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星雲大師「人間淨土」之語境意涵與 弘化界域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星雲大師「人間淨土」之語境意涵與 弘化界域"

Copied!
2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星雲大師「人間淨土」之語境意涵與 弘化界域

李聖俊

實踐大學高雄校區博雅學部兼任講師

一、前言

星雲大師多年來致力建設「生活樂趣、財富豐足、慈悲道德、

眷屬和敬、大乘普濟、佛國淨土」的「人間佛教」,1而「人間佛教 旨在建設人間淨土,讓每個人都能現證法喜安樂,在現世就過著幸 福美滿的生活」,2可見「依眾生需要為需要,並能散播希望、信心、

歡喜的種子,將生活融入佛法,當下的淨土就是實踐人間佛教而成 就的」。3因此,星雲大師不僅「發願生生世世來此娑婆度化眾生」,4 更「把全副心思集中在人間淨土的建設上」,5由是「希望佛教的發

1. 詳見星雲大師:《佛教叢書 10:人間佛教》,高雄:佛光出版社,1995 年,頁 393-414。對此,妙凡法師闡釋:「星雲大師立基於幸福安樂的立場,建設人人 都想要的『生活樂趣』,經濟的一生可以『財產豐足』,無後顧之憂,於五欲 都能得到滿足時,樹立『慈悲道德』社會典範,彼此才能『眷屬和敬』身心和 諧,並積極的實踐『大乘普濟』的觀念,實現『佛國淨土』的人間佛教。」氏著:

〈從天台「一念三千」論析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修行觀〉,《人間佛教》學報.

藝文第10 期,高雄: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2017 年 7 月,頁 104。

2. 星雲大師:〈思想體系〉,《人間佛教語錄》下冊,台北:香海文化,2008 年,

頁48;〈我所認識的人間佛教〉,《星雲大師全集 118.隨堂開示錄 4.教育 講習4》,高雄:佛光出版社,2017 年,頁 102。

3. 星雲大師:〈人間淨土的意義〉,《人間佛教語錄》上冊,台北:香海文化,

2008 年,頁 297。

4. 佛光星雲:〈歡喜與不歡喜〉,《往事百語 4.一半一半》,台北:香海文化,

1999 年,頁 3。

5. 佛光星雲:〈愛,就是惜〉,《往事百語 6.有情有義》,台北:香海文化,1999 年,

頁142。

(2)

展能夠蓬勃興隆,盡自己的力量給人利益,希望在眾緣所成之下,

實現人間淨土的理想」。6凡此咸證人間佛教 以「建設人間淨土」為終極目標。7

星雲大師曾說:「六祖惠能大師的『佛法 在世間覺』是人間淨土;太虛大師的『仰止唯 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 實。』也是人間淨土。」8但從他思想體系之 內緣而觀,可知「人間淨土」思想並非僅是依 循古德、前輩之說,9更有自身從大乘經義、

修持體驗及弘法見聞所抉發的見地。

在星雲大師看來,「人間淨土」之所以能 成立,可從三面向論:一、「要讓我們的社會、

我們的世界能像藥師如來的琉璃淨土、阿彌陀 佛的極樂淨土、彌勒菩薩的彌勒淨土一樣,

也成為一個人間淨土」,10乃以極樂淨土、琉

6. 星雲大師:《星雲日記 29.生活禪》,長沙:岳麓書社,2013 年,頁 156。

7. 相關考察,可參見李聖俊:〈星雲大師人間佛教視域下的核心淨土觀〉,收入 陳劍鍠主編:《深入緣起.集眾法寶:人間佛教在東亞與東南亞的實踐》上冊,

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2020 年,頁 201-231。

8. 星雲大師:《星雲日記 15.緣滿人間》,長沙:岳麓書社,2012 年,頁 136。

9. 蕭麗華指出:「學術上認為『人間佛教』是印順導師從太虛大師在民國初年倡 導的『人生佛教』中承繼而來,後來由證嚴上人、星雲大師等近代法師實踐」,

但「這只是從台灣承繼中國百年佛教發展史的角度,是鳥瞰式的說法。如果從 台灣佛教史本身內部的發展脈絡和佛光山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特質來說,

這個說法仍有待釐清」,並呼籲「研究『人間佛教』的發展歷史,重建星雲大 師模式的人間佛教論述,不應放入太虛大師系統中而忽略星雲大師自身的獨特 性」。參見氏著:〈以人為本的人間佛教〉,收入慈惠法師總編輯:《二○

一四.人間佛教高峰論壇.開放》,高雄:佛光文化,2014 年,頁 178-179。

10. 星雲大師:〈淨土思想與現代生活(一)〉,《人間佛教系列 9.禪學與淨土―

禪淨篇》,台北:香海文化,2005 年,頁 368。

藥師琉璃淨土是人間 淨土的理想範本之一。

圖為十八世紀藥師七 佛與釋迦佛唐卡。

(3)

璃淨土、兜率淨土等佛國淨土之依正莊嚴作為人間淨土的理想範 本。二、認為「十方諸佛的淨土都在人間」,11可能是受到《維摩 詰經》中「眾生之類是菩薩佛土」、「菩薩取於淨國,皆為饒益 諸眾生故」12之思想影響,揭示諸佛菩薩之修證不離人間、眾生。

三、舉出「看到那些雞鴨魚肉,穿腸破肚,勾的、掛的、倒吊的,

那不就是地獄裡的刀山劍樹、油鍋地獄嗎?反之,住在豪宅華屋 裡的人,享受物質上的冷氣、冰箱等等的富樂,那不就像是在天 堂淨土一樣嗎?所以,地獄、淨土在人間就可以看得到」,13乃 是從共業中的不共業而論「淨土、天堂、地獄、畜生,都在人間 裡」。14

星雲大師語境下的「人間淨土」具多重意義,雖可擴大箇中 思想內涵,便於攝受各機眾生,卻難憑片面文句來概括「人間淨 土」之完整意蘊。因此,在探討星雲大師「人間淨土」的範圍問 題上,勢必要考察其語境中「人間」之含義,誠如陳劍鍠指出:

「什麼是人間?什麼是淨土?人間是指人間性(人文性或人文精 神),還是泛指人間,或是特定的現實人間?……這都需要嚴格 釐清。」15

11. 星雲大師:〈我不是「呷教」的和尚〉,《星雲大師全集 40.人間系列 1》,

高雄:佛光出版社,2017 年,頁 94。

12. 參見姚秦.鳩摩羅什譯:《維摩詰所說經》卷 1,《大正藏》第 14 冊,頁 538a。

13. 星雲大師:〈佛教對「修行問題」的看法〉,《人間佛教當代問題座談會》下冊,

台北:香海文化,2008 年,頁 188。

14. 星雲大師:〈佛教對「修行問題」的看法〉,《人間佛教當代問題座談會》下冊,

頁188。

15. 陳劍鍠:〈人間佛教建立人間淨土之諸問題〉,收入慈惠法師總編輯:《二

○一四.人間佛教高峰論壇.人間佛教宗要》,高雄:佛光文化,2015 年,

頁318-319。

(4)

妙凡法師雖從「佛陀其人」、「歷史發展」、「現實社會」、

「因緣和合」四點來論述「人間」之意涵,16但所論的是「人間佛教」

語境的「人間」意義,涉及層面較為廣大、多元。本文特從星雲大 師「人間淨土」的語境脈絡來探討「人間」的意涵,期望釐清「人 間淨土」的空間場域與弘化範圍。

二、「人間淨土」的完整範圍是娑婆世界

「淨土」一詞可代表「清淨的國土」與「淨化國土」,17前者 是佛國淨土,後者是菩薩行。對此,星雲大師闡述:「淨土,是指 清淨國土,也就是以清淨功德所莊嚴的處所。」18此處的「淨」為 形容詞「清淨的」之義,此意義下的「淨土」乃依報、正報悉皆清 淨莊嚴的「淨佛國土」。19其次,「淨土」還代表「以佛心將塵世 的煩囂轉為清淨,包括外界環境的清淨及自心的清淨」,20此處的

