司霍桑場工人,由於她們知道正在被實驗,

於是為了符合期望,在工作條件很差的情況之下,一樣工作得非常起勁。則再\一般情形下,

是很不容易做到的。同樣的,當控制組知道她們未接受實驗處理,感覺不公平,為什麼厚此 薄彼,因此也可能故意表現「輸人不輸陣」,「拼給她們看一看」,所謂「強亨利效應」(the John Henry effect),是即例證(林生傳,2003)。

(10)

因其不經過統計方法而是由觀察、訪問或者是書面紀錄,收集之後加 以解析,故易流於研究者主觀的偏見,為了克服此類缺失,研究者於研究進 行之時,除時時自我反思,看到研究者自己主觀的偏見之外,並將資料提供 指導教授本研究受限於研究者的能力與時間的限制,無法進行同儕評論,同 時考量參與同學之課業與時間狀況,無法進行成員查核,但與指導教授進行 資料檢核,此部份之資料分析較不充分。

(11)

第四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依研究目的之需要將研究工具分為量表調查的量化工具,包含

「服務學習融入勞作教育課程學習成效量表」,以及質化工具包含「受服務機構 回饋表」、「服務卷宗」、等質化資料收集與整理,其中「服務學習融入勞作教育 課程學習成效量表」涵蓋「勞作知能量表」、「自我效能量表」、「人際包容與多 元尊重量表」、「社會關懷量表」四個分量表,茲分別敘述如下:

壹、量化工具

本研究所使用施測之量化工具為「服務學習融入勞作教育課程學習成效量 表」此量表包括:「勞作知能量表」、「自我效能量表」、「人際包容與多元尊重 量表」、「社會關懷量表」四個分量表,此四部份為研究者依研究目的之需要而 擬定,茲說明如下:

一、編製目的及內容

(一)、勞作知能量表

本研究編製此量表旨在測驗參與實驗學生在進行融入服務學習課程之前 後,在勞作知能上的發展及改變。所用的測量工具表是研究者依據東海大學勞 作文化(2003)及本校勞作教育之目的,並參考蘇雅君所編製之服務知能量表、

溫建蠶所編製之「大學生發展問卷」及 Eyler 和 Giles(1999)於「Where’s the learning in service-learning」所編製之量表,所自編之「勞作知能」量表,量表 內容包括信心與毅力、認真與負責、合作、服務行為與價值四個核心概念,全

(12)

量表共十七題。

(二)、自我效能量表

本研究編製此量表旨在測驗參與實驗學生在進行融入服務學習課程之前 後,在自我效能的發展及改變。所用的測量工具是研究者依據國內外服務學習 相關文獻,並參考 Eyler 和 Giles(1999)於「Where’s the learning in

service-learning」所編製之量表及蘇雅君(2002)所編製之「自我效能量表」、

余紫瑛(2000)所修訂之「自我觀念與同儕關係量表」,田納西「自我概念量 表」及研究者本身從事大學學生事務經驗編製而成。量表內容包括自我意識、

自我了解及自我認定能三個核心概念,全量表共二十題。

(三)、人際包容與多元尊重量表

本研究編製此量表旨在測驗參與實驗學生在進行融入服務學習課程之前 後,在人際包容與多元尊重的發展及改變。所用的測量工具是研究者依據國內 外服務學習相關文獻,並參考 Eyler 和 Giles(1999)於「Where’s the learning in service-learning」所編製之量表及蘇雅君(2002)所編製之「人際包容與多元 尊重量表」與余紫瑛(2000)所修訂之「自我觀念與同儕關係量表」中之同儕 關係量表,量表內容包括包容不同、接納他人及多元文化知覺三個核心概念,

全量表共十七題。

(四)、社會關懷量表

本研究編製此量表旨在測驗勞作教育學生在進行融入服務學習課程之前 後,在對社會議題關心、了解與參與程度發展及改變。所用的測量工具是研究 者依據國內外服務學習相關文獻,並參考 Eyler 和 Giles(1999)於「Where’s the learning in service-learning」所編製之量表及蘇雅君(2002)所編製之「社會關

