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中公民與道德科經濟學教科書之內容分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國中公民與道德科經濟學教科書之內容分析"

Copied!
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一章 緒論

本章陳述研究動機、研究目的、研究範圍與限制、研究方法與步驟以及名詞釋義。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經濟學是一門研究人類經濟行為的社會科學,所謂社會科學是研究人的行為 以及人際關係的學科,而經濟行為就是選擇的行為(張清溪,1995)。在現實生活當 中,資源通常是「稀少」的,而人們的「欲望」卻是無窮的,因此,小自生育、上學、就業、

婚姻,大到經濟成長、通貨膨脹等社會問題,都離不開選擇的議題,也就離不開經 濟學的範疇(吳惠林,1992)。

然而,經濟學的特色並不在於它的研究範圍很廣,它最大的特色是它的研究 方法,特別是它有一套基本的經濟理論,可以分析各類社會不同的問題(張清溪,

1995)。例如,在政治的領域裡,運用經濟學的原理來分析公共選擇的問題,是所 謂的政治的經濟理論;利用經濟學的分析概念探討法律問題, 也成為熱門的法律 經濟學科。除了擴充至其他的學術領域之外,現在也有許多人運用經濟學的分析方 法來探討我們實際面對的現實生活問題,例如健康經濟學、婚姻經濟學等等,這都 呼應了 Stigler 所說的,經濟推理適用於極多日常生活的情況,機會成本和邊際效 用遞減等概念可以融入所有的理性行為中,且其運用的方式是如此的巧妙,以致 於對它們的理解無法訴諸於直覺或其他學科的一般訓練(Stigler, 1970)。

我們每天都面對經濟事件,在我們生存的社會中具有正確使用經濟眼光來分 析事物的能力是公民最基本的技能(Schug & Walsted, 1991)。當代經濟學家凱因斯 (Keynes)曾說過經濟學是一種幫助人們作出正確結論的思考技巧,國內學者黃美 筠也指出經濟知識與今日生活特別密切相關,是在於它不僅是重要的知識構成部 分,且是關乎公民必須在社會和個人層次所做複雜選擇時的一種思考方式(黃美 筠,2001)。在複雜多元的二十一世紀中,社會上充斥著各型各樣的公共事物和問 題等待人們的選擇和決定,我們需要更多擁有經濟知識素養的公民,用正確的眼 光來分析、推理和抉擇,當每一個人都能夠正確的追求自己的最大幸福時,期望這 個社會也能達成最大的幸福。

教導學生成為社會中有責任感的公民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目標,而經濟教育培

國中公民與道德科經濟學教科書之內容分析

(2)

養學生具有思考的技巧和生活必備的實用知識,能夠對經濟問題作理性判斷,將 有助於學生成為有效率決策的公民。Miller 也指出各種決策能力必須透過經濟教育 習得,他認為學生必須學習經濟內容,以便瞭解問題,獲得分析問題的能力,並 用以做出合理的決策,他指出許多我們日常生活所面臨的重要事件都含有經濟的 層面在內,這就是為什麼要將經濟教育納入學校課程中的原因;經濟教育可以使 學生瞭解他們的世界,作出合理的決定,並在重要的個人或社會議題上做出正確 的行為(Miller,1991)。

在體認經濟知識的重要性下,先進國家大多在中學階段提倡基本的經濟教 育,例如美國的中學課程在 1821 年時即有經濟學為獨立學科的設計,至 1960 年 代已成為美國中學普遍的課程之一,受到中學教師、課程編訂者、以及教育當局的注 意與支持。1970 年代經濟教育日益受到重視,被認為是公民教育的重要內涵之一。

日本戰後亦依據美國的社會科架構實施經濟教育。此外,依據 Mupier 1991 年對六 十個國家所做的一項調查顯示大多數國家(回覆問卷中的 93%)皆已將經濟學融 入他們的中等學校課程內(黃美筠,2001)。

我國的教育決策者也理解到經濟教育的特殊需求,在民國七十二年頒布的「國 民中學課程標準」中,大幅增加國民生活必需的經濟學教材,在全部六冊的公民與 道德科教科書中,第五冊「成長的經濟」為全冊經濟學的教材。而在八十三年新修訂的 課程標準中,雖然公民與道德科的時數減少,經濟學教材仍涵蓋了該科第三冊「經 濟生活」的全部內容,可見經濟課程在公民與道德教育中的份量。

