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5.1 社區總體營造的「典範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5.1 社區總體營造的「典範"

Copied!
2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五章 從一到二:差異化的社區營造模式

如果危機就是轉機,那麼 921 大地震奪走許多條人命,損毀無數 家園,一定是為了造就不一樣的改變,為了帶來更多的希望、更多的 可能吧!!1999 年 9 月 21 號的地震,改變了很多人的人生,同樣地,

也改造了魚池鄉大雁村村民的生活。

地震前,大雁村在行政疆域上劃分成 9 個鄰,沒有實際的社區組 織、明顯的景觀差異,大致上依地緣關係 2、3 鄰成一聚落,7、8、9 鄰另成一聚落,其餘地區因住屋分散,彼此間互動往來較少,也就沒 什麼交集了。2、3 鄰地區因周圍山區遍布山楂樹,長久以來被稱為「山 楂腳」,住的大多是同姓「林」的宗親,因為沒有什麼工作機會,年 輕人都在外地謀生,留下來的多為 55 歲以上,偏中高年齡的人口結 構。7、8、9 三鄰因澀水溪環繞,原來的地名也就叫澀水,這裡的住 戶多為姻親,「陳」、「王」、「李」三家互相嫁娶,住在這裡的人稍微 年輕點,45 歲以上居多。除了姓氏的差異之外,澀水地區的面積比山 楂腳大,年齡層稍微年輕些,還有更重要的一點是,7、8、9 這三鄰 相連成一環狀聚落,對外也許不是那麼開放,對內卻是足以構成密切 接觸、聯繫居民感情的條件,所以比較起來山楂腳地區較為崎嶇的地 勢,似乎反倒阻礙了同一姓氏之間的往來;一致的農村景觀是兩聚落 間最大的共通點,尤其地震前滿山滿谷的檳榔樹讓人無法從地景上區 別出兩聚落的界線,但,921 地震後,這條線倒是給震的逐漸清楚明 白了……。

5.1 社區總體營造的「典範」?-- 澀水模式

如果沒有 921 地震的天搖地動,也許社區總體營造所追求的那種 草根民主、居民參與的精神偶然也會出現在南投縣魚池鄉大雁村這樣 一個深山村落的日常生活中,然而做為一種永續的生活方式,社區總 體營造是因為災害的發生,觸發人心深處自救、自保的需求,才會這 麼切切實實、具具體體的落實在澀水社區。

5.1.1社區動起來

(2)

地震前四、五年本來住在彰化縣芬園鄉從事自然療法的 C1,因 為家中小孩就學於魚池鄉三育基督教學院,加上自己喜歡鄉村的田園 風光、人情味以及傳統的土角厝、三合院建築,所以就近在大雁村的 澀水地區買了間房子,平日除了兒子住在這裡外,C1 也常過來看看,

住個幾天,與附近的鄰居大概也認識。921 地震後,C1 來到澀水看到 自己的房子、鄰居的家厝,倒的倒、垮的垮,居民們困坐斷垣殘壁中 無所適從的模樣,曾經有過自力救濟20經驗的 C1 於是找了當時大雁 村的村長,也是澀水人的 SW5 商量是否可以依循鄰村的長寮尾社區21 向外界尋求資源以幫助地方居民,但是當時的 SW5 認為澀水是個環 狀盆地不像長寮尾地區一整塊的平坦地比較好規劃,所以一口回決了 C1 的提議,不死心的 C1 於是又找了自家及附近 7、8、9 鄰的鄰長討 論重建的可能,好在這一次自身也有迫切需求的鄰長們願意試看看

22,所以大家找了個地方開會討論,決定通知地方上所有的居民召開 重建籌備會;1999 年 10 月 28 號,大地震過後一個多月,澀水地區的 居民在 C1、鄰長帶頭下自發的成立了「魚池鄉大雁村澀水重建委員 會」,由此展開後續一連串自助人助的家園重建過程。

5.1.2共識下的強力動員

澀水,是許多報章、期刊雜誌裡所描述的重建明星社區;站在公 部門的角度,它是重建工程的示範點;某種層面上,社區工作者則視 它為社造精神的具體落實者。種種的形容其實來自於論述者本身的實 踐,澀水的重建,強力動員的不只是社區居民,還包括外來規劃團隊、

公部門、學界的投入,其中農委會水保局、勞委會、雲科大師生以及 城鄉新風貌規劃團隊以物力、人力的方式實質參與了澀水災後的社區 總體營造過程。

農委會水土保持局 — 農村新風貌計畫

20 C1 在外地的住家,在興建過程中,建商即捲款而逃,是 C1 帶領其他住戶向銀行等其他 單位爭取協助,才解決問題

21 南投縣魚池鄉長寮尾地區在 921 地震後因為陳其南教授的協助,是災區最早以社區總體 營造方式開始自力救濟的社區。

22 當時的村長 SW5 自宅在地震的時候沒有倒塌,但是 7、8、9 三鄰鄰長家皆受損嚴重,

因此相對來說有迫切的重建需求。

(3)

在許多地區災後重建的第一工程往往是家屋重建,在澀水的確也 是如此,只是這裡的居民比別人多花了幾倍的功夫,多等了漫長的 六、七個月才跨出這一步。

地震前,C1 就因為工作的關係認識了在台中從事社區工作的謝

○○先生,所以開始重建的工作後,C1 邀請了謝○○先生所主持的「城 鄉新風貌」社區經營推廣中心及其他的工作團隊來澀水走走,看看是 否有合適的規劃團隊能提供理想的規劃藍圖,幾次的討論後,居民選 擇由城鄉新風貌規劃團隊代表澀水向農委會水土保持局的「農村新風 貌」計畫提出申請補助,農村新風貌計畫的要點之一在辦理 921 地震 後農村聚落規劃區的重建工作,其中規定重建的家屋必須採取統一的 斜屋頂式建築,以形成特殊的建築風格,另外如果規劃區的重建住戶 達 80%以上有共同重建的意願時,除了 20 萬的重建補助金外,再額 外補貼建築師設計費。澀水地區在地震的時候,雖然沒有居民因地震 而死亡,但 50 戶左右的住家全倒了 35 戶,半倒 6 戶,「家屋重建」

幾乎是每戶人家、每個人共同的目標、強烈的需求,35 戶的全倒受災 戶中除了少數幾家因為土地產權及經濟能力無法配合外,其餘 27 戶 是一起進行家園再造的規劃、設計的;然而除了家屋重建外,更實際 的是災民的就業問題、謀生方式,在澀水,地震前大部分的居民都是 依賴檳榔園為主要收入來源,但是當地震後關於檳榔有害水土保持,

造成土石流的論述不斷增加時,檳榔樹儼然成為違反主流民意的經濟 作物,種檳榔似乎逐漸不可行……。

勞委會 – 就業重建計畫

在一次前往長寮尾社區觀摩的過程中,C1 聽到雲科大 E1 的演講 提到「災後的產業要注意,要同時並進」,提醒了 C1 重建不該單是當 下、眼前的硬體建設,當災民們以貸款的方式蓋了四、五百萬的透天 別墅後,如果地方沒有產業支撐經濟復甦,那麼居民要怎麼負擔重建 後的經濟壓力、要依賴什麼維生?所以,澀水的重建是具體而遠觀 的,從長寮尾回來後,C1 主動與雲科大 E1 聯繫,尋求產業重建方面 的援助;E1 帶著當時修「社區文化」這門課的工業設計系學生進入 澀水與社區裡的年輕人一起進行地方資源的田野調查,在幫助災區的

(4)

同時也給了學生學以致用的機會。以踏查的結果為基礎,C1 向行政 院勞工委員會「就業重建計畫」提出申請,擬定以「振興文化產業」、

「自然有機農業」、「推廣社區綠美化,發展農村觀光休閒產業」及「造 林運動」四個面向為社區產業發展方向,透過給付失業社區居民津貼 的方式鼓勵他們參與公共建設、家園重建的工作,具體的實作包括興 建文化產業教室,試種有機蔬菜、推廣自然農場,整理出五條環村及 放射狀的健康自然步道及育苗、造林等工作。