(13)

懷量表」與量表內容包括社會事務、社會參與、關懷他人及社會正義四個核心 概念,全量表共十九題。

二、編製過程

本量表之題項係參考國內外相關文獻,並根據明新科技大學勞作教育目的 所自編而成,以符合本研究之所需,形成正式問卷之前再經與指導教授討論、

12 位專家進行專家效度(詳細名單如附錄一),五位同學進行表面效度,閱讀 修正文字以後,編製成本量表之預試問卷。

預試:本研究於九十四年十月初進行預試,預試問卷之「勞作知能量表」

有 18 題、「自我效能量表」有 23 題、「人際包容與多元尊重量表」有 17 題、

「社會關懷量表」有 19 題共計 77 題(預試問卷詳如附錄二)。以明新科技大 學服務學院之幼兒保育系及休閒事業管理系一年級同學 100 人為預試對象,剔 除填答不全之問卷一份,共收得有效問卷 99 份,預試結果經視窗版 SPSS 8.0 之電腦處理。

本量表採取四點式量表,以該題之臨界比與刪除該題後之分量表α值及獨 立樣本 t 檢定,P 值(雙尾)進行選題,t 檢定未達 P 值即 P 大於.05 為刪題之 標準,故「勞作知能量表」考驗結果刪除 1 題,最後共得 17 題為正式問卷之題 目。「自我效能量表」考驗結果刪除第 2、7、13、14、15 五題,但考量研究之 需要,保留 14 及 15 題項,故本量表刪除 3 題,最後共得 20 題為正式問卷之題 目。「人際包容與多元尊重量表」考驗結果應刪除第 12、13 二題,但考量老服 系學生特質及研究之需要,故予保留題項,最後共得 17 題為正式問卷之題目。

「社會關懷量表」考驗結果不刪題,共得 19 題為正式問卷之題目(正式問卷如 附錄三)。

(14)

三、填答與計分方式

本量表採李克特氏(Likert)四點式量表,由受試者依題目所陳述之內容,

表達自己心中的看法及感覺,在「非常同意」、「同意」、「不同意」、「非 常不同意」四個選項中選填一個最適當的答案,所以採取四點式量表乃是為了 避免趨中現象之考慮。

在計分方面,正向題目在「非常同意」、「同意」、「不同意」、「非常 不同意」四個選項中,其得分依次為 4 分、3 分、2 分、1 分;反向題目則上述 四個選項得分依次為 1 分、2 分、3 分、4 分,得分愈高表示勞作知能發展的越 積極正向。

四、問卷信度

量表之信度意指測驗結果的一致性及穩定性,亦即測驗分數的可靠性(郭 生玉,1994)信度愈高表示測驗結果前後相同程度越高,研究者於是就預試結 果進行信度分析,採用內部一致性分析,求其 Cronbach α 係數,以便了解本量 表之內部一致性如何,α係數愈大,表示試題間之ㄧ致性越高,態度同質性也 越高,內容採樣適當。

綜合以上所述,為求各分量表之可靠程度,採用 Cronbach α 係數來檢定各 題目之內部一致性,係數愈大表示題目內部一致性愈高。本研究「服務學習融 入大學勞作教育課程學習成效量表」各分量表預試及正式施測之信度α 係數如 表 3-4-1 所示,本研究之各分量表具相當高之內部一致性。

表 3-4-1 服務學習融入大學勞作教育課程學習成效量表預試及正式施測信度 係數

(15)

分量表名稱 預試 正式施測

(n=99) (n=95)

勞作知能分量表 .9189 .9065 自我效能分量表 .8040 .7992 人際包容與多元尊重 .7431 .8593 社會關懷分量表 .7962 .7852