教科書是整個課程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扮演著達成教育目標的主要角色,

學生於教室上課及學校中的學習大多均為教科書內容所涵蓋,因此教科書也就成 為學校課程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黃政傑,1994)。尤其是在中小學階段,基本科目 的教科書,可以說決定了教學的內容和架構,不僅學生最常用的的工具是教科 書,老師也常用其來當作課程教材(陳明印,2000),因此,教科書的研究是必要 的。理想的教科書必須要掌握課程設計的理念、引發學生的興趣、適合學生的能力,並 且可以解決社會問題。以研究者實際在國民中學任教的經驗,深深覺得一本好的教 科書不但對教師的教學方向有所指引,更能夠引起學生學習該科目的興趣,而課 文內容所隱含的的文化涵義或者意識觀念,更有可能對整個社會造成莫大的影 響,尤其我國採用國定本的教科書,就經濟教材而言,每年有約三十萬的國三學 生接受了同一本教科書的教導,因此,對於教科書內容的審視,實為教育人士們 應該深切關心的。

(3)

目前,我們正面對歷年來最大的一次課程改革,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在即,教 科書開放由民間來編訂,在新舊交替的時刻,研究者擬對國中階段現有的經濟學 教科書以及實行了十幾年的前版教科書進行檢視,從不同的層面探討經濟課程的 內涵,並了解經濟學課程的趨勢,以期對國中階段經濟教育之發展、以及教科書之 編審有所助益。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根據研究動機的驅使,本研究旨在結合經濟學與課程領域,探究國中經濟學 教科書內容的具體形貌,期能對未來國中經濟學教科書的編審與選用有所裨益。

具體言之,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如下:

1.探討經濟教育的意涵和目標。

2.探討國中階段經濟學課程內容的理論基礎和重要理念。

3.探討國內外經濟課程相關研究文獻,並以美國經驗為參照。

4.瞭解我國經濟學課程目標與內容之沿革與現況。

5.剖析我國現行版與前版國中經濟學教科書的實際內涵。

6.歸納研究發現,作為國中經濟學教科書編審與選用之參考。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研究範圍

針對上述之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為使本研究能夠明確可行,本研究所界定 的範圍如下:

1.國中階段

(4)

本研究選定我國國中階段的經濟學教科書,其理由為該階段為義務教育階 段,也是教育的基礎階段,實值重視。

2.經濟學教科書

本研究所選取的內容分析對象是國中現行版和前版經濟學教科書的內容:

(1)現行版經濟學教科書:

為國立編譯館八十九年八月出版之國民中學「公民與道德」教科書第三冊「經濟 的生活」,是國民中學三年級上學期公民與道德科教材。

(2)前版經濟學教科書:

為國立編譯館八十七年八月出版之國民中學「公民與道德」教科書第五冊「成長 的經濟」,是國民中學三年級上學期公民與道德科教材。

本研究的分析除了課文外,也包括照(圖)片、學生活動以及教師手冊,惟量化 分析的對象只針對課文內容,照(圖)片、學生活動、教師手冊為質性探討時的輔助。

二、研究限制

1.研究對象方面

本研究僅以國中階段公民與道德科經濟學專冊教科書為研究對象,事實上,

經濟概念可能出現於公民與道德科其他冊別的教材中,也可能融於其他學科的教 科書中,然限於研究者之時間因素,以及避免研究過大而過程疏漏之考量,本研 究未將其納入研究範圍之中。

此外,本研究針對國中階段的經濟學教材進行研究,未顧及國小以及高中階 段的經濟學教科書,無法窺探不同學段經濟課程教材銜接情況,也為本研究限制 之一。

2.研究內容方面

本研究採用一般課程和社會科課程的相關理論來探討經濟學課程,無法完全 代表經濟學課程之理論基礎,而課程理論的涵蓋面非常廣泛,包括目標、內容、組織、 評鑑等等,本研究對象為經濟學教科書的內容,故探討的角度聚焦於課程內容的

(5)

層面。此外,課程設計雖為課程成敗的重要部分,但關於整個國中經濟教育的優 劣,還需要教師教學方法、成效,學生學習環境等相關因素之配合,這些實證層面 的探討,也為本研究的限制。

3.研究方法方面

本研究採用的內容分析法,是一種質量並重的研究方法,故在質性研究方 面,難以避免研究者主觀的探討。

4.研究工具方面

由於國內對經濟學教科書尚未有系統性之研究,相關研究工具缺乏,所以本 研究所擬定的研究工具係參照美國國家經濟學內容標準(VNCSE)。VNCSE 為美國 經濟教育協會(NCEE)聯合其他重要的經濟教育組織所發展,為美國中小學經濟教 育的主要指引,但以其為內容分析的工具,仍無法排除國情不同所造成的缺失。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本研究採用質量並重的內容分析方式,參照美國經濟學國家內容標準(The National Voluntary Concept Standards in Economics,簡稱 VNCSE),探討我國國中 經濟學教科書的內涵,針對研究動機與目的,本研究擬定的研究方法與步驟如下:

一、研究方法

為達上述目的,本研究擬採用文獻分析法和內容分析法。首先蒐集相關文獻、

參酌教科書及教學指引,並依據美國經濟學國家內容標準,建立國中階段「經濟概 念主題」的理想類目表。其次,以內容分析類目表為研究工具,進行國中現行版和前 版經濟學教科書的內容分析,以了解教科書中實際的內涵以及經濟課程發展的趨 向。最後,將理論的教科書內涵架構與實際教材內容作比較,以探討理論和實際的 差異。

(6)

二、研究步驟

本研究之實施步驟如下:

1.確定研究主題:閱讀有關文獻,並與指導教授討論後,確定研究主題與 範圍。

2.擬定研究計畫:閱讀相關文獻後,建立研究架構。

3.蒐集相關資料:蒐集客觀而確實的資料,以作為本研究的理論依據與建 構研究工具之參考。

4.閱讀與分析資料:綜覽、評鑑與分析資料,分別加以系統而客觀的敘述資 料之內涵。

5.編製類目表:參考相關文獻理論,編製本研究所需之國中階段「經濟概念 主題」類目表。

6.檢視信度與效度:延請專家審視內容分析類目與分析單位,建立內容效 度;並商請相關背景人員協助,以建立資料分析的信度。

7.進行內容分析:由研究者進行國中現行版、前版經濟學教科書之內容分析。

8.進行資料統計:將內容分析之歸類劃記資料加以整理登錄,再以 SPSS8.0 中文視窗版軟體分析結果。

9.討論內容分析的結果:分別從量和質的兩方面,討論內容分析的結果。

10.提出研究發現、結論和建議:根據研究結果,提出研究發現,做成結論,

並根據結論提出建議,藉供參考。

第五節 名詞釋義

(7)

本研究重要的名詞界定如下:

1.經濟教育

經濟教育在教導學生具備基本的經濟知識和應用經濟推理的技能做經濟選 擇的能力。其目的在於使學生了解基本的經濟概念、現代生活的經濟制度、重要的經 濟目標以及經濟推理的過程,並能夠以經濟學知識為分析工具,客觀理性地處理 個人及社會所遭遇的問題,成為具有國際觀、負責任、有效率參與公共事務的公民。

2.教科書

即俗稱的「課本」或「學生手冊」,是依照課程標準將各科教學內容作系統化的組織 安排,以為協助教師教學、提供學生學習內容與練習機會的主要材料。

3.國中經濟學教科書

是指國中公民與道德科中的專冊經濟教材,現行版國中經濟學教科書為公民 與道德科第三冊「經濟的生活」,為國三上學期之教材;前版國中經濟學教科書為公 民與道德科第五冊「成長的經濟」,也是國三上學期的教材。

4.內容分析法

內容分析是對於具體的傳播內容做客觀而有系統的量化並加以描述的一種 研究方法。其不僅分析傳播內容的訊息,而且分析整個傳播過程,除了針對傳播內 容做敘述性的解說之外,必須推論傳播內容對於整個傳播過程所發生的影響(楊 孝爃,1987)。

(8)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我們一般所探究的不僅是科學及其經驗 方式的問題―我們所探究的是人的世

基於經濟效益考量,對於外籍勞工的語言能力以及年齡更為重 視,並重新審定計分制度等。事實上, OECD 會員國對於語言能力 以及薪資條件有愈趨嚴格。如在 2012

事實上,就算不是經濟不景,由於現代化下都市生活的發展,經濟和社會情況轉變,對

數學上有很多的定義,也有很多定理,定理是必須經過證明才能確立的事

北韓,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國家。我們熟悉的是它的過去,陌生的是它

她寫道,當我們在生活中最想做的事情也是我們的義務時,最能 感受到 Ikigai 。關於 Ikigai ,感受就是最誠實的,如果我們知道如何

這是針對特定人的特定事相來說,真正的問題在於:我們怎麼知道 誰是阿羅漢?在《雜阿含經》第 1148 經(大正 2,頁 305 下-頁 306

Worldwide Cost of Living 2018: Which global cities have the highest cost of liv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