澀水居民 — 強力動員

在澀水,重建的速度是很驚人的,重建的成果是傲人的,而這一 切可以歸因於強力的動員模式以及極佳的凝聚力,就像當地人自己說 的「阿都自己人不團結怎麼辦!?」前面提過,澀水有三大姓,姓陳 的娶姓王的,姓李的嫁姓陳的,聚落裡大部分是姻親關係,你叫我一 聲舅舅,我喊你一聲姨婆;碰到地方上的事說要開會,招呼一聲大家 也就攜家帶眷、呼朋引伴的一起來討論、想辦法,所以在澀水,要動 員人不困難,難的是怎麼讓一群人產生相同的共識,為同一個目標而 努力?尤其為了滿足大眾利益而必須犧牲一點個人權益時,問題也就 不再那麼簡單……。

面對家屋重建及產業發展的過程中,土地產權的鑑定、建築樣式 的統一、公共用地的徵收、社區產業的走向……等等林林種種、大大 小小的問題,澀水的居民選擇以公共討論、民主決策的方式來解決問 題;從澀水重建委員會正式成立後,持續兩年的每個星期四晚上,澀 水人總會準時到達公廳--金天宮前的廣場開會,針對重建的進度討論 不同的議題,當時重建委員會的副主任委員回憶:

ѣܠĂԧࣇՏѨฟົౌѣ̙Т۞ᛉᗟĄԧࣇ֤ॡ࣏ޝѣ኷ĊĊ

̫͇ѣՅϔळኘົĂ٩ចᏴזԧࢋઇ͹यĂԧ̫୎ಶࢋઇ͹

यĂԧ͹यઇԆ˞Ă̫୎ࢋඕՁ˞ĂԧࣇಶГᏴ˭ᖃ޵۞͹

यĂԧࣇ۞͹यಶߏϡ዇۞ĄĞణኘSW7Ă2007.02.09ğ

兩年中,整整 108 次的重建討論會最特別的是有別於傳統一人獨大的 社會習慣,每一次都由不同的居民擔任主席,學習主持會議,透過輪 流當主席的方式培養居民的榮譽感、參與感,進而瞭解、認同社區事

(5)

務(劉蕙苓,2004);每一次的討論其實也都是再一次凝聚共識的過 程,居民們很清楚會議中的爭吵、協商、妥協、退讓都是為了求得最 大公因數下的決議,所以現在的社區協會理事之一 SW4 說:

ቩ˘ቩಶზ˞Ăԧࣇѣ˘࣎நهĂ̫͇ฟົᄲ˘ᄲಶზ˞Ă ฟົඕՁಶඕՁĄ……֤࣎ಶߏฟົ྆ࢬĂҰިᆃӝౌ՟ᙯ

ܼဗĊĊԧࣇ఺࣎ົᛉࢋ੅ኢ̦ᆃĂಶߏࢋԯιՙؠĂҰި

ᆃӝౌ՟ᙯܼӡ……ĄĞSW4Ă2006.08.22ğ

澀水人,在會議的過程中,釐清、確立社區的共識;在爭執的過程中,

累積情感,提高彼此的信任。

澀水重建的過程徹底實踐了社區總體營造的草根民主精神,透過 居民的參與,共同規劃地方未來的願景,環村道路的拓寬就是一個最 具代表性的例子。地震前,地方原有的環村道路僅有兩米半到三米的 寬度,地震後,以社區未來的產業走向而言,如果想要發展觀光、休 閒產業,狹隘的道路無法應付大型遊覽車的進入,所以長遠的規劃,

道路拓寬是必要的措施,但公用道路的拓寬代表沿路私人土地的縮 減,居民無償提供土地是公共建設的先決條件;當時的鄰長也是現在 的大雁村長 SW6 說「要每一戶都退後一點,捐出一點土地來做路,

有些人說什麼都不肯;我們挨家挨戶去請他們蓋印章,有些拜訪了八 次才同意。」(劉蕙苓,2004:23)。無償捐地的原因也許是因為這些 社區居民瞭解滿足集體利益之後能增加私人權益的道理,所以願意犧 牲小我;但更重要的是鄉下地方緊密的人情往來所帶來的壓力,當時 進入澀水擔任社造輔導員的新故鄉文教基金會研究員 C2 觀察「如果 光是缺你那塊(地),你可能會被人家吐個口水就淹死了!!」。

澀水的家屋重建、道路拓寬(圖 5-1)、電纜地下化、生態步道、

產業教室(圖 5-2)等硬體工程在水保局、勞委會、文建會、經濟部 中小企業處以及民間組織全盟工作站、921 重建基金會的各項補助下 在民國 92 年底已經陸續完工,接下來要持續下去的是以這些硬體建 設為基礎的社區產業永續發展。

(6)

圖 5-1:澀水社區拓寬後的道路 資料來源:TTNews 大台灣旅遊網23

圖 5-2:澀水的產業(陶藝)教室 資料來源:澀水社區發展協會網站24

5.1.3 永續經營的社區產業

恍 然 間 , 921 地 震 已 經 是 七 年 前 的 往 事 了 , 對 於 在 這 一 場 災 難 中 倖 存 的 人 而 言 這 是 一 輩 子 也 抹 滅 不 去 的 記 憶,但 時 間 流 逝 、 日 子 終 究 要 過 , 隨 著 硬 體 建 設 的 逐 漸 恢 復 甚 至 更 好,當 時 的 悲 情 也 許 緩 和 了 些,那麼對於家園重建的熱情與毅力 是否轉化為追求社區產業的永續發展,社區的凝聚與共識是否依舊?

2006 年農委會為了推廣新農業運動,落實「創力農業、活力農民、

23 http://0492895938.travel-web.com.tw/

24 http://www.seshui.org/main/travel/index_a.php

(7)

魅力農村」3 個目標,舉辦「十大經典農漁村選拔」活動,經過評審 委員實地訪查及開放民眾網路票選後在 2007 年舉辦頒獎典禮,南投 縣魚池鄉大雁村澀水社區在全國 45 個各縣市政府遴選及部會推薦的 社區中獲選為「經典農漁村(金、典、農、怡、村)」,「金采印象」、

「典藏生態」、「農情萬種」、「怡然樂活」、「村風無限」五項獎項中,

第四項「怡然樂活」獎得主;依照主辦單位農委會水土保持局的解釋,

這個獎強調透過社區意識的凝聚及協力分工合作,創造出地區環境之 美感與協調性,充分突顯優質環境品質供民眾怡然舒適喜樂生活的空 間可做農村樂活範例。這個獎項的頒發或許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回答上 列的問題25

生活化的社區營造

現在的澀水已經不再固定每個週四晚上到公廳的廣場去開會 了,社區居民說「有阿,看要什麼建設的時候,要動到社區就要開會,

像 9 月 2 號林務局要辦健行活動的時候也是要說呀!!……,有那個 廣播器,他就會廣播,……大部分都會參加比較多,除非沒空啦!!

最少社區理事都會來……。」社區營造的實踐在澀水已經過了那種激 情動員,要有立即見效成果才能有信心的階段,相對的,應該也必須 內化為日常生活的實踐了,所以現在社區居民除了配合公部門在社區 陶藝教室舉辦的活動外,最日常的就是「自掃門前雪,加管他人瓦上 霜」,SW7 說「我住在這裡的話,我前面的路就是我負責的。」,社區 內另外還有由村長號召的環保志工組織,每個月會將整個馬路清掃一 遍,所以去到澀水,除了沈浸在自然健康的生態環境中,觸目所及整 齊一致藏青色、斜屋頂的別墅建築散佈在乾淨、整潔的道路旁(圖 5-3);社區的綠化、美化最初的目的是為了給社區居民自己一個舒適 的生活環境,其次是為了發展社區。

25 資料來源: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網站,http://www.coa.gov.tw/view.php?catid=12651

(8)

圖 5-3:澀水重建後統一藏青色、斜屋頂建築 資料來源;澀水社區發展協會網站26

永續經營的社區產業

社區產業永續經營,強調的是產業與社區的有機循環,以動員社 區居民參與實做,投入人力、物力的方式發展社區產業而產業的發展 提供就業機會、回饋物質建設給社區居民;換句話說,就是在發展產 業的過程中實踐社區營造的精神,實質的經濟利益提供居民持續的動 力。

早在 C1 向勞委會提出重建就業計畫時,社區居民就已經決定以 觀光休閒產業做為社區未來的產業方針,在大方針底下具體的內容包 括澀水陶、阿薩姆紅茶產業的復興以及生態旅遊的發展,連帶的則是 社區內民宿的開發。

澀水的陶業如同阿薩姆紅茶都是日據時代就開始發展的產業,不 同的是在殖民政府的強力扶持下,現在的魚池鄉許多村落都是阿薩姆 紅茶的故鄉,然而澀水陶卻在澀水得天獨厚的擁有適合製造陶器的