「淨」則屬於動詞的「淨化」,此意義下的「淨土」代表「成熟 有情,嚴淨佛土」21的菩薩行。由此來看,不論是「淨佛國土」或

16. 妙凡法師:〈人間佛教之「人間」意涵〉,收入程恭讓、妙凡法師總編輯:

《二○一六.人間佛教高峰論壇.人間佛教的共識》,高雄:佛光文化、佛 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2017 年,頁 211-226。

17. 林朝成:〈佛教走向土地倫理:「人間淨土」的省思〉,《成大宗教與文化學報》

第5 期,台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2005 年 12 月,頁 63。

18. 佛光星雲:《佛光教科書 5.宗派概論》,台北:佛光文化,1999 年,頁 151。

19. 參見姚秦.鳩摩羅什譯:《維摩詰所說經》卷 1,《大正藏》第 14 冊,頁 538b-c。

20. 星雲大師:〈何謂淨土〉,《人間佛教語錄》上冊,頁 192。

21. 「諸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所獲功德最上最妙不可思議,一切聲 聞及諸獨覺皆所非有。舍利子!此菩薩摩訶薩如是功德既圓滿已,復以殊勝 布施、愛語、利行、同事成熟有情,復以種種堅固大願勇猛精進嚴淨佛土,

由斯疾證所求無上正等菩提。」唐.玄奘譯:《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9,《大 正藏》第5 冊,頁 49c-50a。

(5)

是「淨化國土」,分別是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終極目標與實踐方向。

《維摩經.佛國品》明示:「菩薩隨所化眾生而取佛土,隨所 調伏眾生而取佛土,隨諸眾生應以何國入佛智慧而取佛土,隨諸眾 生應以何國起菩薩根而取佛土。所以者何?菩薩取於淨國,皆為饒 益諸眾生故。」22可知菩薩乃為攝化「眾生」而施設「淨土」,過 程中須觀察眾生根機而隨順其特質,乃至思惟「以何國入佛智慧而 取佛土」、「以何國起菩薩根而取佛土」。同理可證,當人間佛教 行者立願建設「人間淨土」而踐履「淨化國土」的菩薩道事業,必 須知曉「人間淨土」的實踐範圍,才能方便饒益眾生。如此,則涉 及「人間淨土」的場域問題。

周文廣(Charles B. Jones)曾指出「人間」一詞,在日常用語 中指稱「人類世界」、「人性」或「社會關係」之意,而且「學者 在面對『人間佛教』和『人間淨土』的用詞時,有時會混淆它們的 含義。又由於佛教徒和學者對『人間淨土』的意義和目的理解不同,

使得『人間淨土』這一概念更加模糊不清」。23

實際上,「人間佛教」一詞在星雲大師各種論述脈絡的所指不 盡相同,常因應各種目標、路線、方向而呈顯不同的側重點,常被 外界片面理解為「入世佛教」、「人生佛教」、「生活佛教」等屬性,

但是「入世」、「人生」、「生活」僅是申明佛法修持的狀態或佛 教弘傳的模式,並未說明「人間」的空間場域。因此,在探究星雲 大師「人間佛教」的「人間」含義,須考量到文意脈絡與指涉對象。

例如:星雲大師倡導「人間佛教」,源於過去「佛教裡一直重

22. 姚秦.鳩摩羅什譯:《維摩詰所說經》卷 1,《大正藏》第 14 冊,頁 538a。

23. 參見【美】周文廣(Charles B. Jones)著:〈太虛與人間淨土最新研究之評述〉,

收入程恭讓、妙凡法師總編輯:《2017 人間佛教高峰論壇:人間佛教的社會 向度》,高雄:佛光文化、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2018 年,頁 430。

(6)

視出世思想,忽視人間事業」,24在此語境脈絡中,「人間佛教」

附帶「入世佛教」的屬性。

復次,星雲大師為對治過去重視經懺度亡而偏向「死」、「鬼」

的佛教,25因而提倡「人間佛教」,其語境中的「人間佛教」則涉 及「人生佛教」的屬性。

又如,星雲大師指出:「佛光山的人間佛教、生活佛教總樂為 大家所接受,主要是能讓信眾感覺到佛法的受用。故今後弘法內容 重於思想、看法、實用、有生活性,才易為信眾所接受。」26在此 語境脈絡的「人間佛教」,則因應「佛法生活化,生活佛法化」27 的實用性目標,故涉及「生活佛教」的屬性。

星雲大師早已辨明「人間佛教」涵蓋了「入世」、「生活」的 屬性,乃至涉及「人生」的諸般面向:

我覺得「生活佛教」的詮釋太狹義。「人間佛教」本來就 包含生活層面和精神層面。「人間佛教」也包括入世思想 和出世思想。同時,「人間佛教」也具有現代特色與傳統 特色。「人間佛教」實際上包含了路(心華)先生所提的 社會化、生活化、現代化、大眾化和人情化,蓋因「人間 佛教」的性格是一切普化,兼容並蓄的。28

24. 星雲大師:〈佛教的前途在哪裡?(第三講)〉,《星雲大師講演集 4》,高 雄:佛光出版社,1991 年,頁 109。

25. 「人間佛教是修正過去以鬼神為中心的佛教,建立以人為中心的佛教。」學愚:

《人間佛教的社會和政治參與:太虛和星雲如是說、如是行》,香港:香港 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人間佛教研究中心,2005 年,頁 103。

26. 星雲大師:《星雲日記 20.談空說有》,長沙:岳麓書社,2013 年,頁 218。

27. 參見佛光星雲:《佛光教科書 11.佛光學》,臺北: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99 年,頁 95。

28. 星雲大師:《星雲日記 29.生活禪》,頁 55-56。

(7)

星雲大師在論述「人間佛教」之際,其所關聯或開展的層面雖涉及

「入世佛教」、「人生佛教」、「生活佛教」等屬性,但這都在「人 間佛教」的框架中,無法完整涵蓋「人間佛教」的意蘊。

首先,星雲大師論述中常出現「佛陀在人間」、「人間的佛陀」

等語句,約略涉及空間場域,如他所言:

佛教的教主―釋迦牟尼佛,就是人間的佛陀。他出生在人 間,修行在人間,成道在人間,度化眾生在人間,一切都以 人間為主。29佛陀為什麼不在其它五道成佛呢?為什麼不在 十法界中,其它的法界中成道呢?而降世在人間成道呢?30 人間佛教,本來就是佛陀的,佛陀出生在人間、修行在人 間、成道在人間、弘法在人間,他沒有到天堂、31地獄去 傳道,他是人間的佛陀,佛陀之教就是人間佛教,人間佛 教就是佛教。32

29. 星雲大師表示:「佛陀說法四十九年,講經三百餘會,既不是對神仙、鬼怪 說的,也不是對地獄、畜生說的,主要還是以人為對象,所說的佛法,無不 充滿了人間佛教的性格。」氏著:〈思想體系〉,《人間佛教語錄》下冊,

頁44。必須說明,諸佛菩薩皆有「眾生無邊誓願度」之大願,而佛陀過去生 中亦曾輪轉六道,以慈悲心救度眾生,積累福德資糧,顯見諸佛菩薩所救度 的眾生遍及六道,不單限於人道眾生。然而,星雲大師倡導人間佛教「以人 為本」,乃本於人道眾生能研讀經教、思惟法理而行菩薩道的立場,故稱佛 陀主要教化的是人道眾生。

