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竹 枝 詞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竹 枝 詞"

Copied!
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積累與感興 —— 小學古詩文誦讀材料選編(修訂)

竹 枝 詞 (其一) 劉 禹 錫

楊 柳 青 青 江 水 平

1

, 聞 郎 江 上 唱 歌

2

聲 。 東 邊 日 出 西 邊 雨 , 道 是

3

無 晴 卻 有 晴

4

一 作者簡介

劉禹錫(公元 772—842),字夢得,唐代洛陽(今河南省洛陽 市)人。貞元年間進士,因參加了王叔文的政治改革,失敗後被貶。

他是中唐時著名詩人,與柳宗元、白居易齊名。他的詩通俗清新,

學習民歌所創作的《竹枝詞》、《楊柳枝詞》等,新鮮活潑,非常 接近口語,為唐詩中別開生面之作。

二 背景資料

「竹枝詞」是巴渝(今四川東部)一帶的民歌。唱時,以笛、

鼓伴奏,同時起舞,聲調婉轉動人。劉禹錫任夔州(今四川省重慶 市一帶)刺史時,仿照這種當地流行的民歌,寫了十來篇,這是其 中一首作品。

三 注釋

1. 平:形容江面平靜,沒有波浪。

2. 唱歌:一作踏歌。踏歌是當時民間一種歌唱方式,歌者牽手,

一邊用腳打着節拍,一邊唱歌。

3. 道是:說是。

4. 晴:是「情」的雙關隱語。「有晴」、「無晴」即是「有情」、

「無情」的意思。

(2)

積累與感興 —— 小學古詩文誦讀材料選編(修訂)

四 賞析重點

這是一首戀歌,寫一位姑娘就眼前所見,即景抒情,傾訴出心 中對愛情的期待。

春到江畔,綠柳如烟,平靜的江面伸延千里。有一位姑娘來到 江邊,聽到從江面上傳來了一個小伙子響亮、歡快的歌聲。初時尚 覺無關自己,漸漸又覺得似是聲聲傳情。這歌聲是多麼的熟悉,一 定是自己的心上人了。這時候,天氣突然變得陰晴不定,東邊陽光 燦爛,而西邊卻下起雨來。天氣時晴時雨,小伙子對姑娘是有情還 是無情呢?真使人難以捉摸。

在這首詩裏,詩人通過對一個生活場景的描寫,巧妙地反映出 戀愛中姑娘的心情。第一句寫景,詩人借用民歌的起興手法,以眼 前柳色青青、江平如鏡的春天景色,襯托姑娘心中甜美的戀情。第 二句寫聲,然而但聞其聲,不見其人;歌聲的內容,也沒說明。詩 人藉此增加懸念,捕捉戀愛中那種撲朔迷離的感覺。歌聲隨風飄來,

在姑娘的耳邊迴盪,引得她心潮起伏。第三、四句寫少女剎那間的 心理活動,一疑一喜,巧妙地運用了「晴」和「情」的雙關諧音來 刻畫姑娘含蓄蘊藉的感情,十分細膩動人。詩人寫天氣,是從「有 晴」中見「無晴」;姑娘聽歌聲,是從「無情」中見「有情」。「有」、

「無」兩字中,着重寫的是「有」而不是「無」。「道是無晴(情)」

是姑娘對心上人「無情」還是「有情」的疑慮,「卻有晴(情)」是她 聞歌知郎心的喜悅心情的表白。這樣收筆,把自然景象與人的思想 感情融合在一起,非常巧妙,亦富有情趣。

這首詩音調輕快,語言通俗,還熟煉地運用了諧音相關的手法,

很有中國傳統民歌的特色。

(3)

積累與感興 —— 小學古詩文誦讀材料選編(修訂)

【跟進活動】

1. 聆聽誦讀錄音,投入感情朗讀詩歌,加深體會詩中的情意。

https://www.edb.gov.hk/attachment/tc/curriculum-development/kla/

chi-edu/resources/primary/lang/jilei/051_jilei_shi(cantonese).mp3 2. 蒐集劉禹錫的其他詩歌一首,跟同學說說與本詩的異同。

【想一想】

1. 你覺得詩中的主人翁快樂嗎?為甚麼?

2. 你開心的時候會唱歌嗎?還會做些甚麼呢?

3. 你有喜歡的歌曲嗎?選出其中最欣賞的兩句歌詞,與同學分享。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r]

月亮由海面隨波浪湧起,轉眼之間,它照遍了春江,照 遍了芳甸、花林、汀上,江、天與地都是白茫茫的,如

首先,《涉江》改變了《詩經》的抒情結構,不再採用重章 疊句,分段吟詠,於反覆中層層展示內心世界的民歌模式,而是

出了具有規律性的認識: 「忠不必用,賢不必以」 。詩人一面想到 伍子胥、比干這些著名的以婞直殺身的前代忠良;一面又想到那

聆聽: 上海湖心亭內的江南絲竹演奏.flv

等。台灣都是站相當重要的地位,而在這個位置與福建是一對雙胞 胎;福建到江西有五百公里還有一座武夷山,武夷山很高聳,從古的

的詩,今曲譜已失傳,歌詞則傳至今。「春江花月夜」屬於「清商曲.吳聲歌

到南京時,有朋友約去遊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須渡江 到浦口,下午上車北去。父親因為事忙,本已說定不送我,叫旅館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