本量表經預試施測以後,得出此分量表之 Cronbach α 係數為.9189。正式施測之 前測內部一致性分析得出 Cronbach α 係數.9065。

五、問卷效度

效度(validity)即測量的正確性,指測量工具確能測得其所預設量的特 質或功能之程度(邱皓正,2005)。測量的效度愈高代表越能正確測出欲測驗 之項目,研究者根據國內外相關文獻並參考國內外相關問卷設計出量表題目 後,請 12 位對勞作教育或服務學習理論或量化研究熟悉之專家老師,以及實際 推動勞作教育人員進行專家效度,以增加量表內容效度。另請五位與實驗對象 同學背景相似之學生,進行量表文字修正,以增進量表表面效度,修正後進行 預試,並於預試後進行項目分析,以 t-test 考驗高低兩組在題項上之差異,比 較每個題項組別群體變異數相等性的「F 值」考驗,由假定變異數不相等值所 列之 t 值,如果 t 值顯著(即 P 小於.05)則此題項具有鑑別度(吳明隆,1999),

以此作為刪題之依據,形成正式問卷,故應具有內容效度。

(16)

壹、 質化工具

一、受服務機構回饋表

國內外服務學習研究均肯定「受服務機構的聲音」,也是服務學習效果評鑑 重要的一部份,受服務機構的聲音乃是指老服系學生所做的服務工作是否為受 服務人員及服務機構所需要的,是否也給受服務人員及機構帶來了學習與成 長,此亦為服務學習融入方案中重要的部分,然而本次實驗方案之受服務機構 為安養院,所收容之院民大都為失智症、精神病患及植物人,無法從中得到回 饋,第一線服務人員又有高比例之菲律賓勞工,由於文化差異及中文表達能力 考量,故於課程實施結束之後,僅對服務機構社工、護理及管理人員進行「受 服務機構回饋表」之填寫,以了解本項課程對機構及機構成員的影響,所蒐集 之資料作為量表測驗結果之補充參考,藉以印證服務學習之相關理念。

本表為參考國內外相關文獻並由研究者與指導教授討論後編製而成。回饋 表中區分為「對本次服務活動的看法與收穫」、「服務活動建議」、「活動滿意與 不滿意部份」等,均採開放式題目,由機構社工人員、護理及管理人員填寫,

回饋表如附錄十五。

二、服務卷宗

本研究為深切的了解實驗組成員於服務學習課程中之各個學習歷程並藉 此讓實驗組成員於每次活動之後皆能進行反思活動,故要求每位成員將個人之 服務紀錄及反思活動加以彙集極為服務卷宗,服務卷宗包括服務合約、服務日 誌、專書選讀、期末綜合反思回饋等資料,研究者並針對服務日誌及綜合反思

(17)

回饋表進行質性資料分析,以作為量表測驗結果之補充及參考資料,以印證服 務學習理論。

服務卷宗服務合約內容包括:服務機構任務與目標、你(妳)要完成的工 作(活動)、期待工作成果及對服務機構的貢獻、預期學習目標、督導與評量等 四個部份,實驗組同學須於服務活動實施前與服務機構簽訂完成;服務日誌則 是每次服務活動完成後之自行反思,服務日誌之撰寫乃是依據黃 玉(2001)服 務與學習的聯結-台灣師大公領系「服務學習」課程設計理念與經驗分享所提供 之日誌撰寫格式而成,內容包括(一)What (什麼)--我今天做了什麼? 看 見什麼? 聽到什麼? 接觸了什麼?(二)So What(所以,什麼)-我的所見 所聞代給我什麼感想與思考?我學到了什麼? 對我有什麼意義?服務過程 中,我產生了什麼新問題?(三)Now What(現在,什麼)這些經驗對我看事 情、看世界、看自己有麼改變?對自我認知有什麼改變?我能做什麼?對我看 社區服務及社會正義有什麼影響或改變?等二部份;專書選讀則包括:(一)書 名、作者。(二)全書主要討論的主題與內容。(三)讀完這本書,帶給您對此 主題的新感想與新問題。(四)這本書主題與你(妳)服務對象(機構)的關係 及如何幫助你了解服務學習。(五)根據您的了解及分析你(妳)將如何應用在 你服務的對象及機構。實驗組同學並於課堂上報告分享服務之經驗;期末綜合 反思回饋表內容包括:(一)請用一句話形容你在服務後的感覺與心得。(二)