30.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基本思想〉,《星雲大師講演集 4》,頁 65。

31. 實際上,釋迦牟尼佛曾到忉利天結夏安居九十天,為母摩耶夫人說法,也間接 為無量天眾開示,如經典所示:「佛在舍衛國,告諸比丘言:『我今欲往忉利 天上,夏坐安居,為母說法。汝諸比丘!誰樂去者,當隨我去。』作是語已,

即往忉利天上,在一樹下,夏坐安居,為母摩耶及無量諸天說法,皆獲見諦,

還閻浮提。」元魏.吉迦夜、曇曜譯:《雜寶藏經》卷1,《大正藏》第 4 冊,

頁450a。

32. 星雲大師:〈佛光人的理念〉,《星雲大師全集 122.隨堂開示錄 8.青年勉 勵3》,高雄:佛光出版社,2017 年,頁 122

(8)

佛降生人間,說法在人間,修行在人間,一切都是在人間,

所以叫「人間佛教」。佛沒有在天上成佛,也沒有到地獄 裡和餓鬼說法,是對人說的,當然是人間佛教。33

綜觀上列論述,星雲大師強調佛陀未在天道、地獄成佛,且出生、

修行、成道、說法主要在人間,由是彰顯佛教的「人間性」。然而,

依星雲大師「佛陀在人間」,猶難以明確判定「人間」的空間範圍;

若依「佛世尊皆出人間,非由天而得也」34而觀,則「人間」具有「人 道」、「人身」之意。

諸佛咸以「人身」、「人數」35示現八 相成道,講經說法以人為主,源於閻浮提

(南瞻部洲)的人道眾生具「勇猛強記、

能造業行、能修梵行」的特質,亦憑此三 事勝於餓鬼、龍、金翅鳥、阿修羅、四天 王天、忉利天、焰摩天、兜率天、化自在 天及他化自在天之有情,36顯示南瞻部洲的 人道眾生具修持佛法的優勢。佛陀雖由「人 身」而證成,教化諸多「人道」眾生,若 視佛陀僅教化「人道」眾生,顯然不符合 諸佛菩薩濟度五趣六道眾生的深心大願。

33. 星雲大師:〈智慧的人生(二)〉,《星雲大師全集 130.隨堂開示錄 16.

對談專訪3》,高雄:佛光出版社,2017 年,頁 246。

34. 東晉.瞿曇僧伽提婆譯:《增壹阿含經》卷 26,《大正藏》第 2 冊,頁 694a。

35. 「如來亦當有此生、老、病、死。我今亦是人數。」東晉.瞿曇僧伽提婆譯:

《增壹阿含經》卷18,《大正藏》第 2 冊,頁 637b。

36. 參見姚秦.佛陀耶舍、竺佛念譯:《長阿含經》卷 20,《大正藏》第 1 冊,

頁135b-c。

尼泊爾五趣生死輪圖(六道輪迴圖)

(9)

再者,佛陀教法雖以教化人道眾生為主,但星雲大師所主張的

「人間佛教」並不限於「人乘佛教」,明證如下:

人間佛教是包容「五乘」的宗教,是尊重融和的宗教。37 五乘就是人、天、聲聞、緣覺、菩薩道。有入世的人、天,

入世的佛教;有出世的聲聞、緣覺,出世的佛教;有出世 的思想,又能做入世的事業,是為菩薩道,菩薩道就是人 間佛教。38

五乘佛法中,「人」是最基礎的,儒家如人道;基督教如 天道;像老子、莊子的道家,就如聲聞、緣覺;佛教除了 人道、天道、聲聞、緣覺以外,還有一個「菩薩道」。39 綜合上述,可知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標舉融和五乘的菩薩道,強 調學佛修行當由「人乘」開始,歷經「天乘」、「聲聞乘」,最終 趨向大乘菩薩道。因此,人間佛教雖「以人為本」,將重視人文精 神與普世價值的「儒家」判為「人乘佛教」,40但「人乘」只是人 間佛教的初階,誠如星雲大師所說:

佛教認為學佛的最終目標是成佛,但是要進趨佛果的前階 卻是做人,所謂「人成即佛成」,把人做好,佛果也就完

37. 星雲大師:〈中國文化與五乘佛法〉,《人間佛教論文集》上冊,台北:香 海文化,2008 年,頁 495。

38.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理論與實踐〉,《星雲大師全集 115.隨堂開示錄 1.

教育講習1》,高雄:佛光出版社,2017 年,頁 282-283。

39. 星雲大師:〈佛教面面談(二)〉,《星雲大師全集 130.隨堂開示錄 16.

對談專訪3》,頁 153。

40. 參見星雲大師:《星雲日記 39.忙中修福慧》,長沙:岳麓書社,2013 年,

頁91。

(10)

成。做人的條件很多,儒家說的是忠、信、孝、悌;佛教 則說布施、持戒、禪定,這三者不但能讓我們將人做好,

並且能使我們進一步生至天上;而人天福若是具足了,必 能從人道漸次進入佛道。41

凡事都要從人道開始,在生活裡面落實佛法,人做好了,

佛道就不遠了。42

星雲大師僅強調從「人道」的完善而逐步趨向「佛道」,不宜將「人 間佛教」窄化或簡化為「人乘佛教」或「儒家」,恰如大師所示:

我們不要以為人間佛教都是講一些勸善、因果、家庭、社 會、做人處事,沒有錯,這是人間佛教;但是,佛教的無 常、真如、涅槃,也是人間佛教,難道人間不要涅槃嗎?

人間能少了無常變異嗎?所以,各種佛教都是人間佛教。43 星雲大師在某些場合倡導人文精神或普世價值,只是表明出世聖法 的根基是建立在修集人天善法的正常道上,在致力完善人道之際,

更須以世間福德為修行資糧,進而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才能逐步 完成佛道。44

「人道」之完善,即涉及「做人」的工夫與涵養,在星雲大師

41. 星雲大師:〈佛教與儒家〉,《佛教叢書 8.教用》,高雄:佛光出版社,1995 年,

頁163-164。

42. 星雲大師:《星雲大師全集 13.談淨土法門》,高雄:佛光出版社,2017 年,

頁239。

43.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理論與實踐〉,《星雲大師全集 115.隨堂開示錄 1.

教育講習1》,頁 283。

44. 參見星雲大師:〈中國文化與五乘佛法〉,《人間佛教論文集》上冊,頁 487-488。

(11)

看來,做人具有「好人」、「善人」、「正人」、「全人」、「能人」、

「聖人」、「覺人」之層次,並以成就覺悟宇宙人生真相智慧的「覺 人」(佛陀)為終極目標。45換言之,人間佛教從「人道」到「佛道」

的完成,乃是透過菩薩道之「自覺與行佛」所達成。46

綜合前述,可知星雲大師語境下的「人間佛教」無法由「人乘 佛教」所盡攝,亦不宜將「人間淨土」語境中的「人間」純粹解讀 為「人乘」或「人道」,因為單行持五戒的「人乘法」,還無法成 就依正二報清淨莊嚴的佛國淨土;而一處世界只淨化「人道」而未 消弭「地獄、餓鬼、畜生」等三惡道,亦不屬圓滿的佛國淨土。47 可見,「人間淨土」意涵並非「人道淨土」或「人乘淨土」。

實際上,不宜憑藉星雲大師對「人間佛教」之論述當成界定「人 間淨土」場域之依據,應透過其「人間淨土」的語境脈絡來作為判 斷、釐清之依據。通過考察星雲大師「人間淨土」的語境脈絡,可 得知「人間」之範圍:

我們所居的娑婆世界,也可轉為人間淨土。48

45. 參見星雲大師:〈做人〉,《人間萬事 1.成就的條件》,台北:香海文化,

2009 年,頁 196-200。

46. 參見滿義法師:《星雲學說與實踐》,台北:遠見天下文化,2015 年,頁 99。

47. 佛陀出世,主要度化人乘、天乘之眾生,故佛又稱「天人師」,而三惡道眾 生不可度,但佛可令三惡道眾生種善根。參見姚秦.鳩摩羅什譯,龍樹菩薩造:

《大智度論》卷93,《大正藏》第 25 冊,頁 711c。然而,十方佛國有淨、染 之分,清淨的佛國土皆無三惡道,如經典所示:「菩薩摩訶薩應如是淨佛國土。

是國土中乃至無三惡道之名,亦無邪見、三毒、二乘―聲聞、辟支佛―

之名。耳不聞有無常、苦、空之聲,亦無我所有,乃至無諸結使煩惱之名,

亦無分別諸果之名。」姚秦.鳩摩羅什譯:《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26,《大 正藏》第8 冊,頁 409a。

48. 星雲大師:〈佛教的前途在哪裡(第三講)〉,《星雲大師講演集 4》,頁 112;《人間佛教論文集》下冊,頁 728。

(12)

佛教的宗旨是在令有情發心立願,建構即心即佛的「唯心 淨土」,轉娑婆穢土而成人間淨土。49

我深深感到只要「有佛法」,我們就「有辦法」在娑婆世 間開創淨土。50

我們的信念是要藉著佛教的力量,把苦難的娑婆世界建設 成富樂的人間淨土。51

只要我們重視心理建設,必定可以把娑婆世界建成一個美 好的人間淨土。52

讓世間沒有三惡道的混雜,只有諸上善人聚會一處,那麼 不但未來世界和平有望,而且還能轉娑婆世界為清淨的人 間淨土。53

綜觀上列引文,可知三事:一者,充分顯示星雲大師「人間淨土」

語境下的「人間」,完整範圍是「娑婆世界」。娑婆世界浩瀚廣大,

雖含括了「人道」、「人乘」,但不能以部分的「人道」或「人乘」

來代表娑婆世界(人間)全體。二者,星雲大師未直指當前的娑婆 世界即是淨土,但娑婆世界未來有轉化、呈顯為「淨土」的可能性。

三者,娑婆世界即便業深垢重,仍鼓勵行者積極發菩提心、行菩薩

49. 星雲大師:《佛教叢書 8.教用》,頁 703。

50. 佛光星雲:〈有佛法,就有辦法〉,《往事百語 3.皆大歡喜》,台北:香海 文化,1999 年,頁 93。

51. 佛光星雲:〈貧窮就是罪惡〉,《往事百語 6.有情有義》,頁 79-80。

52. 星雲大師:〈淨土思想與現代生活(一)〉,《人間佛教系列 9.禪學與淨土―

禪淨篇》,頁360。

53. 星雲大師:〈《阿彌陀經》的管理學〉,《人間佛教》學報.藝文第 10 期,

頁12。

(13)

道,任運一切功行與方便來攝受眾生、嚴淨國土,而非消極的放任 或應對。

從空間概念來看,星雲大師語境下的「人間」既指涉「娑婆世 界」,可將「人間佛教」精要界定為「娑婆世界(人間)的佛陀教法

(佛教)」,契合其「人間佛教」即是「佛陀之教」之論述。循此理 路,再將「人間」結合「佛國淨土」詞意的「淨土」,則「人間淨土」

即是「娑婆世界淨土」。娑婆世界雖是釋迦牟尼佛的「佛國」,但 對眾生來說,娑婆世界尚非「淨土」,可見「人間淨土」仍屬理想 目標。因此,星雲大師倡導,依循「人間佛教」而「建設人間淨土」,

實乃信奉釋迦牟尼佛的教法而展開淨化娑婆世界之菩薩行。

三、上生「兜率淨土」,不離「人間淨土」

「人間淨土」的落實範圍既是「娑婆世界」,其中包含三界六 道,從邏輯與空間而論,娑婆世界欲界54第四層天之彌勒菩薩「兜 率天」內院淨土,55亦屬「人間淨土」的範圍。因此,如星雲大師 所說,「彌勒佛所居住的兜率內院,也是人間淨土」、56「上生『兜

54. 「欲界眾生有十二種。何等為十二?一者地獄,二者畜生,三者餓鬼,四者人,

五者阿須倫,六者四天王,七者忉利天,八者焰摩天,九者兜率天,十者化 自在天,十一者他化自在天,十二者魔天。」姚秦.佛陀耶舍、竺佛念譯:《長 阿含經》卷20,《大正藏》第 1 冊,頁 135c-136a。

55. 陳劍鍠指出:「兜率是淨土,還不是佛國,因為彌勒還沒成佛。」見〈當彌 勒遇見彌陀〉,《人間佛教》學報.藝文第11 期,高雄:佛光山人間佛教研 究院,2017 年 9 月,頁 150。陳揚炯解釋:「彌勒淨土本非彌勒所建,而是 早已有之的補處菩薩住處,因此沒有建設彌勒淨土的本願。在大乘諸淨土中,

有淨土而無本願的,只有彌勒淨土一例。」氏著:《中國淨土宗通史》,南京:

鳳凰出版社,2008 年,頁 29-30。

56. 星雲大師:〈頭山門:寺院第一道山門〉,《佛光山開山故事:荒山化為寶 殿的傳奇》,高雄:佛光文化,2012 年,頁 296。

(14)

率天』彌勒菩薩的世界,那就是人間淨土」。57

星雲大師指出,兜率淨土特殊之處有二:一是「兜率淨土和我 們的世界一樣,都屬於欲界,……是一個離我們娑婆世界最近,最 容易修行,又能普及菩薩、緣覺、聲聞、天、人五乘都容易去的世 界」。58二是兜率淨土「分內、外二院,外院居住仍有五欲樂的天 人,內院則是補處菩薩等聖賢集居的地方」,屬於「五乘共法」的 淨土,59契合「五乘共法是人間佛教」的基本思想。60

57. 星雲大師:〈人生的方向〉,《人間萬事 3.豁達的人生》,台北:香海文化,

2009 年,頁 39。

58. 星雲大師:《僧事百講 5.組織管理》,高雄:佛光文化,2012 年,頁 183。

59. 參見星雲大師:《佛教叢書 1.教理》,高雄:佛光出版社,1995 年,頁 580。

60. 參見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基本思想〉,《星雲大師講演集 4》,頁 71;〈中 國佛教階段性的發展芻議〉,《人間佛教論文集》下冊,頁78。

彌勒佛所居住的兜率內院,也是人間淨土。圖為敦煌莫高窟第148 窟彌勒經變相。

(15)

依《佛說未曾有正法經》示:「所有諸修菩薩行者,初處兜率 天,示降生相出現世間;初生王宮,然後修諸苦行;乃至坐於道 場。」61可見娑婆世界所有一生補處的菩薩,在投生人道之前,皆 於兜率天內院淨土等候因緣成熟。在星雲大師看來:「彌勒菩薩寧 可不住常寂光土,不住於淨智莊嚴的世界,反而在欲界天裡建立淨 土,廣度有情眾生。」62星雲大師如是標舉彌勒菩薩以慈心利他為 出發點,發願讓一切世間不斷佛種,廣攝末世凡夫。63而有願求生 兜率淨土者,當依《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64教法,觀想發願,

持五戒、八關齋戒,乃至出家眾持具足戒,並修十善法。65

由於兜率淨土「離人間最近,只要效法彌勒比丘,以菩提心、

大悲心、空性見勤修今菩薩行,常念彌勒菩薩,常行十善,並不難 往生」。66是以星雲大師指出,雖然「往生到兜率淨土以後有一定 的期限,期限到了還是要再來人間繼續修行」,67若相較於往生極 樂淨土的橫出三界、不復輪迴的勝益,則上生「兜率淨土雖說近易