「白琧土」的條件下成為社區特色產業,所以相較於紅茶產業的相對 普遍27及市場不穩定性,澀水的居民最初傾向於以陶藝產業作為社區 未來產業。在地方居民的期待下,當時的村長 SW5 捐出自家土地,

由 C1 向 921 重建基金會申請材料費,居民自己動手興建了一間陶藝

26 http://www.seshui.org/main/travel/index_a.php

27 對於澀水的居民而言,紅茶是屬於大雁村、魚池鄉共同的產業,但是陶藝則是澀水的地 方特色。

(9)

教室,附近的國立台灣手工藝研究所也派專員每個禮拜到陶藝教室教 澀水的居民捏陶、燒陶;現在的澀水人雖然不依靠做陶器、賣陶器維 生,陶藝教室卻也成為附近學校鄉土教學的資源,週末假日外地人來 到澀水時體驗製陶樂趣的空間。紅茶,作為社區產業,是大雁村村民 的共同選擇,但相較於鄰近的山楂腳聚落而言,紅茶產業不是澀水的 第一選擇,只是當魚池紅茶的市場漸大、價格日高時,擁有生產條件 的澀水人當然也投入生產、銷售的行列。

所以,也許真正能永續經營的社區產業是澀水的生態資源。偏僻 的位置、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讓澀水保有原始的森林、未經污染的河 川、濕地以及豐富的野生生物資源,C1 說:

༊ॡԧ࠻۞ͧྵᅈĂѣ̦ᆃڌҘΞͽឰ΁ࣇѣ˘࣎……Ăᄲ

ࢋᖼݭјЃยĂҭ̙ਕតјΪѣϔ૛ĂΪߏညॠᐡ˘ᇹĂ՟

ѣҋ̎۞ྺপயăপҒިᆃညྺՅϔ૛ĉ Ğణኘ C1Ă 2006.08.16ğ

利用文建會補助的經費,C1 請就在集集鎮的台灣特有生物保育中心 幫忙訓練社區居民導覽解說的專業知識與口語能力並辦理解說員的 資格認證。生態旅遊、休閒產業發展的附加價值是地方民宿、餐飲業 的開發,現在澀水總共有 10 家民宿,根據現在的村長 SW6 所知「他 們都是等地震之後,澀水這邊慢慢有名之後才開的。」。

紅茶、陶藝、生態環境以及民宿,這四種看似各別獨立的產業透 過社區發展協會做為中介面與外界的旅行社合作,其實已經串連成澀 水的觀光休閒產業基礎。2004 年台新金控舉辦認養魚池鄉紅茶的活動 時,與旗下的子公司 payeasy 透過台北的旅行社招募遊客來參觀,建 立良好的口碑,所以後來台北、台中也有其他的旅行社跟進,透過澀 水社區發展協會依照人數、需求,輪流安排導覽、住宿、用餐等活動,

現在的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說:

……Ϥԧࣇۤડ൴णםົઇщଵĂ……Ăۤડ൴णםົ՟ѣ

ྫྷ΁ќ෱Ă҃ߏซזۤડޢĂᅮࢋઇϠၗጱᜓಶۡତ;෱ග ྋᄲࣶĂຐЫࡓਮᐠ۞ಶۡତז๽๽ିވЫޢ;෱ϡĄ……

ۤડ൴णםົᑕྍᄲߏ፜ሇĄĞణኘ SW5Ă2006.08.22ğ

澀水從重建到成立社區發展協會,發展社區觀光休閒產業的過程

(10)

中,媒體的論述一直扮演很重要的力量,包括報章雜誌、網路新聞,

建立澀水「打斷手骨顛到勇」28、「美麗新農村」29的意象,標榜災區 居民樂觀面對重建,打造新的農村田園風光,正面、積極的形象吸引 外地觀光客來到這個山中聚落走走、看看,澀水的地方發展,其實很 大一部份來自於媒體的論述。從台北、台中遠地而來的觀光客,吃紅 茶餐,買紅茶,住民宿,晚上看螢火蟲,隔天早起爬山、走走生態步 道,回來後在陶藝教室玩手工拉坯、試做陶器,兩天一夜的行程中消 費了社區所有的產業活動,以社區發展協會為中心,澀水的社區產業 似乎有逐步組織化、串連成網絡的可能,只是還需要時間的驗證……。

28 資料來源:春樹(2006)。澀水社區的築夢人家。鄉間小路,32:9,41-45。

29 資料來源:莊皓雲(2006)魚游美池 雁舞大觀--美麗新農村大雁澀,農政與農情,

170=407,70-73。

(11)

5.2 一個還是兩個?領域化的社區組織

由可見的成果來看社區總體營造的目的,那麼社區營造是在造 景、造產(業),然而細想地景的持續變化、產業的動態發展,其實 端賴社區營造的永續經營,它依賴於「心」的改變;社造終極的目標 在追求「造人」-- 藉由改變人心,主動參與地方事務,自主決定社區 的產業、生活與文化。然而造產容易,造人難,社區營造落實於鄉村 社會,產業再發展的過程中往往手段模糊了目標;人,著眼於眼前可 見的利益而忽視了底層追求共識、追求草根民主的精神。

5.2.1 爭執,關於「社區」

關於「什麼是社區?」或者「社區是什麼?」這樣的問題,是學 界長久以來爭論不休但又始終沒有標準答案的議題,陳其南下的定義 或許可以做為一個參考:

ۤડ۞ώຍͧྵତܕĶۤཏķٕĶВТវķ۞ӣཌྷĂιߊܧ ಏ৷۞۩มгાಏҜĂ˵ܧҖ߆វր۞˘ᒖĂιᑕྍߏ޽˘

ཏ׍ѣВᙊ۞ۤົಏҜĂٙᏜВᙊ˵ಶߏĶۤડຍᙊķĄЯѩĂ

˘࣎ۤડ༊൒޽۞ߏĶˠķ҃ܧĶгķćߏĶۤཏķ҃ܧĶ۩

มķĞआمિĂ1997ğĄ

然而,社群終究存在空間之上,傳統疆域界線的劃分往往區隔了社群 的日常生活,所以,也阻礙了社會單位間的連結,難以形成共同的社 區意識;澀水與山楂腳的故事也許可以這樣解釋……。

兩個社區組織:澀水社區與養靈社區

地震前,沒有「澀水社區」這個組織,只有澀水這個地名以及傳 統的聚落結構,所以地震後重建的過程中,地方對外提計畫請經費 時,必須以新故鄉文教基金會30或社寮文教基金會31的名義提出申 請,但這樣的合作模式往往增添行政上的諸多不便,延遲行政的流程 11 月正式成立「澀水社區發展協會」,建立與公部門對話的窗口,讓

30 1999 年成立的新故鄉文教基金會位於南投縣埔里鎮,成立以來致力於社區營造與 921 地震災後重建工作,iuuq;00xxx/ipnfmboe/psh/ux0ipnfmboe012.1/iunĄ!

31 成立於 1987 年,為南投縣竹山鎮社寮地區的政府立案地方組織,

http://sixstar.cca.gov.tw/community/index.php?CommID=1468。

(12)

還必須支付固定比率的費用給借名的單位32,因此澀水在民國 90 年政 府單位資源的流通較為方便。已經連任兩屆的社區協會理事長說:

ϫ݈۞ቑಛߏԧࣇҋ̎ထ۞Ă̙ߏ̳ొܝထ۞Ă……Ă׎၁

ۤડ൴णםົ۞ቑಛ่̙఺ˬዐĞ7ă8ă9ğĂᔘѣ 4ă5ă6Ă ҭߏ΁ࣇͧྵ͌Ă΁ࣇͧྵ̶೸Ăгந˯՟ѣညᒁͪ఺ᇹ۞

ᒖې୧І……ĄĞణኘ SW5Ă2006.08.22ğ

依此,澀水人認定的「澀水社區」空間是指 7、8、9 三個鄰所在的環 狀盆地區,封閉的環境讓盆地裡面的人長久以來自成一世界,也因此 形成「陳」、「李」、「王」三大姓的姻親社會。

相對於此,大雁村的另一個主要聚落山楂腳則處於一種「三不管」

的地帶,無論以空間位置或者實務的社區規劃而言。山楂腳聚落位於 大雁村與新城村交界地帶,早在地震前就與新城村的頭股地區組成

「養靈社區」,世代都住在山楂腳的居民說:

ዳីߏᛳٺԧࣇ̋☾ཙᔘѣ࿣ጨ˘࣎ՅఄધĂ׌࣎Ъ੓

ֽĂ……Ă఺׌࣎г͞Ăಶᐝ۵ધĊĊᐝ۵΁ࣇ֤ᙝߏᛳٺ ዳᐷझધĂܠԧࣇ֤ᙝߏី̋झĂඕڍפ΁ࣇ˘࣎ĶዳķĂԧ ࣇ֤ᙝ۞Ķីķ۞ᇹ̄Ą……֤ͽ݈ޝ˳˞Ă̂ໄ˟Ȉೀѐ

۞˞۞ᇹ̄Ă֤ॡ࣏ۤડ̂ໄҌ͌ࢋೀ͗ӐĂ̖ΞͽЪ੓ֽ

јϲ˘࣎ۤડĂ……ര͗ᇴĂ၆ધĊĊĞణኘ SH5Ă2007.02.07ğ 養靈社區的組織是早期「社區發展」時代,為了配合中央政府由上而 下在地方推動公共設施、社會福利、衛生保健等工作而組成的社區組 織,社區的劃分是依地緣鄰近性,為了「湊戶數」而聯合,不像陳其 南所說的「有社區意識的『社群』」; 也參與山楂腳活動的雲科大曾 老師就說「我們本來也想說有養靈社區很好呀!!用養靈社區怎麼 樣……但他們就說養靈社區是死的……」,所以,就像 SH5 自己講的

「當然我們是屬於大雁村啦,那只是那個社區有什麼共同一些活動參 與而已……」。由此衍生出另一個好奇,如果山楂腳的路燈壞了、排 水溝堵塞,或者社區裡面獨居的老人家、失業的低受入戶有問題會找 誰處理?已經嫁到山楂腳三、四十年的阿媽說:

32 因獲得補助的提案單位每年必須繳交稅金,所以借名提案必須支付一定比率的費用給提 案的單位。

(13)

ԧࣇ఺ᙝ۞̂อՅͧྵያܕາݱՅĂͽ݈ިᆃаְԧ̙ۢ

྽Ăҭߏனд̂อՅಶតјᒁ֤ͪᙝ۞ĂາݱՅតᐝ۵֤ᙝĂ

֤࣎ዳីۤડߏᐝ۵֤ᙝ۞Ăԧࣇۤડតјያ֤ᙝ۞ЩĂඕ ڍតјˬ̙გ۞ĂтڍߏϡᒁͪΝኛགྷ෱Ăԧࣇಶ՟Ᏹڱ ѣĂ……ĄĞణኘ SH3Ă2007.02.02ğ

行政區界上山楂腳聚落屬於大雁村,但大雁村幾屆以來的村長都 是澀水人,村裡面的資源相對集中在澀水比較多;就社區組織而言,

山楂腳屬於養靈社區,但養靈社區的主體在新城村頭股聚落,社區的 活動多辦在頭股。地震後對於外界資源的規劃利用,澀水認為山楂腳 屬於另一個社區,公部門給澀水的不應該也不用分配到山楂腳,所以 當 C1 拿經濟部補助的 150 萬經費在山楂腳蓋了紅茶工廠後,澀水人 的確有諸多不滿,理事長很在意的說:

……྆ࢬ۞፟ጡౌԧࣇ෴۞Ăྫྷགྷᑻొ̈̚ЋຽϦኛ۞གྷ

෱ Ă ଂ ԧ ۤ ડ ൴ ण ם ົ ᇫ ΍ Ν ۞ 135 ༱ ̮ Ă ԧ ᇫ ΍ Ν

۞Ą……Ă֤ߏ̳छྃӄ۞གྷ෱Ăឰ΁ࣇΝన߉Ă֤࣎ߏ̳

छಏҜజᙾĂ֤࣎г̙͞ᛳٺᒁͪۤડ۞ቑಛĂҭߏԯ΁૲

˯Ν۞ˠᄲ֤ߏᒁͪۤડĂ׎၁֤̙ᛳٺᒁͪۤડ۞ቑ ಛ……ĄĞణኘ SW5Ă2006.08.22ğ

圖 5-4 大雁村山楂腳聚落與澀水地區相對位置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因為地理位置的交界性(圖 5-4),山楂腳屬於大雁村也屬於新城

(14)

村養靈社區,但也因為地理位置山楂腳其實不屬於新城村養靈社區也 不 屬 於 澀 水 社 區 , E1 也 說 「 地 緣 呀 ! ! 澀 水 也 不 會 讓 他 們 加 入……。」;不論是否處於共同的地理區域,沒有互動、沒有社會關 係的一群人,怎麼凝聚成為社群?怎麼會有共同的社區意識來一起付 出,又怎麼可能共享資源?

跨社區連線計畫

澀水一路重建的過程,居民的凝聚及行動力的確值得讚揚,做為 楷模,但,其實很幸運地是因為曝光的早,媒體的焦點很快地集中在 這裡大肆報導;具體可見的重建成果與輿論廣為論述的加持下,外界 資源源源不斷進入,資源「加碼」到一定程度後,C1 開始反思:

……ԧӘ෦ҰĂ߆عৌ۞ޝ؈َĂҰ˘࣎г͞ઇ۞म̙кĂ ޝр۞ॡ࣏ĂҰΪࢋ˘Ϧኛ᏿ಶົගҰĂ΁ࣇ˵ᓾᄲĶҰΪ

ࢋઇрĂҰ֤࣎᏿ಶົ˘ۡซֽĂ̙ϡҰኛĄķᒁͪಶߏ఺

࣎ᇹ̄ĂᎩ߆ع˵ග᏿ĂͪܲԊ˵ග᏿Ăྺົ˵ග……Ă఼

఼ࢋڭĂΞߏԧᛇ଀ޝк঎෱……ĄĞణኘ C1Ă2006.08.16ğ 比較一樣屬於大雁村的山楂腳聚落,大地震過後將近兩年的時間了,

居民住的依舊是臨時搭建的鐵皮屋,地方上的人靠打零工、以工代賑 維生,澀水的資源呈現過渡飽和的狀況,C1 說「……像縣政府那個 涼亭根本不實用,而且是太多,山楂腳連一個涼亭都沒有……,澀水 七、八十萬的一堆,那是發包的……。」所以,C1 開始思考,過多 的資源是否應更有效的利用,分配到更需要的地區?同時,單獨一個 社區內部資源是有限的,如果能串連周圍的社區,形成社區連線,

應可以有更多的資源,更廣的發展面向,整合兩種想法,C1 向文建 會的「社區總體營造心點子創意計畫」提出了跨社區連結的「魚池鄉 森林社區發展連線計畫」,整合大雁村澀水社區、仙楂腳養靈社區以 及五城村五城社區三地的森林資源、地方產業及人文歷史一起規劃發 展。跨社區發展的連線計畫,原意是打破原有的社區界線,將地方內 部資源做最有價值的開發,同時也使外界物資可以有效利用,獲得合 理的分配,然而這個立意良好的計畫在牽涉到傳統領域的概念時,

問題就不是那麼簡單了。

(15)

至少站在澀水的立場,問題就不是那麼簡單,澀水居民起初誤以 為森林連線計畫的提案單位是「澀水重建工作站」33,而且連線計畫 既然是整合三個社區共同發展,那麼計畫的經費即使澀水沒有多得一 些,也應該合理分配成三等費,但 C1 的規劃原則是澀水的起步比較 早,獲得資源已經比較多,相對來說山楂腳及五城社區是沒有的,所 以如果要讓三個社區同時並進發展同一個東西的話,勢必要讓另外兩 個社區多一點資源,達到相同的基礎後才合作的起來,所以在經費 的規劃上比較多的部分是在山楂腳及五城的,為了避免不避要的衝 突,C1 也選擇了與有政府立案的單位「蔡○○建築師事務所」合作,

以事務所的名義提案,但一開始就誤解的澀水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仍 認為「我們澀水居然分不到三分之一,還是申請單位,還有他那個經 費也不知道怎麼安排的,我是要蓋章的人,若發生什麼事我是要被抓 去關的,若是這樣我們寧可不要做」。森林社區發展連線計畫的資源 分配合理性問題造成澀水居民對 C1 的不滿,C1 認為合理的分配方式 對澀水居民來說卻是不公平的正義,「提案單位」的矛盾也是兩社區 間理不清的爭議。