你對服務的看法有什麼改變?為什麼?希望未來將如何做?(三)你認為自己 在同理心、自我反省、以及自我控制上有無進步?為什麼?(四)你對自己的 能力限制是否更了解?為什麼?說一說你對自己的看法?(五)經過這次的服 務活動,在與他人的相處或溝通上你有任何的學習與改變嗎?(六)經過這次 的服務活動,你對(社區)社會福利機構的看法是什麼?你與他們的關係有任 何改變或不同嗎?六大部份,題目之設計乃是呼應「服務學習融入勞作教育課

(18)

程學習成效量表」以了解實驗組同學在勞作知能、自我效能、人際包容與多元 尊重及社會關懷方面之影響,均採開放是問題,實驗組同學自由填答。

三、焦點團體訪談

焦點團體的目的在於聽取意見與收集訊息,研究者在此團體中,建立一個 包容的氣氛,讓參與者願意分享其觀點與知覺,決不會運用壓力形成共識(洪 志成、廖梅花譯,2003),這種方法有助於加深了解同學對勞作知能、自我效能、

人際包容與多元尊重及社會關懷方面的增進。本研究於 94 年 12 月 8 日選取五 位同學進行焦點團體訪談,訪談大綱如附錄 15,訪談逐字稿如附錄。

四、服務學習融入課程實驗方案

本研究之服務學習融入勞作教育課程之實驗方案,乃研究者依據國內外文 獻資料所提供之服務學習課程理念及方案,並經指導教授指導而成。本實驗方 案總計進行十次之服務學習方案,其中社區服務為六次共十八小時,四次為準 備、反思回饋及慶賀等階段各二小時,總計時數為二十六小時,課程歷程依據

「準備」、「服務」、「反思」、「慶賀」四個原則與步驟來設計安排。

為了達到服務學習之合作、互惠、多元及社會正義之特質,研究者在編訂 此服務學習融入方案前,即與明新科技大學老服系主任、勞作教育組長及新豐 附近地區社福機構,討論推動此課程之流程與辦法,最後為考量交通因素及利 於本實驗課程之推動,選定與本校現行實施團體勞作教育服務機構,寧園安養 院為服務學習地點,並事先與該等機構協商,請其給予各項協助事宜。機構詳 細資料如下:

(19)

表 3-4-1 台灣省寧園安養院

台灣省寧園安養院

項次 主 題 內 容

一 開 始 民國八十五年四月八日成立。

二 管 理

由台灣省政府委託天主教新竹教區負責,又於八十七年 四月一日委託天主教湖口仁慈醫院管理,現寧園歸屬 內政部社會司督導。

三 特 色 全國第一所公辦民營“失智老人”安養院。

四 收容對象:

1.失智症:「失智」已不分老人或年齡層,目前也有因 腦部受傷而失智者。2.植物人及臥床者。3. 慢性精神病 患。

五 面 積 佔地 7 公頃.目前使用地僅 3.5 頃左右,全面綠化,平 面式院舍,既安全又舒適。

六 院 舍 分為失智症院區、植物人臥床區及慢性精神病精神養護 專區,共可容納 250 床。

七 照護方面 專業護理人員,受訓過的看護工及外籍勞工。

八 醫療方面

1、借重仁慈醫院的醫療資源及設備定時定期為院民健康 檢查。2、不定時及急需之醫療照護,全天廿四小時專車。

專人負責,每天有活動治療,以減緩老人的退化,每周 亦有專責醫師到院診療及教學。

九 中低收入戶 目前約佔總人數三分之二以上,因政府補助有限,均由 捐款貼補。

十 減少虧損

目前台灣老人成長率快速,需照顧的老人也增多,寧園 佔地廣、設備好、人力品質優秀,希望能讓更多家庭受 惠,我們願意幫助大家分憂解勞,將家裏的老人交給我 們照顧。

十一 走入社區

我們已擬訂計劃,開闢了一間日間休閒區,由社區及附 近老人家來談天說地,泡茶聊天,讓老人有歸屬感,還 可以免費搭車至仁慈醫院看病等等之便利。

十二 寧園民宿 提供家庭式房舍,有 4 人房及 10 人房,供院民家屬假日 留宿,讓遠地家屬能與院民一同享受家庭相聚之樂。

十三 教育課程

1、配合政府機構,輔導飆車族之年青人,導入正軌。

2、配合設有老人課之學校實際教學。

3、提供相關學系之社工,學習及做研究。

資料來源:台灣省寧園安養院簡介

(20)

為求本課程為有效之服務學習實驗課程,方案之擬定依照服務學習所訂之 各項原則進行,包含準備階段、進行服務階段、反思學習階段與慶賀成果共享 階段,課程設計方案如下:

服務學習融入勞作教育課程實驗方案

一、實施目標:

秉持全人教育目標,協助學生瞭解自我,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增進 人際包容與多元尊重態度,使學生平衡而整體的發展人格,肯定人的 尊嚴與價值,關懷他人與社會,提升責任感與道德感,培養分析判斷 與抉擇能力,培養學生對人類知識各領域進行探索、統整與聯繫。

二、主辦單位:明新科技大學勞作教育組

三、協辦單位:明新科技大學老人服務事業學系

四、服務時間:九十四年十月十九日至九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每週三下午三時至六時

五、服務地點:寧園紀念教養院(新豐) 電話:5979066-104 楊社工 六、參加對象:明新科技大學老服系參與實驗方案同學 49 人。

七、服務工作主要內容:

(一)帶領老人散步。

(二)協助護理站處理非醫療性工作。

(三)協助處理老人及家屬處理相關事宜。

(四)與老人直接攀談,傳遞支持與關懷。

(五)帶領團體性文康活動。

(六)協助行動不便者。

(七)協助無法自行進食老人進食。

八、交通工具:以租用交通車方式運送,服務當日於下午三時在行政大樓 前上車,服務完後原車返回。

九、經費預算:車資及保險費,由學務處勞教組相關經費下支應。

十、設計步驟:

(一)預備階段:

十月十九日以前進行二小時課程說明、講解並施以必要之訓 練,到達服務單位後請機構派員實施定向輔導並簽定服務合約 書。

(21)

(二)實作階段:

分成若干小組,進行六次十八小時之服務課程,依據所選定之 服務部門及老人分組前往服務(前二次服務,避免單人前往)。

(三)反思課程:

返回學校車上,進行立即的反思與回饋,讓學生表達服務經驗 的思考及感覺。個人服務日誌繕寫,服務日誌可以連結學生個 人對課程內容的學習,服務完成之後撰寫期末綜合報告。

(四)專書選讀:

同學選讀有關自己服務對象之專書,經由書籍系統之介紹,瞭 解服務對象(老人)之所思及行為模式,希望對同學有所啟發。

(五)慶典活動:

服務完成之後,邀請服務機構督導,及所有參與服務同學共同 聚會,分享心得,交換心得,提出建議,希望服務機構與同學 都能共同成長。

十二、問題與挑戰:

(一)學生先從團體服務開始,然後才進階至直接的個別服務。每個 階段服務時間,由督導與指導老師共同商議決定,學生學習目 標之達成或是否能接受挑戰作為進階之依據。

(二)建立團體服務模式,促進學生與服務機構之合作模式,與機構 形成良性的互動,達到互惠的合作目標。

(三)學生在服務當中可能會看到國家對弱勢團體之照顧不足,或者 是看到機構藉慈善之名行謀利斂財之實,可由課程之反思活動 規劃加以導正。

十三、評量標準:

(一)集合搭車時間是否遲到或不到?

(二)是否依服務合約時間前往服務?