61. 宋.法天譯:《佛說未曾有正法經》卷 2,《大正藏》第 15 冊,頁 435b。

62. 星雲大師:《僧事百講 5.組織管理》,頁 184。

63. 星雲大師:《佛教叢書 1.教理》,頁 580。

64. 王雪梅指出,《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呈顯四義:一、彌勒菩薩上生兜 率天因緣;二、關於兜率天種種莊嚴的描繪;三、往生兜率天的修持方法;四、

往生兜率的終極價值。參見氏著:《彌勒信仰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6 年,頁 91。關於彌勒淨土思想信仰之研究,亦可參閱廖閱鵬:《淨土三 系之研究》,高雄:佛光出版社,1989 年;【日】松本文三郎著,張元林譯:

《彌勒淨土論》,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 年。

65. 參見劉宋.沮渠京聲譯:《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卷 1,《大正藏》

第14 冊,頁 419c。

66. 陳兵:《佛法在世間:人間佛教與現代社會》,北京: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

2008 年,頁 95。

67. 星雲大師:《僧事百講 4.集會共修》,高雄:佛光文化,2012 年,頁 139。

(16)

普及,但仍在三界之內」,68未臻究竟解脫,不屬「一生成就」之 法門。69然而,求生兜率淨土的方便在於「不需要斷煩惱」、「不 一定要出家」、「不一定要一心不亂」、「距離娑婆世界最近」、「比 人間好一些」、「可望可即,容易成功」,70是故星雲大師歸納其 具「慈悲喜捨」、「近易普及」、「見佛聞法」、「回智向悲」、「回 真向俗」之特色。71

對於彌勒菩薩的願行,星雲大師表示:

彌勒菩薩常懷四無量心,特別護念娑婆世界的眾生,他發 願在堪忍的穢惡世界建立莊嚴美好的淨土,以加被欲界眾 生,使不離娑婆而生淨土,因此立願「不斷煩惱,不離生 死」,藉「扶惑潤生」72來繼續修廣大菩薩行,目的是為 了利益眾生。73

此恰如《彌勒菩薩所問本願經》所示,彌勒菩薩因「淨國土、護國

68. 星雲大師:〈佛光會的目標〉,《人間佛教書信選》,台北:香海文化,2008 年,

頁620。

69. 參見星雲大師:〈從阿彌陀經說到淨土思想的建立〉,《星雲大師講演集 1》,

高雄:佛光出版社,1979 年,頁 55。

70. 詳見星雲大師:〈彌勒淨土的好處〉,《人間萬事 12.悟者的心境》,台北:

香海文化,2009 年,頁 296-298。

71. 詳見星雲大師:《佛教叢書 1.教理》,頁 582-583;〈從現實的世界到理想 的世界〉,《人間佛教系列8.緣起與還滅―生死篇》,台北:香海文化,

2005 年,頁 302-306。

72. 「扶惑潤生者,謂此教菩薩,雖已離見思之惑,為欲化度眾生,故伏惑不斷,

而示同三界生死也。」明.一如等編:《大明三藏法數》卷36,《北藏》第 183 冊,頁 33a;「謂菩薩為濟度眾生,故不斷煩惱,反由煩惱之扶助而於三 界利益眾生。」釋慈怡編:《佛光大辭典》,高雄:佛光出版社,1988 年,

頁2947。

73. 星雲大師:〈菩薩與義工〉,《星雲大師全集 114.主題演說.當代人心思潮》,

高雄:佛光出版社,2017 年,頁 249。

(17)

土、淨一切、護一切」四事「不取正覺」,74旨在「成熟有情,嚴 淨國土」。而兜率天壽命四千歲,表示經過人壽五十六億歲後,彌 勒菩薩才下生人間,75轉娑婆世界為淨土。

星雲大師指出,「一般人對於彌勒菩薩的信仰,只重視往生兜 率內院的種種利益」,而「彌勒菩薩對人間淨土的建設,但卻一直 未受到世人的重視」,76因此,他倡導:

彌勒菩薩的思想理念,主要是著重在人間淨土的實現,人 們卻往往急於求生兜率淨土,而忽略了當來下生彌勒菩薩 的這個人間淨土。大家何不安住在此世間,以佛菩薩為榜 樣,一起來發願將娑婆世界轉化為人間淨土呢?77

由此可見,人間佛教除了倡導發願生生世世在娑婆世界的「人道」

奉行的大乘菩薩道,還能「往生兜率淨土,便可見到彌勒菩薩,將 來更能隨佛下生人間,繼續見佛聞法,並且將人間轉化為善根成 熟,解脫自在的人間淨土」。78

星雲大師綜合《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與《佛說彌 勒下生成佛經》,指出行者信受釋尊教法,能精進「修諸功德、

保持威儀、掃塔塗地、香華供養、修持三昧、讀誦經典」等「六

74. 「菩薩以四事不取正覺。何等為四?一者、淨國土;二者、護國土;三者、

淨一切;四者、護一切。是為四事。彌勒菩薩求佛時,以是四事故不取佛。」

西晉.竺法護譯:《彌勒菩薩所問本願經》卷1,《大正藏》第 12 冊,頁 188a-b。

75. 參見劉宋.沮渠京聲譯:《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卷 1,《大正藏》

第14 冊,頁 420a。

76. 參見佛光星雲:《佛光教科書 3.菩薩行證》,台北:佛光文化,1999 年,

頁73-74。

77. 星雲大師:《佛教叢書 1.教理》,頁 585-586。

78. 星雲大師:《佛教叢書 1.教理》,頁 580。

(18)

事行法」79而回向、發願上生兜率淨土者,不僅能聽聞彌勒菩薩教 化,更能隨其下生,共赴龍華三會,80第一聞法,81開悟證果,82可 見上生「兜率淨土」的深刻意義在於將來隨彌勒菩薩下生「人間淨 土」。

彌勒菩薩下生之際,娑婆世界已轉化為淨土,83屆時人間具足

「物質生活豐富、自然環境清淨、社會祥和安樂、人命長壽健康、

國家富裕無事」等殊勝,84顯示「兜率淨土其實是人間淨土向上的 延伸發展,人間佛教的桃源不在天上的兜率,而在轉現世的五濁娑 婆為圓滿的佛國淨土」。85

依彌勒經典,可知娑婆世界未來能轉化為人間淨土。但是,佛

79. 參見劉宋.沮渠京聲譯:《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卷 1,《大正藏》

第14 冊,頁 420a;星雲大師:《佛教叢書 1.教理》,頁 584。

80. 能參與龍華三會者,未必皆從兜率天下生,但在此之前,大眾能透過禮敬彌勒 菩薩而感得將來值遇龍華三會,如經典所示:「若有敬禮彌勒者,除却百億 劫生死之罪;設不生天,未來世中龍花菩提樹下亦得值遇,發無上心。」劉宋.