僵化的制度

921 地震發生後,災區嚴重的人力、物力損傷,牽動這個島上許 多人對災區的關懷,新聞媒體、大眾輿論持續的檢視握有公權力的政 府如何協助災區重建?展現出什麼樣的救災能力、效率?為了使資源 快速、確實的進入需要的災區,公部門採取有別於既往由中央透過地 方縣市政府、鄉鎮公所再進入村落層層架構的資源發放模式,改由經 過「政府立案的地方組織」,如社區發展協會、文史工作室、大樓管 理委員會等,根據實際的需求與規劃撰寫計畫,申請經費,通過審核 許可後,經費直接下放至地方組織,不再透過傳統的資源發放管道。

澀水的重建也是在這套規範制度之下,這也是為什麼「澀水聚落」會 變成「澀水社區」,成立社區發展協會的原因之一,如果沒有自己有 立案的社區組織,就必須與別的民間或社區立案單位「借名合作」;

類似的問題也出現在山楂腳,只不過問題要再複雜些……。

33 由 921 地震後民間組織「全國民間救災聯盟」補助成立的工作站,負責人為 C1。

(16)

內政部在民國 85 年頒佈的「社區發展工作綱要」第四條規定:

Ч৺͹გ፟ᙯĞᎩξ߆عăฏᗉ̳ٙğࠎםአăࡁտăᆶᛉă Ꮩྙ̈́ଯજۤડ൴णຽચĂ଀ᔛኛጯ۰ă૞छăѣᙯಏҜ̈́

ϔมဥវ΃ܑăۤડاϔ௡నۤડ൴णܳซ؎ࣶົ;׎నཉࢋ

ᕇϤЧ৺͹გ፟ᙯ̶Ҿؠ̝34Ą

依此,台灣目前社區發展協會的區域範圍是由各鄉、鎮、市、區公所 劃定,而且劃定的區域範圍內只能有一個社區發展協會,所以在魚池 鄉一個村只能有一個社區發展協會;在新城村是養靈社區發展協會,

在大雁村是澀水社區發展協會,而山楂腳是兩個村、兩個社區組織間 的「三不管」地帶,實質上不被歸屬在任一個社區,也沒有屬於自己 的社區組織。所以,不論是紅茶工廠的興建還是森林社區發展連線的 計畫都沒有辦法以山楂腳的名義提出申請,而必須透過「澀水社區發 展協會」,但也就因此造成了資源分配、產權歸屬的爭議;組織、制 度在理論層次模糊、粗糙的規範往往造成實務工作的困擾,澀水與山 楂腳的衝突很大一部份來自於此,雲科大的 E1 進一步說明:

έ៉۞ۤડ൴णםົߏ̰߆ొခᐽΝనϲ۞ધĂ……ĂΞͽ ፋՅ˘੓Ν൳੃Ϧኛ˘࣎ۤડĂ˵Ξͽߏೀ࣎ዐҋ̎۞ჸར Ğҋ̎ğΝ൳੃˘࣎ۤડĄ……൒ޢ̰߆ొҋ̎˫ᒺ̈Νྋ ᛖĂ઄నҰ఺࣎Յ྆ࢬ̏གྷѣ˘࣎ۤડ൴णםົ۞ྖĂಶ̙

ΞͽΝઇௐ˟࣎Ăҭߏڱఢ˵՟ѣఢؠ۞֤ᆃᚑĂಶតјߏ

ٚᏱˠࣶᄲ̙Җಶ̙Җ……ĄĞణኘ E1Ă2007.04.18ğ

所以,在大雁村已經有了「澀水社區發展協會後」,山楂腳就不能再 成立自己的社區發展協會。

5.2.2 離開,掙脫傳統的束縛

澀水成立社區發展協會時,依照社區發展綱要規定,應選舉理事 長一人並置總幹事一名協助推動社區各項業務。當時的村長 SW5、參 與重建甚深的鄰長 SW6 以及 C1 都參與了理事長的競選,投票選舉的 結果由 SW5 當選為澀水社區發展協會第一任理事長,聘請社區內另

34 資料來源:蕃薯藤社區資源手冊,http://921.yam.com/community/team/team_01.htm。

(17)

一位熱心公益的老師為協會總幹事;SW6 解釋選舉的結果「大家是認 為他人面廣(當村長),接觸的人比較多,如果有需要爭取資源時,

他比較清楚向那個單位爭取。」但 C1 內心的感受不單是落選的落寞,

還有:

˵ѣˠᄲࢋ͚޺ԧ༊ᓁ຅ְĂ׎၁ԧ˘ۡᄲԧਕੜಶੜĂҭ ߏ΁༊நְܜͽޢĂౄ͇྆˭ԧχ۞Ă΁Ξͽདኛԧ༊ᓁ຅

ְĂҭߏ΁̙ࢋĂ΁ಶԱ༊г۞ҁर……ĄĞణኘ C1Ă 2006.08.16ğ

對於 C1 來說,她是犧牲家庭,用心、用感情來參與澀水的重建,但 是地方的回應卻讓她感受到「外地人」與「女人家」的限制,一種不 被認同而求去的想法隱約產生:

ԧ֤ॡޞ˞˘ѐĂ……Ăԧ˵൴னĂޝன၁۞યᗟĂԧߏ˘

࣎૎̃ˠछĂԧซˢז˘࣎็௚շˠ۞͵ࠧ྆ĂΝઇ˘࣎͹

ጱĂٙͽ΁ࣇםົјϲޝҋ൒ࢋԯԧ஌՛Ă˟ѐֽԧആۤડ ۋפޝкĂᑕྍ̿੓ࠎᓁ຅ְĂԧ˵̙ົΝՐҰүᓁ຅ְĂ ԧຐ௡ᖐ੓ֽԧΞͽੜ˭ֽĞ͔ҋૺ͵ٿĂ2003Ĉ64ğĄ

澀水,一直是典型的農村聚落,傳承鄉民社會裡緊密的人際關係、互 動往來,同時也保有傳統中國社會「男尊女卑」的觀念,實際參與澀 水重建的雲科大學生觀察澀水:

дᒁͪۤડ̳Вᅳા۞੅ኢಞા̚ĂҬͼߏ࣎շّ۞ۤົĂ

ٙѣ۞ᒁͪநְౌߏշّјࣶĂّ҃̃Ϊߏ˘࣎ેҖ۰۞֎

ҒĞ๽๽࡚ࢴ঱ౌߏّ̃ĂᒁͪЪભဥјࣶ˘Ηշ˘Η̃ğĂ ᒁͪۤડࠎ็௚ྺՅۤડẴّ۞֗ЊгҜ̙ߏ˘࣎ՙඉ۰

۞֎ҒĂкߏ˘࣎ેҖ۰ٕߏᅃӄ۰۞֎ҒĂ……Ğૺ͵ٿĂ 2003Ĉ79Ă80ğĄ

在社區理事長選舉後,C1 以「森林社區發展連線計畫」需要比 較大的作業空間為理由將工作站由澀水金天宮旁邊的小空間搬到山 楂腳地區閒置未用的社區活動中心;對於 C1 來說,離開不代表與澀 水的決裂,只是將工作站與社區發展協會重疊的權責範圍切割清楚,

森林計畫的執行依舊含括澀水與山楂腳,然而對於澀水的居民來說:

̍ү৭૲֕˞ᒁͪۤડ۞ྤ໚Ăᔵ൒ߏેҖĶ഑ڒాቢķҭ

(18)

ౌ՟ѣ૟ᒁͪۤડ۞൴ण҂ณซΝâ̷ౌߏͽ̋☾ཙ׶̣

ݱࠎ͹Ăϡᒁͪ۞ྤ໚дઇҾ۞ۤડ߿જٕޙనർវన߉Ă

՟ѣ׶ᒁͪ൴णםົநְࣇםአĂ……Ğ͔ҋૺ͵ٿĂ2003Ĉ 63ğĄ

工作站的遷移表示 C1 放棄澀水,將注意力及資源轉到山楂腳地區;

再一次強化了澀水與山楂腳間的誤會。

(19)

5.3 另一種社區總體營造的模式 -- 山楂腳經驗

921 地震後,山楂腳的重建經歷與同村的澀水是截然不同的模 式。偏僻的山中小聚落,對外能見度本來就低,沒有像 C1、7、8、9 鄰鄰長這些主動、積極的領導人物,亦缺乏重建委員會、工作站這類 有制度的組織,山楂腳地區一直像盤散沙似的各做各的,即使有心人 想做些什麼,也沒有真正站出去的氣魄,只是一直在等待……;等待 外來的幫助,即使沒有,好像也無所謂……。