(三)每次之服務時間是否足夠?有無偷懶卸責情事發生。

(四)服務過程中遇問題是否立即反應?

(五)行前訓練,定向輔導、講習與說明是否全程參與?

(六)機構督導對其服務態度是否滿意?

(七)老人或身心障礙人士,是否很歡迎學生的服務?

(八)服務日誌是否於服務後立即撰寫?

(九)反思活動是否全程參與並發表個人之反思結果?

(十)指定之功課是否按時完成。

(22)

第五節 研究步驟

本研究藉由量化調查及質化研究,探討明新科技大學服務學習融入勞作教 育對學生學習之成效,茲敘述本研究流程與實施步驟如下:

一、 蒐集文獻資料:蒐集國內外有關服務學習等相關文獻,建立理論基 礎、研究架構及構思有關研究工具。

二、 行政作業暨研究計畫擬定:與明新科技大學老人服務事業學系及勞 作教育組協調並請其協助,經同意後再與新豐寧園安養院協調,行 政作業完成後,擬定研究計畫與實施進度。

三、 選取實驗對象:為使服務對象與系所專長結合,選取九十四學年度 入學之大一老人服務事業學系新生為實驗對象,明新科技大學九十 四學年度老人服務事業學系共招收兩班 100 人,選取乙班 49 人為 實驗組對象,甲班 46 人為對照組對象。

四、 編製研究工具:根據相關文獻與學者專家意見,確立本研究之量化 工具「明新科技大學服務學習融入勞作教育學習成效量表」。問卷 初稿經指導教授指導、專家意見審核等過程,進行量表題目和內 容、題目形式、題意表達之適切性評估,形成預試問卷。

五、 實施預試:明新科技大學服務學院四技一年級學生抽樣 100 人進行 預試及表面效度,針對預試所得資料,進行試題之項目分析、信度 分析,並與指導教授等討論,確立正式問卷。

六、 實施前測:於民國九十四年十月中旬,融入課程開始前進行前測,

對實驗組 49 人、對照組 46 人施以「服務學習融入勞作教育學習成 效量表」之前測。

七、 問卷分析:問卷回收後,將有效問卷以 SPSS 電腦套裝軟體進行前

(23)

測資料登錄與統計分析事宜。

八、 推動實驗方案:訂定實驗方案活動時間為:九十四年十月十九日至 十二月二十一日,共進行十一次服務學習活動,實驗組參與方案活 動,對照組只作勞作教育課程。

九、 實施後測:於九十四年十二月下旬,服務學習活動結束後,對實驗 組及對照組同學施以後測。

十、 質化資料收集彙整:實驗組同學繳交服務卷宗,進行「受服務機構」

回饋表之填寫及焦點團體訪談。

十一、質化資料分析與撰寫:服務日誌、期末綜合反思回饋表及「受服務 機構」回饋表,加以分析比對,整理歸納總結要素 。

十二、研究結論與建議:根據問卷調查之結果與質化資料暨訪談所蒐集之 資料,提出研究發現,做成結論,建議適合國內勞作教育施行之適 切作法。

(24)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本研究依量化、質化工具,所採用的資料處理方法,分述如下:

壹、量化資料部分

研究問卷回收後,將有效問卷加以編號,並將問卷填答資料輸入電腦,再 以 SPSS 統計套裝軟體進行統計分析。因本研究之實驗組研究對象為服務學院學 生,統計分析後加以推論。統計方法包括描述性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t 考驗、單因子共變數分析等,作為資料分析。玆說明如下

一、研究問題一~四部份:

(一)描述性統計:以平均數及標準差分析各問卷調查之結果,分別了解參與 服務學習融入勞作教育,與單純參與勞作教育同學在勞作知能、自我效 能、人際包容與多元尊重及社會關懷等方面之差異情形。

