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輔仁大學 NPO 管理 碩士在職班「非營利行銷與募款」授課計畫 教師:胡哲生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輔仁大學 NPO 管理 碩士在職班「非營利行銷與募款」授課計畫 教師:胡哲生"

Copied!
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輔仁大學 NPO 管理 碩士在職班「非營利行銷與募款」授課計畫

教師:胡哲生 企業管理系教授 2012, February

一、教學目標:

1. 認識社會中社團組織的存在宗旨、動力機制及相對應的運作規則;確認非營利 組織的行為特性。

2. 非營利組織與外部環境的資源交換,及交換行為的商業交易類比下的行銷管

3. 非營利組織的資源籌畫與運用效率的發揮所需的管理設計

二、教材:

1. Philip Kotler、Ned Roberto、Nancy Lee, 2008,Social Marketing, 2ed ed., (俞玫妏 譯, 社會行銷),五南圖書。

2. Peter C. Brinckerhoff,(2003) Mission-Based Marketing: Positioning Your Not-for- Profit in an Increasingly Competitive World. (許瑞妤、鍾佳怡 譯 2004), 非營利組織 行銷:以使命為導向,揚智出版社。

三、授課方式:

1.課堂報告: 學生將當週閱讀資料消化吸收後作重點報告。

2. 所有同學均需事前閱讀,並撰寫 600 字以內的『心得摘要』及『討論問題』,以 備於課堂中發言討論,及課後紀錄與評分。

2. 課中討論,教師參與討論導引研討內容。

3. 學期結束時繳交 6000 字以內之期末報告;以本課程相關課題為撰述主題。

四、評分:

每週心得 40%

期末報告 40%

課堂報告及討論 20%

五、課程內容與進度: (假定由第二週開始上課)

週次 日期 主題 Kolter Brinckerhoff

1. 2/25 課程介紹、交換基礎的社會系統

2. 3/10 策略性社會行銷全貌 Ch1,2,3 Ch1,2 5, 3. 3/24 組織使命、願景與環境掃瞄 Ch4,5 Ch3,4, 8 4. 4/07 價值定位與建立目標對象 Ch6,7,8 Ch 6, 7 5. 4/21 發展行銷策略(一): 產品、價格 Ch9,10, Ch9 6. 5/05 發展行銷策略(二): 通路、推廣 Ch11,12,13 Ch10 7. 5/19 行銷計劃執行之重要課題(I) Ch14,15, Ch11, 8. 6/02 行銷計劃執行之重要課題(II) Ch16,17 Ch12 9. 6/16 總結報告與討論

(2)

六、主題內容要點:

1. 交換基礎的社會系統

社會系統本質-合作本質的社會系統

Systems theory: open system

Exchange theory 及 不均衡的交換關係與社會系統 2. 策略性社會行銷全貌

何謂社會行銷或非營利行銷

策略性行銷之計劃過程

發現關鍵成功行為模式 3. 組織使命、願景與環境掃瞄

NPO 社會與市場雙目標性格─市場導向 VS.使命導向

社會需求 / 服務宗旨對象/ 服務產品

資源需求

4. 建立目標對象與價值定位

市場探索、差異化、效率化、專注市場

市場定位/ 服務定位/ 服務效益目標

合作與競爭者 5. 發展行銷策略(一)

產品NPO 服務的產品化策略

產品線廣度與深度

價值與價格策略 6. 發展行銷策略(二)

NPO 服務產品傳送流程設計

通路策略

媒體、形象、傳播與網路科技運用 7. 行銷計劃執行之重要課題

行銷計劃與專案管理

資源募集─預算、捐款、志工人力、物資

評估 8. NPO 募款

策略性募款與募款策略

捐款人行為與捐款人關係管理

募款方案設計

機構募款管理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及清華大學電機系/光電所 博士/碩士班助教群 蔡瑋哲,蘇士祺,劉子齊,林彥州 碩士班. 張宸寧,葉明學,王思婷,廖泓宇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設有文教法律碩士班及原住民文

 幫助教師掌握跨課程閱讀的理念,規劃實 踐的方法;透過校本經驗分享,促進教師

教師可讓學生在閱 讀本文前,先試著 回答教材封面上的 提問,再請學生閱

在 2019/20 學年起,在教師職位學位化政策全面推行的情況下,資助學校核准編制內的所有教席均為學位教師職位。在 2019/20

學生平均分班,非 華語學生與本地學 生共同學習主流中 文課程,參與所有 學習活動,並安排 本地學生與非華語 學生作鄰座,互相

▸ 學校在收集學生的個人資料前,必須徵得學生的同意,並向所

港大學中文系哲學碩士、博士,現 任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