5.3.1 社區「慢慢動」

就像社區居民自己說的「咱門社區沒能人35」一樣,大雁村 2、3 鄰地區,加起來總面積約 5.8 公頃的山楂腳,實際的住戶不超過 120 人,平均年齡至少在 55 歲以上(引自張世昆,2003),稀少、老化的 年齡結構可以提供的人力資源的確比較少,雲科大的 E1 比較參與山 楂腳及澀水社區營造的經驗,認為:

……Ąҭߏԧ˵ᘃႷ̋☾ཙ۞ˠ˧ώֽಶ͉͌˞Ă઄నԧѣ ˬѺ࣎ˠĂԧΞਕΞͽଂ֤྆ࢬԱז˟ăˬȈ࣎ˠޝटٽᙸ ຍઇְć઄నԧᓁВΪѣ̣Ȉ࣎ˠĂࢋԱ˟ăˬȈ࣎ಶޝᙱĂ

̣Ȉ࣎྆ࢬѣˬặ࣎ᙸຍ΍ֽಶޝ੼Ꮈ˞ĄĞణኘ E1Ă 2007.04.18ğ

除了人口數、年齡的限制外,「能人」兩個字還有更深一層的意涵,

意指「跟外面有好關係、可以跟政府要資源的人」,這樣的感觸其實 來自於與澀水的比較;連任兩屆澀水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的 SW5,地 震那一年已經是第二屆村長的任期了,現在又是第二屆的魚池鄉鄉民 代表,與現任的鄉長也關係良好,澀水人自己都說「他當代表,他有 門路嘛!!……現在是第二任代表了,前後當了十六年的民意代表 呀!!當然要找他當理事長,要不然要找誰!?……」。人口外流、

老化的山中聚落,老人家即使懂得「會吵的孩子才有糖吃」的道理也 沒有向外求助的能力,只能靜待機會的來臨……。兩年的時間過去,

當 C1 在民國 90 年底將工作站由澀水遷移到山楂腳時,這裡所謂的重 建,大概就是居民為求便宜、方便的鐵皮屋了。

35 能人:厲害的人,意指對外關係良好,可以替地方爭取到資源的人。

(20)

起點 -- 不一樣的山楂腳

91 年文建會主辦「重建區社區營造點公開徵選」計畫時,C1 以 大雁村整體的產業發展,包括陶藝及紅茶產業,為規畫內容向文建會 提案,結果徵選上「開花組」36的社區營造點,獲得文建會 120 萬的 補助,同時 C1 也成為文建會專案下的社造員,協助社造點執行工作。

社區營造點的計畫內容是以大雁村為執行範圍,所以 C1 以此為起 點,展開山楂腳的社區營造工作,但這一次有點不一樣……;澀水過 多的資源導致浪費經費的經驗,讓 C1 決定試著改變在山楂腳的經營 模式:「我那思維我有跟他們講,我用最少的錢可以讓社區人自己參 與,如果有一天政府沒有那麼多錢的時候,你們有沒有自主性!?」,

在盡量不依賴政府資源的思考模式下,山楂腳的每一項硬體建設,包 括文化牆、紅茶亭、土角厝都是社區居民自己動手做的成果,其中文 化牆的搭建可以做為山楂腳經驗的代表。

「一個拉一個」的文化牆

SH1 是魚池鄉大雁村第 2 鄰鄰長,與其太太 SH4 都是山楂腳人,

年輕的時候,魚池鄉的紅茶市價正好,兩人都是紅茶的中盤商,即茶 販,向大魚池地區各地收購茶菁再轉賣到紅茶工廠加工,賺取中間利 差;後來,魚池的紅茶沒落了,SH1 與 SH4 兩人跑到台北去做土木 工程,蓋過大安隧道也參與捷運石牌、淡水站的工程,直到地震前一 年想說可以回家養老了,沒想到,就這麼發生了地震,日子變得跟想 像中的不太一樣……。地震加上被朋友倒債,夫妻兩人為了生活只好 到澀水加入勞委會的就業重建計畫,以「以工代賑」的方式幫澀水造 林、整修步道等,一天一個人可以賺 515 元;也因此,從彰化來的 C1 經由 SH1 慢慢地比較瞭解大雁村到底有多大,地震後的山楂腳又 是什麼樣的狀況。

地震造成許多人心靈層面不同程度的創傷,對於 SH4 來說「那就 像心上破了一個洞,很痛」,但是無意間的創作讓她獲得心靈上的安 定,也因此,由她開始,展開了山楂腳社區美化的工作。SH4 到澀水

36重建區社區營造點公開徵選,分為兩組「開花部」「播種部」,澀水地區因已有社區營造 基礎,故為「開花部」。資料來源http://homeland.org.tw/foundation/htm/new/new/2m3.htm

(21)

以工代賑時,發現產陶器的澀水有許多破裂的陶甕瓦片,於是撿回家 打的更碎,和了水泥之後在自家的牆壁上拼貼起來,對她來說,越貼 心越安定;最初 SH4 只是單純為了減輕震災的痛苦,所以拉著 SH1、

附近的老阿伯一起拼拼貼貼,但慢慢的他們的「裝置藝術」引起了社 區裡其他人的注意,越來越多人投入這美化社區的工作,SH4 回憶當 時:

……Ă෭זޢֽ΁Տ͇ѝ˯̣ᕇкಶֽΨԧ˘੓Ν෭Ă෸෭

෸ѣ኷ĂޢֽркˠౌΝ෭Ă˵അགྷ෭ז̾̚኱෉۞ֽĂ̂

࣯ĞSH1ğΨԧ෴”༦Ꭳ”ග΁ࣇЫĂЫ˘ЫಶՀӅ˧෭Ă෸

෭͕ಶ෸ᘦؠĂҰ࠻ڒ͢Ϡ఺ᆃԣሄ……ĄĞణኘ SH4Ă 2007.02.05ğ

來山楂腳幫忙的土地倫理協會會長看到社區居民們自發、快樂的拼貼 創作,建議居民可以替自己的生活、社區的故事留下記錄,所以沿著 SH1 家的牆壁,可以看到一系列,拉胡琴的老阿伯、阿媽的紅眠床、

運送木柴的柴馬還有 SH1 老家的三合院……等等(圖 5-4,圖 5-5),

充滿回憶的創作,所以,它叫「文化牆」。

在山楂腳,想要像澀水一樣「一呼百諾」,有點難,因為這裡自 己就沒有那種會大聲講話,慷慨激昂,帶動人群的領導者;比較多的 時候,大家在觀望,等待有人先出來做,確定可以了,再一個跟著一 個加入。所以,山楂腳不是動不起來,只是比較慢……。

圖 5-4:山楂腳的文化牆(拉胡琴的老伯)

資料來源:本文拍攝

(22)

圖 5-5:山楂腳的文化牆(SH1 老家三合院)

資料來源:ETtoday 旅遊玩家網站37

5.3.2 「誰聽誰」的話?

紅茶亭的興建過程是另一種山楂腳經驗的象徵。澀水居民選擇以 澀水陶做為社區的代表產業,相對於此,山楂腳地區因為 SH1 在茶業 改良場魚池分場的輔導下成立紅茶產銷班第六班(詳見第四章),所 以生產紅茶逐漸成為社區的共同產業,凝聚居民的共識;為了讓大雁 村的紅茶成為有文化的紅茶,在雲科大工設系規劃團隊及 C1 的輔導 下,居民們決定搭建「紅茶亭」,透過開放的公共空間讓大家泡茶、

喝茶、聊天,建立起屬於自己的紅茶文化。

依照 C1「用最少的錢做最多的事」的思維模式,做為紅茶亭主 結構的木材,是 SH1 和社區裡其他居民上山去砍,自家在承租的國有 林地上種的杉木;負責搭建紅茶亭的則是失業回到家鄉的年輕人,一 天 800 塊的工資雖然無法解決他們面對的經濟壓力,但不無小補外其 實也是參與社區活動,加入社區公共事務的開始。只是,在紅茶亭的 實做過程中出現了傳統社會中普遍的問題,老一輩的人雖然沒有參與 實際的工程,但當沒有實務經驗與技術的年輕人遇到問題向他們請 教、討論時,總有自我堅持的工法與權威的態度,幾次衝突下來,也 有自己意見的年輕人在紅茶亭完工後,也就離開社區到外地工作;從 旁觀察的 C1 說:

఺࣎યᗟߏЯࠎ΁ࣇᛇ଀ᓟ̙ͪкâ͇ 800 ๴Ă֤ѣॡ࣏

37 http://www.ettoday.com/2003/03/09/743-1422799.htm

(23)

̍үົᕝ̙ᘦؠĂ……Ăтڍҁ˘ዅ՟дಞ۞ॡ࣏Ăѐᅅˠ

̙ົઇĂ̙ົઇ۞ॡ࣏ࢋ΍˧۞ѐᅅˠ˵ߏ՟ᏱڱĂSH1 ˵

ົቩˠ……ĄĞణኘ C1Ă2006.08.16ğ

搭建紅茶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除了反應出老年人與年輕人之間 的溝通模式出了問題,更重要的是在山楂腳沒有像澀水一樣固定、開 放的討論空間,讓大家在暢所欲言後又能”有默契”的以社區未來做為 共同努力的目標。

5.3.3 老人社區的活力化

現在,或者應該說從以前到現在,的山楂腳,沒有澀水的明星光 環,沒有歐風庭園建築,沒有遊覽車可以進來的公用道路,沒有假日 熙熙攘攘的遊客,沒有……;但是,有一群自發的掃地班阿媽,也有

「大家一起來」的手工紅茶。

掃地班的阿媽,年輕的大概六十幾歲,年紀大一點的八、九十歲 都有;掃地,對他們來說是活絡筋骨也是閒話家常、聯繫感情,所以 每個禮拜固定有兩天早上,阿媽們會結夥打掃環村道路、幫社區的花 花草草澆水(圖 5-6),中午休息時就煮一大鍋的飯、麵一起在紅茶亭 用餐、講講話,算是掃地般班長的 SH4 說:

……ᙸຍֽବ۞Ăౌ՟ѣШˠछѣϦኛ̦ᆃĂବྮĂବ̼͛

ᒒ݈ࢬ֤୧ྮז˿֎ࣨĂܠ๽΁ࣇӡĊĊᖃ޵˟ăᖃ޵αĂ тڍ࿃זଳਮಶྯ࿅ΝĂ΁ࣇົֽΨԧĂ̙ϡԧΨ΁Ă……Ă ͽ݈ౌߏԧԱ΁ࣇĂͽ݈ߏବгԆಶ൓ᕇ͕ග΁ࣇЫĂ……

˘ۡବĂѣॡ࣏ˠछ኱܁ሄ۞ֽಶ෴܁ሄග΁ࣇЫ……ĄĞణ ኘSH4Ă2007.02.05ğ

某種程度上,掃地班代表山楂腳社區營造的有機循環,它雖然沒 有硬體的建設成也不會替社區帶來什麼樣的財富;但它不需依賴外界 資源,因為居民在實做的過程可以美化自家居住環境,同時也獲得單 純的快樂,所以願意持續。

水沙蓮紅茶的生產則提供了社區居民兼差賺錢的機會,每一次採 收茶菁時,山頭上、茶樹間交錯著經驗豐富的「採茶ㄚ媽」,一邊快

(24)

手快腳摘下一心二葉的茶菁,一邊回過頭跟對方講幾句話、開個玩 笑,雖然累,但日子不會過的那麼無聊又可以賺外快;產業的發展其 實是手段,真正目的在於促使社區參與,增進社區情感。

圖 5-6:山楂腳社區的老人綠美化 資料來源:魅力新故鄉電子報 0004 期38

38 http://www.homeland.org.tw/foundation/htm/eye/0004/index.htm

(25)

5.4 外來者與在地人

關於「在地」與「非在地」、「外來」與「本土」這樣的差異,歷 史早告訴我們這是必然的對立;漳、泉械鬥,鬥的不單是祖籍差異還 有先來後到的土地分配,本省與外省意識型態的對立,除了歷史的遺 憾,更深層的也許是幾十年來「中國」文化佔據台灣社會優勢地位的 原罪。所以,外來者進入地方,總會帶給在地人威脅,擔心資源被搶 走,不安自己被矮化;衝突的化解端視外來者如何與在地人協商、溝 通,消弭在地人的疑慮與反抗。

5.4.1 進入地方

一路走來,C1 在澀水與山楂腳的重建過程中一直是連結內、外 的窗口;對外,他傳達重建區的需求,爭取資源,對內,他分配資源、

動員居民。然而,做為一個地震前才在澀水買房子,偶爾過來住住的 人而言,C1 對於地方居民來說是「外來者」,她對地方認識不深,地 方也不瞭解她。

以傳統為基礎

如果以重建時地方居民組織動員的程度而言,澀水算是一個成功 的社造案例,持續兩年的每個禮拜四,108 場的會議、無償捐地拓寬 馬路,這些在現代社會中聽起來不可思議的事,澀水人到做到了;探 究箇中原因,除了做為起始點動員地方居民的 C1 外,澀水重建委員 會的副主任委員 SW7 以及現在的澀水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 SW5 都是 關鍵人物。

澀水有一間「公廳」-- 金天宮,山楂腳的信仰中心為靈山宮,新 城村的頭股地區則有一座養龍宮,三座廟宇祭拜的主神都是媽祖,每 年農曆九月一日那一天會聯合起來舉行「迎媽祖」的活動,進香的隊 伍從養龍宮出發,靈山宮為中繼站,最後到達金天宮完成一天的活 動,迎神隊伍行進到哪一座廟宇時,地方上的人要負責準備點心、食 物;這一年一次的活動是大雁村一年一度的盛事,由廟宇的主任委員 負責籌辦,地震那一年,SW7 正是金天宮的主任委員,問他,每一個 人都可以出來選主任委員嗎?對於這一個問題,他頗為驕傲的回答:

(26)

༊൒ΞͽĂҭߏ֤ࢋ࠻ҰᏴ̙Ᏼ଀˯ӡĊĊ……˯بԧࣇࢋ

ГԼᏴ۞ॡ࣏ĂԧިᆃᓾҰۢ྽๜ĂԧᄲĈԧࣇᒁͪ۞ͭҁ ฏᏐтڍѣᙯ͕ԧĂূଓԧĂಶ̙ࢋᏴԧĂឰԧЃिĄĞణኘ SW7Ă2007.02.09ğ

金天宮管理委員會的組織章程裡,明訂四年改選一次主任委員,

但沒有規定主任委員不可以連任,所以做事實在的 SW7 連當了兩屆 的主任委員,第三次是他自己拜託大家不要再選他了。

地震前,澀水沒有社區組織,聚落裡有事也是廟方幫忙處理,SW7 說:「那是廟會,但是村裡大大小小的事也要幫忙做,……那時候還 沒有社區發展協會,廟主委也兼澀水地方,有什麼事……。 」所以,

當了八年金天宮主委也曾經是村長的 SW7,其實算是地方上的大老,

熟悉地方人情,瞭解地方上大小事,地方上的人也相信他;C1 在澀 水尋找志同道合者,一起開展災後重建的腳步時,就是有 SW7 及三 位鄰長的參與才能順利的動員地方居民,C1 回想當時:

……֤ॡ࣏ SW7 ߏౘछҁ̂Ă˵ޝሤ͕Ă΁дޢࢬ˘͚ۡ޺

ԧĂٙͽ֤ॡ࣏ԧࣇώֽߏࢋᏴSW7 ༊நְܜ۞Ă΁˵ߏຐ ᄲԧֽ༊ᓁ຅ְĂԧ˘̙ۡࢋĂ……ĄĞణኘC1Ă2006.08.16ğ

所謂的澀水模式-強力動員地方居民,凝聚共識的原因在於聚落 裡本身厚實、密切的人際往來,以及建立在這「人際往來」上的動員 系統,透過 3 位鄰長、SW7,C1 成功的與澀水人一起重建家園,再 造地方產業。

從頭開始

澀水與山楂腳有很多的不一樣,重建的速度不一樣、動員的方式 不一樣、成果不一樣……,諸多的不一樣歸結到最後有一個共同的原 因,山楂腳不僅沒有「能人」,也沒有「地方頭人」。

澀水有座金天宮,山楂腳也有間靈山宮,兩座廟宇間有一關鍵性 的相異點;金天宮的管理委員會主委得以連選連任,靈山宮的組織章 程則規定「三年一任,不得連任」,三年一到改選主任委員時,由地 方上推薦比較熱心、有時間的人再以擲筊的方式由神明決定下一任的

(27)