(二)t 考驗:採相依樣本分別對實驗組與對照組進行前後測之 t 檢定,用以分 析各組實驗前後在勞作知能、自我效能、人際包容與多元尊重及社會關 懷之差異情形。

(三)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以獨立樣本對實驗組與對照成員前測,進行變異數 分析,用以分析兩組成員於未進行實驗方案之前,在勞作知能、自我效 能、人際包容與多元尊重及社會關懷之差異情形。

(四)單因子共變數分析:以獨立樣本對實驗組與對照成員進行共變數分析,

其方法為:以各測驗分量表前測為共變數,進行共變數分析,用以分析兩 組成員在實驗實施之後,其在勞作知能、自我效能、人際包容與多元尊重 及社會關懷之差異情形。

二、研究問題六部份

研究回饋表回收之後,以百分比方法統計分析受服務機構對實驗方之意見

(25)

及機構學習成長情形。

貳、質化資料部份:

針對量化資料分析結果,為進一步了解實驗組成員學習成長情形,本研究 對「服務日誌」、「綜合反思回饋表」、「受服務機構回饋表」、「焦點團體訪談」

等資料進行歸納、分析及進行詮釋。以下就資料整理、資料分析過程分別加以 說明:

一、資料整理

(一)服務日誌

服務日誌係由成員於每次服務結束之後,立即以電腦文字書寫進行 反思日誌撰寫,請同學反思服務過程中經驗和自己作有意義之對話,紀 錄成電子資料,以電子郵件方式寄給研究者,研究者在建立其檔案以質 性分析方式進行分析。

(二)綜合反思回饋表

於實驗方案結束後,實驗組成員以團體方式進行整個服務過程反 思,並填寫綜合反思回饋表,填寫完後回收整理。

(三)受服務機構回饋表

實驗方案結束之後,與受服務機構接觸,請受服務機構社工人員、

第一線服務人員或護理人員填寫受服務機構回饋表,回收後加以分類整 理,為進一步了解受服務機構感覺,並對該機構社工人員進行訪談,在 依核心主題作成逐字稿分類。

(四)焦點團體

(26)

將錄音器材蒐集的口語資料謄寫成逐字稿,並針對參與者給予代 碼,逐字搞不呈現成員姓名,再依討論大綱與核心主題作成逐字稿分類。

二、資料分析過程:資料分析過程細對蒐集而來之文件資料進行歸納、詮釋 的歷程。下列為本研究資料分析的主要歷程:

(一)熟讀資料:文字稿及回饋資料重複閱讀,熟悉內容以產生整體感。

(二)畫出重要敘述句:將與研究問題相關的重要敘述句話底線

範例:如果安養院環境很好,家裡又沒有能力照顧老人家,比如說要上班賺錢養家 等,我覺得可以接受她們在安養院,否則再辛苦也要放在家裡自己照顧。我們服務 的時候雖然很快樂,但仍有一點壓力,怕她們說我們服務不好,餵食東西怕噎到,

等到要離開的時候,老人哭著說不讓我們走,我們心裡真的很難過,等我們一走出

門,那裡的工作人員立即把門鎖上,老人都會一直看著門外,依依不捨的感覺。

(三)形成要素:依據研究問題與討論大綱,找出所有參與者表達的意義與 主題,作成摘要性的敘述,之後給予編碼,焦點團體、服務日誌、綜 合反思回饋表及受服務機構回饋表編碼,焦點團體編碼方式為:(GA:

2005/12/8),G 代表焦點團體,A 代表參與者,2005/12/8 代表座談日 期;服務日誌編碼方式為:(J11:2005/11/2),J 代表服務日誌,11 代 表繕寫服務日誌同學,2005/11/2 代表服務日期;綜合反思回饋表編碼 方式為(RS07:2005/12/14),RS 代表綜合反思,07 代表反思同學,

2005/12/14 代表綜合反思日期;受服務機構回饋表編碼方式為:

(ROA:2005/12/23),RO 代表受服務機構回饋表,A 代表受服務機 構工作人員,2005/12/23 代表回饋日期;經抽取各質性資料核心要素,

分類比較後,歸納形成要素。

(四)信實度檢核:將 初 歨 歸 納 分 析 資料 與 論文 指 導 教 授 進 行檢 核 。

(27)