沮渠京聲譯:《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卷1,《大正藏》第 14 冊,

頁420b-c。

81. 參見劉宋.沮渠京聲譯:《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卷 1,《大正藏》

第14 冊,頁 420a。

82. 「爾時彌勒佛於華林園,其園縱廣,一百由旬,大眾滿中;初會說法,

九十六億人得阿羅漢;第二大會說法,九十四億人得阿羅漢;第三大會說法,

九十二億人得阿羅漢。」姚秦.鳩摩羅什譯:《佛說彌勒下生成佛經》卷1,

《大正藏》第14 冊,頁 425-b。

83. 彌勒佛下生之國土莊嚴,詳見姚秦.鳩摩羅什譯:《佛說彌勒下生成佛經》

卷1,《大正藏》第 14 冊,頁 424a;東晉.瞿曇僧伽提婆譯:《增壹阿含經》

卷44,《大正藏》第 2 冊,頁 787c-788a。

84. 參見釋依空:〈從彌勒兜率淨土談人間佛教的終極實現〉,收入財團法人佛 光山文教基金會編:《人間佛教的當今態勢與未來走向海峽兩岸學術研討會 論文集》,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會,2009 年,頁 436。

85. 釋依空:〈從彌勒兜率淨土談人間佛教的終極實現〉,收入財團法人佛光山 文教基金會編:《人間佛教的當今態勢與未來走向海峽兩岸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頁439。

(19)

國淨土之成立,須具足清淨的「菩 薩功德」、「眾生」、「眾生功德」

三大因緣,86而菩薩道仰仗多生累 劫的願行,且非一人、一時所能成 就,需要許多菩薩行者長時努力、

共同攝化。然而,大眾各有因緣業 力,輪迴再世未必悉為人身,從長 遠眼光來看,「往生佛國淨土」與

「建設人間淨土」實則殊途同歸,

誠如洪緣音所說:

人間淨土的建立,和淨土諸佛 的心願必是相應的,也和往生

淨土的菩薩眾們相應,因為他往生淨土之後再回到娑婆世 界,仍是要把穢土建立為淨土。有些菩薩沒有往生淨土,

留在娑婆世界繼續努力,使穢土轉為淨土,這兩者是相應 的,未來必然攜手共創人間淨土。87

依照傳統分判,在娑婆世界精進是難行道,求生極樂淨土是易 行道,88二者都能發願轉化娑婆世界為人間淨土。但是,建設「人 間淨土」之宏願未必得生生世世留在娑婆世界的人道實行。89星雲

86. 參見姚秦.僧肇:《注維摩詰經》卷 1,《大正藏》第 38 冊,頁 334b。

87. 洪緣音:《淨土修持法 1:蓮華藏淨土與極樂世界》,台北:全佛文化出版社,

1995 年,頁 140。

88. 參見唐.道綽:《安樂集》卷 1,《大正藏》第 47 冊,頁 12b-c。

89. 「生死大事的解決,畢竟是人宗教需求的核心,人間佛教管的主要是現世人 間的利樂,無理由要求修行者死後都再生為人。」陳兵:《佛法在世間:人 間佛教與現代社會》,頁95。

四川安岳華嚴洞彌勒菩薩

(20)

大師雖鼓勵大眾為淨化娑婆世界而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僅是提供 一種修行方向,卻未要求大眾將來皆在「人間」努力,誠如其說:

「佛光人未來住在哪裡?有很多選擇,東方淨土、西方淨土、兜率 淨土、人間淨土等。」90可見大眾的修持目標不論是發願留在娑婆 世界弘化或求生佛國淨土進修,都為星雲大師樂見。

再者,求生佛國淨土者,也不悖於「人間佛教」理念,誠如星 雲大師所說:「許多人都沒有捨棄人間,他們都在人間當下要完成 淨土的信、願、行的加行。」91從另一層面來看,「在人間念佛,

只要念佛發大願心,你就是乘願再來的西方諸上善人之一」,92原 因在於「了生脫死的人,他們就是到了極樂世界,還是會發願再來 人間的」。93

綜合上述,可知人間佛教菩薩道固然以淨化娑婆世界為宗旨,

但求生佛國淨土再乘願回入娑婆,亦是大乘菩薩道進路之一,如陳 兵所說:

以菩提心、大悲心、空性見為本修五戒十善、六度四攝等 今菩薩行,以西方、兜率兩大淨土為歸宿,生則服務社會、

利益眾生,建設人間淨土,享受現法安樂;死則赴淨土留 學留學深造。94

如此一來,當行者發起菩提心之總願與各種攝受眾生之別願,並透

90. 星雲大師:〈心住於放下與自在〉,《星雲大師全集 188.如是說 3》,高雄:

佛光出版社,2017 年,頁 354。

91. 星雲大師:〈淨土新解〉,《星雲大師全集 13.談淨土法門》,頁 238。

92. 星雲大師:〈淨土新解〉,《星雲大師全集 13.談淨土法門》,頁 237。

93. 星雲大師:〈淨土新解〉,《星雲大師全集 13.談淨土法門》,頁 239。

94. 陳兵:《佛法在世間:人間佛教與現代社會》,頁 95-96。

(21)

過主修法門、助道法門的調配,可規劃現世行持菩薩道而臨終求生 佛國淨土,能使「人間的利益責任和出世間的解脫修證互全雙圓,

三根普被,切實可行」。95

四、建設「人間淨土」,首重淨化「地球」

按事相論,每一處「佛土」有一尊佛施作佛事,96每處世界的 教主所教化的區域是「三千大千世界」;即以一個日月系統為「世 界」,一千個世界總合為「小千」世界,總合一千個小千世界為「中 千」世界,總合一千個中千世界為「大千」世界,97依佛經所示宇 宙觀,類比現代天文學,則一尊佛的教化區約十億個太陽系之廣。

由此可知,娑婆世界並非只局限於「地球」。雖然現今科技已有諸 多突破,發展高度技術,得以探索太空,但面對娑婆世界浩瀚宇宙 中的諸多星球與可能存在的其他眾生,誠非尋常人力所能窮究殆 盡。

雖然佛教重視發菩提心、修普賢行,心量能突破時空限制而周 遍法界,成就一切菩提功德,98但這是以法身大士或上根利智者的

95. 陳兵:《佛法在世間:人間佛教與現代社會》,頁 96。

96. 「『佛土』者,百億日月、百億須彌山、百億四天王等諸天,是名『三千大千 世界』,如是等無量無邊三千大千世界名為一『佛土』,佛於此中施作佛事。」

姚秦.鳩摩羅什譯,龍樹菩薩造:《大智度論》卷50,《大正藏》第 25 冊,

頁418b。

97. 參見姚秦.佛陀耶舍、竺佛念譯:《長阿含經》卷 18,《大正藏》第 1 冊,

頁114b-c;西晉.法立、法炬譯:《大樓炭經》卷 1,《大正藏》第 1 冊,頁 277a;星雲大師:《僧事百講 5.組織管理》,頁 187。

98. 「菩薩摩訶薩本身不滅,以行願力於一切處如是變現。何以故?欲以普賢自 在神力調伏一切諸眾生故,令不可說不可說眾生得清淨故,令其永斷生死輪 故,嚴淨廣大諸世界故,常見一切諸如來故,深入一切佛法流故,憶念三世 諸佛種故,憶念十方一切佛法及法身故,普修一切菩薩諸行使圓滿故,入普 賢流自在能證一切智故。」唐.實叉難陀譯:《大方廣佛華嚴經》卷43,《大 正藏》第10 冊,頁 229b。

(22)

角度而論。對於多數的中、下根之眾生不宜妄談頓超之法,須按次 第漸進修行,方能積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福德資糧。

菩薩道行者發心立願淨化娑婆世界、建設人間淨土,固然高瞻遠 矚,但是弘法利生極重視切實踐履。鑑於娑婆世界(三千大千世界)

範圍廣大,星雲大師在一些論述中,不自覺地將「人間淨土」的範 圍聚焦在更能明確施行的場域―「地球」,相關論述臚列於下:

唯有大家體認到我們都是住在同一個地球上的生命共同 體,彼此捐棄我見偏執,彼此守望相助,進而尊重每一個 眾生的生存權利,以「同體」來推動眾生平等的思想,以

「共生」來發揚慈悲喜捨的精神,如此才能讓地球成為和 平安樂的人間淨土。99

我覺得今日僧伽,為了弘法,也要有不怕路途遙遠的精神,

所以我發願效法佛陀,要把佛光普照在五大洲的地球上。100 重視環保,愛護地球,淨化土地,心淨才能國土淨。101 我們的佛教人,希望大家共同努力,能把這許多佛光法語 普遍於地球之上,這是貧僧最大的願望了。102