主委。短短三年的時間,比較起 SW7 的八年,位子還沒做熱,也不 過才剛摸熟地方上的大小事,就又換人了,所以,山楂腳比較沒有那 種累積豐厚地方人脈的大老;即使有熱心的 SH1 夫妻兩人,也因為長 年在外工作,地震前才剛搬回家鄉沒多久,還在找回地方間的熟悉 感、恢復情感而已。C1 在山楂腳,算是一切重頭開始,與地方一起 慢慢建立起屬於山楂腳的人情網絡。

5.4.2 社造員及地方頭人

就像前文提及,傳統公部門資源下放的模式,多從中央政府經省 到縣市政府再到鄉鎮公所最後才是村、里辦公室,精省之後,少了省 政府這一關,仍是由上而下的劃分經費、分配資源,由公部門決定哪 裡需要蓋水溝、挖馬路;921 地震後,立即性重建的需求以及社區總 體營造政策的推行使中央各部會改變資源進入災區的管道,由地方撰 寫計畫申請經費,審核通過,經費直接撥放到計畫提案單位,這樣的 轉變,產生相對的疑問「當地方可以直接面對中央時,縣市政府、鄉 鎮公所的定位是什麼?」,再基層一點,地方上有能力寫計畫、爭取 經費的人跟村、里長的區別是什麼?這個疑惑在文建會採行新的社造 組織策略時,更顯得白熱化;文建會從 91 年度起在災區以徵選社造 點及社造員的方式進行災後社區總體營造的重建工程,由社造員輔 導、協助社造點,大雁村是當年獲選的 15 個社區之一,C1 是大雁村 的社造員。

搶鋒頭、爭資源?

C1 在大雁村的蹲點,不是開始於社造員的身份,而是早從澀水 成立重建委員會就開始了,只是當時她只知道澀水,也只把一切的資 源放在澀水,所以與澀水人之間是緊密相連的合作夥伴;但與當時的 村長 SW5 卻不見得是那麼休戚與共的關係。做為一個外來的社區工 作者,C1 深知自己的角色對地方原有的領導者會造成什麼樣的威脅

「我也發現那時候已經有感覺說,地方勢力對一個社區工作者,他會 有一種……他很不是味道啦!!就是說以前太平盛世,反正村長還是 老大嘛!!」所以每一次的社區活動與會議,一定事先邀請 SW5 參

(28)

與;但身為社造員,許多時候中央政府會跳躍地方公部門直接與他聯 繫,做為社區對外窗口的角色,加深 C!立場的尷尬:

֤ઘᓁ௚ֽĂՂᅈֽࣰ˵ౌߏԱԧĊౌߏ921Ğዩխࢦޙૄ

ܛົğ޽ؠԧ׹୊ဗĊĊ֤ԧᄲ၁ྖĂԧ˵ᛇ଀ԧޝࠎᙱ, ԧ˵̙ߏ̙ᑖ଀ࣖநܠĊĊԧᄲҰިᆃ̚δۡତྯг͞Ăಶ

ۡତԱԧĂ……֤჌኏ࡎޝᙱ……Ă……˘࣎ۤડ̍ү۰ޝ

୻຾ҋ̎۞֎ҒؠҜдࣹ྆ĊĊĞణኘC1Ă2006.08.16ğ

歸結社造員與地方就有行政體系領導者的衝突,C1 認為還有一 關鍵性因素:

Ωγ˘࣎ԧົྫྷՅܜѣ኏ࡎ۞âਠٙѣ۞ᒉౄથซֽౌߏ

ࢋྫྷՅܜА޵гᐝĂҰᒢྋĉ֤ԧߏ˘࣎ۤડ̍ү۰ĂҰࣇ ĞۤડاϔğᄮࠎҰ೩ֻ۞˿г΁ࣇઇ۞̙рĂҰࣇΞͽд

ۤડฟົ೩΍ֽྫྷᒉౄᇄᓾĂ఺࣎᏿ߏ߆عග۞̙ਕᐌܮใ ઇĂ……Ăҭߏඈٺԧົྫྷ΁၆ϲĄĞణኘ C1Ă2006.08.16ğ

如果問每個社區營造者,在社區營造過程中最大的困難是什麼,

他們會異口同聲的說:「地方派系」(劉蕙玲,2000:273)。地方派系 是與台灣底層社會長久以來共生的組織結構,越在人情味濃厚的鄉 下,這樣的組織結構越是紮實,政治人物靠它獲取選票,市井小民則 依此請託職位、化解紛爭,地方派系撤徹底底實踐在社會生活(劉蕙 玲,2000);村、里長是這樣組織結構中掌握行政、地方資源的人,

社造員的進入取代了村里長原有的角色與功能,所以 C1 說「那當然 我們是眼中釘」。

澀水以及山楂腳災後重建的過程反應出社區總體營造實踐於鄉 村所帶來的希望與發展,但同時也呈現出社造做為一種新政策、新的 做事方法進入有深厚傳統的農村必須面對地方居民的接受與抵抗;從 社區營造--產業再造政策開啟的魚池鄉紅茶產業再現,對於地方原有 的產業、資源、土地利用……等造成衝擊、再調節,同時重新定位為 文化產業的紅茶,商品性質的轉換帶動生產模式的改變,第六章試圖 以英國學者 Marsden 的鄉村發展理論、行動者網絡理論、傳統理論以 及社會資本的概念分析上述田野現象。

數據

圖 5-1:澀水社區拓寬後的道路  資料來源:TTNews 大台灣旅遊網 23 圖 5-2:澀水的產業(陶藝)教室  資料來源:澀水社區發展協會網站 24 5.1.3  永續經營的社區產業  恍 然 間 , 921 地 震 已 經 是 七 年 前 的 往 事 了 , 對 於 在 這 一 場 災 難 中 倖 存 的 人 而 言 這 是 一 輩 子 也 抹 滅 不 去 的 記 憶,但 時 間 流 逝 、 日 子 終 究 要 過 , 隨 著 硬 體 建 設 的 逐 漸 恢 復 甚 至 更 好,當 時 的 悲 情
圖 5-3:澀水重建後統一藏青色、斜屋頂建築  資料來源;澀水社區發展協會網站 26 永續經營的社區產業  社區產業永續經營,強調的是產業與社區的有機循環,以動員社 區居民參與實做,投入人力、物力的方式發展社區產業而產業的發展 提供就業機會、回饋物質建設給社區居民;換句話說,就是在發展產 業的過程中實踐社區營造的精神,實質的經濟利益提供居民持續的動 力。  早在 C1 向勞委會提出重建就業計畫時,社區居民就已經決定以 觀光休閒產業做為社區未來的產業方針,在大方針底下具體的內容包 括澀水陶、阿薩姆紅茶產業的復
圖 5-5:山楂腳的文化牆(SH1 老家三合院)  資料來源:ETtoday 旅遊玩家網站 37 5.3.2  「誰聽誰」的話?  紅茶亭的興建過程是另一種山楂腳經驗的象徵。澀水居民選擇以 澀水陶做為社區的代表產業,相對於此,山楂腳地區因為 SH1 在茶業 改良場魚池分場的輔導下成立紅茶產銷班第六班(詳見第四章),所 以生產紅茶逐漸成為社區的共同產業,凝聚居民的共識;為了讓大雁 村的紅茶成為有文化的紅茶,在雲科大工設系規劃團隊及 C1 的輔導 下,居民們決定搭建「紅茶亭」,透過開放的公共空間讓大家泡茶、 喝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香光莊嚴門第七十二期〕民國九十一年十二月 wv 一一三.. 行動。所以,說社區的要旨即要在無組織的地理社區內 9

依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規定,大陸地區人民經許可進入臺灣地區者,除 法律另有規定外,非在臺灣地區設有戶籍滿

37-1 造園景觀(成人組) 黃泰源 5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中區職業訓練中心. 37-1 造園景觀(成人組) 巫宗雨

差不多都能把佛法說得頭頭是道。遺憾的是大都沒有實證

從幾何上看,一個在區間上的每一點都連續的函數,其函數 圖形沒有分斷。直觀上,這樣的連續圖形我們可以一筆劃完

Community industry enhancement and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re the most important goals of rural community empowerment; conversely, the collapse of communities and

1.以在機關內部辦理為原則。如有必要,得洽借所在地或鄰近

從地理位置上作一觀察,中國可說是「東盟」最親密的近鄰。「東盟」對中國的外交政 策,大致上分為兩個重要發展階段。第一階段從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