(五)統整並撰寫資料分析結果。

三、研究之信實度(trustworthiness):

潘慧玲(2003)認為在質性研究中,建立信實度的方式有:(一)澄清研究 者之背景與立場;(二)長期進駐田野;(三)使用三角檢正(triangulation);

(四)運用參與者檢核(member check);(五)採用同儕檢核(peer reviewing or debriefing);(六)進行厚實敘寫;(七)從事反例(negative)個案分析;(八)

使用外部查核(external),潘教授認為進行質性研究時,至少應採用兩種信實 度才可靠。

為提高本研究性資料之信實度,本研究採用之方法為:「長期進駐田野」、

「使用三角檢正」、「厚實敘寫」等方法建立本研究質性資料之信實度。

(一)三角檢正:本研究採取不同資料來源的三角檢正,亦即採用同一方法,

以檢驗不同資料來源的一致性,學生的服務日誌到焦點團體和研究者 反思觀察中檢驗資料的一致性。

(二)厚實敘寫(thick description):本研究之厚實敘寫包括對服務機構介紹、

研究背景介紹、研究過程與方案實施方法,以及研究結果與結論,所 呈現的資料均採用厚實敘寫。

(三)長期進駐田野:研究者長期在明新科技大學服務,明新科技大學勞作 教育之實施,由研究者創立,並經常與後任之組長接觸,關心勞作教 育之課程改革。

(28)

(四)與研究參與者建立信任關係:研究者在明新科技大學負責訓輔工作,

與老服系學生接觸頻繁,很容易就獲得雙方彼此的信任與支持,,這 些都是有助於研究結果資料的可信度。例如:研究者住校服務輔導之 時,研究參與者經常會到研究者辦公室談論服務所見所思。

數據

圖 3-1-1 本研究之研究架構圖 貳、研究方法 一、文獻研究法:蒐集國內外服務學習相關理論、教育功能、勞作教育意義及 施行方式等文獻資料,以作為實驗課程方案設計之依據。 二、問卷調查法:參考國內外專家學者相關研究文獻,分別編製「勞作知能」、 「自我效能」 、 「人際包容與多元尊重」及「社會關懷」分量 表,而編成「服務學習融入大學勞作教育課程學習成效量 表」 ,分別對實驗組與對照組成員進行前測與後測,以了解實 驗組成員之學習成效。服務學習融入勞作教育課程活動 課程方案推動過程之問題受服務機構之回饋與反應學生
表 3-4-1 台灣省寧園安養院 台灣省寧園安養院 項次 主 題 內 容 一 開 始 民國八十五年四月八日成立。 二 管 理 由台灣省政府委託天主教新竹教區負責,又於八十七年四月一日委託天主教湖口仁慈醫院管理,現寧園歸屬 內政部社會司督導。 三 特 色 全國第一所公辦民營“失智老人”安養院。 四 收容對象: 1.失智症:「失智」已不分老人或年齡層,目前也有因 腦部受傷而失智者。2.植物人及臥床者。3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配合小學數學科課程的推行,與參與的學校 協作研究及發展 推動 STEM

2.學士班學生須於畢業前(建議在大三結束前)修 習並通過「社會服務學習課程」(學系服務學習課

項目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一般. 課程 一般與通識課程(含勞作教育、服務學習)

現時,STEM 教育已融入了在小學課程當中;不少學校在規劃及組織 STEM 相關學習活 動時,更融入藝術教育/人文精神的學習元素,以

學生平均分班,非 華語學生與本地學 生共同學習主流中 文課程,參與所有 學習活動,並安排 本地學生與非華語 學生作鄰座,互相

STEM 教育課程領導學習社群 參與者 每所參與學校的核心教師團隊成員 每所參與學校的 2-3名課程領導

教育局課程發展處製作了一系列網上教學資源供教師參考,鼓勵

有關學生參與全方位學習活動的安全事宜,學校須參考教育局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