要體現共生智慧,應先提倡「緣起」思想。如此才能根本

99.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慧學〉,《人間佛教的戒定慧》,台北:香海文化,

2008 年,頁 331。

100. 星雲大師:〈走路〉,《合掌人生 4.飢餓》,台北:香海文化,2010 年,

頁150。

101. 星雲大師:《星雲日記 16.禪的妙用》,長沙:岳麓書社,2013 年,頁 89- 90。

102. 星雲大師:〈我弘講的因緣〉,《貧僧有話要說》,台北:福報文化,2015 年,

頁149。

(23)

解決問題,讓我們身處的地球成為一片和平安樂的「人間 淨土」。103

若不廣泛梳理星雲大師「人間淨土」之論述,單看上列引文,恐易將

「人間淨土」片面誤解成「地球淨土」。如前文引述、論證,星雲大 師語境中「人間淨土」的範圍是釋迦牟尼佛的教化區―娑婆世界。

「地球」雖只是娑婆世界中的一隅,卻欣逢難遭難遇的佛陀出世說 法,104更顯因緣殊勝。因此,人間佛教菩薩道行者若欲淨化娑婆世 界,最實際的方式莫過於從淨化「地球」做起,105誠如學愚所說:

人類自己的行為破壞了地球生態環境、自己的業力構成了 這個世界,若要淨化世間、建設人間淨土,人類首先要改 造自己,改善自己的心。改造自心,即是以智慧和慈悲改 造人類貪得無厭和愚昧無知的心,明白同體共生的緣起法 性。……只有首先改造自己的思想、放棄舊有的觀點和態 度,人類對自然的行為才能改變;行為的改變將最終淨化 地球、實踐人間淨土。這就是人間佛教緣起生態淨土觀。106 淨化地球、國土的關鍵,取決於心靈思想的轉變、提升與淨化,恰

103. 星雲大師:〈福禍是共業所成〉,《星雲大師全集 187.如是說 2》,高雄:

佛光出版社,2017 年,頁 289。

104. 「如來出現世間,甚為難值,人身難得,生正國中,亦復難遭。」東晉 ‧ 瞿 曇僧伽提婆譯:《增壹阿含經》卷40,《大正藏》第 2 冊,頁 767a。

105. 杜保瑞指出:「佛光山的人間佛教精神,可以說與《維摩詰經》的菩薩道精 神完全一致。……既生為人,既然在地球上,那麼這就是地球人的國土,行 菩薩道要去淨化的國土,而且所謂的淨化,一是自淨其心,二是在淨心中與 眾生互動結緣而協助之、度化之。」氏著:〈佛光山事業中的《維摩詰經》

精神〉,收入慈惠法師總編輯:《二○一六.人間佛教高峰論壇.人間佛教 的共識》,頁276。

106. 學愚:《人間佛教:星雲大師如是說、如是行》,香港:中華書局,2011 年,

頁313。

(24)

呼應星雲大師所說:「除了注重地球上的環保工作外,內心的環保 淨化更為重要。」107因為「學佛從心意淨化開始」,當「自己心裡 淨化了,會影響到自己的行為、前途、事業」,108顯示人間淨土之 建設,須先從心靈之環保與淨化做起,建立自身的淨土,再逐步落 實於社會、國家,乃至整個人間。109

有鑑於此,星雲大師倡導「環保與心保」,110更發心立願:

今後我們的努力方向,除了要把生存的環境,莊嚴成為人 間天堂、人間淨土之外,更要進一步將內心淨化成人間天 堂、人間淨土,從內心展現淨土的清涼,讓人間充滿淨土 的極樂。111

足見,欲成就圓滿、清淨、莊嚴的「人間淨土」,須淨化一切的「大 眾身心\正報\心法)」與「環境國土\依報\色法」。

《維摩經》明言:「欲得淨土,當淨其心。」112可見建設「人 間淨土」以心靈思想的淨化為優位,但不宜忽略環境保育。正因「地 球」是人類賴以為生的環境,也是「建設人間淨土」的起源場域,

菩薩道行者不宜只重視「心靈淨化」而輕忽「環境淨化」,應建立

107. 星雲大師:〈建設唯心淨土〉,《人間佛教語錄》上冊,頁 284。

108. 星雲大師:〈清貧守道〉,《星雲大師全集 188.如是說 3》,頁 349。

109. 參見星雲大師:〈佛教對「環保問題」的看法〉,《人間佛教當代問題座談會》

上冊,台北:香海文化,2008 年,頁 40-41。

110. 詳見星雲大師:〈我推展社會運動〉,《百年佛緣 11.行佛篇 1》,高雄:

佛光出版社,2013 年,頁 195-198;〈環保與心保〉,《星雲大師全集 17.

佛法真義2》,高雄:佛光出版社,2017 年,頁 215-217;〈環保與心保〉,

《星雲大師全集114.主題演說:當代人心思潮》,頁 273-300。

111. 星雲大師:〈從天堂到地獄〉,《人間佛教系列 2.人生與社會―社會篇》,

台北:香海文化,2005 年,頁 400。

112. 姚秦.鳩摩羅什譯:《維摩詰所說經》卷 1,《大正藏》第 14 冊,頁 538c。

(25)

一個「內心」與「外境」並重的佛教生態學;113或建立人間佛教的 緣起生態淨土觀,114才能圓滿轉娑婆為淨土。

星雲大師深感「一佛的化世,他們的對象都是三千大千世界;

難道現代佛教的弘化,只能在一洲一國之間來去而已嗎?」115當今 之世,不似過往深受山隔海阻,隨著科技發展與交通進步,各國家、

區域的往來益發頻繁。星雲大師認為,「應該把地球當成一個國家,

建立一個『地球村』的生命共同體」,116佛弟子宜培養「平等」、「共 生」、「包容」、「尊重」之「地球人」性格。117因此,在星雲大 師「天下一家,眾生一體」的「地球人」理念下,118催生了國際佛 光會,119會徽為地球與蓮花之結合,分別代表圓融的世間(俗諦)

113. 詳見楊惠南:〈當代台灣佛教的環保理念的省思―以「預約人間淨土」和「心 靈環保」為例〉,收入佛光山文教基金會主編:《1995 年佛學研究論文集―

佛教現代化》,台北:佛光山文教基金會,1996 年,頁 23。

114. 詳見學愚:《人間佛教:星雲大師如是說、如是行》,頁 313。

115. 星雲大師:〈地球人〉,《合掌人生 3.一筆字的因緣》,台北:香海文化,

2010 年,頁 191。

116. 星雲大師:〈二十一世紀〉,《人間萬事 9.往好處去想》,台北:香海文化,

2009 年,頁 29。

117. 參見星雲大師:〈世界觀〉,《人間佛教語錄》中冊,台北:香海文化,2008 年,

頁226-227。

118. 「在佛光世界裡,天下本是一家,眾生原是一體,所有的人本應不分國家、

種族、男女、貧富,大家共同為弘揚佛法而攜手努力,因為我們視一切眾生 為同體共生的地球人。」星雲大師:〈世界觀〉,《人間佛教語錄》中冊,

頁261。

119. 1990 年 8 月 10 日,在台北普門寺會議中確立佛光會的名稱、宗旨、任務、

組織章程及未來發展方向。至1992 年 5 月 16 日,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在美 國洛杉磯成立,並召開了第一屆會員代表大會,四千多位來自全球四十五個 國家的佛光會代表出席,全體會員決議,推舉星雲大師擔任總會會長,他發 表了以「歡喜與融和」為題的演說,認為開始實現以佛光法水「擁抱地球」

的理想。參見星雲大師:《星雲日記17.不二法門》,長沙:岳麓書社,

2013 年,頁 142;慈容法師:〈立足本土,胸懷法界―國際佛光會的回顧 與前瞻〉,《普門學報》第2 期,高雄:佛光山文教基金會,2001 年 3 月,

頁327-328。

(26)

「本著『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

無我無私的關心他人、關心社會、關心 地球,甚至發願弘揚佛法,要把世間紅塵 建設成為人間淨土」,121由是打破地域、

族群的藩籬,展開跨域弘法利生之菩薩 道事業,拉開了佛教國際化、全球化的

帷幕。122而佛光會在國際推展佛教之際,往往效法諸佛菩薩恆順眾 生的勝德,因而尊重各地特性與眾生根器,以奉獻的、友好的、增 上的、非排斥的、非否決的理念,尊重與包容各國文化,顯示佛教 的國際化與全球化須建立在尊重其他文化、宗教的「本土化」上。123 實際上,星雲大師「地球人」理念核心植基於「眾生平等」之 佛性論124與「同體共生」之緣起觀,125又能深探至「理事圓融」、

120. 參見星雲大師:〈人間淨土的藍圖〉,《人間佛教語錄》上冊,頁 330。

121. 星雲大師:〈菩薩與義工〉,《星雲大師全集 114.主題演說:當代人心思潮》,

頁243。

122. 參見星雲大師:〈地球人〉,《合掌人生 3.一筆字的因緣》,頁 206。

123. 參見星雲大師:〈實踐淨土〉,《人間佛教語錄》下冊,頁 301。

124. 「地球雖然有各種國家、民族、地域的不同,但是卻是共同仰賴地球而生存;

眾生雖然有男女、老少、強弱、智愚的分別,但是卻同為眾緣和合的生命體。

相狀雖然千差萬別,但是清淨的佛性是平等一如的。」星雲大師:〈人間佛 教的慧學〉,《人間佛教的戒定慧》,頁313。

125. 「我們都是住在同一個地球上的生命共同體,彼此捐棄我見偏執,彼此守望相 助,進而尊重每一個眾生的生存權利,以「同體」來推動眾生平 等的思想,以

「共生」來發揚慈悲喜捨的精神,如此才能讓地球成為和平安樂的人間淨土。」

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慧學〉,《人間佛教的戒定慧》,頁331;「凡為『地 球村』的成員,都有責任關心『地球村』的永續生存。因為佛法明示情與無情 都是『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的同體共生關係,這就是建設人間淨土的方 法。」星雲大師:〈人間淨土的藍圖〉,《人間佛教語錄》上冊,頁338。

佛 光 人 關 心 社 會、 關 心 地 球,努力建設人間淨土。圖 為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桃竹 苗區「千人千手做環保」淨 灘 活 動, 近1500 人共襄盛 舉。(謝佩蓁/ 攝)

(27)

「事事無礙」的華嚴法界觀,126如他所倡:「世界需要融和,才能 創造人間淨土。」127由此可見二事,一者,「地球人」的理念是「人 間淨土」落實過程中極為重要的觀念。二者,印證星雲大師思想體 系、信仰核心以圓融的「華嚴思想為體」。128

五、結語

據前文考察,星雲大師標舉「佛陀在人間」,必須透過「佛世 尊皆出人間,非由天而得」的情境而理解,此中的「人間」具有「人 道」、「人身」之意。然而,星雲大師「人間淨土」語境下的「人 間」,並非指業道、正報,而是從空間層面指「娑婆世界」整體,

可知「人間淨土」的「人間」不限於「地球」。因此,在星雲大師 語境下的「人間」既指涉「娑婆世界」,則「人間佛教」可解釋為

「娑婆世界(人間)的佛陀教法(佛教)」,「人間淨土」代表「娑 婆世界淨土」。

娑婆世界要如實轉化為淨土,並非一人、一時、一地即可成就,

誠須仰仗諸多發菩提心的丈夫相續戮力同心、共同建設。若往生極 樂淨土者發願將來迴入娑婆、上生兜率淨土者未來隨彌勒菩薩下生 人間,這些行者始終懷抱度化娑婆世界眾生的願力,只是聞法修持 與攝受眾生的場域暫時不在娑婆世界的人道,選擇先到環境清淨的 佛國淨土精勤修學,不受眾苦侵逼而退失道心,將來因緣成熟,也 能乘願再回娑婆世界弘法度眾,如是仍與人間佛教「建設人間淨 土」之宏願殊途同歸。因此,秉持「淨化娑婆世界」願力的菩薩道

126. 參見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慧學〉,《人間佛教的戒定慧》,頁 324。

127. 星雲大師:〈人間淨土的藍圖〉,《人間佛教語錄》上冊,頁 338。

128. 參見林清玄:《浩瀚星雲》,臺北:圓神出版社,2001 年,頁 212。

(28)

行者,不論是「求生佛國淨土」或「建設人間淨土」,不宜視為截 然對立的兩端。

必須闡明,佛國淨土雖然相應於大乘菩薩道,但每位往生淨土 的行者的業力、因緣、願力紛紜不一,其中行者或有可能發願到其 他世界度化眾生,未必皆有迴入娑婆世界度眾的意願。因此,往生 佛國淨土的行者,必須懷有「淨化娑婆世界」之心願,才可能再回 到娑婆世界。

「人間淨土」以娑婆世界為教化區,實依循釋迦牟尼佛的度生 本懷。然而,現今位在「地球」的大眾,在事相上,基於科技限制、

不具神通之因素,不及佛菩薩能如實攝受三千大千世界的眾生,故 而暫時只能在「地球」行菩薩道。星雲大師「人間淨土」的內涵,

並非只是「地球淨土」或「人道淨土」,但要將娑婆世界轉化為人 間淨土,「地球」是重要的起源場域。因此,要建立人間淨土,必 先淨化「地球」。

要言之,星雲大師在「建設人間淨土」的終極目標下,期許大 眾消弭國界、地域、種族界限,成為一個「胸懷法界」的「地球 人」,129以「地球」作為施行菩薩道的起源場域,在「法水長流五 大洲」的堅實基礎上放眼「佛光普照三千界」的寬廣格局,130逐步 落實「人間淨土」。如是既能弘傳佛法,亦與世界局勢接軌,131這 樣的弘法策略不流於高呼口號而於人間無所建樹,顯得宏觀而踏 實,符合人間佛教「契理契機」之旨趣。

129. 參見星雲大師:〈地球人〉,《合掌人生 3.一筆字的因緣》,頁 200。

130. 星雲大師認為,不只要做「台灣人」、「中國人」、「中華人」,更要做「地 球人」、「宇宙人」,乃至是「法身遍滿虛空、充塞法界的自由人」。參見 氏著:《星雲大師全集12.在人間歡喜修行―維摩詰經》,高雄:佛光出 版社,2017 年,頁 193。

131. 參見星雲大師:〈實踐淨土〉,《人間佛教語錄》下冊,頁 311。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以土地清冊與地籍圖核對,劃出區土地是否在劃出範

  願共諸眾生往生安樂國   至心歸命禮西方阿彌陀佛  十劫道先成  嚴界引群萌 

關鍵詞:觀佛三昧 曇鸞 道綽 善導 彌陀業觀 觀經 四淨土 慧思 灌頂 智者 五品弟子位 一心三觀 二十五尊像 六部往生經 淨土義

His understanding of animals can be summarized in three aspects: animals have minds of buddhas ‒ free and lucid; animals are beings that live in coexistence with humans; and

規約有〈念佛規約〉和〈淨業堂規約〉2

誠然,大師提倡人間佛教,但其實並非新創,而是釋迦牟尼佛一脈相承的教法,是從淨

 今復入胎舍  欲度諸眾生   身淨無惡行  口行無虛妄   意行常慈悲  清淨菩薩道 

 三業專心無雜亂 (願往生)   百寶蓮華應時見 (無量樂)    般舟三昧樂 (願往生)   臨終聖眾自來迎 (無量樂)    行者見佛心歡喜 (願往生)   彌陀接手坐華臺 (無量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